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工作风险点模板(10篇)

时间:2023-06-06 15:46:2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财务工作风险点,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财务工作风险点

篇1

电力企业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企业,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电力企业本身的正常运行,其价值不容忽视,而财务作为直接关系到电力企业资金安全以及整个企业正常运行的重要工作环节之一,更是不容小觑。

一、电力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现状分析

想要切实实现财务风险控制,进一步推动电力企业的发展与成长,首先必须从概念的角度出发对财务风险展开澄清。

财务风险控制是指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采用各种方法进行预测、分析与衡量,制订并执行相应的控制措施,对企业财务活动施加影响或调节,以便实现计划所规定的财务目标,回避风险的发生。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而言,从内容角度看,包括风险的识别、预测和处理三个主要部分,关系到整个财务工作的各个细节。

而对于电力企业而言,财务风险控制的展开和实现状况一直都不尽如人意。这种状态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我国电力事业自身,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地位,从而一直以来都受到来源于政府的相对严苛的管制。而其融入市场环境的时间和程度,也因此受到影响,从而削弱了电力环境中财务工作的价值体现和能力塑造。

进一步针对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来源展开分析,可以发现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即外部环境因素以及内部系统因素。对于外部环境因素而言,社会环境中的金融风险以及资环环境中的灾害等,都是给电力企业带来风险的重要因素。金融风险主要包括来自于资本市场的利率、汇率、股票和债券价格波动风险,尤其是在近年,我国电力事业发展迅速,银行贷款资金来源在电力事业发展的整体环境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因此这一方面的风险必须纳入到整个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的视线中。而自然灾害,则主要是考虑到我国供配电体系横跨较大地理范围,可能会在某些环境中出现无法有效保护和控制供配电系统的问题,因此自然灾害也是给电力企业带来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而从电力系统内部的角度看,财务风险主要来自源于电力企业内部,重点包括资产风险,诸如资产质量风险以及资产结构不合理而导致的风险,以及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的比例失调、速动资产比率失调等。并且另一个主要方面在于电力能源自身的特征,所决定的其成本回收较产品供给所产生的滞后,而导致的可能存在的电费收缴不利,进一步影响到整个电力系统的支付能力受到制约等。

二、加强电力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工作体系建设

结合当前电力企业环境中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现状,以及其主要的风险来源,可以考虑重点从如下几个主要方面予以展开对应的风险控制工作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一)加强公司治理结构的建设

长期处于计划经济的环境之下,导致电力企业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严重不足,进一步影响到会计核算的对象与主体不明确等问题的产生。实际工作中应当考虑强化董事会的监督作用、建立起有效的董事会运行机制,确保董事会的监督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这是电力企业建立起更为完善财务制度的基础,唯有如此才能实现更深入的风险控制。

(二)建立完善的风险识别机制

电力企业一直对于风险的识别能力都相对较弱,这种近似于麻木的态度源于计划经济残留以及电力企业本身对于我国经济生活发展的重要地位。但是随着市场化的深入,风险的识别必然成为电力企业发展的客观需求之一,对此,应当考虑积极引入相关技术和算法,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确保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风险的存在,进一步展开有效动作予以解决,切实提升电力企业对于风险的抵御能力。

(三)加强电费回收工作建设

电费回收工作一直都是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来源之一。全额回收和及时回收,一直都是电力企业所面对的突出问题和工作难点。虽然当前诸多先进的信息技术在电力环境中得以深入应用,从一定程度上对于电费回收工作存在的问题有所缓解,但是就目前的状况看,仍然任重道远。对于这一问题,一方面可以进一步继续加强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在通过信息技术实现电费预收的前提之下,积极获取用户数据,帮助优化电费收缴工作整个过程。另一个方面则可以面向区域环境中的用电大户,建立信用档案,在帮助其优化电力资源需求的同时,酌情为电费收缴提供弹性空间,降低电费收缴环节的风险。

三、结论

篇2

我国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常常会存在着很多操作风险隐患,尤其是财务工作中,其资金损失的风险或多或少都有存在。在风险造成损失后,企业都会将原因简单的归结为监管不力,而其中对于风险的全面管理改进却研究不足。企业财务管理中,针对风险需要一个整体性的、有效的内控管理体系,以确保企业的资金及运营安全。

一、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的现实意义

对于内部控制的概念与实施来说,主要是从商业银行的操作管理发展而来,COSO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是根据《银行机构内部控制体系框架》为基础转变而来。进而对于操作风险的控制有一个成熟的体系与国际国内标准。随着我国企业经营模式的丰富以及市场化程度的提高,除了银行外的其他企业,风险管理的压力也在逐渐的增大,尤其是财务管理中风险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对于企业的资金安全、法律安全、合同安全等等都十分重要。在企业内外部欺诈风险、设备与人为操作风险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决定性越来越强的今天,运用内部控制手段对企业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体系的构建

(一)财务内控制度的建立

财务内控制度是针对企业按照行业准则与工作要求对企业面临风险制定的工作准则,内控制度的建立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内控管理层的组建。风险对于企业来说是涉及多层次,需要企业领导高度重视的工作。一般要在企业组织结构中独立出来,行使独立的职能,风险管理的最高机构一般为董事会内部下设内部控制委员会与风险管理委员会。企业领导层的主管风险管理的主管主要掌握风险管理的总体计划与管理方向。二是明确操作风险管理行为标准。以总体风险管理为基础,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并根据风险管理进度调整,在遇到临时的、大面积的严重风险时,要以实际为主。三是以审计为主的监管制度。内部控制对于整个企业是需要各个环节都要注重的问题,而对于财务管理来说,其重点在于企业的内部审计上,企业内审制度,是对于企业高管、资金走向、劳资问题进行监管的最有效方式,因此,企业财务要有专门的内部审计人员与内部审计原则。

(二)财务流程的完善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实施的一个目的是完善财务的业务流程。一个完善的业务流程本身就是对风险的一种有效管理。以我国传统的企业财务流程为框架,财务工作在流程上普遍存在着工作内容真空区域大、劳动冗余、管理无序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就是一种操作风险。企业需要在财务流程上不断实现调整与优化。主要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财务集中处理,进行内部虚化。这样的主要目的是简化繁琐流程,成立财务后台处理中心,实现财务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分离。二是财务管理与其他行政管理相分离。财务管理形式内部控制的权力需要与其他行政管理工作相分离,其他管理不能够干涉财务尤其是内部审计工作,要保证内部控制的权威性。三是财务管理的操作流程要实现清晰。对于企业其他经营管理工作来说,具有其独特的方式与特征,尤其是营销工作,其工作的灵活性很大,流程控制太严格,会降低业务人员的自主性和创造力。而对于财务管理流程来说,严谨与明晰是对其最基本的要求,尤其是在风险的评估与审查中,需要严格的责任制度与管理流程。

(三)风险管理的程序的明确

内部控制对于风险管理来说是其最主要的工作,但不是全部内容。风险管理程序的明确,可以进一步促进内部控制工作的效果。主要是有以下程序:一是风险评估。对于企业财务的风险评估要括:部门、员工的职责,考核指标,业务审批,大额资金使用,运营数据和资料完整等方面;二是全面风险管理。全面风险管理主要确保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面监督。其中尤其是事后监督十分重要,能够发现业务操作中反映的问题;三是会计检查。会计检查主要是通过每天的财务检查与企业定期的内部审计来实现。会计检查对于发现和防范业务操作中的问题,评价和监督企业的会计运行质量有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三、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体系构建要注意的问题

(一)加强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管的联系

由于内外部欺诈行为是个较为隐蔽的行为,一般企业单靠内控手段很难察觉,因此加强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督的结合,有利于发现外部风险的形成,有利于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建设。忽略外部监管,往往会将自查工作流于形式,这种工作状态持续下去,会对企业造成致命的风险。

(二)提高信息管理技术在内控中的应用

无论是ERP系统还是其他财务电算化软件,应用信息管理系统对于企业进行全方位尤其是财务方面的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趋势。且很多大的企业都在做信息化管理的升级。内部控制工作对于财务管理来说,在工作量上所占的比重不是太高,但是在工作作用上却十分关键。尤其是有二级或是三级公司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能在时效上实现更大提高,节约了人力与时间成本。

(三)加强内控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

员工的综合能力不强,财务与业务的掌握不够综合,对于一些涉及业务风险的问题,不能在财务工作中发现,或是业务人员在办理业务中,一些资金上的风险察觉不到,最终影响业务进行或是形成财务上的坏账情况。更多情况下,办业务的人员分不清内控与业务之间的关系。由于专业能力不强,不知道那些操作是违规的,不知道哪些操作对应的内控规章是什么,或是盲目的答应客户要求,或是由于不清楚业务是否有内控限制。另外每位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需要不断的提升,主人翁意识要不断的加强,将风险管理作为自己最重要的本职工作来对待。

参考文献

篇3

1 财务公司的特点

财务公司实质上是一种金融机构。其日常业务主要是为各种企业的技术改造、产品开发和升级、企业产品销售等提供金融咨询服务,我国的财务公司主要是指非银行性质的金融机构,不属于银行系统的一部分。

财务公司与一般的商业公司和金融机构相比较,具有显著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财务公司的业务范围比较广泛,但也相对集中,广泛性是指财务公司可以从事集团公司的一切金融活动,集中性主要是指财务公司的活动范围有限,一般只能为集团内部提供金融咨询服务;二是财务公司要接受中国人民银行也企业集团的双重监督和管理;三是财务公司的资金通常情况下全部来源于企业集团内部,其资金的运用也必须在集团内部使用,不得单独从事与企业集团无关的其它金融活动;四是财务公司从事金融活动时必须遵循服务与效益相结合、服务优先的经营原则。

2 财务公司贷款项目的风险分析

财务公司贷款项目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运作风险和经营风险三个方面。

2.1 信用风险分析

信用风险主要包括借款方的基本信用风险、担保风险、财务风险和非财务风险。

借款方的基本信用风险主要表现为借款方不能按约定履行贷款合同中的一些贷款协议,使得财务公司面临借款资金不能及时回收。由于财务公司地位的特殊性,在进行贷款项目操作时常常面临顶头上司――“集团公司”的压力,受到集团公司的行政指令干扰,造成借贷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疏于对借款方基本信用的审查,从而产生了信用风险。

担保风险也是财务公司贷款项目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担保方式主要包括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四种,如果担保方的财务状况恶化时,可能直接影响财务公司顺利的收回贷款资金,甚至造成贷款资金无法追回。

财务风险是指公司出现了财务结构不合理而导致贷款资金无法正常收回的风险。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借款方无法按时偿还贷款资金或者无力偿还贷款资金;由于外界因素的作用而产生的财务风险,如利率增长直接增加了公司的资本金,增加了企业偿还贷款的风险;资金再次筹资融资的风险,这直接加大了借款方的负债比率,降低了借款方偿还贷款的预期能力。

非财务风险是指借款方除了上述三种风险以外的其它风险,如借款方的经营管理出现问题或者行业形势发生逆转,可能会引起借款方企业不能正常的回收企业资金。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直接影响了借款方的贷款偿还能力

2.2 运作风险分析

运作风险是指财务公司在贷款业务运作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风险,具体来说,运作风险主要来自财务人员的操作风险、财务公司贷款业务制度风险和外部事件风险三个方面。财务人员的操作风险是指由于财务公司人员的有意识或者无意识行为而引起的风险,如财务人员可能缺乏相应的业务能力导致贷款项目操作失误,一些财务人员可能假公济私、失职违规办理贷款项目,这种操作方式对财务公司必然产生重大的风险。

财务公司贷款业务制度风险主要是指财务公司贷款制度不完善而引起的风险。如财务公司的贷款业务流程缺失、或不完善,或相对完善但没有进行严格的执行而产生一些财务错误行为。

外部事件风险是指财务公司面临的外部突发事件影响了财务公司的正常经营活动,并且产生了一定的经营管理损失。这种外部事件风险往往和采取公司内部存在一定的关联,如财务公司内部人员勾结借款方欺诈公司进而骗取贷款资金的行为等。

2.3 经营风险分析

财务公司面临的经营风险主要来自于市场方面,具体包括行业的经济运行周期、国家的财政政策变化和货币政策变化、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干预以及集团公司的行政干预等。

3 财务公司贷款项目的风险控制

3.1 信用风险控制

一是要认真审核借款方的基本信用信息,重点审查借款方的法人代表信息、借款方近年来的资产负债表和资产损益表、借款方以往的贷款信息及贷款偿还情况、担保方的财务信息状况和以往贷款、担保记录等。

二是认真分析借款方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财务信息重点审查借款方的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比率分析以及现金流量分析等内容。非财务信息主要考察借款方的企业经营管理情况、企业的组织运行机构、近期行业内的变化及发展趋和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等。

3.2 运作风险控制

财务公司的运作风险控制关键在于认真分析贷款项目的运作风险,找到控制的关节关节,并制定相应的方法措施进行管理。具体来说,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建立完善的贷款项目运作制度,认真做好贷款项目的评级授信、信贷调查、信贷审查、信贷审批、贷款发放、贷后管理等工作。

二是要改变财务公司的贷款业务方式,做好贷款业务的长期规划,尽量不进行或者少进行一些短期贷款业务,贷款方式也向集约型管理靠拢。

三是耍完善现有的信贷经营管理模式,将财务公司的授信工作作为贷款业务的重中之重,针对不同的借款方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对每一个借款方都要建立一套独立的信用审批体系,并形成记录;加强财务公司贷款业务工作的专业化分工,明确各个岗位的责任,做到授信、审批、房贷分离,避免权力集中出现一些违规操作行为。

四是要推行责任制度和问责任度,尤其要建立一套贷款项目主要责任人的责任制度和问责制度,强化主要贷款人的风险意识和风险责任。

五是要加强财务公司的信息化管理,提高财务公司贷款业务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3.3 经营风险控制

经营风险管理的目标主要是实现资金收益率最大化,经营风险控制的具体办法包括:

篇4

县支行属于政策传导末端,政策敏感性不强,风险意识和制度观念相对淡薄;县支行人员少,财务组织机构简单,财务内控难以做到相互制约;县支行财会人员素质不高,老龄化严重,知识储备更新缓慢,跟不上现行财务工作的迅速发展,会计财务核算操作存在随意性可能。同时,因接受的外部监管相对较少,容易造成在制度执行上打折扣,为财务风险的发生埋下隐患。因此给予在人民银行县支行中开展完善的财务风险评估工作。

二、县支行财务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及评估方式

(一)县支行财务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

基于县支行自身业务的特点和客观环境因素,其存在的财务风险主要是后五类风险(不可量化风险),财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如下:

人民银行县支行财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二)县支行财务风险评估的操作方式

1.自评估阶段。由辖内各县支行根据财务工作实际,对照环境控制、财务状况及风险管理三方面评估内容,每年在上半年定期开展本单位财务风险评估工作。各县支行完成自评报告后上报市中心支行,自评报告包含评估工作开展情况,风险识别、分析、处置等内容。

2.审核与评估阶段。市中心支行在各县支行上报的自评估报告的基础上,由会计财务部门、内审部门以及外聘专家(必要时)组成评审小组,结合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情况,对辖内县(市)支行财务风险控制情况进行评估,根据得分情况,确定风险评估等级。

三、县支行财务风险评估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及原因

(一)现行财务管理机制与当前严格的财经纪律存在差距,导致道德、操作风险潜在发生

由于历史的、体制的原因,县支行财务管理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一是风险防范意识相对淡薄。由于绝大多数县支行多年未发生案件,都不同程度存在对风险案件防范的重要性有所忽视,存在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二是人员数量和素质达不到内控制度要求。长期以来,因种种原因导致县支行会计财务部门的人员数量和素质得不到提高,呈现人员紧张、年龄老化、综合素质不高等现象。部分人员缺少主动掌握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积极性,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二)制度建设滞后和业务迅速发展不同步,导致操作风险潜在发生

目前,人民银行财务会计的主要法规是财政部2000年1月1日颁布实施的《中国人民银行财务制度》,经过十五年的快速发展,人民银行的管理和服务职能不论从范围、方式或深度等方面都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经历了预算会计科目的的多次变化和预算体制的改革,制度中包括预算管理、预算科目的核算等许多内容已经不适应财务综合管理系统的需求和人民银行的业务实际,制度建设已严重滞后于业务发展的需要,制度的约束力在逐渐下降。现行集中采购的主要法规是人总行2007年制定的《中国人民集中采购操作规程》,随着2014年人总行集中采购管理系统的上线运行,相应的规章制度跟不上,缺乏《集中采购管理系统业务处理办法》或者类似的制度,缺少相应的约束力。

(三)“财权和事权”未分离的财务操作模式,导致监管风险潜在发生

当前大部分县支行,仍一直沿用县支行成立以来的财务操作模式,即费用支出的使用权和审批权均在办公室,这种模式未能做到“财权和事权”相分离,不利于财务风险控制,不适应当前形势要求。由于办公室一般不配备会计专业人员,没有很好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和有关财经制度,费用凭证到了营业室会计人员记账时发现问题,木已成舟,无法改变。会计部门只是被动的记账,起不到事前监督的作用,给财务收支工作的合规性带来一定的风险。

四、对策与建议

(一)强化风险意识,提高风险防控水平

县支行领导要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工作,要把财务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经常听取财务形势分析并提出加强管理的措施,注重会计财务人员配备,支持会计财务部门大胆管理,对违反管理规定的严格追究责任。此外还应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真正落实财务人员的岗前培训,以及新业务、新制度、新办法、新程序执行和推广应用前的培训工作,使财务人员真正做到持证上岗,规范操作,进一步提高业务操作水平,把操作风险降到最低。

(二)强化制度建设,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

根据有关要求和实际需要,进一步健全操作规程和部门规章制度,加强资金核算、资产管理、岗位设置等方面的配套制度建设、提高制度的刚性和系统性,建议人总行及时修订《人民银行财务制度》、《中国人民银行集中采购操作规程》等制度办法,特别是对于一些制度未规定或未明确规定其列支渠道的费用,需尽快界定,使之更严密、更完善。

(三)改变财务操作模式,建立财务风险防控机制

按照财权、事权分离的原则,改变县支行现行的财务操作模式,将县支行出纳岗位从办公室调整到会计部门,直接由会计部门管理,实现财务报销事前监督,并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规范操作流程,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防控机制,切实防范财务风险。2015年温州市中支辖内永嘉支行已对旧财务操作模式进行改革试点,撰写《基层央行财权、事权分离的改革实践探索》文章,取得了初步成效,得到了上级行的认可。

五、成效

(一)提高思想认识,有效增强风险防控能力

我市中心支行通过对县(市)支行财务风险评估活动,使各县支行领导提高对财务风险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把财务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重视财务管理工作,支持会计财务人员配备,对本单位的财务工作总体把关。通过财务风险评估活动,提高财务人员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形成人人自觉遵章守制的良好氛围,强化了财务内控制约机制。

(二)识别风险内容,有针对性消除财务风险隐患

篇5

(一)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这一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预算管理认识不够深刻。有很多事业单位重视不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没有成立专门的职能部门负责预算编制,即便是有,也发挥不了相应的作用,不能从根本上将预算编制和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战略有机融合,预算编制的方法不够合理。以前的预算编制方法不再适合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的发展,预算所参照的依据也已经不够合理,更有甚者会造成财力的浪费。比如说,一些事业单位存在预算管理不力、突击花钱的现象,不重视执行预算管理等事项,还有一些单位,使用增加预算的方法争取政府财力支持,但是这些资金多数不会产生合理的经济实效。

(二)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这一问题具体表现在:不重视新会计制度下会计机制的全面性,在一开始的资产配置环节就遇到了诸多问题:资产管理体系不够健全、管理水准不高、固定资产未纳入会计核算致使资产不切实际、资产重构、资产浪费等。在新颁布的《会计制度》中,增加了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等内容,规定事业单位要参照相关的财会制度实施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然而,还是有一部分事业单位,在处理财务时,缺少“累计折旧”这个项目,仍然继续使用“修购基金”等项目。

(三)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这一问题具体表现在:财务风险意识相对较弱,有着很大的风险隐患。某些事业单位的管理者,认为财务风险只表现为支付资金时存在的风险,根本认识不到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也会有财务风险;还有某些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在做一些和财务有关的重大抉择时,仅仅依据自身主观意识和经验,在日常管理中有很多盲区,财务管理体系不够健全,不够科学,把财务审计部门设置在财务部门之中,使得财务监管及内部控制形同虚设,毫无实际意义,财务管理方式不够先进,导致财务数据不够真实和全面完整,财务决策也自然难以实现科学。

(四)?务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存在的问题

这一问题具体表现在:专业水平急需提升。当前,不少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以及财务管理工作等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不能够及时获取会计信息。例如:不重视《会计制度》内容的学习,致使财务方面的纠纷频繁出现,职业素养、法制意识都急需提升,一些事业单位甚至存有贪污受贿、不依法办事、执法力度不大等行为。

二、应对措施

(一)切实提升预算管理水平

众所周知,在我国现在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预算管理是非常关键的构成部分,预算管理不仅仅存在于财务管理的全过程中,更是为其他财务活动的开展打好基础、提供依据。这就需要事业单位依照《预算法》、新《会计制度》,切实做好预算管理工作,夯实预算管理工作在整个财务管理过程中的关键地位,增强预算编制的合理性,改变过去不重视预算管理的旧理念,用好“零基预算法”,实现提升资金使用实效、优化财力资源使用的管理工作目标,切实落实好预算管理、预算执行等工作,把全程预算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真正将预算视为财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大限度地发挥预算抵御风险的作用,此外,关于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要切实做好,提升管理的实效,定期或是不定期地开展审计活动,实施对预算工作以及相关的各项制度落实情况的全面、高效管理,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健全各项制度,并保证这些制度不只是一纸空文,切实加强这些制度的高效落实,讲求管理工作规范化,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

(二)建立健全并高效落实资产运行管理相关的制度

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都离不开资产这个经济支柱。所以说,怎样高效运用、管理这些资产是保障事业单位运营高效、发展长久的重要基础。因而,要切实提升资产管理的工作效率,落实好资产管理相关的各项制度,切实提升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健全资产管理相关的责任机制,将各岗位的职责明确化,关于固定资产的盘点也要定期进行。在财务工作实践中,要将资产管理和财务预算工作有机融合,切实解决好资产分配的问题。存量资产预算管理和增量资产预算管理之间的联动机制要建立健全,可以借助存量资产分析,显示增量资产的实情。这样一来,可以提升所要购置资产的准确性,也为预算编制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三)建立健全财务工作风险管理机制

一般来讲,财务工作的风险问题是制约或者说决定财务管理工作的众多关键原因中的一个,也可以理解为在财务管理工作实践中,丝毫的错误都有可能增加财务工作的风险。所以说,作为事业单位的领导者,要切实提升自己对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提升领导和财务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建立健全财务工作相关的风险管理机制,健全财务工作风险预警制度,积极参照国外先进的科学手法和管理措施,本着风险控制的目的,一步步地完善财务风险相关的管理制度、评价制度、风险预警制度,将财务风险在萌芽阶段就“扼杀”掉,同时还要做好财务风险相关的应急处置准备,假设有财务风险存在或是发生,事业单位可以在第一时间实施有力措施,确保单位的财务工作不受影响,正常开展,不要陷入财务危机。比如说,成立财务风险应对基金,就是很好的措施。

(四)深化财务管理理念,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

篇6

随着电子计算机信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科技创新加速了网络金融的出现和普及,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方式在如今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发生了巨大变化,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系统越来越与网络金融相结合,财务信息也越来越受到网络金融环境的影响,其安全性也越来越与网络金融环境息息相关。在此时代大背景下,本文对网络金融环境下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系统的状况进行分析,包括优点和缺点,在此基础上主要就网络金融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防范对策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系统受到网络金融环境的影响

(一)网络金融环境对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系统的好处

1.网络金融建设促进了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系统信息电子化

网络金融是会计信息系统收集、加工、管理系统,这个平台可以让事业单位对财务信息实现更加清晰、快捷的管理,可以通过网络金融对单位的各种财务事务进行处理,网络金融环境突破了事业单位管理者对会计信息管理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会计业务工作无纸化操作和会计工作计算机化使会计信息管理者的工作更加高效、轻松。

2.减少会计工作成本,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部分事业单位会计财务工作量大,会计科目多,会计财务工作繁重,需要大量的重复性劳动,人力重复工作导致人力资源浪费,网络金融的出现可以减少人力工作负担,减少人力资源成本。除此之外,网络金融服务可以随时提供单位会计金融资料查询,随时随地输出输入财务报表,工作快捷方便,网络金融系统也使会计核算工作更加深入、细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二)网络金融环境对会计信息系统带来的风险

1.网络信息系统操作风险

部分会计人员对于网络的应用不熟悉,会计人员对网上支付、网上查询、公务卡报销、网银、财政会计拨款等网络操作很不熟练。特别是遇到网络异常情况发生的时候,工作人员不知如何处理,很容易造成金融信息风险。网络金融环境下,会计财务信息大部分工作交给网络计算机完成,原来需要签名盖章的地方变成了输入密码和口令,但是这些密码和口令比手工签字和盖章更容易被破解,这样对于公司财务机密的安全性有较大的影响,给公司会计信息安全带来很大风险。

2.计算机网络风险

网络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化越来越广泛,意味着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将被置于开放的网络环境中网络环境由于其特有的开放、分享性特点,网络环境具有不安全性特点,复杂环境下,很容易受到网络不安全环境的影响,网络许多不安全因素给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信息带来很大安全隐患。从财务会计信息存储形式来看,会计财务信息大部分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储,信息很容易被修改、删除、隐藏和伪造。除此之外,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组合配置,计算机硬件设备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和运行安全。

二、网络金融环境下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风险的对策

(一)加强网络计算机管理力度

要加强会计信息系统服务器、计算机等硬件设备的安全管理,确保会计软件、财务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有效,保障会计操作金融网络系统的稳定运行。要建立运行稳定高效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做好加强计算机安全管理,保障合适安全的网络系统,在计算机上设置防火墙,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等防范措施非常有必要。除此之外,还要购买安全正确的计算机配置,确保计算机配置正确,保证计算机运行无误。

(二)建立明确的会计信息系统管理规章制度

在事业单位内部建立一套能保证工作人员工作正常高效运营的系统机制。工作人员之间的工作能相互监督制约,是提高事业单位会计财务工作效率的关键因素。明确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权责,建立完善岗位责任制度,明确工作重要内容,如会计档案管理,口令密码管理等,让工作人员能在授权范围内清晰明确高效的行使权力。

三、结束语

事业单位会计财务工作受到网络金融环境的影响,其工作内容形式都有了很大变化,这对事业单位会计财务工作有好处也有坏处。本文主要阐述事业单位如何结合网络金融环境对会计财务工作带来的各种影响上,利用网络金融系统给会计工作带来的有利之处,改变网络金融系统给会计工作带来的不利之处,让网络金融环境更好的为单位会计工作服务。

作者:邵春萍 单位:黑龙江省第三森林调查规化设计院

参考文献:

[1]李岳森.网络金融环境下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相关问题及对策浅析[J].交通财会,2014(10).

[2]何欢欢.行政事业单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

篇7

关键词 企业财务管理 财务人员 培养方式 风险管理

一、绪言

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就是指企业为了实现更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有效的组织企业的财务活动,处理相关的财务信息和财务关系的经济活动,事实上是对企业生产以及在生产过程中价值活动的一种有效管理。近年来,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真成熟迫使包括建筑安装企业在内的企业都开始注重于加强对自身财务工作的有效管理,但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我们不能仅仅只是研究加强财务管理的战略方法,非常重要的一点还在于要培养一批效率很高、素质过硬的财务人员,依靠这批财务管理人员来提升企业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获取更大的市场价值。

二、培养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的方法

1.树立起正确有效的工作心态

众所周知的是,心态对于某件事物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它是一种人们对于事物的具体观点以及思想状态。西方有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就曾经说过:一个人的心态如果发生了变化,那么他对待某件事物的态度就会产生改变,紧随这种态度的变化,长久以来形成的习惯也会出现变化;紧接着,人的性格也会出现微妙的改变,当然,人的性格发生变化,人生的轨迹就注定会产生变化。我们也由此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心态对于他一生的影响是非常强大的。我们也可以推而广之,在企业特别是建筑安装企业的财务工作之中,一个良好的工作态度对于财务工作人员来说是必备的,这些良好的工作心态包括认真刻苦、高质量高效率、恪尽职守、尊重管理者的意见、任劳任怨、顾全大局等等。作为一批较为特殊的工作群体,财务人员每天都会和大量的现金打交道,所做的工作非常的多,而且异常的繁琐,而且结合我国目前财务工作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财务工作者的工资水平都不是特别高,如果心太不够端正,肯定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譬如说公款私用等等。除此之外,财务工作人员绝不能虚荣,在侥幸心理的驱使之下做出违反法规的事情。他们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工作心态和作风,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的工作。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财务工作人员必须要任劳任怨,细致周到的无私奉献。即使会遇到一系列的艰难困苦,也要积极的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去面对。

2.完善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

在经济界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观点。高风险往往会得到高收益,如果没有风险,相应的就不会有高收益。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竞争环境之中,能够拥有一个健康正确的风险意识,并且能够勇于承担风险,往往是当下企业走向成功之路的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企业要想追求更高的商业利益必须要承担相应的风险,从这个角度来说,实施积极有效的风险管理就是当下企业避免失败走向成功的一个非常必要的手段。在当下包括建筑安装企业在内的企业发展过程之中,风险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甚至是无时不在的,作为管理者来说,要做到防微杜渐,化险为夷,绝对不能由于害怕承担风险而止步不前。

我们所说的财务风险,是指一种或者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风险,它能够在一定时期内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的财务收益,从而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随着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现代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也会相应的增加,特别是建筑安装企业来说,建筑环境呈现出日渐复杂的趋势,安装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井喷式的增长,注定企业要面临的风险也会逐日递增。同样,良好的财务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据调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绝大多数大中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的财务风险意识都得到了提高。

作为企业的财务人员,在自身的本职工作中,必须要强化自我的风险管理意识,在日常的财务信息核对过程中,不能仅仅将目光聚焦在投资回报率和项目的利润上,还应该将风险管理意识以及效益意识结合起来进行考虑,对于企业希望投资的具体项目能够做到一个综合性的评价。具体来讲,作为当代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首先我们需要从根本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使自己不仅具备有扎实的财务信息收集与分析能力,还应该具有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在具体的财务信息处理过程中,能够及时而又准确的的发现各种信息中蕴藏的可能的财务风险,并能够针对风险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给企业的领导做好参谋工作,从而尽最大可能的降低企业的发展奉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够对应收的款项所潜在的风险要提升到一个企业管理的角度去考虑和认识。事实上,这些意识并不仅仅是来自企业的高层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要求,而是作为一名合格的财务人员的自觉性。

3.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个财务管理人员是否具有坚实的理论知识,决定了它能否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合理的履行职责。这就决定了作为财务人员来讲,必须要及时而又准确的了解和掌握国家有关财政税务的相关理论知识,除此之外,还必须要使自己具备过硬的实务技能。特别是在当下来讲,知识决定经济发展,如果财务人员不能够及时的掌握相关的知识,注定会被工作岗位所淘汰。

对于一个合格的财务人员来讲,学习财务知识绝对不是在一个特定的阶段接受一次培训,而必须要从始至终的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在实践操作中不断的训练提升,从而有效的适应在不断变化的形势之下财务知识的变更。事实上,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之中,企业的财务主管还应该对企业的财务人员进行不定期的培训,并对培训的成果进行实际考察。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在培训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将时间安排在周末,这样不仅可以让他们学到真正的业务知识,又可以不耽误他们的正常工作,使工作和学习两不误。通过培训的方式来加强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不仅可以给企业内部的财务人员一个继续教育的机会,还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对企业的人员进行一次道德教育,是他们改善自己的工作心态,增强工作信心。

事实上,作为现代企业,特别是竞争日益激烈的建筑安装行业来讲,企业的财务人员要将企业当家来理财,就必须忠于企业。一个企业除了业务部门在创造利润之外,企业的财务部分同样也可以通过精妙的计算以及规划,为企业创造出源源不断的利润,甚至可以通过参与对合同进行修改和审查,从而节约和减少大量的资金。我们通过对企业决策的参与,从而为每一个具体的部门设置一定的科学的符合财务管理要求的运营方式来提高运营效率,节省财务支出;也可以按照税法规定的相关要求,合理合法的为企业减免一定的税收负担,这些都可以为企业创造一定的价值。除过这些,财务人员再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中,还必须要将相关的货币时间价值、机会成本等因素考虑在内,这种考虑完全可以在以后重要决策的过程中为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从而创造出更多的潜在经济价值。

三、结语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一个企业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都离不开良好的财务管理,对包括建筑安装企业在内的绝大多数企业来讲,我们在改革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培养一批素质较高的管理人员,促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心态和作风,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并通过日常的培训加强他们的素质,从而为企业的发展争取更多的获利空间,推动企业在日益繁杂的环境之中稳定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篇8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4346

1背景分析

城发企业作为国家为了开展相关城建工作而主导建立的企业,其主要工作目的是代表政府完成相关城建工作并达到直接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的效果,城发企业在推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实现人民的幸福和谐生活等方面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城发企业与一般企业存在较大的不同,因此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工作不如一般企业开展得全面有效,而城发企业通常忽略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没有合理开展相关风险管控工作,缺乏对工作中风险的应对能力。城发企业能否科学有效地发展与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有重要的联系,企业也需要不断完善风险管理工作并降低风险来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能力和竞争能力,实现更高效而长远的发展。

2城发企业风险管理现状

21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

城发企业的工作重点一般是在相关建设任务上,所以对于财务管理中的风险管理工作通常不重视,特别是在风险管理制度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不足。现在城发企业的风险管理制度的内容存在较大的模糊性,特别是其中的风险管理措施描述都只是参考其他企业或者单位的管理措施,与城发企业自身的城建工作联系程度较低。同时风险管理对各个风险的类型划分不够明确,在风险管理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对于违反制度的行为没有应对能力,对于风险管理工作的责任无法准确划分并落实在相应的工作部门和工作人员上,影响了风险管理工作的效果。

22风险管控工作实施不足

城发企业由于自身的工作特点所以导致了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较为复杂,而城发企业面临的工作风险大多数都是与财务工作有关。现阶段的城发企业对于风险管理的认知还停留在较为简单的阶段,企业内部缺乏对风险管理直接负责的部门,导致相关工作无法有效进行。企业的资产管理和资金使用等财务工作不够清晰透明,各个部门之间的风险管理工作没有整合为一个整体,所以具体的管理责权不够明确,整体管理呈现出较为混乱的局面。由于企业对于资产管理和资金使用等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无法保障,所以容易导致企业的工作决策产生巨大的失误而对企业的运营产生不利影响,而产生的财务风险由于没有及时处理而让企业损失惨重。

23管理人员风险管理能力不足

城发企业在进行风险管理工作时,需要在财务人员的配合下才能够正常实施,风险管理工作也需要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风险管理知识和能力来保证相关工作的有效进行。现在城发企业的风险管理没有合理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专门的风险管理人员。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通常都是由一般的财务人员进行,而这部分工作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风险知识学习和相关能力的培养,不能结合企业现处的发展环境和具体的财务工作分析企业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应对工作,所以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没有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实际而有效的管控工作。

24监督预警机制不健全

必要的监督控制工作是保证城发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能够正常开展的重要方法,而风险管理工作同样需要监督工作来保证实施效果。城发企业的监督工作主要是应用在一般财务工作当中,特别是对城建项目的投资、企业的资产管理等具体的工作进行监督,但是从监督制度到具体的监督工作实施都没有在风险管理方面有具体的描述和应用,根本原因是企业没有通过监督工作并结合企业的发展形势来发现企业面临的具体风险,这也是导致城发企业普遍缺乏风险预警机制的一个重要原因。城发企业在预防和控制风险方面还存在较明显的不足,只是单一地通过财务部门来进行风险管理工作,而没有调动整个企业共同完成相应的预防和管理工作。

3提高企业风险管理能力的应对措施

31完善风险管理制度

篇9

(一)业务风险得到了进一步控制。县(市)支行的会计核算业务上收,是将县(市)支行会计核算业务集中到中支营业室,由多个网点操作变为一个网点操作,这样风险面变窄了,有利于中支对会计核算风险面的控制。会计核算业务上收前,各县(市)支行开设大量的内部账户,中支对县(市)支行内部账户的核算内容难以进行实时监控,潜在风险较大。会计核算业务上收后,县(市)支行所有内外部账户全部撤销,会计核算业务不能自行办理,从而彻底铲除了县(市)支行发生会计核算风险的土壤。

(二)业务处理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在会计核算业务上收之前,县(市)支行作为一个营业网点,其账务处理各不相同,凭证要素也不够统一、规范。会计业务上收后,县(市)支行所有会计核算业务由中支营业室统一办理,凭证要素填写统一规范,对商业银行缴存款统一管理,极大提高了业务处理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三)支行的运行成本得到了降低。会计核算业务上收前,县(市)支行每年需要投入数万元资金用于会计核算系统设备的购置、维修,凭证的印制以及专项邮递费等。每个县(市)支行需要为会计核算系统设置录入岗、复核岗、综合岗、会计主管岗等7个岗位,且有4个岗位不能交叉,尽管业务量不大,无库支行平均每天1~2笔业务,但是人员必须在岗,设备全天待机。会计业务上收后,县(市)支行会计核算系统设备已停止使用,可节省设备维护更新和凭证、纸张、电脑耗材等费用,其会计核算岗位人员可充实到国库、反洗钱、人民币反假等其他管理岗位上,使人力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四)人员不足的矛盾得到了缓解。由于大多数县(市)支行十多年来没有进入新的员工,员工老龄化的加剧,员工数量逐年减少,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支行业务工作的开展。从九江市中支辖内各县(市)支行综合业务股人员配置来看,人员最多的10个人,最少的只有6个人。由于综合业务股对口中支会计财务科、国库科、货币金银科、营业室、事后监督中心等五个科室,其涉及到会计、国库、财务、固定资产、账户管理等10多个独立运行的应用系统,会计岗位分工越来越细与会计人员相对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会计人员不合理兼岗现象时有发生。县(市)支行会计业务上收,可减少7个会计核算岗位,明显减轻了支行业务岗位人手不足的压力,并可集中人力强化国库监督、反洗钱、人民币管理等监管职能,有利于提高县级支行履行职责的效果。

二、县(市)支行会计核算业务上收后的风险隐患分析

(一)中心支行操作风险和管理风险增加。县(市)支行会计核算业务上收后,其风险也随同上收到中心支行营业室和会计财务科。一是中支营业室会计核算操作风险增加。据调查统计,县(市)支行业务上收后,九江中支营业室新开立账户108户,账户总数较上收前增长80%;上收后会计核算业务量月均827笔,较上收前增长40%。由于每笔会计核算业务办理不是简单的录入会计凭证,它包含着数据汇总、凭证填制、要素审核、勾稽关系核对、凭证传递、事后监督等多个环节,无论哪个环节把关不严,就会产生业务差错甚至业务风险。业务量的增加无疑增加了会计核算差错的机率,因此相应增加了中支营业室会计核算操作风险。二是中支会计财务科对支行财务预算执行情况的管理风险增加。会计核算业务上收前,中支会计集中核算系统除了能产生全辖的财务收支汇总表,各县(市)支行网点损益表在中支综合柜也都能自动产生,中支会计财务科能随时掌握辖内各支行的财务预算执行情况。会计核算业务上收后,集中核算系统撤销了各县(市)支行的损益科目账户,各县(市)支行财务收支情况不能在中支营业部反映,系统只能产生中支全辖的财务收支汇总表,不便于会计财务部门及时监督各支行预算执行情况,因此增加了中支会计财务科对各县(市)支行财务管理风险。

(二)县(市)支行的会计管理风险增加。一是对法人金融机构缴存存款准备金的管理风险增加。会计核算业务上收后,县(市)支行会计部门每旬必须对法人金融机构提供的缴存存款准备金报表进行审核,无误后报中支营业室办理存款准备金缴存业务。由于县(市)支行不直接办理具体核算业务,对农村信用社报表反映的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难以查证。二是账务查询查复操作风险增加。按照支付结算制度规定,对于接收到的支付系统查询,最迟不得超过次日上午就要查复,而中支与各县金融机构距离较远,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正常途径传递纸质查询查复书,只能采取先影像后纸质的方式由支行协查。另一方面,支行业务上收后,支行已无事后监督系统,影像只能依靠Notes邮箱这一非常途径传递,县(市)支行在查询查复工作中是“二传手”角色,因此也相应存在一定管理风险。

(三)县级法人金融机构操作风险增加。从我们调查辖内各商业银行情况来看,县(市)支行会计核算业务上收对辖内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的分支机构均影响不大,因为大多数商业银行在支付系统上线运行后,陆续撤销了在县人民银行开立的账户(保留发行库县支行除外)。目前受影响较大的是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主要表现在:一是资金调拨不方便。由于农村信用社没有市级营业机构,其上缴存款准备金和调拨头寸需要在人民银行与省联社之间频繁调拨资金,县(市)支行会计核算业务没上收之前,可直接通过县(市)支行随时办理,业务上收后必须到市中支营业室办理,由于各县(市)距离中支路程远近不一,来回跑一趟时间最短的要1~2个小时,时间长的要半天,因此办理资金调拨极不方便。二是对账不及时。由于农村信用社在中支营业室开户,其往来款项回单、利息回单等不能及时拿到,因而会经常产生未达款项,由于对账不及时,给资金安全带来一定风险。三是查询查复环节增加。县(市)支行会计核算业务上收后,农村信用社办理查询查复业务必须通过县(市)支行向中支营业室办理,增加了查询查复中间环节。

三、防范新风险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内控监督,防范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

1.加强风险防范教育。县(市)支行会计核算会计业务上收后,中支财务科要加强对全辖会计工作的管理和指导,重点关注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中支营业室核算业务量大幅增加,业务差错机率也相应增加,难免会给员工心理造成一定压力,因此要做好员工心理疏导工作,密切注意员工思想动态,经常开展案件防范和警示教育,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工作观、业绩观和价值观,切实防范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县(市)支行也不能因为会计核算业务上收而放松风险防范意识,会计核算操作风险虽然不明显了,但员工的道德风险防范教育却要加强。

2.健全风险防范机制。要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业务培训,着力提高业务人员的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并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要加大奖惩力度,做到奖罚并重。

篇10

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大环境下,高速公路公司近年来发展迅速,且高速公路公司普遍资产规模庞大,财务管理一直是财务工作的重点。财务管理离不开内部控制,财务的内部控制也可以促进整个公司的内部控制。要阐述内部控制,需要从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入手。财政部等五部委在制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过程中,规定了五要素的内容,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内部控制存在于整个企业的管理过程中,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是从财务组织内部产生的,是财务管理的需要也是核心,组织只要存在内部控制,那么内控的五要素就必然贯穿其中。探讨财务会计控制,就必须从五要素入手展开分析。

一、 公司目前的财务内部控制现状

(一)财务内部控制环境

财务部门现有的内部控制环境主要是内部的权责分配,也就是通过财务分工进行控制。但目前关键岗位的轮换制度执行不到位,容易使重要的信息掌握在少数员工手中,一旦员工离岗,工作不能快速衔接,造成工作效率低下,也不利于提高整体员工的业务素质。另外在部门的其他主观环境中,不能明确自己的人力资源环境和文化环境。不能发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二)现有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活动

公司目前实行了定期存货盘点和资产清查制度,明确了财产的登记和实物保管的责任,财产登记与实务保管分部门管理,形成部门间的互相牵制。另外规定票据与印鉴分别管理,档案由稽核人员管理。内部控制活动不够全面,在管理上落后于财务工作的发展。

财务部门现有的岗位按照业务单位划分,即收费业务、养护业务、路政超限业务、机关业务、总账报表、计划管理等等。这样分工容易使财务人员较重视成本核算,其他如资产、负债往来等内容关注不多,这部分对企业外部来说恰恰是重要的财务信息。并且这样分工容易使工作重叠,浪费劳动力且使财务人员缺乏总揽全局的能力,不利于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

(三)其他财务内部控制要素现状

财务部门目前实行了财务集中控制、经费包干控制、资产清查制度、内部工作检查等内部监督的措施。但内部监督中常用的内部审计工作开展不够,形不成可以向管理层提供决策的依据。

财务风险的识别在公司的标准体系认证中做过相关识别并记录,但是在风险目标设定及风险应对策略上缺乏重点对象,未能够经常关注。

信息与沟通的控制主要通过外部审计及外部工作检查的反馈来进行,缺乏相应的奖惩机制,以及一些应急的措施。

二、在财务管理中贯穿内部控制五要素的必要性

(一)内部环境的重要性

任何发展,环境都是前提。财务内部控制环境是财务管理的基本条件,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工作人员的素质,领导的工作作风、团队的凝聚力、科学合理的制度等等都是构成整个组织工作环境的一部分。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效率、工作成果。所以内部环境是开展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因素。

(二)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性

如果每个财务人员都有很强的风险意识,那么首先能够制约自己的行为,进而实现整个的团队的相互制约。财务风险的防范可以使财务工作朝着有序安全的方向发展,如果等出现问题事后解决,那么财务管理的成本必然会加大。还可能会打击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整个财务工作的进行。

(三)控制活动

财务工作就像一部机器的运转,每个会计人员就像是一部机器上的零件,一个出现不合格可能会导致整部机器的运转。会计人员的主观活动会影响内部控制的运行,所以具体的控制活动在财务内部控制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四)信息沟通的重要性

由于高速公路公司实行预算会计制度,财务部门越来越重视与外部交涉的工作,比如经费计划的审批、资产购置审批、专项工程款审批、上级单位的检查等等。为了保证外部信息的通畅,内部信息沟通也是必不可少的方面。在财务工作过程中,如果信息沟通不够通畅,说明内部管理存在矛盾,内部控制活动有不合理之处,所以内部控制的信息与沟通也是重要的因素。

(五)内部监督

在财务管理的狭义概念上,内部监督就是财务管理。从分工、制度、沟通等等一系列的控制措施后,最后的控制手段必然是监督。内部监督可以加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财务管理工作是重要的一项措施。

三、从内部控制五要素方面加强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创造科学积极的会计内部控制环境

创造科学积极的内部控制环境,首先应该完善原有的会计核算制度,建立岗位轮换制度、监督员工离岗的岗位交接制度、制定现金盘点制度等等。其次重视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财务工作有其一定的特殊性,财务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素质,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背景,有很强的财务管理安全意识。在选取财务工作者的时候要建立本部门的标准,以人为本,使财务工作的有效开展首先有劳动力的保障。建立以老带新的部门文化,使整体的人员素质得到提高并能够提升团队的凝聚力。

(二)加强财务风险评估

制定措施是要根据事先确定的风险可能性有针对性的制定。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强对人的管理,定期分析每个岗位可能出现的工作状况,多关注重点可能出现风险的岗位,了解工作流程的运行情况,以及来自于内部审计及外部审计的反馈情况。然后根据可能出现的工作情况制定风险规避的策略,采取措施降低以及分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