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7 15:56:1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中网络课堂,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B-0090-02
高中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区域性的特点,所研究的对象时空跨度很大,内容通常涉及多学科知识,仅仅依赖课本和教师的讲解,学生是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因此,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
一、地理网络教学的特点
(一)变地理课堂“封闭教学”为“开放教学”。网络教学在时间、空间和教学内容上都具有开放性,可拓展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时空格局,使课堂更具有生机和弹性。一是教学时间变得开放。课堂上教学活动一旦展开,便可不刻意地受课堂45分钟的限制,教学内容在时间上可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活动情况灵活安排,网络教学环节可在课内完成,也可在课余时间完成。二是教学空间变得开放。课堂上不再仅仅是课桌凳和讲台的简单组合,而是庞大的网络系统,教学的空间组织形式包括学生的座位可由“固定式”变成“自由式”。三是教学内容变得开放。网络教学由于其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和开放性,使得学生的学习视野变得更加开阔,学习内容和形式较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这样,既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变地理课堂“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课堂以教为中心。在地理课堂上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网络教学中,教师是指导者、组织者,同时又是参与者。教师可和学生一起,结合某一地理问题建立网站,通过提出问题、组织讨论问题、展示成果等基本环节,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进而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三)变地理课堂“要我学”为“我要学”。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适应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展示、学生主体性在课堂上得不到充分体现。网络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地理网络教学过程中,学生可根据个人需要,结合自己的认知结构,按照自己的思路和进度学习。这样,既充分尊重了学生个体的差异,又给学生以灵活思考的空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利用网络强大的功能,努力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思维方法,主动探究问题,最终得出答案。这种教学过程真正体现了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成为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创造、主动思考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网络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下面以“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教学内容为例,探讨网络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一)收集资料,建立网站。在上课前,教师可和学生一起收集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音污染以及环境污染对人类危害的文字资料、图片和相关视频资料,尤其是近期发生的一些重大的环境污染事件,并将这些素材进行加工,整理成图文并茂、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网页。一方面,这对课本知识进行了拓展延伸,扩大了课堂的知识容量;另一方面,这些网页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这节课中,教师可利用网络播放学校所在地区有关雾霾天气真实状况的视频。看完视频,学生会有很多感想,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环境污染就在我们身边,这就创设了情境。此时,教师可趁机提问:在我们身边或周围还有哪些环境污染呢?这些污染带来了哪些危害?这就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时,教师便可适时引导,达到导入新课的目的。
(三)提出问题,发散思维。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促进学生思维的积极活动。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网络教学,在激发兴趣、丰富感知的同时,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此时,教师可通过适时恰当的层层设疑,诱发学生由浅入深地思考,驱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活动不断由低级向高级递进。
在导入新课后,教师可利用网络向学生显示富有针对性、可探索性的五个问题。(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哪些行为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请举例说明。(2)近年来,乡镇企业发展迅速,据调查,乡镇企业污染物的排放已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假如你是政府主管领导,你认为该如何做?(3)2013年以来,福建已发生八起赤潮,受影响面积累计278平方公里,对(下转第97页)(上接第90页)渔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试分析诱发赤潮的直接原因。(4)2013年初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多次出现雾霾天气,甚至许多城市空气出现中重度污染,这种天气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请说明理由。(5)通过对“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的学习,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和一名有志青年,我们应该怎么做?学生带着这些问题上网查阅资料,大大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利用网站,解决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解答疑惑点,鼓励学生主动上网查阅资料,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五)及时反馈,及时评价。运用网络教学,学生可根据课堂所学知识和自己在网上查找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整理,最终形成问题答案并上传网络,供师生一起讨论交流。整堂课充分利用网络教学,通过师生之间合作、讨论、交流,形成了“师生互导、生生互导、师生互学、生生互学”的良性教学循环。
总之,网络教学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进而增强教学效果。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教师可通过收集资料,建立网站;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提出问题,发散思维;利用网站,解决问题;及时反馈,及时评价等方式,有效地进行网络教学。
【参考文献】
[1]吕斌.有效利用网络教学,打造中学地理高效课堂[J].特色教育探索,2012(3)
农村学生大多普通话不标准,听与说的能力较差。在听说教学中有必要传授有关知识、方法、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提供模仿和锻炼实践的机会。在范读这一环节上,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网络技术能为听说教学提供一个声情并茂的新天地。如讲《杜甫诗三首》时,我感到自己的朗读很难达到沉郁顿挫的境界,于是从网上下载了相关的朗诵,配上音乐与图片,从视觉、听觉等角度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在特有的意境中去感受杜甫诗中字里行间的深沉怨恨。课后鼓励有兴趣的学生自己上网到相关诗歌朗诵的网站上欣赏与模仿。并举行年段诗歌朗诵比赛、课前三分钟演讲、自主改编课本话剧等一系列活动,为学生创建平台,在自主实践与比赛中提高听说能力。
二、网络技术与阅读教学
网络技术带来了高效率检索阅读方式,只需键入关键词语就可以找到相关的资料。农村学生周末上网不是沉迷网络游戏就是在网络聊天室里乱用话语权。在语文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网络,给学生确定的目标,上网收集课本中出现的作者资料,通过延伸学习和比较学习,深入作者的世界,解读其作品,感悟其作品里的心声,做到知人论世。如我在介绍杜甫的经历时,特别是他的成都草堂时期和西南漂泊时期,有的学生似懂非懂。于是我布置周末作业,让学生上网查找杜甫的诗歌,摘抄几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并进行赏析。课堂上再选出杜甫的两首诗《旅夜书怀》和《绝句漫兴九首》(其七)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经过周末上网收集整理资料,学生就能轻松地鉴赏出杜甫不同时期的不同情感变化。学生在阅读《红楼梦》这篇名著时,对复杂的人物关系网感觉很混乱,于是我建议学生上网观看83版的电视剧《红楼梦》。学生在观看中能快速直观地了解相关人物的情节,并在课上讨论自己所喜欢的人物,取得了良好的阅读效果。网络技术的介入,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语文阅读教学变得生气勃勃、有声有色。
三、网络技术与写作教学
叶圣陶先生曾说:“我当过语文教师,改过学生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体会:徒劳无功。”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形式已经无法激起学生的写作激情。美国课程论专家泰勒说:“只有通过利用每一种经验可能会产生的多重结果,才有可能使教学更有效。”网络资源为语文写作教学搭建了一个平等交流的写作平台。在语文写作教学中,我主要从这几个方面运用网络进行了写作教学:
1.每周周记指定一个主题。可以是时下热点新闻,如柴静的“穹顶之下”、毕福剑的视频风波、尼伯尔的八级地震等等;也可以是优美的诗句,如卞之琳的《断章》;还可以是一些人生哲理、名人名言。学生利用周末运用网络搜集相关资料,并提炼自己的观点,再去整理、加工已有的资料,有条理地反映自己的观点。学生增强了写作的积极性,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大大提高了语文写作能力和理性的思维能力。
2.创建一个班级的公共邮箱和微信群上传资料。我经常上传一些写作方法或技巧。如很多学生不懂如何写议论文,我就上传了相关的议论文语段写作训练技巧或就例说理的方法,要求学生课后下载相关资料研读并进行写作训练来提高写作能力;或者在群里根据某一话题进行多人讨论,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3.利用网络修改升格作文。每次大考完,我会挑几篇好文章,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前提下,以不显露姓名的方式将其作文放在公共邮箱里,展示给大家看再共同修改升格,整理后投到一些优秀的网站上。学生看到后很开心也很有成就感,大家的写作热情更加高涨,作文水平也日渐提高。
四、网络技术与语文教学实效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语文教学改革从来都是最具活力的。广大语文教师不断求索,弄潮于改革的长河,使语文教学绽放出了许多美丽的浪花。语文课堂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就是其中的一朵,折射出不同时期课堂教学理念的不同色彩。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语文课堂教学媒体是粉笔、黑板和老师的一张嘴。虽然教师富有感情的朗读、行云流水的板书、妙语如珠的讲解,也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的道德、人格、情感对学生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但这些传统媒体承载信息的能力低下,传递信息的功能也比较简单机械,导致课堂形式静止、僵化、单一,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此不必赘述。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媒体纷纷“触电”,幻灯片、 录音、录像、CAI课件等,以其科学性、先进性、生动直观性等特点,越来越多地成为语文课堂教学媒体的优先选择。这些媒体为学生传递的是视觉与听觉全方位的感官信息,能使学生进入抽象逻辑思维与具体形象思维共同参与学习过程的多维动态,在一定程度上使语文教学由传统的平面化走向了立体化,能增加知识密度,扩大课堂容量,激发学生思维,拓展教学空间,从而提高学习的速度和质量。
但在开始阶段,教师在使用这些媒体时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特点,一味追求生动形象,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况下,不顾作品的内涵意蕴,硬要以多媒体画面来“言传”,甚至以课件演示替代了学生思考,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力的发挥。不少语文教师很快注意到这一误区,开始研究媒体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在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思维的同时,力求保持语文教学美妙的韵味,力求促进课堂教学最优化,从而使课堂教学媒体的使用又上一台阶。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改教学大纲为课程标准,标志着语文科课程与教学将实现时代转型。以新课程的相关要求为视点,语文课堂的概念需要重新书写。新课程在课堂的定向上突出了四个方面:课堂不是教师表演而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舞台,不是训练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不只是传授知识而且是探究知识的天地,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平台。
以这种课堂定向来审视现有语文课堂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我们就会发现原本以为先进的课件演示只是“换汤不换药”,只不过是改变了传递信息的手段、形式而已:原来用“人语”和“人书”传递信息,后来加入“机语”;原来只传递 “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后来传递“文本、图像、声音、影像”等信息。手段和形式虽有进步,却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理念。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课堂仍属于“教师传递信息,学生接受信息”的模式,教师的“导演”角色仍然没有改变,学生仍然根据教师设计好的程序来进行学习,缺乏自主性。2、媒体传递的大多是陈述性的知识,很少涉及程序性知识。多媒体的满堂灌和知识的满堂灌一样,都是让学生“克隆”知识,缺乏探究性。
新的形势促使语文教师作出新的探索。现在,一些教师在选择和使用教学媒体时,不仅注意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特点的整合,更注意到了与学习过程、学习资源的整合。他们将网络引进语文课堂,促进语文课堂跨越式发展,这不失为一个有益的尝试。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1-0004-03
一 引言
随着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网络技术被迅速引入教学领域,有力地推动了网络课堂的实现。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也称“班级上课制”。而“网络课堂”是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工具,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多角度、多层次地展开教学。广泛地说,网络课堂包括远程教育,但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提到的网络课堂只是指网络技术在一个学校范围内的教学应用。在当前国内的大多数高校里,教师往往会同时利用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现代的网络课堂相结合来完成一门课的教学工作。网络课堂已成为高校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地重要组成部分。从搜集到的文献来看,不少学者已就如何运用新型的课堂空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展开了丰富的研究。本文聚焦于网络课堂在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中的运用。这个研究兴趣源于笔者对其所属的教学团队在过去两年内开展双语教学实践的思考。
教育部2001年《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加强大学本科教学的12项措施,其中一条就是要求重点建设学校增强师资力量,提高教师双语教学能力,三年内开设5%~10%的双语课程,并引进原版教材。此后,各重点大学纷纷出台实施双语教学政策,其他高校也纷纷跟进。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在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自2010年开始尝试四门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其中笔者参与的是《社会学概论》全英语课程建设。在双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地运用网络课堂。
二 网络课堂对专业课双语教学的作用
网络课程对专业课双语教学的作用可分两个层次来看,其一是基于网络技术特点的一般作用,其二是基于专业课双语教学特点的积极作用。
网络技术的实质是由计算机和通讯设备用线路链接起来,按一定方式进行通讯、传递信息,并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它是在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两者相结合的产物。网络技术的特征:(1)共享性。网络技术可以不受地域限制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任何人都可以把自己搜集到的或自己制作的资料放到网上,供别人使用。(2)交互性。所谓交互,意即参与主体之间的多向交流与互动。网络平台进行的交互活动,除容量巨大、渠道通畅外,更重要的在于它不仅可以同步交互,也可以异步交互。(3)开放性。因特网上的各个计算机之间没有从属关系,每台计算机都只是网络的一个节点,它们之间都是平等的,任何人都不可能控制网络,但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见解。
基于网络技术的共享性、交互性与开放性,网络课程获得了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1)教学资源和教学媒体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在网络上相关的教学资源非常丰富,网络课堂可以采用相关链接的方法,将网上资料放在网络课堂教学系统中。另外,充分利用现有的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教学的内容上可以以视频、音频、图像、数字、文本等多种信息交流形式呈现,大大增加了知识传播的信息量与生动性。(2)教学时空上的延展性与灵活性。网络课堂超越了传统的时空限制,参加学习的学生不再局限于物理教室空间,可以在不同的物理位置不同的时间利用网络课堂。利用答疑系统、BBS、在线测试等多种交互方式,师生进行实时的或异步的交流。(3)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平等化。传统课堂上的师生关系往往是支配式的,教师占主导地位,沟通也以单向为主。网络课堂允许每个学生自由发言、自由探索,学生的主体性凸显出来,双向沟通的渠道十分畅通,师生进行广泛的交流互动,构建良好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双语教学是以除母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作为教学语言的教学方式,它肩负着既要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又要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的双重任务。双语教学的研究和实验是积极促进高校教学改革,提高整体教育质量和办学能力的有益尝试。因此,很多高校正在实践中探索完善这种教学模式。然而,就目前而言,高校专业课的双语教学还存在一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第一,课堂信息量明显不足。原来用母语教学10分钟能完成的知识点,用“双语”后需要40分钟,甚至更多。第二,教学双方的注意力都有所偏移。教师备课时无暇顾及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理解学科重点,大家把大部分注意力分散到对专业术语的解释、英文单词的理解上,忽略了学科的知识点。第三,教学过程无法互动。教师在课前已把几乎每一句课堂用语都设计好了,在课堂上根本不敢多讲一句教案上没有的话,师生之间无法互动,更不用说积极
地思考了,这和教育界大力提倡的探究型学习显然是相违背的,也严重阻碍了教师上课的艺术性发挥。
基于专业课双语教学中的常见问题,网络课堂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高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发挥积极的作用。其一,网络课堂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信息量不足的问题。教师应将精心准备的讲稿、案例、视频、课件等传到网上,并给学生提出阅读的要求与指导意见,让学生在课外自主阅读。其二,教师可事先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课堂学习基本的英文专业术语和中文专业知识,这样,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将注意力主要集中于讲授学科重点,教会学生利用相关的理论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其三,网络课堂可有效地增加师生课堂内外的互动。网络课堂为学生提供了在传统课堂外随时发言的机会,也增强了学生在传统课堂上的与教师互动的信心以及自主思考的能力。学生在利用网络课堂做好预习工作的情况下,其进入教室课堂后对老师讲授的内容理解得更透彻,因而也更敢于向老师提问。当然老师也应提高自身的水平以迎接随时而来的各种挑战。
三 专业课双语教学中网络课堂的运用
鉴于网络课堂的优势与重要作用,专业课双语教学中积极、科学地使用网络课堂有利于完善教学体系、提升教学效果。然而,网络课堂不是传统课堂的网络版,更不是简单的、纯粹的技术工具。因此,有必要专门探讨如何有效地运用网络课堂,这就要求我们在专业课双语教学过程中,明确网络课堂的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掌握网络课堂的教学方式,设计网络课堂的考核方式。
1.网络课堂的教学目的
明确的教学目的是科学设置教学内容的前提与基础。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目标应包括掌握专业知识和提高英语语言技能两个方面。前者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专业课体系和基本内容有较全面的了解,掌握该门课程的主要理论,对本专业领域的发展有充分的认识。后者指通过课堂英语教学,使学生能够较熟练地用英语进行有关的专业交流,包括英文专业资料的阅读理解能力、基本的写作能力、翻译技巧与听说能力的提高。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就专业课双语教学网络课堂来说,其教学目的也应该两者兼顾。因此,在网络课堂的总体设计时,既要考虑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要注重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外语的能力。当然,需要强调的是,双语教学不是外语课,也绝不能将非语言学课上成外语教学的辅助课。学生必须掌握的是各个学科自身的知识点,不能以降低课程的教学质量为代价来换取孤立的全英文或双语教学。
2.网络课堂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核心,教师应精心选择、合理组织教学内容。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可选一本合适的国外原版教材为主、一本国内教材为辅,教师上课前结合本课程的教学目标,科学地组织讲授内容进行备课。教学内容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侧重本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以及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这是课堂教学首先应该做到的。在此基础上,网络课堂还应提供更丰富的“知识菜肴”,主要包括网络的专业教学资源、文献资源以及多媒体资源。一般来说,目前国内外著名高校的经典课程、经典教材都配有网络学习平台,教师应该在广泛搜集信息的基础上,将相关网站推荐给学生开展辅助学习。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展示视频、音频和图片等素材,扩充教学案例,增加了教学内容的生动性与亲近感,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3.网络课堂的教学方法
基于网络技术的特点,网络课堂的教学方法有:(1)“发现式”教学法,这是一种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教学形式。先由教师在网络教学空间创设问题环境,使学生产生主动提出问题的需要;要求学生结合教师课堂讲授的内容,在阅读相关材料的基础上,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方面加以肯定,对存在的问题给予引导,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和提炼辩证思维能力。(2)自主学习法。网络课堂是建立在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控制基础上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自流,而应该加以引导,尤其是对于一些容易的知识,强调必须课前自学,以便留出更多的课堂时间给教师讲授重点与难点知识。所以,每次课之前教师要把下次课要讲的内容、要讨论的主题告诉学生,指导他们查阅生词,搜集并阅读相关信息资料,做好预习。(3)协作讨论法。利用网络学生可参加各种类型的专题讨论组,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由讨论和发言,发挥各自的特点,相互帮助、相互提示或进行分工合作,通过共同讨论达到对问题的全面深入的认识。(4)多媒体情境教学法。网络教学将图、文、声、画等技术融为一体的特点,为学生创造了生动形象的教学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教师应在课前制作好中英文对照双语幻灯片,同时搜集和整理出大量的英文文本资料、声音图片资料和影像资料,真正体现出媒体多样性的功能。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应定期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时掌握学生的状态和需求,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4.网络课堂的考核方式
网络课堂作为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网络课堂中的表现也应纳入考核环节。设计网络课堂考核方式的基本原则是强调教学过程管理,注重教学活动的参与和学习效果。网络课堂考核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其一是网上测试,检查学习的直接效果,即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可进入测试网页,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若干个与本学习内容有关的测试题,以检验其学习效果。每个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选择不同数量和层次的测试题,在网上完成测试,测试结果由计算机网络及时反馈给老师。其二是考核学生在网络课堂的活跃情况与学习情况。网络课堂的一个特点是学生在网络空间的学习活动是“有迹可寻”的,学生在网络空间中的发言次数、发言质量都应被计入最终成绩,以此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其分析能力、写作能力等。当然,网络课堂的考核应结合期末的卷面考试。卷面考试是对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程度所做的最后测试,可采用双语形式,要侧重于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与运用,而不是英语水平。
高中物理课堂模式与网络教学的有效整合将会为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新的挑战,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要抓住这个机会,将物理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其变成学生探索物理学奥秘的乐园。
一、高中物理课堂模式对网络教学的适应性
1.网络教学适应物理课堂思维。物理的学习思维需要联想和广阔的知识涉及面,多媒体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的引入可以让学生的信息来源从教材扩大到更广的范围,让学生通过网站进入到丰富多彩的物理学习天地。同时多媒体的直观展示使得学生更容易触发灵感而导致新的发现,以开拓学生的思路,活跃他们的思维。
2. 网络教学适应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介入使得课堂教学模式更为丰富直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教学的导入、授课、评价教学环节变成促进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的过程。例如:对物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普遍问题,可通过网络评价、提问加以解决,使绝大部分同学达到本阶段的能力要求。也对不完善的进行措施和方法,及时加以修正和完善。因此,在物理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实验和电教手段相结合,采取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
3. 网络教学适应物理课堂效率。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而同时使用两种传递信息的工具就能接受知识约65%。这就说明多媒体直观介入为教学容量的增加提供了可能。通过数据分析得知:课堂上的信息获取量比传统教学模式增加了20%以上。
二、课堂模式与网络教学的整合对策
1.教学的模式的全新设计
①独立网络学习模式。所谓独立的网络学校模式,就是通过网络教学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探索教学和一对一教学。学生们通过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来独立学习物理课程,然后在自主探索之下,对教学做出反馈汇报,教师在接收学生信息反馈之后,对课堂进行练习指导和课堂小结。下面就以高中物理第一册《机械振动》的CAI课件来说明多媒体在课程中的应用。这个课件的设计主要由概念教学、过程分析、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四个模块构成。第一模块介绍第七章《机械振动》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清楚的了解这一章的知识结构。并且用动画的形式表现弹簧振子做简谐振动的过程,使学生初步了解简谐振动现象。用FLASH动画演示弹簧振子做简谐振动的全过程。第二模块是巩固练习,试题以测试巩固为主,答案的选择与问题的输入都要在电脑上进行。第三模块是课堂小结,主要内容是对本堂课的知识点进行概括,网络学习的课堂小结一定要比平时的课堂小结更加细致,最好能够揭示出需要背诵和需要多练习的知识范围。
②自主探究的多媒体学习模式。在自主探究的学习天地里,学生们可以了解到一些课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在自主探究下得出物理结论。下面就以“动量定理”一课来举例说明一下。在课堂之初,教师要提出教学目标,让学生思考:你敢用头接足球吗?那么铅球呢?你敢用手接扔来的气枪子弹吗?那么用气枪打出的子弹呢?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学生利用教师准备的资料进行自主探究,浏览教师所提供的网站,并进一步深入思考老师所提出的问题。通过充足的交流讨论、分析探索,最后几天得出结论,并在教师的带领之下,总结出力与物体的动量改变量和作用时间有关,动量改变量越大、作用时间越短,作用力就越大。再引导学生从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动量表达式“Ft=mvt-mv0”。这样的教学模式,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到传统的课堂教学之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多媒体技术还可以作为一种实验替代品出现。如:高二正讲到光的单孔衍射、双缝干涉实验,实验要求孔和缝很小很细有一定的困难。这时可以从网上收相关视频再现该实验,而且让学生改变孔和缝的尺寸,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得出发生明显衍射条件和影响双缝干涉条纹间距的因素。
2.师生双方的信息整合
①师生双方要善于交流信息。在网络环境下的物理教学之中,师生双方应该善于应用网络技术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引作用非常重要,教师必须要有接受学生反馈信息的能力。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接受,是要通过学生的反馈得出学生的思维形式,然后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适度地转变教学方法。同时,教师必须要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多研读物理学名着、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着作等。阅读这此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着,不但足以提高专业索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总之,在教学实践中,高中物理教师要及时抓住各种机遇,使自己的思维经常处于求异、求新状态。只有创新的教育,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发展。教师具有创新思维,不断创设实验情境,引导学生去研究、去探索、去创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②教师要善于应用网络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物理教师要想很好地运用多媒体网络环境,本身必须具备极强的网络操作技术。简单来说,作为基础的网络技术,物理教师要掌握这样几个方面。第一、载技术。视频需要专用的下载软件如维棠VID0wn下载。安装维棠软件后,在打开的视频页面上右击选择“用维棠下载视频”即可下载,并自动关联到维棠FLV专用视频播放器播放。第二、转播技术。FLV是导出的流媒体视频格式,可以在Flash中直接调用或内嵌。如果用Ppr平台调用,需要用FlvZavi、3即一vsde。-converter等软件将FLV视频转换为wmv、avi等其他的视频格式。
总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运用网络多媒体操作技术,善于接受学生的反馈信息让多媒体网络环境为教学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0-0083-02
所谓“网络用语”,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即多在网络上流行的非正式语言。多为谐音、错别字改成,也有象形字词,以及在论坛上引起流行的经典语录[1]。在信息手段空前发达的情况下,网络用语的出现对现有任何语言的语言规范以及形式变化都是一种突破。
毫无疑问网络用语已成为一种新的语体,当代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弄潮儿、未来的创新者在使用网络用语方面已成为一个非常强势的群体。在网上,人的语言行为与能力都在潜移默化地变化,对于这种变化给当前的大学教育工作带来的影响和冲击,就成了继续解决的课题。如何正确认识网络语言对于现有教育模式的有益影响,以及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融入网络用语显然在与学生的沟通之间会减少时代的差距,使得教学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在
一起,对于充分激发学生思维活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一、网络用语调节轻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你若对某一事物有兴趣,就会常常花费精力和时间进行观察,思考、研究;若厌恶某一样东西,尽管很好,也往往弃之而去[2~4]。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好的教师总能很好的掌控课堂教学行为,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怎样才能改变学生学习环境,提高教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既想学又乐学呢?网络语言作为我们一种新兴语言,具有新颖、幽默等特点,无疑我们把网络用语这一“助手”加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在调动学生既想学又乐学的积极性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网络用语的主要特点是既有幽默的一般特点―机智性和,又有其独特的娱乐性。可以说它是一种形神兼备―其“形”是幽默,而“神”则是教育,也是寓庄于谐的―其外部表现形式是“谐”给人一种悦愉的感觉,而真正的内核则是“庄”,给人以教育收益,其特点具体如下: (一)情趣性:网络用语的幽默能使人情不自禁地发出微笑,首先是因为它富有情趣,在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情趣,就没有幽默。会心的笑是一种由审美情感引发的笑,是愉悦的表现,因而,教学幽默的情趣性是一种高级的审美趣味。情趣是一种比较普遍,具有持久性的人性,它催生着知识之花常开,以其生动丰富表现了一种感性的生命力。(二)含蓄性:网络用语是用诙谐语言、形象化的手法,暗示自己的思想,启发人们思考,产生意味深长的美感趣味,许多教师将闪烁着智慧思维的网络幽默渗透于教学,含而不露地引发学生联想,出神入化地推动对知识的领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三)启迪性:网络用语并不是仅仅意味着新潮,而是轻松之中包含着深沉,妙语之中蕴涵睿智,简单中使人得到启迪,意会到生活的丰富与多趣,并进而懂得真理与谬误,正义与邪恶,懂得生活的哲理,从而获得一种美的体验,网络用语的幽默就在于使人笑过之后得到深刻的哲理和启迪或能产生一定的共鸣增强课堂的生动性。例如有一次我在讲课中,正直中午,有一部分同学精神状况不佳。我并没有按以往老师的做法直接叫醒他,而是说了一句:“睡觉的同学你不要,不要在课堂上跟我打酱油!”结果全班哄堂大笑,那同学自然醒来再没有打瞌睡,既很好的叫醒了睡觉的同学,而且又通过这种语言教室里的课堂气氛一下活跃了起来。
二、网络用语激发学生求知欲,激活学生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的幽默,应和深刻的见解、新鲜的知识结伴而行,网络用语作为引领时代潮流的语言,无疑可以开创这一时代幽默。好的网络语言给你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它能给枯燥的教学知识裹上了一层“糖衣”,使学生如沐春风,乐于接受。而网络语言所产生的幽默是用诙谐语言、形象化的手法,暗示自己的思想,启发人们思考,产生意味深长的美感趣味。网络用语主要是在传输科学知识的同时调剂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思想情感,他能在适当的时候缓和或者调解紧张和严肃的课堂气氛,而这一方式往往是需要教师师将闪烁着智慧思维的网络语言巧妙的渗透于教学中,含而不露地在教学中适当引用。而这一方式无疑能最大化的引发学生联想,出神入化地推动对知识的领悟,使得课堂在传递传递传统知识的同时更具有时代性。由于网络用语鲜明的时代特性,其理解也常需要具有丰富的生活视野与与时俱进的精神,而当代的大学生作为这一先驱,无疑具有很多优势。当然也有较少的情况出现,比如有一次我批评一个学生说他逃我的课是在跟我“躲猫猫”并希望他在我的课堂上少做“”的表情。该学生下课后来找我很无辜的说:“老师能不能跟我讲一下躲猫猫和是什么意思?”
网络用语是一种“柔化剂”,在很多时候都能消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紧张情绪;网络用语是一种“强化剂”,可以亢奋思维;网络用语是一种“催化剂”可以化解矛盾。网络用语会使教室满堂生辉。我们也可以利用网络用语让课堂变得更加“有趣”。
好的网络用语往往来源于生活,源于幽默,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而教学是一种艺术,一种创新与艺术的巧妙相融,必然会为教学增光添彩,使教学更具有美的气息。网络语言的幽默也可充分体现教师自身的真诚,大方,善良和知识渊博,展示教师的人格魅力。网络语言得新颖也可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享受知识,跳出固有狭隘的思想范围,培养追求新鲜事物的能力,提高创新的意识。在幽默中,增进了师生情感,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学生进行教育效果更为显著。
三、网络用语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能有效和谐师生关系
用幽默的方式去教育学生,学生对过失的感悟更深刻,有利于其个性健康健全的发展,更适合教育人文性的特征。幽默的批评,劝诫是善意而深远的,是“无苦口之良药”。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当你用幽默的语言或动作去实施你的批评时,学生也许会哈哈一笑,此时他已经情通意达,顾虑顿消;抿嘴一笑,表明其心神领会;含羞低头,表明其已知改心悟过失,心中有愧。这些都说明用带有幽默的话语可以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所以在使用时应注意语言运用的巧妙,运用对象的个性特征,运用得方法,场合等。而优美又幽默的网络语言往往能表现得更形象主动,对学生的智商,情商的提高都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幽默的网络语言总是给人以启迪,耐人寻味,挥之不去,其中总是蕴含着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等创造性思维。而其对学生的思维培养总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对抽象的概念,理论进行教学时,为了便于学生接受,可以用形象生动的实物间联系并进行诠释,让学生在谈笑间问题顿解,且常怀于心而久久不能忘,,何乐而不为?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与其它事物,事件进行内化,迁移,对学生的思维有着举足轻重的启迪作用。比如当我在讲课的时候发现有的同学开始开小差,精神注意力极不集中的时候,我会来上一句套用的网络用语“贾君鹏,你妈妈叫你上课认真听讲!”,教师与学生都有一种心领神会的感受,这种将幽默而潮流的语言用在课堂上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方面往往效果很好。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同样要注意网络语言不可滥用,一定要注意应用的场合与时机的把握,不然有时就会显得画蛇添足,其效果也适得其反。应让幽默新鲜,有创意,具有活力。应选定最佳时机准确而传神地表达最复杂最丰富的内容。
四、结束语
网络语言可以充分体现时代的特性以及生活的魅力,其与教学的结合自己也是处于探索阶段。在某些层面上也存在着教多的问题,但是从尝试的效果来看,他在营造一种积极、开放、向上、创新的教学环境上具有独特的效果。网络语言与教学的融合能够让我们以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微笑轻松的姿态来实施我们的教学,让温馨与教学同在,让幽默与教学同行。
参考文献
在今天的信息社会里,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它们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化学教师的工作效率,也有利于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活泼,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学生可以到世界许多国家的数据库中获得信息,为他们的探究活动寻找素材。另外,他们也可以很方便地同千里之外的另一个学生或专家交流思想。互联网为化学教学提供了一个巨大的资源库。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在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利用放到了重要的位置上,其实施的策略是将现代教育技术注入到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之中。
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新型“学教并重”教学结构。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把握好现代教育技术媒体的选择、作用点、使用时机,以达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才是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重要环节。
当前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教学实质是一种在网络环境下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整合的特殊教学。利用网络资源可以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总体来说,可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网络资源加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
教师课堂容量小,教学难以推进,很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对抽象的化学概念、化学模型难以建立清晰的印象,口头空洞的讲解远没有生动逼真的视觉刺激让人容易接受。而多媒体恰好能够提供动态逼真的画面,这就为费时伤神的讲解化学模型、化学概念节省了大量时间,却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有机物的教学,直接显示多媒体动画,学生很快就对相关知识清楚了。
化学复习课涉及的知识内容多,能力要求高,系统性强。帮助学生把已经基本掌握的零散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使之规律化、系统化,并能将知识转化为用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精心设计复习课内容,另一方面也要改进复习课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复习积极性,提高课堂复习的效率。若能通过多媒体技术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必将有利于情景的创设和大量知识的获取,对帮助学生恢复已遗忘的知识的记忆、已掌握的知识的整理归纳,将会有良好的复习效果。
课堂容量小效率低还有一个方面就是不能开拓学生思维的机械画图,占用大量时间。如上实验复习课时,中学阶段常见的三种制取气体装置、具有启普发生器原理的多种变形装置、多种尾气吸收装置等,若一一在黑板上画出来,就会浪费很多时间,上课的节奏慢效率低。而用网络资源中的课件或Flas,事先将各种情况画上去或学生直接通过观察,掌握使用仪器及其原理,既节省时间,又便于积极思维,及时对照反馈,一节课内容轻轻松松上完,学生接受效果又好。
二、网络资源使教师对教学的驾驭能力更强,教学手段更丰富
教材是教育学生、发展学生的一种重要载体,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信息量小、动态感不强的缺点。而丰富的网络资源正好弥补了这个缺陷,在互联网上,可用于课堂教学的信息资源繁多,它除了有文字和图形资料外,还有图像、视频、动画模拟等等。教师对这些资料的下载、使用既方便又灵活,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提取教学资料。网络资源提供的丰富的资料和多样的表现形式,使教师在决定具体的教学方式时,有了更多的选择。教师可以从中选取最适宜的方式传授化学知识,从而使教师可以更自如地控制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和注意力,为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网络资源的应用使初中化学教学资源的利用更为充分
网络汇集了大量资源,因此利用网络教学能使师生冲破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限,拓展学习内容。尤其是互联网没有地域界限和时空的限制,能让学生接受优质的远程教育,为其终身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教师也不再局限于个人的教学经验的圈子里,可以更好地了解外部世界的教学发展状况,了解同行的最新教学改革情况,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和最新的资料,这是教师的基本需求之一。笔者所在学校的电子白板等多媒体都进入了班级,这使得教学中网络资源这类教学资源的运用更为方便、快捷,对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网络资源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习更主动
化学学科中的有些概念、规律等都比较抽象,仅仅凭老师口头讲述,学生很难建立起清晰的印象,更难以提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但通过多媒体将抽象立体的化学模型用Flas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既易于学生接受、理解,全新的视觉刺激又能激起他们探索的欲望。如原子概念和结构的教学,碳单质的结构判断,若采用动画显示,学生感觉比较直观,印象也就更深刻了。总的来说,利用网络资源中的动画、视频等资源,使学生眼、耳、口、手有机结合,也符合教育学和认知规律,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变强,课堂气氛更活跃。
五、网络资源丰富了问题情景,更易调动学生的思维和积极性
根据现代认知理论,化学课堂的教学过程应该是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取新知识的过程。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是师生课堂交流的产物,只有好的问题才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化学概念和理论比较抽象,但化学现象却极其丰富多彩,我们利用网络资源,可把化学学科中的丰富多彩的画面一一展现出来,且展示的方法是多样的。这样就丰富了问题情景,加深了对问题、现象的认识。毫无疑问,这丰富多彩的一面比传统的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思维,从而增强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得到学生的认同。这样一来,化学知识自然就能学得更好了。如通过播放绽放的烟花画面,引出镁条燃烧的反应,既利于激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激起他们探索的欲望,通过熊熊燃烧的大火引入物质燃烧的条件,同样也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六、网络资源优化了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在信息时代下,学生的知识视野已大大地拓展,历史教师照以前单凭一本教科书和几本教学参考书就能上课的老办法已经行不通了。面对这种形势,作为一线的教师必须认识到,要达到新课标的要求,网络资源的利用是一种有效的途径。网络技术发展到今天,历史教学中所需要的很多资源,诸如以前要费时费力查询的文献资料、难得见闻的历史文物、图片、歌曲、影视等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转换为数字化资源,通过网络迅速地传播,方便人们快捷地获取。在历史教学中,要满足学生对“营养型”知识的渴求,不可忽视对网络资源的利用。因此作为一位历史研训教师,在新的课改形势下,工作之一就是利用一切研训会议和听课活动等机会,向一线教师灌输思想,转变观念,让他们充分重视对网络资源的利用。
二、引领历史教师掌握使用电脑及网络资源的基本功,以便能熟练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历史教学
当我们上《》这一课时,假设我们的教学设计里有这两个环节:1、用图片形式简介林则徐。2、播放《林则徐》的电影片段。很显然,如果我们不懂得使用电脑,不懂得网上下载、电影剪辑等上网基本功的话,在备课时要想轻松地完成以上的两个环节便不是易事了,这也势必会使我们的整个教学计划落空。因此,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要能熟练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历史教学,应该学会电脑的一些基本操作,了解、掌握一些简单的网络知识。如:会打字,会WORD操作;会收发邮件、下载软件等;要学会上网获取历史信息、搜集历史资料、解决历史教学中遇到的难题等。这是我们初中历史教师要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另外,我建议我们的历史老师应多收集一些关于教育、历史类的网站。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历史教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想要下载个历史图片,却不知道按钮在哪里?想要播放个历史电影,却不知道从从何处下手?……大家想想,这将是一种多么尴尬的场面啊!可喜的是,我们的历史教师都已认识到使用电脑及网络资源的重要性,都积极参加了我们进修学校组织的电脑培训和班班通培训,现在每位教师大部分都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历史教学了。
三、引领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协助备课,使我们的历史教学如虎添翼
备课是历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老师要当好“导演”这个角色,备好课是最重要的条件。但备好课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一方面,我们老师要对本节课甚至是一个单元所涉及的知识进行处理,使之连贯。另一方面,我们又要把课堂备得有血有肉、引人入胜,这样方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要实现这一要求,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备课可谓得天独厚。针对这一问题,我建议每位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了如下操作:
1、选定课题。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课本内容的展现程度和重点难点突破方法,选择与解决课题有关的展现内容,确定主题研究方向。
2、收集资料。借助互联网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搜集与课题息息相关的网络资料,如视频、音频、专题报道等。
3、再次备课,从所收集的资料中进行二次筛选,选择最能展现课文内容,降低课文理解难度的网络资源资料。
4、信息重组。将最终确定的最佳课程资源进行重组,精心备课,以借助电子教学资源营造一种良好的历史氛围,调动学生感官使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缩短时空距离,增强历史形象的真实感,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课堂活起来。
四、引领历史教师借助网络音频、视频资源上课,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从理论依据和历史渊源上看,将音、视频资源纳入教育渠道,是现代历史教育的趋势。在历史学的研究和学习过程中,音频和视频资料可以起到还原历史、再造情境的作用,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为其学习和探究提供生动的素材,具有积极意义。因此我建议历史教师的做法是:
在讲课时,只要是课本上提到的作品,要想方设法找到图片或者文字的片段,为了增强视觉效果,尽可能用视频,比如,讲张择端时向学生呈现的是上海世博会的动态《清明上河图》,讲唐朝乐舞时播放乐舞的片段。这些作品,或书法,或绘画,或文学,或音乐舞蹈雕塑,其间无不流淌着作者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以美感人,以情动人,为净化学生心灵插上了飞翔的翅膀,成为日后装点人生岁月的亮丽风景。
五、引领教师鼓励学生运用网络资源,补充信息,优化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148-01
1.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网络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随着现代教育思想、教学模式等的发展,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学生上升为教学诸因素的中心;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者;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与灌输,教师的角色转变成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学生学习促进者。
在这种大背景下,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无疑提升到一个更新的高度。网络不仅仅为学习者创造了良好的交际环境,学习者可以在一定的情景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主动建构知识,而且教师也可以从网络真实语料的大仓库中,将可理解的部分提取出来。可见,多媒体网络技术为英语教学和学习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和市场,彻底改变了以书本教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创建了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高中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现代信息技术,可大大调动高中生学习的积极性。
有鉴于此,基于网络环境下高中英语课教学应该是多媒体网络教学与英语教学改革创新的有机结合,是一种"再创造":多媒体网络教学应用与英语教学改革创新,主要指多媒体网络的先进特性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能够得以充分地发挥,探讨新的教改思路,培养新的教与学的思维方式,启发活学活用的创新精神,寻找教学改革的创新点。
2.网络环境下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通过网络化的教学环境,为学生的学习效果提供了准确诊断和及时反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
2.1混合式的教学场景,网络化的教学环境,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创设言语交际情境,使学生做到有话可说,有话能说。首先,通过师生对话,引出过去式的顺口溜,让学生有节奏朗读。其次,再次通过师生对话创设情境,引出本课的主题和情景"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此环节,学生通过俩俩交流合作,谈论过去一天发生了什么事情。通过开火车活动,进行一问一答。再次,通过Stand-up,Sit-down的记忆游戏,学生们快速说出常用词组的过去式,从而引出正确的动词过去式发音。顺口溜演唱营造一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自然而然引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开火车游戏和记忆游戏则体现了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用"的教学理念。
2.2根据促进思维技能发展的教学理念,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语言表达的思路,进行知识建构。概念图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表征知识,能有效呈现思维的过程及知识的关联,引导学生进行意义建构。运用概念图进行学习,能促使学习者更好地组织自己所学的概念,能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概念在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和意义,有效地降低自己的焦虑水平,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2.3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加强了师生学习和情感上的交流,为师生创造了实现构建主义理念的客观条件。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3.网络环境下英语课堂教学的几点感悟
3.1要注重实现从"教书匠"到科研型、创新型、反思型教师的转变。开展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研究,最关键的问题是有效促进了教师自身理念的更新与转变,即由过去的以"教"为主的传统英语教学旧模式,改变为现在的以"学"为主的"整合"教学新模式,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3.2要注重丰富教学资源。通过整合,把英语学科和信息技术有机地融为一体,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探究、协作交流和测试的工具。
3.3要注重优化教学模式。传统的课堂上,教师在同一时间里按照同一进度、同一方法进行教学并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忽略了学生智力水平的差异,从而造成了有些学生吃不饱而有些学生却消化不了的局面,以致无法实现因材施教和学生的个别化学习。而网络教学的应用,则能为学生的个别化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材施教的目标得以实施。
3.4要注重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传统课堂教育强调的是书本知识,对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课堂教学的小环境与学生丰富多采的家庭、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严重脱节。面对信息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通过整合,把以教科书为中心转向利用多媒体组成的教材体系和社会大课程中。学生可以方便地获得书籍、光盘、网络上的信息及软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以此提高实践能力,为终生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4.网络环境下英语课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时,我们只有清醒地认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才能最有效地优化高中英语教学,反之,高中英语教学改革就可能会走弯路。
4.1要注意避免一味地追求在英语课堂上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我们知道,恰当合理地运用网络教学,能给英语课堂教学带来质的飞跃。然而,在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教师仍应起主导作用。例如,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的问答,学生和教师的口头交流可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进师生情感学生,而网络只是辅助教师教学的一个工具,它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因此,是否使用计算机多媒体,应取决于英语课堂教学的需要。
4.2要注意避免用计算机显示屏幕替代黑板。有些英语教师把计算机显示屏当作黑板,课前将整个操练材料、问题和答案、甚至整个教案都输入计算机,课上一一显示。我们知道,传统的优秀板书不仅精练,而且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对板书内容随时进行调整、修改。而若用计算机大屏幕完全替代黑板,一方面易造成学生视觉感知僵化,另一方面也由于计算机屏幕难以在一屏当中显示整节课的内容。
综上所述,网络环境下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其设计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好坏。所以,教师应根据网络教学的许多新特点,精心的设计课堂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有所收获,切实在网络环境下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高高中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克东 谢幼茹;《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 科技出版社;
[2]王珠珠主编;《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与教的理论与实践》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489X(2012)15-0143-02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工具性很强的基础课程,学生学习的目的不单是为了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即能灵活地运用计算机和网络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显然,只有有效的学习方式才能快速达到这一目的。协作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但网络更是学生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只有把两者有效地结合,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无论从它的课程特点来说,还是从学习对象和授课环境来说,都为开展网络协作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所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专门的网络协作学习平台是很有必要的。
1 网络协作学习概述
网络协作学习是协作学习和网络技术的有机结合,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由两名或多名学生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流与合作,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比较深刻理解与掌握的过程。网络协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专题学习资源及实时和非实时的协作学习空间,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学习伙伴的合作共处能力、求异思维、批判思维和探索发现精神非常重要。
网络协作学习的组成部分包括学习设施、学习资源、学习平台、通讯工具和学习工具。1)学习设施:学生学习所使用的各种设备及其网络,如多媒体计算机、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室网络、校园网络和因特网等。2)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的经数字化处理的多样化、可全球共享的学习材料和学习对象。3)学习平台:向学生展现的学习界面、实现网上教与学活动的软件系统,开发语言有Java、ASP、、PHP等。4)通讯工具:用于实现远程协商讨论的保障。5)学习工具:学生进行知识建构、创造实践、协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工具。
3 网络协作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3.1 高中信息技术网络协作学习平台的模块设计
平台的结构设计要以协作学习为核心,以高中信息技术为框架,按照章节进行选择,在各节内部根据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设置超文本链接。如设置课程简介、学习资源、协作交流、在线测试、实用工具、作品欣赏及评价和友情链接等七大模块,如图1所示。
1)课程简介。以文字链接的方式向学生呈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要求、基本内容、教学层次及其实施方案等。
2)学习资源。学习资源库中存储了所有关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方面的知识资源,并按一定的教学策略进行了分类、组织,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时需要的图文、声音、动画和视频等资源,教师可以根据需要上传资源、修改资源和删除资源。学生也可以在经过教师审核批准后在此上传资料,作为学习平台的资源共享。
3)协作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多种交互工具,比如在线聊天室、博客、留言板、BBS和论坛等,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专题进行协商讨论、答疑指导,讨论和交流不限于小组内部,小组之间也可以就某一个问题发表观点和见解,从而进行互相交流学习。教师要对这一讨论区进行实时监控,并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及辅导。
4)在线测试。题库中存储有专题知识的相关练习题、思考题,并以单元测试、综合实践和总结性测验3种形式呈现,测试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和论述题。学生通过调入相应的测试题就可以进行自我测试,测试时系统会进行自动计时和客观题评分,教师要对主观题评分,并把答卷情况反馈给学生,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调控。
5)实用工具。该模块中设置了辅助学生完成作业的相应工具,包括在线编辑器和个人网络硬盘。用户使用在线编辑器可进行作业编辑、试题编辑、论坛发帖编辑等,即可以实现文本、段落格式的调整、表格的插入与编辑、多媒体素材编辑及网页内容的预览、复制、粘贴、撤销编辑等。个人网络硬盘是学生用来存储个人的重要信息和学习资料的,方便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记录或查看重要的资料,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
6)作品欣赏及评价。学生可以在此进行作品创作,并通过系统提供的上传功能完成作品的提交,所有上传的作品是透明可见的,即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查看所有上交的作品并对此进行评价。在评价时可以利用投票功能,以自评、他评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努力程度。
7)友情链接。当学生使用该系统开展学习遇到操作困难时,就可以进入此模块查看系统使用说明书,如果对该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有什么建议,也可以在此给管理员发送E-mail,便于系统的管理维护和进一步完善。
3.2 学生应用网络协作学习平台的学习活动
利用网络协作学习平台进行高中信息技术的学习时,学生首先要明确学习任务和分组(一般4~6人一组)情况,组内任务的分配可以由教师在分组时来制定组长和成员任务,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协商具体任务,这样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明确自己的职责后,学生就可以去学习资源模块查看或下载需要的资料,找到相关资源后就开始按要求实施行动。如果遇到困难,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聊天室、论坛、BBS等渠道向组员或教师进行求助;如果问题难度较大还可以发动全班同学群策群力,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在学习过程中,系统会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保存,当学习结束时,学生就把自己的作品按照系统提供的上传功能上传到作品展区,并查看和评价他人的作品,虚心接受他人的建议,最后还要对自己整个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反思。
4 总结
网络协作学习平台确实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同时也是资源共享的一个重要的工具。但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学生还未真正做到有效的网络协作学习。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如何才能更好地进行学习资源的设计,如何进行科学的分组和实时监控,如何把握好讨论区的功能,从而更好地发挥网络协作学习平台的优势,等等这些都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但可以确定的是,网络协作学习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是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黄虹娟.“课堂学习博客”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优势[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12):30-32.
[2]徐永东.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之我见[J].信息技术教学与研究,2008(39):138-140.
[3]朱锦秀.基于专题学习网站的高中信息技术协作学习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20):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