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8 15:42:2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德育存在的问题,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第一,在小学德育教育中能发现这方面的教育途径相对比较单一,没有和其他课程的教学内容能融合起来。通常小学德育教育采用的方法以说教为主,采用品德评价、榜样示范等方式,而较少用情感去感染学生,同时在进行小学德育教育时也较少结合学生个体实际情况,导致最终教与学上的脱节。此外,还有一个原因来自于家庭,很多家长认为把孩子放在学校了就全然是老师的责任,对于家庭方面的德育教育不重视甚至不教育,这也是其中一部分原因。第二,当前学生德育教育环境相对比较差。现在是互联网时代,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学习等都带来了方便,我们常常能看到很多小孩都拿着手机、平板等观看网络内容,但是网络并不是一个绿色健康的环境,很多黄暴信息也是通过互联网到处传播,而目前还没有一个有效的途径来彻底区分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网络信息内容的查看权限。小学生还处于对道德认知不是那么清晰的年龄,这些网络不良信息会造成小学生道德的错误认知,而一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也会造成他们只看重孩子的文化成绩,对道德教育不那么关注。第三,学校对学生道德教育投入没有像其他课程大,很多学校没有针对学生德育方面的专门师资投入,很多教师也没有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意识,更多的是关注与学生的学习结果,他们只管教书,不管育人,导致小学的德育教育整体投入不足。而当前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这些学生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个人问题,比如以自我的重心,不接受他人意见等,这也导致小学的德育教育需要被迫切关注。
二、小学德育教育对策
第一,加强学校对德育教育的途径,要把德育教育彻底深入到各种教育内容中,学校对各科教师应该有德育教育的要求,要把德育教育渗入到各科学习中。同时,学校应该多组织一些融合德育教育的活动,比如志愿者、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并且能收到德育熏陶教育,能处理好各种问题。比如开展一系列的德育教育活动,比如专题广播、宣传栏、板报等,让学生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第二,要对小学生德育教育环境进行美化,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才能让小学生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形象,因此,对小学生德育教育环境的美化是一个良好的教育手段。美化德育教育环境可以通过几个点进行:(1)校园文明环境的建立,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教育有着关键的作用,小学生时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中渡过的,因此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搭建良好的校园环境包括了学生学习、生活、活动的场所以及学校校风、学风的建立。(2)建立良好的社会德育教育环境。这个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统一建立,德育教育不能单靠学校,还需要从社会角度出发,形成家庭、社会、学校统一的德育教育环境,让学生不管处于什么场所都能有良好的氛围,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第三,要充分发挥教师作用,加强德育教育。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担任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既要充当良师的角色又要充当知心长辈的,学生的思想道德出现问题,教师应该在第一时间察觉到,并且做好德育教育工作。而对于教师来说不仅仅要做教书的工作,还应该做好育人的工作,承担起德育教育的重责,将学生教育成全面发展的人才。比如,教师要求学生讲文明、有礼貌、不乱丢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等行为,那么教师先自己做到,言教不如身教。同时,要深入到学生生活中,了解学生,才能对一些不良行为及时纠正,及时引导。比如有一位学生纪散漫、上课总是迟到,我就及时找他们过来谈话,在谈话中,我不是直接批评,采用引导的方式,给他们讲一些关于纪律的故事,给他们讲珍惜时间、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引导他们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并且能进行改正。通过这次谈话,该同学果然转变过来了,上课也变得专心起来,也不迟到了。面对这些学生,我都是深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先了解情况,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用自己的关爱去关心学生,循循善诱,不操之过急,这样的方法比直接指出错误来的有效多了,也不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总之,对于小学德育教育,要与时俱进、因材施教,不断提升道德教育的时效性,才能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三、结束语
必须重视我国小学德育教育,全面了解当前我国德育教育的现状,针对存在的缺陷与问题,有计划、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教育的实施,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做好德育工作,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作者:刘含光 单位:吉林省松原市吉林油田供应小学
关键词:德育;班主任;校园文化;社会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416;G621;G45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3-0009-01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因此,学校要重视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打好基础。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此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当前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部分学校的德育工作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部分班主任不重视德育。对学生进行德育不仅是思想品德课教师的重要职责,更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但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发现,部分班主任由于种种原因不太重视德育。众所周知,班主任除了负责日常班级事务管理之外,还负责学科教学。在很多学校,班主任由语文、数学或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可想而知,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事务极多。在这种情况下,部分班主任会忙于学科教学,有意无意地忽略德育工作,这不利于学生整体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
(2)校园文化德育功能不强。目前很多学校比较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因为优秀的校园文化能够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在学校的积极努力下,校园变得更加干净、整洁,方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但遗憾的是,部分学校在建设校园文化时却忽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这些学校在最初制定校园文化建设方案时,并未充分考虑德育功能,有时过多地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却忽略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这种情况的存在,同样不利于提升学校的德育质量,因此亟须改进。
(3)德育社会实践活动不足。德育不是光靠教师讲解就能完成的,它必须依靠受教育者的亲身经历、体验与内化。因此,充满德育价值的社会实践活动,无疑是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途径。不过,一些学校很少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充满德育价值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样的做法,显然不利于学生整体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
二、提升学校德育质量的对策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灵魂。学校德育工作的好坏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了解决当前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德育教学质量,特提出如下对策。
(1)班主任应充分重视德育工作。德育致力于对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格素质的培养,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班主任,即使平时工作再忙再累,也要专门抽出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班主任可以利用周一班会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利用与学生谈心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利用QQ群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为了提高班主任对德育的重视程度,学校应对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提出硬性要求,将德育工作质量作为考核班主任绩效的重要指标。这样,班主任定然会重视德育工作,着力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2)完善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部分学校在建设校园文化时,忽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因此,为了提升德育质量,学校应该在校园文化的建设方面重点突出德育功能。例如,可以在校园醒目处张贴一些凸显德育功能的标语:“今天的品行将决定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质量”“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等等。在出黑板报时,也应积极凸显德育功能,多在黑板报中刊登有关好人好事的文章。在学校宣传栏中,也可张贴一些有关好人好事的新闻报道。要通过积极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受到教育。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凸显方面,学校必须进行科学规划,要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德育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
(3)积极开展德育社会实践活动。为了提升德育实效性,学校应对充满德育价值的社会践活动予以充分重视。要积极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参加相关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行为准则的理解和认同,实现真正的内化。例如,可组织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到养老院与儿童福利院进行参观和慰问,了解孤寡老人和孤儿的实际生活状况。在参观和慰问期间,应组织学生尽可能地给孤寡老人和孤儿提供帮助。例如,可以给孤寡老人和孤儿表演节目,给他们讲故事,给老人捶背。通过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以获得真切的感悟,更好地认识社会现实,注重弘扬真善美,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目前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部分班主任不重视德育,校园文化德育功能不强,德育社会实践活动不足。因此,建议班主任应加强德育重视程度,学校应强化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应积极开展德育社会实践活动。只要认真做好这些工作,就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在学校中我们经常会说育人为本,其含义就是以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为根本,人都做不好,其他能力再强也不能造福社会。但是,现阶段的学校在教学中往往忽略了德育教育,一心只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这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不利的。可见德育教育的开展是必要的,学校和教师需要认真对待。
一、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德育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而在部分学校中忽略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能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注重形式而忽略了本质。老师盲目地说爱国和热爱自己的民族,规范道德品质,纸上谈兵,过于空大,小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
二、让学生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为了从根本上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必须先让学生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老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爱国影片和一些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帮助学生理解子孝、爱国、助人的概念。同时,老师可以讲一些反面事例,让学生重视德育教育,规划正确的人生道路。
三、将德育教育与生活相结合
学习就是要与生活相结合,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同时与生活结合也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在学生的生活中处处都有德育的影子,和父母和朋友的交往都需要德育的渗透。老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些好人好事,为学生树立榜样,例如,公交车上为老弱病残让座,拾金不昧等,虽然都是小事,但却是最贴近小学生生活的。以小见大,从小事做起。
四、丰富校园文化,增添良好的道德气息
环境对于一个习惯的养成是非常关键的,小学生的身心发育还不健全,这时良好的环境对学生思想的形成是举足轻重的。学校可以在班级内和校园内粘贴名人的画像,并标注先进事迹,为学生树立榜样,同时,学校可以树立光荣榜,对道德思想先进的学生进行表扬,更好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德育课作为技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德育课教学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所培养人才的素质。然而,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技校德育课教学现状令人堪忧,教学有效性明显不足。本文拟从目前技校德育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提德育课教学效果的对策。
一、技校德育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技校教育存在重专业课、轻德育课的倾向
中职教育重专业课、轻文化课,重技能、轻理论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技校教育是就业教育,学校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决定了学校突出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重视专业课建设,忽视思政课建设。一般在会议和报告中都能体现领导重视思政课,但在实际生活中相关的政策就得不到落实,成为空话,资金和学时都得不到保证。部分教师也认为,德育课就是讲讲做人做事的道理,动动嘴皮子,再简单不过。大多数学生也是把专业课的学习放在第一位,文化课放在其次,文化课中又把德育课放在后面,部分学生甚至觉得德育课可有可无。
(二)技校德育课教师整体素质偏低
学校在安排任课教师的过程中存在随意性,认为随便什么人都可以上德育课。因此,德育课教师队伍复杂,参差不齐,非专业兼职人员占很大比例。有的根本没有系统学过思想教育理论;有的是兼职教师,在时间和精力上得不到保证;还有很多教师认为技校生的学习基础太差,接受、理解知识能力极低,互动太难太麻烦,干脆一讲到底,唱足独角戏。部分教师不懂现代教育技术,也懒得做课件,虽然有多媒体教室,真正在用的并不多。再者,德育教师缺乏足够的培训机会,教学方法也多靠教师个人去摸索,教学效果不明显,使技校生对德育课教师的整体评价低于专业课教师。
(三)德育课实践教学欠缺,德育教学与德育活动严重脱节
德育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目前多数教师拘泥于理论教学,局限于教材,课一上完认为教学任务就算完成,根本没有实践活动,学生对讲授的道理只停留在认识层面上,缺少感性的体验,内化较差,产生“左耳进右耳出”的教学效果。学校学生管理部门和团委会倒是经常开展一些教育活动,但教学部门和这两部门却缺乏有效沟通,德育老师不参与这两部门组织的活动,两部门也不了解德育课的教学情况。显然,这种状况不利于德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学生素质普遍较差,学习动力不足
自技校招生由原来的考试入学变为报名入学以来,学生质量逐年下滑,这是不争的事实。首先,这些学生在初中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其次,受社会转型期大环境的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只重视物质利益的追求,出现了道德滑坡现象;再次,大多数中职学生对德育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到技校就是来学技术的,只要掌握一门技术,将来就能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岗位,德育课学不学无所谓
(五)德育考核方法单一,不能全面真实考核学生思想能力
考核方法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检验学习效果的主要方式。现行的德育考核通常是以卷面成绩为准,只要学生平时没有明显的违纪行为,期末考试及格一般都算过关。这种重知识轻能力、重卷面轻行为的考核方法使学生不愿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不利于中职德育目标的实现。
二、提高技校德育课教育教学效果的对策
(一)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成才与成人并重的教育理念,重视德育课
无论是学校领导班子还是德育课教师,都应对德育课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学校领导必须树立成才与成人并重的教育理念,既要重视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也要重视学生品德心理、行为习惯的培养。重视德育不能只停留在会议上、口头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上,要积极为德育教育教学创造条件,投入必要的经费。要选派优秀教师担任德育课教学,多为其创造培训交流的机会。
(二)提升教师自身素质,提高德育课教学水平
技校的德育教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属于“双师型专业人员”,既是理论的专家,又是实践的专家。如果教师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不高,教学中就有可能影响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首先,德育教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充分发挥“为人师表,德高为范”的影响力。其次,转变教育观念,摒弃“满堂灌”的传统思想,努力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再者,要不断增强科学文化知识学习,提高业务素质,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并要积极参与教育科研,以研促教,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三)创新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校本化、专业化的处理,突出对学生职业素质教育
德育教学内容必须随着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这是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中国是个大国,地域差异性很大,而职业学校因专业设置的不同,文化的差异,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也有明显的差别。这就要求教师在准确理解和把握国家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必须要有效地进行校本化、专业化处理。要体现“简单、易懂、实用、有效”的理念,以教学大纲为中心,探索出贴近时代、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教学内容体系,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就业实际相结合,特别要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素质教育。对于德育课程中理论性强,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而适当地“淡化教材、降低难度”。
(四)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学习
教学中,除了运用传统的讲授法以外,要探索一些新的教学方法,要大胆采用案例教学、角色扮演、情境教学、讨论辩论、竞赛引导、现场模拟、社会调查等实践性教学方法,要多采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新感觉、新体验、新刺激。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大化。
如讨论式教学中,教师有意识提出讨论主题,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的品格。允许学生在讨论中各抒己见,允许不同意见交锋。活动结束后,教师及时点评总结。宽松的发言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把案例分析方法借鉴到思想道德教育中,是使思想道德教育增强有效性的好方法。案例试教学法强调以现实生活为理论的中心,追求理论能够真实地反映和说明现实生活。学生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剖析这些案例,可以融会贯通基本原理,提高思辨能力。
网络时代,德育课教师必须加强对多媒体制作技术的学习,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要不辞劳苦,不怕麻烦,尽可能地多寻找课件素材,在课件中运用网络、音像、图片、动画能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提高理论教学的吸引力。
(五)整合学校教育资源,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
合力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单单是思想品德教师个人的行为,也是学校各部门共同的职责。学校领导要努力协调,倡导教学与实践的互通,畅通全员育人渠道,努力形成“大思政”的格局。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途径是多方面的,诸如主题班会,团委、保卫科、学生科、全校组织的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因此作为德育课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组织开展的各类活动,制定课内教学和课外实践计划,使德育课堂教学内容与学校其他教育有机结合,达到课内认识理解――课外体验延伸的目的,减少德育理论教学和经常性德育工作各行其道的“两张皮”现象。比如为上好“增强法制观念”这一课,可以邀请市司法机关有关人员给学生作法制教育专题讲座,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六)完善考核方式,实现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
适应德育课教学形式多样化的需要,德育课的考核方式也应多样化,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平时与期末相结合、个人表现与团队表现相结合、规定项目与自选动作相结合的多元考核方法的办法。理论考核命题形式要灵活,主客观试题比例要适当,内容要突出重点;在实践考核上,即要考核学生平时表现,也要考核其参与的校内外实践。引导学生既注重理论的掌握,更要关心知识的运用;既重视期末复习考试,也关注平时习惯养成,使其终身受益。
总之,影响技校德育课教学效果的因素是多种的,提高其效果的途径也是多样的。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育目标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与方法手段、教学管理与考核方式改革等的全面进行,需要各部门、老师、学生的共同努力。
(作者单位:莆田市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肖盟.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调查与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7(6):27-28
纵观社会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中职生要能立足于社会,拥有自己发展的一席之地,除有过硬的技术本领外,还必须要有高尚的品质、良好的道德修养。如何将中职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劳动者,是中职教育非常关心的话题。
一、当今中职生的思想道德现状
1.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较差。现在的中职生独生子女居多,生活条件良好,缺少磨练,心理和身体的承受能力差,并正处于心理困惑和烦恼出现最多的时期。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前途渺茫,从而自暴自弃,意志消沉;有的学生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自卑心极重,情绪低落而孤僻,难以与人沟通;有的学生容易产生一些过激心理,冲动好斗。
2.不良行为习惯和较差的自控能力。相当一部分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逃学、旷课等违纪行为经常发生;不讲文明礼貌、损坏公物等现象较为严重;受社会上一些不健康思想的影响,部分学生出现了暴躁、抑郁、固执、攻击等不良个性心理特征。
3.道德情感狭隘,道德意识薄弱。一些学生缺乏正确的道德情感。他们一般重感情、讲义气、爱打抱不平,但缺乏真正的正义感。一些学生的法纪观念、劳动观念、勤俭节约观念淡薄,缺乏积极进取、团结友爱的精神,对家庭、集体和社会缺乏责任感,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二、当前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误区
1.教育软弱乏力,德育工作低效化。社会不净、家庭不管和学校不力,是当前学校德育工作软弱的主要原因,担负着重要职责的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常常显得无助和乏力。一方面,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往往是孤军奋战,孤掌难鸣。在道德认识方面,社会对学生的影响远大于学校的教育,学生在社会和家庭接收的信息经常与学校的教育不同步也不合拍,学校德育工作的效果被社会的负面影响消蚀殆尽。另一方面,学校自身也存在教育偏位、德智失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德育的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德育的方法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德育的施教者与学生之间存在某种隔离,德育工作者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力量因此而消弱。
2.重视智育,忽视德育,社会评价片面化。社会对教育的重视还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更是如此,以前我们过分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学历和文凭,却忽视了学生的道德教育,目前很多考试仍然还是一卷定终身,所以重智育轻德育的做法在短时期内很难有太大的转变。
三、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思考
1.从学校的整体改革入手,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离不开学校教育的全局。要进一步端正办学指导思想,从整体上深化教育的改革,改变德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坚持进行教育改革,形成整体的育人环境,增强德育的实施。
2.转变德育观念,更新德育内容。中职德育首先必须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基础上,摒弃形式主义,增强德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要针对学生情况,分层次地确定德育的内容和整体规划。同时学校德育工作还要把创新意识融入其中,这样才能在德育整体教育上有所突破。
3.强化德育队伍,建立德育基地。提高德育质量的关键在于建立一支思想、业务素质好,事业心、责任感强的德育工作者队伍。德育工作者要以身作则,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教育。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参与者,要求班主任要热爱每一个学生,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学校要把班主任是否尊重、信任、爱护学生作为衡量班主任工作是否称职的标准,并指导他们正确地运用鼓励、表扬、奖励机制,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加强行为规范管理,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在学生一入校时,学校和教师就应加强管理,用《守则》《规范》及校规校纪等来约束学生,并用学校或班组发生过的典型事例,通过主题班会和各类教育机会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在道德建设上真正形成自律。还要组织学生直接参与学校活动,通过演讲、影评、参观、访谈、文艺汇演等活动,把学生置于必须做出道德选择的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加强学校的常规管理,改变当前学校德育教育低效、低速的现状。
5.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营造和谐的心理健康环境。首先,要抓校园文化建设,这是心理的隐形教育,能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优美的校园环境,丰富的文体活动,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态。其次,要抓教师的理论素养。教师要有比较丰富的心理学知识,掌握理论武器,要多与学生亲密接触,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走近学生的心灵,解除师生间的心理障碍。总之,教师应以良好的形象,消除学生眼中的“信任危机”,真正成为学生信赖的好朋友。
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具有渐进性、反复性、复杂性和曲折性。只有我们充分认识中职生德育教育的特点,以饱满的信心和耐心,结合不同形势下的不同的德育现状,常抓不懈、讲求实效,才能真正闯出一条中职德育工作的新路子。
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全面提升我国人口的素质。小学生作为祖国的花朵、未来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其素质教育至关重要。在各项素质教育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是重中之重。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尚处于启蒙阶段,加强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不仅有利于塑造合格的人才,更能为学生一生的成长和竞争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针对我国当前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强德育教育迫在眉睫。
一、当前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教育的缺失
现在很多家长由于工作比较繁忙,忽视了对孩子的德育教育。特别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容易溺爱孩子,造成孩子在德育方面有所欠缺。并且很多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将孩子送到学校就希望学校能教育好孩子的一切,忽视了家庭才是孩子最好的学校,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而且在乡村或者偏远地区,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很多小学生成为留守儿童,父母言传身教这一块更是缺失严重。
(二)教师能力有待提高
当前,独生子女较多,每个小学生都是家里的“宝贝”,父母及其他各位亲人都对其呵护有加,对某些行为甚至纵容,导致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差。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纠正学生的空间就比较小,有时批评轻了没效果,批评重了学生容易做出各种极端行为。而很多教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方式比较滞后,仅仅停留在口头的规劝上。如何适应新形势下小学生的心理变化,合理地对小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培养他们的德育素养,这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传统教育认识的偏差
由于德育教育的成果难以显而易见,因此,在大多数学校中,教师主要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在传统教学中,传授哪部分知识就强调开设一门课程。在培养孩子德育素质方面,往往误以为通过一门思想与品德类的教育课程就能解决大部分问题,而忽视了其他学科和课程的教育作用。并且为了不让小学生的成绩输在起跑线上,只强调学习,忽视了对其他能力的培养。如一个好的劳动习惯是一个人良好品德的开端,但当前还是有许多家长认为学习才是学生的正事,劳动是在浪费学习时间。
二、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注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互补
小学生除了在学校,大部分时间都在家里,从某种意义上说,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重要,其应该与学校教育形成一个有机的互补。家庭成员应该努力构建一个良好的家庭德育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思想品德的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在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过程中,家长与教师之间应该保持良好的沟通。这样有利于父母和教师探讨出比较好的教育模式,并且更全面地认识小学生的优缺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荣誉感。
(二)重视教师素质的提高
教师是小学生日常最容易接触到的人之一,在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教授课本知识,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德育观。而且,教师要主动学习,特别是学习心理学知识,减少与小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的障碍,让学生敢于、乐于向自己倾诉各种问题,乐于采纳自己给出的批评建议。此外,学校还要重视对教师各项能力素质的培训,确保教师能够及时适应形势的变化,接受好的、新的教学方法。
(三)加强德育教育的渗透
语文、数学、体育等各门学科都是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平台,所以,我们应该抓住一切机会,润物细无声地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例如,教师在讲授语文课本知识的同时,不仅要重视学生对字词句的把握,更要重视这类题材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作用。尤其是要给小学生创造德育实践的机会,如鼓励小学生参加劳动和文娱活动,让小学生有更广阔的展示平台。通过德育实践活动锻炼小学生的意志和胆量,使其获得相关技能,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
三、结语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更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需要注重家庭和学校的共同教育。因此,家长和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多管齐下,利用一切可能的平台为小学生提供锻炼成长的机会。
作者:陈慧慧 单位:美迪斯国际俱乐部
考文献:
(一)德育教育内容的不平衡
学校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方面着实做了许多工作,学生行为规范的教育和训练也已取得一定的成效。在此基础上,又加强了家庭教育、国防教育、法制教育、禁毒教育等内容。但发展极不平衡,其中比较薄弱的环节是心理品质教育、青春期教育和“三观”教育。学生最需要的德育内容是个人修养、自我保护常识和文明行为等。这些内容是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存发展中急需指导的,但它在学校德育中却是欠缺的,开设这些课程的学校也多是流于形式。如青春期教育,由于师资、课时安排常被挤占,按要求开足课的不多,有些农村学校甚至至今仍没开课。
(二)学生主体性地位的丧失
〖JP3〗现行德育工作往往视学生为被动的道德客体。德育课堂教师严肃“布道”,居高临下地发挥灌输教育的主体性。学生主体参与程度不够。现在的学生往往喜欢自己搞活动,不喜欢教师主导下的说教式的途径和方法,他们喜欢开放式的、活泼的教育,不喜欢封闭式的、死板的教育。而当前的德育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内容脱离实际、方法简单的问题,反映出德育仍是以教师为中心、严重忽视学生主体需要的问题。
(三)师生对德育教育途径存在认识差异
有人曾将大型教育活动、思想政治课、班会、团队会、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各科教学渗透、个别学生教育运用到德育教育中来,让教师、学生对这些德育途径所起的教育作用进行评价,结果是教师和学生对学校德育途径所发挥作用的评价存在很大差别。学生认为起作用很大途径排前三位的是社会实践活动、大型教育活动和课外活动,而教师认为是班会、大型教育活动、个别学生教育。其中差别比较大的是社会实践活动、班会和个别学生教育三项。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情有独钟,而教师对它的作用却认识不足,在这一点上反映出教师和学生在认识和感受上的差别。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对社会实践活动重视不够,活动单一,只重知识灌输,忽视实践体验,这恐怕是德育教育的失误之一。
〖HTH〗二、学校德育工作的对策
(一)观念更新
〖JP2〗要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就要解决的是观念问题,只有学校德育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德育的实效性才会不断增强。因此,教育对象的不同,教师所采用的教育途径也应有所侧重,而且要下功夫研究,开辟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需要的德育新途径、新形式。要热爱、尊重、了解、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既要考虑学生品德发展不同年龄阶段的特征,又要考虑品德发展的关键期,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及需要,这样开展德育工作才会收到实效。
(二)德育教育的途径
首先,研究学校的具体情况,准确把握不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把学校的德育目标按照学生的个性特征分解为不同层次的要求,制定科学的、具有层次性和稳定性且切实可行的德育目标体系。
小学思想德育教育的发展不可能毫无破绽,相关研究表明,我国小学思想德育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德育目标更多地倾向于抽象化。在我国很多学校,领导以及班主任并没有对德育以及德育管理形成正确的认识。在他们看来,德育可有可无,不会对学生产生影响,这使得具体工作中会出现诸如重视智育轻视思想道德教育等一系列问题。其次,德育内容缺乏科学性。新课程指出,德育的内容必须要符合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要能够符合主流社会的需要,不然,德育管理就只能是流于形式。最后,学校并没有很好地与家长交流。大部分家长都过于溺爱自己的孩子,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练习,能够帮助学校以及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
二、加强小学德育管理的相关建议
1.充分认识德育管理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今天,德育管理可谓是面临着极大的机遇以及挑战,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学校管理者以及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德育管理工作,要能够勇敢的接受挑战。长期以来,我国小学教育都面临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问题,就学校而言,并没有彻底解决好两者之间的关系,相反的,在大部分领导者看来,德育管理工作是一个软化的目标,这使得领导会更多地将心思放到智育上面去。为此,人们必须认识到德育管理的重要性,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22―0031―01
德育是学校各种教育之首,是学校教育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所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的如何,直接映射出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准与育人水平。虽然我国早已推行素质教育,但在教育教学水平检测与评估时,或多或少受应试教育的因素影响。于是,学校总是将教育教学业绩作为衡量学校整体实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导致学校德育工作形同虚设,现状很不乐观。有的老师在德育方面付出巨大的努力,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收效甚微,并没有像教学业绩一样效果明显。笔者结合个人多年从事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浅谈一些感受与思考。
一、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 德育工作缺少全员性。许多教师认为学生的德育是学校领导及班主任的事情,个人只要将任教学科教好就行了。甚至还有人认为,学校德育工作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在考试过程中很难体现,与其白白浪费时间进行德育,不如给学生讲解一些题型以便提升成绩来得实惠。长此以往,学校的德育工作只会停留在表层,或是半路夭折,难以融会贯通,更不会产生好的教育效果。
2. 德育工作缺少持续性。德育是抽象的教育,短时期内很难凸显效果。整日忙于学校管理和班级管理的校领导、班主任很难抽身去进行德育。有的老师起初也是信心百倍地制定德育计划,但往往难以始终如一地贯彻执行,缺少持续性。在贯彻德育工作时,方式单一,做法粗糙,难以对孩子起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3. 德育缺少连贯性。学校是德育的主阵地,虽则学校德育工作落实并不到位,但或多或少还会对学生起到一定的教育意义,但家庭教育就显得很薄弱。很多家庭教育关注的只是学生的物质需求,关注最多的是学生的成绩。在家长眼中看来,学生能考出好成绩才是硬道理,才有发展前途,甚至部分家长还为孩子灌输“成绩好,一切都好”的错误思想。尤其是农村学校,考不上高中、大学,就只能打工,回家种地,学生在此种环境下成长,就会淡化德育观念,过分看重成绩,形成一种畸形发展。
4. 德育缺乏现实性。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着“假”、“大”、“空”的形式主义,关于爱国教育、诚信教育等都是简单的理论诠释,理论与现实脱钩,诸多教育很少能让学生在实际锻炼中用心去感悟,用心去探索。以清明节为例,县城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到革命烈士陵园去缅怀革命先烈,听老前辈讲述他们革命的故事,但诸多乡村学校根本无法实现。
二、小学德育工作对策研究
1. 德育工作全面化。学校要在学期初制定详实,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德育工作计划,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让每位老师参与到德育管理工作中来,学校定期不定期对德育工作进行督查与反馈,将班级德育工作纳入学期考核,将德育工作作为评优选模的首要条件。通过任务分配、过程监督与管理、考核与奖惩结合等方式,强化德育工作,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2. 德育工作常态化。面对教师德育工作半途而废,缺失信心,学校要将德育工作常态化,要让教师明白,德育工作不是一朝一夕,仅靠三分热度就可以完成的。教师在德育工作方面,要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有评价,针对不同的学生,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不搞一刀切,不搞整齐划一,要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2.社会环境影响、学生基础道德欠缺,对德育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大发展、大转型时期,新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这一阶段,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网络等大众传媒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传播了黄、赌、毒,以及暴力等负面信息,对小学生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又如,社会中存在的价值观混乱、贫富悬殊、违法犯罪等负面因素,也严重影响了小学德育工作。农村小学,特别是乡镇学校的周边环境对学校的德育非常不利。例如,一些黑网吧、黑游戏厅等违法对小学开放,对学生造成了非常坏的影响。而在学生基础道德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以自我为中心,在“关心他人”方面做得差。这部分学生处处表现为“我行我素”、“自私自利”。二是“攀比”思想严重,表现在比吃、比穿、比玩上。三是劳动观念淡薄,这部分学生在劳动中要么袖手旁观,要么表里不一。3.德育工作方法简单。由于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在德育工作中所花的时间和精力就远比教学工作少,缺少对德育工作的研究,缺少对社会发展的认识,缺少对学生变化和发展的认识,缺少对目前社会负面影响对青少年腐蚀这一问题解决办法的研究,因而,我们的德育工作大多数时间是在说教、喊口号,甚至是一些形式主义的东西,没有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总是浮在表面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二、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主要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