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社会调研模板(10篇)

时间:2023-06-04 09:36:0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留守儿童社会调研,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留守儿童社会调研

篇1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近日发生的贵州毕节4名留守儿童喝农药服毒自杀、湖南界牌镇留守女童投毒杀害同班同学等事件,再次为我们敲响警钟,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不容忽视。“农村留守儿童”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家乡且需要委托他人照顾的儿童(6-16岁)。无法享受正常的亲情关爱和有效的家庭呵护对留守儿童的社会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是农村和城市建设的有生力量之一,他们能否成功完成社会化,对农村的长远发展和稳定有深远影响。

此次调查地点为山西省临汾市赵城镇瓦窑头村,本村村长谈到,由于本村人均耕地面积约5.4亩,许多村民将土地承包给其他人,自己外出务工。所以,村里的留守儿童较多。村内有一所中学,便于集中调查,中学的一名老师表示,当地留守儿童数量较多,班级的农村留守儿童比例可达到50%左右。

二、调查方法

调查组通过对留守儿童的社交能力、自我认知、心理感受几个维度进行调查。运用的调查方法主要包括调查研究、实地研究及文献研究。具体方法为发放问卷,对当地村民进行访谈。

三、样本特征

调查共发放问卷21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4%。其中男生占47.9%,女生占52.1%。年龄集中于12-14岁,占总人数93.6%。年级为七八年级。其中,父亲外出打工的占55.3%,母亲外出打工的占9.6%,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的占35.1%;调查中三成以上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的联系周期为一个月,四成左右联系周期为一周,余下三成左右联系频率在两个月以上。其中,17%父母回家周期为一个月,35%为半年,31%为一年,7%为一年以上,5%为不确定。可见留守儿童与父母或父母中的一方互动机会很少。留守儿童53.2%被父母一方照顾,多为母亲一方,39.4%的儿童被隔代照顾,6.4%孩子被叔叔姑姑等上一代亲戚照顾,1.1%选择其他。

四、留守儿童社会化现状

(一)成长中的农村留守儿童

调查的留守儿童中,在对父母外出打工的态度上来看,六成以上反映不适应,四分之一孩子选择了其他,7.4%认为无所谓,3.2%认为父母外出打工,自由自在的挺好;在问到对父母外出务工的目的的理解时,77.7%认为父母外出务工是为了整个家庭,18.1%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外出务工是为了赚钱给自己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4.3%有其他理解。对于照顾人的情感倾向84%是喜欢,14.9%为一般,绝大多数并不反感照顾人。

在调查农村留守儿童受什么人影响较深时,55.3%选择父母,21.3%选择照顾人,其次7.4%选择朋友,选择老师、同学及其他的均为5.3%。当问及有什么话相对外出务工的父母说时,许多孩子写了“爸爸妈妈我爱你”或“很希望爸爸妈妈能够多陪陪我”。可见父母在留守儿童心目中的地位之重。

最困扰留守儿童的事情上,64.9%想要学习好,但是无从下手,52.1%父母不在家里,让自己总觉得孤单,40.4%选择无人理解的心情,21.3%认为有很多人生上的迷惑,10.6%反映身体变化的困惑,无人诉说,7.4%感觉寄人篱下,3.2%被没有朋友,感觉孤立无援困扰。7.4%选择其他。这些问题若不能及时解决,可能引发孩子产生更严重的心理问题,不利于儿童社会化。留守儿童在闲暇时间,41.5%帮家里干活,27.7%看电视,12.8%看书,11.7%上网,4.3%学习,2.1%做其他事情。农村留守儿童闲暇时间绝大多数在干活或者看电视、上网,仅有不到15%的孩子选择读书或者学习。

总体来看,大部分留守儿童理解父母外出务工的动机,但内心却希望有父母的陪伴,父母常年在外导致对留守儿童疏于照管,不能在孩子的学习、生活等方面提供适时指导和情感上的支持,致使孩子缺乏安全感和目标感,对自己的前途没有合理规划或明确目标,这明显不利于孩子的社会化。

(二)长大后的留守儿童

本调查组对两名当地人青年进行了访谈,化名为石大、石二,两人是叔伯兄弟,因父辈均外出务工,所以由爷爷奶奶养大。石大已经在外打工一年。当问到两人有没有因为父母外出务工而受到欺负或特殊待遇时,石大说,因为村里留守儿童不少,所以村里基本没有因为自己是留守儿童而遭到特殊化的。当问及如何看待父母外出务工时,两人均表示理解,村里父母外出务工的家庭更富足,有的早早盖上了新房,而父母在家的生活条件会差一些。所以自己也选择了外出打工。打算过几年有了本钱,就回家开个洗车店。三弟在家开网店,卖车配件。当问及父母外出务工对他们是否有影响时,石大表示,成长中,爷爷奶奶很大程度上代替了父母的位置,而同村留守儿童又多,所以不觉得留守儿童与其他孩子有多大不同,但爷爷奶奶只照顾吃喝拉撒,没督促兄弟们学习,等兄弟们意识到学习重要性时,为时已晚,石大认为,爷爷奶奶在自己的发展前途上提供的建议指导偏于保守陈旧。石二在家时,每天都在上网,饿了泡袋方便面,一星期不出门。石二不觉得自己的生活方式有何不妥,爷爷奶奶也未严加管束。父母的关爱与指导对社会化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五、结论

调查地区留守儿童可达到50%,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为父母一方抚养或隔代抚养,而家庭成员缺少对儿童社会化有深远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往往缺乏正确及时的人生引导,照顾人往往不能抓好儿童的学习,只能保证孩子基本生活。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状况较差,缺少合理人生规划,缺少人生目标,易对人生产生迷茫困惑。

六、政策建议

一、发展乡镇企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家门口”就业。农村留守儿童产生主要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发展乡镇企业有助于就近消化剩余劳动力,从根本上减少农村留守儿童数量。

篇2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识码:A

在中国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大批涌入城市的农村劳动力为我国城市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部分农民工子女因为父母在外地务工,被迫留守农村,成为留守儿童。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有6102.55万。2016年2月14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这份迄今为止最高规格的文件,提出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总体思路,目前,民政部会同公安部、教育部正在进行留守儿童情况的摸底排查。

留守儿童长大以后的发展如何?教育数据公司麦克思研究分析,按研究结果比例推算,随着90后、00后大学生的入校,2013年有约124万农民工的子女进入高校,其中约80万曾是“留守儿童”。一方面,留守儿童问题频发,另一方面,留守儿童群体随着成长已经部分进入高校,面对着这一庞大的群体,教育需要有的放矢:该群体是否会因童年无法得到父母照料、过早分担家庭生计负担而存在一定成长风险和安全隐患?是否会因潜在的家庭教育断裂而引发其成长过程中亲子关系缺失、学习无助、内心孤独等人格问题?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与其他大学生的行为模式有无差异?留守作为一种动态的、过渡性的生存方式,是否一定会给儿童青少年的发展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我国农村社会独特的村落文化、家族制度、社会关系系统是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化解留守带来的孤独?为了澄清这些问题,有必要对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安全保护体系相关研究做一梳理。

关于研究对象的界定,目前学术界对留守儿童的定义各有说辞,但相对达成共识的概念是指我国农村地区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务工半年以上而需要留守在家乡的18岁以下的儿童。据此,本课题将研究的对象界定为:在我国农村地区,童年阶段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务工半年以上即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18岁以上,主要分布于大学)。同时,因为留守儿童(18岁以下,主要分布于小学、初中、高中),是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成长的先期阶段,具有研究的参照性,作为辅助研究对象。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

(一)研究的起点

国内学者对留守儿童的相关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1994年,《留守儿童》一文中最早提到“留守儿童”,是与当时的“留守女士”、“留守男士”、“留守老人”相应产生的概念,主要指父母在海外读书、劳务输出而由上一代来抚养的孩子。2006年,张莉华在《当代青年研究》上,首次对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她分析了已处于青年期且有着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自我评价低、情绪不稳定、人际交往退缩、心理发展水平不平衡等,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

(二)现有研究的规模

1993至2000年间,能够查阅到的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仅有5篇。截至目前,中国知网上以留守儿童为主题的文献为12070篇,这些研究成果以论文和研究报告为主,多刊登在各类学术杂志上,主要集中于各类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心理学、教育学以及人口学、社会学等杂志。除了研究报告、论文外,发表于报刊的关于留守儿童的通讯、报道或报告文学,更是难以计数。但以“留守经历”、“大学生”两个关键词为主题的研究文献仅有137篇,其中涉及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安全保护措施建设的文献仅有7篇。可见对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关注性文献相对不多,提供具有可操作性措施的文献更为不足,使得此课题的研究尤为必要。

(三)以往研究的方法

在以往的相关研究中,社会学、心理学、人口学等学科均有分布。社会学视角的研究一般关注留守儿童及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群体社会化、社会交往与社会支持等方面,从这些方面研究该群体的特质。心理学视角的研究一般将留守儿童及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推论不同特点(性别、年级、留守类型等)的留守儿童及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其结论有一定的差异。最近的研究将心理学方法引入社会学,从交叉学科的视角开展相关研究,尝试把社会学研究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主题作为变量,用社会调研的方法采集样本,用心理学的方法开展实验,从横向对比和纵向跟踪双重维度上开展研究。

二、研究的现状述评

(一)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人格特质研究

通过文献梳理,已有的研究较多涉及有留守经历样本的交往、学业、社会行为、应对方式、社会适应、社会支持、心理弹性、人格特征及自我意识等方面的特点。

大部分研究者认为,有留守经历样本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无留守经历样本。于鸿雁(2009)、梁建华(2010)、刘映&郑添华(2014)的研究结果显示,留守儿童SCL-90 的全部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曾瑾&陈希宁(2007)、杨会芹等人(2009)、肖敏等人(2014)运用MHT量表作为评估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工具,结果显示:留守儿童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留守儿童。李东斌&温义媛(2013)的结果显示,留守女童在躯体化、抑郁、焦虑和恐怖分值上显著高于留守男童;小学留守儿童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和恐怖分值上显著高于初中留守儿童。孙晓军等人(2014)的研究表明留守儿童在与同伴的冲突背叛得分上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双亲外出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庄美芳( 2006)和马艳琳(2007)的调查显示,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学习习惯不良者较多;黄应圣(2014)也发现留守儿童逃学、厌学、纪律差、迷恋网吧的现象比一般儿童严重。刘霞等人(2007)的研究显示,留守儿童表现出相对较多的违法和违纪行为。段玉香&阎平(2007)的结果表明,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更倾向于使用中间型和不成熟型应对方式,首选“合理化”、“幻想”、“退避”、“自责”等应付策略。范兴华等人(2009)的结果显示,留守儿童在总的社会适应方面明显弱于一般儿童。常青&夏绪仁的研究表明:留守儿童相比一般儿童更为内向;情绪更淡漠、消沉;独立性更高,处理事情的速度和节奏更快、更高。赵红等人(2012)的研究显示,留守儿童较非留守儿童更加内向,对自己的智力、外貌和幸福满意度方面评价明显偏低。

大部分研究者认为,留守经历对留守儿童成年后的心理健康有影响。如谭斌(2015)调查发现,普通大学生较明显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6.3%,而有留守经历大学生人群较明显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5.9%。胡江辉等人(2008)的结果显示,与无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比较,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在焦虑、恐怖两因子上得分较高,留守经历对大学生尤其是女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李晓敏等人(2010)的研究表明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在抑郁、焦虑水平上高于非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有留守经历大学生较少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且自尊水平较低。温义媛(2009)的调查显示,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比一般大学生更孤独、内向、情感更冷漠;不同监护方式和留守类型对学生的人格影响不同。徐建财&邓远平(2008)的研究表明,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总体是好的,但低于无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在人格上更容易焦虑,也更缺少冒险精神。

有部分研究者认为,留守经历大学生具备一定的积极品质。留守经历对大学生人格发展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独立性与适应能力方面(徐建财&邓远平,2008);陈孜等人研究了早期与父母分别时的年龄和父母在外的时间长短对人格的影响,发现与父母分别时的年龄越小越容易形成某些良好的人格特性。温义媛(2011)运用质性研究方法探索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结果发现,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积极品质包括以下8个维度: 接受现实、成就动机、目标定向、意志坚强、积极乐观、善于学习、情绪调控和社会支持。罗涤&李颖(2012)采用自编问卷对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调研结果显示,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对于5类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性评价以奋进品质最高,快乐品质最低;对各项积极心理品质重要性评价中,处于前三位的分别是责任感强、自制力强与善于适应;不同类型的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积极品质各有差异。

还有少部分研究者认为,留守经历对儿童成长及人格形成无显著差异。张建育&贺小华(2008)、吴雪琴&王庆(2009)的研究则得出了相反的结果,即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但也有研究显示,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比非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差一些,但差异并不十分显著,其心理健康状况认为良好(卜艳艳,2012)。

通过已有文献梳理,发现留守经历对研究群体的人格发展具有双重影响。大部分研究者(约60%)持“有害论”,认为留守经历危害儿童成长;部分研究者(约60%)持“有益论”,认为留守经历促进了一些良好人格特质的形成;少部分学者(约10%)持“无差异论”,认为留守经历对儿童成长及人格形成无显著差异。

(二)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研究

温义媛&曾建国(2012)的研究表明,支持利用度对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有明显的预测作用。王玉花(2008)发现社会支持中的家庭支持是影响有留守经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最主要的预测因子之一。何冬丽(2013)的结果表明有留守经历大学生主观感受上的社会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对其主观幸福感影响较大。杨琴等人(2014)的研究结果表明,与抚养人沟通越频繁、与父母团聚频率越高的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韧性水平越高;留守经历对男生心理韧性的影响不显著,而有留守经历女大学生在目标专注、家庭支持、支持力总分及心理韧性总分均显著低于无留守经历女大学生。刘霞等人(2012)的结果显示小学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主要来自父母,但在陪伴维度上老师的支持高于父母;小学留守儿童在同学的情感支持、陪伴、肯定价值以及父母的工具性支持和肯定价值方面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李永鑫等人(2013)的研究表明,儿童性别、留守方式、父母在外时间、与父母团聚方式以及儿童照看人均是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肖婉琴(2010)认为留守经历导致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网络与一般大学生相比显得残缺而不完备,给其心理健康成长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三)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相关问题的干预研究

留守儿童问题的干预研究主要在理论层面上从家庭、学校与社会的角度提出干预措施。家庭方面,陈香(2007)指出父母要坚持不间断地保持与孩子各方面的联系,随时掌握孩子的情况;父母要学会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关爱,让孩子感受并接受父母对他的关爱。学校方面,李正平(2006)指出教师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心与鼓励,同时加强学校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社会方面,周宗奎等人(2005)认为各级政府应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强化农村父母在子女监护和教育方面的责任,加强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动员社会力量,组织“青年志愿者”参与留守儿童教育。以往的研究多以留守儿童大多是问题儿童为出发点,近年来以积极角度研究留守儿童的文献(包括干预研究)开始增加。有研究(胡会丽,2009)就采用团体辅导的形式增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来实现对其心理健康的干预。

三、相关研究的不足

(一)以往研究工具的适用性与样本的代表性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分析发现,评估留守儿童及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很多研究用的是SCL-90量表,但是我们知道,SCL-90量表在国内修订后一般应用于至少14周岁以上的青少年,多数研究以正在读小学或初中的留守儿童作为被试,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测定统一使用SCL-90量表显然不是很恰当。同时对留守儿童的研究中,很多研究者因为取样的方便,往往针对某市某区甚至是某个学校的一些个案提出问题,然后进行分析,样本的代表性降低,进而影响结论的推广。

(二)以往研究缺乏发展的角度

现有的研究均为横断面研究,常常夸大或缩小一些因素的作用,且片段式的呈现问题,忽略了人的发展性。横断研究得出的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在一些方面适应不良的结论是发展中的问题还是留守经历确实产生了关键的影响?儿童时期的留守经历是否会对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产生影响?现今的研究还无法解答,所以今后应设计更为严谨的其他类型的研究,如纵向研究或者对曾经有留守经历大学生进行调查。

(三)以往研究忽视了样本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保护因素

前期许多研究表明亲子分离确实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行为养成有着重要影响,但也有研究表明,不是所有的有留守经历大学生都会出现心理或行为问题,正是其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保护因素发挥了作用(李永鑫,2008)。研究这些保护因素(智力、人格、心理弹性等)能使我们以积极的角度去对待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将已有问题转化为可以解决的切入点。

(四)以往研究提出的干预措施缺乏系统化、操作化

关于有留守经历大学生问题的干预,许多研究者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但几乎没有可推广的方案。因此研究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设计具体可操作的干预和教育方案,是解决有留守经历大学生问题最迫切的任务。

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是农民的后代,是农民的希望所系,是建设新农村的主要力量,把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培养好、保护好、发展好,能为建设和谐社会增添源动力,故此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建设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迫在眉睫。通过对以往文献的梳理,今后针对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研究可以采用更先进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扩大调研样本的覆盖面,可以理清目前学界关于留守经历对人格形成的认识差异,让教育有的放矢;通过对留守儿童群体心理发展长期的追踪研究,调研农村社会结构、对留守子女关怀的社会保障体系及相关政策,可以开展有效的保护措施和培养方案;通过完善制度,如促进家长承担起教子之责、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建设成长训练营、搭建新型助学帮教公益平台等,这些措施可以改善该群体的成长环境和个性特征;通过咨政建议促进国家、社会、家庭、学校形成教育的合力,以人为本、以情为基、以法为依、以监为辅,形成保护和培养的合力,防止伤害事件的发生,促进该群体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周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2] 刘旦,等.留守中国(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调查)[M].广东人民出版社,2013.

[3] 罗静,等. 中国留守儿童研究述评[J]. 心理科学进展,2009(5):990- 995.

[4] 李晓敏,等. 留守儿童成年以后情绪、行为、人际关系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2010(01):91- 93.

[5] 卢燕飞;齐可民.母爱剥夺对留守儿童心理行为影响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儿童保健,2016(3):272- 274.

[6] 陈孜,等. 早期留守经历对大学生人格的影响[J]. 中国健康心理学,2012(7):71- 74.

[7] 吕利丹.从“留守儿童”到“新生代农民工”――高中学龄农村留守儿童学业终止及影响研究[J].人口研究,2014(01):24- 27.

篇3

一、教师教育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问题分析面对学生素质教育和就业能力提升的要求,大学生社会实践受到了各地高校的重视,每年都有数百万的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社会实践的组织管理、实施过程、支持保障、效果意义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

以教师教育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为例。笔者对600位教师教育专业大学生开展的调查问卷显示,超过95%的学生都参与过社会实践活动,但大部分学生是以个人形式(682%)参与其中,与专业学习联系不紧密,缺乏有效指导。教师教育专业大学生参与的实践内容主要包括勤工俭学等短期零散的活动(391%)、义务支教类活动(222%)、以公益劳动为主的志愿服务(156%)、社会调查(125%)等。参与社会实践的大部分学生认为社会实践很有意义(613%)或值得尝试(332%),但学生也反映出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实施中的诸多问题影响到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认为社会实践开展最困难的环节是:实践活动不能深入开展(373%)、实践基地的联系与确定(292%)、团队成员的招募与培训(155%)、实践宣传及后期总结与评估(98%)等。社会实践整个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实践组织与实施缺乏专业指导,组织管理有待提高(375%);活动专业特色不明显,无法发挥学生主动性(205%);活动主题空洞乏味、创新不足,缺乏吸引力(188%);实践时间太短,无法真正进入角色(155%)等。在对未来教师教育专业大学社会实践发展的期望中,661%的学生期望社会实践项目能够与专业对口,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有利于专业提升,为就业做好准备;并希望在学校、社会与自身共同努力挖掘更多的实践途径,在实践中完善专业知识、心理调适和项目执行等方面的能力。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迅速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进入了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全面发展阶段,其价值取向必须满足学生本身与社会的现实需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和新变化,大学生社会实践必须与时俱进,进行方式方法、形式途径的深入探索和创新。

二、支教“留守幼儿”的社会实践活动――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1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当前,以大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为依托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越来越多地关注到农村留守幼儿这一弱势群体,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志愿者深入农村、送教下乡,为农村留守幼儿开展持续的支教服务活动。在学前教育没有纳入义务教育的现状中,在留守幼儿的父母“必须外出打工”的前提下,中国所有的教师教育专业大学生如能利用假期,特别是寒暑期社会实践,把对留守幼儿支教作为一种常态,将建立以教师教育专业大学生志愿者为主导的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全新模式。

这样的现实状况,为留守幼儿(包括城市流动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实施途径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以学前教育专业或相关师范专业的大学生为主要师资力量,通过系统培训,深入农村开展定期的持续性的支教服务,并借助高校和社会的力量对整个支教活动进行支持、监督和管理,使大学生志愿者的支教行为成为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的重要途径。

2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的社会实践模式探索

近年来,围绕“贴近学生、立足专业、服务社会”的原则,以大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南京晓庄学院一直在进行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的实践探索。2012年1月,在史爱华教授教育部课题“全纳教育视域中农民工子女学前教育”研究的引领下,南京晓庄学院共组织207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利用寒假面向家庭周围的学龄前留守幼儿尝试开展短期义务支教;2012年3月,全纳式农村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实验基地落户江苏海门市海门镇,南京晓庄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志愿者与当地大学生村官共同开展了一系列留守幼儿的帮扶活动;2012年7月,经过严格培训的留守幼儿义务支教团奔赴西宁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支教活动。这一次又一次的实践可以说都是面向留守幼儿开展非正规学前教育的大胆尝试,也为大学生志愿者开展此类社会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

南京晓庄学院在留守幼儿支教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课程资源(学前专家领衔的《全纳式学前教育资源》《全纳式学前教育读本》)、志愿者团队、组织保障体系“三位一体”的支教实践模式,并在实践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引入项目化的管理模式,对支教实践的时间、地点、内容、人员、成本费用、成果等各个方面严格把关,使得以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为目标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真正发挥其作用和意义。

经过3年多的时间,南京晓庄学院志愿者的足迹遍布江苏、安徽等省份的众多地区,接触了近千名留守幼儿,并不断努力为他们开展专业化的支教帮扶活动。一次又一次的活动为非正规学前教育的开展积累了丰富经验,特别是实践试点阶段,在专家教授带领下志愿者对大批留守幼儿进行了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的摸底测试,收集了大量留守儿童学习能力与知识水平的一手资料,为科学利用课程资源开展针对性的支教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与此同时,每一次的活动中所遇到的诸如支教基地的建立与维护、课程资源的灵活运用、不断变更的教师教育专业志愿者等问题,对于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的专业性、持续性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战。激励着专家团队与志愿者们不断研究创新,通过规范组织管理,加强专业指导,完善保障机制等诸多方面的改进与完善,努力实现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教师教育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创新的新思路1紧密结合专业特色,保证教师教育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可持续性

一个好的实践项目要达到的目标应该是多元化的。既要让实践者从中获得锻炼与提升,又能为实践对象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服务,真正做到“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因此充分结合实践者专业理论知识,是社会实践持续开展的根本前提。结合专业教育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强调社会实践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紧密结合,提倡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专业认知的同时形成科学的知识结构,保证社会实践活动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为学生未来就业择业、创新创业提供支持。

国家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相关帮扶政策,为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开展专业化与服务性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服务提供了发展方向。南京晓庄学院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的社会实践也正是紧密结合专业开展服务性社会实践的最好尝试。实践证明,教师教育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可以也必须紧密结合专业理论知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在专家教师的指导下,在详细计划的保障下,针对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深入长期开展以教学实践、社会调查、公益支教等形式为主的志愿服务类社会实践。

2充分整合优势资源,保证实践活动的有效性

新形势下,支教“留守幼儿”社会实践的开展要求强化资源意识,努力寻求学生、学校、社会资源与社会实践的最佳结合点,积极争取整合各种资源,广泛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到社会实践的发展中。

首先,教师教育专业大学生有着独特的专业优势,在社会实践中可以充分发挥这种优势,致力于教育、培训等志愿服务类社会实践中,特别是服务偏远山区、中西部农村、城乡结合部等地区的留守儿童;其次,社会实践过程还应积极调动高校专家、教授和知识分子等科研中坚力量,充分利用高校的课题项目资源和社会科学、政策研究等方面的先进信息,统筹兼顾研究项目与社会实践活动,为社会实践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指导和支持;最后,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经费筹集、宣传推广等方面工作拓宽渠道,并为社会实践中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多平台与机会。

3创新活动运作模式,保证社会实践活动全程的科学性

与教师教育专业紧密结合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包含了专业提升、思想教育、社会服务等多重目的,目标的多元化强调整个社会实践的运作开展过程要从单调的固有模式中解脱出来,科学借鉴,勇于探索,创新开展“活动专业化、管理课程化、运行方式项目化、考核评估科学化”的全新活动运作模式。

活动专业化要求教师教育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在专业导师的指导带领下开展;管理课程化则要求将社会实践课程纳入学校课程化的管理体系,拥有独立的计划大纲,规定学时学分,社会实践的开展和实施需遵循计划大纲,并确保时间充足;运行方式项目化则是借鉴项目管理的经验方法,对每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调研、立项、招募、实施、资金支持等方面进行严格监控管理;考核评估科学化则要求根据实践内容和形式,建立一套科学的质量评价标准,通过评价评估逐渐完善社会实践活动各环节,提升活动的实际效果。

4建立组织保障体系,保证社会实践活动的可执行性

任何实践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良好的组织管理体系。教师教育专业大学生志愿服务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首先,要建立和完善指挥有力、分工明确、实施得力的组织机构,统筹规划,统一协调,明确职责、各尽所能,加强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直接指导;其次,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保证社会实践指导思想、战略规划、组织管理、实施、验收考核等步骤的严谨科学,确保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规范化、制度化;再次,建立全方位的保障支持系统,从政策、经费、技术等各方面提供长效保障支持,确保活动全程顺利开展;最后,完善科学的考评激励机制,将社会实践本身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有机结合,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主体的参与意识,提升社会实践具体成效。

篇4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我国实施城市化、产业化发展战略的产物,是农民向城市转移的必然结果,是我国社会发展进程殊的历史现象(章国平、何建华2007)。长期以来,虽然无数进城务工人员为城镇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他们却无法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待遇。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最大障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也受制于此。

本文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主要包括留守儿童学习状况、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道德品质和行为社会化教育问题、日常生活方面的教育、安全教育问题等方面。下面分别就这几个方面加以综述:

1.留守儿童学习问题。研究者主要从学习成绩、学习辅导监督,学习动机和目的等三个方面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在学习成绩方面,不同学者的研究结论不尽相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父母在外务工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显著影响,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成绩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有研究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总体上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成绩没有太大的差异,儿童的学习成绩与父母是否外出打工没有明显关系,只是少数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后出现了学习成绩的下降和学习态度的散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01,叶敬忠等2006);而新华社记者周俏春、邬焕庆与四川省仁寿县教育部门联合对全县2000名打工子女的学习成绩进行了抽样调查也发现,48%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每学期均有不及格科目),40%的学生成绩中等偏下(中国农村研网,2004.11.17)。78.4%的教师认为“父母外出打工以后,孩子的成绩差了”,54.5%的教师认为“父母去打工的孩子学习成绩一般较差”(周宗奎等2005)。

在学习辅导监督方面,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学习辅导者出现空缺的较多,学习监督力度不够。父母(尤其是父亲)的外出,使留守儿童失去了很好的学习辅导机会,部分孩子的辅导者出现了转移,少数孩子的辅导者出现空缺。留守儿童中需要辅导但没有人来辅导的人数所占比例达到了21%,超出了非留守儿童(叶敬忠等2006)。留守儿童大多是交给爷爷奶奶或请他人照料,监护人或者由于一般年龄较大、文化水平低,或者由于要承担沉重的家庭内外事务,时间精力有限,不可能辅导小孩的学习,对孩子的学习几乎起不到任何监督作用。(叶敬忠等2006,汪志强、袁方成2006)。临时监护人的监管不力造成留守学生学习落后,不少留守儿童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习惯不好,不能完成家庭作业,逃学和辍学等情况时有发生。

在学习动机和目的方面,研究者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学生是因为喜欢学习而学习;有的为减轻父母负担而学习;有的是为出去而学习,憧憬外面的生活;有的是为了感情的需要而读书。有的研究者从调查数据发现,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就学习目的来讲,没有特别明显的差异性。多数儿童都认为自己上学主要是为了考大学、减轻父母负担、为父母增光和找个好工作(吴霓等2004,段成荣、杨舸2005,叶敬忠2006)。

大多数研究者认为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学习动机和目的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调查发现多数留守儿童学习自觉性差,生活目标就是外出打工,不愿意继续上学。相当一部分留守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逃学旷课、厌学乃至辍学现象时有发生。

2.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在家里缺少与父母交流的机会,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长期下去往往出现消极情绪。当他们遇到问题时多半会自己去解决,缺乏家长的正确引导,他们更容易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父母外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行为方式及学习成绩有较明显的影响(林宏2003,范先佐2005,吴霓2006,汪志强、袁方成2006)。

张鹤龙(2004)从心理学的角度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性格内向的留守儿童比例要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并且前者神经过敏的比例要明显高于后者。一些教师认为,近一半的“留守孩子”存在性格缺陷,表现为冷漠、内向、孤独、自卑等(李立靖,2004)。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心理承受力弱,意志力不强,缺乏安全感和家庭归属感;自卑闭锁、白暴自弃、沉默寡言、悲观失望、孤僻寂寞;任性;中动、脾气暴躁、情绪焦虑、态度冷漠、性格内向、神经过敏,有的充满盲目反抗和逆反心理,对父母打工不理解而充满怨恨。(林宏2003,李立靖,2004,范先佐2005,吴霓2006,于慎鸿2006,殷世东、张杰2006)

有的研究者发现也有少数孩子在父母出外打工后,变得更加坚强、自信,自理能力增强,而且能够理解父母的做法,把对父母的思念、感激变为学习的动力,自觉上进,表现良好。但这样孩子是少数,大多数孩子在父母外出后都表现出一些心理问题,年龄越小的孩子表现越突出,女生比男生突出。

3.道德品质和行为社会化问题。“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没有正常成长的家庭环境,无法享受正常家庭的教育和关爱,存在着学习生活放任自由,思想道德教育缺失,权益经常受到侵害的问题和危机。有的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得不到正确的引导而产生了诸多不良的社会行为,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陆士桢等2004,李秀英,2004,叶敬忠等2005,范先佐2006,许立华2005)。

留守儿童道德品质和社会行为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①放任自流,我行我素。部分留守儿童常常放任自流、不服管教、约束力差,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有的养成了凡事都以我为中心、专横跋扈的恶习,道德严重滑坡(林宏2003,范先佐2005,周宗奎等2005,吴霓2006,汪志强、袁方成2006)。②生活奢侈浪费,好逸恶劳。有的留守儿童生活上爱攀比、奢侈浪费,好逸恶劳。对金钱的支配缺乏合理性,用父母的血汗钱请吃请喝;缺少社会责任感、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等(黄应圣、刘桂平2004,吴霓2006,殷世东、张杰2006)。③不尊敬长辈,狭隘自私。许多留守儿童不听祖辈的教导,或顶撞祖辈,不尊重师长;不诚实守信,狭隘自私,不关心别人(林宏2003,于慎鸿2006)。④社会行为偏差。一些留守儿童沾染上说谎、讲脏话、吸烟、吸毒、酗酒、赌博、小偷小摸等恶习,甚至抢劫或犯罪;有的拉帮结伙,打架斗殴,敲诈勒索,欺负同学;有的孩子迷恋游戏机,上网成瘾,看不良录像、夜不归宿,与社会上的混混搅在一起。此外,留守学生中早恋的比例也较大。(林宏2003,李立靖2004,周宗奎等2005,范先佐2005,吴霓2006,

殷世东、张杰2006,汪志强、袁方成2006)

上述情况可以看出,留守儿童由于远离父母,得不到父母的及时的良好引导,家庭道德教育的缺失等原因,部分留守儿童的道德观念淡薄,道德社会化不完善,早期社会化陷入困境,人格发展存在缺陷,社会化行为产生偏差或失败。

4.日常生活的教育问题。关于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日常生活教育的影响较复杂。一方面,由于父母在外打工,家庭经济较为宽裕,对留守儿童生活的支付能力较强,监护人一般也会将他们的生活上尽力照顾好,留守儿童的生活满意度更高(吴霓等2004,周宗奎等2005);另一方面,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得到的关爱减少,有的留守儿童生活上会发生困难,因此,对生活的满意度逐步降低(吴霓等2004,周宗奎等2005)。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与河南省城调队对河南省鲁山县、叶县的4个乡镇4所学校500名学生进行专项调查表明,半数以上留守儿童对目前生活状况不满意,有58%的留守儿童认为自己生活得不快乐(中国信息报,2005.02.03)。

研究者主要从留守儿童的日常饮食和衣着状况(满意度)、疾病照料状况、劳动负担状况、上学方式、零花钱使用状况以及社会交往等方面来对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状况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饮食和衣着卫生方面,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整体上没有明显差别,与父母外出前后的对比也差别不大,但少数监护类型下(如隔代监护、父亲监护等)的留守儿童在饮食和衣着上所得到的照料状况较差,形成一些饮食不规律、饭前不洗手、饭后不漱口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叶敬忠等2005,殷世东等2006)。

在疾病照料方面,留守儿童一般疾病的照料情况和非留守儿童差别不大,只是带孩子看病的人发生了变化;在严重疾病的情况下,监护人普遍感觉到较大的心理压力和有不安全感;隔代监护的留守儿童在疾病时得到的照料较其他孩子要差很多(叶敬忠等2005)。

在劳动负担方面,由于留守的家庭成员需要承担农业生产、家务劳动、照顾孩子等职责,父母外出务工给留守儿童增加了劳动负担(叶敬忠等2005,段成荣等2005)。南京师范大学的志愿者们在中国第一个“关注留守儿童工作委员会”所在地一一江苏如皋市林梓小学进行调研,留守儿童从事家务劳动的比例高于非留守儿童(南京晨报,2004.11.27)。

在上学方式上,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总体上没有太大的差别,但很多低年级、年幼的留守儿童在上学存在不安全的隐患。

在零花钱使用方面,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留守儿童零花钱并没有过多增加,相反,很多留守儿童更加体验到了父母生活的艰辛和不容易,他们在零花钱的使用上更为理智。

在社会交往方面,父母的外出务工使部分留守儿童交友的权利得不到很好的保障,有时还受到侵犯,一些留守儿童还会因交友不当而导致行为的偏离。

另外,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困难和烦恼时,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所求助的对象有所不同,留守儿童更愿意向老师求助,而非留守儿童则更倾向于向同伴或家人求助(中国社会调查所2004)。

5.安全教育问题。由于缺乏正常的家庭保护环境,得不到家庭和父母的有效监管,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被拐卖、受侵害、出现意外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这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形成了极大的威胁(范先佐2005,周宗奎等2005,吴霓2006,周福林、段成荣2006)。能否解决好这些问题,关系到全体儿童、少年平等受教育权利的实现和公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长远发展。(吴霓2006)

留守儿童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得不到亲情照顾而产生的安全问题;二是人身安全容易受到侵害的安全问题,指受到他人的非法侵害或人身伤害;三是自己行为失控导致的安全问题,有的留守儿童由于自己行为失控走上违法犯罪甚至自杀轻生之路,危及自己的人身和生命。(范先佐2005,周宗奎等2005,周福林、段成荣2006)。

篇5

一、农村留守妇女现状

(一)农村“留守妇女”基本情况“留守妇女”的丈夫在外务工,有的在省外,有的在本省其他城市,有的在本市城区务工,而她们却留守家中,肩负起家庭几乎全部的生产劳动和抚养子女、赡养老人的责任,成为家庭中的“顶梁柱”,家中的粗活、重活、忙活、累活几乎都压在她们肩上。据统计,__区“留守妇女”中农村“留守妇女”占90%以上,中青年“留守妇女”占85%。“留守妇女”中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占48%左右,其余则在农闲时外出打工或郴州市范围内打工以增加家庭收入。以__区华塘镇油山村为例,对农村“留守妇女”生存发展状况进行专题调研,调研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进行,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入户走访“留守妇女”家庭10户,以期了解掌握全区农村“留守妇女”现状、生存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与迫切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她们建设新农村的积极作用,逐步解决她们面临的诸多问题。她们的整体生存发展状况如下:1、“留守妇女”年龄结构,以30到40岁中年居多,占45%;2、“留守妇女”文化程度,大部分是初中,占52%,小学占41%,高中及以上占7%;3、“留守妇女”家庭人口情况,3口人的占41%,4口人的占43%;4、“留守妇女”丈夫外出打工年限,以2—3年居多;5、“留守妇女”家庭年收入情况,以年收入2万—3万的居多;6、“留守妇女”丈夫多长时间返家一次,半年之内占25%,半年至一年占67%,一年以上的占8%;7、丈夫外出打工,“留守妇女”最担心丈夫耐不住寂寞或者不承担养家义务。

(二)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状况农村“留守妇女”生存发展情况呈现以下特点:1、“留守妇女”年龄分布中年居多。2、“留守妇女”文化教育程度偏低。3、“留守妇女”从事家务和农业身心俱疲。4、“留守妇女”担心感情出现危机。5、“留守妇女”文化生活枯燥单一。大多数农村“留守妇女”由于平时忙于农活和家务活等,没有时间参加娱乐活动,加上生活范围较小等因素,造成了农村“留守妇女”精神压力大,不能从参加文体活动中让自己减压。

二、农村留守妇女的困境留守妇女拥有完整的家庭,却常年过着“牛郎织女”般的生活;她们收起女性的矜持娇贵,而顶风沐雨干着本该是男人干的重活。她们柔嫩的肩头撑起的,是饱含酸甜苦辣的家园

(一)拖老带小,披星戴月,生活艰辛。在丈夫外出务工期间,妻子成为家庭生产生活的绝对主力,家中所有粗活、重活几乎都压在了“留守妇女”肩上,尤其是农忙季节,劳动量更大。同时,男人外出务工,赡养老人,养育孩子,洗衣做饭,喂养鸡鸭猪牛等繁琐的家务事也全落在了“留守妇女”的身上。劳动强度很大,严重损害身体健康。

(二)独守空房,精神贫乏,生活孤单。由于丈夫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妇女”们忍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负担。调查发现,89%的“留守妇女”觉得丈夫的忠诚成了她们最大的心理负担。有许多“留守妇女”想把承包的土地转包给别人种,自己跟随丈夫一起出去打工,但赡养老人、照顾子女的责任又使她们难以走出家门。

(三)生性胆小,安全缺乏保障。由于男性劳动力外出,农村只剩下了老人、儿童和妇女,致使农村治安防范力量减弱,违法犯罪几率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胆小的农村“留守妇女”普遍感到缺少人身安全感,同时还要注意与男性的避嫌。由于“留守妇女”处于弱势地位,她们的合法权益相对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容易成为农村害案的主要侵犯对象,其家庭财产也成为作案分子的目标。

(四)常年的温饱观念和勤俭节约传统导致健康意识不强。大部分农村妇女缺乏保健意识,一个主要原因是生活困难,能节约一点是一点,女性用品在家庭开支中所占比例不大。有些农村“留守妇女”,为了节约钱,有病不医只自己拿点药了事,有时干脆一拖再拖,以致于小病拖成大病,她们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与此同时,在饮食方面,也不讲究合理搭配,以解决温饱为原则,基本不会调剂改善生活,也不会每餐都有肉食和水果。

(五)亲情缺失,子女家庭教育环境不优。“留守妇女”子女在家庭教育方面,由于缺少父爱和团聚,母亲要外出做事,小孩平时多跟老人在一起,老人多只管他们的温饱,有的妇女文化偏低,对子女教育力不从心,往往是物质上的满足大于知识的教育,出现了“重养轻教”现象,而且陪伴小孩的时间少,亲情的部分缺失也影响了孩子健全性格的形成。

三、关爱帮助农村留守妇女的对策与建议农村“留守妇女”已经成为农村一个新的特殊群体,是农村劳动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同时涉及到留守家庭的幸福和稳定。不解决好这一群体的各种问题,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产生不利影响。社会各界要普遍关注“留守妇女”问题,把它放到影响全局的高度来认识,妥善解决这一特殊群体的特殊问题,为“留守妇女”撑起一片蓝天,同时也为当地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增添一抹亮色。

(一)制定政策措施,重视“留守妇女”的现实需求。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要重视并关注农村“留守妇女”这一特殊社会群体,要把“留守妇女”问题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留守妇女”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要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充分考虑农村“留守妇女”的利益需求,制定出台有利于“留守妇女”创业就业的政策。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的调查研究,掌握农村“留守妇女”的现状,如,姓名、年龄、人数、分布、每天的劳动时间等,制定关爱“留守妇女”的政策和措施。

(二)强化科技培训,提高“留守妇女”的致富能力。各级组织要着力提高“留守妇女”综合素质,提高“留守妇女”参与经济建设的能力。要积极引导“留守妇女”摒弃“男主外、女主内”封建传统的束缚,组织“留守妇女”树立“四自”精神,用自已的行动积极支持丈夫外出打工,提高农村妇女的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她们的自身发展,是解决“留守妇女”各种问题的重要途径。要举办各类知识、技术、技能培训,提高她们的科技致富能力和科学教子水平。要广泛发动农村“留守妇女”增强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发展能力的紧迫感,克服依赖心理,主动提高自我发展和应对各种困难的能力。

篇6

空巢老人社会实践报告1一、调查目的

为深入了解红旗村村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况,我校“三下乡”活动的三十几位成员在村里全面展开问卷调查,走进村民生活、深层次地了解村民各方面的状况。帮年老的村民量血压,送上最真切的关爱。

二、调查对象 衡阳市红旗村

三、主要过程及基本情况

走访的村户中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占全村人们的90%。多数留守儿童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养大,但甚至也有十岁左右小朋友独自一人居住在家中,自己照料自己的生活起居。家有老人的一般是奶奶在家照顾孩子,爷爷到山上的家里做农活、忙家务。由于常年干较重的农活,农村许多的老人身体不好,治病也需要花很多钱,对于原本就贫穷的家庭无异于雪上加霜。而少部分独自一人在家的孩子便是自己放学就赶回家做饭、洗衣服。与留守儿童交流之后,我们发现,他们和其他同龄的小朋友一样,十分需要父母的关爱,长期和父母分开都十分想念父母,特别是一些生活在离异家庭的孩子,见到父母的机会就更少。但是,他们并没有一味的抱怨,到了一定年龄,加上亲人的引导,各个都变得很懂事,主动承担家里的负担,很理解父母的难处,他们都会试着去面对现状,去承受这一切。

而在空巢老人之中发现老人尤其是独居老人,都缺乏安全感,一般陌生人都没法和他们沟通,这些老人很少与人交流。他们有些生活完全能够自理,也有生活保障,但是内心却充斥着孤独寂寞。心情郁闷、沮丧、孤寂,睡眠失调,平时愁容不展,长吁短叹,甚至流泪哭泣,常常会有自责倾向,认为自己有对不起子女的地方,没有完全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另外也会有责备子女的倾向,觉得子女对父母不孝,只顾自己的利益而让父母独守“空巢”。但是很大部分还是比较理解子女的处境。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主要在学习、性格、心理健康方面相较非留守儿童而言存在一定的问题。

1、学习。

在留守儿童中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有的留守儿童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并且比较早熟,自我控制能力较好,能够主动积极地学习,学习态度端正,成绩优良。而有的留守儿童对学习表现出散漫、厌学、逃学的症状,遇到难题不会主动请教老师或同学,上进心缺乏。由于农村人口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学习上的辅导较城市少了很多。

2、性格。

由于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对他们成长过程中问题的解答。在成长环境中,父母是第一任老师,所起到的作用非同一般,可对儿童性格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而留守儿童的问题与父母存在着空间和时间的代沟,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也由于各方面的差异,使留守儿童缺乏亲情和家庭教育,让留守儿童容易出现自控能力差、孤僻、叛逆、自卑、内向等性格趋向。

3、心理健康方面。

父母与孩子之间较少的交流与沟通,让留守儿童缺乏安全感,表现出的焦虑,对家庭状况、父母安全等的担忧,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的发展,易导致自暴自弃、孤僻、悲观的不良心理的形成。

(二)在空巢老人问题方面则面临一下几个挑战:

1、生活保障。

在农村的空巢老人经济问题、生活质量、生活空间都受到严格的限制,我们应该更加关注他们。

2、日常照料服务。

农村的空巢老人并不能保证日常生活有很好的照料,通常还必须帮着子女照顾一群孩子,因此在日常照料方面同样面临考验。

3、精神慰藉。

毫无疑问,子女是照顾空巢老人的第一责任人。而子女长期在外不能尽到自己的职责,在某些方面就会让空巢老人感到孤独寂寞、在心理方面尤为空虚,精神慰藉得不到保障。

五、原因分析及建议对策

1、留守儿童

导致留守儿童出现上述诸多问题的原因是由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父母与子女缺乏起码的交流和沟通,监护人管理能力的限制等方面。虽然,在这样的情况下,浮出很多问题和不良现象,但是仍有许多留守儿童懂得如何处理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关系,不但在学习中有着优良的成绩,在家庭中也能做许多力所能及的事,适当减轻家庭的负担,他们也是非常优秀的。

2、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的出现是生活困难与当前社会竞争的加剧造成子女离开家庭,虽然大部分年轻人有赡养老人的意愿,但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与教育和就业机会,不得不外出务工和学习,这是空巢家庭出现的最重要的原因。其次老年人与子女存在代沟造成空巢。三是子女不孝,对老人不闻不问。

在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问题上,虽然原因出现了多样性,但主要原因是相同的,那就是由于生活等各种原因让子女不得不外出打工或学习,而打工又占了绝大多数,从而使他们无法与留守儿童进行交流,无法给予他们亲情和家庭的关爱,无法照顾孩子和老人,无法给予精神的慰藉。

根据以上原因的分析,作出几点建议:

1、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在法律、法规方面予以保障。特别是乡、村(社区)基层组织要将老年人、留守儿童教育和生活问题列入重要的工作事项。大力完善相关政策规定。

2、社会各界人士应给予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以更多的关爱。

我国历来就有敬老、爱老和养老的传统美德。我们应当大力号召、动员社会各界多关心,多理解老年人,积极营造有利于空巢老人身心健康的良好社会氛围。在留守儿童方面,积极争取希望工程、各类基金会及企业捐赠资金,发动地方政府、企业家、民间组织协助募集资金,要让更多的人关注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关心和支持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

3、发展县域经济,将农民工留在家乡就业。

如果农民工能留在家乡就业,那么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问题就会减轻很多,子女就会有时间来照顾孩子和老人,无论是在经济、家庭生活方面还是在心理健康、学习教育方面都会得到极大的改善。

4、提高留守儿童的教育层次,激发其创新精神,改善农村教育环境。

实现结对帮扶的良好机制。

六、总结:

这次活动对我来说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此次的社会实践不仅丰富了我的暑假生活而且增加了我的社会实践经验,总的来说是受益匪浅。和这么多优秀的队员们一起努力,苦也变成了甜!“青春三下乡”,我们用青春承担了自己应尽的责任,展示了大学生积极向上的风貌以及展现了我们是有责任感的一代!

近来,“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已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但仅仅的关注是不够的,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困难帮扶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政府采取有力的措施,社会的广泛参与,子女的爱心与孝道,邻里的亲情,需要社会共同努力,让我们携起手来,为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网而努力!帮助弱势群体,我们在行动!

空巢老人社会实践报告2一、前期准备

七月刚刚到来,我一边完善立项,联系相关人员。在我们协商将实践时间定在七月十日,于是我们便在十号当天一起准备实践所需物品。十号十一号两天,我与先到的两人一起到预先计划的实践地点分析实践进行的可行性和效果,并联系了一些居委会,以便为实践的实施提供便利。

经过两天的实地考察,我们对团队的计划进行了相关的调整,其中变动最大的为志愿服务方面。预计的实践地点是在整个____县城,但是由于范围过大,孩子又比往年的多很多,所以我们将志愿服务地点改在了____区委会。十二号,所有队员返回,团队召开会议集中讨论了事件中可能发生的事情,以及就计划的调整重新明确了每个人的工作。我们都充满斗志,充满信心,准备迎接实践的正式开始。

二、关爱留守儿童 志愿者在行动

志愿服务是此次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此次志愿服务围绕留守儿童的主题展开,留守儿童多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然而一些孩子虽然不在农村但是父母长期在外工作或者父母因为工作原因很少和孩子在一起,这也属于留守儿童的一种。

在____居委会这边,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的父母长期在外工作,而这些孩子都聚在一个叫“深柳小饭桌”的地方,在这里有老师辅导孩子学习、照顾孩子们的起居。作为长沙民政的学子,了解这一情况后,我想我们有义务为他们做点事,于是我们队伍便在“深柳小饭桌”展开了为期十天的志愿服务活动。

去小饭桌的第一天,我们先与居委会的相关人员罗主任了解了情况,粗略的了解了这里每个孩子的特点。刚与这十几个孩子见面,我却不知道怎么着手融入到这群孩子中,没来之前的想法是陪小孩玩应该很容易,不用刻意的去准备。然而,真正开始做的时候却不知道从哪下手了。去的第一天,孩子们恰好在上手工课,我便与孩子们一起学起了手工艺品的制作,很快的我融入到他们当中,在随后的几天中逐渐的我们打成一片。每天的上午我们辅导孩子的学习,下午罗主任会给他们上绘画课、手工课等,到了傍晚我们会陪孩子们到楼下做游戏,实践过程中我们还带孩子游览了很多地方。

经过了解,他们的父母大多外出工作,除了周六周日很少与孩子接触。小朋友告诉我说,没来这之前,他通过玩游戏来消磨时光,通过玩游戏来打发无聊,对身体是非常有害的。在这些孩子中我就发现有个别的孩子有暴力倾向,有的孩子性格孤僻不爱与人交流。同时,通过与他们交谈了解到,虽然在这有人玩,但是他们希望父母能多陪陪自己,希望自己能像别的小朋友一样上学父母接送,周末与父母一起出去玩。

近年来,城市留守儿童的犯罪率也有所增高,凸现了外出打工和子女教育的矛盾。有关人士称,解决矛盾的根本是政府要保障外出务工人员工作、收入稳定,并改革城市的教育体制,要让在城市里打工者的子女能够轻松地接受教育,大力发展经济,使外出务工人员可以不为生计困扰。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留守儿童不仅仅是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更是经济体制问题。而这对城市留守儿童造成的影响也不容小嘘。首先,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会造成孩子们的恐惧感,以致养成孩子胆小怕事的习惯;其次,城市中的诱惑多,从这个层面讲,城市留守儿童比农村留守儿童危险的多,稍不留心会产生各种不良后果。我们可以采取什么对策呢?

第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带孩子进城打工,但因为户籍问题在政策上却受很多限制,所以政府应该解除他们在就业、医疗、受教育等方面的限制。

第二,社会应该多成立一些“留守儿童活动基地”之类的组织,积极的去关怀留守儿童。再者,应大力鼓励大学生志愿者的志愿服务,大学生可以在志愿服务的同时,带给孩子先进的思想,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三、社会调查 给空巢老人多一些关注

以“空巢老人”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是此次社会实践的有一大模块。“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济南市作为省会,医疗条件较好,老龄化程度相对严重,空巢老人的数量也很多,针对此情况我们展开了关于社会各阶层对空巢老人现象认知情况的社会调查。

此次社会调查主要以一对一问卷聊天的形式展开,重要通过聊天辅以问卷,详细了解被调查者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此次社会调查一共持续了3天,我们主要前往人流量大的景点及空巢老人集中的地点展开调查。我们先后赶往于__区、____步行街(2次)、____步行街、西站、黄山头、大鲸港。虽然调查时间选在了下午,但是天气依然很热,在步行街和大鲸港调研时还遇到了大雨,但我们依然将调查进行下去。调查过程中遭到拒绝也是常有的事,一直遭到拒绝心里不免打起退堂鼓,但是我们彼此鼓励,一起解决困难。在步行街做问卷时,我们还遇到了传销人员,我们及时离开并将此情况报告给保安处。

调查显示,不同地点的及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对空巢老人这一问题有不同的看法。老人方面,黄山头的老人们生活条件较好,精神生活丰富,他们表示子女虽然不在身边但是生活比较丰富,他们倾向于让子女追求自己的生活;深柳区及步行街的大多老人认为人老了,对子女来说是一种负担,自己能生活就不去麻烦子女。

青年人方面,他们普遍认为,这主要是经济的发展使子女们不得不离开父母去追寻更好的生活,作为子女应该多回家看看自己的父母,而作为政府社会应该建立相关体制,给空巢老人多一些关怀。个人认为,城市中空巢老人增多的原因有三点。

首先,我国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要求每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个孩子;第二,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丁克家庭,即不要孩子的家庭观念越来越流行。第三,现在竞争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人员的流动越来越频繁,人们经常要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甚至出国深造、工作等。怎么去应对这一问题呢?

我认为社区服务方面,社会各界人士,小区居委会应该根据老年人的特点为空巢老人设置相关的设施,建立相关的老年人服务机构,同时小区内多开展丰富多彩活动,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精神生活;家庭赡养方面,我们应该加大对于老人空巢的危害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子女意识到应该尽量多花一些时间陪伴父母,让空巢老人尽量多的享受到家庭赡养;心里调节方面,小区居委会要及时掌握了解老人情况,多于心里出现问题的老人谈心,开展文艺活动,老人自身也要调整自己的心里状态。

四、单车宣传很给力

7月18日,我们通过骑单车的同时扛旗、扯横幅的形式展开“关爱空巢老人,关爱留守儿童”的宣传活动。由于单车数量有限,参与此次单车宣传的共5人,四两单车。我们从深柳区出发,沿潺陵路、五总街行进,一路上新颖的宣传形式引来了很多人的目光,展示了____学子的风貌。随后深柳大道我们转入深柳区,到达小饭桌与孩子们见面,并与他们合影留念。短暂的停顿后我们驶入黄山头路,由于处在下班高峰期,我们取消骑车宣传,转而采取了行进一段路程下车宣传的形式。

此次宣传活动形式形式新颖,相信产生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对外展示了____学子的精神风貌。骑车的同时扯横幅比较困难,一路下来手都麻了,还有几次险些摔倒,但是有了收获付出也是值得的。

五、感悟

这是步入大学的第二次社会实践,寒假只是简单的生活体验。而今年的,我们有了自己的队伍,而且自己还担任队长,队中的成员虽然都是初中同学,但是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聚集起来,也是非常不易得,这带给我的考验是很大的。

虽然有雨经验不足,在立项上有些纰漏,但是在实践过程中,队伍及时对实践有了相应的调整。实践的十天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尤其对于经验缺乏的我们,每天早晨,我都要六点起床,准备社会调查与志愿服务的相关事宜。出去便是一天,午饭也会在路边小摊草草解决。

七月中旬的天气是十分炎热的,有事还会遇到不期而至的大雨,但是我们仍然将调查持续下去。印象深刻的是在步行街做问卷时,我们的衣服已经完全湿透,但却没有就此返回,仍然按计划将调查工作继续了下去。

志愿服务方面,虽然和孩子们在一起充满欢乐,但是与十几个孩子待在一起一整天也不是容易的事。到了傍晚6点多,所有人员才能返回,虽然浑身都是汗,但是我们都乐此不疲。晚上大家还要不顾疲惫的去写活动日志,发新闻,准备第二天的实践活动。

实践的收获也是不少的。首先锻炼了自己的随机应变能力,活动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突况,也会根据当天的情况对人员、地点进行相关调整,这些极大的锻炼了自己的应变能力。其次,是组织能力,自己要对所有成员根据个人意愿进行协调、安排,这些锻炼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再者,是交际能力,调研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让被调查者配合自己的问卷调查,也不是那么简单的。

还有就是自己的耐心,实践的十天虽然不长,但是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做下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要每天早起,晚归,安排行程、协调人员、写活动日志??????总的来说这次实践是受益匪浅的,和这么多优秀的队员们一起努力,苦也变成了甜,“青春责任”团队,我们用青春,承担了自己应尽的责任,向外展示了民政学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空巢老人社会实践报告3农业,目前在很多乡村仍是一种重体力劳动。当需要重体力劳动者的乡村,因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而只剩下老人、妇女和孩子时,老年人——这个体力和健康正走向衰弱的群体,将面临怎样的困难?湖南醴陵市不久前的调查结果,有些沉重,令人感慨,也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不久前,湖南省醴陵市民政局成立20个调查小组,分赴全县各乡村,入户调查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显示:农村“空巢老人”普遍存在“四难”——生活难、看病难、办事难、得到情感慰藉难。

由于经济欠发达,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全县60岁以上农村老人有4.9万人,其中“空巢老人”1.88万人,占农村老年人口总数的38.39%。

(一)收入不足

近九成仍须从事农业生产

100元能干什么?对城里人来说,可能买件衣服都不够,可在竹溪,很多“空巢老人”,一个月的所有“收入”加起来,也就百元左右。

调查队员走进王仙镇油司徒村2组李发普的家。这是一个“冬冷夏热”、年久失修的土房子,81岁的李发普和他84岁的瞎眼老伴生活在这里。虽然有四儿两女,但子女生活都很困难,无力将他们接到身边赡养。“大儿早就下岗了;三儿、四儿多年外出打工,也不富裕;四儿老大不小了还娶不上媳妇;两个女儿也嫁在农村,生活比较困难。”老人一脸无奈地说,“只有二儿有工作,条件好点,现在每月给我们50元养老钱。”这50元孝敬钱,加上老两口每人每月55元新农保和45元农村低保,就是他们的所有收入。算下来,每人每月125元。

李发普夫妇在竹溪县的“空巢老人”中,还算是“富裕户”。调查队员统计,全县60周岁以上的农村老人每人每月都享受了55元的养老保险金,30%左右的农村困难“空巢老人”享受了农村低保,大多每人每月45元,加上子女提供的少量供养金,一般每人每月100元左右,这点钱用于买油、买盐、穿衣、治病等都很紧张,更不要说其他方面了。从经济上说,王仙镇6200多名鳏寡孤独的老人,在“空巢老人”中待遇相对要好。他们有的被安排到福利院居住,衣食无忧,有的居家养老也享受了国家五保政策。有子女而“空巢”的老人反而生活更为困难。

收入不够靠什么?醴陵1.88万“空巢老人”中,必须从事生产劳动的就有1.68万人,占到近九成。这些六七十岁乃至七八十岁的“空巢老人”,如不下地种粮、种菜生活将更加艰难。

政府应进一步调高新农保养老金标准、农村低保标准,解决他们目前的基本生活问题。

(二)看病太难

“小病拖、大病熬”仍十分普遍

人老了,病痛自然多。虽然农村老人绝大多数参加了新农合,可由于自费部分难以承担,门诊费用又不能报销,竹溪的“空巢老人”仍然普遍存在“小病拖、大病熬”的现象。此外,“空巢老人”生病在家,只能由老伴照顾,老伴年纪大,为患者熬药、喂药等都很费力,帮患者翻身、擦洗等就更困难了。而独身“空巢老人”生病后,则几乎无人照料。

除了收入太低导致“看病难”,竹溪是山区,交通不便,更加剧了“空巢老人”的“看病难”。在大山里,有的农户家距村卫生室超过5公里,到乡卫生院、县医院看病就更不方便了。老人们得了急性病常常会耽误治疗,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交通问题不仅加剧看病难,老人们领农保金、低保金等也很不方便。有的边远地区的“空巢老人”到银行点领款,所领资金还不够往来车费。交通条件较好的王仙镇油司徒村,“空巢老人”到镇里领款一次往返也要花20元车费。

卫生医疗部门应加强村级医疗网点建设,让“空巢老人”小病不出村。开展巡诊活动,定期为“空巢老人”检查身体,建立“空巢老人”健康档案。提高“空巢老人”医疗费报销比例,减少自费数额,减轻其经济压力;银行部门应开展送款上门活动,让行动不便、路途远的“空巢老人”在家领款等。

(三)子女在外

精神“空巢”最难熬

醴陵“空巢老人”外出务工的子女由于忙于生计,有的一年难得回家一次,甚至几年没回过一次家,有的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不与老人通一次电话,让老人陷入孤寂之中。王仙镇司徒村1组的郭承全夫妇就是如此,两个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并将小孩也带到打工处上学,几年时间不回家探视老人,老人反而天天为儿孙的生活状况担忧着急。

有些老人的子女并未外出,住得也不太远,但由于“代沟”等问题,共同语言少,也就自然而然相互疏远。老人们只能围着自己的“空巢”打转转,生活在封闭的狭小空间里,情感得不到倾诉和释放,整天郁郁寡欢。

除了天伦之乐的缺失,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也十分贫乏。受经济发展水平低的限制,醴陵市绝大多数农村没有活动室,没有图书室,更没有健身、康复的器材设备。王仙镇司徒村共有“空巢老人”50户,其中20户家里连电视机都没有。

醴陵市居家养老的“空巢老人”主要依靠和沟通的对象就是村干部。为此,县里要求村干部或老人的亲属与村组签订联系责任书,联系者承诺经常到被联系的“空巢老人”家中走访了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政府还应加强老龄服务机构、队伍、项目建设,保障村级老年协会正常运转,逐步培养专业服务人员。同时,逐步开展村级老人活动室、文化图书室、健身运动场所建设,丰富“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使“空巢老人”也能老有所乐、安享晚年。

空巢老人社会实践报告4时间如白驹过隙一般,转眼间,大学的第一学期就这样过去了。四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本以为是个美好的青春时光,可来到大学之后才发现,一切都是匆匆忙忙,紧紧张张,不可停顿一丝一毫。假期也会有社会实践作业,不过这样也好,假期漫长,总不能浑浑噩噩度过,虽说已进入大学,但学习还是最重要的,“活到老,学到老”便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同时,社会实践不仅能让我们当代大学生体验到生活的艰辛,更能让我们体会到生活的真谛,也引导我们去更好地认识和接触社会,帮助我们完成由校园走向社会的转变,避免了在初入社会时的不知所措,真正地把学生的教育与社会的就业相结合,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农村年轻人大部分都外出打工,农村“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他们对自己面临的养老问题的担心与日俱增,对未来的生活透露出忧虑和迷茫。调查发现,农村“空巢老人”成因主要有四种情况:一是子女进城务工经商,二是考学入职外地,三是子女结婚出村或离乡,四是无子女。但无论哪种原因,有相当多一部分老人的最终养老还是离不开农村,老有所依的问题还需要在农村解决。

俗话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面对这样的问题,我决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这次的社会实践是关爱空巢老人。

我的关爱对象是李奶奶,听别人说,她的老伴儿是一名退伍老兵,原本体魄强健的他因参军而身体羸弱,因而早早离世,留下李奶奶和4个孩子。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李奶奶身体越来越差,近几年又患上了老年痴呆症,时而清醒,时而糊涂,她的子女都嫌弃她是个累赘,纷纷弃她而去,现在一个人住在老房子里。听邻居说,她常常坐在门口,拿着那张仅有的全家福,看着远方说着:“他们一定会回来接我的。”了解到李奶奶的情况,更加坚定了我去照顾她的决心。

我去的第一天,刚走到门口,就看到李奶奶目光呆滞的望着远方,手里拿着那张全家福,看到那情景的一瞬间,有点心痛的感觉。慢慢地走到她的身边,用手碰了碰她,竟一点反应都没有,低头看到那张照片,照片上的李奶奶笑容满面,精神气爽,与现在完全不是一个人。过了半晌李奶奶才注意到我,抬起头问我:“你是不是村里给我找的小义工啊?”我点点头,实在无法用语言来回答,我怕自己忍不住会落泪。第一天,我一直坐在李奶奶的旁边,默默地陪着她,尽管没有说话,但我想让她知道,她身边有我,不会孤单。

第二天,我一早就去了李奶奶家,那时李奶奶刚起床,她看到我很是惊讶,我笑着跑过去,说:“奶奶,我来帮你梳头吧。”奶奶点点头,我轻轻地帮她梳好头,之后和奶奶一起去做饭,待一切收拾好后,奶奶又拿着那张照片坐在门口,我默默地坐在她身边。为了能使奶奶高兴一点,我努力地寻找着奶奶感兴趣的话题,什么“梅兰芳”,“京剧”,“老奶奶广场舞”等等,尽管奶奶说话很少,但我明显感觉到她的态度改变了一些,情绪已有一些变化。突然,奶奶拉起我的手,望着远方,说:“好几年没见了,我的孙女应该也像你这么大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见到她。”我抚着奶奶的肩膀,说:“奶奶,不要想那么多了,说不定他们很快就回来看你了。再说,还有我陪着你呢。”奶奶转过头看着我笑了笑,临走时,她特地嘱咐我:“明天还来陪我,我等你。”听了这话,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喜悦。经过这两天,奶奶的情绪已有明显的变化,渐渐地有了一些开朗。

第三天,我又早早地去陪奶奶,所有收拾好之后,我带奶奶出去晒晒太阳,去看看老奶奶们跳的广场舞,给她讲讲学校里有趣的事情,她也会给我讲一些开心的事情。慢慢地,她开始融入周围的大家庭之中,时不时脸上有了一丝笑容。虽然只有短短的三星期,但我和李奶奶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现在,每每有时间,我就会去看望李奶奶陪她聊聊天,讲讲学校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虽然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结束了,但我却受益匪浅。“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不更应该用青春的热火,去温暖老人的心吗?一杯茶、一碗饭,点点滴滴见真情;一件衣、一床被,丝丝缕缕连爱心;一个电话、一封家信,字字句句显孝心。我们只要出一份爱,老人们便会倍感关爱;只要一份爱,便让老人的暮年充满温暖;只要一份爱,便让老人们感到慰藉。

另外,针对建好农村养老院,我建议重点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要鼓励村级主办,因地制宜建院。集体经济较好的村,以集体收入建补贴型或完全福利型的养老院;集体经济薄弱的村,以村民自助互助、集资、引资等方式,建互助型或合作型养老院。二要加强政府引导、规划和运行补贴。三要把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养老院建设一并考虑,把农村养老院建设与乡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相结合,与村民文化活动场所建设结合起来,尽量统筹农村老人“有所养”“有所医”“有所乐”。四要出台激励政策,吸引和鼓励各类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参与农村养老院建设和发展。五要规范农村养老保险金制度的执行,落实“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最终让保险金为农村养老院良性运转提供支持。六要加强传统美德和新农村生活理念教育,使农村老人放弃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安心快乐地享受晚年。

“劳我以少壮,息我以衰老”这是每一个人的愿望,所以关爱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我们,想象一下暮年的孤独,我们更应该伸出我们的双手,去抚平老人干瘪的皱纹;用我们天真的笑容,去敞开老人们的心扉;用我们的知识,使老人们生活得更好。

结束语:“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社会实践的帷幕渐渐落下,回首过去,最大的感受就是自己成长了许多。在生活中体验着成长的艰辛,在收获中体验着成长的喜悦,也许人的一生大多是由酸甜苦辣交织,喜怒哀乐相汇,苦中有甜,甜中有苦,笑中有泪,泪中有笑。就是这些造就了丰富多彩的人生,人生体验多,财富亦多,各种滋味都品尝过了,各种感觉都体验过了,才能真正认识到人生的丰富。

空巢老人社会实践报告5有人说:“进门一盏灯,出门一把锁。”这是许多空巢老人的写照。可我却想说:“只要有爱,即使巢空了,她们的心也不会空。”

20____年3月14日,在____街道化物所社区挂职锻炼了三周后,我去探望了社区里的空巢老人——____奶奶。这位83岁的老奶奶,有着爱笑的好性格。刚一进门,她就热情地拉着我们到沙发上坐着。我们陪她聊天,听着她的笑,品着她的幸福。

吕奶奶有两儿一女,其中姑娘因为要陪读孙女去了万里之外美国,而她的大儿子虽然在国内工作,但因工作繁忙,老人长期以来一直独居。83年的时光,在她的脸上留下了痕迹,却永远带不走她的好心态。

不长不短的几个小时里,她和我们聊着她的生活。虽然一直一个人居住,但是社区丰富的活动却让她并不寂寞。

每个晴朗的早上,她都坐着两站地的公交,去星海公园耍剑。大概锻炼两个小时左右,又乘车回到家里。除外,她还是社区太极扇舞蹈团的负责人,因为社区的大力支持,每周她都带领着一群姐妹在社区提供的舞蹈室打打太极扇,希望可以强身健体,也收获着迟暮之年的珍贵友情。她笑着对我们说:“人老了,一个人,多的是时间,可是我却不让自己闲下来想其他的事情,我的每一天都很充实。”我们惊叹于她身体的硬朗,更佩服她心态的年轻。

吕奶奶说,天气热的时候,她们几位空巢老人会在楼前支一桌麻将,好姐妹谈笑间打磨着一个人的时光。她又带着我们看了楼前的月季地,春天一到,她便开始耕地种花,用缤纷多彩的月季迎接岁岁年年的到来。

儿女不在身边,老伴也早自己而去。对于一位已经年过80的女人,只有自己才了解这其中的辛苦和寂寞。但是,或许是我们想象中空巢老人孤独的形象太根深蒂固,以至于当看到这个开朗的奶奶时,我们只能惊叹她的智慧。她不悲、不愁,快乐的生活,懂得感恩每个给她帮助的人。

她一直和我们说着社区对她的关怀,每逢过节,社区总会叫上她们这群空巢老人,组织节目共同庆祝。除外,社区还为她们开设老年大学,她们可以按照兴趣选择课程,以此打发无聊的时间。

吕奶奶还十分热爱读书,她利用社区提供的图书馆,总去借几本好书回家慢慢品读,能歌善舞,才识过人,真真是位让我们折服的才女!

当我们问到她的子女,老人家开明的说:“她理解儿女。两辈人的观念不同,住在一起会有摩擦。”我们也自然而然地被带动了,内心满是温暖。这是一位母亲的爱,即使一个人的房间略显空大,但是她的心里一直装着儿女的牵挂。她一定有过夜深人静时寂寥的时候,有过思念儿女却不得见的苦楚。可是,这位母亲用良好的心态,用健康的身体,用感恩的眼光去享受生活,因为她知道,她能做的就是不让远在外面的儿女担心。这是一份更智慧的爱!

虽然说我们是来看望她,陪伴她的,殊不知吕奶奶其实更是我们的老师,是时间老人的化身。

还记得她孩子般的倔强,一定要给每个挂职同学都找到一把椅子坐下来;还记得她听不清什么尽量靠近我们而扭曲的腰板。她就像是这冬日的阳光,这般柔和与温暖。

就算是冬天又如何,空巢老人也照样有他们的自得与力量。而我们可以做的,或许更多应该是陪伴吧。陪伴他们聊天,读报,唱歌,看电视,甚至就是陪着他们晒太阳。就算是什么都不做,他们也是那般知足与乐意。

篇7

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范文1作者:---

学院: 金融学院

专业: 金融学双语实验班

班级: 一班

年级: 20--级

学号:

一、报告说明

(一)本篇调查报告因个人水平、时间、精力有限,仅如实反映金融专业就业现实状况,并不做,也没有足够信息来做相关研究分析。报告中的设计到的任何观点均引自其它研究报告,非本人观点,仅作参考。

(二)调查范围为金融证券业及金融银行业;调查样本为申银万国证券公司成都分公司及中国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调查方式为个别样本观察;调查对象为公司基层,中层各职位;调查内容为金融专业毕业生在证券,银行宏观就业现实状况及趋势和具体样本岗位工作状况。

(三)调查时间精力限制,调查资料除来自实地考察记录整理以外,在一定程度上的参考了网路上一些大型、权威的相关内容调查研究报告。

(四)作者现今水平有限,信息搜集有限,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情况,读者在浏览本报告时请有选择的进行参考。

二、报告前言

金融是现代社会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标志性产业,也是一个典型的高收入弹性产业,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金融日益广泛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紧紧相连。因此一种观点认为,如今金融人才短缺,就业前景广阔。

然而在大学扩招的浪潮中,金融学个专业的扩招是极其明显的。另外,20--年广东省高考有70%的学生首选金融和商业相关专业,而在商业极其发达的美国,这个比例也只有30%。经统计资料表明,许多本科毕业生毕业之后进入银行都是从站柜台开始,最终能够熬出头的也是其中的小部分。面对金融行业越来越高的入行门槛,另一种观点认为,金融从业压力大,就业前景看坏。

那么,到底哪种观点更符合现今金融就业状况呢?从招聘公司来说,对当今毕业生有着什么样的招聘要求呢?从招聘者来说,在金融行业工作又应该具备何种学历和哪些能力呢?工作在金融岗位的职员又有着什么样的生活形态和收入福利呢?本报告将从但不限于这些问题的角度,通过对证券公司的整体调查,公司经理的述说以及对相关职位职员的采访来反映就业现实状况,事实甚于雄辩,在对事实有过一定的了解后来回答以上两个问题也许会有新的感悟。

三、报告正文

(一) 证券公司调查

调查时间:20--—2—2

调查单位(地点):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

调查对象:该公司总经理王,职员肖、徐等。

1、证券业金融专业宏观就业状况(总经理介绍)

以下所提及职位均指除基层职位如文员、柜员等外的与金融专业有直接联系的职位。基层职位的学历要求一般是本科生,职业能力要求是交际能力强,亲和力强,细心,耐心。但一般无论是证券或者银行的职位如今都会将职员安排到基层进行一段时间的锻炼。

证券公司业务分为证券经济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自营业务等。其中证券经纪业务及咨询顾问业务由分公司执行,其它业务均由总公司开展。在总公司(更高级的业务)中对学历和能力总体会比分公司高,一般为优秀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证券经纪业务中,为金融学专业毕业生提供的有证券经纪人、证券(期货)分析师、理财师等,学历要求一般为本科生。经纪人要求人际交往能力强,亲和力强,细心,耐心;分析师则要求对证券行业敏感、熟悉。经纪人薪水根据业务水平而定,多则月薪一万左右,底则月薪20--—3000。

投资银行和资产管理业务等其他业务有诸如保荐人、负债管理师、行业分析师、风险控制人员等等职位。学历要求一般都为研究生以上,且具备一定的科研分析能力,对法律、财务、金融、会计、计算机、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有迫切需求,这也是证券行业对人才的要求趋势。在这些业务中,一般职员起薪会在年薪十万以上。

2、案例采访

1)证券经纪人

工作内容:为证券公司介绍证券交易客户,从客户交易资金中提取交易费用作为工资来源。

工作坏境及地点:由于与不同客户打交道,经纪人的工作环境经常变化,到处奔波,地点不定。

工作所需能力:本科学历以上;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良好的身体素质;有着亲和力、细心、耐心的心理特质。

工作薪资范围:根据业务水平而定,在20--—10000左右。

工作形态:为了拉客户而到处奔波;也可以悠闲的享受客户的交易费用。

职业发展展望:没其它的,拉得好坐着来钱,拉的不好,累死了也没多少。

2)经理文员

工作内容:证券交易资料录入、整理

工作坏境及地点:经纪经理后台办公室

工作所需能力:本科学历;基本的金融常识;耐心、细心的特质

工作薪资范围:20--—3000左右

工作形态:面对电脑录入资料

3、小结

目前金融专业的毕业生太多太滥,证券业基层岗位的需求是供不应求,竞争很激烈;然而对于中高层职位的专业化人才的需求仍然很大;对于复合型的人才更是供不应求。因此证券人才的趋势是复合型人才,同学在学习自身专业,锻炼自己实践、研究能力的同时,应该注意其它专业知识的培养,拥有双学位的金融、法律、计算机等人才在招聘市场始终供不应求。

(二) 商业银行调查

调查时间:20--。2。20

调查单位(地点):中国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

调查对象:中国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稽核合规部处长王

1、银行业金融专业就业现实状况(王处长介绍)

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范文27月1日

明天就要出发了,因为要赶早上六点的车,晚上我们住进了校本部的地下公寓。公寓很简陋,狭窄的过道,昏暗的灯光,让人有一种莫名的窒息感,更郁闷的是号称中国移动通信专家的移动通信网络竟然没有覆盖到市中心地下十多米。不过,第二天马上就要离开,开始我们的征程,大伙儿很是激动,很乐意的住了下来。

由于学校资金没有到位,同志们的钱都是凑来的。为了节省4块钱,我们从服务员那里争取到了一间没有电视的房间。住宿安排后基本就没事干了,在家世界买了些早点后已经九点多了,按捺不住兴奋,我索性没有下去,就站在外边发短信。把电话本上的朋友挨个骚扰了一遍,告诉他们:我要出发了!

四个战友中,张玉双考虑问题全面周详,贺东强办事干练洒脱,陈海俊老成持重,大家来自不同的院系和年级,共同信念和目标使几个并不认识的热血青年走在了一起。

激动的余温还没有褪尽,躺在床上,纪律、安全、饮食、卫生、当地干部群众的配合能否积极配合、是否会取得预期的效果一个个问题幻灯片般在脑海中不停地闪过。虽然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是在可以预见的一段日期内我们前途未卜,加上外边还下着小雨,感觉今晚还真有点风萧萧兮黄河寒的悲壮!

7月3日

汽车急驰了25公里后到了目的地--县。师傅把我们送到了县政府门口。--县政府是我们这次实践活动的接受单位,也是调研的第一站,在这里我们要了解全县的基本情况,了解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村民自治开展的基本状况。不巧的是,因为周末没有上班,我们只好先去找落脚的地方了。拿着地图,我们一边找旅馆,一边熟悉县城环境。受地形限制,--县城区较小,街道分布很奇特,餐饮、购物、车站、政府部门大都连在一起。三岔路口停着好几辆发往西宁的旅游车,和大街上不时地走过几个阿喀,构成了这个高原小镇上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7月5日

今天是第一天下村。一大早我们便拿着--县政府开具的介绍信去了鲁沙尔镇。虽然有此尚方宝剑在手,但还是费了不少周折。起初,西山村委会主任好像对我们身份有所怀疑,不答应我们去村里调查。在镇党委刘书记的斡旋下,他爽快地带领我们进村了。

西山村距县城约3里路,从城区出发,车子上坡又下坡,转了三、四道弯,颠簸了十多分钟后终于进了村子。村民民房前屋后是一片开得正浓的油菜花,放眼望去,在一块块绿地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鲁沙尔盘踞在莲花山之中,受地形限制,村民大多数居住在山腰地带,一条狭窄而弯曲的土路是村里唯一能走机动车辆的出口,我们拍照的时候,老支书特意叮嘱我们一定要将进村的大路拍上。他说,村民迁到这儿已经很长时间了,但是当地政府修路的承诺一直没有兑现,这条路严重影响着村里与外界的联系,也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老人家希望我们的照片在某些地方出现后能够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为了尽快进入角色,熟悉村里情况,便于村民的接受,前任老支书帮忙组织了30多名村民配合我们,很快便打开了局面,我们和大家一起吃饭、拍照、聊天,尽情的玩了一个下午。

虽然今天没有实质性的结果,但我们熟悉了村里的基本情况,和村民有了初步的交流。为以后入户调查打开了局面。

7月7日

吃饭是生存的主要问题,这边的饭忒不合口味,还超贵!昨晚花了4块钱吃了一碗炸酱面,闹了半天肚子。今天我们决定转移方向,找一家米饭馆,可到街道上转了几圈,终究没发现一家像样的。就连遍布全国的兰州牛肉面馆影子就没见到。连续吃了几天的烙饼和泡面后,才发现自己竟是如此的想念兰州牛肉拉面,要知道,学校食堂的拉面难吃可是榜上有名的。没办法,只好重操旧业,回去继续煮面了。哎,生活就像一包方便面,太难了!

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范文3转眼间,寒假又过去了。在这短短的一个多月里我体会到很多,感受也很深。通过这个寒假的社会实践使我从内心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和光荣。

本人姓名---,年龄22,籍贯河北省--市--县,社会实践职业:销售员。

由于经济原因我家在20--年在本村开了一家商店。由于我校放假较早,我本打算参加一些有关自己专业的社会实践,可看到父母忙碌的身影,我心想春节快到了,那时岂不更忙。于是我还是决定帮父母分担一些,自己做起了销售员,并且帮爸爸去集市上进货。

由于上学的原因,我不经常在家,对商品的价格还知知甚少,所以还要接受爸爸的培训。几天后,对商品的价格已有所了解。但是通过几天的实践我发现我在说话和接待顾客方面还有所欠缺,同样是买东西,我爸在时销售量就高,而我则不行通过实践我总结出几点:

第一、服务态度至关重要。

做为一个服务行业,顾客就是上帝良好的服务态度是必须的,要想获得更多的利润就必须提高销售量。这就要求我们想顾客之所想,急顾客之所急,提高服务质量语言要礼貌文明,待客要热情周到,要尽可能满足顾客的要求。

第二、创新注入新活力。

创新是个比较流行的词语,经商同样需要创新。根据不同层次的消费者提供不同的商品。去年过年,家里的商品比今年少多了,但今年推出了涮羊肉,虾,带鱼等等。这些年货是去年所没有的。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消费水平也会提高,所以今年要备足年货,档次也要高些,不能停留在以前了,思想也要跟的上时代。父亲确实有经商头脑。

第三、诚信是成功的根本。

今年我家的对联是,上联:您的光临是我最大的荣幸。下联:您的满意是我最大的愿望。横批:诚信为本。成信对于经商者来说无疑是生存的根本,如果没有诚信,倒闭是迟早的,诚信,我的理解就是人对人要诚实,真诚才能得到很好的信誉。我认为我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人稳重,待认真诚,办事周到,所以他得人缘很好,我认为这是开店成功最重要的一点。

第四、付出才有收获。

虽然我家的生意还不错,他的背后是父母亲辛勤的工作。他们每天六点种起床,十一点才休息,冬天父亲每天五点起床,开着三马车去30里外的县城进货,无论寒风刺骨,还是风雪严寒,依旧如故,这是为了什么呢?我知道,不就是为了多赚些钱,供我们兄弟三个上大学吗!我在家几天就感到很累,父母亲几年如一日。他们的辛苦可想而知。有很多商品要早上搬出,傍晚再般回去,仅次一项就会很辛苦了,而且家中还有六亩田地,到了夏秋季节更是忙的不可开交,看着父母亲脸上一天天增多的皱纹,看着父母亲劳累的背影,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读书,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呢!我只有拿优异的成绩来回报我的父母,这样我才能问心无愧。

通过一个多月的实践使我增长了见识,也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也使我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所以我要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技能,将来回报父母,回报一切关心我的人。

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范文4调查目的

时下,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挣钱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的却认为挣钱并不是大学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学把打工看作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许多学校也积极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对日后的就业大有裨益。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看法以及透析大学生生活实践情况,从而结合哲学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方法,使大学生能正确对待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见真知。在往后实践中能更好地接触社会、实践自己的专业技能,寻找发展的机会。

调查对象

大学生成长成才,是高等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大学生社会实践已成为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决不能忽视或放弃大学生社会实践。因此这次调查就选择了在读大学生5名,其中广州大学名,中山大学1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名,华南理工大学5名,广东工业大学5名。年级分别为大一学生5名,大二学生3名,大三学生15名。

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通过对大学生有否参加过暑期工、兼职或实习,最想参与何种社会实践,所参与的打工或实习是否与所学专业相符,能否体现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及在工作或实习中获得了什么等问题进行展开。

调查方法

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5份,收回有效问卷5份。

调查结果

从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都认为兼职是大学生的第二个课堂,通过兼职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存在就是合理,职业没有高低之分,无论什么职业都有其可取与不可取之处,就看自己的需求。不少大学生觉得只要是能够赚钱的工作,就可以去试一试,品牌,促销等以前不会是大学生从事的工作,现在都成为了大学生们可以接受的工作。

调查结果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没有人在参加社会实践上选择参加三下乡活动一项,说明当代大学生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较,他们的求学经历、生活条件、所处社会大环境都相对优越,也没有经过必要的挫折教育,因此,他们意志往往比较脆弱,克服困难的能力也较差,常常是对社会的要求较高,对自我的要求较低。当前,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日益成为社会问题,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成为不少地方采用人才的两个新标准。

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参与三下乡实践,其目的是为了支援农村的教育事业,同时给农民带去相应的指导,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并从群众中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用于知道自己的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

现在大学生,除了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以外,很有一部分是来自城市的,往往这些学生家庭环境好,父母亲更是不允许或者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参加所谓的三下乡实践活动,这样,学校所提倡的通过三下乡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就未能够达到。在哲学中,三观指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个体价值观体系中,人生价值观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总的价值取向,对价值观系统中其它价值观起着指导和制约作用。由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主要是围绕自己出发,致使大学生自身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足,更不用说参与三下乡活动服务人民了。

另外,没有人选择反对大学生兼职、打暑期工或实习,大家都认为只要不影响学习能够积攒经验可以为以后的工作打基矗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应当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运用知识的技能。从大学生活的开始到走进社会的大圈子中,就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谁不想在将来的社会中能有一席之地呢?所以大家认为大学生必须投身校园内外的各类实践活动,有助于锻炼品质,提高能力。可见其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不可抵触的重要性。不能否认有过打工经历的同学,看起来要比其它同学更成熟、社会适应力更强,但对于学生,社会适应力只是一方面的衡量指标,大学期间主要的任务是学业结构的搭建,即知识结构、专业结构的搭建,为了打工影响甚至放弃了专业知识的学习,结果是得不偿失的。

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范文5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留守孩”俨然成为一大社会问题。心痛之余,我们无法袖手旁观,寻求解决之道才是根本。家庭,社会,学校,在哪里打开缺口,就要在哪里补上漏洞。最近,通过走访,座谈,对--市--湖村的这个地方,田地稀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8亩,农民通过农业生产获得的收入十分有限。由于地理位置比邻广东,跨省务工成为该乡农村富余劳动力谋生就业的重要途径。目前,该乡在外务工人员达八千多人,超过全乡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中夫妻双双在外务工的现象十分普遍。由于绝大部分农民工没有能力将孩子带到城市读书,因而形成了相当数量的“留守孩”。据全乡中小学校的调查。现有“留守儿童”1503人。其中,“留守孩”902人,占全乡小学生总数的60%。调查问卷显示,“留守孩”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料的占83%。由叔伯舅姨等亲戚照料的占12%。有哥哥姐姐照料的占1%,寄养在邻居家的占4%。“留守孩”的父母外出打工后,一般半年以上才回家一次。其中62%的家长一年回家一次,有进13%的家长两年以上没有回过家。“留守孩”主要是通过书信,电话与父母进行联系,但次数很少,一般至少要一个月才能联系一次,半年以上联系的占63%,有的一年到头都没有联系。在问及对父母外出务工的态度时,有63%的孩子表示不希望父母在外务工,渴望和他们生活在一起,8%的孩子表示“无所谓”。在生活上,“留守孩”与监护人有矛盾的占41%。其中经常发生矛盾的占20%。在学习上,51%的“留守孩”表示学习遇到困难时有无助威。在与同学的关系上,43%的“留守孩”表示曾经受到过同学的欺负。在回答“平时父母不在身边,你最盼望什么,最担心什么,最大的困扰是什么时”,有81%的孩子表示最盼望的是父母回家,得到他们的关爱;有73的孩子表示最担心父母的健康和安全;有48%的孩子表示面临的最大困扰是遇到困难时不知道该怎么办。

基于以上情况存在的问题:

篇8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1-0321-03

0 引言

国内外很多学者对志愿活动的定义是,“任何人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志愿精神的产生乃至于个人对人类及社会的积极认识、对于社会发展的积极价值取向,而这个取向又来自个人的背景、教育和经验,也来自于社会环境的作用。

志愿精神是个人对生命价值、社会和人生观的一种积极态度。”[1]支教,则是一项以支援落后地区乡镇中小学校的教育和教学管理工作为主要目标与内容的志愿活动。短期支教是指社会机构、学校机构、学生社团所组织在一段时间内规律进行的支教活动。

大学生支教作为一种志愿服务活动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并融入了校园文化。随着志愿活动群体的壮大,他们的影响越来越大,而短期支教因为参与时间灵活,大学生的参与热情较高。因此,这些志愿活动,尤其是在校大学生短期支教项目,更需要正确的引导。

1 调研设计

1.1 调研思路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与广州地区“Wake & Love唤醒·爱”支教公益组织进行合作,将该组织与其对口支援学校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一周的时间里,我们以支教团队成员的身份,与支教者及受助孩子进行密切接触。信息采集方面,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与一对一访谈两种方法。一方面,通过分别发放问卷,调查普通大学生、接受志愿服务的学生与大学生志愿者各自对支教效果、教学状况、发展模式等问题的认识;另一方面,采用一对一访谈的形式,深度了解支教组织与接受志愿者的学校的真实需要和想法。

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我们先充分地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包括查阅文献,搜集资料,设计问卷,准备面访提纲等。实地考察安排在大二上学期的寒假,我们在对口接受志愿服务学校的学生中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调查班级,发放问卷、指导填写并回收,再选择典型的学生进行深度访谈。此外,我们注重与对口学校领导、老师的沟通,从他们的角度了解教学方式的变化以及学生与志愿者心理状态的变化。

1.2 问卷设计

问卷设计是本项目的核心部分,所有的数据信息活的都依赖问卷设计的合理性。问题和选项的设计遵循社会调查的一般方法。

我们的问卷调查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对在校大学生志愿者、接受志愿服务的学校和学生、提供志愿者的机构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了解他们关于“在校大学生短期支教问题”的认识与建议。

调查的第一部分是在校大学生志愿者。由于调查在寒暑假进行,而且为了确保结果具有普遍性而非局限于某一个地区某一所大学的在校大学生,我们采取网上问卷调查的形式,以便于得到更广泛普遍准确的调查结果。

调查的第二部分是接受志愿服务的学校和学生,对象是“Wake & Love唤醒·爱”组织对口支教的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蔡朝焜纪念中学。广东省郁南县蔡朝焜纪念中学是由郁南县人民政府主办,旅加华侨蔡秉龙先生捐资成立的中学,为纪念郁南籍抗日英烈蔡朝焜而命名。学校于1995年筹建,1996年9月3日落成。蔡朝焜纪念中学位于广东省郁南县都城镇城中路末端,依山傍水,不远的地方是西江。学校有高中教学班60个,2011年始开办初中教学班,约150人,60%为农村儿童,其余学生来自较近的县城,留守儿童在初中生总体中占较大比例。

实地调研结束之后,项目组成员将问卷进行编码,将问卷信息转录成电子数据,进行最基本的统计学分析,得出每个变量的基本分布。通过了解各年级学生的家庭背景、已掌握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等,掌握学生在接受支教前的基本信息,与支教后的状况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有关支教效果的研究结论。

调查的第三部分是提供志愿者的机构。由于我们选取了“Wake & Love唤醒·爱”公益组织作为调研对象,我们以参与“Wake & Love唤醒·爱”组织的所有在校大学生志愿者作为调查样本,以便得到与第三部分相对应的利于比较的调查结果,因此我们采取了对口邮件的方式进行调查。

“Wake & Love唤醒·爱”是由广州市高中生自愿建立,下属广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关爱广东省留守儿童、关注留守儿童群体成长发展的非营利性志愿服务组织。在与留守少年儿童的短期支教活动中,其成员将会在学习上和心理上给予留守少年儿童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该组织旨在和参与者们共同践行作为社会公民的责任,培养自己作为当代优秀青少年的感恩观以及回馈社会的意识。通过将外面的世界引进去,把更多的活动机会呈现给留守儿童,利用短暂的支教时间引导孩子们思考,将一些有用的学习方法教授给孩子们,授之以渔,让他们能够获得一些长足的提高,从而在未来的生活发展中取得进步,给自己的人生找到准确的定位。

2 调查问卷统计结果

我们通过对大学生志愿者、接受志愿者的学校、提供志愿者的机构、接受志愿服务的学生进行调研,调研过程采取问卷调查及访谈形式。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2.1 大学生支教群众基础

有25.4%的受访大学生愿意以支教来帮助有需要的偏远地区儿童,这是支教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力量。这也表明支教作为一种志愿活动已在大学生心中有了一定的根基。

在对大学生支教活动捐款意愿的统计中,超过三分之一的大学生非常愿意捐款,同时还有三分之一的大学生表示偶尔愿意。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支教基础的牢固。

统计了受访大学生父母对子女支教的态度,仅有不到一成的父母不支持子女支教。可见支教所受家长方面阻力较小。

超过七成的受访者表示对支教志愿者有敬佩感。这表明支教这项志愿活动给社会大众留下了较好的印象。同时,有4.7%的受访者认为支教志愿者之所以去支教,是因为个人目的。这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提醒我们重新审视那些鼓励支教的“政策性”加分。

综上,支教的群众基础牢固,同时也应对志愿者进行一定的筛选。

2.2 对大学生支教的认识

80.95%的受访大学生认为支教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治标不治本。而66.67%的志愿服务接受者认为支教服务有很大的积极作用。这种结果的不一致也正是调研必要性的体现。我们更应注意到的是有三分之一的志愿服务接受者对他们接受的志愿服务并不十分满意,这也说明支教服务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超过九成的受访支教志愿服务接受者认为寒暑假支教是理想的支教形式。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周末支教这一形式值得推敲与改进。

支教主要提供的内容:科学知识教育、艺术素质教育、性格素质培养。从调查结果可知,三方面内容的需求比例顺次为50.10%、30.70%、19.20%。科学知识教育是支教提供的主要课程,不过也应注意到志愿服务接受者的其他需求,对支教服务的课程进行合理地规划。

2.3 短期支教弊端调查

关于大学生寒暑假支教的弊端志愿服务接受者选择“支教时间过短,留给学生的印象不够深刻”和“在支教离开后,当地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支教者的不同会引起当地师生关系的变化”的各占五成。这两项也是以后的支教服务要重点改进的方面。

九成的受访者认为支教没有影响当地生活,一成受访者表示支教干扰了他们的正常生活。这一成比例虽然不高,但也反映了一定问题,支教活动应注意降低对当地生活的影响。

3 大学生短期支教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的教育现状无疑是现今制约着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进一步发展的“短板”。通过开展支教活动缩小教育差距,改善总体教育质量的想法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在中国乡村教育整体处于落后地位的形势下,大学生短期支教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但是,大学生的短期支教仍然存在许多现实问题。

3.1 支教者的供给与受助学校的需求不一致

由于短期支教本身具有时间短、流动性大的特点,大学生短期支教往往缺乏一个长期有效的教学计划和大纲,决定了支教学生无法帮助受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调查结果来看,80.95%的受访大学生认为支教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对于支教的内容上却存在极大的盲目性。从受助学校的需求调查结果可知,50.10%科学知识教育、30.70%艺术素质教育、19.20%性格素质培养。但是支教学生在提供艺术素质教育方面的潜能更大,所以支教组织与受助学校之间的协调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发挥支教学生的优势才能更好地满足受助学校的需求。

3.2 部分参与者已偏离了支教的初衷

志愿者加入到支教活动中来,纯粹是出于爱心和回馈社会的责任意识。可是,随着活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支持,参与者的心态也开始复杂起来。一方面,校园社团和媒体对大学生志愿工作的过分推崇和盲目鼓动,使部分大学生出于非理性的从众心理,一时心血来潮而加入支教组织。另一方面,由于各高校大多都把参与支教等志愿工作的经历纳入评优、保送的参考指标之一,一部分大学生出于功利的目的,加入到支教工作中。

从参与者的动机上说,由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受访公众普遍认为带有个人目的地参与支教活动的学生仅是少数,但是,不可否认,确实有一部分学生对支教活动的认识比较片面,参与动机已经偏离了助人为乐、回馈社会的初衷。

3.3 短期支教志愿者缺乏培训

在提供短期支教服务的高校学生社团中,绝大部分都没有为支教学生提供专业化、技术性的培训,即便有,也仅仅是邀请具有较丰富支教经验的高年级学长来做一两场经验交流。一部分大学生在走上讲台之前对教学内容不作充分准备,缺乏教学经验和管理技巧,更缺乏应对课堂突发事件的能力。支教大学生与受助学生容易打成一片,课堂教学很难控制。因此,大学生从一名受教育者到一名教学者的角色转变存在一定的困扰。

3.4 活动效果缺乏反馈机制

一些支教组织的体制欠完善,大学生短期支教的前期准备就尤为仓促,活动后的反馈、支教大学生与受助学生们的持续联系更是被忽略了。这既无法巩固已经取得的教学效果,也难以对不合理的教学内容和安排做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和完善。

3.5 大学生短期支教成本有待降低

大学生参加支教的热情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作为组织管理方面,需要实现项目的投入产出比合理。在对支教者的调研中,我们发现支教者与受支教学校所在的地区几乎是无关联性的,这样,支教者对受支教学校的当地文化不了解,难于做到支教内容及沟通的深入。

4 发展策略

虽然大学生短期支教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客观地看,大学生短期支教,在学生们参与活动的动机、活动的计划组织、活动的实施到活动后的反馈这整套流程中,都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4.1 建立各地区的支教联络机构

目前大学生短期支教主要来自于大学生社团、学校学生会、NGO招募、学校党团机构以及个人参与等渠道。其中大部分志愿者是以学校社团形式招募的,然而各种学校的支教社团缺乏联系。如果一个地区,比如一个城市内各大学的支教社团能够相互联系,结成一个联盟,一起制定支教计划,实现对一个地区的持续帮扶,有利于支教的连续性的实现。

各地区的支教联络机构在支教人员与受助学校之间承担桥梁作用。支教联络机构及时掌握受助学校的教学内容及进度,将信息反馈给支教人员,支教人员结合受助学校情况做好支教准备。

4.2 加强志愿服务的引导宣传

虽然志愿者能给受助学生带去的知识有限,但是最重要的是带去热情,在受助学生心里树立好好学习的信心。端正支教者进行支教的态度,支教不应是旅游观光、获得生活体验。而是通过支教活动带给志愿者的是他们在支教过程中自我价值的实现、精神层面的收获和快乐。

4.3 加强支教人员的选择及培训工作

支教活动是属于志愿行为,但是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志愿活动,它除了需要志愿者有爱心之外,还需要志愿者具有一定的教育心理学基础。

支教者乃传教授业者,不仅进行知识的传授,而且也是形象的传递。所以,相关机构招募支教者时,应首先从报名者中选择综合素质较强的大学生,考虑支教者的个人能力;同时,加强支教人员的培训,要求支教者注意自己的穿着、言行举止。大学生支教应从里到外体现出为人师表的形象,使支教真正达到预期效果,而不是徒有形式。

4.4 增加支教效果的反馈环节

各地区的支教联络机构在完成每次的支教计划后,应及时收集受助学校的信息,了解支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信息反馈给支教组织,一是为了将来选择支教者提供依据;二是为了更好地选择支教内容。实行支教效果的反馈,建立受助对象档案,更有利于支教活动走向良性循环。

4.5 选择有针对性的支教形式

大学生短期支教按时间长短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周末支教(也包括在某些工作日,仅有一天或半天时长的短期支教)和寒暑假支教两种形式。为了避免支教对受助学校的后期影响,同时考虑在校大学生群体自身的特点、接受志愿者学校的需求以及不同支教形式的特点,应选择针对性强的支教形式。周末支教的特点:时间短;人员变动大;教学内容零散。推荐礼仪、手工、体育竞赛等教学内容。寒暑假支教的特点:时间较长;人员相对稳定;教学内容较连贯。推荐科学兴趣课程、美术绘画、文学欣赏、性格素质等课程。

4.6 鼓励短期支教大学生返乡支教

为了更好达到支教效果,提高支教的性价比。鼓励短期支教大学生返乡支教,有利于节约成本;加强大学生服务家乡、回馈社会意识;有利于支教者与受助者之间的沟通,提高支教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江汛清.中外志愿活动比较[J].青年研究,2003(1).

[2]王若懿.大学生支教——看花容易绣花难[J].教育,2008(3).

[3]沈艨,邓云岫,沈金荣.大学生在城市和农村开展短期支教的研究对比[J].文史博览(理论),2011(3).

[4]王梦奇,柯文娣.大学生短期支教的问题和对策——以西南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对口支教温江区镇子实验学校为例[J].大众商务,2010(8).

[5]王瑞.大学生支教的问题与对策——以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为例.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D],2009.

篇9

一、拐卖儿童的含义和相关法律规定

拐卖儿童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儿童,或者偷盗婴幼儿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在拐卖儿童犯罪团伙中,对导致儿童被拐卖的直接人员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且规定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以死刑。对于收买被拐卖的儿童,对被买儿童没有虐待行为,不阻碍对其进行解救的,可以从轻处罚。

二、国内外拐卖儿童的现状

(一)国外现状

从国际上看,虽然各国在对待拐卖儿童问题上一直秉持着坚决打击的态度,各国的拐卖儿童情况都不想同,在发达国家至今已有完善的法案约束,但在大多数国家依然形势严峻,不容乐观。

美国司法部统计数据显示,每年有79.75万名18岁以下的青少年和儿童失踪或被绑架,平均每天接获2185宗个案; 英国内政部国家反犯罪局数据显示,2012年有549名儿童被认定为人口拐卖受害者,其中70人不到10岁;根据印度国家犯罪统计局的统计,在印度每8分钟就有一个儿童失踪。据估计,印度每年有20万儿童被贩卖。

(二)国内现状

中国政府一直重视对拐卖儿童的惩治和打击。到60年代,拐卖儿童现象在中国大陆基本绝迹。90年代后,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贫富差距过大,人民的法制意识不够,拐卖儿童犯罪在数量上有增无减。2001-2003年间,我国警察解救的儿童和亲年妇女就有42000名,随着不少人贩子前往偏远贫困地区或者人口流动大的中小城市购买、拐骗、劫掠儿童,导致每年都有这类事件的发生。

在中国的拐卖儿童现象一般分为两类.一是亲生父母卖子,亲生父母拐卖孩子的原因在于没有能力抚养孩子和生下来不想抚养不想承担社会责任的年轻人。二是人贩子偷、抢、骗,近几年来暴力抢夺已成为人贩子常用手段,拐卖的对象也出现特定化,婴幼儿占大多数。

三、湖南省邵阳市拐卖儿童的现状

在湖南省境内,邵阳地区的拐卖儿童案例发生情况尤为严重。邵阳市现辖8县1市3区,人口750多万为湖南之最。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近二十年来在邵阳境内立案并且侦破归案的有关拐卖儿童犯罪不足百余起,并且出现了骇人听闻的公权拐卖儿童,“邵氏弃儿”一案震惊全国上下。除了被公安机关破获并且成功解救了的案例外,还有许多至今未被破获的“悬案”,和许多没有记录在案的失踪儿童。

四、湖南邵阳市拐卖儿童的原因分析

(一)邵阳市存在买方市场

养儿防老,重男轻女,这在中国社会普遍存在,至今也不能完全将这种思想从根深蒂固的中国人身上摘掉。第一,由于当前的中国国情,在邵阳境内并不能完全实现社会保障制度,大部分人对社会没有安全感;第二,因为不育,或者子女早亡,没有子女的家庭或者个人在其精神上会感到一种失落和痛苦;第三,有的人思想上深受陈腐的封建意识影响,他们需要有人为自己传宗接代续香火。因此只要经济条件允许,他们中的一部份就通过收买儿童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因为以上原因,导致邵阳存在儿童的买方市场。

(二)家庭防范意识缺失

根据邵阳市人口计生委的人口市情,全市的流动人口占总人口的20.3%,全市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65.8%,流出人口居全省第一。在邵阳市内人口组成部分中,留守儿童和老人是一个很大的群体。

在邵阳这种地区特点下,家庭的安全教育通常是不被重视或者是忽视的。限于经济水平的发展的状况和社会环境,邵阳地区多为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而这些老人不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或者安全意识薄弱,对孩子的安全工作不能很好的做到位。

(三)高额利润促使犯罪

据有关报道证实,每拐卖一个孩子少则可获取一万多元,多的可获取3至5万元,甚至更多。在邵阳地区比较偏远的地方,甚至存在家庭以生孩子卖孩子赚取经济来源。邵阳市辖区内有多个国贫县,受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的限制,这里的人们经济来源稀薄,以妇女的子宫为本钱,在孩子出生以后转手一卖,即可获得几万元的收入,这对于贫困地区的人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四)法治观念淡薄

邵阳地区的居民对拐卖儿童罪的理解仅限于表面,对于收养拐卖儿童、买卖自己的孩子或者是S护隐瞒收养家庭这些行为并不认为是在犯法。在社会调研中,发现邵阳地区存在着将自己孩子送与他人抚养以获得相关收入的现象。

五、湖南邵阳市拐卖儿童的预防对策

(一)政府加强管理,健全社会机制

1.加强户籍管理,完善DNA库的建设

邵阳在新生儿童只需出具出生证明便可落户,在没有出生证明的情况下才要求出具DNA血亲化验证明。在救援被拐卖的儿童时,最有效且最快速的方式是进行DNA比对,新生儿童的DNA没有入库便为以后留下太多的隐患,因此,在子女户籍落户上,相关部门应要求出具正规医院有效的DNA血亲化验证明,并将孩子的DNA录进全国DNA库中,完善DNA库的建设。

2.加强基层建设,完善监控网络

政府要加强与社会基层、各社会机构之间的合作,积极鼓励社会救助机制的建立,在相关网站上设立拐卖儿童专题,分享被拐卖儿童的相关信息以及打拐经验和取得的成果;政府要加强对救助站和福利机构等社会救助场地的硬件和软件的建设,将社会救助水平和救助能力在有限资源下最大化;政府要加强对监控网络系统的建设,及时掌握社会动态,鼓励市民向警方提供有效线索,加强警民之间的联系,形成一定的社会防范网络。

3.完善打拐系统,建立防控平台

邵阳公安系统应尽快建立一支专业的打拐队伍,贯彻落实相关政策,将这支队伍和新兴网络科技联合起来,充分利用手机的GPS定位系统、互联网等快速大范围的传播信息,通过全网监控技术及时查证,及时展开搜救。公安机关要联合宣传、广电、文化、新闻出版等部门,依托广播、电视、报纸、网络以及微博、微信等传播速度快的网络新兴媒体,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向社会各界进行防拐宣传教育,增强群众法制观念和防拐意识、能力。

(二)普及家庭预防手段,提高防范意识

1.普及家长安全意识

在当今复杂的社会中,孩子很容易受到来自各方面的伤害,对此,孩子自己不能拥有反抗的力量,就需要家长在各方面健全对危险的防范意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孩子受到伤害。对于邵阳地区安全意识不强的情况,政府部门应积极普及安全防范手段,定期开展有关安全教育的讲座,邀请有孩子的家庭参与,并定期展开家庭安全教育的知识竞赛,全面普及家长的安全意识。

2.普及孩子安全意识

从小教育孩子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接受陌生人的糖果、礼物和搂抱;了解犯罪分子惯用手段,学会一些紧急避险的方法。从小训练孩子背家庭人员电话号码,所住小区,父母名字;教育孩子一旦在公共场合与父母走失马上找穿制服的工作人员。父母应经常教育儿童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场所都不可接受陌生人送给的钱财或物件,也不可随便跟陌生人到别的地方去。

(三)推进社会思想教育,促进思想改革

1.消除腐朽思想,杜绝买方市场

积极宣扬科学可持续发展观,逐步消除“养儿防老”“重男轻女”等腐朽思想,提高一部分人的认识,大力普及拐卖儿童犯罪的相关法律和社会道德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步伐下,缩小城乡贫富差距,提高社会福利制度,加强对贫困家庭的救助力度,消除“养儿防老”、传宗接代、重男轻女、多子多福等落后观念,从而消除拐卖儿童犯罪的买方市场这一犯罪根源,给儿童一个美好、安全的成长环境。

(四)普及相关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约束力

邵阳有关部门应尽快研究出对于遏制拐卖儿童犯罪的更有效的法律条文,完善打击买方市场的法律,根据当前犯罪形式的变化,防止行为人钻法律漏洞,其次在必要的收养门槛下,规范化合法收养的途径与程序,设置相关的监管部门,防止福利院等中间人的牟利,使合法收养儿童更便捷。

总之,预防和减少拐卖儿童现象的发生,需要全民总动员,社会公众齐参与。建立全国性的公共服务系统和平台,设立儿童失踪预警机制与警报系统,政府机构完善有关法律,加强法律教育,从根源预防和及时救援两方面相结合来遏制拐卖儿童犯罪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姗.关于我国刑法中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方面问题的研

究[J].法制与经济(中旬),2012( 01)

[2]张同道,王群,索亚斌,符榕.亲爱的[J].当代电影,

2014( 12)

[3]⒀.我想给悲剧留一点点温暖[N].人民日报, 2014-

09-30

[4]林杰镇.刑事视野下的拐卖儿童犯罪分析[J].法制博

览,2015(3)

[5]赵爱宁.浅析拐卖儿童罪的立法完善[J].法制与经济,

2013( 4) .

[6]甘莉.我国刑法中拐卖人口犯罪的立法建议[J].湖南科

篇10

一.运筹帷幄,全面策划;严格纪律,落实分工

为确保我团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的顺利展开和进行, 6月26日至7月2日,带队老师公布了本团的《平顶山学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方案》。此外,还对志愿者进行了工作安排和活动进程的大致规划。带队老师本着队员自愿的原则,在此基础上作调整,采取“5+3”的工作组建方式。“5”即五个小分队,总体上负责本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一线工作,包括支教队、健身队、调研队、文艺戏曲队、电器维修队。“3”即三个组,主要负责协调各队各组之间的关系,包括办公室、后勤服务组和安全卫生组。

同时,在这一期间,我团也紧张有序地展开了提前培训。培训期间,我团注意培养本团志愿者的纪律以及团队意识。纪律是一切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纪律就没有了一切。只有在保证纪律的基础上,才能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否则,一切都是空中楼阁。团长娄鹏宇老师制定了《平顶山学院大学生支教服务团队员守则》,以明确纪律,并严格执行。培训时,我团志愿者积极准备教案以及关于尚庄乡的各种资料。此外,还在试讲、开会等过程中,共同查漏补缺,不断提高,在各种问题上互相交流意见,增进感情,加强团结。

二.统一思想,齐装出征;满怀热情,投身实践

7月3日上午,平顶山学院大学生支教培训服务团犹如一条欢快的小溪流注入了汝州市尚庄乡铁炉马村。在东芝希望小学,欢迎的学生早已列队等候,热烈的掌声使我们稍感羞怯。长时间的颠簸,并没有使我们感到疲惫。一安顿下来,我团志愿者立即按队按组分工,积极有效地展开了各项准备工作。

在办公室、后勤服务组和安全卫生组工作积极提前展开的前提下,我团支教队、健身队、调研队、文艺戏曲队、电器维修队的工作也得以顺利进行。一线工作中,在其他队才刚进入状态时,支教队的工作早已红红火火的开始了,因为每天最最热闹的就是教室了。我团志愿者采用多媒体教学,使文字、语言、音乐、图画结合起来,以助孩子们快乐学习,并适时调整教案内容和进程。此外,结合学生特点,还开展了体、美、音等强化班。东芝希望小学的学生,聪明而懂事。不用告诉你,他们有多热爱生活、多渴求知识,真诚的表情和高高举起的手臂已经说明了一切。为了积极推进“科技下乡”,大学生支教培训服务团针对尚庄乡东芝希望小学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还对教师专门开设了计算机基础、office使用、email收发等办公自动化的培训课。学校没有太多的设备,志愿者就把自己的笔记本电脑积极贡献出来。东芝希望小学的近二十名教师接受了培训。

我团在义务支教的过程中,电器维修队也展开了工作。他们带着自备的修理工具在村中设立“家电维修”点,为村民们义务开展家电维修服务。专注的眼神换来每次成功的尝试,专业的服务换来群众满意的微笑,他们为村民修好了手机、电扇、电脑、电磁炉、旧式钟表……硕果累累。在维修过程中,遇到较难解决的问题时,电器维修队队员们就共同讨论,一起攻克难关。每当听说他们又修好了一样电器,我们就高兴得不禁鼓掌给他们加油鼓气。他们的话虽不多,但心中的关爱与热情全从手中传达。床、书桌、凳子,甚至地上,都曾使他们工作的场地,这也是他们付出和努力的见证。该队队员发挥自己专业技能,无私为当地群众服务的精神得到了村民的高度赞扬。街道上热闹的维修现场以及尚庄乡人民和维修队员之间友好相处的景象,构成了广场上一幅和谐的风景线。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校志愿者在服务农村、锻炼自己、增长才干的同时,关注社会,关注农村,关注生命。我团志愿者在服务地广泛开展了“关爱生命”系列活动,深入关注农村弱势群体:当志愿者握着偏瘫妈妈的脚踝,传递的是心与心间的温暖;当九十岁孤独老人硬要拖着“九十度”的身躯靠在门口观望我们志愿者离去时,观望的是一种感动、一种感激;当断了右臂的小帅鹏微笑着将左拳举过头顶,站在我们面前的不是小帅鹏,而是坚强!……在走访群众时,我团志愿者孙浩天不顾艰险爬上瓦房,为一位年老的爷爷补休漏雨的房顶。志愿者从房顶下来后,爷爷感激地握住了他的手。我团前去慰问的志愿者动手为孤寡老人洗碗、刷锅、扫地,并买来了一些鸡蛋送给他们。跨越时光的隔离,我们与老人在一起。老人是无可挽回的过去,我们是手已把握的现在和即将来到的未来。而在这之间最好的链接点,便是志愿者无意中蹲下的身子和那双轻轻扶着老人的手。志愿者采取问卷调查、家庭走访等方式,针对 “留守儿童”、“孤寡老人” 等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还为当地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捐赠了衣物,将温情和感动在彼此心间流动。共2页,当前第1页1

与此同时,健身队、社会调研队、文艺戏曲队也没落后。汝州市尚庄乡是有名的武术之乡,健身队让武术教育走进课堂,教练健身操、太极拳等体育项目。他们还举办了趣味运动会,以游戏和运动相容并进的形式,积极调动了孩子们的运动热情。我团社会实践调研队队员在队长李笑漾的带领下,开展普法、环保、国家政策宣传和传播科技文化、走访老等特色活动。为了增进志愿者与当地村民的情感,在祖国60华诞之际,我团文艺戏曲队志愿者认真策划了弘扬爱国主义和民族大团结精神的文艺晚会。凝重深情的爱国诗朗诵、稚嫩真情的爱国歌曲童声大合唱、铿锵有力的武术表演,还有逗乐的小品、激情四射的健身操……整台节目气势恢弘,震撼人心,共同的爱国之心使志愿者和当地村民合为一体,情意相融。而坚守在二线岗位上的各位志愿者,任劳任怨,全力为集体做好后方工作。办公室协调好各组各队与宣传部之间的联系,后勤服务组负责准备伙食,安全卫生组则负责检查各居住处的安全隐患和卫生。

社会实践期间,我校团委贺书记来尚庄乡东芝希望小学慰问视察。贺书记认真询问了我团后勤的厨房管理工作,我团团长娄鹏宇老师的陪同下,贺书记冒着酷暑在查看了我团服务地环境及住宿情况,并同孩子们一起坐在教室中听我团志愿者课。7月10日,贺书记率各院系领导为我们举行了隆重的挂牌仪式。离开的那天,下着雨,但还是有许多孩子撑着伞来送我们。小小的鞋子站满了黄黄的泥巴,飘飞的雨丝打湿了额前的发梢。我们默默地用眼泪说别离,我们静静地用拥抱说珍重。我们会永远记住这里——汝州市尚庄乡东芝希望小学。它给了我们感动,给了我们温情,给了我们锻炼。我们也还会怀念没有床就睡课桌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