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问题分析及整改措施模板(10篇)

时间:2023-06-07 15:56:1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护理问题分析及整改措施,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护理问题分析及整改措施

篇1

护理不良事件事件目前尚无统一定义。通常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中的、未预计到的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1] 上报范围包括凡是不符合常规护理和治疗,预期结果以外所发生的非正常事件,如:用药错误、压疮、烫伤、误吸或窒息、输血及输液反应、意外拔管、约束具使用问题、转运过程问题及其他病人安全相关的护理意外事件。随着人们健康需求的增加,新农活医保制度等的逐步推广,基层医院的住院患者日益增多,而与之不匹配的是少数民族地区医院的护士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人力资源相对更薄弱、年龄、职称等结构也相对不合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管理方面也存在较大的整改空间。因而在护理工作中存在不少安全隐患。为了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的护患关系,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本院从2010年开始实施”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制度,对营造护理安全文化起到一定影响和推进。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6月―2013年6月护理部受理的护理不良事件106例进行分析回顾。

1.2方法;根据发生原因、发生时段、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对病员是否造成损害、是否主动上报、处理过程、整改情况、效果评价等进行分析。

2 结果

3 分析

3.1护士责任心不强,查对制度未落实到位

表1显示,因护理人员责任心较差、未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导致发错口服药、加错液或收集标本错误发生率高。主要原因:由于临床工作繁忙,有时为了完成本班的工作而简化查对程序,忽略查对细节[2]。(1)给药错误主要发生在外科系统,外科系统口服药较少、一般由办公护士兼发口服药,但由于外科的病员多、工作量大,办公护士为完成本班工作,往往执行医嘱后未认真查对就发给病员或让护工帮忙发药。(2)查对制度是护理工作的核心制度,但护士在工作中形成定势思维,往往过于自信,认为自己对某患者非常熟悉,绝对不会出错,而我们的错误往往就在这种情况下发生[3]。加错液的主要原因为核对流程没执行好,环节上存在护士在转抄输液卡时未认真核对;摆液护士责任心差或过于信任转抄护士,未进行第二次核对;加液护士工作不在状态,上班时注意力不集中,三查七对不严,忘记核对床号、姓名。(3)管理上存在对核心制度的落实不够,培训以示教室理论学习为主而脱离了临床;其次护士长未认真深入各个环节检查、监督核心制度的具体执行情况。(4)我院地处民族地区,以藏民族为主,大多数农牧民患者与医护人员存在语言沟通障碍,护士核对呼其名、床号等时往往没听懂护士说的内容。

3.2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高危人群及原因分析

表2所示,低年资护士,尤其是0-3年的护士是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高危人群(45.52%)。其次是3-5年的护士(20.75%).实习生和护工也发生率较高,分别为14.1%和6.6%。原因分析:(1)医院近几年发展快,每年新进护士多,5年内护士所占比重大。低年资护士业务技术不熟练[4],安全意识不够,制度执行力差,没有形成职业思维定势,缺乏临床工作经验,不会运用评判性思维,心理紧张度高,急躁易出错[5]。(2)实习生的带教方面:一是各科低年资护士较多,缺乏带教资格、临床经验丰富、综合素质全面的带教老师;二是实习生基础知识技能差,因老师本身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和责任心,指使护生独立操作,导致护生出现缺陷,发生不良事件。(3)护工与护士的的职责混淆,科室未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让护工代替护士给病员发口服药等。

3.3上报意识缺乏,未进行深层次原因分析、整改效果差

表3所示各科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例数偏少,对不良事件的发现还要依赖质量检查、夜查房、护理投诉等形式。(1)民族地区的护理人员外出学习、进修的积极性不高,护理人员的观念较守旧,未充分认识到上报分析护理不良事件的意义,认为上报到护理部虽然不进行惩罚,但让科室以外的人员知道有差错事故发生面子上会过意不去。因此,个人一般不会主动报,科室上报的部分多为护士长在检查中发现。(2)对上报的不良事件未进行深层次的原因分析,整改措施缺乏针对性;护理不良事件的整改缺乏持续性,未进行质量跟踪,因而整改效果不如意,例有些科室同一问题反复发生。

4 防范策略

4.1 加强环节质量管理、强化查对制度落实

4.1.1 建立前移三级质控体系,以往的质控方式,关注的重点是终末质量,所发现的问题几乎已是“过去式”。而三级质控前移是一种创新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即质控体系由过去的质控员―护士长―护理部前移为责任护士―护理组长―护士长三级质控体系,确保责任护士、护理组长、护士长实施护理工作过程动态的质控[6]。是一种过程质量控制。一级质控由责任护士承担。质控重点包括:遵循护理核心制度,正确执行医嘱,遵循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和指引,夯实基础护理,确保病员安全。二级质控由护理组长或资深护士承担,质控重点为:建立各种流程和指引,评估质量控制关键环节,指导和监控责任护士的工作质量和对各种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现场控制。三级质控由护理部人员或护士长承担,质控重点为建立和维护监管系统的有效运作,对发现的问题利用质量管理工具进行深层次原因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整改措施并落实整改,做好环节质量控制。

4.1.2 严格落实查对制度 护士长是基层护理管理者,必须将护理安全管理放在首位,工作中提高管理意识,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危环节,监控流程执行情况,对新入、低年资等高危人群加强的责任意识教育。实行双查对、双向核对制度,严格落实查对制度的执行。加强护患的沟通交流能力,对不懂藏语护士的安排进行藏语的培训,使其掌握日常生活用语和医用藏语有利于护患的有效沟通。

4.2 加强对重点护士人群的风险意识培养和安全教育

加强对低年资护士、实习生的护理安全教育。加强培训考核和安全教育。职业理念培育从新护士抓起,制定新护士工作手册,其完成见习期规定的各项考核后,单独上岗前还需由带教老师、专业组长、护士长对其德能勤绩进行综合能力评估。

4.3 深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优化人力资源

重视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全面提高护士队伍的整体素质平,为病员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才能从根本上防止严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7]。对各级护士进行分层培训,对低年资护士加强“三基”及护理常规的学习和考核。培训地点由以前的示教室前移至床旁。针对薄弱环节进行应急流程演练以强化掌握相关知识。针对带教工作薄弱问题,严格把带教老师的资格关,加强教育提高带教老师的责任心和带教能力,定期要对带教老师的工作进行评估考核,并对实习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带教老师的带教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及时整改。优化人力资源护士长需要应用管理手段,合理分工,弹性排班,高低年资护士合理搭配,尤其是薄弱时段。护理部积极向医院申请争取补充人力资源,并根据各科的业务量安排机动人员在全院调配。

4.4 转变观念,积极上报不良事件并持续进行质量改进

4.4.1 现代安全文化认为,创造非惩罚的环境,鼓励人们报告事故并对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从错误中学习是防范同样错误再次发生的最好方法[8]。护理部对各级护士加强教育、强调上报的目的在于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系统、流程、制度缺陷,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减轻对患者的损害并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强调主动上报非但惩罚反而对上报较好的科室和个人予以绩效奖励,相反对刻意隐瞒不报者,一经护理质量检查或因隐瞒不报发生纠纷者,护理部对当事人及科室管理者予以严格处理。

4.4.2持续质量改进(CQI)是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注重环节质量控制的质量管理理论,是质量持续提高、增强满足要求能力的循环活动。是新时期医院质量管理发展的重点。护理不良事件的持续质量改进对防范类似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也至关重要。(1)护理部采取质量管理工具定期对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找出主要原因提出整改措施进行针对性整改。(2)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系统、流程、制度缺陷问题引起的不良事件要组织人员进行分析讨论,修订新的制度或流程并执行。(3)对提出的整改措施制定质量跟踪检查表,护理部和护士长不定期进行跟踪督查整改效果。直到问题得到彻底解决。(4)对一些典型案例,可采取FOCUS―PDCA程序进行持续整改。即发现问题―成立CQI小组―明确现行流程和规范―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选择改进方案,进入PDCA循环的工作模式进行持续整改。

参考文献:

[1] 杨莘,王祥,邵文利,等。335起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2):130-132.

[2] 吴芳兰,应燕萍,崔妙龄,等,154例护理差错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J].中国护理管理,2008,8(3):61―63.

[3] 毛永霞,50例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J].海南医学,2010,21(22):155-156.

[4] 代亚丽,宁艳辉。新疆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3):163-165.

[4] 戴艳萍。临床给药差错归因分析及其防范措施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4):1312-1313.

[5] 李香娥。43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和防范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9):69-71.

[6] 李惜华。护理质控体系前移管理效果探讨了【J】。护理学杂志,2010,(19):52-53

[7] 李香娥。43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和防范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9):69-71.

篇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049-01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与护理相关的损伤,在诊疗护理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护理纠纷或事故的事件【1】。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生活质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健康方面相应的对医院的医疗安全、护理安全的期望值攀升,而医院的医疗安全及护理安全又与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就医主观感受息息相关,任何的一个错误都可能会使患者生病痛的加深、主观感受受损、甚至生命的流失。而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讨论的问题,根据美国的研究发现,4%的住院患者遭受不同程度的不良事件的伤害,而据英国统计,住院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0%【1】尽管近几年各级医疗机构为了能够及时准确捕获护理不良事件信息,纷纷建立了非惩罚制度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但是大多数医疗机构护理不良事件信息处理系统的管理工作依然停留在上报及初级分析阶段,对于护理不良事件的数据分析评价及反馈等环节,缺乏有效科学的监管,所上报的数据资料未能得到充分有效科学的利用,因此,患者的安全问题也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2】.因此分析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和执行改进措施,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现,尤为的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2013、2014年全年各病区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2013年78例,2014年共66例,涉及19个科室。护理不良事件按严重程度分为4个等级。(中国医师协会分类)。Ⅰ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者是非疾病自然进程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丧失。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件,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要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Ⅳ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3】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13年与2014年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类、两年度年护理不良事件类别及护理不良事件等级分类进行对比分析。

2 结果

2.1 2014年我院共上报66例护理不良事件,比2013年78例减少12例,同比下降15.38%,其中:基础护理事件为20例(占30.30%),比去年减少4例;导管操作事件为20例(占30.30%),比去年增加2例,因我院神经ICU是新成立的科室,低年资护理人员较多,相对的工作经验不足,工作能力不强,核心制度执行不严,导致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增加;医护安全事件为14例(占21.21%),比去年减少5例;治疗错误事件为9例(占13.63%),比去年减少2例;方法/技术错误事件1例(占1.51%),比去年减少1例;输血事件为1例(占1.51%)比去年增加1例;其他事件(药物丢失)为1例(占1.51%),与去年持平。详见表1,表2。

2.2 不良事件等级分类汇总:Ⅰ级0件,比去年减少2件;Ⅱ级13件(占19.69%),比去年增加5件;Ⅲ级53件(占80.30%),比去年减少3件;Ⅳ级0件,比去年减少12件,详见表3。

讨论

根本原因分析法(Root Cause Analysis method,RCA)是一种回顾性的缺陷分析工具,是一个系统化的问题处理过程,采用RCA的方法分析护理质量能够了解造成缺陷的过程及原因,找出系统和流程中的风险和缺点并加以改善,通过从错误中反思、学习及分享经验,可以做到改善流程、事前防范[4]。我院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高度重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成立“根本原因分析小组”:根据“不良事件根本原因分析法”内容制定护理模板,要求发生不良事件的科室按照模板制作根因分析表,将事件详述,找出事件近端原因进行分析,最后制作成PPT,科室所有人员参与分析事件的主要原因,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并将整改措施落实。从2014年开始,病区发生不良事件进行的分析讨论会在通知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后均有成员参加。

2014年组织每季度“护理不良事件分析讨论会”,在征求临床人员对填报项目有困难情况下,由护理质量控制人员帮助临床人员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及汇总,每季度选出典型案例制作成多媒体形式展示,科护士长、护士长全部参加,邀请未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科室踊跃参加,会上大家共同寻找事件真正原因,分享经验,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综合素质。针对短期内出现较集中、具有代表性的不良事件运用短信平台,提醒全院护理人员注意。具体如针刺伤事件,配合医院组织的职业防护课程,要求全体护理人员参加;要求病区定期组织培训职业防护知识,定期对护理安全事件进行全院培训。

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人员下到病区,同病区护理人员现场分析事件的主要原因,帮助制定护理不良事件整改措施,定期追踪措施落实情况。始终贯彻主动上报无惩罚制度,2014年无1例瞒报及晚报情况。通过护理人员的重视及一系列不良事件案例的培训,加强了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了护理人员患者安全人人有责的意识。

4 结论

通过根因分析法在护理不良事件中的运用,对2014年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找出近端原因,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并将整改措施落实,有效的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保证了护理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瑞红,马亚洁,王叶.根本原因分析法在某二级综合医院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实践[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4,31(3):54-57

篇3

1.技术不熟练,缺乏经验。操作欠熟练,对患者解释不全面,缺乏有效的护患沟通。经验不足,缺乏超前抢救意识。

2.工作不够细心。交接班、巡视病房不够详细。

3.护理记录欠规范,护理措施和过程记录不全面。

4.专业知识掌握不全面,对病情演变观察不到位,不能有效地对病人进行相关护理指导和健康教育。

二、整改措施

1.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日常护理工作中应注意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做好健康宣传教育,建立融洽,友好的护患关系。

篇4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2)10-0070-02ICU是 医院的核心科室,其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病员的生命安全,它既是衡量全院医疗质量的重要内容,也是评价医院整体医疗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ICU里应该有严密的护理管理知识,健全的制度和严格的无菌技术管理,才能高标准地完成日益复杂的抢救任务。如何提高ICU的护理质量,成为护理管理中的核心问题。

护理在医院治疗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护理的质量更是重中之重。护理工作涉及到很多方面,护理的质量也是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每个环节的质量产生决定了护理终末质量。我科作为二级甲等医院的综合ICU,现今对ICU质量管理模式进行了改革,有原先的护士长一人统一抓管理转变为现在的质控小组管理,要求护士人人参与护理质量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对各级护理人员实现了全面考核,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1ICU护理质量管理方案

1.1指导思想:按照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南》和医院管理体系质检标准为依据,不断完善我科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突出"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概念,体现科学的管理内涵,力求管理标准更科学严谨,管理方法更简便、易行,管理效果达到病人满意。

1.2组织结构

1.2.1人员组成

组长:王秀花

成员: 杨站稳 王巧菊 王志红 李记芬

1.2.2小组职责

①严格检查督促本病区护理人员执行护理工作程序标准和流程。②定期(每周)和不定期对护理质量及考核情况进行抽查和评价。③定期(每月25日)召开质控会议,对共性和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布置质控重点。④对护理质控会议上确定的意见,组织全科护理人员执行。⑤每月向护理部报告护理监控结果,及奖罚意见,提出整改措施并对整改效果进行跟踪验证.

1.2.3分工

①考试考核:王志红

②消毒隔离:李记芬

③护理文书:杨站稳

④病房管理:王巧菊

⑤病人质量:王秀花

1.3检查方法:按护理质量检查标准进行检查。

1.3.1周查:每周小组各成员按分工项目按月计划检查一次,有记录。

1.3.2随机查:平时医院各个部门,医院各领导,科室主任及护士长发现的护理问题,有记录。

1.3.3周查、随机查结果计入个人评价表,每人出现3次同样错误应写出书面检查。

1.4考评要求

1.4.1检查者要严格按照各项护理质量标准逐项检查,体现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

1.4.2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当事人,督促其改正。

1.4.3对周查、随机查情况于当月末(25日以后)由组长汇总交护理部(月质量分析记录)

1.4.4 实施: 首先护士长在全科中选拔优秀的ICU护理人员,她们即要有扎实的专科理论知识和过硬的技术操作技能,而且要有一定的责任心及洞察分析能力,能敢于指正,不。然后护士长对选的全体质控小组成员进行质量管理及质控理念的培训,明确标准,掌握方法,质控小组每月按质控标准对自己负责的质控小组的护理质量全面考核[1],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每月底再由护士长汇总组织召开全科的护理质量分析会,各小组汇报考核结果,指出问题存在的原因和整改措施,护士长对各小组工作进行评价,让全体护理人员都知道本月发生的事件,从而吸取教训,提醒今后的工作。质控小组在下月进行质控时不仅要对本月进行质控,而且要对上月发生的问题进行追踪质控,并在月底分析会上 总结指出且应在指控本上有所体现。对管理好和工作好的小组和同志给予表扬鼓励,但对连续发生的差错要追踪责任人,并与奖金和年初的聘任挂钩。对差错易发生环节应集全体人员智慧,积极讨论和分析,举一反三,指出有效的防范和整改措施,及时修正考核标准,确保质量控制管理的持续改进。

2结果

实施了这一质控模式,大大提高了ICU护理质量,特别是服务态度,规章制度的执行力,护理带教,沟通技巧,工作主动性和责任心,自身修养等方面有明显改善,如ICU无菌包合格率达100%,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小于0.05%,空气、医务人员手、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质量在各种检查中全部合格,巩固了护士的基础理论和专科理论知识,提高了技术操作水平,特别是专科配合的熟练程度大为提高,得到了手术医生的一致好评,手术间布置规范统一,杜绝了过去物品用后随意放置使用时找不到却无法确定责任人的现象,降低了质控管理难度,提高了管理效率,使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得到了管理[2],更有效地防范了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加强了护理安全。

3体会

3.1实施质量控制,掌握标准,高质量完成护理工作:科室每位护士都参与到护理质量管理中,提高了护士的质量管理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及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充分调动她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通过质控小组每月的检查,将存在的问题作详细记录,使其他护士及时了解自己在护理质量方面存在的缺点与不足,然后在以后的护理工作中会采取更有效的改进措施。这样就会使护理工作时刻处于一个受控的状态。不断完善各项质控管理措施,使每位护士在工作中有章可循,各项规范要求养成了护士良好的工作习惯,会使护士严格按照护理质量控制的标准完成护理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护理质量,最后使得ICU的护理质量管理不断的完善加强,是护理工作逐渐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

3.2强化了护理人员参与管理的意识: 业务素质得到加强 护士在参与管理后,发挥了她们在质控中的骨干作用,也促进了她们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同时请她们负责培养帮助年轻护士提高业务水平,进行传帮带,能互相促进,互相监督,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指正,加强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及协作精神,促进了护护关系。同时也减轻了护士长部分繁重事务。通过实施用护士参与管理质量控制的方法,激发了护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加了护士的成就感,有利于护士的成长与提高,改变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增加了管理透明度,将质量的重点放在查找护理缺陷,分析原因和质量持续改进上,从而使护理质量得到提高。

3.3护理质量得到提高: 满足了患者的健康需要 科室质控组在实施质量控制过程中,注重质量的自我控制[3],保证了各项制度及护理措施的有效落实。在工作中将病人的满意度来衡量护士工作的标准,能使护士加强责任心,时刻将病人是否得到最佳护理作为工作指标,工作中主动与病人沟通,提供人性化的服务,从而使病人的满意度提高。

参考文献

篇5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1年6月到2012年6月共发生25起急诊科护理纠纷事件,在这25起护理纠纷事件中,在接诊环节发生的有13起,在就诊环节发生的有6起,在救治环节发生的有3起,在护理文书书写环节发生的有3起。2012年7月到2013年7月共发生9起急诊科护理纠纷事件,其中在就接诊环节发生的有5起,在就诊环节发生的有2起,在救治环节发生的有1起,在护理文书书写环节发生的有1起。

1.2 方法

收集本院2011年6月到2012年6月25起急诊科护理纠纷事件的相关信息和数据,对这些数据和信息进行调查和分析。同时对在纠纷事件发生后医院的整改措施进行研究,对整改后也就是2012年7月到2013年7月9起急诊科护理纠纷事件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对不同环节的纠纷事件发生的原因以及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意见进行调查研究,总结急诊科护理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以及可行的防范措施。

2 结果

整改之前和整改之后护理纠纷案件的具体情况,详情见表1。

通过表格中的相关数据可以发现,在患者就医的接诊环节、就诊环节、救治环节以及护理文书书写环节等四大部分都有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这也说明了纠纷事件是贯穿患者就医的整个过程。在上图中,整改之前的护理纠纷事件是比较多的,整改之后各环节的纠纷事件有了明显的减少,这说明我院的整改措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通过各环节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比例来看,接诊环节和就诊环节是急诊科纠纷案件发生的集中地,其中接诊环节的护理纠纷占据了所有纠纷事件的一半。由此可见,接诊环节是制定防范措施过程中需要着重注意的环节,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改善现阶段的情况,尽可能的减少急诊科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的几率。[2]

3 讨论

3.1 急诊科护理纠纷的主要原因

(1)接诊环节。通过上述的结果分析可以了解到,接诊环节是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的主要环节,因而需要对接诊环节发生纠纷事件的原因进行着重分析。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接诊环节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就是没有进行准确的分诊,急诊科的分诊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相较而言是比较缺乏的,在急诊经验和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上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这样就极有可能导致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出现错误,或者是对患者的病史记录不够准确。因而就导致了分诊的错误影响了患者的正常治疗,从而引起了诸多护理纠纷事件。其二就是解释出现问题,急诊科的患者人数是比较多的,患者都希望在第一时间能够得到就诊,但是急诊工作有着其自身的特殊性,因而很多轻症往往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向患者做好解释,但是解释上的不得当就成为了纠纷事件发生的原因。

(2)就诊环节。随着患者维权意识的不断加强,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希望得到良好的服务,对护理人员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患者的情绪一般是难以控制的,同时患者和护理人员之间没有进行及时的沟通就极容易产生一些误会。加之急诊室的工作繁多,节奏快导致护理人员在大多数情况下没有机会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同时护理人员的态度也极容易让患者产生误解。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很多纠纷的发生都是医患之间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所引起的。

篇6

20XX年护理质控计划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保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案:根据医院及护理部20XX年工作计划及目标,制定20XX年妇产科护理质控工作计划如下:

一、护理质量的质控原则:护士长-科室护理质控员--全体护士参与的质量管理监控,落实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全面落实质控工作。

二、护理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一)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标准与工作流程。

1、结合临床实践,不断完善质控制度,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如病房管理、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件的书写、急救物品管理、护理安全管理等,每月进行护理质量考核并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2、护士长、科室护理质控员随时进行监督及时纠正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问题突出的在晨会上进行通告,让护士知道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3、每月定期对各种物品及药品,急救车进行检查,及时发现过期物品及药品。以保证医疗护理安全。

(二)建立有效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组建了一组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参与护理质控,以保障护理工作质量。

1、实行以护士长、科室质控员的质控网络,逐步落实人人参与质量管理,实现全员质控的目标。

2、发挥护理质量监控小组的作用,注重环节质控和重点问题的整改效果追踪。实行平时检查与每月检查相结合,重点与全面检查相结合的原则。

4、加大落实、督促、检查力度,注意对护士操作流程质量的督查。抓好质控管理,做到人人参与,共同把关,确保质量,充分发挥护理质控员的工作,全员参与护理管理,有检查记录、分析、评价及改进措施。

5、完善护理质控管理制度,职责,对护理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

6、加强对护理缺陷、护理纠纷的管理工作,坚持严格督查各工作质量环节,发现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使护理差错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7、加强医疗护理法律法规的培训,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依法从护,保护病人及护士的自身合法权力。

8、加强护理人员正规操作,并进行考核。及时发现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

9、各班护士每班对医嘱进行查对,护士长每周进行大查对,以保证正确执行医嘱。

10、每日对护理文件书写进行检查,出院病历由主班护士初审,护士长最后复审后交病案室。

11、建立护理安全管理,每月进行护理安全知识培训,讲解院内院外护理问题,以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并健全安全预警工作,及时查找护理安全隐患,实行每周重点查找安全问题,并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20xx年医院质控工作计划二

护理工作的服务最终体现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根据医院质量管理年“质量、安全、服务、费用”的要求,质量管理必须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始终,因此必须紧紧围绕质量这条主线,根据医院及护理部20XX年工作计划,制定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案:

一、护理质量的质控原则:

实行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护士长-全体护士的三级质量管理监控,落实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全面落实质控前移,加强专项质控,落实纠纷缺陷管理,实施安全预警管理,继续QC小组活动的开展。

二、护理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一)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标准与工作流程。

1、结合临床实践,不断完善质控制度,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如病房管理、基础护理、重病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件的书写,供应室、手术室、门诊以及口腔科护理质量等,每月制定重点监测内容并跟踪存在问题。

2、修订护士长、护士绩效考评标准。

(二)建立有效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培养一支良好的护理质量管理队伍

1、继续实行以护理部---护士长---科室质控员的三级质控网络,逐步落实人人参与质量管理,实现全员质控的目标。

2、发挥护理质量监控小组的作用,注重环节质控和重点问题的整改效果追踪。实行平时检查与季度检查相结合,重点与全面检查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每月有一重点,每季度一次全面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及时向护理部反馈。护理部每月质控小结评分一次,在护士长例会上通报,分析产生原因,提出解决办法

3、落实各专项护理技术指导(会诊)小组的职责,规范护理会诊工作。危重病小组、褥疮评估与技术指导小组、输液小组、老年病小组、糖尿病小组。

4、加大落实、督促、检查力度,注意对护士操作流程质量的督查。抓好三级质控管理,做到人人参与,层层管理,共同把关,确保质量,充分发挥护理质控员的工作,全员参与护理管理,有检查记录、分析、评价及改进措施。

5、完善护理质控管理委员会制度,职责,每季度召开会议,对护理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

篇7

一、工作目标:

1. 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合格率≥95%

2. 基础护理合格率≥90%

3. 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95%

4. 优质护理合格率≥95%措施落实率≥90%;目标、内涵知晓率100%

5. 病区管理合格率≥90%

6. 输血质量管理合格率≥95%(核对准确率100%)

7. 消毒隔离合格率≥95%,无菌物品合格率100%

8. 手卫生依从性、正确率≥95%

9. 职业暴露报告率≥95%

10. 抢救药品、物品、仪器、设备完好率100%

11. 健康教育覆盖率100%,患者知晓率≥90%

12. 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6%

13. 护理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100%

14. 护理工作制度培训率≥90%;核心制度执行率100%

15. 压疮、跌倒、坠床、管道滑脱的风险评估率100%

16. 不良事件上报率100%

17. 护理严重差错发生率为0

18. 年工作计划完成率≥95%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完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有效的回避护理风险,为患儿提供优质,安全有序的护理服务

1. 不断强化安全意识教育,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护理差错因素新情况,新特点,从中吸取教训,使安全警钟长鸣。

2. 加强重点时段的管理,如夜班、中班、节假日等,实行弹性排班制,合理搭配老、中、青值班人员,同时注意培养护理人员独立值班时的慎独精神。

3. 加强重点患儿的管理,把普儿病房的危重患儿作为科室晨会及交接班时的重点,对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作出评估,达成共识,引起各班的重视。

4. 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书写护理文件,减少安全隐患,使护理文件书写规范化,认真执行护理记录中的“十字原则”即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能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体现专科特点,护士长及时审阅后签名,对不合格的护理文件不归档。

5. 完善护理应急预案,制定护理应急预案培训计划,按照计划进行培训,在完成平时工作的同时要注意培养护士的应急能力,对每项应急工作都要提出效果评价及整改措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

6. 加强各关键点的质量监控即关键制度的质量监控、关键护理单元的质量监控、关键人员的质量监控、关键患者的质量监控、关键时间的质量监控以及关键环节的质量监控。保证各项护理工作措施落实到位,确保护理安全。

7. 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发生不良事件后规定时间内逐级上报,并及时组织讨论、分析原因、提出并落实整改措施。

(二)加强科室护理质量管理。

1. 科室制定年度护理工作计划,并落实到位。依据护理部下发《护理质量考核标准》(2018版)将科室人员分为六个质控小组,即一级质控(科室质控组),每月通过一级质控自查、二级质控普查、三基质控跟踪检查、四级质控抽查完成全面质量控制,根据各级质控组反馈进行整改。

2. 落实护士长每日五次查房制度。即晨交接班时查;集中治疗护理高峰时段查;上午下班前查;下午上班后查;下午下班前或交接班时查。

(三)配合护理部对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数据的分析、进行科学化的质量控制

科室指派专人进行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统计与上报,每月5号前将上一月数据统计上交护理部。

(四)按照护理部下发文件,年内开展项目管理,引导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改进问题。参加护理部举办护理质量改善项目讲评活动。

(五)以病人为中心,提倡人性化服务,将优质护理服务认真贯穿于护理的全过程,加强护患沟通,提高病人满意度,避免护理纠纷。

1. 认真接待入院患儿,主动向患儿家属进行入院宣教及健康教育。

2. 要求责任护士每日与患儿家属沟通,包括健康教育、了解患儿病情转归。生活需求、用药后的反应等,认真执行各项护理操作告知程序,尊重患儿家长的知情权,接触患儿家长的顾虑。将心比心,“主动”为患者提供服务。强化主动服务意识。让患者在细微处能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怀与照顾。

3. 组织护理人员对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进行学习,正确并及时对住院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责任护士全面掌握患者病情动态,缩短患儿住院时间,降低成本、提高就医满意度。

4. 每月进行病人满意度调查,认真听取患者对优质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提出整改措施,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

5. 定期对出院病人电话随访,通过电话随时知道患儿家属在家庭护理中遇到的问题并帮助其解决问题,告知患儿家长关注科室微信公众号,定期更新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要点。

(六)加强科室护理人员业务培训,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养

1. 根据N1~N4不同层级护理人员岗位及培训需求,制定层级培训计划,每月业务讲课四次,业务查房一次,每周晨间学习两次,坚信知识是一切的基础,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2. 根据入科时间对护理人员进行操作培训和考核,第一季度培训人员为2011年和2012年入科护士,第二季度培训人员为2013和2014年入科护士,第三季度培训人员为2015年以后入科护士,第四季度为2014年以后入科护士。做到培训有重点,对低年资护士加强培训的同时,对高年资护士也要进行巩固性培训。

3. 做好儿科七月份与PICU及新生儿的联合查房工作。

(七)积极参加“5.12”护士节活动

(八)护理教学、科研工作

篇8

1、不断强化安全意识教育,把安全护理做为每周二护士例会常规主题之一,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及时提醒,并提出整改措施,以院内外护理差错为实例讨论借鉴,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护理差错因素新情况、新特点,从中吸取教训,使安全警钟常鸣。

2、将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监督到位,并有监督检查记录。

3、加强重点环节的风险管理,如病人交接、压疮预防、输血、特殊用药、病人管道管理以及病人现存和潜在风险的评估等。

4、加强重点时段的管理,如夜班、中班、节假日等,实行弹性排班制及节假日听班制,合理搭配老、中、青值班人员,同时注意培养护士独立值班时的慎独精神.

5、加强重点病人的管理,如手术病人、危重病人、老年病人,在早会或交接班时对上述病人做为交接班时讨论的重点,对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做出评估,达成共识,引起各班的重视。

6、对重点员工的管理,如实习护士、轮转护士及新入科护士等,对她们进行法律意识教育,提高他们的抗风险意识及能力,使学生明确只有在带教老师的指导或监督下才能对病人实施护理。同时指定有临床经验、责任心强具有护师资格的护士做带教老师,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临床操作技能等。

7、完善护理文件记录,减少安全隐患。重视现阶段护理文书存在问题,规范护理文件记录,认真执行护理记录中“十字原则,即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避免不规范的书写,如漏字、涂改不清、前后矛盾,与医生记录不统一等,既要体现综合护理问题记录,又要体现专科症状的特殊性,使护理文件标准化和规范化。

8、加强护理人员自身职业防护,组织全科护士学习《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和《艾滋病防护条例》,制定职业暴露报告制度、职业暴露防范措施及职业暴露后具体的处理措施和程序。

9、完善护理紧急风险预案,平时工作中注意培养护士的应急能力,对每项应急工作如输血输液反应、特殊液体、药物渗漏、突发停电等,都要做回顾性评价,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

二、以病人为中心,提倡人性化服务,加强护患沟通,提高病人满意度,避免护理纠纷。

1、责任护士真诚接待病人,把病人送到床前,主动做入院宣教及健康教育。

2、加强服务意识教育,提高人性化主动服务的理念。

3、发放护患联系卡,征求病人及家属意见,对出院病人按时进行电话访问,对存在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4、责任护士每天与患者和家属沟通,包括健康教育、了解病人的病情转归、心理需求、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等,护患沟通能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是做好一切护理工作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5、认真执行临床处置前后的告知程序,尊重患者的知情权,解除患者的顾虑。

6、每月召开工休座谈会,发放病人满意度调查表,对服务质量高的护士给予表扬鼓励,对服务质量差的护士给予批评教育。

三、定期与不定期护理质量检查,保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1、充分发挥护理质量控制小组的作用,每周进行质量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

2、不断修改完善各种护理质量标准,并组织学习,按标准实施各项护理工作。

3、护士长定期与不定期进行质量检查,不足之处进行原因分析并及时整改,强化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质量意识。

4、每月对质控小组、护士长质量检查、护理部质量检查反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查找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并检查整改落实情况。

四、严格落实三基三严培训计划,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1、对各级护理人员按三基三严培训计划进行培训,每月组织理论考试和技术操作考核。

2、每周晨会提问2次,内容为基础理论知识、专科理论知识、院内感染知识等。

3、每月第一周晨会提问医院护理核心制度,使每个护士都能熟练掌握并认真落实。

4、经常复习护理紧急风险预案并进行模拟演练,提高护士应急能力。

篇9

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召开会议专题布置,制定并下发开展“服务质量月”活动的具体措施,要求全院各部门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切实做好动员,把宣传教育与岗位服务紧密结合起来;抓好落实,要以质量月活动为契机,营造“人人关心质量、人人重视质量”的氛围。同时,院办室积极与各职能科室进行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为推进全院服务质量月活动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开展各种宣传,提高质量意识

结合单位实际,我们在服务质量月活动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利用宣传栏进行宣传服务质量月活动的主题及活动内容,医务、护理和行政后勤召集各部门领导,明确各项服务质量知识,加大宣传力度,以提高职工的服务质量意识,宣传标语的形式开展服务质量宣传活动,营造人人关心服务质量,人人重视服务质量的良好氛围。同时,组织职工认真学习院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以及岗位工作操作规程,切实提高工作理念水平和工作责任意识。

三、强化业务培训,突出服务质量工作重点

1、为做到依法执业、行为规范,适时地开展了医师的法律法规及业务培训,组织理论考试,心肺复苏预案演练;外请老师授课和院内中高级医师辅导相结合组织院内业务学习,参与率达90%以上。并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学习邹国宝示范医师的优秀事迹,传授带教经验和与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提升医生的形象。

2、组织全体护理人员业务学习培训。组织护士长护理工作讲评;配合中心“三基”理论和技能考试,组织护理人员观看录像片、现场操练以及进行抽考,组织护理人员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三基”理论和技能考试;组织开展对外来护工进行业务培训,内容包括:噎食抢救、应急预案及处理等。

3、在食堂管理中我们将食品安全放在首位,结合《食品安全法》的出台,要求食堂管理人员及食堂员工多次组织学习食品卫生知识,邀请区卫生防疫部门专业人员来院讲课培训,并将食品安全法规宣传手册做到人手一份,组织员工烹饪比赛。

四、抓住重点,自查自纠

服务质量月活动中,我们结合自身的工作特点和工作性质,以《ISO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各项规章制度为准绳,针对日常医疗管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以下方面的工作:

1、认真开展对在管理和服务质量方面的检查(抽查)及自查。检查内容:

一是查工作人员执行规章制度、履行岗位职责和遵守劳动纪律的情况。由各职能科室定期与不定期检查与抽查、部门自查,具体检查了职工的上下班时间、工作时间内职工在岗及在院遵守劳动纪律的情况;

二是查工作人员执行业务工作操作规程和规定动作、服务病人及接待家属的态度。具体查医护人员在业务工作中记录痕迹是否符合工作操作规程,查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情况及其在接待家属中操作程序,通过与家属访谈了解护理人员的接待态度。

三是查部门环境整洁卫生是否符合要求的情况。具体查部门工作人员办公室、更衣室、病区内外整洁卫生。

经检查发现的问题(包括上级领导来院抽查)有:

医务方面:抽查全院运行病史30份(各病区5份),其中2份病史存在不足的地方,主要为:医嘱单有涂改迹象。检查中未发现有违反“五合理”现象。

护理方面:

①有1列护理人员在岗打瞌睡,及1列职工工作衣凉挂在病区病人活动厅内;

②消毒隔离工作上,个别病区楼层在规定时间内未对治疗室进行消毒;

③护理书写上,有1份护理记录存在缺陷,体现在体温单、入院评估及护理记录上,有1列交班巡视提前记录;

④个别病区工作人员更衣室不整洁,护理站工作台上物资摆放较乱且又零食。

2、在安全服务工作方面,开展了查隐患、堵漏洞的检查。一是查部门设施设备的运行、工作人员是否按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设备、确保服务对象安全各项工作措施执行。具体查病区及后勤各班组的设施设备的运行,查工作人员在使用设备中的实际操作规程,查部门自查记录台帐;二是查消防设施设备的维护的情况。具体查全院各部门的消防设施设备的维护、定点摆放情况。

经检查发现主要问题是,个别职工及部门领导的安全服务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自查台帐记录还得明晰。

针对检查(自查)出的违纪违规和业务工作及安全工作等服务质量方面的隐患和存在的问题,要求各部门、科室制定出相应处理、整改意见和措施,进行彻底的整改,同时作好相关处理和整改记录,以备单位检查。

五、组织开展“保双节、促稳定”安全专项检查

制定安全检查方案,于9月20日下发各部门国庆期间安全检查通知。要求各部门做好对设施设备运行情况自查及其安全隐患的排查,对部门职工思想动态了解;于节日前夕,有院主要领导负责组成院检查组,对全院各部门的安全工作开展检查。通过对院重点场所、重点部门、重点设备进行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同时,对各种特种设备进行认真检查,保证节日安全。

六、整改措施

通过开展此次服务质量月活动,暴露出了我们还存在以下不足:

个别部门领导管理工作的执行力不够;职工用心服务不够及其服务理念方面的缺陷和不足。为此提出以下整改措施:

一是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认真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度规范及岗位责任,要求每一个医护人员掌握和遵守法律法规、制度规范及岗位责任、职业道德,全面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相关职能科室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定期组织业务检查考核,为了确保学习质量,把考核考试成绩和个人经济效益挂钩。

二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继续在实际工作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为使各项工作做到及时、客观、灵活,职能科室在检查服务质量上坚持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方式,并将检查中所得的信息及时向上汇报和向下反馈,及时要求整改,保证检查的有效性。

三是加强对各类人员业务培训,提高服务质量意识。制定计划组织对中层干部管理能力、执行力的培训,进一步加强职工的岗前和在岗培训力度,不断提高职工的服务水平、服务意识;组织开展不同岗位、不同工种的岗位培训,抓医护基础工作的落实与执行,按规范操作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加大考核力度,以效果来衡量措施的执行。

通过以上措施,实现“六个进一步”的目标,即: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服务态度进一步端正;服务行为进一步规范;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服务纪律进一步加强。

【质量月护理工作总结二】(一)亮点

病房各项护理评估落实到位,包括入院评估、生活自理能力评估和各种风险评估,表单记录规范;内二科、内四科分组进行质控,效果较好,质控记录体现持续质量改进;外一科各项记录齐全,质控、培训工作扎实有效。

(二)存在问题:

1、护理评估: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后缺少相应的沟通交流,健康指导不到位;部分责任护士局限,缺乏护理诊断知识。

2、科室质控:多数科室质控不规范,未有重点,未针对科室安全隐患,缺乏专业性、连续性,个别流于形式。总之科室质控未解决科室实质性问题。

3、科室培训:一是理论培训内容简单、不实用,考试形式单一,现场提问护士掌握不全;二是科室技术操作考试缺少考评记录。

六、原因分析:

1、护士长管理力度不够或者管理思路模糊;

2、护理人员业务能力、知识水平参差不齐;

3、护士长忙于事务性工作,对护理环节和细节质量缺乏一定的监督;

4、护理人员协作精神差,与病人沟通交流不主动。

七、整改措施

1、现场进行问题反馈,并以书面形式反馈至各科室,督促整改,5月份对整改效果进行跟踪(包括护理评估、健康教育、科室质控和培训)。

2、组织召开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会议,议题是“如何做好科室质控,提高护理质量”。通过会议进一步强化科室质控,提高护士长管理意识,突出工作重点,定出科室质量指标,利用PDCA的工作模式来实现护理质量不断提升。

3、要求科室利用各种渠道对护士进行专业培训:护士长每天提问责任护士(具体1—2个分管病人);带教老师做好培训和考核;护士晨会交班尽量脱稿,床头交班主动汇报病人情况。

4、加强培训。组织护理评估为基础的知识讲座,提高护士对护理评估重要性的认识;邀请上级医院专家进行“护理持续质量改进”专题讲座,进一步提高护士长科学管理水平。

【质量月护理工作总结三】质量月期间护理部对各科护理工作进行了护理质量检查及抽查,检查内容有病房管理、临床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件、急救物品、护士仪表、护理服务质量、护理技术操作等。按《护理人员绩效考核评分细则》进行打分。但特别提出:

1.个别病房病人物品放置不整齐、床头柜擦拭不及时。卫生间有异味。

2.护士长没及时做到晨间床头交接,病房各种交班本不全。

3.个别病人卫生处置不够好。优护示范病区存在问题:部分病人对所用药物相关知识了解不全面,个别病人对自己的护理级别不知道。

4.治疗室用物摆放乱。

5.门诊处置室有个别护士处置时未戴口罩。

整改措施: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护士长及时进行反馈,查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可能引起的不良后果,使每个护士长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主观上有正确的认识;建立药品、急救药品、冰箱交班本;督促各科护士长组织业务学习,并有学习笔记;加强无菌技术观念;建立晨间交班制度。督促卫生员的卫生工作,病人及家属将物品整理好,对新入院的病人,当班护士在病人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及时进行卫生处置,责任护士要监督检查。

【质量月护理工作总结四】(1)工作成绩

1、各科室备用药品、抢救药品无过期现象;

2、急救药品专人管理;急救设备均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3、内三科、内四科、外一科每月质控重点突出,体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4、其他科室病人转入ICU,ICU医护人员先抢救后交接,护士团队合作,与值班医生配合默契,她们技术娴熟、忙而不乱,展示出ICU护士果断、沉稳的职业素质。

5、内二科陈宁、内三科田秀丽、内四科崔苓雨、外三科李丽君、五官科王春华、中医科李双双、妇产科李红姗责任护士对病人的健康教育做的非常仔细,效果非常好,家属对她们的护理技术及服务态度非常满意;

6、内三科治疗室管理到位,物品、液体、环境特别整洁、干净;内四科无男女病人混住病房现象。

(2)护理质量检查存在问题

(3)整改措施

1、近期召开护士长例会,对存在的护理质量问题进行反馈,要求各科室及时查看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建议书,按照整改意见认真进行整改,护理部下月将对本月质量检查发现的主要问题进行跟踪;

2、责任护士每日向患者介绍自己,做好常规工作同时要经常与病人沟通饮食、休息、康复锻炼注意事项,每日检查床头卡护理级别、饮食、警示信息是否正确;

3、病人转科时,提前告知病人收拾物品、联系电梯,给病人准备好押金条,在《患者转科护理交接单》上记录开始转运病人的时间,转入科室护士马上更改腕带科室、床号等信息;

4、各科室护士长对科室抢救车管理应加强监管,未进行封车管理的科室每周抽查急救车内药品、无菌包、仪器等检查抢救车的管理落实情况,进行封车管理的科室每月1日护士长与治疗护士一起对抢救车内的药品、物品进行检查、整理,并做好记录;

5、使用留置针患者每次输液前先抽回血,再用无菌的生理盐水冲洗liu××ue86导管,抽回血或冲洗导管时不可用力过猛过大。如无回血,考虑留置针导管堵塞,应拔除静脉留置针;

6、严格执行医嘱和服药、注射处置查对制度,所有用药执行单必须打印,不得转抄,输液贴统一规定贴在无液体签面,以免影响核对;

篇10

1.1妇产科门诊就诊流程存在的问题

妇产科门诊有专属的候诊区,包括4间诊察室、3间检查室、阴道B超室、产科检查室以及集体哺乳室,每日平均就诊80人~120人,每次诊治均有护理人员随诊。就诊流程大致如下:①就诊前病人通过电话预约或者现场挂号取得序号后前往候诊区等候。就诊时妇科病人依次进入诊察室就诊,孕妇需要先到产前检查室登记检查,测量体重、血压并获取检验单后,前往检验室进行抽血、尿检或者B超检查。②尿检结果需要30min~60min才能出来,检查室护理人员将检查结果备份到电脑中,以便此后就诊时查询。③由于妇产科门诊将妇科和产科安排在同一诊察室就诊,造成候诊时间延长,尤其是需要子宫颈膜片检查和尿检时导致候诊室病人常常询问入诊时间。④当病人询问入诊时间时,诊察室护理人员因背对门口没有听到、没有回答或者未能及时处理时容易产生纠纷或者投诉。⑤部分病人不知如何进入检查室或者如何准备检查,需要等候护理人员说明检查步骤,以及询问如何更换衣服或者抱怨没有遮盖物。⑥大约有1/3的孕妇不清楚产检前需先完成部分检查(如尿检、B超等),造成就诊时才发现未做检查,又需要检查后再就诊,使得整体就医时间延长。

1.2妇产科门诊投诉事件统计

根据医院就诊病人和家属投诉统计结果显示,2008年—2010年妇产科门诊投诉事件分别占门诊投诉总数的37.3%、56.2%、41.3%,成为门诊部投诉事件最多的部门。分析其原因包括:病人自己觉得不被尊重,如检查时无遮羞衣物(23.1%),夜间B超等候时间太长(14.5%),卫生宣教内容过于简短(20.0%);护理人员沟通技巧不足和应答态度不佳(13.9%和41.1%);延迟处理投诉或者不满意排号处理流程(3.2%和21.8%)。

1.3妇产科门诊病人满意度

2011年由妇产科和儿科护士长、医师9人组成整改小组,参考医院及其护理部其他科室满意度问卷内容、外评专家意见以及就诊中存在的问题修改而成,了解病人就诊后实际满意度状况,考察妇科和产科病人之间的差异性,制定了《妇产科门诊病人满意度调查表》。根据病人投诉内容以及问卷结构分析原因,归纳出妇产科医疗服务质量偏低的特点和原因,并列出主要问题,包括病人基本资料、环境设备、等候时间、就诊过程、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医疗过程、服务结果、卫生宣教8项内容,针对问卷问题的清晰度、相关性和适用性,聘请相关专家进行鉴定,其中Crobach’sα系数分别为0.91、0.95。问卷采用5级计分法,“非常不满意”计1分到“非常满意”计5分。于2011年3月16日—3月22日以妇产科就诊病人作为调查对象,采取随机抽样,征求候诊室病人同意后,以不记名方式填写,发出问卷103份,其中产科26份、妇科77份,产科有效问卷24份,妇科76份,有效率达92.31%和98.70%)。

1.4评估结果

整改前问卷调查结果阈值为4.0分(80%),低于阈值的共24项。其中“候诊时间”满意度最低,占55.4%(2.77分),与整个医院服务满意度值最低73.2%(3.65分)为“候诊时间”的结果一致。见表1.

2整改方案

2.1制定整改方案

通过对整改前妇产科门诊的问卷结果分析,导致妇科门诊低满意度的主要原因在于:检查时因无遮盖衣物,病人感觉隐私未能受到尊重,检查室操作规范不明确而且无检查步骤说明,卫生宣教内容不全,医护人员就诊时应对态度不当,夜间就诊时B超检查便利性差,尿检等候时间过长,等等,这些成为医院妇产科整改方案的重点。

2.2整改措施

2.2.1宣传执行措施

通过医院公告栏和内部刊物宣传整改对策和方案,包括方案中整改目的、重要性以及改革措施,使得妇产科护理人员了解并共同推动改革措施的实施。

2.2.2依据新制定的流程进行工作

①诊察室护理人员在病人就诊时,根据病人情况主动提供服务,当孕妇到检查室后,护理人员视孕妇产检周数,参阅需知表进行护理指导并记录教育内容,下次就诊时评估本次指导效果,达到一致和完整性,就诊后由诊察室护理人员协助预约和提供下次就诊的尿检单,并提醒孕妇复诊当日才能使用本尿检单。②行子宫颈膜片检查病人依次到诊察室填写申请单,同时提供“子宫颈膜片检查需知”并说明注意事项,病人根据引导方向标进入检查室,护理人员拉上隔门和窗帘,并挂上“检查中请勿进入”提示牌,病人则根据图示更换检查裙受检。

2.2.3建立妇产科门诊服务标准流程

①制定诊察室护理人员标准问候规范,参考医院关于服务礼仪以及护理部制定的标准,诊察室内可能出现各种情景时护理人员的反应以及处理的态度,以条例形式将规范粘贴在就诊桌上,供护理人员参阅并作为其遵循的标准,模拟示范后进行1周的测评。②制定子宫颈膜片标准作业流程,改善子宫颈膜片快速检查服务,缩短候诊时间。③请后勤部门设立就诊产检尿检预约申请系统,并在网络预约平台上提醒挂号大众“怀孕3个月以内请挂妇科”的警示语[2],避免挂错科延长候诊时间。

2.2.4调整诊察室设施条件

①以不会破坏墙面美观且醒目的宽面胶带在离地面140cm的墙面制高点粘贴指向图标,明确指引病人进入检查室。②调整检查室工作台,使其操作更加简单和方便。

2.2.5制定孕期妇女产检项目

①将产检各项检查服务项目逐一列表说明,清楚记录检查的周数和日期、产检期间应检查的事项以及每次产检必须完成的各项检验,明确提醒孕妇需参阅孕妇手册,提供明确的信息,使孕妇了解产检内容及流程,减少其焦虑和不安情绪。②卫生宣教人员须遵循所列内容说明。③提供下次检查化验单,如尿检单、B超检查单,增加便利性和缩短等候时间。

2.2.6收集卫生宣教方面的资料并装订成册

整理诊察室孕妇常见疾病的护理,并提供护理指导意见,装订成册后提供给病人。

2.2.7改进检查裙

设计制作妇科检查裙,提供妇科病人检查时专用,保护病人的隐私。

2.3评估方法

2011年2月26日—6月30日由护理部和妇产科共同推进整改方案。2011年6月1日—2011年6月10日再次开展现场问卷调查,收集整改后服务质量满意度。以妇产科就诊病人作为调查对象,采取随机抽样,征求候诊室病人同意后,以不记名方式填写,共发出问卷:产科26份,妇科78份。有效问卷:产科24份,妇科76份。有效率达92.31%、97.44%。

3结果

3.1护理人员态度

分析整改前未达到阈值4.0分(80%)的项目,经过整改后均有明显改善,由方案改革前72.1%(3.61分)提升到改革后81.1%(4.06分),而且各项指标均达到80.0%(4.00分)以上,表明妇产科病人对于此项改革介于满意和非常满意之间。详见表2.

3.2卫生宣教

由于就诊室护理人员过于忙碌未能详尽说明,所以妇科护理指导满意度均未能达到阈值,除加强解说外,对需要费时指导者,如门诊手术前后注意事项等,由护理咨询站协助执行。见表3。

3.3改善操作规范

包括制作检查步骤说明图、提供病人检查服装保护隐私、增加就诊间引导方向标。见表4。

3.4候诊时间

①缩短尿检候检时间,孕妇到医院后即可携带前次门诊开具检验单立即到检验室尿检,平均大约可减少40min等候时间。②实施子宫颈膜片快速通关流程:先登记后申请填写化验单,填写完整后,立即通知医师采样,提高子宫颈膜片检查的方便性。③夜间由诊察室护理人员通知值班医师到诊察室给病人做B超:此单项问卷结果从整改前56.1%(2.80分)上升为74.1%(3.70分),改善率为30%,虽未达医院标准阈值,但是改善成效明显。④将问卷结果与妇产科主任讨论后,进行再次改善:预约单上以及网络上加注序号并预估就诊时间。结果见表5。

3.5病人投诉率明显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