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4 09:36:0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良好生活习惯培养,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推进习惯的渗透教育 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是幼儿成长中的 “必修课”。幼儿正处于生活习惯的养成期,可塑性较强,较为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当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习惯培养环境,使幼儿能够耳濡目染。创建周围环境时,要本着“日常性”这一原则,让生活习惯渗透到幼儿的整个生活当中,成为日常性的习惯。
构建有效的环境暗示 以日常礼仪习惯为例,幼儿容易受到环境暗示,因此教师可以在墙面上写诸如“见到老师要说:‘老师好!’”“下课要说:‘老师再见!’”等这些标语。考虑到幼儿对动画以及色彩的独特感受,这些标语可以采用相关美术方式予以呈现,给幼儿一种较为强烈的视觉刺激,形成有效的环境暗示。同时,要注意这些日常礼貌用语所呈现的地点。比如,诸如“公共场所请勿大声讲话”这类的语言,呈现在室外要比呈现在室内的效果要好;诸如“请随手关门”这类的语言,粘贴在教室门上要比粘贴在室内的墙面上更有效。其他生活习惯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同样需要注意呈现的形式以及呈现的地点。比如,有关“便后洗手”之类的标语可以张贴在厕所显眼的位置,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给予正确引导
引导方式要以人为本 幼儿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在良好的外界育才环境下,教师的正确引导是不可缺少的,并且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教师的引导过程中,引导方式是很重要的。传统的教育方式多以说教的形式为主,而幼儿多对教师的说教持反感、抵触态度。但是,幼儿对于以漫画、色彩、歌曲等呈现的事物却有着较为强烈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儿歌、游戏等方式来针对性的培养幼儿的某些生活习惯。
引导过程要激励为主 以生活卫生习惯为例,洗手的程序比较多,但是洗手对于幼儿的生活卫生却很重要。教师可以采用趣味儿歌的方式,把洗手的程序编写成《洗手歌》,边唱边洗,使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下,通过不断的重复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同样,教师可以编写《穿衣歌》《漱口歌》等。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引导过程中要以鼓励、表扬为主要的教育方式,多使用诸如“你真棒”“你能行”等这些激励性语言。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使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渗入到幼儿的日常行为中。以日常礼仪习惯为例,网络上有很多关于日常礼仪的歌曲,教师在进行一定的引导后,可以在班级内分小组引导幼儿展示其学习到的日常礼仪。以“随手关门”为例,在寒冷的冬季,教师可以让一个学生打开教室门后径直走出去,而后通过诸如“小朋友们有没有觉得特别冷啊”等这些问题引导幼儿说出其最直观的感受;让另一个学生打开教室门后随手关上门,而后再问同样的问题。最后,引导幼儿说出为什么要养成“随手关门”的习惯。在下一步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则可以通过多种对比游戏来让幼儿亲身体验“在哪种情况下我们应该随手关门”等。教师在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中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以鼓励的方式,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呈现各种生活习惯,在不断的引导与重复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形成共育合力
家庭教育很重要 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单单靠幼儿园与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在幼儿教育的相关调查中,很多家长更关注于幼儿的学习成绩,忽视了生活习惯方面的培养。比如,幼儿近视成为越来越大众化的问题,这与家长忽视幼儿阅读姿势、阅读时间以及阅读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
幼儿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幼儿园、家庭以及周边的生活环境,教师、家长以及幼儿身边的其他成年人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的成长形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就需要家长和教师一起努力为幼儿营造出一个积极向上、条理清楚的精神环境,使隐性教育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在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这个目标的指引下,我们要从幼儿的玩具、色彩、活动等内容下手,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温馨又舒适的物质环境。幼儿由于年龄还比较小,对事物的认知还停留在启蒙阶段,我们教师要在组织活动时特别对幼儿强调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宝宝饭前要洗手”“宝宝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随地吐痰”等。另外,由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大多数都对卡通人物比较感兴趣,因此,我们可以把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卡通画的形式张贴在幼儿生活的周边环境里,可以随时随地地提醒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以情感体验来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
幼儿天生活泼好动,并且喜欢模仿,大多对游戏有着非常大的热情,因此,我们可以创设一些游戏的情境,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比如,我们可以做一个让幼儿给娃娃喂饭的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让幼儿学会怎样正确使用餐具,并且以情感进行引导,引导幼儿要学会自己乖乖吃饭,并使幼儿充分认识到挑食对健康成长带来的不良影响。再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让幼儿给塑料玩具洗澡的游戏,让幼儿在给玩具洗澡的过程中想到自己的洗澡,让幼儿在真实情境的引导下,自觉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在行动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对激发幼儿进行自己学习的热情有非常大的好处,还可以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的意识。
三、以实践练习使幼儿获得良好生活习惯的有益经验
要想使幼儿能够逐步掌握自我服务的基本技能或者技巧,我们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幼儿具有更丰富的生活经验。丰富的生活经验需要一步一步地积累。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幼儿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让幼儿不断地在操作活动和主题活动中进行反复练习,只有这样幼儿才能掌握更多更有益的生活经验,进而掌握一定的自我服务技能。当然,在进行实践练习的时候,我们还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征,针对不同的年级也就是小班、大班和中班采取的实践活动也必须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小班可以组织“我自己吃饭”的主题活动,中班就可以是“我会刷牙了”,而大班就可以采用“给爸爸妈妈穿衣服比赛”等。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幼儿在实践操作和练习中能够逐步掌握一定的自我服务技能,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将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转化
为了达到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目的,我们可以采用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幼儿在乐学和愿学中完成教育目标。比如,在幼儿们玩耍完之后,活动地点就像战场一样,玩具满地都是,幼儿们都没有养成收拾玩具的习惯。这时,教师就可以把教学内容进行转化,设计一个送玩具宝宝回家的游戏,让幼儿自觉地将不玩的玩具放置在固定的地点。时间久了,幼儿就主动地养成了把物品摆放整齐的好习惯,不只是玩具。另外,我们还可以制作一些有意思的幼儿喜闻乐见的卡通标识,张贴在需要的地方,通过这种方式指导或者提醒幼儿遵循一定的规则,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五、以渗透的方式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幼儿活动的最宽广的空间和时间就是幼儿园,教师一定要擦亮自己的双眼,在幼儿这一天的活动中,寻找各种可能的机会并且采用灵活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对幼儿进行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教育。比如,在教导幼儿学会自己穿衣服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以故事的形式进行导入,然后引导幼儿为自己穿衣服,在日常的午睡醒来之后,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边唱歌边给自己穿衣服,时间久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自然就养成了。
六、以榜样的力量影响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5-0025-01
养不教,父之过。朗朗上口的三字经似乎告诉我们,培养孩子生活习惯的责任确实应该全部落在家长的身上,所谓"养"即养大--生活上的事情嘛!教不严,师之惰。所以教师只需重视学生的学习,所谓"教"即教书嘛!但果真是这样吗?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是家长的任务,教师就不必花力气去培养吗?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家长顾不上孩子;再加上有部分生源是外来员工子弟,这些孩子中午都在学校午休,客观上这些学生白天的时间基本都在学校;下午放学回家后,很多家长还在上班;双休周末家长也常常加班,疏于教导,故导致孩子的生活习惯不好(如时间观念不强,物品不会整理,言语不文明,甚至连基本的勤洗澡、剪指甲都要一再提醒)。笔者针对这一问题实际走访了班级的全部外来学生,发现居住环境大都不佳,绝大多数是租住在工厂旁的民房,家里摆放也较为凌乱……。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因此个人认为:作为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确实要转变观念,要特别重视对小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在潜移默化中让良好的生活习惯来影响并促进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人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我们作为教师该如何去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呢?
1.家校紧密配合,形成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合力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教师也不是保姆,因此我们作为教师要与家长多交流,多沟通,让家长觉得我们确实是和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以获得家长对我们工作的最大支持。在此期间可采用如下措施来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1)定期召开家长会。在会上教师可开一些如何养成好习惯的专题讲座,也可以和家长交流一下家庭教育观,比如如何正确看待成绩,对于孩子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等。(2)适当要求家长在家当好榜样,身教胜于言教。(3)可让家长与孩子订立"契约",奖优惩劣,强化孩子的习惯意识。(4)创新交流方式,比如建立家长QQ群,开辟不同家长之间的交流平台,这样有时可避免面对面交流的"尴尬",同时可在群上共享一些教育美文, 亲子图片等,让家长在交流中取长补短,比学赶超。总之,只要能够取得家长的大力支持,那我们对孩子施于的教育就能延伸到家庭,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工作就成功了一大半。
2.培养自理能力,夯实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基础
一个人的生活习惯,总是和他们生活上的自理能力密切相关的。现在许多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不少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甚至相当一部分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或者是家长太过忙碌,只管孩子的温饱,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孩子在生活自理上缺少锻炼。因此(1)要强化孩子的责任意识。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状况出发,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在家自己吃饭,在校整理好各种学习用具,而不是一锅端似的全部塞进书包。(2)要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帮助家长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家长及时点评孩子的劳动并加以表扬,让学生自己逐渐形成主动性。(3)要利用班集体的教育作用,作为班主任要灵活利用大值日周、班级值日、临时突击的卫生任务等机会,充分让学生在集体的氛围里完成各项力所能及的的任务,于润物细无声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从而夯实学生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基础。
3.加强情绪辅导,让孩子自己有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愿
情绪是我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内心体验,它反映了我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它像空气一样包围着我们、伴随着我们,成为我们行动的一种心理背景。家长可能不会知道这一点,因此我们作为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情绪辅导,让学生有积极、愉悦的情绪主动来强化自己好的生活习惯。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努力:(1)摆事实讲道理。曾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是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里学到了您认为是最重要的东西?"获奖者回答:"幼儿园。"提问者一头雾水,又问:"那您在幼儿园都学到了什么?"获奖者耐心地回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做错了事情要道歉;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段对话用最朴素的语言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他之所以成为诺贝尔奖获得者,是因为这些最基本的东西在起作用。而这最基本的东西就是良好的生活习惯。(2)把握现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鼓励我们的学生要有勇气有信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找借口,不留遗憾。通过我们的情绪辅导,让孩子自己有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主观意愿,则化被动为主动,事半功倍。
4.树榜样给奖励,建成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长效机制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并且榜样就在学生自己的周围,就是朝夕相处的同学,相信这样的榜样对小学生而言更有示范作用,也更有时效性。为此笔者在班级中设立"英雄榜"。第一步:成为英雄。将全班学生姓名以组为单位公布上墙,一整天的学习生活若无"犯错"(比如无打架、无骂人、作业准时交、对待他人有礼貌等)即可在当天下午放学贴上一枚小贴纸,你就是自己的小英雄。第二步:统计公示。以4个星期为一个周期,在班级中选定一位负责任且公正的同学负责统计4周以来每位同学的小贴纸,数一数每位同学各有多少张,然后将前十名公布出来,进行公示以接受全班同学的监督,公示时间设为五天。第三步:表彰奖励。公示完后,利用当周的班队课进行表扬和奖励,强化学生的意识,并且很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到这些获奖的同学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样一来每个同学都有机会获奖,通过四周一次的表彰总结,形成周期性,即可建立起可操作的长效机制,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就可能慢慢地培养起来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家长、教师的引导和督促,需要家庭环境、校园环境、社会环境的熏陶。只要我们找对方法,持之以恒,相信必能浇灌出一朵朵的文明之花。
由于我园幼儿的家庭教育和环境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导致幼儿的生活习惯也迥然不同。有部分幼儿的家长文化素养不高,整天忙于生计,对教育不够重视,因此孩子生活卫生习惯很不好;还有部分幼儿的家长虽然自身文化程度较高,但不懂得全面教育,只是长期重视知识传授、智力开发而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系统的教育,孩子的自理能力极差等。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认为:“凡人生所需要之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的重要时期。”
因此,我园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研究》课题。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概况
目前,国内外对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很多,但多数都是质性研究,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质性与量化相结合的研究很少,多数停留在实践经验的总结上,而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如河南教育2006年第10期中《如何让幼儿养成生活常规》一文中指出,首先培养幼儿行为的计划性和自觉性;然后营造气氛,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并与家长合作,反复训练形成习惯。兰州学刊2008年第4期《家庭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中,也强调教育的一贯性和一致性;并运用激励机制反复强调。还有许多幼教及家教核心刊物也以论文的形式,质性研究的方式,呈现给我们比较多。
三、本课题的创新点
本课题通过制定量表进行研究;根据量表分析幼儿现有情况,明确幼儿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不同家庭环境的幼儿不良生活习惯的表现;针对观察分析幼儿生活习惯存在的几种情况教师设计干预内容,探索幼儿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途径和方法。
四、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研究目的
1.研究幼儿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特点;
2.探讨影响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相关因素;
3.探究我园幼儿在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各种可能的培养方案。
(二)研究内容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3~4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内容,本研究把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饮食习惯,包括正确使用餐具、不挑食、专注进餐、保持桌面干净、饭后能擦嘴、按要求喝白开水等。
2.睡眠习惯,包括睡前做到大小便、能安时睡眠、按时起床、独立安静入睡、睡姿合理正确、会有序地穿脱衣服等。
3.个人卫生习惯,包括饭前便后要洗手,知道正确的洗手方法、会用毛巾擦手、会用手纸擦屁股、保持个人卫生整洁等习惯。
(三)研究对象
幼儿园中、小班幼儿全体幼儿。
五、研究阶段及研究方法
(一)本课题研究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基础理论研究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2月)
先进行理论文献的收集、整理、组织全园教师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理论知识。2012年11月份,我们进行题前调查,对幼儿园的中、小班370名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幼儿在家的饮食习惯、睡眠习惯及个人卫生习惯三方面。针对家长的问卷调查表,我们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很多孩子在家的表现和幼儿园的表现差异很大。2012年12月份,我们又进行一次教师问卷调查,与家长问卷调查表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哪些是幼儿园共性问题,那些是家长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家园共育。然后,我们做了开题论证,找出我们研究的价值所在,制定研究实施方案。
2.实证实验阶段(2013年3月~2013年12月)
1)落实课题活动计划、认真填写各种表格。
2)针对幼儿存在的问题,分析、探讨形成因素,找出培养幼儿好习惯应采取的有效措施。在执行过程中,随时根据幼儿的调整目标,做到有的放矢的教育。
3)注意收集相关资料,为幼儿的课题结题积累必要的基础。
4)与家长定期沟通,了解幼儿在家的生活习惯,家园联手做好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工作。
本阶段教研组成员通过对家长、老师的问卷调查表进行了详细分析,各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干预的方案,进行观察记录、个案调查、活动观摩、跟踪指导等工作。并且定期小结课题研究情况,再通过量表分析总结被研究幼儿的变化情况。
3.结题阶段(2014年3月~2014年6月)
研究者收集课题资料,装订资料,撰写出自己的研究心得体会和经验论文,形成文集。课题组认真总结,撰写课题的研究总结,在此基础上撰写报告。幼儿园请专家来园指导,鉴定研究成果,申请结题;推广研究成果。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了解幼儿在家及在园的生活习惯表现。
2.教育情境法
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通过幼儿游戏体验,培养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目的。
3.教育观察法
通过对幼儿生活习惯的观察记录,分析总结幼儿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特点与规律,探究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途径。
4.个案研究法
对于个别案例进行指导和研究。
六、研究取得的成果
(一)教育教学理论经验的收获
1.前期调查分析报告
通过对我园小班150名幼儿在园及在家生活习惯的表现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3岁~4岁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表现,女孩要好于男孩;孩子们在幼儿园的表现要好于在家里的表现;农民工子女的表现要好于双职工家庭子女的表现。
2.培养良好饮食习惯研究
1)统计、分析幼儿在进餐时不良习惯的表现有:部分幼儿需要在教师的帮助和监督下进餐,许多幼儿进餐时有漏嘴巴的现象,吃完桌上、地上都是饭渣;部分幼儿有挑食现象,喜欢的饭菜吃得到很多,不喜欢的饭菜一口都不愿意吃;部分幼儿吃饭时边吃边玩、讲话、嬉戏、导致打翻汤水,不能专注进餐;部分幼儿饭后不能自主擦嘴、漱口,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个别幼儿不会干稀搭配吃,有的只吃干饭而不吃稀饭、有的只吃稀饭而不吃干饭。
2)分析造成小班幼儿进餐不良行为的主要原因,是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家庭环境的影响。
3)针对以上饮食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①餐前教育活动的开展。通过故事的诱导使幼儿学会进餐方法;利用角色扮演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通过一些经典儿歌也能潜移默化的告诉孩子们一些用餐时的小礼仪;让幼儿带着一个愉悦、期待的心情去用餐;进餐前要洗手;餐前几分钟尽量避免幼儿剧烈运动。
②进餐过程中的组织。在进餐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幼儿浸润在故事角色中,把进餐当做故事的延伸,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在情境中学习、规范进餐习惯;创设良好的进餐氛围,对进餐表现好的幼儿,教师及时鼓励幼儿;老师利用夸张的动作、有趣的角色来吸引幼儿进餐的欲望;座位的安排,榜样的作用,环境的吸引有时也能对孩子起到督促作用。
③餐后活动的指导。引导孩子吃完后,将自己餐桌上的食物残渣收拾到碗里,并把碗轻轻地放到餐车上的桶里;培养幼儿养成饭后漱口、洗嘴、用毛巾擦嘴的习惯;老师们利用儿歌教幼儿正确漱口的方法;在餐后自由活动的时间里,老师把故事中幼儿们熟悉的、愿意亲近的角色和幼儿们吃饭的特点建立链接,进行评价和奖励;餐后组织幼儿散步10~15分钟,既帮助幼儿进行食物消化,也是带领幼儿放松身心、交流谈话的好时机,让每个小朋友拥有愉悦的心情;把课题研究延伸到区域活动和户外活动中,菜和水果模型,供幼儿投掷和搬运用。
④充分利用家长平台。与家长及时沟通,转变家长理念,共同为幼儿成长创设良好生活环境。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首先帮助家长树立良好的饮食教育观念,向家长介绍有关幼儿饮食习惯的培养方法,让家长掌握爱和严厉的分寸,满足孩子合理的正当的需求,不要无原则的迁就和让步,家园配合共同纠正幼儿的不良习惯。
3.培养良好睡眠习惯的研究
1)统计、分析幼儿在午睡时不良习惯的表现
幼儿不喜欢午睡;装睡现象;睡姿不正确;中途入厕现象;喜欢在床上摆弄小东西;穿脱衣服有困难等现象。
2)分析造成小班幼儿午睡不良行为的原因
幼儿睡眠环境的变化;幼儿自身的原因分析;幼儿自理能力的差异;家长自身行为的影响。
3)针对以上幼儿午睡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①做好入睡前的准备活动。通过集体教育活动中,教给幼儿一些有趣的儿歌,明确幼儿在午睡时要做到哪些事情,养成好的午睡习惯。组织幼儿午饭后散步10~15分钟,这是我们老师每天必须做的。提醒幼儿睡前入厕,也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检查幼儿身上或床上有没有危险物品,既有老师检查,也有幼儿相互监督检查。培养幼儿有顺序穿脱衣服、鞋子的习惯。适度的指导约束。营造午睡氛围。
②纠正幼儿不良睡眠习惯
培养幼儿正确的睡姿。细心观察,纠正个别幼儿不良习惯。教给幼儿正确的穿脱衣服、鞋袜的方法。家园一致,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
4.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1)统计、分析幼儿在个人卫生方面的不良表现
①象征性的洗手,小手洗不干净;
②自觉性差,需老师的不断监督;
③有些幼儿不愿意在幼儿园解大便;
④幼儿在幼儿园的卫生习惯要好于在家。
2)分析造成中班幼儿不良个人卫生习惯的原因
①家长的习惯影响孩子;
②家长的教育方式影响孩子;
③家园共育工作做得不够。
3)针对以上幼儿个人卫生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的措施
利用集体教育活动、组织游戏比赛、个案追踪研究、平时教育活动、家园共育教育、反复训练强化等形式,对幼儿实施有计划的教育。
总之,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观察、交流、讨论、游戏、示范、表扬等多种多样的教育方法,引导幼儿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现在,绝大多数幼儿养成了良好的进餐、午睡、个人卫生习惯。能够文明进餐,做到不挑食,饭前洗手、饭后漱口;进入卧室时能保持安静,穿脱衣服快速有序,保持正确的睡姿,从需要老师安抚到能自己睡觉,有的小朋友还能自己折叠薄被子;个人卫生习惯也明显提高,都能做到衣冠整洁,勤剪指甲、勤洗澡等。有的孩子在家中养成的一些坏习惯也得到了改正。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保证了幼儿健康成长。幼儿的抗病能力增强了,幼儿的出勤率也较以前明显提高。我们的教育引导也促进了孩子们的认知和情感的发展,他们热情活泼、积极好学,展现了良好的园风园貌。
(二)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
教师主动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意识增强。在科研活动中,我们主动学习有关的理论。如《纲要》中有关健康教育的内容及要求。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有目的的认真观察幼儿的表现,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思考设计各种教育活动,主动提高研究活动的质量。
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水平。在研究中,为了提高研究的质量,我们通过研究多次制定了《家长问卷调查表》,《观察记录表》、构建园本课程、制定培养方案、总结、撰写教学随笔、论文等多种方式,使自己在观察、记录、评价、指导等方面的专业能力得到提高和锻炼。
(三)提高了家长的教育水平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在课题的研究中,我们通过发放调查表、致家长信、早晚入园、离园时间的交流、家园联系册、幼儿园网站等多这种方式,让家长了解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使家长认识到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参与到班级的教育中来,我们和家长像朋友一样交往,共同建立互信、互动的模式,使教育的效率最大化。这一年来,我们的科研活动进展顺利,并最终取得良好的效果,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信任。
(四)推动园本课程的改革
以课题研究为契机,各实验班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并且很好地把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户外游戏活动联系起来,使教育活动充满趣味性和教育性,根据各班的主题活动案例,我们构建了园本课程。
七、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本课题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和缺陷,由于幼儿园的其他的工作影响了课题研究的计划,如培养3~4岁幼儿良好个人卫生习惯的研究就未按计划执行,本来是小班课题研究,而推到了幼儿升中班;由于受研究技能、方法指导的影响,对整个课题开展及实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课题组的领导对实验班的指导不够;当前多数幼儿教师的科学教育观念和水平有所欠缺;一些实验班教师参与课题的积极性不高等。这些不足,原因来自各个方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其中课题组的教师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地结合还是比较重要的原因。
当然,在以后的工作中,随着教育者的经验积累,我想我们还会做出更好、更多的科研成果,所以我将带领老师们沿着科研这条路一直走下去,让我园的科研事业蒸蒸日上。
八、对课题的深入研究与课题应用计划
一、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表现在建立科学的、合理的生活制度上。幼儿对周围环境非常敏感,最容易受外界影响,愿意听从成人教导,喜欢模仿大人的行为,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痕迹并逐渐养成行为习惯。为此,大人要循循善诱,在某项活动开始前向幼儿提出明确而严格的要求,合理地安排孩子的生活。树立明确的时间观念,大体上规定他们的睡眠、饮食、游戏时间,并严格执行,使孩子有“章”可循。这样,孩子到了规定的时间就按大人的要求做相应的事情。同时要根据幼儿能力发展的不同阶段,提出的要求逐步提高。慢慢的,好的作息习惯就养成了。大人是孩子的榜样,有些家长对孩子管教很严,规定每天看电视玩游戏不能超过半小时,而家长自己却彻夜通宵地玩游戏,有时玩到惊险刺激时还手舞足蹈,大笑不止。这样的环境怎么让孩子安心入睡?因此,家长的行为直接影响孩子,对孩子提的要求,家长自己必须做到身体力行。
二、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指导孩子学会自我服务,这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基础。一个人的生活习惯,总是和他们生活上的自理能力联系在一起的。现在许多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差,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自小在生活自理上缺少锻炼。如今,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视他们为掌上明珠,忽视了对孩子劳动能力的培养,每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种过分溺爱的方式是不明智的。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就要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状况出发,让他们自己做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天天碰到又不难做到的事。比如安静吃饭,不发出声音;睡觉时自己穿脱衣服和鞋袜并把脱下的衣服裤子叠放整齐放在固定的地方、刷牙洗脸,这些事父母不必一手包办;再如孩子在游戏后要求他们收拾自己的玩具和图书,养成哪里拿的放回哪里去的好习惯;家长在做家务活时可以让孩子做小帮手,如搬搬小凳子,从冰箱里取菜、摘菜,收拾碗筷。还可以吩咐孩子到小区小卖部里买买盐、打打酱油等。家长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激发他们的劳动热情,也能让孩子体现自己的劳动价值。诸如此类的很多小事,往往只要大人稍加指点,不断鼓励,孩子就可以独立完成。通过这种小活动,可以使孩子及早摆脱成人的照顾,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并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主要体现在孩子的生活环境和卫生上,要使之符合美的要求。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但非常娇嫩,如不养成良好的讲卫生、爱清洁、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就会给孩子身体发育带来危害,影响其健康发育。因为幼儿的良好卫生习惯都是在平常生活中耳濡目染、自然养成的,所以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并不困难。孩子有许多玩具和小人书,要教育孩子玩毕就放回原来的地方,不要随玩随丢,把房间弄得一团糟;要教育孩子每天坚持早晚洗脸刷牙,饭前便后洗手,洗手后必须用毛巾擦手;要教育孩子平时多喝水,不要蒙着头或趴着睡觉,不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经常洗澡、换衣裤,勤剪指甲,定期理发,等等;要教育孩子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学会与同伴分享。尤其在饮食方面,家长要重视孩子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家长应根据孩子各个年龄段身体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教育孩子不挑食、偏食,少吃或不吃零食,防止暴饮暴食。同时要教育孩子自己吃饭,不要大人喂,不把饭粒撒得到处都是,不剩饭,等等。养成了这些好的习惯,就能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对其一生发展都是有益的。
四、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从实际出发,对孩子提出合理要求,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加强对孩子的引导,以取得理想的效果。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养成的,它是一个不断养成、不断巩固提高的过程,一定要做到持之以恒。因此无论是生活制度还是自我服务方面的要求,都不能操之过急,要讲究科学性。这种要求应该既不是轻而易举就可做到的,更不是根本无法实现的,要让这些要求为孩子所乐意接受,又能自觉遵守。如在幼儿园午睡的时候,往往有些孩子起来小便,脚步走得很重,就给他一个暗示,提醒他这样会吵醒睡着的小朋友。当幼儿小心走路了,就微笑着点头表示他做得对。在向幼儿提出要求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内容具体、明确、语言通俗、简练,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比如要求幼儿对人有礼貌。我就这样告诉他:早上上幼儿园的时候要向老师、小朋友问声好;回家的时候向老师说声再见;跟别人讲话的时候要专心,不要随便插嘴。这样要求具体明确,孩子才好照着做。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小而言之,习惯影响着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大而言之,习惯影响着幼儿一生的幸福甚至周围他人的幸福。那么,习惯是什么?简言之,它是由无数次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的自动化行为方式。习惯的本质特征是“自觉自动”,是一种习惯的本质特征是“自觉自动”,是一种出于需要而自动出现的自学的行为方式、倾向,它在人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幼儿时期,幼儿对周围环境十分敏感,喜欢模仿,以及受环境的刺激与影响,并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这一时期,是幼儿形成习惯的关键期,外部力量在幼儿习惯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而需要教育者有效地施加外部影响,使其各种良好的行为得到不断强化,从而逐渐内化为自身的习惯。习惯有优劣之分,一方面,作为教育者要在幼儿期塑造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另一方面,针对幼儿的不良习惯还需及时纠正。要针对幼儿的不同个性和不同情境,思考不同的应对策略。
陈鹤琴先生认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品德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其中生活习惯是最基本的。良好的生活习惯主要要包括饮食习惯、衣着习惯、睡眠习惯三个方面。
1饮食习惯的内容与策略
饮食习惯是指幼儿在吃饭、喝水等方面应该形成的行为方式。良好的饮食习惯包括:良好的吃饭习惯、饮水习惯、饮食卫生习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儿童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其中包括“不偏食、挑食。喜欢吃瓜果、蔬菜等新鲜食品。饮用白开水,不贪喝饮料。不用脏手揉眼睛,连续看电视等不超过15-30分钟。在提醒下,每天早晚刷牙、饭前便后洗手,按时进餐、吃好早餐”等。
1.1为幼儿营造良好的进餐环境
进餐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方面的内容。物质环境方面,家长要合理安排餐点,让饮食的空间环境整洁、卫生、安静;幼儿食品营养均衡、便于咀嚼,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餐具要安全、卫生,便于使用。心理环境方面,教育者要为幼儿创设轻松愉悦的进餐氛围,融情感交流、引导学习为一体,根据幼儿的饮食规律和身体发育鼓励幼儿独立进餐,不强迫幼儿多吃饭,更不能在餐桌上大声训斥幼儿的进餐行为,而应耐心引导幼儿认识错误并改正。
1.2开展轻松、有意义的餐前活动
围绕进餐的礼仪,教育者可以通过谈话、故事、儿歌、古诗等形式来和幼儿交流。故事《大公鸡和漏嘴巴》、古诗《悯农》、儿歌《洗小手》以及说说今天的饭菜会有哪些营养等,都是很好的题材。另外,还可和孩子一起制作饮食记录卡,用颁发小红花等方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2衣着习惯的内容与策略
衣着习惯是指幼儿在衣着打扮方面应该形成的行为方式。良好的衣着习惯包括:3-4岁的幼儿在成人的帮助下能穿脱衣服或鞋袜;4-5岁的幼儿能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扣纽扣;5-6岁幼儿能根据冷热增减衣服,会自己系鞋带。
2.1把自理服务作为主题课来教学
幼儿能力的提高源于直接经验的学习,所以教育者不可以越俎代庖,阻碍幼儿动手的机会。但幼儿不会拉拉链、不会穿衣服、不会扣纽扣、不会穿袜子穿鞋子,教育者反复示范但效果不好,怎么办?首先,教育者要端正心态,要蹲下来,以孩子的角度来思考,如果我是孩子,大人怎样说我才会听得懂。其二,把引导幼儿自理能力的学习当作教学来规范,教育者会发现效果非常好。教学中,教育者和学习者有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反思结果的过程。所以,教育者应该经历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观察成人的动作示范,在反复操作练习中及时得到评价,并最后总结的一系列环节。只有教与学的过程规范了,幼儿学起来才轻松、明白,教育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2.2创编儿歌,将自理服务的步骤清晰、快乐化
例如《叠衣歌》:小衣服,先放好,我来把你折叠好。小手抱一抱(两只袖子依次放胸前),点点头(有帽子的衣服,把帽子先叠一下),弯弯腰(衣服对折),我把衣服折叠好。《穿裤子儿歌》:前面朝上,拉紧裤腰;喊着口号,两脚赛跑;两条跑道,别找错了;伸出裤腿,露出小脚;终点到了,提裤站好,做乖宝宝。《穿套衫》:爬爬爬,爬爬爬,抓住衣边往下滑,最先露出圆脑袋,右手找袖伸出去,左右找袖伸出去,最后把衣边往下拉。《脱套衫》:先把衣服往上提,抓住袖口缩胳膊,右臂慢慢缩回来,左臂慢慢缩回来,提起领子钻出头,宝宝的衣服脱好了。所以,只要教育者做一个乐于观察,善于思考的有心人,就会创作出很多幼儿真正需要并乐于接受的儿歌来。
3 睡眠习惯的内容与建立策略
睡眠习惯是指幼儿在睡眠休息过程中应该形成的行为方式。良好的睡眠习惯包括:按时入睡,独睡小床,用自己的被褥、枕头,睡前洗漱,有正确的睡眠姿势。幼儿每天的睡眠一般指两个时间:一是夜晚,一是午睡。夜晚很重要,午睡也很重要。幼儿身体正在发育之中,自晨至中午,由于参加集体教育活动和各种游戏活动,身体会很疲劳,午睡1.5-2小时有利于幼儿的身心恢复。夜晚睡眠应以晚上8:00――8:30入睡为宜。
3.1 营造睡眠环境,塑造睡眠习惯
教育者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睡眠条件和环境。睡眠环境要安静,空气要清新,被褥要轻软;条件允许,让幼儿穿睡衣睡觉。睡衣宜选全棉布制品,要宽大,使幼儿全身血脉易流通;让幼儿独睡一床,这样很卫生,避免父母所呼出的气体被幼儿所吸,同时也养成幼儿独立的生活习惯。另外,让幼儿便溺有定所:便盆放在固定地方。对于低龄幼儿,教育者可进行帮助,大龄的幼儿则应自己独立起来便溺。再者,幼儿睡前应有适当的散步,适当的娱乐。在园午睡前教师可带领幼儿散步,看看美丽的花草树木等。晚间无论在家或在幼儿园要开展愉快的宽松的娱乐活动,如谈话、听故事、听音乐等安静的游戏活动,这样可让幼儿怀着愉悦的心情,轻松、平静的进入梦乡。
3.2 因人施教,想出适合幼儿的睡眠办法
教育者可提供音乐小闹钟,和幼儿一起认识闹钟,并且说说不同的时间应该分别做哪些事情,还可和幼儿一起制作生活时间分配表或者闹钟提醒标记,让幼儿自觉遵守每天不同时间所应该做的事情。例如,在闹钟的7点位置标记起床,待早上闹钟响起,家长就可督促幼儿遵守规则。教育者可适当提早叫醒幼儿的时间,声音要温和而富有节奏感,或同时轻轻按摩幼儿的腰椎和脊椎两边,直到把幼儿唤醒,还可播放柔和或他平时喜欢的音乐。在幼儿园午睡,教育者可播放美妙的音乐,用表情或动作暗示先醒的幼儿起来,也可请先醒的幼儿轻声唤醒身边的同伴。
总之,行为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建立需要家长、教师等众多教育者的参与,需要教育者从幼儿的身心特点出发,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采取循序渐进、潜移默化、有趣易学的方法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小学生活泼好动,模仿性强,而且求知欲旺盛,乐于参加一些有教育意义、有兴趣的活动。根据这些特点采取灵活多样、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进行《规范》的宣传,使学校保持一个良好的贯彻《规范》的浓厚气氛。为此,我校组织全体师生每天下午活动时间抽出15分钟学《规范》、背《规范》,而后要求学生把《规范》运用在实际中以指导自己的行为。在宣传过程中,不照本宣科,而是通过表演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品、相声,在小品中渗透规范的内容和要求;以年级、班级为单位,进行规范条文知识竞赛,抽到哪条说哪条,老师再说一些违反规范的行为,要求学生能说出是违反了《规范》中的哪一条;开展主题班队会等形式,使学生融情入境,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各科老师均采用不同方式贯彻《规范》,体育老师把《规范》的内容编成顺口溜,音乐老师创作了遵守行为规范押韵音乐歌曲等。这些作法行之有效,既受学生欢迎,又增强了宣传效果,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2 进行生活习惯的培养
2.1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些家长发愁自己的孩子没认真吃饭,吃几口就去干别的,饿了又回头找吃的,这是孩子开始独立吃饭时大人没有把握好造成的。进餐除定时外,还应定量,孩子饭前短时间内不要吃杂食。以免影响正餐的食量。平衡膳食,荤素搭配,为养成孩子不挑食的习惯,父母要做好榜样。
2.2 养成良好的唾眠习惯。充足的睡眠是保证幼儿身体健康的重要条件。在规定的睡眠时间内,要培养孩于主动入睡的习惯。家长不要抱着、拍着或唱催眠曲使孩子入睡。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睡眠条件,如室内要安静、温度要适宜,睡前要大小便,换干尿布,使幼儿能适当入睡。孩子独自入睡前不要让他剧烈地玩耍,要和孩子平静地玩一会儿,也可以让孩子熟悉的玩具或小动物模型陪伴在身边。
2.3 养成个人清洁卫生的习惯。着力培养孩子勤洗澡、勤换内衣,每天洗脚、洗屁股,经常洗头,2岁起学会自己洗手的习惯。还要注意培养孩子保持家庭舒适整治、干净卫生的环境,自己养成良好的衣着习惯。
2.4 培养孩子生活自理的习惯。在孩子对学习生活自理技能显得有兴趣的时候,家长便要把握时机,让他们学习做他们能做的事,例如进食、洗手、洗脸、刷牙甚至上厕所时脱下和穿上裤子等。起初做得不好不要紧,最重要的是肯做。如果孩子乐意做事,而成年人不给他们机会,他们会觉得很扫兴,日子一长,这“想做事”的年龄一过,他们便会失去想做的兴致,以后叫他们做事,他们就提不起劲来做事了,这是十分可惜的。孩子小的时候不明白整理物品,在玩玩具时会随意丢弃玩具,这种现象比较普遍,家长注意到这个问题时,要和孩子一起整理这些东西,适时引导孩子自己收拾和整理放乱的玩具,不要总是代替或帮助孩子做这些事情。为了孩子的未来成功,你们自己首先有必要检视一下自己的行为习惯,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宝宝良好的习惯。
铅中毒是指儿童接触铅,导致体内铅负荷达到较高水平,对儿童造成健康及生长发育的危害。
铅与铁、钙、镁、锌等对人体有益的元素完全不同,铅对人体没有任何生理功能,反而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人体的铅水平,或者说铅的含量,可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铅含量来检查,单位为微克每升。
目前不少发达国家及我国大城市的医疗儿童保健机构已将儿童铅中毒的诊断标准确定为50微克/升。但鉴于铅的危害巨大,不少学者都主张铅对儿童生长发育危害没有最低限值,因为任何水平铅暴露都是有害的。
铅对儿童的神经系统的损害最大,会影响儿童的认知和行为发育,影响儿童智商。有研究显示,儿童的血铅水平每上升100微克/升,其智商就下降6~8分。也有研究发现,儿童过高的血铅水平与儿童多动行为、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攻击以及成年后的犯罪行为密切相关。
除了神经系统外,铅还会对儿童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骨科发育都会造成损害,还会引起各类营养素、微量元素丢失造成酶系统紊乱,继而引发相关生理功能低下。严重的铅中毒甚至会造成儿童死亡。
儿童比成人更容易铅中毒
与成人相比,儿童对铅的吸收更多,排泄更少,更容易出现铅中毒。铅进去多,出来少,不小心就铅中毒了。
儿童对于铅的吸收率约在42%~53%。儿童对铅的吸收通过肠道吸收和呼吸道吸收两种方式。其中肠道吸收是儿童铅吸收的主要途径。儿童有比较多的手口动作,喜欢把手放到嘴里,手没洗干净就容易把铅尘吃进去。其次,儿童单位体重摄入食物比成人要多,通过食物途径摄入的铅也相对较多。儿童的胃排空比较快,这时候铅的吸收率也会增高。
除了消化道吸收,儿童通过呼吸道吸收的铅也不少。空气中的铅经呼吸道吸入肺内,再通过肺泡毛细血管吸收入血。铅主要积聚在离地面1米左右的大气中,而距地面75~100厘米处刚好是儿童的呼吸带;儿童对氧的需求量大,吸入铅的量同样也更多。
除了更容易吸收铅外,儿童排铅的能力也远不及成年人。成人每天的最大排铅量为500微克,而1岁左右的幼儿每天排铅量只有成人的1/17。进入儿童体内的铅只有66%左右能被排出,其他的都留在体内。
预防铅中毒要从生活细节做起
铅在体内的量越少越好,最好是零。但在工业化的今天,要让人体铅摄入量为零非常困难。现在基本上所有人体内都存有或多或少的铅。要想让体内铅少一些,离铅中毒远一些,就要从一些生活上的细节做起。
在教育工作中,良好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好习惯,早养成,益终身,而幼儿时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幼儿期可塑性很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养成好习惯较容易,即使有了不良习惯也容易纠正。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应该把教育子女良好的生活习惯作为家庭教育的着力点,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可以终生受益。有史以来,各个教育家的教育名言都是从早抓起,例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亦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这些名言都是体现出早期良好教育的重要性。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日益突起的时代,良好的行为习惯更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最起码素质,良好的行为表现也成为测量和评价素质教育成果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依据。良好的习惯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习惯养的好,终身爱福,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使他们有好的生活节奏和习惯,这对孩子一生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习惯的养成需要家庭、幼儿园与社会社会相互配合才能奏效。幼儿园教育阶段尤其要与家长配合。只有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才能避免出现5+2=0的教育现状。家长应抓住习惯培养的最佳期,坚决耐心加以良好习惯的培养,做到既不放任自流,也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应在教育中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一、家庭里孩子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养成
幼儿从两三岁开始就有独立的愿望,凡事都喜欢说“我自己来”,这是幼儿独立性的萌芽,家长千万不要磨灭这可贵的火花。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做,家长切忌包办代替,要学会等待。如晚上叫孩子睡觉的时候,孩子脱衣服磨磨蹭蹭,有的家长就可能觉得不耐烦了,就走过去动手包办了,而忘记了引导孩子快速脱衣服;不要怕孩子掉饭粒在洁净的地板上;不要怕孩子洗手弄湿衣服等等。这样在不自觉中就失去了孩子一次锻炼的机会。同时,在让孩子自己动手时,我们也同时让孩子学习一些正确做事的方法,让孩子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获得最初的感性经验,并在此过程中使孩子的综合能力得到发展,让孩子觉得自己“很棒,很优秀”,以此增进他们的自信心。
二、家园目标一致,给孩子提供一个平衡的环境
在幼儿园中,老师面对二十三个孩子,教育他们样样事情自己都要学着做,并且都有一定的要求。家长有这样的想法从爱孩子的角度和家庭特有的个体环境来说并没有什么错。但是,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哪成方圆”,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适时为孩子确立规矩。孩子二至三岁时,家长就应该给他立下规矩,诸如玩完玩具必须放回原处,否则就没收玩具。大一点儿的孩子给他制订每天大致的作息时间,明确劳逸和做事的要求,让他意识到每一种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秩序和准则,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可肆意违背。孩子到了四五岁时,就要对学习时间也有所规定,以利于孩子形成按时学习的习惯。规则意识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没有整齐划一的是非界限,只能靠家长加以引导。特别是在饮食上,要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要定时定量。每日三餐外,可有1—2次加餐或点心。不要随意吃零食,否则就会影响孩子的食欲,甚至拒食。要防止边吃边玩或边听故事、边看电视。鼓励孩子不挑食、不偏食、不贪食,少吃零食,保持正餐有旺盛的食欲。把孩子的生活习惯往良好的方向牵引。否则,幼儿园培养了孩子的好习惯,可在家长里又惯坏了,家园密切配合做到目标要求协调一致。除了家园一致外,家庭内部成员的教育、以及教育的过程都要前后一致,具有连续性。如果父母随心所欲,高兴时一个要求,不高兴时又另外一个要求;父母和老师、爷爷和奶奶各有各不同的教育方式,这样的结果,势必让孩子从小学会看大人的脸色行事,就容易把孩子培养成“双重性格”的人了。
因此,家园教育必须统一思想,做到目标一致,使幼儿得到一个平衡的教育环境,不会使孩子变成“双面人”。这样做,不管对孩子的生活习惯还是对孩子长大后如何做人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一个模仿的榜样
苏联教育家乌申期基说过:“对儿童幼小的心灵来说榜样的作用就象太阳光一样重要。”所以,父母和老师要以身作则,共同言传身教,使孩子学有榜样,行有准绳。
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就是家长在对孩子进行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时候,可以树立一定的榜样,引导孩子进行模仿学习。这个榜样可以是家长自身,也可以从书本上、动画片中寻找。而在其中,我们认为,因为幼儿的可塑性强,父母自身的言传身教更为重要。
四、及时表扬和鼓励,固定孩子的良好行为
陈鹤琴指出:“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心理学上指出:愉快的情绪能促使大脑皮层建立一个兴奋灶,使学习保持最佳状态。幼儿会对自己正确的行为获得鼓励而为之喜悦,从而使好的行为习惯继续保持。针对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因此在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上,我觉得我们的家长也可以采用一定的夸奖和奖励的方式,对孩子良好的表现给予一定的刺激。不断地表扬和鼓励,巩固孩子良好的行为,使之成为习惯。面对孩子的点滴进步,家长也要和老师一样要以欣赏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对赞扬是很敏感的。当孩子每完成一件事情,我们家长都进行一个简短的表扬,让孩子感到好的行为可以受到表扬这种感觉真好。只要不断地进行暗示,孩子就有一种往好的方向发展的自主愿望,这样就会不断固化孩子的行为,孩子慢慢地就会主动养成好的各种习惯。有人曾说:“家庭是孩子练习游泳的水池。一旦孩子掌握了要领,整个海洋都将是他的舞台。”好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最终的形成需要老师和家长做
耐心细致的工作,只要常抓不懈、不断规范,孩子的良好行为就能得到巩固,使之由外部支配内化为自觉行为,最终成为孩子终生受益的好习惯。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8-0040-01
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重习惯的养成。习惯养的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的不好,则终身受其害。”陶行知先生强调:“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可见,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健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为了使幼儿从小养成好习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大量培养出新世纪的高素质公民幼儿教师责任重大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是幼儿园教育的重点之一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呢?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谈粗浅体会。
一、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教师起主导作用
剪纸是我园的特色平时的活动课中剪纸除培养幼儿动手能外还要求幼儿不乱扔废纸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如把纸屑扔到垃圾捅里这样既干净又整洁增强幼儿讲卫生的意识。刚开始时幼儿的动手能力不同有的幼儿剪得比较光滑有的幼儿拿剪刀还不够熟练导致剪的速度较慢就要求我们要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引导他们独力完成。这样一来时间长了幼儿就会忘记将纸屑扔进纸篓里就需要教师时刻提醒他们在剪纸过程中不忘讲卫生。在操作的时候还会有一些幼儿不能按要求去完成总会在那里乱剪剪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将纸屑扔了满地也正是这些幼儿的卫生意识较差而那些能力强的幼儿做事专注有一定的成效。这时我们不妨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去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因为有时孩子之间的交流比成人讲得更通俗易懂所以让他们在互相督促中增强卫生意识。
在剪纸中培养幼儿乐趣在剪纸中养成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剪纸中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相信只要我们留意活动中的每个细节加以正确引导那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健康成长。
二、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幼儿起主体作用
在游戏活动中我们经常让幼儿相互合作剪纸时互相提醒不乱扔废纸相互提醒纸屑还可以再利用不能浪费并且教幼儿做纸球、做纸浆。一次活动中我把幼儿分成剪纸的一组做纸浆的一组染色的一组最后再合作完成一幅纸浆画让他们亲自体验成功的快乐。我发现幼儿的积极性很高剪纸的一组有一位一向很调皮的刚刚对旁边的小朋友说:”这个很小的纸屑也不能丢我们就可以不用撕不是更好吗?”说完他捡起来放到做纸浆的盆子里。现在小朋友剪纸不要老师说地上一张纸屑都看不到。
孩子的良好卫生习惯养成通过同学之间相互提醒、督促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家庭教育起到必不可少的作用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只靠在幼儿园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在生活习惯培养方面家庭教育将起到很大的作用。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指出:”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应负重要的责任。”父母平时应注重自己的良好卫生习惯处处为孩子树立表率作用。幼儿在幼儿园的时间能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但是回家后的时间如果没有人提醒以前的坏习惯还会再现。因此我们耐心地做家长的工作让家长与学校配合培养幼儿整理物品以及良好卫生的习惯一段时间下来很多的家长反应孩子们在家不像以前那样随地乱扔纸屑和果皮了。例如我班妍妍同学很能干把喝完的饮料瓶聚到一起并且看到路上有易拉罐、废品都捡起来带回家去卖。后来我问妍妍你为什么这样做她骄傲的告诉我将废品卖到回收站通过加工还可以再利用。孩子们的一举一动都跟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有关系。
因此家庭教育是幼儿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方面。只要父母身体力行时时起模范作用孩子的良好卫生习惯就会逐步养成。
五、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教师要起表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