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5 15:42:3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护理美学的概念,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关键词:护理美学;整体护理;护理学科
护理美学是护理学和美学相互渗透的结果,是美学在护理实践中的体现,是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现代护理事业所涉及的各个领域中的美的内容、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1]。随着整体护理模式的确立,护理教学工作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将护理美学的理论贯穿于护理教学各学科的始终,对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成为完善构建护理美学学科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
1 护理美学与护理基础学
随着护理学科越来越受到重视,护理教学也随之更加系统和专业化。护理基础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护理操作的基本技术,理解每一项操作步骤的理论基础和原理,为促进患者健康打下坚实的技术和能力基础。然而其教学仅仅针对各项临床护理操作进行,很多教师将护理教学的重点全部放在对学生技能的培训和知识的强化上,而忽略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教育,使学生的审美观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出现审美价值观的偏差,甚至影响到护患关系关系的处理。所以基础护理教学与护理美学相结合十分必要。
护理美学显著特点就是挖掘“美”,认识护理专业美的特性,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激发对真、善、美的理解与追求,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在护理基础教学中,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与实践技巧外,应首先让学生明确护士的角色及其必须掌握的沟通技巧和护患关系中的美学原则。引导学生感受美、认识美、了解美、理解美和追求美,并将对美的理解与感悟应用于基础护理教学,从仪表、行为、情感和语言沟通等方面将美学潜移默化,用美的形象性和愉悦性感染护患
关系,从而更好的促进患者身心健康,使护患关系更为和谐。
2 护理美学与护理心理学
护理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人的心理因素在人类健康与疾病相互转化过程中的规律以及个性心理特征。南丁格尔说:“护理是最精细的艺术。”现代护理学的观点认为,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及护理的过程中,不能用传统的生物医学观点把人当作单纯的自然人,而应研究人的精神世界,从而达到心理的平衡[2]。护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心理因素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很大的关系。
在进行心理护过程中,护理活动如果能够运用美学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积极创造和建立良好的审美环境,通过美的事物激发患者的情感共鸣,引发他们积极能动、健康向上的激情和反应,就能达到减弱或消除消极心理,减轻痛苦的目的。而护理人员也只有长期的美学熏陶下,才能形成完善的心理结构和心理定向,从而更好的进行心理护理。因此护理美学和护理心理学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3 护理美学与护理管理学
护理管理学是管理学科中的具体应用,属于专业领域管理学,是为了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系统的利用护士的潜在能力及社会活动,以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为主要目的的活动过程。护理管理本身就是一种不断追求完美的理念,因此美学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也是现代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护理管理者需要将美学的理念寓于护理管理活动中,运用护理美学的原则对护理管理提供指导,为护理管理过程润色[3],使护理管理目标以完满的形式呈现,令护理服务对象在接受服务的同时获得精神享受。
如何实现最优化的管理,使护理系统运转节能高效、工作节奏规律有序,这就是护理美学在护理管理学中间的渗透和联系。护理美学为护理管理提供了相关的理论指导,其在护理管理中的渗透对推进护理管理科学的艺术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促使护理管理者树立美的理念,倾注美的情感,应用艺术化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同样护理管理为护理美学提供了施展美学效应的舞台,使其以完美的形式呈现。
4 护理美学与护理教育学
护理教育学是专门研究护理教育现象与规律的学科,是护理学学科体系中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主要介绍护理教育学基本概念、护理教育目的及教学目标等。随着医学的进步与发展,除对护士专业知识结构的需求不断地更新与完善,同时还应具有较高的美学素养,护理审美教育是护理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护理美学培养护理教育工作者的审美能力和审美修养,使他们成为能够运用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天使,同时还肩负着如何将美贯穿于护理教育的全过程的任务。护理美学和护理教育学的相互渗透符合时展和护理服务对象的需求,为护理工作者提供持续的审美教育,使护理教育者终生获得专业素质和审美修养的培训。只有具备了较高的审美能力和美学素养,才能在护理教育中自觉地将美融入其中,从美的视角出发去阐述和分析人、环境、健康、护理与美的关系,更好的完善护理教育。
5 护理美学与护理伦理学
护理伦理学以伦理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对护士的态度、价值观念、道德发展、道德推理能力以及伦理实践进行研究,对护理实践的道德概念进行哲学分析的科学。护理伦理学是以善、恶作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系护理伦理的发展,从伦理学的角度来展现美的本质、美的形态、美的感受和美的创造[4]。而护理美学是以美、丑为评价标准,以维护健康为客观依据,对护理美、护理美感、护理审美实践以及审美教育与评价进行经验分析和理论探索的研究。
综上,护理模式的转变已涉及护理各学科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的变革,护理美学就是在这种特定的条件下逐渐孕育并综合发展起来的一门富有应用价值的新兴学科,它必将对护理各学科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掌握好护理美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专业发展,更好的将护理美学与护理的其它学科融会贯通、与时俱进,从而完善护理美学在护理学科中的专业化方向,完善构建护理美学的学科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 任小红.护理美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5:52.
[2] 瑞芳.护理工作中的美学思想[J].卫生职业教育,2004, 22(3):80-81.
[3] 王艳梅,张宁,秦宇.护理管理活动中的美学理念[J].护 理学杂志,2003,18(7):555-556
1.2基础护理的教学目的护理学基础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护理操作技术,理解每一项操作步骤的理论基础和原理,应用护理程序开展整体护理,促进病人健康打下坚实的知识、技术和能力基础。
2护理美学的形成、发展
西方发达国家率先提出“护理程序”的概念,带动了护理专业的革命性发展,其中蕴涵了丰富的护理美学思想,充分体现了护理工作的整体、系统、层次、和谐、有序和节奏性,把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相互交融起来,是现代护理学科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护理美是护理理论结构与内容,护理技术和科研以及护理活动中所显现出来的一切美的总和。
3护理教学在临床护理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3.1学生自身的问题许多学生在临床实习一段时间,养成了一些不良行为,如浓妆艳抹,穿奇装异服,言行举止粗鲁、野蛮,严重影响了护理人员的形象,导致实习医院或带教老师的不满,给护理教学带来许多困难。然而学生自身并没有引起重视,反之自我感觉良好认为是走向社会发展成熟的改变,其原因主要是护理教学重点全部在于技能培训和知识强化,忽略了学生心理意识方面的审美能力的教育,使得学生的审美观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也随之发生改变即而被同化,出现审美价值观的偏差心理。
3.2护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大部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无论技能操作,还是理论知识都能达标,然而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尤其是处理护患关系时出现许多问题,如:操作前与患者的沟通不当,操作中一旦出现小失误,就会发生本来可以避免的矛盾、纠纷,有的患者甚至大打出手,情节恶劣,给院方、校方、学生三方面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再比如:学生在面对患者提出病情或治疗的相关问题时,没有妥善解答,引起患者的不满,为日后的护理工作埋下隐患。有的甚至因为护理人员的一句话而对薄公堂,双方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其原因在于学生缺乏与患者良好沟通的能力与技巧。
4基础护理教育与护理美学相结合
4.1基础护理工作的审美教学基础护理工作有很强的艺术性,如何使其更加完美,则有赖于护理人员对其完美原则的自觉维护与遵守。在教学工作中,老师除了在教育方面培训学生,更要适时强调培养基础护理工作的审美教育,纠正不良作风,使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着装、行为、习惯。如:强调淡妆上岗、待人温馨、处事公正、动作轻柔、工作严谨等审美教育,让学生明白美的内涵,以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完善审美价值观。
4.2护患关系中的社会关系教学在护理实践中,护理活动主要发生在护士与病人之间,护患关系是一种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人际交往,交往中往往受到双方个性特点、环境变化、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心理状态,因此,在护理教学中应首先让学生明确护士角色以及必须掌握的沟通技巧和护患关系中的美学原则。
摘要:通过对现代护理美学相关内容与南丁格尔精神的实质内涵的分析归纳,讨论了非功利思想对护士审美修养的作用,指出非功利思想是南丁格尔奉献精神与现代护理美学的基本内涵,也是护士的审美修养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护理美学;非功利思想;南丁格尔精神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护理学已经成为融合自然科学和社会人文科学的综合性应用性学科,在医疗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护理事业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还对护理美有了更高的追求,要求护士把崇高的道德情操融入平凡的护理工作中,这也是护理美学教育的目的所在。护理美学是美学基本理念在护理学领域的具体应用,美学的一般原理同样适用于护理美学。美学研究表明,审美能力是人们对世界的直接感知能力,属于感性认识范畴,拥有审美能力才能感知美、创造美、表达美。而非功利的审美心态是审美能力提升的基础与关键。因此,拥有自然而健康的非功利心状态,是护理美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现代护理美学认为:审美能力是审美主体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现代文明人的重要素养之一。审美能力的提升是护理美学教育的目的之一。审美能力包含:审美感受力,审美想象力,审美理解力等方面。审美感受力是一种感觉思维,是人能获得审美享受的能力;审美想象力是由目前感知的事物回忆起与之相关的另一件事物的能力,旨在为主体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审美世界;审美理解力是一种领悟力,是对事物感性的情感性的理解能力。可以看出现代护理美学所界定的“审美能力”范畴具有一般意义。有关美学研究中审美能力提升的原则与方法同样适用于现代护理美学。
二、南丁格尔精神的实质内涵
现代护理学的创始人南丁格尔曾经这样论述:“护理不只是一种技术,而是对患者生命一种呵护。同时,没有树立为患者服务的坚定信仰,护理会成为一种机械式的工作,每天为固定的工作事项忙碌、焦虑,逐渐失去那起初的目的。护理是一种艺术,是帮助人生命健康的法则。”南丁格尔主张将护理工作看做维护生命健康的艺术,要求护士“必须是一位虔诚的,乐于奉献的人。她尊敬她自己的职业,因为上帝给我们的最珍贵的礼物――生命就掌握在她的手里”。南丁格尔以她最高贵的奉献精神把一生献给了护理事业,为护理事业奋斗了终生。被列入世界伟人之一。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尊敬。英军中流传着赞扬她的诗句:“她毫不谋私,有着一颗纯正的心,为了受难的战士,她不惜奉献自己的生命;她为临终者祈祷,她给勇敢的人以平静。她知道战士们有着一个,需要拯救的灵魂,伤员们热爱她,正如我们所见所闻。她是我们的保卫者,她是我们的守护神。祈求上帝赐给她力量,让她的心永跳不停。南丁格尔小姐――上帝赐给我们的最大福恩。”
在南丁格尔创立并践行的护理理念中,“乐于奉献”应该是护士所具有一切美德的基础,如果注意到南丁格尔也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的话,我们就不难理解,南丁格尔其实是将护理看做是一种基于奉献的“修行与行善”,这正是非功利心态的具体表现。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现代护理学是以南丁格尔精神为基础理念的,而这一理念的核心内涵是基于非功利心态的奉献精神。
三、非功利心态的培养是护士的审美修养的起点与旨归
正如南丁格尔所指出的“没有树立为患者服务的坚定信仰,护理会成为一种机械式的工作,每天为固定的工作事项忙碌、焦虑,逐渐失去那起初的目的”。笔者认为南丁格尔能够成为一代伟人,受到全世界的爱戴与敬仰,固然与其精湛的护理技术有关,但更多的是因为她为患者所无私奉献出的爱心与善心。这便是南丁格尔“起初的目的”,具有明确的非功利的心态,是甘于奉献的基础。除了为患者服务的坚定信仰,南丁格尔在她平凡而忙碌的护理工作中别无所求,以自己全身心的投入与实践,示现了至美的护理审美内涵,诠释了超凡入圣的至善境界,因此非功利心态的培养是护士的审美修养的起点与旨归。美学研究表明,只有在非功利心的背景上,人的审美能力才会有大幅度的提升,审美感受力才会因此增强,才会从最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进而从自己的爱心与善心中找精神的皈依、体会到大美的境界,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对真善美的追求。
非功利心态对于护士的审美修养的作用还在于为“奉献”与“回报”找到了内在统一的逻辑依据。由于功利思想的影响,人们因为得不到“回报”而不去“奉献”,已逐渐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的行事原则,自我为中心、对他人漠不关心、道德底线一再下滑等问题在包括医患关系在内的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越来越凸显。原因固然很多,但对于“奉献”与“回报”的纠结,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笔者认为因为“付出”而要“回报”本身并不错,只是在很多情况下,由于自身审美感受能力的不足或者说是漠然,即使得到了甚至是巨大的“回报”,自己也毫无知觉。因而认为没有“回报”。由于非功利心态的培养,使自身审美感知能力提高,因此而能真切感受到帮助他人所带给自己的快乐,从而发现人生的价值与真谛,这是非功利心态给以我们最有意义的启示,也是平凡的我们可以“超凡入圣”的逻辑。
四、非功利心态内容与美学教学改革
通过美学非功利心态思想对学生人格形成与思维训练的作用及影响研究,我们认为非功利心态内容包括:虚静、平淡、平等、平和、感恩、奉献等内容。虚静是没有妄念的空明与宁静的心理状态,为美的感知创造出自然、宁静、纯净、专注与开放的心理环境;平淡是虚静心态在生活中的延伸,是对于得失所保持得超然而潇洒的态度;平等是对待人与事的心态;平和是各种心理精神因素的矛盾运动达到平衡的内心和谐状态,是人格完善的象征。感恩及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非功利心态的有机组成部分。奉献是为他人为社会奉献的心理状态,是审美心态发展的最高阶段与大美境界。奉献精神的可贵在于付出而不求回报的非功利性。奉献心态的培育,将使是人格具有超凡入圣的气质。
虚静、平淡、平等、平和、感恩、奉献等内容。形成了非功利心态由低级向高级运动的心路历程。护理美学教育的重点应该是通过非功利心态的养成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使学生真切感受到非功利奉献心态带给自身的巨大愉悦,由此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区别“修”与“学”的概念,改变口号式的理论灌输教学方式,增加以训练、引导、启发学生自身感知力(悟性)为目的“修学”环节。(作者单位:1.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兰州交通大学)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一般规划课题:美学非功利心态思想对学生人格形成与思维训练的作用及影响研究;课题批准号:GS[2011]GHBG035
参考文献:
[1]王永生.非功利心态思想对现代美学教育的启示[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2,02:148-150.
[2]王永生.老子与黑格尔哲学及美学思想比较[J].新一代,2010,05:52-53.
[3]刘月树.南丁格尔护理伦理思想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3,08:39-41+44.
重视患者亲属的作用:患者亲属的作用至关重要,不可忽视,患者亲属将亲人送进医院,同样怀着焦急不安的心情,对医务人员是否认真诊治,患者持担心和观望的态度,有时甚至十分挑剔。对此,导诊护士只有通过耐心、细致地工作,做到一切为患者着想,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和配合。
总之,导诊护士给予患者的服务不是一种恩赐,而是一种职责。导诊护士时时处处都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去对待患者,使患者在接受良好诊治的同时,身心需要也获得最大的满足。
分析和塑造规范的护理职业形象,加强护理内涵建设的重要性,认为应用《护理美学》《护理管理学》等护理理论,从护理形象、护理质量、服务形象三个方面对导诊行为设计和管理、能塑造优质、高效、多元化,为打造医院的护理品牌而发挥应有的作用。
塑造医院护理职业形象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护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护理职业形象的设计和管理,是以护理美学和护理管理学理论为主导,利用护理专业和医院多元化文化服务,进行综合应用设计,提供护理形象。
导诊护士是医院护理形象的先锋者,她也是医院护理质量、服务、信誉、素质、精神面貌等的总体形象的代言人。她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水平和信誉,因而显得尤为重要。
1 导诊护士形象设计思路
1.1 多元化服务是导诊护士的内涵
1.2 美学 导诊护士行为形象设计美学是基础。患者一跨进医院的大楼,首先迎接他的身着红色飘带的导诊护士,面带微笑,端庄和蔼可亲的导诊护士。患者会以第一关卡的首要效应来判断医院的整体水平和可信度,导诊护士形象美学还包括:职业道德美,语言美,形象美和护理环境美。
1.3 常识 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社会逐渐走向文明,越来越多的服务行业,对多元化的市场运作,已经成为占领市场的必备条件之一,在人们享受卫生保健的今天,人们对医疗保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知道疾病的发展程度,想了解药物的作用,还想得到正确的保健相关知识,人们一生中可能有人没有住院,但是如果没有去门诊看过病的数字一定是零记录,这就要求我们导诊护士拓宽知识面,接收新理念,掌握新知识,极大程度的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咨询需要,提供合理的知识信息服务。
1.4 向导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服务项目不断扩展,门诊的工作环节越来越细,工作只能越来越完善。对管理者来说是科学的、合理的、严谨的、但留给患者的印象往往是繁琐的、复杂的、难懂的、不方便的一系列的程序。作为服务主体的医院,就必须要考虑一种行之有效的行为方式,以满足被服务的患者客观的需求。无疑导诊的护士承担了医院的这一重任,他们所负担的内容具有:分诊作用、咨询作用、公关作用、广告作用。
1.5 动态 事物总是在运动中向前发展,导诊护士的形象也要随着社会和人的需要,不断的充实与完善与时代的前进节拍相协调。
2 导诊护士的形象定位
满足患者的利益,是导诊护士行为形象的出发点,根据社会公众对护理工作的需要,应该从护士形象、技术质量形象、服务形象三方面,对护士行为形象的定位。
2.1 导诊护士的形象 导诊护士形象是行为的基础,应该表现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和谐与统一。是专业素质、文化素质、职业道德水平的综合外在的体现。具体表现在护理人员崇高的职业道德规范,训练有素的护理行为,端庄大方的仪表,有条不紊的工作作风。
3 护士的语言是疾病的良药
随着护理学的发展,护理观念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和以患者的健康为中心;护理模式从专科护理转变为更加注重患者的心理需要,尊重患者的权利,让患者参与全过程治疗的整体护理。
患者就诊后常会产生孤独、抑郁、烦躁、无聊等情绪,更需要得到关怀和理解,需要新鲜而愉快的感受以驱除消沉的心理。当患者接受临床护理时主要面对的就是护士,护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均会对患者产生重要的心理影响,此时护士以端庄的仪表、可亲可敬的表情、诚恳的态度对待患者,使之受到感染,改变消极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根据马洛斯的需求层次论,人类有5种基本的需要,即生理、安全、归属、尊重、自我实现。将安全的需要放在人类基本需要之第二位,可见安全对人的重要性。安全受挫就会使人感到威胁,引起精神紧张,产生恐惧、焦虑等情绪,患者在诊断、检查、治疗过程中就会产生恐惧感。例如:静脉输液、肌肉注射、剃头、导尿、洗胃等操作中护士没有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多次失败,就会增加患者痛苦,使患者产生紧张、恐惧,因此患者对护士产生不信任,降低治疗的信心和积极性,甚至拒绝配合治疗;如果护士熟练地操作,会使患者产生安全感和依赖感,有利于病情的康复。 言语交往是护士工作的重要手段,护士与患者接触最多,言语交流的机会最多,亲切而有感染力的交谈,恰到好处的疏通劝导会起到正性效应,既能增加护患双方的心灵沟通,又能增进相互理解、信任,对那些心音性疾病还能起到言到病除的效果。严谨、温和、风趣、美好的语言能够稳定患者的情绪,提高治疗效果。反之,不当的言语会造成患者心理上的困惑或疾病。因此,掌握与患者的沟通技巧,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保持最佳的身心状态是护士必须具备的素质。
护士的责任和义务是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健康教育使其改变不利于疾病康复的不良行为和习惯。所以,护士要成为患者信得过的咨询者,应该成为护理工作的时尚。在具体工作中,随时展现自己良好的仪表、言行以促进患者的心理向者最佳状态发展,配合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而痊愈出院。
参 考 文 献
人文素质教育不等于人文学科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它不是仅仅教给学生一些人文知识,而是促进人文学科中内含的价值———人文精神向个体身心的内化。这正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1]
2护理人文素质教育现状
2.1护理学对人文精神的重视不够
护理学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交叉学科,由于护理学形成于西方近代科学机械决定论盛行时期,因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护理学还是侧重于自然科学和技术操作,将护理对象看成有生命的机器而忽视了情感、心理、、社会角色等人文属性,相应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传统教育模式,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护理学只有与人文科学相结合,并接受它的社会价值导向,才能满足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要,这也是护理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2.2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武有祯等已对国内24所院校3年制本科护理所开设的人文课程进行了统计,结果为各院校开设的人文课程从1门到5门不等,平均2.63门,所占学时数的比例从1.8%到8.4%不等,由此可见,各院校开设的人文科目偏少,课程开设形式不合理,课程设置不齐全。[2]针对此现状,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的提高,有待于科学、合理地增加人文课程,如护理心理学、护理美学、护理伦理学、公共关系学、人际沟通等,保证人文课程在总课时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在增加人文课程的同时,必须精简和压缩传统的生物医学课程,彻底打破原有的三段式的护理教育课程结构体系,加强学科间内在结构和逻辑上的联系,使护、医、文相互渗透。目前已有部分院校对此作了有益的尝试,提出了“自然科学基础课、人文社会科学课、预防保健课、医学基础课、医学临床课、新型护理技术与方法课”6大课程模块,体现了“突出护理、加大人文”的新型的护理课程结构体系。[3]
2.3专业人员的人文素质不够
我国医科学生高中阶段就被分在理科班主攻数理化,几乎放弃人文社会科学的学习,进入医学院后更是局限于繁重的护理专业知识及相关自然科学、外语的学习,忽视人文社会科学的学习,缺少人文素质的浸润与引导,导致学生认识、理解社会的能力不强。虽然已有不少学者意识到加强人文教育的必要性,有不少院校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还是存在不少问题,教师的教育思想、人文修养都存在与现代护理学发展不相适宜的问题。
3构建护理人文素质教育模式
3.1全面营造人文素质教育氛围
首先,有计划地举办人文讲座、名片名著欣赏、文艺表演、演讲比赛等,有效地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比课堂教学更切入社会热点,内容更广泛、更新颖,对学生的影响也更深远。其次,营造内涵丰富、生动而有意义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是主导文化(第一课堂为代表的学生文化)之外的文化活动现象,它通过感染、暗示、激励与心理调适等多种功能,改变着学生的情绪、情感、行为规范与生活方式等,它有巨大的教育功能。[4]校园文化包括校园的绿化和规划、校训与学生行为规范的制订、人文景点的设立、教室和实验室的布置等,处处体现人文思想,使学生在良好的人文氛围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再次,加强社会实践环节,引导学生积极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中不断增强人际交往与语言表达能力,自觉提高自身人文修养。
3.2构建多层次立体的课程体系
进行大面积人文知识普及教育。开设“人文素质修养”必修课,并在其他护理专业课程的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把“传道”和“授业”有机结合在一起,同时,结合护理学的专业特点开设系列选修课,构成一个比较合理的、完整的人文课程体系。
3.3创新系统的人文素质教育方法
成功的人文素质教育必须是充满想象和创造的。因为人文素质教育不是用概念解释概念,而是给出意义在其中得以显现的场所,以使被教育者生成意境。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意境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与之相对应的是自学、课堂辅导、计算机仿真/实验研究、论文/设计或实验、社会实践等方式。这样,学习过程就转变成学习—应用—发展知识的过程。所谓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上述能力,而不是只教授学生人文知识,更不是背诵人文教条。在人文领域,情感体验永远比理论对人的影响大。[5]
3.4加强师资培养,提高整体素质
3.4.1加强对专业教师人文知识的培训:护理专业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护理学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还必须具备应有的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人文科学知识,并能有意识地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如生理学和心理学、临床护理与伦理学、基础护理与美学等课程的有机结合,可使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得到人文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1-190-01
2009年3月-2010年12月,我们通过对在职护士进行人文素质培养,开展人性化护理实践,取得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对象资料随机抽取我院妇产科、内科两个病区护士18人为观察对象。职称:主管护师4人,护师5人,护士9人;学历:本科1人,大专17人;年龄:21-47岁。选择两病区2009年0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217例患者为观察对象。
1.2 方法 (1)对在职护士进行人文素质培训内容包括:护理美学、礼仪与着装、人际交往礼仪、法律知识、人际沟通与护患健康交流、护理人文素养和基础理论、情绪疏导、护理哲学思维观、临床路径与个案护理、整体护理知识的临床应用等。通过专家讲座、多媒体授课及与发达地区的专家现场交流指导等形式对护士进行培训。(2)两病区患者均给予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对症护理、健康教育等常规护理。应用人文关怀对患者进行护理。方法如下:①营造温馨的病房环境与和谐的人文环境。保持病房清洁整齐,生活上尽量提供方便。以仁爱之心关心患者,以精湛的技术服务患者,与患者换位思考,提供全方位护理。②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让她们多关心、陪伴患者,增强交流。③实施多元化的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知识水平和对疾病的认知程度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④心理干预。采用倾听法让患者倾诉,缓解心理压力;采取疏导法针对患者的负性情绪给予合理的建议和指导;采用意识转移法引导谈一些轻松愉快的话题,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以改善心理状况,必要时求助于心理医生。(3)采用自行设计的治疗遵医行为调查表比较两组的遵医行为,包括按医嘱服药、不滥用药、不擅自停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保持心理平衡、定期复查。能执行8项以上者为完全遵医;不能完成两项者为完全不遵医;不完全遵医介于两者之间。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比较两组护理的满意度,包括住院环境、护士态度等20个条目,采用1-5分评分,I>85分为满意,60-85分为一般,
2 结果 (1)护士人文素质培养前、后,人文素质和临床综合能力评价。(2)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比。
3 讨论 (1)树立整体的健康概念是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人的社会性体现得越来越明显。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愈来愈受到医学界的关注。现代的“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更突出了患者是一个整体的、社会的人的概念,强调健康和疾病是自然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人文素质培养是提高护士综合能力的需要由于我国现行的医学教育模式缺乏对医学的人文素质教育,造成医务人员人文精神的缺失,以致不能更好的适应职业发展的要求。(3)对护士人文素养相关课程强化,使护士对患者的主动关怀意识明显增强,沟通能力、处事协调能力明显提高。同时,也提高护士临床护理综合能力。可见,通过对患者应用人文关怀护理,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遵医行为显著改善,护士满意度显著提高(P
把人文素养融入护理社会化教育实践中,使护理服务体现人性化。在职护士的人文素质教育,不仅提高护士的临床综合能力,使患者得到人性化的关怀,同时提升临床预期效果。在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的同时,她们同样需要社会的关心、理解、支持与认可,共同构建美好和谐的社会,达到身与心的健康!
参考文献
[1] 刘素芳.医学人文精神与整体护理的人文关怀[J].护理学杂志,2007,22(6):71-73.
文献标识码:B
护理是增进健康、减少疾病、促进康复的艺术,其核心就是对人的生、老、病、死全过程的关怀和尊重。
1关怀照护的概念及现状
关怀照护(简称关护),又称人文关怀,是为了改善及促进人类的健康而直接去协助、支持及促进个人或团体的一种护理行为,而且会因文化差异而有不同的表现方式。
关怀照护理论目前已经广泛地应用到临床护理的各个学科。涉及的领域有临床护理各科、临终护理、护理管理、出院后病人的护理、癌症病人的护理、健康教育、护理教育等。说明护理工作人员越来越重视人文关怀在护理学科发展中的作用。
2关怀照护在临床护理的实践和评价
为研究关怀照护在临床护理中的人文价值,任俊翠等对其进行了评价研究[1]。对实施关怀照护的病区,从病人抑郁、焦虑、患病行为、病人满意度、护理人员业务素质、护理质量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从而判断其效果。结果发现研究对象的焦虑、抑郁、患病行为的心理取向分值呈现好转趋势,表明利用人文关怀理念服务于病人后,病人的心理状况得到了改善,而且病人感受的关怀越深,对护理的满意度就越高[2],在护理业务层面上同时促进了护理业务品质的提高和发展,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
3目前影响关怀照护执行的因素
3.1护理人员缺乏自身人文精神的建设:医学院校对关护理论的课程设置尚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医院又缺乏必要的关护理论知识的继续教育培训,护理人员缺乏自身人文精神建设。
3.2缺乏关护的相关政策:护理绩效评估中缺乏关于关护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关的奖惩制度,医院缺少人文关怀执行的监督机构,护理管理人员引导护理人员注重对病人的人文关怀的制度建设和政策导向不够。
3.3护理人力资源的缺乏:护理人力资源严重短缺,目前的护理工作主要为执行医嘱,大量的治疗任务需要护士加班加点才能完成。外界的压力和护理人员自身人文关怀意识和认知的缺乏,使其工作压力增大,身心疲惫,无暇关注病人的各种感受。
4护理与人文关怀融通的结构层面和实践途径
1.1 临床资料
1.1.1一般资料:本组31例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19例。胡须种植7例,眉毛种植13例,头发种植11例,均为外伤或烧伤后瘢痕性秃发。年龄18~45岁,病程数年至数十年。
1.1.2手术方法:在局麻下,于患者枕外粗隆上下水平,沿着头发生长的长轴方向,取所需面积的长条形复合头皮组织瓣,进行毛囊分割,然后植入受区打好的小洞或裂缝中,术后无须包扎,术中注意毛囊的存放及种植技术的完善[2]。
1.2方法:对31例患者在入院前、入院后、围手术期应用舒适护理模式通过评估、了解、制定、提供四个方面实施。评估: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和生活依赖程度;了解:了解患者最关心的事,最喜欢的事,最担心的事,视患者生理、心理、社会为一个整体;制定:根据对患者的评估和了解,因人而异制定个性化护理标准,使患者感到护士的关爱和尊重,从而解除其孤独、焦虑、忧虑和抑郁的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供: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及健康信息,使患者有选择地接受最合适的诊治和护理,让患者以最佳的心态接受治疗和护理,促进身心健康。
1.3 结果:采用我院患者意见征询表调查法,给每位患者发放问卷。回收率100%,结果显示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达99%,患者在身心方面均有很多改善。
2 护理
2.1入院前舒适护理:咨询护士一对一为前来就诊的患者服务,有别于过去的“一对二”或“一对多”服务,有效地保护了求美者的隐私,咨询时间控制在20min以内为宜。用亲切温和的语言与患者交谈,详细告知咨询问题以及住院手续办理和将要入住的病区环境及主治医生护士。
2.2入院后舒适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手术前护理、手术中护理、手术后护理。
2.2.1术前心理舒适护理:美容手术的效果不是以单纯的症状解除,功能改善为标准,而是与患者的心理因素密切相关[3]。充分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及时交谈,掌握动态的心理变化。在交谈中,护理人员以亲切平和的语气,详细了解患者是否患有其他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是否正在服用药物等。切勿护理人员一个不规范的动作或者是一句不适的言语,让患者产生不信任感。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为患者进行手术前各项准备工作。操作前清晰明确告知所做项目的目的和原因;操作中轻柔准确,及时与患者沟通;操作后,关心体贴患者,创造融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身心放松,愉悦信任地接受手术全程。
2.2.2术前护理:详细告知手术前的注意事项,使用生发剂的患者,术前一个月需停用生发剂;术前一天晚上及手术当天早晨用洗发剂洗头;术前一周停用维生素及阿司匹林;术前要正常饮食,一定不要空腹,避免酒精类饮料和油腻食品;术前确定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或其他身体炎症;女性要避开月经、哺乳周期;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应确认手术方案。做眉毛种植术前不要化妆。手术当日指导患者穿宽大、舒适、柔软前面系扣或拉链的衣服便于穿脱的专用手术衣物。与手术室护理人员及时沟通,术前一天手术安排后,巡回护士即到病房向患者做自我介绍,并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及家庭信仰,对手术需求,提供有关手术,麻醉及术后恢复的信息,帮助患者消除紧张、猜疑、优虑、恐惧等心理因素,使患者对手术的目的、意义、过程及麻醉有大致了解。在与患者交流时做到专业、细心、耐心,满足他们的心理舒适要求。
2.2.3 术中舒适护理:环境舒适护理:调节好手术间温湿度,温度22℃~25℃,湿度40%~60%。手术间灯光明亮,为患者营造安全舒适的手术环境;舒适护理:根据手术需要安排舒适的手术,既充分暴露手术野又使患者尽量保持生理功能位,尽可能减轻患者生理不适感,增加舒适感;手术过程中的心理护理:大部分患者因担心手术效果而无法入睡,在不影响麻醉和手术进行的情况下,术中与患者交谈分散注意力。以减轻不适。在做每一个操作和采取一些措施时都要耐心解释。及时告知手术进程。在手术医生进行毛囊分割时,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专用休息室,可以看杂志、看电视,听音乐、喝饮料,让其安心等待。
2.2.4术后护理:术后注意保持病室环境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在患者回到病房第一时间内送上问候与关心,可根据患者需求,将病床稍抬高床头15°,处于舒适卧位。睡觉时要用较高的枕头(是平时的2~3倍)。术后须牢记医嘱,并按医嘱执行,及时动态观察患者术区情况,及时与患者沟通,加强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倾听患者的主诉,及时解决患者的需求,以保证其顺利恢复,减少术后不适。
3 效果
患者是一个完整的个体,他不仅有着对健康的渴望,更有着作为患者所特有的生理、心理、治疗上的需求。护士把细心、耐心、爱心、责任心真正落实到护理行动中。以患者需求为主,大到治疗,小到一个的舒适摆放,形成一种主动满足患者需求的良好工作氛围。实施舒适护理行为的护士不仅重视患者的主观感受,及时、主动测量患者舒适度,而且掌握病情变化,因人而异地使用舒适护理技巧。护士在与患者交流中,帮助患者理解实施这种护理措施的目的和意义,不断向患者提供科学的、专业的、实用的健康知识,影响和改变患者的不健康行为,引导患者从被动接受护理到主动参与护理过程,提高患者对护士的信赖、尊重和对护理措施的依从性,加速患者由不舒适到舒适的转变。通过舒适护理这种思维模式与护理行为及护理过程的融合,满足了患者到医院的两大需求:治疗和舒适。本组31例患者,无并发症,对治疗护理效果满意。
4 体会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化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护理模式。舒适护理的概念最早是美国护理专家Kolcaba博士90年代提出的,他提出了舒适护理理论。其次是台湾华杏出版总裁萧丰富先生提出了舒适护理模式, 又称为萧氏双C护理模式[4]。舒适护理是护理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护患双方互动的护理活动中因美的事物或行为而产生的一种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愉悦舒适之感,以及心理上的快意和满足。护士能够做到仪表端庄、品行有理、谈吐亲切,就能够用自己美的心灵、仪容、言行创造美的境界,满足患者对美好情景的需求。从而把“以人为本”的优质护理服务宗旨真正落到实处。舒适护理过程是护患的互动过程,是一种轻松、愉快的护理方法。
实施舒适护理的先决条件是护理人员的观念转变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健康教育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使患者能够在心理上、生理上、充分享受舒适护理。护理人员也从单纯的医嘱执行者转变为集预防、教育、治疗功能于一身的、体现护理专业特色的医护合作者,从而更好的获得社会认可,体现护理专业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宏,朱光君.舒适护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6):409.
[2]曹 薇,罗明灿,刘东平.整形美容手术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08,17(1):126-127.
体验式学习泛指学习者亲身介入实践活动,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态度的方法。这种学习方法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的英国。1941年迁居英国的德国教师科翰(kurt Hahn)在威尔士成立了一所"户外学校",用来训练军人、工商业人员、学生等群体的生存、管理能力以及心理、人格品质,由此创立了体验培训机构的先河[1]。近些年来,我们国家的基础教学中也开始了体验式学习的探索。这种教学方法被广泛的应用于中小学理化教学、高校经济管理类课程、电子商务、市场营销、职场培训等课程中,如案例式教学、角色体验式教学、情景模拟教学、情感体验式教学等形式都属于体验式教学的范畴。
《儿科护理学》是高等护理教育体系中的主干课程,分为理论与技能操作两部分。在传统的《儿科护理学》的教学中,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所有的实践课程均使用婴儿模型模拟护理过程。为了能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对所在学院的护理班学生进行了社区体验式教学实验。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9月入学的护理专业大专班学生,均为女生,年龄18~20岁。随机选取40名学生,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各为20名学生。
1.2方法 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接受相同的课堂理论授课和婴儿模型示范护理操作。学习结束后实验组进行以下干预试验:将实验组20名学生随机分为10个学习小组,在社区服务站里,设置免费示范3~12个月龄的健康婴儿的护理点,并与10名婴儿家属达成口头共识,在每周二下午,带婴儿到社区服务站里,让学生与婴儿接触,练习与婴儿沟通技巧,并向家属传播护理知识,10组学生每周轮换,分别与不同的婴儿接触。试验期为1个月。对照组在实验室采用婴儿模型进行练习。
1.3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试验结束后,分别从体重测量、身长(高)测量、更换尿布、婴儿盆浴、约束、配乳、乳瓶喂乳共7个方面进行评价。学习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实验组学生进行访谈,内容包括:①是否乐于接受体验式教学?②在体验式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有哪些?③体验式教学对你的学习效果产生了哪些影响?④你认为体验式教学对以后从事的工作有什么样的影响?
2 结果
2.1干预前后各项操作成绩比较 为期1个月的试验结束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护理操作成绩评定,见表1。两组学生在体重测量、身长(高)测量、更换尿布、婴儿盆浴、约束5个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学生成绩无统计学意义。
2.2实验组学生访谈结果 在试验结束后,接受访谈的实验组学生全部愿意或十分愿意接受体验式教学,见表2。在遇到困难和问题中,主要集中为:在课堂或婴儿模拟护理中,从未考虑过真正的婴儿是活泼好动的,以至于面对的时候无从下手;缺乏对护理婴儿力度的掌握;婴儿的哭闹使得普通的护理变得异常困难;与婴儿交流存在困难。有90%的学生认为体验式教学对学习有积极的影响。对以后从事工作的影响,有20%的学生认为自己以后不适合从事婴儿护理相关工作,30%的学生认为自己特别喜欢这样的工作。其余50%的学生认为这是积极的影响,有利于以后工作性质的选择。
3 讨论
3.1社区体验式教学的循环模式 卡瑞特体验式教学模式一共有六部分组成(图1中椭圆形框)。感知作为新学习的开始,然后进入体验,然后进入分享交流,进而整合,最后把所学习到的新知识进行应用。这是一个循环模式[2]。儿科护理的体验式教学与卡瑞特体验式教学模式如出一辙。从课堂教学形成抽象概念(感知),到教师实验室现场示范模型护理(体验),然后由学生在实验室学习模型的护理技巧(分享与交流),进而多次练习深化操作(整合),最后在社区里进行婴儿护理(应用)(图1中长方形)。体验式教学在学习知识以外,更重视的是实践。试验的结果也表明,单纯在实验室里用模型练习操作的效果,低于在社区里进行健康婴儿护理的效果。
3.2社区体验式教学对学生操作技能成绩的影响 在七项护理操作技能中,实验组有五项操作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体验式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社区服务点使学生进入到真实护理工作情景中,有助于培养爱心和工作耐心,进一步促进学生进入到专业护理人员的角色、处境和掌握工作要领。因此,在试验期结束后,参加社区体验式教学的学生操作技能成绩得到了普遍的提高。
3.3社区体验式教学对学生职业规划的影响 社区体验式教学与学生的理论学习是同步的,与毕业前一年的医院临床实习是完全不同的。在进行职业素养训练的时候,通过实际行动亲身经历儿科护理,增加学生对专业认知力的理解,从而在心里层面上接受和热爱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对于专业认知不清,左右摇摆的学生,这样的体验式教学能进一步强化他们对专业的认识。但对于学习主体来讲,由于兴趣爱好各异,即使面对同一事物,体验也会有所不同[3]。一少部分学生也可以通过这样的体验式学习,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否将来真的能接受这样的工作形象,从而更好进行人生规划。
4 小结
总之,社区体验式教学在儿科护理教学中能充分发挥护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专业学习的情感水平和技术水平,在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同时在专业认知程度上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该方法的应用在国内的仍在探索阶段,本文证明了该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希望能为专科护士的培养提供一条优化的教学途径。
参考文献: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359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160-02
本文为了探讨肿瘤科护士行为对患者心理产生的影响,在2013年对入院一月或更长时间的10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以下是我的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选择我院入院一月或更长时间的100例患者,均排除精神障碍者。男55例,女45例,年龄23至70岁,病程1-6年。
12方法对符合条件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主要有:护士的学历知识结构;护士和患者沟通的技巧;护士的仪表风度[1];护士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等。
2结果
护士通过语言、眼神、动作、表情、姿势等方式将信息传递给患者会起着不同凡响的作用。护士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和行为举止端庄大方,给患者留下的印象必然是好的,不但可以消除患者的焦虑,可以拉近护士与患者之间的距离,而且增加对医务人员的信任,这样患者才能够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3讨论
31患者心理表现及护理的重要性
311患者的心理随着护理学的发展,护理模式由传统的专科护理,变成现在的尊重患者的权利、更加关注患者的心理,整个治疗护理过程患者全程参与进来[2]。肿瘤患者在入院前和入院后的情绪反应非常大,比如烦躁;无聊;恐慌;孤独;绝望;抑郁等。入院时对疾病的恐惧,对环境的陌生感引起的紧张与焦虑,这时护士可详细介绍医院环境和病区设施,住院期间需要遵守的各种规定,并对主管医生和护士进行介绍,帮助患者及家人尽快熟悉医院的环境。
护士是患者接受临床护理的主要接触对象,而护士的举手投足都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影响。如果护士的举止端庄大方、表情亲切、态度诚恳,患者自然会感染到积极的情绪,而变得信心十足。
312心理护理的重要性由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可知[3],人类基本的需要有5种:自我实现;安全;尊重;归属;生理。人类基本需要的第二位是安全,说明人的安全需要时非常重要的。人类的安全受到挫折,人就会感到自己受到威胁,产生恐慌、焦虑等情绪。正因为如此,患者在诊断、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会产生恐惧和焦虑。比如护士的操作技术不熟练,多次静脉输液失败,会造成患者的痛苦,不信任护士,使治疗积极性下降而拒绝治疗。护士熟练的操作技巧,会减轻患者的痛苦,得到患者的信任,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晚期恶性肿瘤的病人会出现恐惧感、可表现为衰弱、疼痛、厌食等,给病人造成很大痛苦。如病情允许,应鼓励病人尽可能起床活动,不要过早地卧床不起。这样,既可延缓机体功能的衰退,并可使病人从自理中增强信心。晚期恶性肿瘤病人会产生一种孤寂感,表现为害怕被抛弃。护士应多巡视,主动解决病人的需求,使病人感到慰藉。终末期病人常出现倒退和依赖,即倒退到心理发展的早期,像孩子一样寻求保护,依赖更多的照顾。这是一种防御机制,应允许病人较平时有较多的依赖,给予更多的关怀。
32言语技巧
321护士与患者的沟通依靠的是言语交往,护士亲切的言语会感染患者,容易得到患者的信任,从而疏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4]。言语交往可以增加护士与患者的心灵沟通,护患就爱你相互理解和信任。护士温和、亲切、积极的言语正面带动患者的情绪,感染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消除恐慌心理,提高治疗效果。
33非语言技巧
331患者通过心理护理中患者的肢体语言来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关注的目光和微笑的表情都能够稳定患者的情绪,是患者得到鼓励,消除恐慌心理。例如肿瘤患者对疾病产生恐惧,对治疗缺乏信心,护士应该热情主动、面带微笑的接诊,温柔的目光注视患者倾听患者的诉说,对患者表示关心,使其感到温暖、亲切和安全,使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
332护士熟练的操作技巧和端庄大方的举止,能够给与患者安全感和信任感,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护士在危、急、重症患者面前表现出勇敢、镇定和当机立断等非语言行为,也可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使患者放松接受治疗。
333抚摸可拉近护患间的距离,拉深护患间的感情护士查房时对患者采取抚摸方式,比如摸摸脉搏、听听血压,与患者间进行非语言交流,可以要患者感觉自己受到重视和关心,消除患者的焦虑心理,增强患者治愈的信心。
334沉默的使用肿瘤患者因痛苦非常大,治疗时间长,患者的情绪难免会烦躁,因为对治疗失去信心甚至绝望,患者会时常发脾气,责骂医生和护士、拒绝治疗,护士应该清楚自己的角色,保持沉默,让患者得到情绪的宣泄,待其安静时,给与安慰和鼓励。
335当前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5]下,对护士的要求是要进行护理诊断,实施护理计划,解决护理问题,评价护理效果。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良好的记忆力。
因此护士还应具备包括社会医学、行为科学、伦理学等多学科组成的横向知识结构,掌握丰富知识,正确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护士的责任和义务是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健康教育使其改变不利于疾病康复的不良行为和习惯。护士在操作中也有责任和义务随时展现自己良好的仪表、言行,这样不仅能促进患者的心理向着最佳状态发展,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还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促进病情好转,对于肿瘤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雷鹤,曹宝花护理美学与礼仪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4
[2]谭自然,金玉良护理新概念与临床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