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小学生的趣味课堂模板(10篇)

时间:2023-06-06 15:46:3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小学生的趣味课堂,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小学生的趣味课堂

篇1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喜欢数学。所以,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加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来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喜爱度,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本文针对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提出了以下三步骤。

一、正确认识小学数学

数学是一门思维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逻辑思考能力要求比较高。所以学好数学对学生自身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误解,导致许多学生没有十足的自信去学好数学,从而造成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下降。所以,加强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的首要前提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纠正学生对数学的错误理解。这样才能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从而形成一个高参与率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随机提问来了解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也可以在课余时间与学生交谈,从交谈中了解学生对数学的看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思想,纠正错误的数学认识,让学生重新全面正确地认识数学,更好地加强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第一次课的时候树立正确的数学思想,纠正学生中错误的数学认识以及预防学生产生错误的数学认识。

二、准备及时、适用的资料

要想开设有趣的小学数学课堂,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我们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收集和准备好课堂上所需要的资料,努力确保有趣的小学数学课堂可以顺利开展。例如,在进行“圆柱体”的教学的时候,首先,我们可以上网收集有关圆柱体的教学资料,并收集有关圆柱体教学的教学方法和资料。其次,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特色以及课室的教学设备来设计符合实际情况的有趣的教学方案。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参考别人的有关圆柱体的教学方案,但是不能直接将别人的教学方案搬过来自己使用。最后,确定好教学方案,根据自己的教学方案来准备好相关的资料,如需借用一些设备,就应该提前准备好,避免出现资料和设备准备不足的情况,这样就会影响有趣的小学数学课堂的开展。

三、创设有趣课堂

1.游戏课堂。小学生都是贪玩儿的,所以营造一个游戏课堂,不仅可以增加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创设一个游戏课堂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设计的游戏应该不同。针对较低年级的小学生,设计的游戏应该简单一点,毕竟低年级的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比较差,如果设计的游戏难度过大,学生就会失去对游戏课堂的兴趣,小学数学课堂的参与率就会变低,这样就无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无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对于较低年级的小学生,我们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游戏,例如,我们可以用简单的“比手指”游戏,教师首先随机抽取几位学生,抽取到的学生站在讲台上,面对着全班学生,教师在旁边报读学生们要比划的手指数,全班学生作为观察者,如果发现有学生比划错误,那么这位学生就要接受惩罚。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我们就可以设计相对比较有难度的游戏,这样才能增加游戏的吸引力,毕竟每位学生都想表现自己,所以有难度的游戏会比较容易吸引高年级的小学生,提高小学课堂的参与率。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我们可以设计迷宫游戏,教师事先准备好不同等级的迷宫游戏,借助多媒体的帮助,在投影仪上播放出来,难度逐步递增,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也逐渐增长,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2.动手制作模型课堂。对于一些几何图形或是一些立体图形,我们可以通过进行动手制作模型来加强学生对一些图形的了解,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在进行圆柱体的教学时,教师先跟学生们讲解圆柱体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们对圆柱体有基本的了解,然后让学生们根据教师的讲解来制作圆柱体,制作的圆柱体的大小、外形不作要求,只要是符合圆柱体的特征就可以。我们也可以先让学生们自己事先预习圆柱体的内容,然后根据自己对圆柱体的认知来动手制作圆柱体。亲自动手制作模型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升课堂的趣味性,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的数学内容的理解。

3.有奖竞答课堂。有竞争才有动力,建立有奖竞答课堂不仅可以提升小学数学的趣味性,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我们可以进行计算题的有奖竞答的游戏,首先,我们将全班划分成五大组,每组在上课前事先准备好三十道计算题,用来参加有奖竞答的游戏。从第一组开始,第一组的学生将自己组事先准备好的计算题用题板写出来,其他组的学生就举手回答问题,第一位举手的学生如果回答正确,可以奖励一分,如果回答错误就要扣一分,然后其他学生继续举手回答,直到回答正确,最后,统计每组的小组分数,分数最高的小组可以得到教师事先准备的奖励。教师事先准备的奖励可以是糖果,也可以是饼干,或者是一些学习用具等。

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参与率,还可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我们要多角度、多层面地运用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教学;学习能力;培养

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的数学教学,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认清数学的本质,并积极主动的对数学知识展开深入思考。小学数学是数学学习的启蒙阶段,学生只有在这一阶段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兴趣,才能为以后长远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教师要基于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来开展数学教学,落实新课改的教学要求,突破传统教学的不足,使得教学更加新颖、更加高效,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进而推动数学教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1]

一、当前开展小学数学趣味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趣味教学缺乏深刻认识

在开展小学数学趣味教学过程中,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思维模式的影响,导致教师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时,还存在一些问题。最主要的问题还在于:教师对趣味教学这一概念把握的不够准确,没有认清这一概念的本质。所谓趣味教学,指的是:在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确保学生能够在更加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明确学习目标,把握知识重点。然而,部分教师只从表面理解趣味教学的概念,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过于注重教学的趣味性,忽略了教学的真正目的。最后,整堂课看起来非常热闹,实际上学生并没有完全掌握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本末倒置,不仅无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反而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2]

(二)教师对学生特点缺乏深刻了解

在开展趣味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存在的第二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在于,对学生的发展规律及性格特点缺乏认识和了解,设计的教学内容无法顺利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活动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是由于教师在教学期间,受原有教学思想的影响,忽视了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仍然以教师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久而久之,教师对于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都了解不足,也不知道学生当下感兴趣的事物,另外,小学阶段的学生发展十分迅速,不同阶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喜好,教师如果无法认清这一事实,就无法准确把握学生心理,选取的教学元素也必然无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整体的教学气氛沉闷,教学活动自然也就无法达到原有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之下,学生的学习能力也难以得到更好的发展。如此也就意味着,趣味教学的价值未得到充分发挥。

(三)教师缺乏灵活的课堂教学手段

当前小学数学趣味教学中存在的最后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在于:教师具备趣味教学的意识,但并未掌握与之匹配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单一的教学形式,会让课堂气氛很沉闷,导致学生对课堂很快失去新鲜感,在下次开展同样的教学活动时,学生就缺乏刚开始的那种热情,如此教学活动的效果也会逐渐降低。小学生无法长时间对相同的学习活动充满兴趣,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这一规律和特点,经常更新教学形式和手段,维持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兴趣,让学生持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使得学生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可见,单一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有效构建趣味课堂,就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并且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发展,为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3]

二、小学生数学课堂上的趣味教学的意义

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是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的主要教育目标。开展趣味数学教学,有助于教师顺利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深入贯彻和落实新课改的教学政策。首先,趣味化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启发和引导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其次,教师开展趣味化教学活动,能够增强和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学生在积极踊跃回答教师提问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都能够得到更加有效的发展。再次,趣味化数学课堂上,教师会开展更加丰富的数学实践活动,学生在趣味十足的实践活动中,能够有效培养自身的实践能力,以及对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最后,要开展趣味数学教学,教师必然要创新教学评价活动,以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展开教学评价,学生在这种多元的教学评价中,能够形成更加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增强自己的学习自信,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综上,开展数学趣味教学,能够打造出全新的课堂,并且更加全面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4]

三、有效开展趣味数学教学的途径

(一)提升教师素养,增强教师对趣味教学的认知

要想有效开展数学趣味教学,教师首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丰富和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思想。日常工作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来学习和吸收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在学习优秀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更加符合本班实情的个性化趣味教学方案,不断强化趣味教学效果,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基于数学学科的趣味教学,要求教师平时通过观看优秀教师网课视频、观看数学专家讲座等形式来学习更多实用的数学教学方法,真正掌握趣味化数学教学手段。[5]

例如,教师听课网、高图课堂等教学网站上,都收录了来自全国的小学数学名师讲课视频,在课余时间,教师可以通过登录网站观看视频,学习名师的优秀教学方法,从名师的课堂上学习经验,掌握更加先进的教学方法,通过不断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之后,再将学到的知识进行整合,运用到实践教学之中,打造真正符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的个性化、趣味化数学课堂,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综合能力,能够在活跃的数学课堂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只有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乐趣,学生才能在内在动力的驱使下,对知识展开不断深入的思考和探索。教师开展趣味教学,就能够做到从学生的喜好出发,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元素来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理,小学生大多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在面对教师设计的趣味教学内容时,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如此,他们在学习上也能主动跟随教师思路一起思考。

(二)加强师生互动,增强课堂上趣味教学的效果

教师要想打造趣味数学课堂,就要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心态更加放松,大脑思维更加活跃,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对知识展开丰富的联想。同时,打造趣味课堂,还需要教师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趣味的游戏活动中,以合作讨论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在这种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更加发散,激烈的讨论交流,能够让学生之间碰撞出更多的思维火花。除了生生互动之外,师生互动也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关键。为了确保数学教学真正达到趣味教学的目的,教师就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有效的互动交流来增进对学生的了解,把握当前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喜好内容,能够真正做到从学生实际出发,选取学生真正感兴趣的元素来开展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到学习内容中,对知识展开思考,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显著增强趣味教学的效果。[6]

例如,在学习《时、分、秒》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十分熟悉的春节联欢晚会十二点倒计时的视频来进行课前导入,随着主持人10、9、8、7...的倒数计时,在数到0时,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同学们在自己非常熟悉的场景中,能够对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为了更好地增加对学生的了解。教师在视频结束后,对学生说,刚才这种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一般秒为单位进行计量,同学们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要用到秒这样的计量单位吗?学生在教师的提问下进行互动交流和思考,并顺利回答出运动员百米赛跑、火箭发射等场景中,会用到秒的计量单位。通过这种趣味的课前导入,以及谈话式的师生互动,既增强了课堂教学趣味性,又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思考,学生的思考能力也能得到更好的培养。

(三)借助信息技术,丰富课堂中趣味教学的形式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与空间思维都较强的学科,因此,要想在数学学习上取得进步,学生就需要拥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能够在遇到各种各样的数学题时,迅速抓住题目重点,灵活使用学过的数学公式和定理,对问题进行推理和想象,并顺利解答出问题答案。但教师要通过趣味教学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就必须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打造丰富多变的数学课堂,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来维持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新鲜感,以此达到长期维持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目的。为此,教师要充分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打造多元化、智能化的智慧课堂,利用网络中丰富的教学资源来维持学生对学习的新鲜感,真正实现可持续化的生态数学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现代化的教学课堂中,获得自身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双重发展。[7]

例如,在学习《测量》时,教师以动画的形式,将五个主要的长度单位设计成五兄弟,在视频中五个兄弟各自介绍自己的主要特点。首先教师以谈话的方式引出视频内容,对学生们说,同学们,数学王国里有一座和《西游记》一样的五指山,在这座五指山里,住着五位好兄弟,他们分别时谁呢?咦,第一位拇指峰上的兄弟来了,小朋友们快来认识一下这位好兄弟。随机点开视频,视频中“千米”兄弟介绍自己的特征和用途。这种利用教师话语来激发学生好奇心,通过多媒体视频来生动呈现教学内容的形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拓展,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的对各种长度知识进行学习和思考,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就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更加充分的培养,通过打造趣味课堂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也就顺利达到了。

(四)开展实践活动,实现数学趣味课堂的有效延伸

要想打造趣味数学课堂,教师还要拓展自身的教学思维,将教学内容向外延伸,利用实践活动来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积极主动的将数学知识结合实际进行思考,深刻认识到数学知识对于实际生活的重要作用。学生了解了数学的意义,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自主发现学习的乐趣,无需教师监督,学生也能享受数学、爱上数学,乐在其中的学习数学。[8]

例如,在学习完《统计》的知识后教师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全校所有四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和统计,调查内容包括男生的体重情况和女生的体重情况,并将收集到的数据以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式呈现出来。并根据绘制的图表,自己总结出结论。这种将课堂知识延伸至课外,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探究的活动形式,既能够巩固学生的课堂知识,又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互相合作、讨论交流,通过集思广益的方式解决活动中的问题。经过一系列的实践探究,不仅增强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丰富了数学教学的活动形式,也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更好的培养,学生深刻认识到了数学知识对于实际生活的重要意义,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主动的对数学知识展开深入钻研和探索,掌握更多实用的数学技能,在生活中,也能积极运用数学思维对各种生活现象进行思考和分析,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增强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实现自身数学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对于学生未来长远的数学学习起着奠基作用,“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在小学时期打好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爱,才能确保学生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始终充满热情和动力,积极主动的对数学知识展开探索,形成良好的数学思考方式和学习习惯,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考和学习中,构建起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形成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和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周婉怡.趣味数学促成长,学习能力巧建立——小学生数学课堂上的趣味教学[J].家长,2020(20):42-43.

[2]赵淑芳.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探究兴趣和学习习惯的策略[J].小学生(下旬刊),2021(01):80.

[3]徐丽媛.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J].考试周刊,2021(06):86-87.

[4]章春玮.深度学习视角下的“合作学习”探究——以小学数学学习为例[J].教育界,2021(07):58-59.

[5]陈兰瑛.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趣味教学法的应用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1(04):127-128.

篇3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语文教学目标及需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亟待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当结合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采取适用于小学生个性发展特点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着力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兴趣引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能够激发小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提高小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主动性,提升学生课堂集体教学的有效性,刺激学生个体追求个性发展的动力。

一、创新课程导入,激活课堂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开始,精心设计的课程导入是精彩课堂的一部分。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课堂的导入形式,让学生持续保持求知的欲望和参与课堂教学的动力,活跃课堂氛围,增加课堂趣味,帮助教师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质量,促进学生提升对新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能力。

(一)设问式。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针对新的教学内容设置问题,采取提问式导入新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参与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讲授小学课文《养花》一课时,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觉思考:同学们喜欢花吗?哪位同学养过花?养的什么花?你能谈谈养花的感受吗?等等这些问题会让学生特别有回答问题的欲望,问题贴近学生生活,更具备参与互动性。

(二)引入式。小朋友都喜欢听故事,故事当中人物性格饱满,色彩分明,故事情节起伏有变,比较符合该年龄段学生群体的心理特点,满足了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例如,在学习《狐狸和乌鸦》一课时,采用故事导入:从前,在一片茂密的森林里,一只狐狸出来找东西吃,来到一棵大树底下,一抬头看见乌鸦嘴里叼着一块儿肉,馋的直流口水,可他们一个在树上,一个在树下面,但是,最后那块肉却到了狐狸的嘴里。同学们,想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吗?那就跟着我一起去课文里找一下答案吧!故事引入悬念疑问激发了学生探索未知问题的求知欲望。

(三)情境式。身临其境,置身其中是情景设置带给人的感受,特设的情景能够帮助学生想象力的激发和情感的产生。把学生带进设置的情景中,融入新知识:例如,在教授《骆驼与羊》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情境:在动物的王国里,有时也会像人一样发生争论,今天就有两位动物不知怎么争论起来了,你们想知道,争吵的动物都有谁,又因为什么而争吵吗?该情境的设置引导学生去新的课程内容中找到未知的答案,调动了学生探索未知的积极性。

(四)感染式。音乐是跳跃的精灵,它有生命有灵魂,是极富感染力的艺术。音乐能够净化人的心灵,将音乐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不仅能够渲染课堂氛围,还能够将学生逐渐引入教师创设的情景之中,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语文课堂的魅力。例如,小学教师在教授《找春天》这一课时,可以在课程导入时选用《春天在哪里》这首歌,将音乐中欢快、活泼、充满活力的艺术氛围带进了语文课堂,仿佛将春天的生机与色彩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用听觉去感受春天。

二、深入形象教学,增加教学趣味

小学生理解和想象能力的有限,要求教师要学会采取多种手段和方式帮助学生呈现出形象、生动的教学内容。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的教学技术手段不断优化提升,课堂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将满足小学生现阶段的教学需求,增加小学课堂的趣味性。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多样,知识点多,拓展面广,如果单单凭着教师的板书和语言讲授,课堂教学效果是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的,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将图片、声音、语言和音乐结合起来,将所有抽象不容易理解的内容以形象生动的形式更加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以多种多样的形式丰富课堂内容,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在古诗《绝句》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出一幅美丽的春景图:翠绿的杨柳青翠欲滴、迎风飘扬,两只黄鹂在柳枝之间嬉戏,一展歌喉,唱出动人的歌曲,成队的白鹭飞翔在蓝天之上。多媒体技术让抽象的古诗内容跃然纸上,多媒体播放诗歌朗诵,让学生享受诗歌的韵律之美。

三、丰富课堂活动,重视课堂参与

新课改背景之下,课堂教学模式不再是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呆板落后的教学方式,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学生越学越被动,刚开始学的兴奋和喜悦也将会被埋没在老师滔滔不绝的讲授和单调的提问之中。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深化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得到改进,现在的教学课堂更加活泼,互动形式更加多样,不再是单一的提问,有时甚至是将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然后去解决问题,最后学生分组讨论,由老师来做课程总结。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积极丰富课堂互动形式,把探索未知的主动权和学习的主动权交回到学生手:如小组讨论,市场调查,情境再现等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小学学生的学习内容,也让语文课堂教学更加具有参与性和互动性,让学习更加愉快,更加有效。

四、建立评价机制,激励学生进取

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和坏可以通过课堂评价环节来检验。这个环节即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是检验教师得教学效果,通过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进程和计划,确保整个课程的教学效果。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动力,教师对学生积极向上的评价激励学生更加积极上进,对今后的学习更加自信。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让课堂教学更加具有趣味性。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会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缺点,从而椭学生取长补短,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课堂评价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深入,彼此之间更加了解,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篇4

可见,在国际先进音乐教育理论支持下的音乐学习,不论在学校教学层面、大众普及层面还是器乐专业训练层面,都阐述了拥有和声知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小学音乐课堂作为音乐普及教育的起点,同样也需要正视“和声教学”这一领域。但是,如何将和声学带入小学音乐课堂,在教学中,又如何把握和声学的专业性与学习方法通俗性的融合度呢?

北美学校根据柯达伊体系为三年级学生制定“用d和s'为二声部歌曲配伴奏(这是理解和声的开始:d和s'正是Ⅰ、Ⅴ级和弦的根音)”、“知道结束在‘do’音具有大调性,结束在‘la’音具有小调性”的目标;到了五年级,则能做到“识别并构唱大小三度、纯四度、纯五度”、“选择熟悉的歌曲,唱Ⅰ、Ⅳ、Ⅴ级和弦的根音为歌曲配和声”、“用和弦进行为熟悉的歌曲配伴奏”、“在欣赏过的曲例中找到自己熟悉的和弦进行”等知识与技能。根据学科专业层次与先进教育体系的实践经验,我们将小学阶段的和声教学涉及范围界定为“以大、小调正三和弦及其相关连接为基础的系列和声感知与运用”,以此为基点提出“趣味和声”,将和声概念予以通俗化、简易化、趣味化和游戏化解读,形成小学音乐课堂的“趣味和声”教学。

一、情境聆听式表演,激活和声直觉

达尔克罗兹在体态律动教学《逐渐放松的练习》一书中提到,每个部位放松时搭配一个和弦,从上伸的双臂开始,逐一放松右臂、左臂、右脚、左脚、腰和膝盖,最后在主和弦中“像一只空布袋一样倒在地上”。用和声聆听支持情境游戏,不断激活学生对于“一组音叠加形成奇妙音响”的敏感度。带有情境的表现式聆听,能使抽象的音响更贴近学生的接受心理,所以在小学课堂教学中需要创设不同的情境,有效落实和声聆听与感知。

【案例一】一年级《do do 旅行记》

教学背景

一年级第二册《咏鹅》一课后,能认知并基本用连贯的气息视唱同音反复“”,并逐渐要求掌握“do、mi、sol”等音列。

教学目标

1.感知C和弦与Am和弦音响。

2.在C与Am和弦的伴奏中对“”展开音乐想象。

3.在游戏与发现过程中获得“一个音符与不同的音符结合在一起会产生不同感觉”的音乐经验。

创设情境

音乐王国里住着两个“do”,有一天它们去旅行。第一个“do”在旅途上遇到了“mi”和“sol”,它们在C和弦中像小士兵一样行进走路;第二个“do”遇到了“mi”和“la”,它们在Am和弦中低声倾诉。后来,这两个“do”把在旅途中遇到的朋友带回了音乐王国,在一起游戏。

教学过程

1.感知C和弦。准确唱出“do、mi、sol”三个音的不同连接,感知“明朗的心情”;用柱式和声为学生明朗地歌唱“”伴奏。

2.感知Am和弦。准确唱出“la、do、mi”三个音的不同连接,用连贯的歌声表现“忧郁的心情”;用分解式和声织体为学生柔和的歌唱“”伴奏。

3.区分两个和弦的音响,用“明朗的”与“忧郁的”进行表述。两个和弦变化和声织体,学生能够配合相关的走动与造型变化――踏步走(柱式C和弦)、小跳步(半分解式C和弦)、流动式(琶音式Am和弦)等。

柯达伊认为,每个人都应尽早接受音乐教育。关于和声学习,我们从情境式的聆听开始,尽早使学生接受“每一个音符只有与其他音符合作才能形成丰富的音乐表现力”的观点,逐渐拥有感知与辨别的直觉。蒙台梭利说:“孩子具有吸收性心理。”我们用饶有情趣的聆听,使孩子身临其境参与“吸收”,激活之前被忽视的和声听觉。

二、空间立体式读谱,联觉和声音响

五线谱是看得见的音乐,其空间感的记谱方式使人们能够形象地看到音乐的起伏流动、疏密张弛,在陈述四部和声时更能发挥其层次清晰的优点。而运用阿拉伯数字标记音高的简谱,其平面单线条的记谱方式在表现音乐线条与和声层次中就显得呆板了。但由于种种原因,简谱教材仍被广泛运用,逻辑性多于空间感的识谱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对于纵向音乐的关注,这也是和声概念无法深入的原因之一。所以,我们需要创造性地运用记谱法,在形成和声概念的初期,建构和声的空间感。

【案例二】四年级《了解C、F、G三和弦》

教学背景

在学习第五册《钟声叮叮当》时,运用大调Ⅰ级、Ⅴ级根音作为第二声部,朴素明了地拉开了和声表现的帷幕。为使学生在多声部歌唱中除了感知“合作”,更多地感受“和声”,我们逐渐渗透和弦及其相关连接的音乐活动,使学生会用“和弦”这一术语。

教学目标

1.结合“空间谱”了解大调Ⅰ、Ⅳ、Ⅴ级三个大三和弦的构成规律,用 “C、F、G”命名。

2.初步理解转位与就近连接原则,能唱“和弦歌”。

3.与老师一起,进行“用分解和弦为熟悉的儿歌伴奏”的歌唱游戏,建立“有些声音叠加在一起会很和谐”的音乐经验。

教学过程

1.聆听一组和音,感知“和谐”。提出“和弦”术语,结合图谱感知原位三和弦构成,了解根音位置。

图谱1

2.找共同音与相近音了解和声原位与转位方法。学生分别唱和弦连接的三个声部旋律,体会连接后每个声部的流畅性。教师弹奏和弦根音为每个声部歌唱伴奏。

图谱2

3.边看图形谱,边学唱和弦歌。

图谱3

4.学生用C-C-G-C为教师歌唱的《我有一只小羊羔》伴奏,用F-F-C-G为《噢!苏珊娜》第三乐句伴奏。

柯达伊体系认为,视觉的直观性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儿童准确地听辨和演唱。同样,在柯达伊与巴斯蒂安教学体系的识谱教学中,都是运用空间感来解决音程的认知,比如二度是从线到间或是从间到线、三度是从线到线或是从间到间,结合聆听,将空间感与音响形成联觉。借用“空间记谱”填补简谱的欠缺,从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和声立体思维。

三、构唱式多声教学,培养和声表现

构唱是指在某一基音上按要求唱出指定的音高或旋律。在小学阶段,我们以协和音程构唱为主,并在构唱音程的过程中记忆“在哪些和弦中有过这样的音组”,为形成和声连接做好心理准备。分析小学阶段合唱作品可以发现,和声式的二部合唱一般以三度音程叠置为主,而三度又是构成和弦的主要元素。所以,我们以三度的构唱为入口,逐渐形成内心听觉能力,培养和声的即时把握与表现能力。

【案例三】四年级《三度构唱与》

教学背景

“人音版”第九册第七单元《冬夜静悄悄》,除个别小节的双声部为同度外,其余全都是三度音程叠置。

教学过程

1.三度音程的认识和感知

①音符也有好朋友,它们在一起会发出悦耳的声音。出示图形谱:

图谱4

②回忆这些音组分别出现在哪个和弦。

③明确每个音组中间都是间隔一个音符,介绍三度音程。

2.构唱旋律――为一条旋律来找“三度”朋友

①出示旋律“”,构唱第一个音的音程,在此基础上运用内心听觉构唱完整的高声部旋律“”,并在声部合作中主动聆听和声音响。

②出示旋律“”,根据上一乐句的音响记忆,内心构建高声部,之后马上唱出两个声部。

③第二乐句“声部重叠”(同度)接到三度和音又回到同度的练习

④出示二声部曲谱,完整视唱。

3.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学唱歌曲。

(内容略)

构唱,严格意义上讲,属于视唱练耳范畴,把它归入和声教学范畴似乎不太严谨。但是,小学阶段的和声教学是参与式、声乐化的,只有用学生的歌唱把和音与和弦连接转化成人声音响的时候,和声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把构唱的能力移植进入“趣味和声”教学,让学生像“搭积木”一样叠置音高,使之更主动地参与聆听和声,不断记忆和声音响,并将这种记忆嫁接到其他歌曲(比如拥有“三度叠置”意识后,为第九册《雪花带来冬天的梦》第二乐段旋律下方三度构一个二声部等),那和声运用的内涵将更为丰满。

四、“人声乐队”式编创,形成和声理解

“人声乐队”,是一种用人声模拟乐队的多声部歌唱形式。小学音乐课堂中引进“人声乐队”,可以做这样的尝试:运用音色模拟,在一定的和声连接与配器法支持下,为熟悉的歌曲配“伴奏”,形成新型多声歌唱形态。为熟悉的歌曲编配和弦,并将和弦标记转化为能够歌唱的旋律,则需要建立在对和声概念理解的基础上了。

【案例四】五年级《人声乐队与“故乡的亲人”》

教学背景

五年级学生基本掌握了大调的正三和弦,并能用首调概念的C、F、G和弦加以记忆。本教学选用的《故乡的亲人》音乐材料为中提琴、大提琴、竖琴加贝司的重奏版本,以大调Ⅰ、Ⅳ、Ⅴ级的和声伴奏为基础,旋律里很少出现和弦外音,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弦编配原则。

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主旋律,找到每小节中的和弦音,初步获得和弦编配方法。

通过分析乐曲各声部的旋律音,明确声部交织原则,并用和弦音为音乐编配新的声部,用乐器音色模拟参与音乐“演奏”。

在编配、合作表现的过程中获得创作的愉悦。

教学过程

1.旋律视唱与和弦标记

①视唱熟悉旋律。

②分析第一乐句的第三小节“”的构成音来自于C和弦。用同样的原则分析“”来自于F和弦,第一小节“”中的大部分音来自C和弦,而第四小节“”则是G和弦中的一个音。

③用相同的方法为其余三个乐句进行和弦标记。

2.理解声部交织的和弦原则

①聆听乐曲并用图形记录各声部旋律。

②分析第一乐句各声部的旋律音。

③获得“各声部的交织都是以相同的和弦为基础”的认识,分组用模拟演奏的形式表现乐曲。

⒊为音乐编创新的声部

① 根据声部对比原则,要求编配一个长音连接的声部,并用长笛的音加以表现。

② 在音乐中准确融合地加入“长笛演奏”的新声部。

③ 鼓励学生自由创作。在和弦音的范围内、不与其他声部重叠的原则下,设计新的声部,配置乐器音色模拟。

⒋“乐队”合作表现

师生、生生、人声与音频等“演奏”表现。

篇5

首先要建立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不能拘泥于预先固定好的程式,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二次创作,注重创设充满活力、激情的课堂教学情境。教师必须进行角色的转换,切实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自觉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体现教学相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堂教学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教师的精讲是必要的,但留有学生表达自己的认识、感想的空间更重要。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为学生提供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机会。学生在讨论中磨炼语言,在争辩中磨砺思维。

二、联系实际,培养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是指导生物教学的一条根本原则,做到这些的关键是结合学科特点,使学生把理论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亲身经历中学习生物,使学生的手与脑都“活”起来,也让课堂“活”起来。俗话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在讲《空气污染》时,我让学生利用一周的时间收集周围空气受污染的事实。其实,平时生活中有很多污染空气的做法,学生都已经司空见惯了,意识不到空气污染对自然界的危害。所以我要求,在收集关于空气污染事实的同时,亲身体验一下污染的空气对人类有哪些危害。结果上课时,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有说不完的话。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发现,原来我们的空气污染有这么严重,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有这么大,从而引发学生思考: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做?

篇6

一、多种感官刺激的输入让听力障碍学生发现数学

在听力障碍学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听力受到不同程度损失,简单的口型手语视觉刺激很难一下子就将学生带入数学课堂。教师应该发挥自主性,在保持课堂完整性的前提下开创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无疑是一大亮点,通过多媒体手段,呈现不同的画面,使之产生本体效应。比如,在教授学生100以内加减法的时候,我们首先呈现给学生100以内数的整十数倒计时,画面呈现从100依次减少10,既100,90,80,70,60,50,40,30,20,10,0,这样既复习了100以内数的整十数的关系,同时还为接下来的100以内加减法作铺垫,这样我们就利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让学生发现数学,将学生引入到数学的课堂当中。再者还可调动学生触觉的敏感性来引入课堂,如,我们在教授学生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时,可以先发给学生一捆一捆的小棒,让学生自己先来摆一摆、放一放,调动学生的双手触觉和大脑神经活跃度,进而来进行教学,这种效果会直接告诉学生方法,而直接演练给学生看更易把学生带入数学课堂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数学。

二、真实生活情境让听力障碍学生感受使用数学

数学中无处不体现生活,生活中无处不包含数学。那些越接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就越容易引起学生共鸣,尤其是我们的听力障碍学生,由于听觉的缺陷,导致我们学生所获得的外部世界并不完整,所以真实的生活情境更容易把学生少有的生活经验唤醒,从而更好地去理解我们的数学、我们的生活。

比如,在我们的实验教材中还有这样的例子,第一小学学校的篮球场是新修建的,长是26米,宽是14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半场是多少平方米?请学生想一想我们学校的操场的面积又是多少平方米呢?是我们学校的操场大还是第一小学的篮球场面积大呢?这是一道非常生活化的数学题,学生首先要利用数学知识来测量第一小学的篮球场的面积有多大,算出来后学生还要去测量自己学校的操场的长和宽,然后再去比较我们的操场和第一小学的篮球场,到底谁的大?如此一来,我们的学生还能不把数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不从生活中去发现使用我们的数学知识?

三、操作游戏教学活动让听力障碍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

教科书给学生的大多是抽象数学模型,我们如果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学生喜爱的操作游戏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原来数学知识可以和我们的趣味游戏结合在一起,那么学生肯定会认真地去完成我们教师在游戏中设定的或是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寓乐于教,寓教于乐,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数学是充满乐趣的,我们的生活也充满着乐趣,那么,数学和生活都会是学生喜爱的。

这个世界就是个游戏的世界,我们的数学通过游戏呈现给学生,只要在游戏中,学生的才能和天赋便会施展的淋漓尽致。游戏,可操作的游戏是直观世界的数学在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与抽象概念的数学知识之间通行的不停航的邮轮。所以,我们教师如果能够做到把教学内容和游戏活动结合在一起,那么,我们的学生就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游戏学习活动中掌握我们的数学知识。

如,教学4年级下册《年月日》的“年、月、日”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出生的,比一比谁最大。游戏活动:坐在一起的学生说出自己的出生年月,然后让学生和其他学生比一比,看看谁是哪一年的,然后引入我们的日历,请学生看日历。利用游戏活动来让学生“玩”中学,学中“玩”,使我们的学生获得年月日这一时间概念和知识,同时又让学生的情感获得正能量的发展。还有在我们的实验教材的第三册100以内的读和写,在教授读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边打手语边读,看谁读得又对打得又快,快的一方可得到我们教师的社会性的正强化,还有我们在珠算拨珠子的时候,在写数的时候,猜一猜数的时候等可操作的游戏活动,把它们安排在我们的课堂当中,这些活动游戏可使得学生兴趣盎然,同时还获得了数学知识。

总之,在听力障碍学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利用多种感官刺激的输入让听力障碍学生发现数学,在真实生活情境中让听力障碍学生感受使用数学,用操作游戏教学活动让听力障碍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从而使我们听力障碍学生的数学教学课堂更具实效趣味。

篇7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1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个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教师应吃透教材,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积极地进行教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从心理角度而言,如抓住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起到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的培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要素,并进行探索创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最清晰。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有效的,它能使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对激发学生兴趣谈几点体会。

一、观察能力的培养,学习兴趣的产生

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能力,是智力因素构成的重要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学会在观察时透过事物表象,抓住本质,发现规律,达到不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我认为人们对知识的认识和积累都是通过观察实践而得到的。没有观察就没有丰富的想象力,也不可能有正确的推理、概括和创造性,所以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去观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既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又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

二、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功夫,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该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直观”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优点,“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由直观感知上升到抽象的理解。有了这个基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多少的教学就更顺利了,体现了“直观”教学的优越性。

三、重视操作,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位教育家这样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许多事实证明科学是动手“做”出来的。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要学会“做”数学,比如量身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米和厘米等长度单位的概念,对其有具体的感知;走一段路程,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千米”的含义;称称一两块砖和一两枚硬币,可以帮助我们弄清“千克”和“克”的区别;剪几个对等的三角形拼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又可让我们得出并掌握三角度面积的计算方法。总之,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引发我们创造性地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让每一位学生养成爱想问题、问问题以及延伸问题的习惯,让所有的学生都知道自己有权利和能力去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以下再对培养思维简单地谈一谈。

篇8

趣味引导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丰富小学体育教学的内容,为小学生身体素质的不断提升和体育精神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1.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

趣味引导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丰富小学体育教学的内容,使小学生能够感受到体育学习的乐趣,使小学生获得更多的体育学习情感体验,使小学体育教学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培养小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

小学体育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增强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在于培养小学生的体育精神和体育锻炼习惯,为小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趣味引导能够快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小学生感受到体育学习的乐趣,并形成良好的体育精神和体育锻炼习惯。

二、趣味引导有效开展的途径

趣味引导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应用,可以通过结合游戏活动,开展体育课堂趣味引导;借助教学语言,开展体育课堂趣味引导以及创建教学情境,开展体育课堂趣味引导等方式开展。

1.结合游戏活动,开展体育课堂趣味引导

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当中,教师大多首先组织学生进行跑步等热身运动,其次组织学生进行体育学习,这种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长期存在使得小学生的体育热身运动参与积极性较差,体育活动参与热情度较低,对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小学生多数比较喜欢一些充满趣味性、竞技性的游戏,体育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这一性格特点,开展体育游戏活动,将枯燥的课前热身运动变得充满趣味性和竞技性特点,调动小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构建愉快而轻松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如教师可以在课前引导中,组织学生进行“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等游戏活动,这些游戏活动同样需要跑步和热身,但是游戏却能够快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小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热身活动当中,通过趣味性的课前引导,为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借助教学语言,开展体育课堂趣味引导

小学生的自尊心和好奇心较强,有效的教学语言能够对小学生体育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当中,体育教师需要在充分认识小学生性格特点的基础上,借助教学语言,为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小学生的积极、主动的探索新课程的内容。如教师在指导小学生对“30米快速跑”这一项体育项目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提问小学生“小朋友们,你们有自己喜欢的跑步明星吗?”“你们喜欢跑步吗?”等问题,调动课堂教学氛围。其次,教师可以通过“你们想成为像刘翔一定的快速跑明星吗?”或者“老师好想知道谁是我们班级的‘刘翔’呀”等激励性的言语,结合小学生身边的人或者明星,激发小学生的快速跑的学习欲望,明确小学生快速跑的努力方向。

3.创建教学情境,开展体育课堂趣味引导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将小学生快速吸引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感受体育学习的乐趣,获得更多的体育学习情感体验。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创建教学情境,开展体育课堂趣味引导。小学生通常比较喜欢听故事、看动画片,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喜爱的动画片,比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等等,在课前首先组织学生通过扮演小羊和灰太狼,进行课前锻炼及热身,教师同时可以在小学生互相奔跑的过程当中,借助信息技术软件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歌曲,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去运动,去提升。故事教学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体育教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综合素养。再如,在组织小学生对足球技能进行学习之前,教师可以首先播放2014年巴西世界杯的主题曲《We Are One(OleOla)》、2010年南非世界杯主题曲Waka Waka(非洲时刻)等歌曲,营造激动人心的氛围,在音乐中组织学生进行足球技能的学习,提升小学生的注意力,展现音乐的感染力,提升足球技能教学的效果。

另外,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竞争。我们还可以根据他们的兴趣,开展一些分组比赛活动,如走鸭子步,蛙跳比赛。在障碍跑中设计果园摘果子的教学情境,让他们在趣味性的活动中训练跑、跳、转、绕的基本运用能力。

总之,趣味引导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丰富小学体育教学,也是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有参与热性和主动情感,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体育精神和体育锻炼习惯,为小学生身体素质的不断提升和体育精神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篇9

一、要恰当运用讲故事的教学方式,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生好动、好奇,不仅难以长时间保持精力集中,而且总是爱为什么。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结合小学生的这些特点,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讲故事的教学方式。这样,教师可以在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提高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第一,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恰当地将讲故事环节引入课堂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许多课文内容都与小学生的生活有关系,而且很多课文本身就是一则故事。这些课文内容的设置是为了让小学生通过学习能明白一些生活中的道理或者学到一些生活常识。在教授这类课文的时候,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有意识有目的地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故事引进来,或者教师讲给学生听,或者让学生自己讲述自己的故事。这样,学生在课堂中将不只是一味地学习课本中的知识,而是可以自己发言或者与人交流,在无形中就会提高参与积极性,感受到语文课堂的趣味性。第二,让小学生以作者的角度将课文的故事情节叙述出来。除了让小学生讲故事外,小学语文教师在教授课文时,还可以让小学生以作者的身份、从作者的角度来叙述故事情节,这样不仅可以调节课堂教学氛围,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此外,如果学生能够将故事情节从作者的角度叙述出来的话,就不仅体现出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充分的了解,而且也证明学生对课文有了深刻的印象。学生通过积极发言和表述会体会到成就感和乐趣,这在无形中也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二、要优化课后作业设计,以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

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从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和教学方式多样性等方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也要提升课后作业的趣味性。小学语文教师要优化作业设计,使得课后作业的趣味性更强,以促使学生积极认真地完成作业。小学生天动好玩,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也要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小学语文教师不能将小学生的课后作业局限于抄、读、写的范围内,要设计可读、可写、可看、可玩耍的作业类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目前小学语文课堂趣味性教学的实际开展来看,趣味性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整体教学效果,促进课堂教学的发展,同时对学生的整体能力形成良好的培养。而这一切的实现,课后作业是重点,因此教师应通过课后作业的趣味性设计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能力。为了保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应对课后作业引起足够的重视,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第一,明确课后作业的设置目的,优化课后作业的设计方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阶段,教师设置课后作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有效掌握并巩固课堂知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趣味性,就要明确课后作业的设置目的,并对课后作业的设计方法进行优化。第二,要更加关注课后作业本身的趣味性,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设置课后作业时,小学语文教师应选择有趣味性的内容,同时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课后作业,使学生的课后作业既能够满足趣味性需要,也能够满足实际教学需要,起到提高学生成绩的作用。总而言之,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有积促进作用的,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提高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的趣味性,而且还要重视课后作业的趣味性设计,以便更好地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多实践,并且不断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力求用更多更好的方式方法使得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

作者:郭美瑛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滨河路小学

篇10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构建趣味课堂,让小学生在宽松活跃的氛围中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修养还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师生的互动能够让课堂更加充满活力。如何构建英语趣味课堂,本文从以下两方面入加以阐述。

一、利用音乐给课堂气氛增添趣味

小学生的天性都酷爱音乐,因此,我们利用音乐的独特魅力来辅助英语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课堂的活跃度也就跟着提升了。教师可以把学习英语和音乐有效结合,让学生在唱唱、念念的轻松气氛下学英语。例如:在向学生讲解身体器官单词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播放英语歌曲,这样一来师生便产生了互动边唱边舞,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师生之间拉近距离,学生既增长了所学知识,还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二、师生一起边读边演,增添课堂趣味

小学生在学习英语方面属于初级阶段,没有较深的英语基础,这促使学生在一开始的时候不太敢说,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也不太敢回答,怕出错让同学们嘲笑。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进行鼓励。经常让全班同学一起朗读,这样一来,学生会很积极地配合。对于学生不太敢说这种现象,教师可以多组织全班性的表演活动,教师也要参与其中。教师要让一些平时不爱回答问题的小学生出来表演,通过教师的引导,大胆地表演,教师对其进行鼓励并夸奖,胆子小的同学也因此建立了十足的信心。别的同学也会踊跃地表演,课堂气氛也就活跃起来了。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趣味十足的课堂气氛能够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十分的浓烈,如果刚刚开始就已经没有兴趣了,就无法提升小学生的英语教学质量。因此,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有趣的英语课堂尤为重要。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也是提升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