癜风的临床症状模板(10篇)

时间:2023-06-08 15:42:0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癜风的临床症状,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癜风的临床症状

篇1

【中图分类号】R69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2-0385-01

过敏性紫癜是侵犯皮肤或其他毛细管及细小动脉的一种过敏性血管炎,临床上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关节酸痛、腹痛和肾炎症状的疾病,其治疗方法很多,疗效不一。2007年9月至2010年10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此病,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7年9月-2010年10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过敏性紫癜患儿90例。诊断标准依据《皮肤病学》〖1〗进行诊断。全部病例均为初患儿,均有皮疹;其中男49例,女41例,男女比例为1.2∶1;年龄3-15岁,平均9.6岁;单纯皮肤型48例,腹型9例,关节型12例,肾型12例,混合型9例。没有完成治疗及治疗期间滥用其他药物或自行退出者剔除。按患儿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的年龄、性别、病程及临床分型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均给予口服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及潘生丁抗血小板聚集药,静滴维生素C、西咪替丁及葡萄糖酸钙注射液,有炎症者控制感染。禁食鱼、虾、蟹、蛋、奶及剌激性食物,均不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组同时给予中药“消癜化斑汤”(水牛角30g先煎 仙鹤草15g 紫草15g 生地黄15g 赤芍10g 丹参10g 金银花15g 连翘10g 白茅根15g 浮萍草15g 茜草15g 生甘草6g),皮肤瘙痒加防风、白藓皮、地肤子;便血加地榆炭、槐花;血尿加大蓟炭、小蓟炭;关节疼痛加牛膝、鸡血藤;腹痛加白芍、元胡。每日1剂,水煎2次,取药汁500ml,分2次口服;10天一个疗程,共服20天。2个疗程判定疗效。

1.3 疗效判断标准:(1)痊愈:紫癜完全消退,关节肿痛消失,胃肠道症状消失,血尿粪常规检查均正常,随访半年无复发;(2)好转:临床症状明显缓解,但仍有上述一项未愈者;(3)无效:各类症状无缓解或稍有缓解,但极易复发。

2 结果

治疗组治愈40例,占88.9%;好转5例,占11.1%;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29例,占64.4%;好转11例,占24.4%;无效5例,占11.2%;总有效率为88.8%。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统计学处理:x20.52,P<0.05,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45例患儿均未出现毒副作用。

3 讨论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常见病之一,属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急是他的突出特点,诱发因素常有细菌、病毒、食物和药物等。本病属于中医“发斑”、“肌衄”、“葡萄疫”等范畴,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多因感染外邪,血热妄行;气虚脾不统血,血溢于肌肤所致,故临床治疗中当以清热解毒,凉血活血为主。“消癜化斑汤”中金银花、连翘、浮萍草清热解毒,疏风透邪;水牛角、生地黄、赤芍清营凉血化斑;丹参、茜草、仙鹤草活血化瘀止血,现在代研究证实活血化瘀药能提高肌体免疫功能,增强抵抗力,具有增强毛细血管通透性及减低毛细血管脆性,加速紫癜的吸收〖2〗;紫草、白茅根凉血止血〖3〗;生甘草调和诸药。中西药合用具有良好的消癜化斑之功效,本文中治疗组在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篇2

Abstract:Und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athological change of children: insufficiency spleen, excess liver, easy to show liver wood attacking spleen earth, teacher Rong applies the method supporting earth to inhibit wood to children diseases of respiratory system, digestive system, nerve system and others, with definite cure effect.

Key words:support earth to inhibit wood;children disease;Rong Fuqing

容福庆,女,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40余年的临床经验,精于治疗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对于小儿呼吸系统及小儿消化系统的疾病如感冒、咳嗽、哮喘、泄泻、疳证、汗证、佝偻病等病证的诊断及治疗尤有心得。容老师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从脏腑辨证的角度来讲,脾常不足,肝常有余,加之广东地处岭南湿地易困脾,故临床上更加容易出现肝木乘脾士的病理改变,在各类疾病中常常以主症或者伴随出现,治疗施以扶土抑木法,疗效确切。

1 呼吸系统疾病

如哮喘,多因素体脾虚,宿痰内伏,外邪引动,痰随气逆,气因痰阻,故见咳嗽、痰多,“虚则所不胜乘之”,木失金制,肝木侮土,故有患儿可兼见胸闷不舒,胁满泛酸、舌边红、易躁动等症,治当在开肺化痰,止咳平喘的基础上辅以扶土抑木。又如反复呼吸道感染,常常见睡觉易惊醒、躁动,眼部分泌物多,舌边红,扁桃体大等,同辅以扶土抑木。

2 消化系统疾病

如腹泻一证,发病机制主要是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清浊相干合污而下,究其原因,常见除感受外邪、饮食失宜、脾胃虚弱外,因土虚木亢所致者临床亦不少见,患儿除了大便异常外,还有性急多动、甚至精神烦躁,夜卧不宁,舌边红等肝系表现,扶土为主,辅以抑木则成为大法。如疳证,容老师认为,疳积主要发病机制是脾胃功能失调,究其原因,除常见的饮食失节,养护不当、长期吐泻外,因土虚木亢所致者临床亦不少见,如疳证患儿临床除可见形体消瘦、面色少华、毛发稀疏、不思饮食、舌淡苔白等一系列脾胃虚证候外,常常兼有性急多动、甚至精神烦躁,夜卧不宁等脾病及肝表现,故治以扶土抑木法,取得很好疗效。又如胆汁返流性胃炎,相当于《灵枢·四时气篇》中所云“善呕,呕有苦……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容老师认为,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胆汁返流的病机,既以脾胃气虚,升降失常为主。又以“木生于水长于土,土气冲和则肝随脾升”,“肝气宜升,胆火宜降,然非脾气之上行则肝气不升,非胃气之降则胆火不降”,据此,采用扶土抑木,和胃降逆法治疗本病。

3 神经系统疾病

儿童抽动一秽语综合征病程迁延,反复发作。其病与中医的慢惊、抽搐、瘛癜、筋惕、肉明等病证有类似症状。如王肯堂《证治准绳·幼科·慢惊》云:“水生肝木,木为风化,木克土,胃为脾之腑,故胃中有风,瘛癜渐生。其瘛癜症状,两肩微耸,两耳下垂,时复动摇不己。”清·陈治《幼科近编》云:“搐频者,风在表也,易治,宜发之;搐稀者,风在脏也,难治,宜补脾。”其病为肝强脾弱,本虚标实。“脾为生痰之源”,水湿潴留,聚液为痰,痰气互结,上扰咽喉,而发出喉中异常响声;脾主四肢主肌肉,脾虚不能养四肢,故肌肉挛缩而颤,无力而缓;实则肝旺夹风,肝主筋,主疏泄。肝气失调;风胜则肌肉抽动,风善行而数变,故抽搐部位多变。综上可知其病乃肝旺脾虚,若采用常规之熄风止痉法很难取得远期疗效,治当扶土抑木。又如癫痫,常因小儿脾常不足,运化失调,水聚为痰,痰随气逆,横窜经络引动肝风则见抽搐,治疗宜标本兼治,亦以扶土抑木法主之。

综上,容老师广泛运用扶土抑木法治疗儿科各系统疾病,但在治疗过程中又有扶士与抑木侧重,辨证施治过程中审清肝实和脾虚二者矛盾的主要方面,如以肝实为主,其法应重在抑木,而佐以扶土;如以脾虚为主的,其法应重在扶土,而佐以抑木。而扶土之法并不是一味补脾,过补则壅碍气机,临床健脾不在补脾,贵在运脾,具有补中寓消,消中有补,补不碍滞,消不伤正者谓之运。临床常用药物:党参、五爪龙、茯苓、莲子、益智仁、黄芪、枸杞子、菟丝子、扁豆、薏苡仁、麦芽、谷芽、山楂、木瓜、独脚金、夏枯草、白芍、龙骨、牡蛎等药。根据肝气郁滞、肝火内扰、肝风内动、肝阴不足的偏重选药,肝气郁滞治以疏肝理气,药用柴胡、佛手、枳实、荔枝核、芒核等;肝火内扰治以清肝泄火,药用夏枯草、、蝉蜕、钩藤、独脚金等;肝风内动治以平肝熄风,药用羚羊角骨、蝉蜕、钩藤、龙骨、牡蛎等;肝阴不足、肝阳上亢者治以平肝潜阳,药用木瓜、白芍、枸杞子、菟丝子、旱莲草等。

篇3

【摘要】 目的 观察消癜汤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及对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56例单纯型过敏性紫癜患者中,消癜汤与西药结合治疗组28例、西药治疗对照组28例,比较两组疗效检测治疗前后微循环变化。结果 治疗组痊愈23例,显效3例,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痊愈16例,显效5例,有效率为75.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χ2=5.62,P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消癜汤; 过敏性紫癜; 微循环

The efficacy of Xiaodian Tang treatment on the allergic purpura and effect of microcirculation LIU Ke*,WANG Ping,RUAN Lin-hai*,et al.*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Luoyang 47100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icacy of Xiaodian Tang treatment on the anaphylactoid purpura and the effect to microcirculation.Methods Compare detection of microcirculation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mong the 56 patients of allergic purpura,which contains 28 cases that belong to Xiaodian Tang combine with western medicine therapy group and 28 cases that belong to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as a control group.Results Among therapy group,there were 23 cases cured, and effective in 3 cases, and the efficiency was 92.86%.However,among comparing group,there were 16 patients recovered,and 5 cases markedly,the efficiency was 75.00%.Therefore,the therapy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mparing group(χ2=5.62,P0.05);After the treatment,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Xiao dian soup; Allergic purpura; Microcirculation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6.001

过敏性紫癜(AP)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主要是由于机体对某些物质发生变态反应,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和脆性增高,并伴小血管炎。该病易复发,并可导致肾脏病变。祖国医学称之为“肌衄”、“葡萄疫”、“紫癜风”等。本研究检测56例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变化, 以了解消癜汤对该病的疗效及对微循环改变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门诊及住院的过敏性紫癜患者,共56例。诊断符合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1]中过敏性紫癜诊断标准。全部病例血小板计数均正常,有系统受损者排除在外。所有病例均排除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等系统疾患。将56例过敏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8例,其中男12例,女16例;年龄4~45岁,中位年龄17岁;病程1~14 d,平均7 d;单纯型紫癜20例,伴发腹型、肾型、关节型者8例。对照组28例,其中男15例,女13例;中位年龄3~47岁,平均18岁;病程1~19 d,平均8.12 d。单纯型紫癜19例,伴发腹型、肾型、关节型者9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 方用消癜汤:紫草30 g,三七粉3 g(冲服),生地15 g,丹参20 g,赤芍15 g,鸡血藤20 g,金银花30 g,黄芩15 g,甘草6 g,玄参10 g,牡丹皮15 g。有关节痛者加牛膝、桑枝、薏苡仁、秦艽等,有腹痛者加白芍、延胡索、枳壳、大黄等,有肾型血尿者加大蓟、小蓟、白茅根、茜草等,有蛋白尿者加黄芪、益母草、自茅根等,皮肤瘙痒者加白藓皮、蝉脱等。上方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腹痛者可少量多次服用,均连服两周,儿童剂量酌减。同时应用下述对照组的西药联合治疗。

1.2.2 对照组 西替利嗪10 mg,1次/d,芦丁25 mg,3次/d,罗红霉素150mg,2次/d,儿童剂量酌减。另给予10%葡萄糖酸钙10 ml、VitC 5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点,地塞米松10mg静点(1次/d,共用7 d,7 d后逐渐减量),儿童剂量酌减。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以14 d为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判断疗效。

1.3 疗效判断标准及检测方法

1.3.1 疗效标准 根据《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痊愈:皮肤紫癜完全消退,无腹痛及关节痛,尿常规正常,无反复发作。显效:皮肤紫癜渐消退,无新皮疹出现,腹痛或关节痛缓解或减轻,尿常规正常或好转。有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部分好转。无效:皮疹无消退或有新皮疹出现,腹痛或关节痛无好转,尿常规异常。

1.3.2 甲襞微循环检测方法 患者安静休息30 min后,取坐位,室温在20 ℃~25 ℃,以左手无名指为观测部位,以XW-B-2型微循环显微检查仪(广州健桥医疗电子有限责任公司)观察微循环的形态,如标微循环清晰度、管袢数目、输入输出枝的长度及直径、管袢形状,流态的改变,如血流速度、红细胞聚集、白色微血栓等,以及管周如管袢密度长度等指标,并对积分加以分析。相关指标参照有关文献[2]。具体测量方法参照FNM检测方法[3]。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PEMS 3.1医学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消癜汤与西药联合治疗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治疗前两组比较,形态积分t=0.263,P>0.05;流态积分t=0.231,P>0.05;管周积分t=1.639,P>0.05;总积分t=0.058,P>0.05。治疗4周两组比较,形态积分t=6.542,P

3 讨论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较常见的侵犯小动脉的一种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病因有感染、食物及药物过敏,花粉、昆虫咬伤等所致的过敏等。儿童及青少年较多见,男性较女性多见,起病前1~2周往往有呼吸道感染的病史。属Ⅲ型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皮肤紫癜,常伴有关节及腹部疼痛、消化道出血、肾损害,患者血小板正常。基本病理改变为急性无菌性毛细血管和细小动脉的炎症反应。

本试验患者中36例有前驱感染史,上呼吸道感染史是最常见的AP诱发因素。由于感染使机体产生变态反应,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血管壁上,导致微小血管缺氧、炎性改变,血浆成分改变,使管袢周围组织的功能代谢障碍,结构损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影响了甲襞微血管的形态、流态、袢周状态的改变,故甲襞微循环检查中笔者发现,毛细血管的广泛性炎性损害应是过敏性紫癜的一个主要病理改变特征。

据过敏性紫癜紫癜的临床表现和发病特点,中医将其归属于“血证”、“紫斑”、“肌衄”和“葡萄疫”范畴。认为本病的病因外与感受外邪有关,而内则与后天脾虚等相关联。其发病机理以血热或脾虚为主。人体血生于脾,脾主统血,脾虚则统摄无力,均可致血不循经外溢而为病。消癜汤清热凉血止血,健脾固摄止血,有补,有清,达到清热、固本的功效。其中生地、紫草有清热、凉血、养阴之功能。当归、大小蓟活血止血改善微循环。党参、白术、茯苓健脾利湿,调节免疫功能,甘草抗炎抗变态反应,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治疗上,西医治疗以抗过敏及免疫抑制为主,但是单纯西药治疗容易复发。中医治疗血淤证[4]历史悠久,本实验基于现代医学对本病认识的不断加深,将传统中医治疗(自制消癜汤)与西药相结合,采用凉血活血[5]药物治疗。经临床对比观察,两组治疗结果疗效分析,中西药结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另外,应用甲襞微循环检查作为瘀血证的客观指标,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甲襞微循环进行动态观察。结果显示,两组病例治疗前微血管视野模糊,血管弯曲畸形,袢顶瘀血,红细胞聚集,部分血流缓慢、间断、停滞,有时可见出血点。治疗组加用活消癜汤治疗后,微血管功能改善,可见视野较治疗前清晰,血管弯曲度呈扭曲畸形现象明显减轻,血流加快。说明,过敏性紫癜的血淤证与微循环障碍有关。消癜汤可有效调节微循环血流,促使病变组织修复,提高该病的疗效。有的学者认为高黏滞状态与过敏性紫癜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使病情进一步恶化。血流变学是观察血液黏滞性、红细胞聚集性、血液凝固性等特征的指标。我们可以通过进一步研究过敏性紫癜血液流变学的变化,为该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参 考 文 献

[1] 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第3 版.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68-170.

[2] 田牛,单毅,柳大昌,等.实用微循环(上册)[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9:32-36.

[3] Rubiera M,Alexandmv AV.Sonothrombolysis in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J].Am J Cardiovasc Drugs,2010,10(1):5-10.

篇4

白癜风的病因和症状

白癜风的西医发病机理至今未明,目前多认为白癜风是一种受多种遗传基因和多种环境因素影响的复杂疾病。主要有免疫损伤学说,认为白癜风患者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功能异常,同时自身免疫耐受状态亦被破坏,临床上可检出多种自身抗体或伴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等其他自身免疫疾病;氧化应激学说,认为氧化应激平衡是人体自稳机制之一,但冗余的氧化应激产物可破坏黑色素细胞,抑制细胞内黑素合成酶,甚至可对黑色素细胞直接产生毒性作用,从而影响黑素代谢及黑色素细胞的存亡;神经化学因子学说,认为精神紧张诱导神经递质儿茶酚胺类物质释放增多,竞争性地抑制了酪氨酸和多巴代谢成黑色素;黑色素细胞经皮丢失学说,推测认为由于黑色素细胞与表皮基底膜、角质形成细胞内在的粘附缺陷,致黑色素细胞穿越表皮而丢失,进而黑色素细胞在皮损中减少或消失。

白癜风皮损为局部色素脱失斑,常为乳白色,也可为浅粉色,表面光滑无皮疹。白斑境界清楚,边缘色素较正常皮肤增加,白斑内毛发正常或变白。病变好发于受阳光照射及磨擦损伤部位,如面部、上腿部、颈部、前臂伸侧及手背部、腰腹及骶尾部、腋下及、肘膝关节等。病损分布对称分布,按神经节段(或皮节)单侧分布或泛发。口唇、、及包皮内侧黏膜受累,视网膜、脉络膜及软脑膜黑色素细胞不受累。约20%患者的白斑对紫外线高度敏感,日晒后白斑快速发展。机械性刺激及其他局部刺激可诱导白斑发生,称为同形反应。白斑数目不定,多数病例表现为白斑逐渐增多、扩大,相邻白斑融合为不规则的大片状,甚至泛发全身。本病多无自觉症状,少数患者在发病前或同时有患部局部瘙痒感。

白癜风常伴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肾上腺功能不全、恶性贫血、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特应性皮炎、斑秃等。

诊断需排除泛发性斑状色素减少症、炎症后色素减退斑、斑驳病、特发性色素减退斑、白色糠疹、无色素性痣和贫血痣等皮肤病。

皮肤科常用Wood灯检查白斑区,可见亮白色荧光。近年来对诊断不明者还可同时进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简称皮肤CT)检查,辅以诊断。

根据2012年白癜风全球问题共识大会(VGICC)及专家讨论,将白癜风分为节段型、非节段型、混合型及未定类型白癜风。

节段型白癜风 沿某一皮神经节段分布(完全或部分匹配皮肤节段),单侧的不对称的白癜风。少数可双侧多节段分布。

非节段型白癜风 包括散发型、泛发型、面肢端型和黏膜型。散发型指白斑≥2片,面积为1~3级;泛发型为白斑面e4级(>50%);面肢端型指白斑主要局限于头面、手足,尤其好发于指趾远端及面部腔口周围,可发展为散发型、泛发型;黏膜型指白斑分布于2个及以上黏膜部位,可发展为散发型、泛发型。

混合型白癜风节段型和非节段型并存。

未定类型白癜风指非节段型分布的单片皮损,面积为1级。

白斑面积(手掌面积约为体表面积1%):1级为轻度,50%。

白癜风的治疗

白癜风的治疗应在专业的皮肤科医生指导下进行。由于治疗周期长,患者坚定治疗信心及良好的依从性尤为重要。

进展期白癜风(1)未定类型(原称局限型):可外用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或钙凋神经磷酸酶抑制剂(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等,也可外用低浓度的光敏药,如低浓度的8-甲氧沙林(8 MOP);维生素D3衍生物;局部光疗可选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308纳米准分子激光及准分子光。对于快速进展期,可系统用激素。另外,系统激素治疗也常常用于合并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2)非节段型与混合型:进展较快,考虑系统用激素、中医中药、NB-UVB、308纳米准分子光及准分子激光。快速进展期采用光疗可联合系统用激素或抗氧化剂,避免光疗引起的氧化应激而致皮损扩大。局部外用药治疗参考进展期未定类型。(3)节段型:参考进展期未定类型治疗。

稳定期白癜风 (1)未定类型(原称局限型):外用光敏剂、激素、氮芥、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维生素D3衍生物等;自体表皮移植及黑色素细胞移植;局部光疗参考进展期未定类型。(2)非节段型与混合型:光疗(如NB-UVB、308纳米准分子光及准分子激光等)、中医中药、自体表皮移植或黑色素细胞移植(暴露部位或患者要求)。局部外用药参考稳定期未定类型。(3)节段型:自体表皮移植或黑色素细胞移植(稳定6个月以上),包括自体表皮片移植、微小皮片移植、刃厚皮片移植、自体非培养表皮细胞悬液移植、自体培养黑色素细胞移植等。参考稳定期未定类型治疗。

中医认为白癜风病因病机是风湿外侵、气血失和、肝肾阴虚、气滞血瘀,或血热夹风、脾胃虚弱所致。进展期表现为风湿郁热证、肝郁气滞证,稳定期表现为肝肾不足证、瘀血阻络证。儿童常表现为脾胃虚弱。辨证治疗进展期以驱邪为主,疏风清热利湿、疏肝解郁;稳定期以滋补肝肾、活血化瘀为主,还可根据部位选择相应中药。

篇5

急性脑血管病是一组突然起病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 主要病理表现为脑组织的缺血或出血。常为中年以上突然起病,有局灶型神经功能缺失[1]。急性脑血管病是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也是成年人继发癫的主要原因。为探讨癫发作与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现就我科2006~2009年收治的465例急性脑血管病人,其中33例并发癫病发作,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3例癫患者,男23例,女10例,年龄26~70岁。其中脑梗死372例癫发作23例,脑出血65例癫发作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9例癫发作2例。全部病例按1996年第2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标准,癫分型按1989年国际脑电图与癫会议分类法,全部病例发病前均无癫病史及家族史[2]。急性期为脑血管病起病15d,根据急性期癫发生的时间又分为:(1)起病阶段:以癫起病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脑血管病;(2)早期阶段:急性脑血管病24h内发生癜者;(3)中期阶段:急性脑血管病发病2~7d内发生癜者;(4)后期阶段:急性脑血管病后8~15d内发生的癫。本组起病阶段的癜15例,其中脑出血8例,脑梗死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早期阶段癫11例;中期阶段癫5例;后期阶段癫2例。

1.2 病变部位 癫大发作15例中脑出血8例,左侧半球出血5例,右侧半球出血3例,都伴有明显的脑水肿高颅压。脑梗死5例均为颈内动脉系统,梗死灶波及额、顶、颞叶的大面积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头部CT均为脑沟回积血。

1.3 治疗与预后 早期发作11例中,7例只发作1~2次,仅临时采用注射地西泮或苯巴比妥钠控制症状,有2例1个后复发,复发后抗癫药维持治疗。4例抗癫药治疗1~3个月,停药后未再复发。其余22例常规维持治疗。多数患者给予抗癫药物卡马西平、丙戊酸钠或苯妥英钠治疗。未出现死亡病例。另外,早期出现癫持续状态时给予安定静脉注射。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脱水降颅压调整水、电酸碱平衡癫均能被控制。

2 讨论

2.1 急性脑血管病后癫发病机制 一般认为,脑血管病后2周出现的癫发作称为卒中后早期癫发作,2周以后出现的癫称为卒中后迟发性癫发作。卒中早期癫发作的机制比较复杂,脑梗死早期由于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钠泵衰竭,钠离子大量内流而使神经细胞膜的稳定性发生改变出现过度除极化,引发性放电。局限性或弥漫性脑血管痉挛,神经元缺血缺氧而致癫放电。脑水肿急性颅内压升高常影响激素水平发生改变及血电解质、酸碱失衡均可使神经元放电加剧,诱发癫。

2.2 急性脑血管病后癫的发生率 本组急性脑血管病后癫发生率为7.1%(33/465),其中脑梗死癫发生率为6.18%(23/372),脑出血癫发生率为12.30%(8/65),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癫发生率为10.52%(2/19)。

2.3 脑电图检查 33患者均行脑电图检查,其中5例正常,28(84.85%)为异常脑电图,其中轻度异常4例,中度异常10例,重度异常14例,并且有10例(30.30%)描记出现样放电。

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的发生率报道不同,脑出血13.8%,脑梗死7.7%~12.5%,蛛网膜下腔出血6%~20%[3]。有资料表明癫发生在急性脑血管急性期各个阶段发病机制有明显不同。在急性期,脑出血可能与血肿本身的刺激、血肿的占位,造成脑水肿、高颅压等一系列变化有关。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血液直接刺激大脑皮层和引起局限性或弥漫性血管痉挛或畸形血管造成局部盗血,使邻近脑组织缺血缺氧有关。脑梗死由于脑组织循环障碍使脑组织缺血缺氧代谢紊乱,在治疗过程中应用大剂量脱水剂,造成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受到破坏等上述病理生理变化致脑细胞膜稳定性发生改变,兴奋性增高,产生或诱发异常放电,造成癫发作。CT证实梗死部位接近或直接影响额叶顶区、皮层易发生癫,多发性梗死及大面积梗死易发生癫[4]。本组癫大发作多见于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这可能与出血及脑水肿导致广泛脑损害有关。部分发作多见于小面积脑梗死,可能与大脑局部损害较轻有关。

急性脑血管病后癫经抗癫药物的治疗,大部分效果良好。一般认为选用苯妥英纳或卡马西平疗效较好,必要时用安定静滴,对于急性期过后是否继续应用抗癫药物目前尚有争议。笔者认为,长期服用抗癫药物会不可避免发生一些不良反应,早期癫发作多为脑部的急性病灶所致,在急性期过后血管痉挛、颅内高压、电解质紊乱等致癫因素逐步消除,不必继续服用抗癫药物,但如果形成迟发性癫发作,则需正规抗癫治疗。

【参考文献】

   [1] 田朝阳,刘长荣.脑卒中后癫的临床特点[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3,20(2):1791.

篇6

急性脑血管病是一组突然起病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 主要病理表现为脑组织的缺血或出血。常为中年以上突然起病,有局灶型神经功能缺失[1]。急性脑血管病是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也是成年人继发癫的主要原因。为探讨癫发作与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现就我科2006~2009年收治的465例急性脑血管病人,其中33例并发癫病发作,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3例癫患者,男23例,女10例,年龄26~70岁。其中脑梗死372例癫发作23例,脑出血65例癫发作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9例癫发作2例。全部病例按1996年第2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标准,癫分型按1989年国际脑电图与癫会议分类法,全部病例发病前均无癫病史及家族史[2]。急性期为脑血管病起病15d,根据急性期癫发生的时间又分为:(1)起病阶段:以癫起病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脑血管病;(2)早期阶段:急性脑血管病24h内发生癜者;(3)中期阶段:急性脑血管病发病2~7d内发生癜者;(4)后期阶段:急性脑血管病后8~15d内发生的癫。本组起病阶段的癜15例,其中脑出血8例,脑梗死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早期阶段癫11例;中期阶段癫5例;后期阶段癫2例。

1.2 病变部位 癫大发作15例中脑出血8例,左侧半球出血5例,右侧半球出血3例,都伴有明显的脑水肿高颅压。脑梗死5例均为颈内动脉系统,梗死灶波及额、顶、颞叶的大面积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头部ct均为脑沟回积血。

1.3 治疗与预后 早期发作11例中,7例只发作1~2次,仅临时采用注射地西泮或苯巴比妥钠控制症状,有2例1个后复发,复发后抗癫药维持治疗。4例抗癫药治疗1~3个月,停药后未再复发。其余22例常规维持治疗。多数患者给予抗癫药物卡马西平、丙戊酸钠或苯妥英钠治疗。未出现死亡病例。另外,早期出现癫持续状态时给予安定静脉注射。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脱水降颅压调整水、电酸碱平衡癫均能被控制。

2 讨论

2.1 急性脑血管病后癫发病机制 一般认为,脑血管病后2周出现的癫发作称为卒中后早期癫发作,2周以后出现的癫称为卒中后迟发性癫发作。卒中早期癫发作的机制比较复杂,脑梗死早期由于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钠泵衰竭,钠离子大量内流而使神经细胞膜的稳定性发生改变出现过度除极化,引发性放电。局限性或弥漫性脑血管痉挛,神经元缺血缺氧而致癫放电。脑水肿急性颅内压升高常影响激素水平发生改变及血电解质、酸碱失衡均可使神经元放电加剧,诱发癫。

2.2 急性脑血管病后癫的发生率 本组急性脑血管病后癫发生率为7.1%(33/465),其中脑梗死癫发生率为6.18%(23/372),脑出血癫发生率为12.30%(8/65),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癫发生率为10.52%(2/19)。

2.3 脑电图检查 33患者均行脑电图检查,其中5例正常,28(84.85%)为异常脑电图,其中轻度异常4例,中度异常10例,重度异常14例,并且有10例(30.30%)描记出现样放电。

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的发生率报道不同,脑出血13.8%,脑梗死7.7%~12.5%,蛛网膜下腔出血6%~20%[3]。有资料表明癫发生在急性脑血管急性期各个阶段发病机制有明显不同。在急性期,脑出血可能与血肿本身的刺激、血肿的占位,造成脑水肿、高颅压等一系列变化有关。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血液直接刺激大脑皮层和引起局限性或弥漫性血管痉挛或畸形血管造成局部盗血,使邻近脑组织缺血缺氧有关。脑梗死由于脑组织循环障碍使脑组织缺血缺氧代谢紊乱,在治疗过程中应用大剂量脱水剂,造成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受到破坏等上述病理生理变化致脑细胞膜稳定性发生改变,兴奋性增高,产生或诱发异常放电,造成癫发作。ct证实梗死部位接近或直接影响额叶顶区、皮层易发生癫,多发性梗死及大面积梗死易发生癫[4]。本组癫大发作多见于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这可能与出血及脑水肿导致广泛脑损害有关。部分发作多见于小面积脑梗死,可能与大脑局部损害较轻有关。

急性脑血管病后癫经抗癫药物的治疗,大部分效果良好。一般认为选用苯妥英纳或卡马西平疗效较好,必要时用安定静滴,对于急性期过后是否继续应用抗癫药物目前尚有争议。笔者认为,长期服用抗癫药物会不可避免发生一些不良反应,早期癫发作多为脑部的急性病灶所致,在急性期过后血管痉挛、颅内高压、电解质紊乱等致癫因素逐步消除,不必继续服用抗癫药物,但如果形成迟发性癫发作,则需正规抗癫治疗。

【参考文献】

   [1] 田朝阳,刘长荣.脑卒中后癫的临床特点[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3,20(2):1791.

篇7

孙轶秋系江苏省中医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其从事儿科医疗、教学与科研工作30余载,中医理论深厚,治学严谨,勇于探索创新,在汲取祖国医学精华的同时,不断学习掌握西医学新理论、新疗法,融中、西医学为一体,形成了以中医辨证论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诊疗特色,对小儿肾脏疾病颇有研究,尤善于诊治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过敏性紫癜引起的肾脏损伤称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简称紫癜性肾炎。临床以反复皮肤紫癜、肉眼或镜下血尿为主,同时可伴有蛋白尿、浮肿、高血压等表现,重者可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属中医学“肌衄”“血证”“尿血”“水肿”等范畴。肾脏损害的严重程度与本病的预后密切相关。病程中紫癜、血尿、蛋白尿常反复出现,缠绵难愈。西医学多根据临床或病理分型予对症及激素、免疫抑制剂和抗凝药物治疗,疗效欠佳,且毒副作用大。近年来,紫癜性肾炎的研究备受人们重视。孙轶秋主任在长期临床工作中,不断实践、创新,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治疗特点和用药方法,疗效显著,为广大患儿蠲除了沉疴。笔者有幸随导师学习,聆听教诲,获益匪浅,现总结如下。

1病因多端,瘀热是关键

在病因上导师强调“风、湿、热、毒、瘀、虚”,认为正气不足、机体免疫功能失调是内因,感受外邪为诱因。热毒内伏、化火动血、络伤血溢、淤阻脉道、水液内停发为本病,其中“瘀”“热”是发病关键。血瘀之形成,与“热、毒、湿、虚”密切相关。邪热煎熬,血凝成块,诚如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所论“血受热则煎熬成块”。瘀由热成,热瘀互结,往往使邪热稽留不退,瘀血久踞不散。正所谓“热附血而愈觉缠绵,血得热而愈形胶固”。湿邪阻络,碍气伤阳,阳气不布,则血行不畅,“气行血行,气滞血瘀”,故日久成瘀,诚如朱丹溪所言“血受湿热,久必凝浊”。瘀血阻滞经络,津液失布化湿,湿瘀互结,胶结难化;久病脏腑亏虚,推动无力,血行迟缓而凝;阴虚火旺,炼血成瘀。瘀、热既成,淤阻脉络,血行受阻,不循常道而泛溢脉外即成紫癜;邪热蕴阻于肌表血分,迫血妄行,外溢肌肤孔窍发为肌衄。瘀热相互为患,阻滞搏结,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加重病情,迁延难愈。

2分期论治,随症加减

导师认为:紫癜性肾炎病初患儿往往以皮肤紫癜伴见肾脏损伤为主要特征,“风、热、湿、毒、瘀”是主因,病机以“火盛”为要,以实证为主,或风热伤络,或血热妄行;病变后期病情迁延,耗气伤阴,常单纯以肾脏损伤为主,临床表现为持续或反复血尿、蛋白尿,阴虚火旺或气阴两虚为主要病机,属本虚标实。故治疗上提出“早期清热解毒、凉血祛风;中期解毒化瘀、凉血止血;后期养阴活血、滋肾清利”三部曲,并倡导活血化瘀、脱敏调免的治疗原则应贯穿始终的思想。辨证施以祛风、利湿、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滋阴、益气、养血等。选方用药上,病初风热伤络者方用银翘败毒散加减,血热妄行证以犀角地黄汤化裁;后期阴虚火旺证方用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增损,气阴两虚证方选参芪地黄汤进退。临症加减:关节肿痛加牛膝、忍冬藤、炙乳香、炙没药;腹痛酌情加白芍、延胡索、木香;肠出血加地榆炭、槐花炭;尿血加蒲黄炭、茜草、藕节炭;水肿加泽泻、车前草、茯苓皮;尿蛋白多加玉米须、荠菜花;尿中白细胞多加白茅根、黄柏、六一散;胆固醇增多加制大黄、生山楂;血压增高加天麻、钩藤;紫癜反复者酌情加白鲜皮、地肤子、苦参;尿中有管型加猫爪草。

3活血化瘀通络贯穿治疗的始终

紫癜性肾炎之病机特点为瘀热伤络。瘀伤肾络,邪热循经下注膀胱,导致血尿;淤阻肾络,肾之气化、封藏失司,精微外泄,则见蛋白尿;“血不利则为水”,瘀血阻于肾,肾失主水之职,浊阴不能正常外泄,蓄于体内,导致水肿。病程中热毒壅盛,煎熬其血,则血黏而浓,滞于脉中;或热伤血络,迫血妄行,则血溢脉外,从而形成中医“瘀血”之证,其瘀血已成,又可化热生毒,进一步煎熬营血。病情久延,瘀热伤阴耗气,即便热毒渐衰、以虚证为主的患儿,也可因阴虚血少脉涩,或气虚血失固摄,以致血滞脉中或溢于脉外,从而产生瘀血证。西医研究证实: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存在着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这些指标已被证实与中医血瘀证有正相关[1]。鉴于过敏性紫癜患儿存在宏观瘀血和微观瘀血,故活血化瘀治疗当贯穿于本病治疗的始终。因此,瘀血是紫癜性肾炎贯穿始终的病机之一。

基于此病机特点,导师总结前人经验并结合自身临床实践,在辨证基础上提出治疗紫癜性肾炎应以凉血化瘀通络为基本大法,在犀角地黄汤的基础上化裁出凉血化瘀通络方[水牛角(先煎)20 g、生地黄10 g、赤芍10 g、牡丹皮10 g、川牛膝10 g、紫草15 g、鸡血藤12 g、茜草15 g、大小蓟各10 g、蝉蜕10 g、甘草3 g]。运用该方进一步研制出丹芍颗粒。动物实验证实:丹芍颗粒能改善小鼠耳廓微循环、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及皮肤过敏反应,具有良好的改善微循环、抗炎、抑制Ⅰ型变态反应作用[2],临床试验亦显示有较好疗效。

4见癜之病,知癜传肾,当先滋肾

紫癜为病,“风、湿、热、毒、瘀、虚”使然。风为百病之长,外感风热或风湿之邪,化火成毒,深入下焦,扰动肾关,封藏失职,精微外泄则见蛋白尿。邪热灼伤肾络,或热毒内蕴久留不去,耗气伤阴,肾阴虚火旺,虚火灼伤脉络则见血尿。湿是发病之因,又是发病过程中的病理产物。水湿内侵,脾失健运,失于升清降浊,精微物质下泄,发为蛋白尿。湿、热往往兼夹为病,“湿热留恋,蛋白难消”,致使病情缠绵。“瘀、热”二者在发病过程中是关键。肾为先天之本,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肾常虚,瘀热不去,耗气伤阴,久必及肾,导致肾络损伤。现代医学认为过敏性紫癜是全身性小血管炎,肾脏因其自身特殊结构,极易受累,有研究发现近1/3的患儿出现肾损伤的临床表现,病程中肾活检几乎100 %有不同程度的肾损害[3],肾脏受累程度直接决定本病病程及预后。据此在预防紫癜并发肾损害方面,导师根据“上工治未病”之古训,提出了“见癜之病,知癜传肾,当先滋肾”的观点。对于过敏性紫癜患儿,早期有尿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或尿NAG酶升高者,即投予滋肾清利之品,以先安未受邪之脏,预防肾脏损害。实践证明滋肾清利之品早期应用能够降低肾损害的发生率,减轻肾损伤的程度。

5衷中参西,合蠲沉疴

对于紫癜性肾炎的诊治,目前国内仍遵循珠海会议草案[4],对肾病综合征型或病理Ⅲb、Ⅳ级以上者在治疗上以糖皮质激素为主药。导师认为激素乃阳刚之品,在大剂量长期应用过程中常导致肾阳偏亢而肾阴耗伤,继而引起肝、心、胃之阴的不足与肝阳亢、心火旺、胃火盛,从而出现一派阴虚火旺的临床表现,针对此种情况,在服用西药的同时,常投以滋阴降火之剂。病情控制,在逐步减量治疗阶段,阴虚向阳虚转化而呈阴阳两虚,此时应益气健脾、滋阴补肾。阴虚为主者,滋阴补肾同时而伍以补阳药物;若以脾肾阳虚为主者,健脾温肾之际而伍以滋阴之品。此即所谓“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在用补肾温阳药方面,导师认为此类中药有类激素作用,而无外源性激素副作用,随激素使用的不同时期与剂量,分阶段配合中药辨证施治,能够维持机体阴阳的平衡,改善和恢复激素所造成的内分泌系统的形态学改变和功能紊乱。因此可用补肾药来替代口服激素,以达到撤除激素的目的。在停用激素后更应投以温补脾肾之剂,防止病情复发。通过以上中西医治疗方法的有机结合,使得病情顺利控制,渐趋向愈。

6验案举例

胡某,女,7岁8月,2007年2月初诊。患儿双下肢皮疹间歇发作1月后出现尿检异常,曾因腹痛、关节肿痛在外院间断服用泼尼松片。刻诊:患儿双下肢见散在暗红色皮疹,高出皮肤,压之不褪色,颜面轻度浮肿,手足心热,舌红、苔薄黄,舌底脉络暗红,脉细数。查尿常规示:蛋白+++,隐血+++,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均正常。中医诊断:血证(肌衄、尿血)。西医诊断: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予泼尼松50 mg/d[2 mg/(kg·d)]口服。祖国医学辨证属阴虚邪热内盛,迫血妄行,瘀血阻络。治以滋阴清热凉血、化瘀通络,予凉血化瘀通络方加减[生地黄10 g、赤芍10 g、牡丹皮10 g、紫草15 g、川牛膝10 g、女贞子10 g、旱莲草15 g、鸡血藤12 g、茜草15 g、大小蓟各10 g、蝉蜕10 g、鱼腥草15 g、玉米须15 g、六一散(包)15 g],随症增损。患儿2周后皮疹控制,服药4周后尿蛋白转阴,出现满月脸,面部痤疮,自觉下肢膝软无力,手足心热,口干,烦躁不安,多食易饥,舌红、苔黄腻,脉细数。 辨证为肾阴亏虚,湿热内阻。改投知柏地黄汤加减[知母10 g、黄柏6 g、生地黄10 g、牡丹皮10 g、苍白术各10 g、川牛膝10 g、女贞子10 g、旱莲草15 g、鸡血藤12 g、茜草15 g、大小蓟各10 g、六一散(包)15 g],随症化裁。服药后上述症状逐渐好转,尿蛋白转阴2周后激素改为隔日顿服,用量逐渐递减(每月减泼尼松5 mg,当减至10 mg左右时,每月减量2.5 mg)。减量初期,继以知柏地黄汤加减;减量后期,佐以温阳之品如补骨脂、羊藿等,并随激素减量递增温阳药剂量。于2008年4月激素撤尽,尿蛋白持续阴性,紫癜未再复发,继用中药汤剂治疗3月,病情稳定。

【参考文献】

[1]张知新,孙京惠,王君,等.活血化瘀法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6):217-219.

[2]孙轶秋,汪受传,金钟大,等.丹芍颗粒改善微循环、抗炎、抗I型变态反应的实验研究[J].北京中医,2003,22(1):50-51.

篇8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04例患者均为我院2008年1月~2010年5月收治的病例。年龄20~45岁;经产妇39例,未产妇65例;1次宫外孕88例,2次宫外孕16例;慢性盆腔炎60例,有盆腔手术史26例,置宫内节育器5例,有流产史44例。

1.2 诊断标准:根据《中华妇产科学》中异位妊娠的诊断标准制定:①有停经史及下腹坠胀、阴道反复流血(少于月经量)史。②B超检查:提示宫内无孕囊;③血β―HCG测定阳性。

1.3 适应症:①无明显内出血现象,生命体征平稳;②B超检查包块直径≤5cm;②血β一HCG值

2 治疗方法

甲氨蝶呤(MTX)75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微泵静注,1小时滴完;米非司酮片50mg,每日2次。同时口服中药,处方:丹参15g,天花粉、赤芍各12g,桃仁、莪术、红花、三棱、炒蒲黄、川芎各10g,甘草6g。加减:痛甚者加元胡10g;痰湿重者加海藻、浙贝各10g;包块久不消者加炮山甲粉3g冲服。每日1剂,水煎早晚服。5天为1个疗程。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腹痛、阴道流血情况及有无药物副作用。用药后第3天即测血β―HCG值,B超复查包块大小。如5天后监测血β-HCG不降反升,包块无增大,可继续第2疗程。若患者血βHCG值持续升高或维持高值下降较慢,B超检查包块逐渐增大,或腹痛加剧,腹腔内出血增多,应及时行手术治疗。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参照《现代妇产科治疗学》制定。治愈:血β-HCG值逐渐下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无继续内出血,B超检查包块减小或吸收;无效:血βHCG值升高或下降效果不满意,B超检查包块增大,内出血增多而改行手术治疗。

3.2 治疗结果:104例保守治疗患者中,84例保守治疗成功(其中10例经过2个疗程治疗),治愈率为80.8%,住院时间最短7天,最长28天。20例转为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一致。

3.3 不良反应:MTX可引起恶心、呕吐、腹泻及口腔炎、口腔溃疡,治疗过程中少数患者出现以上不良反应,3~5天症状自行缓解。服米非司酮后少数人有轻微的胃肠道反应,无需治疗症状可消失。

4 体会

近年来,异位妊娠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多由于盆腔操作手术引起的盆腔炎、附件炎,使输卵管管腔狭窄、粘连、弯曲,管壁蠕动减弱,影响孕卵运行所致。药物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关键是杀死异位存活的胚胎和滋养细胞。目前,临床上主要选用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进行杀胚治疗。

本病可归属中医学“癜瘕”、“腹痛”等范畴,多因肝郁气滞、冲任失调、肝肾不足等,导致瘀血凝滞胞脉,气血运行受阻,而使胎孕宫外。以活血化瘀、消瘕散结为主要治疗原则。方中赤芍、桃仁、丹参、莪术、三棱等药物,具有活血化瘀消瘕功效,与甲氨蝶呤、米非司酮同用,可起到协同杀胚的作用。我们在治疗时发现中药对盆腔包块及积血的分解和吸收作用显著,而且可以缓和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的副作用,故获满意疗效。

值得指出的是保守治疗宫外孕仍存在一定的风险,对病例的选择应严格把握适应症,并应在具备手术条件的情况下进行。

篇9

指征明确:用药前必须尽力作出明确诊断,切忌盲目乱上而招致不良后果。对于一般感染、病毒感染均不宜使用糖皮质激素。在治疗中毒性休克、过敏性休克时,应及早、短时、大剂量地使用,方可收到抢救的效果。

选用恰当:不同的皮质激素各有利弊,应根据不同病情适当选用。例如治疗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称为替代疗法);可选用可的松或氢化可的松。治疗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皮炎、过敏性紫癜等疾病,可采用人工合成的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氢化泼尼松、氟美橙和倍他米松等。对肝功能不庭患者,不宜使用可的橙或强的松,治疗严重肝病时,不宜采用乙醇为溶媒的氢化可的橙针剂。

途径择优;要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对路的给药逾径。急性病例应选择注射剂,作静脉给药,一般病例及慢性病患者以片剂口服给药,或用混悬剂作肌肉,关节腔内注射;皮肤、粘膜、眼、耳、鼻局部病症,可采用外用的软膏、乳膏,滴跟剂、眼膏及膜剂等。

剂量适宜:要因病、因人而异,确定适宜的剂量和疗程。例如,急性病例应以病情好转为指标、尽量采用足量短时疗法。

激素的用途大致是:1、严重感染:如中毒性痢疾、暴发性流脑、重度败血症、中毒性肺炎、中毒性休克、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在同时应用大剂量有效抗菌药物的条件下,加用激素,能迅速缓解症状,减少死亡率。2、胶原性疾病:可缓解各种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结节性动脉周围斐、红斑性狼疮、皮肌炎、皮硬化等病的症状,但不能根治。3、过敏性疾病:对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彝炎、过敏性皮炎、血管神经水肿、药物过敏等都有效。对急性病例效果最好,慢性者也能减轻症状。4、眼炎:对各种眼炎可用以点眼。对脉络膜炎、视网膜炎、视神经炎错全身用药。5、血液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恶性肿瘤、粒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均可应用。6、防止粘连和抑制癜痕形成:可作为结核性脑膜炎、胸膜炎、心肌炎、创伤性关节炎、严重烧伤的辅助疗法,以减少后遗症。7、肾脏病:用于肾病综合症和慢性肾炎肾病变期,可使尿蛋白减少,水肿消退。

篇10

心肌炎多发于年轻人

感冒明明是上呼吸道的问题,为什么会引起心肌炎呢?心肌炎是指某种感染源引起的心肌炎性疾病,其中以引起肠道和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最多见。感冒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机理是,病毒在上呼吸道进入血液后随着血液循环到达心脏,如果患者抵抗力弱,就有可能引起心肌炎。

心肌炎多发于年轻患者,一旦心肌发生病毒感染,患者可能会在感冒后几天至两星期内发病。多数患者在发病前都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腹泻等感冒症状,继而出现胸闷、心悸、乏力、恶心、头晕等,后期的这些症状是由心肌炎造成的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所引起的。心肌炎没有特异性的心电图特征,也就是说,患者的心脏会时快时慢地跳动,没有规律可循。

心脏可能终身受影响

很多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上午才送医院,下午就出现严重心衰,当天晚上就抢救无效去世。像这类发病迅猛的心肌炎被称为“暴发性心肌炎”,病情的发展往往出乎意料,难以控制。

不过,大多数患者经过及时、适当的治疗,病情都能在数周至数月内趋于稳定。但其中一些患者,由于心脏受到致病因子的伤害,在自我修复的过程中会在心肌上留下癜痕,使该处组织僵硬,这样既会影响心脏的收缩能力,也会导致神经传导异常,出现心脏扩大、心功能减退、心律失常等后遗症,这样的影响会陪伴患者终身,处理不好还会增加患慢性心衰的风险。

感冒患者心悸气促应迅速就医

由于流感不仅会引起上呼吸道的症状,而且还会引发各种严重并发症。按照中医“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观点,要预防流感,提高机体自身的免疫力非常重要。可以在家中服用抗病毒的中药预防,例如用金银花、大青叶、虎杖等煲水饮用。如果出现咽喉不适,还可到医院开一些如银翘散、桑菊饮、桑杏汤等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的汤剂,这些中药汤剂可以预防流感,并促进患者痊愈。

感冒患者一旦出现心悸、气促等症状,应当及早到医院进行心电图、心肌酶学等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酒精――股骨头坏死的“隐形杀手”

陶 军

武先生今年40岁,是-家跨国,公司的老总,由于工作关系他经常需要陪客户喝酒。最近他觉得自己的左侧髋部经常酸痛,使不出力。他以为这是自己缺乏锻炼的缘故。于是每天他都早早起床进行晨跑。这天,他才跑出几米远,就感觉左髋疼痛不已,连走路都是一瘸一拐的。家人将他送到医院拍了片子才知道,他的左侧股骨头已经坏死。

长期酗酒易导致股骨头坏死

股骨头坏死又称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股骨头血运循环障碍,造成股骨头发生缺血性骨坏死的病理性变化过程,是一种致残率极高的骨科疾病。而长期、大量饮酒是除了外伤、滥用激素外导致股骨头坏死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根据统计显示:如果一个人每天喝250克白酒,一般在lO年左右会出现股骨头坏死;而个别应酬频繁、平均每日饮酒250~500克的中青年男性,2~5年就可发生股骨头坏死。

位于髋关节内的股骨头,就像是一个门轴,几乎承受着人体全身的重量。长时间酗酒,酒精在体内蓄积,会导致血脂增高、肝功能损害、血液黏稠度增高,使股骨头周围微血管堵塞,局部缺血、出血或脂肪栓塞,造成骨细胞发生不可逆的变性坏死。

疼痛是早期信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股骨头坏死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已经成为骨科常见病。严重时可导致髋关节残疾,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了很大的危害。目前临床上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两种。但晚期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能令人满意,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股骨头坏死的早期有五大主要症状:下肢无力、下肢畏寒、腰部疼痛、臀部疼痛、膝关节疼痛。

股骨头坏死最先出现的自觉症状就是疼痛,疼痛的部位是髋关节周围及、前侧或膝部。早期疼痛开始为隐痛、钝痛、间歇痛,活动多了疼痛加重,休息后可以缓解或减轻。但也有呈持续性疼痛的,不管是劳累还是休息,甚至躺在床上也痛,而且,疼痛逐渐加重。患者可出现患侧髋关节外展、旋转受限,下蹲不到位等。

到了晚期,股骨头塌陷、碎裂、变形。有的可造成髋关节半脱位,导致间歇性跛行;而疼痛与髋关节活动、负重有直接关系。行走、活动时关节内因骨性摩擦而疼痛,静止时关节内不发生摩擦,疼痛也就不明显了。

股骨头坏死的易发人群,如长期大量饮酒、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髋部有外伤史或曾有髋关节手术史的人,一旦出现髋关节、膝关节疼痛,并有跛行和髋关节功能障碍时,应尽早到当地医院就诊。

远离酒精。预防股骨头坏死

股骨头坏死会导致髋关节活动障碍,限制患者日常的活动,甚至使患者丧失工作、学习、生活自理的能力。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或在某些疾病的治疗用药中要多加注意,以预防股骨头坏死的发生。

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养成长期大量饮酒的习惯。要加强髋部的自我保护意识,走路时注意脚下,特别是在冬季冰雪地里行走时要注意防止摔倒。在体育运动前,要充分做好髋关节的准备活动。扛、背重物时要避免髋部扭伤,髋部受伤后应及时治疗,切忌在伤患未愈的情况下过多行走。在治疗某些疾病时尽量不用或少用激素类药物。如因疾病必须用激素时,应严格按照医嘱执行。要注意增加钙的摄入量,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多晒太阳,适量运动。对一些特殊职业的人员,如潜水员、飞行员、高压工作环境中的工作人员,应注意劳动保护及改善工作条件,若确诊已患有该疾病,应及时就医并更换工种。

治疗白癜风的新疗法

卢 涛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色素脱失性皮肤黏膜疾病。该病好发于人的发际、口周、耳前、手、颈、腰等暴露及容易受到摩擦的部位,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是:患者病变部位的皮肤或黏膜呈瓷白色,病灶的大小不等、数目不定、形状各异,在病灶的中央可有散在的色素岛。目前,白癜风的发病原因和机理尚不完全清楚,多数人认为该病的发生与免疫功能紊乱、黑素细胞自毁、神经化学因子的变化和遗传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在临床上,治疗白癜风的方法有很多,但由于它是一种比较难治的疾病,所以该病患者必须采用综合疗法进行长期的治疗。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在白癜风的治疗方面也有了新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应用光学疗法:研究证实,太阳光、常规紫外线能促进人体皮肤色素的形成,而且中波紫外线UVB,特别是窄谱的中波紫外线NB-UVB在治疗白癜风方面比长波紫外线UVA更加安全有效。因此,很多医院都添置了这类光疗设备。

应用免疫制剂疗法:白癜风的发生与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紊乱有关,因此,该病患者可应用转移因子或左旋咪唑等免疫制剂进行治疗,以调节其免疫功能。病变扩展快且范围较大的进展期白癜风患者还可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以抑制炎症反应,保护和促进黑素细胞的生长。但要注意的是,该病患者不可长期应用免疫制剂,以免对身体造成损害。

应用自体表皮移植疗法:该疗法适用于稳定期的自癜风患者,它是通过负压吸引法使患者自身正常的皮肤形成水疱,然后剪取水疱上带有黑素细胞的表皮,并将其移植到磨去表皮的白斑部位。自体表皮移植手术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患者的痛苦小,且不会留下明显的瘢痕,其有效率在90%以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