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6 15:46:4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护理临床知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应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要低,两组护理效果差异性显著,P
结论:研究表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不良反应护理、用药护理以及心理等综合性护理,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具有非常明显的降心率效果。
关键词:知识人群心率失常心率护理临床分析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346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243-02
所谓心律失常,就是多种因素所导致的心脏冲动的起源部位、频率、节律、激动次序以及传导速度等出现异常。患有心率失常的患者通常都会表现为心律不齐、心率过快或者过慢等,对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与治疗极为关键[1]。选取50名2011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律失常的高学历患者,对其进行胺碘酮治疗与综合性临床护理,疗效比较显著,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100名2011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律失常的高学历患者,53名男性,47名女性,平均年龄为61.3岁,所选取的患者学历均在大专以上。所有患者病情都与WHO心律失常诊断标准相符合,其中有71名患者为冠心病,15名患者为高心病,10名患者为风心病,4名患者为肺心病。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性不明显,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均对两组患者进行胺碘酮注射治疗。
1.2.1对照组护理方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即对患者病情进行严密观察,心电监护心律失常比较严重的患者,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做相应的吸氧,为患者创建两条静脉通路,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必须对其用药速度进行严格掌控,确保患者营养均衡,忌烟酒,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患者床头随时准备气管插管、除颤仪等药物和急救用品,便于紧急时能够用于抢救患者生命。
1.2.2观察组护理方法。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相应的用药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并发症护理。①心理护理。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极易由于所产生的焦虑紧张情绪而对其治疗效果造成影响,进而导致心律失常[2]。所以,必须加强对患者进行临床心理护理,尽可能多的和患者沟通与交流,积极鼓励患者家属多关系患者病情与照顾患者情绪,以使患者治疗心律失常的信心得以增强;②用药护理。耐心的向患者讲清楚用药重要性,嘱咐患者按时服用心率失常药物,避免出现自行停药或者减量用药的情况。同时,进一步加强患者服药后的临床护理与观察,及时治疗患者服药后所产生的不良反应[3]。严格掌控静脉滴注药物的滴注速度;③不良反应护理。患者在服用胺碘酮后极易产生静脉炎与甲状腺功能障碍,所以必须进一步加强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护理。对患者甲状腺功能进行定期检查,同时密切观察患者心率情况,如果患者产生药液外渗现象,必须及时停止输液,通过0.5%碘伏对患者红肿硬痛部位进行擦拭。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治疗与护理前后的心率与血压差别进行对比与观察。
1.4统计学分析。通过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X±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P
2结果
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与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要低,两组护理效果差异性显著,t=27.82,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临床中,心律失常患者一般都会有失眠、心悸、胸闷等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患者日常生活。所以必须加强心率失常患者综合护理与积极治疗。
我院通过胺碘酮对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因为胺碘酮起效比较快,而且不会影响到血流动力学,具有极为确切的治疗效果。然而,应用胺碘酮治疗极易使患者产生静脉炎与甲状腺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4],所以,必须加强定期检查患者甲状腺功能与静脉炎临床护理。此外,在对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基础性常规护理基础上,必须对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用药护理与心理护理,确保患者保证良好、健康的心情、情绪和战胜心律失常的信心。而且还必须加强对患者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与并发症可能性的敏感性观察,避免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5]。
对比患者在进行综合护理与一般护理后的收缩压、心率以及舒张压,结果表明,综合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心率下降比较明显,而且其舒张压与收缩压也有所上升,但没有明显差异性,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由此可见,必须对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并对患者用药后进行严格监护与护理,提高患者不良反应与用药的认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不良反应护理、用药护理以及心理等综合性护理,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具有非常明显的降心率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华容,汤晓辉.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28例临床护理.当代医学,2010,16(4):119-120
[2]雷春艳.心律失常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实用医药杂志,2010,27(1):57-58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9-0184-02
呼吸机广泛应用于重症监护、急救复苏和手术麻醉等领域,呼吸机治疗是抢救呼吸衰竭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护理人员在应用呼吸机治疗的过程中,呼吸机报警是临床经常遇到的问题[1],参数的正确设定,报警原因的准确识别和及时处理是呼吸机治疗安全性的保障。本文就护理人员对呼吸机报警、参数设置等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为针对性培训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对本院21个临床科室的326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采取自设问卷,问卷经查阅相关文献及有关专家审阅修改,内容包括护士的一般资料,呼吸机报警及处理的相关知识、呼吸机参数设置及调节、培训方式等。对呼吸机报警相关知识及参数设置回答正确的记为正确,未回答或答错者记为错误,本研究采取不记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26份,收回301份,有效率为92.33%。
1.2.2 统计学方法:原始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并进行描述性分析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301名护理人员中副主任护师20人,主管护师52人,护师84人,护士 145人,其中本科46人,大专213人,中专41人,年龄(32.6±11.7)岁,接触过呼吸机人数284人,接触呼吸机时间(7.5±5.2)年,工作年限(12.2±9.3)年,常用呼吸机科室(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老年科、急诊科、胸外科、呼吸科、监护室)142人(占47.18%),普通科室159人(占52.82%)。
2.2 常用呼吸机科室与普通科室护理人员呼吸机报警知识掌握情况,见表1。
2.3 常用呼吸机科室与普通科室呼吸机参数设置与调节正确率比较:见表2。
2.4 护士对呼吸机相关知识培训的需求:74%的护理人员接受过科内组织的呼吸机相关知识培训,96.01%的护理人员要求护理部统一制订呼吸机培训计划进行系统培训。
3 讨论
3.1 护理人员对呼吸机报警原因的知识掌握欠缺:在机械通气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常见的困难是呼吸机出现报警找不到原因。本调查结果显示:呼吸机回路积水引起分钟呼气量高限报警的回答正确率最低,仅16.28%;当病人自主呼吸加快出现呼吸频率高限报警和分钟通气量高限报警,气囊漏气或注气不足出现气道压力低限报警和分钟通气量低限报警,呼吸机回路漏气或脱开引起气道压力低限报警和分钟通气量低限报警的回答正确率均较低,分别为28.90%、29.24%、29.90%;气道分泌物增多和支气管痉挛出现的气道压力高限报警的回答正确率为52.16%和42.86%。笔者在临床中发现不常用呼吸机的科室在使用呼吸机过程中常出现报警上下限设置不正确,导致呼吸机报警,护理人员找不到报警原因。
3.2 护理人员对呼吸机参数缺乏必要的了解:本组调查显示:参数调节掌握程度低于参数的正常值设定,这与临床上呼吸机参数由医师调节,而护士只观察呼吸机参数变化有关。45.85%的护理人员知晓潮气量的设置范围,21.93%的护理人员会根据肺功能状况调节潮气量;45.57%的护理人员选择肺功能正常患者吸气时间为0.8~1.2s,吸呼比为1∶1.5~2,19.93%的护理人员知晓吸气时间调节应考虑患者基础疾病、肺功能状态及吸呼时间对自主呼吸的影响;44.85%的护理人员选择氧浓度设置范围是30%~60%,37.54%的护理人员能根据病情、呼吸衰竭类型,PaO2调节氧浓度。以上参数是临床使用呼吸机一直需要重点观察的指标[2],护理人员掌握了每一项观察指标和相应的理论知识,就能主动将病人病情与参数变化相结合,及时向医师提供信息,能增加工作主动性和预见性,有利于呼吸机治疗的安全有效。
3.3 常用呼吸机科室的护理人员对呼吸机报警知识及参数设置调节回答正确率明显高于普通科室,P
3.4 护理人员对呼吸机报警及参数设置与调节知识缺乏的原因:可能与护理人员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不知晓呼吸系统的病理生理,未掌握呼吸机参数设置的理论依据,遇到报警时,不能从理论上进行正确的分析与处理;有些护理人员未掌握呼吸机性能、操作程序、主机屏幕菜单中的英文词汇,操作过程中出现管道连接错误、压力传感器接错、报警上下限设置错误等。有些护理人员认为呼吸机参数设置调节是医师的事,缺乏学习兴趣,遇到报警时,不愿意分析原因,而是直接报告医师处理。
3.5 系统规范的呼吸机相关知识培训十分必要:如今,除CCU、ICU及呼吸科使用呼吸机外,普通科室使用呼吸机的频率越来越高,调查显示有96.01%的护理人员要求进行呼吸相关知识的系统培训。建议护理管理部门将呼吸机相关知识作为岗前培训和5年内护士培训项目,培训内容包括呼吸机参数的设置与调节、常见报警原因分析及应急处理、呼吸机上机操作。让护理人员系统全面掌握呼吸机相关知识,保证呼吸机治疗的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血糖;护理管理;小组;知识;作用和效果
作者单位:650051昆明市延安医院
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随着发病率的逐年上升, 其防治和管理工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不同形式的糖尿病知识学习班、讲座的广泛开展,使内分泌专科护士的血糖管理知识得到较大提高,但是由于糖尿病的并发症涉及多个专科,患有各系统慢性并发症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地收入全院各个科室[1],非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由于专科知识相对缺乏, 使得护理这类患者成为一个难点及盲点,为了管理好每一位糖尿病患者,以及有糖尿病病史或入院血糖筛查异常的患者,为他们提供优质的糖尿病专科护理,普及糖尿病专科知识,提升我院护士的糖尿病护理水平,我院于2009年6月成立“血糖护理管理小组”,负责全院护士血糖管理知识的教育和更新,现将组建小组的作用及效果汇报如下。
1 成立血糖护理管理小组
邀请内分泌科主任及副主任担任专家顾问,护理部主任担任组长,内分泌科护士长担任副组长,小组成员82名,分别来自全院各临床科室,由各科室护士长,1~2名护理骨干组成。
2 调查临床护士对“血糖管理相关知识”掌握程度
血糖护理管理小组成立初期,设计“血糖管理相关知识问卷调查表”,调查全院临床护士对血糖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调查内容涉及血糖知识来源、空腹血糖值正常范围、饮食、运动、治疗以及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等方面。通过调查发现,部分临床护士对血糖知识了解比较肤浅或掌握很不够,分析原因,主要有:①糖尿病研究近年来发展较快,随着新技术、新项目的不断涌现,糖尿病知识在教科书里略显贫乏,仅凭教科书上学到的相关知识已不能满足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②护士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较少,即使是为护士举办的培训班也过于强调专科性,客观上给大家造成一种误解,普遍认为有效控制血糖,获取糖尿病新知识属于专科护士应该掌握的内容,因此重视度不够。但是糖尿病与多种疾病常常互为因果,其对人体的影响,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只要血糖一高,全身多个器官会逐渐出现变化,引起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直接影响疾病的转归,所以临床护士有必要通过“血糖护理管理小组”形式,全面提高血糖管理相关知识,从而提高糖尿病专科护理水平。
3 组织培训
针对临床护士对“血糖管理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调查结果,制定培训计划,以糖尿病的基础知识为主,以提高糖尿病小组成员本身的专业素质为目标,将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如:糖尿病的基本概论、饮食误区,胰岛素的概论、发展、不良反应及初步的调节方法、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及处理,胰岛素笔的正确使用,动态血糖仪的工作原理及如何安装等)有计划地传授给小组成员,使小组成员了解血糖相关知识,了解国内外的专科发展动态;小组成员之间结合专科特点进行糖尿病知识学习,再指导本科内的护士, 以一带十,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在全院范围内提高提高临床护士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及糖尿病专科护理水平。
4 培训效果评价
我院自“血糖护理管理小组”成立以来,共进行四次专题理论授课,小组成员到课率达到75%以上,每次授课前后均对小组成员的血糖管理知识水平进行考核,总结分析小组成员对“血糖管理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并以此为根据确定下次培训内容。考核结果统计如下。
表1
血糖护理管理小组成员到课率对比
培训内容培训人数到课率(100%)
一、院内血糖管理82100
二、院内血糖监测的安全与精准7692.7
三、胰岛素注射装置的临床应用6579.3
四、胰岛素治疗新进展7996.3
表2
血糖护理管理小组成员培训前后考核成绩对比
考核内容
培训前培训后
答对人次(人)正确率(100%)答对人次(人)正确率(100%)
第一次培训(82人参加)
1、空腹血糖值正常范围3947.682100
2、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3137.807591.5
3、糖尿病治疗的基础5769.517980.61
4、糖尿病运动锻炼的首选方式4251.227085.4
5、血糖护理管理与护理安全之间的关系6984.4182100
第二次培训(76人参加)
1、血糖仪清洁方法2532.8976100
2、血糖仪使用方法及流程3748.687193.42
3、测血糖前皮肤消毒方法6585.5376100
4、糖酵解原理1925.005471.05
5、血糖仪测试避免交叉感染方法2228.956889.47
第三次培训(65人参加)
1、胰岛素储存方法4467.6965100
2、胰岛素注射装置的测试程序4873.8465100
3、胰岛素注射装置的使用方法及流程3655.385381.54
4、胰岛素注射方法5178.4665100
5、胰岛素注射部位6295.3865100
第四次培训(79人参加)
1、胰岛素的发展史2227.856886.08
2、胰岛素治疗的适应证4658.237392.41
3、胰岛素的剂型3746.846481.01
4、注射胰岛素的好处3240.5179100
5、胰岛素类似物的注射方法1620.257797.47
从上表中可看出,小组成员在经过系统的、规范化的培训后,“血糖管理知识”水平得到大幅的提高。
5 讨论
5.1 带动全院护士学习“血糖专科知识”的热情
我院自“血糖护理管理小组”成立以来,小组成员努力学习糖尿病防治知识,由于小组成员分布于医院的每个科室,她们把小组每次活动的所学到的新知识、新技术与大家分享,带动了科内其他护士主动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探讨糖尿病患者的最佳护理方案,为其他病房的糖尿病患者提供了与内分泌专科病房一样的的高质量的护理,即提高了医院整体的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5.2 提高了全院护士胰岛素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近年来,胰岛素在制剂的改良、治疗方案的更新、注射装置的改善、护理措施的完善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2],内分泌专科护士对此掌握较好,而非内分泌专科护士由于使用胰岛素的频率相对较低,加之缺乏相应的知识更新渠道,因此对胰岛素相关知识掌握不足,尤其对一些新型的胰岛素注射方式如胰岛素笔、胰岛素泵缺乏了解。“血糖护理管理小组”成立后,小组成员通过接受“胰岛素”相关知识培训,获取了当前胰岛素使用护理各环节中的最新信息,并将这些信息通过业务讲座、操作示教、考核指导等方式传递给其他护士,拓宽了全院护士获取胰岛素相关知识的渠道。从表3看出,小组成员经过“胰岛素注射装置的临床应用”及“胰岛素治疗新进展”等相关知识培训后,成绩大有提高。
6 小结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血糖护理管理小组”的运行为临床护士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随着小组活动的深入开展,全院临床护士的血糖管理知识水平和护理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使普及糖尿病教育得到了保障,既改善了护患关系,也提高了医院的服务质量。
1.1 调查对象自愿参与本研究的皖南医学院五年制实习前的 临床医学生和护理本科学生。
1.2 调查方法使用《患者安全知识、态度、技能问卷》[4]进行 调查。该问卷包括5个维度,29个条目:A,"医疗差 错相关知识"7个条目;B,"医疗差错发生后我应该 怎么做"6个条目;C,"医疗差错发生后的情感"4 个条目;D,"患者安全的个人态度"8个条目;E,"有 关患者安全你的意向/打算"4个条目。针对每个条 目采用5级评分法,最高计5分,最低计1分,得分 越高越好。在四年级课程结束后、实习前,由研究者 发放问卷进行调查,研究对象匿名答卷、逐项完成。
1.3 统计分析采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采取双人录 入并交叉核对确保录入数据的准确性。问卷完成达 到70%视为有效问卷,用样本的中位数替代缺失 值。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 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为a=0.05。
2 结果
共发放问卷771份,回收有效问卷747份,有 效应答率96.89%。其中向护理本科生发放问卷451 份,回收有效问卷435份(男47人,女388人);向 临床医学生发放问卷320份,回收有效问卷312份 (男146人,女166人)。
2.1临床医学生与护理学生问卷得分比较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男护生在"医疗差错 发生后的情感"和"有关患者安全你的意向/打算"2 个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临床医学男生。除"医疗差错 发生后我应该怎么做"维度外,护生全体和女护生得 分在另4个维度上得分均显著高于全体临床医学生。
2.2 不同性别学生问卷得分比较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临床医学女生在"医 疗差错发生后的情感"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临床医 学男生。而女护生在"医疗差错发生后的情感"、"有 关患者安全你的意向/打算"2个维度得分上显著 高于男护生。
3讨论
3.1 重视学生的患者安全教育,临床医学生更加 紧迫临床医学生和护理学生问卷调查得分均在60%左右,对患者安全的理解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实习 前对临床医学生与护理学生的患者安全教育要并驾 齐驱。临床医学生与护理学生相比,除"医疗差错 发生后我应该怎么做"维度外,其余维度护理学生 得分均显著高于临床医学生,这与Nie等[5]的研究 结果相一致,可能原因在于,患者安全是衡量护理 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与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 全息息相关。目前,医院对护士的患者安全教育培 训比医生更加严格,护士在教学过程中将患者安全 知识融入到护理学生的课堂教育中。当前有关患者 安全教育的研究基本都是针对护理学生。由于 患者安全是多学科团队合作的结果,其最主要的障 碍是缺少医生的参与。因此,强调患者安全教 育时,临床医学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 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学生患者安全知识水平较临床 医学生高,所以临床医学生的患者安全教育更加迫 切,为临床医学生设置患者安全教育课程有助于提 高患者安全全体水平。
3.2患者安全教育可减轻学生发生医疗差错后的 负面情感反应在"医疗差错发生后的情感"维度上,临床医 学女生得分显著高于临床医学男生,护理女生得分 也显著高于护理男生。女生出现医疗护理差错主要 是恐惧、羞愧、内疚、不安的负面情感反应,这与 Patey等[12]和Muller等的研究结果一致。传统 的男性性格特点是果断、领导、冒险和自信。相比 之下,女性接受不确定性事件的能力比男性差,比 男性更害怕犯错误。在"医疗差错发生后的情感"维 度上,护理学生得分显著高于临床医学生,护理女 生显著高于临床医学女生;护理男生显著高于临床 医学男生。Gorini等[14]对249名医护人员和学生(38 名医生、11名医学生、127名护士和73名护生)的 调查结果显示,护理学生和高年资护士比医学生和 资深医生在出现不良事件后更担心被惩罚而感到害 怕。Nevalainen等[14]的研究结果与Gorini等[15]的 研究结果相似,其对307名医学生进行不确定性接 受度的调查,结果有22%的学生认为自己难以接受 医疗差错的不确定性,其中女生占27%,男生仅为 11%。造成这些的原因尚不清楚,但增加如何处理 医疗差错的学习以减轻学生的恐惧和不确定感是明 确的。因此,我们倡导尽早对学生进行患者安全教 育,提高学生的患者安全知识水平,减轻学生发生 医疗差错后的负面情感反应。
3.3建立非惩罚的患者安全文化氛围是提升学生 患者安全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重要途径
【中图分类号】R1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266-01
护士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必备条件,是护士职业素质的基础[1]。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以病人为中心”人性化整体护理的开展,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地不断改变,患者不仅要求身体疾病上的护理,对心理上的护理越来越重视,对护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成为一名优秀护士,除了具有全面扎实的基础护理理论知识及熟练的临床操作技术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2]。现在,一些护士在心理健康上出现不容忽视的问题,工作中会产生不良情绪和压力,直接影响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疾病的康复。因此,加强心理素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护士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文素质,可保证护士护理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1 目前护理人员问题和压力
1.1 社会偏见对护理工作存在歧视,护士社会地位低,在医疗工作中处于从属地位,不重视护理工作,发展前途小。
1.2 护理人员人力资源配置不足,繁忙而辛苦的护理工作,风险高,压力大,易产生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给护理工作带来潜在的危险。
1.3 医院合同护士越来越多,工资收入低、待遇差,情绪低落,工作积极性不高,护士大量流失,护理队伍不稳定,导致护士严重缺编。
1.4 护士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适应社会能力不强,注意力不集中,心理素质差。
1.5 护士长期倒夜班,生活不规律,超负荷的劳动,体力不支,身体素质差。
1.6 少数护理人员自身素质不高,缺乏主动学习意识,工作能力差,而知识更新快,竞争激烈,护士很少有进修学校的机会,在工作中产生精神上的压力。
1.7 患者维权意识增强,医疗护理纠纷增多,护理工作压力过大。
2 对策
2.1 加强自身修养:培养诚实、勤奋、严于律己、积极向上的人格,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护士热爱本职工作,忠于护理事业,具有为人类健康服务的精神。培养护士自身的观察力、鉴别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做真正的白衣天使。
2.2 加强学习:护士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水平,要掌握和了解医学、护理学、心理学、伦理学、哲学、法律学、美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和文学方面的知识,提高文化修养。医院定期组织“三基三严”知识培训,为护士提供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以适应现代护理事业发展的需要。
2.3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护士应具备乐观、开朗的性格,稳定的情绪和宽容、豁达的情怀,要善于调节控制自己的心态,以饱满的热情面对护理工作,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突出的应变能力,当遇到危重抢救时,应沉着、冷静、快速准确、有条不紊地实施抢救措施,使患者得以救治。这就需要在平素里注重训练和提高护士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同时也要重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良好的心理状态能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从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2.4 加强沟通:培养护士善于沟通的能力,使护士能够与患者亲切交谈,做好护患沟通、护护沟通、护医沟通,以增进心灵上的感情交流,创造一个和谐、团结的工作氛围。护患之间的沟通,要学会倾听,理解患者,懂得换位思考,以一颗宽容之心做好解释工作,如遇患者有不良情绪时,努力化解矛盾,减少纠纷的发生,护理人员应以平和的心态,详细的为患者讲解病情,不能厌恶、嘲笑患者,从自己内心中树立起“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3],特别是在急危重症患者抢救的关键时刻,更要临危不乱,给患者和家属以良好的心理暗示,使之积极配合,提高抢救成功率,从而增加患者的信任,使患者早日康复;护护之间沟通,应取长补短,互补漏洞,相互学习,团结协作,使护士保持愉快的心情,全心全意为患者做好护理工作;护医之间的沟通,体现在医疗护理工作中的密切合作,在护医沟通时护士应明确自己在地位上与医生是平等的,要把患者当作一个整体,注意工作的协调与配合,并正确、及时的执行医嘱,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有效的救治。
2.5 以人为本,实行高品质人性化服务:爱心是护士职业素质中最核心的要素。护士应关心病人疾苦,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对病人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耐心、细心、信心、诚心和爱心,为患者提供全身心的最佳护理,这就要求护士应将爱心贯穿于工作的始终,充分了解患者的要求,及时做好健康教育指导工作,用温和的语言,尊重、理解、关怀、照料病人。护士要树立病人第一、服务第一的观念,以精湛的技术,广博的知识,良好的道德修养,尽职尽责地为病人提供高品质人性化服务,做到“三好一满意”。
2.6 健康的体魄:医院应当加强健康指导培训,提高护士心理承受能力,工作之余锻炼身体,放飞心情,经常组织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护士业余生活,以减轻、缓解工作上的心理压力,增强护士身体素质,有一个强壮、健康的身体,才能把全部的身心投入到护理工作之中去,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2.7 社会地位:随着护士学历水平的提高,社会地位也逐渐增高。护士的学历已从中等教育提升到高等教育水平,护士的素质修养也在不断完善。但是,护士的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社会支持度越高,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才能适应现代护理专业的需要。
护士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可以调动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的积极性,认真完成护理任务,还能有效地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因此,为护士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合理调配护理人力资源,减少护士的工作量,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使护士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全社会要重视护士的身心健康,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还要不断加强护士心理素质的培养,密切护患关系,以确保护理安全,提升临床护理质量,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护士是人类身心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名护士,除了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技术操作和高尚的医德之外,还应具备优秀的心理品质,这也是做好护理工作所必备的条件。根据多年来临床工作经验,浅谈一下护士的心理品质及其培养。
1 观察力要敏锐
护士是否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是衡量护士心理品质的首要标志。中医的望、闻、问、切,西医的视、触、叩、听都是通过观察获得的。护士要有敏锐的观察力,除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理指标以外,还应观察患者的细微的外表行为、躯体动作或语调等变化,以便了解患者的内心活动和机体变化情况。并积极采取治疗、护理措施,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把握各种复杂因素的变化,这对于提高诊断、治疗和护理效果,都是非常重要的。
2 记忆力要准确
护士要具备准确的记忆力,因为护士的职责是执行医嘱,每项工作都必须数量化,而且数量要准确。数量出了差错,轻则贻误病情,重则造成严重的责任事故。同时护士面对的是情绪各异而又不断变化的患者,护理计划也各不相同。如对几个同时进行介入化疗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准确记住每个患者所用药物的名称、剂量、使用方法,切不可相互混淆,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所以,护士必须下功夫培养记忆的准确性,鉴别能力要强,要掌握各学科知识,严密监护和观察病情变化,用最短的时间,以迅速有效的措施来防止生命最重要的脏器遭受致命的损害,并缓解急性发作的症状,从而为进一步诊断和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
3 情绪要稳定
护士的情绪变化,尤其是面部表情,对患者及其家属都有直接的感染作用。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和周围人群喜怒哀乐的一种态度或体验。首先,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情绪具有职业的特殊性,因为患者的、流血、昏迷不醒以及谵语、狂叫等危害病情不仅不能为护理人员带来美的感受,反之,对普通人有可能引起厌恶、烦恼或恐惧的情绪。但是,作为护理人员全然不同,其职业道德要求他具有热爱患者、关怀患者痛苦并立即挽救的情感,而不能有丝毫的厌恶、烦恼或恐惧的情绪。所以护理人员应该培养积极情绪,防止和克服消极情绪。不仅能调节治疗环境的气氛,而且能唤起患者的治疗信心,增强安全感。
4 思维独立有胆识
现代护理的独立功能占70%,而依赖功能只占30%,所以,护士必须具有独立思维的品质。在繁忙的工作中, 做到
心中有数,忙而不乱,井井有条,有较强的应变能力。护理人员的胆识就是在医疗实践中处理复杂病情,克服临床、护理、科研难题中所具有的不怕风险,勇克困难的胆量、勇气、常识、智慧等精神品质。它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有敢于承担风险的勇气还要有以渊博的医疗知识、精湛的医疗技术、丰富的医疗经验为内容的卓识和能力,勇敢以智慧卓识为基础,卓识以勇敢为表现,二者相辅相成,密切相关,共同构成胆识品质的内涵。
5 语言修养要良好
语言是护士与患者交流的重要工具,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应充分利用这一工具来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良好心理状态的形成,以利疾病的康复,在与患者谈话时,要态度诚恳,语言文明,不可出语伤人,患者多次提问,不可表示厌烦,应耐心解释。若语言运用不当,刺痛患者的心,又可成为导致心因性疾病的因素,言为心声,“良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反映不同的精神面貌和道德修养,具有崇高道德的语言,可以改善患者的情绪,从而调节患者的内脏机能,提高治疗效果。
6 工作要周密而谨慎
护理工作头绪多,经常是在有限的时间内从一项工作转向另一项工作。高度的灵活性是指一项内容转向另一项内容时,而后者不受前者的影响和干扰。因此,护士要眼观六路,耳闻八方,对患者边处置、边观察、边思考,做到每一项工作之间清清楚楚,准确无误,互不干扰。所以,护理人员在进行各种护理行为之前必须要养成良好的医务作风,增强责任感,避免因疏忽大意,敷衍塞责而酿成医疗差错事故,刻苦钻研业务知识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在护理工作中做到谨慎、周密、准确无误。
7 身心要健康
护理工作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一种工作,它不但具有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技术,还须有强壮的体魄。此外,护士时刻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若身体不佳,精神不集中,在执行大量治疗任务时就易发生差错。另外,护士常直接接触患者,带有微生物的分泌物、排泄物、血液等,被传染的机会相对多。因此,护士必须注意营养,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充足的睡眠,加强锻炼身体,以保证精神饱满、头脑清醒,全神贯注地投入工作中。
8 诚恳慎言,保守医密
诚恳慎言和保守医密是互相补充,并行不悖的。保守医密是护理人员为了维护患者的健康利益,对有关疾病及其治疗情况和患者的隐私等要进行保密。一是向患者保密,二是保患者的密。向患者保密是指某些特殊的病症和病情,保密程度可以因人而异,保患者的密是指患者为了医疗的需要,抱着对医务工作者的信任,讲述自己的既往生活史、家庭史,把内心和肉体上不能向别人公开的隐私,向护理人员倾诉,对此护理人员都有替患者保密的义务,更不允许当做取笑的资料任意宣扬。在护理工作中,由于护理人员泄露患者医密、出言不逊、不慎,造成恋人分手,夫妻离婚,酿成自杀大祸或大案者屡见不鲜,这是引以为戒的沉痛教训。所以护理人员在医疗行为当中为患者保守医密是心理品质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和值得重视的道德问题。
9 仪表端庄、文明可信
护理人员的仪表包括服饰、发型、神态、姿势、风度等。一个人的仪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他的内心境界。护理人员所以能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除了精湛的医术和对患者无微不致的护理外,同时也来自护理人员端庄、文明的仪表。先以服饰而论,白大衣整洁素雅,胸前佩着听诊器,如此一身装束就给人们一个“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之感,其次就是神态、姿势而言,这些可将其称为非语言往。它通过人们的面部表情、眼神、体态、手势,也包括谈话声调等相互传递“意识信息”。这种信息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走路过快、步子过重,患者就会感到恐惧,步履过缓过沉,容易使人产生伤感,坐姿低俗,显得不端庄,难以取得患者的信任。所以护理人员在护理操作及治疗过程中要做到仪表端庄,才可以使患者感到文明可信。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327-02
本文将选取我院自2012年6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前来就诊的100例各科室住院患者进行临床研究,从而探讨优质临床护理服务的护理体会,为临床提高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提供可靠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选取各科室住院患者100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患者年龄在18至83岁之间,平均年龄(51.36±5.27)岁,科室分布情况:心血管内科22例、骨科31例、神经内科23例、呼吸内科17例、妇科7例。按照随机的方式将10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例数、科室分布情况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纳入与排除标准[1] ①所有患者均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对患者自身感受进行主诉;②排除患者患有各种急重病症等情况;③排除患者具有精神病史情况;④排除患者无法理解调查内容情况;⑤排除临终患者;⑥患者意识清醒,无休克、昏迷等症状;⑦患者对本次研究具有知情权,且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如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给药护理、并发症预防、饮食护理、健康教育等;研究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采取优质临床护理服务。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焦虑、抑郁变化情况,患者对护理效果满意度以及护患纠纷发生情况,给予统计学意义,得出结论。
1.2.3 优质护理 建立优质护理小组,实施护理责任具体包干制度,明确护理人员所负责的具体患者,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的优质护理内容:①心理干预措施,患者对疾病产生恐惧或过度担忧治疗效果将导致其心理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影响治疗与护理效果,护理人员可为其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及将要实施的治疗与护理措施,指导患者家属积极配合其进行治疗,讲解临床成功治疗案例,适当增强患者自信心[2];②提供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病房温度及湿度应适宜,定期对地面、空气进行消毒从而防止交叉感染;③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态度应耐心且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了解患者所需并及时提供服务;④对护理人员定期进行优质护理培训,提升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及业务水平[3-4]。
1.2.4 护理效果判断 ①抑郁自评量表(SDS),此评量表主要用于评量患者对于焦虑的主观感受,分数越低则患者焦虑情况越严重;②焦虑自评量表(SAS),此评量表主要用以衡量患者的抑郁状态程度以及在治疗中的变化情况,分数越高则患者抑郁情况越严重;③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使患者对本次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效果、服务态度、护理内容等进行评价,分数越高则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越高[5]。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计量资料用χ±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 结 果
2.1 心理焦虑、抑郁变化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对比分析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经不同模式进行护理后,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焦虑、抑郁变化情况及患者对护理效果满意度对比分析,具体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心理焦虑及抑郁情况无显著差异,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焦虑及抑郁情况均较护理前显著改善,且研究组患者改善更为明显,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效果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
2.2 护患纠纷发生情况对比分析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经不同模式进行护理后,两组患者护患纠纷发生情况对比分析,具体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研究组患者护患纠纷发生率为2.0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护患纠纷发生率为14.00%,两组患者护患纠纷发生率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护理工作是医院进行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直接影响患者对医院医疗工作的整体评价与满意度。优质护理是在日常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生活及心理上的护理,目的在于减少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帮助患者尽快进行身体康复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康复[6-7]。研究表明,患者在进行临床治疗时若得到优质临床护理服务,将有利于患者疾病治疗效果,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满意度,因此,实施优质临床护理已受到广大医护工作者高度重视。
研究表明,负面心理情绪,如焦虑、抑郁、紧张等可影响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患者实施临床一般护理虽然能够有效改善其心理焦虑及抑郁情况,但改善幅度并不明显,且患者对护理效果满意度较低,护患纠纷发生率较高,不利于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
本文研究可知,患者在实施常规临床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改善其护理前后心理焦虑及抑郁情况,提高患者对护理效果满意度,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维持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医院整体形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宋小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做法和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35):242-243.
[2] 夏喜艳.优质护理在老年病房的实施及其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2,31(20):162.
[3] 吕海燕.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在呼吸衰竭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1):333-334.
[4] 任正华,周敏.神经外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2,10(5):459-460.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所收治的患有内科疾病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30例,女110例,平均年龄49岁。所有患者在正式治疗前除了病变部位外其它器官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240例患者中心血管系统存在异常的有90例,占37.5%,患有血液系统疾病的有65例,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有70例,患有其它种类内科疾病的有15例。把2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20例,每组患者则的性别、年龄、病况以及受教育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在对照组中采取传统的一般护理方法,在研究组中采取优质护理方法。具体优质护理方法的内容见下所述。
1.2.1对护理服务的过程进行规范优质护理的实施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就是对各个护理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尽可能的让护理过程能够充满尊重以及人性。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要给予患者充分的理解和尊重,相关的护理人员要最大程度的遵守“六个一”原则,让患者能够在亲切的氛围之内以比较愉快的心情接受治疗和护理。另外相关护理人员也应该注重病房、病区卫生的保持,让患者能够在洁净的环境下接受治疗。
1.2.2护理人员应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由于在内科所接治的患者中,其所患疾病种类多样,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多种疾病的相关知识,因此要想做好优质护理,护理人员必须注重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尽可能的能够让自己符合现代化内科护理的要求,为给患者最优质服务的提供创造条件。
1.2.3加强奖励措施的落实优质护理的实施离不开相关激励措施的制定与落实,因此在优质护理推行的过程中,相关护理人员要注重护理质量的提升。内科护理管理人员应该根据具体的患者情况制定出适合护理人员的考核标准,一般情况下护理的考核内容应该包括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以及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所表现出的专业程度,另外对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也应该被纳入考核内容考虑范围之内。护理人员应该的把护理情况上报至相关人员,其要对自己的护理效果及时反馈给相关的医生,从而为医生治疗措施的采取提供依据。在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情况进行评估后,相关部门应该根据评估结果对护理人员进行绩效工资或者奖金等的发放,从而最大程度的使得护理人员能够积极的投入到护理工作中去,为其护理水平的提升提供动力。
1.3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的收集及处理均采用软件SPSS10.0,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护理后,对照组对于治疗和护理过程非常满意60例,占50%,对治疗过程以及护理情况呈现还算满意40例,占33.3%,对治疗和护理过程表现不满意20例,占16.7%,总满意率为83.3%,研究组对于治疗和护理过程非常满意90例,占75%,对治疗过程以及护理情况呈现还算满意25例,占20.8%,对治疗和护理过程表现不满意5例,占4.2%,总满意率为95.8%。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7-0126-03
Establishment of cognitive model of nursing ethic by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ZHANG Min1,2 QIU Fuli3 TONG Zilin1 WANG Xiuqing3 YANG Shumei2
1. Medicine Humanistic Management Institute,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Harbin 150040,China;2. Department of Cerebral Surgery,the First Affliated Hospital of Qiqihar Medical University, Qiqihar 161041,China; 3.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s Qiqihar Medical University,Qiqihar 161006,China
[Abstract] The nursing ethical perception refers to the nurse finally formed higher ethical quality by nurses' cognization rates of the moral relation and ethic, Including impression acquisition, the formation of the concep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inking ability. Developing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of nationwide widely care constantly into the humanistic ca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s the clinical nurse ethical moral level. This thesis raises one new model for the nursing teaching and training talents, analysing the high quality nursing,the perception and Education status of nursing ethical.
[Key words]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Nursing;Ethical perception
随着医疗改革全面启动,吴国芳[1]指出要“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高质量、低消耗、高效率、满意”的医疗服务。将患者至上的理念和伦理关怀融入到对患者的护理中,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为患者提供优质人性化护理服务[2]。马晓伟指出优质护理的核心是转变观念、改革模式[3],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具有高尚的伦理修养,理解患者的痛苦,体谅患者及家属心境[4],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1 我国优质护理服务中的缺憾
1.1 临床护理中存在安全隐患
首先,护理是一项琐碎、高风险的工作,同时也是患者最离不开的特殊性工作。护理过程中潜在的不安全事件,都可能导致患者受到伤害、伤残甚至死亡,还会给患者家属的工作、生活等带来负面影响。其次,护士的法律意识欠缺,不太注重执业中的权利和义务,法律意识淡漠,对临床存在的风险,预见性差,一旦纠纷发生时,不沉着冷静,不知如何保护医院和自己的利益。再次,护理奉献精神的缺失容易产生职业倦怠。长期的护理工作产生压力,如果得不到有效舒缓,会造成心理生理上的疲惫。表现为工作缺乏热情、积极性下降、对患者冷漠、成就感降低等一系列负性症状,根据调查分析情感缺失、待人冷淡和成就感降低三大核心症状[5],是发生护理风险的潜在根源。
1.2 基础护理有待完善
基础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内容涉及范围广,包括给予患者生命体征测量、病情观察、各种信息和标本的留取、辅助诊疗与处置、消毒与隔离及患者的大小便护理等,是护理工作的主体, 是达到治疗目的、减轻病痛、促进患者康复的根本措施。但是护士伦理知识缺乏,不善于解决护理中的伦理问题,在实施护理过程中经常会因患者不理解、不配合,以致许多基础护理不能顺利实施而影响护理质量,甚至影响治疗效果。
1.3 “慎独”意识有待提高
开展优质护理以来, 护理人员素质培养得到了重视, 同时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护理人员的着装、仪表、语言、行为等得到了规范, 专业技术能力有了很大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明显改善, 体现了专业内涵, 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得到了提高。然而,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仍存在违背伦理规范的现象。如:管理人员不在或护理任务重时, 护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执行相对较差;独自值班, 无旁人监管时,减少巡视患者的次数或在休息室睡觉;护理重症、意识障碍和新生儿等缺乏监督能力的患者时, 护士要靠较高的伦理修养,按照操作规范而实施护理措施。如果护士缺乏“慎独”意识, 就会擅自减少工作环节和程序, 甚至违反操作常规; 有些护士为了方便自己的工作,将需要现配现用的药物提前配置,放置待用,甚至违反用药原则, 擅自放慢或加快输液速度[6]。
1.4 护理道德义务履行不良
护理道德义务要求, 护理人员应者无条件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服务。但部分护理人员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态度生冷、强硬、工作消极敷衍、遇到问题自我情绪控制能力差,服务态度有待提高;还有的护理人员健康宣教不全面,表现为基础护理健康宣教深度不够,患者提出的一些问题没有及时给出合理的解释,一些预见性问题及注意事项未能给予相应的告知。这些都成为导致护患纠纷的原因[6]。
2 护理伦理教育的现状
世界各国普遍重视护理伦理教育,日本、法国、美国等国家重视护理人文素质培养,将人文素质教育融于基础教育之中,表现了教育的综合职能[7]。另外,美国非常重视临床护士的继续教育,通过规范管理,严格考核并且形成持久的激励机制,调动临床护士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8]。我国经历时,护理教育几乎停止,直到以来,我国的护理教育才展现出勃勃生机,但目前我国护理伦理教育仅停留在学校教育阶段。我国大多数医院多未建立护理伦理学教育模式,没有将护理伦理学纳入继续教育中,这使得临床护理伦理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护理伦理教育缺乏连续性。
3 临床护理伦理教育的必要性
3.1 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伦理支撑
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护理人员是否能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制度及流程,主要取决于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9]。临床护理人员工作相对分散,按不同的分工实施技术操作、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等工作。护理内容涉及范围广,种类繁杂重且复性的工作较多,分工细,服务性强。加之,班次不同独立工作的机会多,容易出现差错和缺陷,尤其是夜间工作,人员较少,无人监督时,护理人员凭借道德观念,对护理事业的忠诚和自己的良心,自觉的履行职责。护理技术能力固然重要,但道德的情感更胜一筹。没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工作责任心差,就会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是伤残和死亡,这样的教训屡见不鲜,令人深省。因此,护理道德水平高低关系着患者的安危,影响着医疗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者不能忽视,应该重视的重要问题[10]。
3.2 伦理护理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国外学者认为: 伦理是理解和检验道德生活方式的一系列称谓[11]。伦理护理教育是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一系列的伦理行为干预,有针对性、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陶冶和塑造护理人员的品质,使护理伦理道德规范和原则转化为护理人员的内在修养,提高护理伦理道德境界,在护理过程中遵循伦理规范,能够正确行使护理权利和义务,强化意识,加强道德修养,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伦理素质,提升护理技术能力和服务质量,从而推动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得以提高。
优质、安全、满足患者需求的医疗护理服务是关乎一个医院生存与发展的瓶颈问题,也是实行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核心所在。然而,高质量的护理不仅要求护士具备精湛的技术、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娴熟的沟通技巧以及敏锐的观察能力,还需要掌握护理伦理及人文知识[12]。本文 将从如何在临床护士中建立伦理认知模式,展开以下探讨。
作为与人的生命和健康打交道的护理事业, 迫切地呼唤着护士们的爱心与奉献, 迫切地需要大批忠诚于护理事业并有才干、有创新的护士来演绎实现。目前有些临床护士缺乏同情心和爱心,轻视甚至厌恶护理工作, 而且缺乏社会伦理、心理等人文学科知识。因而,需要构建临床护士伦理认知模式,进行护理职业的伦理道德教育,在临床护理中要引入护理伦理的性相关内容,培养她们对从事护理事业的热情、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养成良好的伦理道德素养。护理伦理素养的高低决定着护理质量的好坏。护理质量就像一面镜子,它能真实的反映出护理人员道德修养,护理事业上的有志之士和护理界的杰出人才都具备较高的伦理道德境界。
4临床护士的伦理认知模式构建
4.1 伦理认知模式构建
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道德的缺失,会使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置护理伦理的规范与道德于不顾,从而导致患者利益受损。基于此,护理人员应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提高思想认识,笔者通过对临床护士的伦理认知模式构建,以期对现阶段问题得以突破,见图1。
通过对护士伦理认知的构建,使临床护士增进护理伦理知识,补充自身伦理缺陷;树立伦理认知理念,提高其临床护理中的伦理决策能力。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医学也转变了模式,知识在更新、技术在完善,以往从学校获得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和护理专业发展的需要,只有在工作中不断的更新理论、知识和技能,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4.2伦理认知构建目标
临床护士伦理认知的构建的目标是在护理过程中形成较高的伦理素养。随着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模式转变,人类的疾病谱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更多的死亡将源于我们自身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因素。这一变化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要想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护理人员的伦理修养非常重要。护理人员的道德修养不仅体现在服务态度上,还体现在服务效果上。
4.3 伦理认知构建机制
4.3.1 构建系统的伦理教育模式 护理人员只有具备伦理理论、接受过系统的伦理知识训练、具有护理伦理决策能力,才能妥善处理工作中面临的伦理问题。因此,护理伦理教育应侧重培养实践中的决策能力,更重视的是一种伦理认知能力的培养。
临床护士培训中建立伦理再教育体系,制定相关的制度,将伦理培训有计划的纳入护士的继续教育中,将其与岗前培训、技术操作、理论考核、年度考评、职称晋升等相挂钩。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伦理查房和个案讨论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小讲座、招开座谈会、组织讨论会、答疑解析等,加强临床护士的伦理知识,解决临床上遇到的伦理难题,使患者享受到有尊严的、优质的护理。
4.3.2 构建伦理规范模式 护理伦理规范是护理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现在临床护理中没有相应的护理伦理规范来指导工作,我们应在护理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伦理规范。规范的模式要以简洁鲜明的文字对护理人员的尽职献身、热情和蔼、勤奋谨慎、求真进取等方面进行规范,使之成为护理人员行动的准则和依据,服务于临床护理中, 用于指导护士的行为,给患者提供优质的人文化护理。
4.3.3 构建评价模式 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通过各种定量既定性的模式对教育进行科学而系统的测量、分析和判断过程,主要包括评价目的、对象和内容,建立价值指标体系,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形成判断、严谨和指导决策。建立质量控制系统,制订各级工作职责及工作量化考核标准,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根据检查结构整改,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既系统的规范了护理工作的每个环节,又使每个护士能够理解护理质量控制。目标管理明确,护理服务的环节、细节能够受到控制,每位护士都能了解评价内容、掌控标准,将被动管理形式转变为全体护士积极主动参与管理的形式。进行持续的、动态的质量控制, 根据考核结果进行绩效分配, 用以激励临床护士工作热情,最大限度的开发护士的潜能,使护理管理逐渐向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转变,最终实现护理服务优质、高效、安全的目标。
4.3.4 构建伦理养成模式 护士的伦理素质在护理过程中占着重要的地位,是我们护理人员必备的、不可缺失的部分。伦理道德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要建立长效机制,持续、动态的促进临床护士形成较高的伦理素质。伦理养成模式就是将护士伦理培训、伦理规范、伦理评价与患者的满意度调查相结合,进行分析,查找不足与缺陷后进行整改,按照整改措施执行,观察实施效果,最终使临床护士形成较高的伦理素养。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的实施,使护理质量提高了,但我们不能忽视护理中存在的伦理问题,要将伦理理念贯穿于护理的始终。通过伦理认知模式的构建,以仁爱之心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将优质护理服务升华。
[参考文献]
[1] 吴国芳. 人性化全程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体会[J]. 攀枝花学院学报,2006,10(5):117.
[2] 王贵芳. 护理伦理的重要性与临床缺憾[J].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7)137-138.
[3] 刘学英,胡鸽,邓雪艳.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效果观察[J]. 现代临床护理,2010,9(8):60-63.
[4] 郭月霞. 护理道德在基础护理中的作用[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0(19):179.
[5] 董瑞馨. 优质护理服务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实用医药杂志,2011,4(28):359.
[6] 代后珍. 基础护理在优质护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 中国医药导报,2011,8(23):157-158.
[7] 蔡连玉. 中美信息伦理教育比较[J]. 比较教育研究,2007,10:70-74.
[8] 尹自芳,姜安雁. 中美护理本科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较[J]. 护理管理杂志,2005,12(5):21-24.
[9] 马飞. 护士素质与护理道德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 内蒙古中医药,2010,6(12):159.
[10] 陈可吟. 新医学模式下护理伦理教育的几点思考[J].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6(22):773-775.
【摘 要】目的:对应用全面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对手术室护理服务工作实施管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0例。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对对照组的手术室护理实施管理;采用全面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对观察组的手术室护理实施管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管理模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医疗纠纷和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全面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对手术室护理服务工作实施管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 全面护理安全管理;手术室;效果
手术室是医院内所有医疗活动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科室,是手术、抢救治疗计划实施的一个主要场所,其工作性质与环境都具有较强的特殊性[1]。本次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应用全面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实施手术室护理管理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1月-2014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发病至手术时间1-9天,平均发病时间(3.2±0.5)天;患者年龄27-84岁,平均年龄(53.9±1.5)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发病至手术时间1-8天,平均发病时间(3.1±0.7)天;患者年龄25-83岁,平均年龄(53.8±1.4)岁。上述自然指标研究对象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方法
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对对照组的手术室护理实施管理;采用全面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对观察组的手术室护理实施管理,具体内容为:
(1)加强风险意识:鼓励护士之间交流对手术室工作风险因素的认识,特别注意低龄护士的培养,提高风险意识和自我约束力,自觉遵守规章制度。
(2)健全培训机制:定期举办相关法律、法规、手术室规章制度的学习,手术室药物管理及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是培训的重点内容,鼓励护理人员对不良反应事件进行积极、及时地的报告,学习掌握药物基本知识,主要内容包括药物的用量、用法、禁忌。
(3)环境管理:手术室环境管理制度的执行必须保证严格,卫生清洁工作切实落实到位,使温湿度保持适宜,定期对手术室和相关器械进行消毒,出入手术室应该严格执行登记制度,使不必要的人员流动量减少。
(4)责任心的培养:在患者进入到手术室准备接受手术治疗时,应该首先对其基本信息、疾病信息、药敏结果等进行认真的核实,使意外事件的发生率降低,帮助患者选择适宜手术,避免对血液循环、神经造成不必要的影响,选择正确束扎部位,避免神经损伤。
(5)构建安全管理模式:建立风险管理小组,确定整体目标,明确分管内容和评价标准,细化考核标准,定期召开相关例会,对风险事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制定干预措施,有针对性的培训各级护理人员,提高护理理论及操作技能,细化考核标准,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严格执行奖优罚劣制度[2]。
1.3满意度评价标准
在手术治疗计划完成患者出院前,对手术室护理管理的满意度进行不记名打分调查,100分为满分。不足60分为不满意,超过60分为基本满意,超过80分为满意。
1.4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管理模式的满意度、医疗纠纷和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手术操作时间等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
1.5数据处理方法
计量资料用()形式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实施X2检验。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P<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医疗纠纷和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室治疗期间有7例不良事件发生,比例为17.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室治疗期间有1例不良事件发生,比例为2.5%。该项指标组间差异显著(P<0.05)。
2.2对手术室护理管理模式的满意度对照组患者中12例对手术室安全管理工作满意,19例基本满意,9例不满意,满意度达到77.5%;观察组患者中23例对手术室安全管理工作满意,15例基本满意,2例不满意,满意度达到95.0%。该项指标组间差异显著(P<0.05)。
2.3手术操作时间
对照组患者手术共计操作(136.38±13.69)min,观察组患者手术共计操作(95.64±10.28)min,组间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在手术室内工作的医护人员也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需要多科室、跨学科合作,再加之麻醉和手术本身所具有的不可预知性,使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应用全面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对手术室护理服务工作实施管理,可以对手术室治疗和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在最大程度上进行控制,使手术室的整体护理服务质量得到显著性提升,使手术室治疗过程中的用药差错、医疗纠纷等事件的发生例数明显减少,并对手术治疗切口感染事件的发生进行有效的控制,从根本上保证临床手术治疗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使广大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得到显著性提高,将“以人为本”基本临床护理服务理念落到实处[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