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贸易流程模板(10篇)

时间:2023-06-06 15:46:3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进出口贸易流程,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进出口贸易流程

篇1

根据我国企业开展进出口贸易的现状,可大致将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分为如下四类:

第一类,企业没有专设的进出口贸易管理机构,进出口业务基本上采取业务流程服务外包(BPO)运营模式进行。也就是说,从市场调查、客户资信调查到进出口贸易合同签订,从进出口贸易合同履行(包括外贸融资、报关、报检、保险、物流、外汇收付、缴纳税费、退税办理、外汇核销等)到合同纠纷处理、保险理赔等全部委托专业的公司进行。此类企业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存在五个重大缺陷,一是由于专业的贸易机构不可能是企业所处行业的“市场分析与预测专家”,因此不可能对贸易国的行业保护政策的使用力度分析透彻,不可能洞察到贸易国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存在贸易国“贸易壁垒”、“国家违约”等发生使我国企业进出口贸易蒙受损失的风险。二是由于企业的进出口业务流程外包,实施进出口贸易全过程“信用管理”难度大,落实机构、岗位、职责设置的“相互制衡原则”、“不相容原则”难度大,存在因业务流程当事人(包括本企业员工)不当操作、不规范操作、不法操作使企业进出口业务蒙受损失的风险。三是企业的进出口业务流程没有实现计算机信息管理,存在监督与被监督之间、监控与被监控之间因“信息不对称”使企业蒙受损失的风险。四是缺少企业文化建设管理体系或企业进出口专业系统子文化建设体系,存在不能以先进的价值观引领员工思潮,导致不能抓住最佳进出口贸易时机或无寻找最佳贸易时机的意识,使企业蒙受“机会损失”的风险;五是缺少风险识别、风险控制、风险监督、风险考核与评价管理子体系,难以及时发现有关进出口组织架构、人力资源、业务运营、供应链管理、子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风险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我国大部分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和部分中型企业一般建立的是此类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我们称其为C类“企业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

第二类,企业设立有进出口贸易机构,为该机构及其下属机构分配了相应职责、建立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是没有形成体制上的相互制衡、制度上的相互制衡。例如:进出口机构缺少专设的市场分析科室及信用(风险)管理科室,进出口贸易活动除合同结算外全部由进出口机构下属的外贸科室负责,结算由其下属的财务科室负责,杂务由其下属的综合科室负责。此类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与C类体系的区别仅仅是全部业务流程由企业自己运作,但是没有形成实质意义的体制上的制衡和机制上的制衡以及岗位设置上的“不相容设置”,所以存在的重大缺陷与C类体系基本相同。我国大部分中型企业及部分大型企业建立的是此类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我们称其为B类“企业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

第三类,在企业层级或企业的进出口业务部门内部设立了信用(风险)管理机构及市场分析机构,在管理体制上、运行机制上、管理职责及岗位职责分配上均体现了“相互制衡”、“不相容设置”的原则。能够对进出口贸易业务实施“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信用管理,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企业的进出口贸易策略。建立健全了考核、评价、激励机制。但是,进出口业务风险识别、控制、监督及考核评价子体系不完善,存在部分风险不能化解的风险;没有建立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缺少信息化与业务流程的有机融合,存在因“信息不对称”产生风险的可能性;缺少进出口业务系统“企业子文化建设”管理体系,存在不能始终以先进的企业子文化引领员工思潮、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主观能动性的风险。我国大部分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建立的是此类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我们称其为A类“企业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

第四类,在A类“企业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完善了风险管理控制子体系,对涉及进出口业务的各类风险进行识别、控制、监督及考核与评价。建立了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全部业务流程的电子信息化处理,降低了因“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风险。建立了进出口业务系统“企业子文化建设”管理体系,以先进的进出口业务系统子文化潜移默化员工的作业活动,以先进的核心价值观引领员工思潮。我国极少部分企业或企业集团建立的是此类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我们称其为A+类“企业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

如何构建符合企业实际的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

企业应该从进出口贸易层面的治理结构、管理体制、运营机制入手,以业务流程电子信息化为平台,以分析市场、紧跟市场、把握市场为运营导向,以规避、降低及化解风险为运营重心,以人为本、创新创效为运营核心,以稳健经营为运营目标,构建符合企业实际的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

1科学的进出口贸易组织架构是基础

科学的组织架构主要包括科学的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及运营机制等,通过设计并运行合理的组织架构降低进出口贸易运营风险。应建立健全董事会领导下的进出口贸易发展战略决策制度,建立健全管理层领导下的市场分析及预测制度、信息建设及传递制度、内部市场模拟外部市场运行制度、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供应链风险内部控制制度、考核评价及激励制度、效能监察制度、企业文化及企业子文化建设制度等。对于大中型企业应根据“相互制衡”和“不相容”原则进行组织机构、职责的设计。例如:在进出口贸易机构下至少应分别设置市场(信息)科、信用(风险)管理科、外贸科、综合科等科室,对于大型企业集团在进出口机构下至少还应设置财务科室。市场(信息)科的主要职责为:对信用(风险)管理科提出的进出口业务预警或警报实施风险控制并实时进行信息反馈。对包括“引言”中所述的各种进出口贸易市场环境进行动态分析,形成分析及预测报告,为董事会调整进出口贸易发展战略提供决策参考,为管理层调整进出口贸易策略提供参考,为外贸科实施进出口贸易操作、原料保值、产品保值提供参考,为信用(风险)管理科实施进出口贸易全过程(事前、事中、事后)信用(风险)控制提供信息参考,为财务科实施货币保值提供“汇率变动”参考。根据市场及订单情况编制或调整出口贸易计划,根据生产计划编制进口贸易及供应计划等。负责根据汇率变动预测制定货币保值方案(通过外汇期货交易,或远期结售汇,或外汇掉期等),负责根据市场行情预测制定原料及产品保值方案(通过产品期货交易或相关性产品期货交易等),负责进出口贸易全过程的计算机信息管理,负责整个供应链的价格、成本及收益的跟踪、为管理层提供实时的进出口运营效果数据等。信用(风险)管理科的主要职责为:对与进出口业务有关的组织架构、人力资源、业务运营、供应链管理、子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风险进行识别、控制、监督、考核与评价并将此信息反馈至企业层级的风险管控体系。审核市场(信息)科编制的进出口贸易计划,复核进出口贸易客户的资质、审核及鉴证进出口贸易合同、审核贸易合同项下的结算单据,审核信用证(付汇)条款,会签产品出库单。对客户的资信状况进行动态跟踪,根据客户的履约情况对其实施信用等级评定,根据客户的信用等级评定结果对其授予不同的“信用结算条件”。对进出口贸易全过程实施信用(风险)监督、监控、预警和警报,追缴逾期半年以上一年以内的应收货款,配合相关部门实施逾期一年以上应收货款的追缴及其他合同违约处理、合同仲裁或法律诉讼等。对外贸科室、综合科室、财务科室等科室的对外往来业务实施全方位监督与监控,对客户的满意度实施测评以维护企业对外信誉等。外贸科室的主要职责为:对信用(风险)管理科提出的进出口业务预警或警报实施风险控制并实时进行信息反馈。执行进出口贸易计划,对客户进行资信调查、获取客户有关资质证明等书面材料并实施审核。签订并履行合同、为信用管理科提供贸易合同及其项下的有关单据,提出信用证开据条款,开具产品出库单等。催缴逾期半年以内的应收货款,配合信用管理科实施合同违约处理、合同仲裁或法律诉讼等。执行经上级有关部门及最高管理层集体批准的进口原料及出口产品保值方案。根据信用管理科动态跟踪的结果,对存在较大以上问题的合同中止或终止合同履行。最大可能地满足客户的合理要求并努力提升其满意度。综合科室的主要职责为:对信用(风险)管理科提出的进出口业务预警或警报实施风险控制并实时进行信息反馈。配合企业相关部门,对进出口货物依据合同约定(例如国际标准或货物到达地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或合同约定标准)实施验收、未经验收的货物不得放行(入库或出库)。根据信用管理科动态跟踪的结果,对存在较大问题的合同中止或终止原料入库或产品出库验收手续。负责其他科室经济责任制的考核、评价及激励,负责进出口专业系统企业子文化的建设管理等。财务科室的主要职责为:对信用(风险)管理科提出的进出口业务预警或警报实施风险控制并实时进行信息反馈。复核合同项下的“信用结算条件”是否与信用管理科的授予条件相一致,会签合同审批单、产品出库单,复核贸易项下的结算单据等。根据合同约定收汇或付汇(复核信用证条款、办理信用证或其他付汇手续)。根据信用管理科动态跟踪的结果,对存在较大以上问题的合同中止或终止会签产品出库手续、中止或终止支付货款等。执行经上级有关部门及最高管理层批准的债务及资产(汇率变动)保值方案。

2建设企业层级互联的进出口贸易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平台

建设进出口贸易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是提高进出口贸易运营效率、降低人为因素、降低信息传递不对称风险的必要手段。注意其必须实现与企业网的互联及信息传递、处理流畅,切忌搭建进出口贸易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孤岛”,在进出口机构内部和企业层级,实现进出口业务流程处理无障碍电子信息化,实现监督与被监督、监控与被监控的“信息传递对称”。在企业互联网层级上,通过企业层级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信息传递对称”,实现管理层与部门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有关进出口业务“信息传递对称”。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于信息传递不对称使进出口贸易运营蒙受损失的风险。

3做好市场分析及预测

进行市场分析及预测的主要目的,一是为巩固原有市场、开拓新的市场、扩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及美誉度提供决策参考信息;二是为企业在原料、物资设备进口市场抓住价格低位、在产品出口市场抓住价格高位提供决策参考信息;三是为原材料进口保值、产品出口保值提供决策参考信息。市场分析及预测应该坚持“五位一体”原则:一是通过供求关系变化(要关注宏观政策,如财政、金融、产业政策等可能对供求关系产生的影响)进行市场分析及预测;二是通过周期性规律变化对原料市场、产品市场进行技术图形分析及预测;三是通过相关产品市场或相关衍生品市场的相关性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及预测;四是密切关注世界范围内大型基金对市场的炒作(基金的短期炒作往往不以供求关系为题材,可能抓住某一短期题材或制造某一短期题材进行炒作以达到其目的);五是分析“预判突发事件(例如预判可能发生战争、动乱、罢工等)”及“已发生突发事件(例如已经发生的战争、动乱、罢工等)”可能对市场产生的影响,须将此五方面的分析统筹考虑,方可得出综合后的分析预测结果。同时,依据分析预测结果制定出原材料进口及产品出口保值方案或应对措施并上报。

4做好风险识别、控制、监督、考核与评价

进行风险识别、控制、监督、考核与评价的主要目的,是防范包括“引言”中所述的“五类风险”在内的各种风险,规避、降低各种风险造成的企业债务增加或资产受损。风险识别、控制、监督、考核与评价主要有五大步骤:第一步,通过各类官方、非官方渠道获得各类有关风险信息,例如:可以通过政府商务网站或行业协会网站获得行业(产业)预警信息,通过国家驻外机构网站获得进出口贸易所在国的预警信息、政策信息,通过国内外金融机构网站获得有关金融政策变化、汇率变化可能带来的收、付汇风险信息,通过有偿或无偿信息服务机构获取有关风险信息,在情况紧急时还须进行实地考察、走访获取有关风险信息等。对进出口客户合同履约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及监控,发现合同履约过程的风险信息等;第二步,归纳、整理、分类上述获取的有关风险信息,进行风险识别,制定出风险控制方案或风险应对措施;第三步,根据识别出的风险向有关科室发出风险预警或风险警报,并监督、监控其风险控制过程直至风险预警或风险警报解除;第四步,对各科室的风险控制进行月、季、年考核与评价,其结果作为经济责任制考核的重要指标;第五步,要求各业务科室通过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实时向信用(风险)管理科传递风险管控动态,保证进出口机构内部有关风险管控信息传递的对称,定期向企业层级的风险识别、控制、监督、考核与评价体系传递有关管控信息,保证企业层级有关进出口业务管控信息传递的对称。

5构建企业内部供应链互动联动及风险控制运营机制

企业运营的效果与进口环节、生产环节、质量保证环节、出口环节等环节息息相关,整个供应链环节贯穿了一系列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企业运营的好与坏。换句话说,进口环节也好,出口环节也好,都应该与生产等环节形成互动与联动,形成一个以市场为导向的有机整体。建立供应链互动联动机制,及风险管控机制的目的正是将市场变化迅速传递到生产等环节,采取各种应对措施以规避或降低进出口业务涉及的市场价格波动风险、供应链运营风险及其他风险。企业应着重从供应链互动联动机制的建立、内部市场模拟外部市场运作、供应链内部环境,供应链内部控制活动,供应链活动监督、考核、评估与评价,供应链运营机制持续改进等几方面入手,抓好供应链运营机制的建设[11][12]。

6构建企业进出口系统子文化及内部供应链系统子文化建设体系

篇2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各个国家、各个经济体之间的关联程度不断提高,某一国家、某一经济体出现问题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程度也在加大,各国、各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摩擦也在加剧,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在加大,各国企业进行国际化运营的风险也在加大。发达国家的企业较早地融入了市场经济,较早地参与了国际化运营进程,积累了丰富的国际化运营经验,适时开展了贸易管理体系的创新,构建了比较完善的贸易管理体系。例如,发达国家的企业都非常重视市场调查和预测,许多企业都建立了专门的市场分析机构,通过缜密的市场分析发现贸易机会,为贸易战略及策略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例如,在20世纪中叶的美国,针对信用交易迅速扩大、信用交易违约现象大量发生的现状,美国政府、社会和企业开始进行有关信用管理的研究与探索,从而诞生了贸易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信用管理制度,许多企业建立了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以保证企业货款的及时、足额回笼;在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10年代,伴随着金融风险日益加剧、财务欺诈频繁发生的现状,美国政府、社会和企业加快了内部控制研究的步伐,推出了与贸易管理体系息息相关的风险控制制度,许多企业都建立了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以规避、降低或化解由于贸易环境发生变化产生的各种风险。

我国企业实施国际化运营是一种大趋势,是企业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历史必然。为此,我国企业必须克服体制上的障碍,建立满足国际化运营的治理结构,形成紧跟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体制与机制,这也是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实现资源全球范围内的合理配置必须破解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年来,国内许多专家学者从具体业务操作层面进行了大量的论述,提出了很好的运营对策。本文力图从如何构建满足国际化运营要求的贸易管理体系方面进行论述,该体系的建立、有效运行、持续改进是企业在国际市场中求得长期生存与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

二、我国企业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现状

纵观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历程,一类是由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前的国有进出口公司演变形成;一类是上世纪90年代末,国家放开进出口权以后新成立的专业外贸公司或企业的专业外贸机构。原国有进出口公司演变而成的外贸公司开展国际贸易较早,但长期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开展国际贸易运营,此类外贸公司实质性自主开展国际化运营是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后,为其不满20年;上世纪90年代末以后建立的外贸企业或企业中的外贸机构中的大多数则是在本世纪初,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才实质性开展国际化运营的,为其不过10年左右。因此,我国外贸企业或企业中的外贸机构参与国际化运营的经验远不如发达国家的企业,绝大多数企业建立的贸易管理体系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还处在较低的层次。分析我国企业建立贸易管理体系的现状,大致可分为如下四类:

第一类,企业没有专设的进出口贸易管理机构,进出口业务基本上采取业务流程服务外包(BPO)运营模式进行。也就是说,从市场调查、客户资信调查到进出口贸易合同签订、履行(包括外贸融资、报关、报检、保险、物流、外汇收付、缴纳税费、退税办理、外汇核销等)到合同纠纷处理、保险理赔等全部委托专业的公司进行。此类企业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存在五个重大缺陷,一是由于专业的贸易机构不可能对贸易国的行业保护政策了解,不可能洞察到贸易国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加上存在贸易国“贸易壁垒”、“国家违约”等问题发生,使我国企业进出口贸易蒙受损失的风险;二是由于企业实施进出口贸易全过程“信用管理”难度大,落实机构、岗位、职责设置的“相互制衡原则”、“不相容原则”难度大,存在因业务流程当事人(包括本企业员工)不当操作、不规范操作、不法操作使企业进出口业务蒙受损失的风险;三是企业的进出口业务流程没有实现计算机信息管理,存在监督与被监督之间、监控与被监控之间因“信息不对称”,使企业蒙受损失的风险;四是缺少企业文化建设管理体系或企业进出口专业系统子文化建设体系,存在不能以先进的价值观引领员工思潮,导致不能抓住最佳进出口贸易时机或无寻找最佳贸易时机的意识,使企业蒙受“机会损失”的风险;五是缺少风险识别、风险控制、风险监督、风险考核与评价管理子体系,难以及时发现有关进出口组织架构、人力资源、业务运营、供应链管理、子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风险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我们称其为C类“企业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

第二类,企业设立有进出口贸易机构,为该机构及其下属机构分配了相应职责、建立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是没有形成体制上或制度上的相互制衡。例如,进出口机构缺少专设的市场分析科室及信用(风险)管理科室,进出口贸易活动除合同结算外全部由进出口机构下属的外贸科室负责,结算由其下属的财务科室负责,杂务由其下属的综合科室负责。此类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与C类体系的区别仅仅是全部业务流程由企业自己运作,但是没有形成实质意义的体制上的制衡和机制上的制衡以及岗位设置上的“不相容设置”,所以存在重大缺陷,我们称其为B类“企业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

第三类,在企业层级或企业的进出口业务部门内部设立了信用(风险)管理机构及市场分析机构,在管理体制上、运行机制上、管理职责及岗位职责分配上均体现了“相互制衡”、“不相容设置”的原则。能够对进出口贸易业务实施“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信用管理,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企业的进出口贸易策略,并建立健全了考核、评价、激励机制。但是,进出口业务风险识别、控制、监督及考核评价子体系不完善,存在部分风险不能化解的风险;没有建立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缺少信息化与业务流程的有机融合,存在因“信息不对称”产生风险的可能性;缺少进出口业务系统“企业子文化建设”管理体系,存在不能始终以先进的企业子文化引领员工思潮、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主观能动性的风险。我们称其为A类“企业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

第四类,在A类“企业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完善了风险管理控制子体系,对涉及进出口业务的各类风险进行识别、控制、监督及考核与评价,建立了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全部业务流程的电子信息化处理,降低了因“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风险。建立了进出口业务系统“企业子文化建设”管理体系,以先进的进出口业务系统子文化潜移默化员工的作业活动,用先进的核心价值观引领员工思潮,提升其创造力。我们称其为A+ 类“企业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

三、构建企业国际化运营要求贸易管理体系的做法

(一)健全满足国际运营要求的组织机构并分配相应职责

对于大中型企业应根据“相互制衡”和“不相容”原则进行组织机构、职责的设计。例如,在进出口贸易机构下至少应分别设置市场(信息)科、信用(风险)管理科、外贸科、综合科等科室,对于大型企业集团在进出口机构下至少还应设置财务科室。

市场(信息)科的主要职责为:对各种进出口贸易市场环境进行动态分析、形成分析及预测报告,为董事会调整进出口贸易发展战略提供决策参考,为管理层调整进出口贸易策略提供参考,为外贸科实施具体贸易操作提供信息参考,为信用(风险)管理科实施进出口贸易全过程(事前、事中、事后)控制提供信息参考,为财务科实施货币保值提供“汇率变动”参考。

信用(风险)管理科的主要职责为:复核进出口贸易客户的资质、审核及鉴证进出口贸易合同、审核贸易合同项下的结算单据,审核信用证(付汇)条款,会签产品出库单。对客户的资信状况进行动态跟踪,根据客户的履约情况对其实施信用等级评定,根据客户的信用等级评定结果对其授予不同的“信用结算条件”。对进出口贸易全过程实施信用(风险)监督、监控、预警和警报。

外贸科室的主要职责为:对信用(风险)管理科提出的进出口业务预警或警报实施风险控制并实时进行信息反馈。对客户进行资信调查、获取客户有关资质证明等书面材料并实施审核。签订并履行合同、为信用管理科提供贸易合同及其项下的有关单据,提出信用证开据条款,开具产品出库单等。配合信用管理科实施合同违约处理、合同仲裁或法律诉讼等。根据信用管理科动态跟踪的结果,对存在较大以上问题的合同中止或终止合同履行。

综合科室的主要职责为:对信用(风险)管理科提出的进出口业务预警或警报实施风险控制并实时进行信息反馈。配合企业相关部门,对进出口货物依据合同约定(例如国际标准或货物到达地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或合同约定标准)实施验收、未经验收的货物不得放行(入库或出库)。根据信用管理科动态跟踪的结果,对存在较大以上问题的合同中止或终止原料入库或产品出库验收手续。

财务科室的主要职责为:对信用(风险)管理科提出的进出口业务预警或警报实施风险控制并实时进行信息反馈。复核合同项下的“信用结算条件”是否与信用管理科的授予条件相一致,会签合同审批单、产品出库单,复核贸易项下的结算单据等。根据合同约定收汇或付汇(复核信用证条款、办理信用证或其他付汇手续)。根据信用管理科动态跟踪的结果,对存在较大以上问题的合同中止或终止会签产品出库手续、中止或终止支付货款等。

(二)建立健全外贸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平台

建立健全对外贸易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是提高进出口贸易运营效率、降低人为因素、降低信息传递不对称风险的必要手段。注意其必须实现与企业网的互联及信息传递、处理流畅,切忌搭建进出口贸易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孤岛”,在进出口机构内部和企业层级,实现进出口业务流程处理无障碍电子信息化,实现监督与被监督、监控与被监控的“信息传递对称”。在企业互联网层级上,通过企业层级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信息传递对称”,实现管理层与部门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有关进出口业务“信息传递对称”。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于信息传递不对称使进出口贸易运营蒙受损失的风险。

(三)建立健全市场分析及预测机制

进行市场分析及预测的主要目的,一是为巩固原有市场、开拓新的市场、扩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及美誉度提供决策参考信息;二是为企业在原料、物资设备进口市场抓住价格低位、在产品出口市场抓住价格高位提供决策参考信息;三是为原材料进口保值、产品出口保值提供决策参考信息。市场分析及预测应该坚持“五位一体”原则:(1)通过供求关系变化(要关注宏观政策,如财政、金融、产业政策等可能对供求关系产生的影响)进行市场分析及预测;(2)通过周期性规律变化对原料市场、产品市场进行技术图形分析及预测;(3)通过相关产品市场或相关衍生品市场的相关性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及预测;(4)密切关注世界范围内大型基金对市场的炒作;(5)分析“预判突发事件(例如预判可能发生战争、动乱、罢工等)”及“已发生突发事件(例如已经发生的战争、动乱、罢工等)”可能对市场产生的影响。同时,依据分析预测结果制定出原材料进口及产品出口保值方案或应对措施并上报。

(四)建立健全风险管控机制

建立健全风险识别、控制、监督、考核与评价机制主要有五大步骤:第一步,通过各类官方、非官方渠道获得各类有关风险信息,例如可以通过政府商务网站或行业协会网站获得行业(产业)预警信息,通过国家驻外机构网站获得进出口贸易所在国的预警信息、政策信息,通过国内外金融机构网站获得有关金融政策变化、汇率变化可能带来的收、付汇风险信息,通过有偿或无偿信息服务机构获取有关风险信息,在情况紧急时还须进行实地考察、走访获取有关风险信息等。对进出口客户合同履约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及监控,发现合同履约过程的风险信息等;第二步,归纳、整理、分类上述获取的有关风险信息,进行风险识别,制定出风险控制方案或风险应对措施;第三步,根据识别出的风险向有关科室发出风险预警或风险警报,并监督、监控其风险控制过程直至风险预警或风险警报解除;第四步,对各科室的风险控制进行月、季、年考核与评价,其结果作为经济责任制考核的重要指标;第五步,要求各业务科室通过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实时向信用(风险)管理科传递风险管控动态,保证进出口机构内部有关风险管控信息传递的对称,定期向企业层级的风险识别、控制、监督、考核与评价体系传递有关管控信息,保证企业层级有关进出口业务管控信息传递的对称。

(五)建立健全内部供应链互动联动机制

企业运营的效果与进口环节、生产环节、质量保证环节、出口环节等环节息息相关,整个供应链环节贯穿了一系列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企业运营的好与坏。换句话说,进口环节也好,出口环节也好,都应该与生产等环节形成互动与联动、形成一个以市场为导向的有机整体。建立供应链互动联动机制、及风险管控机制的目的正是将市场变化迅速传递到生产等环节,采取各种应对措施以规避或降低进出口业务涉及的市场价格波动风险、供应链运营风险及其它风险。企业应着重从供应链互动联动机制的建立、内部市场模拟外部市场运作、供应链内部环境,供应链内部控制活动,供应链活动监督、考核、评估与评价,供应链运营机制持续改进等几方面入手,抓好供应链运营机制的建设。

(六)建立健全外贸系统子文化建设体系

从企业文化的生成来看,企业文化是根植于社会文化之上的子(亚)文化。与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子文化一样,每一个下级企业同样具有根植于企业文化之上,但是又具有自己文化差异的企业子文化。同样,由于各专业管理体系(生产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技术创新管理体系、安全管理体系、进出口管理体系、计量检验管理体系、供应链管理体系等)的管理理念和运营模式的更加细化,导致各专业管理体系同样具有自身特征的专业管理体系子文化。而此阶段建设活动的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企业文化建设活动能否与企业的制度建设、企业的生产运营机制建设相辅相成、互为促进。换句话说,要通过先进的子文化体系建设潜移默化员工的业务运作,最大可能地调动员工创新、创效的主观能动性。

(七)建立健全贸易管理体系的监督考核与评价机制

企业的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的监督、考核与评价应该从四个方面开展:一是自我监督、考核与评价,主要是指进出口机构下设的信用(风险)管理科室定期对其他业务科室开展的监督、考核与评价(应该每月开展);二是企业上级部门和企业分管领导依据管理制度定期对进出口管理机构开展的监督、考核与评价(至少每季度开展一次);三是企业效能监察部门依据效能监察制度定期对进出口管理系统或供应链系统开展的监督、考核与评价(至少每年度开展一次);四是董事会财经审计部门定期开展的监督、考核与评价(至少每三年一次)。从而,上述四个方面的监督、考核与评价形成了保证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持续改进的立体监督、考核与评价机制。

四、结语

为了构建好符合国际化运营的贸易管理体系,企业应该委托具有较高声誉的专业咨询公司对现行的组织架构(主要包括进出口贸易方面的组织机构、管理体制、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等)进行梳理与评价,制定新的组织架构方案或对原组织架构进行完善的方案,必要时实施流程再造。企业的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企业的分管领导要亲自参与并主持实施组织架构的落实和流程再造,这也是体系构建和有效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

篇3

【摘 要】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是国际贸易及相关专业学生必修的核心课程。为了适应新的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知识经济的挑战和中职学生实际择业就业竞争压力日趋激烈的需要,传统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市场需求出发,结合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重新规划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重新调整教育教学侧重点,在不改变中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

【关键词】进出口贸易实务;教学改革;探索

《进出口贸易实务》在整个国际贸易及商务英语等相关专业中具有重要的学科地位。首先,进出口贸易实务是国际贸易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一门研究国际贸易过程中涉及到的进出口业务流程操作的学科,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操作性的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故这门课的掌握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外贸这个专业的理解。其次,它还是国际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的主干基础课程。作为外贸专业类普遍开设的专业必修课,进出口贸易实务课遵循理论部分“必需、够用”的原则,在教学中较多地体现实践性,密切结合我国进出口贸易工作实际,突出重点,加强案例和实训教学,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真正理解进出口贸易流程。本文从市场需求出发,结合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重新规划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重新调整教育教学侧重点,对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

一、合理规划教学内容

(一)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作为外贸类的核心课程,应该说内容都很重要,进出口贸易实务的教学内容包括了以下方面:商品的品名、品质、数量与包装;贸易术语和商品的价格;国际货物运输;货物运输保险;国际货款的收付;争议的预防与处理;交易的磋商与合同的签订;出口合同的履行;进口合同的履行;国际贸易方式。我们应结合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本着以实用为目的,够用为尺度的原则,对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

1.结合当前实际,以商品的标的、贸易术语和价格、货款的收付及合同的履行作为重点。因为现在往往由货代做运输、报关,所以对运输重点掌握订舱及运费。又现在的海运相对风险小,且出口报价以FOB、CFR居多,故对保险、不可抗力等只作了解。在学习交易磋商中适当的结合函电,并让学生了解电子商务在外贸中的应用。对于结汇的学习,可适当增加核销及退税的内容,以便更好地与实践结合。

2.国际贸易实务是以出口为导向展开的,在过去符合国家的实际状况,现在我们应该适当做些调整,在教学中适当增加进口贸易的内容,结合形势,让学生重视进口。

3.与地方经济结轨。绍兴是轻纺城,故在涉及到商品的品质、数量、包装时,可以纺织品为例让学生了解面料,了解印花染整工艺,为学生走上社会打下基础。

(二)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是一门与国际贸易发展相结合,密切联系国际贸易政策措施、联系国际贸易规则的课程,这些内容都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如《进出口贸易实务》(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教材现还引用《UCP500》(《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500》)及《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事实上外贸业务中已使用《UCP600》(《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600》)及《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二、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我们说,课改除了内容整合,更多的是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因此,对于进出口贸易实务的课程教学改革,我们也要大胆的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现在的国际贸易实务基本上是围绕合同的内容展开的,对于关键的东西只谈它的一些定义或含义,本质上看并非实务,学生也难以理解。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走进贸易,真正动起来,以便于更好地掌握进出口贸易实务这门课。

1.充分利用好网络等资源,为学习者提供学习主题相关的丰富资源。

在如今网络风靡的时代,学生迷恋网络,如何正确利用网络资源,使网络为学习服务。我们可引导学生去专业论坛交流学习,如福步外贸论坛;去相应的贸易平台网站比如阿里巴巴网站了解相关知识。我们更可为学生布置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翻阅更多的资料,经过阅读自学、独立思考、讨论交流获取更多的知识。如布置分组策划完成一次网购任务,事后讨论其中的得失及注意点,再结合外贸予以展开。这样的活动能让学生融入其中,充分收集资源。

2.为学习者提供探索思考的空间。

在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学生实际,注重情境教学、案例教学、问题引入式教学等,把专业术语生活化,从身边事例出发探究专业知识。面向全体,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空间,通过思考,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例如价格,让学生从身边买卖中的价格引入,探究、引导、纠错,得出国际贸易报价的特点及与国内买卖价格的相同与不同,进而从实践中理解贸易术语的定义。

3.为学习者提供交流协作、成果展示的平台。

对于进出口贸易实务的内容,教学时内容支解得七零八落,如合同中的各个条款、合同的磋商、合同的履行,而工作中却是很多东西交替出现,前后衔接。所以,我们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实习实训的平台,把这些内容结合外贸函电等知识完整串联,学以致用。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已开发的软件系统,如世格软件,把学生分成进口商、出口商、生产供应商、出口地银行、进口地银行、船公司、保险公司等,让学生分角色的进行仿真模拟操作,在操作中培养学生交流协作的能力。且在操作完成后,让各个学生交流其中的心得体会。当然若能为学生提供资源,让学生自行去完成一笔交易,如到阿里巴巴网站熟悉其交易流程,使学生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熟悉了国内的贸易网站,就可以到外国的贸易平台网站去,如B2B等网站去寻找客户、谈判、签订合同,进一步在操作中提高其实践能力。当然我们也应该在平时教学中多让学生熟悉流程,例如在学信用证时,就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演示,一方面增强其交流协作的能力,另一方面更是对自己知识掌握的一个展示。

在教学中,我们要通过改变教师的思想观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促成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动口又动脑,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会听、会质疑、会表述、会交流的能力。

三、重新调整教育教学侧重点

对于中职学校,我们要培养的是具有操作能力的技工型人才。本科院校课程体系强调学科完整性,现在我们职业学校提出要以行动导向为体系,即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就是说,按照实际进出口流程来安排知识内容。我校外贸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开设有《国际贸易基础知识》、《进出口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实务》、《外贸跟单实务》、《商务英语函电》等。而这些课程,在教学过程别是实践应用中并不是单独存在,而是相互交融、互有联系。基于这样的原因,《进出口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实务》、《商务英语函电》三门课程就需要整合,在整合中,我们更强调实用性,这无疑成为当今教育教学的侧重点。在这些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外贸单证实务》融合到《进出口贸易实务》中,例如在学国际货物运输时讲到提单,同时插入提单的填写;学到货物运输保险时,讲讲保单的填写;学到国际货款的收付时,分析结汇单据的填写。这样可以免去有关单据内容的重复教学。同时在学到磋商时,可结合简单的《商务英语函电》知识,学习合同条款时,我们也可以让学生了解条款的英语表达,这样就能使《进出口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实务》、《商务英语函电》真正合为一体,学以致用。当然这对学生是个挑战,对教师更是一个挑战。

综上所述,《进出口贸易实务》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我们不仅要改内容,更要改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中用,用中学,培养出有较高操作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的技工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郝美彦.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篇4

2文献综述

随着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联系的日益紧密,关于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之间关系的研究也逐渐成为一个热门的课题,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前者对后者的影响。在国外,TerziN.(2011)通过调查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影响发现电子商务基本上能够给所有国家带来经济效益。但是短期内这些收益可能集中在发达国家,但从长远来看,对发展中国家将更有利。电子商务增加国际贸易的总额。[1]WarfB认为不同媒体的数字融合开启的互联网视频使得电子商务将为大多数中小型企业提供接触国家和全球市场的机会成为可能,使得国际贸易的主体更加多元化。[2]DaCostaE.(2016)认为互联网对于美国小型企业发展国际业务发挥着日益强大的作用。他把电子商务战略描述成为全世界中小企业开展国际贸易的重要机会。[3]SandvigJ.C.通过对527个全球顶级购物网站的登录页面以及移动技术如何影响Google移动搜索结果进行技术分析。发现动员技术对于全球电子商务的发展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4]在国内,乔阳(2012)把跨境电子商务看成一把“双刃剑”,认为其对国际贸易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它通过简化贸易流程,变革企业的经营模式积极推动了后者的发展,但同时也拉大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恶化了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环境,并且由于电子商务的“虚拟性”,造成了大量税款的流失。[5]张淮亮(2016)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分析了跨境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认为跨境电子商务通过改变经营主体,缩短交易流程以及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6]赵旭明(2016)认为跨境电子商务通过带动对外贸易增长以及改善外贸企业的管理进一步推进我国外贸的转型。[7]张爱琴(2016)和郑红明(2016)基于产业链的视角,对跨境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与国际贸易总额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正向相关关系,并且二者的波动呈同向变化。[8][9]李伯杏(2016)和李子(2014)基于国家的层面,通过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二者关系进行研究,得出二者存在长期的正向影响关系的结论。[10][11]总体来看,国内外的研究基本都是基于国家的角度,只有少数几个学者研究了具体省份的电子商务与进出口贸易的关系,但是基于湖南省的研究几乎没有。当前,湖南省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省份,其进出口贸易的总额相对较低,研究两者的关系,对实现湖南省的崛起具有重大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将利用协整分析的方法,对湖南省电子商务与进出口贸易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

3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影响的作用机制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国际贸易从各个方面都发生改变。第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速度显著提高,同时,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与境外的合作公司“面对面”交流,大幅度地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第二,电子商务降低了行业的进入门槛,使得更多的中小企业开始从事国际贸易,极大地拓宽了国际贸易交易主体的范围;第三,电子商务独特的优势弱化了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使得各生产要素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最优配置,进一步扩大了国际贸易的市场规模;第四,国家可以通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电子商务打破传统的以关税为主的贸易壁垒和部分发达国家的新贸易壁垒,有效地促进跨国企业的发展,提高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第五,电子商务平台的搭建可以实现外贸企业与相关部门之间的网上对接,减少传统国际贸易中的大多数环节,进一步提高企业的交易效率以及优化国际贸易的流程。电子商务通过以上五个方面很大程度地提高了进出口贸易的总量,其传导机制如下图所示。

4实证分析过程

4.1指标的选取以及数据的来源。文章基于研究的需要,从数据的可获取性,以及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最终选取湖南省进出口贸易总额(Y)作为被解释变量,用湖南省电子商务交易额(X1)、网民规模(X2)来衡量湖南省电子商务的发展水平,作为模型的解释变量。网民规模代表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设施,另外,电子商务交易额能更加直观地反映电子商务的发展状况,所以基本可以用这两个指标来衡量其发展水平。同时电子商务的应用起步较晚,所以本文只截取了湖南省2010年到2016年的数据作为样本。本文所选取的数据主要来源于2010—2015年湖南省统计局的《湖南省统计年鉴》与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湖南省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数据真实可靠,能够用来做模型分析。4.2变量的单位根检验。为了消除时间序列可能存在的异方差现象,本研究将对变量取自然对数,分别用LNY,LNX1,LNX2表示,同时用DLNY,DLNX1,DLNX2来表示变量之间的一阶差分,并且鉴于文章所使用的数据为时间序列,为了有效地减少模型的虚假回归现象,因此在做协整检验之间,笔者将运用ADF单位根检验方法对各变量的自然对数和差分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根据表1,可以看到变量LNY,LNX1,LNX2都是不平稳的,但是其一阶差分DLNY,DLNX1,DLNX2都是平稳的,这说明湖南省电子商务水平和进出口贸易之间可能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因此,本文接下来将使用OLS来确定三者之间的协整关系,文章接下来对变量进行协整检验。4.3Johansen协整检验。笔者通过反复对模型的变量数据进行实验,发现其滞后阶数为2时,AR根均落于位圆内,所以此时的模型是最优的,其被估参数也是最有效的。因此,为了确保检验结果的尽可能合理有效,故选择滞后二阶。同时,文章根据有特征根迹检验方法对三个变量LNX1,LNX2,LNY之间协整关系进行检验,其检验结果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LNX1,LNX2,LNY三个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这说明,有95%的可靠性表明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与进出口贸易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同时接下来,文章用最小二乘法来确定这三个变量具体的协整关系,其数学公式如下:LNY=0.2786LNX1+0.7214LNX2+6.229(1)AdjustR-square:0.97Durbin-watsonStat:1.93通过Eviews检验模型,得到R2为0.97,表明这三个变量之间有很好拟合度,回归可靠性为97%,即电子商务总额、网民规模能够对进出口贸易总额的97%做出解释,D.W的检验值为1.93,很接近2,表明这三个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同时变量的回归系数都在1%的显著性在水平下显著。以上参数表明,模型中的变量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具有较好的关系表征。通过公式(1),我们可以看出电子商务交易额和网民规模对进出口贸易总额有着正面的影响。电子商务交易额每提高1%,进出口贸易总额将提升0.2786%;网民规模每提高1%,会促进进出口贸易总额提升0.7214%,从长期来看,电子商务交易额对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正向作用大于网民规模对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影响。这与湖南省现阶段的实际情况相符。从2010年开始,电子商务总额的提高与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一直保持着同一增长趋势。

5结论

第一,电子商务的发展水平与进出口贸易之间存在长期平稳的协整关系,同时实证结果还表明电子商务的总额和网民规模的扩大是湖南省进出口贸易增加的格兰杰原因,说明电子商务的发展对进出口贸易存在正向的影响,我们可以利用电子商务这一新时代的产物来提高进出口贸易总额。第二,网民规模对湖南省进出口贸易的正向影响要大于电子商务对其的影响。这说明湖南省电子商务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有限,对于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应用还有待提高,这与湖南省的省情也是相符合的,湖南省电子商务的发展落后于浙江、江苏、广东等东部沿海地区,在其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基础设施不完善,法制不健全,电子商务人才短缺等。

篇5

一、进出口贸易综合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国际贸易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学科,它培养的是从事国际贸易的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既具有一般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又存在国际贸易专业的个性。在培养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时,要把“育人”和“育才”动脑动手结合起来。既重理论,更重实践;既重知识,更重素质和能力,显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教育部长周济同志曾指出“要把就业问题作为关系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来,在招生、教学、管理、毕业生就业等各个环节坚持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因此,国际贸易专业培养模式必须考虑学生现行就业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国际贸易专业在专业设置、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应当紧贴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以就业为导向。

目前,国内许多高校往往过分注重国际贸易的理论课程,比较轻视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实验教学是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开展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实践能力指的就是适应外贸业务岗位实际工作需要的各种操作技能的应用能力,需要掌握制单、报关、海运、保险、国际结算、外汇核销和进出口商品检验等方面的知识,并能熟练运用。传统教学教授的知识都是点而不是面,学生学的时候都是孤立地去学,到了实际中就不会综合运用。通过进出口贸易综合实验,利用Simtrade教学软件,在网络上建立几近真实的国际贸易模拟环境,让学生在其中亲身实践,熟悉外贸业务的流程和惯例,熟练运用交易磋商的各种基本技巧,体会国际贸易中不同当事人的不同地位,面临的具体工作和互动关系,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与此同时,如何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加强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室建设,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实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及老师教、学生学的无缝对接已成为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进出口贸易综合实验目前采用的是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该外贸实习平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实习难的问题。学生在网上进行国际货物买卖实务的具体操作,能很快地熟练运用进出口的成本核算、询盘、报盘、还盘等各种基本技巧,熟悉国际贸易的物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的运作方式,体会国际贸易中不同当事人的不同地位、面临的具体工作和互动关系,学会外贸公司利用各种方式控制成本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思路,了解供求平衡、竞争等宏观经济现象,并且学会合理地利用。老师通过在网站新闻、调整商品成本和价格、调整汇率、业务费用、海运费、保险费率及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等方式对国际贸易环境实施宏观调控,让学生在实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掌握和吸收课堂中所学的知识,为将来步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二、进出口贸易综合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目前,实验指导教师主要针对每一环节进行指导,学生对教师还是非常依赖,不能完全独立地完成整个交易,同时也没有在头脑中形成操作思路,实践水平的提高极其缓慢。

2.教学内容相对比较简单

实验指导老师侧重于培养学生制作单证和审核单证的能力,但在前期交易磋商及合同签订等相关环节往往粗略带过,使得学生普遍存在交易磋商能力不强的情况。

3.忽视外贸函电运用能力的培养

函电撰写贯穿于整个交易过程,在建立业务关系、进口询盘、出口发盘、进出口还盘、进出口成交、提出/接受/拒绝信用证修改要求、履约状况通知/询问、索赔理赔、业务善后等多个环节都必不可少。

4.考核体系的单一

考试不仅是考察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学生学习、引导学生选择学习重点和学习方式的重要机制。现有考核采用系统打分,根本无法看出学生在各实验阶段的成果以及进步,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因此,建立有效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学习态度,培养综合能力的考核体系和方法就变得刻不容缓,同时也有利于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取,努力克服各种困难,争取更大的进步。

三、解决方案

1.针对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目前在整个进出口贸易综合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对实验指导教师还是非常依赖,不能完全独立地完成整个交易,同时也没有在头脑中形成操作思路,实践水平的提高极其缓慢。由于进出口贸易综合实验侧重于学生自己动手,因此可以通过分组方式,即给学生分配角色:进口商、出口商、进口地银行、出口地银行和工厂五个不同角色,要求每一组学生必须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2.针对教学内容相对比较简单

实验指导老师侧重于培养学生制作单证和审核单证的能力,但在前期交易磋商及合同签订等相关环节往往粗略带过,使得学生普遍存在交易磋商能力不强的情况。通过教学软件系统给学生设置一定的贸易场景,让学生充当具体的业务角色,按照实际外贸业务流程,一步一步地完成交易的全过程,注重强化交易磋商环节。

3.针对忽视外贸函电运用能力的培养

函电撰写贯穿于整个交易过程,在建立业务关系、进口询盘、出口发盘、进出口还盘、进出口成交、信用证修改、索赔理赔、业务善后等多个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所涉及的单证和电子邮件均要求用英文填写,希望学生通过实验掌握大量的国际贸易专业词汇,提高了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

4.针对考核体系的单一

对于学生平时提交的操作结果进行及时的点评,以便学生了解学生进度,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最终成绩充分考虑学生的平时表现,也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能力本位?进出口贸易?实务教学改革

我国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使社会对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需求旺盛,但是我们所培养的毕业生却往往因专业能力不足被挡在用人单位的门外。因此,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坚持“能力本位”的教学思想,即以能力培养设置教学目标、以能力要求设计教学项目、以能力训练改进教学模式、以能力发展改革评价方式。

一、何为“能力本位”教育思想

“能力本位”要求以某种具体职业岗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为出发点来确定培养目标、设计教学项目、选择教学方法与评估教学效果,是一种强调学生主导地位,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思想。而进出口贸易实务是中职国际商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旨在让学生学会完成一笔进出易,具备胜任外贸业务员这一职业岗位的能力。因此,该课程的教学更应突出实践,注重学生的能力发展。

二、基于“能力本位”的中职《进出口贸易实务》教学改革

1.以能力培养设置教学目标

要开展基于“能力本位”的教学改革,首先应围绕该课程所指向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准确定位课程教学目标。进出口贸易实务是面向外贸业务员这一岗位开设的课程。笔者认为,一名合格的外贸业务员应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1)能根据双方交易的环境与企业的经营意图,进行市场调研,寻找到潜在客户,制定商品合理可行的经营方案。

(2)能根据双方的交易条件,选择合理的贸易术语与付款方式,完成进出口贸易过程中的报价核算、运费核算、保险费核算与盈亏核算,准确把握交易过程中的各项费用与成本。

(3)能根据双方交易的条件与客户进行交易磋商,草拟进出口贸易合同的各项条款,订立完整、合理、准确的合同。

(4)能分析已拟定的进出口贸易合同,把握进出口贸易合同的各项条款,根据合同条款准确完整地履行合同,实现出口商或进口商的权利与义务。

因此,该课程的教学也应该以上述能力的培养为教学目标。

2.以能力要求设计教学项目

要开展基于“能力本位”的教学改革,还需要重新梳理教学内容,设计教学项目。目前中职所使用的教材大多以合同的条款为线索,割裂了完成一笔业务的完整流程,不利于有效实现以上的能力目标。因此,笔者认为,应该以工作过程为教学内容的组织线索,以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要求来确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项目。

3.以能力训练改进教学模式

要达到课程教学目标,教学重心应从专业知识的讲授转向职业能力训练,以职业能力发展作为出发点和重点改进教学模式。

“五环四步”教学模式如下图所示,笔者以“能力发展”为主线,以项目教学法组织不同的教学项目,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在项目任务下达前,首先对学生的能力发展进行动员,使学生明确项目的意义与目标;然后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诊断,以便教师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与指导。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将项目分解为若干个工作任务,通过任务布置—协作行动—成果展示—评价反馈来完成某个具体工作任务,在若干个工作任务后,将对学生完成项目的能力进行再次鉴定,并要求学生进行项目的反思与总结。

4.以能力发展改革评价方式

基于“能力本位”的教学改革,还需要改革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职业能力考核。

首先评价主体不再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单一评价,而是学习同伴以及学生自身将有效地参与到评价中来。同时,评价方法也不再是一味地看重最终的考试成绩,而是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过程性评价是指对任务完成执行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各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分为学习态度、能力水平与职业素养三方面;终结性评价则由校内考试成绩与相关考证成绩结合。评价重点是考核学生知识和技能应用能力,弱化对专业理论知识和原理的考核和评价。

篇7

一、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汇率变动为本币贬值和本币升值两种形式,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表现为几方面:

(一)本币的贬值

当本币贬值的时候,商品的外币价格就会下降,这时候随着商品需求的上升,进口就会因为商品价格提高而受到抑制,贸易的收支情况也就会得以改善;商品的出口价格就会降低,这时候产品的竞争力就会得以提高,出口会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出口贸易的部门流入更多的劳动力等资源,贬值的货币也会改善贸易收支,在外汇储备被扩大规模之后,外汇在市场上就会呈现供过于求的状态,使得汇率保持稳定的状态,此时央行将会通过发放基础货币于外汇市场的方式进行外汇购买,在基础货币投放至一定水平的时候,物价水平将被带动上升。另外货币的贬值使得商品的进口价格提高,则出口国家的产品在生产的过程中就会对进口原料提出更高要求,从而导致商品的生产成本攀升,其价格水平自然也会随之提升。最后是本币贬值促使出口商品销售的提高,为出口国的国民收入增加提供基本条件。

(二)本币的升值

本币的升值对进出口影响表现为使用本国原材料的出口商品生产价格的幅度上涨,出口量则会锐减。这是因为本币升值使得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上升,也就是说,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上涨与否以及上涨的幅度,受到出口商品本币价格的下降幅度和出口商品外币价格上升幅度的共同影响,当出口商品本币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出口商品外币价格上升幅度,出口就会增加,如果出口商品本币价格的下降幅度等于出口商品外币价格上升幅度,出口则不受影响,如果出口商品本币价格的下降幅度小于出口商品外币价格上升幅度,商品的出口量则会减少。反之,本币的升值会使得进口商品的本币价格下降,进口国家的商品进口量将得以增加。

二、我国进出口贸易在汇率变动时的建议措施

(一)政府方面的建议措施

首先是进行贸易策略改变,减少贸易顺差的发生:采取取消或者降低出口退税率的方式限制低附加值高污染商品的出口;增加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提高的商品的出口退税,鼓励这些产业的发展;进行劳动力成本的合理评估,一定程度上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引导企业将发展重心转移至产品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提高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其次是降低对外贸易的依赖性。我国内需不足的情况通过出口快速增长表现出来,当出口成为我国经济增加的主要动力,我国对外贸易的依赖性就会不断上升,从而出现经济发展的风险。因此,我国政府应该调节消费税,引导消费重心转向内需,扩大产品进口,缩小贸易顺差。另外通过对贸易方式的进一步丰富,减少加工贸易,提高一般贸易的出口总额占有比例。

最后是进行出口企业经营主体结构的优化。目前我国的出口企业以外资企业为主,为了提高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出口占有比例,我国政府要减少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其所得税的内外同一,对于在国内投资的外资企业,应该对其进行外资引流,流入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行业,提高外资质量;对于中小型出口的企业,政府要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鼓励其出口,降低对外资企业的依赖程度。当国内的企业出口量得以提高,贸易顺差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二)外贸企业方面的建议措施

首先是提高外贸企业出口产品的档次,增强在进口国市场的竞争力。目前我国出口产品的档次太低,在进口国的市场难以形成竞争优势,在人民币升值之后,产品的需求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再加上出口企业的互相压价,使得产品的出口利润空间下降。因此笔者建议我国的外贸企业应该充分利用人民币升值的机会,通过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进口引入,将其投入到商品的生产流程当中,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商品档次,降低生产升本,促使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其次是企业通过企业品牌的创建,改变以往商品技术含量低和可代替商品多的局面。尤其是在人民币升值之后,企业更加有必要在激烈的出口竞争中加大国内市场的开发,提高国际分工的地位。

最后是提高规避外汇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外贸企业的贸易结算风险随着汇率变动程度的加大而增加,因此企业应该通过拓宽进出口贸易的地域分布,分散对外贸易风险;通过外汇交易的方法降低贸易结算的外汇风险;外贸企业还要进行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关注,尤其是出口对象国家的货币情况,在贸易谈判的时候以人民币汇率为标杆,选择汇率比较稳定货币进行结算,降低汇兑风险。

(三)其他的建议措施

首先是人民币汇率生成制度的市场化,放松外汇交易主体准入市场的条件,加大外汇市场监管力度,稳定外汇市场;其次是缩小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范围,扩大汇率的波动区间;最后是建立国际货币合作的制度,譬如亚洲货币基金,一旦任何合作的一方出现问题,合作主体就会及时提供援助,在大方向上有利于避免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出现。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汇率变动表现为货币升值和贬值两个方面,对国家的对外进出口贸易平衡以及国内经济具有较为深远的影响。我们要从政府、企业以及其他相关方面的角度利用汇率变动的影响,改善进出口贸易的收支条件。

篇8

进出口贸易业务中存在的主要风险

在进出口贸易业务的实际操作中,通常要经过业务洽谈、合同签订、货物交接、支付结算这样一个基本流程链。在这一过程中,既可能产生业务流程链外的风险,也可能产生业务流程链中的风险。本文将进出口业务中的风险划分为以下几种:

一、合同风险。一份贸易合同,贯穿整个进出口业务过程,因此合同具有总揽全局的地位。合同风险涉及的范围很广,首先是贸易双方在洽谈业务时所处的贸易环境可能使合同利益失衡而带来风险。若产品供大于求,在合同条款谈判过程中,进口方更具有主动权,从而进口方会在产品价格、产品质量上要求更为苛刻,或是在交货时间、结算方式上迫使出口方做出让步等,显然,合同利益会偏离出口方;反之亦然。其次是合同条款内容上的缺陷导致风险。这主要是指合同内容是否完整全面,文字、术语等表述是否准确无歧义,合同所规定的各项手续的日期是否合理有效等。若合同疏漏了保险、索赔、仲裁等方面的条款,或者对主体双方权利义务规定不明确,或是文本不规范,都有可能使合同无法顺利执行,给外企带来风险。另外,还有因为合同主体一方恶意行骗产生风险的情况。

二、市场风险。受各国自然地理环境、政治、经济、法律、以及社会人文等因素变化的影响,给外贸企业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就是市场风险。价格风险是最典型的市场风险。商品价格直接关系到贸易双方的利益,因此也往往是双方争议的焦点。但贸易价格随合同而定,实际价格却随市场波动,市场的不确定性导致了风险的产生。如2004年9月21日,由于台风破坏了美国的咖啡豆储藏仓库,国际市场哥伦比亚咖啡到岸价当年已上涨超过10美分,达每磅0.8213美元,创近年来最高水平。汇率的变化也会给外贸企业带来收益损失的可能性。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区域经济集团与跨国公司遍布全球,国际市场格局的不断变化将影响国内市场的发展,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将使外贸企业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

三、信用风险。这里的信用风险既包括合同项下的信用风险,也包括支付结算时因商业信用及银行信用问题造成的风险。合同项下的信用风险是指客户不遵守合同约定行事,不履行合同义务,从而使合同不能顺利执行,给外贸企业带来损失的可能性。支付结算是进出口贸易业务链上最关键的一环。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支付结算工具日渐增多,这给贸易双方带来了周转与交易的便利,但由于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风险的存在,其中也潜伏了风险。以托收方式为例,若买方违约,拒绝赎单,卖方便无法收回货款。当今的国际贸易,早已不是以前“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方式,实质上已经是一种“单证贸易”,进口商若能设法骗取提单,便可提货;而若出口商向银行提交的单据与信用证之间没能做到“单单一致”、“单证一致”,出口商就无法结汇,无法收回货款,甚至货款两空。

四、其他贸易风险。在进出口业务操作中,还有一些外贸企业没能预知的、来自于企业外部的、不以企业及其业务人员意志为转移的因素,会导致企业资产承受损失的可能性,我们将其称为其他系统风险或固有风险。如货物运输风险。货物在运输途中可能遭遇人们无法预料的灾害性天气或货物被盗窃、丢失、损坏、锈蚀、灭失等,或是选定的运输方式或承运公司不恰当,不能安全快捷、节约又及时地运送货物,或是由于政治原因不能顺利通关等,都将引起贸易双方利益的潜在损失。再如非关税贸易壁垒风险。一国的关税水平是透明公开的,但随着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关税水平逐渐下降,各国都变向地采用环境标准、技术标准、卫生标准以及各种认证等非关税手段,来实现对本国企业的保护。对我国企业而言,这是一个弱势,这类灰色壁垒造成的风险是很高的。另外,市场的过渡或恶意竞争,以及战争或外交的影响,可能导致贸易条件发生突变,从而可能产生合同被毁、货物拒收、货款损失等连锁风险。

主要风险的防范措施

外贸企业可以结合风险转移、风险吸收、风险回避、风险中和以及风险分散等原则,采用以下防范措施,将贸易风险降到最低线。

一、提高进出口贸易风险防范意识。外贸企业要进行风险管理,首要问题就是更新观念。要培训进出口贸易业务人员,使其熟练掌握国际贸易基本知识与进出口贸易的各个环节,使之能有效识别每一项业务中存在的风险;要定期或不定期结合贸易风险案例对业务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能在相互学习过程中,提高风险分析、风险提取等业务素质;要为业务人员提供到学校再教育机会,或派他们出国考察,及时了解相关贸易政策,丰富其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提升科学的风险防范理念和业务能力。

二、审慎研究合同的签订与执行,规避合同风险。合同是每一笔业务的展开、延伸和终结。它的签订固定了贸易双方的合作关系,是双方履约的尺度凭证,也是经济索赔、贸易纠纷、依法诉讼的主要依据。因此,合同风险的防范是进出口业务风险防范的关键。业务人员在商议业务时,要充分了解自身企业所处的贸易地位,尽量掌握谈判的主动权。在签订条款时,因本着极度审慎认真的态度,做到合同形式标准规范,条款内容完整无误,语言表述简单明了。合同条款签订后,要及时报送相关人员审核、审批。要跟踪合同的执行情况,谨防对方利用合同中任何条款的变更欺诈行骗,一旦发生意外情况,也应处变不惊,认真调查、科学分析,以最小的代价化解合同风险。

篇9

关键词:

商务英语;专业实训;实训模式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与普通中学教育最大的不同点就是中职教育要学习专业的知识与技能。专业知识的学习可以从书本上及教材上习得,但专业技能的习得却要依靠实际的技能练习与操作。因此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实训教学。商务英语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扎实的英语语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以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商贸活动第一线工作的需要,能够胜任外企、外贸、金融等涉外商务工作、语言服务工作和文秘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中高级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等职业教育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必须通过理论教学加实训环节来完成。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应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在深入了解贸易实务流程及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要求的基础上,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上就应该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如开展专项课程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训等要求依次递进的实训模式,通过实训把理论知识上升到技能操作层次,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1专业商务英语实训教学的要求与目标

商务英语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基本知识有基础英语、商务英语听说、国际贸易与进出口贸易、商务单证、商务函电、商务礼仪等方面的知识。但这些商务领域的知识实践性比较强,所以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经常是“知识+技能”的一个模式。下面就依据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及各项专业实训内容进行分类,提出具体的要求与目标,旨在提高学生的的技能操作运用能力。

1.1商务英语函电实训的要求与目标商务英语函电课程的教学宗旨为:培养学生在处理进出口业务中的一般商务往来函电、签订合同或填写有关单证中英语的运用能力。通过函电的学习使学生对国际商务英语函电的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对外贸函电的各种行文方法和模式有了熟练的应用,对各种专业术语也有了进一步的运用,从而提高了学生在进出口贸易工作中正确书写外贸函电的水平与能力。实训内容可划分为询盘、发盘、还盘、接受的撰写;支付方式的选择与确认;包装、标记信函的撰写;装运、保险单、通知的撰写等。

1.2商务单证实训要求与目标商务英语单证是商务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学生应当具备的知识和掌握缮制国际进出口业务单据技能的课程之一,在商务英语专业的学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这项课程主要讲述外贸单证的概念、种类以及各种单证的基本内容与格式,以及制单、审单的基本要求与方法。

1.3企业参观学习与顶岗实训要求与目标通过企业参观使学生对实习单位组织机构设置、职能分配及相关岗位部门的运作方式有直观的了解;在企业顶岗实习则让学生融会贯通地将所学专业知识灵活地运用在实际工作中,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工作能力和择业能力。

2专业商务英语实训模式

2.1企业参观见习依托本地服装企业较多的优势,可以联系企业带本专业学生参观企业经营运作的流程,让学生对外贸业务流程有一定具体的认知。学生企业参观学习回来后都反映,在商务英语课堂上学习的进出口贸易实务、商务单证、商务函电和商务礼仪等课程都相当实用,在企业贸易实务中此类知识运用很广泛。但与此同时,课本知识和实际业务中的操作还是有一定的出入,在企业参观见习中不仅强化了学生的理论知识,也能理论联系实际,同时也能发现自己在学校学习中的缺漏点,教师要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有针对性地学习专业知识。

2.2单项实训针对不同课程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开展针对性的实训,例如进出口贸易实务与单证,通过实训使学生在学习国际贸易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能更加熟练地掌握进出口实务的基本流程,主要为进出口贸易合同的商订与履行,运输保险业务的办理,国际货款的收付办理、报关报检的办理,出口单证的制作、审核办理等。通过学生分组分工分角色的操作,形成一条进出口贸易业务的操作链条。六个同学一组,分别扮演买方、卖方、运输公司、保险公司、银行和海关人员,自己设定买卖商品的各项事宜,并完成一系列的业务操作。通过这个实训操作,学生明确掌握贸易实务的交易流程,在自己角色扮演的讨论合作中,对于商品条件的各项要求的磋商,付款方式的明确定义和发货日期的确定等,都让学生明白在商务业务活动必要的严谨和认真是非常必要的。

2.3企业中的顶岗实训顶岗学习是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是理论教学的延续。我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学习在第四学期会有为期四个星期的企业顶岗实训。针对商英就业班学生,开设了实操性较强的科目:单证实训和电子商务。通过单证实训课程,培养学生以单证员从业人员的角度,进行贸易环节各个单据的缮制和操作。通过电子商务课程,让学生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进行电子商务体验,认知利用互联网开展的各类商务活动。将本专业两年所学的国际贸易,从实体过渡在网络,能够做到自主创业,开设淘宝网店,或适应目前公司、企业的电子商务产品营销模式。针对以上两项,聘请企业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并外派学生去企业实训,如力高制衣厂电子商务营销部、靓鸿达服装有限公司跟单部。通过在企业的实训,学生更深入了解贸易实务流程及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应具备的能力,主要分为几个方面。

2.3.1办公方面业务学生将所学知识进出口贸易实务、函电、单证等课程技能与知识融汇运用于商务办公实践中。通过企业实训学生能熟悉办公设备的使用,熟悉并掌握外贸企业的日常工作流程与操作,如贸易磋商、接待客户、安排会议、介绍产品、推广产品等;掌握外贸企业公文的基本草拟;英文商务信函的拟草及发送;商品业务信息查询工作以及外事翻译工作。

2.3.2外贸方面业务将所学的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技能运用到企业的实际运营中,了解有关管理制度以及外贸公司的机构设置;熟悉企业外贸的类型;基本掌握外贸企业业务的工作流程;外贸企业中各个交易环节的操作流程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

2.3.3进出口方面业务学生将所学商务英语写作、外贸单证、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等课程知识与技能运用于进出口实际业务中。了解在企业实训中对国家对有关进出口贸易实施的有关规定,熟悉重要的涉外法律法规、关税政策、外汇政策等;并对进出易的基本程序和主要操作技能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在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学习并掌握对外贸易中业务函电的拟定、出口报价核算、交易条件的协商及合同的签订、货物的托运订舱、报检通关、信用证的审核及贸易单证的审核;之前在校学习的理论比较枯燥的函电和单证,学生也在企业实训中运用英语处理进出口业务往来函电、签订合同和制作单证的技能。

3总结

培养能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人才,是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适应市场需要,中职学校商务英语专业应调整课程设置,加强专业实训的内容,提高学生实际的操作能力,以便适应以后工作岗位的要求。通过企业参观见习、单项实训、企业顶岗实训等形式,不仅能丰富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更多的是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明确自己的职业要求,在各类实训中把所学知识联系到实际运用中,学生的综合操作技能和职业规划定位有了显著地改善。

参考文献:

[1]费景明.进出口贸易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钱芳,毛婧.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训模式的构建:中国成人教育[M].2007:171-172.

[3]石慧.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需求分析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

[4]李晴晴.英语专业学生商务英语学习需求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06.

[5]朱劲松.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建设的实践探索——以江苏省张家港职业教育中心校为例[J].职教通讯,2012(9).

篇10

电子商务模式产生,成为一种新的贸易交易途径和方法,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速度非常快,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活动频繁,而在当前的电子商务盛行的背景下,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也朝着电子商务的方向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条件,电子商务的发展水平也成为了对一个国家竞争力衡量的指标。在电子商务的影响下,跨境电子商务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针对跨境电子商务流程下的跨境电子商务应用状况和电子商务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构建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一、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应用现状

从中国的电子商务发展现状进行分析,2012年中国的货物进出贸易额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进出口贸易国家,但是中国进出口贸易下的增速依旧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在这样的进出口贸易背景下,跨境电子商务得到大力的发展,据相关的统计,当前我国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已经超过5000家,在中国境内通过各种电子商务平台实施跨境电子商务的企业当前已经超过200000家。2012年中国的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贸易额为2.3万亿元,2013年中国的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贸易额为3.1万亿元,2014年中国的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贸易额达到4.2万亿元,2015年的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贸易额为5.2万亿元,从其发展的增速进行分析,到2016年中国的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达到6.5万亿元,2017年预计将增长到8.0万亿元。

自从2012年中国的外贸交易额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进出口贸易国之后,跨境电商贸易迅速的发展起来,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不断的增长,而传统的外贸交易发展速度得到放缓。跨境电子商务当前保持着增长的势头,而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对进出口贸易的需求较大,所以在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其必将成为中国外贸发展中的重要增长支柱。中国2010年~2017年的跨境电子上商务交易规模如下图:

从图中的数据可以知道,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交易额中,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所占的比例在逐年的上升,由此可以推断,中国的跨境电子商务必将成为进出口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势头迅猛,国家也在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制度,大力的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从当前的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部分从事跨境电子商务的企业从中获取了较多的利益和甜头,所以也为其他还为进入跨境电子商务行业的企业,提供了发展的动力。

二、跨境电子商务流程下的跨境电子商务评价指标构建机制

跨境电子商务应用状况,在全国各地的发展参差不齐,沿海地区、北京等地的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在各项指标上都优于内陆、中西地区,为了保证跨境电子商务在全国各地均衡发展,需要针对跨境电子商务在全国各地的开展实施,提供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在全国各个地区进行开展,并有效的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应用状况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构建跨境电子商务应用状况评价指标,可以促进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而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过程中,建立应用状况评价指标体系,需要有一定的政策上的支持和帮助,改善跨境电子商务物流、通关、支付等方面遇到的问题,促进各个地区跨境电子商务的均衡发展,提高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在国际上的地位。

在进行跨境电子商务应用状况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在指标选择的过程中,需要遵守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主要有:

1.合法性

在跨境电子商务应用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中,相关指标体系的选择合法性是基础,在选择指标的过程中,需要遵守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政策,对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信息进行保护。

2.科学性

跨境电子商务应用状况评价指标体系的运行是否良好,首先需要保证跨境电子商务应用状况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选择有一定的依据,并在指标的评价中,分析出其科学性和严谨性。保证跨境电子商务应用状况评价指标之间有良好的配合。

3.完整性和可操作性

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过程中,建立跨境电子商务应用状况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为了可以全面的对跨境电子商务的应用状况进行评价,从各个方面体现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状况,将其中存在的不足完善,更好的促进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所以在评价指标的选择中,需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完整性,为后续工作提供良好的保障。

在跨境电子商务流程下的跨境电子商务应用状况评价指标的构建,我们以其中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为例进行研究。

在该评价指标体系中,每一个指标又可以再次的进行分级,形成二级指标,而二级指标还可以再次的进行分级,形成三级指标,共同为跨境电死商务的发展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估,正确的认识其发展现状。例如其中的财务信息指标中一级指标为获利能力、运营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二级指标则为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利息保障倍数、销售收入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等。在跨境交易动态信用指标中,一级指标下又分为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例如其中的一个二级指标跨境产品信息,其中的三级指标为产品种类、产品价格及数量、产品认证等。

在构建的跨境电子商务应用状况评价指标体系中,不同的指标体系中,包含着不同的指标,为了保证跨境电子商务的顺利实施,提高跨境电子商务收益,需要保证跨境电子商务应用状况评价指标体系中每一个指标体系都可以有效的运行,保证顺利跨境电子商务的顺利进行。

三、结语

当前在电子商务发展的过程中,提高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应用能力,是一项较为艰巨的任务,为了有效的构建跨境电子商务应用状况评价指标体系,需要将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等完善,并结合我国各个地区的条件和因素,有效的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保证全面提高我国整体的跨境电子商务应用能力,促进中国进出口电子商贸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坚争,郑碧霞,杨立钒等.基于因子分析的跨境电子商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财贸经济,2014,(9):9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