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4 09:35:4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技术创新是当代社会与经济发展对各企业提出的新要求,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对国家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我国逐渐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背景下,更应该重视技术方面的改进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才能保证国有企业适应经济市场发展。而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讲究的是战略与对策,必须要采用科学的战略手段以及有效的创新对策,才能更好的推动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
一、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战略
1.自主创新战略
自主创新实际上是指利用现代高科技发展优势,不断研发出新产品、新工艺,以取得市场产品、工艺等方面改革的领先者。而能够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国有企业,首先自身要具备一定的技术研究与开发能力,并且拥有主导技术能力,主导技术为企业独有的技术。自主创新一来可以使国有企业在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但这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与技术支持。而对于资金力量薄弱的企业,要意识到自主创新也才存在一定的风险,必须要有规避风险的措施以及承受失败的能力。
2.模仿创新战略
所谓模仿就是参照某种成功的产品或者工艺进行功能、性能、质量等方面再创新的升级,但该产品或者工艺要具有一定的市场发展优势。针对需要创新的产品或者工艺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进行了解,揣摩核心技术,在原有的技术上加以改进与创新,性能、质量等方面都要有再提升的特点。模仿创新相对于自主创新来说,其风险性稍小一些,首先,模仿创新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市场发展基础;其次,创新技术也有一定的主导技术基础,在原有的技术基础上进行改进与更新要相对于自己研发主导技术容易很多。但是,模仿创新的实施,需要考虑法律问题,保证其合法性,做到创新的产品或者工艺,与原有的性能、质量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以完善缺点、发挥优点、提高性能、创新功能,为产品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
3.合作创新战略
能够具备自主创新、模仿创新能力的国有企业还是相对少量的,这主要因为这两种创新在物质基础条件以及技术能力方面都有极高的要求,但是很多国有企业在这些方面比较薄弱,要想完全依靠自身的能力来实现技术创新恐怕会很难,因此,技术创新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合作创新是满足各企业物质基础条件以及技术能力的有效措施,通过合作,壮大资金、物质、技术等方面的能力。合作创新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纵向合作,通过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进行合作,将生产、学习、研发连接在一起,迅速提升科技产业的发展;另一种是横向合作,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双方或者多方企业之间要具有相似产品生产特点以及规模相近的特点,并以实现同一目标而参与到合作中,并且共同承担风险、共同收获利益,这样资金力量会大大提高,各企业风险也有明显降低。
二、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
1.完善技术创新机制
完善技术创新机制,是保证技术创新具有规范性、合理性、科学性的管理模式,才能够使技术创新有效的贯穿在企业发展中。完善技术创新机制需要从各方面入手:一是要对技术创新加以重视,充分意识到技术创新对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不断以提高企业创新意识为前提,能够抓住每一次的创新机遇,并针对性的做出产品创新理念和技术创新规划,加强对现代化先进技术的应用,并不断引进国外更加先进的技术,坚持以懂得利用科学技术、主动消化与吸收经验、大胆尝试再创新的观念,为技术创新开辟更多的道路。二是要积极完善研究和开发机构,建立具有专项研究与开发的基地,可以根据国有企业自身的能力进行研究与开发中心的设立,条件允许的企业可以独自实现,条件相对薄弱的企业可以选择合作实现,主要目的是为了使技术创新具有管理模式特点,实现管、干系统化,把技术创新当成一项重要的工作实行起来。三是要奠定好技术创新必备的基础条件,包括:培养专业创新人才、制定激励机制、建立与科研和高等院校的关系、舒畅信息渠道、确保相应投入、树立良好的技术创新原则等。
2.广辟渠道、建立配套连动的工作体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有相通之处,按照市场法则,采取经济手段,对人才和技术作为重要生产和资本要素引进,说到底也是一种关系到企业发展战略的竞争内容。技术创新有3种模式:一是市场拉动型;二是政府推动型;三是市场拉动和政府推动相结合模式。特别是政府部门,必须统筹兼顾、分清主次、因势利导,从体制、法律、金融、服务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性的重点倾斜、支持。应重点做好以下几点工作:发挥宏观指导功能,把科技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支持企业技术创新上;加强产业共性、前瞻性技术的开发;大力实施专利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基于技术和资金的支持。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2.041
[中图分类号]F273.1;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2-00-02
2006年,我国创建并改变了原有的发展道路,改为了科技创新型的新时代路径。但是科技创新型的发展道路是需要耗时耗力的一项体系性的建设,而且需要一种适合科技创新的建设环境。经济的发展便是能快速加快科技创新的有利因素之一,拥有一个完善运行的经济体系不但可以创新发展,还能有效减少风险。最近几年,我国很多企业已经建立了有关科技管理、科技创新的行业支持,科技创新和技术的协调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国内的科技管理行业的融资较难、创新的成效不高等方面的缺陷依然存在。
1 科技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选题背景及意义
1.1 选题的背景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了飞跃的进步,但是这种进步是依靠于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存在潜力的市场等来提高的,并不是质的提升,所以这种状况是难以维持长久的。培育和发展创新型的企业,是加强科技以及经济紧密结合的作用点,也是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需要突破的点,不仅是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经之路,也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的发展也证明了科技管理的发展对企业经济的影响非常大,我国政府在2006的时候便推出了新型的发展计划,在之后我国又将其上升为我国发展的核心目标计划和提高国力的重要方向。加快提高科技科技管理与创新技术是我们建设创新的制度,科技的支持可有效推动企业的发展。
1.2 研究的意义
为了使促进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提升,很多企业已经创建了许多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有利的举措,比如,增大对科技领域的投资、加强科技创新,等等,这些举措不仅能促进科技的发展,还能推动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结合成效。当前,国内很多的科技公司都面临着各种情况,由于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在科技系统向企业提供科技的过程中,科技机构与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表现在过程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这些行为会降低科技系统向企业投资的意愿。所以,企业创新融资难、创新效率低下等问题却始终存在。加强对科技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不仅可以解决科技创新与金融缺少的问题,还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提升。
2 我国科技管理的内涵及现状
2.1 科技管理的概念
科技管理也就是通过采用最佳的途径与方法,根据科技发展的规律,将其与社会、经济融合在一起,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从而有效满足群众对物质、精神、文化的需求,是企业技术开发、产品开发、技术改造、技术合作及技术转让的总称。科技的种类有很多,其分类也没有统一的标准。狭义的科技管理又被称之为科研管理,是一种微观层次的科技管理。科技管理通过运用科学性的方法来调节和控制社会的科学技术活动,是对资源、研究和成果进行相关的管理,职员对企业的工作内容与所创造的效益进行考核,为所制定的目标提供事实依据,并制定新的目标。科技管理可以促进职员进一步确定发展目标,同时保证资源、研究及成果的顺利完成。
2.2 我国科技管理的现状
科技管理是对企业人力、物力、财力的优化管理,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长期的科技管理包括了整个企业的整体性、策略性的科技预测与规划,还有促进企业技术、管理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在科学技术成为了第一生产力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科技管理的重要性,科技管理是企业取得效益与长期发展的重要途径与方法,企业需要把科技管理放在重要的位置,一般来说,科技的投入和产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绩效来说都有着一定的影响,且科技投入的积极影响会更大,主要是对人才和经费的投入,通过对企业技术的管理让企业快速地发展。当下,很多企业在科技的管理这一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对科技进行有效管理,这也直接影响了企业技术创新的绩效。如何能有效进行科技的管理,最大程度上利用企业技术是广大研究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内容。很多企业在科技的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水平低下、管理不合理等,这些情况都会对企业技术的创新绩效产生不利的影响。
3 科技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
3.1 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提升
科技管理能很好地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提升,有效解决企业技术创新低效的问题。企业对技术有着严格的管理及要求,说明是其创新型企业,创新型企业一般都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对科技创新的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其次,创新型企业的技术能力及水平比较高,还能有效减少风险、发展激励等目的的实现。通过加强对科技的管理可以直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增长。因此,为了能更好地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还需不断鼓励和加强员工对科技、和相关技术的了解,同时企业也需要根据自身的优势来合理选择且有效利用对科技的管理。
3.2 合理配置技g资源,利于企业发展战略科技
一般情况下,创新型企业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其技术水平会比较高,创新的能力自然很强。科技作为企业重要的战略资源,需要进行相关的管理。经研究发现,在对企业的科技管理中,科技的经费和人员非常重要,这两种因素会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较大。企业管理人员可以让投资人群利用企业技术来促使技术创新的提高,降低一定的风险,间接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为了能有效地维持科技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所带来的优势,需要对科技的管理采用利于企业发展的战略科技,合理配置相关技术资源,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对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3.3 促进企业健康、持久的发展
企业绩效是企业活动对企业目标贡献程度的评价,是人们对活动的过程和成果的一种主观评价。企业需要通过一定的学习途径将企业现有的资源和技术进行整合,从而对企业的技术长期绩效产生一定的影响,进一步促进企业持久的发展。科技创新与市场经济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提高市场经济的发展才能促进科技创新领域的发展,它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通过对科技进行管理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但是很多人员对科技合作组织的方式并不了解,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管理人员没有时刻对科技进行管理,并没有使其发挥出太大的作用。所以,还需加强对企业内部科技的管理,以促进企业长久、健康、有序的发展。
4 科技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结论与相关建议
4.1 研究结论
本文主要通过对科技管理来具体介绍和分析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从理论中得到的结论是不仅要重视科技管理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国家也需进行适当的鼓励并重视科技管理的存在。要解决企业科技创新与技术缺少的情况,就要对此领域上的内容进行整理研究,以严谨的态度看待我国科技管理与技术创新绩效的现实情况,并且进行细致的分析,总结以往的规律,发现以往的问题,以促进我国科技创新与金融支持的相互结合发展。
4.2 相关建议
对此,对科技创新的研究有了相关建议。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科技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科技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也有所不同。所以,目前我国还需从更深层次的层面来探科技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由于我国政府的科技管理理论和实践还不够完善及成熟,所以还需在理论体系上不断填充新知识。科技创新要依赖经济、企业技术等之间的协调,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进行研究与配合,这样才能树立一个更系统、全面的科技管理体系。
5 结 语
本文主要系统全面地分析科技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科技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有重要的正向影响,尤其是创新投入、科技经费投入和科技活动人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技术创新及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的重要性,还有需要投入更多的研发专利和新产品,这样才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提升。本文具体介绍了科技管理的含义、我国科技管理的现状及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等。
以上就是笔者对科技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的具体介绍,由于笔者对其研究的不是太全面,所以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也是笔者以后继续要学习和探索的方向。
主要参考文献
2006年,我国创建并改变了原有的发展道路,改为了科技创新型的新时代路径。但是科技创新型的发展道路是需要耗时耗力的一项体系性的建设,而且需要一种适合科技创新的建设环境。经济的发展便是能快速加快科技创新的有利因素之一,拥有一个完善运行的经济体系不但可以创新发展,还能有效减少风险。最近几年,我国很多企业已经建立了有关科技管理、科技创新的行业支持,科技创新和技术的协调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国内的科技管理行业的融资较难、创新的成效不高等方面的缺陷依然存在。
1科技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选题背景及意义
1.1选题的背景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了飞跃的进步,但是这种进步是依靠于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存在潜力的市场等来提高的,并不是质的提升,所以这种状况是难以维持长久的。培育和发展创新型的企业,是加强科技以及经济紧密结合的作用点,也是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需要突破的点,不仅是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经之路,也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的发展也证明了科技管理的发展对企业经济的影响非常大,我国政府在2006的时候便推出了新型的发展计划,在之后我国又将其上升为我国发展的核心目标计划和提高国力的重要方向。加快提高科技科技管理与创新技术是我们建设创新的制度,科技的支持可有效推动企业的发展。
1.2研究的意义
为了使促进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提升,很多企业已经创建了许多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有利的举措,比如,增大对科技领域的投资、加强科技创新,等等,这些举措不仅能促进科技的发展,还能推动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结合成效。当前,国内很多的科技公司都面临着各种情况,由于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在科技系统向企业提供科技的过程中,科技机构与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表现在过程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这些行为会降低科技系统向企业投资的意愿。所以,企业创新融资难、创新效率低下等问题却始终存在。加强对科技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不仅可以解决科技创新与金融缺少的问题,还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提升。
2我国科技管理的内涵及现状
2.1科技管理的概念
科技管理也就是通过采用最佳的途径与方法,根据科技发展的规律,将其与社会、经济融合在一起,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从而有效满足群众对物质、精神、文化的需求,是企业技术开发、产品开发、技术改造、技术合作及技术转让的总称。科技的种类有很多,其分类也没有统一的标准。狭义的科技管理又被称之为科研管理,是一种微观层次的科技管理。科技管理通过运用科学性的方法来调节和控制社会的科学技术活动,是对资源、研究和成果进行相关的管理,职员对企业的工作内容与所创造的效益进行考核,为所制定的目标提供事实依据,并制定新的目标。科技管理可以促进职员进一步确定发展目标,同时保证资源、研究及成果的顺利完成。
2.2我国科技管理的现状
科技管理是对企业人力、物力、财力的优化管理,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长期的科技管理包括了整个企业的整体性、策略性的科技预测与规划,还有促进企业技术、管理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在科学技术成为了第一生产力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科技管理的重要性,科技管理是企业取得效益与长期发展的重要途径与方法,企业需要把科技管理放在重要的位置,一般来说,科技的投入和产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绩效来说都有着一定的影响,且科技投入的积极影响会更大,主要是对人才和经费的投入,通过对企业技术的管理让企业快速地发展。当下,很多企业在科技的管理这一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对科技进行有效管理,这也直接影响了企业技术创新的绩效。如何能有效进行科技的管理,最大程度上利用企业技术是广大研究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内容。很多企业在科技的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水平低下、管理不合理等,这些情况都会对企业技术的创新绩效产生不利的影响。
3科技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
3.1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提升
科技管理能很好地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提升,有效解决企业技术创新低效的问题。企业对技术有着严格的管理及要求,说明是其创新型企业,创新型企业一般都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对科技创新的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其次,创新型企业的技术能力及水平比较高,还能有效减少风险、发展激励等目的的实现。通过加强对科技的管理可以直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增长。因此,为了能更好地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还需不断鼓励和加强员工对科技、和相关技术的了解,同时企业也需要根据自身的优势来合理选择且有效利用对科技的管理。
3.2合理配置技术资源,利于企业发展战略科技
一般情况下,创新型企业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其技术水平会比较高,创新的能力自然很强。科技作为企业重要的战略资源,需要进行相关的管理。经研究发现,在对企业的科技管理中,科技的经费和人员非常重要,这两种因素会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较大。企业管理人员可以让投资人群利用企业技术来促使技术创新的提高,降低一定的风险,间接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为了能有效地维持科技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所带来的优势,需要对科技的管理采用利于企业发展的战略科技,合理配置相关技术资源,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对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3.3促进企业健康、持久的发展
企业绩效是企业活动对企业目标贡献程度的评价,是人们对活动的过程和成果的一种主观评价。企业需要通过一定的学习途径将企业现有的资源和技术进行整合,从而对企业的技术长期绩效产生一定的影响,进一步促进企业持久的发展。科技创新与市场经济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提高市场经济的发展才能促进科技创新领域的发展,它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通过对科技进行管理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但是很多人员对科技合作组织的方式并不了解,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管理人员没有时刻对科技进行管理,并没有使其发挥出太大的作用。所以,还需加强对企业内部科技的管理,以促进企业长久、健康、有序的发展。
4科技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结论与相关建议
4.1研究结论
本文主要通过对科技管理来具体介绍和分析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从理论中得到的结论是不仅要重视科技管理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国家也需进行适当的鼓励并重视科技管理的存在。要解决企业科技创新与技术缺少的情况,就要对此领域上的内容进行整理研究,以严谨的态度看待我国科技管理与技术创新绩效的现实情况,并且进行细致的分析,总结以往的规律,发现以往的问题,以促进我国科技创新与金融支持的相互结合发展。
4.2相关建议
对此,对科技创新的研究有了相关建议。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科技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科技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也有所不同。所以,目前我国还需从更深层次的层面来探讨科技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由于我国政府的科技管理理论和实践还不够完善及成熟,所以还需在理论体系上不断填充新知识。科技创新要依赖经济、企业技术等之间的协调,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进行研究与配合,这样才能树立一个更系统、全面的科技管理体系。
5结语
本文主要系统全面地分析科技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科技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有重要的正向影响,尤其是创新投入、科技经费投入和科技活动人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技术创新及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的重要性,还有需要投入更多的研发专利和新产品,这样才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提升。本文具体介绍了科技管理的含义、我国科技管理的现状及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等。以上就是笔者对科技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的具体介绍,由于笔者对其研究的不是太全面,所以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也是笔者以后继续要学习和探索的方向。
作者:邬亲丹 王媛媛 廖芬 单位:四川大西洋焊接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Keyword:Smallandmedium-sizedenterprisesTechnologicalinnovation
GovernmentProductsinnovationServeinnovation
ThecraftinnovatingResearchanddevelopment
CurrentsituationGreentechnologicalinnovation
企业是现代社会的细胞,是市场经济的主体,而占企业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则是这一主体中最活跃、最富有活力的组成部分。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技术创新成果,而且,中小企业文化及其培育出来的企业家精神和风险意识,已经成为现代文明和市场经济的精髓,成为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中小企业,就没有市场经济。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作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于一个国家维持其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和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在这一大背景下。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及其技术创新活动。
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概述
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之一,在技术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还可能远远超出一般人的预料。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不仅在数量上占有相当的份额,而且其创新的水平和影响也并不亚于大企业,中小企业创造了许多被认为是当代最重要的工业创新成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大企业既有相似之处,也有独特之处,特别是中小企业在其技术创新过程中面临着许多不利因素。
(1)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类型
由于中小企业所处行业、技术水平、规模、发展环境以及企业体制等呈现无限的多样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技术也必然表现出不同的类型,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新的类型也将更加丰富多彩。
u产品创新
产品创新是指中小企业在产品的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对其自身生产或经营的产品所从事的改进、提高或发明的创新活动。它可分为重要创新和渐进创新两类。一般说来,重要创新对企业的发展影响较大,渐进创新对企业的影响有小有大,但前者往往比较难以实现,投入也大;后者较易做到。
u服务创新
服务创新是近些年服务业,尤其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兴起的结果,它既包括新构思、新设想转变成新的或者改进的服务,又包括改变现有的组织机构推出新的服务,目前兴起的网络服务是服务创新的成功例证。由于服务创新投入较小,而且市场需求变化快,因而是最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技术创新类型之一。
u工艺创新
工艺创新是指研究和采用新的或有重大改进的生产方法,从而改进现有产品的生产或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由于工艺创新对开发新产品、改进原有产品以及提高原有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其重要性并不亚于产品创新,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工艺创新是渐进的,投入大小和难度都比较适合中小企业的特点,因而也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
产品(服务)创新和工艺创新之间常常互相影响、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并与中小企业的直接经营活动密切相关,因而具有较大的普遍性,在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
(2)研究与开发
中小企业研究与开发活动可以分为自身的研究开发和合作研究开发两种类型。其中自身的研究开发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对企业的要求比较高,只局限于一些基础(包括人力资源和资金支持等)较好的企业,但提高自身的研究与开发能力应该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努力方向;合作研究开发包括中小企业与大学、研究开发机构以及大企业等的合作,对于缺乏信息、人才、技术等的中小企业来说,合作研究开发活动更加合适和普遍。统计资料显示,在依靠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帮忙,以及利用各种公共资源方面,中小企业表现出更大的效率和热情。另外,积极参与政府的研究与开发活动也是一种越来越普遍的形式。比如近些年欧盟中小企业政策的核心就是引导更多的中小企业参与到欧盟的研究与开发计划的框架之中。今后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中小企业将越来越多地参与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活动。
二、政府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和影响
尽管政府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程度与方式还有很多争论,但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考虑到中小企业在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巨大作用,以及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面对的种种不利的因素,政府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1)政府扶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中小企业在现代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处于不平等的市场竞争条件下,而且市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调节存在着明显的缺陷,种种都迫切需要政府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植。现在很多国家政府都已经把促进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作为维持本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的重要举措。
府扶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原则
由于国情不同,各国政府所采取的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也各不相同。但无论如何,各国政府采取的扶植措施都应遵循下述一些基本原则。
u政策性扶持为主的原则
u公平与公证的原则
u公开原则
u分类指导的原则
u直接支持方式和间接支持方式相结合的原则
(2)政府扶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方式
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是多种多样的,范围也是相当广泛,加之国情不同,因而,各国政府扶植中小企业的方式也各不相同。但各国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植方式大致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u法律规范
u组织管理
u政策指导
u财税经融支持
u提供信息、技术、人才培训等服务
u实施具体的科技计划
三、中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
中国是一个中小企业众多的国家,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数的99%以上,且大多数是在改革开放之后诞生和发展起来的,其中乡镇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的迅猛发展,更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成果,同时,他们对于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统计研究表明,技术创新对中国中小企业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清华大学经济管理研究所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一项调查分析显示,在所调查的1051家企业中(其中大企业229个,中小企业797个),通过技术创新,有93.2%的企业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增加了产品品种,有96.7%的企业提高了经济效益,96%的企业扩大了市场,91.5%的企业提高了产品的质量,88%的企业提高了产量,77%的企业降低了材料消耗,69.4%的企业降低了能耗。不久前,由农业部、国家科委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共同进行的乡镇企业技术创新调研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4530家企业中,70.7%的企业有技术创新活动,34.4%的企业从事了研究与开发活动,22%的企业有研究活动与开发机构。乡镇企业技术创新经费住处主要用于购买机器设备,占技术创新总支出的73.4%,用于购买技术的费用仅占9.3%。调研结果还表明,乡镇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力是市场需求,创新的主要目标是开拓新市场;在影响创新活动的主要因素中,列前三位的是资金缺乏、技术人才短缺的市场信息不足。
四、新事物-----绿色技术创新
绿色技术创新起步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得到人们的认同和推行。绿色技术创新是既要社会经济发展又要保护环境不受污染的产物。对绿色技术的研究经历了末端工艺、无废工艺、废物最少化、清洁技术、污染预防五个阶段。E.Brawn和D.Wield于1994年提出了绿色技术的概念,概括地说,绿色技术是指能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和节约原材料与能源使用的技术、工艺或者产品的总称。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绿色产品创新,指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及使用之后不危害或少危害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以及可回收利用和再生的产品。另一类是绿色工艺创新,指能减少废气污染物的生产和排放,降低工业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以及降低成本、物耗的工艺技术。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但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只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化解这个危机。作为可持续发展主体的企业在充分认识到减少环境污染、节约原材料和能源使用的重要性后,应及时把绿色技术创新提到日程上来,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尽管中小企业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目前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更深入的研究有待更多的研究者的努力,从而使技术创新理论不断深化,是之成为中小企业更好地发展的武器。最后,我引用萨缪尔森(Samuelson,P.A.)的一句话来结束本文:“创新与市场力量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许多大厂商对研究与创新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使得那些相册地摧毁大厂商的人或宣称大就是绝对的坏的人举棋不定。同时,小企业或个人也做出了某些最有革命性的突破。为了促进迅速的创新,一个国家应该允许各种不同的方法与组织并存。”
参考文献:
刘东杜占元:《中小企业与技术创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6月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形势下,技术创新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企业技术创新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内在源泉,是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基本途径,其对促进企业经济增长和提高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一、技术创新理论概述
技术创新的概念最初是由约瑟夫・熊彼特于1912年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来的。熊彼特把创新定义为一种生产函数的转移,或是一种生产函数的新组合,其目的在于获取潜在的超额利润。他把创新概括为五种类型:第一,生产新的产品;第二,引入新的生产方法、新的工艺过程;第三,开辟新的市场;第四,开拓并利用新的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供给来源;第五,采用新的组织方式。根据前人学者的相关理论研究,本文将企业技术创新定义为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提高产品、服务质量,从而占据市场份额并实现市场价值。
二、企业技术创新的特征
企业技术创新的特征,主要有以下三点:(1)创造性。技术创新是以新技术取代旧技术的过程,技术需要有所创造,无论这种创造是渐进的还是跨越的,都要具有一定程度的创新性,或是创造出全新的功能价值,企业技术创新要十分注重强化创造性。(2)商业性。技术创新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为导向和易学术水平为中心。因此,技术创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赢得利润,获取其商业价值,取得市场成功。(3)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不是指不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有强弱之分,而是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各具特色。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同类型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侧重点不同。二是同一类型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各具特性。(4)积累性。技术创新能力不是企业一朝一夕就能拥有的,而是要企业经过长期的技术学习和不懈的技术创新实践的积累才能逐步具备的。通常情况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在特定的技术创新领域,沿着企业现有的技术轨道,并以企业特定的产品和工艺技术为主线逐步提高。
三、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因
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因是复杂的,来自内在和外在不同方面,可以归结为以下四点:(1)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自身发展的表现是实现扩大再生产,而扩大再生产要采用高技术以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达到企业获取更高利润的目的。因此,对利润的追求是推动企业自身发展的动力,也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源泉。(2)市场和用户的需求。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建立竞争机制,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企业的技术创新需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适应市场的需求。企业需要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企业技术进步机制,建立以客户实际需求驱动的产品开发流程,缩短产品开发周,减少开发成本,提高产品竞争能力。(3)国家科技政策的影响。政府所颁布实施的一系列科技政策,为企业技术创新指引方向,便于企业确立技术创新的发展目标。科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和热情,因此科技政策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外在重要动因。
四、结论与展望
长期以来,我国重视技术研究而忽视技术创新。从科技成果数来看,我国与日、美水平相当,但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30%,推广应用率不足10%,技术创新已成为我国科技活动中的薄弱环节。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显突出。伴随着国际环境的复杂化,经济关系日趋国际化,新技术革命突飞猛进,经济竞争更加白热化,适者生存和优胜劣汰是落后国面临的严酷现实。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求得科技进步,我们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正确地借鉴国外技术创新的理论及其运用,加强可行性论证,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后果做到有战略有策略有对策。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培养的过程中,为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发挥我们的优势、集中力量攻关,恰当地保护和协调国内的市场,树立技术创新观念和不断深化我们对技术创新规律的认识,将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中国物质出版社,2010
一、技术创新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含义
(一)企业技术创新概念的提出
1912年,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指出,企业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家对生产要素所做的新的组合”。企业的生产要素大致可分为人力要素、财力要素和物力要素,它们可以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并不是所有的组合都是企业需要的创新,创新是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或提高质量或加快速度,或兼而有之,要素的组合方式并不是一种随意的行为,而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首先,要根据市场的需求,结合企业自身的生产要素占有情况,明确的基础创新的目标;其次,人力要素运用科学理论、数学模型、真实数据等,进行测算分析,估计项目的可行性;最后,在人的指导下,将需要的物力要素及财力要素投入到具体的技术创新过程中,进行创新实验。创新是不断尝试的结果,每一次的尝试的失败都是为了创新的成功做铺垫。
(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出
不同的学者对技术创新能力的界定是不同的,一些学者从能力本身来界定技术创新能力。这一观点认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由于企业的特性所决定的,是企业本身所具有的,不具有模仿性。由于不同企业拥有的要素资源、财力支持、企业文化、管理水平等硬件及软件不同,企业中的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采用新工艺、新方法的决策不同,所以在改善质量或提高速度的效率和效果上也会有所不同,这用差异就是体现了不同企业在运用资源整合时的技术创新能力。
另一些学者从过程的层面来定义技术创新能力。这种观点强调技术创新是一个多人参与、集体协作、集思广益的思考与实践的过程,它强调过程的重要性,认为由组织生产某种新式的、能满足人们需求的产品的过程即为技术创新能力的体现,侧重对过程的把握与考核。有学者认为“组织通过不断学习,从而为企业革新带来新的思路与想法,为企业经营绩效产生催化作用”,这也是从过程这一角度阐述了技术创新能力。
有了从过程的角度定义技术创新能力,就会有从结果层面考量技术创新能力。顾名思义,从结果的角度则更注重产出效应,即在投入企业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同时,配以新思维、新想法创造出更先进的、不同于现有的产品或服务以体现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二、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
基于对上述技术创新能力的不同定义,其评价的指标也有所不同,下面将分别进行论述:
(一)基于从能力本身定义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自身所具有的,从其根源方面看,它是企业中各种要素能力的组合,所以要评价技术创新能力,就要从企业所拥有的各种要素资源入手,前面说过企业的资源大致可分为三类: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人力资源能力不仅包括是指企业中参与创新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而且包括管理人员的决策水平以及其他不直接参与创新的人员的间接支持;物力资源包投入的物质生产要素,如主要原材料、能源等;财力资源则主要是资金的支持。技术创新的能力,只有企业中各个要素相互配合、取长补短,才有可能实现创新。近年来,通过不断的实践研究,事实证明,除了企业内部,企业外部的环境要素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外部环境也可以从上述三方面提供能力支持,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增长,人力方面提供外部有专业知识的专家咨询,物力方面提供专利技术和专项设备,财力方面从国家和政府的角度提供专项资金,这些外部环境要素与内部能力要素本身的能力组合就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体现。
(二)从过程角度定义技术创新能力。如前所述,这一说法本身强调技术创新是一个由多个环节组成的、有序联系的动态发展过程,每一个子环节都会对最后的技术创新结果做出不同程度的贡献。因此,从这一方面对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就要评价其各个运行过程,其评价指标可包涵要素投入过程、生产制造过程、改良更新过程、管理评价过程等,由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方面既存在共性,也存在个性,因此各个组成部分所占的权重比例也不同,同时赋予各个组成过程以相应的权重,让后进行加权,得到的数值也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因为企业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各个要素并不是单纯的叠加,就能体现整体的效用,当然,这种方法对于粗略评价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还是有一定帮助的。
(三)从结果的角度定义技术创新能力。当技术创新实现成果转化时,其能力体现在具体的产品或服务上,我们就把能力这一无形的要素转变为有形的要素。那么对产品或服务的评价也就可以代替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对于评价产品和服务,这一领域的研究比较成熟,如对其质量、客户口碑、市场占有率、顾客满意程度等进行相应评价,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法等将数据进行汇总,最后的出最产品或服务的综合评价,即刻粗略的出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水平。
三、对于现有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的思考
上文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含义入手,介绍了三种主要的评价方法,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其本是都是对不同要素进行评价,只是三种方法从不同的方面定义技术创新能力,因此,其选取的要素指标也不同。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第一,要素的选取存在一定困难,不仅在选择本身,还在选择的数量上,要素的选取必须体现科学合理有针对性上,同时选择过多会增加评价的成本,而选择过少,不能准确评估技术创新能力;第二,选择评价要素后,运用哪种方法进行要素整合也是一个难题,这本身比要素的选择更重要,因为技术创新是一个由多方面因素共同配合的结果,因此选取的方法要考虑到各个因素之间的促进与抵消作用。
四、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虽然国内外学者在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突出性问题,因此,在以今后的研究中,应重点关注上述所列举的问题,以期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更精确的评价,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80
[2]魏江,许庆瑞.企业新能力概念、结构、度量与评价.科学管理研究,1995(5):5055
[3]王立新,高长春,任荣明.企业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研究.东华大学学报,2006(3):3437
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首先必须提升企业,尤其是企业家对技术创新重要性的战略意识,因为企业家是一个企业的核心和灵魂,企业家的眼光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捕捉市场机遇和推动技术创新的能力。在中小企业中尤其如此,因为在中小企业中,企业家往往是大股东,也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最终决策者和推动者。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确立后,加大研发投入就成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推进的必要条件,世界各国的优秀企业或成长性较好的中小企业都普遍重视研发投入。我国的优秀企业华为公司从创立之初就一直坚持研发投入不低于公司营业收入的10%,正是对研发投入的极度重视和对技术创新的一贯执着,才造就了华为的卓而不凡和持续的成长动力。为了有效地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中小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针对性措施:一是建立企业技术研发费用投入的硬性规定,明确企业每年的研发投入费用占比,从制度层面保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投入的持续性;二是设立地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主要用于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加快技术成果向中小企业转移和转化利用;三是中小企业应制定和优化技术创新流程,规范技术创新资金的使用,降低技术创新投入风险,提高技术创新投入效益,从而形成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投入、技术创新成果呈现、技术创新效益提高的良性循环,进而推动中小企业持续健康成长。
二、优化技术创新模式与路径
优选不同类型的技术创新模式和推进路径,是推进中小企业有效开展技术创新的重要措施。不同类型的技术创新模式对于企业资源和能力的要求,以及给企业带来的竞争能力和创新风险各有不同。中小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共性,但仍具有不同的个性。再者,中小企业所处的行业和发展阶段差异,同样也会导致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不同选择。因此,中小企业在选择适合的技术创新模式时,应充分考虑自身特点和基础条件。一般来讲,当企业所处的行业具有实力超群的主导型企业时,中小企业可采取跟踪学习、模仿创新的模式,以减少企业不必要的、低效率的技术创新投入;当企业所处的行业中充斥着实力相当的中小企业,尚未形成行业主导者时,中小企业则应审时度势,采取共同研发合作创新的模式,通过优化配置、合理管理创新资源来提升技术创新的效果和效率,与行业技术创新共成长。
选择了合适的技术创新模式后,如何选择合理的技术创新推进形式与路径也很重要。可采取的推进路径有:一是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二是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研发相结合;三是与委托科研院所研发相结合;四是与对外合作、合资办企业相结合;五是与鼓励企业员工自主创新、创业相结合。其中,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日益成为中小企业经常采用并行之有效的合作创新形式。中小企业积极参与由企业、大学以及科研组织等由多方创新主体合作的行业技术创新联盟,也是中小企业可以选择的一种有效推进技术创新途径。在具体推进过程中,中小企业必须设法和其它企业或者科研院所建立超紧密联系,以保证企业的合作创新伙伴关系资源。同时,中小企业必须及时筛选出符合企业自身需要且适合自身基础的合作环节,以便促进企业合作创新的利益最大化。
三、高度重视合理利用各级各类科技政策
一方面,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得益于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持续成长也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的宽松、适度的优良环境。尤其是在创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环境下,中小企业要加快推动技术创新,除了修练内功,提升内在动力和自主能力外,重视利用外部资源和力量,提高中小企业综合创新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尤其要高度重视合理利用各级各类科技相关政策,促进有利的外部资源转换成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动力和能力。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中小企业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扶持政策。例如,在财税政策方面,建立了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提高了中小企业自主研发投入所得税前抵扣力度,允许企业按当年研发投入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在金融政策方面,不断加大了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方面的投入力度,大力鼓励和积极引导担保公司和小额货款公司的发展,形成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和借贷的多层次风险分担机制。同时,全国各地也高度重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纷纷出台了多项针对性扶持政策。如安徽等省市和地区,针对中小企业开始实施的科技创新卷制度,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科技创新卷是针对区域内的中小企业经济实力不足、创新资源缺乏、高校和科研机构缺少为中小企业科技服务的动力机制,而设计发行的一种区域性“创新货币”。其基本流程是:政府向中小企业发放科技创新卷,中小企业用科技创新卷向高校和科研机构购买科技服务或科技资源,高校和科研机构持科技创新卷到政府相关部门兑现。
四、建立起适应技术创新需要的匹配文化与管理
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在企业创业和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它对企业各项经营与管理活动具有深刻影响。中小企业应创建具有以下特点的创新型企业文化:一是敢于并且善于变革图新;二是勇于承担创新风险;三是要具有战略性长远眼光。另外,企业还应将创新型文化的营造落实到具体操作层面,如可设置鼓励创新和创业的基金和奖金,对创新失败的容忍、鼓励和指导也要落实到制度层面。
组织架构对企业技术创新开展也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中小企业应建立起精于知识创造和转换、分享型的学习型组织以及扁平化的组织,尤其是中小企业在规范自身组织架构的同时不宜将组织机构设置得过于层次性和刚性化,而是从企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入手,在建立企业共同愿景、团队学习、改变心智模式、实现自我超越、系统思考等五项修练方面,明确各级领导的作用和职责,把建立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学习型组织落到实处。
中小企业必须强化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强烈意识,正确认识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小企业的极端重要性,不断加强对知识产权知识的学习,制定相应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措施和规章制度,逐步建立起完整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有效解决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问题,深刻汲取2013年曾出现的唯冠和苹果商标之争的惨痛教训。
五、制定和实施人才引领技术创新战略
知识以及作为知识载体的知识型人才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和核心要素,而我国广大的中小企业又面临着缺乏人才,尤其是缺乏高端技术人才的现实困境。因此,为了保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实施,中小企业必须制定和实施人才引领技术创新战略,通过人才资源的投资和引导战略实现在企业引才和用才等方面的突破,以破除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人才瓶径。中小企业制定和实施人才引领技术创新战略时应注意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创新能力的作用与影响日趋增强。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以取得竞争优势。企业创新能力既是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又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鼓励和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对于推动我国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鉴于企业创新的重要性,需要对企业的创新活动与创新成果做出有效评价,客观反映企业创新能力与创新效益的真实情况,发现薄弱环节,找出解决方法与发展路径,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的综合创新能力,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 Scherer和Acs等多采用单一指标来衡量企业创新能力,R&D经费与技术人员投入是最为常用的指标;也采用专利申请数、技术贸易额等创新产出成果指标来反映企业技术创新的强度与水平。在基于创新过程的企业创新能力评价研究方面,Adier(1990)等学者的研究认为对企业创新能力的评价不仅需考虑其创新产出,还需要对企业创新全过程进行比较。在创新绩效考核方面,Souttaris(2001)采用了创新数量、创新销售比例、专利数以及研发支出比例等指标;而Iromijn(2002)等选择专利数和产品创新指数等指标;Caloghirou(2004)等则选用显著改进产品数和新产品销售比例两类指标。
(二)国内文献 魏江(1995)把技术创新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即:确认机会、形成思想、求解问题、得解、开发、运用并扩散;并据此归纳出技术创新能力的结构要素,包括R&D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生产能力等。傅家骥(1998)将技术创新能力分解为创新资源投入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创新倾向、研究开发能力、制造能力和营销能力六项能力要素。李向波(2007)基于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建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主要考察企业的资源投入能力、R&D能力、企业管理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等方面指标;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判。胡恩华(2002)提出从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两个方面评价企业的创新绩效,应用模糊综合判断方法,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进行分析评判。高建(2004)特别针对技术创新型企业的特点,提出应从产出和过程两方面考察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构建新的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概念模型。党兴华(2004)则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建立网络环境下的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模型, 从技术创新网络化、企业知识与信息资源水平、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组织管理三方面设置绩效评价指标;并通过非线性映射,揭示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机理。陈劲(2006)立足于中国企业创新的实际,设计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体系,通过对经济效益、直接技术效益、技术积累效益与创新过程绩效的评价,反映企业技术创新的现实绩效。现有研究多是从某一角度或侧面,对于企业长期发展与社会贡献等方面指标关注不足。本文认为应将绩效考核与能力考核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客观的反映企业创新活动的整体水平与综合效益。
二、企业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
(一)指标体系的内容设计 企业创新包括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科技、经济与社会活动,自信息搜集开始,经创新决策、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直到市场营销的诸多环节构成了企业完整的创新过程。企业创新能力是企业在创新过程各阶段所体现的各项能力的综合体,创新效益则是指企业创新全过程所产生的综合价值,包含经济效益、市场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本文构建企业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将企业的技术创新作为考察重点,并兼顾制度创新、组织创新、企业文化创新等内容,具体从创新战略、创新激励、创新投入、创新成果、创新过程、创新综合贡献六个维度考察与衡量企业的创新情况。各项评价指标相互关联,互为支撑,共同构成完整的企业创新评价体系,准确衡量企业创新能力与创新效益的综合水平。其中,创新战略主要评价企业创新目标、战略、方案的制定、实施、监督与反馈,以及员工对战略的认可、执行情况。创新激励则包括对于企业创新激励措施制定、执行、反馈的评价,侧重于衡量企业创新激励措施的可行性、灵活性、有效性。创新投入部分主要考察为企业创新所投入的研发经费、配套设施材料、人员配备与培训、外部联系与合作等。创新成果不仅包括研究开发所获得的科研成果(如专利、品牌等),还涉及到创新活动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创新过程部分基于创新过程的四个阶段评价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即创新准备阶段、创新决策阶段、研究开发阶段、应用推广阶段,分别考察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分析决策能力、研发能力、营销推广能力等能力要素。创新综合贡献则重点考察创新经济成果以外的综合效益,包括创新对市场竞争力的影响、创新对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创新的社会价值、创新的环境价值等评价内容。
(二)构建指标体系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按照科学性、目的性、实用性、系统性、可比性的设置原则,构建企业创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创新综合评价体系分别从六个维度考察企业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效益,因而设立6项二级指标,在各项二级指标下再设若干三级、四级指标。企业创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三)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1)构造层次分析结构。将系统进行层次化分解, 形成若干层次指标构成的多层结构,即目标层、中间层和指标层。目标层A即总体目标即企业创新综合指数。本文指标体系的中间层又细分为两个层次:主因素层B和子因素层C,包括了为实现总目标需考虑的各方面因素;指标层X则是由各项创新评价具体指标组成的基础层。(2)构造判断矩阵。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征询有关专家、企业高管、主管部门的意见,确定同一层次各项指标之间相对重要性的两两比较数值,进而用这些标度值来构造每一层指标的判断矩阵。判断矩阵中的元素Aij是指标Xi相对指标Xj的相对重要性的数值表示;显然,判断矩阵的任一元素都满足:Aij=1/ Aji。以主因素层B层为例,创新战略、创新激励、创新投入、创新成果、创新过程、创新综合贡献六项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数值构成判断矩阵A:A= 1 1 4/5 2/3 2/3 5/9 2 1 4/5 2/3 2/3 5/95/4 5/4 1 4/5 4/5 2/33/2 3/2 5/4 1 1 5/63/2 3/2 5/4 1 1 5/69/5 9/5 3/2 6/5 6/5 1。
(3)确定权重,并作一致性检验。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对应的归一化特征向量,从而得到同一层次指标的权重向量;并用一致性比例CR检验矩阵一致性。一致性检验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计算一致性指标CI=■;找出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计算一致性比例CR=CI/RI。经计算,得到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λMAX=6,对应的归一化特征向量为(0.12 0.12 0.15 0.19 0.19 0.23)T,也即B层六项指标的权重向量。计算得出:CI=0,RI=1.24,CR=0
(四)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本文将模糊数学集合论与AHP法相结合,建立企业创新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根据模糊理论,将指标层对子因素层的评价看成第一级评判,将子因素层对主因素层的评判看成第二级评判,将主因素层对目标层的评判看成第三级评判;从而构建出三级四层的企业创新模糊综合评价模型。(1)建立评价对象的评语集T。模糊评语集T设有优、良、中、合格、差共五个等级;采用专家评分法得到各项指标的评价等级分布情况,然后对等级评判结果进行统计汇总,得出各等级评判所占的百分比,建立起指标Xi的模糊评语集。T={t1,t2,t3,t4,t5}= {优,良,中,合格,差}。(2)设立模糊评价矩阵R。R表示某一指标的各项下级因素对评语集各等级模糊子集的隶属度,将各项指标的评价等级分布情况汇总,得到模糊评价矩阵R:R=R11 R12 ... R1n R21 R22 ... R2n ... ... ... ...Rm1 Rm2 ... Rmn =R1R2...Rm。R中的元素Rij表示第i项因素得到的第j等级评价所占百分比,i为相应层次的评价指标数目,j为评语等级;并满足: ■Rij=1。例如,R1为创新战略实施各项指标的模糊评价矩阵,则有:R1=0.01 0.30 0.20 0.35 0.050.30 0.20 0.25 0.20 0.050.10 0.35 0.35 0.20 0.000.15 0.25 0.35 0.15 0.10 0.25 0.45 0.15 0.15 0.00。(3)进行各级模糊评判。第一级模糊评判运算公式为:C*=d*R1。C*为子因素层C各项指标的综合模糊运算结果;d为C层指标所对应下级因素的权重矩阵;R1为模糊评价矩阵,表示C层指标的各项下级指标对于评语集各等级模糊子集的隶属度。例如,创新战略实施指标C2的综合模糊运算结果C2*可由C2下级指标权重矩阵d2与下级指标的模糊评价矩阵R1相乘得到。C2*=d2*R1=[0.14 0.17 0.29 0.23 0.17]*0.01 0.30 0.20 0.35 0.050.30 0.20 0.25 0.20 0.050.10 0.35 0.35 0.20 0.000.15 0.25 0.35 0.15 0.10 0.25 0.45 0.15 0.15 0.00=[0.17 0.31 0.28 0.20 0.04]。第二级评判采用与第一级评判相同的方法,则得到第二级模糊评判的运算公式:B*=s*R2。B*为主因素层B各项指标的综合模糊运算结果;s为B层指标的下级各因素的权重矩阵;R2为下级各因素的模糊评价矩阵,表示主因素层B下级各因素对于评语集各等级模糊子集的隶属度。第三级评判方法同上,可以得到第三级模糊评判的运算公式:A*=k* R3。A*为B层各指标相对于总体目标A的综合模糊运算结果;k为B层各指标相对于A的权重;R3为模糊评价矩阵,表示B层各项指标对于评语集各等级模糊子集的隶属度。(4)计算综合评价值。通过上述三级评判,最终得到多级综合模糊评价值M,即企业创新综合评价指数。设与“优、良、中、及格、差”相对应的分数集合向量为:F= [95, 85, 75, 65, 30]T ,则综合评价值公式为:M= A** F。企业创新综合评价指数M的大小,反映企业创新的最终评价结果,为客观评价企业创新能力与创新效益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结论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上都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采用基于AHP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企业创新模糊评价模型,对企业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效益进行定量评价。模型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均立足于我国企业改革发展现实情况而设计,力求反映企业创新的真实水平;对企业创新情况的客观评价,有助于企业找出问题所在,制定有效战略,完善创新机制,培育和发展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德劲:《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综述》,《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第7期。
[2]陈劲、陈钰芬:《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年第3期。
[3]党兴华、王育晓、刘泽双:《网络环境下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研究》,《中国管理科学》2004年第12期。
[4]魏江、许庆瑞:《企业创新能力的概念、结构、度量与评价》,《科学管理研究》1995年。
[5]胡恩华、单红梅:《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综合模糊评价及其应用》,《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年第5期。
[6]F.M.Scherer,Concentration,R&D,and Productivity Change.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1983.
[7]Adler.P,Shenbar.A.Adopting Your Technological Base:The Organizational Challenge.Sloan Management Review,1990.
(1)技术发展驱动。技术发展驱动技术创新最早是由Schumpeter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Schumpeter认为,技术创新或多或少是一种线性过程,从来自应用研究的科学发现到技术发展和企业中的生产行为,并最终导致新产品进入市场都是逐步向前推进的。Schumpeter还指出,新技术的发明和出现驱动企业家进行技术创新,更多的研究与开发就等于更多的创新。
(2)市场需求驱动。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Schmookler首先提出“需求拉动模型”,该模型强调市场需求的拉动是技术创新的主要驱动力。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Myers和Marquls教授在1969年所做的一项重要的实证工作支持Schmook-ler的观点,两位教授对5个产业的567项技术创新项目进行了抽样调查,发现其中3/4的技术创新是由市场需求为出发点,1/4的技术创新是以技术本身的发展为来源。最后Myers和Marquls得出结论,在技术创新中,市场需求是一个比技术发展更重要的驱动因素。
(3)技术和市场需求联合驱动。20世纪80年代后期Mowery和Rosenberg认为,技术创新可以是由技术发展驱动的,也可以是广义需求驱动的,成功的技术创新往往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加拿大学者Mumro和Noori对加拿大900多家企业的技术创新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18%的技术创新靠技术驱动,26%技术创新靠市场需求驱动,56%的技术创新靠技术与市场需求共同驱动。
(4)政府政策驱动。ClaytonChristensen(1995)以计算机行业为例,认为一项新技术只有在合适的政策环境下才能生存和发展。XuliaGonzalez和ConsueloPazo(2008)指出,企业技术创新离不开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财政支持。Romer(1990)认为最好的政策是对技术创新进行直接补贴。Porter(1995)认为合理设置的环境政策能够刺激企业技术创新。Mayer(2010)提出了美国州政府的科技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
(5)企业家精神驱动。Schumpeter认为,技术创新的主要驱动力量是企业家,而企业家精神最根本的特质就是推动创新。Drucker也认为企业家精神的一项特殊功能就是创新,企业家精神的核心为技术创新精神。企业家精神就是一种革新行为,这种行为为现有资源赋予了新的创造财富的能力。MichaelJMartin、HowardHStephenson、Da-vidEGrote等学者也认为,企业家精神对技术创新驱动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从以上文献梳理可以看到:技术创新驱动因素经历了从单一因素到多元因素演化的过程;国外学者侧重于考察各独立的因素对技术创新的驱动关系,缺乏整合性研究;对驱动企业技术创新的深层次因素需要继续探讨,尤其对企业技术创新内部驱动因素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国内一些学者基于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视角分析技术创新的内在驱动力,代表人物有项保华、万君康、王开明、许小东等。更多学者基于技术创新驱动因素视角,对技术创新驱动进行综合性研究,将技术创新驱动分为企业内部驱动因素和企业外部驱动因素,内外部因素共同驱动企业的技术创新,但具体内外部驱动因素却呈现不同的研究结论。例如,陈晓阳认为,技术创新外部驱动因素包括:市场竞争、市场需求、国家政策;内部驱动因素包括:企业主体创新意识和企业主体创新能力;而孙冰认为,技术创新外部驱动因素包括:市场需求、市场竞争、技术推力和政府政策;内部驱动因素包括:企业利益、企业家精神、企业文化、企业激励机制和企业创新能力。现有文献中,专门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驱动因素的研究很少,而基于逼真质性数据的多案例研究更为缺乏。因此,本研究或可弥补已有研究成果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驱动实践方面的缺口。
2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是对管理实践中涌现的现象和问题经剖析后进行理论构建的有效方法。本文研究的是“哪些关键因素驱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问题,属于探索性研究。根据Yin、Eisenhardt及其他研究者的建议,为了从重复归纳的过程中得出共性结论,本研究采用了多案例研究设计。多案例研究能对不同案例中得到的发现进行验证,确认共同特征,放弃特有的特征。另外,多案例研究比单案例研究更具信度和效度。
2.1案例选择
在界定研究问题后,需要根据研究问题及要开发的理论进行案例选择。本文选择案例样本的标准为:(1)所选企业必须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符合国家2003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划分标准》条例中对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界定。(2)考虑到案例的代表性,选取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和天津华苑科技园区2个国家首批创新科技园内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3)选择企业经营超过5年,进入发展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Eisenhardt(1989)、Yin(2009)认为,案例研究的目的是归纳理论,而不是计算频率,选择的案例不需要遵循抽样原则,只要案例本身具有足够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即可。同时,结合Sanders(1982)建议进行多案例研究时最佳的案例数目为3~6个。最终,本文确定了4个研究案例,其中北京、天津各2个。
2.2案例概况
根据前面的案例选择标准,本文以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应企业的要求,本文在后续的分析过程中分别以A、B、C、D来代表各个企业。企业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2.3数据收集
本研究采用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相结合的数据收集方式。一手资料包括:先后对4家企业的总经理、副经理、总工、技术总监、研发人员、一般工作人员进行了多次访谈,并对每次的访谈进行录音、记录,形成研究所需的定性及定量素材。二手资料包括:企业内外部期刊、出版物、网络资源、公司网站、公司档案材料、领导讲话等。二手资料也是案例研究三角证明的重要来源。
2.4数据分析与编码
数据分析主要是通过定性分析方式进行,包括详细阅读参与式观察的笔记、访谈记录与手稿和文件资料,然后形成有关研究主题的记录性文字材料。扎根理论方法最早由Glaser和Strauss提出,是分析定性资料的一种常用研究范式。本文借鉴扎根理论所采用的编码方法,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首先,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编码,对于一手资料,分别把6位高层受访者编码为:M1~M6,研发人员编码为:R1~R8,一般工作人员统一编码为G0,二手资料统一编码为SH。对同一来源内容相同的表述合并为1条条目。通过对一手和二手资料的一级编码,4家企业得到了296条一级条目库。然后,按照原生编码准则,以概念形式对资料逐句进行译码,把相近含义的词汇和语句进行归纳、提炼更具有概括性的概念形成初始范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初始范畴进行二次编码,其目的是挖掘范畴间的关系和逻辑次序,形成主范畴。最终形成4个主范畴是:企业家精神、研发能力、市场需求与竞争、政府政策与法规。编码结果如表2所示。
3研究发现
3.1企业家精神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驱动影响
企业家精神是驱动技术创新的关键所在。通过案例分析发现:企业家精神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驱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创新、进取心和风险承担。Drucker提出企业家精神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创新。Schumpeter指出,创新体现在“采用一种新生产方法”、“开发一种新产品”、“开辟一个新市场”、“组建一种新的组织”等。如企业D面对电子产品行业的激烈竞争,通过技术创新,研发出流媒体、服务软件、专用磁盘等新产品,这些新产品的成功研发,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取得了竞争优势,从而使企业成为行业的领头羊。进取心使得企业家不满足于企业已有的现状,渴求变革,积极去实现创新目标。企业C围绕建成国内一流的耐磨材料生产厂家的目标,不断开拓进取,改进技术,追求品质。在访谈中,负责人多次表达了立志做一流企业的雄心壮志,这种进取心使企业多次取得技术创新的重大突破。企业A是中国第一家专业从事制卡材料研究、开发与产业化的高新技术企业“,做国际制卡业最优秀的材料供应商”是企业发展的宗旨。进取心激发企业家的创新意识,使企业对以前未被认识到的市场机会保持警觉性。1997年,全世界只有两家公司生产制卡产品,一家是英国的Apollo公司,另一家是美国的Cilik公司,但这两家公司的产品价格都很高,企业A看到了市场机会。正如企业A负责人所说,“我们提出要在3~5年内模仿国外最先进的产品,在10~20年内让国外也来模仿我们的产品。尽管当时的想法,略显轻狂,但总的思路是对的,现在与信用卡相关的产品在国内的占有率大约是70%,国外也占了相当大的份额”。企业家精神还体现出能承担相关风险,RichardCantillion和FrankKnight两位经济学家,将企业家精神与风险或不确定性联系在一起,企业家应有甘冒风险和承担风险的魄力。伴随环境的变化,技术创新过程中往往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如企业B所处的腐蚀检测行业技术升级快,产品更换周期短,企业实施技术创新不确定性大。负责人表示,整个行业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新的技术一旦出现,原有技术就会贬值。尽管技术创新存在较大风险,一旦不创新,生产的产品将逐渐失去市场,长期下去企业将难以存活,为了生存和发展冒险也是必要的。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命题:命题1:企业家精神是技术创新的灵魂,并通过创新、进取心、风险承担来驱动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企业家精神越强,就越能驱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
3.2研发能力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驱动影响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由技术本身支撑起来的,其持续的技术创新依靠研发能力作为保障,而研发能力的根本在于拥有由一群技术研发人员组成的研发团队。研发团队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实施者。企业吸引和拥有大量优秀的技术研发人员,就等于掌握了技术创新的核心资源。技术研发人员的人力资本中的稀缺性资源。在本文研究的4个案例中,每个企业研发团队都拥有高层次、高水平的研发人员。企业A在新型制卡材料的研究开发与产业化方面有丰富积淀,拥有以年轻博士、硕士为骨干的技术研发中心,具备从产品设计、开发到产业化的完整能力。企业每年在研发上都下大力气投入,企业的很多技术和产品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且具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企业C的研发人员均是海外留学归国人员,核心研发人员都具有博士学位,且毕业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等国际知名院校。高水平的研发人员加上研发的高投入,企业的研发能力强,技术创新成果显著,拥有发明专利20多项。企业D的研发团队由多位硕士和博士组成,其中高级研发人员毕业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的计算机、信息技术、通信工程等专业,专业扎实,创新能力强,形成智力合力。研发团队成员的合力促进了技术知识交换和整合能力的提高,从而加速了新产品开发进程。傅家骥在综合大量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现成功的创新是以人为核心的,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在技术创新中起着关键作用。Dewar和Dutton(1986)认为,在一个企业里,专业人员以及专职群体的人数不同会使知识的深度及广度产生变化。专家越多,知识基础就越广泛,而且大量的专家可以使新技术新思想更易于理解。企业B的研发人员主要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东北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其中公司总经理就是技术出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是一位懂技术的管理者。由于技术升级快,需要掌握大量的新知识,企业一方面需要从国内高校招聘优秀的技术研发人员来充实研发团队,另一方面要在人事制度上把“激活”与“培训”结合起来,努力建设“学习型组织”,企业每年需拿出一定经费举办各种学习活动鼓励研发人员积极参与,提升他们的研发能力,增强技术创新的速度。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命题:命题2:研发团队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实施者,研发能力是科技型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驱动的保障。研发能力越强,就越有助于驱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技术创新。
3.3市场需求与竞争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驱动影响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市场是密切相关的。市场需求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原动力。企业A遵循“以客户为中心,以技术创新为基石”的理念承诺:提供给顾客的产品100%符合相应标准及合同中约定的特殊要求,对顾客反馈的信息100%给予及时回复,不断开发更合乎客户需要的产品,不断改进和提高已有产品性能。企业B坚持以市场开拓为导向,专注于管道行业的技术装备市场,业务覆盖我国28个省市区,广泛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强技术研发,现已成为腐蚀检测评价领域国内技术领先的专业企业。企业C为电力、煤炭、钢铁、机械等行业提供工业耐磨材料,企业注重用户需求,在新技术开发前,技术总监带领部分研发人员深入用户调研,倾听他们对产品技术要求的意见和建议。经过几年的发展,企业产品出口至意大利、德国、智利、乌克兰等多个国家。企业D紧跟市场需求,找准研发方向,研发了以IPTV流媒体服务器和机顶盒嵌入式软件为核心技术的产品体系,形成互动电视媒体服务器、无线移动流媒体服务器等8个产品;企业还为海尔电视提供模卡电视业务中间件等。企业的客户群体遍及全国各地和欧美、非洲部分海外市场。4家案例企业实践表明,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开发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获取更多潜在的收益。市场竞争迫使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企业A的总工谈到,企业如果不能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技术含量,长期下去必死无疑。市场竞争让科技型中小企业产生危机感、紧迫感,从而使压力变为动力。由于市场竞争激烈,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开展合作创新。如企业B与天津大学、大庆油田设计研究院、中海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等开展技术合作,企业D与清华大学网络多媒体实验室、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等多所国内外著名院校开展项目合作,与国际、国内先进技术接轨。Blundell(1999)发现,技术创新与市场的竞争程度呈正相关。企业C的总监在访谈中也表示科技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就要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差异化,且要比竞争对手更快、更好地开展技术创新,企业的产品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并获得良好的行业声誉。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命题:命题3:市场需求意味着潜在的收益,驱使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市场竞争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形成压力,进一步驱使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
3.4政府的政策与法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驱动影响
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多给予税收优惠和项目基金支持,这极大地调动了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创新成果丰硕。企业A研发项目多次获得国家和天津市政府基金支持,成功开发了水基层压油、数字印刷基片、层压型制卡带胶膜、纳米氧化铝等多种核心产品,多项产品获得国家级新产品证书。企业B在2004年、2008年两次国家科技部中小科技企业创新基金的支持下,完成了埋地管道腐蚀与防护地理信息系统(CPGIS)、埋地管道外防腐层检测数据处理软件(ESTECxp)、阴极保护静态数据记录仪(CIPS-Logger)等产品的开发和技术升级。企业C获北京市科委科技发展基金公关项目资助,获得国内第一个“热喷涂粉芯丝材”发明专利、国内第一个“非晶电弧喷涂涂层”发明专利。企业D在2009年获得国家核高基项目的资助后,着力技术研发,产品技术创新活动大幅提升,不仅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而且凭借领先技术优势,还为后期开拓国外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Audretsch和Link(2012)提出,技术创新在政府公共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对创新的极力推广下,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是很有价值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整个过程都是伴随在一定的社会法律环境中进行的,政府的相关法律法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提供保护作用,如知识产权保护法、技术合同法、专利法等。周寄中认为,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之间存在联动关系,知识产权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如企业D在产品研发过程中获得多项软件著作权和专利证书:“流媒体服务器软件V1.0”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自适应网络带宽的多媒体传送系统”专利证书,“适应于带时移IPTV直播服务器的专用磁盘读写系统”专利等,明确的法规使企业的专利具有合法性,从而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积极性。Nord-haus研究发现,强的专利保护还会导致更多的研发投入。Barney认为拥有异质性的资源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专利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成果,是能为企业带来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资源。科技型中小企业比传统企业对专利有更高的要求,更需要法律法规的保护。由此,本文提出如下命题:命题4:政府的相关政策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持,政府的相关法律法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成果提供保护。政府政策支持越大,法规越完善,驱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就越高。
4结论
4.1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发现:企业家精神、研发能力、市场需求与竞争、政府政策与法规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驱动因素,为了更清晰地把握这4个关键因素对技术创新的驱动作用,在总结前文得出的4个命题基础上,构建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驱动因素模型,简称ERGM模型,其中E、R、M、G分别代表企业家精神、研发能力、市场需求与竞争、政府政策与法规。企业家精神、研发能力是内驱变量(内部驱动因素),市场需求与竞争、政府政策与法规是外驱变量(外部驱动因素)。企业家是技术创新的倡导者、组织者;企业家精神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灵魂。企业家精神感召、激励研发团队实施技术创新,研发团队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实施者;研发能力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技术创新提供了保障。市场需求意味着技术创新带来的潜在收益,驱使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开发新产品,当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面临竞争时,科技型中小企业就必须通过技术创新来增强其竞争力。政府的相关政策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供支持,政府的相关法规保护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成果,政府政策与法规进一步驱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
4.2理论贡献
本文的理论贡献:(1)借鉴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提炼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驱动因素模型——ERMG模型,该模型给出了企业家精神、研发能力、市场需求与竞争、政府政策与法规4个主范畴,同时还给出了每个主范畴的详细构成因子。(2)研发能力这一关键驱动因素在已有的相关研究中鲜有涉及。技术创新由研发团队实施,研发能力是技术创新的保障,是驱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之一。(3)依据本文表2的编码数据,可以得出模型中各驱动因素的相对重要性。4个主范畴的相对重要性排序为:企业家精神(85)﹥研发能力(76)﹥市场需求与竞争(70)﹥政府政策与法规(65),括号内数字为依据访谈语句统计的驱动因素对科技型中小技术创新的因果关系条目数。数字越大表示该因素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驱动作用越大。
关键词: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 创新效果评价
企业技术创新效果,即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活动所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的提高、企业自身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1]。企业技术创新效果评价,是在定性定量分析所搜集的信息的基础上,综合评判企业技术创新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企业运营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提高的程度。评价结果关系企业的未来决策,是企业进行阶段性总结的参考依据,通过分析评价,能够及时发现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缺陷,继而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对技术创新战略规划加以修正,确保其始终保持先进性和指导性。[2]
1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效果评价体系的建立
1.1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技术创新效果评估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要清晰描述系统的本质及规律,以控制它达到预定的目标,需要建立指标体系。一项指标只能反映技术创新效果评估体系的某一属性[3]。
技术创新以及创新系统的构建不是朝夕之事,而是一个需要持之以恒的复杂的过程。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技术创新的内容越来越广泛,加之创新影响具有时滞性,因此我们应该整合各方面因素综合分析评价,比如直接的、间接的经济效益,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企业内在创新能力的发挥等等,以确保评价结果能够客观反映企业实际。
企业可以基于企业创新效果分析,分别从指标层、目标层和准则层三个层面综合设计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效果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划分结果如表1所示。
1.2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效果评价模型的建立
第一步运用层次分析法明确指标权重,继而通过模糊综合决策原理综合分析评价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效果。
1.2.1 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层次分析法(AHP)是将与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指标等几个层次。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把目标到指标的各类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纳入相对应的层次,使各因素相互联结,形成一个技术创新效果评价指标体系递阶层次结构模型[5]。
权重向量W=(ω1,ω2,…,ωn)是可以解释为第n个因素重要性的相对权重。在分析评价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W排序各因素的重要性。
①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将评价指标两两组合进行对比,以9分位比率对指标的优劣进行排序,据此构建相对应的判断矩阵。9分位比率法是用1~9九个标度来对比分析各指标的重要性,表2给出了各个标度的具体含义。
将上一层次元素视为准则,运用比较判断的手法将每一层的各因素与上一层各因素的重要性进行比较分析,分析结果通过数值反映出来。构造判断矩阵前先开展专家咨询与实况调研,以调研结果为依据来综合分析评判各个因素的重要性,并根据评定结果建立判断矩阵。比如上文提到的准则层U1包含u1,u2,…un等n个指标。评审专家将这n项指标两两组合进行对比分析,根据最终得到的评判值构建判断矩阵A:
判断矩阵A=(aij)n×n满足式(1):
aij>0,aij=■(i≠j),aij=1 式(1)
②确定权重向量
构造判断矩阵A后,通过方根法计算权重向量:
第一步:计算判断矩阵A每一行的元素的乘积mi,mi=■aij,i=1,2,…n
第二步:计算mi的n次方根,得到向量 ■i=■
i=1,2,…n
第三步:统一化处理向量■=(■1, ■2 ,…,■n),求得 W=(■,■,…,■)
由此断定,W=(ω1,ω2,ω3,…ωn)为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根λmax对应的特征向量。
③一致性检验
矩阵A是根据系统自身条件和参考专家评定意见而构造的,由于专业水平的限制,专家评判结果略显片面,不能全面反映客观实际,加之评价体系综合了各因素的分析情况,因而构造结果不一定客观准确。为确保构造结果客观、全面,我们应该对矩阵A进行一致性检验:
第一步:根据式(2)计算判断矩阵最大特征根λmax
λmax=■■ 式(2)
如果判断矩阵A与一致性要求不相符,其λmax>n,(AWT)i即AWT的第i个元素。
第二步:根据式(3)计算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CI:
CI=■(n为“矩阵元素的个数”) 式(3)
第三步:一致性检验。
令:随机一致性比率CR:
CR=■式(4)
RI表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我们可查询表3获得RI值:
表3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与判断矩阵阶数对应表
■
检验:从第一阶和第二阶判断矩阵来看,RI仅仅是形式,一致性指标必须经过实质检验才可断定其真正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当阶数>2,需CR
1.2.2 运用模糊数学原理建立评价模型[5~6]
模糊数学理论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技术创新的效果评价可应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评价模型[5~6]。
①设定评语集V={V1,V2 … Vm}
将各项指标作出可能结果的集合就是评语集,做出评语集后需通过专家对其级别进行综合评审。由做成的评语集,采取一人或多人对各因素现状属于评价集中哪种评语的评价,基于评价结果构建评价矩阵■i(i=1,2,…,s)。
②构造评价矩阵
构造评价矩阵时,先由8人或8人以上的评审专家以不记名的形式投票来审定各因素从属于评价集哪种评语,继而根据评价结果构造评价矩阵:
■
在上表中,eij表示第i个因素ui专家认为从属于评语Vj的得票数。如果专家评审组采取12人制,则根据式(5)求得评价矩阵R:R=(rij)n×m 式(5)
式(5)中,rij=eij/12(i=1,2 … n;j=1,2…m)。
将权重向量W(i)=(ω1,ω2,ω3,…ωn)(i=1,2…s)与评价矩阵合成运算,获得综合评判向量■i,计算公式如下:
■i=W(i)×Ri=■(ωi■rij)=(bi1,bi2,…,bim)
式(6)中,“∨”表示取大,“∧”表示取小。
至此,第一级评判顺利完成,得到综合评价向量■1,■2,
…■s。继而进行第二级评判:
将U={U1,U2,U3 … Us}视为一因素集,该因素集综合评价矩阵■通过■1,■2,…■s作为行向量构造而成,也就是说:■=■1■2■s=b11 b12 … b1mb21 b22 … b2m bs1 bs2 … bsm
将U因素集关于目标层K的权重系数W=(ω1,ω2,…ωs)与■作合成运算得出二级判别向量■,计算公式如下:■=W×■=(b1 b2 … bm) 式(7)
在综合分析评价企业技术创新效果的过程中,可根据综合评判最大隶属原则定性分析对评价对象在相应评价集中的评语属性,取bk=max{b1 b2 … bm},继而得出企业最终评价结论Vk。
2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效果评价体系的实证分析
根据准侧层、指标层的划分结果构造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综合分析评价某企业的技术创新效果。继而以本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效果评价的目的为依据构建技术创新效果评语集V:
V={V1(好),V2(较好),V3(一般),V4(较差),V5(差)}
将准侧层、指标层u1~u7,u8~u11,u12~u14,u15~u19,u20~
u23等指标两两组合展开对比分析,U1~U5两两组合对比分析,根据分析评价结果分别构建矩阵A1、A2、A3、A4、A5和A,继而对各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通过计算得到相应的权重向量W(1)、W(2)、W(3)、W(4)、W(5)和W:
W(1)=(0.25,0.20,0.15,0.15,0.10,0.10,0.05)
W(2)=(0.20,0.25,0.25,0.30)
W(3)=(0.30,0.30,0.40)
W(4)=(0.20,0.20,0.15,0.20,0.25)
W(5)=(0.40,0.30,0.15,0.15)
W=(0.35,0.10,0.15,0.20,0.20)
对(u1~u23)23项评价指标进行计算分析后,参考专家意见,根据预先定下的评语集综合分析评判各指标因素,由此获得模糊判断矩阵■1,■2,■3,■4,■5:
■
■
■
■
■
■
进行矩阵的合成运算的模糊综合评判向量■1,■2,■3,■4,■5。
■1=W(1)×■1=(0.20 0.20 0.25 0.18 0.10)
■2=W(2)×■2=(0.25 0.30 0.25 0.16 0.16)
■3=W(3)×■3=(0.25 0.30 0.30 0.35 0.10)
■4=W(4)×■4=(0.25 0.20 0.20 0.25 0.10)
■5=W(5)×■5=(0.30 0.25 0.30 0.20 0.10)
以■1,■2,■3,■4,■5为行向量构造第二级评判的模糊评判矩阵为■:
■=■1■2■3■4■5
=0.20 0.20 0.25 0.18 0.100.25 0.30 0.25 0.16 0.160.25 0.30 0.30 0.25 0.100.25 0.20 0.20 0.25 0.100.30 0.25 0.30 0.20 0.10
将W与■进行矩阵的合成运算,该企业技术创新效果模糊综合评判向量:
■=W×■=(0.20 0.20 0.25 0.20 0.10)
=(0.2105 0.2105 0.2632 0.2105 0.1053)
在模糊评判矩阵■中,bk=max{b1 b2 b3 b4 b5}= b3=0.2632,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最大隶属度原则得到这家企业技术创新效果属于评语V3,这说明该企业的技术创新效果一般。
3 结论
我们基于模糊数学理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效果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评价指标的选择,指标权重的确定。并参考权重指标运用模糊数学原理构建评价模型。
参考文献:
[1]刘友金,刘洪宇.企业技术创新效果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设计及其应用[J].系统工程,2000,18(06):38-42.
[2]粱莱歆.R&D资金筹集来源与技术创新――基于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07):89-93.
[3]刘友金,徐江容.基于BP网络的企业技术创新效果评价模型[J].科学学研究,2001,19(01):78-83.
[4]刘鸿渊.基于企业业务层次创新能力的AHP模糊评价[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02):116-120.
[5]张春勋.合作技术创新的风险因素识别及模糊评价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08):7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