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理病例模板(10篇)

时间:2023-06-07 15:56:2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妇产科护理病例,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妇产科护理病例

篇1

[中图分类号] R473.72 [中图分类号]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24-181-02

随着教学方法的改进,运用临床病例进行辅助教学已成为众多医学院校临床教学的手段之一。该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记忆能力[1,2],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认为,此模式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具有可行性和优越性。本文以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为例,介绍病例教学法的应用体会。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校2006年中职三年制护理专业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80人,对照组176人,两组学生年龄、性别、学习成绩无显著性差异,授课教师、教材、时间相同,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2.1传统讲授法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讲授法,即对每个章节的疾病及护理按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讲解。大部分内容都以教师讲授为主,讲授过程中强调重点,做到条理清晰。

1.2.2病例教学法实验组学生采用病例教学法。

(1)讲授前的准备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并结合教学内容特点和教学目的准备适当的病例(一般为1~2个典型病例),并提出有关问题如:该病例有关的医疗诊断;诊断依据;处理原则;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在上课前把病例和问题打印出来,分发给每一位学生预习。

(2)课堂讲授课堂上教师先系统讲解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再对典型病例的相关内容及问题作启发式讲解,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学生代表发言回答上述问题,最后由教师点评、总结。在点评、总结过程中,教师一边与学生充分交流、一边讲解,师生互动,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想法及原因,适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存在的缺陷,并给予点拨、补充。

2结果

2.1课程效果的评价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方式。试题中设计病例分析题,避免单纯死记硬背题目的出现,整套试卷分为6部分,分别为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病例分析题。考试结束后对两组学生的平均成绩进行比较,运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t=1.65,P

2.2学生对此教学法的评价

对实验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80份,回收有效问卷175份。86%的学生认为病例教学法能激发学习兴趣,90%的学生认为能锻炼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81%的学生认为能培养逻辑思维能力,75%的学生认为能提高协调应变、合作学习能力,说明病例教学法能提高教学效果,施行病例教学法后学生整体对教学内容掌握比较牢固,并能灵活应用。病例教学法教学效果反馈见表2。

3讨论

如何培养实用型人才是中职教育需要研究的课题。中职护理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应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临床课教学模式,总是从以讲授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等一套固定的模式向学生灌输,这样教学虽然注重了知识的贯通性、强调了教师的主导性,却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始终处于教学活动的被动地位,缺乏求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根本上制约着医学生求知模式的科学化,而且导致医学生求知欲望不强、厌学情绪严重,直接影响了教育目标的实现。病例教学法则是以疾病为线索提出问题,通过学生自学和讨论来学习相关的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将复杂的医学知识以“疾病”连接起来,将相关学科的基础与临床知识进行重新整合,打破了学科界限,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3-6]。通过我们的实践也能证明,这种教学法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掌握知识能力方面有其独到的长处。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法也是教学相长的过程,老师要付出很大的精力,如病例的选择、讨论题的拟定,要求深度和范围恰当并能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要求老师对本专业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还需要宽厚的知识面,这些都促进了其在业务上不断提高。但是,在采用新的教学模式的同时,也不应完全放弃传统教学方法中稳定、系统的优点,这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合理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医学教育能更好地进行下去,并为培养优秀的医学专门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 祁冰,杨琳,侯丽辉,等. 七年制中医妇科学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效果评价[J]. 中医教育,2008,27(1):54.

[2] 杨建丽,赵剑华,饶学军,等. 案例教学法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检测[J]. 卫生职业教育,2008,26(5):79.

[3] 黄丽芳. 以病例为中心的教学法在中职儿科护理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读与写杂志,2008,5(4):63.

[4] 张莉芳,蔡逸民. 病例导入式问题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应用[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8,30(1):151.

篇2

引言

护理学是以基础理论为基石、临床病人为实习对象的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科学,其特殊性要求临床护理教学既要尊重病人的权利,不加重其身心负担,又要保证护理学生掌握临床实践技能。近年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高校的不断扩招,以及患者维权意识的不断加强,医学教育与教育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加重,我国的医学教育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护理学教育也是如此。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教育工作者开始参照美国的医学教育模式,把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P)投入到医学教学工作中。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2月中职护理专业学生120名为本次研究的样本,男女比例为25:95,平均年龄(17.2±0.2)岁。以随机的方式将研究样本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2:48,平均年龄(17.2±0.2)岁,巾职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3:47,平均年龄(17.2±0.2)岁,中职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两组学习的课程及课时相同,相关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教学方法

1.2.1编写病例

临床教师根据《妇产科学》第八版的教学大纲和授课要求,结合丰富的临床及教学经验,编写标准化的病人培训案例脚本。以描述病例的主要症状为出发点,提出问题并结合大量鉴别诊断信息,编写了临床常见妇产科的典型病例。如异位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前置胎盘、子宫破裂、子宫肌瘤、卵巢肿瘤、异常子宫出血。所有病例脚本主要描述疾病的症状,包括详细的个人资料、一些模拟体征或主要阳性体征和检测结果。所选病例都可用于问诊和体检。通过教学研究室的集体讨论,使得案例更具真实性、可信性和逻辑性。所有病例的研究过程均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

1.2.2SSP培训

为确保SSP的稳定性和评价准确性,依据剧本要求对SSP进行严格培训,培训工作由课题组成员承担,包括SSP的作用、职责、工作要求,案例相关知识,角色扮演要求,护患沟通基本方法和技巧,操作技能与护患沟通评价标准等。为了更好地进行角色扮演,要求SSP利用周末时间定期去临床见习,对与剧本描述相似的临床病人进行详细问诊、查体,通过有效的沟通,深人体会该疾病,从而更好地充当SSP。

1.2.3教学过程

实验组教学方法:每名学生利用TSP进行强化训练。TSP模拟不同的病例,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对TSP进行相关问诊和体格检查、制定辅助检查项目、同可能得疾病之问进行鉴别诊断,并制定出治疗方案。TSP根据预先设计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和监督。根据每个学生问诊中遗漏的内容,TSP结合个人体验,依据教学大纲,总结归纳出该疾病问诊和体格检查的重点内容。还应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强化不足之处,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同时,TSP应教受学生问诊和体格检查时的医患沟通知识和技巧,指导学生如何观察病人,如何消除病人的顾虑,从而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对照组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实践带教方法,实习同学进入妇产科进行实践学习,分配到各个临床治疗小组,教师以讲授为主,包括问诊、体格检查、诊断治疗原则和沟通技巧。

1.2.4SSP案例教学及技能操作过程

①课前准备案例:在授深前一周,教师将上课需要的教学案例及表演剧本发给SSP,要求SSP思考针对该案例学生在問诊时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并想出适合病人回答的通俗易懂的答案,并且能针对该案例扮演标准化病人。②课前集体备课:授课前,授课教师与SSP进行集体备课,SSP将思考结果反馈给教师,与教师共同讨论案例可能涉及的问题,并对角色扮演进行讨论及演练。③教学过程:教师先将实验组分为6个小组,每个小组没1位SSP,学生进行问诊及体格检查,询问SSP,然后小组成员讨论分析,小组代表陈述小组结论,最后教师总结点评。

2结果

2.1两组护生的学习情况评价表比较通过不同教学模式后,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生学习情况评价明显提高,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3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0(a)-131-02

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诊断并处理女性对现存和潜在健康问题的反应、为女性健康提供服务的科学,是现代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何种教学法进行教学使理论和实践结合得更紧密,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妇产科护理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提高学习妇产科护理学的趣味性,能运用所学知识提供妇女们自我保健及疾病预防知识,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帮助他们维持健康,增进健康,减轻病痛,促进康复。我们采用了病案讨论式的教学法。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5级护理学专科专业学生9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5名,以实验组为研究对象,学生均以高中为起点的统招生。

1.2 方法

对照组用《妇产科护理学》(夏海鸥主编,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教材进行传统教学,实验组在上述教材的基础上病案讨论式的教学法组织教学,并贯穿妇产科护理学教学全过程。采用计划、实施和总结3个步骤进行。

1.2.1 计划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出典型临床教学病例,提前3~5 d将病案及讨论问题书面通知护生,将护生按要求分组,指导护生收集相关质料。要求教学内容的设计能够体现问题性、多元性、实践性等原则,以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

1.2.2 实施首先由1名护生进行病例介绍,包括患者的生理、心理状况,如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分别由护生先就某个或某几个护理诊断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在这个过程中其他的护生可以积极参与讨论,各抒己见,达成共识后再进行下1个问题的讨论。依次类推,逐个解决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最后由教师总结。

1.2.3 总结教师根据学生讨论情况进行及时讲评、补充,并就护生争论的焦点、难点进行重点分析、讲解使其能够完全理解和掌握。以达到解决问题,完成教学的目的。

2 结果

两班病例分析考试成绩比较见表1。两班技能测试成绩比较见表2。

3 讨论

病案讨论式的教学法引入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中心,以临床问题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把握学习内容。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陈旧的教育思想,展开教学内容,创设悬念,激发兴趣,引导思考,改变单纯知识传授模式,将启发式教学贯穿始终。此教学法具有以下的优越性:

提高学习兴趣,护生为解决问题归纳整理所学的知识,充分发挥了护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习兴趣和欲望。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是被动的接受;而在病案讨论式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动参与。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良好的沟通技能。

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果。病案讨论式教学法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讨论、分析,可以提高护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病案讨论式教学中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明显。

病案讨论式教学法作为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不但对本专业内容熟练掌握,还应当掌握相关学科知识;要具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寓教于乐,这就激发了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坚持学习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其他。可以培养其他方面能力,如文献检索、查阅资料的能力,归纳总结、综合理解的能力,逻辑推理、口头表达的能力和沟通能力等,这些将对今后临床工作和学习有很大帮助。

实验结果表明:学生在病例分析的项目评分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表1);技能操作方面除“处理实际病人能力”项目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外,其余项目差异性有显著性意义(表2)。说明病案讨论式的教学法能提高学生分析、判断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病案讨论式的教学法引入《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之中是临床教学改革的需要。这种改革,由于没有现成的教材,因此教师增加了工作负担,临床教师大部分是临床医生,所以也给工作增加了难度。教学中需要重组教材,到临床收集资料,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这就需要教师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

总之,病案讨论式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值得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加以推广。对于存在的某些问题和不足之处,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使之成为更加科学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邱贤云,俞继方,扬毅.PBL教学法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0):86-87.

[2].以病例为引导教学的近期效果[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8,6:35-37.

[3]林妙承.医学实习生的管理[J].医药产业资讯,2005,2(20):79.

篇4

腹部切口手术为妇产科之中的重要医治手段,妇女生理机能的特殊性以及妇产科病症的特殊性,使切口愈合程度被确定为断定术后康复程度的决定性指标[1]。本院2011-03-09到2013-02-09妇产科中需做腹部切口手术者43例,护理方法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人资料

本院2011-03-09到2013-02-09妇产科中

需做腹部切口手术者43例,年龄:24岁到

65岁,手术类型:4例异位妊娠;2例宫颈癌

根治术;6例子宫次全切术;6例子宫全切术;

25例剖宫产术。并发症:2例肥胖,3例贫血,

2例糖尿病,1例体质消瘦。随机将43例行

腹部切口手术者分组:妇产组(21例)与对

照妇产组(22例)。对对照妇产组行常规切

口护理。对妇产组行全面切口护理,护理内容:

术前护理(基础护理、健康宣导、饮食护理);

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基本护理、中药外敷、

红外线热疗以及健康宣教)。随后,比较妇

产组与对照妇产组的护理效果。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妇产组

对对照妇产组行常规切口护理。

1.2.2妇产组

对妇产组行全面切口护理。

术前护理:

(1)基础护理。身体皮肤以及衣物用品、被罩、床单要清洁。行常规机能检测,对生命体征、身体温度予以观察。发现身体异常,则通报医师。此外,予以备皮,经松节油棉签对肚脐孔给予清洁。术前1d,还应当淋浴更衣,避免感冒、受凉。

(2)饮食护理。饮食原则:多餐少食、低脂肪、能量适中以及低膳食纤维。术中护理:遵循彻底止血、无菌操作、减少电刀次数的原则,以防脂肪组织因为反复切割而破损。在缝合之前,当对纱布、生理盐水、器械等予以核对,以防生理盐水指标不够,以防物品于腹腔遗留。

术后护理:

(1)基本护理。身体皮肤以及衣物用品、被罩、床单要清洁。对切口严密观察,对于有并发症者(贫血者、肥胖者、水肿者等)要对敷料位置予以观察,看液体渗出与否、皮肤红肿及温度增高、发硬与否,若存有红肿、皮温高等状况,当及时向医师通报。

(2)健康宣教。对有效咳嗽予以教导,对咳嗽动作与保护切口的同时执行予以教导,以防切口伤裂,伤害身体。此外,还当对排便、蹲下及蹲起、翻身等动作予以指导,以防腹压增高[2-3]。

1.3统计学

统计软件:SPSS12.0,给予X2检验。P

2.1 护理成效

在妇产组(21例)中,17例(80.95%)显效;3例(14.29%)有效;1例(4.76%)无效;在对照妇产组(22例)中,9例(40.91%)显效;4例(18.18%)有效;9例(40.91%)无效。妇产组的护理效果比对照妇产组好,P

2.2 并发症

经护理,在妇产组中,术后4d到13d,2例(9.52%)脂肪液化,1例(4.76%)切口感染。临床表现:切口带有渗出物(脓性、淡黄色),切口疼痛,合并轻度发热,皮肤发红且肿胀,咳嗽。未感染者20例,且切口愈合(1级甲等)。在对照妇产组中,5例(22.73%)脂肪液化,9例(40.91%)切口感染。未感染者13例,且切口愈合(1级甲等)。

3 讨论

通常因为护理不当、无菌技术缺失,使术后引致腹部切口并发症,例如:脂肪液化、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使女性身心以及生理机能、身体康复等深受影响,所以必须严格实施护理,提升护理标准[4]。本文,妇产组的护理效果(显效率+有效率,95.24%)比对照妇产组(显效率+有效率,59.09%)好,P

参考文献

[1] 黎迪珊.妇产科手术病人腹部切口的护理体会[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2,10(7):506- 506.

篇5

【关键词】:妇产科;病房管理

Paper about nursing management about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ward

【Abstract】: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 is dangerous institutions, hospital nursing quality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atient''s condition . In the hospital, nursing work is related to the safety of fetus and patient . Therefore, it is the key for the safety of the hospital to maternal and child safety management,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Keywords】: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Wards management

1 妇产科病房护理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护理服务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进行优质的护理服务势在必行。妇产病人作为特殊群体,有需要妇科手术的病人,有寻求医疗救助的孕产妇,还有需要得到照顾的新生儿,孕产妇在住院期间,情感容易波动,会出现情绪激动,产后心境不良等现象,更需要在这个特殊的阶段得到细心的照顾,而一旦出现管理上的疏漏和失误,将对孕妇、产妇、胎儿和新生儿在人身安全等其他方面的埋下隐患。因此在对待孕产妇这个特殊群体时,不仅需要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专业护理知识和技能,还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经常进行沟通,了解其身体和心理状况。此外,护理人员更要注重管理的人性化,让患者在生理、心理、安全和精神状态上都处于满足舒适的状态。因此,提高护理管理水平,除了能更好的满足患者的需要外,并且能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建设和市场竞争力。

2 妇产科病房护理存在的问题

2.1 妇产科病房安全隐患

住院区的环境多为半开放,工作时间,探望陪侍人员比较多,这就给小偷等不法分子伺机作案留下了隐患。尤其是在凌晨、午休和下班后,这个时段的管理人员比较少,工作上容易出现疏漏,容易出现钱财和新生儿丢失现象。此外,在有的病房内,电饭锅等电气设备比较多,用电量的增加,容易为火灾发生留下隐患。而且病房病人周转较快,消毒不彻底。

2.2 妇产科病人安全隐患

篇6

2结果

2.1应用精细化管理前后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比较应用精细化管理后,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应用精细化管理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2应用精细化管理前后护理缺陷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应用精细化管理后的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应用精细化管理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医院虽然也是一种服务性行业,但是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医院工作中妇产科管理工作是其主要的窗口。所以妇产科管理工作中的护理管理工作应该准确和精细,尽可能做到零差错和零失误,从而让患者的实际需求得到有效满足,让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得到有效提升,最终让护理质量得到有效提高[2]。在对妇产科护理质量和安全控制进行提高时,精细化管理是非常有效的方式之一,通过精细化管理的应用,能让护理人员在妇产科护理中对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进行及时发现,并给予有效的处理和调整,让其得到更好的发展,让护理缺陷事件的发生率降低[3]。

篇7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lieve postoperative pa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patient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effective treatment. Methods: to 210 patients for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postoperative pain, using targeted nursing methods effective pain intervention. Result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postoperative pa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patients to avoid complications, and shorten the hospitalization period. Conclusion: using comprehensive interference therapy to the postoperative pa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patients and to spend postoperative recovery smoothly patients.

【Key words】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Patient Postoperative pain nursing

手术往往会造成患者出现较为剧烈的生理及心理应激性反应。有资料显示,妇产科术后的多种并发症可能和术后疼痛存在关系。妇产科手术的术后疼痛主要包括了生理性与病理性这两种类型。对患者的术后疼痛开展持续性评估,有助于了解各类疼痛的治疗措施,切实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还可有效防止围手术期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现将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本院妇产科手术210 例,其中,剖宫产术141例,子宫次切术39例,异位妊娠2例,其他手术28例。患者年龄为18岁至67岁间,住院时间为7至18d,切口全部一期愈合出院。

2 影响患者疼痛控制的因素

一是害怕药物成瘾与不良反应。麻醉药是患者术后止痛的最主要药物,而害怕麻醉药具有成瘾性则是直接影响到患者有效控制疼痛的一大因素。所以,应当尽量拖延应用镇疼药的时间或者尽量不给药,而害怕镇疼药将会延缓伤口的愈合与术后恢复,者也是病人拒绝用药的主要原因。所以,这将阻碍患者有效的疼痛控制。二是对疼痛评估不够准确。因为对于疼痛评估的重视程度不够,护理人员应用疼痛评估的方法不够细致与准确,甚至错误地给病人作出疼痛打分与分级。

3 妇产科病人术后疼痛的护理措施

3.1 实施心理护理

护士应当在术后适时向患者介绍术后疼痛与转归的情况,包括术后切口的疼痛时间与程度,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并告知患者各类减轻疼痛程度的方式,比如镇痛泵与止痛药等,从而消除患者对于疼痛所产生的恐惧心理,并避免术后由于疼痛而表现出过度的紧张。心理护理能够影响到病人对于疼痛的认识,使其产生不怕疼痛之意识,从而对于疼痛产生足够的心理准备。在实际工作当中,对于精神紧张与焦虑,而且希望得到护理人员理解的患者,尤其是术后很想多用止痛药以减轻自身痛苦的患者,护士要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去安慰与鼓励患者, 倾听患者的陈述,并耐心细致地观察,尽量去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使其树立起战胜病魔的自信心。一些病人性格较为脆弱,疼痛的阈值比较低,对于疼痛十分敏感,在麻醉清醒之后不久就会感到疼痛难忍,而另一些病人的自尊心比较强,意志顽强,在术后能控制自身疼痛。有鉴于此,护士应当了解到患者的性格与情绪,分别采用各不相同的护理计划。对于自控能力比较强的患者应及时予以表扬与鼓励,在肯定其长处的同时要提醒他们及时反应自己出现的不适,以避免发生意外和耽误抢救的时机。对于耐受力比较差的患者应当多进行巡视与安慰,让患者切实感受到护士的关心,进而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感与安全感,从而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3.2 强化护理人员对疼痛控制的认识

据调查,有一半以上的病人在术后72h仍出现疼痛不止的状况。所以,疼痛主动评估应当成为医院护理工作的常规,避免只有病人反应疼痛之后才进行被动处理的情况。当前,护士往往会低估病人的疼痛状况,在疼痛强度的评估上,大多数护士与患者的主诉不一致,很多护士会低估患者的疼痛强度。鉴于医学界对疼痛基础理论研究之深入,在临床护理当中,疼痛已成为体温、脉搏、呼吸与血压等四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解除患者的术后疼痛已成为护士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3.3 合理运用镇痛药物

现代医学主张进行预防性用药,而不是等到患者疼痛难忍之后再给药。预防性给药所需要的剂量要比疼痛剧烈时的用药剂量更少,而且病人的痛苦更小、镇痛效果更好。比如,对于妇产科小手术所引起的疼痛,运用散利痛类药物就能达到比较理想的镇痛效果;对于妇产科中、大手术所引起的疼痛,则应使用中枢作用止痛药与患者自控止痛法。这一治疗方法主要是为适应患者个体需要而设计出来的一种可塑性止痛法。当病人按动按钮即可启动这一系统,从而产生主动参与感,有利于患者身体的康复。

3.4 准确判断患者的疼痛类型

护理人员应当严密观察患者切口的局部情况与生命体征出现的变化,并准确地判断出疼痛类型。如果是伤口痛,就要严密观察切口是否有肿胀,切口敷料是否出现渗血与渗液,从而防止出现局部血肿;如果患者出现宫缩疼痛,子宫收缩较好且恶露多,护士可采取按摩子宫与应用宫缩剂、热敷下腹部等方法来止痛;如果因为使用留置导尿管而造成患者膀胱痛,则应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并嘱咐患者多喝水;如果患者因为术后禁食、心理压力大或者原有胃病史而出现了胃疼痛,则应叮嘱患者注重清淡饮食,不要食用凉食。要鼓励患者多下床活动,从而有利于排气和恢复胃肠的功能,并指导患者多次深呼吸等从而分散注意力。同时,还可使用热敷与解痉止痛药等方式来调解患者的胃肠功能。

4 讨论

术后疼痛是患者对于手术刺激的一种应激反应,它所造成的病理与生理改变,将会影响到患者术后恢复。因此,要想加快患者的术后恢复,就必须解决患者的术后疼痛问题。在临床护理实践之中,部分医院未能将疼痛评估列入护理常规,唯有在病人在提出疼痛或者要求镇痛之时才会被动地进行处理,这就阻碍了实施有效的疼痛控制。在妇产科病人的术后护理当中,应当注重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进行合理的疼痛评估,运用药物等方法将病人的疼痛控制于最小限度上,让其能够安度手术恢复期。

参 考 文 献

篇8

1 尿道的解剖生理

女性尿道很短,全长3~4 cm,直径8~10 mm。

2 护理

2.1 留置导尿的注意事项:(1)应向病人讲明导尿的目的、意义,并给予适当遮挡,以取得病人的配合。(2)操作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3)选择型号适合的导尿管,成人以16号为宜。(4)操作过程中动作要轻柔,避免导尿管在尿道内反复拔插,造成尿道黏膜损伤及引起尿管感染。(5)插入气囊、导尿管时,不能过重,以免引起尿道的损伤。(6)膀胱过度充盈且极度1000 ml时应分次,以防止液压突然降低而发生虚脱。

2.2 导尿管和尿管的处理:(1)尿管和储尿袋:避免接触地面,留置尿管保持通畅,防止扭曲或脱落;应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注意有无沉淀及时发现及时处理。(2)防止尿液逆流,及时液,当病人下床、翻身或搬动时,尿袋不得高于耻骨联合处。(3)留置尿管病人超过1周时,为保证膀胱功能,采用间歇性夹闭引流管,2~3小时开放1次,以锻炼膀胱的充盈和功能。(4)引流不畅时,可用无菌导尿管,抽吸时用力不要过大,以防膀胱黏膜吸在导管上。

2.3 预防泌尿系感染:(1)应保持尿道口清洁,防止逆行感染,每日用消毒液擦洗。(2)留置尿管应经常更换,保持尿量在

200ml左右,如发现尿液混浊、沉淀,应行膀胱冲洗。(3)拔除尿管时,动作轻揉,为减少损伤尿道黏膜,拔除尿管时,可用20 ml空针抽取气囊内液体或气体,再向气囊内推注液体或气体0.4~0.5 ml,然后再将尿管拔除。向气囊内推注液体或气体后,拔管时与尿道黏膜不会产生强烈摩擦。(4)留置导尿期间应注意全程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保护病人隐私。在临床上,病人的安全应摆在护理工作的首位,手术是一种创伤性损伤,会给病人带来暂时的不舒适症状。(5)导尿术更是一种损伤性操作,长期留置导尿易引起感染,有文献报道,1990~1996年,我国30余所医院的感染监测结果表明:在50%的医院中,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占医院感染的11.4%~18.6%,而其中大部分是由于导尿或留置导尿引起。(6)近年国外文献报道,医院内感染中,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已有上升趋势,约占院内感染的36%~40%。

篇9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216-01

手术是妇科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妇产科手术相比其他手术治疗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大多数患者手术治疗之后会出现明显的疼痛症状,且患者术后疼痛与术后并发症及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对患者术后疼痛现状观察与护理是预防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病情复发的关键途径[1]。本次研究将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分为生理性疼痛和病理性疼痛两种类型,针对患者术后疼痛现象进行了全面的优质护理干预,并根据患者症状和身体状况进行及时调整,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症状,利于患者术后康复,有效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情复发率[2]。现将我院妇产科62例患者术后疼痛护理干预状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自2009年5月至2011年10月于我院接受妇产科手术治疗的患者62例,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两个护理组(每组各31例)。综合护理组患者31例,患者年龄25~58岁,平均年龄(41.5±3.4)岁;患者中剖宫产17例,子宫全切除术2例,附件切除术5例,异位妊娠4例,其他手术治疗3例。常规护理组患者年龄28~59岁,平均年龄(42.3±3.1)岁;患者中剖宫产18例,子宫全切除术2例,附件切除术6例,异位妊娠3例,其他手术治疗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因等无明显差别,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入组前均经过妇科及其他常规检查,确认需要接受妇产科手术治疗,且所有患者均未见严重生理功能障碍及重大疾病。

1.2护理方法

1.2.1常规术后护理方法:常规护理组患者接受妇产科手术治疗之后给予常规的术后护理干预,依照常规的疼痛评估手段对患者疼痛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手段进行护理干预,必要时采取镇痛药物辅助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同时对患者术后伤口采取常规术后护理止痛。

1.2.2术后综合护理干预方法

1.2.2.1术后疼痛评估: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术后疼痛症状及患者自身感受,结合实际术后疼痛评估和护理经验,科学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状况,同时,由主治医师协助共同全面了解和分析患者身体状况及手术治疗状况,正确运用疼痛评估方法与技能,准确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状况,并及时制定和调整完善的疼痛护理方案。

1.2.2.2术后伤口护理:患者术后伤口护理是整个术后护理环节的关键部分。护理人员应随时观察患者术后伤口出血、渗血情况及伤口感染状况,在伤口护理是采用干燥、清洁的辅料与纱布,注意敷料湿透及时更换。发现伤口疼痛和感染状况及时处理。采用8%的洁尔阴洗液或0.02%左右的高锰酸钾冲洗外阴保持清洁,每日1~2次[3]。

1.2.2.3心理护理干预:加强对患者的术后心理护理,尤其在术后3天的切口疼痛关键期内,应适当加强心理护理[4]。心理护理工作应在患者入院之时开展,安排有经验的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轻松、温和的沟通和交流,帮助患者尽快熟悉院内环境,向患者及家属讲述手术治疗及术后护理流程,及时了解患者术前及术后心理状况,帮助患者保持轻松、乐观的心情。

1.3评价标准:本次研究护理干预结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个层次,患者经过术后疼痛护理干预,疼痛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缓解、整体状况稳定、未见并发症,视为显效;患者术后疼痛症状基本消失或缓解、身体状况基本稳定、未见明显并发症,视为护理干预有效;患者术后疼痛症状未见缓解、出现并发症,视为护理干预无效。

1.4数据处理:本次研究结果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所有数据采用卡方检测。当P

2结果

常规护理组患者术后护理显效8例,有效1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7.42%;综合护理组患者术后护理显效17例,有效14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综合护理干预法相比常规护理法有更好的妇产科术后疼痛护理效果,p

3讨论

大多数患者接受妇产科手术治疗之后会出现明显的疼痛症状,且患者术后疼痛与术后并发症及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对患者术后疼痛现状观察与护理是预防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病情复发的关键途径。本次研究针对患者术后疼痛现象进行了全面的优质护理干预,科学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状况,加强对患者的术后伤口护理和心理护理,并根据患者症状和身体状况进行及时调整,综合护理干预法相比常规护理法有更好的妇产科术后疼痛护理效果,p

参考文献

[1]曹永宏.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3):340-341

篇10

我们对于常规护理组的患者,运用常规的护理方法,首先是针对于患者所表现的症状实施科学的护理与评估后,科学地制订出具体的护理方案,然后再采取合理的护理服务措施,同时要密切地监测患者的身体体征等,对于已经出现的问题及时地改进护理的内容。对于人性化护理组的患者,则另外运用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模式,以人为本,给予患者各项心理护理和营养护理等各方面的护理服务,并依据患者的个性化因素而具体制订综合护理方案,同时给予患者积极地心理上的疏导,以尽可能地减小其压抑和焦虑等不利治疗的情绪[3];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要同时注意患者的饮食起居护理,从而实现其早日康复。

2、护理效果评价标准

本项研究按照本院所制定的护理质量评分表实施综合性评价,如果护理服务质量的评价分数越高,就说明护理服务的质量越高。同时,对于患者在接受不同护理方式前后的心理状况运用汉密尔顿焦虑量来进行综合评价对比,若焦虑量表数值总分高于14分,可以确定患者有肯定的焦虑;若总分在7~14分之间,则说明患者为可能有焦虑;如果焦虑量表数值小于6分,则表明患者没有焦虑情绪。

3、统计学处理

本项研究运用统计学软件(版本为SPSS15.0)实施分析,全部的计量资料都运用χ2进行检验,所有的数据都以均数加减标准差(x±s)的形式来进行表示,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二、结果

在该两组患者护理以前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值对比,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是在实施了人性化护理以后,该两组患者进行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该两组患者在护理服务质量的评分值对比方面,人性化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均要明显地优于常规护理组的患者,该两组患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