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7 15:56:2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初中的高效学习方法,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
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确实,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
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
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是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即使是思维非常灵活的平面几何问题,也对线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正如上节所述,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当然,能力的发展是渐进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高一新生一定要能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最后还需初步形成辩证形思维。
3.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又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这就要求第一,要做好课后的复习工作,记牢大量的知识;第二,要理解掌握好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新知识顺利地同化于原有知识结构之中;第三,因知识教学多以零星积累的方式进行的,当知识信息量过大时,其记忆效果不会很好。因此要学会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实行"整体集装",如表格化,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类化,由一例到一类,由一类到多类,由多类到统一;使几类问题同构于同一知识方法;第四,要多做总结、归类,建立主体的知识结构网络。
三、 科学地进行学习
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反复使用的方法将变成人们的习惯。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1)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打稳扎,它是推动我们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2)课前自学是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3)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课前自学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4)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效,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5)独立作业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对我们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6)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
(7)系统小结是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2.循序渐进,防止急躁。
由于同学们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同学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同学们要知道,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发现新知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为什么高中要学三年而不是三天!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1.充分的课前备课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必然是低效的。要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新课程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做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所以,充分的课前准备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备整个的课堂设计,并对课堂做好必要的预设,为实现高效课堂打好坚实的基础。
2.回归学生,“讲堂”变“学堂”。素质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即全体学生的发展、学生全面的发展、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和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可持续的发展。构建高效课堂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能发现的问题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解决,能总结的规律自己总结。课堂上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
通过小组内外互动,开展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检查学生,课堂不再是教师讲授表演的舞台,而是学生自主学习、研究、交流的场所,教师的“讲堂”真正变成了学生的“学堂”。
3.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教师就要少讲,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教师少讲,并不是不讲,对一些学生的学习方法、知识规律以及易错点、易漏点、易混点等知识,还需要精讲点拨。
如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之后,对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这个规律就需要教师归纳;在学生做活动与探究实验之前,教师也要对实验的注意事项、观察的要点等给予强调,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针对不同的课型和内容,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调控好学生的活动。
二、细化课堂,优化复习方式
1.创设生动活泼的复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初中化学复习中,往往都是开门见山地对复习内容进行归纳罗列或直接对练习题进行校正讲解。这样一来,势必造成学生复习地机械被动,久而久之使学生身心疲惫,课堂沉闷低效。创设复习情境可以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有效地激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促进理解应用。
在初中化学复习过程中,根据不同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问题会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创设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比如二氧化碳的制法复习,将全班学生分成4个大组,每组12个人;再将每一个组的12个人分成4个小组。教师给学生若干仪器让他们组装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4个大组比赛,每一个组中的一个小组组装好仪器之后,这组中的第二个小组才能开始组装,而且本组内的4个小组组装的装置不允许重复。通过这种接力的方式看哪个组的同学组装的方法最多,仪器连接最准确。最后教师给与点评,并用鼓励性的语言进行总结。通过这种游戏竞赛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不仅能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还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更重要地是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2.重视热点与难点问题的复习,提高复习的有效性。所谓热点,是指历年中考反复测试的知识点。例如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等知识点几乎是年年必考的热点问题。为了突出热点,在每章教材复习之初,教师采用以热点为主干的知识体系及围绕热点展开的自学思考题来引导学生,同时要突出问题的讲评。
一、当前初中物理复习教学中的问题
在实际的初中物理复习课中,好多教师对复习的方法指导不够重视,认为单纯地让学生做题就可以了。所以,没有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从而影响了复习课的教学效率。另外,针对物理课程知识点相对分散的特点,虽然很多教师做了相对深入的研究。但在复习的方法上,依然采取统一化、标准化的策略。这样严重制约了复习课教学效率的提升,让学生陷入了尽管枯燥,只要做题,就可以提高成绩的误区。这与新课改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精神背道而驰。
二、复习课教学中常用的方式方法
1.巧填表格寻“乐趣”
既然是复习,肯定对知识点要有系统的总结,教师在执教中,要改变自己总结知识点,让学生反复记忆的方式。可以采用表格填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总结。分两个表格:第一个表格,教科书的知识点总结,分章节的知识点,先加以罗列。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进行。第二个表格,让学生针对各个章节的各个知识点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这样做的效果,学生通过自己填写表格的过程,对知识点有一个系统的认识,相当于渔网的“纲”。进而对自己认为的知识点的薄弱环节进行分析,找到自己在学习物理中的“病症”。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结合学生找到的薄弱环节,给出好的建议。这样学生通过填写表格,找到了自己的“症状”,然后结合教师给的建议,在复习的过程中,就会更有针对性。学生对自己发觉的事情,总是比教师灌输给他的事情,兴趣要高得多。做好总体的诊断后,下面的复习过程就是要针对不同章节的知识点统一进行分类。
2.分组讨论齐进步
做好上述的学生填写表格工作后,针对知识点薄弱相通的学生进行分组。在做这个工作的时候,需要教师课堂前做的工作很多,首先要研究学生自我分析的是否准确,根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了解给出中肯、合理的建议后,才可以进行分组。分组的时候要坚持基本功好的带动基本功差的原则,由课堂复习知识点基本功好的同学做组长,这样每个同学都有可能作为组长,带着小组的其他同学复习。还要考虑到学生们的性格差异,以及初三学生的身体、心理差异。争取在分组后,让学生针对某个知识点都能自觉的讨论,根据自己的不足,通过其他学生的分享,得到弥补并巩固。教师要在课堂中及时的参与到每个小组的学习讨论过程中,并及时地予以引导。在课堂结束的时候,要根据各个小组的情况,布置适合本节知识点的习题,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体会本节知识点的运用,并加以巩固。
3.反思析因抓落实
学生解题错误的习惯不尽相同。但教师对学生的错题原因会有基本的了解。这就要求在分组复习课堂中,把错题纠错方法引入课堂中,让小组自行讨论上节课堂中题目做错的原因。然后教师根据具体的原因,给出合理的指导。经过反复的练习,让学生形成规范结题的习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解题思想、方法的规范化;解题过程的规范化;物理用语和工整书写规范化。例如,做选择题的时候,一定要把所有的选项都看全;做填空题的时候,文字要通顺;做计算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看清单位,并要用物理规定的符号表示对应的物理量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复习后,让学生在把以前的试卷拿出来进行对比,往往同学们自己就会发现自己经常出错的原因。这样,经过教师的引导,以及学生自己的“发现”,也是让物理复习的效果提升有效的方法。
以上是本人在复习课堂上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它最大的好处是真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总结知识点,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让学生尽可能地把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性发挥到最大值。教师然后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指导。教师只有不断地总结、研究、创新、实践,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不断创新复习的方法,才能达到提高复习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数学这门自然科学的学习已成为广大学生和家长最头疼的问题,他们认为数学很难学,学不会。初中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有哪些?下面我结合自己从教十余年的经历谈谈自己浅薄的认识。
一、熟练掌握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
数学概念是反映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础,是数学教材结构的最基本因素,是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载体,所以要学好数学必须熟练掌握数学概念。在人们的记忆里往往认为学好数学只要多做题就可以了,常常忽视对数学概念的正确理解、记忆和应用,他们常常错误地认为数学没有可记忆的,学习概念、掌握概念的目的在于应用。每一个概念就是一个信息源,它闪烁着问题的“条件”和“结论”,是思维的启发器,是解题中不可缺少的链条。有些问题在题设中蕴涵着某些因素,需要某一个概念去发掘、去开拓。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与分析,灵活运用概念,促使问题迎刃而解,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故讲解例题时,所用到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必须有意地渗透于概念讲解中,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此外,概念教学常常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深化完成。总之,教学中涉及概念的地方一定要高度重视,由浅入深、“步步为营”,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牢固掌握概念的实质及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解概念的脉络与体系,有目的地创设问题情境,深化概念教学,使学生顺利地掌握好概念,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是教好数学的重要策略
新课程力求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同趣味形式及学生熟悉的生活融为一体,使学生对数学有亲切感,拉近数学与学生的距离。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认为数学不再是一门单纯的学科,不再是学生额外的被迫学习的负担,而是帮助学生生活的一根“拐杖”,进而发展成为学生的一种追求、一种爱好。所以,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数学。传统数学教育中,人们最直接最感性的认识是“数学题目”和解题,这种片面性造成一种数学远离生活、远离大众的错觉。真正的数学是丰富多彩的,它有实实在在、生动活泼的生动背景。所以,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多从生活中“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身临其境”地学数学,学生不会有一种突兀的陌生感,反之具备一种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如初二学生要出去春游,联系车子的情况是这样的:每辆面包车可乘20人,车费200元;每辆大客车可乘30人,车费240元,共有170人,问怎样乘车经济实惠?这就是生活中的数学。数学从生活中来,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才能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现实问题数学化,不仅使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而且提高学生用数学的观点看实际问题的能力,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是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推动力,用贴近生活的具体实例引发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让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经验数学化,这样可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探得更精确,使生活经验成为智慧体验,从而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研读考试说明,明确考试的具体范围、内容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避免盲目超标、拔高、拓展,关注新增内容,防止对因超标内容和习题的关注和强化而干扰正常复习和误导学习,应引导学生将有限的精力和宝贵的时间用在对双基础知识深层次的理解和广泛的应用上,用在对化学学科知识思想的感悟上,重视引导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等科学精神的升华,通过实物和课件展示等方法手段再现实验过程,精心选取习题帮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
二、抓主干、突重点、促有效
初中化学知识的学习应使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需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形成基本的方法和价值观,理解化学、社会和技术的关系,这一重点的复习突出初中化学主干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才能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有效性。
初中化学主干包括氧气、二氧化碳、金属、酸、碱、盐等常见物质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溶液的基本知识,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金属活动性顺序,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质量守恒定律,原子得失电子规律,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一般规律,置换反应与复分解反应规律,化学用语的书写,数字表示的意义,符号意义及运用,据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常见化学仪器的识别使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常见气体的制取,常见物质的检验和区分,观察实验现象、图表、图形,定量研究物质的组成、化学反应,对比研究物质的性质、结构、组成、制取、用途,控制条件的研究如金属锈蚀、燃烧、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分类方法中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的分类,物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想及微观构成物质,物质的多样性,物质是变化的,化学变化中元素、原子不变的观念,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常见的酸、碱、盐的主要用途,常见合成材料的应用,元素、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关系,有机物生命活动的意义,有毒物质(一氧化碳、甲醛、黄曲霉素等)对人体的伤害,化学与能源的关系,常见化学燃料的主要成分和新能源的开发,化学与环境的关系,常见污染源的来源、危害、治理等。
三、注重复习方法,提升能力
复习时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有效课堂,在复习中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参与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1.联系生活,生产创设情景
复习时要全方位地搜集多方面的信息,将化学知识的复习融入社会生活生产中,这样既能对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又能利用已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为了这一目的,教师就应加强学习,扩大信息来源,关注与生活、生产、重大科研(如每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的最新理论)上一届高考题目中的信息来丰富复习内容,在这些信息处理中要充分挖掘所给信息,用所掌握的知识去灵活运用解答。
2.重视问题设计,利于激发学生思维
好的问题设计利于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思维,从而增强复习的有效性,首先问题应有较强的综合性,因为复习它是初中化学整体知识的展示,是对现有知识的整合、运用。如:氧气、二氧化碳是身边化学物质的重要代表,设计问题时应从氧气、二氧化碳的组成、性质、变化、制取、用途等方面的差异,在巩固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同时,深化对氧气,二氧化碳两者之间的关系,在自然界中的转化,认识碳循环和氧循环的意义,增强学生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1)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降低大气中CO2浓度的有(填字母)
A.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B.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
C.采用节能技术 D.利用太阳能、风能
(2)将CO2转化成有机物可有效实现碳循环,CO2转化成有机物的例子很多,如:
A.6CO2+6H2O光合作用C6H12O6+6O2
B.CO2+3H2催化剂CH3OH+H20
C.CO2+CH4催化剂CH3COOH
D.2CO2+6H2催化剂CH2=CH2+4H20
以上反应中,最节能的是,原子利用率最高的是(填字母)
这是一道以温室效应中二氧化碳气体为命题背景,介绍了一系列关于减少CO2含量的方法和措施,利于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人人有责及物质综合应用意识。
四、认真审题,规范解题,提高练习质量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就会变得积极主动,变得轻松而富有成效。但学习兴趣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行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网上诺贝尔”这一课时,我没有直接按照课文给出本课的教学目标“搜索华人诺贝尔获得者的信息”。因初中学生对于诺贝尔的信息还是比较陌生的,自然兴趣也不大。我试着先在大屏幕上给出一张北京奥运福娃的全家福照片,之后问学生:“你们认识它们吗?”对于奥运福娃,他们最熟悉不过了,纷纷喊出了它们的名字,整个课堂气氛立刻被带动起来了。于是我接着问了一个问题,它们各代表什么含义呢?大多数学生摇摇头,却很想了解它们,所以表现出非常浓厚的兴趣,跃跃欲试,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这时,我做了简单的操作指导,让学生通过网络查询这些吉祥物的资料。在搜索网站上一输,点一下回车键,很快便查询出来,很难解决的事一下子解决了。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这样的练习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明白了利用计算机会给其他学科的学习带来帮助,从而激发了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
二、实施伙伴教学,强调课堂内教学的互助
“伙伴教学”是指由一个学生教另一个学生的个别化教学方法,多用于课外活动,是一种辅助教学方法。其最大的特点是重视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即学生间的互动作用。目的是通过同伴之间的教与学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互教互学,以促进全体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同时培养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意识,形成合作互助的精神。
在平时上课时,我会挑选那些基础好、操作技能强的学生来当“伙伴教师”,并将他们的位置做了适当调整,让他们与那些学习基础和操作技能差的学生为伴。这样,在教师讲授后,当自己的伙伴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伙伴教师”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比如:因为一些细小的错误,学生自己发现不了,如果没有人指点,就会困扰他很长时间,使其丧失学习的积极性,这时“伙伴教师”的出现就能节省很多宝贵的上机时间,提高课堂上机效率。在“伙伴教学”模式下,很多基础差的学生养成了勤学好问、勇于探索的好习惯,学习积极性上去了,学习效率也提高了。
三、开展分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计算机知识不同于其他学科,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差不多在同一起跑线上,信息技术知识水平却有很大的差异,主要原因是有的学生家中有计算机,有些简单的操作已经很熟练了,而有的学生很少接触计算机。这种现象在由农村学校进入我校的学生中比较常见。此外,学生使用材,每节课要求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点是一样的,在实际中难免会造成基础差的学生“吃太饱”,而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
合理运用分层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利用课堂的时间和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我在设计“制作电子小报”这一课时,根据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就设计任务进行了分层:
A.基础层(必须掌握,面向全体学生)――要求学生了解电子板报的设计思路和基本布局,掌握最基本的word软件操作,完成课后练习中电子小报常见版式的排版。
B.普通层(视自身能力而掌握,面向大部分学生)――要求在完成基础层作业的基础上,优化版面设计,合理搭配色彩,并插入图片和艺术字等。
C.提高层(视自身能力而掌握,面向部分学生)――要求学生自己上网搜集素材,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自己的兴趣爱好确定小报主题内容,设计版面并美化小报。
四、合理使用教具,优化课堂教学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考虑到其具有工具性和交际性,所以它的教学要靠语言来进行。教师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使用英语,置学生于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增加学生语感。英语具有实用性,所以口语学习最关键。结合英语学习的特点,在了解美国文化的基础上,研究如何运用教学语言,使教学语言既生动传神,又诙谐幽默,再恰到好处融入情感。这样才能够抓住学生情感,培养英语学习兴趣。英语教学当中,课堂使用口语和态势语言同样重要。教师应该举手投足之间传递关爱、期望,给学生以亲切的目光,师生之间建立友好的关系,营造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
2.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是活跃气氛,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英语学习不单单是背诵单词和熟记语法,更应该是在一定的语境当中揣测语言的运用效果。针对大多学生学习英语难,兴趣低的问题,教师在授课时,根据具体的课堂要求,采用情境教学、视听法、任务型等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配合各种游戏和主题活动,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拓展课外课堂,开展英语教活动、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话剧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参与意识。
英语教学的意旨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样子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称之为“满堂灌”,教师不管学生接受与否,直接单纯地讲解知识,枯燥乏味,学生逐渐厌倦英语学习。改进教学方法,教师要在实际教学授课当中,首先抓住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鼓励他们大胆发言,使其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充当引导的角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另外,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安排练习,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
3.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使教师在变化的教育情境中传授知识。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给传统的课堂增添了新活力,多媒体技术其语音、视频、动画等功能在课堂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多媒体教学的开展,不仅促进教学方式的改革,而且还可以促进教学思想的发展。多媒体作为教学辅助教材,丰富了知识的表现形式,构造了鲜活的场景,营造了愉悦的课堂气氛,增添活力,使学生身心轻松地就能掌握英语知识。英语的学习是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的提高,多媒体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集于一体,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启发其学习积极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师逐渐意识到要提高教学效率,就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初中英语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可以直接具体的获得英语知识。在多媒体辅助教学当中,英语学习可以达到视觉共享的效果。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显著提高教学质量。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准备的课件可以多次使用,打破传统板书教学模式,既节省时间,又提高效率。学生在课下可以复制教师课件,以备复习之用,方便快捷的复习知识。情境教学当中多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现出英语小片段,利用场景加深英语的记忆。
4. 结语
初中是提升英语学习能力的重要阶段,所以,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实施有效的教学,才能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英语的应用范围愈来愈广。英语不仅在学生时代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且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英语也至关重要。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这需要教学工作者不断在实践当中,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不断反思与改进,做到一切为了学生。教师在授课时,以教师的方式指引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高自学能力和交流能力,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英语教师要在教育工作中不断探索和调整教学方法,并且结合教材认真分析,把握教学中的重难点,精心设计,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黄瑾.初中英语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1,04(07):42-43.
所谓的高效课堂,即指在有限的短短几十分钟的课堂时间里,高质量、高速度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笔者认为,想要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高效课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创设问题情境。设置高效提问
为什么要创设问题情境?因为经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往往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质疑和问题意识、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等方面都大有裨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和知识的掌握水平,针对教材重、难点或难以理解的内容设疑和提问,但难度不能过高或过低,以能够有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准,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思考中得到发展。此外,课堂提问必须讲求高效性,不要流于形式,不要陷入一问一答、貌似火热,但实际提问对学生思维发展毫无建树的“群言堂”中,最好减少那些简单判断和机械记忆的问题,而应注重提问技巧并更多地提出一些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都有帮助的问题。
二、紧扣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
没有经过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是杂乱无章、浑浑噩噩、效率低下的,想要实现高效课堂,就得明确好将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并以此为指导,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当然,在设计时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优、中、差几个学习成绩层次学生的理解水平和知识应用能力,可以适当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此外,在教学时,应做到轻重有别、区别对待,对重难点和易错点用醒目的符号、颜色进行标记和凸显。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学手段来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的记忆。另外,在一堂课里,杜绝“满堂灌”避免拖堂,而且最好要留10分钟左右的时间来进行课堂检测,了解学生对新授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释疑、巩固新授知识的学习。
三、引导学生探索,注重合作学习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过程。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体验和感悟知识的形成、发展及变化。然后,再对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式引导,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和验证,在学生遇到困难或思路受阻的时候,教师应该适时加以引导和启发,不要全盘托出参考答案,而要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再思考去解决问题和疑惑,使其充分展现思维过程并体验成功的满足感。最后,要给学生们提供一些合作学习和互相沟通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们既要独立思考,更要学会合作交流,互相学习、互相汲取经验、树立和谐的合作意识。
四、掌握课堂节奏,适时反馈效果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节奏的把握也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把握好课堂教学节奏,可以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课堂教学节奏既不能一味求快,也不能过于慢条斯理,要以全体学生能够接受的速度和节奏为限。并在讲解中注意学生的反应,看到疑惑的表情或反应时应该中断新知识的讲授,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矫正和补救措施,更细致地对疑惑点进行讲解,然后再进行新知识的讲解。总之,教师要实。现以最少的教学时间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教学目标。
五、注重数学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里,创新能力即体现为对已解决问题的再思考和新拓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和动手操作,对数学知识的未知领域进行自觉、不断地探索,成为问题的发现者,比如引领学生进行公式归纳、结论推导的过程,都能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为自己的探索、发现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己反复研究题目,寻求新解,成为问题的解决者,比如对同一结论或者同一数学题目,老师提出部分解答,启发、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求证、求解,这些都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极具艺术性的学问,想构建或实现一个高效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成的事情,这需要广大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们的共同努力,作为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我们应以教学理念为指导,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和学习体会,对初中数学教学的高效课堂实现方法进行反复探索和完善,为真正实现高效课堂、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古金琼,如何使数学课堂教学具有高效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8).
[2]朱洁瘩议高中化学“三效”课堂教学[J].化学教与学,2011(3).
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门融合了知识性与技术性为一体的基础教育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等特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一方面是让学生掌握更多基本操作技能,但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技术课堂学习让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得到共同提高。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参加到学习计算机的课堂氛围中去,更多更全面地接受多方面教育。使学生有更自由的发挥空间,使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得到全面提高。所以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提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一、现阶段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1.在教学中使用教材方面。新教材比旧教材变革比较大, 新教材注重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的应用。让学生学习书面知识的同时进行实际拓展,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这样以来就增加了老师在上课时的难度。如果一味讲解书面知识会是学生感觉到课堂枯燥无味,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一味讲解应用步骤,就会使学生不知道所学科目的意义,不知所措。因此这就要求老师在上课期间,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好个度。这既是考验老师的时候,但也是老师自我提高的一种方法。
2.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学生现状。中学学校中,特别是高中学校中的学生有来自乡镇、市区的学生。因为所处的环境不同,所接收到的教育也有一定差异。面对这个不同的群体,在教学中学校要下很大功夫,因为这些学生所接受的信息化教育起点截然不同。市里的学生在日程生活中大部分接触过电脑,对电脑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而乡镇的学生接触电脑的机会和学习电脑知识机会相对城市中学生较少,因此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全体学生接受情况会有很大差异,在这种情况下会影响老师的授课效果,假如不认真处理会影响一部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积极性。
二、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方法
1.教学内容的安排。信息技术教学不但要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更要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通过信息技术教学让学生可以掌握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应用性,不能生搬硬套教学大纲进行教学。要根据自身学校实际计算机硬件情况来确定,同时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自身情况的差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能对每个学生照搬教学大纲。所以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时要做到教学内容新颖化、 教学内容应用化、教学内容过程化、教学内容整合化。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加强学生参与性。很多学生上信息技术课时不认真,主要是一部分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可有可无,不够重视。现在大部分学生虽然对网络游戏和电脑聊天比较热情,但是对信息技术课缺少必要的重视,感觉信息技术课枯燥无味。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不重视也直接影响到了老师教学的积极性。使老师在教学中缺少激情,造成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因此只有引起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积极性,和教师的教学热情才可以使教学过程良性的发展。在这过程中在课堂上有效地设置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显得尤为关键。
在学生刚接触信息技术课一开始就要使学生清楚地明白开设信息技术课的目的和学习好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然后把信息技术课的前景和使用价值清楚地告诉学生,使学生明白在以后生活工作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无处不在,在各个领域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第一课时就要使学生明白信息技术是人类以后必备的技能,让信息技术课一开始就吸引到学生。在以后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想方设法使学生感觉到本课程的乐趣。同时也要使学生积极展示自己的学习效果,调动起学生的主动参与性。随后可以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成果传送到网络上。这样可以使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极大的调动起来,学生的潜能也得到了很大的发挥,学习效果会更好。
3.重视每一个教学环节 优化教学效果。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应用性特别强的一门课,实际操作的机会也很多,但是在上实际应用课的过程中,一部分学生进行一些与学习无关的操作,将电脑用于娱乐。因为实际操作课的时间很有限,因此就要告诉学生在上课时不要把时间都浪费在无用的操作上。通过耐心讲解,绝大部分学生都会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做到专心致志。
老师在讲课时要做到精讲多练,多给学生练习机会,对基础书面知识在每一阶段进行测试,对存在的问题耐心给学生讲解清楚。对操作部分进行测试时,合格的学生安排进行操作下一部分,不合格学生的进行单独指导,直到合格为止。对经常出现的错误要进行总结,对容易失误的环节让学生反复练习,这样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语法是初中英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贯穿在英语教学的始终。学生对英语语法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他们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效果是广大英语教师应当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但是,自新课标实施以来,不少教师对其有认知上的偏差,在教学中过分注重对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语法教学的重要性,导致了目前的英语教学由原来的“哑巴教学”向“文盲英语”发展的趋势。针对这种情况,广大初中英语教师应当重新解读新课标的要求,认识到语法教学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措施将语法教学与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一、通过形式多样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语法的兴趣
初中英语虽然属于基础阶段的英语学习,但相较于小学阶段的英语,其单词量更丰富、篇幅更长,而且语法内容更加广泛和深入,要求和规则也更加细化。繁琐的语法内容使很多学生对语法学习望而生畏,一上语法课就没精神。要想让学生改变对初中英语语法课的看法,且表现出极高的学习兴趣,课堂导入设计是关键。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既是一堂新课的开始,又是教学活动的第一环节,这个环节如果设计得自然、新颖,就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且精力集中地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中。比如,教师在课前可以用一段对话导入新课,让学生在讨论中去发现语法,在不知不觉中自主学习、主动发现知识。再如,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歌曲来导入新课,如播放英文歌曲《Yesterday once more》导入一般过去式的语法知识,使学生在聆听歌曲的过程中了解和掌握过去式的用法。总之,英语语法课的导入方式多种多样,但也不能乱用、滥用,教师要根据语法的内容灵活运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学习语法知识的兴趣。
二、语法教学要突出重点
在初中英语语法学习中,最令学生头痛的知识可能就是句子结构和动词用法,比如主从复合句、动词的各种时态、语态及非谓语动词等,这些也是英语语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于这些知识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多花时间和精力,精讲多练,要有计划地安排复习及重复练习。以教学定语从句为例,初次学习时,学生主要通过模仿、机械运用、有意义的操练及模拟交际练习等方式了解和运用该语法项目,之后,教师在讲授新课或者探讨某个话题之前,可以让学生谈某一部电影或电视剧及剧中演员的有关情况、某一名人的歌曲或作品、某些植物的名称、某位同学的座次和服装颜色等,让他们在说或写的语言实践中运用定语从句进行表达。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就能够全面地掌握定于从句的用法和表达方式。
三、语法教学要尽可能结合实际,精讲多练
各种语法形式是为实际表达服务的,在教语法知识时,教师应尽可能地讲到它的实际应用,并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让学生体会和理解。比如,在初学被动语态时,教师可以请一名学生配合自己作示范表演:某人在书店买书时,钱包被偷。学生扮演买书者,教师扮演小偷,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演钱包被偷的过程,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表演完毕后,教师用英语讲述发生的事情,之后请学生用英语讲述发生的事情,然后再请几对学生表演和讲述钱包被偷的过程,最后让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学生们在身临其境和直观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兴趣得到激发,而且易于接受和理解新的语法现象,更重要的是他们了解了语法知识的实际运用价值,增强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他们今后进一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除了利用表演来创设情境外,英语教师也可以利用简笔画或者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语境,使他们在巩固练习中学会运用所学语法知识正确进行口语和书面表达。
四、开展多种活动,提高学生学习语法知识的效率
活动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本途径,是引起和维持学生注意力的重要方式,也是改变传统单一的语法课堂模式的主要形式。
首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开展语法教学,让每组学生根据课文和材料总结其中运用到的语法知识及其具体用法。
其次,通过多样化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语法知识。在英语语法学习中,学生最害怕和厌烦的就是进行单一题型练习,这种枯燥无味的练习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热情。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灵活地编制一些习题,如翻译、选择、填空,甚至是背诵等题型让学生练习,他们会觉得新鲜、有挑战性,会对语法练习保持较高的热情。因此,在语法教学中,教师要学会通过多样化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语法知识,同一知识点,如果变换题型,就会改变学生注意的形式,进而提高他们学习语法的兴趣。
再次,举行课堂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讲授完语法知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一些必答训练、抢答训练。通过课堂竞赛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语法知识,也提高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更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