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市场调查模板(10篇)

时间:2023-06-05 15:42:3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人工智能市场调查,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人工智能市场调查

篇1

市场调研公司Strategy Analytics 11月24日的报告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运营利润为94亿美元,三星仅有1000万美元,只占0.1%。

今非夕比,从2012年开始,三星一直是全球利润第二的智能手机公司,2015年还拿到了全球智能手机12%的利润份额。

苹果拿走了全球智能手机利润的91%,这还是在苹果营收利润连续三个季度下滑的前提之下。

取代三星坐上利润第二把交椅的是中国公司华为,华为以2.2亿美元的利润首次取代三星成为全球最有盈利能力的安卓智能手机。

获利能力排在三星前面的还有今年异军突起的OPPO和vivo,兄弟连获利的占比各为2.2%。紧随华为其后。

三星的中国对手甚至还在集体增长。Strategy Analytics10月报告数据显示,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5%,达到1.21亿部。

中国智能手机公司正在集体侵蚀三星的空窗期,这甚至动摇了三星在全球的地位。

危机之下,三星集团第二代掌门人李在F10月底月正式进入三星电子董事会。11月,李在F频频出手发起多个大型海外并购,主题是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李在F宣布将在明年2月搭载人工智能技术的新一代手机。

三星的突围起步于此,它迅速布局未来,但眼下的危险也在扩大。 中国军团围攻三星

爆炸事故发生之后,三星在中国高端市场无米下炊。苹果成为这个档位的唯一玩家。

四川南充的一位手机地包商告诉《财经》记者,除了iPhone7,市场上几乎没有高端机可卖。

今年12月,华为一口气推出三款不同价位的高端新机Mate9系列,价格从最低3399元到保时捷定制版8999元。曲面屏高配版Mate9 Pro价格为5299元。5000元是国产手机的天花板,此前这个价区只有苹果和三星。

华为此时进入正是时机。华为在4000元档已经站稳脚跟,华为消费者业务总裁余承东向《财经》记者分析,市场对价格更贵的华为产品高配版接受度很好,华为可以继续向上冲击,他说,“我们希望和苹果直接竞争。”

华为打算在12月向渠道供货Mate9 Pro和保时捷旗舰版,本来保时捷旗舰版象征意义大于销售,但上述四川渠道商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咨询订购保时捷旗舰版的用户已经不少,“之前国外版本定价超过1万元,我们还担心价格太高,这个价格还是低于心理预期的”。

如果华为在5000元以上档位进一步站稳脚跟,留给三星的空间将十分有限。而且,具备冲击高端市场的中国智能手机公司也越来越多。

今年在国内和全球市场份额大涨的OPPO和vivo也是三星在高端市场最有可能遭遇的劲敌。vivo今年也了两款4000元以上高端曲面屏手机,跃升为国内第三大智能手机公司。

有行业分析师评价,OPPO、vivo在产品、渠道、营销以及品牌形象等方面已经做好了冲击高端的准备。vivo公司副总裁兼首席市场官冯磊透露,由于产品定位的变化,vivo将发力一线城市。

越来越多的公司正在筹谋发力高端市场。魅族科技副总裁李楠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冲击高端市场是国产智能手机公司跳出利润泥淖的唯一道路。

他认为,之前大家的思路是做性价比手机。性价比可以解决性能和价格的问题,但消费者越来越重视品牌和服务体验,“如果产品不够高端和服务不够好,就不能支撑销量,而只有将高端产品做好,才能获得毛利”。

在高端市场与更多竞争对手短兵相接,这个挑战迟早要来,而Note7事故是三星给潜在对手送上的大礼包。

Note7事故的波及面远不止于三星在高端市场的表现。浙江的一位零售商向《财经》记者透露,事故发生后,三星手机在店面的销量全线下滑。

“消费者会问,Note7都会爆炸,其他的可能也不安全吧?”上述浙江零售商透露,同等价位的中低端智能手机选择很多,三星用户开始流向其他国产手机。

全国连锁渠道迪信通10月的统计数据显示,三星在迪信通的销量占比仅3%,份额同比大降21%,销售额同比下降18%。在迪信通当月销量前20位的机型中,三星仅有一款C5000排名第19名。

四川绵阳的一位地包商透露,三星全系手机目前在他的四个零售店面中,一个月销量约为200部-300部,华为可以卖出1200部以上,这还是在Mtae9缺货的情况下;OPPO的数字是1000部,vivo大约为800部。

摩根士丹利近期的一份智能手机购买意愿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想要购买三星智能手机的中国消费者比例下跌了15%,已经掉到华为之后。

一位中国手机公司高管向《财经》记者表示,中国智能手机从2015年前的增量市场增长转为存量市场增长,有人要成长,有人要退出,三星腾出的市场容量很快被挤占。去年,该手机品牌出货量约为1000万部。

上述手机公司高管透露,2015年底,供应链和市场对今年的手机市场预判过于悲观,当初预估今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仅在4.4亿部左右,但今年智能手机的销量可能会突破5亿部,形成较大落差。

这意味着,三星在退,但竞争对手在快进。而且,事故发生前,三星在中国已经十分被动。

2012年,三星首次超越诺基亚坐上中国市场份额第一把交椅,拿走中国17.7%的市场份额,2013年这个数字上涨到了19%。

但好景不长,随着小米和华为等中国手机公司的快速崛起,2014年三星被小米取而代之,市场份额快速下降至12.1%,位居市场第三;2015年情况更加恶化,三星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仅为7.7%,跌出前五。 三星在退,但竞争对手在快进。

爆炸事故加剧了下滑,也将严重影响其全球份额。

2012年,三星出售全球29%的智能手机,此后逐年递减:2013年28.8%、2014年27.8%、2015年24.8%,今年初,市场调查机构IDC预测2016年三星全球市场份额为22.2%。但综合三星此前趋势和此次事故影响,有分析机构预测这个数字将跌到20%以下。 李在F试图扭转局面

李在F目前没有对外公布三星智能手机的复兴战略。但危机发生后,李在F已经在短时间内做出了应对策略。

产品是智能手机公司的生命线。在Note7全球停产停售的僵局下,三星首先要拿出一款新的旗舰机来主导市场、品牌的战局扭转策略。

李在F首先向外界透露了三星将在明年2月新一代旗舰机GalaxyS8的消息,他对外界说,GalaxyS8将拥有更加强大的摄像头和漂亮外形,同时还会加入人工智能服务。

但从危机发生到明年2月底S8正式,还有长达数月的市场空缺,李在F提出了两个应对策略。

Note7宣布全球停售后,三星立刻主推2016年上半年的S7 Edge,这个策略是最保守的快速补救措施,类似汽车厂商大规模召回一款新车时,用上一代主打车型来短暂弥补市场。

不过,从渠道的反应来看,这一策略作用有限。

江西九江的一位渠道商则表示,一部新款智能手机的黄金销售周期在前三个月,也是拉动品牌在单个销售周期销售总量的主要动力。他举例,vivo一年的销售总量和OPPO基本持平,但近期并未推出新款机型,月销售量较OPPO就相差数百部。

S7 Edge已经过了黄金销售期,而且Note7爆炸事故也影响了S7 Edge的销售量。这样的局面在意料之中。

为了赶上年底换机潮,李在F打算推出S7 Edge的外观升级版。

三星旗下网站SamMobile透露,S7 Edge握持感更为舒适,边缘也更为圆润光滑。此外,三星还为消费者提供了多种颜色,其中包括之前在S7上已经使用的珊瑚蓝,又推出了光泽黑。

不过,这款升级版的S7 Edge显然不是承担三星复兴计划的主角,它是一个权宜之计,李在F真正寄予厚望的是S8。

多个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市级分销商透露,近期,三星直销团队已经开始和分销商沟通S8的销售意愿。

上述四川渠道商透露,三星直销团队希望渠道商能对S8重振信心,以保证在明年1月后,加大订货力度。

但当前形势下,他最大的担忧并非S8产品本身,而是三星能否重树品牌形象。“产品本身应该不会再出现问题,但用户如果不买账,订的货就废在手里了。”

他还关心三星的裁员问题。“现在正是重塑品牌的关键时期,是用人用钱之际,品牌活了,才卖得动,如果现在收缩战线,未免过于短视。”

近期有报道称,三星中国将裁员20%。三星就此向《财经》记者回应:优化业务流程及组织运营是现代企业追求竞争力提升的常态。

2013年,当三星还是中国智能手机龙头时,在中国共有3.56万名员工,但2015年已裁到仅剩8580人。如果裁员20%,三星中国的员工将进一步收缩,三星的中国市场未来将更加扑朔迷离。 未来之争

三星计划在明年初上市销售Galaxy S8,这部承载三星复兴重任的智能手机将会增加人工智能助理,用户可以无缝使用第三方服务。

今年10月,三星收购了美国语音助手开发公司Viv Labs,该公司创始人曾参与开发苹果语音助手Siri。整合不到两个月,三星就计划将Viv整合到S8手机中,也计划将语音助理服务推广到家电及可穿戴设备中。

三星执行副总裁李仁钟提及Galaxy S8智能手机中的人工智能助手时称,“三星自身无法提供更多服务,可以通过提供,轻易地提供给终端用户。”

语音助理可谓是人工智能在智能手机上的一个经典应用。苹果早在2010年就在智能手机中加载了Siri,随后不断迭代进步,今天,几乎所有主流智能手机公司都将语音助理作为智能手机的标配。

但目前智能手机搭载的智能语音助理“智能”程度其实有限。市场调查机构TECHnalysis Research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人们使用智能语音助手最常用于获得信息搜索,其次是道路导航。然后是用于触发设备的某项功能。这些功能只能算“拟智能”,并不代表人工智能的未来。

这也令人工智能成为智能手机下一个竞争高地。

目前外界无法详细获悉S8将如何整合ViV公司的智能语音技术和深度学习技术,但有行业分析人士向《财经》记者评价,S8必须是款强劲的、有冲击力的产品,这样才能帮助三星赢回消费者和恢复该公司的盈利动力。除人工智能,S8还需更多亮点。

而且,三星并非抛出人工智能概念第一家,华为已经抢先一步。

华为11月的Mate9中已经植入人工智能应用。除智能语音助理外,人工智能被应用到了包括前台、后台多个系统层面。

比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用于电池管理和系统优化。借助机器学习和数据分析,在了解用户使用行为以后,智能管理用电,节省电量,华为还搭配4000mAH大容量电池,最大程度保证续航时间。

华为还将人工智能学习系统用于系统优化,比如,预测使用行为,预先调配资源,合理分配内存,从而实现存储上的优化。当手机处于闲置状态或者在充电时,EMUI会自动进行资源清理,提高资源有效使用率。

此外,华为也增加了智能语音助理、智能图片助理和智能识物助理等消费者可以直接使用的功能。

除了华为,多家中国智能手机公司也计划布局人工智能应用。在11月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小米公司创始人兼CEO雷军预言,人工智能将成为互联网经济的关键,智能手机需要与大量的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则认为,未来的手机将在人工智能的基础之上,集合多种功能。并且,未来人工智能设备越来越多,彼此之间的互联互通、协同应用日益迫切。他建议行业制定出协议、规范、标准,让更多的厂商能够参与人工智能的开放式创新。

小米、联想及更多智能手机厂商在人工智能领域均有不同程度的布局和计划。

不过,人工智能只是李在F复兴三星的棋子之一。除了收购Viv,11月14日,三星电子宣布以80亿美元(约547亿元人民币)收购哈曼国际。哈曼国际在车联网软件方面有巨大技术积累和人才队伍,这是三星历史上最大的海外收购案。

篇2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3-0171-01

扫地机器人又叫懒人扫地机,是智能家用电器的一种,能凭借一定的人工智能,自动在房间内完成地板清理工作。伊莱克斯2001年首推出实用的商品化的自动吸尘系统Trilobite,美国的irobot公司凭借其长期在军用机器人方面的积累,于2002年推出Roomba。后来其他公司也陆续推出了各自的产品。

智能扫地机器人最核心的技术,是感知四周的环境,然后规划行走路径,遍历各个区域,完成各个区域的打扫。目前最先进的有irobot公司的iAdapt技术为核心的roomba系列、neatorobotics公司的RPS技术为核心的neato xv系列(含德国vr系列),Evolution Robotics公司(已于2012年9月被irobot公司收购,被收编为iRobot Braava系列)的north star技术为核心的mint系列擦地机。

市面上销售的保洁机器人从底部清扫结构上来看,主要分为两种结构类型:一类是有滚刷三段式清扫结构,另一类则是无滚刷双重清扫结构。有滚刷的三段式清扫结构由一个位于右侧的边刷、一个位于中前部的胶质滚刷、一个位于中后部的毛质滚刷和吸尘马达共同组成,边刷主要负责将附近的脏物扫入滚刷范围,胶质滚刷以从前往后的旋转方向负责卷起体积稍大的垃圾,而毛质滚刷则以与胶刷相反的方向旋转,在接住胶刷卷起的垃圾的同时卷起地面的毛发和细小灰尘并反向旋转送入集尘盒,最后这些都通过吸尘马达吸附在集尘盒内完成地面清洁工作。

无滚刷结构的保洁机器人一般采用双边刷+吸尘口的双重清扫结构,左右两个边刷负责将附近的脏物扫入机器中央的吸尘口范围内,所有脏物直接由吸尘口用吸力来吸附于集尘盒内,这种结构的保洁机器人由于没有滚刷结构,仅靠吸力远逊于传统吸尘器马达的小型吸尘马达来负责全部地面吸尘工作,显然不可能获得较好的地面清扫效果,特别是当地面有类似饭粒之类的粘性脏物时,无滚刷设计的保洁机器人几乎不可能完成清扫。目前采用无滚刷双重清扫结构的品牌少,三段式有滚刷清扫结构为主流设计。

智能清扫机器人的现有市场包括国内及国际品牌包括:

国内品牌:cicoos,科沃斯,KV8,益节,Kenieng

国际品牌:iRobot(美国),Neato(美国),Proscenic(台湾),V-bot(台湾)

现有智能清扫机器人通常具有以下功能及特点:

1.清扫头360度旋转,能够贴着家具边缘方便地清洁家具的周围。

2.采用特殊软质刷毛设计,可适用于任何材质的地板。

3.使用镍氢(Ni-MH)电池或锂(Li)电池做为电源,移动方便。

4.集尘盒可以很方便地取下,清理方便快捷。

5.有些新型的扫地机配有UV杀菌灯,可以在扫地的同时杀灭细菌。

根据市场调查及网络资料收集,得出以下智能机器人的现有问题:

1.智能化与自主化程度低。

2.吸尘技术不够理想。

3.自动充电与电源技术有待改进。

未来的吸尘机器人将向智能化和自主式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结合现有的基于自适应控制、模糊逻辑、遗传算法等的移动机器人运动规划和控制技术,研究开发出对环境变化具有良好的自适应性和鲁棒性对环境障碍物具有安全可靠的防碰撞功能的智能运动规划与控制器,使吸尘机器人完成与人工操作质量相同的甚至更好的吸尘工作。为了有效地提高清洁的质量,还需要对现有的吸尘技术进行改进根据环境的脏洁程度,采用模糊逻辑等技术设计台理的吸尘时间以及相协调的机器人运动速度确保满意的吸尘效果。

经过前期调研,及后期的市场、机型分析,我设计出以下这款概念智能清扫机器人。

此款智能清扫机器人有三处主要吸尘口,弧形前段的扫尘,机器低端的吸尘及机器尾端的强力吸附口。内外壳采取分体设计,可选择不同颜色的搭配,甚至透明材料,灯带设计,为提醒及显示电量设计,尾端蓝色部分为易取的吸尘壳,定期提醒清洗。

参考文献:

篇3

美联国际智能家居产品是以舒适、安全、便利、环保、节能、人性化为目标的。目前美联国际智能家居的系统可实现:家庭环境中灯光、家用电器、电动窗帘的遥控、电话远程控制、网络控制、定时控制以及安防报警,远程监控和信息传输系统。

篇4

薪资问题

亚伯是日本一家猎头公司的总经理,正在帮车企找合适的IT人才,他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却收效甚微。

“薪金不匹配的问题太严重了。”他表示,“有些工程师一年可以挣2000万日元,而你却试图用传统汽车工程师700万到900万日元的薪水希望将他们招致麾下。”

当下,汽车行业正朝着智能网联方向飞速发展。为了在汽车共享和云端监控等领域获得更高的利润,引入优秀的IT人才正变得越发重要。

雷诺-日产联盟CEO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曾表示,在全球人才战争中,日本汽车制造商绝不能输给Uber和特斯拉这样的新兴竞争对手。

不过,要想真正吸引这类人才,日本车企需要大幅提升薪资待遇,毕竟需要IT人才的并非只有车企,包括科技、商务、银行等在内的各行各业对于他们都是求贤若渴。汽车制造商“预算非常吃紧,利润也普遍较低”,相比科技公司少了些许优势。

为应对这一问题,日本车企正在想方设法。本田计划在全新的东京研发中心实行更加灵活的薪资政策,丰田则把智能网联业务设在了美国,公司发言人透露其薪水具有不错的竞争力。

人才短缺

Manpower年度市场调查表明,日本自2010年起出现了史上最为严重的人才短缺,其中IT行业尤为突出。

日本经济产业省数据显示,2016年日本国内有171000个IT职位空缺,到2030年,这一数字可能会增加4倍,达到789000个。

目前,全世界范围内的人才竞争都在加剧。

2016年10月,日产宣布,2018年之前,将在东京招聘150名软件、云端计算、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方面的工程师。

大众计划在三年内雇佣 1000多名IT专家,从事高科技、游戏和前沿技术领域的研究。本田也打算在东京设立一个人工智能和IT的研发中心。

2016年11月,丰田公布了智能网联汽车战略,计划设立一个大数据中心,收集驾驶员的驾驶数据来开展全新的业务。

比如通过对驾驶员驾驶习惯的分析,为其提供定制化的保险方案(UBI)。同时,丰田还聘请了前美国国防部科学家吉尔・普拉特(Gill Pratt)帮助自己在美国开展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

“要做好这些复杂的事情,你需要大量优秀的人才。”IHS自动驾驶分析师称,“虽然日本国民教育水平很高,但很多IT方面的高质量人才都去了硅谷之类的地方。”

近期,就“IT是否是一个有趣的行业”话题,日本经济产业省在几个国家做了调查,其中印度尼西亚、印度和美国得分最高,而日本则排在最后。

设计周期

除了薪酬的问题,设计周期过长也是IT从业人员不愿选择车企的一个主要原因。

通常来说,一辆汽车的研发周期需要几年,而开发一个系统和应用往往只需几个星期。Here亚太地区主管曼达里・卡勒斯(Mandali Khalesi)曾说:“在IT行业待久了的人不太喜欢过长的设计周期。”

篇5

当下“智能+”时代的风口已至,智能汽车、智能自行车、人工智能等领域颇有百花齐放之势,智能设备全面爆发的时代已然临近。与此同时,智能可穿戴设备乘风而上,作为“智能+”风口上的猪,可穿戴市场已然起飞。

销量上的巨增预示可穿戴市场的火爆,而行业巨头的发力才是行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今年6月19日,可穿戴设备公司Fitbit在美国纽交所上市,首日上涨48.4%,目前总市值已经超过400亿元人民币。Fibit的上市点燃了可穿戴市场,这强大辐射作用不容小觑。Fibit作为可穿戴领域第一家成功上市的公司,势必会吸引更多的厂商加入到可穿戴大军,随之而来的是可穿戴设备受众更广泛、资本纷纷涌入。

在国内,可穿戴市场的热度也愈来愈热。根据iiMediaResearch的数据,今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增长169.2%,达3500万。去年7月,小米手环上市,截至6月30日,小米手环总销售量突破600万,一跃成为全球手环销售量第二的互联网公司。此外,一些中小CP也不容小觑,比如拿到B轮融资的咕咚手环,运动领域滕海视阳(体记忆),健康医疗领域的九安医疗、宝莱特等。

此外,三星、苹果、Pebble的智能手表也加速了可穿戴市场的发展。依据IDC报告,三星在第一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为60万台,是唯一一家进入前五的AndroidWear智能手表生产商。Pebble在2014年销售了70万块智能手表(预计今年为80万),虽然销售数量远不及手环类可穿戴设备,但作为智能手表,这个销售业绩亦不是小数目。

AppleWatch作为苹果推出的首款可穿戴产品,刚问世就受到极大追捧,AppleWatch上市首日预定量愈百万,远远超过预订量超过Android手表的全年销量。虽然AppleWatch后续的表现让人失望,但是,从AppleWatch首日面世的市场反应也可以看出,用户对于智能手表的期待还是很高。如果能把产品做得更好,可穿戴市场非常广阔。

总之,随着巨头厂商和资本市场的加入,可穿戴市场已然成为风口浪尖的产业。

四道坎

从市场角度上看,可穿戴领域颇热,但是从发展潜力来看,其前景堪忧。可穿戴市场要爆发,还需要迈过四道坎: 第一,产品弊端

在硬件方面,可穿戴设备的弊端颇多。比如功能少且缺乏创意、界面与操作体验差、连接手机麻烦、电池续航差等产品弊端。其中最显而易见的就是电池续航。传统消费者习惯数年更换一次电池,变为数日更换一次,必然会难以适应。目前智能手表一般为数百毫安,然而池容量太小会使电池续航能力更低。

而且,可穿戴设备的功能也不尽如人意。目前来看,穿戴设备所能实现的功能相对单一,市面上售卖的可穿戴设备,大部分还只能局限在拍照、导航、查看天气、辅助社交、协助监测健康信息及辅助运动方面。另外,可穿戴设备一般都需靠其他智能设备才能实现产品功能,并不能够真正独立作为一款设备使用。

学过物理的都知道,常规条件下冰与水的密度比是9:10,即冰浮在水上,有9/10在水下,只有1/10的显露在水上面。这就是所谓的“冰山效应”。产品硬件上的弊端只是浮在水面上的很小部分,而软件与大数据的缺陷才是可穿戴设备的核心问题。 第二,缺乏现象级产品

在未来应用方向上看,医疗保健、信息娱乐、健身运动类需求将成为最大亮点。然而,面对这个高速增长的市场,还未有一款真正引爆消费的产品,缺乏颠覆性的产品说明行业的爆点远远未到。颠覆性产品对于市场的巨大推动作用是巨大的。以苹果手机为例,2007年,iPhone的横空出世引爆了智能手机领域,之后苹果也被作为一个标准,当苹果建立起一套体系后,整个行业也就有了模仿对象,随后开启了整个市场的竞争。其实,这也符合行业发展的规律,现象级产品才能引爆市场。

反观可穿戴市场,几乎是先有市场但未见现象级产品的状态。野村证券中国电信研究分析师黄乐平表示,“相关厂商只有推出具有颠覆性产品,才能真正吸引消费者,而目前大家还在摸索,就看接下来到底能否推出创新产品。” 第三,个人信息安全

今年以来,随着AppleWatch的,智能手表、智能手环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智能可穿戴大都具有健康追踪的功能。然而,很多人对健康追踪得来的数据持怀疑态度。

Healthline的一个调查显示,在使用健康设备或与健康相关的移动应用的人群中,将近有一半的人担心自己的数据会被盗窃。在2014年,保守估计全球售出2100万个可穿戴设备。此外,预计到2019年,可穿戴设备全球总销量将上升至1.5亿个。虽然消费者似乎喜欢可穿戴技术,但很多现在在使用健康类设备的人担心个人信息的安全性。

Healthline做了一个调查,结果显示超过45%的可穿戴设备用户或者使用相关移动应用的人担心黑客可能会盗取他们的个人健康信息。 第四,变现模式

篇6

中图分类号:TD402 文献标识码:A

现代设计方法是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在设计领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多元交叉学科。工程实际中还逐渐出现了许多新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提出,对节能、环保、改进产品性能和增加产品市场竞争能力等方面的重要性而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传统的设计运用力学和数学形成经验作为设计的依据,通过经验公式、近似系数或类比等方法进行设计。我们熟悉的优化设计、可靠性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有限元法等,这些设计方法已经较为成熟,形成了完整的设计体系。机械优化设计是在进行某种机械产品设计时,根据规定的约束条件,优选设计参数,使某项或几项设计指标获得最优值。

它是以设计产品为目标的一个总的知识群体的统称,提高设计质量和缩短设计周期,是为了适应市场剧烈竞争的需要,以及计算机在设计中的广泛应用。60年代以来,在设计领域相继诞生与发展的一系列新兴学科的集成。产品设计的“最优值”或“最佳值”,系指在满足多种设计目标和约束条件下所获得的最令人满意和最适宜的值。最优值的概念是相对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设计条件的变动,最优化的标准也将发生变化。这种选择不仅保证多参数的组合方案满足各种设计要求,而且又使设计指标达到最优值。由于传统设计所用的计算方法和参考数据偏重于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往往忽略了一些难解或非主要因素。在信息处理、参量统计和选取、经验或状态的存储和调用等还没有一个理想的有效方法,解算和绘图也多用手工完成,这不仅影响设计速度和设计质量的提高,也难以做到精确和优化的效果。因此,求解优化设计问题就是一种用数学规划理论和计算机自动选优技术来求解最优化的问题。优化设计反映了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深化,它要求人们根据事物的客观规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下,得出最优的设计方案。机械优化设计可解决设计方案参数的最佳选择问题。

1 现代设计方法

1.1 创新设计

创新是设计的本质,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产品的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们消费观念不断变化,产品的创新性,创新产品能满足甚至创造出新的需求宜人性等因素愈来愈受到重视,大量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竞争中占据着突出地位。在这种形势下,创新设计是产品适应新的市场形势的最好途径,因而必然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1.2 智能设计

为了提高制造业对市场变化,在CIMS环境下,设计正在向集成化、自动化等方向发展。就必须大大加强设计专家与计算机工具,使计算机能在更大范围内,这一人机结合的设计系统中机器的智能,更高水平上帮助或代替人类专家处理数据、信息与知识,大幅度提高设计自动化的水平。智能设计就是要研究如何提高人机系统中计算机的智能水平, 做出各种设计决策,使计算机更好地承担设计中各种复杂任务,智能化是设计活动的显著特点,也是走向设计自动化的重要途径。

1.3 响应设计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产品的更新换代不断加快,市场寿命周期不断缩短。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建立快速捕捉市场动态需求信息的决策机制。实施快速响应设计技术,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用户需求的转移,增强企业市场竞争的有效途径。更要求企业具有高度的灵敏性,不断地迅速开发新产品,能抓稍纵即逝的机遇,变被动适应用户,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市场竞争的焦点就转移到速度上来,快速提高更高的性能/价格比产品的企业,将具有更高的竞争力。为提高快速响应能力,企业首先应当能迅速捕捉复杂多变的市场动态信息,并及时作出正确的预测和决策。

2 现代设计优化技术方法

2.1 现代方法与传统方法比较

整个传统设计的过程,参照同类产品,通过估算、经验类比或试验等方法来确定产品的初步设计方案,是人工试凑和定性分析比较的过程。机械产品的设计,一般需要经过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分析计算、市场调查、结构设计、工程绘图和编制技术文件等一系列工作过程。传统设计方法通常是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优化设计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实践,从经验、感性和类比为主的传统设计方法过渡到科学、理性和立足于计算分析的现代设计方法,又能满足生产的工艺性、使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使传统设计方法发生了根本变革,机械产品设计正在逐步向自动化、集成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按照传统方法得出的设计方案,可能存在有较大改进和提高的余地。机械产品设计工作的任务就是使设计的产品既具有优良的技术性能指标,且消耗和成本最低等。根据经验或直观判断对设计参数进行修改。但是由于传统设计方法受到计算方法和手段等条件的限制,设计人员可以在有限的几种合格设计方案中,这是很难找出最优设计方案的。

2.2 优化设计

随着计算机及其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对结构的参数化模型进行加载与求解。工程设计中较复杂的一些优化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技术和经济效果,把状态变量提取出来供优化处理器进行优化参数评价。促进了工程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的发展,并结合工程优化设计的特点,为以后软件修正模型提供可能。如果最优,完成迭代,退出优化循环圈。利用CAE软件的参数化建模功能,将要参与优化的数据定义为模型参数,重新投入循环,与上次循环提供的优化参数作比较之后确定该次循环目标函数是否达到了最小。在多目标优化,混合离散变量优化、模糊优化以及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及遗传算法,应用于优化设计等方面都获得一些显著的成果,已完成的优化循环和当前优化变量的状态修正设计变量,逐步形成以计算机和优化技术为基础的近代优化设计。

结论

从机械产品设计的全局来看,目前比较先进的优化设计,大多数还停留在设计方案后参数优化方面,面向产品设计,应将优化设计拓宽到机械设计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过程,是适应机械产品设计。随着CAD技术不断地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支持下,现代机械先进优化设计技术将进行新一轮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现代设计方法[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篇7

sleepce享睡便是一家专注于睡眠监测的创业公司。Sleepace享睡CEO黄锦锋北大研究生毕业之后就创立了“Sleepace享睡”,另外两位合伙人均毕业于北京大学,一位是原百度总监龙亮臻,负责全球营销。另一位是原珍爱网的技术总监陈祯坤,担任CTO。

目前sleepce享睡公司技术人员占50%。分10个部门,在北京、上海、成都建立了办事处,在美国洛杉矶建立了分公司。从伦敦大学毕业的拥有十多年国际贸易经验的Jessica掌管海外销售,美国人Howard负责北美市场开发。

创立初期的艰难摸索

从2011年公司创立开始,Sleepace享睡就一直专注睡眠方面的研究,在此之前Sleepace享睡经历了5年初创的艰难历程。尤其是最早期的三年尤为艰苦。

2011年公司创办的时候,仅有三人,作为理工科大学毕业创业者来说,市场经验、供应链经验和产品化经验都严重不足。先后推出的新生儿睡眠监测产品和中老年人睡眠监测产品都没有得到较好的市场反馈。

2014年上半年更是遇到了严重的现金流问题,当时公司变为7个人。创始团队靠东拼西凑借来一笔钱来维持公司几个月的经营。比较幸运的是Sleepace享睡在2014年下半年获得了戈壁创投2000万元的投资,使得公司绝处逢生,重新焕发生机。

从2014年8月份开始,公司开始规模化扩张。人员从7人增长到将近40人,许多重要职位的人员得以补充,补充了原来7人时期很多的短板。随后,2014年底推出的RestOn睡眠监测器在全球获得较高反响。

2015年7月份,Sleepace享睡获得了罗莱家纺和京东商城的4400万元的联合投资。大量资金的注入,使得Sleepace享睡在人员,产品线和营销方面都得以扩张,形成了RestOn睡眠监测器、Nox智能助眠灯、享睡纽扣为代表的B2C产品线和包含智能床垫、智能枕头、智能养老和智慧酒店解决方案的B2B产品线。

据数据调查显示,目前全球有27%的人存在睡眠障碍,中国有38%的人存在睡眠障碍,而在一线城市存在睡眠障碍的人员比例接近50%。sleepace享睡曾和和艾瑞咨询一起做过两年的市场调查,发现人们愿意为改善睡眠的投入在持续增加。因此可见睡眠监测的巨大市场容量和需求的空间。“sleepace享睡所做的睡眠监测只是第一步,只有知道了问题才能有的放矢去解决问题。单纯睡眠监测还不是社会刚需,睡眠监测加上睡眠改善解决方案绝对是刚需。另一方面,中国拥有2.2亿老年人,老年人的夜间生理数据监测和安全监测也是一个大刚需。”Sleepace享睡COO龙亮臻说。

苛刻的产品设计要求

2015 年 12 月Sleepace享睡在京东首发Nox智能助眠灯, Nox 智能助眠灯推出后,获得非常好的反响,在智能灯市场,Sleepace享睡仅次于小米床头灯,在传统灯销售渠道,Sleepace 获得关注超越传统巨头飞利浦床头灯,这仅仅是首发一个月就获得的市场和数据反馈。

虽然市场反响不错,但是Sleepace享睡在对产品进行设计时,对自身的要求非常严苛,这一点从产品上就可以显现。在进行产品设计前Sleepace享睡的研发设计团队对用户做了不少于 5 次调研,收集用户反馈不少于 1000+,包含了真的有睡眠问题的、可能有睡眠问题的和没有睡眠问题但是追求优质睡眠体验的,他们发现很多用户在入睡阶段的感受是最强烈的,睡不着比睡不好、醒不过来更加难受。因此Sleepace享睡要想帮助用户改善睡眠,解决入睡是设计改善路径的第一步,提供帮助用户更好的入睡方案,这就是Sleepace享睡为什么会做助眠灯的原因。

从传统时代走到智能时代,Sleepace享睡可以说比绝大部分使用他们产品的用户还要挑剔,他们的产品 RestOn 获得过 iF 产品设计奖,拿过 CES 科技创新奖。从产品设计、功能设计、体验设计等方面他们已经站在了一定的高度。在该产品面市场之前他们否掉了20多套设计方案,而在这20多个产品方案中,有好几个方案都是非常有逼格的,看上去非常惊艳,当时团队毫不犹豫就按照这个设计方案继续进展下去,“终于我们掉进坑里面了,散热、传感器、时钟显示等等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个坑浪费了我们至少 2 个月时间,不是说这样有逼格的设计不能实现这样的功能,而是实现逼格的设计,助眠灯的功能就会打折扣。”在选择准确解决用户问题和逼格设计的过程,Sleepace享睡最终还是站在用户角度――简约而不简单。

从2014年8月RestOn智能睡眠监测器后,直到2015年年底才 Nox 助眠灯,前后相隔16个月,这16个月对于几位产品研发团队来说是一个痛苦的过程,16个月里,他们对设计方案进行了反复修改,反复做市场调研、消费者分析。最终才得以推出一款令自己市场和消费者满意的产品。

在进行产品研发时Sleepace享睡了解和分析过全球市场的灯具,床头灯已经是一个成熟的传统市场,主要功能是满足卧室照明,如何把照明和帮助睡眠结合起来,由于专注有4年多做睡眠监测和研究睡眠的功底,所以Sleepace 享睡很快就作出了解决方案。

享睡Nox智能助眠灯通过声光助眠、智能唤醒、睡眠监测、环境监测、1600万变色等等,在满足传统的照明需求的同时还兼具睡眠监测、改善睡眠的功能。该灯通过特定波长的光学疗法释放590-750纳米波长的红橙色光,激发脑部褪黑素分泌,增强困意,帮助快速入睡,此技术源自美国NASA宇航局。

而Sleepace享睡 Nox智能助眠灯与医用多导睡眠仪相比,Sleepace享睡的产品价格更便宜,使用更简单,适合居家使用。与智能手环和手表相比,产品更靠近医学指标,同时无需穿戴,更加舒适。

《融资中国》:睡眠监测领域的产品都是如何进行分类的?

Sleepace享睡:睡眠监测领域的产品按照监测技术来分大概分成三类:一类是多导睡眠仪(PSG),主要是在医院使用。它是通过监测人的脑电波,同时结合心电、眼电、呼吸等医学指标来分析人的睡眠质量,人的头部,脸部和胸部需要粘贴很多电极片。第二类是非穿戴的睡眠监测设备。其原理是将设备放置在床垫上方或者下方,通过监测用户的心率、呼吸、体动等信息,用心率变异性(HRV)的关联来分析用户睡眠质量。用户的身上不需要佩戴任何东西,适合家用。我们的RestOn睡眠监测器就是这类。第三类是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为代表的穿戴式设备。它是利用手环或者手表里面的加速度计(G Sensor)来监测人睡觉过程中手运动的频率,进而推算出睡眠周期和睡眠质量。

《融资中国》:sleepace享睡目前所做的睡眠监测市场,是否有足够大的想象空间?

Sleepace享睡:全球有27%的人存在睡眠障碍,中国有38%的人存在睡眠障碍,中国的一线城市存在睡眠障碍的人员比例接近50%。我们和艾瑞咨询一起做过两年的市场调查,发现人们愿意为改善睡眠的投入在持续增加,今年的数据是超过2000元;另一方面,中国拥有2.2亿老年人,未来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投入都会非常高;中国年产3300万张床垫,销售6000多万个枕头,2000-5000元的售价的床垫占据42%。从这些数据我们能看到这是个巨大的市场。

《融资中国》:sleepace享睡产品设计的理念和开发依据各是什么?sleepace享睡的核心竞争优势包括哪些?

Sleepace享睡:设计理念是科学、简单和有效。RestOn睡眠健康监测器的开发依据是通过特殊的定制传感器监测用户实时的呼吸、心率和翻身等生理指标,通过心率变异性(HRV)原理来分析用户睡眠。Nox智能助眠灯的原理是通过特殊波段助眠光线、助眠音乐和环境温湿度、噪音、光强等指标的监测与后续干预来帮助人们更快入睡,舒适醒来。

我们的核心竞争优势是在睡眠科技垂直领域里5年多非穿戴传感技术的积累以及对用户多年来深入的研究。

《融资中国》:sleepace享睡将产品卖给消费者后,如何做后期的服务或如何进行产品迭代?

Sleepace享睡:公司成立至今,先后推出了4款B2C产品,前两款都没收到市场热捧。到了RestOn睡眠监测器的推出,获得了市场很热烈的反应。RestOn卖给消费者后,我们建立了用户群组和客服团队,每天手机用户反馈信息。经过与用户的持续交流,我们先后增加了医生问诊功能、智能闹钟等一些列功能。从活跃度上可以看出这些改进。另一方面,我们也着手推出了Nox智能助眠灯,深受市场欢迎,在监测的基础上,向解决方案前进了一步。

《融资中国》:sleepace享睡的产品定价是多少,定价的依据从何而来?

Sleepace享睡:RestOn睡眠健康监测器定价为1299元,Nox智能助眠灯定价为799元,享睡纽扣定价为129元。定价依据是综合产品价值、品牌定位和同品类产品价格区间来考虑的。

《融资中国》:sleepace享睡团队是怎么吸引到投资的,您认为打动投资人的是什么?有哪些“故事”可以分享?

Sleepace享睡:公司成立至今,总共完成了3轮融资,融资总额超亿元。第一轮融资是2014年6月获得戈壁创投的投资。这轮融资是公司的救命稻草。我们之所以打动投资人,有几个因素。1.Sleepace享睡4年时间一直专注于睡眠监测,高度聚焦,同时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基础。我们当时是全国首家,全球前三家做这方面产品的团队。2.团队的坚持和拼搏。团队在融资前,在经营状况不理想的前提下能够持续坚持将近4年时间。在公司濒临资金断裂时,草根创始团队仍然去借来巨款来维系公司经营,完成股权调整。2015年获得罗莱家纺和京东商城的战略投资,总额4400万元。这轮投资的促成,主要基于双方有非常高的战略协同性。第三轮融资暂时不便于披露细节。

《融资中国》:创业者都是冒险者和野心家,您的野心是什么或者您对sleepace享睡的野心是什么?

篇8

中图分类号:F407.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6-0045-01

机械设计制造是对机械的结构、工作原理、运动方式,以及各个零件的尺寸进行分析和计算,将其变成具体的描述形式,并以此制作出机械产品。系统科学和计算机科学促使机械设计制造水平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机械设计制造的方法和理论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拓展和加强。借助于新兴学科和电子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更侧重于开发机械技术和设备。而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是未来发展趋势。

1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的设计原则

1.1 借助于先进科技,改革创新

每一种产品的系统和功能各不相同。由此,可将不同的产品进行分类。等到投入市场后,再市场调查每一种产品的销售量,检验使用时的质量。如果某种产品易被大众所接收,则认真分析其原因,采用科学技术大力开发。处理好产品的原料,对产品进行质量加工。投入的科技含量越多,越能提高机械设备功能。自动化系统除了识别分析文字、数据,还要对其他设备功能做出指定。

1.2 应机器功能要求进行开发

不一样的机械产品,要求不一样的机械设备进行制造。目前,多数客户要求小批量生产。产品间存在功能差异,机器功能为此会接受更大考验。因此,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需以机器自身为前提。

将信息技术介入机器中,促使机械能够灵活使用。产品也有着设计和制造的要求。为了达到产品要求的目标,需将机械设计制造的内部结构有机的结合起来。

2 机械自动化系统的优势

2.1 提高了生产效率

产品在生产时,采取了控制自动化和信息自动化,减少了操作中的失误,变得易于控制。机机械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提高了生产效率,能够及时发现错误根源。自动化控制系统使得设备按照原先规定好的流程开展运作。模拟仿真技术,不断改善生产环节。机械自动化不但完成了操作自动化,并保证了产品质量。以计算机进行控制,能够修改编程,使生产产品富有多样性。由此,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

2.2 便于维修和调整

机械自动化系统应用了计算机技术,可依据产品需求调试安装设备,生产出所需的产品。调整控制程序能够以多种手段输进控制系统内,不用对机器部件进行拆除。任何一种自动化产品都要确保设备存储的能力,在存储设备中存入每一种型号。再次使用时调出执行程度,保障自动化生产的进行。检测技术可对事故自动修复,确保其稳定性。多数机械利用电子技术,减少了以往的生产开关数量,便于工作人员操作。工作内容都预先设定过,系统能够进行自动转换和自动循环。现如今,依据被控对象,可自动调整好自动化产品。

2.3 降低安全隐患

运用机械自动化,首先要确保生产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前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危险状况。每一个环节都需设置监控设施。生产设备运作过程中出现故障,可自动诊断和报警。机器运转时,倘若出现过流、过载、短路和过压的电力故障,可将其转换至新工作模式,并及时把电路切断。机械自动化,可减少大型设备事故的发生。

机械自动化设备内部也有着较多电子元件,能够代替易摩擦部位和可动构件。如此,在机械生产过程中也会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机械生产变得更为可靠。

3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方向

3.1 生态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环境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由此诞生了绿色生态的理念。机械设计制造的绿色设计,是最大化的利用资源获得新型的绿色产品设计。产品设计的过程中,以产品环境属性为主,既满足环境的需求,也要确保产品的经济性和基本功能。所谓的绿色产品,既要有特定的使用功能,也不能对周边环境和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人们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必然会走向生态化的发展道路。现代机械设计注重生态化,既能够减少资源损耗,也能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使用质量。

3.2 智能化

计算机辅助技术 CAD 的出现,使得其图形工作能力能够服务于设计工作。将 CAD 技术和人工智能进行结合,能够促使 CAD 系统有着更好的创造力。由于现代机械具有集成化和智能化的特点,CAD 技术只能与专家系统、人工智能相结合。这样才能促进计算机的系统集成。计算机已经成为了当今最常用的设计工具,用计算机技术构建一个整体性的模型,可以对机械产品的工况进行描述。利用智能化的方式进行处理,可以为机械产品提供最佳的设计方案。

3.3 系统化和定量化

现代机械设计制造把传统设计内的类比设计和经验都提升到理性和逻辑性的程度,形成了系统中的新型设计方法。把机械产品作为整体的系统来观察,通过计算机技术,可以将人和环境的关系进行协调。所谓的机械设计制造系统化,是将总系统分为多个子系统,并利用现代设计的方法和理论,将子系统进行协调,实现系统化的最终目标。如果是传统的设计方法,在分析过程中是静态的,是凭着经验去感知。因此不能够采取动态化的定量设计。实际工况不能用传统设计方法进行反映。机械产品完成功能设计,是在随机动态的情况下开展的。由此可以看出,机械设计的未来趋势将会向定量化发展。现代机械设计对零部件和材料的损伤都进行了充分的考虑,使用数学归纳法和有限元法可以更好的进行机械设计,从而提升了机械设计的成功率。

3.4 微型化

20 世纪 80 年代末,机械自动化开始向微观领域发展。微电子设备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更新。小型的机械自动化产品,耗能少、灵活性强,广泛应用在军事、医疗科研、生物技术等高端领域。机械自动化向微型化发展,重在微机械技术。加工微机械产品,要采取精细加工法。在超精密技术内,主要有蚀刻和光刻两种。机械自动化还将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步向微米和纳米的领域进军。

4 结束语

我国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不仅要总结经验、汲取教训,还要借鉴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寻找高效率、低成本的自动化技术。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既要提高生产技术,也要全面普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要沿着生态化、智能化、微型化、系统化、定量化的方向发展。明确这样的目标,我国机械自动化才能走上高效率、高质量、高速度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篇9

知识产权运营和保护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合理规划和严谨布局,这需要企业不仅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还要借助“外脑”的专业服务。所谓“术业有专攻”,需要和专业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教科研院校等专业机构形成产学研合力。

专业的知识产权机构能够为企业建立强大的知识产权运营提供专业支持和服务,主要包括:

一、提供知识产权顾问

吸引业界的权威专家建立专家库,各领域顾问发挥专业能力,针对企业特点对知识产权进行恰当保护,充分利用法律赋予的权利来维护权益。

1.辅导企业制定知识产权战略和制度;

2.对知识产权战略与发展提出专业意见和运作方案;

3.品牌营销和技术研发前期调研及检索、申请确权和维权工作的咨询服务;

4.提供综合运营法律建议和保证;

5.企业知识产权合同的草拟、谈判、见证,知识产权其他业务的策划与实施;

6.协助培训专业人士,提高企业知识产权运营水平。

二、进行知识产权托管

托管服务是利用机构的专业平台进行管理,使企业能够从繁杂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中脱身出来,专心于企业经营和发展,以期获得更大的受益和进步。

1.商标、专利、著作权行政程序及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对商标注册公告的人工智能检索、商标的续展、主要竞争对手商标情况的创新型监测;专利状态监控及缴费提醒等;

2.诉讼与打假;

3.知识产权委托交易。

三、知识产权运营

知识产权运营并不是仅仅为了获得权利而去申请、仅注重数量而忽视质量,需要企业从经营的战略高度来谋划和布局,而这些工作恰恰是知识产权专业法律服务所能提供支持的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战略性研发和部署,这是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重点和龙头

在技术方面,将研发和专利结合起来,善于利用现有的专利技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研发,不仅降低研发风险和费用,还利于突破行业技术壁垒、确定技术优势。在品牌方面,将品牌策划和商标的保护结合起来,组织申请多个近似商标形成“立体防护体系”并按照市场布局进行广泛注册。在创新中进行知识产权定位,是根据知识产权质量不高这一普遍问题进行的建议。

2.申请确权,合法管理

品牌方面,包含商标的组合注册和广泛注册。根据品牌经营与发展前景,考虑多类别的注册及海外注册。注册不能仅考虑自己的行业特点,还要进行保护性注册。

技术和产品方面,除了专利的布局外,还包括合理公开以限制他人形成专利壁垒和利用技术秘密来保护核心技术。

对于市场寿命长、价值大的外观设计等作品,申请著作权登记,以获得较长的保护期限。

3.监控及维权

建立自己的知识产权监控体系,通过监控,及时发现侵权和不正当竞争,采取适时、适当的手段制止和打击,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步伐日益加快的今天,企业视野拓展到全球,企业全球化竞争集中体现为技术的竞争。为此,每个有全球战略远见的企业都应该从自身资源配置出发,制定和实施竞争对手知识产权保护跟踪制度,以跟踪最新技术发展,了解新技术的发展趋势,保持竞争优势,以及及时发现竞争对手的知识产权动向,防止及制止、打击其侵权行为。

将本行业内排名前十位的公司皆列入跟踪范围,主要跟踪其商标、专利、著作权及侵犯他人商业秘密行为。由法务部或专门的知识产权部门跟踪监控竞争对手的商标注册、续展、使用、争议及诉讼等情况;跟踪监控竞争对手的专利申请、授权、转让、实施等情况;跟踪监控竞争对手的著作权登记等情况;跟踪监控竞争对手的侵犯他人商业秘密案件的相关制裁、诉讼等情况。

确定竞争对手专利分析、新技术专利分析、专利技术商品化与产业化分析等检索目的,制定国家或者地区别、专利类型、时间区间、国际分类等检索范围,使用现有各国专利与商标局所提供专利数据库、商用专利数据库、Google Patent等检索工具,采用主客观结合的检索方法,以不同文字与图表呈现分析呈现检索结果;定期调查美国及欧盟早期公开专利,从发明人、专利人、优先权信息、专利家族等方面进行监控;定期调查国内早期公开专利,从公司名或者发明人等方面进行监控;结合上述两者信息,定期更新公司内部专利监视数据库。

将公司和竞争对手需要监控的著作权登记作品列出清单,交给业务部进行市场跟踪调查;

将市场收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讼等处理措施。

由业务部门收集竞争对手的商标使用产品类别、市场占有率等资讯;收集竞争对手的专利产品的销售、使用等资讯;收集竞争对手的著作权登记作品的使用情况;收集竞争对手侵犯他人商业秘密案件的相关制裁执行、市场反应等资讯。

定期收集竞争对手的专利产品的销售、使用等资讯和本公司的专利被假冒等资讯;依需求,自动传递所订阅之数据库基本数据(包括专利号、摘要图示、自动技术分类、自动功效分类等)和业务部从市场收集的资讯给特定群组技术人员分析处理。

定期收集竞争对手的专利产品的销售、使用等资讯和本公司的专利被假冒等资讯;依需求,自动传递所订阅之数据库基本数据(包括专利号、摘要图示、自动技术分类、自动功效分类等)和业务部从市场收集的资讯给特定群组技术人员分析处理。

收集竞争对手的著作权登记作品的使用情况以及侵犯他人著作权等资讯;

法务部将收集的竞争对手侵犯他人商业秘密等案件处理需要进行市场调查的项目交给业务部;

业务部进行市场调查,收集竞争对手侵犯他人商业秘密案件的相关制裁执行、市场反应等资讯。

篇10

另一方面,这些周边厂家的参与,对传统智能家居行业的厂商来说是一件好事。为什么?因为参与的厂商与销售商越多,智能家居的推广的广度会更大、力度会更深、影响力会更大,对于终端用户的智能家居产品消费观念的影响会更大,这样更利于智能化装修的观念普通与推广。另外,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这些传统厂家直接面对了千千万万最普通的消费者,这对于智能家居观念与产品的普及是很至关重要的,所以,周边相关厂家的参与对智能家居行业绝对是推动。其实,很多周边厂家推出的智能家居相关产品,有一半以上都由传统智能家居厂家OEM或ODM,这无形中增加了传统智能家居厂家的销售收入,可以进一步推进传统智能家居厂家的技术革新与产品设计水平提高,使智能家居产品的设计更生活化、人性化、更具实用意义。

记者:本刊曾在今年三月份开展过一次智能家居市场调查,厂商、经销商大多认为智能家居的使用者有必要了解产品的性能、技术、维护知识等问题,而消费者更多是抱着“出问题找厂家”的心态。对于这一现象您是如何看待的?

竺总:出现这样的问题,说明智能家居行业的发展还有待成熟,这也是任何新兴行业发展过程必然会遇到的问题,事实上这个问题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看。首先,消费者分为不同类型的消费者,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像现在的电脑消费者一样,就分为两类,一类就是技术爱好者,这类消费者自然会非常深入地了解产品的性能、技术、维护知识。另一类消费者就是非技术型消费者,他们对产品的性能、技术、维护知识的兴趣不强烈,只对使用感兴趣,所以,作为销售商与厂家更需要提供更好的服务。

智能家居产品的消费者同样也可以以这两种类型来划分。一类就是技术爱好型,他们就是因为喜好所以才购买智能家居产品,自然而然会自己去了解相关的产品技术等问题;而对于非技术型消费者自然只对使用感兴趣。所以,无论是厂家与销售商都必须尽最大可能提高服务质量。对于处于成长期中的智能家居行业,厂家在设计产品的时候,要尽可能考虑设计的人性化、操作的简便性、维护的方便性;而作为销售商自然要提高智能家居产品的安装、调试、维护的能力,同时提高服务意识与服务质量。这样的话,自然会有更多的消费者来使用与体验智能家居产品,等用的人多了,市场成熟了,自然而然无论哪种类型的消费者都会更多关注产品的性能、技术与维护等问题,现在成熟电脑产品使用者的现状就会是未来智能家居消费者的写照。

对瑞讯科技来说,我们主要通过产品设计、技术创新、操作人性化这几个方面来解决这一问题的。比如在设计每一款智能家居产品的时候,我们都坚持“生产方便、销售方便、使用方便”这三个“方便”为产品设计的原则与理念。

记者:您曾说过智能家居市场的发展与否,最根本的决定因素就是“供”、“需”两方面。在您看来目前的国内智能家居市场,决定智能家居发展的供需层面上还存在这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竺总:任何市场的问题,从根本来说,就是“供”与“需”两个方面,有“需”才有“供”。什么叫“需”,那就市场客观存在的需求,这种需求可能是现实也可能是潜在的。而作为厂家或销售商,能够准确把握这种市场的需求,满足市场的需求,或者挖掘市场的潜在需要,这就是“供”的核心。说到底,就是厂家能否准确嗅觉到市场的需要点,找到一个相对可以实现规模化市场的需要点,以某一个需要点或者某一个更具体的功能或产品组合来很快打动目标消费者的心,达到规模经营的目的。

而目前国内的智能家居厂家,从客观上来说,还没有很完美的产品或系统。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客观上来说,行业的发展需要时间,因为消费者的消费观念的接受需要一个过程;另外,厂家产品设计的水平及理念跟市场还有距离,还需要不断完善。

中国智能家居行业产品设计最现实的三个问题,分别是:第一、产品稳定性,第二、产品实用性,第三、产品外观档次性。如果解决好以上三个根本问题,就会很好地加快市场的发展。

产品稳定性是产品存在的根本,是客观实现效果的最根本保障。为什么瑞讯采用分布式布线技术?就是为了要成为最稳定的系统,这是智能家居市场成熟发展的最根本保障。产品实用性,就是如何真实满足与挖掘潜在市场的需求,这是中国智能家居市场最现实的问题,就是如何打动消费者?智能家居的好处到底在哪里?这跟产品设计的功能与操作的实用性、方便性有着根本的联系。

产品外观档次性,就是符合家居装修外观美观大方的最基本需求。如果产品还不及传统设备的外观,那自然没法让消费者心动。实话来说,国内的智能家居开关等产品的外观还是不够档次,但好在现在每一个厂家都非常清楚外观的重要性。瑞讯在2008年推出“思想家”智能控制面板,也正是为了顺应这种家居美观的趋势。

记者:个人住宅与酒店商用是目前智能家居产品主要的应用领域,请您谈谈瑞讯科技在民用与商用的市场拓展方面分别有哪些经验可以供大家分享?

竺总:瑞讯科技从2003年开始从事智能家居项目的时候,就非常关注智能家居产品的两个核心应用领域,即个人住宅与商业市场。个人住宅的智能化,也就是说我们经常谈的智能家居,而事实上智能家居产品在商业领域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这些商业领域为了更好的吸引客户,需要不断寻求更符合时尚、科技、潮流的产品来满足商业用途,而智能家居产品正好符合这一需求。这些商业领域最核心的有两个需求,就是背景音乐及视频共享、智能照明功能,如果再配上电动窗帘功能及商业营业场所自身的安防报警需求,就形成了一个潜在的比较大的智能化需求市场。

瑞讯“思想家”智能家居系统在策划与设计时,就非常重视住宅与商业领域智能化的区别与共性兼顾。在设计智能照明产品时,瑞讯同时设计了智能开关及集中驱动器,因为家居的灯光的密度比较小,处于分散式控制方式为主,所以,仍然沿续传统开关外观的布局。而商业场所的灯光数量会比较多,密度比较大,如果采用传统开关外观布局,需要安装很多面板,这样就会显得墙面很乱。所以,采用灯光集中布线,然后在墙面只安装场景开关的方式,通过预设的常用场景键来实现智能照明的控制,这就需要用于集中驱动器。瑞讯今年也正准备专门设计一款酒店专用的智能家居系统,但我们这一款智能家居系统不是以智能为核心,而是以节能为核心,以智能为增值功能。

记者:瑞讯DHS数字住宅系统,采用的是RUN-BUS分布式总线技术。在技术方面看,RUN-BUS技术与同类技术相比较具备怎样的特点?此外,在功能实现方面拥有怎样的优势?

竺总:瑞讯RUN-BUS分布式总线,按照综合布线水平与垂直的分布式布线原则,采用普通网线作为弱电通讯与供电的传输介质组建的一个12V弱电星形总线智能家居系统。瑞讯RUN-BUS总线的优势主要也体现在两个方面,即硬件的优势与软件的优势。

瑞讯RUN-BUS总线的最大特点就是稳定、快速、人工智能。RUN-BUS总线每秒传输速度最快达到10M,一旦指令执行成功,系统即刻通过智能设备或智能终端软件及时反馈开关状态,这也就是RUN-BUS系统最基础的人性化双向通讯功能。RUN-BUS另一个强大优势是可以外接第三方传感器,例如安防探测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亮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当接受第三方的传感信号后,可以联动您要的设备启动或场景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