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监管措施模板(10篇)

时间:2023-06-07 15:56:2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企业监管措施,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企业监管措施

篇1

全省经营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第二类精神药品、血液制品、疫苗、中药注射剂及基本药物的药品批发企业,重点是中标的基本药物配送企业。

(二)检查内容

1、市局是否明确专人负责药品经营企业电子监管工作,是否对预警信息进行了处理;

2、市局是否建立了基本药物配送企业档案;

3、企业(含独立仓储、自主购销的非法人分支机构,下同)是否加入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

4、企业是否配置了数字证书,配备了实现核注核销的手持扫描终端;

5、企业是否配备了专门工作人员负责网上核注核销,对已经赋码的产品是否实施了核注核销;

6、企业是否对预警信息进行了处理,目前未处理的预警信息还有多少,不能处理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7、企业配备的专门工作人员是否加入了省局开通的“电子监管—药品经营”QQ群;

8、企业入网后,企业基本信息发生变化时,是否及时在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更新了企业的相关信息;

9、企业实施药品电子监管的相关制度是否建立,制度落实是否到位,相关人员是否熟悉药品电子监管网的操作。

二、工作安排

检查时间自收文之日起至3月10日结束。

检查采取各市局互查的方式进行。检查人员从各市局抽调,每组2人,组长单位负责向省局报送检查结果。

检查人员安排如下:

检查工作必须确保基本药物配送企业全覆盖,其他四大类及特药电子监管品种经营企业检查面达到20%以上。

各市局要合理安排本辖区内企业的检查工作。检查市局和被检查市局协调好检查时间,事先安排检查企业名单和检查线路,提高检查工作效率。

篇2

(2)缺乏相关的知识和能力。一是兽药GSP人员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缺乏,对兽药GSP的相关知识掌握不够系统、全面,缺乏辨析假劣兽药的能力。个别GSP兽药店雇佣的销售人员,分不清兽用处方药与非处方药。采购人员、质量管理人员不能根据包装和标签内容识别真假兽药。自我保护意识差,大部分GSP兽药店购进兽药时,不向厂家索要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等材料,一旦遇到假劣兽药,即会给养殖户造成损失而引起纠纷,找厂家赔偿却没有法律依据。

(3)质量管理人员缺位。部分兽药(GSP)企业依然是“夫妻店”、“父子店”,当时为了达到验证要求,临时聘请管理人员应付过关,平时有些管理人员在职不在岗,不能认真履行质量管理职能。

(4)超出经营范围。个别兽药(GSP)企业违规经营各种兽药生物制品,其中包括各种疫苗和特许兽药,甚至违反国家法律规定,私自购进未经国家批准生产的生物制品,并将这些制品推销给养殖户。

2几点建议

(1)提高自身的法律水平和业务能力。执法人员要熟悉并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要努力钻石业务,提高识别假劣兽药的能力。

篇3

表外融资的基础理论

表外融资的主要形式。

经营租赁:经营租赁本质上是一种融资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投资报酬率;售后回租:通过售后回租,承租人实现了资产的货币化,售后回租的实质是用租赁资产的所有权作为抵押的融资方式;商品代销:受托方不俱有商品所有权,不需要承担风险,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是一种通过收取手续费完成的表外融资;来料加工:同商品代销类似,是通过收取加工费完成的表外融资;通过未合并企业向外筹资:企业通过向未纳入合并报表的非控股公司转移资产,由非控股公司清偿债务的间接表外融资方式。

应收票据贴现:不具追索权的应收票据贴现是通过抵押未到期应收票据来进行表外融资;出售应收账款:出售应收账款在财务处理上只体现资产的变化,构成表外融资;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是“将企业(卖方)不流通的存量资产或可以预见的未来收入构造和转变成资本市场上可销售和流通的金融产品的过程”,从而形成了表外融资;金融衍生工具:金融衍生工具所产生的负债一般不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实质上是表外融资方式。

表外融资产生的原因。

融资渠道狭窄,方式单一,表外融资可以更好的帮助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来源;企业遗留问题多,经营困难,信用等级低,直接融资难度大;现行会计制度中的权责发生制为表外融资提供了可能;采用历史成本的计量方式使企业更倾向于表外融资;表外融资优化了财务比率,粉饰了财务状况,顺畅了筹资通道表外融资还加大了财务杠杆作用,提高了权益资本利润率,美化了企业经营状况;表外融资更减少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增强了资产的流动性。

表外融资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表外融资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情况不完整,反映在利润表中的利润不真实,同时还影响现金流量表的及时性;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比性。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会计口径的不一致,使报告使用者会产生误区;加大了财务风险。管理者一味的进行表外融资,使赖于财务报表制定的公司战略和决策项目因为财务信息的割裂而可能出现失误。大大的提高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不可避免的融资风险。表外融资加大了企业的财务杠杆作用,使企业的每股收益增加,投资者从中获利会扩大表外融资的范围,同时加剧了企业融资风险;财务比率的各项指标失去使用价值。由于表外融资造成的财务报表的失真使得企业用于管理的财务指标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的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可能增加融资成本。表外融资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融资成本,但这是只考虑融资本身所产生的成本,对于表外融资的机会成本和职业成本没有考核,全盘计算表外融资成本可能不降反升。

对表外融资进行有效监管的措施

完善立法体系,建立监管制度。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国有中小企业面临着生存环境的重大变化,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投融资业务呈现了日新月异的景象,应运而生的表外融资业务提高了国资委对企业特殊业务监管的要求。相关部门应通过完善法律和法规,建立健全金融体系,实现对表外融资的有效监管制度,正确引导企业采用表外融资。

规范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虽然我国的会计准则不断完善,但是会计准则的相关内容还是无法跟上金融市场的瞬息变化,会计准则缺乏前置性,表外融资依然是会计准则规范的空白点。国际上对表外融资要求尽可能纳入财务报表的核算范围内,对相关业务做了具体规定。因此,应该加强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对会计要素要有准确的界定,减少法律空隙给企业带来的“实惠”。 在制定会计准则时,要保持会计准则和金融监管规则的协调,

加大风险评估,充分使用会计报表附注披露功能。对于国有企业的表外融资业务,国资委应该进行相关的风险评估,充分研究表外融资对企业各方面的实际影响。要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监督。表外融资作为企业重要的理财活动,所引起的资产和负债不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但是应该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充分披露,要单独进行阐述,要增加文字段说明内容。

加强审计力度,实施专门审计程序。国资委应该发挥监事会的监督功能,对表外融资业务要实施专项审计,跨年度的表外融资业务要在年末对项目进行专项审计,业务结束要对整体业务进行全面审计,将表外融资业务审计同资产负债表审计同等对待。审计结果要纳入企业年度考核体系。

依托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为国有中小型企业搭建投融资平台。通过各种形式的风投和担保为企业搭建投融资平台,在资金保障方面探索出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篇4

安全成本指企业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所投入的用于安全管理的各种费用,主要有保障安全生产的费用和因发生安全事故所支付的费用两部分。我国还尚未形成统一的分类标准,姚庆国将安全成本分为保证性安全成本和损失性安全成本,我国大部分文献研究基本上都认同了这一标准。保证性安全成本是指为保证和提高安全生产水平而支出的费用,它包括安全工程费用和安全预防费用两部分。损失性安全成本是指因安全问题影响生产而产生的损失,它包括企业内部损失和企业外部损失两部分。安全事故发生后造成的经济损失,包括人员伤亡而导致的诉讼赔偿,因事故发生带来的停工损失以及恢复生产费用等。但具体到每一类费用下的构成要素却十分混乱,各种文献研究没有给出统一的理论标准,而在实际生产中,企业对每一类的构成要素也是模棱两可,无法将实际的安全成本支出与具体的科目相对应。

1.2安全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1)保证安全成本的投入及安全成本的有效使用。企业进行安全成本管理,对安全成本的投入进行明确的分析和把握,严苛的落实安全成本的使用情况,从而保证安全成本的充分投入以及安全成本的有效使用。

2)促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通过安全成本管理,便于及时发现安全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纠正,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3)有利于企业资源最大化,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进行安全成本管理,分析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分析并评价安全管理工作的经济合理性,推动企业做出正确决策,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安全成本管理的现状

1)建筑企业对安全成本的概念模糊,未引起足够重视。由于我国对安全成本的研究还未成体系,对安全成本的概念没有进行明确的界定,导致许多建筑企业对安全成本的认识不足,在核算安全成本时没有明确的会计科目,部分企业的会计核算体系中没有安全成本这一科目,安全成本相关资料没有被完整的记录和保存,而且在安全成本的投入上也仅限于安全文明措施费中规定的项目,单纯的应付上级检查,算“糊涂账”的现象严重;另一方面,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对安全成本的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存在意识上的问题,认为安全事故的发生存在绝对的偶然性,部分企业存在严重的投机心理,忽视在保障性安全成本方面的投入,认为在安全方面的投入就是单纯的投资消耗,没有认识到安全成本的投入与安全事故的防范之间的内在辩证关系。

2)安全成本管理体系不健全,安全成本的投入不足。在法律、法规方面,虽然近年来我国颁布了诸多安全施工法律法规,但是在实际实施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缺乏建筑安全投入、损失统计等方面的相应规定和标准,需要进一步完善。在建设单位方面,有的单位缺乏安全成本管理意识,对安全成本的投入不认可,压缩投入或拒绝投入,严重影响安全生产;在施工单位方面,由于安全成本的投入大都由施工方承包,有的单位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往往会压缩安全成本作为利益来源;在监理单位方面,由于监理单位不掌握实权,监理流于形式,无法保证安全成本的投入。由于缺乏强制性的法律约束,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责任不明确,安全成本管理体系的不健全,导致工程项目的安全成本投入不足,安全文明生产得不到保障。

3)企业对安全成本的监管不力,安全成本的使用下落不明。在相关规范的规定以及竣工验收检查规定的约束下,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都投入了一定的资金,但是在安全方面投入资金的使用情况并不清楚,缺乏严格的监管体系。监督部门对安全成本管理情况的监管仅仅限于账目的核对以及明面上的检查,而企业投入的这笔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却无从知晓。有的企业为了应付检查,存在报假账虚账的情况,虚报在安全方面投入的总价,而其中的差价被用于其他地方谋取利益;由于在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等的使用上存在较小的让利空间,部分企业往往拿安全成本“开刀”,导致安全成本的实际投入远达不到要求。在笔者实地调查时得知,企业购入一顶符合标准的高质量安全帽的成本大约为40元,而实际上,部分企业为了削减安全成本,往往会购买一些质量一般的安全帽,实际花费仅20元,压缩了一半的成本投入,而安全保障性也相应的打了折扣,劣质安全帽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的赔偿等费用显然超过所削减的安全成本,结果得不偿失。

3加强建筑企业安全成本管理的措施

1)转变工作意识,重视安全成本管理工作。首先,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都要增强对安全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转变思想意识及工作观念,要认识到安全成本的投入与安全事故的防范之间的辩证关系;把对建筑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放在首要位置上,通过安全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从而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前期投入的培训费用相比所避免的损失性安全成本来说只是九牛一毛,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会影响企业在行业内的声誉,还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还有亏本的可能。其次,企业要明确安全成本的概念,建立专门的安全成本核算科目,将安全成本单独管理,便于独立核算安全成本的投入及使用情况,为进一步开展安全成本经济性评价创造环境。

篇5

引言

在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下,建筑行业发展迅猛,行业之间的竞争也日渐激烈,为了提高施工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减少施工资金的投入,需要重点做好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建筑企业施工现场管理作为管理的基础部分,对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均有比较大的影响,所以只有充分做好施工现场管理工作才可以真正的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

1强化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重要地位

在建筑项目施工的各个阶段中,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很重要,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开展得有效与否直接关系工程的质量高低以及工程能否得以顺利竣工。在实际工作中施工单位应健全与完善现有的管理细则,对各个阶段的管理任务进行细化,提高施工现场管理的成效性[1]。近年来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建筑行业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建筑施工项目的类型越来越多,而且项目也更加复杂化,由于工种分散再加之施工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施工现场中事故现象层出不穷,给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所以强化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对人员进行合理分工,确保各个阶段得以有序实施,是建筑企业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

2建筑企业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处

2.1安全管理工作繁杂,管理难度较大

与其他行业在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施工现场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而庞大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的管理,而且在管理中受到一些潜在因素的影响程度较大,如施工现场的环境、自然因素等都会对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一定的阻碍。

2.2建筑工程的施工材料质量不能保证

衡量工程施工质量高低除了与施工技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外,建筑材料也是其内在影响因素,在施工成本中占据着很大的比例。有的施工单位为了获取到更高的利益,在施工中所选择的材料质量不合格,从一些价格较低的厂家处购买材料,致使工程质量问题频繁出现。另外,有的施工单位不重视材料进场前的检查工作,所购买的材料直接运到施工现场,从而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甚至导致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2.3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低下

施工人员在工程施工质量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支专业的、基本功扎实、高素质的施工团队在施工中每个人员都会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按照一定的流程合理施工。而纵观我国的很多建筑施工单位,不难发现有的单位为了节省成本,不愿意高价聘请一些专业的技术人员,而是选择一些专业能力欠缺的民工,这些民工在施工时由于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完全是凭靠自己已有的经验施工,对于一些突发事件往往无从应对,从而造成施工质量问题频出[2]。此外,有的建筑单位对现场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管理过于松散,使得工作人员懈怠心理严重,工作中忙于应付也会大大降低施工效率。

3施工现场技术管理措施

3.1材料的管理

按照国家材料监管的相关规定,凡是购买的材料在进场前都应经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全面检查与测验,由监理工程师提取材料的样品,将其送至检验机构,这样做一方面可避免厂家在材料中弄虚作假,另一方面也能杜绝不合格、劣质材料进入施工场地。待材料检查合格后将其放置在固定的区域,按照不同材料的保存方式及类型对其分类存放,指派专人对材料进行全权管理。库存材料必须登记造册并对材料的使用进行记录,以防止浪费材料等现象的发生。

3.2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操作

在施工中应该严格根据相关施工流程及操作方式科学作业,尤其是一些关键施工工序更应提高认识,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强化:1)制订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在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组织技术人员根据工程特征及设计图纸的要求,制订行之有效的施工方案,特别是对一些施工中的关键环节,应做出明确的提示以及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施工的效率。此外还应对所有的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前相关事项的提醒,让他们在工作中严格按照流程进行作业,保持高度的责任心,确保工程的顺利竣工。2)设备选择的有效与否也对工程质量的高低有着一定的影响力。施工单位在设备的选择中应挑选一些性价比高的设备,在日常使用中要对设备进行定期维修,对存在的一些小问题应及时进行修复,提高其使用年限。3)合理的施工工艺以及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法也是工程得以顺利实施的保障。在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制订有效的施工方案,组织所有施工人员对施工内容进行全面的学习与了解,尤其是对施工中的技术难点等应进行详细的讲解,尽可能的避免施工中不安全因素的发生[3]。技术人员应将施工现场情况与施工标准进行比对分析,一旦发现大的差异应找出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

3.3做好质量监督管理

1)健全与完善企业内部质保体系。纵观很多大型建筑施工企业虽然制订了相关质量标准制度,但大都只是流于表面形式,对其的落实程度不高,这使得工程质量问题不断出现。因此为了提高施工质量,建筑施工企业应对原有的质保体系进行完善与改进,在施工中能真正落到实处,为工程的顺利竣工提供可靠的保障。2)明确社会监理工作的重要性。社会监理尽管存在了多年,但其有效性并没有真正发挥出来,有的监理公司形同虚设,人员责任意识淡薄,对待工作不思进取,听之任之,工程质量问题的监管令人堪忧,因此应提高监理人员的认知程度,使监管的有效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3.4强化施工人员现场管理力度

3.4.1各级管理人员要提高组织协调能力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众多,既有项目主要负责人、技术员,还包括班组长等。作为管理人员,为了促使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管理人员应履行各自的职责,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以及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凝聚人心,构建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员工的责任使命感被激发出来,这样他们在工作中才能全身心投入,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4]。此外还要严格按照人员管理流程开展管理工作,保证每一个环节的施工质量都可以达到要求,管理流程见图1。3.4.2明确从施工企业到项目部整个项目组织的目标通过将总目标按照不同类别进行逐一分解,构建层次分明的目标责任机制,这样人人可各司其职,工作效率也会大大增强。

3.5对施工作业工人进行施工技术培训

1)重视培训力度。建筑单位应重视人员的继续培训工作,对不同工种的员工应给予针对性的培训内容,让他们的技能得到提升,在工作中也才如预期设计,从而产生返工或者资金重新投入等不必要的矛盾。综上实验和综合分析,我们对建筑物的外窗及其隔声性能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平开窗的隔声性能普遍优于推拉窗,在计入交通噪声频谱修正量之后仍能大于30dB,这就满足了绝大多数靠近交通干线和繁华商圈临街建筑的选型要求。2)中空玻璃的铝合金窗隔音性能普遍要好于单层玻璃铝合金窗,工程应用中可首先选用中空玻璃窗。3)位于高噪声区域或低噪声区域的建筑,应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建筑外窗。4)无论是推拉窗还是平开窗,如果能做好密封处理,五金配件和型材的连接处的缝隙做好防漏音处理,隔音效果都能得到显著提高。门窗的技术历经百余年的发展,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一些厂家没有拘泥于现有技术,敢于创新,研发出了隔声性能比较好的产品,但由于研发成本和材料成本较高,这些新产品可能无法大规模在市场推广,但是研发气密性更好、材料更坚固、造价更节省的外窗产品始终是门窗行业永恒的主题。

参考文献:

[1]GB50118-2010,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S].

篇6

近年来,建筑装饰企业快速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低价中标的规则催生,利润空间被压缩。科学、合理地运用成本控制,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装饰企业的经营成本,全面提高建筑装饰企业驾驭市场的能力。所以,建筑装饰企业要不断地进

行成本控制,以有效的降低施工成本,提高企业营业利润,使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发展起来。

一、建筑装饰企业施工成本分析

施工成本分析,就是根据会计核算、业务核算和统计核算提供的资料,对施工成本的形成过程和影响成本升降的因素进行分析,以寻求进一步降低成本的途径。通过成本分析,从成本现象中看清成本的实质,从而增强项目成本的透明度和可控性,实现目标成本。

(一)建筑装饰企业施工成本组成分析

施工成本是指在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的总和。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措施项目费、规费、税金。其中,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是建筑装饰企业工程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大约占建安产值的80%~85%。人工费是指直接从事工程施工的生产工人开支的各项费用,大约占建安产值的12.5%。材料费是施工过程中耗用的构成工程实体的原材料、辅助材料、构配件、零件、半成品的费用,大约占建安产值的55%~60%。机械使用费占总费用的5%~10%。规费和企业管理费属于间接费,规费是国家对建筑业企业征收的固定性、无偿性的费用。企业管理费包括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差旅交通费、劳动保险费、财务费、固定资产使用费等,大约占建安产值的6.5%。

税金具有无偿性、固定性、强制性等特点。包括营业税、城市建设维护税、土地使用税、所得税、教育附加费。大约占工程造价的 3.41%。综上,直接费占到了总成本的大部分。可以说,把握住了其三大主项的成本,就控制了工程总造价。

(二)建筑装饰企业施工管理成本偏高存在的问题

建筑装饰行业得到飞速发展,企业之间竞争推动了管理水平的提高。但是,项目的成本控制大多停留在理论研究上,并没有在项目管理上有效的运用还是按照老套原始的管理方法去完成项目。首先,管理者在全过程的成本控制上没有足够重视,认为成本控制是项目开工以后的事情,工程施工中降低一些材料价格,找便宜的施工队伍降低一些人工费就算是控制成本了。没有考虑到投标报价、供应过程、经营管理成本等重要因素。造成建筑企业盲目投标增加成本、材料设备供应链混乱、经营管理成本没有节约。其次,材料采购权限分散且监管不力,重复采购、盲目采购、采购人员虚报价格谋求利益、以次充好等各种问题,不但浪费金钱,增加了企业的成本,破坏了企业管理制度还影响了企业的声誉。

二、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措施

(一)编制施工预算,使成本控制有据可依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在装饰行业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施工企业为了谋求良好的发展空间,一般会在一定程度上采取低价中标策略,工程项目管理施工状况良好,比较容易实现盈利。如果工程项目管理不妥当,则比较容易出现亏损状况。那么,就要求企业不但在投标时报价计算精确、合理还要通过一些市场调查和论证在工程开工前做一份详细的工程施工预算,对一些因低价中标造成的让利、错编、投标报价不合理性进行弥补、调整,给管理人员在施工活动中控制成本有据可依。

在工程动工前,把施工图纸和合同文件研究清楚,按照施工图纸对施工现场认真分析,编制详细的工程施工预算。成立项目经理部,编制施工计划,从技术、成本、工程工期考虑,确定施工方案。运用网络计划进行施工进度管理,保证工程的合同工期。(1)根据设计要求和具体工程特点的不同,制定出各个分部分项的施工方案,根据先进的施工工艺进行劳动力的分配,以免窝工现象的出现。(2)实施分阶段考核方案,确保各个阶段如期完成。(3)建立现场签证管理办法。(4)建立项目月、季度财务计划制度,进行实时成本支出费用的有效控制。(5)确保组织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建立完善的直接费工程控制体系

工程直接费是指施工过程中耗费的构成工程实体的各项费用,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是建筑装饰企业工程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大约占建安产值的80%~85%。所以对直接工程费的控制就成了企业施工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核心内容,也是控制的难点。

(1)人工费控制管理。通过改善施工组织,制定更为合理的施工流程、劳动力安排计划,减少窝工浪费,实行施工班组长责任制,提高施工队伍的工作效率;实行合理的奖惩制度;加强技术交底和技术培训工作;加强劳动纪律,压缩非生产用工和辅助用工,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比例

(2)材料费控制管理。建立材料采购链,缩短采购中间环节,与供应商合作达成互惠合作双赢的发展战略。要严格执行采购计划,控制材料价格和质量,要相对集中所耗主材,使供应商成为合作伙伴,在双赢的基础上形成装修材料供应链,最大限度地节约供应成本;其次,要合理堆置现场材料,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施工员领用材料时,要根据预算限额领用,物资保管人根据限额领料单发料,领料必须严格手续,以明确责任,超损耗者从工资中扣除,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和目标责任。同时动员施工人员做好余料的回收工作,减少材料浪费和流失。

(3)施工机械费、管理费控制。主要是正确选配和合理利用机械设备,搞好机械设备的保养修理,提高机械的完好率、利用率和使用率,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期、降低机械使用费。对于管理费要严格控制业务费、餐饮费、招待费,如果可以实行指标控制,费用包干,一次审批。管理人员的差旅费、交通费根据工程造价、地点实行每日包干价,超出合同工期的部分不予发放,并按奖惩制度进行考核。

(三)引入市场调查与信息反馈机制,实现成本管理信息化

随着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工程项目呈现复杂性和多样性,成本管理难度越来越大,现代成本控制要以先进科学技术作为辅助工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在信息、网络的时代,企业成本管理水平是否跟得上形势的发展,企业是否能发展壮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的获取速度。因此,企业成本管理也应该更随时代的发展,重视信息渠道的建设,保证信息来源时效性,不断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才能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的先锋。

三、结束语

从项目投标开始至竣工保修结束成本控制都贯穿其中,成本控制是一个企业能否生存、发展的关键之一。随着国家对建筑装饰行业监管的逐步规范,市场经济活动中人们盲目的追求经济利润,而忽略了对项目的有效管理,成本控制成为一纸空谈,本文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成本的组成部分开始分析了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以及成本控制的具体措施。

总之,唯有建立和完善成本控制体系,企业注重信息平台的运用才能有效的管理成本是企业利润最大化,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杨永红.建筑装饰企业项目成本管理[j].建设科技,2008

[2]郑秀秀.论装饰工程项目动态成本管理的方法与措施[j].广东建材,2010

[3]吕显华.建筑装饰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思考[j].财税会计,2012

篇7

一、建筑企业管理的内容

(1)以人为本的管理。“以人为本”是括建筑行业在内的管理的根本依据。管理实质上是对被管理者的行为一种有意识的控制和调节。“以人为本”是企业管理的根本之道,也是建筑管理的基本原则。(2)项目管理。编制“项目管理规划大纲”、“项目管理实施规划”、项目进度控制、项目质量控制、项目安全控制、项目成本控制、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材料管理、机械设备管理、技术管理、项目资金管理、项目合同管理、项目信息管理、现场管理、组织协调、竣工验收、项目考核评价和项目回访保修。(3)质量管理。大力提倡优质工程评选活动,为建筑施工企业减轻评优成本,通过鼓励创优工程来促进行业技术及施工管理水平的提升,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也可提升民生幸福指数和对政府满意度指数。(4)安全管理。企业管理者要自觉采取维护安全,防范危险等措施,施工作业时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强化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增强工人安全生产意识,以避免安全事故。

二、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项目管理人员经济观念不强。目前,施工项目经理部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在项目内部,搞技术的只负责技术和质量,搞工程的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搞材料的只负责材料的采购及进场点验工作。(2)设计阶段管理薄弱。工程设计阶段是投资管理的关键。设计阶段的设计深度不够,取费标准不合理,多次出现设计漏项或设计变更的现象等,都是造成工程投资失控的原因。由于设计费用由工程量决定,有些设计单位为追求利润,设计保守,人为地提高了投资。(3)质量管理薄弱。项目法人队伍建设不够规范,项目法人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缺乏对施工、监理单位建设行为的有效监管。(4)安全管理的不规范。有一半以上的事故都是由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等造成,其中职工的违章操作所占的比重最大。

三、提高建筑企业管理水平的措施

(1)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建筑项目管理者应当具备法律意识,在合法、平等的基础上签订施工合同。完善的施工合同是建筑工程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条件,只有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考虑施工单位的现实情况的情况下所签订的合同才能真正意义上对建筑项目施工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在合同签订完之后,还需要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严格履行合同管理制度,杜绝在施工过程中随意篡改施工合同的情况发生。(2)树立精品工程质量意识。升华全企业职工打造精品工程意识,首先要强调施工企业决策层中经理”质量意识”的作用。其次注重提高项目经理部的质量意识,特别是项目经理的质量意识尤为重要。项目经理是施工项目生产前线的直接组织者和指挥者,项目经理抓项目质量管理的决心和态度,对建筑产品质量的提高影响极大。再次建筑工人是建筑产品的直接生产者,从施工原材料的投入,到最终产品来完成,每道工序都要经过施工设备和机具操作者及各工种建筑工人的协作劳动而未完成,都需他们通过提高工作质量来提高产品质量。(3)加强建筑科技创新。随着建筑设计的日益复杂,施工难度也逐渐增加,传统的施工材料、施工设备与施工技术已不能满足如今建筑施工的需求。要通过创新改善传统材料的性能,开发新型材料。同时新型施工设备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能够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更加高效的完成施工任务。在建筑设计阶段,可使用CAD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图来协助建筑行业人员设计图纸、细化图纸、使图纸能够更好的服务施工、促进施工,这可节约大量时间,有助于图纸的携带与保存。(4)加强项目施工现场管理。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施工生产的组织和实施、技术质量管理的实施、检查、复核和监督、物料进场、检验、试验和使用管理等,构成了施工现场管理系统。为了加强项目施工现场质量控制,明确各地施工阶段质量控制重点,在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过程中确立事前质量控制,事中质量控制和事后质量控制阶段。事前质量控制指在正式施工前,是以整个项目施工现场为对象而进行的各项施工准备。准备的基本内容包括:施工技术准备、施工物质准备、施工组织准备、现场准备。事中质量控制指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质量控制。即全面控制施工过程,其具体措施是:质量控制有对策、施工项目有方案、技术保证有交底、图纸会审有记录、配制材料有试验、隐蔽工程有验收、计量器具校正有复核、设计变更有手续、钢筋代换在制度等。事后质量控制指在工程项目完成施工过程形成产品的质量控制。准备竣工验收资料,按规定的质量评定标准,对已完成的分项、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进行质量评定。(5)强化法制化管理力度。当前建筑行业与诸多行业一样存在许多洞成为了贪污腐化、经济犯罪的高发区。但遏制这一趋势的法宝就是责任终身制。让主要责任人,从建设方到参建方的参与者担负不同的责任,人岗证统一才能上岗。严格履行签认制度,并确保法律执行要严,要终身相随。

篇8

随着市场竞争的愈演愈烈,建筑施工企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同时企业也面临着巨大竞争压力。如果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处理不当,会使企业在开展各项管理业务时,受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实际财务成果和预期的成本支出偏差较大,严重的会使施工企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

现阶段,我国施工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包括:合同风险、资金风险、成本风险以及结算风险。

(一)合同风U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建设单位与施工企业通过设定的条款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的特殊的承揽合同。工程施工市场实行的先投标定价后成交的期货式交易的特殊性决定了工程施工行业的高风险性;同时,由于建筑工程具有投资大、工期长、材料设备消耗多、质量要求高、产品固定地点受自然和环境影响约束等特点,再加上目前建筑市场施工企业众多,新建项目较少,价格竞争日益激烈。处于多重关系的市场下,市场对业主的约束和规范较少,合同存在着单方面的约束性,责权利不平衡,使施工承包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明显的弱势和不利地位。

(二)资金风险

建筑企业运营资金风险是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中最大的风险,主要是垫资风险。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业主在招标时要求用货币资金支付履约保证金、预付款保证金等,使得建筑施工企业资金外流;另外无序及不均衡竞争,使得业主选择施工队伍时提出各种不合理的要求,如垫资等。项目投资方资金链问题导致企业工程款无法回收的风险。有不少投资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业主因各种原因,如股东变更,不再投资,项目属于国家政策限制的范围,业主方筹资不到位等导致工程款回收困难。施工企业项目多,资金分散,加之各个工程项目资金到位情况不同,使资金协调运作比较困难。

(三)成本风险

工程施工成本一般比较高,主要包括各类材料费、人工成本、分包成本等。在施工的过程中,各类物资的采购成本受市场经济波动较大,在实际采购的过程中,采购成本有时候会高于项目投标报价时的成本。而各种物资材料约占成本总额的30%,涉及EPC项目,设备供应成本更高,这对整个项目成本的控制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分包成本风险在成本风险中的风险指数最高,在招标过程中,对分包单位了解不透彻,会给项目管理带来巨大的问题。如:分包单位施工质量较差,得不到业主方的认可,企业二次施工成本费用的增加;分包单位安全措施不到位,增加了安全隐患,安全事故频发,对项目成本造成不必要的增加;分包单位不及时支付农民工工资,更有甚者卷款潜逃,最后由企业垫付农民工工资等风险。

(四)结算风险

若在施工工程中产生的工程调整无法得到有效批复,工程后期,业主资金周转困难,导致项目完工,风险未停。若项目资金无法得到有效收回,资金出现障碍,一则影响施工单位的资金链及财务计划,二则延长工程保修时间,施工单位财务风险加大。

二、建筑施工企业风险管控措施

(一)严把合同关

工程施工企业要以严谨的合同形式来保护企业的利益不受损害,合同内容要考虑周全,凡是涉及计价时间、方式及工程结算违约条款,各自应承担的经济责任等必须填写清楚,切忌模棱两可,尽量避免和消除可能出现的经济纠纷隐患。建立合同审查签证制度,防止不具体、不完善,甚至不平等条款承包合同的签订,将企业置于被动地位。在合同签订前,应组织各部门相关负责人召开合同评审会,对合同进行会签,相关部门对合同有异议的地方逐条与业主单位沟通、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签订。

(二)建立统一的资金结算中心

由于施工企业有流动性强,生产周期长等特点,容易导致资金使用管理分散,加之各个项目资金到位情况不同,使资金协调运作比较困难。由于资金来源分散流入、分散支付的特殊性,只有强化资金管理,加强资金运行监控力度,才能保证资金合理安全。企业应对工程项目部实行总的资金控制,项目经理可采用现场成本控制法,确定施工项目部资金支配额度,项目经理负责在成本控制范围内完成作业。施工企业与项目部按项目制管理方法核算成本和利润,按所签定的内部承包或管理协议进行分配。同时,施工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资金核算制度,所有的工程回款都必须先打入施工企业一般为基本户或异地临时账户。这样既保证了资金的集中调控,又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施工项目部只能在划拨的资金额度中有计划地使用,从而达到企业对工程资金控制的目的,有效地防范资金被转移、挪用、套用或者盲目支付的风险。

在资金管理上,明确总会计师、会计人员在资金调度和监管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职责权限,建立成本费用审批流程。通过有效的资金预算、资金划转、资金管理评价制度,规范资金业务流程,真正发挥核算及监督职能,有效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三)控制施工成本,严格执行项目成本责任制

建筑施工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具有竞争力,关键在于能否为社会提供质量优、工期短、成本低的产品。而企业能否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关键在于有无低廉的成本。

人工成本控制,应在成立项目部时就尽早做筹划,为保证项目部日常工作的开展,合理安排岗位人数,对于一些可以兼职的岗位,可由一人兼任两职,既能增加员工的收入又能减少项目的成本。

机械费用成本控制主要根据现场施工的安排,避免机械台班的浪费,机械台班往往以小时计算,在未到使用机械台班时可暂停机械台班进场,同时,项目技术人员可通过自身业务创新,在机械使用上采取更为先进的施工方法,节约机械费用。

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重点是工程物资的管理。项目若要得到预期的利润,必须有效地控制材料成本费用的支出。对项目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各类材料,需要建立健全对工程物资的管理,严把材料采购、入库、出库、耗用关。对于剩料、废料要及时清理,加速物资流转,从而降低成本。

分包成本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对分包合同的施工范围一定要做出清晰的界定,另外在分包合同中要强化约定安全保证金和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的条款,同时在分包合同中约定一部分的工程质保金,对于一些|保期较长的项目,相应提高质保金的比例,避免质量问题出现时,分包单位不愿承担责任。企业可以利用该部分质保金进行质量维保,同时规避成本的增加。

在成本控制过程中,项目经理及各专业管理人员都负有一定的成本责任,从而形成了整个项目成本控制的责任网络。如物资采购人员必须履行招标比价制度进行采购,以确保材料成本相对较低。企业领导对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对各部门在成本控制中的业绩要进行定期检查和考评,要与工资、奖金挂钩,做到奖罚分明。实践证明,只有责、权、利相结合,才能使成本控制真正落到实处。

(四)加强工程竣工结算及债权清理

工程竣工后要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加快货币资金回笼。对于涉及变更部分或因业主原因导致的停工损失、场地狭窄而发生的材料二次搬运等费用要及时进行现场签证、追加合同价款确保取得足额结算收入,加速竣工工程款的收取。针对已经竣工尚未办理结算的工程,要制定出计划组织人员尽快办完结算手续,为清收工程款奠定基础;对已竣工结算完毕的工程拖欠款要采取各种措施全力回收。要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清欠责任制,推行“谁施工、谁结算、谁要款”,项目经理作为的清欠的第一责任人,从项目开工到竣工结算完毕一定要自始至终地履行好自己的清欠职责,同时在清欠过程中可采取一定的激励政策,对逾期工程款进行回收后,可按照回收金额对清欠人员予以奖励,提高清欠人员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最好在财务部门设立债权债务清欠小组,配合公司法律部门对逾期较长的坏账做专项清理。

三、结束语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环境中,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模式、运营模式也更加多样化。PPP+EPC模式、EPC+F模式、BOT+EPC等一系列运营模式的产生,要求建筑施工企业要有较强的项目评审运营能力、投融资能力及风险管理能力。因此,建筑施工企业想要得到长期稳定的发展,就必须规范资本运营,优化企业资金结构,加强合同成本管控,及时办理工程结算,加大工程款回收力度。同时应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财务人员应做到积极预警,及时反馈,加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财务管理能力,提高财务人员经济分析和财务决策的能力。只有将财务风险降至最低,才能实现企业目标利润。

参考文献:

[1]时冰.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及控制措施[J].中国集体经济,2012(10).

[2]龙骥华.浅谈建筑施工单位财务风险及控制[J].财经与管理,2010(22).

[3]张艳.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2).

篇9

关键词 建筑企业 财务管理 问题 措施

近年来房地产行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建筑企业的迅猛地发展。由于一些国外建筑公司的入市,促使建筑行业的竞争日趋加剧。针对现今的建筑市场,建筑企业如何进行企业财管理,有效控制企业运作成本,避免更多的财务风险已经成了一个重要的话题。

一、目前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

1.1 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管理意识欠缺

当前的多数建筑企业缺乏基本的企业财务管理意识,缺少科学化的财务管理模式。有一些建筑企业从根本上没有意识到企业的财务管理与企业管理之间有相辅相成的作用,没有引起建筑企业管理者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注重。甚至有部分建筑企业在企业运作过程中,管理思想落后,除了注重其生产经营活动,其余的管理基本不关心、不注重,尤其在企业财务管理问题上没有真正去落实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关键作用。从而促使了一些不良现象的出现,比如:应收款回收慢,回收困难,这就是应收账款项管理不妥善所造成;其次,现金管理制度的不严格,很容易造成资金不足或者资金闲置的问题;再者很多建筑企业存在了存货占比量较大,没有有效地控制好存货管理,同时造成了存货占用资金时间成本的浪费。企业中管理人员由于处于传统管理模式,没有正确意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导致财务管理欠缺的因素,影响到了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频频出现问题,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同时也会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

1.2 企业财务管理中资金调控不到位

对于企业管理来说,债务清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处理不当除了影响到企业的资金链,甚至影响到企业资产的真实性。建筑企业应收账款回收期长、资金回收困难、回收不及时,没有办法确保企业的正常经营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有的建筑企业,在施工工程竣工后清算工作的拖沓,造成了可确认收入的不及时,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了应收账款账面无法反映真实工程拖欠款的问题,从而企业对债权的控制得不到有效的把控。长期没有清理完毕的应收账款包括在施工中预付的分包工程款、材料款,长时间的呆账、烂账,也不能真实体现出建筑企业的资产和损益情况。常常发生潜在的亏损或潜在的盈利情况,这些问题导致从企业报表中无法正确地分析出企业或具体施工项目的实际财务情况。

1.3 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账目与实际不一致

当前有许多会出现企业资产恶性循环的严重问题。因为较多的建筑企业在账面上所显示的是有盈利的,这样的情况本应该对于企业资金周转构不成问题,可是为什么会出现问题呢?有一部分的建筑企业在企业账面所表现出来的是有较大利润,可是当工程完成结算时却是亏损,甚至有的建筑企业在企业账面上显示资产很大,但是实际现金流并没有入账。有的建筑企业在企业账目中的资产多是应收账款等应收科目的账面数,但是工程款的回收期长与回收困难,长时间的拖欠使部分应收款最终成为了烂账。这些情况的发生,导致建筑企业的资金链的短缺,企业需要额外负债来维持企业的发展。例如建设方长时间不支付应付工程款,除了企业的经济利益受到了损失外,建筑企业还需要负担更多的银行利息,

1.4 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控制能力不强

目前我国的建筑企业多数是采用项目经理制。在这样的项目经理制发展下,建筑企业管理只需要向项目经理部门提供必要的建筑资质保证、收取管理费、提供建筑发票等,这样的制度使整个建筑项目的财务无法全面的进行监管。甚至有些建筑企业高层管理者只是重点控制现金,对企业发展项目的原材料、存货、半成品、固定资产等资源的管理没有足够重视,所以常常会出现保管制度的松散,形成了更大的资产浪费。与此同时有些较大的建筑企业对财务管理分权过度,把财务管理的控制权分散到了下属子公司,这样也会影响到总公司的财务控制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从公司发展的深远意义上来说,会影响到整个建筑企业的发展,无法确定更新的战略目标。

1.5 企业财务管理中项目成本控制不足

作为建筑施工项目是建筑企业直接获取企业经济效益的重点。建筑施工项目在成本的控制能力水平的高低,所体现出来的是企业经济盈利点上的高低。较大一部分的建筑企业进行工程项目初期,对于项目成本控制能力水平有限,直接影响到了项目后期成本增加,再者施工项目管理也会影响到建筑企业在施工项目中的支出比重,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到经济利益。

二、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完善措施

2.1 更新建筑企业财务管理观念

要及时完善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从根本上更新旧的财务管理观念。建筑企业除了要意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以外,还需要提升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成立财务管理的完整系统,可以把财务预测,决策和考核都归纳为财务管理的范围,科学有效地利用好资金,有效的进行成本控制。学习并完善先进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成立相对应的组织机构,从经济核算与企业经济控制,到企业资金管理与企业项目运作,再到建筑项目成本预算,包括企业财务审计等方面形成完整的体系。各个部门之间需要明确负责,合理分配,有效的进行岗位负责制分配,从而才能更加有效的发挥每一个岗位的功能与管理能力。

2.2 有效控制现金管理

作为建筑企业中最为重要的现金,需要建筑企业对现金进行必要的有效地控制管理。在进行预算管理时需要以企业现金预算为主。明确每一笔资金的用途,结合前阶段企业现金的使用情况与企业经营盈利情况,可以进行后阶段的企业收入和支出费用进用预算。有效的预估企业现金的支出和收入占比。进行建筑项目投资或垫资时,需要科学合理化地结合有效的可性行报告进行严格地分析,按分析结果进行阶段性的开展。可以利用各种不同类型的施工项目或者是施工企业施工方式不同的特点进行企业联合分包的形式,有效的分散投资或垫资风险。如果有风险较大的建筑项目,建筑企业之间可以进行企业共同承包,即可以收益共享,同时也可以分散投资或垫资风险。进行施工项目中需要购置的各种固定资产,需要由上级主管部门同意进行统一调配或购置;所购置的各种固定,项目执行部门不具备所有权,只享有使用和管理权,不可以以任何形式进行出租、出借或用于抵押和经济担保。在使用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对每一个物品的调入、调出、盘点、对账都要进行详细的记录。科学合理地对每一个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建设的设施包括临时设施进行有效地材料控制,有效的控制工程预算,防止材料积压和超额对项目资金的占用。

2.3 培养企业财会人员综合素质

增加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意识,意识到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重点对建筑企业财会人员进行培养,提高财务能力,针对整个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进行综合素质培训,提高财务队伍职业素养。另外,要结合自身企业招收风险管理相关人员,通过招收专业的风险管理财务人员,以此增强财务管理的专业性,从而有效的避免投标、融资包括应收款项等风险的出现。制定科学合理化的财务管理制度,能有效地控制建筑企业财务风险。

2.4建筑企业财务管理预警措施

由于目前国内建筑市场的竞争混乱,管理不规范等问题的存在,会存在有部分的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不规范,这样的问题直接给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形成了一定的风险。常常出现项目资金难回收、坏账等情况的发生。因此,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有效避免或降低风险的重要手段。建筑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企业特性,对建筑市场的环境进行了解,针对建设项目的不同应该采用不同的风险预警措施,这样才能有效的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

三、结语

企业财务管理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中,是溶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需要得到高度重视,通过完善的财务管理工作,有效避免和降低建筑企业出现的各类财务风险、能有效地控制项目成本、在提升利润的同时促使建筑企业得以健康良性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婷.加强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探讨.大众商务.2010(06).

篇10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产业的支柱,是非常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在经济发展中处于基础地位,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建筑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具有风险大、投资大、生产周期长、周转慢、不确定因素多、质量要求高等特点,如今随着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财务风险越来越大,因此建筑企业要加强财务管理,谨防财务风险。

一、我国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1、财务监管不力,缺乏监督机制

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不完善,主要原因是企业内部缺乏监督机制和控制机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内部会计缺乏监控力度,建筑企业往往过于精简人员,一人身兼数职,导致分工不明确,自控能力较差;二是会计考核不合乎规范,会计核算的随意性较大;三是企业外部监督过于主观,工商、银行、税务、注册会计师等作为监督力量的主要来源部门往往各行其是。另外,财务管理人员主要靠自己的管理经验进行判断,没有科学的依据,并且管理方式一般以人治人,非以法治人,缺乏基本的法规条例,由此造成建筑企业内部的审批程序不完备,资金管理不到位,岗位责任不明确等,降低了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财务资金控制薄弱。

资金在整个企业的运营中具有很关键的作用,好比是生命之源。如果资金不到位,企业无法扩大规模,无法进行正常的运营,甚至有可能造成企业破产。具体到建筑业更是如此,资金是建筑企业的生命,资金管理工作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中。但目前,我国大多数建筑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资金筹集渠道单一,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有一定的歧视,造成企业集资困难,资金短缺的现象。另一方面,建筑企业大都对现金的流通严格控制,对于企业固定资产、原材料存放、账目管理、资产浪费等现象控制的较为薄弱。这也是造成企业资金匮乏、建筑成本虚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3、财务机构设置不合理,人员素质偏低

建筑企业应该合理的配置财务机构,管理层次要精简。财务人员方面要少而精,确保信息的灵敏和畅通。目前,我国的建筑企业财务机构配置并不合理,大都是金字塔型,不仅层次多、效率低,而且管理观念陈旧,缺乏现代先进科学的管理意识和方法,内容单一,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和技巧掌握不全面、不精确,与当今快速的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很难实现合理化、现代化财务管理。

二、加强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

1、更新财务管理观念

财务管理观念是针对财务进行实践指导的价值观。新形势下,企业如果不改变陈旧的财务管理观念,很难立足于市场。作为建筑企业应该树立一下新的财务管理观念:首先,现金流观念。大多数情况下,现金流量的指标要比利润指标更为重要。现金流主要指企业收到并能够再投资的现金,利润一般是会计部门计算出的所赚得的收益,并不是可以利用的现金。其次,利润最大化。利润是企业追寻的目标,而利润最大化是每一个企业追寻的根本目标。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建筑企业必须加强对成本、收入、资金、费用等指标进行严格的控制。最后,树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管理观念。企业经营环境、市场环境复杂多变,如要确保企业的利润最大化需确立财务管理的中心地位,始终将财务管理作为企业运营的重中之重,发挥财务的预测、决策、控制、考核等作用。

2、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加强现金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