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管理职能模板(10篇)

时间:2023-06-06 15:46:2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农村经济管理职能,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农村经济管理职能

篇1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2-0000-01

一、晋江农村经济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现状

晋江市位于我国福建省,属于福建省下辖县级市,它是福建省综合实力最强的县市,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县市之一。其经济实力之强令人刮目相看,连续十八年都是位居八闽县级之手。总收入达1000多亿元。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截至到2015年底,晋江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已经发展到368个,组织成员大约有15万人,计划占晋江农村人口的一般数量。在2015年,仅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有100多个,总出资额大约达70亿元。这些农业经济合租组织涵盖范围非常广,如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加工及运输等农村各产业。

二、晋江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农民对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晋江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中,不难发现由于农民知识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接受新鲜事物的程度比较慢,还没有充分意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性,对这个组织的理解相对比较狭隘。没有意识到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能够帮助农民的农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进行产业化经营。甚至有的人认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就是一种市场垄断,属于计划经济。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不相容。还有由于曾经的农村合作社运动的失败,使农民从内心产生了恐惧和障碍。认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之后,会形成利益团体,影响基层政府的稳定和管理。这些思想上的狭隘,导致农民对于参与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的热情不够,使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的工作止步不前。因此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组织的良好发展,首要问题就要在思想意识上改变农民的想法,解除他们的误解,使他们明白建设农村经济合作发展是对他们有益处的事情。

2.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

关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保护问题一直都没有得到落实。至今我国还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或者条例来保护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这样就会指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缺乏一个良好的法律运营环境。一旦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难题或者矛盾,都无法依靠相关的法律政策来进行自我保护。更由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不明确,政府也无法行之有效的进行约束和管理,更无法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在关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方面,我国的法律还是一片空白,这也导致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注册登记的状况比较混乱,根据对晋江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登记状况的调查来看,在工商、民政、农业部门注册登记的都有。

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中的政府管理职能的有效应用

1.政府要引导农民充分认识到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重要性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是在新时代的迅速发展下,改革创新发展后出来的新生事物。它的作用对于广大农民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为了引导农民能够充分的认识到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重要性,首先就要先让每个干部群众明白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创建对于农民的利处,而村干部则是是农民的领头羊,只有他们意识到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重要性之后,才会对自己管辖范围内的农民大力宣传,解除农民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误解,使每个农民都意识到农村经济组织可以给自身带来的益处。其次还可以在已经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地方,举行试宣传示范的方法,让农民亲自看到参加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好处。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广大农民眼见为真后,对于参与到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会提高。

2.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我们生活在一个法治社会,一切事情都要做到有法可依,所以政府做好法规建设,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逐渐走向规范化和法制化,是政府各行政部门应尽的职责。因此国家在此基础上,应该借鉴国外相关经验,然后根据本国国情,尽早制定关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相关法律,使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法律环境下健康发展。从长远角度来看,地方政府在国家相关法律政策还未出台时,可以先根据当地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些促进、规范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的相关条例和章程,保证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的有序性。

3.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我国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由于起步比较晚,在组织规模、资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方面都存在严重的问题。因此各级政府为了保证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良好的发展,一定要加大扶持的力度。首先在工商登记和产品销售等方面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供便利条件。二是在资金方面,各级政府一定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扶持其健康发展。还可以根据每年本地区的财政收入状况,安排一定的数额实行低息贷款。三是在税收方面,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一般都是属于非盈利性的组织机构,所以在地方税允许的范围之内,政府可以进行税费优惠政策或者说在一定期限或者范围内免收税费,保证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有效运行。四是要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在帮助农民进行农业产品生产的条件下,设立风险防范金,一旦农业生产出现问题,农民无法从农产品中获得经济收入或者遭受到严重的自然灾害时,可以给予一定资金补贴。

四、结论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广大农民自主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有效建立极大的维护了农民权益,使农民获得了一定程度的保障,因此为了其良好发展,需要政府发挥管理职能进行扶持和帮助。

篇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村级组织。只有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村级组织改革,破除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障碍,才能激活农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建立起农村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村级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我国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对村级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必须重新审视。

(一)村级组织是党和政府与亿万农民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村级组织是我国农村的最基层组织。党和政府关于农村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只有通过村级组织去组织农民实施才能落到实处。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措施,也必须要通过村级组织这一载体去实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广大农民的意愿,也主要是通过村级组织这一渠道向上级反映。离开村级组织,党和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将因失去抓手而无所适从。

(二)村级组织是新农村建设的基层组织者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发展农村社会公益事业;三是加强对农民的教育,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文明程度。而这三个方面的工作,都必须要靠农村的最基层组织――村级组织去组织实施才能完成。

(三)村级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和支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涌现了一大批如华西村、等依靠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而发展壮大的“名村”,为其他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树立了榜样。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虽然各地不应完全照搬照抄这些“名村”的经验和发展模式,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经过50多年积累起来的村级集体经济的巨大财富,是新农村建设最现实的物质基础和支撑,任何抛开现有的村级集体经济进行新农村建设的设想,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社会资源浪费,而且也是无法实现的。

(四)村级经济组织是农村的市场主体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规模小、并且分散的一家一户的小生产,既阻碍了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也无法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相对接的矛盾日益突出,农民组织化程度低,成为严重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引导下,公司+农户等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协会等各种市场主体组织有了很大发展,对于组织分散的农户顺利进入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未来农村市场经济发展中,村级经济的市场主体作用是任何组织都无法取代的。

(五)村级经济是聚集新农村建设资金的载体

建设新农村需要强大的资金投入。从世界各国的经验看,投入的渠道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政府的财政扶持,二是社会资金的投入,三是农民自己进行投入。

随着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战略方针的实施,国家的投入将会不断增加,但是在市场经济下,国家的投入将主要用于提供社会公共产品,保障社会公平,国家不应该也没有能力把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巨额资金全包下来。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资金,要靠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和农民自己进行投入,这就必须要发挥村级经济的载体作用,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吸引并凝聚各种社会资金,提高农民自身的投入水平,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巨额资金投入。

二、现行村级体制的制度缺陷

30年前所进行的以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改革,虽然冲破了农村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改变了集体经济“大呼隆”、“大锅饭”的状况,但是从本质意义上讲,这一改革只是改变了农村集体经济的经营方式,并未触及农村计划经济的根本体制。

30年来,虽然我国农村的各项改革在沿着市场经济取向不断深化,但是农村经济最核心、最关键的村级体制始终没有进行根本性变革。按照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要求,现行村级体制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

(一)村级集体经济产权模糊、残缺不全,制约了农村市场主体的发育

从现行的各种法律制度的规定看,目前我国农村的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实行乡、村、组三级所有,以组为基础的产权制度。这种产权制度一方面使农村集体经济的产权归属不清,三级组织均拥有集体财产的所有权,究竟归纳一级所有不清楚,事实上,哪一级都没有完整的所有权。另一方面造成了村级集体经济的产权残缺,作为农村经济最基本单元和支撑的村级经济在土地等集体财产的所有权上,上有乡、镇的顶头领导,下有村民组对土地等集体资产的实际占有,因而使村级组织的所有权在事实上被架空。产权经济学认为,只有构建了具有排他性和流动性的产权,才能培育起有效率的市场主体。村级集体财产的产权模糊、残缺不全,严重束缚了其向农村市场主体的发育,从而影响了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

(二)政经(社)合一的组织形式,降低了村级组织的行政和经济管理效率

现行的村级组织既是农村居民的自治组织,又是集体经济组织。村级组织在行使行政职能时,往往以经济管理者的身份向农户乱摊派,加重农民负担;在行使经济职能时,又往往采用行政手段,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同时,繁杂的行政和经济管理事务又占据了广大农村干部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影响了其自身素质与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高度集权的“一元化”领导体制,缺乏相互制约的权力制衡机制

目前,绝大多数地区的村级组织都是集行政管理与经济管理权于一身的高度集中统一的组织结构,既没有建立科学的内部分工制衡机制,也没有建立有效的外部监督制约机制。这种体制不仅容易造成个人专权,导致乱用权力、决策失误,而且在权力失去制约的情况下,不可避免地会滋生腐败,造成集体资产流失、干群关系紧张,严重削弱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村级组织存在的制度缺陷,是目前引发我国农村一系列问题和矛盾的根源。

1、受体制的制约,村级经济没有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而发育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具有内在生机和活力的农村市场主体。在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体制中,村级集体经济没有充分发挥其为农户提前、产中、产后服务,组织农户进入市场的功能,使分散的农户盲目地闯市场,造成我国农副产品供应的大起大落,长期以来始终跳不出“少了少了少、多了多了多”的怪圈,不仅使广大农民蒙受了巨大损失,影响了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而且引发了国民经济的剧烈波动。

2、村级经济没有发挥有效聚集社会资源投入农业的载体作用,建立起社会各方面资金投入农业的投资、融资机制,使农业投入长期不足,影响了对农业的现代化改造。

3、由于村级经济薄弱,没有接长农业产业链条,不仅使农业的效益无法提高,而且也制约了农业自身吸收接纳劳动力的能力,使数以亿计的农业劳动力不得不背井离乡进城务工,既影响了农业的自身发展,也加大了社会的就业压力,并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4、由于村级体制缺乏应有的活力,抑制了新农村建设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效能的释放,使新农村建设出现了“外热内冷”的尴尬局面。

三、村级体制改革的构想

改革村级体制,必须在坚持土地等基本农业生产资料集体所制的前提下,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根据广大农民的意愿,顺势推进,才能保护并不断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一)改革“三级”所有,强化村级集体经济所有权

从目前的行政组织架构看,乡、镇是农村的基层政权组织,不再是农村集体经济的所有者,但是有关法律法规至今仍未予以明确。因此,应尽快修订有关法律法规,明确乡、镇一级不再具有农村集体经济的所有权。村民组虽然是三级所有的基础,但是由于其规模小,经济基础薄弱,组织机构不健全,难以承担作为集体经济主体组织农户进入市场的重任,可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以股份等形式逐步纳入村级经济。村级组织一般是以一定的社区为单位组建的,规模适宜、机构健全,因此应将土地等集体经济产权明确在村一级,从而把村级集体经济塑造成为产权清晰、完整的农村市场经济主体组织。

(二)实行政经(社)分开,强化村级集体经济管理

在市场经济下,乡镇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对农村进行行政管理,为广大农民提供各种公共服务产品,因此应当明确乡镇一级不应再承担经济管理职能。村一级组织应实行政经(社)分设,即将村级集体经济管理职能从村民委员会中分离出来,村民委员会只行使村民自治的行政管理职能,不再承担村级经济管理职能,另行建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专事村级集体经济管理工作。村民组在纳入村级集体经济之后,将成为村级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再具有行政职能。

(三)推进股份合作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经验证明,股份合作制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已基本完成了村级经济的股份合作制改造,积累了丰富经验。农业专业合作社法的实施,使我国农业股份合作制的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为农村经济全面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篇3

    二、当前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分析

    (一)如何实现城乡经济联动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的顺利进行,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居民的收入水平得到显着提高。但时,在城乡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城乡经济的差距越来越大,出现了城乡二元经济现象,严重影响我国整体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当前是我国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关键时期,如何实现城乡经济统筹发展,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是党和政府在进一步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同时,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也进入“瓶颈”期,亟需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完善农村市场经济建设,促进要素在城乡间自由发展,实现城乡经济联动发展,以城带乡,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如何促进农民增收

    在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农民收入倍增的宏伟目标。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实现农村的小康社会。没有农村的小康,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小康,而实现农村的小康社会的重点在于促进农民收入的增收。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实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的收入得到快速增长,但是总体上看,农民增长困难,城乡的收入差距逐步扩大,严重影响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因此,在进一步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进程中,如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多方位地实现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是党和政府今后农村经济工作中的重点所在。

    (三)如何转变农村落后的生产经营模式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农村的生活面貌得到很到的改善,但是农村经济发展出现减缓趋势,其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农村落后的生产经营模式。生产力是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形成科学合理的生产关系的保障。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的生产力水平仍很低,属于典型的以牛、锄、耕为主要生产工具的自家经营消费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生产技术含量低。同时,农业结构单一,主要以种植业为主,没有形成农林牧副渔一体化的多种经营模式,作物品种单一,质量低。此外,农村市场不规范,农村资料开发利用率低;当前,我国农村市场不健全、交易不规范、网络化程度低、农产品流通市场量小,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市场的不规范,造成农村的资源开发力度低,资源浪费严重,无法促进农村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资源的经济价值。因此,如何转变农村落后的生产经营模式,推动农村市场经济建设,是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所在。

    (四)如何实现基层政府职能转变

    农村经济的发展既要靠市场在经济运行的基础作用,也需要基层政府发挥其调控作用。而当前我国基层政府的种种弊端,没有完全充当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角色。基层政府的弊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府机构繁多,财政给养人员过多,使基层政府的运行成本太高,财政负担过重,严重影响基础政府财政投入到农村经济建设的规模,最终影响农村经济发展;二是基础政府干部的综合素质不高,缺乏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乡镇干部专业技能知识主要靠自学,理解不透彻,往往存在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严重不利的影响。三是基础政府经济管理职能不明确,机构设置臃肿,造成对经济的多重管理的局面,各部门的分工不明确,因此,在涉及到责任时候各部门相互推诿,不能更好地发挥其相关经济管理职能,其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基础政府职能如何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怎样更好地为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课题。

    三、继续深化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对策

    (一)统筹城乡经济一体化建设,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城乡分割体制不仅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阻碍了我国城市化进程,最终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在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要积极推动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社会平等地位,尤其要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此,要从规划入手,建立城乡经济一体化的相关机制,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基础设施,连接城乡统一的市场,推动城乡商品、劳务、资源的自由流动,实现城乡经济的联动发展。

    (二)拓宽农民收入渠道,着力多方面增加农民收入

    放宽创业门槛,加强对农民创业的扶持力度,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多层次、全方位地鼓励农民的创业;同时加快农业的现代化建设,积极支持对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劳动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尤其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的收益。此外,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能,保障农民在土地上的合法收益。

    (三)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生产经营模式的转变

篇4

关键词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财务管理 信息化建设

项目基金:佳木斯大学人文社科面上课题,项目基金:2014WM09

前言:

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加强了对金融体制改革的力度,在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稳步发展的同时,将工作重心向农村金融改革方向转移,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我国经济体制整体改革的一部分,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是我国金融机构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产物,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是具有银行性质的地方金融组织,它的计划,核算等管理活动都要按照正规银行的财务管理模式严格进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作为农村的金融中介,它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是无法替代的,另外,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经营来看,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体系使其实现盈利的基础,也是保障其正常运营的先决条件[1]。我国经济正处在“新常态”的环境之中,经济发展不景气,爱这样的情况下,有其要重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财务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有利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长期稳定的发展,创造出更大的社会效益。

一、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财务管理现状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从目前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发展水平来看,经营状况还不是很乐观,管理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虽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已经开展了多年的体制改革,但同其他商业银行的发展状况相比,其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还比较落后,在财务人员队伍建设,风险评估以及财务管理的监管力度上都存在较大差距。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的地域性特征也十分明显,有其是在社会经济较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仍具备极大的发展潜力,展现出了其顽强的生命力和活力。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财务管理与普通企业的财务管理相比,显得较为专业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属于银行性质的企业,其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明显高于普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并且具备先天的资金储备优势,这些都是普通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我国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是经济体制改革下的产物,作为新生事物,其组织结构及管理制度还都不够成熟,在很多方面还需要做出调整和改进,,在这种大的经济环境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发展必须依赖于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体系。

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意识不强

在我国数量众多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中,对于财务管理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到财务管理对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的重要作用,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严重失衡,同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中的财务管理方式过于简化,单纯地将机构的经费以及账务表象化是难以对其发展起到一定影响的。财务管理的作用要体现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整体经营过程当中,其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发现财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分析研究,找到最佳的解决方式,不断地改进和提高财务工作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只有这样,财务管理职能才算是实现了充分发挥[2]。

(二)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

在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财务管理在具体的实施中存在困难,这是由于我国现行的核算办法决定的,财务管理职能不能集中,导致各个级别和部门都掌握着部分的财务管理职能,这种职能分配方式,阻碍了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财务管理职能分散,相对的就扩大了各个部门财务管理职能作用的范围,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管理者的管理职能受到削弱,即使管理者限制了部门的财务管理职能,但部门主管习惯性地以本部门的利益为行使职能的出发点,很容易影响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整体的利益实现。由于财务管理机制的不健全,财务管理职能掌握的主体间存在不同的利益关系,导致整体的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也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财务管理方式不合理

我国现行的财务管理方式以事后监督和分析为主,并且财务工作仅限于记报账以及财务检查和分析,这种财务管理方式体现出了较为严重的滞后性,导致财务管理不能在工作环节中发挥作用,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财务管理职能的缺位给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资金控制方面带来了一定的隐患。这种不合理的财务管理方式,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财务信息的时效性受到了严重影响。现行的管理方式属于粗放式管理,这种管理方式过于简化,没有形成具有规范性的成本管理机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成本管理主要集中在经营成本管理中的部门管理成本上,这样就导致了对产品成本和客户成本的无视,将不利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整体运营成本的控制与管理。

(四)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低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财务管理的实际工作中,涉及到了大量的财务信息,这些财务信息如果简单地依靠人工记录,将会大大降低财务管理以及日常运营的工作效率。就目前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信息化发展水平来看,虽然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但资金投入缺乏针对性,并且现有的资金投入还带有局限性,主要表现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将资金主要用于改善和提高客户服务端的业务系统中,而对于建设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内部信息化网络平台的投入力度还不够,在不少地方还不能实现财务信息的共享,财务信息得不到及时的传达,导致财务财务信息流通渠道受阻,机构总体的信息化水平过低,严重影响了财务管理的管理效率。

三、构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财务管理体系的有效措施

(一)强化财务管理意识

强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财务管理意识是转变财务管理职能的有效方式,要改变以往对于财务管理的轻视观念,把财务管理作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够给财务管理职能创造出发挥的空间。在提高财务管理意识的同时,还要结合现代企业的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等,通过运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预测,决策以及分析的方法,突出财务管理的核心,将财务管理从财务会计中脱离出来,形成单独的管理模式。使财务管理职能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实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的经济效益。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也需要改变原有的发展理念,将提升机构整体价值作为发展目标,实施相应的员工绩效机制,使员工的职业规划能够与机构的发展目标保持一致。另外,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制

以往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实行的财务管理机制,使财务管理职能过于分散,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管理者在实现管理职能时很难将职能集中,管理过程也显得十分困难。为保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财务管理职能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该重新划分各个部门的财务管理职能,实现纵向管理,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管理者能够轻松地实现财务管理职能的集中。各个部门主管的财务管理职能受到机构管理者的限制和制约,同时,机构管理者也受到各个部门主管以及全体员工的监督。另一方面,机构管理者要在机构内部制定财务管理责任制,实行各个部门的相互制衡和相互监督,这样就能够将全体员工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使全体员工在实施财务管理职能的时候,都能够从机构整体的利益出发,使机构与员工的利益保持一致,这样就能够促进财务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

(三)完善财务管理方式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打破原有的财务管理方式的限制,使财务管理能够真正作用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发展当中。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管理者要改变以往的管理理念,将财务管理职能的作用范围扩大至整个机构的经营过程当中,加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预算的管理,运用财务管理职能,做好事前预算,对机构正常运营的成本进行准确的计算,事中监管,在实际经营过程中,注重对机构成本的控制以及财务预算的执行,事后审查。在事后要及时对经营活动做出总结,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组织员工进行讨论和分析,获得解决方案[3]。另外,将成本控制纳入到员工的绩效考核中,强化员工成本控制意识,这也是实现财务管理的一部分。

(四)加强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加强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改变资金投入的重心,在保证客户服务端业务系统信息化的同时,也要加强机构内部的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起机构内部的信息共享平台,使机构内部的财务信息能够在共享平台上一目了然,提高工作效率,机构管理者也可以通过信息共享平台获得机构的所有财务信息,从而使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另外,还要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提高员工的财务管理意识以及信息化应用水平。

结论: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面对当今的经济形势,需要强化对财务管理的认识,从机构内部找到当地业务的问题,结合工作实际,找到符合自身经营发展的财务管理方式和制度,加强信息化建设,努力构建财务管理体系,从而提高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机构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曾真.新形势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财务管理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3,18:12-13.

[2]周鲜霞.浅谈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改革创新[J].现代经济信息,2012,06:198-200.

[3]曹丽达,李飞.国有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机制体系的构建[J].辽宁经济,2013,09:82-84.

作者简介:

篇5

农村经济管理涉及到行政执法职能的多个方面,既与农村土地利益有关,又与农村财政管理挂钩,执法过程中任务繁重,情况复杂。同时,现阶段农村经济管理的制度不完善,法规不健全,农村经济管理部门不能够行之有效地做好本职工作,进而对后续的经济管理工作造成影响。

2.农经管理工作责权不匹配,开展工作难度大

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包括农村财务管理、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监督管理和农村合作组织建设四个方面的管理职能。管理工作覆盖面广,涉及方面较多,管理层级分工不够明确,致使上传下达失真。部分工作人员不够重视农经管理工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也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同时,政府不重视,领导不关心的现状也使农经管理工作在实际运行中不能做到责权对等。

3.农经管理工作经费不稳定,组织运转艰难

农经管理工作属政府部门,但除去国家财政收入,并无其他收入来源。而农经管理工作又常涉及到农村公共事业的支出。因此在没有任何行政事业性收入的情况下,要维持部门正常有效地运作是有很大困难的。

4.村级债务沉重,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村级债务支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税费改革后,村级财力下降,许多农村经济收入入不敷出,不但不能偿还陈债,甚至有的还出现新债,二是农村义务教育、维护社会稳定、河道治理、农田水利建设以及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的财政支出。村里没有能力拿出资金偿还债务,更没有能力拿出资金发展农村经济管理工作。

二、加强农村经济管理的对策

1.提高上级政府对农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

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与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息息相关,在党和政府日常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各级党委政府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摆正姿态,正确认识到农经管理的意义,并且为其发展出谋划策,贡献力量。切实加强领导并抓好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与农民利益息息相关的就是土地了,在目前我国土地承包制度变化不大的环境下,许多新的问题厄待解决。为防止农村经济发生混乱,农村经济管理部门任务艰巨。在农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要发挥其作用,担负起监督审计的责任。这也是农经管理的主要职责。政府部门也应该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足够重视,并有所行动。

2.完善农经管理法律制度,保证职能高效行使

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经常会有一些政策性非常强的行政执法工作,比如,农村财务审计、土地纠纷调解、农民负担监管等工作。虽然有些法律法规对这些问题都有涉及,但是,专门针对农经管理的配套法规却较少。这也导致农经管理人员执起法来困难重重、无章可循。所以,要想保证农经管理部门能够高效地行使权力、执行工作,制定相应的农经部门的法律法规势在必行。

3.建设农经管理队伍,提高工作效率

农村经济管理部门面向农村,是与基层人员直接接触的部门,工作职能多,任务繁重,若是管理队伍现状与管理工作本身之间不协调的话,将会极大地影响部门工作的开展。所以,加强农经工作队伍建设意义重大。对各乡镇站所需的各类工作人员要重点培养,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整体能力;维持农经队伍稳定也至关重要,保证农经队伍成员都能够积极地对待工作。从各个方面对农经队伍的整体能力进行强化,建设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农经队伍。

4.强化农村财务管理,保证工作经费充足

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是农经管理工作中的重点,虽然近年来各级财政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投入不断增加,但始终不足。因此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农经工作事关“四个确保”。在农村经济运行安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方面以及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监督新机制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推行农村财务民主管理,强化审计职能。改革财务管理模式,积极推行农村会计委托制。加强集体资产管理,确保集体财产安全和资源要素合理流动与开发。重点建设农村财会队伍,着力培训一批懂业务、爱岗敬业的农经人员队伍,严格落实持证上岗制度。

5.加强经济监督管理,化解债务危机

篇6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1

我国现代化发展离不开农村经济管理,它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由于传统农村社会组织弱化,减弱了矛盾疏导机制,转型之后农村社会关系更加矛盾复杂。我国农村经济先后进行了统分结合式双层经营,这种经营管理有助于集体产权处理和行政支配。但因为我国农村是分散式、小规模经营,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一些农村地区社会文化发展落后。在新农村建设时,农村公共事务的管理更为重要,创新和改革成为必然。

一、我国农村经济管理中的问题

因农村体制创新和改革,新农村建设时,传统农村社会组织明显弱化,农村居民利益诉求更加广泛,致使社会矛盾涌现,农村经济管理出现许多新问题。

1.农业劳动力素质低。我国农村中的新生代居民受过良好教育,生活方式、就业观念和消费理念都有很大改观,愿意去大都市闯荡,获得同等就业与高薪待遇。新生代居民很少有人回到农村去发展农业,故此,从事农业生产多是知识水平低的简单劳动力和老年人。他们不能采取新机械作业,新型种植培养技术不能用在生产生活内,农村经济发展缓慢。

2.农村土地经营规模小。尽管我国的耕地面积广阔,但许多地方属于丘陵地形。因为人口密集,土地经营基本是小农经营。小农经营存在分散性和独立性特征,无法实现大规模经营。机械作业难度大,现代农业发展缓慢。虽然农业生产经营效益低,但因落实了国家的惠农政策,许多农村居民不愿意将土地使用权交予土地承包者,阻碍土地经营规模壮大。土地政策制约限制,一些土地不能发挥原有用途,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利用率低下。

3.农村居民维权意识弱。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征用农村土地、土地案件不断增加。这些情况都是侵占农村居民利益。我国惠农政策在一些地方未严格落实,一些人员,挪用农业补贴。农村居民无法依靠自身力量进行解决,而村民的维权团队也无法发挥实际功能,不懂得如何整合社会资源和执政资源,存在无组织状态,难以从根本开展权益保障。

4.公共事业服务缺乏。在建设新农村阶段,我国政府提出需做好农村的公共事业基础建设。这样能够缩小城乡的差距。农村公共事业能够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而我国农村近年来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促进公共事业发展。农村的文化教育、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有了明显进步。但是,物质和财力缺乏的农村,一些村委会和乡政府没有为农村居民提供公共服务设施。受到财力制约,农村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和城市经济发展距离拉大,难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二、新经济时代下农村经济管理的创新

1.构建优秀的农村经济管理队伍。首先要加强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培训,构建高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较强责任心的工作队伍。经济管理人员需参加更高层次学历教育,并加强现代经济规律把握与运用。相关领导干部也要注意引导和示范,促进政府人员创造性学习。同时,经济管理团队还应有稳定性,做到合理定岗、定编和定员,保证有专业人员参与农经管理工作,健全问责制度。

2.对农村经济管理重要性加强认识。农村经济管理是农村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了社会稳定和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各地政府应当加强认识,将农村经济工作归入议事内容中。家庭承包经营的双层经营体制需加强完善和稳定,土地承包中的新问题、新情况,凡是涉及农民利益的工作需加强监督。在防范农村经济管理问题时要开展审计监督。各级政府要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管理职能的发挥。

3.完善农村经济管理的相关法规。调解土地纠纷、农村财务审计和监管农村负担都是强政策的行政执法工作。农村经济管理人员要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尽管有相关的法规支持,但农村经济管理的法规较少。我国政府需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顺利开展农村经济管理执法工作,保证农村经济秩序稳定。

4.确保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经费投入。我国对农村经济管理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总体而言依旧偏紧。土地流转和合作组织建设的财政扶持低,委托的经费少,农村经济管理难以运转。政府应当健全农村的信贷管理,及时放宽农村贷款。农村经济发展离不开农村资金前期投资,而这主要渠道是银行信贷投入。故此要规划好支农资金额度和比例,构建硬约束机制,保证资金及时到位。农产品加工和农村商贸投入是农村经济重要增长点,要深化农产品的价格改革,提升农村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相关部门要解决科技部门和农业部门分散管理现象,以技术指导农村经济组织的运行,为农村经济组织骨干提供现代化专业培训和管理理念。

5.完善政府主导的群众利益维护机制。各级乡政府需构建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协调和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乡政府需强化经济管理服务职能,从根本上凝聚村民意志和代表村民利益,调动群众参与经济事务管理中。需实施村务公开,构建管理人员责任制,村内重大问题要进行讨论,落实好民主监督。农村领导干部要做好调查研究,发现并解决问题,关心民众疾苦,为群众排忧。构建新农村是为了构建服务型政府,这对农村的市场经济完善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三、结束语

时代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现代农村的经济管理也会发生变化。农村经济管理要紧随时展,工作人员要以良好敬业精神和高度负责态度参与新农村经济管理,并完善和充实农村经济管理内容。通过深入实践,寻找问题本质,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转型和升级,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经济管理。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3―0039―01

1目前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1.1认识不足

随着现代农业建设的不断深入,国家对农业越来越重视,无论在政策上还是资金扶持上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但是很多基层领导还没有足够重视农村经济发展,并没有从根本上重视农经管理工作。

1.2法律法规不健全

由于农村自身的情况,导致农村经济管理比较复杂,因为农村经济管理的内容较多,涉及的人员也多,同时农村经济管理的政策性又较强,因此,在进行农村经济管理时就需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与之配套,这样才能使农村经济管理有效开展。然而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仍有可完善之处,导致部分农村经济管理职能不能有效发挥,制约了农村经济管理的作用。

1.3管理制度不完善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在很多市场主体中已经建立了有效完善的市场经济管理体制,然而农村的发展速度比城市慢,市场经济的管理理念还不够深入,因此,还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与目前的农村经济发展速度相匹配,造成农村经济发展受阻。尤其在目前的发展形势下,农村的社会结构、利益结构和农民收入构成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需要完善健全、符合实际的管理制度来保障农村经济的发展,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才能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4管理队伍综合素质不高

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管理工作人员是保障农村经济管理发展的关键,因此要确保管理人员具有专业的知识技能,同时也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这样才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人员普遍存在综合素质偏低的情况,既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又没有思想上的认识,同时也缺乏工作热情,这些情况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管理的发展。

1.5资金管理不规范

目前,很多农村都存在着承包租赁合同不规范的情况,导致所得费用的减少,从而造成集体资产的损失。另外,很多农村财务不公开、不透明,也造成资金管理不规范。同时,由于农村干部缺少理财的概念,很少接触理财的信息,也没有相关的培训,导致对现有资产只会保管,不会投资,使资金(产)的回报率很低。

2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建议

2.1提高认识

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领导,要经常督促其抓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从而使基层干部重视该项工作的开展。采用多种手段进行宣传,营造全民重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氛围,重点宣传发展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要对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及对自身工作的认识。

2.2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健全农村经济管理规章制度,推进法治进程。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应该对农经管理执法责任权责体系进行明确的规定,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建立完善的追责体系、激励体系.对农村经济管理进行全程、动态的追踪,打破部门之间的界限,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法治对农村经济管理的作用。

2.3规范日常工作

目前很多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都不够规范,无论是农村土地承包、村级财务管理还是农民相关补贴等都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工作起来没有制度可循,造成很多工作没有顺利开展。因此,为了做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要制定出符合工作实际情况的日常工作制度,使日常工作得到更好的规范。

2.4建立信息反馈机制

篇8

一、新经济时代下农村经济管理创新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乐亭县深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建设,一是实施土肥管理。在姜各庄、马头营、乐亭镇、中堡镇和闫各庄等乡镇设立5个耕地质量监测点,检测耕地质量变化;开展农企合作推广配方肥活动,建立配方肥经销网点14个,年推广配方肥4.9万吨以上;建立马头营和汀流河2个万亩示范片,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节水灌溉、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示范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在万亩示范片内开展节肥节药模式探索、示范展示和效果监测。二是推广绿色防控。截止到现在,全县共建设蔬菜绿色防控基地7个,国家级绿色防控基地2个,其中新建鸿春农业部绿色防控基地1个,大田作物统防统治面积完成5.5万亩,全县12.4万亩小麦完成病虫害防治。三是开展农产品质量检测。严把基地准出市场准入关,每月例检抽取样品400余个,上半年自身检测及接受市场委托检测样品共2262个,合格率99%以上。完成新寨撒马店艾旭合作社、汤家河雷刚合作社二维码质量追溯系统的应用工作。四是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开展农资打假行动、高剧毒农药专项治理,特别加大农资质量抽检工作力度,从源头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监管,确保群众用上放心农资。目前已对300余家农药经营户进行备案,备案率达到95%以上,检查农资经营单位120余家,出动执法人员322人次,随机抽取农资样品112个。按照全市统一规划,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为手段,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一是完成农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户完成了市下达任务,实现调减籽粒玉米1.3万亩、调增青贮玉米0.5万亩,调增的0.8万亩蔬菜。在姜各庄莲花池村建设一个青贮玉米千亩示范方。制作、发放青贮玉米明白纸500份,发放蔬菜种植规程500份。

二、新经济时代下农村经济管理创新面临的问题

(一)没有足够的农村劳动人力

有不少年轻人或是中年人离开家乡,选择北上,这就造成了农村劳动力不足以及生产创新能力的缺乏,虽然当前可以依靠农用机械设备的技术提升以及进步来弥补农村劳动力的流失,但由于学习成本高,年纪大的农民无法快速上手操作和使用而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同时这也使得农村劳动效率难以全面提升。

(二)缺乏完善的公共事业服务体系

对于农村的教育医疗、公共卫生、生态环保等方面还缺乏统一完善的服务体系,对于建设公共事业服务体系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到位,由于人力及经费的缺乏,没有为农民提供合适的公共服务设施,长久下去,容易造成城乡经济差距加大,阻碍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步伐。

(三)政府职能建设管理不到位

农村经济管理主要有财政、土地承包、农民以及对合作建设项目的监督和管理。由于当前在促进公益性与经营的深度融合方面管理层还没有形成足够的认识,导致农村经济管理职能分工不明确,权责混乱,无法合理解决和应对农村经济管理出现的问题,无法起到良好的管理效果。

三、新经济时代下农村经济管理创新措施

(一)完善农业综合服务机制

大力发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动植物疫病防控服务、农业信息服务以及农业气象服务等农业公益,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支撑能力。发展农业劳务服务,鼓励合作社、供销社、农协、农业劳务服务公司、农机租赁公司等专业机构,开展代耕代种代收、大田托管、烘干储藏等市场化和专业化服务,形成与土地规模经营相适应的农业劳务服务网络。发展农资服务,建立政府扶持下的以供销社为主体,以龙头企业、农资交易市场以及基层农技推广服务组织等为辅助的农资供应服务主渠道,全面完善农资配送服务网络,重点建设“龙头企业-配送中心-基层连锁网点”现代农资连锁经营网络,大幅度提升重点农业区域的农资连锁经销覆盖率。

(二)创新农业综合管理方式

极探索成立土地产权交易中心、土地流转中心、土地担保中心以及土地纠纷仲裁机构,制定土地流转管理办法、基准价格机制以及最低保护价制度等配套政策,依法保障农民的财产权益。支持农业产业化企业做大做强,引导龙头企业实施产-加-销一体化,带动农户进入市场。比如乐亭县可通过重点扶持发展环城现代农业园区和姜各庄、中堡万事达等省市级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国家级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创建。积极推动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新增流转面积,力争市级以上农业园区基本实现规模流转。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争取打造省级标准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抓好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节水灌溉、滦河治理等工程,为农业提质升级创造条件。

(三)激发农业经济科技主体活力

以乐亭县为例,重点推动绿昕公司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综合实验站等项目,壮大丞起、金畅等企业种苗繁育能力。加快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与鸿春农业公司的新品种、新模式实验基地建设,继续开展省蔬菜产业创新团队在万事达等3个合作社的示范实验。科学有序开发滩涂资源,支持海水养殖集约化发展,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推进远洋捕捞。积极引进农业专家和科技人才,培育新型农民。大力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推进新技术、新产品转化应用与示范推广。加快培育创新型农业领军企业,支持农业企业自建或与高校院所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中心,组建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进以新品种选育和农用生物制品研制为重点的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推进校院地合作创新,鼓励并积极推进和农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农科教”合作,建立“产学研”联合实验室,设立农业科技研发、中试、转化的农业园区(基地),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或引进上下游农业企业,有效提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同时通过相继建立起的冀东国际农产品物流中心等龙头骨干项目,有效带动了农产品流通、加工和附加值提升;环城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被命名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丞起现代农业示范区被命名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示范园。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886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3家、省级12家、市级45家,发展联合社7家,培育家庭农场97家。农产品检测合格率达到99%以上,“乐亭甜瓜”荣获国家地理保护产品,培育省级著名商标8个、河北名牌产品8项,顺利通过“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县”验收,入选“全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以农民为投资主体,在河北省首家建成拥有22艘远洋渔船的捕捞船队。全面深化与北京二商、一轻、首农等农业领军企业的多领域合作,农产品外向度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四)壮大农业经济管理创新人才队伍

鼓励农业科技人员通过带技术、带项目在乐亭县创办农业企业,或从事服务于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的兼职创新创业活动。鼓励扶持大学生、有技能和经营能力的农民工创业从事规模种养生产、农产品加工营销、休闲观光农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等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政策体系和服务保障机制,落实资金、技术、土地、劳动保障等各项优惠政策,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保护,优化创新创业融资环境,营造良好的自主创新生态环境,广聚农业科技创新资源。

(五)加强财政资金支持

支持金融机构完善农村信贷业务体系,鼓励其利用微贷技术进行信贷流程再造创新运用产业链金融产品,开展订单仓单融资、应收账款融资等业务,探索推广农业职业经理人信用贷款。深入推进农村金融创新,大力发展农村电话银行、网上银行业务,加快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和扶贫金融,扩大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品种和规模,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农村动产抵(质)押贷款,借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改革支持开展农业企业和集体资产股权抵押融资。完善风险分担机制,健全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信贷担保机制,根据农户及中小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建立一个完整科学的信贷担保组织和机构;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逐步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以农业保险保费财政补贴等措施分担涉农金融风险;加强对保险的综合应用,鼓励保险公司面向农村开发小额人身保险、涉农贷款信用保证保险等创新产品,鼓励保险资金通过债权、股权、资产支持等多种方式,支持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民生工程、新型城镇化等项目。完善信贷补偿机制,进一步加强信贷机制下的保证金管理,使农村经济信贷保证金包括的范围进一步加大,优化相关信贷评测体系,努力配合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和金融资金控制体系建设趋势,使农村经济信贷体系合理可持续的发展,建立健全农业农村信用评价体系,规范开展信用评定工作,促进各金融机构之间资源共享,构建良好的信用环境;探索开展农村电商合作共建的农村信用体系模式,发展农村信用信息数据库和第三方征信机构,创新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四、结语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唯有不断优化改进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创新农村经济服务体系,加快培养创新技术人才,才能更好的应对新经济时代的发展需求,有效提升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

作者:杨洁松 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农牧局

参考文献:

篇9

1.做好集体林资产的清查

集体林资产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区划界定的集体所有的森林和林地资源。包括林木以及依附森林生存的经济动物和经济植物,如人参、中草药材、林蛙等;还包括灌木林、灌丛林、荒山、荒坡等宜林地及被开荒耕种的林业用地。做好集体林资产清查工作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今后林资产管理的基础。因此,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初期,乡(镇)农村经济管理站应积极参与并组织村社集体经济组织彻底清查所拥有的集体林资产,对林地面积、林木株数、森林蓄积量、林副产品数量、宜林地面积、开荒地面积等都应清查登记,分类汇总,乡(镇)农村经济管理站及村委会分别归档管理,为进一步实施林权制度改革,加强集体林资产管理提供详实的资料。

2.做好承包合同管理

做好承包合同管理的首要任务是指导林地承包合同的签订。县、乡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机构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承包合同的管理机关,要对承包合同的签订进行指导。要与当地林业主管部门共同负责这项工作,集体林资产承包合同要符合《合同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吉林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承包合同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对承包经营的标底、承包期限、承包林地用途、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违约责任、合同的变更与终止等合同条款要进行审定,对不符合要求或不完善的要及时指出并纠正完善。

林地承包合同签订后,县、乡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机构要根据需要做好承包合同的鉴证工作。合同鉴证是合同鉴证机关依法审查、鉴定当事人的履约能力并证明合同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的一项管理制度。所以林改合同签订后,乡(镇)农经站要对合同的合法性、合同的完整性、条款的公正性等内容进行审核,对当事人的合法资格和履约能力进行甄别,对完整无误,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承包合同履行鉴证手续;对违法、虚假的承包合同要予以否定;对不完整或有缺陷的承包合同要提出修改意见。

抓好承包合同的档案管理是长期的工作。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所形成的承包合同、文本资料和影音资料等都是极为重要的档案资料,有些要保管50~70年,甚至更长时间。这是加强管理、处理纠纷的重要依据。所以要及时整理,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归集存档;并建立严格的保管、借阅、移交等档案管理岗位制度,确保档案完整、不丢失、不损坏;确保林地承包资料完整连续,有案可查。

3.依法监督管理

篇10

(一)农村财务监督渠道不明确

首先,司法机关上的监督力度不能得到有效的施展,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农村干部在工作运行管理中存在的很多贪污枉法行为,公安机关不能插手对此立案侦查,这种案件的构成与民事案件没有任何的相关性,这就直接导致了村级干部的经济问题成为法律规定上的空白,对此,相关管理部门也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可以对此问题进行解决的好办法。

其次, 纪律检查机关在监督上的力度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 由于权利管理上的分层机制,村干部如果是党员的话,纪委可以运用相应的权利对其进行查处,但如果遇到其他的情况,那么纪检委上检察机构就没有与之对应的管理办法了。

最后, 群众在监督上的作用无法得到有效的实施, 分散的家庭经营模式让村民的集体观念以及管理意识非常淡薄。许多村民在日常生活中对集体的事项基本不做关心与过问, 这就导致许多集体事项无法得到有效的群众监督,许多事物在村干部领导班子中间直接被内部消化了。

(二)农村财务管理监督透明度不高

许多村级的财务管理制度缺乏公开性的透明度,导致财务在公开力度上不能达到规定的标准,有些农村虽然定期将财务收支情况进行橱窗形式的公开,但是在公开内容上不完整,并对许多重要的公开事项进行模糊处理,这就致使群众根本无法直接对资金的用途进行全面的了解,还有一些村会对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延后性的公布处理,这也致使村民无法在问题发生时,及时行使自己的民主上的监督权利。

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致使许多村屯进行了合并和精简,很多基层经管站会与其他部门进行联合部署上的管理,这在很大程度上将办公的人员进行了缩减处理,村级财务的管理职能也会被相应的削弱。

(三)农村财务问题重视程度不够

基层干部在工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管理上的问题,许多村干部的想法是对上级下达的命令进行简单的处理就算是完成了任务。对于自身对业务管理上的作用,根本做不到积极的重视,并且许多管理人员认为村级自治不应该过多的插手流程上的问题,这种认识上的片面化,就会导致镇村干部对于财务管理上缺乏足够的重视。与此同时,群众在对上级反映财务方面出现的问题时,往往也得不到及时的调查与解决,很大程度上助长了财务混乱问题的扩展,并且也会使得许多不法人员钻了制度上的空子。农村财务管理部门在对村级账务进行管理时,不能一贯坚持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对于财务收支上的票据,有时没有进行充分的了解,就直接盖章了事,这也是直接导致农村财务管理混乱的直接原因。

财务管理工作在实施过程中许多政策与规章制度都没有得到很好运行与贯彻,这就会直接导致许多财务上的管理人员根本无心学习,没有全面掌握财务法规以及相关的管理制度,在工作的开展上也不能按照规章制度对业务进行处理,不能及时接纳财会人员的意见与建议,造成财物管理上的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同时又产生了新问题。

(四)村级财会人员队伍不稳定,业务水平低

财务管理工作对于财务人员有着严格的要求, 财务人员的稳定性是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的根本保证。但是目前农村的财务管理人员有很多都是由村干部来确定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很多的村干部在村委会和党支部换届的时候。会计或者是出纳人员也会跟随着换届, 从而形成了财会人员流动性大的现象。同时,农村的财会人员普遍存在着学历低、业务素质差的现象, 队伍很不稳定,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很多的年轻人不愿意在农村工作而外出打工, 农村的财会人员找不到比较合适的人选,这样村干部就造成了一些对于财务比较生疏的人员来担任会计或者是出纳的现象, 这些财务人员是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专业性不强、职业素质较差,基本是无证上岗。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乡(镇)、村级干部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乡(镇)、村干部要端正思想,摆正态度,提高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要把加强财务管理放在农村经济管理的首要地位来抓,将财务公开和政务公开有效结合起来,加强财务管理公开透明度,利用社会监督职能,提高广大乡(镇)、村干部的思想认识,从而密切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新途径、新办法,着力解决制度不健全、民主理财观念不强的问题。

(二)整章建制,规范农村财务管理体系

要进一步贯彻执行农村集体经济三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等各项管理制度,制定村级财会人员工作守则, 公开招聘村级财会人员,竞聘上岗,择优录用。要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如民主理财制度、现金管理制度、财务审批制度等,通过制度来规范财务工作。实行村会计委托服务制,将村级财务全部集中到乡(镇)管理中心管理,实行县、乡、村三级管理,重大事项的财务开支报请县经管部门审批,日常开支报乡(镇)审批,从源头上杜绝铺张浪费,贪污、挪用等行为。

(三)提高财会人员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