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6 15:46:4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成本控制措施的建议,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1 成本控制的重要意义
所谓成本控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成本控制是指对生产阶段产品成本的控制,即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运用以成本控制为主的各种方法,设定成本限额为目标,按限额开支成本和费用,在执行决策过程中以实际成本和成本限额比较,衡量经营活动的成绩和效果,并以例外管理原则纠正不利差异,实现降低超过预期的成本限额,降低成本支出绝对额的过程。 广义的成本控制涉及企业的全部活动,指管理方面通过有效措施,以达到成本最小化的目的,使之达到预先规定的质量和数量。成本控制是企业成本管理的核心环节。建立健全成本控制系统,对于充分发挥成本管理的职能,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2 当前成本控制制度仍然存在需要完善的环节
在当前社会主义经济中,文化和制度成为了建筑施工企业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我国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在制定成本控制制度时存在一些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首先,成本控制制度仍然存在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成本控制制度建设不到位,经济分析与技术分析脱节;其次,没有涵盖工程建设的一系列影响因素,对成本控制的各个方面没有考虑周全,在制定成本控制制度时忽略市场因素,无法推动企业获得强有力的市场核心竞争力;最后,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偏低,在对制度内容的制定时只是从如何规范成本控制行为的角度出发,对成本控制制度的可行性考虑不全,存在较多遗漏的环节,阻碍工程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3 强化成本控制的几点具体措施
3.1 建立健全成本控制体系
工程成本控制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各工程阶段从成本的产生、成本的形成特点、成本控制的方法、纠偏的措施等方面都千差万别,这对工程项目综合的成本控制带来不确定性。要确保成本目标的实现,必须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科学的成本控制体系。
3.1.1 形成完善的成本控制管理框架。结合企业实际、分析施工环境、研究施工各阶段的成本形成特点和发展趋势,形成完整的成本控制框架,使得成本控制的各环节衔接流畅,不存遗漏。
3.1.2 建立高效的项目管理团队。项目经理作为项目成本控制的核心,对项目成本控制工作起着督导作用。项目专业部门和项目成员,在分配专业工作任务的同时,亦承担相辅相成的成本控制指标。在项目成本管理过程中,项目经理牵头,要充分体现责权利的高度统一。
3.1.3 工程过程成本偏差分析制度的建立。采用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偏差分析,来调整成本计划;以月度成本指标和实际工作要求,来考核约束岗位人员的管理行为;以工程进度计划和成本计划、实际成本来比较,分析成本的变化趋势。
3.2 强化工程项目成本的全过程控制
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贯穿于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切实做好施工项目的过程成本控制,是实现工程成本目标的关键。
3.2.1 在编制施工图预算的基础上进行成本预测,指导施工企业投标决策。成本预测主要是指施工图范围之外部分,或者是图纸不能明确的施工范畴,利用类似工程的经验数据或借用数据来对工程进行的成本测算。
3.2.2 确立成本目标、分解形成成本计划。此阶段,项目经理要组织项目管理团队认真分析图纸、踏勘施工现场,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以此作为项目成本计划执行的技术保障。
3.2.3 在某进度控制点,实时计算实际成本,并与计划成本进行比较,制定纠偏措施进行偏差纠正。在计算实际成本时,施工企业应同时注意对人工、机械、材料以及分包工程费用支出的控制。
3.2.4 在每个工程控制点的末期,要利用挣值法对进度和费用进行偏差分析。通过分析,测算出成本变化的趋势和预计工程持续时间。
3.3 强化施工项目出现变更阶段成本的控制力度
虽然具备相应的计划施工方案,但是在工程项目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会因为各种原因发生相应的变更,出现的一系列变更不仅会使工程项目施工方案出现改变,而且预期制定的成本费用也同时发生改变。原先制定的成本费用计划是施行成本管理控制的根本依据,如果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出现变动,项目管理者应该及时组合各方力量再次开展信息核实工作,收集详细数据,精确掌握并控制项目施工中的各项费用支出。建设工程变更阶段的成本控制工作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而且贯穿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因此项目管理者必须时刻保持谨慎的态度,全面掌握分析工程项目施工的各项影响因素,尽最大努力将其消除在萌芽阶段。
4 结语
成本的管理和控制,是一个全过程动态的过程,建立具体项目的成本控制体系,形成工程任务与成本职责的有机结合,是控制成本最行之有效的手段。另外,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成本管理的各种手段,促进不断降低施工项目成本,以达到可能实现最低的目标成本的要求。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market is the basic implementation of enterprise autonomy offer, fierce competition is more increasingly, the enterprise's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overall strength is reflected in the high quality, fast, secure, the premise of cheap under low consumption. Both project management and a higher level of management must be very sensitive to the cost of all building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by the effective control of the various aspects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s cost, save costs and increase income, improve economic efficiency.Key words: project; cost control; economic benefits
中图分类号:TU723.3
在工程标价已定的情况下, 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 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 应加强成本管理, 把控制成本渗透到施工技术、施工方法和施工管理的措施中去, 通过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对工程中各种消耗进行调节和限制, 把施工费用控制在成本控制方案范围之内。对工程项目成本的有效控制, 是施工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环节。严格控制各项支出, 以求降低工程成本,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概念与种类
1.1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是指在施工过程中, 对影响施工成本的各种因素加强管理, 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将施工中实际发生的各种消耗和支出严格控制在成本计划范围内, 随时揭示并及时反馈, 严格审查各项费用是否符合标准, 计算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并进行分析, 进而采取多种形式, 消除施工中的损失浪费现象, 以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
1. 2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应贯穿于施工项目从投标阶段开始,直到项目竣工验收的全过程。它是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施工成本控制可分为事先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在项目施工过程中, 需按动态控制原理,对实际施工成本的发生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2.成本控制应注意的原则
2.1成本最低化原则
施工单位应根据市场价格编制施工定额。施工定额要求成本最低化,同时还应注意成本降低的合理性。施工定额还应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动,经常地进行调整。
2.2全面成本控制原则
成本控制是“三全”控制,即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的控制。项目成本的全员控制有一个系统的实质性内容,包括各部门、各单位的责任网络和班组经济核算等等,应防止成本控制人人有责,但又人人不管现象。
2.3动态控制原则
施工项目是一次性的。成本控制应从项目施工的开始一直到结束。在施工前,应确定成本控制目标;在施工中,应对成本进行实时控制,及时校正偏差;在施工结束后,对成本控制的情况进行总结。
2.4目标管理原则
项目施工开始前,应对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确立目标。目标的确定应注意其合理性,目标太高则易造成浪费。太低又难以保证质量。如果目标成本确定合理,项目施工的实际成本就应该与目标成本相差不多。如果相差太多,不是目标成本确定有问题。就是项目施工有不完善的地方。
2.5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各部门在肩负成本控制责任的同时,享有成本控制的权力,同时,项目经理要对各部门在成本控制中的业绩,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考评,实行有奖有罚。只有真正做好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控制,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3.成本控制中所需要注重的关键点
3.1成本控制中权责相结合
实现成本控制中的优化管理,首先需要坚持项目经理部的组织形式,保证成本管理中权利责任相结合,实现工程成本中心中,各员工以及部门之间工作范围、职责以及权利的清楚界定,并明确在这个职责以及权利的范围内,醒目费用开支是否合理。同时需要对项目中每个阶段的成本控制进行检查和考核,将每个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与成本控制效果挂钩,从而保证成本控制可以落在实处。
3.2注重成本控制的全面性
成本控制不是某一个过程或者是某一个项目所需要注重的问题,而是一个全面的工程管理过程,成本控制中的全面性体现,就是要保证在建设过程的全过程,所有的工程参与人员所需进行的整体性成本控制。并且在控制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对所有的工程费用进行控制,同时还要对固定费用以及变动费用进行控制,不但需要提高工程领导者、管理者、技术人员以及普通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同时还要保证这些意识和措施可以付诸实践。
3.3把握成本控制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就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成本控制而言,成本控制与工程质量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联系,并不意味着工程质量越高,其成本控制的效果就越好,成本控制同时也不意味着单纯的降低工程的成本而不需要考虑其他问题,关键就是需要把握成本控制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在实现最为有效的成本控制的同时,获取最大收益上的经济效益。
4.降低施工项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和措施
4.1提高企业投标报价水平
对建筑业企业来讲, 随着建筑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对投标报价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熟悉现行的各种定额、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报价方法和技巧, 而且要培养一批经营型、复合型人才。要认真研究招标文件和合同条文, 正确编制施工图预算, 把合同规定"开口"部分, 作为增加收入的重要方面, 在投标报价阶段通过不平衡报价, 即以后可能增加工作量的项目适当提高报价, 早期结账收回适当报高价和可能大的暂定项目价格适当报高,为日后创收打好基础。
4.2认真参加图纸会审, 积极提出修改意见
由于设计单位不参加实际施工, 有时考虑不到施工方便, 工程人员结合现场条件, 仔细会审图纸从有利于加快施工进度、方便施工、降低资源消耗等方面考虑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4.3加强索赔管理
施工索赔是施工企业合法的正当权利要求, 首先要完善合同条款, 据理力争及时取得业主和监理的书面认可, 按规定的程序提出工期和费用索赔要求, 既要维护自身权益又要避免与业主对立。
4.4制定先进、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
合理安排工程进度、合理布置施工现场, 组织均衡生产, 避免机械闲置台班和劳动力窝工和抢工期带来机械和人工费的额外支出。合理使用劳动力, 执行劳动定额, 提高工作效率。
4.5加强材料管理
材料费在整个项目成本中占比重最大, 一般可达55%~ 70%左右, 是成本控制的关键, 有较大的节约潜力, 要改进材料的采购、运输、收发、保管等方面的工作, 减少各个环节的损耗; 节约采购费用; 合理堆置现场材料, 组织分批进场, 引入经济批量的采购管理办法。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 严格材料进场验收和限额领料制度; 合理使用材料, 尤其是三大材, 重视节约代用, 修旧利废和废料回收, 综合利用一切资源。
4.6 加强机械设备管理
正确选配和合理使用机械设备,既要用活、用足企业内部机械, 又要充分利用当地机械市场时间上的灵活性和地理上的优越性。做好机械的日常维护保养, 做到责任到人, 保证和延长机械的正常使用寿命, 提高机械的完好率、利用率和使用率, 从而加快施工进度、增加产量、降低机械使用费。
4.7加强费用管理, 节约施工管理费
要精简管理机构, 减少管理层次, 压缩非生产人员, 实行定额管理, 制定费用分项目、分部门的定额指标, 财务部门要有计划地控制各项费用开支。
4.8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职工的技能来降低成本
项目经理要引导激励职工不断学习新知识, 在工作中总结、交流, 推广使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等技术革新措施, 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5.结束语
综上所述, 降低施工项目成本, 涉及到企业与项目部的方方面面, 是综合性很强的工作, 需要各专业、各部门人员的密切配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施工企业必须更新成本观念, 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提高管理水平, 增强企业的技术含量, 靠开源节流, 提高经济效益, 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概述
建筑工程从开始项目立项到最终投付使用,中间需要经历规划、审核、设计、施工等诸多环节。在这一流程中最重要的两个环节是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前者决定该工程在本质上有没有缺陷,而后者则是将设计成果从图纸变成工程实体。施工阶段的组织管理工作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设计意图能够完整体现,还需要在具体施工中排查设计阶段的不合理因素和保障施工质量,施工管理的总体目标在于保障工程能够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如果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组织失当,甚至会留下隐患和质量缺陷,引发严重的后果。因此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组织管理需要高度的重视。
2、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要素分析
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后续环节都以前面所完成的工作作为基础,一道工序上的质量缺陷就可能对整个工程造成严重影响,重则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首先应当是进度方面的管理,本环节追求的是施工程序的合理性;在严格按照施工工序进行后才需要考虑的是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本环节追求的是保障建筑工程效用发挥;其次是在保证施工质量时候的成本控制问题,追求的是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将从上述三方面因素分别展开讨论,总结一些在实践中证明比较有效的控制措施[1]。
2.1施工进度计划的管理与控制措施
施工进度的管理关键在于对各个施工工序的合理安排与资源合理调配。本阶段在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这一环节集中体现在需要编制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在编制进度计划时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业主方面的要求,二是施工企业自身的条件。
随着理论水平的提高和实际管理的需要,网络计划技术已经在工程施工中体现出了其优越性[2]。实践证明采用网络计划技术能够有效的应用于工程施工管理。采用网络计划技术是提高施工进度的编制和执行效率的有效措施。限于篇幅,本文不详细讨论网络技术的具体实施细则,这里只探讨施工计划的动态控制的措施。
(1)依据网络计划技术编制施工进度表,以时间节点作为控制要素,编制子工序的作业计划。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如无特殊情况都应当按照作业计划进行施工。
(2)按一定的施工周期建立进度报表制度。可依据建筑工程施工的具体情况进行周、旬、月的施工进度审查。因为建筑工程施工的工作量一般都较大,建议按旬或月为周期来进行审查。审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审查上一周期内的施工进度报表;2本周期内的施工计划和成果,主要考察已经完成的工作和需要完成的工作;3对比实际完成工作和进度计划之间的差异,并以此为依据调整下一周期的施工安排。
(3)建立项目各方的定期例会制度。其目的在于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保障施工进度并及时纠正设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2.2施工成本控制问题
项目成本控制就是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范围之内,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施工成本控制是全员的活动,应当把成本责任落实到具体个人。如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落实施工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明确各级施工成本管理人员任务和职能分工、权利和责任;同时需要有编制施工成本控制工作计划,确定详细的工作流程、加强施工定额管理和施工任务单管理等手段;其次是对项目进行经济分析,从而确定最佳的施工方案等;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并对施工进行成本目标管理,对发生的各种成本进行核算,并做到有效控制。可以采用的具体方法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人工费的控制。在人工费控制方面建议采用的措施为“量价分离”方法。将施工过程中的用工按定额工日划分,并按一定比例综合确定用工数量和单价,并通过签订明确的劳务合同来进行总量控制。
(2)材料费控制。施工材料产生的费用是施工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材料费的控制主要涵盖材料的用量控制和材料的价格控制。在材料用量控制方面,通过定额管理、计量管理等手段来控制施工材料用量。实行限额发料制度,在规定限额内分期分批领用,超过限额领用的材料使用必须经过严格审核后方可使用。材料价格则主要由材料采购部门控制,依据市场价格采购,但需要上级部门进行监管。采用新材料和新技术也是控制成本的有效手段,也应当予以重视。
(3)建立企业成本控制体系
建立成本控制体系的目的在于把成本控制行为规范化。在项目实施之初就应当编制成本预测,对各类成本编制详尽的计划;在实施阶段由各级管理人员按照计划进行实施;由管理层定期的进行成本控制审核,对成本控制中超标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使得施工成本始终处于被监控的状态。只有制度化的成本控制手段才能够有效的将施工成本进行控制。
2.3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施工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该工程在投入使用后的效用能否正常发挥,施工的质量一直都是建筑工程施工的核心问题。要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必须采取必要的质量控制措施。
(1)提高人员素质
必须首先意识到的是施工质量控制的主体是人,施工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了工程的施工质量。在施工单位中强调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和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必须不断培养施工人员的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以及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办事的习惯。施工企业要及时掌握本行业的新信息、积极应用到工程施工中,同时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施工企业对施工管理人员要进行定期培训,开展继续教育,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
(2)保障施工材料质量
施工材料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建筑物的质量,对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是保障工程实体质量的核心环节之一,同时也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核心环节。为了保障施工材料质量,需要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有效管理。首先是重视材料的采购环节,从源头上保障材料的质量。如果是施工方自行选择供货商,最好多选择几个备选的厂商,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优选长期供货商。如果是供货商是设计单位或业主所指定,也应当对材料质量进行严格的审核,对不满足质量的施工材料坚决不采用。其次是重视材料构配件的质量的现场验收,当现场验收发现问题时应及时同供货单位进行交涉,以验收报告为依据协调退换货事宜。最后是施工建筑材料的储存和保管问题。应当使库存的施工材料完整,不发生变质,供应部门及分公司或项目经理部的仓库管理人员负责验收入库材料构配件保管和发放,必须严格按照仓库管理办法,严格执行仓库保管原则。
(3)明确各阶段的施工质量管理目标
管理人员在不同的施工阶段需要制定不同的管理目标。在材料的采购阶段的管理目标是采购的建筑材料必须符合国家规范标准(含环保标准)和设计要求,严格执行材料验收制度。在主体施工阶段的管理目标是保证施工质量,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来进行施工,杜绝偷工减料行为,如果发现设计不当的细节,应主动和设计监理单位进行沟通。在施工装饰阶段的管理目标应当是力求尽善尽美。除了对一般的建筑部位进行例行的施工外,对建筑物关键部位和隐秘部位的施工更应当重视。尤其是对于细部的施工更能体现出施工单位的业务水平,这些也是项目验收的细节之一,应当引起重视。
3 结语
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面很广。做好施工管理保障建筑施工质量需要施工单位依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手段。本文总结了施工管理工作中一些有效的管理经验,可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问题的探讨。
参考文献:
[1]席安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控制探讨[J].建筑工程,2011年第4期.
构建中小企业创新成本的控制体系,不仅可为企业经济发展提供方向,还可促进企业运营,同时企业内部结构非常复杂,需通过一定的控制体系,规范员工的行为,中小企业创新成本控制体系的构建大致分为三个目标:首先是监管部门,其负责成本控制的监督、管理,主要作用于成本控制的实施,例如:执行监督、实施管理等,如果在监管过程中,成本控制出现任何问题,则由监管部门对其进行处理,针对问题执行相关的解决措施,保障此阶段成本控制执行的秩序;然后是决策部门,中小企业中成本控制的策略均在此被提出,主要是服务于企业的总成本控制,决策部门制定企业各个阶段以及各个部门的控制措施,需要与相关部分进行协商制定,同时也要接纳其提出的合理性建议,对其进行动态的改进,这样既利于控制措施的施行,同时也保障控制措施切实符合公司的发展;最后是执行部门,成本控制体系最主要的作用对象即是执行员工,而且执行员工在企业的运营中占据较大比重,既是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为保障成本控制体系的约束力,企业的执行部分需要提高自身的执行力,也需提高和完善体系在员工间的执行力度,进而提高企业成本控制的水平,达到节约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成本的目的。
2、提高企业内部成本控制的意识
为保障企业创新成本控制的有序进行,必须提高企业全体员工成本控制的意识。企业可通过经济观念和绩效观念两种方法,作用于企业内部成本控制的意识。经济观念主要是转变企业内部员工的观念意识,促使员工素质得到整体提升,进而转变员工对企业成本的认识。
3、平衡企业内部成本信息管理
创新成本控制中核心的内容即是成本信息管理,包含各类有关成本的信息资料和数据,必须保障其具备一定的真实性,同时还需提高信息管理人员的行业素质,成本控制中本身即涉及众多的因素,例如:技术、生产、薪酬等,加重了信息管理的负担,为避免成本控制出现偏重性,中小企业可通过平衡企业内部成本信息管理实现,首先加强信息管理中的法律渗透,约束成本控制,保障企业在法律意识环境中实现成本创新控制;其次通过信息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各个部门之间应保持密切的交流和联系,根据企业市场动态,制定合理的成本控制计划,降低企业的成本支出;最后根据成本信息管理,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通过采购环节作用企业的整个生产流程,结合企业内部、外部,在控制企业成本的基础上,创造企业运营价值。
综上所述,在经济危机中,保持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创新成本控制是极其有效、可行的方式,通过成本的控制策略,还能激发企业在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创新,进而可以提高中小企业的创造能力,从长远来看可以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生存提供新的动力与活力。
二、中小企业创新成本控制的意义
中小企业创新成本控制策略的实施,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具备实际的意义,首先可提高企业的运营能力,通过成本控制提高企业的管理,保障企业管理理念的形成,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措施保障;其次保障企业获取更大的利润,成本控制策略实施的过程中,可发展诸多市场机遇,合理利用机遇,提高企业运营效益,提升生产能力和经营能力,保障企业在市场中的定位更全面;最后企业成本控制策略的实施,保障企业适应动态的市场变化,为打破企业在经济危机中的独立状态,通过成本控制,提高企业对自身成本的关注度,进而关注市场的竞争动态,吸取经验,保障自身在动态市场中具备运营发展的能力,适应社会经济的变动,提高自身经济发展的能力,稳定企业内部成本。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在保证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约定的前提下,对施工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通过成本预测、计划、实施、核算、分析、考核、整理成本资料与编制成本报告等活动实现预定成本目标的一种管理活动。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施工企业必须加强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把成本控制目标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施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实际生产经营活动的效果。因此,施工企业进行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有助于降低成本,提高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在有限成本控制下,建造符合质量要求的工程项目,获取更多经济利润。因此,施工企业加强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控制不仅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2 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框架 1 成本预测
成本预测是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第一步,也是编制成本计划的基础,是编制可行、合理成本控制目标的科学依据。因此,工程项目成本预测对提高成本计划的可行性、降低成本和提高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一般而言,工程项目成本预测的主要内容是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根据各项目的施工条件、机械设备及工期等对工程项目的成本目标进行预测。1.1 工、料、费用预测
首先,人工费单价以及工人的工资水平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市场竞争力是施工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因而施工企业应对工程项目人工费单价以及工人的工资水平的市场行情进行对比统计分析,根据工期及准备投入的人员数量分析该项工程合同价中人工费,从而对成本进行准确、合理预测。
其次,施工企业应分别对主材、地材、辅材、其它材料费进行逐项分析,且重新核定材料的供应时间、地点、购买价、运输方式及装卸费,分析合同定额中规定的材料规格与实际购买材料规格的差异,其主要原因在于材料费占建安费的比重极大,只有控制了此项费用,工程项目成本才可以得以控制。
再次,由于投标施组中的机械设备的型号、数量一般是采用定额中的施工方法套算出来的,与工程项目实际施工一般存在差异,施工效率也有差异,因此,在机械使用费中要详细测算实际将要发生的机械使用费,考虑其差异性可能带来的成本增加。
除此之外,施工企业还得分析可能发生的机械租赁费及需新购置的机械设备费的摊销费,并对主要机械重新核定台班产量定额。1.2 施工方案引起费用变化的预测
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中标后,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经济合理的可行性施工组织设计,结合工程项目所在地的经济、政策、自然地理条件差异、施工工艺、设备选择、工期安排等具体情况,比较实施性施组所采用的施工方法与标书编制时的差异,以据实作出合理有效的分析预测。主要包括辅助工程费、大型、小型临时设施费、工地转移费的预测以及成本失控的风险预测。
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尤其应当关注的是成本失控的风险预测。成本失控的风险预测,就是施工企业对在工程项目中实施可能影响项目工程目标实现的所有可能性因素进行事前分析与预测,并提前做好应对措施。施工企业通常应该事前分析的事项包括:对工程项目技术特征的认识,如结构特征,地质特征等;对业主单位有关情况的分析,包括业主单位的信用、资金充足情况、既往业绩等;对项目组织系统内部的分析,包括组织设计、资源配备、人力资源制度等以及对项目所在地的交通、能源、电力、气候的分析。
总体而言,通过对工、料、费用和施工方案引起费用变化的预测,施工企业可大致确定工、料、机及间接费的控制标准,也可确定合适的项目工期以便完成成本费用的目标控制。2 成本核算
在企业职能部门的指导下,施工企业项目经理部应建立合适的项目成本核算制度,明确本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的原则、内容、范围、程序、方法、责任及要求,并设置核算台账,记录原始数据。施工过程中项目成本的核算可以每月为一核算期,在月末进行。核算对象应按单位工程划分,并与施工项目管理责任目标成本的界定范围相一致。项目成本核算是成本控制的重要保证,是进行成本控制的基础,只有进行有效地的成本核算才可以进行合理的成本控制,将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3 成本控制
施工企业成本控制是一个全员、全系统的控制过程。因此,从理论上来讲,项目成本控制应坚持成本最低化原则、全面成本控制原则、目标管理和责 、 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成本控制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成本控制三个环节。
(1) 事前成本控制。事前成本控制指工程项目施工前,施工企业进行的对影响工程项目成本的经济活动所进行的事前规划、审核、监督与管理。施工企业对成本的事前控制措施主要包括施工企业在投标报价时的成本预测、在成本决策阶段和工程项目施工前制定的成本控制计划等内容。
(2) 事中成本控制。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开展的成本过程控制即事中控制,是三个环节中控制措施最多,变化最复杂的控制环节。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对影响工程项目成本的各种因素加强控制,并采取各种有效控制措施,将施工中实际发生的各种支出严格控制在成本预算范围之内。事中控制一般可从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用和管理费的控制四个方面进行成本控制。
(3) 事后成本控制。事后控制可以借鉴经验教训,对成本控制的成效进行有效分析。施工企业工程项目完工后,施工企业应将工程所有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进行对比分析,确定是否完成了成本控制目标。针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施工企业可采取成本核算、成本分析、人员激励等有效措施,完善成本控制工作。同时,施工企业应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综合考核评价,以评价该工程成本控制的执行与完成情况,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明确今后成本控制工作的重点和注意事项,不断完善成本控制理念,为今后的成本控制工作提供借鉴。
综上所述,施工企业工程成本的管理方法,在成本预测、成本核算、成本控制等方面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只有抓好这几个环节的成本管理,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形成其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 完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对策建议
3.1 组织措施
组织措施是施工企业从施工成本管理的组织方面采取的各种应对措施。施工成本控制是全员和全过程的控制活动,在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的工程项目中,施工企业应明确施工成本管理的组织结构和人员分工,明确各级施工成本管理人员的任务、权利和责任。例如,项目施工正式开始前,施工企业项目经理应构建合理的团队队伍,明确团队成员各自的权利、责任与义务,通过责任划分和工序的分配,促进各方人员明确各自工作和成本控制目标,以便在确保质量目标的前提下,完成成本控制目标。2 技术措施
施工企业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确定最佳的施工方案、路线是目前最为普遍采用的技术措施。在满足功能要求和项目质量的前提下,结合施工方法,进行材料使用的比选,通过代用等方法减少材料消耗费用以及确定最合适的机械设备使用方案等。同时,结合特定施工项目的组织设计及工程项目所在地自然地理条件,通过各种技术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施工过程中材料的库存、运输和装卸等成本支出。而且,先进、合理、可行的施工方案、技术、路线、新材料的运用以及最新机械设备的广泛使用等都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控制施工成本。在过程项目实际过程中,也要避免仅从技术角度选定方案而忽视对过程质量的控制,在成本控制与质量保证之间寻求平衡。
此外,技术措施对纠正施工成本管理目标偏差也有重要的作用。施工企业运用技术措施纠偏的核心是要能提出多个差异性的技术方案、路线,并对不同的技术方案进行合理、有效的技术经济分析,并从中寻找合适的技术方案。3 经济措施
经济措施是采用最广泛的成本控制措施。施工企业项目经理应编制详细的资金使用计划,确定和分解施工成本控制目标,落实相关责任人的权利与责任,对施工成本管控制目标进行可行的风险预测和分析,并制定相应防范性应对措施。对于各种成本费用支出,施工企业应认真做好资金使用计划,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各项费用开支,将成本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及时准确地记录、收集、整理、核算实际发生成本。对于后期成本核算与分析中,成本管理有效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经济奖励措施等都有助于项目成本的节约,防止不必要浪费。4 合同措施
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另一有效途径是合同管理。施工企业采用合同措施控制工程项目成本时,合同措施应贯穿整个合同周期,即从合同谈判开始到合同终结全过程进行成本控制,进而降低成本,完成成本控制目标。
一方面,施工企业优先采用自身设计的格式化结构合同,避免合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潜在不利因素,显然对施工企业自身有利。例如,在合同条款中应详细分析一切可能影响成本和效益的各项因素,尤其需要关注潜在的各种可能风险损失。通过对可能引起成本变动的风险因素加以识别、分析和预测,采取必要的风险应对对策有助于控制成本在目标范围内,此规避可能的风险与损失。
另一方面,在合同执行期间,合同管理措施不仅要关注对方合同执行的情况,同时也要关注自身合同履行情况,以防止被对方索赔,通过合同措施保障施工企业自身合理经济利益不受损失。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对于施工企业而言是一个永恒的主体,在确保工程项目质量的前提下,施工企业要提高企业竞争力,增加经济利润就必须在项目施工中以尽量少的物质消耗和人力消耗降低工程成本,把影响工程成本的各项成本费用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实现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目标。
参考文献
[1]柏立春.浅谈某公寓楼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安徽建筑,2004(1).
程迪.工程项目的质量成本管理.施工企业管理,2006(6).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在保证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约定的前提下,对施工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通过成本预测、计划、实施、核算、分析、考核、整理成本资料与编制成本报告等活动实现预定成本目标的一种管理活动。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施工企业必须加强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把成本控制目标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施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实际生产经营活动的效果。因此,施工企业进行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有助于降低成本,提高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在有限成本控制下,建造符合质量要求的工程项目,获取更多经济利润。因此,施工企业加强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控制不仅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2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框架
2.1成本预测
成本预测是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第一步,也是编制成本计划的基础,是编制可行、合理成本控制目标的科学依据。因此,工程项目成本预测对提高成本计划的可行性、降低成本和提高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一般而言,工程项目成本预测的主要内容是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根据各项目的施工条件、机械设备及工期等对工程项目的成本目标进行预测。
2.1.1工、料、费用预测
首先,人工费单价以及工人的工资水平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市场竞争力是施工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因而施工企业应对工程项目人工费单价以及工人的工资水平的市场行情进行对比统计分析,根据工期及准备投入的人员数量分析该项工程合同价中人工费,从而对成本进行准确、合理预测。
其次,施工企业应分别对主材、地材、辅材、其它材料费进行逐项分析,且重新核定材料的供应时间、地点、购买价、运输方式及装卸费,分析合同定额中规定的材料规格与实际购买材料规格的差异,其主要原因在于材料费占建安费的比重极大,只有控制了此项费用,工程项目成本才可以得以控制。
再次,由于投标施组中的机械设备的型号、数量一般是采用定额中的施工方法套算出来的,与工程项目实际施工一般存在差异,施工效率也有差异,因此,在机械使用费中要详细测算实际将要发生的机械使用费,考虑其差异性可能带来的成本增加。
除此之外,施工企业还得分析可能发生的机械租赁费及需新购置的机械设备费的摊销费,并对主要机械重新核定台班产量定额。
2.1.2施工方案引起费用变化的预测
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中标后,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经济合理的可行性施工组织设计,结合工程项目所在地的经济、政策、自然地理条件差异、施工工艺、设备选择、工期安排等具体情况,比较实施性施组所采用的施工方法与标书编制时的差异,以据实作出合理有效的分析预测。主要包括辅助工程费、大型、小型临时设施费、工地转移费的预测以及成本失控的风险预测。
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尤其应当关注的是成本失控的风险预测。成本失控的风险预测,就是施工企业对在工程项目中实施可能影响项目工程目标实现的所有可能性因素进行事前分析与预测,并提前做好应对措施。施工企业通常应该事前分析的事项包括:对工程项目技术特征的认识,如结构特征,地质特征等;对业主单位有关情况的分析,包括业主单位的信用、资金充足情况、既往业绩等;对项目组织系统内部的分析,包括组织设计、资源配备、人力资源制度等以及对项目所在地的交通、能源、电力、气候的分析。
总体而言,通过对工、料、费用和施工方案引起费用变化的预测,施工企业可大致确定工、料、机及间接费的控制标准,也可确定合适的项目工期以便完成成本费用的目标控制。
2.2成本核算
在企业职能部门的指导下,施工企业项目经理部应建立合适的项目成本核算制度,明确本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的原则、内容、范围、程序、方法、责任及要求,并设置核算台账,记录原始数据。施工过程中项目成本的核算可以每月为一核算期,在月末进行。核算对象应按单位工程划分,并与施工项目管理责任目标成本的界定范围相一致。项目成本核算是成本控制的重要保证,是进行成本控制的基础,只有进行有效地的成本核算才可以进行合理的成本控制,将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2.3成本控制
施工企业成本控制是一个全员、全系统的控制过程。因此,从理论上来讲,项目成本控制应坚持成本最低化原则、全面成本控制原则、目标管理和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成本控制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成本控制三个环节。
(1)事前成本控制。事前成本控制指工程项目施工前,施工企业进行的对影响工程项目成本的经济活动所进行的事前规划、审核、监督与管理。施工企业对成本的事前控制措施主要包括施工企业在投标报价时的成本预测、在成本决策阶段和工程项目施工前制定的成本控制计划等内容。
(2)事中成本控制。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开展的成本过程控制即事中控制,是三个环节中控制措施最多,变化最复杂的控制环节。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对影响工程项目成本的各种因素加强控制,并采取各种有效控制措施,将施工中实际发生的各种支出严格控制在成本预算范围之内。事中控制一般可从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用和管理费的控制四个方面进行成本控制。
(3)事后成本控制。事后控制可以借鉴经验教训,对成本控制的成效进行有效分析。施工企业工程项目完工后,施工企业应将工程所有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进行对比分析,确定是否完成了成本控制目标。针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施工企业可采取成本核算、成本分析、人员激励等有效措施,完善成本控制工作。同时,施工企业应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综合考核评价,以评价该工程成本控制的执行与完成情况,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明确今后成本控制工作的重点和注意事项,不断完善成本控制理念,为今后的成本控制工作提供借鉴。
综上所述,施工企业工程成本的管理方法,在成本预测、成本核算、成本控制等方面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只有抓好这几个环节的成本管理,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形成其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完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对策建议
3.1组织措施
组织措施是施工企业从施工成本管理的组织方面采取的各种应对措施。施工成本控制是全员和全过程的控制活动,在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的工程项目中,施工企业应明确施工成本管理的组织结构和人员分工,明确各级施工成本管理人员的任务、权利和责任。例如,项目施工正式开始前,施工企业项目经理应构建合理的团队队伍,明确团队成员各自的权利、责任与义务,通过责任划分和工序的分配,促进各方人员明确各自工作和成本控制目标,以便在确保质量目标的前提下,完成成本控制目标。
3.2技术措施
施工企业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确定最佳的施工方案、路线是目前最为普遍采用的技术措施。在满足功能要求和项目质量的前提下,结合施工方法,进行材料使用的比选,通过代用等方法减少材料消耗费用以及确定最合适的机械设备使用方案等。同时,结合特定施工项目的组织设计及工程项目所在地自然地理条件,通过各种技术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施工过程中材料的库存、运输和装卸等成本支出。而且,先进、合理、可行的施工方案、技术、路线、新材料的运用以及最新机械设备的广泛使用等都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控制施工成本。在过程项目实际过程中,也要避免仅从技术角度选定方案而忽视对过程质量的控制,在成本控制与质量保证之间寻求平衡。
此外,技术措施对纠正施工成本管理目标偏差也有重要的作用。施工企业运用技术措施纠偏的核心是要能提出多个差异性的技术方案、路线,并对不同的技术方案进行合理、有效的技术经济分析,并从中寻找合适的技术方案。
3.3经济措施
经济措施是采用最广泛的成本控制措施。施工企业项目经理应编制详细的资金使用计划,确定和分解施工成本控制目标,落实相关责任人的权利与责任,对施工成本管控制目标进行可行的风险预测和分析,并制定相应防范性应对措施。对于各种成本费用支出,施工企业应认真做好资金使用计划,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各项费用开支,将成本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及时准确地记录、收集、整理、核算实际发生成本。对于后期成本核算与分析中,成本管理有效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经济奖励措施等都有助于项目成本的节约,防止不必要浪费。
3.4合同措施
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另一有效途径是合同管理。施工企业采用合同措施控制工程项目成本时,合同措施应贯穿整个合同周期,即从合同谈判开始到合同终结全过程进行成本控制,进而降低成本,完成成本控制目标。
一、相关概述
公立医院成本控制的质量和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公立医院的发展水平。在管理实践中,不少医院管理者在成本管理上管理都不到位,管理的效果和效率都有待提升,缺少良好的成本控制氛围,成本控制和核算机制不健全,成本数据信息质量不高,缺少可比性,不能为公立医院管理者成本控制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这些都是公立医院成本控制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因此,有必要围绕公立医院成本控制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建议措施,提升医院成本管理质量。
二、当前公立医院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第一,公立医院的管理者成本控制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公立医院管理的成本意识和经营意识是否到位,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公立医院成本控制的效果。在成本管理实践中,不少医院在成本控制环节往往只重视临床和医技等一线科室,只是实现了对部分成本的全面核算和控制,对于后勤和管理等部门在成本控制方面还不到位,没有充分意识到成本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没有实现成本管理的全过程、全方位。除此之外,医院财务核算在成本的计算上往往也是拘泥于直接成本,对于间接成本没有进行合理的分摊,也没有建立相应的成本控制指标体系,更没有实现营业成本的核算、成本的审计、成本收益分析、成本的计划和考核,这就使得成本控制的效果难以实现,医院成本难以降低。
第二,公立医院成本核算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建立健全公立医院成本核算机制是提高医院成本核算的重要举措。当前,一些公立医院缺少统一的成本核算方法,不同部门在成本核算的实际操作上方法和口径也不完全一致,在此基础上统计出的成本数据也就缺少可比性,成本数据不能够为医院成本控制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同时,医院成本信息的真实性也需要进一步验证。由于现行的政策并没有对医院开展医疗成本核算提出明确的要求,在缺少成本约束和充分竞争的情况下,医院强化成本核算,降低成本,提高成本控制质量的动力也不足。
三、进一步提高公立医院成本控制质量的措施
第一,进一步理清公立医院成本控制思路。对于公立医院来讲,成本控制是一个系统过程。要提高成本控制的质量,应当从源头控制、运行控制以及反馈控制三个方面进行系统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公立医院成本控制体系,理清公立医院成本控制思路。源头控制就是公立医院在经济活动开展初期,就应当建立相关的控制措施,切实避免成本控制中不利情况的发生。将预算控制作为最有效的措施进行落实,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成本预算体系。在运行控制过程中,则应当将医疗服务的成本核算作为关键环节,切实加强成本核算数据的质量,提升成本控制理论和核算方法的科学性,增强医院成本信息的可比性。反馈控制则是指公立医院财务人员通过对比分析控制目标及执行结果情况,及时查找偏差原因并进行纠正,在为医院管理者提供成本计划和执行结果的基础上,增医院管理中的成本控制意识。借助于量本利分析法分析成本、利润和产品数量这三者的关系,掌握盈亏变化的规律,以最小的成本生产最多产品并获得最大利润。
第二,建立健全公立医院成本预算体系。公立医院面对不断变化的内外管理环境,在管理中也应当积极借鉴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围绕公立医院成本控制,准确查找关键控制环节。同时,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预算成本操作流程和管理体系。通过增强自身竞争力,降低医疗服务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在管理实践中,医院围绕成本控制,实施全面的预算管理,首先需要健全完善相应的预算管理制度。从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决算以及考核等多个环节进行落实,切实增强全面预算管理的严肃性和约束性。并围绕成本管理预算目标,重点对人力资源投入与年度计划工作情况之间的关系进行考核分析。另外,还应当对医院绩效考核分配、医院设备增量、资源投入、现有设备资源重组、场地资源重组等因素跟年度成本管理计划目标之间的关系进行考核分析。进一步健全医院成本管理预算体系,增强成本管理的科学性。这对于资源的合理投入,进一步优化医院资源配置具有积极作用。
第三,积极推行单病种核算的成本管理体系。当前,医院管理者在日常的生产经营管理中越来越重视成本核算这一经济管理手段。不少医院在成本核算上也逐渐从原先的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一般来讲,单病种成本的构成,都是在进一步严格控制化验次数、药剂量、检验项目次数以及药品次数基础上,通过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标准和临床路径,参照相关的收费标准计算出的单病种成本的总和。以此为基础来进行医疗收费,医院通过建立完整的单病种成本核算制度,有助于实现病种分类、单病种成本的归集以及分析考核。通过事先制定单病种定额成本,并将其作为医院单病种成本管理的目标,对比目标成本和实际发生成本,科学分析成本差异的原因,对实际费用进行监督和控制。在此基础上,医院可以实现对成本差异的日常核算和控制,根据单病种医疗服务的成本定额和当期费用预算进行成本预计和测算,分析其现行成本定额是否实现了节约成本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周树群,潘科.信息化条件下医院成本控制方法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20).
0 引言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对于施工企业来说,不仅生存的基本,也是发展的前提。如何进行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一直作为我们关注与探讨的课题,应该说不少专家与同行在这方面都进行过卓有成效的探索。本文在此结合笔者多年的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实践,具体再就此问题作进一步探讨,以供大家相互交流与提高。
1 项目成本控制的基本定义与加强成本控制的重要意义
所谓项目成本控制就是在项目成本形成过程中,对工程施工中所消耗的各种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可能发生的偏差,把各项费用的实际发生额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内,以保证降低成本目标的实现。其目的是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降低成本,增加收入,提高对工程项目成本的管理水平,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
一个企业所具有的优势或劣势的显著性最终取决于企业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对相对成本有所作为,如今,低成本已成为衡量企业是否具有竞争优势的两个重要标准之一。为此,加强成本控制,更有效地降低或控制成本,在企业经营战略中已处于极其重要的核心地位。
2 项目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
对成本控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充分发挥成本控制的作用。成本控制一般有下列几个原则:
2.1 全员控制原则。成本控制必须通过全体员工来完成。成本是一个综合指标,它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和多个层次并与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有关。因此,要求企业全体员工都必须树立成本控制观念,增强成本控制意识,按照定额、计划、目标进行管理。从各个层次堵塞漏洞,杜绝浪费。
2.2 全过程控制原则。成本控制贯穿于成本形成的全过程,它包括施工组织设计、劳动组织、材料供应、工程施工、工程移交等各个方面,伴随着项目施工的每一阶段。只有对全过程进行控制,才能促进各项成本措施落实到位,达到预期目标。从总体上说,由于工程项目是连续施工的,因此,对过程的控制就必须是动态的,而事后是来不及纠正的。
2.3 计划调整原则。在实施成本控制时,只有按照成本计划(预算)内容实施,才能确保各部门在工作职责内逐项落实。但对成本差异金额较大的事项,以及对单项目标超计划使用的,必须经过规定的手续由专人批准,并对成本目标计划进行调整。
3 当前项目成本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根据当前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的现状,笔者认为项目成本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几个方面:
3.1 对成本控制不重视。在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对成本控制重视度不够,认为成本控制没有必要,没有制定切实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成本控制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成本管理意识不强,缺乏法律意识、责任意识,没有合同观念。
3.2 成本控制人员素质不高。有的成本管理人员能力有限,文化水平及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不高;具有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及成本管理经验的复合型人才不多;尤其是有的成本管理人员不能适应成本控制发展需要,积极充实成本管理的新知识、新经验、新技术,比如不能掌握工程量清单的计价方式。
3.3 材料管理不严,浪费现象严重。材料费用约占整个工程造价的60%~70%左右,材料费用的盈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盈亏。有些项目部没有严格执行领料用料制度,失窃严重;有的材料、物资过量消耗,浪费严重,机械设备过度磨损;有的下料计算不准确,损耗率超标。
4 加强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以上施工项目成本控制问题,我以为我们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4.1 强化对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意识。应当充分调动项目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使项目管理人员真正认识到施工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在抓进度、质量的同时,严抓施工成本核算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学习、交流、考核、激励竞争上岗,建立健康有序的施工成本管理程序。
4.2 合理地控制工程直接成本。工程直接成本主要是指在施工项目成本形成过程中直接构成工程实体和有助于工程形成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及其他直接费。
4.2.1 材料费控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材料费占整个工程费用的比例很大,有较大的节约潜力。往往在其他成本出现亏损时,要靠材料的节约来弥补。因此,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材料成本控制是十分重要的。
4.2.2 人工费控制:主要从用工数量方面进行控制。第一,根据劳动定额计算出定额用工量,并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及零星用工按一定比例(一般为5%~10%)一起包给领工员或班组,进行包干控制;第二,要提高生产工人的技术水平和班组的组织管理水平,合理进行劳动组织,减少和避免无效劳动,提高劳动效率,精减人员;第三,对于技术含量较低的单位工程,可分包给分包商,采取包干控制,降低工费。
4.2.3 机械费控制:项目经理部内的设备管理部门要根据工程质量、进度和设备能力的要求,合理地配备施工机械。对于外租机械设备,如: 摊铺机、压路机、平地机、吊车、发电机等,分别采取按台班,按工作量或包月等不同的租赁形式进行租用。要按油料消耗定额进行抽查。并合理安排机械设备的进、退场时间,合理调度和充分利用,提高机械利用率。
4.3 精简项目机构,合理配置项目经理部成员,降低间接成本费项目机构的设置要根据工程规模大小和工程难易程度等因素,按照组织设计原则,因事设职,因职选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选配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降低管理人员的费用。
4.4 加强工程质量、安全、工期的管理,控制质量成本质量和安全是企业的生命保障线。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安全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信誉,因此,工程施工中要预防质量通病的产生,加强工程的质量检验,降低或杜绝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
5 结束语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施工企业应当加强项目成本控制措施,避免因内部的自身因素而造成成本加大。施工企业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企业效益保证体系的运行机制,逐步提高管理水平,才能在竞争中求生存。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必须制定细化的,可操作的具体措施,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才能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我国高校已由20世纪初的扩招和合并浪潮的快速发展期,进入到以提高质量和水平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时期。在教育部明令禁止高校贷款、上级主管部门财政拨款及自有资金有限的前提下,如何控制基本建设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和精细化管理水平,防止出现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仍是困扰各高校的问题。
一、高校基本建设成本控制的背景
近几年,教育部及财政部出台或修订了一系列文件制度,对基本建设管理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基本建设财务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81号),自2016年9月1日开始实施,明确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其中加强项目核算管理,规范和控制建设成本为其中一项主要内容。《教育部直属高校基本建设廉政风险防控手册(修订稿)》(2015年4月)以项目建设周期为主线,逐一列示项目建设各环节中的廉政风险点,要求各高校加强风险防控,确保资金使用效益。《教育部直属高校基本建设管理办法》(教发[2012]1号)规范了高校基本建设项目从规划、立项到监督评价的程序要求;《教育部直属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指南(试行)》(教财厅[2016]2号)第9号———项目工程管理,强调在资金管理方面,实行严格的工程投资控制与概、预算管理。高校基本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有国家财政拨款、地方政府拨款和自筹资金。在国家财政拨款及地方政府拨款有限的情况下,高校必须拿出自有资金进行基本建设,而在中央高校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重点建设高水平学科和特色学科的背景下,自有资金投入基本建设必然有限,高校必须进行基本建设成本控制,以达到功能、质量和资金投入的平衡。
二、高校基本建设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财务管理作为基本建设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建财务规则》要求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对基本建设财务活动实施全过程管理和监督,目前财务管理主要以资金支付、核算、决算及报表编制为重点,而忽视了其在基本建设项目各环节的作用;未充分了解项目的投资估算、设计概算、项目实施情况,导致成本控制无有力抓手。目前高校基本建设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管理局限于核算和竣工决算
基本建设成本控制应是贯穿于整个施工管理的系统过程,但目前由于职能定位不清晰,财务管理人员全程参与基建管理的积极性不高,扮演的是一种“出纳”角色,而项目管理人员多注重于进度、质量、安全等指标,工程管理和成本控制尚未形成良好的协同,导致成本控制力度不足,也没有形成成本控制预警机制。当成本超支的情况发生时,为了确保建设项目按期投入使用,学校只能被动的调增预算,加大资金的投入。
2、成本开支范围界限模糊,乱挤乱摊成本
目前基本建设项目尚未形成标准化成本体系,《基本建设财务规则》解释了建设成本包含的四项支出,但未明确基本建设项目应包含的具体内容,使得不属于本项目的费用在项目中列支,项目账实不符,最终导致项目成本不实,无法真实反映项目建设成本。
3、投资估算、设计概算、项目预算未形成良好衔接
《教育部直属高校基本建设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后,应当委托有资质的建设单位编制初步设计及概算,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及概算应当严格依照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文件所确定的内容编制。在实际工作中,项目管理部门编制投资估算后,没有进一步的编制设计概算,而是在实施过程中直接进行项目明细预算的申报,而明细预算无法与投资估算相对应,预算管理部门在进行预算审核时,只能根据投资估算进行总额控制,而不能进行明细控制,导致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改变实施内容和规模的现象,而财务人员缺少事前监督的依据,由此容易出现“三超”现象。
4、未形成基本建设项目事后评价机制
2014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五十七条,要求“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对预算支出情况开展绩效评价”,目前部分预算内投资资金(如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基本科研业务费等)已经开始事前绩效目标的设定和事后绩效成果的评价,但基本建设项目建设完成后,除进行财务竣工决算外,还未形成完善的体系对工程质量、工程进度、资金使用效益进行评价,无法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改正及管理水平提升。
三、高等学校基本建设成本控制措施
基本建设项目可划分为前期工作、建设实施、竣工验收三个阶段。目前财务管理职能主要聚焦于建设实施阶段的财务核算,而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应贯穿于项目管理各个阶段,只有将财务管理工作在现有的基础上向上游环节和下游环节延伸,进行全过程财务管理,才能有效的控制建设成本。基本建设项目全过程财务管理成本控制要点如图1所示。
1、前期工作阶段
项目前期工作阶段的成本控制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结合学校中长期发展战略和项目建设总体规划,财务部门应根据财务状况和资金能力进行分析和测算,对项目建设总体规划提出合理化建议。通过学校未来一定期间的资金能力来控制项目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切实做到勤俭节约、量力而行。(2)进行可行性研究时,财务部门参与可研估算的审查,充分了解项目实施所包含的内容,在满足功能和质量的前提下,合理控制投资估算总额。同时,可研获得批复后,学校应及时编制设计概算,财务部门参与审查设计概算的编制,确保设计概算与可研估算、建设内容相符,避免出现漏项和重复。(3)基本建设项目成本控制的要点是总包工程的控制,财务部门应参与总包合同栏标控制价编制审查,对单方造价、建设标准的高低提出合理化建议,将建安成本控制在估算及设计概算范围内,从源头上控制“三超”现象的出现。(4)合同签订时,财务部门对合同付款条款、违约及索赔条款进行审查,特别是对合同付款节点、付款比例、预付款的抵扣方式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确保实施阶段资金支付安全。
2、建设实施阶段
项目建设实施阶段的成本控制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财务部门在进行预算审核时,严格按照可研估算和设计概算的内容和金额进行批复,确保实施内容都在计划范围内,进而督促项目管理部门做好项目前期规划和设计,防止出现“拍脑袋”做法,避免成本失控。(2)年初基建计划应按实际需求进行编制,并向财务部门报送具体的实施内容,财务部门再根据部门整体预算进行预算批复和资金安排。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应将实际支出与概算、预算、年度基建计划进行对比,实施动态监控。(3)财务核算即是成本核算,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核算时,严格按照经批准的实施内容进行核算,不属于本项目的费用严禁在本项目开支。工程款支付时,实行工程款支付“两支笔”会签制度,属于三重一大范围的,必须通过集体决策。(4)建立变更审批会签制度,有效控制项目变更,对于重大的变更应按照规定的程序上报后方可执行。同时,财务部门配合相关部门切实推行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制度,使出现的问题在实施过程中得到解决。(5)加强合同管理,财务人员应做好每个项目的合同台账登记,定期了解合同执行情况,在进行资金支付时,充分了解合同相关条款,严格按照合同条款进行付款。
3、竣工验收阶段
项目竣工验收阶段的成本控制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项目竣工验收后进行竣工结算时,财务人员重点关注审定金额是否超合同金额、结算资料是否完整,大额资金支出审批程序是否履行,只有全部确定无误后,方可进行结算款的支付。(2)工程竣工验收后应及时办理财务竣工决算,财务部门应配合审计中介机构提供相关资料,并对项目明细账再次进行核查,清理往来款项。中介机构审计完毕后,将财务竣工决算资料上报教育部进行审批,及时入账固定资产。(3)在项目实施结束后,财务部门、项目管理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应当运用合理的评价方法对项目的建设成本、工程造价、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并形成有效的信息反馈和奖惩机制,以推进高校基本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四、结语
总之,只有将财务管理贯穿于工程项目从规划、立项、设计、招投标、实施至竣工决算整个过程,基本建设成本才能得到有效控制。这不仅需要财务部门改变观念,将财务管理职能向外延伸,还需要项目管理等其他部门的配合和支持,齐心协力,在保证建设项目进度、质量、安全的同时,建设成本也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参考文献
[1]黄芳:高校基本建设会计核算改革浅析[J].财会通讯,2012(1).
[2]梁美芳:高校新校区建设中财务成本控制研究[J].商业经济,2012(2).
[3]王保和:浅谈高校新校区的成本控制[J].财会通讯,2008(12).
[4]傅艳:高校基本建设项目成本分析与控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
[5]王春峰:基于全过程的电力企业基建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22).
[6]索俊颖:高校新校区建设财务管理有关问题的思考[J].科技创业,2008(1).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成本控制贯穿于一项建筑产品的始终,从策划、设计、采购、施工前准备、施工到后期的维修保养。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是建筑施工企业能否有效进行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市场信息的日益完善及透明化,建筑施工单位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过去那种粗放式的施工管理已不满足施工单位追求高效益、高品质的要求,如何通过高效的施工管理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实现企业的高效益成为施工单位竞相研究讨论的课题。成本控制在实际操作中较为困难,它涉及多个因素和多方面的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2】。成本控制需提前进行策划,并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不断控制和调整,通过目标成本、预算成本及实际成本的对比分析来进行成本的有效控制【3】。项目成本控制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最大的效益和满意的质量【4】。施工成本控制主要涉及施工前期准备阶段及施工阶段。施工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有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及措施费,间接成本有项目管理费及企业管理费等。文章从施工前准备阶段及施工阶段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为施工单位的今后成本控制提供参考。
2 施工前期准备阶段
该过程主要涉及现场临时设施的搭建,施工道路的铺设,现场的排水设施设置、材料、施工机械准备及劳动力的合理安排。实践表明,施工准备期成本常常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在施工准备阶段就要树立成本控制的意识,避免成本控制出现前松后紧的现象。
在设计临时设施、道路时要综合考虑现场的进度要求,总体规划,尽量避免临时设施的二次搭建,减少重复搭建引起的额外成本。原材料及成品的堆场、加工棚等要按照垂直运输机械的要求选取恰当的位置,减少材料二次转运的费用,提供工效。现场临设的布置同时要考虑季节性气候的影响、冬雨季施工的需要。临时道路要统筹规划,排水设施要注意排水的方向和排水的坡度,既要满足现场施工的要求,又要进行成本的控制。
3 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主要方面及控制措施
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主要从施工进度、施工方案、施工质量、施工安全、材料设备及专业工程的采购、变更及索赔、各成本间的对比分析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控制措施。
3.1 工程施工进度
每个项目建设单位为了运营需要都有一个竣工时间,如何合理安排施工是一项复杂的过程,该过程可能涉及季节性施工、夜间施工、人工、材料、机械设备价格的变化、可能的工程变更或设计变更、不可预见的地质和水文条件、不可抗力及相关政策的改变,给成本控制带来了挑战,如何合理分配资源达到最优成本控制成为研究的议题。成本与工期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直接成本随着工期的缩短而增加,间接成本则随工期的缩短而减少,如何使二者达到最优组合是控制成本的关键。
在遵守合同工期的前提下制定合理可行的工期。进度计划制定时要结合工程的特点及季节性施工的要求,既避免前松后进的情况也避免开始就投入大量的资源,造成资源的浪费,要尽量使资源做到合理均衡配置,避免大进大出的情况,避免造成重新招募资源的额外费用,资源分配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应基本遵循正态分布的原则。要综合考虑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利用Project软件制定详细的进度计划,注重各个施工过程的衔接及逻辑关系,分析项目的关键路径,在不改变关键路径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施工机械的进出场时间,减少设备的租赁费用。在施工中要注意设备的维修与保养,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及完好率,避免因机械设备大修造成工期延误。要做好工种、工序之间的衔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工资费用。
施工前要制定详细目标进度计划,施工过程中及时对进度进行跟踪,分析偏差出现的原因,及时对进度进行调整及预测,保证进度符合目标要求。
利用网络甘特图法、曲线法、表格法及挣值法对进度偏差进行分析,及时纠偏做到成本的有效控制。
3.2 工程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是施工的指导性文件,其不仅可以加快施工的进程而且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好的方案必须具有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可行性及可靠性。方案使用的材料尽可能因地制宜,尽量减少运输及包装费用。施工方案须充分考虑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材料及机械设备的安排,尽量提高机械化程度以加快施工。
施工方案与成本控制有密切的关系,好的施工方案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施工中的风险,而且有益于成本的控制。制定方案时要综合考虑施工单位的施工能力、人员的综合素质及具备的施工机械,避免一味追求方案的先进性而忽视其可行性和经济性。结合进度计划编制可行经济的施工方案,分析方案中的风险因素,制定方案时要综合考虑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的平衡,材料要尽量就近取材,选用合适的施工机械。
施工中要坚决杜绝无方案盲目施工,其不仅增加施工风险,而且可能造成材料的浪费和机械的窝工,不仅延误工期而且造成成本的额外增加。
3.3工程施工质量
质量管理是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要牢牢树立“质量是生存基础”的理念。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施工过程中为了满足施工进度而忽视建筑产品质量的做法屡见不鲜,进度固然重要,根据“5倍”原则,盲目追求进度而忽视施工质量将大大增加以后的维保成本。对地下室防水工程尤为如此,特别是细部的防水如后浇带部位,若在施工过程中不注意交界面的质量控制(残余混凝土的清理、钢丝网的调整、钢筋除锈等)以后一旦出现渗漏水难处理,维修成本大大增加。忽视质量导致返修在施工中常常出现,其不仅耽误工期,而且将大大增加费用。
选用技术好、素质高的施工作业人员,上岗前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技术交底,做到先培训后上岗、先交底后作业,使施工人员充分理解工艺流程和操作要领,避免不必要的返工,减少返工费用。施工前必须认真研究图纸,找出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在施工前把问题解决,避免返工。施工中要按设计图纸施工,防止出现混凝土浇筑过厚、基础挖深、垫层加厚等造成人力、物力浪费。
施工中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查制度,严格执行自检、互检、专检制度,特别是自检环节要牢牢控制。定期进行质量问题的总结与统计,运用因果分析法找出质量问题的根源,采取措施进行改进质量,运用“PDCA”,达到质量的持续改进。
3.4工程施工安全
安全施工是获得较好效益的前提条件,现在有些施工单位为了获得较大的收益,往往尽可能多的压缩安全费用。企业往往存在侥幸心理,但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悔莫及。在施工中坚决杜绝忽视安全,盲目追求进度和减少投入的做法。在施工开始前,要对较大的安全隐患及风险及发生频率较高的安全事项列出风险清单,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对较大的、较重要的风险采取安全措施尽量避免或减少发生的可能性及损害程度。
安全生产是项目施工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控制成本的重要途径,在制定施工计划和施工方案时要充分考虑施工中潜在的风险。施工前要制定风险问题清单,对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施工前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5材料、设备及专业工程的采购
随着施工的进展,材料、设备及专业工程的采购成为成本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及设备的应选择可靠的、信誉好的供应商,保证产品质量,防止不合格材料及设备用于永久工程导致不必要的返工造成成本增加。
专业工程的采购要尽量采用招投标的形式选择符合要求的承包商,保证工程质量及施工进度,以减少工期拖延造成的额外成本。
建立畅通的市场信息网络,及时了解市场价格的变化趋势,分析材料、设备采购的最佳时机,减少采购成本。尽量减少现场的库存量,做到工完、场清、料净,减少现场的仓储保管费用,但现场要根据材料的周转周期及市场充裕度决定储存量。对周转周期短、市场不充裕的材料设备要保持适当的存储量,避免因材料短缺造成施工延误。
由于施工单位自身技术方面的局限性,某些专业工程需要进行分包。工程预算人员应充分掌握市场信息,以施工成本预算为依据,科学分析衡量工程分包单价,如分包单价超出预算,应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避免分包单价大于施工单位和甲方的结算价格。
3.6 工程变更及索赔
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往往因新需求,导致工程变更及设计变更。国内外的合同文本都对变更的程序及时限有具体要求,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合同的要求执行,避免由于程序不对或超过时限导致变更的费用不能获得致使成本额外增加。
因不可抗力、政策的变化及不可遇见的地质条件产生的索赔,要认真研究索赔的程序及索赔的事项,避免因遗漏索赔事项导致成本额外增加。
在发生索赔时间后,要有目的的准备基础资料如事件发生的时间、气候条件、地质条件、现场影像资料、会议及谈判记录等以便在索赔时保留充分的依据来获得索赔。
3.7 各成本间的对比分析
成本对比是指目标成本、预算成本、、实际成本间比较。施工开始前对人力、材料、机械的数量和价格趋势进行预测,根据招投标文件、合同及企业自身的定额制定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按照施工图纸,预算定额编制预算成本,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实际进程计算出工程量,并计算出实际成本,通过比较找出偏差的原因,并制定可行的措施减少成本的额外支出。 施工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因而成本控制过程也是动态的,需要不断的预测、计划、分析、纠偏、检查来实现成本控制目标。
4 建议及结论
(1)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往往得不到重视,在进行临时设施、道路、给排水设施设置及资源的安排时要统筹安排,避免因二次拆装、搬运造成额外的成本。
(2)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主要从施工进度、施工方案、质量、安全、材料、设备及专业工程的采购、工程变更及索赔、各成本间的对比分析方面分析成本控制并提出控制措施。
(3)成本控制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不断进行预测、计划、追踪、分析、纠偏、检查来实现既定的成本控制目标。
(4)施工成本是一个综合性评价指标,涉及的因素多,成本控制时要综合考虑。从全局出发,避免顾此失彼做到成本的有效控制。通过加强成本控制可以有效地提高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增加其竞争力,促进施工单位较快发展。
参考文献
张学勇. 建筑施工管理中成本控制[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年32期.
2.R. Max Wideman Project Cost control: The Way it works. AEW Services, Vancouver,
21th December 2005
3.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国工业出版社 2011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