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模板(10篇)

时间:2023-06-05 15:42:3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篇1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9.093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小学课堂也发生了很大改变,课堂的主体开始转向学生。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同时也是学生的引导者与合作者,如何提高小学课堂效率成为重要教学目标,高效课堂的实施是每一个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

一、高效教学的重要内涵

(一)高效教学的内容

高效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能够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在一段时间后能够学到知识、积累知识,并且可以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课堂作业。能让学生从无知到认知,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的全过程实现的自觉主动学习。让小学生从小就有一种高效的世界观的认知,可以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各学科的学习以及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提高的老师文化素养要求

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对自身素质应该有较高的要求。小学生在认知和学习能力有限,所以,教师要极具耐心教导,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培养和学生的友好课堂魅力,正确地引导学生,集中管理学生,加强班级内部团结,凝聚学生。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兴趣,拉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小学高效课堂实现策略

(一)课前教学方案的设定

首先,小学教师要结合教学要求及目标,认真研读教材内容,梳理教材结构,找出重点章节以及难点分析,以及各章节间的联系,建立一个系统的课堂脉络。然后,教师应该对学生做出基本了解,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制定教学计划。教学方案要具有条理性以及整体性,基于学生共性,联系教材知识结构以及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进行高效学习。同时,教学方案设计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具有趣味性和层次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学习。也可以让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寻找自信,收获成功的喜悦;让基础一般的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让基础较好的学生迎接新的挑战,获取进一步的成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取得不同程度上的进步,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关心学生的学习状态

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是灌输式教学模式,重视课本知识学习,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主体地位。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好,学习效率不高。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学习状态,积极与学生互动交流。课堂上,教师除了要实施课前制定的教学方案外,也要根据课堂情况,适时作出相应调整,动态教学,既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也要体现教师的组织引导性地位。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玩、爱动的特性,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课堂,比如情境模式,吸引学生,激发学习的兴趣及学习主动性。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地全身心投入课堂,才能更多的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教师要注意学生情绪的变化,可以开展小活动,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轻松愉悦学习。此外,要鼓励小学生同学间的交流学习,以及与教师的交流学习,可以经常组织一些教学讨论活动,班级内部权力民主,每个人都有充分的发言权。比如班级辩论会、座谈会等,鼓励学生勇敢的说出自己的意见看法,并且学会聆听别的同学的意见看法,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三)利用网络教学

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尤其是网络教学。多媒体的使用减少了板书的书写,节约了很多的时间,同时将图片、文字、视屏有效的结合,使原来枯燥呆板的课堂变得活跃生动,强烈的感官效应,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更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学习范围,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把握重点和难点。但是,网络教学并不是万能的,高效教学还得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合理地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

(四)奖励制度以及学习互帮小组

小学阶段,教师的鼓励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具有很大作用。对于课堂主动回答,回答正确的学生可以采取积分,达到一定标准作出奖励等,还有对于考试成绩进步的同学,及其学习优异的同学都应该有所奖励。同时,也要鼓励不会的学生,换种方式让他们参与课堂。组织学习互帮小组,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制定不同的小组任务,小组间形成互补性合作型学习。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学习好的同学以及老师要具有耐心,鼓励这样的同学积极学习,制定阶段性的目标。

三、总结

小学高效课堂符合教育体制改革下的素质教育要求,在教学课堂上,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学习情绪,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及个人魅力,结合学校教学资源,提高小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构建小学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高婷华.高效课堂的建构策略分析[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5(5):73.

篇2

一、理论依据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三)告诉我们:“高中英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优化学习方式,是他们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有利于学生学会运用多种媒体和信息沟通,拓宽学习渠道,形成具有个性的学习方法和风格。”根据以上论述高中英语教学应该鼓励学生通过积极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展和主动实践等学习方式,才能形成具有高中生特点的英语学习过程与方法。做为学生走路的引路人,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策略,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帮助我们的孩子走上坦途,迈向成功。那么,我们怎么做才能胜任这一角色?只有向与我们学生相处时间最多的课堂寻求答案,在高效课堂里获得真经。

二、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探讨

1.课前准备

首先,是对教学目标的设定与期望。充分备课就是熟悉、了解、掌握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包括语言知识、语言结构、语言能力、情感态度等等;老师在对这些目标有了充分的认识与掌握后,才能有信心有目的的实施一定的教学活动,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对目标的设定与认识与课堂所取得的效果成正比。我们每节课教学目标的制定,都是在教研组内讨论研究后,形成导学案而后实施的。其次,要注意对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宽度的把握。新课程标准强调对教材的“整合与开发”,其实质是教师在使用教材时的“再次开发”能力,对于教材上的一些材料进行适当的重新组织与整合。因此,在实际中就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有些教师无限制的扩展教学的内容,不断增加、扩大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再者,就是有关教学辅助的准备。教学辅助包括多媒体课件,电教器材,flashcards,学生课堂所需要物品等等。这些辅助手段的利用是语言教学中有效的辅助与补充,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与兴趣,也可以给所有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学I can …时,有位老师让学生准备篮球、画笔、跳绳等等。 最后是对学生学习程度与状况的了解。总之,我们只有做好了充分的课前准备,才能有信心的出色的完成教学任务。

2.教学中的策略

a.语言的有效输入与输出。语言首先是通过听觉来接受与解码,形成学习者自身的语言编码。通过听、说、读、写这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对语言的掌握也由低级到高级、从被动输入到主动输出。比如语法的学习一直都是英语教学中一个较为困难的问题,我们可以学语法时这样上:先给学生讲一个故事,再从故事中提出where have you been just now?,然后,引导学生在反复、大量练习说这个句型,接下来,就让学生回忆 和谈论where has your father/mother gone when you got home yesterday evening?学生经过大量的交流与谈论,能够非常流利的使用并掌握have been/gone项目,最后让各组写出一些相似的句子。

b.生动有趣的课堂与语言的规范化。生动有趣是要求课堂要有吸引力,能让学生高度注意与投入到课堂中来;语言本身是有趣的,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更有许多有趣的事。比如在学习activities时,我们可以利用Nike的一句广告语:Just do it!而不要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语言的规范化,既强调语言结构、语法的规范与恰当,更要强调语言的得体与适用。

c.有效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在新课程中提倡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Learning from doing),从任务出发,来完成一定的语言活动。语言活动的形式有很多种,内容多变。这些内容的实现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是通过活动来发展学生的语言还是通过语言来完成活动?二者无论在哪一方面都有其理论基础与合理性。但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是:老师往往为开展一个活动而更注重活动的形式而忽略了我们学习语言的目标。学习Clothes时,有一堂课让学生就不同情境下进行适当的服饰搭配。老师设计了一个活动让学生进行服饰的搭配,设计服装时,学生非常兴奋与活跃,但其中真正参与到用所学语言或者用英语来完成这一任务的学生却不多,很多学生甚至根本就没有使用英语交流!所以有的专家提出我们到底是在上语言课还是手工课的疑问。在这种情况下,不如改为某人为参加某项活动,希望别人提出一些服饰搭配的建议,这样既可以让各小组参加,也可以有更多的人参与讨论与交流,有效使用语言完成了任务与交际。

d.问题提出的技巧。一些好的问题,有效的问题,往往是激发学习者思维、点燃学习者思路的火花。提出问题涉及到问题的难易程度、学习者的知识背景、知识程度、学习进度有关,问题提出还要考虑到涉及的面和切合实际。在实际中,经常有老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常有使用一些不需经过多少思考的问题,一些有经验的老师提出:课堂尽量避免提出一些简单的‘yes or no’问题。问题的提出应关注于是否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活跃,是否有利于学生使用英语表达的能力。

e. 对学习者的关注。教师在课堂的位置不是固定的,活动范围应是整个教室,这样可以感受到每个学习者的变化;对学习者注意使用更多的Eye contact;使用学习者的名字来称呼而避免使用一些模糊的称呼。同时在课堂教师对学习者积极的鼓励与激励,正如一位英国教师所说:Good teachers always help and instruct the learners. Great Teachers always encourage and inspire the learners.

篇3

一、教师加强自身的语文职业素养

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是起主导作用的,教师自身的语文职业素养的高低对课堂教学效率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中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不断地加强。教师要从语文教材中汲取文学素养,充实自身的语文教学素养,还要不断地阅读语文教材以外的名言名著,开阔教学视野。只要老师的文学修养得到不断的充实和提高,才能够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很好地把握教学,提高课堂上语文教学的高效性。

二、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

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中,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方面不是很完善,思考问题的时候不能够考虑周全,甚至是经过课堂的三分之二的时间之后就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走神的现象,导致语文课堂的低效率。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模式是尤为恰当的,合作学习小组能够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学生在讨论的时候能够集中注意力,在进行讨论的时候还能够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完善自己的思维方式,得到满意的答案。这样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很好地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三、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实践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来设定特定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初中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初中生在情境教学的参与中能够提高语文成绩,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比如,在长春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再别康桥》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分别起来朗读,这样能够让学生从课本中体会到作者的感情,进行很好的学习。让学生通过情景模拟教学能够很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掌握教学知识,也使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一定的提高。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改革,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完善,把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教学目标,引起学生对于初中语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教师的自身文化修养、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模式以及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这几个方面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课堂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篇4

一、不任意课始复习

课始复习主要是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全面的回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但课改的目的是高效学习,要求当堂学、当堂掌握,做到“堂堂清”。这样,师生教学才会想方设法、全力以赴地学习,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而课始复习,必然会占用新授课的时间,新授课时间也就会相应缩短,师生精力必然分散,既要忙于复习,又要忙于学习新的知识,必然不能集中“优势兵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消灭问题。事实上,一般而言,每一节课末都有复习环节,对新授课内容进行提升与拓展。因此,最好取消课始复习,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积极完成新的学习任务,达成新的学习目标。这样,既减少了不必要的教学环节,又能为本节课提供更多的学习时间,为全面达成本课时的学习目标作重要保障。

二、不肆意范读

传统教学都非常重视老师的范读,但老师的范读同样会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学生在读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就会被隐藏。这与新课程教学的理念是不吻合的,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把读书权还给学生,“读书从学生读书开始”,而不是从老师读书开始。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读错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正确解读文本,正确解读后,再让学生读,如仍不对,才进行范读,这样的范读才会给学生留下最为深刻难忘的印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阅读能力也才能真正得以培养。另外,让学生自己去朗读课文,通过轮读、比读、表演读等方式,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暴露问题,如错误的生字词,错误的句读,错误情感的表达,都由学生相互讨论给予解决。如果学生读得很流畅、准确,教师就不必在朗读上纠缠,可以节省时间进行其他方面的教学。

三、不无意预设情境

有人认为,情境教学法的要义就是教师无论什么课程都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学习的情境,提供若干与学生学习内容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新课标告诉我们,语文学习的情境权首先是学生的。每个学生对文本的情境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因此,情境的创设首先是学生的,学生的见解、创设就是教学中最可珍贵的资源。学生想对了,说明学生已会,教师就不必再纠缠;不对,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正确想象情境,使学生从“不对”到“对”。如果学生没有思考,没有暴露问题,教师就提供相关情境,这是一种典型的灌输式教学,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语文能力的培养。情境教学法的真谛在于自己根据文字想象情境,理解内容。只有学生在创设情境中出现问题,教师再加以引导,这样的情境教学才会真实有效。

四、不刻意查阅

有些课堂,老师一抛出问题,学生就开始忙着查阅资料。如学习文言文,学生比谁都翻得快、翻得多,而老师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认为这是在落实新课标,扩大课程资料,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搜寻、检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这种做法与理解是错误的。课堂上的这些活动,其实不是学习研究,而是“作弊”、“抄袭”。学生的解答都是资料上的答案,不是自己的解读。放手让学生翻查资料,就不能暴露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利于教师在课堂上有效地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也必然很差。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尽最大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动脑筋去想问题、解答问题,而不能任由学生查阅资料。

五、不轻易开讲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只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其语文素养才能真正得以培养。但实际上,许多语文老师变成课堂的“讲演者”、“表演者”、“卖弄者”,只要学生一有问题,就迫不及待地讲、说、写、演,以为这样才能显示自己的才华,帮助学生。其实,“最好的教法就是不教”,语文课应从上课到下课都让学生在读书中领悟。知识不是教师讲出来的,是学生在实践中得到的。教师在课上不要轻易讲解,而要还权给学生。讲解要看时机、火候,什么时候讲、讲什么,决定权不在老师,而在学生。在学生需要时讲,在学生无法理解时讲,在学生学习达到“愤”“悱”的时候才讲,“讲学生不会的,学生会的不讲”。这样的讲解,一定要在“导”字上下功夫,导出方法,导出规律,导出内涵,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课文,形成能力。

篇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生为本”,主张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作为义务教育阶段主要的审美教育形式――美术课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依葫芦画瓢了。但是中小学美术教学在新课改中还存在不少难题,严重阻碍了课堂效率的提高,那么,如何在新课改理念下,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 转变美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

《学习的革命》中说过:“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这句话无情地嘲讽了我们过去的“填鸭”教育。新课程标准改变了传统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提出了全新的“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和“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教育理念。那么,美术课如何实现“以生为本”呢?我认为在转变美育观念的同时,美术教师也要积极转变角色。

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主课落实得比较快,但作为“副课中的副课”――美术课,落实起来就遇到了困难。首先,大家把课改的工作重点都放在语、数、外等主课上,对美术课没有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其次,对此没有足够的关心和重视,缺少新课改的紧迫感。美术教师不能及时更新理念、补充新知识,从而使美术课改效果大打折扣,美术课时常游离在课改的大门之外。

人们常说:“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教育的成果,而教育成败的关键在教师。”因此,教改前沿的美术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要从传统的局限于课堂45分钟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启发者、协调者的角色转变。教师也要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终端知识传授者,转换为新形式下教会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权威的代表者,课堂也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教师应该是一位引路者,应是和学生一同探讨共同成长的伙伴。只有将学生放在教育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点燃学生心灵的火把。

二、与时俱进,积极探索

美术教育是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它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能、情意、身心健康等的发展,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重视美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有效过程。学校的决策者在新形势下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把美术教育放在应有的位置,并且使其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让美术课也沐浴在新课程改革的春风里。只有这样,才能为提高美术课教学效率提供先决条件。

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由严格按大纲要求被动授课的“执行者”变成根据新课标精神灵活、主动、创造性完成教学任务的“探索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地区的差异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探索出适合所教学生的课程内容。《美术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解放了美术教师,灵活、自主地安排教学内容是新标准的一大特点。教师可以根据本地区的经济文化特点重组、优化教学内容,可以合理吸纳教材以外的各种教学资源。例如竹艺、剪纸、草编等一些有乡土特色的手工艺,只要学生喜欢,完全可以引入美术课堂,而教材中的一些不符合本地区、本校的内容则可以灵活删减。

三、赏识学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以评促教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由学科成绩的“裁判者”变成美术学习和创作的“促进者”。只有我们赏识学生,注重其个性发展,以有效地评价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在课堂中,美术教师要赏识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因为“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人人可以创新,儿童潜能无限,儿童是独立的个体”,我们只有赏识每一个孩子,他们在美术课上才敢说、敢想、敢画、敢试。只有在他们敢说、敢想、敢画、敢试的课堂上他们才能获得个性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效地评价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创作,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传统的美术教学只重结果不重过程,教师是教学效果的唯一评价者。在很多学校,美术作业和其他学科的作业要求是一样的,要有批阅,美术教师只能简单地打个成绩,教师变成了学生学习成果的唯一裁判者,打70分就70分,打80分就80分,学生没有发言权。教师评价不区分学科的差异性,不注重美术课的特殊性,导致学生认识不到自身特点,对美术课失去兴趣。

美术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激励、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才是目的。新课改主张“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我们作为美术教师必须寻找和研究学生的差异性,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评价机制,因材施教,有区别地评价每一位学生,只要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美术课的学习当中找到自我、建立自信,才能提高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提高教师素质,实施多样教学

罗恩菲德曾说过,“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达到。”而美术教育也正体现了这样的理念。我们要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是前提。古人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教师不断有“活水”充实自己,才能给予学生更多的、新鲜的活水。首先,教师要有全面、系统的理论素养,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要不断学习。其次,教师平时要收集各种美育信息,研究、整合课程资源,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并广泛利用课程资源,实施多样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

总之,美术教师必须紧随社会发展,学习与美术课程相关的其它新技术、新知识,构建起学科的知识结构,真正实现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构建能使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互动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快乐,让教师教得更轻松、更自信。此外,教师在课堂上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设新的教学策略,营造适合学生成长的课堂氛围,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杨颖.课改中教师的角色定位[J].中国校外教育,2009.

篇6

一、研究背景

众所周知,词汇学习贯穿于英语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不同形式的词汇学习策略可以促进词汇的理解记忆与应用,如何通过策略手段的研究习得词汇、加强词汇记忆已引起人们广泛注意。因此,探讨高效课堂词汇教学策略的研究很有必要。

近年来,西方学者在外语学习词汇方面做了不少研究。如Cohen(1990)、Nation(1990)等人详细论述了词汇学习的各种策略和其优缺点;Ahmed(1989)、Lawson和Hogben(1996)、Sanaoui(1992、1995)等人就学优生和学困生词汇学习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国内部分学者对我国学生如何运用策略手段来习得外语词汇也做了一些研究。如顾永琦、吴霞、王蔷、文秋芳等人就词汇记忆的看法作了大量的定量、定性等研究。但就高中生而言,如何掌握一些词汇学习策略,迅速扩大词汇量,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这些都是有待通过实践去论证的。本文以笔者执教的两个班为调查对象,探讨高中生词汇学习的策略。

二、研究方法

1.问题设置

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高中生英语学习策略的总体使用情况,常用的学习词汇的策略有哪些?受欢迎的和不受欢迎的有哪些?词汇学习策略与词汇量之间有关系吗?对我们教师的词汇教学有何启示?

2.调查对象

我校高一(3)班(30人)、高二(9)班(40人),共70名学生参与了此次调查。选择原因之一是刚进高一的学生受初中阶段学习方法的影响,还未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而高二的学生经过一年的自主学习训练,已初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和富有个性的学习方法。其次是因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以及语言学习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词汇知识学习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两组学生在词汇使用策略上应该会有所不同。

3.调查工具

本研究的调查工具为词汇策略问卷。第一部分为个人情况,包括年级、班级、姓名、平均每周学习词汇的时间等。第二部分是由具体的词汇学习行为所组成的词汇学习策略,分为管理策略与认知策略。管理策略包括制订计划、自我监督、自我评估、选择性注意。认知策略分上下文、广泛阅读、猜测、查字典或电子词典、归类、死记硬背、做练习、联想、诵读、运用等策略。(问卷题目参照了有关学习策略文献,如O’Malleyand Chamot(1990),文秋芳(1996),丰玉芳(2003)等以及有关词汇学习策略的定量、定性研究。)

三、数据分析结果与讨论

SPSS20数据统计分析显示,高二(9)班学生要比高一(3)班学生能更频繁地运用管理策略,认知策略主要反映在:(1)高二(9)班学生更多地运用上下文及猜测、联想策略,包括正确辨别词性、词根及词缀的能力。(2)广泛阅读及运用等策略上的差异显著。高二(9)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言水平和一定的词汇量,加上平时的训练量,他们更多地选择更有难度的阅读试题来扩大词汇量,吸收文化背景知识,而刚入校的高一(3)班学生还没有什么意识去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在运用策略上,高二(9)班学生更多地将学到的词汇用于会话写作中,这不仅巩固了对所学单词形的记忆,更加深了对意的理解;而高一(3)班学生语言水平较低,会话、写作能力较弱,词汇运用相对比较困难。高一(3)班学生默写生词时只要求写出中文意思,而高二(9)班学生则被鼓励要求用英文释义,这与课堂教学的要求不同有关。随着年级的提高,学生对词汇知识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高二(9)班学生在策略使用上更为广泛,在技巧运用上更为灵活多样。反馈如下:一年级时记忆方法单一,以死记硬背为主,无论学习和运用都是一种感性认识,即就词认词。记忆手段和技巧比较呆板,不知道联想、归类,不会从语音、词根、同源等角度去认识。到二年级则基本摒弃了死记硬背的方法,由于词汇知识等综合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在记忆单词时讲究技巧和方法,形式也很多样,比如学会从构词法的角度去看待,会从一个基本词汇的各种词形词性的演变上去认识,触类旁通,朝着形象、联想记忆等多种模式相结合的方向去努力,效果明显。

四、结论与启示

通过这次调查研究,得知词汇学习策略与词汇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1)高中生广泛运用管理和认知策略来习得词汇,上下文、广泛阅读、猜测等策略最受学生欢迎,而死记硬背则不受欢迎。(2)与高一相比,高二学生更善于运用各种策略学习词汇,学习技巧方法上也表现出很多的灵活性。多数学生更倾向于用形象记忆、联想记忆等多种方法结合习得词汇而不局限于死记硬背。

篇7

1.为“少教”发展素质

教师“少教”的支撑点是必须具备设计教学的能力、实施教学的能力和评价教学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洞悉学生需求、策划教学行为、创新教学思路、优化教学方式、注重学法指导、关注习惯养成,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师只有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理论修养,才能真正推行“少教”且落实好“少教”。“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师还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反思怎么少教,在哪些地方少教,少教到什么程度,少教有什么高效方法。

2.为“少教”制定要求

高效课堂要实现学生的“多学”,就要限定教师的“少教”。即杜绝我说你听的“满堂灌”;抛弃无思维碰撞的“满堂静”和没有思考留白的“满堂闹”;摒弃无思维价值的“满堂问”;减少过电影式的“满堂投影”。教师“少教”了,就可以促使教师“精讲”,即学生已经会的不讲;自主学习能弄懂的不讲;未经慎思的不讲;怎么学也不会的不讲。“少教”的主旨是为了学生“多学”,教师就要控制讲的时间,只需两分钟讲清楚的问题不用四分钟;不绕圈子引入主题;不挤占学生的自学、训练和思考时间。

3.为“少教”精设目标

高效课堂的首要目标就是高效,然而高效并不等于三维目标多,“欲速则不达”“贪多嚼不烂”,这是教学的大忌。为避免数学教学目标虚化,设计时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要体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要能付诸于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形成一个有层次结构的、整体的、动态的系统,以便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精设教学目标是实现教师“少教”的前提,却是学生“多学”的保障。教师在教学目标指引下,从学生学情和认知规律出发,再合理设计出学生的学习目标,导向课堂教学活动,进行高效率教学。在教学活动前,必须把学习目标明确地告知学生,使教与学有的放矢。

4.为“少教”找好抓手

导学案是铺设高效课堂的快车道,更是教师“少教”的有效抓手。导学案的优劣,直接决定了课堂“多学”的成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根据数学学科内容和课型特点,编制适合学生的学案,尽可能让学生多一些思考、活动、体验、展现,发挥“导学、导思、导做”的作用。

二、“多学”的策略

1.为“多学”提供问题情境

构建真实而复杂的数学问题情境,能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好奇、渴求、探究、协作、交流等学习欲望,诱发思维的积极性,不断地提出问题、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对数学的真正理解。

问题情境对于学生来说,是引发认知冲突的条件,对于教师来说,是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手段。教师呈现的问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具有新颖性、现实性和可解决性等特征,以便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具有数学价值,能激发自己的发散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思维的品质。

2.为“多学”提供数学活动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就要设计感知的、操作的、表达的和思维的课堂活动形式,以活动承载“多学”内容,以活动推进“多学”过程,让学生动眼看数学、动耳听数学、动脑想数学、动口读数学、动手写数学、动手做数学,使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逐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在活动中爱学、会学,达成数学学习目标,促进生命成长。

3.为“多学”提供展示平台

课堂因展示而精彩,“多学”因展示而高效。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就要通过两两对话、两两检查、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全班辩论和板演等多种交流机制来实现。小组学习成果展示是高效课堂的“制高点”,教师要把问题的争论权、发言权还给学生,引导、鼓励学生敢说爱说,怎样想就怎样说,训练学生用数学语言来表述问题,形成数学逻辑思维。

4.为“多学”提供时空保障

把自主学习的时间权和空间权还给学生,是“少教多学”提出的新理念。如果教师不放权,学生“多学”只是一句空话。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独立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数学建模,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知识建构,做到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凸显“学在先、学为主、学而会、学为用”的意义。

5.为“多学”提供多元评价

篇8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随着语文教学的不断改革,高效课堂已成为广大教师的热门话题,构建小学高效课堂是所有语文老师共同追求的目标,教师采取各种方法,构建高效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质量,减轻学生负担,使学生在张扬、愉悦的学习环境下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提高学习质量。

一、了解和认识学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前提

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在各方面都表现比较差的学生或者各方面表现都特别优秀的学生是很少见的,绝大多数学生都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强项,也表现出不同的弱点,但是每个学生又表现出明显的个性特征。不同学生在接受知识程度上不同,知识水平层度也不一样,例如在掌握知识的牢固性、记忆力、兴趣爱好的偏向及注意力中的程度,等等。甚至有的学生坐不住,集中能力不强,很难静下心来听课,有些学生却表现出惊人的天赋和能力。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分析,分配不同程度的知识,采取优生与“差生”互帮的活动,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了解学生单是靠课堂上的接触是不够的,教师在为人师表的同时要真诚地与学生谈心,用朋友的方式与学生谈话,学生消除了对老师的抵触心理,出现什么问题也愿意和老师说,老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朋友关系,是促进教师与学生合作共同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前提,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二、高效课堂需要充分备课

课堂上要提高效率就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堂上的环节,根据学生接受的程度进行教学,设计出一些产生疑问的,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话题,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合理利用好课堂45分钟,同时要兼顾每一名学生,学生接受的程度不同,在备课中也要考虑到知识的难易程度,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对于重点要加以突破,并且多做练习。课前备课特别要着重于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关键,学生的兴趣就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因素。借助一些现代化的手段,例如:多媒体教学,把课堂知识与生活情境紧密联系起来,或者做成视频片段,让学生在观看的同时想象美好的画面,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改变过去“满堂灌”的呆板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也让学生充满兴趣。

三、高效课堂需要活跃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并且加以精心设计,作为课堂上的参与者和合作者,教师既要民主,又要让学生自由参与回答问题,重视每一名学生,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优质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理念,我们必须立足学生,把课堂教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达到这一最终目标。

例如教学《翠鸟》时,可在课前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什么动物,从课本中、电视中、网上查找有关翠鸟的资料,上课时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及课外资料,初步了解翠鸟的基本特征,体会翠鸟是大自然中的一员,我们应该给予保护。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翠鸟到底有哪些生活习性呢?这时教师为了继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给学生留下悬念,说:“这个问题值得研究,你们课后继续查找资料,等找好资料,我们再交流探讨。”教师只有做到吃透文本,方可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让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主观能动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这样的教学,实现了课堂向课外开放,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课外转向课内,再走向课外,培养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育体系,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上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首先教师语言要风趣幽默,富有感染力,其次课堂上要让学生在张弛有度的环境下学习,课堂节奏要随着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确保每节课都能达到高效率与高质量。

四、实现学生综合型能力的培养

目前许多小学语文教师还没有完全树立现代化教育理念,应试教育思想还广泛存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只是通过简单的照本宣科,向学生灌输课本知识,完全忽略对学生学习理解能力的培养,这种片面的教育只会影响学生发展,不能够很好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施展空间的平台,影响小学生语文表达能力的有效培养和提高。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吸取精华,重视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创造自我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发言,老师应以亲切的语气为学生指出缺点并加以改正。

例如在四年级下册《生命生命》一课中,教师除了要求学生选取优美的词句背诵外,还要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主题为“生命的价值”的课堂即兴演讲。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组织演讲内容,然后鼓励大家积极发言,自由发挥,让大家说出自己眼中生命的价值,然后老师进一步加以分析使学生能够更明白。

学习语言组织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教师在引导小学生学习语文时,要多组织一些结合实际与课本相联系的活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掌握更多教学实际与学生实际,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高效小学语文课堂,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深入开展。

篇9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新课程的理念,有必要加入新的教学策略和手法,要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针对这些情况,相关教学工作者应在教学中改变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发挥传统教学中的优势,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产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充分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一、教师要乐于接受知识

学生能否主动接受教师所讲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传授知识方法和技巧。浓厚兴趣,能加强学生学习自觉性,能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开发他们创造能力;浓厚兴趣,还会减弱学生学习中疲劳,从而提高效率,取得优异成绩。

1.若学生对教师感兴趣,对他所任教这门课也会产生浓厚兴趣。因此,老师应该对学生多进行感情投资,做到处处关心学生,爱生如子。同时课余时间应多深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聊天。讲讲生物领域中各种各样趣闻。教师对每堂课开场白应该认真仔细推敲,要使开场白起到激起学生兴趣,从而为传授新知识扫清心理障碍,这就需要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内容设计不同导言。如对初一新生上第一堂课,一般可采用先松后精,即先来段精彩开场白,讲神秘奇花异草,动物一些特殊行为及仿生学在军事和民用方面发展前景,其间穿插一些生物学家趣闻秩事。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使理论再回到实践,这样不仅可使学生培养各种思维能力,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讲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大分子不能通过后,我提出淹姜时加入醋和白糖为何糖可进到细胞内部?做酸菜时为何要密封?种菜时为何施肥前一般要松土?当这些问题解答后,学生不但对课本知识领悟得更深,而且对学习生物学产生强烈兴趣。

3.直观手段包括直接直观和间接直观。利用直观教具可使学生对知识领悟得更透切,同时也可激发兴趣。做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之前让学生看看录相,对有丝分裂实验操作过程一目了然,做起这个实验来兴趣非常浓;又如讲叶形态这节时,带学生到生物园地去让他们边看我边讲,这样效果也相当不错。

二、农村高中生物教学改革,还应立足当地经济振兴,把社会需求这一目标作为改革方向

1.因为农村高中办学方向之一,就是为本地区培养发展经济实用型人才,而作为与农村经济发展联系密切生物学科,应为自身教学寻找到一片适于施展其才能靓丽天空。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而农村地区多数以农业为主,依靠种植业、养殖业来发展区域经济。所以种植业、养殖业发展优劣直接关系到当地经济兴衰、社会稳定和进步。而传统、落后种植和养殖技术,使多年劳作农民至今经济收入偏低,无法摆脱贫穷困境。如何让当地农民从贫困走向富裕,如何振兴当地经济,是每个农村高中生物教师应认真研究和解决课题。我们曾经对当地农村种植业、养殖业进行了统计调查,结果发现许多农民还停留于一般传统劳作上,从事科学种植和养殖业人数比例是极低。因此,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应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根据当地经济发展需求,调整教学结构,让更多学生学习和掌握实用性较强、对振兴当地经济有利生物学知识。

2.教师应利用生物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在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不断拓宽教学知识领域。尽量将课本知识渗透到农作物种植和动物饲养等实用技术中去,与当地经济发展相衔接,以缩短课堂和社会距离。实践表明,将这些知识在课堂上适时渗透,不仅充实和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乐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师应利用活动课,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自到田野、菜棚、猪场和鸡舍等进行实践学习,将学到课本知识应用到种植和养殖实际操作中去,做到理论与实践统一。这样使学生在实践高中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知识,拓宽了他们知识视野,延伸了他们与社会相联系知识触角。

三、高中生物高效课堂中的因材施教

1.我们提供给学生们生物教育高效课堂未必是有价值,未必是所有人必须。其实,生活是美,而生活中因为有了生物就变得更美。除了教材原因外,作为老师们我们也要好好对教学进行设计。为此生物教育高效课堂课堂教学应创设问题实际应用情景、通过老师们启发引导学生们进行猜想、试验、操作、讨论去分析问题找到问题实质从而实现问题解决。

篇10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3-083-01

一、前言

初中阶段的语文课堂本应该丰富多彩,但很长一段时期以来,由于我们“成绩纸上”的思想模式未能转变,加之一些教师和家长急功近利的心态,使得我们的初中语文课堂陷入了“重复低效”的怪圈,“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高效课堂,是应该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能够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果较好、效率较高且能够取得很大的教育教学的影响力的课堂。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入和发展,高效课堂的理念也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接下来,我根据自己多年教育教学实践来谈谈如何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

二、高效课堂视角下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策略

1、根据学习心理,高效引入课堂

很多课堂其实在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是否能够抓住学生,有效课堂的开局带给学生的学习欲望将是巨大的。回看以往我们的课堂,或是为了赶进度,或是为了腾出时间让学生多做几套模拟题来应付考试,基本上教师都是在开门见山的给学生讲生词、讲语法和讲课文,学生也渐渐的麻木了,在特殊的教学制度下做着机械的记忆。初中阶段的学生,因为其特殊性,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变化都较大,他们的心理较为不成熟和不稳定,情绪浮动较大。然而,我们都只看到了初中学生们的叛逆心和缺乏耐心,而没有发现他们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因势利导的发现并利用学生们的这种心理,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会变得更有意义和更有趣。例如,古文教学对同学们来说显得陌生和枯燥,我们在学习《论语》的有关章节时,就可以这样做,老师可以先让同学们有意识的观察教室外面的太阳在一天中不同位置时的温度、大小、和颜色的区别,然后通过光渗效应等物理现象来引出《论语》中《两小儿辩日》的故事。

2、根据学生特点,高效差异教学

传统的语文教学老师总是通过标准化的考试和教案等手法来让学生们达到同一个标准。现如今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在所谓的“统一管理” 的教学模式下,同一堂语文课下来,有的学生感觉简单,有的学生却为难的像是在听“天书”,课堂的效率很难达到。因此,教师需要足够正视学生们之间的差异,并且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

在班级中,每个学生的性格、家庭背景、学习情况等各项指标都会有所差异,为了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帮助学生做到“最好的我”,语文教师有必要关注学生差异,对于那些语文能力稍有欠缺的学生,教师应当更多地给予关怀,改变“重共性统一、整齐划一,轻个性差异发展”的倾向,例如,在作文教学中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就要将个性化指导贯穿教学过程中,既要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对于有些学生模糊性的表达,也要给予肯定的评价和指导,才能让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

3、发挥学生主动性,高效探究

发挥出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这是初中语文教学一直在探讨的一个问题。新课标中也明确的指出,不仅要能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会学”,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一个单纯接受知识的“受众”,而应该是课堂的积极参与者,因此我们急需要做的就是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会学习的方法,主动去探究,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我们可以开展第二课堂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知识的承载体。例如在学习《苏州园林》一课时,有条件的地区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参观,没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通过影响资料、图片、PPT等手段让学生获得真实的感受。在某些课文的学习中,还可以巧妙的运用情景学习法,让学生扮演其中的人物,加深对课文人物理解等,例如《我的叔叔于勒》就可用此法进行教学。

4、巧用学案导学,高效进行备课

在“先学后教,学案导学”的这种创新阅读教学模式中,学案作为师生共用的交流教学载体,尤为重要。所以初中语文导学方案的编写之前要有着基本的指导思想,即教师应以学案为载体为学生设置建构性的学习情境,并且一定要从学生的知识建构和学习需求出发,让学生能够体验到思维过程中的困惑和快乐,用小小的学案有效地把学生的经验结构、课堂教学结构和教材知识结构结合起来,最大程度的实现课堂学习的效益。要注意,学案在问题的设计上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贴近实际的同时又要能够拓展和深化,适合学生的思维水平的同时又要有所难度,问题的设计的难度上要体现出“磁性”,使学生并不能够简单容易的获得结果,造成他们的认知冲突和认知悬念,诱发他们潜在的解疑潜能,以问题为驱动带动学生的思维。这种以人为本的学案设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高效的进行备课,才能创造高效的课堂。

三、结语

初中的语文教学在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取代的意义。我们只有在不断创新,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中才能构建起最符合本地教育实际的高效的课堂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