对国防建设的建议模板(10篇)

时间:2023-06-02 15:21:4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对国防建设的建议,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对国防建设的建议

篇1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社会各个领域迎来了深刻的革命。同时,政府部门也乘着信息化的浪潮在管理领域改变着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和管理绩效。

本文以美国、加拿大、新加坡这三个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领跑者为例,先从这三个国家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概况出发,在深入研究其政府信息化建设优势的基础上,总结出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普适路径选择:保证信息安全,建立公钥基础设施;树立共享意识,建立云交换平台;打破部门限制,树立集成管理理念;构建云政府,利用信息技术重塑政府。

“信息化”一词起源于日本,由日本学者梅倬忠在《信息产业论》一书中首次提出。对于这一概念,中国的学术界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信息化就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高度现代化”;有学者认为:“信息化就是计算机化,或者再加上通信化”。总之,信息化就是以信息资源的广泛利用为主导,以信息网络为平台,以信息人才为依托,以法律法规为保障的综合体系。

二、西方政府信息化建设概况

美国作为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领导者,在很大程度上给全球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一个模板。其信息化建设起源于1980年末1990年初,当时,美国财政预算赤字很大,为了应对财政危机,政府决定走信息化、少纸化或者无纸化政府道路。1992年,克林顿总统向民众宣布要全面实现“无纸”办公。1995年签署的《文牍精简法》,要求以电子方式呈交各种表格,到2003年全部实现电子文件。“2000年9月,美国政府开通了“第一政府”网站,这标志着世界级的中央政府电子政务服务平台的诞生。”

加拿大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也加快了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进程,于1999年正式颁布了国家信息化战略计划“政府在线”(Government On-line),提出政府要在2004年实现政府全面上网。总之,“加拿大信息高速公路是一个全国“无缝”网站,通过政府的网络和计算器,政府就可以与公民直接对话”。

新加坡政府1986年推行“国家IT计划”,旨在集成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来加快行政部门的计算机化,向公众提供一站式或者无站式服务。1992年,其了“IT2000计划”,努力将新加坡变成一个智慧岛,成为全球IT产业的核心。有学者说“新加坡的政府站点,像一本政府白皮书,完全代表政府,而不是政府的某一个方面”。

三、西方政府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分析

(一)重视信息安全性

信息安全是当今政府信息化建设的生命线。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逐渐普及,公众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众多好处的同时,也面临着个人信息被泄露和窜改的威胁。政府网络延伸趋向的广泛性,使得政府众多信息资源流向四面八方,如果疏于防范,信息的机密性、可靠性、完整性就无法得到保障。美国针对信息安全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个人隐私保护法》、《美国联邦信息资源管理法》等,以对政府信息化建设发挥规范和保障的功能。加拿大政府将信息保密工作放在了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首位,并在所有政府网站建立了一种安全渠道(Secure Channel),这种渠道可以保证各部门之间安全有效地传输、接收和交换电子数据,保证公民个人隐私免受攻击。

(二)强烈的共享意识

与我国相比,西方国家具有强烈的信息共享意识。美国作为现代信息网络发展的领头羊,首先在意识层面把信息共享放在了政府管理的日程之上,逐次建立了信息共享机制、国家级数据中心等。美国首先制定了相关信息化法律法规,来强制推行各部门信息数据的共享;其次以资金补贴的方式来激励各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加拿大政府也通过制定统一信息代码,建立信息共享目录的形式来规范各部门之间信息资源的共享,极大地提升了信息资源的共享意识。20世纪90年代初,新加坡政府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指向了计算机资源的共享和整合,并利用十多年的时间建立了数据共享中心,并构建了集成化的共享平台和网络服务的交互式,给公众提供多个信息获取路径。

(三)有效的部门沟通

打破部门限制,实现各部门有效沟通是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催化剂。美国在2002年发表了《国家国土安全战略》,本战略号召以国土安全部、国防部,农业部等部门为协调实体,以全国灾害管理系统为载体,并建立了全国突发事件管理体系。在突发事件出现时,各部门以协调有序、沟通顺畅的应对方式来整合分散计划,进行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加拿大政府也是以有效沟通为前提,建立了一个跨政府部门和企业部门的电子政务平台,实现政企之间信息的共享,优化了one step shopping 的“一站式”服务。新加坡政府以委员会作为协调主体,在遇到一些涉及跨部门利益的问题时,由委员会来分析和确定责任主体。一般政务工作多由一个确定的牵头部门执行,其他部门协助,确保每一项事宜都有负责人,每一个问题都有解决主体。

(四)前言的信息技术

目前,硬件配置高速提升的背后,是网络信息的迅猛增长。云计算、云安全、云服务等以云化趋势为潮流的云技术充斥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美国是云计算概念的起源地,美国政府利用云计算技术整合政府各项信息资源,并计划在未来4年以内,取消其40%的网络信息中心来降低其巨大的科技资金投入,使得服务提供方式变得更现代化加拿大基于云安全开拓了数码经济革新技术,将云计算融入了隐私保护领域,为公民和企业实现了隐私保护功能”新加坡政府实行了“智慧国2015”,旨在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获取所需信息资源,为公众和企业提供信息共享平台,将新加坡建设成一个智能化都市。

四、西方政府信息化建设对我国的启示意义

(一)保证信息安全,建立公钥基础设施

安全的信息化环境是政府有效运作的保障。为了保证政府网络的可靠性和信息通信的有效性,需要建立一种可以为所有网络提供安全服务的密码管理和证书管理平台,即“公钥基础设施(PKI)”,这是现代信息社会网络安全领域新崛起的一种主流安全技术。从政府视角出发,建立电子印章系统,预防假冒、篡改现象;采用非对称密码加密技术进行政府内部文件的传输,以公钥和私钥的非对称解密形式,实现文件保密,提高验证率;在政府相关网站建立基于电子钥匙和数字证书的登录系统,在用户登陆的时候保证电子钥匙和保护口令同在才可以登陆,以此进行高强度的身份验证,以防非法用户的假冒行为;政府在电子公文的流转过程中,对相关安全软件增加数字签名功能,保证公文内容的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

(二)树立共享意识,建立云交换平台

云时代的到来,使多种数据大集中、大数据分析所引发的信息流量飞速提升,各部门之间对数据传输、数据挖掘、高性能数据的共享需求不断增长,因此,为了适应这种需要,就需要建立可供各种资源共享的动态交换平台,即从数据的集成化、云化发展趋势出发,建立云交换平台。在云交换平台上,用户不仅可以在线使用数据交换平台,实现信息数据的交换,还可以动态的实现大数据之间的大交换,对异构数据进行分析,实现数据共享的同步服务;其次,还可以对海量数据进行共享,延长时间窗口。建立云交换平台,对政府的整个管理链条进行信息化支撑,必要之时建立部门的私有云,或者相应的灾备系统来确保云安全。

(三)打破部门限制,树立集成管理理念

实现信息的互通共享,就要打破信息资源部门控制的局面,为政府有效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此基础上要实现理念的根本转变。突破传统理念,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即集成管理理念,将管理对象的重点转移到以科学技术、信息技术、信息、人才为主的智力资源。从管理技术手段和方法来看,集成管理不仅强调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本身的集成,而且强调管理技术、创造技术、信息技术等的相互融合和综合集成。总之,集成管理是一种效果和效率并存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核心在于强调运用一体化的思想和集成理论指导部门的实践。

(四)构建云政府,利用信息技术重塑政府

云时代的到来,使得政府管理与服务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政府目前的需要出发,构建云政府,使政府运用云计算的强大能力来提高政务运作的效率。“云政府是政府机构融合云计算模型及业务体系所衍生的一种新概念、新理念,是广义云在技术上和概念上的专业化延伸,是所有服务的集合体”。通过建立云政府,公民可以通过网络来满足自己对政府服务的各种需要,这些服务以开放公用的方式集中在上层云端,公众只需要一个点端就可以享受到云端的各种服务,因此,云端和点端之间的沟通将会更快捷方便,实现政府之间的信息共享,高效服务成为必然。因此,构建云政府,不仅是目前云时代的大势所趋,也是政府通过云计算这个大平台来改善自身运作能力和运作效率的最佳方式。展望未来,“云政府将会是政府架构的主要理念,也是政府行政技术及产品创新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 干部培训教材编审委员会.信息化与电子政务[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 唐任伍.中国政务信息化研究[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10.

[3] 覃正,李艳红等.中美电子政务发展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4] 张红梅.浅谈信息化条件下大学英语教务管理[J].乐山师范学院院报,2013,08.

[5] 田珺鹤.美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J].金融经济,2011(14).

[6] 卢光明.加拿大电子政务建设模式及比较[J].政务实践, 2007(01).

[7] 郑琦.美国政府的救灾体制[N].学习时报,2011-05-09.

[8] 陈雪.加拿大电子政务启示[J].湖南农机,2010(05).

[9] 蒋立群.新加坡电子政务取得成功的核心因素[J].信息化建设,2006(06).

[10] 和中,陈芳.基于云计算架构的云政府服务[J].中国行政管理,2012(03).

[11] 姚国章,林萍.加拿大电子政务发展解析[J];信息系统工程,2010年04期.

[12] 陈彦玲.公钥基础设施在电子政务安全的研究与实现[J].陕西电子技术,2006年03期.

[13] 孙玉美.公钥基础设施的设计与解决方案[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篇2

关键词:碳排放交易;减排;排放权

Key words: carbon emissions trading;emissions reduction;emissions rights

中图分类号:F205 X1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3-0233-03

0 引言

早在1898年瑞典科学家Ahrrenius就说二氧化碳排放会导致全球气温变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大气系统的认识逐渐深入,人们越来越关注气候变暖问题。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世界环境与发展会议上,参与国签署世界上第一个应对气候变暖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公约为未来数十年设定了减排进程,并基于公平原则,规定不同发展水平国家应共同承担但有区别的减排责任。1997年,公约缔约方签署了《京都议定书》,它规定了具体的减排目标和减排机制。为了发挥市场机制对二氧化碳减排的促进作用,在《京都议定书》中提出的碳排放交易,成为一种有效地促进碳减排的市场手段。碳排放交易能够激励技术水平高减排成本低的企业积极投资减排技术获得减排收入,而对于技术水平低减排成本高的企业,也可以从碳排放市场购买碳排放权,以避免较高的减排成本支出。目前,世界上已建立20多个碳排放交易平台,如欧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和地区均已建立碳排放交易平台。2013年,全球碳交易总量已达120亿吨,据联合国和世界银行预测,2020年世界碳排放交易总额有望达到3.5万亿美元,将超过石油交易而成为世界第一大交易市场。

我国现已成为世界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2009年,我国政府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上明确宣布2020年我国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因此,我国碳排放减排任务非常艰巨,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意义非常重要。目前虽然我国已在北京、上海、天津、湖北等七省市进行碳排放交易试点工作,但是总体情况不如人意,存在企业参与交易的积极性不高,甚至地方政府也不重视碳减排,碳排放交易平台建设缓慢等问题,故而我国要积极培育碳排放交易市场,加快碳排放交易基础建设。

1 排放权交易的理论基础及其减排机制

环境污染的外部性造成市场失灵,市场机制在环境污染问题上束手无策,而寻租又使得单纯行政手段也不能有效处理环境污染问题,必须将市场机制与行政手段有效结合起来,共同对付污染排放问题。1968年美国经济学家Daves首次提出“排放权”概念,Daves基于科斯的产权理论,认为污染排放是环境资源,环境资源可以象商品一样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和转让,排放权概念随之出现,排放权交易市场也逐渐出现。排放权交易首先在水污染控制中得到应用,之后,逐渐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权交易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成为最大的排放权交易市场。

污染排放权原则上属于全社会所有,但是考虑到排放权的分配问题,实际上排放权是由政府所有,政府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和环境保护的需要,预先设定排放权的数量,并基于一定的原则分配给企业,企业污染排放数量如果低于其所获得的排放权数量,没有用完的部分可以在排放权交易市场上出售获得减排收入,反之,企业排放数量超过企业所获得的排放权数量,则必须在排放权交易市场上购买超出的部分,否则将面临严重处罚。这样,政府部门就可以根据环境承受能力和减排能力确定排放权数量,以实现减排目标和达到对环境污染的控制。

排放权交易形式一般有总量控制、基线信用额度、抵消型三种,总量控制型排放权交易首先是设定排放总量,在排放总量范围内,根据一定规则确定各成员的排放配额,成员实际排放量超过配额允许的排放量,则需要从没有用完配额的成员那里购买配额;基线和信用额度型排放权交易是先给成员设定一个排放基准,如果成员实际排放量超过基准排放量,则需要购买超过的信用,反之,没有超过的成员就可以获得节约下来的信用;抵消型排放权交易一般是针对新增加的排放源,具有新增排放源的成员需要根据原有排放源所获得的排放量购买相应的排放量。三种交易方法中,总量控制型实际是想从总量上绝对控制排放规模,基线信用型中的基线数量相当于总量控制型中设定的排放总量,而抵消型则是为了控制新增的排放数量。

因此,为有效促进减排,参与排放权交易的各方需要共同达成一致且有法律效应的供识,主动参与减排,根据历史和现实情况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减排义务。

2 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设现状及其国际比较

我国目前已是世界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和国际竞争的需要,建立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已经刻不容缓。2008年我国北京、上海、天津相继成立环境资源交易所,2011年我国批准北京、上海、天津、湖北、重庆、广东、深圳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2013年这七个省市相继进行碳排放交易,2014年我国进一步推广碳排放交易试点工作,并计划建立全国性碳排放易市场。

从目前试点工作看,我国碳排放交易工作处于起步阶段,碳排放交易量偏低,碳价波动较大,还存在其它许多问题,主要包括:

2.1 碳排放交易基础建设薄弱

我国碳排放市场处于起步阶段,有关碳排放交易方式、监管机构设置及其职能、碳排放权计量、交易参与方的权利及义务、排放配额的分配等方面的法律体系还没有。健全的法律是保障碳排放交易健康运行的基础,碳排放交易中发生的问题在法律基础上才能够得到公正公平的解决,像欧盟等国外发展较早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均是建立在严格规范的法律基础上,如欧盟的《温室气体排放许可交易制度》和《限量与贸易体系》,北美地区的《西部气候倡议》和《区域温室气体减排行动》。虽然我国试点地区也出台了相关的规则规范碳排放交易,但都是基于本地区,难以推广,不能满足我国今后碳排放市场的发展。

2.2 碳排放交易覆盖范围狭窄,不利于资源的流动

试点的省市碳排放交易市场局限于试点地区,互不联结,彼此独立。由于试点地区产业结构和经济规模等均有差异,这就使得当地碳排放市场所覆盖的产业类别和企业数量有限,使得碳排放市场范围较为狭窄,碳排放权不能充分流动,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发挥,难以实现碳减排成本的最小化。而且,各地碳排放交易市场由于相互独立,使得国家对碳排放市场的管理较为困难,重复配置的监管机构、交易设施等进一步增加了碳排放市场的运行和交易成本。

与我国现有市场分割情况不同,欧盟碳排放市场覆盖欧盟27个成员国及冰岛、列支教士登和挪威3个国家,其产业覆盖逐年增加,美国和加拿大虽然也是基于州或省进行碳排放交易市场的独立运行,但这些市场之间具有联动机制,可实现高效的资源配置。

2.3 碳排放交易市场化程度不高,没有形成有效的二级市场

我国试点地区碳排放交易市场基本是一级市场,而一级市场具有很强的行政特点,初始排放权的分配完全由政府部门决定,由于政府失灵和寻租的存在,使得排放权的分配具有较大的不公平性。同时,碳排放量的监测和审核均是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缺乏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导致排放配额的交易过程带有很强的行政特征,甚至交易价格都受到政府的影响,市场机制没有有效地建立,企业缺乏参与交易的积极性。

我国是2013年开始进行碳市场试点工作,截止到2015年7月27日,我国7个试点地区碳市场累计成交量约为6000万吨,而欧盟在碳市场运行2年后的2007年成交量就达到20亿吨,碳市场运行时间不长的澳洲新威尔士地区和美国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同年的成交量也分别达到2500万吨和2300万吨,以我国7个试点地区的碳排放资源数量和这些地区相比来说,其交易量相当低。

2.4 碳金融发展缓慢

碳金融是指与节能减排有关的各种金融活动和金融制度的总称。碳金融来源于环境金融,是低碳经济发展中环境金融的最新发展形式。随着碳市场的运行而逐渐出现以碳排放权为标的的期权、期货等金融衍生品,金融机构如银行、保险公司等纷纷参与其中,碳金融市场逐渐形成。碳金融可以说是基于《京都议定书》而生,在碳交易日益扩大的背景下,发达国家碳金融得到迅猛的发展,纷纷推出碳金融产品如碳基金、碳排放期权期货等金融产品。国外发达国家十分重视金融市场对碳市场的促进作用,欧盟在碳市场运行初期,碳价格波动剧烈,其原因就是因为没有配套的金融避险措施和风险防范机制,于是欧盟推出了碳期货产品,增加了市场的流动性,稳定了碳价格。

与此相比,我国碳金融发展缓慢,虽然也推出中国绿色碳基金等产品,但碳金融产品这类稀少,规模不大,融资渠道狭窄,参与碳金融的金融机构较少,参与积极性不高。正是由于我国碳金融不发达的情况下,作为世界CDM项目的最大供应方在世界CDM市场上却没有话语权。因此,随着我国碳市场的发展,迫切需要大力发展碳金融。

欧盟在进行碳排放权配额分配时,最初是采取免费分配的方式,但同时也存在少量竞价拍卖,之后逐渐增加竞价拍卖的比例,使得配额分配趋于公平和高效。我国配额分配主要以免费为主,这就导致寻租和不公平现象的存在。

3 促进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发展的建议

3.1 制定《碳排放交易法》及配套法规,规范碳排放市场

目前,我国尚没有一部国家层面上关于碳排放交易的法律,试点地区虽然出台有关的交易规则,但规范不尽相同,难以在全国推广。因此,为促进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发展,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国家层面的《碳排放交易法》,对碳排放的目标设定、配额分配、核查报告、交易模式、违约问题、组织结构及其职能、参与主体资格及其权利义务等基本问题作出原则性规定,以保证碳排放交易的合法性。同时,制定具体的市场运行细则,规范市场的交易行为,确保碳排放交易市场高效、有序、平稳地运行。

3.2 加强碳排放的量化核证报告体系的建设

碳排放的量化核证和报告体系是进行碳排放交易的基础,只有经过核证确认的减排量才可以取得交易双方的信任,才能参加后续的配额分配和交易。因此,量化核证是碳排放市场运行的一个必须过程,且需要由第三方机构进行认证,以保证核证的公平和准确。

核证工作需要建立在碳盘查标准的基础上,我国应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碳盘查标准,规范核证方法和核证边界,标准应能对促进我国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提高减排能力发挥作用。

3.3 转换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

我国碳排放交易过程中,政府干预的现象较为严重,有些交易是基于政府的撮合而完成的,有的甚至是直接行政干预的结果。在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初期,市场参与者的热情不高,政府的穿针引线在某种程度上对市场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但政府过多的干预,甚至直接参与交易过程,将会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市场机制的发挥。因此,政府部门不应行政干预市场的具体交易行为,而应转换角色,充当市场的监管者,加强对碳市场违规违纪行为的监管,保证市场的规范化运作和市场机制的发挥。

3.4 积极发展碳金融产品,促进碳排放市场发展

我国碳排放交易试点情况表明,碳市场交易不活跃,交易量较低,有些地方出现交易真空。造成碳市场不活跃的原因有多种,缺乏资金支持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减排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许多中小企业资金并不充裕,一方面需要发展,另一方面又面临节能减排的压力,资金缺口较大。据估计我国未来碳金融市场交易量将达到30亿-40亿吨每年,交易金额现货市场约为80亿元每年,如果进一步发展期货市场,则交易额有望达到4000亿每年。如此巨大的资金,迫切需要资本市场的介人。我国应积极促进资本市场对碳市场的支持,努力开发碳金融产品,根据不同交易行为和不同企业的需求设计有针对性的碳金融产品。资本的力量是巨大的,资本逐利的特性将会推动碳资源的有效流动,实现资源高效配置,加快碳市场的发展。

3.5 完善碳排放权分配制度

碳排放权分配制度是碳排放交易市场的一项重要内容,配额分配涉及企业切身利益,制度是否公平合理对企业参与市场的积极性有着直接的影响。我国地域分布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减排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即使同一地区,不同产业和不同企业的技术能力也相差甚大。碳排放权分配制度应充分考虑不同企业的减排能力和经济承受能力,以实现公平原则,充分调动企业参与减排和参与碳排放市场的积极性。

3.6 加快一体化碳排放市场建设

尽快建设全国一体化的碳排放交易市场,扩大市场覆盖范围,增加市场交易体量,促进碳排放权的流动,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作为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我国减排压力非常大,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立将会促进我国的碳减排,对于我国2030年实现碳排放达到峰值的目标具有积极的意义。

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处于新常态阶段,经济发展减速,全国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立对许多企业和产业来说,将会带来更大的压力,但是有压力也有动力,通过倒逼机制,能够促进企业重视减排,加大减排力度,进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为我国实行低碳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发挥作用。

4 结论

到2020年我国碳排放强度将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使得我国的减排任务严峻而迫切。为充分发挥具有较强减排实力企业的技术优势,实现高效减排,我国应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特别是加强碳排放交易法规建设,逐步完善和推进碳排放交易市场。

参考文献:

[1]Dales. Polution, Property and price[M]. Toronto: University Toronto press,1968.

[2]杨志,王梦友,马玉荣.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经济学分析[J]. 学习与探索,2011(1):138-140.

[3]靳敏,孔令希,王祖光.我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现状及问题分析[J].环境保护科学,2016(3):134-140.

[4]国家发展改革委气候司.关于推动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基本情况和工作思路[J].中国经贸导刊,2015(1):15-16.

[5]蒋志雄,王宇露.我国强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优化[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5(4):56-58.

[6]姚晓芳,陈菁.欧美碳排放交易市场发展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J].经济问题探索,2011(4):35-38.

[7]王鸣华.发达国家碳排放交易机制构建及启示[J].经济纵横,2015(6):118-120.

[8]黄娴.全球碳排放市场交易现状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0(6):101-105.

篇3

[中图分类号] TU998.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9-394-1

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以来,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各个城市建筑物犹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随之而来的消防问题也就越来越多。随着我国消防法规的持续完善,相关专项治理工作的不断落实,广大人民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也在持续提升[1]。面对当前这个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的时期,加强我国建筑消防设计就成为新时期城市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

1完善相关体系与制度

其一,全国各地必须要高度重视提高人民群众对于消防安全的认知程度,积极应用各种媒体来进行消防宣传,保障广大人民群众都可以认识到消防安全对于自身生命安全与财产安全的重要作用。其二,切实加大设计单位与设计人员的消防安全的培训教育力度,将消防知识体系纳入到设计人员的考核体系当中,只有认证合格的才能够参与到建筑设计,全方位提升设计单位与设计人员的消防设计意识,从而有效保障消防规范能够贯穿于建筑设计当中的每一个环节。其三,必须要加大一些不符合消防要求业务单位的处罚力度,建立健全消防监管体系,针对一些降低消防设计标准或者违规设计的行为,必须要制定一套符合实际情况的处罚体系[2]。

2根据实际防火需求进行消防给水设计

城市建筑必须要设计充足的、科学的室外消防水池与消防栓;建筑室内外的消防给水管必须要设计成一个环状的水管网;针对消防竖管的设计应当保障相邻消火栓的水枪能够同时到达建筑物室内任何的位置;针对室内消防给水管道的设计,应当采用阀门将室内分为无数个独立段,而阀门的设计应当保障检修管道时只需要关闭一条竖管数量,并且阀门位置必须要设计显眼的启闭标志;当室内消火栓的净水压力在80米水柱以上时,应当采用分区给水的方式;室内官网与消防水泵接合器的连接点,必须要远离室内官网与固定消防泵出水管的连接点,以便于消防水泵接合器向室内管网补水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3]。

3重视地下室的消防设计

作为当前各个建筑的重要配置,地下室被用作娱乐场所的情况越来越多。由于地下室设计本来是无窗的建筑,导致其存在巨大的消防隐患。所以,针对地下室的消防设计已经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首先,地下室的防火防烟分区。针对地下室进行防烟、防火设计的时候,必须要选在防火墙设置的模式来实施消防安全设计,与此同时,针对地下室的建筑面积必须要进行更为严格的控制,从而有效保障面临火灾的时候,能够将火势控制在规范、精准的小范围以内,从而有效减少救援工作的压力,针对火灾生成的烟雾、热量以及火势实施有效的控制,争取从各个方面减少因为火灾所产生的经济损失。其次,内部装修控制。为了全方位减少地下室出现火灾的几率,则必须要在建设地下室的过程中,针对可燃装修材料的数量实施严格的管控,并且还必须要针对装修当中的可燃材料数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再者,重视安全疏散。倘若出现火灾的情况,救援过程中导致该出口位置极为混乱,人员疏散的速度过慢,救援难度极大。因此,针对地下室的这种特征,必须要在防火分区的内部设置至少两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从而有效保障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设计自动消防设施。因为地下室一旦出现较为严重的火灾,扑救的难度非常大,造成的损失也非常严重。因此,地下室在设计的初期就必须要设置一套先进、完善的自动消防设施,并且要将自动消防设施作为地下室的必须配置,能够在早期进行有效的控制,为后期的救援工作赢得充足的时间[4]。

4采用消防联动系统设计

一方面,采用消防泵启动控制。利用自动发出消防泵动作的控制信号,能够直接将消火栓泵启动。消防控制室当中,能够直接掌握建筑当中的电源工作情况,利用自动或者手动这两种模式,实现消火栓泵的启动。当出现火灾以后,喷淋系统的喷头会进行自动启动,水流指示器也立即进行反应,向控制中心发出对应的警报。此外,利用压力开关的相关动作,能够启动喷洒泵,只需要在消防中接受反馈信息即可。另一方面,防火卷帘控制。分别在防火卷帘的两边设计两组感温探测器与感烟探测器,而当中无论任何一个感烟探测器进行反应以后,报警总线当中控制的防火卷帘就会开始下降;当感温探测器进行反应之后,防火卷帘则会完全落下。防火卷帘本身作为一种具有分隔防火区的重要工具,无论任何一侧的火灾探测器进行反应以后,防火卷帘都会降到低。此外,还必须要在防火卷帘的两侧位置设置手动控制,倘若探测器出现误操作,则能够通过手动控制防火卷帘。

5借鉴消防车道设计经验

现阶段,我国消防规范当中对于车道转弯半径并没有进行较为详细的规定,而在发达国家中,已经有该方面许多先进的理念与经验,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来进行消防设计。在进行公共建筑消防车道设计的时候,应当严格遵循相关规章制度,在建筑物的周围设计一条环形的消防车道,亦或是沿着长边来进行消防车道的设计;针对高层建筑,在进行消防车道设计的时候,必须要根据高层建筑的实际情况,提升对应的设计标准,从而有效保障消防车辆可以顺利进行停靠、救助以及扑火等工作。

综上所述,只有把建筑消防设计当作一件能够拯救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与减少火灾事故发生的大事来看待,通过完善相关体系与制度、根据实际防火需求进行消防给水设计、重视地下室的消防设计、消防联动系统设计以及借鉴消防车道设计经验,在社会中形成良好的消防氛围,才能够有效提升我国的建筑消防设计水平。

参考文献

[1]刘伟强. 珠江新城J1-2、J1-5地块超高层建筑消防设计探讨[D].广州大学,2012.

篇4

[6] Peter Zapfel and Vicky Pollard, European Commission: The EU ETS: a Review of the Back-Loading Debate[R]. Practitioner Insights: Designing Cap-and-Trade, Emissions Trading Worldwide International Carbon Action Partnership (ICAP) Status Report,2014.13-17.

[7] COMMISSION STAFF WORKING DOCUMENT PROPORTIONATE IMPACT ASSESSMENT accompanying the document Commission Regulation (EU) No .../.. of XXX amending Regulation (EU) No 1031/2010 in particular to determine the volumes of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allowances to be auctioned in 2013-2020[EB/OL].http://ec.europa.eu/clima/policies/ets/reform/index_en.htm,2010.

[8] Bram Borkent. Design options for the Market Stability Reserve in the EU ETS[R]. Ecofys,2015,(1).

[9] 陈波. 低碳大变革:下一个30年我们怎么办[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2.30.

[10] Bram Borkent, Alyssa Gilbert, Erik Klaassen, Maarten Neelis and Kornelis Blok: Dynamic allocation for the EU Emissions Trading System[R].Ecofys,2014,(5): 43-45.

[11] Alyssa Gilbert, Paul Blinde, Long Lam (Ecofys) and William Blyth (Oxford Energy Associates): Cap-Setting, Price Uncertainty and investment Decisions in Emissions trading Systems[R].Oxford Energy Associates and Ecofys, 2014,(1): 20-22.

Cap Setting and Adjustment in EU-ETS and its influence to

China's National ETS

篇5

近年来,许多地方在军民结合、国防建设和区域经济共谋发展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但是其深度和广度还远远不够。如何全方位进行军民融合,全面推进国防建设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形成国防建设与区域经济的良性互动,仍然是需要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

一、国防建设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战略意义

1、可以降低社会总成本,提高社会总体资源配置效率

受计划经济时期“条块分割”思想的惯性影响,一直以来,军地资源配置都是相互独立的。一方面,军地之间的许多驻地相邻、功能相近的公共设施建设,由于缺乏协调互动和有效整合而未能得到充分共享,重复建设和投资的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国防科技和民用科技自成体系、自我封闭、相互分割,大量的科技资源重复投入,浪费严重。这些在无形中都增加了社会总成本,使社会总体资源配置效率降低。通过国防建设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统筹安排、合理配置区域内的各类军地资源,对国防经费和财政资金投资建设的公用设施、公共服务进行功能融合,使国防科技和民用科技共享科技资源、研究基础设施,从根本上解决重复建设和重复投入问题。同时,在两者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市场配置和引入竞争机制,使资源自动流向更能发挥效益的部门和领域,从而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和社会总体资源配置效率。

2、可以有效解决军费供需矛盾,实现国防建设跨越式发展

新军革下的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和巨额财力作支撑。就我军目前而言,资源需求矛盾非常突出。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在整合军地资源上做文章,在提高社会资源综合效益上下功夫。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建设投资规模的扩大,给完善国防基础设施建设带来机遇,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军费供需矛盾。区域内人才、经营和管理经验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向国防建设领域输送和聚集,不仅使国防工业能加快进行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还使国防建设凭借区域经济建设的东风实现跨越式发展。

3、可以不断培育区域的经济增长点,提升区域的竞争力

从1965年到1980年,我国在13个省、自治区开展“三线建设”,共投资了2050余亿元资金,安排了几千个项目,建立了雄厚的军工生产基础和尖端国防科研试验基地。“三线建设”的开展,初步改变了我国内地基础工业薄弱、交通落后、资源开发水平低下的工业布局不合理状况,也给内地建设带来了发展机遇。改革开放后依托国防建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一是利用国防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地方民用产业,其创新扩散、技术外溢效应带动地方产业创新能力的提高,推进民用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二是通过军工产业链对地方产业的拉动效应,带动区域经济全面发展。军工产业链通过对前向产业链的拉动或延伸带动上游产业,通过对后向产业的拉动或延伸带动下游产业,还可以通过产业的水平延伸带动同类产业的发展。发挥军工产业链的拉动效应,努力延伸产业链条,有助于地方形成极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这不仅能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可以在投资乘数效应的拉动下,促进地方经济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国防建设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阻碍因素

1、缺乏对国防建设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统筹规划

一直以来“军民结合”都是我国国防建设尤其是国防工业体制改革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总体要求。过去的“军民结合”,主要表现为军工企业实行民以及国防工业开发民品。这是一种从军向民的单向转化。十七大报告中总书记赋予了“军民结合”向更深层次发展的新内核――“军民融合”。融合的本质是多种事物融为一体,互相作用,互相渗透。国防建设和区域经济间应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军队和地方各方力量来共同推进,只有进行科学的统筹规划,才能使两者真正实现全方位的融合。军民融合目前还存在许多认识上的偏差和制度上的壁垒,被不少部门和个人片面地认为是针对军队及军工企业的指导方针,在军队经济融合发展中地方相关方面给予的只有行政上的支持和一些优惠政策的提供,军队间深层次的互动合作不够,缺乏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平台和有效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

2、国防工业没有充分发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

从我国国防工业民的总体情况看,在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其潜力还没有完全发挥。由于传统“军民分离”体制下的国防工业是一个典型的封闭型国防产业链,处在国防工业产业链上的科研、生产部门,共同服务于军品生产目的。由于惯性思维,缺乏市场和竞争意识,很难对民用部门和地方经济的全面发展起到拉动作用。当前有几个存在的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国防工业的民力度不够,一些能用于民用生产的技术、人才、设备等还未得到充分利用,甚至处于闲置状态。二是“民”成果的产业化程度较低,主要是以个别技术或产品形式存在,规模小,没有形成系列化,更没有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产业集群。三是民用部门尤其是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工业建设还存在许多障碍,缺乏动力和政策支持。一方面国防工业部门参与民用产品的科研生产不足,没有很好地起到提升民用产业层次及民用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作用;另一方面民用部门又不能广泛参与军品科研生产以拓展其发展空间。

3、缺乏军地沟通机制和军地信息交换平台

有效的信息沟通是实现国防建设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关键,但当前军地双方信息沟通不畅,缺乏沟通机制和相应的信息交换平台。一方面军工优势特别是一些军工技术“养在深闺无人识”,苦于无从下手释放能量,寻求合作伙伴;另一方面,民用企业缺乏获得军品市场需求信息的渠道,无法参与军品科研生产活动。无论军队使用部门还是研制生产部门的需求信息对民用企业都处于不透明状态。军用标准、民用标准相互独立,各行业“条块分割”,在军民两用技术的开发以及生产能力建设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重复建设、技术成果转化慢、投资效率不高等问题。建立军地沟通机制,搭建军地信息交换平台,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将成为国防建设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强有力的助推器。

三、全面推进国防建设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建议

1、建立区域经济和和国防经济的双向开放机制,从资源保障上推进两者协同发展

地方经济建设要向国防建设开放,在国防建设中充分利用地方的人力、物力资源,使地方经济资源转化为国防潜力。地方在规划、设计和建设电厂、水厂、港口、机场、桥梁等重要基础设施时,应充分考虑国防功能,提高民用设施在未来战争中的抗毁能力。各级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发挥自身优势,协助驻军搞好社会化后勤保障改革,减轻部队的负担。在国防工业中可大量引入民用高科技资源,而国防建设也要在一定程度上向地方经济建设开放。部队有相当部分设施具有军事和经济双重功能,和平时期很多处于半闲置状态,军队可以开放部分军民通用设施,这既可支援区域经济建设,又能使设施得到及时的维护。部队精简后闲置的部分军马场、农场、营房等可以移交地方,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要充分发挥军队的技术优势、装备优势,协助地方进行公路测绘、油气管道铺设、桥梁修建、能源开发建设等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的重点工程项目,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2、建立国防建设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长效机制,从政策上推进两者协同发展

要把国防建设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纳入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战略规划中,彻底改变国防建设与地区经济发展战略脱节的情况。军地有关部门组成的协调指导小组,要采取定期或不定期联席会议形式,研究制定国防建设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战略规划,协调解决有关重大问题。对于国防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要积极寻找国防科技、产业与地方经济的“结合点”。在政策支持上,各地方政府应制定明确的产业政策,对军民两用技术产业的发展方向进行引导,在军工技术改造、军民两用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应尽力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和资金上的支持,对军民结合项目用地、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方面提供最大限度的优惠,协调减免各种税费;应逐步在军政、军企之间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对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可通过投资计划的共同协商,进行优势互补和功能兼顾,力求以较少投入获得最大效益。建立民用高新技术成果的通报和展示制度,使军方装备部门能及时了解民用高科技企业具有军事应用潜力。建议军队部门建立军品需求信息制度,向企业提供明确的需求信息,使民营企业能够直接同军队部门沟通,及时了解军品的市场需求。建立民企与军方合作开发军品项目的机制,把装备研发由封闭的集中机制转变为开放式机制,更多地吸纳民用科技成果。

3、建立国防科技与民用科技良性互动机制,从技术上推动国防建设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国防科技与民用科技良性互动,是当代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也是推进科技强军、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点为国防科技与民用技术的有机互动开辟了更广阔的前景。据统计,85%的军事核心技术,是民用关键技术,80%以上的民用关键技术,可以直接运用于军事目的,但是目前民用科技领域的成果和优势没有被国防领域充分吸收利用,国防科技领域的技术成果和优势也没有有效地转化为产业优势。建立国防科技与民用科技良性互动机制,对于国防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都意义重大。地处我国西部等相对落后地区的国防工业,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科技资源优势,促进地方的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国防科研机构应该加强与地方相关部门的科技合作,通过联合攻关解决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些重大技术问题。扩大军工成熟技术的民用开发力度,重点帮助解决地方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产品开发升级等方面遇到的重大技术难题。在民用技术领先于军用技术的领域,应掌握民用高科技哪些具有军事应用潜力,积极挖掘民用高技术应用于国防建设。

4、加快军民结合产业及配套产业集群化发展,从产业上推进国防建设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地方政府和国防科工局应该积极推动地方与军工集团开展全方位的战略合作以及资源的重组整合,联合打造有竞争力的军民结合产业,从而实现国防建设与区域经济的互利共赢。同时还要充分考虑产业关联效应,积极发展相关配套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上下游产业链,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篇6

进入新世纪,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路程中,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国民的国防意识,完善国防动员体系是国防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高校中开展的军事理论课程和一些军事训练,是大学生接受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篇章,也是祖国赋予我们的神圣义务与职责,还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必不可缺的基本教育。在新的国际形势和背景下,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广泛存在,多样化的不安定因素继续存在,各种势力的斗争日益激烈,祖国的安全和统一仍面临强大的挑战。新时代青年肩负伟大民族复兴的同时,还要深刻认识到国防建设的意义所在,因此,加强当代青年的国防教育非常重要,也势在必行。

一、普及当代青年国防教育的意义

当代青年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肩负民族使命和兴国重任。而国防教育是弘扬爱国主义的重要举措,是国防建设的一大板块,对于提高当代青年的爱国意识和增强国防观念方面有显著意义。

1.在当代青年群体中普及国防教育有利于后备军事力量的强化

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要协调发展,军队建设也是如此。从世界国防建设实践经验来看,后备军建设的突出可以减少经费的损耗,可以在不影响国防实力的同时,促进了经济建设。在后备军建设中,当代青年尤其是大学生是主力人员。在看新时代战争的特征,动员的主力并非广大群众,而是掌握科学知识能力的当代青年。

2.国防教育有利于当代青年的全面进步

在校园中的军训是国防教育的内容之一,已经是预备役建设的主要措施。军训可以说是一种体质素质的提升,可以使受教育的体魄实现优化。另外,很多军事课程包括技能训练和各种实践活动,在锻炼他们的意志的同时,也提高了解决难题的本领。在很多军事化管理的校园中,这种效用显得更加明显:铁一般的纪律、严格的训练要求、严格的规范,是一批批意志坚定地保卫家园大的当代青年的摇篮。

3.国防教育有利于当代青年的人生规划

当代青年所处的人生阶段基本为青春期,是最不稳定的、不够成熟的时期。现实社会中,不良信息穿梭和各种诱惑因素横行,使得他们的三观受到很大威胁。所以,怎样引导好当代青年正确额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问题不容忽视。国防教育中充满了集体主义的军事训练,可以培养他们舍己为人、互帮互助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很容易把当代青年的理想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起来。

二、当代青年国防教育的状况

从高校青年群体来看,大多数学校在国家要求下安排了军训活动,是普及国防教育的主要做法。受教育者的国防观念和意识的到了显著增强。但是同当代战争动员需要相比,国防教育的力度仍需加大。其明显问题如下:

1.国防教育的支教资源明显不足

随着国家高校扩招,大学生人数扩增,高校军事课程教师数量严重欠缺的问题更加凸显。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不足,军事理论课程教师在满足教学问题上略显吃力,而且,大部分都是从学校其他学院部门调出来的兼职教师,水平良莠不齐,教学质量很难保证。

2.国防教育课程不够规范,教育的形式有待创新

规范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是加强国防教育的基本条件,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的军事课教学不够规范,国防教育训练的科目不全面、缺乏统一的国防教育教材。受教育者实际训练的时间和科目达不到要求。大多数高校以列队为其主要课程,而单兵战术动作很少涉及。部分高校仅仅组织新生军训。

3.国防教育的保障制度有待完善

高校招生数量渐增的压力下,军训工作保障难度加剧的现象日益凸显。有的军事技能训练场地不够规模,综合训练难以落实,进行训练时不得不在体育场进行,出现队伍展不开现象,正常训练难以展开。

4.国防知识缺乏,国防意识差

当代青年群体大部分是生活在新时期和平的年代,环境比较优越,缺少艰苦环境的锻炼和实践。而且一些青年国防意识观念淡薄,对国防教育不够重视。有的甚至片面地认为国防只是军人的事,没有看到当下的安全是建立在强大的国防后盾下的。

二、加强国防教育的建议

当代青年是重要的一大群体,抓好他们的国防教育就是搞好全民国防教育的重点。当前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下,我们仍然要有忧患的意识。所以,利用好美好的和平赋予的战略机遇期,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增强国防意识,是不可小觑的问题。因此,根据当代青年国防教育现状,以下建议可以当做参考来对之进行加强。

1.建设足够有效的国防教育师资队伍

当代青年国防教育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同时由于这部分群体国防教育对象、形式和性质的特殊性,决定了该国防教育应当根据军事课程的性质、目标和要求。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思想稳定、数量适应的专职师资队伍,是加强国防教育教学的关键。因此,军事教师不仅要精通本学科的知识,还要对本学科的全部内容及其理论基础知识和技能熟练地掌握。对于这批师资队伍,要制定合理的人员编制,争取短时间内做好教师数量补齐到位。其次要健全示教、试讲、交流制度,通过相互听课、观摩教学、召开师生交流会等活动来提高教学水平。此外,在高校为教师业务培训和科研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教育并考核,保证知识的不断与时俱进。

2.开展国防教学,加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

当代大学生作为青年主要群体,他们的国防意识亟待加强。确立大学生正确的国防观念,强化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就是以科学的国防观念和现代的人才观代替狭隘的国防观的过程。新时期的高校国防教育应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价值,以增强大学生国防为重点。大学生是社会中的新生力量,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教育,也是进行最基础、最稳固的国防教育,来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利用信息网络普及教育

新时代是网络化的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也可以为国防教育提供高效率,实施网络化国防教育,是实现国防教育信息同步播散的有效途径。构建国防教育网站基地。内容上要选取知识性、理论性强、启迪性强的东西。

篇7

走上副参谋长岗位的第一天,李雁就受领了一项重要任务:负责组编预备役分队。筹划工作开始后,公司不少同志提出异议,认为组建预备役分队耗时耗财又耗力,担心公司刚成立不久,会因此加重负担。对此,李雁强调,“企业的发展生存与国家命运休戚相关,支持国防建设是国家法律赋予的职责和义务,作为大型国有企业,我们有丰富的人才资源,有先进技术设备,也有财力上的优势,支持国防建设责无旁贷。”

在企业开展预备役工作特别是成建制组编预备役分队是个新尝试,李雁认为大家有疑虑是正常的,同时也感到要想顺利完成组编任务,还得认真做好解释说服工作。于是,他利用各种场合宣传《预备役军官法》,介绍我国预备役部队建设情况,帮助大家理解预备役寓军于民的特点以及军地双重领导的原则,引导大家认清在企业组编预备役分队,不仅是国防建设的需要和职责,而且对促进企业文化发展和加强企业管理也有现实意义。他的主张得到了公司总经理白志刚的大力支持。经过宣传,领导层很快统一了思想,下定了决心。

为尽快完成组编任务,公司专门成立了由李雁任组长的预备役工作领导小组,主动将公司业务骨干和技术尖子推荐给部队,预编了通信指挥车,并在西北路黄金地段腾出三间房子作为队部和官兵活动室,投资数万元为队部购置了桌椅、微机、电话、传真机等办公设备,预备役分队很快就挂牌成立。新疆移动通信公司因此成为自治区成建制组编预备役分队最早也是最快的国有企业。

支持国防建设要表现在行动上

李雁在预备役部队担任领导职务,对困扰预备役部队多年的编人难、筹钱难、活动难的“三难”问题有着深切的体会。他常讲,预备役工作不容易,我们应主动为部队帮困解难。支持国防建设不是空话,要表现在实实在在的行动上。

李雁身材魁梧,在训练场上一直是排头兵,很有号召力。在工作中,他也坚持以实际行动带动大家,积极支持预备役团。只要部队有活动,不管自己有多忙,都想办法参加。对下属,他要求也非常严格。2002年4月,预备役团组织预备役军官集训,当时正是移动通信公司最忙的时候,一名预备役军官要与外商谈判,特地向李雁请假。“不行!”李雁斩钉截铁,“部队搞一次活动不容易,这是大事,不能马虎。与外商谈判可以推迟,相信外商会理解我们的。”这名同志心悦诚服,主动协调推迟了谈判。这件事震动了预备役分队的上上下下,从此该分队形成了人人重视预备役工作的好氛围,预备役部队开展活动更加顺利。

李雁不仅在人力上为部队建设活动开绿灯,在物力、财力上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只要部队开展训练,在车辆、伙食上都给予全力保障,不让部队掏一分钱,光训练补助费平均每年就要掏2万多元。

2003年3月,预备役部队综合训练大楼落成,但由于资金紧张,配套设施到不了位,训练无法正常开展。面对空空的一座大楼,李雁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亲自到部队调研后,专门向公司总经理白志刚反映了部队的困难,建议支援。公司为此投入了50多万元专项资金,并抽调3名业务尖子负责改建该团信息中心。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施工,一套集指挥、训练、办公于一体的信息化平台顺利交付使用。这次改建,不仅增加了多媒体、网络教室,还完善了作战指挥室、多功能演示厅,购置了大型显示屏、投影仪,并建立了团、营、连三级局域网,实现了首长机关办公自动化、网络化,预备役动员集结、作战指挥效能得到大幅提升。当年6月,总参动员部和在该团召开信息化建设现场会,对该团建设给予高度的评价。据统计,经李雁协调,新疆移动通信公司为预备役团建设投入的资金已达百万元。

“预备役工作不是花架子,后备力量也要做好先行的准备。”

篇8

改革高校现行国防教育的教学方式,理清国防教育与体育教学的关系,把准切入点,把国防教育纳入学校体育教学体系的总规划中,从教学实际出发,构建一种多元,有效的体育教学体系,使国防教育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课程化,无疑,对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有现实意义和重要作用。

1高校体育与国防教育的密切关系

1.1体育与国防教育起源的同一性

体育的范畴包括了学校体育、军事体育、群众体育,竞技体育等。军事体育是国防教育的组成部分。追溯军事与体育的关系,可发现,体育起源于生产劳动,发展于人类战争,自古与军事密不可分,现代学校体育教学的很多运动项目发源于军队,如马术、射箭、铅球、标枪、铁饼等。在现代教学学科中,体育是最能体现浓厚的军事色彩的课程,体育既包含了军事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练就军事所需机能的主要手段,两者相辅相成,体育竞技的“对抗性”、“竞争性”、“战术性”与军事技能如出一撤。

1.2体育与国防教育目的的相似性

体育是运用各种项目对身体进行训练,强身健体,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克服困难,知难而上的精神,同时,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协作,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了国家安全和民族利益,在国防建设中,国家早已将强身健体提高到国家安全的高度,并形成了“以民为体”、“富国强兵”、“寓兵于民”的军事思想和“爱国教战”、“崇尚武德”的国防教思想。这种强身健体的形式,成为了弘扬爱国教育,提高军队素质、增强战斗力的主要手段和方法,也使得体育包含了丰富的国防内涵。因此,学校体育教学与国防教育具有目的的相似性。

2基于国防教育的高校体育教学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2.1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素养

政治是统帅,是灵魂,没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就等于没有灵魂,政治素质是国防首要的素质。政治思想素质在大学生国防教育中起主导作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国防教育,使体育运动与国防精神相结合,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教学,有利于坚定大学生的政治信念,增强爱国热情和民族凝聚力,强化国防意识,在国防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勇于为祖国流血献身,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防观念,为国防建设输送具有较高政治素养的后备人才。

2.2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心理因素对于平时学习工作和任务完成有着重大影响,体育教学中渗透国防教育的相关内容,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实践证明,受过专门锻炼的、训练有素的人在完成战斗任务时表现出精力旺盛、精神高度集中、知觉敏锐、反应迅速、行动准确、果断而又小心谨慎的良好身心素质。而心理素质较差的人,在各种危险的环境下,表现为生理心理紧张,如血压升高、脉搏加快、呼吸急促、心率加速、注意力及思维能力降低等。丰富的经验和熟练的军事技能有助于战胜紧张和恐惧,保持心理稳定性。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各种运动技能训练,培养大学生勇敢顽强、坚忍不拔、吃苦耐劳和不怕困难的优秀心理品质,使其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

2.3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国防观念

大学生是未来国家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和国防建设保卫者,他们中的许多人不仅要投身于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而且还将走进军队和预备役的行列,成为未来国防建设的主人。高校体育教学融入国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军事训练的项目,使大学生亲身体验国防技能,牢固国防知识,树立国防观念,为军队储备一大批高素质的后备兵员,以便需要时为军队输送高技术军事人才,成为战时扩建、组建军队的骨干。一个国家的安危,常常与一国家公民的爱国热情、国防观念和献身精神密不可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国防教育是最实际、最直接的崇军尚武、履行国防义务的教育,是培养国防人才,开发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

2.4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优良品质

军队以严明的纪律、严谨的作风而著称,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国防教育,让大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自觉学习到军营的优良传统,提高自身作风素养。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按照军训的要求进行军事化管理,巩固军事训练的成果;通过严格要求,使大学生养成正规、严格、慎独、科学的生活习惯;通过军事化队列训练,培养大学生雷厉风行、整齐划一的作风和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意识;通过各种运动规则教育,增强大学生遵纪守法观念,加强组织性纪律性;通过在班集体形式的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

3融入国防教育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建议

3.1组织编写融入国防教育的高校体育教材

高校应建立健全国防体育教学机制,组(下转第140页)(上接第138页)织体育教师根据大学生的特点,编写适合国防体育教学的教材,拓宽体育教材内容,发掘与国防教育相关的军事体育项目。高校可尝试把尽可能多的军事体育项目有机的融入到体育教材之中,大胆地投入到实际教学活动中去,使体育教学即完成了体育教育的目标又体现了国防教育的特色。另外,可考虑开设相关选修课程,如定向越野、柔道、摔跤、擒拿、救护、战场制敌、野外战场生存训练等课程项目。就拿“定向越野”来说,该项目原本为军事项目,是军人在作战中运用地图、判定方位、选择行军路线、接近目标的军事行动,由于其集跑步、翻越、识图等于一体,集团队性、挑战性、娱乐性、趣味性于一体,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3.2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

高校应制定相关的激励机制,鼓励体育教师学习相关的国防体育知识,组织体育教师多渠道的参加各类国防教育培训,拓宽业务知识,把准切入点,使国防教育与体育教学相互融合,自觉不自觉的运用体育教学之中,以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国防体育教学水平。

3.3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防体育竞赛活动

高校应利用各种时机组织形式多样的国防体育竞赛活动,弘扬校园军事体育文化精神,如射击比赛、军事障碍比赛、军体拳比赛等。国防体育竞赛活动既是高校国防教育内容的一种有力补充,更是对国防教育活动的一种创新和拓展。有条件的高校可以组织小分队战术竞技、军事夏令营等活动,考虑与部队联合开展军事体育运动,让大学生在参加运动中学习军事技能,接受国防教育,体验军事体育运动的乐趣,提高大学生参加国防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高校国防教育向深度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芳枝,付宏.关于加强当代大学生军事体育教育思考[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6,25(2):99- 101.

[2] 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

篇9

其次,切实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当好“兵书记”的根本。我一方面通过民兵整组等形式,进一步调整了民兵组织,[范文为文秘站网作者原创作品-转载请加文秘站网外部链接!]在各乡镇充实完善了应急突击队、文明服务队、乡土文化队,这样既提高了民兵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的能力,又发挥了民兵在三个文明建设中“排头兵”的作用。20__年我市共调用民兵预备役人员8000余人,扑灭山林火灾15起,抢修山塘河堤水库63处,在今年发生的特大洪灾中,抢救遇险群众870人,直接挽回经济损失150余万元。在开展定点扶贫、包点扶贫、结对扶贫和“一兵带一家、一家带全村”的活动中,民兵预备役人员主动与700个特困户结成扶贫对子,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盐湖镇梅花村普通民兵刘法成,主动组织八户贫困户承包了村综合养殖场,养猪20__头,养鸭5000羽,养鱼5万尾,成为全市发展养殖业示范点。八户贫困村民也通过一年的辛勤劳动,一举摘掉贫困帽。另一方面,为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深入开展科技练兵。20__年,全市完成了二期民兵营长集训和四批基干民兵训练,训练中增加了新知识、新技能、新装备、新战法等内容,从而提高了参训人员科技参战、科技支前、科技保障的能力。

第三,健全党管武装工作制度,是当好“兵书记”的保证。几年来,我通过完善各项制度,将党委议军会、武委会和现场办公制度、“军事日”制度等一条一条进行了细化。每年的市委议军会之前,都要组织一次常委议军,专题研究解决武装工作的重大问题。每年的武委会成员会议,都要求每个成员学习贯彻上级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的指示,协调有关部门尽职尽责,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每季度我都要带领组织、人事、财政、民政等职能部门到人武部现场办公一次,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每年“八一”前,都要组织市几大班子领导过一次“军事日”活动,体验“兵”的生活。我还建议通过了将各基层单位落实党管武装工作情况纳入全市工作目标管理,进行统一考核考评,从而增强了基层党政领导抓武装工作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二、再穷也要固长城

我市地处丘陵地带,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但我始终认为,再穷也要保国防,再苦不能苦军人。[找文章还是到文秘站网,更多原创!]20__年,我市遭受了特大洪涝灾害,地方各项经费在去年基础上压缩了5—10,但是,按照每年拨给市人武部的50万元正常补贴经费一分钱也没有少。在今年的现场办公会上,为解决民兵武器仓库改造、“三网合一”可视电话会议系统建设、专武 干部服装等经费问题,我还是一咬牙,拍板同意一次性从市财政拨付52.6万元经费给市人武部,使上述工作得以落实。

__市民兵训练基地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到如今难以适应民兵训练的需要。我四处奔波,终于从各方争取资金150万元,维修改造了民兵训练基地。现在,__市民兵训练基地面貌焕然一新,成为设施齐全,宽阔舒适的一流训练基地。

在今年召开的常委议军会议上,面对市人武部提请的解决指挥车和组建民兵舟桥连所需经费的报告,有的常委沉默了。我在会上明确指出:实现自动化指挥和组建民兵舟桥连是当前军事斗争准备的“重头戏”,这个小钱舍不得花,到头来会吃大亏,哪怕砸锅卖铁也要出这笔钱。就这样,市财政将这22万元经费一次性拨付到位。

三。时刻把“兵”家冷暖记心头

篇10

征兵心理检测主要是用来了解应征青年的智力水平和性格特点。全部测验在计算机上完成,它既不同于一般性谈心、说服,也不是简单的考试,是对应征青年的心理情况,特别是适应特殊环境的心理能力进行测试,而不是诊断应征青年是否患有精神病。心理检测根植于平等与坦诚相见的基础上的。影响心理检测效果有许多因素,除了检测技术娴熟程度外,最重要的是检测者本身的心理特质。如果检测者缺乏某些心理特质,无论经过何种严格训练亦会前功尽弃。检测者的心理特质通过语言表达和非语言表达体现在应征青年的沟通中,直接影响到检测效果。检测者最为重要的心理特质是:要保密性、原则性强;要善于察言观色、机智敏锐;要情绪适于现实、常规;要有耐心、责任感;要严谨自律、知已知彼;注意避免存在不良情绪问题和外界干扰。下面分别探讨检测者心理特质的“五个要,一个避免”:

1、要保密性、原则性强。心理检测者要遵守心理检测保密规则,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有关心理检测具体内容及资料。心理检测如同国家考试一样,一旦测验内容被公开,测验效果就大打折扣,心理检测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心理检测者的保密性是保证测验有效性的关键,是征兵心理检测的首要原则。尤其是心检主检在检测结束后,要按要求及时将心检数据进行整理汇总,撰写总结提纲,根据操作过程中发现的现实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修改建议与意见。有步骤保存相关数据资料,实行逐级上报备档的同时,作为整套的监控资料,有利于进一步进行心理检测资料分析与研究,为以后制定更加合理的心理检测评判标准奠定基础。

2、要善于察言观色、机智敏锐。检测者要利用实践经验,结合心检标准去察言观色,或结合临床病例进行综合判断,能敏锐地感受应征青年整个心理检测过程的言语表达能力与行为举止,要反映迅速,形成对应征青年的整体印象。对弦外之音、欲言不语的情绪及内心冲突也能敏捷地捕捉到。对情感表现与行为欠协调的能机智地预测到。检测者能把握自己的情感和态度,注意心检技巧,并能及时发现一些有精神障碍或心理不全的青年隐瞒病史的情况。要严格标准,有逻辑性、层次性地揭示问题的实质,根据工作经验,综合分析后再判断问题的真伪和程度,以获得对该人群的高检出率。

3、要帮助应征青年找到适于现实、常规的情绪。根据我国征兵体制和应征青年心理素质现状,在选拔策略上采取末尾淘汰的原则,检测者能与应征青年建立友善关系。不带个人不良情感与态度,不带先入为主的偏见。按现代应征青年的感受参数系来理解应征青年,站在青年的角度来思考,青年及家属对检测者的过分要求、不理解,甚至敌意、诅骂等表现,检测者均要善于处理,能给予宽容,保持冷静及客观性的健康心理,培养青年的乐观情绪,增强自信心进行心理检测。

4、要有耐心、有责任感。心理检测的本质是对应征青年的适应社会发展和军队需要,从源头上控制精神和心理不健康青年进入部队,提高兵员整体素质,打牢军队建设基础。增强部队战斗力,是培养新型军事人才的基本要求。无论什么理论与方法均以发展为中心,存在的问题是人的心理活动,是复杂多变的。而有的人思想观念淡薄,对心理检测缺乏认识了解,无视心理健康在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或对心理、精神方面的问题比较敏感的实际,如此表现对应征青年产生了威胁,需要予以帮助,面对这样的困惑,采取干预、阻断或使其向更好更高层次发展。目前没有一个恒定的模式,现存的处理方案可寻。心理检测者要不断学习与探索,要有耐心、细心,有高度负责感地加强宣传教育,心理检测者必须根据应征青年的实际情况,或给予计算机短训,或开展学习宣传,或耐心、细心地讲解疏导,让较多的青年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在公平合理的条件下一起参加挑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