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7 15:56:2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新生儿科护理综述,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法律意识淡漠:在护理过程中,因部分护理人员缺乏慎独精神和法律知识,服务意识不强,不耐心解释家属提出的有关问题,也没有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操作规程和交接班制度,因此出现疏忽大意或用药错误或各种医疗仪器的使用方法不当等,也未落实医疗器械用前检查和治疗中观察等措施。尤其在夜班无人监督的情况下,护士任意简化操作规程,致使护理记录不准确或不及时,从而造成护理风险的存在。
护理人员技术不熟练,知识经验缺乏:新生儿科护理人员严重不足,达不到规定的床护比例要求,特别在工作繁忙之时,常造成患儿家属长时间的等待。同时再加上一部分护士对新药的作用和药物配伍禁忌缺乏足够的了解、穿刺技术不太熟练、专科知识及经验缺乏、护理工作量较大以及护理人员工作负荷过重等原因,导致某些护理流程不尽合理,因此易引起纠纷或产生护理技术风险。
新生儿科护理风险管理对策
加强护士风险意识教育,做好风险评估:要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程序和执业范围,认清当前形式,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转变护理服务观念,实施全程护理质量管理,并有计划、有目的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与风险教育意识,以减少护理中的风险。在护理中,由于患儿家属有权知道各项护理操作内容和应承担风险的事宜,因此护理人员要严格做好疾病发展的可预见性和风险评估[2],通过识别与评价风险,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对于风险评估较低的新生儿,应做好重点监护。我科在明确护理工作具有高风险的基础上,针对潜在的护理风险,制定了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如新生儿沐浴、抚触等技术的指导和护理常规等,达到了预防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目的。
加强护理质量监控,明确风险管理职责:要加强护理人员的医德修养,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思想素质,切实履行护士的职责。要根据新生儿科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成立新生儿护理质量监控小组,并制定风险管理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及宣教制度,明确护理风险防范措施,使大家对各项护理工作有章可循,护理质量管理要职责分明。不断强化对护理人员的知识培训,定时进行护理安全管理讨论,找出潜在的不安全隐患,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和改进措施。注意加强巡视和记录新生儿体温、大小便次数、新生儿吸吮等情况,不断促进新生儿科护理质量。在收送新生儿沐浴或护理操作时,应坚持逐个拆开清洗,不可同时脱掉多个新生儿的衣服,待洗完后应及时查对新生儿识别带或手圈是否正确,在确定无误后及时包裹好。注意沐浴期间应随时调节水温,工作人员更不得随意外出,亦不可有非工作人员进入,避免导致护理风险的发生。
实行人性化管理,合理安排人力资源:人性化服务是强调以人为中心,在护理工作中不断转变护理人员的服务观念,制定护理服务用语和护士风险防范培训计划,使其了解风险管理的作用与目的,明确护理人员和患者各自的权利,这不仅有助于护理服务质量的全面提高与持续改进,同时也对降低医疗护理风险具有重要的作用[3]。要根据新生儿科具体情况,制定可能发生的各项护理风险应急预案,并制作成册,发到每位护理人员手中,要求人人掌握,从而进一步完善制度。另外要加强夜间、午间以及交接班期间的薄弱环节的工作,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尽量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提高巡视次数,以减少不必要的护理风险。
讨 论
新生儿科是临床高风险科室,但由于患儿家属对医疗或护理风险认识不足,加之病情变化较快和患儿无家属陪护,且从住院到出院均有护理人员操作进行,所以如果稍不注意某个细微护理环节,就可出现差错,导致潜在护理风险的存在或造成新生儿不良后果。本组通过不断分析护理工作中存在或潜在的风险隐患以及各项措施的落实,及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加强和健全了新生儿科护理风险管理机制,做到了持续质量改进,使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及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得到了增强,提高了护士主动查找护理安全隐患和工作中薄弱环节的积极性,都能严格按照护理范围和人性化的服务理念进行护理操作,并有针对性地规避了相关风险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了护理风险的发生,收到了满意效果。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护理模式的改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日益增强,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使护理风险管理已成为一项长期性和持续性的工作。尤其作为新生儿科护理人员,只有不断加强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健全护理管理机制,合理配备人力资源,完善各种规章制度[4],努力从制度规范、护理服务流程、人员培训、风险评估等各个环节入手,善于观察,总结和分析护理安全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从而才能有效推进科学化、制度化的护理质量管理,杜绝护理风险的发生,确保新生儿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王淳德,郑思炳,王渠江.医疗风险管理浅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18(7):405.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的临床症状。在新生儿时期最常见,发病率高达
34. 94%[1]。新生儿黄疸包括生理性与病理性两种。生理性黄疸多不用治疗,而病理性则可能引起后果严重的胆红素脑病即核黄疸,导致患儿出现死亡或神经系统后遗症。我院对该病采取中医治疗、预防、护理,效果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临床资料 选取2006 年1 月~2009 年10 月我院出生的全部新生儿黄疸病例,,共27例。其中生理性黄疸16 例,病理性黄疸11 例。根据临床表现,轻度黄疸15 例,中度9 例,重度3 例。患儿住院天数最短5天,最长10天。27例患儿中,足月儿19 例,早产儿8 例;女婴12 例,男婴15例。
1.2护理方法
1. 2. 1 一般护理 每天在护理时至少要测4 次体温,观察是否有发热,若发热说明有并发症产生,应及时处理;嘱产妇及时给新生儿供给奶水,注意患儿吮乳情况,若患儿吮乳有力,进食量亦可,并多喂水保证热量供应。在护理时应注意脐部清洁,并每日勤换柔软的尿布。
1.2.2重点护理 皮肤是重点观察项目,应注意观察其皮肤面目黄染的发生时间、颜色深浅,消退及加深时间等。若黄染的发生时间过早、过晚或时间过长,其颜色较深,或该退不退,均说明其黄疸为病理性黄疸,病情较重,应及早治疗。观察小便时,应注意小便的颜色深浅。
1.2.3 辨证施护 护理人员掌握好药物的性能与禁忌,根据不同分型辨证施治施护,如湿热熏蒸型选用茵陈蒿汤加味;感受邪毒型选用犀角散加减;寒湿阻滞型选用茵陈理中汤加味,瘀血内阻型常选用血腑逐瘀汤加减。
2. 结果
2. 1 护理结果 全部病例均痊愈,无一例发生胆红素脑病。随访患儿均生长发育正常,无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
2.2 护理疗效判定
依据高等医学院校4 版教材《儿科学》新生儿黄疸诊断标准[2] ,足月儿血清胆红素> 205/ umol/L ,早产儿> 256umol/ L 为病理性黄疸;如小于以上数字则为生理性黄疸。痊愈:辨证施护后黄疸消失,血清胆红素降至正常( ≤17. 1umol/ L) ; 好转:肉眼观察皮肤黄疸消退,血清胆红素下降,但未降至正常值( ≤17. 1umol/ L) ; 无效: 黄疸未消退,血清胆红素持续不降。
3. 讨论
中医认为:黄疸的出现多由孕母感受湿热或寒湿传入胎儿,或小儿出生后感受湿热邪毒所致。无论孕母怀胎,还是小儿出生后,感受湿热或寒湿之邪而致病发病,皆有湿在其中。其治法为热则清之,寒则温之,湿则化之、祛之。临床常将其分为湿热熏蒸、感受邪毒、寒湿阻滞、瘀血内阻四个证型进行治疗。
祖国医学的精髓在于辨证施护,而中医护理的关键也是辨证施护,在本组患儿的治疗中,中药茵陈至为关键。茵陈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的功效,是治疗黄疸的主药。由于其作用突出,故可配伍用于各型黄疸。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茵陈有明显的利胆作用,在增加胆汁分泌的同时,也增加胆汁中固体物、胆酸和胆红素的排出量。因此,茵陈在治疗黄疸时,是必不可少的药物。在辨证治疗新生儿黄疸要注意小儿年少,用药时宜轻宜小,中病即止[4]。虽然用药是医生的职责,护理人员也要掌握好药物的性能与禁忌,对临床观察病情、判断疾病的转归和预后很有帮助。
新生儿黄疸主要表现为: 皮肤黄、目黄、小便黄,大便颜色淡或呈白色,出现发热、拒食、精神不好、嗜睡、两眼呆滞等症状。因此在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中,皮肤是重点观察项目。应注意观察患儿皮肤面目黄染的发生时间、颜色深浅,其颜色是逐渐加深,还是逐渐消退,加深及消退的时间等。如果黄染的发生时间过早、过晚或时间过长,且颜色较深,或该退不退,均说明其黄疸为病理性黄疸,病情较重,应及早治疗。观察小便时,应注意小便的颜色深浅,闻尿味臊淡或重,如颜色深黄,尿味臊重,说明湿热较重;如颜色淡黄,尿味不大,说明其湿热不重。患儿大便的颜色为黄色味大,说明其热象较重;若为灰白,说明有瘀血内阻[3]。
总之,新生儿黄疸除给以及时积极治疗外,临床护理也非常重要,特别是辩证施护,更能有效地促进黄疸婴儿的康复,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本组27 例新生儿黄疸经合理的护理,收到很好的疗效,说明辨证施护在本病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新生儿三级分级医疗体系:
根据医护水平及设备条件将新生儿病房分为三级。①Ⅰ级新生儿病房,即普通婴儿室,适用于健康新生儿。②Ⅱ级新生儿病房,即普通新生儿病房。③Ⅲ级新生儿病房,即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3】。新生儿转运就是要把Ⅰ、Ⅱ级新生儿病房转来的危重新生儿在医疗设备及医疗水平较高的NICU得到集中救治。
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NETS)的三级医疗分级:I 级医院:乡镇医院、所有分娩点(包括二、三级医院)。要有新生儿观察室。主要配备新生儿窒息复苏设备,具备新生儿窒息复苏技能、非高危分娩产房处理和普通足月新生儿护理的能力 。II级医院:区、县级医院,三级综合性医院。要有单独的新生儿房间,监护仪,保暖箱,CPAP 。具备新生儿生命体征监护,氧疗,CPAP呼吸支持, 一般肺炎的处理,黄疸光疗的条件。III级医院:三级医院(儿童、妇幼医院,区域中心医院)。要有一支较高水准的危重新生儿救治护理医护队伍和完善的NICU,有呼吸机,生命体征监护仪,血气检查,X线摄片、B超设施等。功能:危重新生儿救治、各种呼吸支持、换血、新生儿外科。
按上海市卫生局区域归属划分,我们闵行区五家产科分娩点的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是复旦大学儿科医院新生儿科。为保障NETS系统的流畅性,每年闵行区妇幼保健院会同复旦大学儿科医院新生儿科NICU联合组织闵行区的产科、儿科、新生儿科和儿保科的医护人员进行两轮的轮训和复训,以提高基层医护人员对危重新生儿的识别和救治水平,并就转运的各个环节进行沟通和交流,及时改正和修订工作中的不足,使这一工作更加制度化和科学化。
2 要有科学合理的转运模式。
纵观我国目前危重新生儿转运现状,总结起来有三种模式。①、转出医院转运。基层转出医院自己有救护车或120车,与接收医院联系后,派人将病人转到接收医院。优点是快捷。缺点是当地医院缺乏一支专业的新生儿转运队伍,缺乏较好的危重新生儿转运设备,在转运过程中,若新生儿出现病情变化,难以得到有效的救治。②、接收医院转运。III级新生儿医疗单位建立新生儿转运队伍,具有转运工具,转出医院先与接收医院联系,由接收医院派人、派车去转出医院将病人接过来。目前我国许多医院和地区都是采取这种模式,如广东,新疆等地。③、由120急救中心完全负责。转出医院与120联系,120派人和车去接收,并转运到接收医院。优点抢救设备齐全。缺点是等120排队要耗时间,再则,我国120急救队伍缺乏专业的新生儿救治技能。
上海市在结合当地特点、总结自身经验和对比兄弟省市转运优劣的基础上,在上海市卫生局领导的关怀下,在上海市围产学会新生儿学组的积极酝酿及筹备下,创立了特色的120与接收医院相结合的新生儿转运模式。即转出医院与接收医院联系,请求转运。接收医院通知120派车到接收医院。接收医院的高年资新生儿专科医生和护士带转运工具一起去转出医院,并积极参与危重新生儿初步处理后将患儿转运回接收医院。上海市卫生局将上海19个区县划区,分配给组织成立的6家新生儿抢救转运中心,6家转运中心与所在区的120中心紧密合作,进行对口转运。优点:划区分片,固定对口,设备精良,转运队伍专业化。NICU提供的训练有素的主动转运可以更有效地进行现场和转运途中处理,全面提高危重新生儿救治质量【4】。我们闵行区自该系统启动以来,未发生一例转运途中新生儿死亡的病例。缺点等待120排队,再等待120去接收医院接转运人员,耗费时间较长。
3 要把握好转运指征和时机。
转运指征过严会错失最佳就治时机,过松会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那么,那些情况下的新生儿需要转运呢?①、窒息需经气管插管复苏的新生儿,复苏后评估是否有脑损伤?是否有循环功能障碍?是否有严重酸中毒?5分钟、10分钟APGAR评分是否≤3分?是否有其他严重合并症?如果有上述问题,积极处理后,可以考虑转运到上级医院。②、呼吸系统问题,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胎粪吸入综合征、频发呼吸暂停经处理未见好转,而又无机械通气条件,应尽早转运。ELBW最好先用PS预防。肺出血和ARDS要先插管,建立呼吸支持以后,再转运。③、早产儿,出生体重
4 转运病人准备。
简而言之就是The S.T.A.B.L.E. ? Program。从Sugar血糖,Temperature 体温,Artificial Breathing 人工呼吸,Blood Pressure 血压,Lab Work 实验室指标,Emotional Support 情感支持这几方面给予支持。基层产院要及时识别危重新生儿,发现问题给予基本的处理,保证转运过程患儿病情相对稳定,从而使转运顺利实施,为进一步救治创造条件。病情稳定的标准是运用STABIE技术、监护技术、新生儿危重评分法、临床症状等作为评价患儿病情稳定的指标,分别于转运前、转运中及到达监护中心时予以评价【5】。通过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我们客观地掌握患儿的现状,及时的了解病情的进展。
5 注意事项。
王三南报导,苏州市新生儿转运未开展前7年与开展后7年相比,新生儿病死率由8.08下降至3.74,病死率明显下降,具有极显著性意义【6】。国内外一些文献也报道了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积极的社会效应。但我们知道,新生儿转运不是一个简单的运送过程,而是一个连续的监护治疗的过程,相当于一个连续NICU[7]。所以,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保持危重新生儿绿色转运通道的24小时畅通。接收医院要初步了解患儿的基本病史及现状,必要时对基层产院给予技术上的指导。②、要有规范的交接病人手续,包括家长签字的同意转运及转运风险告知单,患儿详尽的病史及治疗情况。③、转运小组要对患儿进行基本的生命体征检查和处理,保证生命体征的平稳和应急条件的具备方才转运,尽可能避免患儿转运途中死亡的不利现象出现。
综上所述,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医院,其采取的转运模式也不尽相同。各地应因地制宜,结合自身的特点,建立起一套适宜于自己地区的行之有效的危重新生儿转运机制,最大程度的实现危重新生儿转运的―使危急重新生儿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救治这一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 Woodward GA.The state of pediatric interfacility transport:consersus of the secoed national pediatric and neonatal interfacility transport medicine leadership conference [J]. Pediatr Emerg Care,2002,18(1): 38-43。
[2] Fenton AC,Leslie A.Skeoch CH.Optimising neonatal Transfer[J].Arch Dis Child Fetal Neonatal Ed,2004,89(3):F215-F219.
[3] 沈晓明,王卫平,等.儿科学.第7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0.
[4] 李静,史宝海,陈震.114例危重新生儿转运临床分析【J】.新生儿科杂志,2003,18(1):32-33.
新生儿黄疸以新生儿全身皮肤、巩膜出现黄染为特征,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尤其是早期(生后1周内)新生儿更多见。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约有50 %足月儿和80 %早产儿可出现肉眼黄疸,它既可以是生理现象也可以是多种疾病的重要表现。部分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严重者病死率高,存活者多留有后遗症。因此,利用早期干预措施降低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十分必要。外治法预防该类疾病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经济方便的优势。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令人瞩目,现就近10年来外治法防治新生儿黄疸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1抚触
抚触可增加迷走神经的紧张性,使胃肠道激素、胃泌素、胰岛素释放增加,这样食物的吸收能力增强,奶量摄入增多,刺激胃肠蠕动,使新生儿胎粪排泄次数增多,胎粪尽早排尽,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从而对新生儿黄疸产生干预作用。张桂芹等[2]将自然分娩出生的健康足月新生儿60例,随机分为抚触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抚触组出生后第1 d即对新生儿进行抚触,对照组常规护理。两组间新生儿生后48 h吃奶次数,大便转黄天数及生后第3 d、第4 d经皮测总胆红素值,在统计学处理上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
2光疗
采用经皮测胆红素仪监测新生儿黄疸指数,给予预防性光疗,能有效地将血非结合胆红素浓度控制在较低的范围内。通过光疗可使间接胆红素氧化为一种无毒性水溶性双吡咯,从胆汁或尿中排出,以降低血胆红素浓度,可减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效果良好。陈新斌[5]对144位新生儿进行经皮测胆红素指数(TCB)监测,凡生后3 d内TCBI>18者放入光疗箱治疗,12~24 h后出箱,若停止光疗后TCBI又升高且>18者则再次光疗,直至TCBI
3游泳
新生儿游泳后吃奶频率增加,每次吃奶持续时间延长,肠蠕动增加,加速了胎粪的排出。由于游泳新生儿的摄食时间提早,从而加快了新生儿肠道内正常菌群的建立,使进入肠道的胆红素还原成尿胆原,随之排出体外。同时,新生儿小肠内β葡萄糖醛酸苷酶分解结合胆红素所形成的未结合胆红素迅速从粪便排出,促进了胆红素的排泄和减少了肠—肝循环胆红素的吸收,从而减少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以及核黄疸发生的危险性。覃桂荣等[7]将78例足月剖宫产分娩的正常新生儿,随机分为游泳组(38例)与对照组(40例)。游泳组从出生当天开始游泳,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不游泳。结果游泳组新生儿末梢血胆红素值低于对照组(P
4人工促排便法
胡颦等[9]应用开塞露纳入新生儿内通便,加快胎便的排出与排尽,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推迟黄疸出现时间,减轻黄疸程度,降低黄疸发生率,从而减小了新生儿黄疸的危险性。他们将健康儿共7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给予开塞露,对照组不用开塞露。两组新生儿第1次排黄便时间、黄疸出现时问、黄疸发生率、黄疸达高峰期经皮胆红素值差异均有高度统计意义(P
5药物贴敷及外洗法
通过脐周穴位、皮肤吸收药物,从而达到清除新生儿体内胎毒、清热祛风、消降积满,对减轻黄疸、消除黄疸有较好的效果。钱竹珍等[12]将剖宫产娩出的12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断脐后脐部用胎毒清脐敷包扎,对照组60例断脐后暴露脐部。结果两组新生儿胆红素浓度>205 μmol/L例数分别为6例和22例,黄疸消退至正常时间分别为(1.5±0.51)d、(2.4±0.81)d,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
6快速断脐法
快速断脐法减少了脐血进入新生儿体内,使进入新生儿体内的红细胞相应减少,从而减少了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生,减少了新生儿胆红素的生成[14],它可明显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使黄疸程度减轻。林振喜[15]将220例新生儿随机分成快速断脐组(120例)和慢速断脐组(100例)。快速断脐组新生儿娩出后11 s内快速断脐,慢速断脐组新生儿娩出后待脐搏停止后将母血挤向新生儿脐部再断脐。结果显示,快速断脐组的新生儿肉眼黄疸发生率明显低于慢速断脐组,新生儿黄疸发生时间也明显晚于慢速断脐组,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浓度较慢速断脐组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意义(P
7综合干预疗法
7.1 游泳加抚触
徐雪梅等[16]将34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80例出生后24 h进行游泳加抚触,对照组16O例出生后采用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出生后不同时段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及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7.2 抚触配合足部脏腑反射区按摩
俞琦等[19]选择足月产新生儿162 例,两组均予新生儿常规护理,治疗组加抚触配合足部脏腑反射区按摩。结果表明,治疗组每日排便增加、胎便变黄时间提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
7.3 多种早期干预措施
采取早期补充喂养、喂服酶诱导剂、抚触及灌肠促排便等多种早期干预措施,不但能让新生儿获得初乳的高营养和摄入足够蛋白质和能量,而且可以快速建立正常肠道菌群,加快胎粪排出,降低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缩短病程。涂燕青等[20]将182 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92 例) 和对照组(90例) ,观察组在出生后12 h 预防性给予苯巴比妥、妈咪爱,结合抚触,直至出院。对照组不给予早期干预。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黄疸发生率为39.1 %、61.1 %,二者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
9小结与展望
从上述文献可知,外治法预防新生儿黄疸有其独特的效果,方法也较多,包括中医外治法和西医外治法,目前已引起广泛重视,其优越性突出表现为疗效明显、作用迅速、操作方便、不良反应小以及价廉。但仍有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有关外治法的研究多停留在临床疗效观察上,实验研究、机理研究较少、不够深入,不少报道观察病例例数少,说服力差。我们认为,随着有关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相关实验、治疗方法的规范化、现代化和多样化,外治法将在预防新生儿黄疸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Juretschke L J,Kernicterus. Still a concern[J ].Neonatal Netw,2005,24(2):7-19.
[2]张桂芹,孙晓娟. 抚触对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干预效果[J].新生儿科杂志,2003,18(2): 69-70.
[3]仝玉丽. 抚触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附180例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4):1907-1909.
[4]董旭东,刘宁,孙琼兰. 抚触对新生儿黄疸及排便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685-1686.
[5]陈新斌. 胆红素监测和间断光疗对新生儿核黄疸的预防[J].中华临床新医学,2005,5(10): 894-895.
[6]岑金,林雪霞,蔡爱群. 微量血胆红素高值新生儿的早期干预120例临床分析[J].中华新医学,2003,4(16): 1493-1494.
[7]覃桂荣,雪丽霜,谭红,等. 游泳对新生儿末梢血胆红素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 6-7.
[8]蒙林,崔艳萍,董秋燕,等. 游泳对新生儿胆红素影响的临床研究[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5,25(1): 56-57.
[9]胡颦,陈丽,王薇,等. 开塞露减轻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J].贵州医药,2002,26(4): 354-355.
[10]李忠. 生理盐水灌肠防治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2,23(9): 970.
[11]李先林,赵新霞,刘燹,等.人工排便法预防新生儿黄疸[J].护理学杂志,2006,21(15):27-28.
[12]钱竹珍,叶君儿.胎毒清脐敷防治新生儿黄疸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03,17(10B): 1231.
[13]王利民,吴曙粤,黄春兰,等. 新生儿退黄洗液早期干预新生儿黄疸的疗效[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14):944-945.
[14]钱华,钱育昆.快速断脐法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02,2(3):88.
[15]林振喜.两种断脐法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5):2307-2308.
[16]徐雪梅,陈冬菊,涂敏娟. 游泳与抚触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4,19(21): 19-20.
[17]刘继波,张桂荣,沈连春,等. 新生儿游泳联合抚触对新生儿影响的临床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26(9): 1081-1082.
[18]曾华. 游泳与抚触对新生儿黄疸的干预效果观察[J].广东医学,2006,27(4):546-547.
[19]俞琦,邵雪英,余金仙. 抚触配合足部反射区按摩减轻黄疸的效果评价[J].浙江临床医学,2006,8(5):557.
[中图分类号] R722.1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10(c)-0082-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ypes of neonatal sepsis.Methods The hospitalization data of 131 cases of newborns were collected from July 2013 to June 2015 in the Neonatal Department of Bo-Ai Hospital of Zhongshan City,all patients were grouped according to the data,and the clinical situa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neonatal sepsi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 of jaundice and abdominal distension in preterm infants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full-term infants,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Conclusion Good care during pregnant women and perinatal to avoid complications,early identification of neonatal jaundice,abdominal distension and other clinical manifestations,blood culture done in time to early diagnosis and appropriate antibiotic treatment are helpful to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of neonatal survival.
[Key words]Neonatal Septicemia;Jaundice;Abdominal distention;Pathogenic bacteria;Perinatal period of pregnant women
新生儿败血症(neonatal sepsis/septicemia)是指致病菌进入新生儿血液循环内并生长繁殖而造成全身各系统的中毒表现[1]。致病菌通常为定植于母亲产道的细菌,临床分离到的最常见的细菌分别为B族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及凝固酶阴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等[2]。2006年,WHO新生儿及围生儿死亡率报告指出,在750万新生儿中,预计50%的婴儿在出生4周内死亡,而其中98%的婴儿来自发展中国家。与此同时,马拉西亚每出生的1000个新生儿中,有3~4个会发生死亡[3]。2012年,WHO儿童死亡率水平及趋势报告显示,在新生儿死亡率最高的5个国家中,中国居于第三位[4]。在导致新生儿死亡的原因调查中,埃塞俄比亚的Kersa调查报告显示,新生儿败血症在新生儿死亡原因中占31.2%[5]。2006年,Ganatra等[6]等通过分析2000年的400万新生儿死亡病例的致死原因也发现,新生儿败血症占死亡人数的35%,因此,在我国新生儿死亡率仍较高的情况下,对于新生儿败血症的及时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中山市博爱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危险因素对于新生儿败血症的意义,为防治感染、提高新生儿存活率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7月~2015年6月于中山市博爱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131例新生儿的住院资料,根据2003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制订的《新生儿败血症诊疗方案》[1]中的诊断标准对新生儿资料进行筛选,疑诊及确诊为新生儿败血症的入选病例有118例,其中男76例,女42例;胎龄为(37周±5 d);出生时间均≤28 d。住院资料也包括母亲的孕期疾病及产时状况,如胎膜早破、羊水污染、尿路感染、绒毛膜羊膜炎、产程延长等。新生儿的情况包括胎龄、出生后时间、出生时情况、起病时间、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包括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细菌培养及其药敏结果、治疗方案等。上述方案均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1.2研究方法
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将新生儿分为足月儿组(胎龄≥37周)及早产儿组(胎龄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一般情况分析
将收集到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早产儿65例,足月儿53例,两组的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总体新生儿的临床特点
在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中,黄疸最为常见,占发病总人数的57.6%;其次为肺炎相关症状[10],如气促、发绀、咳嗽、呛奶及肺部音等。此外,腹胀、发热等也是常见的临床表现,呼吸暂停等症状也会偶发。实验室检查项目显示,CPR及PCT在大部分患儿中均有升高。分析母亲的数据可发现,胎膜早破及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14.4%及15.3%(表1)。
2.3败血症的致病菌分布
在患儿血中分离出的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比例为80.9%,其中表皮葡萄球菌比例为67.0%;革兰阴性菌比例为16.0%,其中肺炎克雷伯菌比例为66.7%;真菌检出4株,其中念珠菌3株,白假丝酵母菌1株(表2)。
2.4早产儿及足月儿临床情况的比较
两组的临床表现如黄疸、腹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 讨论
出生后28 d内的婴儿称为新生儿,由于新生儿的各个屏障结构如皮肤屏障、黏附屏障,免疫系统如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发育不完善,极易因自身结构发育不完善(如先天性畸形等,或感染、呼吸功能不全等)而发生死亡[11]。在国内新生儿死亡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关注新生儿致死原因,探寻相应的解决办法十分重要。在国内及国外的报道中,新生儿败血症占新生儿致死原因的第一位,因此寻找新生儿败血症的危险因素,及时诊断及治疗成为临床医师提高新生儿存活率的关键[12]。
本研究的数据显示,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症状为黄疸以及肺炎相关症状如气促、发绀,腹胀,发热等。新生儿黄疸分病理性及生理性黄疸,出生后2~3 d后会出现黄疸,而新生儿法身败血症时也会出现黄疸,因此新生儿黄疸发生率较高。新生儿黄疸主要是由于患儿在发病时,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肝脏细胞摄取与处理胆红素的功能受损,导致机体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从而出现黄疸[13]。数据显示,早产的败血症患儿的黄疸发生率均较高,因此患儿出生后应密切观察其情况,根据出现的临床表现如黄疸、肺炎等做出早期诊断,早期进行血培养等帮助诊断,可提高患儿生存率。
比较不同组别的实验室检查可以发现,CRP及PCT升高对于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而足月儿或是早产儿的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有高达80%以上的患儿两项指标均会升高。PCT是血清降钙素的前肽物质[14-16],在正常机体中由甲状腺C细胞分泌,正常人体中其含量非常低,而在败血症等感染性疾病中,多种组织和细胞均开始应激性地分泌PCT,导致其血清浓度升高,因此PCT也是感染发生的一项敏感指标。CRP作为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之一[17-19],在感染发生后6~8 h开始升高,24~48 h达到高峰,且其升高的幅度与感染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因此,作为患儿感染的一种报警指标,CRP应作为早期检查项目,早期抽血化验,检查患儿的相关感染指标。
通过对母亲相关情况的观察发现,胎膜早破及羊水感染是发生新生儿败血症的重要危险因素,应密切关注孕妇围生期的感染预防、疾病治疗,这对于提高孕妇存活率、新生儿存活率均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发现,新生儿败血症的细菌分布以革兰阳性菌居多,其中常见的为表皮葡萄球菌、溶血性葡萄球菌及肠球菌;革兰阴性菌其次,常见的为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这与既往的研究结果相似[12],因此在患儿败血症的治疗中,早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根据细菌及药敏结果及时调整,对于患儿的存活具有重要意义。根据2003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提出的《新生儿败血症诊疗方案》[1],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原则是收集标本后早期开始使用抗生素以控制病情,根据经验选择可用的抗生素,待药敏结果出来后根据测试结果选择敏感、有效的抗生素,除抗感染治疗外,维持患儿生命体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加强营养,增强免疫力也是治疗中不可或缺的步骤。在治疗中根据病原菌检测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能够有效治疗患儿病情,同时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新生儿败血症在不同新生儿中的多数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细菌检出中差异不明显。对于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要综合临床表现、血培养结果进行综合评定。新生儿败血症的致病菌多为革兰阳性菌,因此早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导致新生儿败血症的危险因素,在对孕妇进行管理时就加强预防措施,在产时避免医疗行为带来的可能感染,采取综合措施能够提高孕妇、新生儿的存活率。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新生儿败血症诊疗方案[J].中华儿科杂志,2003,41(12):897-899.
[2]Manana MM,Ibrahim NA,Aziz NA,et al.Empirical use of antibiotic therapy in the prevention of early onset sepsis in neonates:a pilot study[J].Arch Med Sci,2016,12(3):603-613.
[3]Beck S,Wojdyla D,Say L,et al.The worldwide incidence of preterm birth:a systematic review of maternal mortality and morbidity[J].Bull World Health Organ,2010,88(1):31-38.
[4]UNICEF,WHO,Worldbank,et al.Levels and trends in child mortality report 2015[R].2015.
[5]Lawn JE,Johnson HL,Cousens S,et al.Global,regional,and national causes of child mortality:an updated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2010 with time trends since 2000[J].Lancet,2012,379(9832):2151-2561.
[6]Ganatra HA,Stoll BJ,Zaidi AK.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n early-onset neonatal sepsis[J].Clin Perinatol,2010,37(2):501-523.
[7]查丽,武荣,朱红利,等.101例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学和临床特点分析[J].医学综述,2014,20(18):3405-3407.
[8]韩晋丽,张小莉,王艳芬,等.早产儿及足月儿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征比较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6):1199-1201.
[9]陈昌辉,叶长宁,李茂军,等.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临床和免疫功能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3,41(12):884-888.
[10]王凌越.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11.
[11]唐晓娟,冯星.1606例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4,32(3):210-213.
[12]Dey AC,Hossain MI,Afroze S,et al.A survey on current practice of management of early onset neonatal sepsis[J].Mymensingh Med J,2016,25(2):243-247.
[13]刘岚,蔡绍皙.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及治疗方法研究进展[J].国际儿科学杂志,2006,33(6),429-431.
[14]刘佩娟.综述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5,34(3),68-69.
[15]郭利美,秦微,谭稻香,等.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医药科学,2016,6(1):211-213.
[16]黄晓华,吴绮,陈健.降钙素原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科学,2014,4(5):189-191.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新生儿期细菌侵入血液循环, 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性感染。其发生率占新生儿活产婴儿的0.1%~1%, 死亡率高达10%~50%, 故如不及时治疗, 则可造成严重后果, 甚至威胁患儿的生命。因此为降低死亡率, 探讨早期诊断的方法及预防感染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本院从2007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8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院从2007年1月~2013年12月共收治48例新生儿败血症。全部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制定的《新生儿败血症诊疗方案》的诊断标准[1]。男30例, 女18例;足月儿32例, 早产儿16例;发病年龄3 d 10例, 3~7 d 20例, 7 d 18例;体重1.1~5 kg。
1. 2 易感因素 48例中母亲孕期有胎膜早破史8例, 与呼吸道感染患者有接触史3例, 伴有阑尾炎史1例, 伴有绒毛膜炎1例, 羊水Ⅱ度以上4例, 曾有气管插管史3例。
1. 3 临床表现 发热或体温不升28例(占58.33%), 纳差、反应欠佳29例(占60.42%), 黄疸12例(占25.00%), 面色苍白或发灰3例(占6.25%), 呼吸暂停6例(占12.50%), 呕吐、腹胀2例(占4.17%), 心率快1例(占2.08%), 惊厥1例(2.08%)。
1. 4 辅助检查
1. 4. 1 血常规 WBC20×109/L 25例, WBC在5~20×109/L 14例, 杆状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数≥0.2共8例, 血小板
1. 4. 2 血生化检查 CRP>10 μg/ml 28例, 降钙素原>2 μg/L 12例(仅20例做)。
1. 4. 3 血培养 血培养阳性者22例( 占45.83%), 其中肺炎克雷伯菌4例, 大肠埃希菌3例, 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 阴沟肠杆菌2例, 表皮葡萄球菌6例, 无乳链球菌2例, 恶臭假单胞菌1例, 白色念珠菌1例。
2 结果
所有患儿均先予二联抗生素治疗, 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并发症, 其中38例给予丙种球蛋白、血浆支持治疗。部分根据血培养结果调整抗生素, 1例血培养示白色念珠菌, 及时停用原抗生素, 改予氟康唑抗真菌治疗。最终46例治愈, 1例因病情重、家庭经济困难而放弃治疗, 另1例病程中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感染性休克而转入上级医院治疗, 但最终死亡。
3 讨论
根据对本组资料分析, 显示新生儿败血症发病隐匿, 早期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表现有发热或体温不升、纳差、黄疸、面色发灰或发白、嗜睡、惊厥、反应差、末梢凉、心率快等, 而且部分患儿入院时病情轻微, 故单从临床表现分析, 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另外虽血培养是新生儿败血症诊断的金标准, 但检出结果需要一定时间, 且阳性率低, 所以本组中血培养阳性率仅为45.83%(有部分与已用抗菌药有关), 因此单靠血培养结果不利于该疾病早期诊断, 故必需借助其他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诊断。本组病例通过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RP、中性粒细胞及降钙素原[2, 3], 最终得到了及时的诊断, 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该组治愈率达95.8% , 这与早期诊断, 及时得到治疗有密切关系。金汉珍等[4]认为新生儿败血症长期住院者可高达300‰, 临床观察早产儿住院时间越长, 发生感染的几率越大, 而且多以败血症为表现, 是导致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该组资料显示, 本组中有6例发生在住院期间, 而且均为早产儿, 发生时间多在住院第7~12天, 临床多以呼吸暂停、面色发灰、吃奶差为首发症状, 故在住院期间, 一旦有病情变化, 出现以上症状时, 应想到败血症可能。需立即进行血常规、CRP、降钙素原检测, 并做血培养, 及时调整抗生素。与此同时, 由于早产儿住院时间相对较长, 长期使用抗生素, 使得真菌性败血症发生率逐年上升, 因此如临床上调整抗生素后治疗效果仍欠佳, 则应考虑真菌感染的可能, 有报道早期予以氟康唑诊断性治疗, 可以提高患儿存活率[5]。本组中就有1例早产儿, 原发病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住院第10天, 突然出现反复呼吸暂停、反应差, 当时考虑为细菌性败血症, 遂即调整抗生素, 同时配以支持治疗, 但效果欠佳, 最后血培养报告示白色念珠菌, 诊断为真菌性败血症, 遂改予氟康唑治疗, 最后治愈出院。因新生儿败血症由感染引起, 因此加强护理、预防感染非常重要。临床应加强新生儿护理的力度, 医护人员应规范医疗操作, 对各种诊疗用具应及时消毒, 工作人员接触新生儿前后均应洗手。同时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 定期检测生命体征, 而对于胎龄小、体重低、住院时间长的早产儿常规在住院期间定期监测血常规、CRP及降钙素原。这些措施可以提高早期发现医院内发生感染的可能性。本院一般来说是每3~4天监测1次, 如发现异常给予查血培养, 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另外为减少或避免真菌性败血症的发生, 常规在早产儿住院时间2周时大便中找霉菌, 连找3 d, 并给予预防性使用氟康唑, 剂量为6 mg/(kg・d), 每3天用1次, 连用3次。同时口服益生菌。据相关文献报道[6], 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口服益生菌可减少医院感染败血症的发生。
综上分析, 新生儿败血症早期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缺乏特异性, 故需要严密观察, 重视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 包括血常规、CRP、降钙素原及血培养, 同时由于新生儿生理特点, 免疫功能尚未发育成熟, 因此容易感染, 所以应采取预防措施, 从而可降低败血症的发生率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新生儿败血症诊疗方案.中华儿科杂志, 2003, 41(12):897-899.
[2] 蔡文红.新生儿败血症早期临床诊断.中国妇幼保健, 2006, 21(24):3452-3453.
[3] 陈国员, 戎奇吉, 岑先杰.降钙素原和白细胞介素-6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0, 20(5):1153-1154.
[4] 金汉珍, 黄德珉, 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342.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1-0069-02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在儿科较为常见,好发于早产儿,又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在生后6h内发病,可伴有呼吸困难症状,病情呈渐进性加重,若未及时有效干预,可因窒息而死亡,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并行整体全面的护理干预,是提高生存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关键,本文就相关内容综述如下[1]。
1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病发生机制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指因孕母患有糖尿病、剖宫产或感染等原因导致于肺表面分布的活性物质生成不足,娩出胎儿时出现缺氧、窒息情况下进一步降低了表面活性物质功能,进而造成患儿肺顺应性下降,肺泡广泛萎缩,出现严重的通气障碍,肺内动静脉分流,诱发酸中毒及严重低氧血症,肺损伤加重,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及生成进一步减少。胎龄越小,越有较高的发病率[2]。患儿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极易引起呼吸循环衰竭,最终死亡。积极实施医院感染控制、行综合护理干预,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2 基础护理干预
需对患儿的意识状态、液体输入量、pao2变化、气道有无阻塞、末梢循环状况、皮肤色泽等情况行密切观察。若呼吸机高压持续报警,pao2呈下降表现,患儿情绪烦躁,则可能存在痰液堵塞、管道漏气、通气不足情况,需对原因积极查找,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3]。对患儿的末梢循环状况、呼吸、面色加强观察,记录呼吸频率、心率、氧饱和度。若气管导管内出现痰液,需行轻柔吸痰操作,负压设置在50-80mmhg,时间<10-15s,避免损伤气管。患儿肺萎陷程度较重者,需在吸痰操作后加压吸氧,使pao2迅速提高。加强体温监测,注意保暖,记录血气分析变化。若有酸中毒先兆,需及时报告医生处理。确保水分、药物、营养物质、电解质的有效供给[4]。因患儿机体各器官尚未完善发育,需控制输液速度,适当补充营养,防止发生应激性溃疡。
3 气管插管前后护理
3.1气管插管护理:应用经口插管方法,需对插管妥善固定,避免脱管事件发生,对外管长度每小时行1次测量,对管道有无受压扭转、接头有无漏气松脱进行检查。调整蒸馏水在湿化器内的深度,控制在标准线刻度处,加温湿化,控制吸入气体温度在32-35度,对呼吸道黏膜起到保护作用,并使分泌物得以稀释,方便排出。吸痰操作后需正确固定导管,对肺部行听诊操作,观察是否为对称呼吸音,记录痰量、痰液性状、吸痰时间,必要时取痰标本送至实验室培养,以及时掌握病情[5]。
3.2拔管后护理:取地塞米松1mg/kg在拔管前30min静注,对生命体征行密切观察,若患儿血氧饱和度>90%,有良好自主呼吸,即可行拔管处理。将鼻咽、口、气管内的分泌物在拔管前充分吸出。拔管后采用头罩行吸氧操作,常规雾化吸入(氨溴索+地塞米松+生理盐水),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喉头水肿。拔管后需行超过24h的禁食,以防呕吐症状诱发窒息,给予营养液遵医嘱用药[6]。
4ps药物应用方法及护理进展
肺表面活性物质(ps)于肺胞气液界面分布,由肺泡ⅱ型细胞合成,可起到降低表面张力的效果,而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以肺表面活性物质产生或释放为根本原因,造成肺广泛性萎缩等导致呼吸困难。故针对病因采用外源性ps补充代替治疗,可起到良好效果。ps由专用溶解剂溶解后于辐射台上放置温化,合理选择给药,以气管插管内注射为常用给药途径,对患者生命体征加强监护,将呼吸道分泌物吸除,检查气管插管位置的准确性,用无菌注射器取出外源性ps,经气管导管送入气管内,注入后用复苏囊加压行1min的辅助通气,确保药物均匀分布在肺内。用药后做好吸氧,呼吸机参数依据病情调整,氧疗、保证营养供给予,重视早期干预等护理,以提高患儿生存质量[7]。
4.1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治疗及护理进展: 临床治疗通常包括支持治疗,机械通气治疗,抗炎治疗、表面活性物质应用、液体和血流动力学管理、抗凝治疗、抗氧化物应用、加速炎症消散等。随着科研的进一步深入,治疗方法将会进一步完善。多方研究表明,对患儿行早期干预可明显提高精神运动和智力发展水平,促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生理的健康发展,在提高人口素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8]。
5 医院感染控制
工作人员专用衣物每日均需更换,外科室工作人员需洗手、戴口罩,更换专用隔离衣帽后进入。患有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工作人员需暂调离新生儿病区。严格无菌操作,做好卫生清洁,听诊器等用具需专用,每日更换床单,及时清洗奶瓶并消毒[9-10]。复苏囊和呼吸机管道均专人专用,定期更换。用消毒液每日擦暖箱,避免残留分泌物、奶液、血液等异物,恒温箱每周更换1次,并彻底消毒,对医护人员带菌情况、空气质量、消毒灭菌质量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控制,以避免医院感染事件发生,确保患儿生存质量。
6 小结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预后效果不佳,有较高病死率,与低体重儿和早产均有一定相关性。多由妊娠合并症、出生时窒息、难产和剖宫产所致。故需加强围产期保健,行完善的产前健康宣教,严格掌握终止妊娠指征,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虽预后差,但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及合适治疗方法,可避免医院感染发生,是提高生存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江桥,邱燕玲,林伟玲,等.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调查及控制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12):1373-1375.
[2] 廖颖芳,林冰纯,熊小云,等.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医护对策和护理技巧[j].中国小我急救医学,2007,14(4):322-323.
[3] 黄少燕,陈海钿,陈佳佳,等.新生儿肺透膜病的护理[j].吉林医学,2011,32(2):37-378.
[4] 卓志强,王瑞泉.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8,5(30):55-56.
[5] 陈静,杨滢.珂立苏联合序贯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6b):62-64.
[6] 王春香.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8):1106.
[7] 王秀芳.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征的观察及护理要点[j].华夏医学,2003,16(5):626.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由于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皮肤及巩膜的黄染。是新生儿期一种常见的症状,可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部分病理性黄疸如果不积极处理,使血中胆红素浓度过高,易透过血脑屏障,引起核黄疸,导致严重后遗症或死亡。因此,对新生儿黄疸的防治及护理是产科和儿科医护人员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就新生儿黄疸的护理综述如下:
1 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
由于胎儿在宫内处于低氧环境,低氧分压可刺激肾脏产生红细胞生成素,造成了较多的红细胞,出生后新生儿建立自主呼吸,氧分压增高,血氧浓度提高,过多的红细胞被破坏,使胆红素生成增多;出生时肠腔内β葡萄糖醛酸苷酶可将结合胆红素变成未结合胆红素,加之肠道内缺乏细菌,导致未结合胆红素产生和吸收增加;胎便中富含胆红素,如果排泄延迟,就会使重吸收增多。
2 护理
2.1 重视围产期护理 做好产前检查很重要,尽量预防早产和难产,做好产程观察,提高接生技术,积极处理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防止或减轻胎儿及新生儿因缺氧使参与胆红素代谢的酶活性降低。
2.2 预防感染的护理 出生时及时吸净鼻咽部、口腔的分泌物和黏液,每次喂奶后竖起新生儿轻拍背部,使其排出吸奶时吸入的空气,以免引起新生儿窒息及吸人性肺炎。勤换尿布,便后洗净臀部,预防臀部感染。新生儿脐部有创面,稍有不慎就会发生脐炎,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脐炎最常见的并发症。所以,应重视脐部护理。通过以上干预,减少或消除感染因素所致黄疸。
2.3 促进乳汁分泌,保证营养供给,初乳可促进胎粪的排泄[1],因此,新生儿出生后应早接触、早吮吸,24小时母婴同室。人乳的分泌是由多种内分泌参与的复杂过程[2],产妇的情绪、休息、营养都会影响泌乳。母乳量不能满足新生儿需要时,适当采用配方奶粉喂养以增加新生儿的摄入量,可促进肠蠕动,使含有大量胆红素的胎粪排出加快,减轻黄疸[3]。
2.4 应用护理手段促进胎粪排泄,胎便排出延迟,胆红素吸收增加,使血中未结合胆红素浓度增高[4]。因此,早期应采取措施促进胎粪排出。
2.4.1 出生后的新生儿,经过一般处理后,温度计前端涂石腊油后插入2cm,3分钟后取出,既能准确测量新生儿体温,又能起到检查及刺激和直肠促进排便的作用。
2.4.2 新生儿游泳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新生儿保健运动,由于新生儿游泳时手脚都在活动,实际上也是一项全身运动。通过游泳运动,新生儿摄奶量就会增加,肠蠕动增加,加速胎便排出,胎粪转黄时间明显提前[5]。
2.4.3 抚触可增加迷走神经兴奋,促进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使奶量摄入增加,刺激肠蠕动,增加日排便次数和排便量,减少胆红素肝肠循环,从而降低胆红素的指数[6]。
2.5 口服西药的护理 新生儿黄疸时常用一些口服西药来预防和治疗黄疸,如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苯巴比妥钠等,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含有双歧杆菌,口服后种植于新生儿肠道内,有利于肠道正常菌群的生长,可使结合胆红素还原成尿胆原,粪胆原随大便排出体外。
2.6 中药治疗黄疸的护理 现代中医药治疗新生儿黄疸显示较强的优势,部分患儿经早期干预治疗后不需住院,减轻了家庭负担。常用中药治疗新生儿黄疸方法有口服退黄散,口服退黄散时应重视中药服法,退黄散宜每日一剂,浓煎成40ml药液,分多次服用,宜喂奶前温服,6天为一疗程[7],服药后注意观察排便次数和颜色,大便次数多并出现水样便时,应减少剂茸或暂缓服用。
2.7 光疗的护理 蓝光治疗是目前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一种简单易行且安全有效 的方法[8]。光照的原理是未结合胆红素在光的作用下,由脂溶性变成水溶性,然后经肠道或尿道排出。光疗前做好家属的宣教工作及心理护理。使家属真正理解光疗的目的、方法、效果,从而取得他们的积极配合[9]。在蓝光治疗过程中,新生儿哭闹时施以抚触,既可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又能满足患儿被爱的需要[11]。蓝光治疗结束后,双眼除去黑布后应消毒小纱布覆盖3-5min,帮助眼睛适应光线,检查全身皮肤有无损伤,注意保暖。
2.8 换血疗法的护理 换血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最迅速有效的方法,主要用于母婴血型不合的溶血症,换血可换出血中的胆红素、抗体和致敏红细胞,减轻溶血和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防止胆红素脑病。
3 小结
综上所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虽然很高,但大多数是可逆的,首先要加强围产期保健,降低围产因素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对所有的新生儿,不论是否出现黄疸,都应采取各种预防护理措施,促进排便,减少胆红素的吸收;对早产儿、高危儿、黄疽出现早、发展快的新生儿高度重视,做好健康教育,取得家属信任,让家属懂得高胆红素血症的危害,使他们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做好婴儿的观察、治疗和护理。是防止核黄疸发生的关键。
参 考 文 献
[1] 黄善球.大黄液直肠给药佐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观察与护理[J].广西医学,2008,30(2):292-293.
[2]李彩霞,王世爱.两种喂养方式对新生儿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8):36-37.
[3]汤文军.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00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2008,30(1):117-118.
[4]解中芬,康朝风.新生儿黄疸的整体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9):2966-2967.
[5]黄培红,陈桂花,梁惠贞等.游泳对新生儿发育和黄疸影响的临床研究[J].护理研究,2007,21(2):396-397.
[6]朱天娇,抚触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7):779.
[7]范翠,王瑞芳.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的分析与观察护理[J].中国医疗前沿(上半月),2009,4(9),104-120.
[8]边文玲,薛情杰,牛慧君.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措施[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6),177-178,
[中图分类号] R7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2(b)-0197-02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大部分新生儿出生2~3 d会出现黄疸,4~5 d时达到高峰,一般情况足月儿在7~10 d后,黄疸会逐渐消退,早产儿在2~4周后会消退,期间无伴其他不适临床症状,这种属于生理性黄疸。如有①生后24 h内出现黄疸;②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1 μmol/L、早产儿>257 μmol/L,或每日上升超过85 μmol/L;③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④黄疸退而复现;⑤血清结合胆红素>34 μmol/L。具备其中1项者即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如果未能及时有效治疗,未结合胆红素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引发胆红素脑病,非死即残。因此,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要及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伤残率。目前,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疗方法上有了一些新的尝试和改进,现综述如下。
1 光照疗法
光照疗法是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最常用的方法之一[1]。其作用机制为在光的异构化作用和氧化作用下,脂溶性的IXaZ型胆红素异构化为水溶性的IXaE型胆红素,IXaE型胆红素可通过胆汁排泄到肠腔,或经尿液排出,从而降低了血清胆红素的浓度,起到治疗效果。由于蓝光的波长为420~480 nm,与胆红素的吸收光谱非常相似,因此,传统观点认为蓝光照射的治疗效果最佳,但是血清结合胆红素高于68.4 μmol/L,且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和碱性磷酸酶增高时,光疗可能出现青铜症。目前主张在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均增高时,使用换血疗法治疗比光疗更安全[2]。光照疗法的常用设备是蓝光箱。虽然,光照治疗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首选,但是光照疗法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如皮疹、呕吐、腹泻、发热、溶血、视网膜损伤及不显性失水增加等。为了改善传统光照治疗中存在的一些不良反应,目前对光照治疗的设备、光源类型、光照时间及光疗方式有了一系列的改进。
目前,蓝光毯和蓝光床代替蓝光箱在临床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蓝光毯治疗有以下优点:①光毯包裹于患儿的躯干部,不直接照射面部,对眼睛无刺激,避免了对眼睛的损害;②不需要对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进行监控,而且也不需要定时测量体温;③允许母婴同室保证母乳喂养,利于母婴健康;④体积小,开敞治疗,不用冲断其他治疗和护理操作,尤其适用于早产极低体重儿及置于辐射式红外线抢救台的危重新生儿。临床实践表明[3]使用蓝光毯和蓝光床治疗可以避免蓝光箱治疗中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建议轻中度黄疸时使用蓝光毯为宜,黄疸较重时可选用蓝光箱。
用含铟或镓的氮化物或硝酸化物作为半导体元件的发光二极管[4](LED)目前在临床上得到推广应用,其产生的光谱对胆红素的吸收作用强,且有研究表明不会导致新生儿体内丢失大量水分。此外,LED产热少、重量轻且体积小,更方便临床应用。
传统治疗中认为,胆红素对蓝光的吸收最强,但是有研究报道[5]光疗最有效的光源是蓝-绿光(490~510 nm),此波长对皮肤的穿透性好,最大程度被胆红素所吸收,蓝绿光能更有效的促使胆红素异构化并排出体外。
光照时间,通常有间歇光疗8~12 h及连续光疗24 h,视病情而定。有学者认为[6],光疗开始时,光疗反应随光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饱和”状态后,即使光强度继续增加,光反应也不会增加,当胆红素下降至100 μmol/L时,即使继续光疗,胆红素也不会再下降,连续或间歇光疗无差别,后者可减少不良反应,可用于治疗及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实践研究[7]表明间歇光疗不仅疗效好,而且可增加母婴接触的时间,增加安慰,避免新生儿“皮肤饥饿”现象,利于新生儿的身心健康。
在治疗方式上,蓝光光照治疗与白蛋白静脉滴注结合使用能起到更佳的临床治疗效果[8]。白蛋白能与血清胆红素结合,是胆红素的重要载体,与白蛋白结合后的胆红素无法通过血脑屏障。此外,蓝光照射产生的水溶性IXaE型胆红素极不稳定,可逆转为脂溶性的IXaZ型胆红素,影响疗效,而静脉滴注白蛋白后,IXaE型胆红素与白蛋白结合,抑制了从IXaE型胆红素向IXaZ型胆红素的逆转。但是结合使用血制品的风险性及其目前管理较严格,故建议白蛋白用于重症黄疸患儿及黄疸换血前使用。
2 药物治疗
2.1 中药
中医学认为,胎毒湿热阻于胆道从而引起黄疸,在治疗中应该清热解毒,疏肝利胆。参照中医方剂研制而成的茵栀黄是一种纯中药制剂,其中含有茵陈、栀子、黄岑和金银花等。茵陈促进胆汁的分泌与排出,具有清热、利尿和褪黄的作用。黄岑能够抗过敏、改善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及利尿,因此具有清热燥湿和泻火解毒的作用。栀子清热利湿。金银花清热解毒。茵栀黄注射液在临床治疗新生儿黄疸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9]。茵栀黄颗粒和茵栀黄口服液因用药方便、没有创伤、没有明显副作用、更易被家长所接受等优点目前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研究表明,茵栀黄口服液对足月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明显缩短光疗时间和黄疸消退时间,且不良反应轻微,主要为排稀便、褐色便、及大便次数增加等,停药后不良反应很快消失[10]。除了口服外,目前的临床实践表明[11],中药液外洗治疗新生儿黄疸有效,减少蓝光治疗机会,简单易行,值得推广。新生儿皮肤嫩薄,体表面积大,毛细血管丰富,中药液易透过皮肤吸收,从而增加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及排泄能力,促进肠蠕动,泄热通便,减少肠-肝循环,促进退黄。洗浴过程中注意用毛巾轻擦皮肤,利于代谢废物排出,洗浴后注意保暖,防受凉感冒。
2.2 苯巴比妥
苯巴比妥是结构性雄烷受体激动剂,其作用机制为,促进游离胆红素转化为结合胆红素,从而被排出体外。酶诱导剂需用药2~3 d才开始生效,故应及早用药。研究表明[12]苯巴比妥能有效预防早产儿发生病理性黄疸,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常用药物。苯巴比妥能有效降低血清中的胆红素浓度,缩短光疗时间,但是,因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引起的病理性黄疸,苯巴比妥无效。抑制呼吸和镇静是苯巴比妥治疗的不良反应,同时苯巴比妥对神经系统发育方面的不良反应也需进行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2.3 蒙脱石散联合微生态制剂
蒙脱石散是一种高效、无毒的肠粘膜保护剂及病原体清除剂,且不影响肠道对营养的吸收,口服蒙脱石散后能减少肠粘膜对未结合胆红素的吸收。新生儿肠道内菌群数量少,将结合胆红素还原成尿胆原经肾脏排出或者经粪便排出的能力不足,从而胆红素重吸收增加;另一方面,新生儿肠道内的β-葡萄糖醛苷酶含量高且活性好,可迅速将结合胆红素分解,分解成的脂溶性未结合胆红素易被肠道再吸收,导致黄疸加重。因此,尽早在新生儿肠道内建立有益菌群,能够促进胆红素的代谢,减少肠道对胆红素的重吸收。目前常用的微生态制剂包括双歧杆菌、粪肠球菌、嗜乳酸杆菌及布拉氏酵母菌。较多的研究表明[13-14]在黄疸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蒙脱石散及微生态制剂的使用,能促进黄疸消退, 尤其适用于母乳性黄疸。
2.4 静脉用免疫球蛋白
目前,静脉用免疫球蛋白在治疗新生儿溶血病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静脉用免疫球蛋白是从正常人血浆中用低温乙醇法提取分离的免疫球蛋白组合,其治疗机制为,封闭网状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上的Fc受体,从而阻止溶血。循证医学资料表明大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的使用可以明显降低血浆胆红素浓度,减少换血的次数,缩短光疗及住院天数[15]。使用此治疗方法时应注意输注速度,防止高血糖和循环充血的发生。
3 换血疗法
换血疗法是目前治疗危重高胆红素血症最有效的方法,减少核黄疸发生。换血疗法主要用于治疗重症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病。目前应用于临床的外周血管双管同步换血法使换血效率得到提高,减少了血液污染,并且能够避免空气和血块栓塞的危险。外周动静脉连续交换输血比脐静脉换血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的效率高。研究表明[16]应用输液泵控制全自动换血疗法治疗重症新生儿黄疸安全、有效。但是换血后血红蛋白、白细胞或血小板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血钾也下降,与传统认为输血后可引起高血钾不相符。故换血后仍需检查血常规、肝功能,生化及血气分析等相关指标,以便对症处理。在血源方面,杨玲竹等研究表明,在血源不足时可以采用改良血源,及输注患儿母亲红细胞(Rh阴性)及患儿ABO同型血浆(Rh阳性)代替Rh阴性血源,以免错过换血的最佳时机。鉴于换血的风险性,及其操作麻烦,费用昂贵,应严格掌握其指征。花少栋等[17]研究指出:发生重症宫内溶血的患儿,应早期换血,应及时纠正贫血和去除激活的红细胞。不管血清胆红素在任何水平,核黄疸体征就是换血治疗的适应症。不管任何年龄的溶血,间接胆红素≥20 mg/dL就要换血。
4 泳疗及抚触护理
新生儿泳疗其身体自由摆动能够促进肠蠕动,利于胎粪早排,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抚触护理通过体表的触觉和压力感受器引起副交感神经兴奋,增加胃泌素和胰岛素的分泌,从而加快新生儿的胃肠蠕动,促进食物吸收和排泄,减少胆红素重吸收。同时使新生儿的消化系统功能得到改善,食欲增加,有益于正常菌群在肠道中的建立,使胆红素还原为尿胆原随粪便排出。泳疗及抚触护理在一定程度可减轻新生儿黄疸的病情[18],与蓝光光照治疗结合进行,能减少不良反应,加速褪黄,提高疗效。
5 小剂量生理盐水灌肠
小剂量生理盐水行不保留灌肠后,可刺激肠管蠕动,增加粪便排出,从而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促进退黄,临床多用于早产儿及肠道动力不足的患儿,即简单有效,又无不良反应。
6 基因治疗
日本学者采用定点诱变的方法突变血红素加氧酶同工酶活性部位的关键氨基酸,使血红素加氧酶同工酶失去催化活性,只能结合底物,从而减少胆红素的产生[19]。
7 展望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复杂多样,主要有感染性疾病、新生儿溶血病、围产期因素、母乳性黄疸等。及早治疗,可降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死率与致残率。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建议:①针对引起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不同, 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②由于新生儿身体各方面的机能还不够完善,要尽量选择副作用最小的治疗方式;③几种治疗方法的结合使用能够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科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00-301.
[2] 刘义.关于新生儿黄疸处理的两个问题的答复[J].中华儿科杂志,2005, 43(12):915.
[3] 赵新春,陈菊艳,杨显芳.蓝光毯与蓝光箱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比较[J].医学创新研究,2008,5(8):18-19.
[4] 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科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01.
[5] 刘烨秋.蓝-绿光联合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分析[J].河北医药,2013,35(10):1512-1513.
[6] 马加宏,陈凯.临床新生儿学 [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61.
[7] 唐红装,梁丽清,谢映梅.短时多次蓝光疗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效果观察与护理[J].广东医学, 2010,31(23):3154-3155.
[8] 陈兰,石碧珍.蓝光照射联合静脉滴注白蛋白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2013(2):137-138.
[9] 韦毅.茵栀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32):3956-3957.
[10] 刘凤敏,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足月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D].吉林: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院,2011.
[11] 吴怀楚,蔡颖,吴曙粤.新生儿退黄洗液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12,34(5):554-555.
[12] 牛志民.苯巴比妥早期干预早产儿黄疸66例[J].新乡医学院学报, 2007,24(3):265-266.
[13] 唐爱群,陈艳,陈强.微生态制剂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656-657.
[14] 白秀敏,付桂芳.金双歧及思密达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07,15(4): 54-55.
[15] 刘义,杜立中.新生儿黄疸诊疗原则的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学杂志, 2010,48(9):685-686.
[16] 夏世文,张漪.外周动静脉全自动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20例临床观察[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8,15(4):375-376.
[17] 花少栋,封志纯.新生儿黄疸的研究进展[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1,18(1):74-77.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192-01
新生儿通常是指足月正常体重的新生儿。胎龄38~42周。体重约3000g(2500g以上),身长约50cm(47cm以上)。新生儿抵抗力低,容易受感染且反应不明显,经常需要行静脉输液。静脉输液是新生儿接受药物及肠道外营养的重要途径,由于新生儿静脉非常细小,可穿刺部位较成人少,行常规静脉穿刺很难一次性穿刺成功。再者,新生儿容易哭闹,这些都给临床护理工作增大了难度,而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若使用静脉留置套管针,则可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及对新生儿的不良刺激,减少其痛苦,保护穿刺的静脉,有利于临床用药及紧急抢救。
1 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范围
静脉穿刺是新生儿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临床上常用的穿刺工具有头皮钢针和静脉留置针,显然,静脉留置针可以为输液的患儿减轻多次穿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因此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1.1静脉输血、输液:新生儿免疫能力低下,患病几率较常人高,而且其进食能力基本为零.临床治疗期间,经常涉及到输血及输液,显然,对于好哭闹的患儿来说,静脉留置针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1.2动脉、静脉采血:在临床诊疗常规中,疾病的诊断首先需依赖一定的生化检查,需要动脉采血,若采用普通的一次性静脉穿刺,很难得到患儿的配合.留置针置管期间、血液标本随时可取,能够较方便地间断、多次留取血液标本,从而减少血管损伤,减少多次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
1.3用于腰麻:与常规腰穿刺针比较,静脉留置针芯比腰穿针要细。小儿患脑膜炎等疾病期间,可将其用于腰麻,其对皮肤及组织损伤小,疼痛轻,不用局部浸润麻醉,患儿能忍受,同时,可降低医疗成本,减少器材消耗。
1.4用于引流:若婴幼儿不小心致外伤性双额部硬膜下积液可用静脉留置针行硬脑膜下积液前卤穿刺持续外引流,临床引流疗效极好且安全可靠等优点,另外,其促进肺复张并发症也少。也可用于张力性气胸患儿的院前抢救。
2 静脉留置针应用的好处
近年来,随着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的广泛应用,其有点越来越被护理人员所赞同。静脉留置针输液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快捷。
1、静脉留置针采用先进的高分子材料,质地柔软,有较强的韧性,不易损伤血管壁而引起外渗。2、.静脉留置针对血管损伤小,能较好的保护血管,拔管后血管壁恢复快。3、.静脉留置针减少了对新生儿血管的穿刺次数,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意外扎伤和感染机会。由于新生儿血管小,要花长时间找到,采用静脉留置针不仅减少了对新生儿的疼痛,而且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4、静脉留置针在血管内保留时间长,随时保持静脉通道畅通。当新生儿出现危急情况时,可以做到随时静脉输液及时抢救,保证治疗。5、静脉留置针保证了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治疗落实,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减少新生儿的死亡率,进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率。6、采用静脉留置针能减少因反复静脉穿刺而造成的痛苦而减轻家长的焦躁情绪。
3 新生儿静脉留置针使用及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1 严格无菌操作: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属于有创操作,毫无疑问,有创操作最重要的是无菌原则。在静脉留置针穿刺及其后期护理过程中,无菌观念需贯穿始终。在新生儿护理过程中,护理静脉留置针需保持其干燥,保持其通畅,并且需正确使用抗凝剂封管。在每次治疗或需要时,要更换干净且干燥的无菌穿刺口敷料。倘若导管口有液体渗出,需要采集这些液体标本进行相关培养,在新生儿治疗结束后需用一定浓度的肝素封管,只有做到以上这几点,才能确保整个过程的无菌。
3.2 密切观察新生儿生命体征:新生儿体质较弱,在医院这种病原微生物较多的区域,若新生儿行静脉留置针较久,容易发生感染。所以要密切观察新生儿生命体征,若发现体温升高,脉搏加快等生命体征改变,应该及时处理。
3.3 注意置管处的情况:新生儿好哭闹,尤其是在医院这个特殊环境中,一旦其哭闹,静脉留置针很容易出现问题,所以要密切注意导管有无脱出,有无液体的渗漏和局部炎症的发生。若发现这些情况,需要新生儿护理工作者作出及时正确的处理。
4 小结
在新生儿护理过程中,我们要加强静脉留置针输液管理,完善输液体系,牢记输液注意事项,做好周密的预防措施,严格控制并发症的发生。这样既可以保证新生儿的安全,又可以减少医疗事故纠纷的发生,保证静脉留置针在血管中的保留时间,最大程度上发挥静脉留置针持续留置优点,对新生儿及新生儿护理人员都有益处。
参考文献
[1]李东,刘晓芬.小儿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和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04):82.
[2]徐亚丽.静脉留置针在儿科中的应用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5,(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