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贸易的基本流程模板(10篇)

时间:2023-06-05 15:42:4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贸易的基本流程,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贸易的基本流程

篇1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背景下,国际贸易发展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为了全面适应国际发展潮流,我国也越来越注重国家化发展,且在不断加大国际贸易发展力度。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应不断增强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国际贸易的高速发展,不仅带动了社会经济发展,也推动着国际物流业的创新发展,其作为对外贸易支出的关键组成部分,给企业必须要给予充分重视。

一、国际物流成本内容分析

对国际贸易来讲,国际物流成本主要涉及到运输、管理成本,以及库存产品生产过程中投入的成本,各企业在国际贸易过程中需要注重的物流成本内容主要就是上述这三个方面。

首先,是运输过程中需要投入的成本。这一方面主要涉及到运输成投入,以及货主费用两部分。前者主要指的是在运输相关产品货物过程中,产生的汽车、航空,以及海运等一系列运输渠道需要投入的成本费用;后者则主要指的主要是物流运输过程中需要投入的装卸、协调处理等一系列成本费用,这些都属于运输成本;其次,是生产库存产品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费用。货物库存、管理,以及汇相关产品占用的资金成本等方面都属于生产库存产品过程中产生的费用。而库存量堆积的越多,实际流通速度越慢,其产品的生产成本投入也就越高;再者,是开展各项管理工作过程中需要投入的成本费用。对于国际物流成本来讲,管理成本涉及到诸多方面,不论是企业物流管过程中投入的各类成本,还是产品流通过程中在物流公司方面投入的成本费用等,都与企业管理有着紧密联系,也是企业开展国际贸易物流成本控制的关键内容,必须要给予充分重视。

二、国际物流成本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控制对策

1.影响探究

国际物流成本不仅会对各企业的经济利益,以及对外贸易程度产生直接影响,也会对企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产生不同程度的制约,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影响企业贸易量。在国际物流总成本中,库存成本占据着相对较大的一个成本支出,所以。在贸易实践过程中,必须要在全面考虑企业实际情况基础上,对商品数量做出科学合理的选择。通常情况下,企业都要结合国际贸易方面的实际需求,或自身的库存量来开展库存成本控制,也可以通过适当增加订货批次来落实各项管理工作。

其次,影响贸易国的选择。在贸易物流成本影响下,各企业在进行对外贸易过程中,必须要对价格,以及库存、运输成本等诸多方面做出综合考虑,且要根据企业的具体发展情况,以及具体发展优势,选择更适合自身的贸易方式,以及相对比较理想的贸易国。再加上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物流成本是其必须要给予重点考虑的一部分,对此,在选择贸易国过程中,不仅要选择具有较高价格竞争优势的产品,对于贸易国的地理位置方面也要做出重点考虑。例如,若在质量品质上相同,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价格较低的产品,以此来对企业支出成本做出科学控制,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为企业赢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另外,在计算商品运输、存储方面的费用时,也应对贸易国的地理位置做出着重考虑,以及综合、科学的选择。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对物流成本做出更科学有效的控制,同时,企业还应不断优化自身的物流管理体系,以此来为企业赢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再者,影响贸易术语的选择。物流成本会在某些层面对商品交易价格产生一定影响,且商品价格还会随着物流成本的不断提升而逐步增加,否则便会对企业经济利益产生不利影响。贸易术语是国际贸易过程中对商品价格、过程一系列重要信息的表述。通常情况下,贸易术语是对整个贸易过程的准确、全面表述,而国际物流成本的高低,也会给贸易术语的选择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贸易术语中,在承担运输费、存储费用等一系列国际物流上做出了严格规定,对国际贸易双方的经济利润也有着直接影响,所以,相关贸易术语也得到了各企业的充分重视,由此也可以看出,对于国际贸易可行性方面,国际物流成本是其重要的衡量标准,企业要想在贸易中获得理想的利润空间,就必须要科学缩减国际物流成本种的运输、存储成本,也以此来促进、优化各项产业技术,在降低产业成本的前提下,科学控制物流成本。

2.对策探究

国际物流成本控制不仅对国内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位置、竞争优势有着直接影响,也关系着各企业未来是否能够真正实现持续、稳定发展。针对国际物流成本支出的各个方面,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注重运输成本控制。运输成本科学控制的实现往往都需要相应的条件。一方面,在国际贸易过程中,若双方运输距离都处于相对比较稳定的情况,可以通过尽可能的缩小运输距离,来为企业对外贸易过程中的成本节约提供有力保障。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成本支出的控制,赢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进而促进企业对外贸易竞争实力的逐步增强。

其次,加强库存成本控制。库存成本、商品数量一直都是呈正比的,企业在控制库存成本过程中,还应对企业实际情况、企业实际需求量做出综合考虑,从而选择更合理的存储数量,以此来确保库存量能够全面适应市场需求,同时,还要确保将库存量科学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也以此来有效避免过多库存成本的产生。另外,在国际贸易过程中,要想真正实现企业的更快、更好发展,就必须要确保库存成本、商品数量始终保持在一个相对比较平稳的状态。

再者,树立良好的物流外包理念。近几年,很多企业为了能够节省更多物流成本,通常都会选择物流业务自营的模式,以此来有效降低物流业务成本支出。但是这种模式的实施,不仅未实现物流成本降低的根本目标,也会导致物流服务效率、质量的不断降低。这就要求各企业在开展度外贸易过程中,应对自身的优势与重心有正确认识,从而形成先进的物流外包理念,由专业的物流公司来负责各项物流业务,与此同时,还要将工作重心逐步向核心业务上转变。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时展背景下,各企业应正确认识到国外贸易已经逐渐成为了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所以,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获得更长远、快速的发展,就必须要注重自身经济效益的提升,特别是对外贸易中国际物流成本的控制,应采取科学科学的措施,尽可能的减少企业成本支出,争取赢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创新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经济水平。

参考文献:

篇2

一、国际贸易物流成本的构成要素及其影响分析

1.国际贸易物流成本的构成要素。从一般的理论上来说,国际物流成本是指为了实现国际贸易,产品在从生产完毕到投入销售的整个物流过程中所需支出的成本总和。它的主要构成要素有运输成本、仓储成本、清关成本和汇兑风险成本四部分。运输成本指产品利用交通运输工具在两地之间转移而涉及的费用。一方面,主要以海运和空运为主,还有公路、铁路以及油气管道运输等等;另一方面还包括运输部门的运作成本和产品装卸搬运时的费用。仓储成本是为了保管库存产品而产生的费用,属于相对稳定的物流成本构成要素。除了传统意义上的仓储,如仓管库存费、产品调配费和税收费用等,还包括了库存产品的资金成本和积压物资所占据的资金利息以及因库存时间过久而产生产品贬值甚至报废的成本代价。清关成本一般由报关费、提货费、仓储费,还有出口关税和海关代征税等海关费用组成。各国出于对自身发展的保护考虑,对不同产品有着相应不同的关税。汇兑风险成本是由于外汇汇率波动影响收益增减变化而产生的,是国际贸易交流中极为特殊的物流金融风险成本。2.物流成本构成要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分析。2.1影响贸易国的选择。对于贸易双方来讲,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一个国家在国际市场上选择产品一般会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价格。质量和服务等条件相同的前提下,优先选择具有价格竞争优势的产品;二是地理位置。贸易双方需要在原先只关注价格因素的基础上,结合由于地理位置带来的仓储和运输成本进行综合考虑,方能得到具有最优利润的方案。2.2影响贸易量的多少。在国际贸易中,物流成本的高低与贸易量符合微观经济学中“价格与需求量”的关系,即在一定条件下,需求量与价格成反向变化趋势。另外,从仓储成本出发考虑,一国在选购国外产品时必须严格衡量本国的需求量。企业可以利用经济订购批量的数学模型以确定最优订货数量,使得当运输等费用最低,仓储产品仍能可以满足正常销售。2.3影响贸易术语中的成本核算。用来描述商品价格构成和贸易双方交易过程中的重要信息,叫做贸易术语。其中,运输和仓储费用是国际贸易物流成本的核心组成部分。所以,国际贸易双方除了关注产品价格外,还要对伴随交易产生的运输、仓储负担和相关责任格外重视。对于贸易术语中承担运输、仓储费用的一方而言,要尽可能地最大程度降低物流成本,从而提高收益。

二、控制国际贸易物流成本的重要性分析

国际贸易的成本控制不但能够直接增加利润,而且还可以提高贸易双方的经济效益和整体效益,提升国际贸易流通领域的整体服务水平,以及合理优化物流运作系统。因此,有效控制国际贸易物流成本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1.提高贸易双方的经济效益和整体效益。加强物流成本控制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尽可能以少的费用实现好的服务,以确保贸易双方的整体利益最大。换言之,在一定的顾客服务水平的条件之下,物流企业一方在单位产品和服务工作中要用最少的劳动消耗,产生最多的经济成果。同时,增强物流总成本的意识有助于物流企业不单单把降低成本的眼光停留在某一项活动环节上,而是放眼整个物流过程去控制各项成本,提升了自身的整体效益。2.提升国际贸易流通领域的整体服务水平。在流通过程中,物流成本控制通过时间和空间上的服务来满足不断发展的物流需求。物流企业通过正确把握市场的需求导向,能够相对灵活地应对物流变化,从而不断进行物流创新。有效控制物流活动成本能够满足不断发展的国际贸易物流需求,从而有利于提高国际贸易流通领域的整体服务水平。3.合理优化国际贸易物流运作系统。控制物流成本是把物流活动的各阶段整合成为一个整体系统来分析和管理,以追求过程最优化而进行的。改善和优化国际贸易物流活动的各个功能环节可以合理控制物流成本。各阶段之间的相互协调将使整个物流运作系统不断得到优化,并且逐步走向合理化。

三、国际贸易物流成本的优化措施分析

篇3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外贸和物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引起了学者们广泛的研究兴趣。物流活动作为国民经济的“连通器”,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更是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得以实现的物质保证(戎梅,2010),而物流成本的高低则直接影响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成为影响国际贸易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学者们对于物流与国际贸易的研究侧重于二者之间关系(杨长春,2007)和作用机理的研究(李永生、张丽芳,2006;刘金钵,2003),很少有人从实证方面分析对二者之间关系进行验证分析。

基于上述认识,本文重点关注新时期我国外贸业和物流业的发展,以新时期我国贸易动因变化为研究动机,借助近年来贸易动因研究领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模型――贸易引力模型,试图探究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外贸发展的状况,了解贸易发展的动因和阻力,为我国外贸和整个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意见建议。

二、贸易引力模型简述

贸易引力模型是牛顿万有引力模型在贸易领域的应用,最早由荷兰计量经济学家丁伯根(Tinbergen,1962)和德国经济学家波伊赫南(Poyhonen,1963)提出。他们认为两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贸易流量与他们各自的经济规模成正比,与他们之间的经济距离成反比。Tinbergen和Poyhonen两位学者提出的贸易引力模型的基本形式为:

(1)

其中A是贸易系数;Xij为i国(区)与j国(区)的双边贸易额;Yi和Yj分别为i国和j国的经济总量(GDP);Dij是i国和j国之间的距离,常用两国经济中心或者主要港口之间的距离代替。

Linnemann(1966)后来又将人口和优惠贸易协定这两个变量引入贸易引力模型,对模型做了重要的扩展,通过验证得出人口与双边贸易额成负相关,极大地丰富了模型。

三、贸易引力模型的建立

1.模型建立

在基本引力模型和扩展引力模型(Bergsrand,1985)中,大都以两国首都或主要港口之间的距离来代替两国之间的距离。但对于面积较大的国家,如中国,用首都北京的经济发展水平来代替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水平就不合理。鉴于此,本文用物流成本代替距离因素作为贸易的阻抗因素;借鉴Tinbergen基础贸易引力模型和Linnemann扩展贸易引力模型,建模如下:

其中:Tci――为中国与贸易伙伴的年度双边贸易流量;

CL ――为物流成本,用库存成本、运输成本和管理成本的和来衡量,作为贸易的阻抗因素,预期符号为负;

Gc、Gi――分别为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总量,经济总量越大对贸易拉动作用越大,预期符号为正;

POPc、POPi――为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年度人口总数,出口方人数代表国内潜在需求或者出口供给能力,符号可为负也可为正。进口方人数代表潜在进口需求能力,人口越多需求能力越大,预期符号为正。

2.数据来源

文中选取1991年~2010年20年的数据作为模型的样本数据。进出口贸易额来源于世界贸易组织数据库;GDP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数据库;物流成本数据来源于第三产业统计年鉴;人口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数据库。对于搜集到的数据处理如下: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库找的世界GDP及中国GDP计算出其他国家的GDP总量;同时根据世界人口总量和中国人口总量计算出其他国家的人口总量;物流成本数据为第三产业统计年鉴数据库找出来的运输成本、管理成本以及库存成本的数据值和。

四、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1.模型回归过程及结果

利用收集的1991年~2010年的数据,通Eviews6.0计量经济软件,使用OLS法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回归过程具体如下:

首先,为了确保回归结果的准确性,对各变量取对数消除异方差。

其次,文中使用数据为时间序列数据,考虑到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回归之前用Frish法进行了多重共线性检验,结果发现,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然后对模型进行OLS回归,结果如下:

由下表可以看出,R2=0.997291,模型在总体上达到了很好的拟合效果,并通过F检验和t检验,即用我国及世界其他国家的人口因素、经济总量因素,以及物流成本因素能很好的解释我国对外贸易额的变化。模型回归方程如下:

2.变量经济意义分析

从统计结果的实际经济意义分析,我国及世界其他国家的GDP、人口,以及我国的物流成本因素对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双边贸易额有显著的影响,说明这5个因素是影响我国双边贸易额的主要因素。

首先,我国人口的系数最大为正,说明我国人口因素对贸易的影响最为明显;国内的潜在需求较大,生产出来的产品主要要供给国内消费,出口供给能力相对较弱,这与我国目前“内需不足”国家采取措施重点解决这一矛盾的事实相符的。

其次,世界其他国家的人口相关系数居次为正,说明国际市场需求仍然是拉动我国外贸的主要因素,巨大的国际市场还有待于进一步开拓。

再次,世界其他国家的GDP,其GDP总量增长越快规模越大对我国外贸的拉动作用也越大,经济全球化环境下对我国外贸业发展影响重大。

第四,物流成本因素,作为贸易的阻抗因素,严重影响外贸的顺利发展,因此必须解决物流障碍,降低物流成本。回归结果显示,我国社会物流总成本每降低1单位将能够带来对外贸易额增加0.39单位。

最后,我国GDP总量因素系数为负,经济总量的增长对外贸没有多大促进作用,这与之前学者们的研究结果不同。原因是目前我国已经把重心调整到“扩大国内有效消费需求”上的结果,经济总量增加带来的利益更多惠及到了国民身上,这与人口因素分析所发现的事实相符;另外一点,也说明内需不足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必须集中力量解决。

五、结论

贸易引力模型是国际贸易领域分析贸易动因使用最多的模型,尤其是对于一国双边贸易额的实证检验和政策分析。从上文对中国双边贸易实证检验的结果来看,我国及世界其他国家的人口因素、经济总量因素,以及我国的物流成本因素对中国双边贸易的影响十分显著,是影响我国双边贸易的主要因素。对模型深入分析,可以进一步得出我国外贸发展状况及政策建议。

首先,从回归整体结果来看,中国及世界其他国家的人口因素是影响我国外贸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国际市场巨大的消费需求对我国外贸的发展仍然是一个机遇。然而,由于我国过分的重视国外需求,以及我国分配制度上的不合理,造成了国内有效消费需求不足,已严重影响了我国外贸的发展。因此,发展外贸必须在内需和外需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要调整经济结构,优化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着重解决目前国内亟需解决的问题。

其次,回归结果显示物流成本是外贸发展的一个阻抗因素,与我国显示情况相符,符合经济意义。去年前三季度,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5.8万亿元,同比增长18.7%,在GDP总值中社会物流总费用占比为18%,高出发达国家近1倍,经济运行中的物流成本依然较高。因此,解决物流障碍,把这部分成本降下来,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回归结果发现,我国社会物流总成本每降低1单位能带来对外贸易额增加0.39单位。

再次,经济总量因素也是影响我国外贸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我国外贸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世界其他国家GDP总量每增加1单位能拉动我国外贸增长3.06单位。鉴于此,我国要进一步实施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措施,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同时,发现我国GDP总量的增长对外贸出口业务没有促进作用,分析认为是我国对内外需求结构调整的结果。为了国家经济安全,以及长远发展,目前经济重心偏向内需结构的调整并且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回归结果中我国GDP系数为负说明了这一点。从另一角度看,这也是我国为更好发展外贸的长宜之计。

总结来看,我国外贸发展已经进入“外需”和“内需”的调整转换期,经济结构调整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发展外贸首先要解决国内需求不足矛盾,同时要解决物流障碍,降低物流成本。

参考文献:

[1]刘金钵.2003.物流成本对国际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4)

[2]李永生,张丽芳.2007.国际物流成本对国际贸易的影响[J].特区经济,(5)

[3]戎梅.2010.物流与国际贸易研究综述[J].现代商贸工业,(8)

[4]杨长春.2007.轮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的关系[J].国际贸易,(10)

[5] Bergsrand.1985.The gravity equation in international trade: some microeconomic found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篇4

按照中国国家物流标准术语,所谓物流成本(Logistics Cost)是指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如何降低企业巨额物流成本对我国企业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各国物流学术界和实务界已经将物流总成本简要概括由三部分组成:即运输成本、存货持有成本和物流行政管理成本。由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对物流成本的研究工作非常重视,在连续进行调查研究与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物流成本资料收集系统,并将各年的资料信息加以对此分析,以便随时掌握国内物流成本变化情况以供政府和企业决策参考。

一、美国物流成本计算方法

美国的物流专家RobertV.Delaney先生认为,物流就是对处于运动和静止过程中的存货的管理,并据此提出,物流总成本由运输成本、存货持有成本和物流行政管理成本三部分组成,即:

物流总成本=运输成本+存货持有成本+物流行政管理成本

显然,这一计算公式,是基于物流管理活动的基本功能来考虑的。它为美国及其他国家的企业进行物流成本管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体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运输成本包含了几种常见的运输方式所产生的成本,同时还包含了货运成本和与发货人相关的成本。与发货人相关的成本包括货主企业运输管理部门的运营费用和货物装卸费用。公路运输费用占了运输成本的大部分。

存货持有成本不仅包括通常所说的仓储成本、残损、人力费用,同时也包含了存货的税费、保险费以及由于存货的过时和贬值所引起的机会成本。另一个重要的费用就是利息,它是由于存货占压的资金所产生的利息费用,其中:

利息=商业汇票贴现率×库存总金额

把库存占压的资金利息加入物流成本,这是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费用计算的最大区别,只有这样降低物流成本和加速资金周转速度才能从根本利益上统一起来。

物流行政管理成本,则是按照全部物流成本的4%来计算的,即:

物流行政管理成本=(存货持有成本+运输成本)4%

这个4%的比例,则是一个经验值,大体上符合美国现在的实际情况。

二、我国物流成本现状: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损失巨大

我国的物流起步较晚。目前,物流成本管理应用的研究工作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建立专门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缺乏规范的核算,但近几年有不少企业己在探讨和摸索,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国外咨询公司如麦肯锡、埃森哲、美世顾问等调查中国物资市场后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物流还是处于初级阶段,基础设施、服务模式和运作观念落后,人才短缺,成本高、效率低。发达国家的企业物流成本在销售中的比例平均占9.5%~10%之间,而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例在20%~40%,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发改委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2005年全社会物流成本结构中,运输费用增速明显,占总成本的比例有所下降。当年运输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为55%,比上年下降了1.9个百分点;保管费用增长相对较快,比例有些上升,当年保管费用占物流总成本为31.4%,比上年上升1.5个百分点;管理费用增速回落,占物流总成本比例保持13.5%,只比上年下降了0.1个百分点。另外,从库存商品的周转期看,我国企业商品的周转期为35~45天,而国外一些企业的商品库存时间不超过10天。我国货车空载率达37%以上,同时因包装问题而造成的货物损失每年达150亿元人民币,货物运输每年损失在500亿元人民币。

三、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

(一) 降低运输成本的途径

运用线性规划模型、网络模型等数学模型,对货物的运输路线进行优化,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运输、往返运输、迂回运输,在最短行驶里程内,将货物送达目的地,充分提高运输效率。在满足客户服务需要的前提下,尽量运用运输管理系统(TMS)将小批量分次付运适当合并为较大批量一次付运。同时,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恰当的数学模型,对货物的码放方式、车载货物的品种与数量进行合理决策,最大限度地减少货物的破损率,提高运输效益。

(二)降低存货持有成本的途径

1.提高仓库的利用率。目前,我国已有仓库面积3亿多平方米,而其空置率却达到40%。有条件的企业可以使用第三方物流、实行作业标准化、采用直接从厂家到客户的付运方式、采用较高效率的仓管系统、无纸化办公、考虑采用托盘操作或租用托盘等措施提高效率,减少存货和仓储费用。

2.合理控制库存水平。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企业必须保有一定的库存量,以降低缺货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企业应该根据历史资料对市场进行认真分析,然后选择恰当的库存订货模型,决定本企业的库存水平及订货批量与批次,以便有效地将库存控制在最低点上;尽量与供应商、客户结成战略联盟,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平分、信息共享的合作机制。同时,可以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情况,及时调整库存量及发送货物的品种、数量、时间。

(三)降低物流行政管理成本的途径

用供应链管理的理论武装制造业企业,提高物流组织管理水平。中国与美国物流成本的最大差距在于管理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我国为14%,美国仅3.8%。这反映了物流组织管理水平的差距。供应链管理无论在所涉及范围还是对企业的要求方面都超过了物流管理。实施供应链管理正是企业通过整合外部资源,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反应能力、改善服务质量的有效措施。

(四)技术方面

采用简单、有效、费用并不高的手段与主要的客户和供应商进行信息共享;利用Internet市场,用更低的成本销售更多的库存,利用Internet来采购;与物流服务市场连接,寻找专业化、社会化的仓储与运输服务商。企业要发挥第四方物流企业在设计供应链结构、规划实施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作用,提高供应链信息化工程的科学性和经济性;要发挥网络平台提供商的作用,获取公共技术平台服务;要加强内部信息化人才建设,做好信息分析、数据挖掘、系统安全等工作。

篇5

工作流程是指一个具备职业能力的职业人在特定的职业岗位上,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进而完成的一系列具体的工作项目。基于工作流程和工作任务的课程教学模式设计就是根据该课程所针对的特定职业的职业人,在该职业岗位上,实施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所形成的工作项目及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来安排教学内容和实训环节。《国际贸易实务》作为一门介绍进出口操作流程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该门课程的实际情况,可采用以工作流程导向、工作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具体的设计流程可分为五个环节:

一、确定课程来源

课程的设计要基于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安排《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基于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而定的。通过对国内及珠三角外贸行业发展状况、外贸专业人才市场供求状况和自身办学条件分析,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解构分析,如图1所示。通过该环节可以发现,尽管外贸岗位众多,且各自所要求的核心技能侧重点不同,但都需要对进出口操作流程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即需要通过《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学习外贸操作的基本流程、基本知识和基本术语,进而形成该专业需要开设《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结论。

二、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

针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所确定的核心职业岗位技能,设计出整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作为一门介绍外贸操作基本流程、基本知识和基本术语的专业课程,《国际贸易实务》是直接为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服务的。同时,《国际贸易实务》的开设也为后续的相关专业课程,如《外贸函电》、(国际货运》、《外贸单证制作》、《国际结算》、《报关与报检》等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因此,《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并应在前期学习阶段中开设。同时,本课程也将成为国际贸易学生考取各类职业资格证书的辅导课程,起着指导和培训的作用。

三、基于工作流程设计教学内容

作为一门介绍操作流程的课程,《国际贸易实务》可以采用工作流程导向、工作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以真实的外贸业务流程为线索,将课程设计为以外贸业务员工作任务为引领,将教学内容分为出口业务流程和进口业务流程两个操作流程,并分别以一票外贸业务的基本流程为主线,将教学内容分为五个工作项目,并为各个项目的完成设计相应的工作任务。为避免教学内容重复,教学过程中可以出口业务流程为主,进口业务流程则侧重于对进口合同履行的介绍,如表1所示。

四、工学结合的教学环节设计

篇6

实验教学是本专业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教学的延续、补充和深化,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是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实验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更具有直观性、综合性、启发性和创新性,它具有理论教学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国际贸易专业人才需要适应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形势的变化,不仅要掌握国际贸易理论,更要掌握包括谈判、磋商、进出口预算、跟单在内的外贸从业能力。因此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许多基础课、专业课都设有实验教学环节。

一、国际贸易专业实验教学概述

国际贸易专业实验教学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运用国际贸易专业实验的方法,配合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验证并巩固课堂讲授的定理、概念和方法,让学生学好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知识体系与结构;第二,学习基本的实验技术,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的外贸从业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需要。

目前全国高校中的国贸专业点约有700多个,主要包括综合类院校、财经类院校、理工类院校、师范类院校以及农、林等其他院校,一些院校的英语专业中也开设了国际贸易及国际商务方向。尽管每个学校的培养目标有所不同,但实践教学部分的核心内容是一致的。绝大多数院校都是在南京世格公司的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外贸单证教学系统的基础上开展国际贸易的实验教学。这些实验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课程内容的单一、课程体系的不完整、不规范严重制约着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影响了实验教学改革的进程。因此,必须尽快整合现有课程,丰富课程内容,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

二、国际贸易专业实验课程体系构建的依据

国际贸易开展实验教学的目的有两方面:一方面要提高学生对于国际贸易实务知识的把握;另一方面是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提高就业的竞争力。基于这两个目的,首先应当以实际的国际贸易业务流程为主线选择合理的实验课程,形成相互衔接的,富有逻辑性的实验课程体系,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相关知识;其次,按照外贸行业相关岗位的要求和本科学校学生的主要就业取向,选择实用的实验课程,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因此,国际贸易实验课程体系的建立要以外贸流程、岗位要求两条主线为依据。下面将具体阐述这“两条主线”。

1.横向主线――外贸流程

对于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熟练、完整掌握一笔外贸业务的流程并能独立、正确地完成外贸流程中的每个环节。然而,外贸业务的整个过程是非常繁琐的,在实际教学中,外贸业务流程会涉及许多门不同的课程,如何让学生通过相应的实验课程更好的把繁杂的贸易流程掌握起来,关键在于实验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按照外贸业务环节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选择相应的实验课程,循序渐进的开设,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整个外贸流程形成理性的认识,建立起良好的逻辑关系,从而确保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能有条不紊的处理繁杂的交易,减少诸如“漏保”、“交单延误”等工作失误的发生。

一般而言,一笔国际贸易的开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市场调研、贸易磋商、签订合同以及履行合同。因此相应的课程安排在时间顺序上应该遵循此外贸流程,方便学生掌握。

2.纵向主线――综合素质形成过程

2.1普通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与目标

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在培养应用型实践人才的目标定位上同样有着“突出特色”的需要。近几年,由于就业压力的增大,普通高校的生源受到了来自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竞争,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宣传与投入,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逐渐深入,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得到了广泛认可。总之,职业院校的突出特色就是“应用性与实践性”。如今,为了适合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普通高校的教育也纷纷向“应用性与实践性”方向转型,为了不与高等职业院校形成盲目竞争、人才培养重复的局面,普通高校的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有别于职业院校,各高校应针对自身所处的地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形成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相比较高职院校的培养方向,普通高等院校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更加偏重综合素质的形成与提升。既能适应基层工作岗位对于基本技能的需要,又能迅速从基层岗位中脱颖而出成为企业骨干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是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

2.2人才培养目标与实验课程纵向分类主线

综合素质的形成与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也绝不是简单的几门课程的开设就能实现的,因此从纵向来看,国际贸易实验课程体系还应遵循综合素质形成的过程,按照认知实验、基本技能训练、综合素质提升三个阶段,针对课程的特点与性质,按照课程实验内容与实验目的的不同将不同课程甚至同一门课程的实验划分为三个不同阶段,分别采取不同的实验形式,促成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与提升,实现普通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

因此,国际贸易专业的实验课程从纵向来看,依然要分为:认知实验、从业技能培养实验、综合素质提升实验三个阶段,按照循序渐进的人才培养方式,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就业竞争力。

三、国际贸易专业网络式实验课程体系的构建

综合外贸业务流程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过程,国际贸易专业的实验课程应该在时间上遵循外贸业务流程的“横向主线”,在学习的深入程度上应该遵循综合素质形成过程的“纵向主线”,共同形成“网络式”实验课程体系。

1.“横向主线”的实验课程选择

1.1市场调研阶段。

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不同,目标市场与交易商往往分处不同的国家,不同文化背景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因此目标市场的选择必须谨慎。一笔交易的良好开端应该建立在前期充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从而减少后续交易环节的风险,为交易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市场分析以及行情预测的基本理论常识。

1.2贸易磋商阶段。

这一阶段是交易双方就主要的贸易条件讨价还价的过程,如何与对手谈判、沟通直接影响交易的达成。所以这一阶段一方面要求学生懂得基本的商务谈判的技巧与艺术,在谈判过程中既要维护本企业的利益,又能赢得谈判对手的尊敬,为持久的业务关系的建立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能够熟练的运用英文与外商进行面对面或者函电交流。

1.3签订合同阶段。

在国际贸易中,当交易一方提出发盘,交易的另一方作出接受之后,买卖双方之间即达成买卖合同关系。但是为了明确双方的交易,买卖双方一般还要在交易磋商的基础上签订书面合同或确认书将双方的责任、权利及各项交易条件明文规定下来,经买卖双方签字后,就成为约束双方的法律文件。在实践中,不管是出口商还是进口商,缮制外贸合同都几乎是最经常的工作,外贸合同如果出现纰漏,有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损失。因此,这一阶段需要学生熟知外贸相关法律条文以及外贸合同的常用条款,能够熟练的用英文缮制外贸合同。

1.4履约阶段。

合同签订后,正式进入履约阶段,以出口为例,一般而言,这一阶段又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联系工厂备货、托运、报关、报检、制单结汇、核销、退税,实践过程中每个环节都伴随着相应的外贸单据的流转,履约阶段是外贸业务的关键阶段,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外贸流程中存在的各种单据,具有准确、及时制单并跟单的能力。

鉴于以上各外贸环节对学生知识储备以及能力的要求,实验课程体系的构建本着提高学生实务知识的认知程度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的目标,应该包括以下课程:

2.纵向分类的实验课程与实验目的

2.1认知实验

此类实验课程的目的是要帮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国际贸易专业的职业背景、未来的发展前景以及该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方向以及各个相关岗位的工作要求,培养学生对国际贸易行业的从业热情。基于此目标,该阶段的课程应该包括国际贸易专业的大多数专业课程: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法、国际运输与保险、外贸单证。

2.2从业技能培养实验

这类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从事基层工作岗位的基本技能,包括与外商进行贸易磋商、审单制单、报关与报检、结算等相关技能。该阶段的课程应该包括:外贸函电、外贸跟单、外贸口语、报关与报检实务等。

2.3综合素质提升实验

如果说前面两类实验是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铺垫,综合素质提升实验则是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具体来说,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英文写作与口语交流能力。

国际贸易市场的拓展需要学生具备基本的英文写作与口语交流能力,英语的应用水平直接影响外贸磋商谈判的效果以及营销策划的正常开展,这同时也是本科院校培养专业特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

第二,外贸业务综合掌控能力。

一笔外贸业务从磋商到结算一般要经过一两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间隔内,业务进度的跟进、与客户的沟通、市场行情的变化、货币汇率的变化都需要外贸从业人员对外贸业务的整体进展掌握第一手资料,并针对随时发生的突发状况作出准确、迅速的反应与处理。

第三,WTO框架下贸易纠纷的应对能力。

我国已经连续17年成为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无论是商务部等政府部门还是外贸企业都越来越多的接触到反倾销、反补贴诉讼,在应对这些频繁发生的国际官司过程中,既熟悉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和国际贸易惯例,又熟知国际诉讼程序的国际贸易高级专业人才的稀缺已经成为我国的应对贸易摩擦的掣肘。因此,作为外贸从业人员,针对我国外贸发展的大趋势,如何快速有效的应对贸易摩擦与纠纷,帮助企业摆脱贸易摩擦的困扰,维护企业利益是外贸高级人才必备的能力。

基于上述三个方面综合能力的需要,该阶段的课程应该包括:外贸流程综合实验、商务英语谈判实训、商务英语写作、世贸组织案例分析与解读。

根据上述横向、纵向两条主线,国际贸易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构建如表2所示。

参考文献

[1]付洪良.王永龙.姜书竹.地方性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实验教学体系与模块的重构.对外经贸实务.2009.07:93―95

[2]李洪.惠丰廷.朱军.厉珍珍.地方性高校学生能力导向的国贸实验体系建设.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9.06:143-146

篇7

一、“贯穿式”案例教学法简述

“贯穿式”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以一家公司的一笔出口业务为例,从市场调研、贸易磋商、合同履行到出口结汇及业务善后,以一笔业务的讲解和处理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分组成立一家外贸公司选定一种出口商品和买家,跟随教师的讲解、示范和提出的要求,同步完成一笔出口业务。在教师讲解和学生操作同步进行,在模拟业务流程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知识和外贸业务员所需具备的基本的职业能力。

二、采用“贯穿式”案例教学法的动因

1.“贯穿式”案例教学法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高专的教学中并不陌生,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常用的教学方法,但是传统的案例教学法,只是就某一个或者几个知识点出一个案例,让学生在讨论学习案例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处理问题的能力。“贯穿式”案例教学法是在国际贸易实务这一门课程中,教师对于任何知识点的讲解和问题的处理,都围绕着一笔出口业务展开,在业务的履行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而我们的教学正是伴随着处理这一笔出口业务所遇到的问题而进行的,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会不断的制造和提出问题,学生就跟随教师不断的解决问题,随着问题的不断被解决,我们这一笔出口业务就成功完成,我们这门课程也圆满结束。

2.“贯穿式”案例教学法弥补了项目教学的不连贯性

在高职高专的教学中,现在通行的是项目教学法即打破课本的章节,将课本知识融入到各个项目中,通过项目的操作来训练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这种教学方法的确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和做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知识点和基本的职业技能。但是项目化的教学方法,将课本内容和职业能力分解成几个项目,而并没有注重项目之间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完整的课堂被分割成一个一个的项目,“贯穿式”案例教学方法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他即继承了项目教学的优点又通过一个完整的出口流程将整个课堂的项目完整的贯穿,使整个课堂浑然一体,学生的操作结果也易检验,易查看。

3.使学生更易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流程

就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而言,本身就是对整个外贸流程的讲解。所以,采用“贯穿式”案例教学,以一笔出口业务为例来讲解整个外贸流程非常适合这门课程的教学,而且以业务流程的方式来教学,加强了这门课程的实践性,将课本知识与实践技能直接挂钩,直接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贯穿式”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1.“贯穿式”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背景

教师以一家外贸公司的一笔出口业务为例讲解整个外贸流程,例如:广东思风外贸有限公司出口一批长毛绒玩具到美国纽约MAGIC公司。学生以小组为单位(5-8人一组)成立外贸公司选定出口商品和进口方,履行一笔出口合同,合同履行完毕后,每组同学提交:选定产品的国际市场调研报告、出口产品信息展示、报价核算详细过程、交易磋商环节往来邮件、销售合同或形式发票、信用证申请书、信用证、汇票、海运提单、报关单等相关的阶段性结果和单据作为学生过程考核的依据。

2.“贯穿式”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1)本课程职业岗位群分析。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根据高职高专的职业岗位定位的要求,我们这门课程针对的职业岗位是外贸业务员。

(2)本课程能力目标分析。根据职业岗位的定位,我们来确定本课程的能力目标。作为外贸业务员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开发客户的能力;交易磋商的能力;签约能力;履约能力以及合同善后的能力。这五大能力也正是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要训练的能力目标。

(3)“贯穿式”案例过程中外贸流程的讲解方法。根据能力目标,我们把外贸流程分为十二个流程来讲解。业务流程一:国际市场调研,并要求学生制定外贸业务经营方案,培养学生开发客户的能力。业务流程二:产品展示,商品相关知识的学习,并要求展示该组出口商品的详细信息。业务流程三:贸易术语。业务流程四:出口商品的报价,价格计算,要求能根据给定资料计算商品的价格。业务流程五:交易磋商。业务流程六:合同的签订。业务流程七:落实信用证。业务流程八:办理出口运输。业务流程九:办理保险。业务流程十:办理商检报关。业务流程十一:制单结汇。业务流程十二:业务善后。这十二个业务流程就包含了整个外贸业务的全过程,教师演示完外贸业务的全过程,就要求学生提交外贸业务过程中的相关资料,真正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

(4)“贯穿式”案例教学过程中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在流程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还配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说分小组汇报教学、模拟角色教学、设立情景表演教学、报告教学、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与手段,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更易接受所学知识。

四、“贯穿式”案例教学法教学效果反馈及评价

通过“贯穿式”案例教学使学生能独立签订并履行完整的国际贸易合同,并保证合同条款的正确性和操作过程的准确性,熟练地与有关方面当事人建立各种关系,换位思考,增强学生公关意识及沟通与协调能力,使学生能独立处理履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正确进行索赔和理赔工作。使整个课程教学浑然一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增强,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基本实现各项能力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用俊,白林.商科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模拟公司”实践模式的运用[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2).

[2]许彦斌.运用“模拟公司”提高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效果初探[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4).

篇8

通过simtrade上机实习,可以使我们熟悉外贸实务的具体操作流程,增强感性认识,并可从中进一步了解、巩固与深化已经学过的理fg的运作方式;切身体会到国际贸易中不同当事人面临的具体工作与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学会外贸公司利用各种方式控制成本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思路;认识供求平衡、竞争等宏观经济现象,并且能够合理地加以利用。老师通过在网站新闻、调整商品成本与价格、调整汇率及各项费率等方式对国际贸易环境实施宏观调控,使我们在实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理解并吸收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二、实习方法:

上机模拟操作

三、实习软件:

simtrade软件

四、实习时间:

XX年年12月10日——2010年1月20日

五、实习心得:

经过一个多月的simtrade模拟训练,我们对国际贸易的业务流程及操作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感触,现在我们对贸易的理解已经不在停留在单纯的理论层面。

在头一两个星期里,我们处理起业务是不知从何做起,填写单据那是相当的慢,算一笔进出口预算表都要算上一个多小时。经过两个星期的不间断联系,早后来的操作练习中我们处理的是得心应手,可谓从容自如。

在我国继续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的新形势下,作为未来从事国际贸易方面业务的我们必须熟练掌握国际贸易的sdf这两年学习的一个大总结。从国际贸易理论,到国际贸易实务,再到上学期的外贸函电及本学期外贸合同的制定、国际货物运输风险和保险,在本次模拟训练中都一一体现,通过simtrade模拟训练我们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有了一次系统的回顾,又在训练中对国际贸易的流程及操作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这对我们未来的工作在思想上做了充分的准备。

通过本次的模拟实习,我们可以发现以前学习中薄弱环节,为今后的学习指明了方向,也会实际操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本次模拟训练给我最大的体会就是操作细节的细腻及流程的缜密,各个流程相互衔接,此流程的疏忽将会导致彼流程无法完成,某一细节的不慎错误或纰漏将会导致整个流程操作前功尽弃,这为未来的实际工作敲响了警钟:做贸易一定要仔细谨慎。

在本次实习中,我们充分利用了simtrade提供的各项资源。我们充分使用邮件系统进行业务磋商,这是我们未来的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通过模拟系统我们可以掌握往来函电的书写技巧,不足之处通过老师的悉心指导和查阅相关资料又可以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在模拟中对不同的业务和角色我们采用不同的贸易术语和方式,我们可以掌握不同价格术语在海运、保险方面的差异。在询盘、发盘、还盘、接受环节的磋商过程中,灵活运用价格术语和结算方式,正确核算成本、费用和利润,以争取较好的成交价格,是我们在未来的贸易实务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功。simtrade的检验系统可以在我们做完每一笔业务后对我们实习过程的结果计算出准确的误差及正确的结果,让我们明白正确的结果,这样可以减少我们在类似的业务中的错误。

国际贸易不同于国内贸易,在国际贸易中我们将面对各种f们要培养适应环境、应对各种角色和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在simtrade模拟训练中同学们分别扮演五种角色,而工厂、进口商、出口商是我们未来工作时将会扮演的角色,simtrade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资源,使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下面说一下在角色扮演中的一些经历和体会。

出口商

出口商是最为重要的角色,在扮演出口商的角色的过程中,经过准备、磋商、签约、履约、善后几个流程。准备阶段,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并同工厂和进口商建立广泛而牢固的业务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掌握国内外市场行情,根据信息确定目标er准备,同工厂建立业务关系,为备货做准备,这都是一名国际贸易者所必备地素质。磋商阶段,根据成本、税的情况准确计算成本和报价,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询盘、发盘、还盘、接受四个环节,就交易条件达成一致,更是体现我们业务能力的地方。在交易过程中市场是变化的,作为出口商需不断核算成本、费用和利润,才能获取最佳交易条件和价格。

在贸易术语上,我们分别采用了cif fob cfr的术语,结汇可t/t l/c d/a d/p等等方式,信用证结汇可以保证出口商及时得到货款但是费用高,多笔业务的开展,不同术语的运用可以加强我们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在费用上的不同核算和支付更是对我们关于知识掌握程度的考验。签订合同进一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标志着完成了一半的业务,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外经贸合同课程的学习,对于合同的制作我们已是得心应手。本次实习采用的是成文合同,为我们省去了很多细节,成文合同rgret同存在着不到这出,文本中没有涉及到贸易纠纷等问题,而现实中纠纷是难以避免的。履约意味着合同进入实质性阶段,以cif为例,履行的职责和义务包括:催证、审证和改证、备货、租船订舱、报检、保险、报关、装船、制单、结汇等环节,每一环节紧紧相扣,一环的错误就会导致整个业务无法顺利完成。simtrade系统的在线帮助为每一步的进行在线指导,业务日志提醒我们需要做什么,单据的检验系统更让我们及时更正单据中的错误。当业务结束时需要进行善后工作,这是很多同学容易忽略的事情,其实善后非常重要,这可以为我们创造新的商机。在业务进行中,我们还通过银行借款或同行间拆借得到更多的资金,以便业务的开展和做大做强。

进口商

进口商的利润来自于对产品的销售,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寻找交易产品和对象,同进口商建立业务关系,为进口做好准备至关重要。

simtrade的业务中心的消费市场为进口商及时提供市场信息,使进口商可以及时查询产品销售价格,不断核算成本、费用和利润,方可获取最佳交易条件和价格,同时选择合适的交易方式签订合约关系到进口商的利益。cif cfr fob交货dfgdfg均在货物越过船舷后转移,这就要求进口商及时办理投保业务,以确保最大程度的减低风险损失。国际货运风险和保险为我们着实上了一课应该如何降低风险和减少损失。进口商要在市场上及时将货物销售出去,方可实现利润最大化。进口商的业务流程虽没有出口商的那么多那么繁琐,可每一步的操作关系到自己最后能否及fg为价格条件的合同为例,进口方需要开信用证、租船订舱、投保、审单付款、报检、提货等环节,如果不能及时投保一旦出现损失是自己的,后果不堪设想。

工厂

工厂扮演的是供应产品的角色,作为供应商我认为应该做到主动为先,确定目标市场,寻找交易产品和交易对象,同出口商建立业务关系,为销售做好准备,这都应该及时主动。供货商的交易对象是多家的,在simtrade模拟系grf中心的工厂里查询产品的生产成本,并不断核算成本、费用和利润,以期获取最佳成交条件和价格,这如同显示生产中,工厂的厂长要及时到生产车间了解产品的生产状况一样。

出口地银行和进口地银行

出口地银行和进口地银行从事的业务主要是信用证业务、单证业务、贷款业务,一笔国际业务的顺利完成是离不开银行的,尤其是以信用证结汇的贸易,有了银行的信用担保可以确保进出口方的利益的顺利实现。核算方面能够很大程度

我认为本次实习时间虽不太长,但是我们对国际贸易的了解程度已不再停留在初级阶段,对业务流程目前已经达到了相当的程度,基本实现了如下基本目标:

1. 交易前的练掌握回顾,起到了温故知新的作用;

8. 为未来的实际业务的开展大下了坚实的,交易的准备工种贸易术语有了更进一步的掌握,能够灵活使用价格术语和结算方式,在成本、费用和利润的的减少误差;

4. 能够正确、熟练的使用价格术语和结算方式签订内外购销合同,并能在结汇方面掌握基本流程;

5. 在单据填写方面,能够比较流利的填写各种单据,并能够掌握其中的要点;

6. 能够掌握进口商、基本工作已经熟出口商和供应商的基本业务流程;

7. 对两年来所学的国际贸易作已经知道如何去做;理论基础。

2. 能够熟练地使用电子邮件进行业务磋商,建立业务关系并掌权往来函电的书写要点和技巧;

3. 对各知识进行了一次系统的

在这次实习中,我还fdg模版。虽然实际业务的开展远没有模拟系统如此顺利,但模拟系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演练的平台现的问题均有所涉及,通过今天的模拟操作,我们可以熟练掌握实物的基本流程,为今后fdg操作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英语基础的薄弱、基本知识的不熟练等问题也为今后的学习指名了方向。只有通过刻苦的学习,加强对业务知识的熟练掌握程度,在现实的工作中才会得心应手,应对自如。

篇9

【中图分类号】G640

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增加,传统教育过于强调理论知识传授却忽视学生动手能力培养,造成学校的培养目标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严重错位。高职教育在这方面问题尤其突出。近些年来,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从理论到实践层面都着手改革,很多工科专业已经探索出有效的对接岗位的课程体系,但很多基础类课程还面临着向工学结合型课程体系转型的困境,英语专业就是其中典型。本文通过尝试典型工作情境下的翻译课程改革,以探索基础课程比重较大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有效模式。

翻译是商务英语专业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在高年级开设。该课程与英语语法、英语精读、现代汉语、中英文写作等课程相辅相成,并且要求学习者熟悉影响原语与目标语两种语言的文化因素,在语言训练中渗透中西方文化与思维方式的异同。本课程的重点是训练学生对英语语言的理解与表达能力,尤其是翻译理论与技巧在国际商务实践中的运用。本文从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设计、能力训练项目设计、课程进度以及考核方案六个方面具体展示典型工作情境下的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改革状况。

一、专业定位与课程定位

商务英语专业岗位分析:商务英语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和较强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具有较宽泛的国际商务基础知识,能够用英语进行口头与书面沟通,具备较强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与岗位适应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毕业生能够在外语培训机构、涉外酒店、外贸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员、商务助理、前台接待等涉外岗位上工作。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分为两种:一般涉外企事业单位办公室文员和外贸企业商务文员。

翻译课程针对岗位分析:

1.一般涉外企事业单位办公室文员工作流程:接待工作--收发函电--上下沟通--完成会务安排会议记录、纪要、工作报告--文书档案归档和管理--电脑、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使用。

一般涉外企事业单位商务文员与翻译相关的工作:商务信函翻译、商务文本翻译、产品说明翻译、企业宣传资料翻译。

2、外贸企业商务文员工作流程:熟悉产品与市场--选择客户--发盘、还盘、接受、签约--单证、收发货物、保险--争议与索赔

外贸企业商务文员与翻译相关的工作:进出口准备、磋商签约、进出口履约、进出口善后工作流程的一般了解与翻译。

二、课程目标设计

该课程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之处和文化差异,通过讲授英汉互译的一些基本知识、常用方法与技巧,让学生掌握英汉互译的一些基本规律,培养学生的笔头翻译能力。通过大量的长句结构的分析和翻译,让学生掌握复杂句式的处理技巧,提升英语学习能力。本课程主要包括增词法、减词法、词类转换法、顺序调整法、肯定否定转换法、长句处理法等。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翻译的基本技巧以及商务文员的工作流程,理解商务英语一般专业术语的概念,记住这些术语的中英文表达形式。

能力目标:学生能根据不同的商务英语文本特点,选择相应的翻译基本技巧,进行准确的中英文互译。具备涉外商务场合人际沟通的能力,具有良好的中英文语言表达能力。

素质目标:细心精确,实事求是。熟悉中西方文化差异,能够进行跨文化沟通。善于团队合作,统筹协调。

三、课程内容设计:

序号

模块(或子模块)名称

学时

1

课程导论

2

2

模块一:商务信函翻译

4

3

模块二:商务文本翻译

4

4

模块三:产品说明翻译

4

5

模块四:企业宣传资料翻译

4

5

模块五:国际贸易流程文本翻译

20

6

要点回顾

2

合 计

40

四、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编号

能力训练项目名称

子项目编号、名称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

可展示的结果

1

商务信函翻译

1.1 信函交往原则

掌握中英文商务信函格式

商务信函中英文用语

分组完成

从实例中归纳

口头表达7C原则

1.2 信函翻译技巧

以委婉措辞、真诚态度解决棘手问题

商务术语对译

分组讨论

体会翻译不同信函的应对策略

口头报告

2

商务文本翻译

2.1传真、备忘录

使用传真机;掌握备忘录准确格式

备忘录常用词对译

用传真机发备忘录翻译作业

动手操作的结果

2.2电子邮件、会议纪要

使用电子邮件;客观、规范翻译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常用词对译

使用电子邮件发会议纪要

动手操作的结果

3

产品说明书翻译

3.1增减法、正反译法

电子产品说明书

真实准确传达信息的职业责任感

产品说明书中英文常用句法

分组完成

电子产品说明书现场翻译,准确度与速度评比

书面翻译成果

3.2增减法、正反译法

日用品说明书

真实准确传达信息的职业责任感

产品说明书中英文常用句法

分组完成

日用品说明书现场翻译,准确度与速度评比

书面翻译成果

4

企业宣传资料翻译

4.1结构调整法

强生公司企业文化

跨文化沟通能力;推介能力

英汉语言句法差异

分组完成

企业宣传资料搜索,组间交换翻译

书面翻译成果

4.2分句法

联合利华公司

跨文化沟通能力;推介能力

英汉语言句法差异

分组完成

企业宣传资料搜索,组间交换翻译

书面翻译成果

5

国际贸易流程文本

5.1

商品与市场

具有品牌意识和主动寻找市场机会的营销能力

商品与市场相关术语

抽查7名学生商品与市场相关材料背景资料,让他们指定同学现场翻译

口头展示书面翻译成果展示

国际贸易流程文本-

5.2客户

把握客户心理,具备开发客户群体的沟通能力

与客户开发相关用语

抽查7名学生客户相关材料背景资料,让他们指定同学现场翻译

口头展示书面翻译成果展示

国际贸易流程文本-

5.3商务谈判

洞察谈判双方心理,提高预见力和应变力的能力

谈判用语

查找资料

情景模拟

小组活动现场展示

国际贸易流程文本-

5.4发盘与还盘

规避风险能力;利益争取与让步的把握能力

发盘与还盘相关用语

查找资料

情景模拟

小组活动现场展示

国际贸易流程文本-

5.5价格条件

价格术语应用能力

13个主要价格术语缩写及英汉对译

抽查7名学生价格相关材料背景资料,让他们指定同学现场翻译

口头展示书面翻译成果展示

国际贸易流程文本-

5.6合同

合同的构成及翻译

合同中商务术语及合同法规基本认识;合同文本句法特点

分组完成

预习合同文本,在教师指导下尝试讲解、翻译合同

小组活动现场展示

国际贸易流程文本-

5.7单证

单证的正确使用

单证种类基本认识与单证英汉互译

分组完成

预习单证文本,在教师指导下尝试讲解、翻译

小组活动现场展示

国际贸易流程文本-

5.8报关

掌握报关程序

报关常用术语对译

分组完成

预习报关文本,在教师指导下尝试讲解、翻译

小组活动现场展示

国际贸易流程文本-

5.9保险

掌握保险的程序

保险单的 认识及准确翻译

分组完成

预习保险文本,在教师指导下尝试讲解、翻译

小组活动现场展示

国际贸易流程文本-

5.10索赔

买卖双方的义务及构成违约的条件

索赔相关术语定义的认识

案例讨论

辩论

观点总结

口头展示书面总结

五、课程进度表

周次

学时

单元

标题

项目

编号

师生活动

考核内容、方法

1

1

2

导论

常用翻译技巧在商务英语中运用

运用翻译技巧译简单商务英语短文

2

1

2

商务信函翻译

1.1

7C原则及示例

通过翻译实例,分组总结商务信函的7C原则,教师评出表达准确度与清晰度的等级

3

2

2

商务信函翻译

1.2

社交信、正面信息函、负面信息函

分组讨论社交信、正面信息函、负面信息函的不同翻译特点,口头报告

4

2

2

商务文本翻译

2.1

传真、备忘录

以传真形式发给教师备忘录的英汉互译作业

5

3

2

商务文本翻译

2.1

电子邮件、会议纪要

以电子邮件形式发给教师会议纪要的英汉互译作业

6

3

2

产品说明翻译

3.1

增减法、正反译法

电子产品说明书

电子产品说明书现场翻译,同伴互评

7

4

2

产品说明翻译

3.2

增减法、正反译法

日用品说明书

日用品说明书现场翻译,同伴互评

8

4

2

企业宣传资料翻译

4.1

结构调整法

公司宣传资料

企业宣传资料翻译,同伴互评与教师评价结合

9

5

2

企业宣传资料翻译

4.2

分句法

公司宣传资料

企业宣传资料翻译,同伴互评与教师评价结合

10

5

2

国际贸易流程文本-

商品与市场

5.1

分句法

商品的概念

以个人为单位完成商品与市场为主题的补充材料翻译

11

6

2

国际贸易流程文本-

客户

5.2

长句处理法

建立业务关系

以个人为单位完成客户为主题的补充材料翻译

12

6

2

国际贸易流程文本-

商务谈判

5.3

长句处理法

国际商务谈判

国际商务谈判情景模拟,突出翻译的作用

13

7

2

国际贸易流程文本-

发盘与还盘

5.4

词类转换

发盘与还盘的有效性

询盘、发盘、还盘与接受情景模拟,突出翻译的作用

14

7

2

国际贸易流程文本-

价格条件

5.5

词类转换

价格的概念

以个人为单位完成价格为主题的补充材料翻译

15

8

2

国际贸易流程文本-

合同

5.6

长句处理法

合同的签订与执行

以组为单位完成合同为主题的补充材料翻译

16

8

2

国际贸易流程文本-

单证

5.7

调序法

运输方式与单证

以组为单位完成单证为主题的补充材料翻译

17

9

2

国际贸易流程文本-

报关

5.8

调序法

通关文件

以组为单位完成报关为主题的补充材料翻译

18

9

2

国际贸易流程文本-

保险

5.9

长句处理法

投保

以组为单位完成保险为主题的补充材料翻译

19

10

2

国际贸易流程文本-

索赔

5.10

增减法

买卖双方的义务与索赔权

案例研究:索赔与争议的处理

20

10

2

要点回顾

六、考核方案

实施程序及办法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评价机制为主,形成性评价机制价强调评价的过程性以及评价形式的多样性:自主式、探索式、协商式学习,形成团队合作。

课内评价包括课上小组合作完成翻译任务、即兴翻译、出勤率。课外评价包括商务背景资料汇报,翻译实践作业。成绩评定课程总成绩按百分制评定:

1.平时课内成绩如即兴翻译、小组合作翻译占20%;课外翻译实践作业5次占25%;商务背景资料汇报占15%;出勤占10%。四项汇总后就是形成性评价成绩占70%。

2.期末考试占30%。

形成性评价方式和终结性评价方式配合使用, 综合后就是学生该课程的总成绩。

附:导论(第一节课梗概)

1.翻译课程在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体系中承担的功能

2.翻译的过程、主要技巧及商务英语翻译的主要内容

1). Main translation techniques:

Amplification; Omission; Conversion; Restructuring; Negation; Techniques of dealing with long sentences such as embedding and dividing

2). Business English translation contents:

Typical working situations for general business clerks in English

Typical working situations for business clerks in English in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3.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1).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at word level

2).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at sentence level

3).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at thinking level

4. 翻译课程的课堂组织形式

1). Give task-instruction to students

2). Ask students to search business background information related to the task.

3). Ask students to work on the given task in group cooperation

4). Display the students' activity results followed by peer evaluation and teacher's correction

5. 翻译实践课程要求学生达到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10

一、外贸流程再造的影响因素

什么因素促使外贸流程再造,从而形成崭新、高效的贸易模式呢?既有关键性的因素,也有其它内在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在外贸流程再造中是一种关键因素。在人类历史上信息技术是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对企业的生产方式、贸易方式、组织架构,乃至整个社会结构将产生深远影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信息技术可以实现信息成本的大幅度降低,从而实现人类行为及组织运行成本的大幅降低。信息成本的重要性已经被前沿经济学的机制设计理论予以充分的肯定。正因为如此,当信息技术应用于国际贸易时就有了B2B、B2C等商务方式,就有了网络认证、电子银行、网络招标、远程质检、电子口岸等电子化的现象,这对外贸公司传统的运作模式和组织架构产生强大的冲击。

2.国际企业间外包。所谓外包,是指企业将一些非核心的,次要的或辅助的业务外包给一些专业服务性机构,利用他们的专长和优势来提高企业整体的效率和竞争力,而自身专注于那些核心的,主要的功能或业务。基于这样的理念,国际贸易企业同样可以将自己的一些非核心和次要的业务外包给中介服务机构,从而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例如外贸企业可以将储运、订舱、商检、报关及制单等非核心业务外包给相关服务性企业,以节约企业人力和运行成本。目前,我国中小外贸企业的迅速发展就受益于这种外包模式。

3.国际物流。国际贸易是商品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统一。因此,快速发展起来的国际物流对国际贸易流程的重要性和影响是显而易见。所谓国际物流,是指按照客户的要求,在国际间将货物从供应地向需求地转移的过程。它是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相关活动的结合。因此,国际物流企业必然是进出口企业将储运、仓储等非核心业务外包的必然对象。物流企业的不断扩张的规模及垄断地位,决定了它在整个外贸流程中的重要地位,从而对外贸流程中其他服务性的中小企业必然实施整合和“收编”,使得物流企业可以对进出口企业做到“一站式服务”。这给国际贸易企业实施流程再造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二、外贸流程再造的两种形式及其特点

基于上述因素,如何对传统外贸流程进行再造呢?目前,从事一般贸易的企业和从事国际采购的企业(或打造全球供应链的企业),它们的外贸流程再造颇具代表性。

1.一般贸易型的外贸流程再造及其特点

信息技术的出现为传统外贸流程的再造创造了条件,从事一般贸易的企业可以对图1-1的流程作如下再造(图1)。

这一模式的基本操作过程如下:出口商在国外设立公司,并根据当地市场情况,及时向国内的办事处下达出口计划,收到计划后,国内办事处迅速联系国内供货商并签订合同。根据合同的规定,供货商将订舱、储运、商检、保险、报关等出口环节外包给国际贸易中介组织,供货商在约定的时间内交货并接受款项。

相对于传统外贸流程而言,基于一般贸易的外贸流程再造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出口属于公司内贸易。因为完成产品出口的主体是同一家贸易公司,即企业在国内设立办事处,在国外设立贸易公司。

其次,企业没有任何出口风险。因为出口产品一直掌握在公司自己的手中,因此不可能出现货、款两空的现象。

第三,将非核心出口业务外包。由供货商或出口商国内办事处将图2小方框中的订舱、储运、商检、保险、报关等业务外包给中介服务机构。目前,在我国的实践中通常由供货商负责外包,主要原因在于相对供货商而言,贸易商更处于垄断地位。

第四,出口商国外公司专注于市场营销与产品开发。由于繁琐的、非核心的出口环节全部外包出去了,因此为出口商国外公司专注于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创造了条件。另外,由于在这种流程中出口商处于国外市场的最前沿,因此能有效地开拓市场。

目前,台湾商人和浙江商人较成功地应用这一高效的流程进行产品出口。

2.国际采购和全球供应链型的外贸流程再造及其特点

国际采购或全球供应链在实质上就是一种外贸流程再造。国际采购或全球供应链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地促进了外贸流程再造。其具体的形式见图2。

这一模式的基本流程如下:进口商在全球各地寻找供货商,经考察合格后签订长期供货合同并建立合作关系。进口商同时和某一国际物流企业建立长期协作关系,将进口运输等相关事宜外包给它。进口商根据生产和销售情况向供货商和进口商办事处下达进口计划,并由后者对前者进行生产监督与指导。在规定的时间内,供货商将货物交给国际物流企业,并由后者将货交给进口商。

图3是基于全球采购和供应链的外贸流程再造图,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供应链的通用公司,以及在全球范围内建立采购系统的沃尔玛公司等,都对传统的国际贸易流程进行再造。从上述流程可知,这一新流程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进口企业与供货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进口企业会对供货商进行长时间的考察,甚至提供技术指导,同时监督生产。考察合格之后才列入供货名单并签订长期的供货合同,早期的供货量往往比较小,关系稳定之后再逐渐增加。

其次,进口企业会在全球各地广泛的派驻专业人员,协助当地供货商的生产和采购,以形成有效的供应链和采购网络。因此,进口企业通过外派人员可以直接帮助供货商进行产品生产和质量控制,以符合顾客的需求,双方之间形成战略协作关系和利益共同体。

第三,进口企业将储运等环节外包给国际物流企业。物流企业将根据进口企业的生产和销售计划,准时并保质保量的将货物交给进口企业。

第四,进口企业可以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这也是流程再造带给企业的一大优势。

综合来看,两种形式的流程再造具有以下的共同点:

(1)主体合并,利润提高。在传统的外贸流程当中,出口商和进口商是两个不同的独立法人实体,而在两种改造后的外贸流程中,出口商和进口商是同一家公司。在基于一般贸易流程的改造中是出口商合并进口商,实行前向控制,在后一种流程改造中则相反,由进口商合并出口商,实行后向控制。由于减少了中间环节,因此可以提高企业的利润。

(2)有效地规避了贸易风险。阻碍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由于欺诈等风险的存在,贸易双方都互不信任。再造后的贸易流程,由于实行了贸易主体的一体化,产品一直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因此风险大大降低了。

(3)通过外包专注于自己的优势。这正是外包核心思想在外贸领域的体现。

三、外贸流程再造的进一步创新方向

基于规模效应可以对以上两种基本的外贸流程再造进行创新。借助信息技术的平台,通过规模效应可以进一步降低商品流通过程中的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的效率。

1. 一般贸易型外贸流程再造后的创新

创新的理论基础是规模经济,那么如何创新以获取规模经济呢?方法是将图1中的出口商国内办事处与国际贸易中介组织合并(通常是后者对前者的取代),即外贸公司把国内的办事处功能进一步外包给国际贸易综合公司。不仅如此,国际贸易综合公司可以将同行业许多家出口商国内办事处合并起来,甚至可以将不同行业的多家出口商国内办事处统一起来,从而形成更大规模经济以节约成本。在此基础上,国际贸易服务性公司可以在国内重要的港口、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工业园区、商品集散地等地设立机构及仓库分拨、配送中心,再通过信息技术将各机构联络起来,形成庞大的贸易网络,规模再次扩大,这将极大地降低交易成本。

在图1中,出口商国内办事处和国外公司是同一家公司,因此是一对一,而流程再造创新后,一家国际贸易服务性公司对多家出口商国外公司。

2.全球供应链型外贸流程再造后的创新

国际采购或全球供应链型外贸流程再造后的创新理论基础也是规模经济。其创新的方法和一般贸易型相类似,但也存在不同。首先,由一家国际贸易中介组织将图2中的进口商办事处合并,以设立国际贸易综合公司,即图2中的进口商办事处的功能由国际贸易中介组织承担,这样进口商公司就节省了在海外设立进口办事处的成本。在此基础上,国际贸易综合公司可以将同行业许多家进口商办事处合并起来。国际贸易服务性公司还可以在国内重要的港口、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工业园区、商品集散地等地设立机构及仓库分拨、配送中心,再通过信息技术将各机构联络起来,形成庞大的贸易网络,规模再次扩大。和一般贸易型外贸流程再造后的创新一样,从一对一向一对多转变,原因同上。

目前,由于金融危机的蔓延和肆虐,世界经济和全球贸易正处于大幅下挫阶段。在需求萎缩的情况下,外贸企业流程再造对于稳定、扩大我国的出口市场份额有着重要意义。因为产业升级、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等都是远水不解近渴的长远之计,而外贸流程再造是属于外贸企业的经营创新方式,所以能够在短期内起到促进出口的作用。不仅如此,从长远来说,外贸流程再造对增强我国企业竞争优势同样有深远意义。为此,国家的有关职能部门可以协助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以建立高效的信息网络,这是流程再造的关键因素;加强港口方面的建设,尤其是港口的运输条件和吞吐能力;加强公路,铁路,航空,邮政等基础运输设施的建设;加强通信,银行,税务,信息中心等软件方面的建设。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