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模板(10篇)

时间:2023-06-02 15:21:5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人工智能网络安全

篇1

关键词:

网络安全;计算机;人工智能;信息安全

引言

人工智能是一门将计算机科学与语言学、控制论、神经生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应用相互结合、相互渗透,逐渐产生发展的综合性学科,是计算机科学领域内有关研究、设计和利用现代智能工具的一个重要分支。目前网络技术的急速发展,使得人们早就已经习惯运用网络处理各类事宜,如娱乐、聊天、办公等,网络的个人隐私信息也越来越多,传统的网络安全维护办法早已捉襟见肘,人工智能的出现,为网络安全管理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

1.我国网络安全现状

网络安全是每个人都应该了解与维护的职责,人们享受着网络带来的便利,同样也会遭受到个人信息与财产的威胁。而目前的网络安全现状却是:很多时候,当使用者一打开网页时,网页就自动会弹出一些杂乱无章的广告信息,铺天满地的向使用者“传达”无用的信息来麻痹使用者的视野,扰乱使用者的心智。或许,当使用者在下载信息时很容易下载病毒,如果把下载的是病毒当着有用信息保存到电脑中后,除了得不到使用外,还会损害电脑的硬件设备,让电脑长时间的处于“危险”状态。或者是一些人为因素的误操作:有意“种植”木马病毒、编写病毒代码、对电脑硬件不加以保护所造成的。这些不良信息,会是代码病毒、蠕虫等,它们都会扰乱信息源代码,侵染网页,电脑会崩溃。种种原因表明,这些不良信息的大量出现,是一些不法分子以及商家为了谋取暴利而上传在网络上的,来吸引正在使用网络的人们眼球,给使用网络的人带来更多的痛苦。从而产生密码被泄露、数据被篡改、用户难以登录、网络端口故障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发生,给现在的网络安全带来危险,使计算机网络安全机制难以“愈合”。病毒的不断涌入、蠕虫的不断产生、黑客的间断性攻击、间谍的蜂拥出现、人为的误操作,给网络的安全问题带来巨大的威胁。

2.人工智能技术特点与优势

将人工智能应用到网络安全管理领域可以帮助网络管理员提高工作效率,相较于传统的网络安全技术,不论是从速度,效率以及可操作性都显著提高,其具体的优势如下所示:

2.1具有处理模糊信息能力

人工智能技术具有处理未知问题的能力。人工智能技术一般采用模糊逻辑的推理方式,不用非常准确的描述数据模型。网络中存在大量不确定也不可知的模糊信息,处理这些信息比较困难。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

2.2具备学习能力和处理非线性能力

人工智能不同于传统的网络安全处理模式,它最大的特点是它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这一点的优势在处理信息时表现得尤为明显,因为网络中的信息量往往是庞大的,但是许多信息都是简单的,及其容易理解,却可能有有效信息,想要从海量的信息中挖掘出有效的信息,首先要做的就是学习,推理这些简单的信息,人工智能的优势就在于这里。人工智能具有处理非线性能力。

2.3计算成本低

传统网络安全技术消耗的能源量惊人,人工智能在这一方面则有很大的改善,它对于能源消耗速率特别低。因为人工智能采用的是新的算法,即控制算法。这种算法可以利用最优解可以一次性完成计算任务,有效减少资源消耗力度,实现绿色节能。另外,使用这种方法可以保证网络技术的高速性。

3.人工智能技术

在网络安全中的运用在网络安全管理过程中,运用得最广泛的就是防火墙,其中最具有技术含量的核心部分为入侵检测,入侵是指任何可能损害信息的完整性和保密性的所有活动,而入侵检测主要就是识别这些活动,后续再采取其他手段对网络安全进行维护。本文的重心主要在于人工智能技术在这一阶段的运用。

3.1建立规则产生式专家系统

目前网络安全领域运用得最为广泛的人工智能技术就是专家系统。专家系统,顾名思义就是以专家所拥有的经验性知识为基础而设立的入侵检测系统。该系统的管理员可以通过将目前已经了解的入侵特点编码成规则,通过系统自动检测这些特征从而来判断系统的安全性是否到位,同时,专家系统的建立也使得日后的入侵检测工作量减轻。

3.2人工神经网络系统

在网络安全管理中的运用人工神经网络具有较强分辨能力,它可以识别一些带有噪音或者暗藏畸变的入侵模式,这套系统的开发是相关的科研队伍经过长时间的模拟人脑学习技能的而形成的。除了有上诉的优势,它还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高适应能力,能够快速识别入侵行为。人工神经系统在网络安全中的运用,大大提高了面对入侵时管理员的应对速度,对保证网络安全的意义重大。

3.3人工免疫技术

在网络安全领域中的运用人工免疫技术也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一个分支,它的技术原理是人体免疫之后人体自发的出现一系列的自我防御的现状,运用在信息安全管理上就是基于自然防御机理的学习技术,两种人工免疫技术原理相似。前者保护人体免受病毒打扰,后者保护信息不被入侵,保证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

4.结束语

将人工智能运用在网络安全还是一个较为新颖的领域。事实上,可以用到网络安全中的人工智能技术并不止上诉提及的几种,它还有待我们去发展和探索,另外,在网络功能如此强大的今天,不少人的日常生活都已经无法离开网络,网络安全正在逐渐成为一个越来越热的话题,对于各类新技术,并不只限于人工智能技术,我们都应该将其灵活运用到网络中来,保障网络的安全性,使网络更好的服务于大众。

参考文献:

[1]吴元立,司光亚,罗批.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空间安全防御中的应用[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5,32(8):2241-2244.

篇2

作者简介

余来文,江西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博士生导师、创业导师、野文投资董事长、文字传媒董事长,《商业智慧评论》和《创业管理评论》出品人,并任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理工大学、香港公开大学、澳门城市大学、亚洲城市大学等外聘MBA课程教授或创业导师。曾在海王集团、远望谷股份、飞尚集团等公司工作,历任副总经理、总经理等职务,为大洁王集团、南华西集团、铜川矿务局、陕西煤业集团等公司提供管理咨询。先后在《管理科学》《北大商业评论》《销售与管理》《中国经营报》《CHINA DAILY》以及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等杂志报纸200余篇。出版《智能革命:人工智能、万物互联与数据应用》《分享经济:网红、社群与共享》《共享经济:下一个风口》《互联网:商业模式颠覆与重塑》《商业模式创新》《互联网思维2.0:物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企业商业模式:互联网思维的颠覆与重塑》等30多本图书。林晓伟,江西财经大学管理学博士,现为闽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福建省“新世纪”人才。先后在《系统管理学报》《经济管理》《国际贸易》《当代财经》《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央财经大学学报》《现代管理科学》等国内核心刊物20余篇,出版专著1部,参与编写《智能时代:人工智能、超级计算与网络安全》《电子商务:分享、跨界与电商的融合》《互联网思维2.0:物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企业商业模式运营与管理》《物流学》《财务管理》和《会计学》等图书。主持福建省级课题4项,先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9项,参与诏安县农业和扶贫“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产业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

1 第1章 智能时代

2 开章案例

6 1.1开启智能时代

7 1.1.1 Mr Smart——我的智能生活

13 1.1.2智能时代之认知颠覆

18 1.1.3人工智能——工作“终结者”

19 1.1.4新产业的催生——“智”家帮的兴起

25 1.2迎接崭新的智能社会

25 1.2.1“数字化”——智能社会的“快引擎”

26 1.2.2“信息化”——智能社会的“大动脉”

27 1.2.3“网络化”——智能社会的“高速路”

28 1.2.4“集成化”——智能社会的“点金石”

29 1.2.5“公共化”——智能社会的“新时代”

32 1.3智能生态——智能时代的终极奥义

32 1.3.1传统工业逻辑的颠覆式创新

36 1.3.2人人创造,智能时代新分子

37 1.3.3用户“双力”:参与力创造力

38 1.3.4“智”之大器之智能整合

39 1.3.5未来人工智能生态圈

42 1.4智能时代的内核

42 1.4.1人工智能之先发“智”人

45 1.4.2超级计算之千手“算”音

46 1.4.3云端服务之无上“云”法

47 1.4.4网络安全之“安全”卫士

51 章末案例

56 第2章 人工智能

57 开章案例

62 2.1人工智能:让机器更聪明

62 2.1.1人机大战:阿尔法狗与柯洁

64 2.1.2人工智能与智能机器人

67 2.1.3机械思维向左,智能思维向右

68 2.1.4人机融合:超人类智能时代

72 2.2人工智能新认知

75 2.2.1解密人工智能

76 2.2.2重要的是数据,而非程序

77 2.2.3淘汰的不仅是工作,更是技能

80 2.2.4超人工智能时代

82 2.3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82 2.3.1数据驱动智能革命

85 2.3.2数据挖掘:从大数据中找规律

86 2.3.3大数据的本质:数据化

89 2.3.4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永恒动力

90 2.4人机融合:连接未来

93 2.4.1人工智能之“星际迷航”

95 2.4.2机器学习与人工神经网络

96 2.4.3超越未来:人工智能之深度学习

101 2.4.4 人工智能之前世今生

102 2.4.5 人机融合:未来ING

104 章末案例

109 第3章 超级计算

110 开章案例

114 3.1大话超级计算机

114 3.1.1 超级计算知多少

115 3.1.2 从数据到超级计算的飞跃

117 3.1.3 大千世界,“数”在掌握

119 3.1.4 数据流——“超算流体”

122 3.2时代新宠——超级计算机

123 3.2.1 超级计算,未来国之重器

124 3.2.2 超算之不得不懂

126 3.2.3 大国超算之超常发展

132 3.3超级管理

132 3.3.1 数据收集——“超管”之“核基础”

132 3.3.2 数据存储——“超管”之“核聚变”

133 3.3.3 数据处理——“超管”之“核爆炸”

136 3.3.4 超级计算安全

137 3.4表演时间:超算之应用舞台

137 3.4.1 互联网应用:“互联”的二次方

140 3.4.2 电子政务应用:政务“超算”跨时代

141 3.4.3 精准医疗应用:超算医疗,快,准,狠

145 3.4.4 智能交通应用:数据出行,悠哉,享哉

146 3.4.5 金融投资应用:“超算”致富经

149 3.4.6 新零售应用:“超”未来,“算”零售

153 章末案例

159 第4章 云端服务

160 开章案例

164 4.1云服务——“云”上境界

164 4.1.1 走进“云”化时代

168 4.1.2 享受云生活

172 4.1.3 幕后英雄——云计算推动“团队”

173 4.2直击云计算

174 4.2.1 云计算为何物

178 4.2.2 云计算从哪里来

179 4.2.3 虚拟化,一切皆有可能

181 4.2.4 云计算未来规模

183 4.3双重界:云计算与虚拟网络

183 4.3.1 云计算与虚拟网络关系

184 4.3.2 云服务之“虚化”技术

189 4.3.3 虚拟服务器——“虚化”技术承载终端

193 4.3.4 多云大融通——云存储设备

195 4.3.5 有备无患——云资源备份

198 4.4“三云”家族: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

199 4.4.1 公有云——“云”家必争之地

201 4.4.2 私有云——私享“云端”之上

203 4.4.3 混合云:公私合并——“云端”最强音

207 4.5云应用——“云端”的机智强大

207 4.5.1 云应用:极致“云”风暴

210 4.5.2 云应用、云服务与云计算

211 4.5.3 AI云运用=“云端”最强音

212 章末案例

218 第5章 网络安全

219 开章案例

223 5.1直击网络安全

223 5.1.1 计算机安全——21世纪的重点“安全区”

224 5.1.2 网络安全:居安思危,严阵以待

227 5.1.3 安全攻击之“四面”埋伏

228 5.2不得不知的网络安全

229 5.2.1 网络安全之认知“大充电”

232 5.2.2 网络安全风险之危机四伏

236 5.2.3 网络安全的“威胁危邪”

241 5.2.4 安全管理“六板斧”

242 5.3网络“歪脑筋”:犯罪与黑客

243 5.3.1 网络犯罪——犯罪“新境界”

246 5.3.2 黑客攻击:高智商罪犯的攻击

247 5.3.3 黑客攻击“六”手段:智、快、狠

250 5.4无处不在的安全管家——网络安全管理

250 5.4.1 网络安全“密匙”:加密安全

254 5.4.2 保密系统:守口如瓶,从一而终

256 5.4.3 智能防火墙——安全防护之智能乾坤

260 5.4.4 网络安全未来式:量子通信

264 章末案例

篇3

两会临近,首推网络安全及人工智能板块,建议关注互联网医疗等主题。预计,网络强国战略将是十三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是网络安全,另外,《网络安全法(草案)》两会期间有望迎来二审,重点推荐蓝盾股份(安全业务拐点增速最快,中经电商业绩有望超预期,外延步伐加快)、绿盟科技(云安全领先)、东方通、启明星辰等公司。另外,十三五规划建议重大科技项目包括脑科学方向,人工智能技术为导向的类脑研究是重要组成部分,李世石与谷歌Alpha GO的五番棋也预计3月8日至3月15日间进行,人工智能热点不断,我们建议重点关注东方网力(定增加码视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服务机器人布局领先)、思创医惠、科大讯飞、神思电子等公司。

篇4

关键词: 网络管理;专家系统;人工智能

Key words: network management;expert systems;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7-0154-02

0引言

随着网络社会的到来,人类的生活、工作都已经离不开网络,网络应用的深化与普及使得网络规模逐步扩大,产生了管理难、控制难、维护难以及日益严峻的信息安全等问题,使得如何保障网络的畅通无误、保障网络的可靠运行成为IT管理人员甚至企事业领导层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如何改善管理网络机制,确保网络的安全运行,提高网络管理系统工作效率的要求被提了出来,计算机网络系统具有实时性、动态性、高速性与瞬变性的特点,都要求我们不断地发展更多、更新、更具有灵活性的控制和管理技术,以保证网络安全可靠、高效、稳定的运行。人工智能技术所具有的许多特殊能力将使其成现代计算机网络最强有力的支持工具,专家系统作为人工智能中最引人注目的发展方向必将成为未来计算机网络管理的中流砥柱。

1基于专家系统的网络管理设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在现在的网络管理系统应该具有同时支持网络监视和控制两方面的能力。网络监视功能是为了掌握网络的当前的运行状态;而网络的控制功能是采取策略来影响网络的运行状态,从来实现对网络的控制。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网络状态的监视需要同时处理大量的数据,而且这些数据很多是不连续的或无规则的,分析和处理此类信息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而且工作效率十分低下,但在实际的网络管理控制中,我们对数据的处理速度质量要求特别严格,而基于神经元网络的并行处理能力的专家系统正好适应这种工作。

由于网络控制的目的是通过合理的路由选择和业务量控制以减轻由网络异常造成的性能下降。用经验知识并结合程序性算法、带有实施计算能力的专家系统比常规程序更适应于这种应用。目前的网络中广泛使用的网络管理设备大多数是七层设备,这些网络设备已经从原始的端口识别,逐渐向特征码识别进行转化,而在实际的应用中,很多服务通过C/S模式不断变换特征码,来达到穿透管理设备的目的,这也给网络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实际的应用中,我们可以是采用基于规则的人工智能专家系统来执行网络的管理功能,利用智能系统中的推理机模糊处理能力和自动学习的功能,实现对网络设备的预防性控制和主动性管理。

2基于专家系统的网络管理设备工作原理

专家系统是以专家的经验型知识为基础建立的知识库和推理机为中心的只能软件系统,管理员将已知的一系列入侵特征转换成规则,构建成规则库,通过审计记录与规则库的匹配,来识别入侵检测从而达到入侵检测与预警的功能,同样流量控制管理器的专家系统一般包括知识库,综合数据库,推理机,解释器,知识库一般是固定的,综合数据库一般包括控制策略,中间家而过,架设,求解问题等,接口即系统同用户的见面,网络管理专家系统中主要包括综合知识库和人工智能控制模块,综合知识库是基于网络管理的专家知识描述,控制模块从综合知识库中窜则适当的策略来调整当前工作状态,专家系统依照当前的控制策略来调整当前的工作状态,例如在传统的流量控制管理器的工作中,传统的流量控制管理器一般都是根据一些事先确定的过滤规则对网络的数据流进行过滤,控制网络流量的阀值,通过控制网络的并发连接数,从而实现对网络流量实现控制。但是在实践的网络应用中,网络的应用是动态的,网络的流量也是动态变化的,不同时间段的服务类型的变化也是在变化的,而传统方式的策略则是静态的,仅靠一些事先作出的有限的过滤规则,很难适应网络应用动态性的需求。而智能型流量控制管理器的的核心部分是一个专家系统,通过将专家系统与策略机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智能化的网络信息提取和智能化的调整,它具有处理不确定性乃至不可知性的能力,既达到了网络控制策略性的保障性流量控制的需求,又能针对网络的变化,检测,实现动态的调整,保证网络的稳定运行。采用人工只能的网络设备可以实现对网络变化的快速响应,减少判断如何修改过滤表和规则所需的的时间。因为不需由人工来决定。可以包容人类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减少了人工修改带来的潜在错误,提高了控制质量,提供了对控制决定的快速响应。

3专家系统智能网络设备的优点

3.1 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精简业务流程及时、准确地获取资源在基于专家系统智能网络设备网络运行中,能够有效支持网络中的信息共享,可以准确的定位网络中存在的故障,而基于神经网络的系统具有极强的处理非线性问题的能力,可以有效的提高网络设备的故障分析与处理能力,然后根据当前的网络的情况或服务质量(QoS),按照管理策略根据设备和应用的需求自动为终端设备提供权限和优先等级,从而可以极大的提高网络管理的准确性和效率性。

3.2 主动发现网络异常,防患于未然由于网络系统的瞬变性,网络管理只能知道系统的局部状态甚至完全不了解系统内部状态信息,也可能即使是局部信息也是不确切的。而恰恰人工智能中的模糊计算的能力,使得网络设备具有处理不确定信息的能力,能根据这些不确定、不准确的信息对网络资源进行管理和控制,达到主动型网络控制的目的,实现网络管理的智能化。

3.3 专家系统具备推理、解释和学习能力智能化网络管理的推理能力也很重要,它能够根据已有的不很完全、不很精确的信息来作出对网络的判断,而且智能化网络管理不只是简单地响应低层的一些孤立信息,它有能力学习、综合、解释这些低层信息,以得出高层的信息和概念,并基于这些高层的信息概念对网络进行管理和控制。同样如在故障管理中,诱发一个事件产生的原因是多样的,而一个故障的产生往往又会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此时智能化网络管理有能力处理这些带有模糊性的问题,采用专家系统是最合适的选择。

4结语

人工智能技术植根于计算机技术,反过来也已经直接在许多计算机应用领域中,现代计算机网络的高速性要求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方法,如带宽管理、流量控制、路由分配等方法,越简单、越快越好,甚至对这些要求的迫切性已明显超过了对最优性等传统控制标准,而以专家系统为代表的新兴人工智能型的网络设备恰好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网络控制管理需求,因此基于专家系统的等计算快捷的人工智能技术必将在计算机网络中有更大的应用范围。

参考文献:

[1]周亮,吴开军.基于专家系统与神经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J].微计算机信息,2010-06-25.

[2]马秀荣,王化宇.简述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5-04-30.

篇5

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指出“网络信息技术是全球研发投入最集中、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辐射带动作用最大的技术创新领域,是全球技术创新的竞争高地”。伴随着新型计算技术、移动互联网、高速数据传输等新兴技术突破及广泛应用,以智能为特征的信息产业发展日新月异,并加速与各领域技术深度融合,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引发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变革。

篇6

1.相关背景

自计算机问世以来,人工智能一直是计算机科学家追求的目标之一。作为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领域,计算智能因其智能性、并行性,具有很好的自适应能力和很强的全局搜索能力,目前已经在算法理论和算法性能方面取得了很多突破性的进展,并且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计算智能是受到大自然智慧和人类智慧的启发而设计出的一类算法的统称。随着技术的进步,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采用传统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面临着计算复杂度高、计算时间长等问题,传统算法根本无法在可以忍受的时间内求出精确的解。因此,为了在求解时间和求解精度上取得平衡,计算机科学家提出了很多具有启发式特征的计算智能算法。这些算法或模仿生物的生理构造和身体机能,或模仿动物的群体行为,或模仿人类的思维、语言和记忆过程的特性,或模仿自然界的物理现象等,希望通过模拟大自然和人类的智慧实现对问题的优化求解,在可接受的时间内求解出可以接受的解。这些算法共同组成了计算智能优化算法。

目前,计算智能还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计算智能技术在自身性能的提高和应用范围的拓展中不断完善,并且在优化计算、模式识别、图像处理、自动控制、经济管理、通信网络和生物医学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成功的应用,应用领域涉及国防、科技、经济、工业和农业等各个方面。

计算智能是以数据为基础,通过训练建立联系,进行问题求解。特点是:以分布式方式存储信息、以并行方式处理信息、具有自组织、自学习能力。计算智能适用于解决那些难以建立确定性数学/逻辑模型,或不存在可形式化模型的问题。计算智能有众多发展方向。人工神经网络(ANN)、遗传算法、蚁群算法、人工免疫算法等都可以包括在计算智能中。

云计算越来越普及,与云计算相关的安全问题无疑是IT部门考虑的最大挑战。主流云计算业务应用程序(例如、SharePoint和SAP)通常都是技术高超的受利益驱使的黑客攻击的主要目标。

2.云计算存在的常见问题

发展迅速的云计算给IT部门带来很多新的安全问题,以下是五个最常见的问题:

(1)P2P流量

P2P应用程序可能抢占带宽并且引入恶意软件。这些应用程序可能特别难以控制,因为开发人员经常会通过交换端口的使用,来更新专为绕过防火墙防御而设计新的抵御。

(2)流媒体

流媒体会对网络性能带来沉重的负担,并且会严重影响关键应用程序流量。举例来说,一名IT管理员感到很困惑,为什么他需要花一个半小时来下载补丁文件,而正常只需要几分钟。后来他才意识到是因为很多员工打开流媒体看比赛,造成网络瘫痪,公司生产效率严重被影响。

(3)机密数据传送

机密敏感信息和专利信息可能会被恶意地或者无意地被通过FTP上传或者电子邮件附件而发送出去。对工作缺乏安全感,可能会导致员工偷偷下载客户、订单和支付历史记录。一项调查发现,超过一半的员工都会因为传闻的裁员消息而下载具有价值的企业数据。

(4)第三方电子邮件

第三方电子邮件是潜在恶意软件感染和数据泄漏的另一个渠道,员工和承包商不仅可以通过企业SMTP和POP3电子邮件来传送机密信息,而且还可以通过web电子邮件服务来传送,例如Hotmail和Gmail。

(5)大型文件传输

如果没有有效的控制,大型文件传输(不管是通过FTP还是P2P应用程序)都可能让网络带宽陷入瘫痪。

3.将应用智能应用到云计算中

为了解决云计算中的这些问题,IT部门需要采取新的方法,即应用智能。利用应用智能在端口和传统防火墙的地址拦截来智能地检测、分类和控制应用程序带宽。通过对应用程序的检测、分类和控制,IT部门就可以阻止、限制或者优化任何特定应用程序,不管它是SAP、YouTube或者LimeWire。然后可以有效地运用应用智能解决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1)解决P2P流量问题

因为它可以通过特定应用程序签名而不是端口或者地址来检测和分类流量,应用程序智能网关在控制变量端口P2P应用程序方面特别有效。例如,一个大学IT部门将可以灵活地控制学生对LimeWire的访问,10%的有效带宽,从而保证网络带宽同时阻止非生产活动。

(2)解决流媒体问题

应用智能网关可以让IT部门对流媒体和社交网络应用程序进行严格的控制。例如,管理员可以允许预定义的Active Directory组的成员访问YouTube网站以进行促销等活动,同时限制其他人对YouTube的访问。

(3)解决机密数据传输问题

IT部门可以创建并执行应用智能政策来检测和阻止包含标记着重要信息或专利信息水印的电子邮件附件。

(4)解决第三方电子邮件问题

为了填补大多数防火墙和电子邮件安全解决方案的安全缺口,IT部门可以使用应用智能来识别、扫描和控制任何通过网关的第三方web邮件流量(例如Hotmail和Gmail)。

(5)解决大型文件传输问题

为了限制过大的文件传输,IT部门可以制定应用智能政策来根据预定的大小限制来识别和限制FTP和P2P文件传输。

(6)应用智能和传统防火墙

与传统防火墙功能结合,应用智能可以提供更强大的安全保护来抵御新威胁。例如,被感染的Facebook页面,可能会建议“朋友”点击到YouTube视频的链接(实际上是链接到恶意软件文件)。因为应用智能可以从应用程序流量中检测这种链接和文件,它就会启动防恶意软件和内容过滤政策来防止下载这种恶意文件,从而保护用户和企业网络。

4.未来发展问题

(1)私有云将成大型企业首选

大型企业对数据的安全性有较高的要求,他们更倾向于选择私有云方案。未来几年,公有云受安全、性能、标准、客户认知等多种因素制约,在大型企业中的市场占有率还不能超越私有云。并且私有云系统的部署量还将持续增加,私有云在IT消费市场所占的比例也将持续增加。

(2)开放数据中心更容易实现云计算

开放数据中心意在实现“互通”的云,能够允许企业能在私有云和公有云之间共享数据;一个“自动化”的云计算网络,能自动地帮助不同的应用和资源安全运行,从而显著提高数据中心的能耗表现;一个PC和设备感知的“客户端自适应”的云,能自动决定哪种应用、命令和处理应该在云上,抑或是在您的笔记本、智能手机以及其余设备上进行,从而能充分利用某个用户和设备的独特性能以全面优化在线体验。开放式的架构能够轻松实现交互式更强的云环境。

(3)混合云架构将成为企业IT趋势

私有云只为企业内部服务,而公有云则是可以为所有人提供服务的云计算系统。混合云将公有云和私有云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为企业提供更加灵活的云计算解决方案。而混合云是一种更具优势的基础架构,它将系统的内部能力与外部服务资源灵活地结合在一起,并保了证低成本。在未来,混合云将成业企业IT架构的主导。

开放式架构是实现云的基础,而实际上开放数据中心也更有利于公私云的融合,如果未来开放数据中心联盟如果可以有更好的、更开放的标准的话,混合云应该发展更快。

(4)越来越多的应用迁移到云中

将应用迁移到云中,是原本就赋予云计算的意义,也是最主流的云计算应用方式之一。现在SaaS模式已经取得了初步成功,为云计算产业开辟了一条非常好的道路。

SaaS模式给传统软件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出于成本和运行维护等方面原因,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SaaS方式使用软件。在新的市场环境下,软件厂商也纷纷出台云战略。但是也并不是所有的软件都适合于SaaS模式,一些攸关企业核心业务或者安全的软件目前还正在接受考验。

(5)云计算概念逐渐平民化

目前,一种比较适合中小企业的云计算模式出现了即PaaS―Platform-as-a-Service平台即服务,它是将基础设施平台作为一种服务呈现给用户的商业模式。这是一种比较低成本的方案,对那些资金有限,并且IT资源有限,急需扩展IT基础支撑的企业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从目前的市场发展势态来看,也许在不久的将来PaaS将取代SaaS,成为中小企业最主要的云计算应用。

5.结束语

基于云计算的应用程序流量的增长,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防火墙的安全功能。新的应用智能技术可以解决这些新趋势带来的安全问题。如果有效部署在高性能平台,应用程序智能网关将为IT用户提供有效的云计算应用程序安全。

参考文献

[1]肖斌,薛丽敏,李照顺.对人工智能发展新方向的思考[J].信息技术,2009(12).

[2]俞萍.人工智能发展预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10).

[3]冯锐,张君瑞.人工智能研究进路的范式转化[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1).

篇7

作为独立投资人,卢蓉在考察这些新兴企业的时候,她更看好互联网思维和传统汽车制造商结合的团队,团队组合要有思想,融资能力也要很强。这也是为什么她在最初的时候就投资了李斌的蔚来汽车。

整车投资领域之外,新的零部件或核心技术也是被认为是有前景和机会的投资领域。比如纯电动汽车关键的“三电”技术,很多整车厂、零部件巨头也跻身其中,自己做电池、电机。

作为传统汽车的代表,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朱军表示上汽坚持“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电化学是一个很深的领域,牵涉分子化学、量子化学,虽然价值链很大,但能够做成功并不容易。

通过投资在更上游的下一代电池技术上进行布局,或者再通过跟现有的有综合实力的电芯制造商进行某种程度的合作,最终上汽也会进入这个领域,“也许是一个很大的机会,也许是一个陷阱,很难说,但是不去做肯定是不会有机会成功的”。

同为投资人的林雷和卢蓉在投资项目时都一致看好以技术驱动的创新企业,虽然入门很窄,但是可以深度解决实际问题。

林雷说,“三电”领域还有很多的大问题没有解决,也有很多小问题、小技术亟待突破和解决。他更关注硅谷的小团队初创企业,以小角度切入,实现技术突破,他们通过判断这类公司持有技术的先进性和现实性来决定其具有的投资机会。

比如传统锂电池的隔膜会占到整个电池重量的20%、体积的40%,其体积和重量下降将会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比如像硅钢片的技术是构成电机最重要的材料,它的厚度越薄,效率越高,磨损越小。现在日本的硅钢片厚度达到0.27毫米,国内是0.3毫米、0.5毫米。

比如直接实现完全的无人驾驶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但能使汽车在某些功能上更智能,使消费者驾驶负担下降,安全性提升的技术就值得投资,有这些技术驱动的小公司会有比较好的发展前景。

在智能化趋势下,无人驾驶将成为改变汽车产业的巨大契机,北汽集团新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荣辉认为,由此会在三个领域催生出新的投资机会。

一是汽车零部件本身,纯电动车、o人驾驶车出来之后,零部件行业一定面临大的洗牌,因为很多为传统车设计的零部件不需要了,比如方向盘,所有为人开车设计的零部件基本上都会消失,很多新的零部件需求会产生,比如雷达、摄像头。

此外,随着车的联网化以及跟大数据、云平台的对接,未来的车辆需要有更智能的感知系统、计算系统、反应系统,软件和人工智能是未来发展的核心。

第二个大的投资机会是基础设施,比如红绿灯,红绿灯是设计给开车人用的,无人驾驶车需要的是另一套装置,将来这一定会是一个巨大的行业,所有车都要接受这个指令。

第三个投资方面就是随着无人驾驶的到来所产生的新服务,比如汽车共享、分时租赁等,以及我们现在无法预知到的新服务。

网约车在全球市场的火热,刺激传统汽车制造商开始向智能出行服务市场布局,甚至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出行服务方案解决商。包括新兴造车势力在企业规划之初,就开始布局出行市场。

在Autospace COO杨林看来,消费者的出行需求还远远没有被满足,因为人类对于高效、安全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把出行和汽车的智能化结合起来,出行效率和商业模式都会有根本性的变革,整车厂要考虑的不是要不要进入,而是如何创新。

威马汽车联合创始人及COO徐焕新认为,从未来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出发,行业参与者应该了解未来市场上车辆拥有者的想法,市场上观念的转变,会大大改变怎么造车、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Mobileye中国区总经理苏淑萍以Mobileye为中国商用车车队提供基于ADAS的安全管理为案例,车队通过使用Mobileye的产品和服务可以实时监测到司机的驾驶行为、驾驶习惯,从而有效管理车队。它给客户提供的不是硬件设备,不是解决方案,而是安全管理服务。

除了出行市场,智能化所带来的汽车网络安全也是行业关注的热点。通过物理接入、 WiFi或蓝牙远程控制,“黑客”可以轻易控制一辆行驶中的汽车,或者开启锁止状态的车门。

篇8

“互联网+制造”就是工业4.0。“工业4.0”是德国推出的概念,美国叫“工业互联网”,我国叫“中国制造2025”(两化融合),这三者本质内容是一致的,都指向一个核心――智能制造。

工业4.0是德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该项目由德国联邦教育及研究部和联邦经济技术部联合资助,投资预计达2亿欧元。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人因工程学的智慧工厂,在商业流程及价值流程中整合客户及商业伙伴。其技术基础是网络实体系统及物联网。

德国所谓的工业四代(Industry4.0)是指利用物联信息系统(Cyber―PhysicalSystem简称CPS)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智慧化,最后达到快速,有效,个人化的产品供应。

2015年中国有几个概念非常火,第一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第二就是工业4.0,第三个就是“互联网+”。“互联网+”是巨大无比的概念,“互联网+”里面有“互联网+金融”叫做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零售”、“互联网电子商务”,而“互联网+制造”就是工业4.0。它将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可以说,工业4.0是整个中国时代性的革命。

工业4.0有哪些特点?

互联:互联工业4.0的核心是连接,要把设备、生产线、工厂、供应商、产品和客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数据:工业4.0的核心就是数据。企业数据分析就像汽车的后视镜,开车没有后视镜就没有安全感,但更重要的是车的前挡风玻璃――对实时数据的精准分析。

集成:工业4.0将无处不在的传感器、嵌入式终端系统、智能控制系统、通信设施通过CPS形成一个智能网络,使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以及服务与服务之间能够互联,从而实现横向、纵向和端对端的高度集成。集成是德国工业4.0的关键词,也是长期以来中国推动两化融合的关键词。

创新:工业4.0的实施过程是制造业创新发展的过程,制造技术、产品、模式、业态、组织等方面的创新,将会层出不穷,从技术创新到产品创新,到模式创新,再到液态创新,最后到组织创新。

转型:对于中国的传统制造业而言,转型实际上是从传统的工厂,从2.0、3.0的工厂转型到4.0的工厂,整个生产形态上,从大规模生产,转向个性化定制。实际上整个生产的过程更加柔性化、个性化、定制化。这是工业4.0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

工业4.0有哪些技术支柱?

工业4.0九大技术支柱包括工业物联网、云计算、工业大数据、工业机器人、3D打印、知识工作自动化、工业网络安全、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这九大支柱中会产生无数的商机和上市公司。

哪类公司最有前景?

结合中国工业现状来看,未来十年,中国工业4.0领域将有充足发展的三类公司有:

第一类是智能工厂,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传统的工厂转型成智能工厂,第二种是一出生就是智能工厂。

第二类是解决方案公司,为制造业公司提供智能工厂顶层设计、转型路径图、软硬件一体化实施的工业4.0解决方案公司。

第三类是技术供应商,包括工业物联网、工业网络安全、工业大数据、云计算平台、MES系统。

除这三类以外,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知识工作自动化等技术供应商也会面临巨大的发展前景。

这是一次巨大的产业革命,错过了工业4.0也就错过了这个时代!谁最终赢得第四次工业革命主导权?第四次工业革命以2013年德国汉诺威为标志,宣布这一轮工作革命以智能制造为核心。

中国为什么选择德国标准?

第一,中国政府认为,德国路径比美国路径更容易实现;第二,美国的工业空心化严重。IT公司出现工业4.0挑战大,缺少基础设施的落地,德国工业技术雄厚,是生产制造基地,生产设备供应商加IT业务解决方案提供商。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战略选择上,中国政府的策略是,紧盯新一轮产业发展的潮流,选择工业4.0,推出中国版的中国制造2025,寻找机会弯道超车,后发先制。

工业4.0是一个全新的时代,一期刚刚开始,预计要30到50年的时间发展引进,按照国家工信部部长所说:德国是从工业3.0串联到工业4.0,中国是2.0、3.0一起并联到4.0。

篇9

智能Web站点原型系统分为离线部分和在线部分。现有的智能Web站点离线部分处理耗时长的“用户聚类”工作,此方法虽然提高了个性化推荐的效率,但却降低了智能Web站点的相应速度。用户在线时难以及时享受到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浏览设置。技术的瓶颈在于Web日志数据量非常大,针对用户对象的K-Means算法在运算用户聚类时耗时过长,为了提高智能网站的实时响应速度,缩短聚类时间,本文提出了一种针对用户的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并行K-Means算法来完成用户聚类,并且通过实验得以验证该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1 K-Means算法

2.1 集群和MPI

集群[3]系统利用某种适配的网络拓扑结构将多个物理计算单元连接起来利用可视化人机交互开发环境和并行程序设计技术实现高扩展、低成本的快捷的并行计算环境。

消息传递(MPI):各个并行执行的部分之间的通讯控制机制[4]。MPI负责通信调度,调度的对象是分布式内存,它是编程模型的标准,在本计算模式中,单个程序对应了多个数据,MPI将每个物理计算单元标识一个唯一的标记,每个物理计算单元可以根据自己的标记运行同一代码的不同执行路径。MPI库定函数负责计算单元之间的通讯调度。时间由MPI_Wtime()函数来控制。

2.2 基于集群环境的用户聚类算法

2.3 基于集群环境的用户聚类算法的智能化站点的架构

智能网站包括日志预处理、模块生成、实时推荐三个主要模块。其中日志预处理模块离线进行,模式生成模块和实时推荐模块在线处理。日志预处理模块主要完成用于实施挖掘算法数据库的生成,它主要包含数据清洗以及用户识别、会话识别、兴趣获取等步骤,它为基于集群的自适应用户聚类算法准备数据源。模式生成模块是对事务数据库实施挖掘。本文主要采用用户聚类方式,把计算出的模式库输出成关系数据库表格,这些表格放在MySQL数据库中,实时推荐模块生产的推荐模块根据用户的配置访问模式库以及用户同站点的活动会话,产生针对该目标用户的推荐网页。对用户聚类模式库,它最终的结果为应用协同过滤推荐算法,使模式库生成的推荐集合。

相比较原有的智能站点,因为用户聚类的过程比较耗时而采用定期(一般一周一次)对用户进行聚类的方法,本文提出的智能网站架构通过引入并行技术,把用户聚类和协同过滤计算放在了在线处理部分,结果大大加强了推荐的精度和速度,最终改进了智能站点的实时效果。

3 智能网站实验效果

本文所提的聚类算法是用C语言和MPI库完成编写,集群环境由16台IBM3650计算节点所组成的集群服务器,每个服务器内存为8G,系统软件有MPICH,MYSQL和Fedora Core 4.0。

3.1 数据集

本文采用洛阳之窗网站的日志数据,在把网站日志数据通过数据清洗、用户识别等过程之后,得到两组数据:第一组数据中包括588个不同的用户和348个不同的网页连接。

3.2 实时性效果检验

4 结束语

由于智能Web站点的信息量和用户数目都急剧扩大,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推荐服务的难度也越来越大,除了站点的计算硬件需要不断升级,后台软件的计算算法更应该创新优化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基于上面的需求,本文提出了集群服务器环境下的一种用户聚类算法,然后又引入集群并行技术,减少了网站实时推荐的时间,实现了智能网站的实时用户聚类。通过实验证明,本文所提出的算法对缩短智能站点的在线响应时间很有帮助,能够很好的解决网站的实时推荐速度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夏敏捷、罗菁,Web日志挖掘实现智能站点技术的研究计算机时代[J].2003,10:9-10.

[2]王辉、高利军、王听忠,个性化服务中基于用户聚类的协同过滤推荐计算机应用,[J].2007,27(5):1225-1227.

篇10

《浙江省数字化转型标准化建设方案(2018—2020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此件公开)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8年7月16日

浙江省数字化转型标准化建设方案

(2018—2020年)

为全面贯彻落实数字浙江建设部署,聚焦聚力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加快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深化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以标准化支撑数字化转型,推动我省加快转入高质量发展轨道,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到2020年,建立健全权责明确、统一协调的数字化转型标准化工作机制,构建完善结构清晰、系统高效的数字化转型标准体系,制定实施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亟需标准,组织开展一批关键领域的标准化项目,打造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标准化成果,高标准引领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

——数字化转型标准化基础逐步夯实。到2019年,形成数字化转型标准体系框架,初步建立涵盖政府、经济、社会各领域,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为主体,以团体标准为补充,基本满足数字化转型需求的标准体系。到2020年,具有浙江特色的数字化转型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

——数字化转型标准化竞争力显著增强。到2020年,在数字化转型领域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50项以上,组织开展国家级、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10项以上,新增全国、省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3个以上,数字化领域标准话语权显著提升。

——数字化转型标准化效应不断释放。进一步深化标准研制、标准化项目建设、标准实施监督评价等工作,形成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技术和管理标准化成果,数字化转型标准化程度不断提升,标准化规范和引领数字化转型成效不断显现。

二、基本原则

(一)科学规划,系统布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着力点,强化标准体系顶层设计和系统架构。系统梳理数字化转型标准化建设的短板和需求,制定实施任务清单,构建完善标准体系,确保高标准推进数字化转型。

(二)开放共享,协调发展。着力发挥标准化的互联互通作用,以标准化促进政府、经济、社会等领域数字资源深度融合,助力打破信息孤岛。针对数字化转型多学科融合和涉及面广的特点,着力加强各领域标准化建设的统筹协调。

(三)需求导向,重点突破。以政府数字化转型为先导,撬动经济和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加快各领域数字化转型标准化建设。围绕数据共享、流程再造、信用体系、服务协同等关键领域,优先制定政府数字化转型亟需标准。

三、重点任务

(一)助力政府数字化转型,全力打造智慧政府。

1、构建数字政府标准体系框架。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标准化建设为突破口,按照“123466”的要求,完善标准化运行机制,助力争创政府治理数字化转型试点省。围绕大系统、大数据、大平台、大集成建设,构建涵盖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环境保护、政府运行等领域的数字政府标准体系,加快总体要求、政务服务、数据共享、业务管理和技术应用等标准研制。围绕公共数据整合、共享、开放等重点领域,抓好公共数据平台标准化建设。(责任单位:省质监局、省发展改革委、省数据管理中心、省“最多跑一次”改革办公室,列第一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2、打通数据互通关键节点。围绕建立“三大模型”的要求,直面打通信息孤岛的堵点和难点,加快构建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的标准模型。围绕数据共享、流程再造、信用体系建设,重点开展数据汇聚、数据平台、数据安全、大数据应用等领域亟需标准的研制,加快公共数据资源目录编制规范、“互联网+政务服务”公共数据管理规范及电子证照库、人口综合库、公共信用库等规范制定。加强政务领域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应用标准研制,着力破除“三大模型”中标准缺失问题。(责任单位:省数据管理中心、省质监局)

3、扩大政府治理标准化效应。加快政府决策、执行、督查、反馈等数字化协同标准化步伐,强化财政、金融、国资、商务等领域数字化转型标准化机制建设。健全市场监管数字化转型标准体系,结合信息系统建设,将监管要求固化为可量化、可执行、可追溯的全周期标准链和监管模式。推进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标准化联动应用。加强政府数字化转型标准宣贯和实施评价,在民政、人力社保、教育、卫生计生等领域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打造政府数字化转型标准化样板。(责任单位:省数据管理中心、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委、省工商局、省质监局)

(二)引领经济数字化转型,全力打造数字经济。

4、抢占数字经济高地。立足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实施标准领航工程,加快制定实施先进标准,制定实施团体标准30项以上,抢占产业标准制高点。围绕集成电路、基础软件、核心元器件、柔性电子、量子通信等薄弱环节,推动成立产业标准化技术组织3家以上。推动之江实验室成为国家人工智能标准化总体组成员单位,争取获批国家级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和标准验证检验检测点试点,加快创新成果标准化。围绕术语定义、产品评估、系统和组件接口、数据兼容、互换模型等国际竞争和市场应用重点领域,加快标准研制步伐,提升行业标准话语权。(责任单位:省经信委、省科技厅、省质监局、之江实验室)

5、促进新旧动能迭代更新。强化“品字标”浙江制造标准数字化要求,促进传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开展创业孵化、协同创新、网络众包等“双创”平台标准化复制推广,制定并推广一批支撑制造业创新基地建设的共性和前沿技术标准。探索开展一批互联网协议版本第六版(IPv6)、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领域关键技术在传统制造业领域的融合应用,培育一批基于数字技术的新型生产、组织、服务模式标准。在化工、纺织、造纸等重点传统产业开展数字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创新标准化试点示范。(责任单位:省质监局、省经信委、省科技厅)

6、夯实数字金融基础。以标准化助力数字经济风险防控,围绕移动支付、借贷、保险、基金销售、信托和消费金融等数字化金融服务,加强监管、准入、第三方存管、信息披露、风险提示、网络安全、信用建设等关键标准研制和实施,构建数字金融行业管理和数据统计监测体系。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数字金融领域创新应用,加强区块链技术应用标准化,强化金融科技标准化建设。(责任单位:人行杭州中心支行、省质监局、浙江银监局、浙江保监局、浙江证监局)

7、助推数字经济创新融合。聚力之江实验室、实体经济、新兴金融中心、新型贸易中心建设,加强数字经济创新融合标准化建设,加快创新成果标准化。加强与国际、国家标准化技术组织对接,推动以之江实验室为代表的浙江企事业单位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有关工作。优先做好之江实验室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标准化顶层设计,围绕医疗、交通、金融、物流、环境保护等领域率先开展数字化转型关键技术、产品、服务标准研制,及时将有效模式和关键技术标准化。(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经信委、省质监局、之江实验室)

(三)支撑社会数字化转型,全力打造智慧浙江。

8、推动公共服务智能化。探索“标准化+大数据+公共服务”模式,加快“网上办、掌上办”领域数据采集、分级、交换、质量、保密等关键共性标准的制定,实施基本公共服务指导性目录及标准。建立全省社会数据标准化协调机制,构建涵盖教育、司法、文化、健康、交通、地理、金融、信用等领域的社会公共服务标准库。推进企业投资项目审批监管、商事登记联办、不动产登记管理等全过程标准化,建立公安、人力社保、民政、医疗等领域信息共享标准化路径。强化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代办点等公共服务标准制定、实施与评价。(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质监局、省数据管理中心,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协调小组成员单位)

9、推动社会治理集成化。结合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实施社会治理事项标准化指导性目录,依托基层治理综合信息平台加快推动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加强政府、企业、个人分层分级分流标准化体系建设,以标准化规范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使用、开发等环节的安全边界和监管措施,制定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安全、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信息的保护清单标准。开展基层社情民意监测标准化工作,围绕基层治理重点领域实施一批标准化项目,开展重要标准实施绩效评价,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标准化水平。(责任单位:省综治办、省发展改革委、省质监局、省数据管理中心)

10、推动公众消费数字化。加快数字化消费云工程、云服务、大数据等领域创新成果标准化,促进虚拟/增强现实、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应用,培育数字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提升文化、教育、医疗等领域数字化产品和服务模式标准化水平,推动管理经验和关键技术转化为标准。围绕新零售、农村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开展标准化建设,培育一批国际先进标准。围绕打响“放心消费在浙江”品牌,探索建立数字化放心消费“三度一率”社会评价标准指标体系。(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委、省教育厅、省文化厅、省卫生计生委、省工商局、省质监局)

四、组织保障

(一)强化部门协同。完善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标准化管理机制,强化标准化主管部门的牵头、协调和监督职责,有效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标准制定、实施作用。在省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领导小组框架下,设立数字化转型标准化工作专班,统筹各相关部门规划、政策和举措,定期开展专题研究,及时协调重点工作。

(二)强化政策保障。积极推荐一批重要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标准实施绩效显著的,按有关规定优先推荐申报省科学技术奖、省标准创新贡献奖。支持我省企事业单位承担或参与国际、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优化省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完善科技创新与标准创新融合机制。探索建立数字产业服务认证体系。

(三)强化实施评价。将标准实施与数字化转型政策深度融合,加大标准实施协调力度,强化标准的制度性合力。建立第三方标准实施监督和评估机制,探索实施符合国际惯例的认证认可模式,培育标准服务市场。每年选定一批重点标准化项目进行标准实施绩效评价,建立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加强标准实施信息公开,增强实施绩效评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