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地理名师课堂模板(10篇)

时间:2023-06-08 15:42:1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地理名师课堂,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地理名师课堂

篇1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B-0071-01

地理是中学阶段一门基础而重要的学科。那么,教师如何有特色地组织地理学科的教学呢?笔者认为,可巧借诗词名句优化地理课堂教学。诗词源于生活,许多诗词名句包含着丰富的生活中常见的地理知识、地理现象,将这些诗词名句有选择地运用到课堂上,不但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的地理知识。同时,又可以不断地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一、诗词名句运用到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方式

(一)以诗词名句导入新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用诗词名句作导语可以给学生创造优美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例如,“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的著名诗句,在讲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时,可以以此作为导入,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一天真的能行八万里吗?如果行,在哪儿呢?”老师讲解自转线速度的内容后,可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得出结论:在赤道地区可以满足诗句中所提到的“日行八万里”。再如,讲水循环的时候,可用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导入,借助这两句诗句请学生思考:我国的河川径流“东到海”后,到底是“不复回”还是“复西归”?最后的结论是:可通过海陆间大循环让水流“复西归”。

(二)以诗词名句阐述地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自然地理是一门自然学科,有些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不浓。及时、恰当地引入诗词名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他们接受新知识做好心理准备,对他们去理解这些内容可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例如,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巴山”为何多夜雨?教师可提示学生用所学过的山谷风的知识去解释:大巴山位于四川盆地的北部,四川盆地属于大巴山的谷地地区,晚上盛行上升气流,气流上升易于成云致雨。又如,岑参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述的是冷锋过境时所带来的降雪,树枝上的雪就像盛开的梨花一样。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和赵师秀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洼”描述了我国华南、江淮地区在准静止锋的控制下阴雨绵绵的天气。

(三)以诗词名句体现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这是新课标对地理教学的要求。教师可利用诗词名句所描述的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用地理知识去解释,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真正做到“学习有用的地理”。例如,“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 陆游的这句诗说明郊区的气温比城市低,这是城市“热岛效应”的体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的这句诗体现了山地的垂直地带性,表明了平原与山地的气候差异,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气温降低,从而使山地的“春”比平原来得晚。

二、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诗词名句时应注意的问题

在地理教学中,并不是诗词名句用得越多越好,毕竟地理课重在讲解地理知识,而不是鉴赏诗词,因此地理课堂上对诗词的运用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地理教学中所选的诗词名句应是脍炙人口的,为学生所熟悉。教师信手拈来,可引起学生的共鸣。地理教师不能为了运用专门去找一些生僻的诗词,学生本身就对这些诗词毫无印象或者印象不深刻,即使在课堂上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过后也会很快忘记,从而达不到想要的教学效果。

第二,教师应有充分的准备。教师平时备课时应多留意一些诗词名句,并深刻地去理解这些诗词的意思,探究其中的地理寓意,因为不是所有的诗词都有地理知识的体现,也不是所有的地理知识都寓意在诗词中。把这些诗词名句作为地理课堂教学资料储备起来,为课堂上的运用做好充分的准备。

篇2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9-051-01

新学期开始了,学校做出了一项新规定,老师的每节教案必须有教后反思。对于教了十几年学的我和许多同事来说,是一件新鲜事,也感到挺麻烦的。课都上完了,再写什么反思,还有必要吗?但是领导要求,照做就是了。刚开始的几节教案总是走出教室后,因为累不情愿写教后反思,但是还是坚持了下来。静下心来细想一下,发现写出每节课的反思真的很有效。每节课后,及时反思自己当天的教学实践,写下教学后记:学生收获了没有?自己收获了没有?课程的哪一个环节处理得最好?哪一个环节还有待提高?在不断的反思中,让自己清醒地回忆教学过程,这样才更有利于自己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教育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纠正错误的艺术。不仅可以纠正学生的错误,也可以纠正教师在地理教学中的不当之处。有人说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够成为一个名师,但是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以成为名师。进行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反思,我觉得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反思教学观念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标准大力提倡的学习方式。而自主、合作、探究离不开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因此,领悟和研究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内涵与特征,不仅有利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而且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的提高。然而长期以来,教师的教育观念往往是在被动条件下形成的,没有教师主体的自我实践反思意识,往往只是简单的重复或沿袭,其效果是很不理想的。因此,教师应进行新课程理念的系统学习,积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在较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

二、反思教学设计

教师为了实现有效的教学,地理课前都要对一节课进行精心“预设”,但在课堂实施时会出现多种结果:第一,事先的预设比较顺利地“生成”了;第二.由于引导不得法,出现“预设未生成”的尴尬局面;第三,虽然教学出现了“意外”,但教师通过巧妙引导,获得了“非预设生成”的意外收获。如果教师课后能对这些结果和过程及时进行记录、整理和分析,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就能对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获得规律性认识,从而提高教学的自我监控能力。在进行地理教学实践时,有时会发觉地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课后细细分析一下,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也就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所预想的作用。

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三、反思教学过程

新课标所提倡的“探究式学习”模式能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在了解知识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使学生获得了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同时,在学习中将培养学生一种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例如以学习地理信息技术为例,在学习3S技术的工作原理,主要环节和应用领域时,我最初的教法是照本宣经,其结果是学生听得很吃力,难理解,更不用说应用了。下课后我认真的反思了自己的教学,下一节课我一方面用相关例证向学生说明,另一方面也让学生自己列举身边的例子,学生的课堂参与增加了,课堂气氛活跃了,教学效果有很大的提高。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学生的参与和动手能力。

四、反思自身教学行为

我们班中有一位学生地理成绩较差,平时又特别调皮的同学,经常上课不认真听讲。一天下课他拿着作业本到我面前,小心翼翼地问:“尤老师,这道题怎么做?我接过本子,一看,见是涉及到地形区的识记,我就随口说“自己去查地图册。怎么这么懒”。我这么凶的对待他,我想这个学生也许现在还会记得我当时那副凶巴巴的面孔。如果是位成绩好的学生,我想我会心平气和的帮他查地图。静下来想一想,我这样做是不是太偏心了?事实上,我压根儿就没想过这样做有什么样的后果。我想他是用了很大勇气才敢来问我,被我这么一吼,怕是弄巧成拙,本想他能改正不认真听课的缺点,现在可能会使他更不喜欢听地理课了。同时我也轻而易举的把他的上进心给扼杀了。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谨慎处理自身的教学行为,要能积极肯定学生的“别出心裁”,给予及时适当的肯定。

五、反思教学反馈

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意观察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行为,还要通过学生作业获取教学反馈的信息,在信息反馈中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学习中的情感体验等获取全方位的体察。我们常常会发现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教学内容和习题,在考试时学生还是有许多困惑,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学生知识的知识不是学生自己学会的,而是老师教会的,所以我们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本身更重要。

地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完成新课标中规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除了师生在课堂上的教与学之外,目前最直接的反馈就来源于作业练习。所以,我们的地理作业必须是科学的,多样的、开放的,我们不能仅仅为了使学生完成作业而教学,而要教给学生“对其终身发展的能力”,所以要侧重对学生地理技能和方法的培养。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名师的教师不是好教师。多一点教学反思的细胞,就多一些教科研的智慧,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我们距离名师就越来越近了。

篇3

在获取电子版本教育杂志论文日益方便的今天,如何指导地理新教师从海量文献中选取阅读与学习的论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率与成长速度。那么,除关键词搜索外,地理新教师应该如何选读教育杂志上的教育科研论文?笔者以《地理教育》杂志为例,归纳出如下六个方面。

一、选读专业发展经验体会方面话题

阅读这类文章,可以帮助新教师在职业生涯中少走弯路,在短时间内熟悉教育教学业务,并且找到自己专业发展的支点。

例如,2015年第1期于吉海的“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机缘’与‘巧合’”认为教师的成长在工作的前6年比较重要,这一阶段的学习历程将会决定后续的发展水平;作者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谈了教师专业成长中经历的一些“机缘”与“巧合”,归纳出通过名师导航、优质课竞赛、学术会议参与、课题研究、论文撰写、试题命制等方式,可有效提高地理教师的专业素养,从而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又如,2015年第9期张洪杰的“名师工作室引领地理教师专业成长”通过对名师工作室成员专业成长不平衡现象的分析,提出名师工作室引领下教师的专业发展策略;作者指出名师工作室只是为工作室成员提供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对专业的发展起引领作用,它属于外驱力,真正的专业发展还要靠自身的内驱力;名师工作室成员一定要明确自身专业发展目标,并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逐步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以及对课标、教材、教法和学生的研究能力,最终实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选读当前教学工作中需要参考话题

如果最近正在给学生讲区域地理内容,以下文章可以进入你的视线。

2015年第6期梅国红、陈涓的“基于地理学科素养的高二区域地理有效教学策略探讨”,指出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二区域地理教学应选取典型案例,采用问题探究和思维建模的教学思路,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素养;区域地理的复习应在学科思想的统领下,以培养地理学科素养为目标,注意创设思考情境,设计有思维递进关系的“问题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将各地理要素用系统地理的基本原理进行内化,统整成地理综合体,由具体规律推导出一般原理,将知识与技能进行迁移,去分析、解决实际地理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015年第10期史珊珊的“刍议区域地理‘归图法’的运用策略”认为区域地理经常作为高考试题载体,要求学生能够从区域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区域地理知识,将所学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知识落实到具体区域中,而归图法是指将认知对象同时以图、文形式表达,可有效利用左右脑思维,促进知识的获取、内化、交流和应用;归图法的运用有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整理能力,通过对所学知识的组织与反思,回顾和体会所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思维过程,进一步洞察地理学科知识的内部联系,完善学生的地理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选读教学方法改进与探索方面话题

探索教学方法的改进,是每个一线教师时常需要关注的问题,而他人往往已经有一些比较成功的案例可供借鉴。

例如,2014年第10期陈书来的“太阳高度角教学新思路浅析”,利用图像辅助有效整合教材内容,站在学生易理解、能探讨的角度突破知识重难点,这种从整体到局部的思维,总结出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时空变化规律及计算方法,不但会使较抽象、理性的知识点得到思考和探讨,而且在学生理解探讨过程中,让知识变为较形象、感性的问题解决过程,通过实用案例互动探讨,对知识点理解与掌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又如,2015年第4期叶慧的“‘五步法’讲评综合题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以讲评一道“中国水稻分布”的试题为例,说明“图文重审―错因评析―变式训练―能力提升―试题质疑”的“五步法”,使讲评课做到以生为本,做到题目让学生“审”、错因让学生“评”、变式让学生“练”、方法让学生“结”、问题让学生“提”;重知识更重能力,重方法更重应用,重结果更重过程,重解决问题更重提出问题。

四、选读学科教育发展前沿与热点话题

例如,2015年第1期陈胜庆的“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指向的地理教师专业发展”侧重探讨全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对地理教师提出的新目标与要求,指出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本意是促进中学各门学科发挥育人价值,促进中学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并从“从育分到育人”、“从课内到课外”、“从感性到理性”、“从个人到团队”几个角度指出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指向的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丰富内涵。

又如,2015年第4期李家清、常珊珊的“核心素养:深化地理课程改革的新指向”在界定地理核心素养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从地理课程目标的嬗变、国际地理教育发展的趋势、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以及地理学科特性的视角,讨论地理核心素养框架体系的建构,对课程标准修订、教学实践变革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等的深度跟进提出了建议。

五、选读切入点较为新颖话题

例如,2015年第5期陈昊的“也谈地理教学的‘课魂’”结合六个案例从四方面阐述地理教学的“课魂”:用“课魂”构筑地理知识框架,形成课标化的课堂;用“课魂”体现地理现实意义,拓展生活化的课堂;用“课魂”激发学生求知欲,营造情感化的课堂;用“课魂”进行世界观教育,创设理性化的课堂。

又如,2015年第9期许琴、李俊峰的“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阶段教学方式的探讨”以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为例,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差异,归纳翻转课堂在课堂内化阶段的三种不同教学方式,即达标―拓展型、释疑―点拨型和探究―拓展型,为中学地理教师进行翻转课堂的有效实施提供参考。

六、选读擅长或感兴趣话题

假如你曾经读过或写过“巧解地球运动问题的‘基本法+突破点’策略”这样的文章,相信对以下文章也会感兴趣。

篇4

1.开展专题培训

专题培训即为达到某一专门目的或解决某一专门问题采取的教师培训。通过地理专题培训可以更新地理教师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完善知识结构。长寿区在新课程改革中,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近些年来,在区教委直接领导下,区教委人事科和区教师进修学校共同组织,针对教师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方式改革进行全方位集中培训,针对性强、覆盖面广(如表1),对教师专业发展起到很好推动作用。

专题培训主要涉及地理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语言能力、交往能力、组织调控课堂能力、教育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等。采取邀请市内外地理专家到培训班级开展专题讲座,区内名师及学科带头人侧重经验交流及组织献课等(如表2),有力地推动了中学地理教师专业发展。

培训形式既有专题讲座、案例分析、野外实践、课堂观摩,又有教师自主研修,培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通过组织培训既拓宽了教师视野,改变了教师课堂教学模式,又更新教师教育观念,让地理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并为打造名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提供了条件。

2.举行专题讲座

为确保每年高考顺利进行,让地理教师能更好组织二轮三轮综合复习,同时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在高考即将来临的前三个月,定期聘请国内先进地区知名地理专家到区内为高中地理教师作专题讲座和分析高考试卷,请教学经验丰富地理名师及学科带头人展示示范课等推动教师专业成长。

通过专家引领,让地理教师熟练掌握高考复习动向,提高对高考试卷的解读能力,把握好高考前的二、三轮复习课。同时,高考复习会是每年在学生进入高三时由市业务部门或出版集团举办的针对当年高考试卷评析和高三复习专题讲座以及市内在该次高考中取得成功的经验分享,一般邀请全国知名地理专家或者对高考有深入研究的学者进行讲座,并请市内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地理教师介绍成功经验(如表3)。高考复习会是专业性极强、针对性高、学术价值大,并对教师专业发展具直接引领的培训范例。每年的高考复习会区内每所高完中学均会派高三教学的地理教师及备课组长参加。

二、多类活动形式促进地理教师专业发展

1.参加学术年会活动

地理教育学术年会是全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年内学术交流及教师课程资源和课例展示的会议,是地理教育界最高级别的盛会。全国学术年会通常就近期国际国内的地理教育大事件进行学术交流,帮助地理教师解决学术研究难题,也是地理教师展示自己风采的平台。近5年来,每年10月中旬举行全国地理教育学术年会,区内均派教研员和一至二名地理教师参会,会议结束后参会教师将全国学术年会的新信息和新观点带回全区组织学习讨论,旨在以学术年会的高端精神和要求引领地理教师专业成长。

重庆市地理教学专委会学术年会每三年举办一次,每次年会均组团参加,长寿区参加重庆市地理教学年会的地理教师人数在全市各区县中均排前几位,让更多地理教师感受学术年会的研讨氛围并对教师专业发展起促进作用。

2015年在丰都县举行的重庆市地理教学专委会学术年会,区内组织近20位教师参会,部分教师在年会上进行论文交流,地理教师撰写的教学经验论文在本次年会有12人次分获一、二等奖。

2.参与各类竞赛及研讨活动

有人说优质课与常规课区别大,有人认为优质课是作秀课,常规课是实在课,是直接面对学生的课。其实不然,很多参与和观摩过地理优质课的教师深有体会,一堂真正的优质课绝不是作秀课,而是优秀教师教学成果的展示和欣赏,它不但会为听课者带来极强的欣赏价值,更重要的是对知识的高度概括和准确落实,常常令学生终身难忘,激发他们积极思考,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当然,不仅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展示,也是教师思维品质的呈现,更会促进地理教师专业成长。

例如,2013年在江津区举行的地理优质课大赛,区内参赛教师2名,分获一、二等奖,其中一人选调进入市内名校,参与观摩的地理教师达20余人,有力地调动了地理教师参与观摩和参加竞赛的积极性。又如,2016年在璧山中学举行的高中地理优质课大赛,区内参加观摩教师超过20人。

教学研讨活动是以学科内教师课例为载体,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方式以及教材处理能力等的研讨,通过这种活动,会直接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困惑,帮助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难题,是一种面对面、针对性强的组织活动。在区内每学期地理学科会组织三次以上学科内教学研讨活动,以一位地理教师课例为载体,组织区内相关年级教师观摩评析,深入探讨一堂课乃至一章节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方法,有助于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地理教研员或者区内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也可就某个问题或某类问题集中研究交流,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三、多项教育科研提升地理教师专业发展

1.承担市级科研课题

人们常说,不懂科研的教师只能成为教书匠,要想成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教育家,教必须参与科研,主动完成项目。教师要成为名副其实的教育行家,须依靠教育科研提升专业素养。

案例Ⅰ:承担“全国十一五规划课题‘乡土地理教学实践研究子课题乡土地理独特教育价值研究’”

为提升地理教师研究能力,提高教师科研水平,在区地理中心组和地理教师共同努力下,教育科研从2009年开始正式进入长寿区地理学科,开启了地理学科课题研究的大门。借助长寿区第二中学的平台,组织区内善于开展课题研究的教师承接第一个科研课题:“全国十一五规划课题‘乡土地理教学实践研究子课题乡土地理独特教育价值研究’课题”(如图3)。通过该课题研究,填补了区内课题研究的空白,让一批地理教师从繁重的教学工作中解脱出来,用更科学合理的手段认识和把握中学地理教学,促使地理教师逐渐从教书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化,激发地理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兴趣,为造就地理学科名师和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打下了坚实基础。

案例Ⅱ:承担重庆市教育规划课题“乡土案例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4年11月,区内部分教师在地理教研员带领下,承接重庆市教育规划课题“乡土案例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该课题被列为市级重点课题,经过2年多研究,目前已进入结题阶段。

通过承担市级课题研究,不仅能培养教师的研究能力,拓宽地理教学研究视野,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又可培养教师向学者型和名师及教育家方向努力,同时扩大本学科在市内的影响力,为教师专业发展创设平台。

2.开展区内校本研究

校本教材是教师根据校情,结合学生实际编制的符合本校地理教学特色的教学资源和教材,是对国家教材和地方教材的发展与补充,是教师科学把握课堂教学的有利武器。区内各学校在市级课题影响下,相应开展区内一系列课题研究,旨在促进教师从教书匠向教育家型教师转变。

案例Ⅲ:长寿实验中学校本研修课题的研究

篇5

一、组建学习小组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之前,我把全班学生依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综合全班学生地理成绩排名、兴趣爱好、性别比例、学生间关系等情况合理分配,分成6个学习小组,每组7-8人,把学生桌子拼成长方形围坐,学生围坐利于学生面对面地进行讨论、交流。小组内部成员分工及分工标准:根据每个人的特长进行不同的分工:有组织能力的且成绩较好的学生为组长;善于记录的学生为记录员;善于表达的学生为中心发言人;心思细腻的、为人正直为分数统计员,为了让每一名学生都能都得到锻炼,我会定期轮换分工角色,每个人都有发言、计分、评论等的机会,另外,在主要发言人表达之后,如果回答不对或者不完整,其他成员可以补充。

二、组织基于学案辅助下的课堂合作学习

课堂合作学习有利于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使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但合作学习以探究学习为主要形式,需要较长时间。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把所有的简单的、复杂的问题都抛给学生,应该据教材的重点、学生学习难点,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设置出几个(一般不超过3个)有合作学习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合作探讨。

例如,我在上《气压带和风带》一节课时,把简单的概念、规律放在预习案里。如《气压带和风带》这节我这样设计预习案:①阅读教材第33页第一自然段,说出大气环流与热力环流的区别。②如果不考虑地转偏向力力,假设大气是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的,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在图上表示赤道和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并比较赤道和极地近地面气压的高低。这两个预习问题让学生课前独立完成,课堂上学生交流后若还有个别学生不会,则教师组织让其他组学生帮忙解决或者教师简单点拨。我把本节的重点、难点问题:“气压带和风带形成和移动规律”设置为课堂探究案:①读教材第34~35页1、2、3自然段,结合图2.10,尝试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并在学案图B、C(南、北半球上)绘制出来。②观察图中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变化,尝试完成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什么规律?(以北半球为例)为什么? 并在学案中辅以文字、图表帮助学生探究学习。对课堂探究案的运用,课堂上,我则先让学生独立思考3分钟左右,然后组内成员交流5-8分钟,达成一致,其间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探讨后请几个小组到前面展示,其他组点评并赋分,然后教师着重点拨方法、规律,教师在此时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点拨,能使学生的合作学习得以升华,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规律、原理。尽管课堂上全员参与,进行了激烈的交流、讨论,但是,仍然有些重点知识,学生掌握不太好,我则设置了几道问题放在巩固案里,学生课后根据自身状况,或进行练习或进行自我检测。

三、进行及时的课后反思

记得哪位名师曾说过:教一辈子书可能成不了名师,但是,认真写三年教学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这句话足以道出教学反思对教师的成长、对课堂效率提高的重要性。

新的课程理念下,我觉得教学反思可以从学案的设计、使用,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学生的课堂学习等三方面来进行,如课堂探究案第一个问题的设计,也是在上过一次课后,感觉不太妥当,经过组内老师集体备课交流,最后确定重新更正为:学生在南北不同半球上绘制大气运动状况,看似问题不同,实质大气运动是一致的,这样一个小小的改变,全班同学讨论的内容在形式上不一样了,能够培养学生迁移、举一反三的能力。在指导学生方面,我发现30°N(S)附近大气的运动情况即使在我讲解之后,仍有学生搞不懂,现在想想若能制造一个0°~30°N大气运动的立体教具,效果肯定事半功倍。

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也遇到了许多问题,使得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受到影响,如:第*小某组学生讨论不积极,时间过去了,却没有得到结论。这个时候,课后我会及时跟组长沟通了解情况,必要时,组内人员分工需要再次调整。总之,及时的、有效的课后反思能不断提升教师业务能力,也使地理课堂实效性逐步提高。

篇6

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名师在45分钟内的神采飞扬,舌灿莲花。其实“石蕴玉而山辉,水怀玉而川媚”,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首先缘于其深厚的“内功”,他们卓越的思维方式和丰厚的知识积淀是他们长期孜孜以求的结果。李镇西老师说过“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应该是博览群书,视野开阔,学识渊博的人。如果教师的知识储备不够,没有教参就不会上课,对教材的解读与学生一个水平,上课时捉襟见肘,自然不受学生欢迎。”名师应该都是杂家,他们关注的绝不只是狭隘的文学和生活,天文地理科学政治他们都要略通一二,在上课才能信手拈来。努力向书本学习,向生活学习是他们精彩课堂的源头活水。

所以向名师学习,不能只学来一个表演的形式,最重要的是要取法他们的学习精神和学习态度,努力锻造自己的内功,为专业成长打下坚实的底子。

二.凝聚个性才有品牌感召力

名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风格,是他们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思考摸索出来的,与其风格气质和行为习惯相合。我们普通教师与名师相比,成长环境、个人经历、性格习惯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所以生搬硬套不行,要把名师身上适合自己的东西萃取出来,“因我施教”。所以我们在学习的同时,先要了解自己、定位自己,想想自己是属于思维缜密型的老师,还是情感充沛型的老师?是善于条分缕析型的,还是擅长综合概括型的?是语言优美型的,还是睿智幽默型的?定位好了再去集合名师的经验,找到契合点,实行“拿来主义”,才是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法。比如研究余映潮老师的教学,如果不考虑自身的情况,不加思考,每人每课都用,那么余老师的板块式教学势必成了老师们在新时期的教学八股。但是如果把余老师驾驭教材的功夫学过来,再结合自己的风格,想必效果大不一样。我们来看《松树金龟子》的教学片段:阅读探究作家笔下的松树金龟子。教者把这个片段设计成了四步:(1)自由表达:请用精炼的一两句话说说在作家的生花妙笔下松树金龟子给我们的感觉。(2)探究方法:法布尔用什么方法把松树金龟子写成了一个精灵,让我们不由自主地喜欢它?(3)模拟解说:仿照示例,象《动物世界》的解说员一样,以生动简短的语言激情解说松树金龟子的某一方面。(4)诗意总结:作家笔下的松树金龟子到底是怎么样的,给它来一段配乐小诗《松树金龟子之歌》。在这里余映潮老师的主问题设计理念,结合了该教师活泼激情的自身特点,整个教学片段显得重点突出而又鲜活灵动。

所以有思想的学习,才会形成个性品牌,而不是沦为一架只会抄袭的机器。

三.不倦实践成就课堂感染力

篇7

二、解读文本孰重孰轻

同样的文本,在不同的人读来会有不同的感受,同样的教材,在不同的教师的处理下呈现出来的状态也截然不同。究其根本,在于每个人对文本的解读都会不同。听名师上课,我们常惊叹于他们对教材的处理之巧妙,对文本内涵的挖掘之深入。开始,笔者总以为,名师课讲得好是因为他们的方法高明,后来才发现,名师课讲得好是因为他们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

篇8

教学改革不仅是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更重要的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要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和学生都要喜欢地理课。教师就要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要求出发,必须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地理教学,要将“主”“副”课的错误观念彻底从我们的头脑里清除,树立地理学科就是基础学科的观念,把地理教学就像我们对待语、数、外一样用心去教。

学好地理对学好其他学科有百益而无一害。我们只有用一颗积极进取的心去重视地理学科的教学,用一颗对学生将来负责任的心去对待地理教学,学生才能因此关注地理,用心去学习地理,才能积极主动探索地理知识,课堂教学的效率就会提高。

二、精钻细研,认真备课,打造高效课堂

1.备学生:要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的地理知识和水平,知道小学哪些学科与地理有关,学生生活周围的事物哪些与地理紧密联系,学生从中能感受多地理知识?

只有对学生全面的了解,才能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选择恰当的教学切入点,寻找好课堂教学的突破口。

2.备课时应注意加强各学科的整合。地理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到初中各门学科的知识。地理课本上的各种图表:如统计图中的折线图、条形图、扇形图,气温、降雨变化图等都与数学相关;古诗如“九曲黄河万里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都与地域特征、气候、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地理中涉及到的环保、世界热点问题、民风民俗、人文经济等都与政治、生物、化学、物理、历史等学科内容紧密联系,千万不可把地理孤立起来,就地理教地理,教死书,死教书。

3.备课时应充分发挥地图在教学中的作用。地理教学中应让学生学会看图、识图、用图。《地理课标》明确指出:“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阅读地图,使学生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培养学生在地图上独立获取新的地理知识的能力。”所以,老师要充分发挥地图册的作用,在课堂上,通过它来训练学生读图,用图的习惯,通过它来检验课堂效果。对抽象性强的地图,可形象作比。如解读中国政区图:陕西像数字“尸,山西像平行四边形,台湾像一艘船,黄河像“几”字,黑龙江像一只展翅飞翔的天鹅,我们甘肃像一把胡琴等。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也能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增强对地理知识的记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备课应结合学生身边的事,渗透新闻,从当今世界热点问题拓展教材内容,使教学生活化,具有时代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打造高效课堂。结合5.12地震,东南亚海啸,舟曲泥石流,西南干旱等自然灾害,让学生在了解这些灾害与地理关系的同时,也让他们知道发生这些灾害的原因,今后我们从哪些方面去预防这些自然灾害。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又加深了学生对人与

自然应和谐相处的理解。在学习珠江三角洲这一节课时,如果让学生观看有关改革开放三十年成就的电视片段,学生就会感受到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就会认识到改革开放战略的重要性,就会激发起学生的爱国热情。

篇9

地理是高中教学的重要学科,提高地理教学质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微课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以其时间短、知识点集中、重难点突破有针对性等特点,为高中地理课堂增趣提效。下面,笔者结合中图版高中地理教学的几个实际案例,分别从新课的导入、教学的重点难点、知识的复习巩固以及情境的创设等方面,谈谈微课、微视频为高中地理教学增效的几点教学体会。

一、利用微课导入,引发学生的好奇

高中地理的新课教学,教师注重导入,以新、奇、趣的导入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导入的方法,也就是情境法、图片、地图、故事等的使用,使学生感到视觉上的疲倦,久而久之,也失去导入的作用。而如果使用微课导入,将会给学生新鲜感。如,在课之伊始,将课前制作的微视频呈现给学生,呈现出一节课要学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预知课堂内容,对即将所学的知识引发自主探究的欲望之效果。如,对于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课的《水的运动》时,在课之初,教师用微视频呈现给学生本节课的内容提纲,微视频包括:(1)水循环的类型和水循环的意义;(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3)世界洋流的形成、分布规律;(4)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样,将知识点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有利于学生课堂上对这些知识点增强关注。课前,教师也可以把这个微视频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微视频中提出的学习提纲,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预习新课内容,也有利于学生之间对这些内容进行讨论、交流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再者,微视频的提纲式问题,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有利于课堂的教学,是教师设疑、提问的依据。

二、利用微视频,突破重点和难点

地理知识、概念等抽象、难以理解,地理也因为难点被认为是比较难学的学科,从历年的高考成绩来看,也足以看出学生对地理学得不尽如人意,平时的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不浓,对一些地理知识、概念等混淆不清,致使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为了让学生把握重点和难点,微课引入到地理教学中,很有必要。教师利用微课,可以针对某一个重点或者难点,进行详细解释,有利于学生针对性地理解和把握。微课一般时间是5~8分钟,最长的就是10分钟。微课除了时间短,主要突出优点是针对某一个知识点,可以是重点,也可以是难点,或者是学生的疑点而制成相应的视频短片,通过微视频的观看,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掌握,也加深了印象。如《水的运动》的教学,“水循环的类型以及水循环的意义”是章节的重点之一,尤其是水循环的类型———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等,每一种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以及示意图、特点和例证等,内容多且容易混淆,通过微视频让学生观看一章表格,通过表格将三种不同水循环类型的相关内容进行对比,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有利于学生突破这一重点,掌握这一难点。并且,微视频的主要优点之一还是微视频制作好后,学生可以反复观看,课前观看、课堂上使用以及课后复习,可以反复观看,直到将知识点真正掌握,较之于传统教师的讲解,效果好不言自明。教师讲解是“一次性”的,对于没听明白、没有理解的学生而言,不会有反复再利用的机会和条件。

三、利用微课进行知识的回顾与复习

常规的复习,多以看课本、做练习为主要形式,形式的呆板、方法的单一,难以达到复习之效果,就是复习和巩固,也是知识的死记硬背,对于课堂上没有真正理解的内容,课后的复习也是“囫囵吞枣”。而微视频、微课的有效使用,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利用相关的微课、微视频,让学生对知识点再次总结、概括重点,击破难点,并且,课堂结束之后,利用微视频或者微课,还可以通过专题、练习的方式而巩固知识点的运用。如,学习《水的运动》内容后,呈现给学生教师自己制作的微视频,让学生反复观看,对知识融会贯通;链接网络资源的微课、微视频,让“名师”“优课”走进学生,陪伴学生高效复习,及时巩固,并利用相关的视频,呈现给学生一些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读图思考并简答等,让学生不仅做练习,还从名师对这类题的回答以及解题的分析得到启示。

四、利用微课进行情境的模拟

地理知识呈现时间的跨越、空间的跨度,难度大更抽象,有些知识点学生难以理解,即使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有时还会有“不知其味”之感。如星体运动的教学,对于星体的运动,如果教师采取“灌输”的方式,效果之差可想而知。而如果利用微课、微视频的模拟演示,利用篮球、乒乓球等当成不同的星体,模拟其自转、公转的情况,并且,在视频中标注运转的方向,这样拉近了“星体的运动”与真实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感到星体就在身边,天体、星体的运动贴近生活,增强直观性和生动性。微课、慕课、微视频在网络发达的今天,作为新生事物迅速发展,并走进了课堂,融入学生的生活,但毕竟是新事物、新方法,教师还没有足够的重视和使用,闲置了一些优秀的微课、微视频,更不用说微视频的制作了。作为新时代的地理教师,应站在新潮流的前沿,立足课改实际,勇于创新教学,善于运用“高科技”,让微课走进高中地理课堂,助力高中地理教学走向高效。

作者:杨春 单位:湖北省建始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7-0129-02

要研究职教名师个人特质,首先要明确个人特质的含义。个人特质具体指一个人的思维模式导向和在情绪方面的控制。对职教名师个人特质的研究无疑是对其在教学方面的思维研究和在工作中与学生及教师之间情绪控制的研究。本文将从职教名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入手,分析其在教学中对他人的影响;分析职教名师个人特质在课堂中的展现,总结其对其他教师教学的影响;总结职教名师个人特质集中体现为学案教学与情感交流相结合,是推动其教学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 职教名师在教学中作用

和普通教师不同,职教名师往往在岗位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应对学生的处理方式和教学策略,因而在教学中能如鱼得水。纵使普通教师与职教名师的教学方法、情感表达方式相同,在对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和个人内心建设上也存在明显不同。下文将总结职教名师与普通教师在教学中的不同。

1.加强教师间交流,促进教师教学水平

学生对教师喜爱程度会因人而异,教师对学生的喜好了解也是不同的。在教学中我们总能看到部分学生对某一老师的课特别喜爱,或是对某一老师的课不感兴趣,主要是教师上课期间对学生的态度、教学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决定的。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提倡教师间可以定期交流协作,相互之间取长补短,提高教师知识水平和教学方法,同时也能了解学生的喜好。

2.促进学生创新性学习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新课标的提出,对教师的教育方式和教学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我们需要认清当下的环境,去不断创新,提高教学质量。职教名师能够抓住教学改革中心,创新学习方法,改变现有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更能融洽教师同学生之间的关系。

3.对课堂时间利用更加合理

在过去的传统教学方法中,往往都是教师按照固定教案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通过大篇幅地对关键点或难点进行讲述,让学生进行记录。实际上,这种方法是对课堂时间的一种浪费,单纯的记录,没有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深刻印象,相反使得学生少了提高思维和思考能力的时间、空间。职教名师通过合理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上课时间充分利用,并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二 职教名师个人特质在教学中的体现

职教名师的个人特质在其日常工作中有着其独特的特点,首先是工作的任务具有全面性、艰巨性;其次是工作方式具有个体性、独立性;再次是工作对象具有主体性、多样性和发展性;然后是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最后是工作价值的长期性、间歇性。正是由于职教名师人格特质的特点,教师在追求教育中的教学目标时更多是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理解和关心。在工作任务上由于其具有全面性和艰巨性的特点,职教名师所要付出的是加倍的时间并且不断地学习。由于教师工作的性质,社会、家长以及学生对职教名师有着特殊的要求,社会对于职教名师的要求是培养国家、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有用人才;而对家长来说,职教

* 第二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职教名师成长机制与培养途径的实践研究”(课题登记号:ZYB252)、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立项课题“职教名师成长规律及有效培养的研究”(批准号:14SEW-Y-027)

名师就是实现家长梦想的“委托人”,要让自己的孩子不仅成绩优异、能力突出,而且可以把他们的孩子直接送往他们的梦想殿堂;而对学生来说,他们希望职教名师能带他们“玩好”的同时还可以有不错的成绩,并且自己也可以获得多方面的能力培养。对于职教名师的个人特质,其影响不仅仅在于普通教师和学生,还包括了学生家长。因此,怎样抓住职教名师教学特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三 职教名师实现学案教学与情感交流统一

职教名师与其他普通教师最显著不同就在于其教学方法和与学生关系的不同。在实施学案教学的过程中,职教名师的教学技巧也是实现预期目标的关键环节,职教名师将各种教学技巧渗透和应用到学案教学的导向阶段、导学阶段、导练阶段以及提升阶段中去。下面将以职业中专学校德育为例,叙述德育名师的教学技巧。

1.教学语言的技巧

注重使用丰富的教学语言,首先,运用能够引起学生兴趣,营造轻松课堂氛围的生活性话语。将日常生活情境引入教学中,能使德育不再生硬、理论化,教师的思维方式、说话方式直接反映教师的生活方式,课堂教学在展现职教名师个人特质和自身修养同时,也能展示出职教名师的个人风采,发出教师个人的声音。其次,运用诗意的感性语言。职教名师将情感投入教育中,情感是可以辐射整个教育过程的动力性因素,职教名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感而发、随性、诙谐和机智等兴致所至的语言,可以让课堂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此外,表扬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正面激励形式,对于学生来说,表扬的语言会使他们更加热衷于课堂,积极表现自己,调动学习的热情,从而进行自主的学习。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更为广泛地使用“很好、非常好、不错”等正面激励性语言,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2.知识讲解上的技巧

第一,适当渗透和扩展,也就是在授课时善于穿插内容,但穿插的内容一定要与教材内容紧密相关。在不同课堂中,职教名师渗透的课堂内容也会有所不同,力求在内容上可以扩展到全方位和多侧面,数量上也更为适当,避免喧宾夺主,这样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更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其领悟知识内涵的能力。

第二,情感的升华,有效小结,也就是巧妙地联系实际生活。职教名师在教育活动中,能把思想教育融合在教材的内容中,而且不会牵强、生硬死板,从而能达到融情于景、水到渠成的作用。

第三,拥有创新的教学技巧,就是要引导学生打破常规、另辟蹊径,对所学习的知识逆向思维进行思考,并且能发表与众不同的看法和见解。职教名师在教学中往往以开拓学生逆向思维为目的,希望可以在开拓学生思维的基础之上,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还能有效利用课堂讨论的形式,要想使课堂讨论的形式发挥好的效果,除了要组织好课堂秩序以外,教师也应该有目的地制造“冲突与矛盾”,将学生放置在是非的“十字路口”,引导学生于无疑之处见疑,进而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再进行课堂讨论,启发学生进行创新式的学习。

3.合理安排练习题目,做到“精而不杂”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考试中教师希望通过大量练习使得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但结果恰恰与之相反,甚至有的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对于习题的练习,建议教师在了解课改要求的基础上,选择学生难懂、不容易通过思考完成的题型,针对性地进行练习或者是讲解,避免出现大量重复题型,不仅仅浪费时间,也影响了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对学生来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教会的学生能通过针对性强的题目,学会相似题目解题方法并清楚解题思路。所以,在对学生安排练习题时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题目的设计。

四 结论

总的来说,本文对职教名师个人特质的研究主要基于职教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处理与学生关系的角度进行讨论的,而这也是职教名师与普通教师之间存在的显著差别之一。因此,当下为提升学生学习成绩,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情感交流,解析职教名师在教学和学生管理方面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对职教名师个人特质的研究,对其他地区教师改变教学方法,处理与学生之间关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褚文化.女教师个人特质差异对心理课教学影响的研究[J].职教通讯,2014(14)

[2]高峰.教师的个人特质与教学信息技术的采纳――基于高校网络教学背景的实证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