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规划模板(10篇)

时间:2023-06-05 15:43:0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体育教育规划,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体育教育规划

篇1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文化积淀,只是厚度与特质不同。学校教育发展需要文化传承,更需要在文化扬弃中创新、丰富和提升。优良的学校历史文化和环境文化,对历练学校文化主题起着积极的催生作用。

    我们双流县东升小学体育特色“阳光足跑”曾获全国总冠军。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学校迁建现址,到新建“托起明天的太阳”雕塑,东小师生与生俱来的阳光淳朴都在积淀阳光的文化,诉说着阳光育人的故事。三年前我校重订教育发展规划,经全校教师调查、讨论、提炼,在弘扬学校传统文化主旋律的基础上,把“阳光育人”确定为学校教育规划的战略主题。

    其要义是:阳光是万物生长的源泉。人的生命需要阳光,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需要阳光,学校团队和谐发展需要阳光。“阳光育人”充分体现了教育的时代要求,契合了生命成长的规律。

    第二,主题历练契合教育改革发展走向

    当前基础教育处于转型期,发展走向体现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从世界教育大趋势看,经济全球化推进教育国际化、信息网络化促进教育信息化、知识革命促进教育创新。“阳光育人”无疑契合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走向,抓住了“育人为本”的教育本质和“改革创新”的教育旋律,彰显了“为了每个孩子快乐健康成长”的教育宗旨。

    第三,校长的教育思想引领主题历练的价值

    校长的教育思想必须在管理过程中浸润和固化。管理只有到了成全他人为乐的境界,才是一门了不起的学问。按照“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黄金律,以德立校、文化强校是一条学校发展的科学之路。

    校长的教育思想引领学校核心价值。在学校教育规划战略主题历练中,校长要引领团队形成自己的教育主张,构建学校教育愿景。围绕“阳光育人”主题,我们提出了自己的教育主张:学校教育要充分尊重生命成长规律,努力为每个学生未来生活做准备,奠定学生健康成长的坚实基础;学校要建立适合学生的个性化课程体系,达到逐步历练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这些主张既朴实又符合孩子快乐健康成长的规律,适应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要求。

    第四,主题历练要排除担忧和干扰

    学校教育变革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任何变革都会遭遇阻力和干扰,有时还要牺牲眼前利益和抗拒名利诱惑,它需要不断强化精神内部的执行力量,坚持固化新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我校“阳光育人”主题历练的首要任务就是“缩小班额,有效控制办学规模”,任务提出来后老师们很支持,但有领导认为这只是一句口号,一些社会人士也认为我校学位紧张而不理解,再后来也有一些老师不理解了,认为“没学生选我校了,学校走下坡路了”。作为校长,当时我压力很大:一方面这会导致学校公用经费减少,另一方面学校教师需求却还在增加。是坚持还是退缩?纠结、彷徨,在我最需要支持的时候,几个领导的理解给了我信心和勇气,我和学校班子反复研究,决定学习精神“坚持就是胜利”。事实证明,这次坚持是正确的:三年后的今天我们已走出瓶颈,师生、家长、各级领导、各界人士都认同了我们的选择和坚守。

    第五,内涵诠释是主题历练的重要环节

    学校教育规划主题的内涵诠释,需要坚持通俗、民主、科学的原则。坚守“育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我校经过客观、科学论证,提出了“朝阳东升、生机勃发、乐于进取、志在创新”的“阳光育人”教育思想,赢得了全体教师认同。“阳光育人”是倡导“让每一个孩子快乐、健康、有尊严地成长”,即通过建构适合的、民族的课程文化,建设优质幸福的师资队伍,不断营造精致、人文、独特的阳光文化,有效整合适宜的教育资源,达成“幸福快乐成长”的育人目标。因此,主题内涵阐释是确立学校办学愿景和发展目标的先决条件,是全校教师高度认同的基础,只有清晰地阐释主题内涵,才能形成一条文化主线并贯穿于学校战略主题的历练始终,从而找到和凸显主题历练的核心价值。

    第六,在促进队伍成长中促进主题历练

    自我超越、改变心智、团队学习、共建愿景、系统思维,彼得·圣吉的“五项修炼”,是抓好干部、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以培养“学习型教师”历练“阳光育人”主题,我们搭建了很多平台:一是同读一本书,让人心灵敞亮、智慧人生。目前我们读了《思维方式的批判》、《幸福的方法》、《56个教室》等书。二是实施扁平化的项目管理,体现果敢与幸福的担当、民主与包容的魅力。我校教师自主成立特色社团“三人行”“伙伴学会”“谏言团”,这些社团通过承办全国赛事、参加各类展示活动等,让老师们阳光自信地走到前台。三是专题论坛、学术年会,成就阳光学习典范。通过“走出去、请进来”,鼓励老师们与大师对话,吸取《论语》、《道德经》等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精髓;引导老师们到大学中去,体验心灵幸福的保健,排除职业倦怠的困扰;启迪老师们放眼世界,与名校名师结对,体验从专业到人格的修炼。四是让老师们参与学校重点工作的实施和重要改革方案的制定,从激烈的辩论到智慧的结晶,使阳光育人的战略主题有效转化为每个成员的奋斗目标。

    第七,主题历练结硕果,学校发展出特色

    东小教育规划主题的选择和历练过程,伴随着学校目标明确、特色鲜明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爱满校园”。

    为避免学生课余休息发生碰撞伤害,学校把校园内建筑与学生可接触范围内的棱角全部切割磨圆;学校经多方调研争取,在每层教学楼配建厕所,解决了师生入厕难问题;将几十辆教师小车移到校外,为孩子成长腾出空间;学生自愿捐献压岁钱,运行“阳光爱心小银行”。

    构建阳光课堂,很多班级多次参与全国语文、数学赛课,孩子们乐观、自信、机智,成为课堂主人和校园生活的主人。“亲子活[ dylw.net]动”洋溢着和谐的音符;“阳光少年”在校内外舞台激情飞扬;孩子们畅游新马,将蜀韵文化融入世 界……抓住每个教育细节,建设其乐融融的校园文化;关注每个学生快乐、健康发展,为学生终生幸福奠基,成为东小践行“让学生快乐、尊严地成长”的有效保障。

    二是“让教师有效、惬意的工作”,保障教师身心健康、提升教师幸福指数。

    释放教师的心理压力和职业倦怠感,让教师感受被尊重和存在的价值,学校努力营造宽松、惬意的工作环境:分批分层安排教师参加各种学习、培训、考察,帮助老师们开阔视野、提升专业水平和幸福指数;利用教研组、年级组、工会等集体开展各种活动,加强情感交流,促进团队合力;力所能及为教师办好事实事,帮助教师解决子女就读、就业问题,解除后顾之忧,形成全校上下同心同德、奋发向上的和谐局面。

    三是在主题历练中构建起以阳光课程为特色的校本课程。

    一是“国之魂”——效果鲜明的国学课程。东小归纳出颂、听、看、写、演、唱、悟、行“八字教法”。国学文化浸润对孩子们的人格完善和历练起着重要作用,学校成为全国经典文化先进学校和全国“书香校园”。二是“蜀之韵”——成效独特的“川剧进校园”传承课程。学校和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合作,以川剧文化进校园、川剧文化进课程、川剧文化进课堂的“三进”研究,开展校园传承川剧文化研究,纳入教育部“十二五”规划课题子课题,学校成为全国非遗文化校园传承骨干校。三是“人之行”——解放儿童的“阳光少年”课程。孩子想走多远,知行结合的目标就在螺旋递进的不远处期待。学校从诚信、自理、仁爱、智慧、艺术、健康等方面评选“阳光少年”。民主多元评价,肯定学生的差异和特长,让每个生命都明确成长目标,激发成长动力,释放个性光芒。

    学校战略主题的历练是一个不断实践、完善、创新的过程,学校教育规划战略主题也只有不断历练才能更加切合学校实际。主题历练使生命丰润、个性张扬、文化修养叠加,学校也在历练中实现了和谐、可持续的特色发展。

    二、主题历练的有效策略

    第一,找准规划的主题定位

    找准学校教育规划的主题定位,让每个生命找到自我价值。每个阶段的规划主题提炼,都需要学校在充分研究自身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承前启后的讨论主题,广泛征求教职工和专家意见,并与区域同类学校分析比较找准差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因为独特的、适合的就是最好的,也是最有生命力的。

    第二,主题历练需要寻找方向

    方向大于努力,思路决定出路。主题确定后需要寻找实施的方向和路径,既要与时展同步,又要与教育客观规律同向,还要使每个实施者同心。

    第三,把握战略主题的几个特性

    一是适宜性。即学校教育规划战略主题对学校适宜度高低的具体表现,具体包括主题是否适合校情、能否促进学校发展、教师是否认同、是否适合当下教育发展的需要。

    二是前瞻性。即战略主题要有超前性,要着眼于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明天,主题的前瞻性要求学校必须找准最近发展区,这是战[ dylw.net]略主题在定位和方向选择上必须考虑的问题。

    三是统领性。战略主题是学校一定时期内开展教育工作的顶层设计,学校所有工作都要围绕实现主题展开,这是由战略主题的统领性所决定的。

    四是创造性。战略主题是在传承学校文化的基础上确定的,它是学校文化的提高和创新,而不是原有文化的照搬。学校战略主题的创造性,表现为对教育发展方向的把握和新的教育理念的认识,它是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

    五是独特性。即战略主题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要有独特新颖的理念,要突出地域文化,要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如我校“川剧进校园”研究,就充分彰显了主题历练的独特性。

    六是可行性。这是战略主题适宜性在操作层面上的体现。理论与现实之间有差异,理论上适合的在实践中还要受制于具体条件。只有在现有条件下能够实施的主题才是可行的。

    第四,战略主题历练必须避免“布利丹效应”

    学校可持续发展需要避免“布利丹效应”,学校战略主题的历练也是如此。即不能在实施过程中三心二意、瞻前顾后、优柔寡断。主题历练不能追求过程的完美,只要是正确的就要坚定勇敢地走下去。特别是在干扰强烈的困难时期,必须排除万难、淡定坚持、智慧勇敢地前行。很多成功的历练都需要校长孜孜不倦、坦荡执著地引领,很多成功的案例都离不开坚持。

    第五,主题历练必须重视有效沟通

篇2

二、主要目标

 

1、集体备课怎样开展:体育组按照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重点跟踪-课后交流的程序进行。首先,备课组长确定好集体备课计划表,主要包括备课内容、主备人、辅备人、主持人等。在后面的一周里由备课教师熟悉教材,自我初备,下次集体备课时集体交流,集体交流后形成集体备课教案,

 

2、开展好教研活动:

 

(1)根据课程改革精神,认真组织体育教师学习,全面了解领悟课改精神,实行新课程标准,组织上好体育课。

(2)积极的向学生宣传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并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学校课外体育活动,让学生和教师在课外活动时间里都能动起来达到体育锻炼的效果。使学生和老师都能处在有张有弛的学习与工作状态中。

(3)组织研讨学校运动队的组建与训练,促进校运动队制度的完善与训练的高效性。

(4)继续加强小学校园舞的开展,抓好校广播操的训练质量。严抓进退场队列队形,加强全校师生对广播操的认识态度。

(5)继续抓好体育课堂常规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增强学生对体育运动习惯对自身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6)组织教师开展优质课达标活动及听课评课活动。

(7)充分做好各项运动队工作,制定训练计划,抓好训练,作好比赛前的训练工作。

三、开展好业务学习和网上教研活动

 

本学期体育组业务学习以“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在专业性学习、主题性学习、研讨性学习三个方面着手学习。

体育专业性学习由谭延伟老师负责,主要学习体育专业方面理论和最新专业信息。

主题性学习由徐世伟老师负责,主要学习如何提高课余体育训练水平,提高二课堂活动效果。

 

研讨性学习由体育组教学能手谭延伟和邓伟老师负责,主要学习如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等。

开展好网上教研活动,成立网上教研小组,定期登陆教师论坛平台,提高远程教育的应用。

四、具体工作安排

 

1、九月份完成训练队的选拔和组建工作(乒乓球队和速滑队),制定好各项体育计划。

 

2、十月份协助政教处和大队部开展校“园吉尼斯”活动。

 

3、十一月份体育创新课堂教学活动,组内互相听课。冰场浇制工作。

 

4、十二月份加强速滑队训练工作,准备参加分局冰上运动会。

篇3

未来三年,我做出以下几个方面的体育工作思路。

2011—2011年度目标

一、能力培养及常规工作:

1、坚持不懈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认真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活动。

2、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认真上课,提高40分钟效益。多听课、评课、做好教学反思。

3、认真学习先进的体育教育理论,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4、认真抓好学生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的活动量。

2011---2012年度目标

二、积极参与各项教研活动

1、教学中要有机结合,体现学校各种活动的特色。

2、认真进行每一次的教研组活动,做好记录,认真研究学习。

3、通过教学贯穿德育工作,使德育能渗透于体育教学中。

2012---2013年度目标

三、学校运动队及各项评比:

篇4

培训会上,围绕“学习贯彻《教育规划纲要》”的主题,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高洪、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分别作了《落实全教会和纲要精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的宏观背景和若干政策要点》主题演讲,为参加培训班的校长们深入地剖析、解读了《纲要》,并耐心地对我们所提出的各种问题予以解答。通过聆听各位领导对《规划纲要》的解读,我深受鼓舞,感受、感触颇深。《教育规划纲要》的制定关乎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对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一、领会纲要精神,明确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内涵。

1、科学地提出了国家义务教育理念和目标。

篇5

世界上某些事物总是遵循着一个十分简单的规律:从有序向无序变化。有序意味着和谐,意味着正常;无序则说明失常或者将要出现某种危机。教学过程也是如此,在某个起始点上,各个环节均处于有序状态,整个系统正常、高效。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学过程中的某些要素发生了变化,随后,开始向无序状态缓慢转变。如果不对这种发展做出干涉,那么系统最终将趋于停滞或崩溃。为了确保系统长期稳定地运行,应该对其施加一个持续的作用力,我们将这个力权且认为是一种“规范”。

规范是一种“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规范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一、规范化是节约资源的有效途径

理论和实践均可以证明:当事物处于无序状态时,将占有更多的空间和资源。我们打开一个已经装满了各种物品的箱子,打开时箱子里没有多余的空间,即如果拿出一件物品,将留下一个空间,如果再放进一件物品,箱子将无法完全封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将箱子里的所有物品都拿出来,然后,随意地将物品再放进箱子里,最后会发现,箱子已经装满了,但是外面还有一些东西无法再装进去了。

如果我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把属于箱子里的所有物品重新放回去,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多次试探。在试探的过程中我们又会发现,每次装箱后剩下的物品在逐渐减少。通过有限次的试探,我们做到了将箱子里原来的物品重新放回到箱子里去。

这个简单的事例,十分清楚地说明了在将物品放进箱子里时,是有一个“规范”存在的。我们把物品从箱子里取出来时,没有看到存在的“规范”,放回物品时自然就不“规范”了,因此,导致箱子内的物品不能放回箱子里去。后来,之所以能够还原箱子的状态,是通过多次试探找到了物品放置的规范。因此,规范是一种客观存在,并不能因为我们没有发现、没有找到而否认它的存在。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规范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由此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如:光碟、U盘可以通用、WORD文档在别处可以阅读、家用电器和办公设备均为220V电源等等。不难想象,“不规范”一定是一种混乱的局面。

有些事情从局部来看是“规范”的,但从全局观察却是无序的,而有些则相反。有些事情已经被“规范”过了,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规范”又显得不合时宜,因此,需要进行重新规范。

在教学工作中也有类似的事情值得思考。在教学手段落后的时期,文字教案是教师在备课阶段的主要产物,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依靠。而在今天,随着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编制电子教案是教师工作的重点。在信息化的今天,电子教案更能反映教学活动的实际情况,显得更重要,也更关键。事实上,文字教案的作用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还要继续编写文字教案其理由为:第一,上级要求;第二,应付检查;第三,参加评比。在“扫描”和“复制”时代,文字教案的真正价值正在失去。如今,几乎没有人能够有耐心从别人几百页的教案中去找寻什么有价值的思想和理念。

窥一斑知全豹。对已有的事物进行规范或重新规范,既可以节省人力资源,可以节省物质资源,也可以节省时间资源,使之更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乃至自然规律。

二、规范化是减少差错的重要措施

事物的复杂性直接反映在事物本身的规律性上。事物A的发生、发展直至衰亡有着明显的规律性,而且,这个规律对A类事物而言,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可以重复的,同时,站在事物变化链条的任意节点不论向前还是向后观察,结果是可以预见的,如此,我们认为,A类事物具有规律性的同时,具有简单性。相反,如果B类事物没有这些属性,我们认为,B类事物是复杂的事物。大量事实证明:不管是在科研试验领域,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发生重大错误、差错的地方均源于B类事物。如航天飞机爆炸、火灾、地震、恶性案件等等。

既然多数问题是由于事物的复杂性造成的,而无规律、不可预见是导致复杂性的直接原因,那么,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要寻找事物的规律。在日常工作或教学活动中,似乎没有什么复杂的事物,其实不然。假如,今天上级对C事物进行了规定:从X月K日起,对C事物必须执行由m到n的顺序。可是,一天后,新的规定来了:从X月Y日起,对C事物必须执行由n到s的顺序。两天后,又作出如下更正:从X月Z日起,……。如此以来,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各种错误或差错。

导致另一种错误或差错的原因是对事物的处理缺乏针对性,没有标准,没有边界,随意而为。对于一项大的工作,缺乏整体论证设计,职责划分不清。由于这个事情很大很急,在事先没有说明的情况下,就安排给了每个人,而他们是否适合做这个工作,已经不重要了,造成个体对具体的工作目标茫然无知。整个工作过程就是一场“群众运动”,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结果,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之后,收效甚微,于是,不得不重新再来,如此反反复复。在这种机制下,本来十分紧迫的事情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其重要性的等级。至于事情的重要性究竟如何,不得而知。

人们常犯的一个错误是把日常工作与学术研究混为一谈。实际上二者的出发点和评价标准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因此,错误在所难免。一项工作应该有明确的出发点、过程和目标,每一步都应该实实在在,而且评价标准显而易见;学术研究本身就具有探索性、不确定性,如果把学术研究的属性应用在工作中,那么,“摸着石头过河”就成了推脱责任的理由。

三、规范化是培养严谨教风学风的重要保证

军事化是规范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军事化把人员、职责、物质、时间、地点进行了严格细致的界定,如: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出现在什么地点的什么岗位上都有明确的要求。此外,对衣食住行各个环节都进行了规范。规范也是一种规则,在这个规则下,旨在培养“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现代军人,从外在表现看,军事化直接培养了“军人作风”。

军人作风与严谨的教风、学风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一名士兵在操场上表现优秀,但是,他在课堂上的表现可能是一塌糊涂,这一点也同样适用于教师。因此,教学工作的全程规范化是培养严谨的教风、学风的重要保证。

教风是教师的德与才的统一性表现,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是教师的道德、才学、作风、素养、治教的集中反映。同时,教风也是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的一面镜子,它对学生可以起到熏陶、激励和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教风好,对于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风的好坏非朝夕功夫,因此,从教师走上教学岗位开始,就应该强化有关要求,进行相关教育,同时,进行教学过程的规范化体验。这可以通过参观、报告会、宣讲会等形式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更重要的是办公桌上要有一套“规范”。有了规范,才能目标明确,有了规范,才能有章可循,有了规范,才能培养严谨、规范、创新、求精的良好教风。

教风与学风互为影响,但是,一方不能决定另一方。学风建设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而人才素质的培养正是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根本体现。而“上课玩手机”、“小说进课堂”、“心不在焉”、“作业不认真”、“考试作弊”、“公共场合吸烟”等诸多现象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相去甚远。如果我们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育”,那么,教学改革一直不能解决现实问题而值得反思,此外,缺乏系统性、规范化的管理也是造成上述局面的重要原因。

四、规范化是科研试验任职岗位的基本要求

学校犹如工厂,在一个不具备生产条件的工厂中生产的产品是一些不合格品,而不合格品是不能给工厂带来效益和信誉的。学生犹如产品,只有当产品具有安全性、稳定性和实用性等良好性能时,才会受到用户的青睐。我们培养的学生直接参与到科研试验活动中,而科研试验任职岗位对人员的要求必然与科研试验任务的高科技、高投入、高风险相适应。这就要求岗位人员首先应该具有爱岗敬业精神,具有刻苦学习勤于研究的态度,具有高度负责的精神。其次,面对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应该具有敬畏之心,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虚心求教,躬身实践,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岗位任职能力。再次,由于科研试验岗位的特殊性,直接决定了它的复杂性、秩序性和规范性,“稳妥可靠、万无一失”永远是科研试验任务中不变的宗旨和原则。

学生的归宿是任职岗位,学校的任务就是在学生离开学校时就具备了某种能力。而这些能力是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积累的,因此,培养学生认真做事并习惯成自然是教育工作者面对的一个小而艰巨的任务。

五、结束语

学校的一切办学因素最终会直接或间接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虽然,各种因素的权重不尽相同,但累加效果却远远不能忽视。有一种泡菜理论认为:“泡菜的味道就是通过长期的浸泡把味道浸润其中。泡菜的优劣,关键在于泡菜汁的质量。同样的菜,泡的好不好,取决于浸泡在什么样的汁水中,在于浸泡的时间和我们照顾泡菜的态度。”

规范化难以解决办学过程中的一切问题,但是,它却像泡菜汁一样是泡好菜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舒化鲁.企业规范化管理体系建设,2011.6

篇6

教育技术的灵活使用首先能够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参与热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氛围中来,这是在课堂上有效实施规范化教育的一个良好基础。对于很多理论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学生通常提不起学习兴趣,教学参与热情也不够。这个时候教师便要充分发挥教育技术的辅助功效,要透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让理论性的教学内容生动直观起来,并且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课程的学习乐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们播放一些运动项目的运动过程,并且对于一些典型的规则结合图像来进行有效讲解。这首先能够极大地化解理论知识教学留给学生的枯燥乏味的印象,这也能够让这些知识立刻生动活泼起来。这才是规范化教学的高效的展开模式,在这样的过程中才能够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有效理解与吸收。例如,在教师在讲述篮球课的时候,可以通过电脑给学生们播放体育篮球视频,边播放比赛边进行讲解,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获取一些篮球知识,如,篮球的起源和发展等。更深入些,也可以给学生们讲解比赛当中的篮球战术,如,如何运球、如何投篮等。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让学生在欢快的环境当中学习,既形象又很生动,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自然大大提升。在小学体育规范化教学中,教学工具的灵活使用必不可少,这不仅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教学参与热情,这也能够让知识教学的效率更高。

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小学体育教学进入高年级后,学生们学到的内容会一点点加深,不少体育项目中涉及的专业技术会成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在对于这类知识进行讲授时,教育技术的辅助非常重要。这不仅会让这些教学难点更好的被学生理解与吸收,在教育技术的辅助效用下,学生们对于这些内容的感受也会更为直观,自身的学习效率会极大地得到提升。教师要善于灵活的发挥教学技术的各种辅助效果,并且要结合知识教学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这不仅会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这也会让学生在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上更加牢固。通过教学技术的应用,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室向学生讲解一些运动项目中的专业技术,全方位地讲解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能够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将会起到很好的提升作用。如,在讲解前空翻、后空翻、仰卧起坐等技术要点时,就可以图文并茂,教师还可以灵活的利用视频来讲述在完成动作的过程中一些需要注意的错误做法,这样在日后的练习当中就能够很好地避免。这些都是非常典型的教育技术的有效利用模式,这不仅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这也会让学生对于教学重点有更好的理解与吸收。

三、有效实施对于学生的健康教育

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渗透对于学生的健康教育非常重要,这也是规范化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健康教育在展开时教学方法的选择非常重要。教学方法的选择不得当,这很容易带给学生说教的感觉,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吸收也不透彻。因此,教师要转换自身的教学观念,要灵活的展开对于学生的教学引导,这个过程中教育技术同样能够发挥很好的辅助效果。教师可以借助各种有效的辅助工具让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并且可以透过一些例证的讲述来带给学生更直观的引导与启发。这些都会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健康教育的内容更深入的得以渗透,这才是真正应当实现的教学目标。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除了要教会学生运动技能,还要让学生学会一些日常运动的基本原理。通过教学技术的应用和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知识储备。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一些较为实际、贴近生活的体育小问题,让学生在课外通过上网找寻相应的答案。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体育知识,而且还能就体育锻炼中的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动手进行查询,这一过程就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了健康教育,还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教师要从多方面来发挥教育技术的辅助效果,并且要有意识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这不仅能够丰富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吸收,这也会有效地展开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信息的获取能力的培养。这才是规范化教学中应当发挥的积极效果,这也是学生在课堂上的成长与收获。

篇7

中图分类号: G322 文献标识码: A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随着城市化进程脚步加快,城市发展与城市基础设施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人流量大、交通拥堵、出行不便,严重制约了城市的稳健发展,在这种形式下,城市轨道交通应运而生,经过多年建设发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已经呈多样化趋势,无论是在建设规范,还是建设速度上,都开始步入高速发展时期。现阶段,随着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以轨道交通为核心辐射状城市发展,是轨道交通与城市相互发展的一种趋势。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作为城市的生命线工程,是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它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并且投资大。建设工期长与居民基本生活息息相关,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涉及到众多的城市资源,对城市发展模式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促进城市规划与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之间关系的良性互动发展对实现城市繁荣有序具有重要意义。

1、概述

1.1、城市轨道交通的地位及优势

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高效经济、安全舒适的交通运输工具,轨道交通是解决大城市交通的重要途径,轨道交通相较于公共汽车、小轿车、自行车等其它运输工具,有明显优势。轨道交通运量大,以地铁为例,地铁一节车辆载客量为150~200人,每小时单位输送能力达30000~70000人;速度快,其时速为40~50km,是公共汽车的2~4倍,大大节省通勤时间;地铁能耗小,其能耗仅为道路交通的15~40,;节约土地资源,地铁节省地面空间,不会占用土地资源,其行驶路线也不会与其它路面运输系统出现重叠交叉,避免了交通干扰。

1.2、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根据相关的资料反应,预计到2020年国内地城镇人口将超过8亿,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累计转移农村人口1亿人以上.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加上人口集聚以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日常出行率的增加,传统的城市公共交通方式难以满足日常生活与出行的需求。而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的一项公益性基础设施,它能够有效地减少私家车出行,使城市交通秩序更加井然,市民出行效率提升而出行成本却大大降低。因此最大程度上保障城市低收入居民也享有公平的出行机会。此外,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的单位耗能小且排放污染小,是世界公认的低能耗、少污染的绿色交通,当城市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城市集聚效应不断减小,交通成本显著增大,鉴于中心区域密集的城市交通交叉网络的特点,轨道交通方式引导的城市规模将会大于私人交通方式。

2、轨道交通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导向作用

2.1、对城市用地的影响

城市用地结构。从历史发展轨迹来看,随着城市交通方式的不断升级变化,城市的规模将跨越原有的界限向着城市区域发展,城市交通方式的更迭将会影响人们出行距离的远近、出行目的地可达性和出行方便程度,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建设对城市发展用地具有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建设有利于促使城市人群的流动带来其重新分布及城市经济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调整,有助于城市人口和经济的聚集效益的实现。对于城市公共空间,城市轨道交通作为高效率,方便便捷的公共交通方式,不仅体现在自身巨大的运载能力,还表现在基于轨道交通车站为核心形成的公共空间系统能否提供优质良好的服务,作为客流吸引与疏散的轨道交通车站,其地理位置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车站位置与已有城市空间多元化区位即居住区、商业、金融等中心区、工业区和城市对外交通的之间的关系,其位置选择的正确性决定了轨道交通的运营效率和乘客的方便程度,在轨道交通沿线及轨道交通车站空间范围内,综合开发利用沿线土地资源,并且逐渐形成商业、房产等复合型公共空间体系。

2.2、对城市非物质形态的影响

创造轨道交通文化。城市轨道交通文化体现了城市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从而提高城市文化形象和独特的城市魅力;提高城市公共交通运作效率,与其他交通模式相比,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城市运输系统具有更大的运载能力,舒适的乘车环境,节约的出行时间,和较少的运行单位能耗和环境污染排放等优点;并协调衔接其他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形式,形成城市一体化的公共交通体系,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总体运作效率;实现城市绿色出行,城市轨道交通被公认为是一种绿色公共交通方式,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主力的轨道交通采用可再生的电能为运行动力能源,具有低二氧化碳排放,乘坐舒适,安全便捷等优点,从而改善城市大气环境和控制温室效应的恶化,是构建适宜人类居住生态环境的基础,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选择。

3、轨道交通与城市规划整体设计探讨

3.1、完善的轨道综合性枢纽能促进轨道交通发展

轨道交通将进入多元化发展时期,运力和运能将呈几何增长,这种形式下,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一个必然方向是要建立完善的轨道交通综合枢纽,轨道交通综合枢纽汇集地铁、轻轨、公交、火车等多种交通方式,要想减少步行距离与等候时间,要处理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完成各种交通形式之间的无缝对接,必须完善用地、合理布局,真正实现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规划的有机结合。

3.2、交通智能化是轨道交通的总体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交通智能化将是未来城市轨道交通的总体趋势,我国作为一个经济持续发展大国,对发展智能交通十分迫切。我国道路交通设施管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交通拥挤、车辆性能差、城市道路不完善,道路结构不合理,严重影响和制约城市交通发展,发展智能交道,以信息通信技术将人、车、路三者紧密协调起来,使之和谐统一,并配备高智能事故防范预警系统和应急疏散系统,能够建立起大范围、全方位、实时准确、高效安全的轨道交通运输系统。

3.3、快速公交系统在过渡时期辅助轨道交通发展

由于轨道交通投资比较大,所以地方政府在建设城市地铁时,应当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地方财政实力,确定不同时期轨道交通的建设规模,在发展轨道交通总体思想指导下分阶段实施,在这个过程中,快速公交系统这种介于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新型运营系统可以作为轨道交通的辅助和过渡,让轨道交通发展建设可以顺利进行。

3.4、交通管理法制化让轨道交通发展更规范

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统中所发挥的职能越来越重要,要使得轨道交通安全、持续、稳定发展,必须有相对应的交通管理条例和法则来作为行为规范,轨道交通全面法制化管理是轨道交通发展的重要趋势。

综上所述,现阶段,轨道交通因其优势得以迅猛发展,比如以地铁为主的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前景不可估量。所以在以后的城市发展规划中,要努力加强轨道交通综合性枢纽的规划建设,以此实现轨道交通以及其它交通发展的有机衔接,发展城市轨道的交通智能化,加大城市间的文化技术交流,保障城市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罗金龙.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复杂性及演化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4.

篇8

语言文字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为适应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人类社会活动的需要,语言文字必须规范使用。然而,语言是不断发展的,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语言文字认识水平不断提高,语言文字应用的整体状况也不断发生变化。语言文字的规范与标准颁布之后又需要有一定的稳定性,这就导致了语言文字的规范与标准同现实社会的语言现象之间的不同步,出现了许多用语不规范的语言现象。这也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课题。

一、语言文字不规范现象分析

1.媒体不规范的用字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广告无处不在。许多商家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在语言文字上下功夫,他们利用“谐音双关”的手法,改造成语,也确实达到了其目的。但是,广告用语只求“同音”忽视“同义”,存在滥用谐音字的现象。例如,“咳”不容缓(药品广告)、“骑”乐无穷(山地车广告)、一“明”惊人(眼镜广告)、默默无“蚊”(驱蚊器广告)、无可替“带”(透明胶带广告)替、一“网”情深(网吧广告)、一见钟“琴”(钢琴广告)、随心所“浴”(热水器广告)、终生无“汗”(空调广告)、“衣帽”取人(服装店广告)、“衣衣”不舍(某洗衣店广告)、步步“糕”升(某蛋糕广告)、一步到“胃”(胃药广告)、百“衣”百顺(电熨斗广告)……

滥用谐音字是一种破坏语言规范的行为,容易对消费者造成误导,受其影响最大的是中小学生,会导致以讹传讹。

2.网络语言的盛行对青少年语言的规范化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上网人数剧增,在数量庞大的网民群体中,青少年学生占很高的比例。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使用一些新奇的语言表达自己的个性,这造成了大量的语言不规范的现象。

使用不规范的汉字。如使用古老的繁体字、异体字、不规范的简化字现象,在初中生的作文中就很常见。典型的例子如“濉,这个汉字念jiǒng(三声),本义“光明”。现在成了互联网上使用很频繁的字之一,因其字形的原因,它被人为地赋予“郁闷、悲伤、无奈”之意。类似的还有“”、“簟钡壬僻的汉字,在青少年中都很受欢迎。可这些汉字都没有收在国家语委颁布的规范字列表中。

网络语言多是短句,具有非语法性的特点,生搬硬造出许多不合语法的句子,导致了有些语言不符合语法规范。如“很黄很暴力”、“我走先!”等频频出现在中学生的作文中。

符号语言的运用、数字加中英文的混杂等现象,也给母语教学带来了困扰。有些中学生在作文中就把“我”写成“偶”,而“你out了!”(你落伍了!你跟不上潮流了!)“你8要酱紫啊!”(你不要这样子!)甚至一些类似“:)”的网络笑脸符号,也开始频繁地出现在学生的作文中了。这些网络化语言的使用,给多少年来占有绝对统治地位的书面语写作增添了不少新的内容,但也对一直以来在学生作文中占有绝对统治地位的正规书面语言产生了一些冲击。

3.各种各样的流行词流行语颠覆了词语本身的含义,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困惑。

社会高速发展,人们对一些社会现象有自己的认识和看法,便会通过语言折射出来。像近年来出现的“酷”、“PK”、“雷人”、“草根”、“山寨”、“美眉”、“驴友”、“放鸽子”等流行语便是如此。地方语或者歌曲名称、影视剧中的经典台词常被滥用。例如以《大话西游》为代表的无厘头搞笑电影中的许多用语,就被很多青少年习以为常地挂在嘴边。“闪”(离开),“扁”、“K”(殴打)、“粉丝”(崇拜偶像的人)等不一而足。这些在网络上迅速传播的词语,给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它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词汇,满足了中小学生喜欢新鲜事物的心理,另一方面又让学生沾染了某些不良的风气。因此,作为传承语言文明重要阵地的语文课堂,必须区别对待网络流行语。

二、语言文字不规范现象的解决办法

1.建立健全语言规范化制度,抓好落实,营造全社会都重视语言规范化的氛围。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颁布了很多语言规范化的法规文件,这对语言规范化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各地也因地制宜,出台了许多相关的规定,使语言文字走向了法制化轨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法规文件逐步被社会大众了解,并逐步深入人心。民众“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的意识大大增强,社会用字规范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2.媒体要切实担负起应尽的责任。

在新媒体频频出现的今天,语言文字规范化也遇到了空前严峻的挑战。比如在网络语言不断更新的大潮中,一些粗俗、轻佻的语言,不能不说是一些不协调的音符,阻碍网络语言乃至于网络文明的发展。作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为了纯洁净化祖国的语言文字,为了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媒体应当负起责任,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商家在宣传自己产品的时候,也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而玩一些文字游戏,要有社会责任感,要尊重民族文化。规范使用文字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同时,应当认识到文字规范化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一些广告用词、用语混乱的问题,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汉字文化源远流长,注定了它极其丰富的内涵,我们应当将其发扬光大,而不应以谬误人。

3.教师要做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表率。

语言文字不规范现象的问题出在学生身上,责任却在我们教育者。语文教师应该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语言文字法》,认识语言文字规范化对于我国的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维护国家和民族尊严的重要意义,认识语言文字规范化对教育、教学,对培养年轻一代的重要意义。

语文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同时,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语言与规范的书面语的区别,在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时,要教导学生学好、用好规范的语言来写作。鼓励青少年学生多读优秀的课外读物,培养他们的语感,指导他们学会品味作品中的优美又富有个性的语言,让他们能自主地摒弃一些会在文中引起歧义的网络语言。引导学生欣赏传统美文,阅读经典著作。

面对学生热衷的流行词流行语,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当然要用规范的语言,并教育学生不仅要热爱祖国语言,而且要规范地使用祖国语言。同时,网络语言和流行语已经走进大众,一味回避并非良策,语文教学也应与时俱进,以包容的心态、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它们,吸取精华,去除糟粕。

课堂教学是主阵地,教师要引导学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通过那些文质兼美的教材,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做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生活处处有语文,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漫游语文世界,不要忽略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篇9

课堂提问是老问题,从有教学开始,我们就开始用嘴,无论是最古老的教学模式,还是最现代的课堂,教师的嘴无一不成为课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也许这是老调,国内外就这一问题已取得相当的成绩,但,老调新弹的原因,是我们以一线教师的角度,重新审视这一问题,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教师嘴上的这一问,以一线教师的实践研究,从我们的高度来解决我们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学校工作的需要

朝阳七校新教师多,教师教学能力正在不断地进步当中,与学生一样,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头几年,往往是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水平进步最快的几年,我们需要抓住这一时机,在教师个人专业素质发展方面,为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让我们的新教师更快更好地进步起来。同时,我们的老教师虽然已工作多年,但在新课改的前提下,教育观念的快速更新,教育教学方法的不断进步,也在不停地考验着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教学功底,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师培训方面再做些工作。新教师的课堂教学如何才能更快速的成长起来,我们的教师如何进步得更快,我们很需要一个切实可行的平台,恰逢十一五课题立项期间,结合我校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工作,为教师发展搭建一个舞台,让教师的课堂精彩起来,也就会让学生的生命精彩起来,同样的,学校才有可能精彩起来。

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来说,因素有很多,而其中重要的,应该是教师的语言,无论是任何辅助工作,都是在教师语言的基本上进行的,而教师语言中,最重中之重的,应该是这一“问”,引入教学内容需要问,激发学生思考需要问,引发学生情感需要问,唤起学生共鸣也需要问,甚至在教学评价中也会用到问,有时是提问,有时是设问,有时是追问,等等等等,因此,从问入手,是打开优质课大门的一把金钥匙,是教师成长的一把扶梯,我们选择精彩一问,选择更精彩的课堂。

2、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

从理论角度: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现代认知理论认为: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解决问题首先是要提出问题.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的作答".问的艺术越高,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的效果就越好.因此,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个过程,还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些微观环节,都应十分重视问的艺术.

从教学实践角度:许多教师尤其是新教师都会有这样的困惑:提出的问题不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有的时候学生回答不清楚,或是一个问题没问到关键,又问一许多问题来解释这一个问题,浪费大量课堂时间又让学生更迷糊等等等等,交流是教学的本质,而提问又是构成课堂语言相互作用的必要的组成部分,教师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提问的技巧。经过细致调查,发现相当多的教师在这一问题上有困惑,想研究,确实能够使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策略有更好更快的发展。于是,我们决定将这一问题从实践中拿出来,再放回实践中去研究,把这一“问”做细,做透,从而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和事实依据

现代认知理论认为: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解决问题首先是要提出问题.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的作答".问的艺术越高,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的效果就越好.因此,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个过程,还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些微观环节,都应十分重视问的艺术.

许多教师尤其是新教师都会有这样的困惑:提出的问题不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有的时候学生回答不清楚,或是一个问题没问到关键,又问一许多问题来解释这一个问题,浪费大量课堂时间又让学生更迷糊等等等等,交流是教学的本质,而提问又是构成课堂语言相互作用的必要的组成部分,教师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提问的技巧。经过细致调查,发现相当多的教师在这一问题上有困惑,想研究,确实能够使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策略有更好更快的发展。于是,我们决定将这一问题从实践中拿出来,再放回实践中去研究,把这一“问”做细,做透,从而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

从广义上讲,是研究教师课堂中的“问”怎样更精彩,更有效。

从一个一线操作者的角度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内容:1、积累课堂教学中的精彩一问,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2、分析课堂教学中的精彩一问: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学生爱答,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更有效,它究竟精彩在什么地方。3、反思课堂教学中的精彩一问:这个问题达到了什么效果,可以怎样改进能更精彩更有效。4、创造课堂教学中的精彩一问:如果要激发学生兴趣,我应该怎么问,如果有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我该怎样问等等。5、精彩一问的分类研究:如何提问,如何追问,如何反问等。6、精彩一问的辅助研究:配合精彩一问教师在语气、表情、体态等方面应起到什么样的辅助效果。四、课题的研究方法

1、积累法:积累在听课、讲课、研究课的过程中发现的精彩一问,让教师们首先能够分辨精彩一问,激发教师研究精彩一问的热情和信心。2、个案分析法:反复推敲名师的示范课及课题组教师自己的研讨课,研究每一个问题的来龙去脉,研究为什么这样问好?能不能更好?

3、文献资料法:查找阅读相关文献,并把研究者的积累编辑成册,边积累边研究,为研究提供材料,为积累提高层次。

4、行动研究法:将积累和研究中的精彩一问应用到课堂,反思所应用的问题和方法,并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一问。

5、比较研究法:将同一时期不同教师的课做比较,寻找差距与不足,及同一教师不同时期的课做比较,证明研究的有效性,让教师更有动力和信心。

五、课题的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xx.9-xx.12)

建立方案,准备材料,学习相关理论,提高理论修养,明确人员分工,完成课题研究的各项物质准备。

(二)课题实施阶段(xx年.3-2010.6)

1、实施课题研究:

(1)课题组成员每人每周积累一个精彩的问题,要求有问题背影(提出过程)及入选原因(你为什么觉得这个问题好)

(2)每月四次集中研究,包括一次名师示范课研究讨,两次课题组成员课题课研讨,一次理论总结。

(3)每月将课题组成员积累的问题及研究过程中的成果装订成册,制成校刊,课题组成员人手一份,在第二个月对第一个月的精彩一问进行应用反思,并将反思内容以札记的形式书写于校刊笔记处。

(4)每学期将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进行小结,并形成自己的成果或论文。

(5)结合教学工作进行课题课展评工作。

2、做好反思总结工作,对课题研究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不断地调整。

(三)成果形成阶段(2010.9-2010.12)

1、将所积累的“精彩一问”进行筛选,分科分内容整理,集结成册,编著《精彩一问》

2、总结研究成果,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六、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研究能力和组成结构

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二十五位参与研究的教师中,80后就占到了十八位,年轻也许意味着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相对较弱,可是,这是一支有活力,有干劲,对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着强烈渴望的队伍,他们可以更快地接受新事物,更快地进行学习,更新自己的观念,在理论与实践层面上进行双提升,而且,我们有像王金芝,齐艳丽,王晓斌这样的科研前辈,也有像潘明华老师这样的科研骨干,也有像孙晶,隋丽芳这样经验丰富的教学能手,这支队伍的科研能力会越来越强。

七、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本课题参加人员想要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的愿望强烈,队伍年轻,同时校领导骨干教师的加入,保证了课题研究的科学性,提高了课题研究的质量。

2、本课题研究资料文献部分学校大力保障,积累部分获取难度不大,且教师积极性高。

3、所需实验仪器设备能够保障,录像刻录等设备齐全,技术有力。

篇10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教育科研是人们探索和认识教育客观规律的有效途径,是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推动教育科学理论转化为教育实际应用的重要手段,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有力措施。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要点》指出:“要进一步规范课题管理,强化课题管理环节,确保课题的顺利进行,并力争多出精品力作,不断提高教育科研的水平和效益”。这为加强课题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从目前国内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现状来看,各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工作无论在管理思想、管理组织形式、管理程序,还是管理方式、管理手段方面,都明显落后于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资料表明,国内外研究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总的状况是:研究人员、研究成果少,研究面窄,研究水平较低。在研究内容上:实践性问题研究多,理论性问题研究少;操作性问题研究多,宏观性问题研究少;零散性问题研究多,系统性问题研究少。

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加强对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规律、理论基础、发展趋势以及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科学化与标准化等重要问题的研究,确定省级教育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统一省级教育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概念,建立一套系统化、规范化、程序化,且具有高度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机制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提升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质量水平,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课题成果的最大的效益,是本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取向。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申报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应用》,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xx年课题(课题批准号ffbo11495)。课题主持人黄宜锋。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条件

全面质量管理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最初应用于工业,后来从工业部门扩展到建筑业、交通邮电业、商业、服务业等众多领域,并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和运用,在日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以最经济的方式让顾客、社会和组织所有成员持续满意的一种质量管理模式。它认为,质量是一个全面的、综合的概念,质量管理的内容不仅是最终产品本身的质量,还包括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工序质量和工作质量,要综合考虑质量、价格、交货期和服务等等;质量有一个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是整个组织活动的成果,质量管理必须对质量形成的每一个环节都加强管理,以预防为主,通过各个环节的作用,使质量螺旋上升。

这种模式的特点表现为全面、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员、全组织的质量管理,使质量管理成为全体成员的内在需求——以人文为本的自主管理;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管理,强调以最小成本投入获得最优化的效益和效率。全面质量管理的精髓就在于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和思路,符合教育规划课题质量管理要求。教育规划课题质量同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一样,也有一个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从课题研究方向的确定,到课题的申报评审、开题、中期检查、结题鉴定、成果评奖、成果推广这些环节构成了一个系统,课题质量就是在这个系统中逐步形成的。这个过程是以与课题相关的重要因素——人的素质为中心,随着过程的不断发展,课题质量也在不断适应、不断改进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作为一个质量系统,其目标实现取决于各个环节的质量保证和各环节之间的协调,无论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最终的质量。因此,必须将质量形成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纳入质量管理体系中,实行全过程的管理。而要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必须重视人的因素。在研究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要靠课题组成员去实施,都要课题所在单位和有关管理部门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并通过有效的手段加强对课题的管理。因此,课题研究过程比其它任何行业的生产服务过程都更加强调人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建立以全面、全过程、全员为基本特征的教育规划课题质量管理体系。

本课题试图以系统科学作理论支撑,以现代质量管理理论(iso9000质量管理系统和ipmp项目管理系统理论)为具体指导,以我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具体实践过程为主

要研究对象,探索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现代管理的规律,建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体系,并在其试行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和改进,提高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管理水平和效益,从而推动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现代化、规范化、标准化。

探索省级教育科研课题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不仅对我省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质量与管理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还可以为我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改革与发展提供新思路。我们将当代最新的管理科学——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引入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结合教育科学规划管理活动的特殊性,在引入、消化、应用这一管理理论的过程中,无疑也会发展和丰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具备了较好的基础。一是课题由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牵头,研究内容与承担的工作要求相一致,具有联系紧密的特点,因而有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内在动力,研究条件和研究时间均有足够的保证。二是本课题得到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和有关专家的重视和支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金宝成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熊川武教授,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申纪云、王健、张作功副厅长、张学军院长是本课题组顾问。主持课题的是教科院分管科研课题工作的副院长,能有效地保证课题研究的协调、实施;三是参与研究的人员有中小学、职业学校、大学的教师、校长,有省、市、县教研管理机构的研究人员、领导,有网络计算机专家,研究力量雄厚,大家都曾在不同层面上主持和参加过国家级、省级多类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具有丰富的课题研究和管理经验,有的已有不少科研成果。

三、课题概念界定

(1)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不仅是最终成果本身的质量,还包括与成果质量有关的研究工作质量及其组织工作的质量管理;(2)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过程质量管理”,主要是指课题指南设计、申报、开题、中期检查、结题鉴定、成果评奖、信息公布、成果推广等环节的质量管理;(3)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员质量管理”,主要是指课题指南设计者、申报立项评审者、课题组组长、开题论证者、中期检查者、结题鉴定者、省级评奖和信息公布者等人员的管理。使以上人员树立起“质量第一,人人有责”质量管理的观念。(4)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可控因素质量管理,即对影响课题研究工作和课题管理工作的可控因素(如课题质量标准、课题经费、研究进程等)实施直接或间接控制的目标管理。(5)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质量标准能够量化的尽可能数量化。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理论研究

(1)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规律及特点。

(2)国内外科研课题管理的动态与趋势。

(3)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与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

2、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质量标准体系研制(本课题的核心研究内容)

课题研究工作质量标准体系研制

课题的成果质量标准体系研制

3、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构建

依据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的理论和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质量标准体系(包括课题的成果质量标准和课题研究工作的质量标准)构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模式。

4、省级规划课题质量信息管

理系统开发(包括湖南教育科学规划网、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网络管理系统,含课题申报系统、课题信息储存、管理、系统以及课题库资料收集整理归档)。

5、试行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

(1)制订文件。

(2)组织培训。

(3)分组实施

(4)反馈、分析、整理信息。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与途径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之调查法、文献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具体措施是:

1、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广泛收集和查阅国内外有关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研究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国际上、国家和省有关管理部门关于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文件。

2、邀请有关专家作全面质量管理专题学术报告或举办座谈,使课题组成员的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有关专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