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高效提分方法模板(10篇)

时间:2023-06-06 15:46:2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效提分方法,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高效提分方法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8-0063-02

高等学校的育人担子繁重,因为高校课堂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性。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很少有参与和交流和独立思考的机会,这非常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高分子教学团队通过以下几方面措施改善高分子课堂教学效果。

一、更新观念,转变教师角色

如果教师完全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肯定不能满足部分学生的要求,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就算在一个教学周期中学生学到了知识,也是生硬和礓化的。成功的教学团队应该是在教学上推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积极营造主动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我们倡导在课堂上要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虽然教师在教学环节中的中心地位没有改变,但这样能够更加突出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作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敢于提问。要想实现这个转变,说起来容易,操作起来很难。首先得从老师的个人业务水平抓起,如果老师没有过硬的能力、不能掌控学生的课堂状态、不能把握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不能驾驭教学环节的方向,这个转变就无从谈起;其次,要讲究方法。以少带多、以强带弱、以外向带内向,实现学生主体气氛的形成;最后,教师得学会互动艺术,让课堂气氛活跃,但又不能乱。

二、更新形式,组织多种教学活动

在课堂上教师首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为他们创造一个引起积极思维的特定情景,让学生保持一种高涨的情绪和情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多种学习活动和学习内容交替进行,注重课堂交流,通过多种方式的交流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要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由于高分子课程是研究高分子物质物理性质、结构与加工相关内容的学科,具有理论抽象、概念繁多、教学重点难点分散、多学科交叉、需要用到包括统计学、物理、物理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等多学科的相互贯穿与融合,这些特点对教师和学生化学、数学和物理基础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1]。学生在上这门课程时普遍反映枯燥、抽象、难学,所以我们一改教师传统授课方法,将理论讲授、专题讨论、重点辅导、灵活小实验、小组教学等多种形式有机的结合起来。教师以组织和引导讨论为主,学生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成积极的参与者。给予学生更多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敢于提出问题,增加师生之间互相讨论和辩论的机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使学生在成功中获得喜悦,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更新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践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要想让学生尽快将抽象的理论消化好,靠完全的理论灌输是不行的。这样的做法就算学生理解了,往往也是将高分子有形的模型、结构、组织、理论等死记硬背下来,达不到理解性的深度,更不能做到融会贯通,无助于后续课程的讲授。要想真正地将抽象的理论自动流入学生脑海中,再消化吸收,只有走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我们授课讲到纤维相关的知识时,可以联系到我们近几年成功研发的新一代的增强纤维-T300、T700系列型号碳纤维,对比分析结构差异;讲授高聚物合成时,联系到我们研发成功的高品质ABS树脂等,剖析微观结构上存在的改进对性能的影响;在讲授增韧理论时,引入我们开发的各种增韧剂的制备及应用技术,等等,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结合产品实例,让学生动手做出来分析结果,亲自拍到电子显微镜照片,亲眼看到镜下的银纹结构、核壳结构、橡塑分区、韧性纤丝……教师把理论知识与这些科研成果中的研究要点有机的结合起来的做法,不仅交待清楚了学生特别感兴趣的问题,还深层次地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此时已经不必劳神再去解释那些理论,所有的语言都显得如此苍白。另外,我们还针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增设了具有科技创新性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项目。实验上,充分利用高分子专业的科研条件,老师给出实验目的和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方法,编写实验报告。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四、更新手段,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

多媒体教学不是新鲜事儿,用好多媒体课件,把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呈现给学生,丰富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2]。充分利用好这一有效资源,尤其是对高分子的微观结构复杂、板书和语言表述很难将抽象化内容的形象表述,多媒体演示手段会事半功倍,提高教学效果。但是这需要教师多下功夫,多与相关专业老师配合,将光、影、动画和照片汇合一起,才能制备出形象感强、吸引学生眼球的好片子。以上是我们从理论教学环节中改变做法来提高教学效果,但是,单纯从课堂上追求提高课堂效果的做法也存在片面性,必须结合实践教学,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吸收,因此我们还不断更新环境,创造良好的实践条件,用良好的教学环境和专业的实践条件,让学生更有责任感,更有凝聚力,课堂上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加努力的学习。高分子教学团队依托长春工业大学拥有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高分子材料联合重点实验室、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特色专业实验室、吉林省高分子材料实验示范教学中心,将第一课堂和第二、三课堂紧密的结合起来,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课堂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高低,关系到学生课堂学习的成功与否,所以我们将在今后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中不断探求其创新策略。虽然各个学校硬件基础不同、学源结构不同、学校定位不同、培养目标与方向有差异,但总体原则都是要为社会输送动手能力强、知识面宽、有一定创新能力的人才。我们结合自己的办学理念,制定一系列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取得了明显成效,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P7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近年来,生活垃圾的处理已经成为了经济高速发展的大中型城市的难题,大量的生活垃圾严重污染了环境,影响了市容,制约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作为可以将垃圾体积减小,质量减轻,同时能够进行能量再利用产生经济效益的方法——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目前在发达国家所普遍采用。从1988年我国建造第一座垃圾焚烧发电厂之后,发展较为迅速。垃圾焚烧发电厂具有很好的综合效益,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前景广阔。

2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应用前提

关于是否采用垃圾焚烧发电厂,国家于2000年印发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对采用焚烧处理垃圾的最低发热量做了规定:“6.1 焚烧适用于进炉垃圾平均低位热值高于5000kJ/kg、卫生填埋场地缺乏和经济发达的地区。”可见生活垃圾的低位发热量是决定一个城市生活垃圾适不适合采用焚烧法处理技术的关键。一般认为,低位发热量小于3300kJ/kg的垃圾不易采用焚烧处理,介于3300~5000kJ/kg的垃圾可以采用焚烧处理,大于5000kJ/kg的垃圾适宜焚烧处理。

同时,为了确保垃圾的彻底燃烧和控制二恶因的产生,国家于2002年颁布实施的《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要求生活垃圾的焚烧温度要大于850℃,停留时间要大于2s。根据热量衡算,垃圾进炉低位发热量应达到6280kJ/kg。考虑到整个焚烧工艺系统的经济性,业内人士提出7000kJ/kg经济热值的观点。

3 垃圾焚烧发电的设备

国内目前已建成的生活垃圾发电设施大都采用引进国外垃圾焚烧设备,但进口的焚烧设备在国内应用效果并不好,往往处于非经济运行状况甚至运行后效率低下而面临着大型改造。

3.1 垃圾焚烧锅炉利用效率低下的原因

早期垃圾焚烧锅炉自身热效率较低

早期引进焚烧设备主要解决低热值生活垃圾能够燃烧、减容和无害化处理。限于当时技术条件与客观因素,20世纪80年代国内首次引进的垃圾焚烧锅炉热效率为65%,远低于同年代普通工业锅炉(80%以上)和电站锅炉(90%以上)。由于垃圾燃烧烟气中主要由含氧成分构成腐蚀性气体,对余热锅炉受热面产生高温腐蚀和低温腐蚀;余热锅炉设计难以选择较高蒸汽参数。为避免低温腐蚀,垃圾锅炉排烟温度又不能过低,一般在控制在200℃以上;因而,提高垃圾焚烧锅炉热效率亦受到一定限制。

(2)垃圾焚烧锅炉效率偏低

目前垃圾焚烧锅炉的效率偏低,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一是作为燃料的国内城市生活垃圾目前由于分拣程度不高,高水分、低热值,与西方国家对应设计的燃料参数有较大的差别,在运行后需要额外进行投油或者投煤助燃;二是焚烧锅炉热功率相对较小,蒸发量一般为10t/h,不会超过100t/h,出于经济原因,能量回收措施有局限性。三是机组排汽热能无法充分利用。受天气因素影响,排汽参数不可能低于对应的饱和温度。蒸汽在汽轮机内膨胀做功降压至排汽压力后即进入凝汽器中凝结放热。这部分蒸汽能量难以直接利用,在热力学上称之为不可利用热能,一般占全厂热能损失一半以上。

因而,提高国内垃圾焚烧热能——电能转换效率主要途径有以下三项:一是改善入炉燃料的参数;二通过根据中国国情设计制造焚烧设备,提高垃圾锅炉热效率;三是选择适当的发电工质参数;四是完善本厂热力系统。

4 提高热能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

4.1降低生活垃圾入炉前的含水率

(1)根据相关理论推导:垃圾维持自行燃烧需要的最低热值应随垃圾水分的升高而增加,当垃圾含水率分别为40%、48%和55%时,对应的垃圾最低热值分别为7658、7908和 8126kJ/kg。对于采用混合收运的生活垃圾来说,降低生活垃圾的含水率污泥是提高生活垃圾热值的最有效办法。因此在许多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焚烧炉前设置垃圾池,其很重要的作用就是降低垃圾的含水率。在堆贮的过程中,一部分水分被沥干,一部分水分在近似堆肥化的过程中蒸发流失。天津顺港垃圾焚烧厂原生垃圾在垃圾坑里面贮存5到7天,用抓斗进行翻堆,在夏季含水率从50%~60%降低到30%~48%,低位热值从4180~4600kJ/kg提高到4600~ 5130kJ/kg。

(2)根据相关实验证明:混合原生垃圾在密闭的垃圾仓内,堆高1.5m,通过强制通风,二次翻堆,含水率62%的混合生活垃圾,7天后含水率降至45%左右,垃圾低位热值超过焚烧基本要求值。

4.2提高锅炉热效率,降低散热损失

垃圾焚烧锅炉在正常运行过程中,需将炉水表面含盐分较高的炉水排出,一般在上锅筒设连续排污系统。此外锅炉还在底部设定期排污系统,将炉水底部渣、垢排出。锅炉运行中可设置集中排污扩容热能利用设备,对这因排污带走热量进行有效利用,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降低散热损失。

4.3提高锅炉出口蒸汽参数

垃圾发电厂属于小型热力发电厂,发电工质提高压力需提高热力设备承压等级;过高温度需采用价格昂贵的耐高温腐蚀金属材料制造过热器,其整体经济效益不一定经济。因而,一定要测算出设备投入——产出效能比较并与汽轮发电机组相匹配,优选最佳方案。目前国内外大中型垃圾发电厂常选用发电工质参数为4.0MPa/400℃过热蒸汽,发电汽耗率小于6.0kg/(kW·h)。2003年建成的温州第2座垃圾发电厂,采用国产垃圾焚烧锅炉。其蒸汽参数为3.9MPa/450℃,发电汽耗率已接近5.0kg/(kW·h)。已达到当代垃圾电厂国际先进水平。

4.4优化热力系统

由于焚烧炉采用进口设备,而热力系统设备往往在国内采购,在热力系统的设计中,存在一些可利用热能未充分利用,而早期引进的垃圾电厂的蒸汽式空气预热器、除氧器、锅炉给水加热器直接由锅炉减压供汽,未利用其压差发电,直接造成了蒸汽可用能的损失等。

通过优化热力系统,增加热能利用率,合理平衡机组发电能力与对外供热用户需求,尽可能地利用焚烧锅炉提供的热能。

5 结速语

用焚烧方式并回收其中能量的垃圾处理技术在近20年得到了迅速发展。焚烧垃圾,回收能源,以实现城市生活垃圾的减容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但是由于垃圾焚烧炉产生的烟气具有腐蚀性大,易产生高温腐蚀和低温腐蚀的特点,因此可通过适当选型,降低焚烧锅炉散热损失,对进厂垃圾进行堆酵以沥出其中水分,提高入炉垃圾低位热值等方法和手段提高锅炉热效率。从而也提高了垃圾焚烧发电厂整体的热能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篇3

1 增强林场改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1.1 明确林场发展整体思路

林场发展过程中需要坚持合理开发、以林为主、综合经营的基本方针,全面落实国家相关政策,积极贯彻好促进林场发展的一系列方针,管好现有林场,不断扩造新林场,从而提高林分质量和森林资源总量。林场发展过程中需要坚持开拓创新、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强化经营管理,拓展经营范围,实现林场的全面发展,同时提高职工的总体收入,改善生产生活基本条件,保证林场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1.2 林场需要坚持发展基本原则

我国林场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坚持提高、稳定、发展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原则,最终能够稳定好职工队伍和林区社会秩序,进一步加强林区各项管理工作,从根本上提高林区经济效益,推动林区各项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林场管理经济效益提升过程中需要坚持效能、精简的基本原则,按需设岗、定编定员、压缩行政管理人员、进一步充实管护队伍、增加一线员工的力量,提高林场的经营效益。林场经济效益提升过程中需要按照目标管理的基本原则开展工作,实现经营承包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与绩效挂钩的奖惩管理制度,从而实现任务、目标、效能相联系,责任、权利、利益相互统一。林场经济效益提升过程中需要采取多元化经营,按照多种经营的基本原则开展工作,坚持绿化、育苗为主业,从根本上整合好土地、人力资源,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采取多种经营的发展策略,因地制宜,最终实现集约经营、科学布局、规模发展。

2 如何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2.1 实行责任制,严明奖罚

从1979 年开始,在造林、育苗、次生林抚育上,实行定产量、定质量、定时间、定资金的“四定”制度。凡完成任务、节约开支的,奖励节约部分的20% ,超支的,罚超支部分的5%,具体规定: 针叶树当年育苗,超产万株奖励3元;欠产万株罚款2元。二年生苗超产万株奖励5元, 欠产万株罚款3元。

2.2 广开门路,综合经营

近几年,国家拨给林场流动资金5万元,每年调配原木80立方米,扩建了木材加工厂,开展了原木、小材小料加工和木制品生产,主要生产支援农牧业和人民生活用品。建场以来,共生产马鞍1025盘, 马车小鞍8000个,蒙古包131顶,地质勘探岩芯箱4000个,学生课桌1950套, 夹纸板750付,办公和生活用桌、椅、柜共915件,总产值约40万元,其中近三年产值2万元。1981年10月,林场在旗下营成立了林产品经销门市部,主要经销推、杆柄等木制品,到今年6月,销售额3万元,为林场开展林工商综合经营,创出了新路。

2.3 科学营林,不断创新

根据“全面规划,因林制宜,以抚育为主,抚育改造利用相结合”的次生林经营方针,林场技术人员做了不少试验研究工作。1976年前,全场共抚育采伐6.2万亩,全部搞抚育间伐,没有搞林分改造,这样砍来砍去还是白桦、山杨林, 二、三十年生每亩蓄积量仅2立方米左右。过去一般抚育采伐平均每亩收入8.5 元,采用改造采伐每亩收入50元,这样既能增加经济收入,又能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充分发挥土地潜力和森林的多种效益。

3 完善各种机制推动林场改革与发展

3.1 完善林场经营管理体制

林场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结合各自森林资源的管理状况,制定符合林场经营管理体制要求的生态建设发展规划,推动林场各项改革顺利进行,提升林场管理经济效益。林场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以培育森林资源和保护森林资源为根本任务,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坚持公益性和效益性并重的基本原则,国有林场管理过程中经费需要全面纳入财政预算。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建立和完善林场岗位管理体制,迫切解决好当前岗位编制不规范、不明确的问题,并建立完善的奖惩管理制度。

3.2 培育保护森林资源

林场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按照森林资源的总体规划开展积极有效的工作,制定好生态建设发展总体规划。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依托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和三北防护林等林业重点工作建设,大力实施林场生态建设项目,完善造林绿化制度,不断增加林业资源总量,从而提升森林总体覆盖率。

3.3 实现林业产业化发展

林场发展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技术和资源方面的优势,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坚持走多元化发展道路,大力开展种植业、种苗花卉业、加工采集业、养殖业、三产服务业、森林旅游业不断拓展创收渠道,实现林场产业化发展。建立苗木繁殖基地,实现苗木规模化发展,建立完善的销售系统,保证苗木生产销售一体化。

3.4 积极改善林场基础条件

林场发展过程中需要贯彻国家的战略方针,制定符合林场发展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规划,全力争取国家重大扶持项目投资资金。林场基础条件建设过程中需要抓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火、林场办公基础设施、林木良种基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公益林管护道路、中幼林扶育等工作,从根本上改善林场基础条件,促进林场效益得到提升。

3.5 实施好科技兴林发展战略

林场发展过程中一方面需要依靠政策,另一方面需要依靠科技。因此,需要发挥科技在林场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从根本上体现科技的先导性、决定性作用。实施过程中需要把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战略工作来抓。积极推广容器育苗、多树种混交等林业技术。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组织专家和科技骨干开展各种林业科技讲座,让广大林场工作者更好地了解林业科技,把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运用到林场发展过程中,从而能够帮助林场实现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篇4

当证明的命题条件和结论之间关系看起来比较容易沟通,证明思路比较清晰时,可以采用综合法来证明,立体几何证明问题,三角、代数问题一般考虑用综合法来处理.

从已知条件出发,以已知的定义、公理、定理为依据,逐步下推,直到推出要证明的结论为止,这种证明方法通常称为综合法.综合法证明的一般步骤是:P0(已知)?圯P1?圯P2?圯…?圯Q(结论).在应用综合法时,应从命题的前提出发,在选定了真实性是无可争辩的出发点以后(它基于题设或已知的真命题),再依次由它得出一系列的命题(或判断),其中每一个都是真实的(但它们个并不一定都是所需求的),且最后一个必须包含我们要证明的命题的结论时,命题得证.在证明时,并非一开始就能找到通达命题结论的思路,只是在证明的过程中对每步结论进行分析、推敲、比较、选择后才能得到.当然,在较多地积累了一些解题经验,掌握了一些证法之后,则可较为顺利地得到证明的思路.

设≤x≤2,

求证:2++

证明由于a,b∈R+时,≤,得a+b≤,那么,+≤=,2+≤=2≤2=8.

上述第一个不等式中等号成立的条件为:2x-3=15-3x?圯x=?埸,2,故原不等式成立.

反思欲从左边证到右边,必须消去x;如何消?只有经过平方,才能将x从根号中“解救”出来,“解救”出来后才有消去的可能;于是在基本不等式中开始“搜索”与平方有关的不等式,慢慢地≤就“浮出水面”,综合法自然也就诞生了.

在运用综合法证明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明确方向,选择最佳途径是综合法的难点;其次在推理中,联系最终结果进行猜想,防止迷路和删除无用的中间结果;最后由条件得出的每一个命题,必须都是真命题,否则,结论得不到证明.

当证明命题不知从何入手,或者所给条件形式简单而结论复杂的题目,往往采用分析法来解.对于证明不等式问题,也可以运用分析法来证明.

分析法就是从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找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这种证明方法的逻辑依据是三段论推理,证明的步骤是:Q(结论)?坩Q1?坩Q2?坩Q3?坩•••?坩P0(条件或事实).

应用分析法时,并非一开始就确信由结论出发所产生的那些推断(或命题)都正确,各个推理步骤及依次考虑的概念、定理、法则等都适合.这种推理方法仅仅是建立与需要证明的命题的等效关系,因而需要从这些关系中逐个考查,逐个思考,逐个分析,逐个判断,在得到了所需的确定结论时(它们是已证的命题或已知的条件),才知道前面各步推理的适当与否,从而找出证明的路子.

设a,b,c为任意三角形的三边长,I=a+b+c,S=ab+bc+ca,试证:3S≤I2

证明由I2=(a+b+c)2=a2+b2+c2+2(ab+bc+ca)=a2+b2+c2+2S,故要证3S≤I2

欲证()式左部分,只需证a2+b2+c2-ab-bc-ca≥0,即只需要证(a2+b2-2ab)+(b2+c2-2bc)+(c2+a2-2ca)≥0(这对于保证前一式结论成立也是充要的).

要证上式成立,可证三括号中式子都不为负(这一条件对保证上结论成立是充分不必要的),因为有a2+b2-2ab=(a-b)2≥0,b2+c2-2bc=(b-c)2≥0,c2+a2-2ca=(c-a)2≥0,故结论为真.

欲证()式右部分,只需证a2+b2+c2-2ab-2bc-2ca

反思本题综合性较强,在证明的过程中,既有按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而推演的步骤,也有按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而推演的步骤,同时也有按结论成立的充要条件而推演的步骤.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在数学证明中不能把分析法和综合法绝对分开.

数学归纳法是一种以数学归纳法原理(即自然数归纳原理)为根据的演绎推理,它将一个无穷归纳过程转化为一个有限步骤的演绎过程,所以它是证明有关自然数问题的有力工具.确用数学归纳法可以证明等式问题、不等式问题、整除问题、几何问题等.

一种计算装置,有一数据入口A和一个运算出口B,按照某种运算程序:①当从A口输入自然数1时,从B口得到,记为f(1)=;②当从A口输入自然数n(n≥2)时,在B口得到的结果f(n)是前一个结果f(n-1)的倍.

(1)当从A口分别输入自然数2,3,4时,从B口分别得到什么数?试猜想f(n)的关系式,并证明你的结论.

(2)记Sn为数列{f(n)}的前n项的和,当从B口得到16112195的倒数时,求此时对应的Sn的值.

解析(1)由已知得f(n)=•f(n-1)(n≥2,n∈N?鄢),当n=2时,f(2)=×f(1)=×=,同理可得f(3)=,f(4)=,猜想f(n)=.()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成立.①当n=1,2,3,4时,由上面的计算结果知()成立.②假设n=k(k≥4,k∈N?鄢)时,()成立,即f(k)=,那么当n=k+1时,f(k+1)=f(k)=•,即f(k+1)=,所以当n=k+1时,()也成立.

综合①②所述,对?坌n∈N?鄢,f(n)=成立.

篇5

【关键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方法;教学工具;教学主体

一、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和教学理念的不断改革发展,传统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逐渐被现代化教学所替代。当今社会对学生的综合要求越来越高,大学所开设的课程也越来越丰富。在大学教学中,教师要以实践教育为重点,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为导向,对传统的教育理念进行创新,对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改进,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现代化教育思想中,教育不仅是知识教育,更是能力教育,是思维教育,是道德素养教育。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综合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就必须要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从实践教育出发,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不断创新,将学到的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并应用到生活中。

二、从课堂教学方法入手,加强实践型教学方法的应用

(一)加强合作教学

教学过程是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锻炼的最好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改变教学方法使学生接受更好的实践锻炼。合作化教学管理模式是素质教育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根本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很多大学生都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喜欢探讨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强对合作教学法的应用,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使其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对班级的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使得所有学生都能在小组内得到锻炼。分组完成后,教师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合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分析,尤其是在学生进行讨论分析的时候,要及时发现并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纠正,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效率。

(二)加强问题教学法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会举一反三,很明显是自主思考不颍经常跟随教师的讲解进行学习,很少进行主动思考,只会呆板地学习。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必须加强对问题教学法的应用。教师应当在课堂上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地解决问题,而不是总是依赖教师。

比如在护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强对问题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的应用,以学生的实习为载体,提出各种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在实习过程中,要让学生深入到医院的相关科室进行护理工作,可以由1名教师带3~4名学生,结合医生的治疗工作,配合进行护理管理。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实习经历,对护理过程中的要点进行讨论分析,解决问题,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评价,为学生将来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三)丰富教材,实现自主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不给学生太多限制,很多时候反而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大学生的想法往往比较丰富,教师可以给他们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给他们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从而实现自主教学。教师应该对传统的大纲教材进行拓展,并给学生提供相关的辅助材料。比如医学教学中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常见的医学病例,让学生根据这些病例的情况对各种临床医学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学会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另外,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材,刚开始不能太难,要循序渐进地增加教材的难度,从而使得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不断巩固。

(四)加强参与式教学法的应用

在传统教育过程中,师生的定位出现偏差,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各种知识,缺乏存在感、参与感,师生之间的对话是单向的,缺乏互动。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将传统的教与学变为学与教,将知识灌输变为学习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多参与,多沟通,多互动。

参与式教与学的重要特点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改变,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成为课堂的主体;课堂教学模式发生改变,教师通过设置各种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比如有的学生比较内向胆小,不喜与人交流和沟通,不敢在课堂上表现自我。教师要着重加强对这类学生的引导,给他们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在课堂上多发言,对医学问题进行分析,不断锻炼,从而克服心中的恐惧,提高学习能力。

三、从课堂教学工具入手,加强对新媒体的应用

传统课堂教育是单纯的知识讲解,很多学生对枯燥的知识并不感兴趣。在现代化教学背景下,应该要加强各种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从而使得医学课堂变得更加有趣、生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在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作用变得越来越大,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在教育教学领域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新媒体的广泛使用使得教育教学过程变得更加便捷、快速,尤其是对于各种教学信息、教学资源的传递,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实现信息化教学、智能化教学。比如在医学护理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对各种理论知识有更加直观的感受,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幻灯片的形式对医学护理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还可以结合一些实际的实验课程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培养,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加强对互联网教学平台的应用,可以将课堂搬到互联网上,借助互联网平台对学生实行多样化、灵活的教育。比如可以尝试每周开设一两节网络课程,让学生上机学习,完成相应的课时,并且要将这部分学习纳入最终的成绩考核中,让学生对这种学习模式引起重视,更好地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另外,在信息时代,新媒体平台还可以成为教学资源传递的渠道。教师可以借助邮件、自媒体平台等将各种学习资源传递给学生,也可以通过自媒体平台布置作业,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四、从课堂教学主体入手,提高教的综合能力水平

当前很多教师虽然在尝试各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一个综合能力高的教师要能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还要与学生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从而能够以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去完成各种教学目标。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掌握更多先进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此外,教师要加强对素质教育的认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学会从一般性的备课转移到教学思路的设计上来,实施策略性教学。

课堂教学依旧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环节,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创新。比如教师可以尝试角色互换,让学生扮演教师,自己则扮演学生,学生自主备课,讲课,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学生的思想进行体会。这样,教师就能学会在教学过程中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更多地考虑到学生的需求,提高课堂效率。

当今社会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不仅要学会进行理论教育,还要学会进行实践教育,尤其是对于一些实践性较高的课程,必须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学校要为教师提供一些提升平台。如高校可以和医院合作,让教师借助医院平台进行科研。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完成一些科研项目和任务,这样不仅能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与教学水平,而且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除了注重提高教学水平,还要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在平时的教学中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推进,大学教育质量有了明显提升。大学教育是完善学生的人格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的重要过程。在大学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颖.提高高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20):172-173.

篇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们已经逐步步入一个信息全球化的社会,信息技术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初中生正处于思想活跃,能快速接受新鲜事物的年龄,为初中生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要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为出发点,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而在我国信息技术教学的起步较晚,教师的教学经验还不是很丰富,所以就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我们要展开深入的探索。

1、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许多教师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不能做到深入地分析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不能将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它的应用趋势变化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有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只注重向学生讲授基本的理论知识,缺乏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很难将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而且目前很多地方没有将信息技术列入中考科目中,使得很多只追求升学率的学校不重视信息技术的教学,与该学科相关的基本硬件设施匮乏,授课教师也得不到相应的培训,直接影响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质量。此外,由于信息技术学科没有设立严谨的考核体系,造成教师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学生则缺乏对该学科的学习积极性。

2、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方法策略

2.1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时刻保持好奇心,让他们随时都有新鲜感。为此,信息技术教师在讲课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理清教学思路,明确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抓住机会去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如,在讲授WORD的图文混排时,教师可以只简单的给同学们介绍一下绘图工具栏中的填充、阴影、自选图形、三维效果等基本工具,然后让同学们自己在操作中体会各项功能的操作技巧以及操作效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探索、自我学习能力,达到授人以渔的教学效果。为了改变传统课堂上单一化的教学方法,教师还可以采用团队合作式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比如,就WORD图文混排这一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将班内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让他们一起用所学技能制作一张贺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自己讨论、设计具体的方案,并按照方案要求分配相关任务,让组内成员分别完成图案收集、编辑剪裁、整体设计、打印等工作。这种团队合作式的教学方式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能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专长,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也能让学生们体会到集思广益的优越性,让他们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感悟全局统筹、合理利用资源将团队优势最大化的重要性。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课堂上时刻处于大脑高速运转的状态,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让他们拥有学习信息技术的持久动力。

2.2 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实现师生交流式学习

教师要在课堂上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自主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对所学知识的问题和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自主的解决问题或者学生之间相互解决问题,此外,教师也要积极投身到学生的探讨中去,实现师生思想的交流碰撞,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

2.3 给学生布置相关任务,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不仅要交给学生基础的理论和基本的技能,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围绕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给学生设计一些拓展性的任务。比如,教师在教学生画图的过程中,可以只详细讲解圆的画法,然后给同学们布置拓展性的任务,让他们自己去研究矩形、圆角矩形等其他图形的画法。这样的任务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独立学习、独立钻研的积极性,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学生完成相关的任务之后,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和鼓励,让学生们体会到独立完成任务的成就感,让他们能够更加自信的去解决更为深奥的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钻研能力。

2.4 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建立完善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体系,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可以建立教师评价、学生自评、教学成果评价紧密结合的评价体系。在教师评价的环节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要让课堂教学的内容安排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布置学生力所能及的教学任务,在评价过程中还要以鼓励为主,不断巩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2.5 做好课堂总结,注重知识的巩固与衔接

在每堂课临近结束的时候,教师要及时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此外,教师还要阶段性的帮助学生巩固、回忆已学的知识,让学生们做到温故知新,实现新旧知识的紧密衔接,将零碎的知识点更加系统化,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性,让学生的思维更具开阔性。

3、总结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在推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要着力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要让学生充分享有课堂上的自导权,要实现师生的良性互动,要通过拓展性的任务培养起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建立系统化的评价体系,让教师能够及时、全面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让学生能深入地了解自己,更有针对性的提高自己的能力,要让学生建立起知识的整体框架,让他们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篇7

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清晰地认识到传统作文评改方式的弊端,开始转变单一的教师评改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作文评改环节中,形成多元化的作文评改体系,同时引导学生主动接受作文评改中的意见,不断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

一、创新作文评改方式

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落实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思想,灵活运用尝试教学方法,对作文评改方式进行创新,引导学生参与到作文评改中,而不是只被动地接受作文评价,自主发现作文中的不足之处,培养学生的作文赏析能力,进而创作出语句优美、结构完善的作文。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教师以小组互评互改的方式将作文评改交给学生,一方面降低自身由于教学负担大而产生作文评改不合理、统一化的现象,另一方面提高作文评改的速度,引导学生开展有效性的作文评改环节,促进作文评改效率的提升。首先,教师以抽查的方式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写作情况,以只阅读不评价的方式大致掌握学生的作文水平,便于小组互评互改方式的顺利开展。同时,教师向学生传授作文评改的方法和主要关注的内容,比如圈出作文中的错别字、标注语句不通顺的句子、画出优美的句子等,以及从大局观的角度对作文进行赏析,展现自身的语言组织能力,对每个段落进行旁批,而不写总评,避免学生主观判断的不合理性。然后,教师在小组内交叉评改作文,当遇到不理解的句子时,以小组探究的方式,判断词句使用是否正确,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同时在评改环节结束后,对相关同学提出建设性意见,其他同学引以为戒,逐步提升自身的作文写作能力和赏析能力。

二、优化作文评改技巧

在语文作文评改中,教师要面对所有学生的作文并给出评语和建设性意见,经常以统一的标准要求每一位学生,对于作文写作水平差的学生而言,可能会一直收到相同的评语,进而认为自身的努力白费,产生不自信、自卑的心理,降低作文评改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优化作文评改的技巧,将不同层次学生的作文进行分类,制定合理的作文评价标准,提升初中语文作文评改的效率。在初中语文作文写作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参差不齐,经常犯的错误也不同,教师通过分层评改的方式,明确每个层次学生在作文写作中的不足之处,进而具有针对性的评改,而不需要全面地关注每一处地方,在保证评改质量的条件下提升作文评改效率。比如:对于写作水平差的学生,教师可将作文评改的关注点在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主题是否明确等作文写作基础方面,以合理性的评价标准开展作文评改环节。而对于写作水平优秀的学生,教师则可以将评改关注点转移到语句是否优美、结构设计等方面,以分层作文评改的技巧,提升作文评改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在作文评改时间充足的条件下,教师可以将其与上次作文写作情况进行比对,发现学生的转变,以鼓励性的评价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打造高效的作文评改教学环节。

三、完善作文评改体系

在传统评改教学体系中,基本上只存在教师评改环节,教师多是高高在上的裁判者身份,无法保证作文评语的合理性。所以,教师要完善作文评改体系,开展“四批”教学模式,增加作文评改环节中师生的互动,促进学生认知到自身的不足,提升作文评改的质量。首先,以教师评改为“一批”,教师结合自身对每位学生写作水平的了解,从专业的角度给予合理性的评价,指出作文的缺点、表扬优点,加深学生对自身写作能力的了解。然后,为了改变学生对作文评语的冷漠态度,其次,引导学生以自批作为“二批”,让学生根据具体的评语再次阅读作文内容,回想自身写作时的想法,从整体的角度进行赏析,更加深刻地接受教师的评语。再次,以他人评改为“三批”,开展学生之间互批环节,学生之间相互借鉴写作经验,了解作文写作中常犯的错误,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进行学习,同时推动学生作文赏析能力的培养。最后,教师再次批改作为“四批”,了解整个批改环节学生所留下的批注,对学生自己和其他学生的评语进行批阅,保证作文评改的有效性。同时,挑选出优秀作文进行展示,逐渐形成完善的初中语文作文评改体系。

四、加强教师示范修改

篇8

    从学生自身找症结,可以从以下三种情况分析:

篇9

英语听力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英语教学在听力教学方面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依旧按照传统应试教育的学习模式进行英语学习,更多地注重英语的读写练习,对听力教育的训练相对较少,导致英语的实际应用水平降低。为了提升中学英语听力教学效率,需要对当前学生的英语听力现状进行了解。

一、当前中学生英语听力的现状

(一)缺乏听力技巧。中学生在进行听力学习和训练的过程中在技巧方面还是比较贫乏的。听力对基础的要求比较高,但是也需要相应的技巧,比如对一些长句进行速记、对听力的题目进行大致浏览之后再听等,而当前很多中学生在进行听力的训练和学习时,其技巧方面还是比较贫乏的,不利于听力能力的提升。

(二)学生的语音和词汇基础比较差。很多学生在中学时段进行英语学习时,大多是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进行学习的,而且地区之间也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导致很多学生普遍存在语音能力差的现象,有一些中学生甚至对音标的掌握也不够全面,基础知识不够牢固,在听的过程中往往会存在很大难度。此外,很多学生的词汇基础也比较薄弱,听力能力的高低与词汇和语法的掌握有很大的关系,当前很多学生的词汇量、语法掌握程度都不够高,因此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往往会导致听不懂的问题出现。

(三)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当前很多中学进行英语听力教学时,一般都会集中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比如在课堂上专门进行听力训练,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听力训练,往往容易使得学生心理紧张,心理素质比较差,在这种情况下听力的效率会有所下降。当前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对听力教学效率的提升有很大的阻碍。比如有的学生对各种词汇本来就不是太清楚,心里一紧张,脑子里容易一片空白,在进行听力教学时,导致学生不在状态,对所有的学习都会功亏一篑。焦虑的心情会对学生的听力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

(四)学生的知识面不广泛。学生的知识面不够广泛,也是影响学生听力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知识面不广,使得一些听力文章中的一些知识点、词汇的理解等方面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和问题,最终影响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理解。比如有的学生对西方文化不够了解,在实际的听力训练中,对于文中提到的一些常识不明白,会导致对整篇文章的理解有误。

二、加强英语听力教学的策略

英语听力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中学生而言,加强听力训练,有助于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加灵活地应用英语。提升中学英语听力教学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学生心理状态不佳,对英语听力教学有很大影响,因此在进行听力教学时,应该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帮助他们克服心理恐惧,帮助他们培养平和的心态进行英语听力的学习,才能真正帮助他们融入听力教学中来。比如可以给学生放一些英文电影、歌曲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放松,并且能够潜移默化地掌握一些知识。

(二)加强对学生的各种基础知识的训练。对于学生的各种基础知识的训练是保证听力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一方面要加强对语音基础的训练,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各种词汇基础的训练。在进行教学时,如果有条件的话,要对学生的各种语音问题进行纠正,比如从音标、升降调、连读、轻重读等最基础的知识开始教学和讲解,帮助学生的平均水平能提升一个层次。对于各种基础知识的训练,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是不够的,需要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加强学生在课后进行各种语法以及词汇的累积。对于学生的课后学习,教师要加强监督和引导,比如当前很多学校开设的计算机网络学习平台就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良好的平台。教师要加强引导学生使用这些资源进行学习,利用各种教学工具提升学生的基础、能力和水平。比如给学生布置一些不同题材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这些题材写报告,学生在完成报告的过程中就会加强各种词汇以及语法的学习和累积。自主进行学习,往往比单纯地听教师的讲解效果更好。

(三)加强对学生的各种听力技巧的培训。在进行听力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听力技巧的培训,比如听写记笔记、快速笔记能力、题面快速浏览能力等,都是听力过程中常用的小技巧,学生不能完全呆板地进行听力训练,应该掌握更多的小技巧,能不断提升听力能力。无论是在对话还是听力考试中,这种小技巧都有助于学生对听力内容的理解能力的提升。在培训学生的听力技巧时,还可以加强对各种文化背景的介绍。在进行教学时,需要教师多讲解一些相关的知识,比如西方文化常识、科学技术内容等,有助于学生在听力学习的过程中对整篇文章的背景有一定了解,能够提升听力水平。

结语

听力训练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当前很多中学生的英语听力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要从多方面着手加强对各种问题的解决,提升中学生英语听力教学的效率以及学生听力能力。

【参考文献】

篇10

一、现代教学理念的含义

对于高等学校来说,教学理念就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对高校的整个教学安排有重要作用的教学观。课堂上,老师会将高校的教学理念通过言行仪表、授课及各种实践活动体现出来。现代教学理念是对传统教学理念进行创新改革后的一种思想,是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自然而然产生出来的,是老师日常工作的指导方针。不同的高校,侧重点有所不同,体现出来的教学理念也不尽相同。不同的学者对现代教学理念也有不同的看法,但总起来看,不论哪种观念,基本都存在以下共识:

1.互动式教学。传统教学观念认为,教学应该是教师主动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主要任务是讲解,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对于现在的应试教育而言,主要目的则是考试及格或者得到一个相对高的分数。现代教学理念认为,教学不仅仅是单方面的知识传授这一种单一的形式,应该过渡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的教学模式,因为教和学是双向的,应该与学生进行互动,才能及时掌握教的效果。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老师可以事先确定教学内容,做好教学安排,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的形式达到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

2.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教学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从属地位,老师课前认真准备教学内容,课堂上将这些内容传授给学生,如果学生在上课过程中能够认真听讲,掌握了老师所讲的全部内容,那么这便是一堂好课,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对于枯燥的知识,学生很难有足够的兴趣完全听进去。传统的教学模式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很关键的一点是,忽视了学生是一个能动的主体,是具有丰富思维的青年人,让这些本身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学生长期被动地接受知识,效果显然不佳。现代教学理念认为,既然学生是能动的主体,那么就应该转换教学意识,以学生为本,在安排和准备教学内容时,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学生知识的全面性。教学活动是以传授知识为基本出发点,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强调学生外在知识能力的培养,尽管学生理论知识比较丰富,但是内在的运用知识的能力不足。现代教学理念下,注重学生内在能力的培养,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为基本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书本知识,更强调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不光要求学生学习单科知识,更强调学生知识全面性的掌握与综合运用。

二、高校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方面

1.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传统教学模式中,整堂课,主要是老师在讲台上讲授知识,学生基本没有任何参与,学生主动思维很少,这种讲授方式知识性比较强,但趣味性、生动性不够。

2.老师直接给结论,提问少。老师上课过程中,大多是对问题进行讲解。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变弱。

3.教案单一,借鉴引进的少。在高校里,有很多老师存在着多年不更换教材和讲稿、试题库不变的现象,老师较少借鉴吸收其他精华知识,传授给学生的也不会是最前沿的知识,在拓展学生视野方面做得明显不够。

4.重视理论培养,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大多以分数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结果必然是学生机械掌握课本上的知识,动手实践能力下降。

(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在传统的授课模式下学生上课只听老师讲,只要完全听懂老师的讲解,能跟上老师的思路,掌握住老师讲解的内容,就是学会了。而对于问题没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2.学生缺少学习兴趣。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气氛大多比较沉闷,习惯于老师“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认为只要掌握住了老师讲授的内容就是获得了知识,殊不知,这种学习方法直接扼杀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慢慢会导致学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

3.学生共性多,个性少。传统的教学模式制定了统一的标准,久而久之,学生共性的方面较多,很多个性方面的特质被压抑了,短期内体现不出来,但对于学生的长期发展乃至一生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以上是传统教学模式下存在的普遍问题,如果以上问题不解决,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态、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国外先进教学方法的借鉴

国外对现代教学方法研究较早开始,这些先进的教学方法融入到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中,表现出了无穷的生命力。如案例教学法、问题学习法等。案例教学法由哈佛大学商学院首先提出,该方法主要由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作为老师和学生讨论的题材,案例的选择与教学内容相配套,与教学目的相一致。老师在具体讲授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阅读分析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最终得出分析结果。案例法运用得当,对于提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有帮助。问题学习法在1970年由加拿大的一所大学首先提出运用,问题学习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分成对学生进行分组、给出相应的问题、采取具体的措施、对过程结果进行汇报和问题反思五个步骤。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既提高了其学习能力,也提高了其团队协作等能力。

从案例教学法和问题学习教学法来看,都是设立一个与现实相近的生活情景,因为这些教学方法都是没有固定答案的,所以学生在分析过程中也可以增强其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经验的积累,从而提出相对丰富的理解。老师与学生的地位发生了转换,老师处于从属地位,学生也不再是课堂上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了积极主动寻找答案的主体。老师与学生主体地位的转变是现代教学理念的主要思想,是现代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

四、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的建议

1.教学观念的改变。对高中提倡素质教育这一点反映了应试教育的盲点,在大学,对学生进行以提高学生各种综合素质能力的改革都是可行而且必要的,这需要教育工作者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现代教学理念认为,一节好的课应该是师生互动性好,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所提高,其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也应相应提高。在大学,如果只是单纯地讲解知识,这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因为对于大学生来说,大部分的课本知识自己就能看懂,根本用不着老师进行讲解。虽然国外的教学模式也不一定就是合适的,但是有些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在传授知识时更多地考虑怎样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不是培养一种应试教育的产品。

2.传统的评教标准应该改变。目前,很多高校都有一套学生评价老师的制度体系,教学质量管理部门通过学生给任课老师打分的高低作为评价一个老师是否优秀的标准,不可否认,这套制度体系确实可以发挥作用,老师课前会认真准备教案,上课时会按照准备好的教案进行讲解,老师仪表端庄、表达清晰、板书认真是学生打分的重要依据,殊不知,这些应该是老师具备的基本素质,但是过分强调这些方面,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扼杀师生互动的积极性。既然现代教学理念发生了转变,原有的教学评价标准也应过渡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比如在打分标准设置时,可以更多地考虑:课堂中是否有师生互动?上完课能否让学生感到自身素质有所提高?……

3.考查学生的方式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大多数学生的成绩是由最终的期末考试来决定的,即便有些学校引入了平时成绩和期中考试成绩,但是期末成绩的比例也会高达80%。在这种考核方式下,学生只会注重期末考个好成绩,一些不良行为也会随之发生,对学生以后的人格发展有非常不良的影响。因此,高校应该对考核学生的方式进行相应的改革,这样学生会更多地注重平时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参考文献:

[1]姚利民.打破教学改革坚冰,创新高校教学方法[J].中国高等教育,2010,(8):40-42.

[2]马凤岐,王伟廉.教学方法改革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地位[J].中国大学教学,2009,(3):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