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的建议模板(10篇)

时间:2023-06-05 15:42:4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乡村治理的建议,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乡村治理的建议

篇1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识码:A

一、当前农村的现状

(一)农村青壮年人口减少,乡土人才流失严重

一方面由于务农收入和务工收入存在着较大的比较收益差距,另一方面由于农村的发展前景、发展空间有限,在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进城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尤其是80、90后的新生代农民也纷纷涌进了城市,留守农村的只有老人、妇女和儿童,最终导致农村劳动力人口正在日渐减少。大量的年轻人外出打工,至多在农忙或过春节时才大规模返回家乡,同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外地定居,甚至有不少选择举家搬迁,他们的小孩也有很大一部分在到入学年龄后就离开家乡。因外出打工或举家外迁,流失的几乎都是农村中的“精英”分子,这使得培育新型农民几乎变得更加困难。可以说,由于当前农村常住人口结构的变化和人口规模的急剧缩减,乡村很难开展一些集体活动,留守农村的人口也显然很难支撑农村长远的治理和发展,新农村建设的人口瓶颈突显,容易导致一系列的危机。

(二)农业生产方式落后,收入甚微

虽然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已经进入加速推进阶段,但是农民的生产仍然比较落后。这种现象在以传统农业为主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尤其突出。由于受到自然、历史和传统的因素制约,我国农业依然处于散、小、乱的生产格局状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太多,农村土地分割严重,规模经营难以推广。农村依然采用落后的小农生产方式,在生产力方面不能追求生产工具的革新,不依赖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科技的支撑,只依靠简单的劳动投入,其维持机制是用劳动替代农业技术和资本。同时,由于缺乏创新意识,导致特色农业缺乏,科技含量低,农产品附加值较低,使得众多的农民无所适从或盲目跟风而损失惨重,也对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造成很大的冲击。

(三)农村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落后,不适应现代文明生活

由于几千年以来农民都是在分散孤立和封闭状态下生活,缺乏文明的公共生活习惯和现代文明的熏陶,不适应现代文明生活的要求,科技环保意识不强,脏乱差现象在农村依然比较严重地存在。现实中在农村能够满足广大农民精神寄托的有形设施、文化组织和无形的精神正在日益的衰落和消失。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现存文化站 文化中心及各类文化基础设施简陋,大多已经超过其服役年龄,老化情况严重。[1]此外,农民对待文化消费依然持保守态度,对待新生事物接受较慢,创新意识不强,轻视文化知识的学习,生活格调不高,富含知识性和艺术性的文艺活动在农村也鲜为人知,与城市相比差距甚远。因此,改变农村的生活方式,大力革除传统的陈习陋俗,已成为促使农民生活方式走向现代化文明的当务之急。同时,农民法制观念不强,法制意识淡薄,民主监督意识不强,最终导致农村容易成为各种纠纷、冲突的泛滥地,也常常沦为各种欺骗和陷阱中的受伤者。比如一些地方的农村不同程度地存在对法律陌生、不具备基本的法律常识、被逼无奈才求助于法律维护合法权益、不信法、不用法、以理代法、“惧法厌讼”与缺乏权利意识等现象。

(四)农村缺乏资金支持,发展面临困境

资金流向遵守效益优势的原则,哪里收益高就必然流向哪里,所以当前城市资金不但难以流向农村,即使是农村自有资金也难以留住,而不断的被城市吸走。农村发展资金的缺乏,导致关系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的基础设施建设难以得到有效改善,路、电、水、气相关设施不尽如人意。据有关部门初步测算,到2020年,新农村建设需要新增资金15万亿元至20万亿元。新农村建设资金需求总量巨大,仅仅依靠国家财政投入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其中大部分仍然要由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2]这当然与我国当前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不健全、业务单一、金融服务供给不足和管理粗放等原因有关,同时与农民工的收入投向也有很大关系。所以,随着农民工工资的提高和农民工工资相关保障的完善,如果能够动员返乡农民工将资金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的话,对当前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无疑是一针强心剂。

二、返乡农民工具备的潜在优势

(一)农民工规模较大,在农村易形成能量效应

农民进城后不可避免地要与城市居民接触,这就势必会受到城市生活方式的强烈冲击,权益意识较强。由于农业的季节性和传统节日,农民工群体表现出了流动的周期性,他们大多数几乎每年总有一段时间会回到家乡,在此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他们所接触过的、经过自己一番加工的关于城市生活方式的内容带给了农村居民。他们的这种载体作用不仅表现在实物形态,更重要的乃是生活观念层面。[3]目前,我国流动就业的农民工已达相当规模,国家统计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数量逐年增加,2003年为1.1亿,2004年为1.2亿,到“十一五”期末,我国农民工总数达2.42亿人。无论是从精神的影响上,还是从物质的提供上,返乡的农民工群体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回流有效改善了乡村建设缺乏中坚力量的状况,如果充分发挥和利用好他们的优势,将会有助于加速推进我国乡村文明建设的进程。

(二)农民工见多识广,易于接受新鲜事物

农民工绝大部分流入发达城市,见过世面,眼界开阔,他们整体素质较高。他们中多数人年富力强,在外经历过无数风雨,接受过培训,有一技之长,从事着不同职业,社会阅历丰富,信息辨别能力强,能接触到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思想观念比较开放。在农业种养殖中,知道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生产和经营,善于创新,敢于突破传统方法和观念进行大胆尝试。在农村各项改革中,能深刻理解中央关于农村的各项惠民惠农政策,并积极参与和给予大力支持,有利于中央各项农村政策的贯彻落实和农村社会的治理和发展。同时,因为在城市从业的经历,通过耳闻目染和身体力行,也使他们表现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许多观念,如有着比较强的时间观念、效率观念、组织观念、市场意识、合作意识、法律意识等等。在农村比较崇尚“能人效应”,一旦返乡农民工成功返乡,必将在群众中引起“鲶鱼效应”。

(三)农民工主体中青年人居多,生活和消费方式有所改善

返乡农民工开始改变传统的消费观点,他们出来打工不只是为了挣钱回家,更多的是为了寻求自我发展、实现自身价值。更注重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并通过各种途径充实自己,享受精神消费。特别是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后较好的生活环境中,从小受到以城市文化为主题的报刊广播和影视的影响,他们的行为观念已经相当城市化、现代化。[4]他们占据了农民工总体相当大的比例,现在走上工作岗位,在日常生活中表现的求知欲更旺盛,善于接受新事物且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可塑性强。他们的衣、食、住、行、休闲娱乐等消费方式有别于上年代农民工。比如在城市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下,他们逐渐变得讲究个人卫生,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培养了一些健康的兴趣爱好。而且,回到农村后,他们将这些良好生活方式和习惯以及健康的兴趣爱好直接辐射给其他农民,对改善农村的村容、村貌、文明卫生习惯有极大帮助。农民工总体上显示出参与政治事务、关心国家大事和相关时事政策的较高积极性和极大热情。尤其是在今年的村级“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很多农民工不惜高额路费和几番周折专门回村参与村级干部的选举工作,投入自己神圣的一票,其中还有一部分农民工主动参与村级“两委”人员的竞选。

(四)农民工收入提高,资金实力相对优越

在农民进城务工政策出台以前,农民的收入主要是来自大农业――农业、畜牧业和林业,收入结构比较单一,收入水平也比较低下。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农办主任陈锡文在2010年2月做客凤凰网《大政经》栏目时指出,进入新世纪以后,十年的时间,农民收入结构的本身变化是非常的明显,过去都认为农民主要的收入应该来自农业,从现在的情况看,已经说到了一个临界点,全国农民人均收入去年是5153元,这其中来自于真正所谓农业、畜牧业、林业,大农业这一块的收入大概就是50%,一半,还有40%是来自于工资性收入,就是打工,有的是进城,有的是在乡镇企业,还有10%来自两块,这是新的概念,一块叫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有些房子出租,存款的利息,财产性收入大概不到4%,还有6%多一点,叫转移性收入,就是政府给的各种补贴等等,现在的收入结构,我说今年是个临界点,可能到明年,来自农业大概会降到49%,50%以下。[5]从中可以发现,外出务工的农民相对于在家务农的农民收入要高出很多,资金实力相对比较优越,他们的资金投入将会有效弥补新农村建设的资金缺口。

三、返乡农民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人力资源的操作性分析

由于制度、经济、素质和城市发展壁垒导致农民工无法实现城乡之间的顺利转移,必然产生大量农民工的返乡问题。[6]农民工的返乡会给一些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和生机,所以农民工输出地政府要把返乡农民工作为培育新型农民的人力资源,要做好宣传和引导,积极创造良好的软硬环境,提供有关支持和扶持,促进农民工的优势转化。

(一)创造环境,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

在城市务工的过程中,农民工自身的各方面素质不断得到提高,有些已能承担一些技术要求较高的工程,而且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已经积聚了不少创业基金,并有着极大的干事创业激情,敢于打破常规进行创新。但是由于诸多历史和现实条件的限制,农民工群体依然要保持着往返于城乡之间的状态,所以农民工输出地需要为返乡农民工的作用发挥创造环境,广辟渠道。返乡自主创业将是今后农民工转移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许多农民工通过打工实践,学会了本领,掌握了技术,拥有了资本,具有饱满的创业激情,为了将返乡农民工在城市学到的本领转化为带领群众致富的手段,当地政府应统筹规划安排,优化自主创业的环境,采取积极的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科技保障和信息鼓励等措施帮助他们解决创业问题,引导他们树立“处处可创业、行行可创业、人人可创业”的大创业观。当然,鉴于以前的历史教训,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工作可以做,但千万不能一哄而上、“逼民创业”。

(二)积极宣传,发挥返乡农民工作为村级组织带头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农民工自身具有先进的文化理念、较高的政治意识、法律意识以及良好的道德修养。如何利用农民工这方面的优势来影响和提高农民群众的各方面素质,或者说要想切实有效地促进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就必须充分发挥农民工在各方面的良好示范效应。参与基层组织工作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解决办法。农民工输出地政府要大力宣传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的意义,支持和鼓励素质高、群众反映好,有经济和市场头脑的返乡农民工参加竞选。如果他们能够成功竞选村级组织带头人的话,相信在上级的细心培养、指导和引导下,他们必然能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惠民惠农政策,宣传法治理念和科技环保理念,坚持依法办事,能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带领广大群众走科技致富之路;必然能将城市的先进文化和文明输入乡村,改变乡村的旧俗陋习,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内容,提升农民群众精神生活的档次。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农民工这一群体不仅有助于促进农民整体素质提高这一任务的实现,同时也为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持续前行的动力。

(三)做好服务,为返乡农民提供相关的技术培训

农民工长期在城市生活,返乡后,其自身的生活方式不知不觉已不同于出乡前的生活习惯,他们带来了外面世界的“新鲜”信息,丰富了其他农民的眼界。农民工在外是一个社会化过程,农民工返乡,将外地的文化传播给了当地的农民,促进了不同区域文化和文明的融合,扩大了农村的开放程度,改变了输出地的社会生活,加快了输出地的社会变革过程。[7]但是新一代农民工对农业种植和养殖缺乏经验,所以农民工输出地政府要根据返乡农民工返乡的势态,积极做好农业生产、农业技术及经济作物种植、畜牧业发展、林业发展,就业技能的相关培训、宣传引导和服务等工作,将农民工返乡的压力转变为积极发展地方经济的人力资源优势。同时还应积极鼓励返回农民工参与农业产业化开发,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鼓励农民从事规模化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及流通经营,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激发农村活力。

参考文献:

[1] 郑金侠. 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 群文论坛, 2011(5).

[2] 邱兆祥. 农村金融:关键是要完善服务功能[EB/OL]. finance.省略/roll/20061020/0905988263.shtml

[3] 刘程, 邓蕾, 黄春桥. 农民进城务工经历对其家庭生活消费方式的影响―――来自湖北、四川、江西三省的调查[J].青年研究, 2004(7).

[4] 潘寄青, 谭海燕, 李娜. 新生代农民工城乡转移及就业路径探析[J]. 当代青年研究, 2009(2).

篇2

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差距的基本方向。当城镇化达到相当水平之后,会有相当大的人口比例留在农村。而就地城镇化就是使海量农村人口有序转移,宜城则城,宜乡则乡,尽可能做到“离土不离乡”。可以说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而实现这个目标是一项综合系统工作。作为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的丹东,有着建设美丽乡村的天然优势,我们要根据丹东自身特点,以“美丽乡村”的建设引领“就地城镇化”。

近年来,丹东市的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全市64个乡村实施了村镇道路、供水、排污、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改造,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已有18个镇、村喜获省级“宜居示范乡镇”和“宜居示范村”称号。但由于丹东市农村基础建设薄弱,地域发展不平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就地城镇化意愿,制约了丹东市城镇化发展水平和质量。为促进丹东市城镇化发展,帮助农民“离土不离乡”就地城镇化,我们尝试给出可以践行的建议。

一、强化政府投入,保证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资金支持,满足农民就地城镇化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城镇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城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农民“离土不离乡”的先决条件。丹东市农村乡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最大的难题是资金问题。要实现农村城镇化、村民市民化,就要建设等同于城市的道路交通、供水、供电、供热、垃圾污水处理、学校、医院等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这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撑。因此,应强化政府投入,市场运作,安排固定的资金用于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建立扶持和激励机制,通过贴息贷款、转移支付等方式,支持村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各级政府每年要拿出一定数量的城市建设专项资金支持重点乡镇、村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在资金的使用上应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发挥引领作用。按照就近(距离城市近)就优(村镇地理位置和财政实力好),先郊区、县镇,后乡村的原则,统一规划和逐次延伸财政资金的使用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逐步缩小城市与郊区、县镇、乡村之间的发展差距。要根据县(市)区财政实力和现实条件,合理分配辐射和承载城镇化建设份额(如东港市份额比例可以大些),形成以强带弱,梯次推进,协调发展的农村城镇化建设局面。切忌只唯上、不唯实,贪大求全,运动式造城的政绩观和工作态势。

二、强化产城一体,增强城镇发展的产业支撑能力,为农民“离土不离乡”广开就业渠道。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农村旅游业,鼓励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尤其应注重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整合生态资源与农业资源,充分发挥耕地、园地的生产、生态、景观和间隔功能。大力发展都市农业,观光农业,使农业与旅游休闲业融合发展。要不断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扎实推进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推进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东港的前阳镇等均实现了以产业兴城镇,以城镇促产业,产业集聚区与城镇布局相融合,人口板块与经济板块相协调的良好态势。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农业向非农产业的转化,“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实现了农产品加工企业、专业市场、园区和城镇建设的有机结合。不但让农民成了庄稼地里的工人,其不断放大的观光旅游功能也为农民“离土不离乡”开辟了新渠道。一些旅游度假资源丰富的乡镇则通过开发利用特色资源,建设成为旅游服务型小城镇,以特色经济带动了其他产业的经济发展,形成了以旅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模式。凤城的大梨树村、东汤镇、宽甸的河口村、青山沟镇等都走出了一条设施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度假经济和城镇建设相结合的成功之路。产业发展是城镇化的根本动力,只有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地缘、资源、环境、文化优势,促进资源加工、特色农业、旅游服务等产业发展,才能帮助农民实现“离土不离乡”就地城镇化。

三、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发展和壮大村镇企业及合作组织,促进农民向产业工人过渡。需要合理调配土地资源。根据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在依据相关法规的前提下,对自然村落进行整理,使村落布局更加集中、合理,节约土地,方便基础设施配套。可在一些试点村探索经验,逐步推广。

而农业龙头企业和涉农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解除了留乡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推动了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促进了农村土地进一步流转。经过土地流转,分散的土地实现了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既提高了土地经营效益,又帮助农民获得了红利,促进了农民的身份转换,为农民“离土不离乡”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也为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到城镇化建设创造了条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丹东市土地流转面积仅达28万亩,发展空间巨大。

篇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pretreatment with donor spleen cells (SPC) and cyclophosphamide (CP) on the survival time of cardiac allograft. Methods The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on SD rat models of heterotopic cervical heart transplantation. The animals were pided into 3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consisted of SD models without treatment. In the cyclosporine A (CsA) drug control group, the recipients were treated after transplantation with CsA 10 mg/kg ip q2d. In the SPC + CP pretreatment group, the SD rats were pretreated with SPC iv on D0 and with CP 80 mg/kg ip on D2, and the transplantation was carried out on D10. The living condition and the survival time of the allograft, and its pathology were noticed. Results The survival time in the control group, CsA group and SPC +CP group was (7.2 ± 2.4), (15.8 ± 4.3) and (30.4 ± 10.7) respectively. Histopathology showed the HVG rejection reactions were evidently attenuated in the pretreatment test group. Conclusion Pretreatment with SPC plus CP enables the host to produce immune tolerance to the cardiac allograft, extending the survival time of the graft, even long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CsA treatment.

Key words: cardiac transplantation; immune tolerance; pretreatment; donor spleen cell; cyclophosphamide; cyclosporin A; rats

器官移植在临床医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移植后排斥反应却严重阻碍着移植医学的发展。本研究应用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采用门静脉输注供体脾细胞(donor-specific spleenocyts,SPC)及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P)注射诱导免疫耐受,对移植心脏的存活情况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和材料 健康近交系Wistar大鼠为供体,SD大鼠为受体,由山东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和徐州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雌雄不限, 8~16周龄,体质量200~250 g,随意进食和饮水。

质量浓度1%的戊巴比妥钠,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25×103 U/L肝素,质量浓度2%的罂粟碱,显微外科手术器械(上海医疗仪器厂),医用无损伤缝线,套管,丝线。

1.2 方法

1.2.1 脾细胞悬液的制备 取Wistar 大鼠,1%戊巴比妥钠按4 ml/kg (40 mg/kg) 腹腔内注射麻醉后,无菌开腹取脾。将脾脏制备成单细胞混悬液[1],显微镜下计数淋巴细胞数量。

1.2.2 实验分组及处理 分为对照组、CsA组和SPC+CP组,每组受体和供体各12只,受体为SD大鼠,供体为Wistar大鼠。①对照组(未干预组):受体不做任何预处理。②CsA组:受体不做任何预处理,心脏移植手术当日开始用环孢霉素A(CsA) 10 mg/kg,腹腔内注射,每2天1次,共8~10次。③ SPC+CP组:取受体SD大鼠,将制备好的供体脾细胞(SPC)5×108个,自SD大鼠的门静脉内注入(d0),第2天(d2)SD大鼠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P)80 mg/kg ;分别于第10天进行心脏移植手术。

1.2.3 心脏移植方法 采用套管法行大鼠颈部心脏移植,具体方法见文献[2]。

1.3 观察指标

1.3.1 术后每日2次颈部视诊或触诊,观察移植心的博动情况。

1.3.2 病理观察:分别于术后第 7、11天及终末期等时间点各取4只供心,送病理学检查,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方法制作病理切片。观察移植心脏大体情况,切片观察炎性细胞、心肌坏死、肉芽组织增生情况,判断病理改变程度。

1.4 统计学处理 大鼠移植心脏存活时间用±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 果

2.1 术后移植心脏观察 对照组(未干预组) 术后移植心脏收缩有力、搏动幅度较大、心率快慢不等,心率均慢于受体心率(300~500次/min);随时间延长,移植心脏逐渐增大,收缩力明显减弱,搏动幅度降低,常在术后7~11天停跳。移植部位打开时见移植心脏周围明显水肿和渗出,但没有脓液及明显的感染征象。

CsA组移植心脏的改变基本上也经历心脏搏动由强到弱再好转、心脏增大再缩小的过程,总趋势与SPC+CP组相似,但在移植心脏功能最差时仍可触及搏动。

SPC+CP组移植心脏早期变化与对照组基本一致,出现收缩力逐渐减弱,搏动幅度逐渐减小,移植心脏明显增大,在7~11天时最为严重;本组约有1/4~1/3移植心脏常触不到搏动,仅可见颈部毛动,个别需要麻醉后观察,而此时切开颈部手术区皮肤后,可见移植心脏有较弱的收缩。此种状况常在术后15天左右好转,随着颈部手术瘢痕的软化,移植心脏开始缩小,心率逐渐增快,搏动幅度和收缩力逐渐增加。有趣的是,在移植心脏功能最差时只要出现收缩力和搏动幅度增加等好转征象,便能够长期存活。在术后15天到1个月内移植心脏明显缩小,心率快慢不等,约有半数以上移植心脏出现心律不齐,持续时间长短不一,但均能自行好转,有的可出现多次心律不齐,个别移植心脏心率比受体心率快。

2.2 移植心脏存活时间 应用CsA治疗后,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明显延长,Cs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2.3 各组终末期移植心脏大体变化 对照组:移植心脏体积增大,明显充血、水肿。CsA组:移植心脏体积轻度增大,呈实性变,质韧,充血、水肿不明显。SPC+CP组:移植心脏增大不明显,质软、红润。

2.4 各组移植心脏组织病理学检查 术后7天、11天组织病理检查见图1。

对照组:移植心脏的心肌坏死和细胞浸润明显增多;浸润的炎性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少量的中性粒细胞。

CsA组:心肌坏死和细胞浸润明显减轻,浸润的炎性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与对照组比较,浸润细胞中巨噬细胞明显增加,而淋巴细胞明显减少。

3 讨 论

有报道称通过门静脉注射脾细胞,在不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可以诱导完全异基因小鼠间的皮肤移植耐受[3]。通过门静脉途径给予同种异体抗原,可诱导供体特异性耐受,并且经门静脉输注最为有效;其次为外周静脉、腹腔;皮下最差。

我们采用供体的脾细胞处理受体(d0),在第2天给予门静脉注射CP 50~80 mg/kg 。在这种模型中,供体抗原和干细胞联合治疗对产生耐受是必需的,在注射供体抗原后,对供体抗原发生反应的T细胞被激活并进行增殖,而增殖的细胞可被随后给予腹腔注射的CP选择性破坏[4],抗原激活的 T细胞首先从外周消失,随后在外周和胸腺内便出现了暂时的嵌合体状态[5-6],使得在外周[7]和胸腺内[8]对供体反应的免疫细胞发生克隆丢失。由此可见,来源于供体的骨髓成分在胸腺髓质中生存导致了与移植物起反应的胸腺细胞不断缺失。在这种模型中,移植耐受的维持是胸腺水平与移植物发生反应T细胞持续缺失的结果。克隆丢失与移植耐受的作用是克隆无反应性伴有某种程度的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结果。

转贴于

本实验对SPC+CP诱导的免疫耐受进行了研究,即用SPC通过门静脉注射,2天后给予80 mg/kg的CP。因为在输注异体抗原后,受体内的T细胞在1~3天内增殖活跃,此时用药容易杀死增殖的T细胞,造成克隆排除[9],因此,我们选择SPC注射后2天作为CP用药的最佳时间。10天后进行心脏移植,结果移植物的存活时间明显延长。病理检查结果中,经SPC+CP处理后,移植心脏炎症反应、心肌坏死及肉芽组织增生情况较CsA组、对照组轻,说明该法诱导免疫耐受效果良好。

采用SPC+CP预处理后,我们观察到大部分移植心脏在手术后均逐渐增大,搏动幅度逐渐降低,频率也有减慢,而在7~11天之后,增大的移植心脏开始缩小,随着伤口周围瘢痕的软化,移植心脏搏动幅度渐增大,频率也加快,自此以后移植心脏可以长期存活。本组术后存活至1~2个月的移植心脏通常缩小至手术时大小。而在对照组中,移植心脏早期的变化与SPC+CP组基本相同,但增大更明显,搏动幅度降低,频率渐减慢,常在7~11天完全停跳(没有好转征象),移植心脏周围常有明显水肿渗出,心肌也有肿胀、充血,显微镜下可见到心肌细胞坏死,少数水肿明显者切口愈合欠佳,缝线处的皮肤裂开。

在急、慢性排斥反应模型中,移植心脏的早期变化有许多相似之处,仅根据颈部心脏观察情况很难对二者进行区分。但急性排斥反应时移植心脏增大、炎症水肿常更明显,且至停跳时无好转征象,而SPC+CP组虽然搏动幅度和频率逐渐减低,但后来渐好转,可以长期存活。

本组实验结果表明,SPC+CP预处理诱导免疫耐受效果良好,能够明显延长大鼠同种异体心脏移植的存活时间,效果优于CsA。

参考文献

[1] 郭宏伟,吴清玉,谢蜀生,等. 多次输注供体脾细胞诱导心脏移植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J]. 中华外科杂志,2004, 42(11):664-667. [2] 张 伟,张中明,钱伟民,等. 大鼠颈部心脏异位移植模型的建立[J]. 徐州医学院学报,2008,28(6):360-363.

[3] Morita H, Sugiura K, Inaba M, et al. A strategy for organ allografts without using immunosuppressants or irradiation [J].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8,95(12):6947-6952.

[4] Maeda T, Eto M, Nishimura Y, et al. Direct evidence for clonal destruction of allo-reactive T cells in the mice treated with cyclophosphamide after allo-priming [J]. Immunology, 1993, 78(1):113-121.

[5] Mayumi H, Himeno K, Shin T, et al. Drug-induced tolerance to allografts in mice. Ⅵ. Tolerance induction in H-2-haplotype-identical strain combinations in mice [J]. Transplantation, 1985,40(2):188-194.

[6] Mayumi H, Good RA. Induction of tolerance across major barriers using a two-step method with genetic analysis of tolerance induction [J]. Immunobiology, 1989,179(1):86-108.

[7] Maeda T, Eto M, Nishimura Y, et al. Role of peripheral hemopoietic chimerism in achieving donor-specific tolerance in adult mice [J]. J Immunol, 1993, 150(3):753-762.

篇4

一、不按时编制竣工财务决算

不按时编制竣工财务决算主要表现在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后,项目法人不重视竣工财务的决算编制工作,不在规定时间编制竣工财务决算,个别项目甚至久拖不决,项目已经完成几年,仍不编制竣工决算、不验收、资产不交付使用,更严重的是结余资金不处理,想用就用。

1 问题的实质:不符合两个方面的规定。一是不符合竣工财务决算编制期限方面的规定,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37条“建设项目完成并满足竣工财务决算条件后,项目法人应该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工作。大中型项目的期限为3个月;小型项目规定的期限为1个月。”二是不符合有关费用开支规定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44条“已具备竣工验收条件的项目,3个月内不办理竣工验收和固定资产移交手续的,视同项目已经正式投产,其费用不得从基本建设投资中支付,所实现的收入作为生产经营收入,不再作为基本建设收入管理”。

2 原因分析:不按时编制竣工财务决算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客观原因,即编制竣工财务决算的条件不完全具备,如地方配套资金没有全部到位;部分扫尾工程没有完成等;二是主观原因,就是组织领导不力,工程价款没有完全结算,设计变更没有报批手续,花完剩余建设资金等想法造成竣工财务决算不能按时编制。

3 建议:属于客观方面的原因,项目法人应抓紧工作,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属于主观原因,项目法人应该端正思想,尽快组织编制竣工财务决算。

二、竣工财务决算组织领导不力

1 编制主体不符合规定、组织工作没有加强

在编制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时,编制的主体不是项目法人,而是业主派出的现场管理机构或委托管理机构组织开展单项工程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在单项工程竣工财务决算的基础上,再编制整体竣工财务决算,造成部分由项目法人支付的费用无法计入成本;竣工财务决算的组织领导工作得不到加强,工作不能顺利开展,工作不能按时完成,且质量不高。

(1)问题的实质:一方面不符合《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第103条“由项目法人组织编制竣工财务决算”和第104条“项目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对竣工财务决算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的规定。另一方面,由于部分费用不在现场管理机构支付,现场管理机构在编竣工财务决算时,无法纳入竣工财务决算。第三不符合《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第203条“项目法人应从项目筹建起,制定专人负责财务决算的编制工作,并明确财务、计划、工程技术等部门的相应职责,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

(2)原因分析:项目管理单位没有掌握和理解竣工财务决算编制责任主体的有关要求,建设管理中发生了有关责任不明确,内部建设管理制度不规范;对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工作不重视,建设期间没有准备做好相关的基础性工作,在编制时也没有制度完整的工作方案。

(3)建议:一是项目法人要求其他机构以一定的方式明确做一部分工作和承担一部分责任,但竣工财务决算编制的法定责任主体是项目法人,为了保证竣工财务决算的真实、完整和及时,竣工财务决算的送审和报批一定要以项目法人的名义进行。第二,项目法人要求代建单位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时,要通过委托建设管理合同来明确代建单位责任,竣工财务决算的送审和报批同样要以项目法人的名义进行。第三,项目法人委托社会其他组织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时,

竣工财务决算的送审和报批同样要以项目法人的名义进行。第四,要加强对竣工财务决算编制的组织领导,为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按时、保质完成提供组织保障。

2 主管部门的监督协作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在实际工作中主管部门的职责履行不够,在项目建设前期管理、投资计划管理及建设资金拨付方面存在不规范的现象,表现在建设工程竣工时,部分建设资金没有拨付到项目法人,造成投资完成不完整,存在缺项,使财务竣工决算编制质量存在问题。

(1)问题的实质:不符合《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第37条“建设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的组织领导,组织专门人员,及时编制竣工财务决算。”

(2)原因分析:一是由于开展项目前期工作时,有些项目法人还没有成立,主管部门将投资直接下达到前期工作单位,项目法人成立后,没有及时调整投资计划,项目法人按照实际收到的投资计划和建设资金编制竣工财务决算,造成投资计划下达、建设资金来源和投资完成数和实际不符。二是在工程建设期间,由于建设体制的改变,由地方完成的部分投资计划、建设资金来源和投资完成也没有纳入竣工财务决算,主管部门也没有督促有关单位划转有关财务手续。

(3)建议: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要及时核对投资下达和基本建设拨款,根据《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第26条的要求,完善有关手续,纳入工程竣工财务决算,保证工程竣工财务决算的真实完整。

三、竣工财务决算编制依据不符合要求

1 不以批准的概算作为依据编制竣工财务决算

有些建设项目在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时,不以批准的工程初步设计概算为依据,而足以内部管理需要的分解概算或执行概算为依据,导致批准初步设计概算执行情况不能正确反映,竣工决算审计时,概算执行情况评价难度增加,不利于反映工程投资效益;有些将计划外的投资纳入工程竣工财务决算,造成虚增工程投资;有些项目将未到位的地方建设资金虚假到位,在竣工财务决算中反映,造成投资计划和投资完成不真实。

2 问题的实质: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规程》108条规定“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依据应包括:国家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经批准的设计文件;主管部门下达的年度投资计划,基本建设支出预算;经批准的年度财务决算;项目合同(协议);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资料其他有关管理文件。”“作为项目法人内部管理需要的分解概算或执行概算是没有经有权主管部门批准的”。反映将未到位的地方配套资金增加,造成竣工财务决算的资金来源与应收款项不符,是违反《会计法》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的。

3 原因分析:项目法人没有严格执行新颁发的《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规程》有关编制依据的要求,在工程建设管理中,按分解概算或执行概算管理,在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时,没有清理和调整,想当然地把分解概算或执行概算当成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的依据不符合规程的要求;同时,对有关制度的学习认识不够,业务水平不高,经验不足。

4 建议:概算的审批具有权威性,不能随便调整,如果需要调整,必须履行必要的审批手续,才能作为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依据;对没有经过主管部门下达的投资计划的投资要从竣工财务决算中剔除,竣工财务决算必须进行调整;在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时,应真实建设资金的来源和运动情况,对不到位的建设资金不能做假账视同到位。

四、交付使用资产管理不符合规定

目前在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时,普遍存在将应单独资产价值移交的投资不单独作为资产移交,而作为待摊投资摊销,一方面虚增了其他资产的价值,另一方面形成了账外资产;而有些管理单位将应摊销的费用却作为资产移交,在移交时,接受单位也无法接受;交付使用资产不分类和分别计价,或计价不合理。

1 问题的实质:将应单独资产价值移交的投资不单独作为资产移交,而作为待摊投资摊销到其他资产的价值中,形成帐外资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不不分类和分别计价,没有按新颁发的《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规程》要求对交付使用资产清理、分类和计价,移交给管理单位时,管理单位无法计价入账;交付使用资产计价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待摊投资的直接计入和分摊计入区分不清,造成交付使用资产计价不准确。

2 原因分析:一是对资产概念不清,二是对按新颁发的《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规程》理解不够;想简化复杂的交付使用资产的清理工作;三是对工程建设内容不全面掌握,对待摊投资分摊方法的要求理解的不够,或不愿意做复杂的分摊工作。

3 建议:认真学习和理解新规程,加强对竣工财务决算环节中交付使用资产的管理,正确计算其价值,防止资产价值虚增;严格按照规程的要求分摊待摊投资,做到待摊投资由受益的各项交付使用资产共同负担;避免存在帐外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交付使用资产要列示到能单个发挥作用的资产。

五、未完工程投资和预留费用不符合规定

预留未完工程投资依据不足,主要表现在预留完工程投资的项目是概算外项目,超概算批准的投资较多,预留费用有一定的随意性,标准偏高;或预留未完工程投资和预留费用不按规定使用,超出编制竣工财务决算预留时的范围和标准,违反国家有关费用开支范围和标准的规定;甚至还有应预留未完工程投资和预留费用的没有预留。

1 问题的实质:新颁布《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规程》中规定“未完工程投资和预留费用应满足项目实施和管理的需要,以项目概(预)算、合同等为依据合理计列,未完工程投资不应突破相应的概(预)算标准”,“未完工程投资和预留费用可预计纳入竣工财务决算,大中型项目控制在总概算的3%以内,小型项目控制在总概算的5%以内”。

2 原因分析:一是部分工程投资有结余,项目法人想利用结余资金增加一些管理工程,尽量将投资花光。二是部分费用项目的预留,项目法人无法控制,只能尽量多留。三是对有关规定掌握不够,按规定,已具备竣工验收条件的项目,3个月内部办理竣工验收和固定资产移交手续的视同项目已正式投产。四是对批准的概(预)算的权威性认识不够。

3 建议:一是项目法人应持谨慎态度,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在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时,要按标准预留未完工程投资和费用。二是抓紧实施未完工程和合同的完工结算,支付相关费用。

六、其他方面的问题

篇5

目前,国家还没有出台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指标体系,不同地区的学者均结合本地区特色从不同视角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指标体系。但由于文明生态村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这些新农村建设的指标体系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很好地指导文明生态村建设。国家环保总局出台了《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和优美小城镇指标,但多是对于城市、城镇以及非农产业提出的一套评价指标,也很难真正用于指导文明生态村建设。所以,需要建立专门针对文明生态村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来指导文明生态村建设沿着健康持续的方向发展。

白洋淀作为华北平原最大的湿地,淀内有人口近10万的特殊性,对整个华北地区的生态环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白洋淀地区积极开展文明生态村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仍存在很多问题。所以,以白洋淀为例,构建专门针对湿地的文明生态村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指导湿地农村文明生态村建设,保护生态脆弱区湿地流域生态环境,促进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

2009年我们组织了文明生态村建设实践调研活动。调查范围涉及白洋淀淀区6个文明生态村(东田庄、邵庄子、王家寨、大田庄、赵庄子、大淀头)。调查方法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和入户访谈法。共收回问卷278份,其中有效问卷241份,有效率为86.69%。调查对象涉及村干部、种植户、养殖户、个体经营户、医生、乡镇企业工人等不同类型的农户。这次问卷调查涉及地域广,并且涉及到不同类型、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地理位置的农户,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白洋淀不同地区文明生态村建设的整体状况,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1.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文明生态村建设涉及面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对白洋淀淀区文明生态村建设的状况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构建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1.1全面性原则

文明生态村建设的覆盖面广,这就要求所构建的指标体系要能全面综合地反映淀区不同农村文明生态村建设的总体水平和发展进程,能从多角度构造出文明生态村的新景观,即不仅包括经济发展,还应包括生态、文化、政治、环境等其他方面。所以,选取的评价指标应该能够反映淀区文明生态村建设的方方面面,避免遗漏问题。

1.2科学性原则

在构建指标体系时,应根据目前全省农村经济发展有关指标的平均水平及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发展有关指标的平均水平制定文明生态村建设的评价标准。

1.3可操作性原则

考虑到构建指标体系的目的在于应用,因此所设计的指标应该充分考虑数据资料是否具有可得性、计算是否简单、操作起来是否方便。

2.白洋淀文明生态村建设指标集的确立

2.1指标集的确立

结合白洋淀淀区文明生态村建设的数据可得性,最终确定了白洋淀文明生态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5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构成(如表1所示)。

表1白洋淀文明生态村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

子系统

指标编号

指标名称

单位

经济发展

1

人均GDP

2

农业劳动生产率

3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

4

非农产业从业人员比例

%

生活改善

5

农民人均纯收入

%

6

农民生活消费的恩格尔系数

%

7

人均合格住房面积

m

8

医疗保健支出占生活消费的比重

%

9

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

%

10

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

%

11

农户百人拥有电话机数

村风文明

12

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13

计划生育普及率

%

14

农村居民文教娱乐消费支出比重

%

15

农民对村社会治安的满意度

%

16

万人刑事案件立案数

村容整洁

17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

18

村庄建设统一规划率

%

19

生活垃圾处理率

%

20

饮用自来水普及率

%

21

道路硬化率

%

22

绿化覆盖率

%

23

水质达标率

%

管理民主

24

村民自治制度完善率

%

25

村民对村政务公开满意程度

%

篇6

[中图分类号] P27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2-86-1

0引言

建设工程监理制度在我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对于地籍测绘项目的监理制度工作刚刚起步。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测绘工作在经济发展、城乡规划建设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全国正在开展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工作,对农民切身利益的保障相关的重要意义。建立一套符合测绘项目工程监理制度,对我国的测绘项目管理及规范测绘市场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监理的职责和分工

1.1监理职责

监理人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密切力配合委托单位,全面履行合同,认真实施监理工作,保证测绘项目工作按要求有序进行。在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依据有关规程、细则、办法、实施方案等,采取相应措施,掌控工作进度,检查各阶段成果质量,同事向委托单位报告检查情况。对查查内容进行评价,并对监理项目的进度和质量负责,在项目结束后向委托单位提交监理成果。

1.2监理分工

监理项目成立由监理组长、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员组成的监理实施机构。监理组长由监理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全权负责项目的监理工作,监理工程师负责项目监理的业务工作,监理员具体负责日常监理工作。向委托单位提交的监理意见必须由监理组长或监理工程师签字。

2监理保障措施

2.1监理日志

监理日志是监理人员工作过程的记录,反映了监理人员每天的工作内容,作业单位的人员设备投入情况、工作进度、质量情况以及现场协调的实际情况,是监理工作最基础的档案资料。

2.2监理会议

定期召开监理会议是监理和作业人员进行交流的一种必要方式。可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并对项目工作中的重点、难点提出解决方案,并形成会议纪要,指导推进下一步工作。同时根据工作进度情况,对工作进行统一的协调和安排等。

3监理的内容与实施

3.1准备工作阶段监理

项目开始前监理对技术设计书进行了审查,主要检查内容是: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法检查;主要技术指标检查;质量控制措施检查;成果提交检查;投入人员情况检查;投入仪器、设备、软件情况审查。现场检查投入的仪器设备各项指标是否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要求。检查作业单位实际进场投入人员是否与标书拟投入人员相符,是否取得相应的职称证书等。

3.2权属调查监理

地籍调查是一件极为严肃的行为,政策性强,调查结果直接影响最后的登记发证法律效力。

监理全过程进行日常监督检查,保证调查程序合法有效。调查结果现场填写调查表并绘制宗地草图,填写内容能够真实表达调查信息。监理对形成的内业资料进行全面的检查。

3.3地籍测量监理

为了保证测绘成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地籍测绘的数学基础和测绘基准必须统一。测绘方法满足地籍测绘的精度要求。

监理抽取不少于调查宗地的5%,采用相同的测量方法,检查界址点误差是否超限,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精度评定。

3.4数据库建设监理

地籍数据库是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合一的数据库,并在数据库基础上建立起图文一体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跟踪检查了外业调查资料的整理、数据预处理、数据字典的建立、图形信息的形成、属性数据的录入、图形信息与属性数据的挂接、影像文件的扫描等。

3.5最终成果监理

最终成果包括:地籍测绘外业观测记录、计算平差报告、文字性报告、图件成果、数据库成果。

检查各种成果资料是否齐全、完整性、成果的归档合理性,对检查合格后的成果,报请市、省主管部门验收。

4感想与展望

通过对以上监理工作内容的分析,可以确定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引入监理制度的必要性,其对测绘项目能够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测绘服务社会的领域越来越广,可以预见,将有越来越多的测绘项目引入监理制度,监理制度在测绘项目中的意义也会更加凸显。

参考文献

[1]孔祥元.测绘工程监理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1.

篇7

凯姆波蒂迈勒,位于意大利南部罗马和那不勒斯之间。在那里,90岁的老人骑着摩托车在年轻人中间穿行,或者在破晓时分的农田里劳作,并不是一件很稀奇的事情。要不然,它怎么能被称为欧洲“青春常驻的村庄”呢!这里很少有人在85岁前去世。他们经常到了90岁,甚至过了100岁,也没有拜访过医生。

带着热忱享用食物

凯姆波蒂迈勒人带着热忱和趣味享用他们的食物。通过在轻松的环境下进食,凯姆波蒂迈勒人也给了他们的消化系统轻松的时间――他们坐在一起进餐,花充足的时间享用他们可口的烹饪。他们会津津乐道地谈论即将享用的餐点:白葡萄酒蒜烧牛肝菌蜗牛、橄榄油柠檬烧朝鲜蓟、配着新鲜西红柿和野猪肉沙司制成的碎肉卷,这些都是凯姆波蒂迈勒人经典的美食。

完美平衡的饮食

罗马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凯姆波蒂迈勒人的饮食达到了“完美的平衡”。它拥有良好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比例,而且蛋白质主要来源于像豆类这样的蔬菜,而不是动物。所以,人体对8种必需氨基酸的需求得到完美满足。由于肉类摄入量很低,而橄榄油等的摄入量很高,所以,他们的饮食中有害的饱和脂肪含量低,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却很高。

水果、蔬菜种类多

水果和蔬菜是凯姆波蒂迈勒人的骄傲和快乐,他们大量种植和食用数量众多、种类丰富的水果和蔬菜。

他们喜欢自己果园里出产的苹果、梨、葡萄和柠檬。蔬菜则包含多种美味的地中海品种,如芦笋、茴香、芝麻菜、辣椒、芹菜、豌豆和胡萝卜。从山坡上还可以采集到像牛肝菌这样的野生菌类,把它们在盐水和醋里腌制,用作意大利面条和汤团的调味沙司。

在诸多蔬果中,西红柿可以说是凯姆波蒂迈勒人的最爱。他们的意大利面条沙司酱、炖菜和汤里,都有大量的西红柿,其中含有大量有效防止衰老的抗氧化番茄红素。

大蒜、洋葱增强免疫力

大蒜既可以生吃又可以熟吃,可用作从沙拉到蜗牛大餐的每一种菜的调味料。凯姆波蒂迈勒有一种特产,是一种小洋葱,它被认为有特别丰富的营养,饮食中也经常食用。大蒜和洋葱都可以增加免疫力、抵抗癌症、通过防止血液凝结来保护心脏。

日本感冒偏方:干香菇煎汁退烧

日本自古就有食疗祛感冒的传统,一直流传至今。其中,三种吃法对预防和缓解感冒初期症状有帮助。

篇8

一、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但这势必影响他听课的效率,从而影响学习成绩,要想学生能全神贯注地听讲,教师主要应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教具、学具、课件、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各种有趣的游戏方式进行讲解和练习,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不容易“走神”,从而把注意力和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好习惯。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独立思考是创新的基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和习惯,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一条重要的途径。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新课程的教学目的也是让学生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的习惯,如引导学生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猜想,联想,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推理,亲手操作,实验,观察,讨论等各种方式,培养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思维的多向性和灵活性。

三、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学习实践活动,也是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不少学生做事比较粗心、马虎,他们在做作业或是考试中出现的错误,除少数的是真正的不懂外,绝大部分是由于审题失误或者运算出错造成的,这不但大幅度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养成了学生做事不严格、不认真的坏习惯,针对上述现象,做作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做作业时应认真审题,弄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其次做作业应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再次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不能一边做作业,一边玩,甚至吃零食,喝饮料;最后写完作业一定要进行检查,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拾遗补缺。

四、培养学生书写的习惯

书写潦草,格式混乱,粗心马虎,都是造成错题的原因。要保证作业的正确性,就要克服这些不良的习惯。培养学生书写规范,要从低年级抓起,包括作业的格式,纸张的干净,字体的工整美观等,要求学生一定要持之以恒,切忌一曝十寒,开始热闹一阵子,然后就偃旗息鼓了,教师应把它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这既能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也能培养学生的耐心、细心、恒心和责任心。

篇9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参与乡村治理模式,看似一种新的乡村政治管理模式,但是又缺少相应的制度。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与乡村治理相互合作,其主要特点就是从乡村治理中加入了自组织与市场竞争的新元素,充值体现了乡村治理运营方式、机理与实践性。从目前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分析,在乡村治理中有效融入合作经济组织,是新农村建设的一种新的方式。本文将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与乡村治理相融合发展形势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现状分析

我国相关部门在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参与乡村治理中作出了相应的工作部署,本次课题在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研究中主要是从老百姓的参与意识、参与态度及参与行为方面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并根据其存在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参与到乡村治理的程度有一个标准的裁定,其主要是由三种形式组成,分别是分散型参与、统一参与和分离参与。

1.分散型参与模式。分散型参与模式是指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参与到乡村治理中的参与意识、参与态度与参与行为力度较小,同时三者所形成的功能对于乡村治理带来的实际性作用相对较小。从分散型参与模式中的参与意识来看,往往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从思想上对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够重视,不能将自己的技能特长应用在乡村公共事务上来。社员从参与态度来看,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对于乡村公共事务普遍是不闻不问,自主承担相应责任的现象很少;从参与效能方面来看,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乡村事务处理方面起到的作用较小,在乡村治理方面所做的工作不够充分,其中包括了合作社参与到村组政策决策、协调农民与政府之间关系方面所做的工作还比较少。

2.统一参与模式。统一参与模式是指农民经济合作经济组织在乡村治理方面的参与意识、参与态度及实际行为方面的向心力保持与乡村治理参与程度一致。农民经济合作社从思想上来维护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在乡村政策决议方面合作社也是竭尽全力协作。从合作社的参与态度方面来讲,农民合作社将全身心投入到乡村公共事务工作中,并在此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所起到的作用上农民合作社为乡村事业发展所做的工作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从参与行为上来看,农民合作社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较多的资金扶持,在业务参与方面主要是以农民技术培训、提供就业岗位为主。合作社参与到乡村治理方面的程度比较高,合作社完全参与到了乡村的决策制定、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为农民与政府之间建立起一条稳定的沟通渠道。

3.分离型参与模式。虽然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对乡村治理参与意识、参与态度与参与行为上具有很强的向心力,但是从实际角度出发对于乡村治理参与程度非常低,这是属于分离型参与。从某种程度来讲,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参与意识上只是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关注,同时也会为乡村公共发展提出一些建议。从参与态度方面来讲,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主要是从情感上对乡村的服务比较积极,也愿意承担其相应的职责。从参与行为来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给予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的资金还比较少,给当地村民提供的技能培训与就业岗位较少。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参与到乡村治理程度比较低,对于村委会的决策、公共产业建设及政府部门信息交流水平较低。

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参与乡村治理存在问题

1.农民合作社参与向心力不强。从当前农民合作社成员的发展形式来看,农民合作社成员在乡村治理方面的参与意识、参与态度及向心力都是比较弱。有些合作社成员在参与村委工作方面的态度与大部分村民一样都是漠不关心。农民合作社成员参与村委会选举中也是走个形式而已,选举前对于选举对象没有充分的了解,在填写选举单时随意填写,或者是以随大众的心理来填写选举单。村委会作出相关意见决策的时候,许多农民合作社成员也不会发表自己的看法;从乡村治理方面看,参与意识比较单薄,许多合作社成员在村委会工作开展不是很关心;几乎没有使用过民主监督权,也未向村委会提及相关的情况。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乡村治理方面的协调关系不一致。

2.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制度不明确。我国农民合作社的发展是以“先发展,后规范”的模式在摸索前行,从发展中发现问题然后再去解决,这也造成了农民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合作社的成立来看,一些农民合作社虽然由多人组成,但是合作社的运营还是一个人来进行,或者是为了套取国家的扶持资金而成立一个合作社,合作社中并没有组织成员。例如有些合作社虽然已经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可是在运营管理方面却是一个空壳组织,合作社的组建形式很不规范。从合作社的管理形式来看,大部分合作社在运营过程中缺少规章制度,合作社的经营范围较小,市场竞争能力较弱。总而言之,目前合作社成立不是很规范,其运作上不能很好地带动周边农户发展,服务水平较低。

3.农民权利意识淡薄。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点就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重心就是农民权利问题。目前农民合作社与乡村治理方面,虽然说我国当前合作社参与乡村治理的发展形式各地区差异不同,可是从当前来看,主要是农民缺少合作经济组织与乡村治理的发展理念,特别是思想上广大农民还是缺少合作意识。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农民自主意识与个体意识在不断地提升,可是从公共参与形式与合作方面来讲,农民经济组织在参与到乡村治理方面的工作还不够。究其原因是农民对于合作社经济组织参与到乡村治理方面的意识不足,没有承担起自己在乡村治理方面应尽的权利与义务。这也与当地政府部门在农民权利宣传方面的工作不充分有关。

4.对农民经济合作社缺少信任。对于农民经济合作社的成立及运营来看,还是存在较多的问题,农民合作社带动周边农户参与到乡村治理方面的工作较少。其主要原因就是村委会与当地政府部门对于合作社参与到乡村治理这一模式不能正确理解,对农民合作社不是很重视。农民经济合作社是目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可以将农民个体户及相关资源整合在一起,在农村经济建设中合作社的作用不容小觑。农民合作社是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核心载体,也是农村合作性经营的体现,对于深化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此需要农民合作社与乡村治理有效的融合,提升农民合作社参与到乡村治理中。

三、推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参与乡村治理发展的相关建议

篇10

“饮用水水源地上游乡镇在生态环境保护中为全县人民的饮用水安全做出了贡献,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建议县政府尽快就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直补机制开展调研,并出台相应政策。”

…………

在安吉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二次、三次会议上,宣加强、胡卫红、梅明星等代表分别向大会提出了《关于加强赋石水库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的建议》、《关于切实加强全县饮用水源污染治理的建议》和《关于要求加快出台安吉县饮用水水源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建议》。代表们既肯定了安吉县近年来在饮用水水源地生态保护方面取得的成绩,也对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出现的问题表示担忧,纷纷建议政府出台水源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进一步加强水源地生态保护力度。

水源地保护办法终出台每年千万资金定向补偿

代表们的连续建议,引起了安吉县政府的高度重视。2012年、2013年,县环保、林业、水利等部门针对代表提出的问题,分赴各水源地上游乡镇,围绕山区农业生产减肥限药、库区生产生活垃圾治理、山区小流域治理、水源地森林植被保护等内容开展专题调研,并结合美丽乡村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建设,就水源地上游的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等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其间,安吉县人大常委会也连续3 年将饮用水水源地生态保护列入常委会重点监督议题,先后开展7 次专题视察、调研,3次专题听取政府工作报告,分别就水源地山体保护、库区水质改善等问题向县政府提出强列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