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4 09:36:0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科研档案管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高校科研档案归档范围需要重新界定
界定科研档案的归档范围之前,首先需要确定高校学术档案归档范围的原则。笔者认为应坚持成果性和记录性并举。科研档案工作主要利用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的成果,“有利用价值”是保存它的重要原因和主要依据。因此,必须坚持科研档案的成果性。而科研档案的记录性强调其完整性、凭证性,有些科研档案或许没有成果性和利用价值,但是它反映了学校科学技术研究发展的现状和历史,这些档案也应当妥善保存。因此,在确定学术档案的归档范围时,一定要两者兼顾,坚持双重性质并举。科研档案的具体归档范围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科研项目档案
科研项目材料档案是探索科研规律的实践活动的直接记录。主要包括:科研准备阶段中科研课题申请书、审批文件、任务书、项目计划书、委托书、开题报告、调研报告、方案论证和协议等材料;研究实验阶段中的各种载体的重要原始记录、实验报告、项目进展报告、计算材料、专利申请的有关文件材料;总结鉴定验收阶段中的工作总结、科研报告、论文、专著、参加人员名单、技术鉴定材料、科研投资情况、成果和奖励申报中的成果和奖励申报材料及审批材料,这部分档案是科研档案存档的主体。
(二)科研文书档案
科研文书档案是科研管理活动的直接记录,包括科研发展、总结、学校制定和上级管理部门下发的科研管理文件和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专项管理活动中形成的管理性科研文件材料。这部分档案是进行科学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等基本管理职能和有计划、有目的、有条不紊进行项目申报、成果评奖及科研管理经验总结的依据,也是科研档案的重要部分,对科研管理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三)科研成果档案
主要包括科研年度统计表、教师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编写的学术著作、获奖成果和证书、专利和技术转让资料等。科研成果的多少是高校科研实力大小的依据之一,因此,科研成果档案的管理在科研管理中也占有重要位置。
二、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高校科研档案收集不齐全。原因是:多数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重视科学研究实践活动,重视科研成果的与获奖,轻视科研档案资料的平时累积工作,认为这是档案部门的事,与己无关。
(二)高校科研人员档案意识缺乏。他们认为自己的科研成果为什么一定要归档,放到档案室不如放在自己身边使用起来方便,于是以关键技术资料保密为借口,在科研过程中或科技成果奖励后应归档的资料不愿上交或找理由不主动上交。
(三)高校科研档案制度不健全。科研档案的归档工作缺乏系统、完整的制度保证,不能做到上、下集中统一管理。高校档案管理没有真正实行“三纳入”、“四同步”制度,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制约手段,致使高校科研归档管理工作处于失控状态。
(四)高校科研档案重心偏离。在高校科研档案中,纸质材料多、电子档案少,传统简易设备多,现代化管理工具少,不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高校科研档案材料。
鉴于此,高校科研档案中出现了“四多四少”现象,即一般性技术材料多,关键性技术材料少;鉴定、审批性材料多,工艺技术性材料少;文字材料多,光盘、磁盘、图表、照片、录像材料少;复印件多,原件少。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科研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工作以及高校科研档案自身价值的发展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对加强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见解
(一)建立科学管理制度,理顺科研档案归档程序。科研档案是科研课题科技成果研究的全过程的反映,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某一项科研课题、某一项成果,它是课题及成果之间、学科之间的综合反映,因而就形成了科研档案的四个特点:专业性、系统性、集体性、和阶段性。为了规范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遵循国务院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规定的“完整、明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要求”归档。避免可能造成大量科研档案材料零散在外现象的出现。为此,必须把科研档案工作与计划管理、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走实现科研工作与科研建档工作两者协调发展的道路,建立合理的归档程序,掌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律,保证高校科研档案的准确、完整、系统,最终使高校科研档案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达到提高科研档案归档的质量和效率。
(二)加强重点、重大科研项目的档案管理。重大、重点项目及高级别获奖成果最能反映一所高校的科研能力。重点、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时间较长,往往有一些阶段性成果,每一阶段中肯定有技术进步和新的成果,这些档案材料既是学校的历史见证,又是新技术、新创新的基础。因此对重点、重大科研项目应从立项起就实行课题组预立卷归档,然后每个阶段产生的技术进步、最新成果、新立项的子课题份年度补仓到科研档案中去,以免遗漏,这对项目研究人员、学校和国家都有重大意义。
(三)提高高校科研人员的科研档案归档意识。科研人员是科研档案形成的主体,科研人员档案意识的提高,将会使高校科研档案的管理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良性循环轨道,将会使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推广科研档案的开发利用。美国档案学家谢伦伯格认为:“档案部门进行各种努力的目的,就是把有价值的文件保存下来,并使它可供利用。”因此,科研档案管理的工作要考虑其开发利用问题。“档案的开发利用是企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一面镜子。”目前的档案查阅仍停留在传统的手工层面上,游离于先进的信息技术之外,主要是靠手工翻阅档案目录,查阅起来既耽误时间,又浪费人力。尽管目前多数高校科研档案已开始使用计算机等信息设备,但使用范围仍局限于文档目录著入,档案利用的无纸化、电子化、网络化程度不高。这种档案管理工作的滞后,严重影响了科研档案的利用效率。因此,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档案网站的作用,使相关网站成为有效开发利用科研档案的窗口。
同时,高校的科研档案保管的是一批学者和科研人员的学术成果,它是体力和脑力劳动的结晶,包含着一定的知识产权。这就决定了高校科研档案开发利用的特殊性,在对高校科研档案的利用中,一定要注意尊重别人的劳动与知识产权,学会正确地利用科研档案,以避免有意或无意地造成侵权的后果。
为在实际利用中避免侵犯作者的知识产权,可进行这样几项工作:
(1)对科研档案中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在卷内目录上打上明显的著作权目录标记,以提醒利用者注意。
2.创新开发利用模式
研档案的收集、管理以及技术的支持等均是为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通过不断的创新,以便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以便为医院科研事业的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在对档案资源管理开发利用模式进行创新的时候,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分析的,其一,是利用数字化的平台进行创新。可以在传统的文件查阅以及复印功能之外,还可以将科研档案的首页中有关医学科研档案归档的说明内容导入计算机内,并建立形式多样化的档案管理数据库,例如,科研项目基本情况数据库、以及研究论文数据库等。通过计算机进行排序、检索,以便提供更多查询方式,方便用户检索查询。另外,还可以使用医院内部的局域网,建立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网页,以便实现远程检索和查询的功能。其二,是利用各种方式进行创新。通过充分利用上述的各种数据库对科研档案进行加工处理,编辑各种形式的参考资料,例如专项简介、研究论文题录汇编等。总之,需要对医院科研档案管理进行开发利用,以便有效的为科研项目提供服务。
科研档案是人们在从事科学活动中形成的,并经过一定整理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科研活动的基础和真实记载,直接反映着一个高校的学术水平,是一所高校实力的凭证,对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起着重大作用。尤其是在高校体制改革和现代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科技档案在整个高校档案中所占的比例也显著增加,在学校科学管理中所处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但是对于高校的科研档案,能够完整认识到它的作用的论述并不多。多年来,受到传统观点的影响,一般档案工作者认为只有学校管理性的文件才能作为档案管理,而对教师,尤其是个人自由独立形成的学术著作、手稿等不够重视,往往把它们排斥在档案管理之外,致使高校的科研档案比较苍白、贫乏,这是目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这显然是与信息化时代对信息资料的大量需求相违背的。因此,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档案局1987年颁发了《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对科研档案的归档与管理进行了有效的规范。如何加强科研档案的管理是摆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就高校科研综合交稿日期:档案的管理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高校科研档案归档范围需要重新界定
界定科研档案的归档范围之前,首先需要确定高校学术档案归档范围的原则。笔者认为应坚持成果性和记录性并举。科研档案工作主要利用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的成果,“有利用价值”是保存它的重要原因和主要依据。因此,必须坚持科研档案的成果性。而科研档案的记录性强调其完整性、凭证性,有些科研档案或许没有成果性和利用价值,但是它反映了学校科学技术研究发展的现状和历史,这些档案也应当妥善保存。因此,在确定学术档案的归档范围时,一定要两者兼顾,坚持双重性质并举。科研档案的具体归档范围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科研项目档案
科研项目材料档案是探索科研规律的实践活动的直接记录。主要包括:科研准备阶段中科研课题申请书、审批文件、任务书、项目计划书、委托书、开题报告、调研报告、方案论证和协议等材料;研究实验阶段中的各种载体的重要原始记录、实验报告、项目进展报告、计算材料、专利申请的有关文件材料;总结鉴定验收阶段中的工作总结、科研报告、论文、专著、参加人员名单、技术鉴定材料、科研投资情况、成果和奖励申报中的成果和奖励申报材料及审批材料,这部分档案是科研档案存档的主体。
(二)科研文书档案
科研文书档案是科研管理活动的直接记录,包括科研发展、总结、学校制定和上级管理部门下发的科研管理文件和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专项管理活动中形成的管理性科研文件材料。这部分档案是进行科学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等基本管理职能和有计划、有目的、有条不紊进行项目申报、成果评奖及科研管理经验总结的依据,也是科研档案的重要部分,对科研管理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三)科研成果档案
主要包括科研年度统计表、教师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编写的学术著作、获奖成果和证书、专利和技术转让资料等。科研成果的多少是高校科研实力大小的依据之一,因此,科研成果档案的管理在科研管理中也占有重要位置。
二、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高校科研档案收集不齐全。原因是:多数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重视科学研究实践活动,重视科研成果的与获奖,轻视科研档案资料的平时累积工作,认为这是档案部门的事,与己无关。
(二)高校科研人员档案意识缺乏。他们认为自己的科研成果为什么一定要归档,放到档案室不如放在自己身边使用起来方便,于是以关键技术资料保密为借口,在科研过程中或科技成果奖励后应归档的资料不愿上交或找理由不主动上交。
(三)高校科研档案制度不健全。科研档案的归档工作缺乏系统、完整的制度保证,不能做到上、下集中统一管理。高校档案管理没有真正实行“三纳入”、“四同步”制度,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制约手段,致使高校科研归档管理工作处于失控状态。
(四)高校科研档案重心偏离。在高校科研档案中,纸质材料多、电子档案少,传统简易设备多,现代化管理工具少,不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高校科研档案材料。
鉴于此,高校科研档案中出现了“四多四少”现象,即一般性技术材料多,关键性技术材料少;鉴定、审批性材料多,工艺技术性材料少;文字材料多,光盘、磁盘、图表、照片、录像材料少;复印件多,原件少。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科研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工作以及高校科研档案自身价值的发展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对加强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见解
(一)建立科学管理制度,理顺科研档案归档程序。科研档案是科研课题科技成果研究的全过程的反映,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某一项科研课题、某一项成果,它是课题及成果之间、学科之间的综合反映,因而就形成了科研档案的四个特点:专业性、系统性、集体性、和阶段性。为了规范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遵循国务院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规定的“完整、明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要求”归档。避免可能造成大量科研档案材料零散在外现象的出现。为此,必须把科研档案工作与计划管理、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走实现科研工作与科研建档工作两者协调发展的道路,建立合理的归档程序,掌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律,保证高校科研档案的准确、完整、系统,最终使高校科研档案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达到提高科研档案归档的质量和效率。
(二)加强重点、重大科研项目的档案管理。重大、重点项目及高级别获奖成果最能反映一所高校的科研能力。重点、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时间较长,往往有一些阶段性成果,每一阶段中肯定有技术进步和新的成果,这些档案材料既是学校的历史见证,又是新技术、新创新的基础。因此对重点、重大科研项目应从立项起就实行课题组预立卷归档,然后每个阶段产生的技术进步、最新成果、新立项的子课题份年度补仓到科研档案中去,以免遗漏,这对项目研究人员、学校和国家都有重大意义。
(三)提高高校科研人员的科研档案归档意识。科研人员是科研档案形成的主体,科研人员档案意识的提高,将会使高校科研档案的管理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良性循环轨道,将会使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推广科研档案的开发利用。美国档案学家谢伦伯格认为:“档案部门进行各种努力的目的,就是把有价值的文件保存下来,并使它可供利用。”因此,科研档案管理的工作要考虑其开发利用问题。“档案的开发利用是企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一面镜子。”目前的档案查阅仍停留在传统的手工层面上,游离于先进的信息技术之外,主要是靠手工翻阅档案目录,查阅起来既耽误时间,又浪费人力。尽管目前多数高校科研档案已开始使用计算机等信息设备,但使用范围仍局限于文档目录著入,档案利用的无纸化、电子化、网络化程度不高。这种档案管理工作的滞后,严重影响了科研档案的利用效率。因此,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档案网站的作用,使相关网站成为有效开发利用科研档案的窗口。
同时,高校的科研档案保管的是一批学者和科研人员的学术成果,它是体力和脑力劳动的结晶,包含着一定的知识产权。这就决定了高校科研档案开发利用的特殊性,在对高校科研档案的利用中,一定要注意尊重别人的劳动与知识产权,学会正确地利用科研档案,以避免有意或无意地造成侵权的后果。
为在实际利用中避免侵犯作者的知识产权,可进行这样几项工作:
(1)对科研档案中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在卷内目录上打上明显的著作权目录标记,以提醒利用者注意。
(2)对科研档案中有著作权的作品应限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利用。
(3)在利用有著作权保护的学术档案时,使用者如不是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利用,应与著作权所有者签订著作权许可使用证,或征得本人的同意。
总之,要通过多渠道,采取各种方法加大科研档案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强高校科技人员的档案意识,做好高校科研档案的平时收集、整理、开发利用等档案管理工作,提高高校科研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水平,让高校科研档案为高校科研工作再出成果发挥应用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经过阅读大量的文献,对科研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并标明比重,从表1中,可以明显看出科研档案管理存在的最大问题便是“软硬件设施”,其次是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对档案的错误认识及保密工作,下面,将一一解释下面问题。
■
对科研档案工作的错误认识在科研单位,具体从事研究项目的科研人员对档案的认识模糊,将科技档案的收集和提交排除在科研工作之外,甚至不了解需要归档的范畴、要求和重要性。在科研工作中,注重课题申报、立项、实施,但不能同时积极进行科技档案的整理,经常推迟档案提交,即便提交也不完整[1]。
1.2科研档案收集和整理中的问题在科研档案提交时,特别容易走入两个误区。一种是粗略收集,缺漏现象较明显,在名义上提交的档案名都有,但实际上质量较差或缺少重要原始记录;另一种是收集广而全,将归档范围之外的资料也放进科研档案中,从而主次不分,查阅和利用困难。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科研档案的形式和存储介质越来越趋于多样化,在收集的过程中,会无意识地忽视录音、录像、照片、磁盘、光盘等。最后是指实体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容易被忽略。主要表现在随意堆放实体档案,不注意管理和维护。
1.3档案设施建设中的问题在一些科研机构中,由于一些限制如人员和场地等,档案数量也较少,因此在设施配置配置方面很多都采取将就的态度。在有些单位甚至都没有标准的档案管理库房,仅使用数间办公室代用;不能按档案标准来实现办公、阅览、库房三分开;对于专门档案柜和密集架,也仅使用普通两节柜来代替存放;在有些单位,甚至连“八防”设施也不全;对于档案设施必要的办公设备、监控设施等也不能达到要求。
1.4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易出现的问题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误区。一是对于档案信息化的理解较片面。在科研单位中,科研档案管理人员将档案信息化仅仅理解为纸质档案的数字化扫描和网络化。二是认为一切都以“信息化”为重。在有些科研单位中,科研档案管理人员认为只有“信息化”了,就可以疏于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等基础工作,造成首末倒置。三是认为档案信息化建设劳民伤财的观念。对于档案信息化必要的设施则采取能拖就拖的态度,不愿意投资。
2.科研院所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2.1完善安全措施有网络的地方,就会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再加上电子档案容易被盗,所以要建立一个安全防范措施设置文件保密措施即采用身份认证、权限认证的方式控制档案登陆系统,安装杀毒软件定期对计算机进行杀毒并且对档案和数据进行及时的备份防止黑客或者其他人员侵入系统。
2.2健全档案管理体系科研院所要加强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领导、检查与监督:落实专门机构或专人负责,加强领导、统一规划,主管部门在对科研院所进行评估的时候,要将档案工作作为重要的评估内容,以督促其做好档案信息化工作[2]。
很大一部分科技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对档案归档意识较差,对档案重视度不高,这就导致在档案收集和归档工作中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特别是对于相关的科研资料,由于不放心,所以不交给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整理,不主动配合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档案形成周期长,缺乏连续性和完整性
无论是哪一个行业的科研档案,由于受制于行业的特点,通常情况下科研工作周期相对都较长,这就导致工作中形成不同的载体的资料持续的时间也较长,再加之科研人员具有较强的流动性,这就导致科研档案资料往往较为分散,连续性和完整性较差。
(三)档案管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不强
长期以来档案管理工作都不受重视,这也导致当前档案管理人员待遇不高,而且地位低,在工作中缺乏积极性,也不主动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对工作缺乏热情,服务意识较差,不仅影响了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而且不利于档案的开发利用。
(四)档案管理方式落后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档案的数量越来越大,但相对于档案管理方式和手段则仍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档案检索水平较低,部分档案检索工作还采用手工方式来完成,不仅检查速度较慢,而且准确程度不高。档案信息化建设缺乏力度,由于投入不足,从而导致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技术设备缺乏。
(五)编研工作开展不够
档案编研属于创造性的劳动,是档案服务的更高层次形式,直接关系到档案的开发和利用。目前我国多数单位在档案编研上还处于较低的水平,需要进一步对编研工作进行深度开发,以便于促进档案更好的利用。
二、科研档案规范化管理思路
(一)完善相关规章和制度
在档案法基础上,同时还要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有效结合,从而对档案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使科技人员能够对档案有一个正确的了解和认识,明确档案形成的各种要求,这样就能够在科研过程中有意识对归档材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并对与要求相符的档案材料及时进行上缴,确保档案的完整性,也使案卷的质量能够得到保证。同时档案管理人员还要对科研材料的归档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对没有及时归档的材料进行提醒和督促,这样通过科研人员与档案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有效的确保了科研档案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完整性。
(二)规范农业科研档案工作程序
(1)规范原始档案收集内容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材料的收集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基础和关键。科研档案管理人员应根据科研档案的特点,归纳、总结原始档案收集内容,向科技人员发放“科研档案归档范围表”,要求课题研究人员严格按照要求执行,随时将他们在科研活动中的原始记录、进展情况、总结等材料按计划分阶段积累收集,并按规定及时整理移交档案室,以保证所收集到的原始档案材料统一、规范、标准、科学。
(2)规范档案整理方法
档案整理的基础工作包括的范围很广,从档案材料的鉴定、整理、分类、立卷到编目、检索、库房存放、保护等。这些基础工作是否扎实、规范,直接影响到科研档案的利用。档案管理工作者可根据各分支学科的不同特点,以及本单位研究机构的设置情况分门别类进行整理、立卷、登记、归档。这样便于查询者方便地找到所需的材料,也便于档案管理人员编辑加工,进行二次开发利用。
(3)规范档案开发利用方式
第一,编制各级各类目录,丰富检索手段
对于归档的材料要及时编制目录和全宗介绍,向本单位和外界报道介绍库藏情况,开展科技信息交流,或为实行科技成果的有偿转让编制成果简介、文摘等,引导人们索取科研档案的信息资源。
第二,通过口头或直观方式宣传报导科技成果
宣传方式多种多样,如利用课题申报、成果鉴定等活动作口头宣传;利用科技信息会宣传科技成果;举办科研档案展览,直接地展示科研档案信息或以复印件形式进行交流;出版一些科技成果方面的内部刊物;借助报刊、图书等出版刊物将档案转化成文章或其他形式加以发表,使农业科研成果、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传至全国各地。
第三,加强安全保密工作
科研档案的安全保密工作尤其重要,它不仅指实体的保存,更重要的是信息的安全。必须建立严格的保密制度,涉及一项科研成果的有关人员必须遵守、签定有关协议;档案应指定专人保管,控制使用权限,追踪档案利用情况等;秘密的科研档案要建立备考档案。
(三)加快推动管理方式现代化的实现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
在医院的科研档案管理领域,具有十分严谨的程序和模式。它是整个档案管理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收录的内容是医院在科研和医学实践中的成就和具体情形。只有详尽、准确的档案资料才能为科研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依据,保证我国医疗行业发展的不竭动力。随着整个社会的进步,医务事业领域也不断进行改革,这就要求对医疗科研档案的管理不断进行创新,以体现管理的自身价值。要进行管理模式和手段的开拓,于创新中求发展。
1 医疗科研的具体程序及科研档案管理的特征
1.1 医疗科研的主要程序
鉴于医学科研的重要性,它具有自身的程序和相关规定。通常包括:科研题目的选择、有关选题的设计、具体实验过程、资料的整理以及数据的分析。根据科研的内容,档案主要是针对科研文书、项目和成果的档案。其中针对项目进行的档案收录是主要部分,包括申报项目的详细说明、申报文件、相关合同、成果及相关证书;针对科研文书的档案主要是指科研法规、医疗文件以及相关的管理文件,这是进行科研行为的主要标准;针对科研成果的档案是科研项目的最终成果,主要是项目文章、奖项等。
1.2 医院科研档案的主要特征
科研档案的特征取决于研究的目标和特点,是进行档案管理的主要理论依据。系统性明显,需要主题明确。档案管理涉及的周期比较长,具有加强的衔接性。为了突破时间和周期的限制,对档案必须进行阶段性的归档;在进行分类的时候,要彰显系统与成套的有机统一;对于一些重要的科研项目,需要较多、较专业的协作,综合性比较明显。需要对很多学科进行整个研究。简言之,就是既要体现综合性,又要彰显单独学科的唯一性;具有较强的学科性,专业特点突出。由于医疗研究具体分为众多科室,对档案的管理也要进行专业的划分,按照专业的不同进行档案的归纳。彰显档案管理的专业性的特点。
2 对医学科研档案管理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
2.1 档案管理的相关机制不完善
档案管理作为一项系统的工作,需要健全的工作模式和管理手段,但是很多医院的档案管理尚未形成完善的内部和外部管理机制。同时,在管理的过程中,监督和合作机制不够成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管理工作的进行。就目前实际状况看,很多在医院从事科研档案管理的人员都存在编制的问题,阻碍了对档案的合理分类。管理人员调动性比较大,缺乏一定的稳定性,阻碍了对外交流的正常进行,使档案管理不能为科研服务。
2.2 思想上没有对档案管理加以重视,归档的观念比较单薄。相关的领导和管理人员在对档案的管理工作存在不严谨的情况,缺乏相关的管理思维。首先,科研工作人员没有给予归档管理以足够的重视,档案形成后没有切实落实管理。其次,对于归档的材料,管理上不够严谨,缺乏成熟的管理经验的知道,忽略每个环节的衔接性。最后,档案管理部门没有形成对各种材料的统筹,检查和监督力度不够,缺少专业的引导。
2.3 完成归档的材料质量不高
在医院的归档管理工作中,文件材料的医学质量低,管理模式相对落后。主要体现在材料的不完整和精准性差。归档的材料完全没有体现中心,真实性差。一些工作人员盲目追求经济效益,不愿分享成果,影响社会效益。也使得资料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下降。科研档案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能,直接导致资源的荒废。
3 如何实现对医学科研档案管理的创新
3.1 对管理制度进行创新
管理形式的创新根本是制度的创新。只有实现机制的创新,才能为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医学科研档案也要引进先进的思想,转变观念,加强档案制度的重视。对机制的创新,要对医院不同的级别进行分别管理的方式。医院作为主体,抓主要部门。部门自身也要进行档案的统筹,与领导的职责相联系。人事部门也要根据成效进行综合考量。将对档案管理的水平和成效作为年度考核的一个标准。为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提供坚实的保证。
3.2 注重管理方式的创新
对于管理方式的创新要求管理人员要具有档案管理的思维,对有关项目的资料、人员等进行系统的总结,派专人组织工作。正确处理档案管理和科研项目组的关系,互相进行监管,相互指导,实现双方的良性发展。档案管理者要对项目进行全程监控,分阶段进行检查,如发现任何有违归档的情形,要立即进行纠正,否则可以拒绝收录。在项目完成后,双方共同进行档案归档。
3.3 对档案管理技术进行不断地创新
3.3.1 对于档案管理技术的创新是提高管理水平的根本保证。对管理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调动他们工作的热情和创造性。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促使新时期的档案管理者成为既具有现代知识,又懂计算机技术,职业道德素质高的全能型人才,顺应档案管理的时展的要求。
3.3.2 为了实现档案管理的保密性,要不断完善和发展一个集科技、规范、法制于一体的电子档案系统。运用网络技术实现资料的传递,实现数字化的管理模式。实现多种方式对资料的储存和归档。有利于空间的剑圣,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为医院科研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体系。
3.4 不断加强开发利用的创新
对开发利用的创新主要是指对数据和信息资源的拓展,对共享平台进行创新,以便实现档管理对科研的服务作用,促进医疗事业的进步。医院科研档案代表了医院最新的科研成果、最高的科研水平,体现了与社会的同步发展。
结束语:
综上,医院医学科研档案管理进行不断创新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其对科研项目、科研管理和科研行为的指导作用,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从而提升整个医疗行业的技术水平,实现医院综合实力的增强。为此,必须重视创新思维对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更新观念,运用全新的模式去改善内部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充分应用和开发档案数据和信息,为整个医疗科学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郑胜军. 浅谈医院科研活动中的档案管理[J].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3,03:54-56.
档案是准确、完整记录历史信息的重要资源,在医院档案管理体系中,科研档案是十分重要的构成部分,可以真实、具体地反映医院科研工作的基本状况,为医院科研管理工作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推动医院科研项目顺利进行,对医疗卫生水平的提升极为有利。在医疗档案信息共享的时代环境下,医院相关人员应正确深刻领会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明确医疗档案信息共享背景下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要求,在实践中以多元化举措全面提升科研档案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为医院科研事业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信息资源助力。
一、医疗档案信息共享背景下科研档案共享管理的重要作用概述
在医疗档案信息共享背景下,科研档案管理者应基于医院档案工作发展实际,积极推动科研档案共享管理工作开展,既可以大幅度提升医院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利用价值,又可以为高质高效地开展科研项目提供信息支撑,以此推动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信息化发展。1.有效控制医疗科研成本医疗科研项目的有序进行,可以实现医疗科研档案信息共享目标,进而可以为医疗科研人员展开科研工作提供大量有价值的文献资源和档案信息资源支撑,且便于科研工作人员借鉴科研档案资料中记录的工作经验,有针对性地优化科研工作,从而可以保障科研项目顺利进行的同时,有效降低科研成本。在此过程中,医疗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率大幅度提升,对医疗科研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2.提高科研档案资源利用率和价值医疗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可以为科研工作的优化开展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资源支撑,从而有利于医疗科研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全面提升,进而可以为医院各项工作的高效率开展提供优质服务,使医疗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和价值得以全面提高,最终有利于医疗科研工作的现代化发展。3.推动管理工作现代化发展医疗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目的在于挖掘有价值的科研资料,为医务人员临床科研工作提供资源支持,进而整体提升医院综合服务水平。在当代网络信息环境中,积极探索基于信息网络技术手段的医疗科研档案信息化共享管理模式,可以为医疗工作人员参与临床科研工作提供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参考,在提高科研档案信息服务水平的同时,有利于科研档案信息资源价值的提升,使得医疗科研工作能够高质量、有序进行,最终有利于全面提升医疗综合服务水平。
二、医疗档案信息共享背景下科研档案管理现状问题分析
信息网络时代,医疗档案信息共享是实现档案资源利用价值增值和档案管理水平提升的主流趋势,对医疗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事实上,当下的医疗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中信息共享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使得科研档案信息资源价值增值难以成为现实,总结医疗科研档案管理现状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化建设落后于医疗技术发展在科技发展支持下,医疗技术成果日新月异,尤其是信息化技术、数字化技术等普及应用在医疗卫生领域,为医疗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和高效传递创造了良好的技术环境。但不可否认的是大部分中小型医疗卫生机构在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方面,建设成效不高,即使在医疗科研档案管理领域引进信息化技术手段,也由于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先进的档案管理理念,没有正确深入地认识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领域中应用的积极作用,使得其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中对信息技术发展思想观念僵化,观念守旧,不利于医疗科研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升。在医疗档案信息共享背景下,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与医疗科研成果的支持密切相关,一旦在信息化环境中没有加快推进医疗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单纯凭借纸质科研档案,显然难以实现医疗科研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直接影响科研成果转化的同时,对医疗技术的进步与创新极为不利。2.科研档案缺乏规范性科研项目活动是医疗机构的重要工作之一,与医疗技术水平提升密切相关,始终在医疗临床经验总结、医疗技术创新、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医疗科研档案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原因在于缺乏规范性的科研档案管理,不仅会影响科研工作的有序进行,还会对科研成果的转化产生不利影响,最终会影响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事实上,当前我国医疗科研档案管理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其中科研档案缺失规范性是突出问题之一,主要原因在于相关医疗机构在运营中一味重视科研工作,片面地认为科研工作是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重要手段,但科研档案工作只是简单记录科研工作内容,缺乏实用价值,这使得相关医疗机构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中,未能严格按照要求来规范做好科研档案收集与整理工作,从而出现科研档案资料收集不完整,科研档案信息失真等问题,难以提高科研成果准确性的同时,使得科研成果丧失了利用价值,还会影响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的后续利用,最终影响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不利于我国医疗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3.科研档案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和素养有待提高现阶段,医疗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集中体现在科研档案管理业务能力和素养等方面,使得医疗科研档案管理工作难以高质高效开展。与此同时,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由于缺乏相应的业务能力和素养,在具体的工作中未能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来展开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使得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缺乏质量和效率,难以发挥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不仅如此,当前从事医疗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绝大部分是兼职人员,并非专业领域出身,从而存在巨大的人员流动问题,难以全面了解医疗科研档案,且无法建立稳定性高、综合素质高的档案管理队伍,直接影响科研档案管理水平。此外,由于相关医疗机构缺乏稳定性高的专业档案管理队伍,不仅难以解决医疗档案管理中的具体问题,还难以在科研档案管理理念上与时俱进,与新时代科研档案管理事业发展观念相悖,最终会影响科研档案管理质量和效率,不利于科研档案信息资源价值的充分发挥。
三、基于医疗档案信息共享背景下的科研档案管理对策分析
如前所述,在医疗科研档案信息共享背景下,医疗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缺陷,集中体现在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档案管理人员缺乏较高的综合素质等,不利于医疗科研档案信息资源价值的充分发挥。因此,相关医疗机构应基于医疗档案信息共享对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并立足于科研档案管理实际,从建设高效信息化平台、加强监督、规范化管理科研档案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医疗科研档案管理效率和质量。1.建设高效的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在医疗卫生领域,科研档案管理工作高质高效开展,以及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推进,都需要医疗机构相关领导和档案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因此,医疗领域的领导者应该在思想层面重新认识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在深入理解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优势的基础上,立足于医疗机构发展实际,基于医疗机构长远发展目标、医疗档案信息共享等,重视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并要将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医疗机构常态化管理工作范畴,不断提高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质量和效率。在实践中,相关医疗机构应基于医疗科研档案特点建立高效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并要同步配套建设软硬件设施。在硬件方面,相关医疗机构应配套完善的相关存储和交流设备。在软件方面,相关医疗机构应建立开发高效率的网络软件支撑平台,并要结合医疗科研档案事业发展需求,开发系统功能完善的软件,具体包括操作、管理等软件。通过完善建设科研档案管理软硬件设备设施,助力提升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的专业性和应用性,为医疗科研工作高效开展提供丰富的资源,切实提高医疗档案信息的共享程度,彰显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价值,推动科研档案事业健康、长远发展。此外,在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与应用的大前提下,可以快速推动新医疗成果及医疗技术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应用,不断提升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以此提高科研成果利用率,从而既有利于医疗科研档案事业的发展,又有利于医疗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2.实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科研档案管理规范化是医疗科研档案信息高度共享,并充分发挥科研档案信息资源价值的重要保障和基础。针对当前医疗科研档案管理缺乏规范性的实际问题,应加强多方监督,实现科研档案管理的规范化。首先,以时展和医疗档案信息共享要求为立足点,牢固树立科研档案价值最大化的管理意识和观念,加快推进科研档案数字化建设,不断完善新形势下科研档案归档范围、构成要件等系统建设,使得科研档案应归尽归,以此保证科研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进而为科研档案后续利用创造良好的条件,有效提高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率。其次,以科研档案信息共享平台为基础,实现科研档案的全面公开、透明,鼓励科研档案信息交流与利用。最后,加强科研部门与档案管理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明确责任。针对医疗科研部门,在开展科研活动的过程中,还要重视科研档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旨在保障科研档案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科研档案管理部门应在科研项目进行中,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方式,抽查科研文件资料,一方面可以有效把控科研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并指出科研档案工作中的缺陷和不足,便于科研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共同确保科研档案工作的规范性,进而为医疗科研档案信息的高度共享提供支持,最终为科研档案事业的健康、长远发展夯实基础。3.创新科研档案管理,提高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率首先,相关医疗机构要积极创新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以传统科研档案管理功能为基础,深入开发科研档案管理利用价值,建立多样化科研档案信息数据库,完整呈现科研项目数据、成果和科研过程信息等,并要在数字化档案资源的支持下,提供便捷且多元化的档案信息查阅服务。其次,创新和丰富科研档案利用模式。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的多样化,使得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具有海量化的特征,只有加强科研档案信息的多元化处理,才能为相关医疗机构今后科研项目的高效开展提供大量信息资源,最终有利于科研事业的发展,并有利于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率的提高。最后,拓展科研档案应用范围。医疗科研档案应用价值集中体现在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医校教学实践等方面,这要求积极科研档案管理部门积极创新科研档案管理,切实发挥科研档案信息利用价值,最大限度提高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率。4.基于医疗档案信息要求来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养相关医疗机构要想提高科研档案管理水平,应强调信息化优势在科研档案管理中的充分发挥,为医疗科研人员提供更加全面且准确的科研信息资源,这无形中对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相关医疗机构应对科研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系统且全面的针对性培训,具体包括计算机、部门交流与协作、档案业务等培训,以期通过专业且深度的针对性培训,持续提高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综合素质满足于医疗档案信息共享背景下的科研档案管理工作需求,切实提高科研档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医疗档案信息共享背景下,相关医疗科研档案管理工作面临新的高标准要求,要求正确认识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中的缺陷,积极从建设高效的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等方面入手,不断提升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为科研档案信息共享提供支持,有效提高科研档案信息资源价值,推动医疗档案事业和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佞,卿粼.内控视角下公立医疗机构科研经费管理[J].质量与市场,2021
[2]陈栋.基于医疗档案信息共享背景下的科研档案管理对策[J].办公室业务,2021
[3]黄艳.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对医疗机构科研发展的影响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
[4]黄艳.福建省医疗机构科研档案管理现状的横断面调查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
[5]苏凯.医疗档案信息共享下医院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黑龙江档案,2020
[6]刘春.医院档案信息共享背景下的医院科研档案管理[J].办公室业务,2019
[7]陈明喜.医疗档案信息共享背景下的医院科研档案管理[J].办公室业务,2019
[8]廖宇红.医疗档案信息共享背景下的医院科研档案管理[J].兰台内外,2017
科研档案顾名思义就是主要包括在科研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原始记录材料。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下,随着档案法规的颁布,逐步建立、健全了科研档案管理体制,完善了科研档案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工作,改变了科研档案管理落后于形势的被动局面。但是,科研档案在面向市场、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过程中还存在着科研项目材料不完整、不系统,特别是缺少一些关键性的技术材料等问题,影响其开发利用。本文就此分析了原因,探讨了应采取的对策。
一、科研档案收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成果性材料,轻过程性材料,原始性材料归档较少
科研档案可分为成果性材料、依据性材料和原始性材料。在科研档案材料归档过程中,成果性、总结性、鉴定性材料较多,而在研究实验阶段形成各种载体的原始记录、实验报告、计算数据、设计文件、图纸等重要的原始性材料却很少。许多珍贵的原始材料遗失或者仍保留在个人手中,严重影响了科研档案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二)一般性材料多,关键性技术材料少
科研成果水平的核心材料是关键性技术材料,它是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解决技术难题、进行技术创新的宝贵资料。这些技术材料体现了该项科研成果的新思想、新概念和新方法,它的归档保存和利用价值远远高出一般性材料。但在归档的材料中,一般性材料多,关键性技术材料少,严重影响了科研档案的开发和利用。
(三)纸质材料多,其它载体的材料少
描述一种物理现象和记录各种信息的方式,不只是用纸张,还可使用软(磁)盘、磁带、光盘、照片、录像带,等等。然而,在归档材料中,纸质材料多,其它载体的材料少。加强其它载体材料的收集,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归档材料不规范,复印件较多
有的科研人员缺乏档案意识,用“三色笔”书写,有的人用规格不统一的纸张书写,有的声像档案声音不清,图像不明。有的原件份数有限,只好向档案部门移交复印件。这些不规范的材料给科研档案的管理和保护带来了困难,严重影响了科研档案的寿命。
二、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科研材料的专业技术性强、内容复杂、来源渠道分散、载体类型多样等,是造成上述问题的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则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科研人员档案意识不强
有些科研人员只重视科研项目的研究和成果的报奖,却忽视了科研材料的归档工作。片面地认为前者是自己的本职工作,后者是档案人员的事,不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档案人员做好科研材料的归档工作:有些科研人员认为,科研成果是自己辛勤劳动的果实,形成的科研文件材料属于自己,留在手中理所当然;有些科研人员认为,将科研材料交到档案部门后,今后查找麻烦,利用很不方便;有些科研人员对档案部门的功能和职责不了解,担心将科研材料交给档案部门后,有些关键性的计算数据、技术诀窍、技术秘密一旦泄露出去,将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而将关键性技术材料留在手中,只交一般性的材料;还有的科研人员在平时的科研工作中,不重视科研材料的积累和保存,使得一些原始的、有价值的材料散失,特别是在科研项目研究周期比较长、涉及人员多、范围广的情况下,这种现象更加严重。
(二)科研经费的来源渠道拓宽
随着科研体制改革的深入,科研经费的来源渠道拓宽了。科研经费的来源除国家财政拨款外,有单位自筹、国外资助、科技贷款,等等,这种科技投入的方式必定给科技档案的收集增添了难度。
(三)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科研工作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在其整个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档案材料也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面对门类繁多的科研档案,档案人员在收集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矛盾。多数档案管理人员缺乏科技专业知识,对科研档案形成的规律、科研工作环节或工作程序也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使得一些重要的关键性技术材料散落在科研人员手中,以致科研档案收集不完整、不系统,影响了科研档案为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服务的效能。
三、应采取的对策
(一)加强宣传,提高科研人员的档案意识
科研材料的收集工作仅靠档案人员单方面的努力是难以完成的,还需要科研人员的理解、支持和配合。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提高科研人员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严肃性的认识,增强档案意识。首先,要向科研人员广泛深入地宣传《档案法》,并组织他们学习一些有针对性的法律条文,增强法制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将科研材料毫无保留地交给档案部门是自己应尽的责任。科研成果虽然凝聚着科研人员辛勤劳动的汗水,但也有国家的援助。科研材料应属于国家财富,不能据为已有。
(二)提高科研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努力搞好科研档案收集工作
在政治上,要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对档案工作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对工作认真负责,严格执行科研档案管理制度及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有严格的保密观念和法制意识,自觉维护党和国家的机密。
在业务上,要认真学习档案学、档案管理学、档案保护技术学、档案编篡学等基本理论,学习与自己工作紧密相关领域的知识,学习文学、历史学、情报学以及政治、经济、法律、外语等,学习计算机、系统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只有提高了自身素质,科研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把好数量和质量关。
一、建档的主要目的
(一)科研成果建档是高校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产、学、研三结合的重要工作内容。对科研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是提高教学科研整体水平、完善科研管理工作的必要条件。
(二)分时段、分类别、系统收集我院教职员工科研成果,并进行统计分析,为学院及上级领导机关准确、有效地提供相关信息作好基础工作。
(三)对科研成果的全面收集、系统整理、归档保存、建立调档、提档、保密等管理条例,是有效、充分利用科研资源,实施科研成果转化的有力措施。
二、科研档案管理原则
(一)我院科研档案实施院、分院二级建档,由科研处统一管理。
(二)凡分院(部)建档的材料均需上报一份给科研处。科研处负责全院科研档案的收集、整理、分析。各分院(部)负责本分院(部)的科研成果建档管理工作。
(三)科研成果以保存原始材料为主,至少应有成果的复印件。
(四)应尽量分时间、分类别、分对象按照本单位的特点设立建档项目,做到完整不漏,分类清晰、简明易查。
(五)考虑到档案的变化情况,要实行静、动结合的档案管理模式,年内要动态地不断修改充实原有档案,年终都要综合整理核查一次后归档静态保存,任何修改都要履行严格审批手续后方可进行。
(六)科研档案管理应遵循保密原则。凡属保密的科研成果必须履行严格的审批手续方可调阅或借阅,原则上禁止外借。
三、科研档案归档范围
凡具有指导性、理论性、学术性、技术性、应用性、科普性、检索性的文、理、工、艺等领域的文章、论文、有学术价值的自编教材和实验报告、专利及教学科研成果的系统资料均属重点归档范围,具体作如下分类:
(一)科研文书档案
1.上级机关有关科研工作文件、通知。
2.本院(分院、部)科研管理条例、制度、办法。
3.本院(分院、部)科研工作文件、工作计划、总结。
4.本院(分院、部)科研成果的统计分析资料。
5.科研项目的申请及批复。
6.科研成果的评审结果和获奖情况登记。
7.科研学术活动审批存单。
8.科研项目、学术活动、财务核算清单。
9.本校教职员工在各类学术组织任职情况。
(二)科研信息档案
1.国内外相关专业的科研动态。
2.国内外高校管理及教育研究动态。
3.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学科建设、产学研结合动态。
4.全国职业本科院校系列学术交流活动动态。
(三)科研成果档案
1.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自编教材、实验指导教材和实验报告的原稿或印制品。
2.已出版的著、译作或主要部分的复印件。
3.国内外各类报刊上发表的论文、文章的复印件(包括刊物封面、目录、英文目录、正文、英文摘要、封底)。
4.在省级以上各类学术会议上发表的论文复印件。
5.获省级奖励多媒体课件。
6.各类相关科研的省市级以上的奖励证书奖品原件或复制品、照片
7.专利证书、编文证书复印件。
8.科研成果转让协定书复印件、成果利用或推广的使用资料。
四、归档要求和程序
(一)归档材料由个人或项目组负责人收集提供,材料必须真实可靠,最好提供原始资料。
(二)归档资料纸质要优良,字迹要清晰,严禁用铅笔、圆珠笔、复写纸书写,纸张规格统一为16开(或A4)书写纸。
(三)归档材料必须一年进行一次系统整理,按卷、册、袋、盒组成保管单元系列,并贴上封面标识,由有关人员撰写好归档序言或归档说明。
(四)一般成果归档一份,重要的使用频繁的归档两份。
(五)学院科研归档材料由科研处第一负责人审核后归档;分院(部)科研材料由分院(部)主任审核后归档。
(六)档案要妥善保管,防止泄密和遗失。
五、档案管理与交接
(一)档案不仅仅是为了保存,更重要的是为了利用,要充分发挥科研档案的应用功能,档案工作者应尽量满足、方便利用者的需要。
(二)档案主要为校内教师和职工服务,一般不对外。
(三)调档或借阅要经过主管部门领导批准后办理调档或借阅手续,并在规定时间内迅速退还,不得拖延。
科研档案是人们在从事科学活动中形成的,并经过一定整理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科研活动的基础和真实记载,直接反映着一个高校的学术水平,是一所高校实力的凭证,对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起着重大作用。尤其是在高校体制改革和现代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科技档案在整个高校档案中所占的比例也显著增加,在学校科学管理中所处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但是对于高校的科研档案,能够完整认识到它的作用的论述并不多。多年来,受到传统观点的影响,一般档案工作者认为只有学校管理性的文件才能作为档案管理,而对教师,尤其是个人自由独立形成的学术著作、手稿等不够重视,往往把它们排斥在档案管理之外,致使高校的科研档案比较苍白、贫乏,这是目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这显然是与信息化时代对信息资料的大量需求相违背的。因此,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档案局1987年颁发了《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对科研档案的归档与管理进行了有效的规范。如何加强科研档案的管理是摆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就高校科研综合交稿日期:档案的管理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高校科研档案归档范围需要重新界定
界定科研档案的归档范围之前,首先需要确定高校学术档案归档范围的原则。笔者认为应坚持成果性和记录性并举。科研档案工作主要利用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的成果,“有利用价值”是保存它的重要原因和主要依据。因此,必须坚持科研档案的成果性。而科研档案的记录性强调其完整性、凭证性,有些科研档案或许没有成果性和利用价值,但是它反映了学校科学技术研究发展的现状和历史,这些档案也应当妥善保存。因此,在确定学术档案的归档范围时,一定要两者兼顾,坚持双重性质并举。科研档案的具体归档范围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科研项目档案
科研项目材料档案是探索科研规律的实践活动的直接记录。主要包括:科研准备阶段中科研课题申请书、审批文件、任务书、项目计划书、委托书、开题报告、调研报告、方案论证和协议等材料;研究实验阶段中的各种载体的重要原始记录、实验报告、项目进展报告、计算材料、专利申请的有关文件材料;总结鉴定验收阶段中的工作总结、科研报告、论文、专著、参加人员名单、技术鉴定材料、科研投资情况、成果和奖励申报中的成果和奖励申报材料及审批材料,这部分档案是科研档案存档的主体。
(二)科研文书档案
科研文书档案是科研管理活动的直接记录,包括科研发展、总结、学校制定和上级管理部门下发的科研管理文件和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专项管理活动中形成的管理性科研文件材料。这部分档案是进行科学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等基本管理职能和有计划、有目的、有条不紊进行项目申报、成果评奖及科研管理经验总结的依据,也是科研档案的重要部分,对科研管理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三)科研成果档案
主要包括科研年度统计表、教师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编写的学术著作、获奖成果和证书、专利和技术转让资料等。科研成果的多少是高校科研实力大小的依据之一,因此,科研成果档案的管理在科研管理中也占有重要位置。
二、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高校科研档案收集不齐全。原因是:多数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重视科学研究实践活动,重视科研成果的与获奖,轻视科研档案资料的平时累积工作,认为这是档案部门的事,与己无关。
(二)高校科研人员档案意识缺乏。他们认为自己的科研成果为什么一定要归档,放到档案室不如放在自己身边使用起来方便,于是以关键技术资料保密为借口,在科研过程中或科技成果奖励后应归档的资料不愿上交或找理由不主动上交。
(三)高校科研档案制度不健全。科研档案的归档工作缺乏系统、完整的制度保证,不能做到上、下集中统一管理。高校档案管理没有真正实行“三纳入”、“四同步”制度,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制约手段,致使高校科研归档管理工作处于失控状态。
(四)高校科研档案重心偏离。在高校科研档案中,纸质材料多、电子档案少,传统简易设备多,现代化管理工具少,不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高校科研档案材料。
鉴于此,高校科研档案中出现了“四多四少”现象,即一般性技术材料多,关键性技术材料少;鉴定、审批性材料多,工艺技术性材料少;文字材料多,光盘、磁盘、图表、照片、录像材料少;复印件多,原件少。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科研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工作以及高校科研档案自身价值的发展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对加强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见解
(一)建立科学管理制度,理顺科研档案归档程序。科研档案是科研课题科技成果研究的全过程的反映,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某一项科研课题、某一项成果,它是课题及成果之间、学科之间的综合反映,因而就形成了科研档案的四个特点:专业性、系统性、集体性、和阶段性。为了规范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遵循国务院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规定的“完整、明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要求”归档。避免可能造成大量科研档案材料零散在外现象的出现。为此,必须把科研档案工作与计划管理、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走实现科研工作与科研建档工作两者协调发展的道路,建立合理的归档程序,掌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律,保证高校科研档案的准确、完整、系统,最终使高校科研档案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达到提高科研档案归档的质量和效率。(二)加强重点、重大科研项目的档案管理。重大、重点项目及高级别获奖成果最能反映一所高校的科研能力。重点、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时间较长,往往有一些阶段性成果,每一阶段中肯定有技术进步和新的成果,这些档案材料既是学校的历史见证,又是新技术、新创新的基础。因此对重点、重大科研项目应从立项起就实行课题组预立卷归档,然后每个阶段产生的技术进步、最新成果、新立项的子课题份年度补仓到科研档案中去,以免遗漏,这对项目研究人员、学校和国家都有重大意义。
(三)提高高校科研人员的科研档案归档意识。科研人员是科研档案形成的主体,科研人员档案意识的提高,将会使高校科研档案的管理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良性循环轨道,将会使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推广科研档案的开发利用。美国档案学家谢伦伯格认为:“档案部门进行各种努力的目的,就是把有价值的文件保存下来,并使它可供利用。”因此,科研档案管理的工作要考虑其开发利用问题。“档案的开发利用是企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一面镜子。”目前的档案查阅仍停留在传统的手工层面上,游离于先进的信息技术之外,主要是靠手工翻阅档案目录,查阅起来既耽误时间,又浪费人力。尽管目前多数高校科研档案已开始使用计算机等信息设备,但使用范围仍局限于文档目录著入,档案利用的无纸化、电子化、网络化程度不高。这种档案管理工作的滞后,严重影响了科研档案的利用效率。因此,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档案网站的作用,使相关网站成为有效开发利用科研档案的窗口。
同时,高校的科研档案保管的是一批学者和科研人员的学术成果,它是体力和脑力劳动的结晶,包含着一定的知识产权。这就决定了高校科研档案开发利用的特殊性,在对高校科研档案的利用中,一定要注意尊重别人的劳动与知识产权,学会正确地利用科研档案,以避免有意或无意地造成侵权的后果。
为在实际利用中避免侵犯作者的知识产权,可进行这样几项工作:
(1)对科研档案中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在卷内目录上打上明显的著作权目录标记,以提醒利用者注意。
(2)对科研档案中有著作权的作品应限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利用。
(3)在利用有著作权保护的学术档案时,使用者如不是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利用,应与著作权所有者签订著作权许可使用证,或征得本人的同意。
总之,要通过多渠道,采取各种方法加大科研档案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强高校科技人员的档案意识,做好高校科研档案的平时收集、整理、开发利用等档案管理工作,提高高校科研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水平,让高校科研档案为高校科研工作再出成果发挥应用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