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1-26 20:28:1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石油化工概论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I106.9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829(2012)01-0077-03
作为责任编辑,午后,一杯清茶,手捧《杏坛弦歌》,静静地品味,思绪一下子到了遥远的边疆——新疆克拉玛依市。
克拉玛依市是举世闻名的石油城市。曾经的亘古荒原、苍茫戈壁,在来自全国四面八方中华儿女的顽强拼搏下,一座满目绿荫、碧波荡漾、充满勃勃生机的新型石油化工城市拔地而起,被誉为中国西部“璀璨的宝石”、“戈壁明珠”、“沙漠美人”。由三秦大地而去的张展华就是这众多开拓者中的一员。自上世纪80年代初应聘到克拉玛依中学任教,克拉玛依就成了张老师的第二故乡。在繁忙的教学之余,张老师凭借深厚的文学功底,刻苦攻读,潜心文字。其著作《杏坛弦歌》于2011年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精选诗文146篇,近43万字。全书大体分学术研究论文和文学作品两类,有“杏坛弦歌”、“名亦有道”、“信笔闲谈”、“诗以言志”四部分。
“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庄子·渔父》),作者将神圣的教育事业以及包括自己在内的诲人不倦的教师同行们与孔子相比,《杏坛弦歌》成为其毕生追求的目标。“杏坛弦歌”部分收录的是作者在语言学、文学和语文教学等方面潜心研究的学术论文。这些论文充分体现出作者作为一名现代语文教育工作者所具有的深厚专业功底与丰富教学经验。纵观张展华老师的学术研究可以看出,作为一名优秀语文教师应具备三方面的基本条件:
一是高尚的师德。热爱教育事业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张老师之所以能在平凡的教育岗位取得卓著成绩,主要是因为他热爱教育事业。“三十多个春秋的教学生涯,是我全部生命的价值所在”(《我的教师情结》),一语道出了张老师视教育为生命、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从《杏坛弦歌》所收录的学术论文可以看出,所有文章都与语文教学有关,是作者深入研究教学活动所取得成果的全面展示。一个教师如果不热爱他所从事的事业,也就不可能去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张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之情在其学术论文中充分地体现出来。《搞活,是教好语法的关键》、《中学生课外阅读管窥》、《关于“四十五分钟”的老调重弹》、《作文教学三探》等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期望。众所周知,现在许多中小学为提高升学率,拼命给学生加重课业负担,挤占课余时间,学生 苦不堪言。张老师强调“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提出的“语文教师要注意搞好学生课外阅读”、“提高学生课外阅读量”、“改进语文课的词汇教学”、“教语法要从兴趣入手,有了兴趣才能活起来”等观点,对当前的语文教学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学好语文的关键在于多读书。身教重于言教,张老师强调学生多读书,他自己也是爱读书的表率。如果没有广泛深入的阅读,就不能呈现出《杏坛弦歌》中的精辟论述。作者对读书的喜爱也是描绘得淋漓尽致,“书页的触摸温暖踏实,翻阅书页的手指拥有细微的快乐。而目光所触之处,眼睛得到了清凉”,“一本好书,一段美文,总能‘润物细无声’般地抚慰自己的心田,涤荡自己的灵魂”(《活着,要像一本书》)。
二是扎实的知识功底,良好的学业修养。“杏坛弦歌”所收录的学术论文,大体分三类:一类是语言学方面的,如《絮话汉语中的对偶美》、《古诗词的特殊句型》、《也谈“施受同辞”》、《前加程度副词的动词例析》、《关于模糊语言学》、《现时亲属称谓词语索源》、《略说关中方言形容词》、《新疆方言中的陕西情缘》、《病句“不病”吗?》、《不宜直呼其名的语言现象》等;第二类是写作和文学方面的,如《状难写之景舍不尽之情——说易中天》、《漫话曹操和他的诗——学生课外兴趣学习班讲稿》、《语苑徜徉说短长》、《唐太宗:一个经天纬地的诗人》、《武帝朝的一场权臣争斗》、《面对新诗的期待》、《有必要学点格律诗词及其写作》等;第三类是语文教学论研究,如《搞活,是教好语法的关键》、《中学生课外阅读管窥》、《关于“四十五分钟”的老调重弹》、《作文教学三探》、《又是一年高考时》等。
这些论文体现出作者具有相当深厚的中文功底,特别是在古诗词研究方面,不仅能剖析有关规律,更能自如吟诵乃至创作。《古诗词的特殊句型》一文,作者依据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将特殊句型总结为“主谓倒置、动宾倒置、定心(中心词)倒置、状心(中心词)位置的变换、难以辨析的补语、其他形式的种种变化”等六种类型,这种分类对于学习古诗词有很大的帮助。“40多年了,由于所学专业和所从事职业的缘故,我对古典诗词有着割舍不了的情结,时常不知不觉地顺口流出,也自然而然地写起诗词来了”(《有必要学点格律诗词及其写作》)。“诗以言志”部分收录的都是作者的诗词作品,古诗词格律填新时代内容,让人耳目一新。在学术论文及诗文鉴赏中,作者也多处援引古诗文句,足见作者对古诗文的钟爱与熟练。总之,语文教师需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
三是具备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语文教师是教学第一线的实践者,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经常思考有关问题,寻求解决的途径与办法,提高到理论上来认识,就是进行研究。张老师的学术研究具有如下特点:首先是浓厚的兴趣。正如该书序言中寇养厚教授所说“早在大学时期,展华就对‘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课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特殊的爱好”,“参加工作后,兴趣和爱好依旧,结合语文教学,继续进行语言学研究。”(《序言一》)创新首先要敢于质疑,《病句“不病”吗》、《前加程度副词的动词例析》等文章,就是作者敢于质疑权威,以事实为依据进行认真探究的成果。“杏坛弦歌”部分收录的学术论文,绝大多数已公开发表,有的还曾引起学术争鸣及有关专家重视。其次是选题恰当,有价值。纵观“杏坛弦歌”中的几十篇学术论文,选题大小恰当,与中学语文教学结合紧密,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语文教学十分复杂,很多年轻教师在科研选题方面找不到着手点和突破口。张老师的经验告诉我们,应从细微处入手,通过一个具体课题的研究,发现规律。《古诗词的特殊句型》、《作文教学三探》、《不宜直呼其名的语言现象》等文章,均是结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展开的研究,看似具体,实则为规律性探究。最后是广泛收集资料,以事实为依据,说服力强。《絮话汉语中的对偶美》、《语苑徜徉说短长》、《略说关中方言形容词》、《新疆方言中的陕西情缘》、《漫话曹操和他的诗》、《唐太宗:一个经天纬地的诗人》、《中学生课外阅读管窥》等文章,作者或引用大量古诗文,或详尽案例,论据翔实,论证有力,足见在资料收集、整理方面下了十足功夫。
“杏坛弦歌”部分中的《略说关中方言形容词》、《新疆方言中的陕西情缘》等文章,既体现了作者具有深厚的语言学理论水平,更流露出作者对故乡语 言的热爱,“乡音是故乡的土语”、“我们无不是在乡音中启蒙,伴着乡音长大,它是我们最能表达感情的载体”,虽然远离故乡,但作者时刻不忘家乡的语言,在遥远的新疆寻找关中方言的印迹。《状难写之景含不尽之情——说易中天》、《给周逢武先生的一封信——试评(试刊号及其它)》等文章,让我们看到作者对克拉玛依这个第二故乡的关切之情。作者高度评价《克拉玛依赋》:“‘是塞北却似江南,无渔舟而有晚唱’,成了克市中小学生赞美故乡常用的诗句。”《克拉玛依日报》是对外宣传克市的窗口,在创刊之初,作者大到文章立意小到标点句读,谦逊地指出了存在的五个方面的问题,着实下了一番功夫。“一口气写完这封信,天已快亮了”,关切之心足以窥见。
“信笔谈闲”部分,或写景状物,或叙事记人。除对故乡长安的记忆外,更多的是给我们呈现克拉玛依市的美景奇观。《我的胡杨树》、《又见晨雪》、《乌尔禾一日游》、《“三十八”公里小记》等散文,把神秘而生疏的克拉玛依完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熟知了魔鬼城、乌尔禾、三十八公里、九龙潭等克拉玛依的独特风光,以至于在《遨游新疆——读阮章竞》一文中对阮先生发出“乌鲁木齐、伊宁、喀什、和田吐鲁番作者都去了,写了,但却没有到过克拉玛依,这真是一大遗憾”的感慨。作者对克拉玛依市的热爱,正是源自于克拉玛依市这座石油石化新城日新月异的发展。如果说《夏夜,那克拉玛依河的灯》、《秋夜听雨》、《翠鸟》等是对克拉玛依市这座石油石化工业发展带动城市环境优化的赞叹,那么《石化的笔名》则是更直接地对石化工业的歌颂。“炼塔”、“翼龙”多么雄壮的名字,作者拿来比喻石化,讴歌石化,石化对这座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实在是太大了。凭着双脚,从第一次走进炼塔,“开始了我从柏油小路到壮阔的石化大道的出发”,作者见证了石化工业的成长。“振翅的飞”、“细腻的性格”成为了翼龙的“双翼”,“多了这么两只龙翼,公司才得以强大、崛起”,表现出作者敏锐的观察力。以至于最后发出了“我也是石化人”的呐喊,作为石化人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诗以言志”部分,体裁形式多样,有古体诗、格律诗、赋、词等,或直接抒情,或借景借事抒情,歌咏对象十分丰富。一首首诗句,就是一个个跳动的音符,或活泼,或严肃,但歌颂油城的美还是深深烙印在作者心中的情结。《油城三景颂》、《油城咏物诗六首》、《九龙潭即景》、《临江仙·克石化赞》、《水调歌头·工业园展望》、《浪淘沙·夜游世纪公园》、《念奴娇(正体词牌)——油城大农业》、《念奴娇(别体词牌)——油城大农业》、《油城春赋》、《油城丁香赋》、《油城玫瑰赋》等诗词赋中,大到工业、农业,小到一棵植物,都是作者热情讴歌的对象。油城“春园三魁”之一的玫瑰,“祖中亚而繁衍全球,宜吾土而芬芳油城”,玫瑰已成为“石油人之至爱也”。谈到油城的农业,更是“无尽棉田平展展”、“牧场如茵,牛奔羊隐,花影随风舞”引得“中外关注”、“世人瞩目”。生态环境的优化,得益于石化工业的快速发展。“飞起油龙三百万,金山堆满有银山”,可见石化工业带来的巨大物质财富,为克拉玛依市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古今多少事,我心系油香”,石化工业已成为每个克拉玛依人的骄傲。“戈壁寂寥成闹市,洪荒萧瑟起岚烟。仅仅二十年”,是什么推动了这座城市的迅速发展,仅仅是因为有资源吗?《呼唤——写给党的女儿杨拯陆》、《不朽——写给铁人王进喜》、《送别老王兄弟——写给我的一位农民工朋友》等诗篇,告诉我们答案是否定的。油城的巨变,靠的是一代代石油人凭着“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的铁人精神,以及要为祖国摘掉贫油国家的帽子的信念,依靠他们的艰苦奋斗,换来了今天克拉玛依石化工业的发展,乃至整个城市的崛起。
前言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步伐日益加快,伴随着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接受来华留学生的数量的增长速度也是不断加快。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是拉动我国高校向国际化迈进的重要因素。为此,许多高校审时度势纷纷涉足来华留学生教育这一领域。2014年起,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分别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石油炼制)、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招收69名尼日利亚留学生,这也是我校创校以来招收的第一批留学生。目前这批留学生已经进校一年,我校首次接受留学生来校学习,在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方面虽初显成效,但仍存在不少问题,笔者根据我校情况,从以下三个方面对目前我校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现状进行探讨。
一、留学生课程设置现状研究
我校目前共设有化学工程与工艺、国际经济与贸易两个留学生专业,并在留学生进学校之前制定了留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包括“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领域课”、“实践教学”、“专业技能”五个模块。具体课程设置详见表1、表2。从上表1、表2得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公共基础课”所占学分比例分别是33.74%和21.57%,“实践教学”部分所占总学分比例在27.7%和13.73%左右,由此可见我校“公共基础课”所占学分偏多,且“公共基础”课程模块未设置选修课程,必修课中社科类课程只有《中国文化概论》,缺乏其他人文社科类课程;部分课程(如汉语精读等)学时学分设置较多,日常行课时间不能完成教学任务,为保证能够正常完成教学任务甚至安排假期行课,加重学生学习任务。从课程设置情况来看,为保证人才培养的综合性,笔者认为学校应对现行课程进行评估及筛选,适当控制部分课程的学分学时以减轻学习任务,增设受留学生欢迎的课程。应考虑在“公共基础课”模块中增加“公共选修课”模块,开设一些具有特色的人文社科类、艺术体育类等课程以丰富留学生学习内容。此外,学校还应定期安排留学生外出活动,如外出旅游,参观博物馆、组织观看戏曲、武术、杂技表演等,使他们对中国文化有比较直观的了解。[1]表1显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专业领域”课程设置中缺少选修环节,缺乏社科类课程。表2表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岁增设“专业领域”选修课模块,但课程类型及课程门数不多,“专业领域选修课”中虽有《博弈论》、《领导科学》等社科类课程,其他仍属专业课。可见我校留学生课程体系设置在存片面性,倾向“知识本位”弱化了“兴趣本位”。
二、留学生教学语言现状研究
我国留学生教学语言主要分为强调“教育国际化”以及强调“教育本土化”两种。“教育国际化”即开设全英文授课课程,主要使用英语授课,包括学位论文或毕业设计等均采用英文,旨在促进我国留学生教育与发达国家教育接轨,这种方式针对英语为官方语言的留学生而言可以降低其学习难度;“教育本土化”指主要采用汉语授课,学位论文或毕业设计统一采用汉语,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同时也对中国文化深入了解和学习,“教育本土化”有利于突出中国留学生教育特色。[2]我校69名尼日利亚留学生在进校学习之前,已有52名已在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学习过一年的汉语,具有有一定的汉语基础。但另外17名留学生没有汉语基础,为此我校利用假期时间对另外17名学生进行汉语技能集训,并在正式上课之前对这批留学生进行汉语技能测试,发现这批留学生汉语水平较高,除个别学生外几乎全部通过测试。为保证留学生人才培养的综合性,我校留学生教学语言主要采用中英结合的模式,对于专业性不强、课程难度相对较低的“公共基础课”采用中文进行授课;考虑到英语为尼日利亚官方语言。对于“学科基础课”、“专业领域课”中部分专业知识性较强的课程则采用全英文授课方式,以降低留学生学习难度。这种“国际化”与“本土化”的有机结合的形式一方面保证了我校培养的留学生具有中国教育特色,另一方面也确保了培养的留学生具有较强的综合国际竞争力。为更好地提高我校留学生汉语水平,笔者建议学校应进一步丰富第二课堂活动,加强汉语实践环节。如由学校国际交流合作处牵头,定期组织留学生汉语技能大赛、中尼大学生歌唱比赛、中尼大学生朗诵比赛等活动等。此外,还应鼓励我校留学生参加HSK(汉语水平考试),以便快速提高其语言能力。
三、留学生教育管理现状
目前我校留学生管理分为学籍管理、签证及居留证管理、生活管理三个方面,由学校相应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学籍管理由教务处负责,签证及居留证管理由国际交流合作处负责,生活管理由学生处、团委负责。目前我校留学生管理存在不少问题,如各类相关管理制度制定滞后,针对留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尚未开通,留学生奖励机制尚未开始构建。为进一步增强我校国际化竞争力,更好地对留学生进行管理,笔者认为应实现外事交流、留学生教学、日常管理及住宿等后勤管理的“一体化”,具体表现在:(1)相关部门应健全各项留学生相关管理规定及办法,如制定“留学生在校学习的有关规定”、“留学生奖学金年度评审制度”、“留学生校外住宿的管理规定”等一系列详细的规章制度;(2)为保证留学生人生安全,学校应加强与茂名市公安局外事部门沟通,定期邀请外事部门专家来校宣讲我国政策法规,使法制教育落到了实处;(3)由国际交流合作处和教务处牵头,找专人研发“留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并投入使用,使我校留学生教育管理更加科学化、现代化。[3]当前,我国高校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历来偏向留学生介重管理与约束,服务意识比较浅薄。笔者认为学校在完善“刚性管理”的同时,也要注重“柔性管理”,树立“服务意识”,具体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如留学生在学习遇到困难应及时了解,并给出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当留学生在异国他乡生活出现不适应甚至显示有心理问题时,负责管理留学生的辅导员及班主任应及时干预并给予正确疏导;总之,在留学生管理工作应做到“刚柔并济”,更好地为留学生服务,使之轻松愉快地度过美好的留学生活。
参考文献:
[1]徐玫.来华留学生管理工作探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37.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本工程为2万吨级液化泊位沉箱码头,地处某沿海地区。通过搜集相关资料,同时运用相关知识,对码头结构做出科学的设计,并且对码头进行合理的平面布置。
二.课题依据
根据工程实际,本设计拟采用重力式沉箱码头结构,码头规模为2万吨级,功能为液体石油化工品码头。
此设计的依据:
(1)所学教材:水力学,水利工程制图,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工程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地基基础,港口水工建筑物,港口规划与布置等;
(2)图集:港建标准图集等;
(3)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和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海港水文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港口工程荷载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重力式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防波堤设计与施工规范、港口与航道土木工程师实务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港口工程地基规范等;
(4)其他:中国海洋大学勘察设计开发院.莱州港扩建二期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等。
三.意义
随着经济个球化的发展,运输事业发展迅猛,运输力一式也日渐多样化,但是水上运输做为承担着大数量、长距离的运输,以其成本低廉、安个可靠,仍是在干线运输中起主导作用的运输形式。码头做为其航运的起始点,其靠泊能力必须与运输市场需求相适应,因此近年来国内各港口的筑港事业也在不断扩大。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海上油品运输市场日益繁荣,油品运输船舶大型化己经成为降低运输成本的卞流发展趋势。由于港口码头建设周期长、审批手续繁杂等原因,港口码头的建设速度不能完全满足国内船舶运输大型化的发展速度,一些在用老旧码头而临被海运市场淘汰的局而。对于港航专业的学生,掌握好学校所学的知识,同时对于实际工程加深认识,对于我们今后的工作是十分有利的,我们将更从容的去面对今后的工作。
通过毕业设计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可以培养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正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毕业设计要求我们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系统的完成一项工程设计,解决与之有关的所有问题,熟悉相关设计规范、手册、标准图以及工程实践中常用的方法,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强的显著特点。因此毕业设计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四.国内外研究动态
重力式码头作为我国重要码头结构之一,在码头工程施工中已被广泛应用。重力式码头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仅具有抗冻、抗病和坚固耐久特性,同时对船舶荷载和地面荷载也有一定承受能力。重力式码头凭借其独特优势,在一定程度上能更好的提高港口竞争力,满足大型船舶需求。然而,在用重力式码头结构进行施工的时候,也会出现一些间题。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采取相应措施以更好的对重力式沉箱码头施工质量进行控制。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重力式码头施工质量将会得到有效控制,更好的促进港口发展。
另外,重力式码头虽然具有结构简单,耐久性好,适应荷载变化及施工方便等优点,在工程上得到广泛的采用,但由于它是依靠结构自身重量来获得稳定,因此比较沉重,对地基条件要求较高,在实践中,由于地质条件的估计不足,或者施工中对地基及基础的处理不善,而造成码头的位移和沉降量过大,甚至发生结构整体失稳滑坡,导致码头破坏的例子也时而出现.因此地基的处理就成为在软基上建造重力式码头的关键.
最近几年,随着起重安装设备的不断提升,特别是大型半潜驳在沉箱浮运安装中的应用,沉箱结构越来越大,由几年前500t控制到目前超过3000t。根据我们了解,国内大型沉箱以前通常用于重力墩式结构,在连片式深水泊位的应用主要在这几年才开始采用。重力墩式结构后方没有填土,没有水平土压力的作用,基床应力的问题并不明显。而码头前沿水深不大的情况下,有填土土压力的重力式沉箱结构的安全指标取决于抗滑、抗倾和基床应力,然而,减小结构自重会降低抗滑、抗倾的稳定系数,通常不考虑通过减小结构自重的办法来降低基床应力。
五.研究的基本内容
1.确定码头的平面尺寸、码头结构型式及构件的主要尺寸;
2.环境条件收集与选定;
3.码头主要构件的内力计算;
4.码头结构稳定性验算,基床承载力验算;
5.选择码头附属设备,主要为系船柱和护航。
六.成果形式
1.要求完成的图纸、规格及说明书
(1)计算书要求:结构计算书一份;
(2)码头、结构施工图。
2.主要内容包括;
(1)码头设计总说明;
(2)码头平面、立面和剖面图;
(3)结构设计总说明;
(4)结构布置图和配筋图;
七、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JTJ211-99).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海港水文规范(JTJ213-98).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港口工程荷载规范(JTJ215-98).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重力式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JTJ290-98).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港口工程地基规范(JTJ250-98).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防波堤设计与施工规范(JTJ2981-98).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7.港口与航道土木工程师实务手册(编写组)编.港口与航道土木工程师实务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5
8.马云球.港口水工建筑物.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8
9.洪承礼.港口规划与布置.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10
10.董胜,孔令双.海洋工程环境概论.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3
八.研究工作进度
20XX.12.2120XX.01.10 完成荷载作用的分类计算;
20XX.01.1120XX.01.20 完成毕业论文中期检查;
20XX.01.2120XX.02.10 完成码头的稳定性验算;
20XX.02.1120XX.02.28 完成结构内力及承载力基床,地基计算;
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并采取相应措施,寻求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法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新媒体时代赋予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新媒体的界定及特点
新媒体是指相对于电视、电影、报刊、广播等传统媒体而言,利用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等向人们提供信息服务的媒体。
(一)即时性
与看报纸、听广播、看电视相比,新媒体即时传播的特点,使新媒体使用者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随时随地接收信息,也可以随时将新信息加工,实现信息零距离传播。思想政治工作和其他工作一样,同样讲究时效性。新媒体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新载体,以其强大的信息速度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及时有效的开展。
(二)互动性
新媒体使人际交往可以跨越地域、时间、生活圈等障碍,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其中,即可以是发言者,又可以是传播者和接受者,实现了信息的多元化互动交流。对于思想政治工作者而言,可以及时了解信息参与者的诉求,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三)广泛性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量大、冗余信息多。一些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传播反面言论,导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日益复杂化。因此,从信息价值的可靠性来说,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二、新媒体在思想政治工作运用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推进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设
新媒体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们通过手机短信和网络等途径可以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各类信息,这极大地方便了广大群众,同时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即时地与群众进行沟通与交流,延伸了教育的时间和空间,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传播效率和影响范围。
(二)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
新媒体的传输的速度大大缩短了信息传播的时间和周期,极大地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新媒体的跨时空性打破了以往的思想政治工作中面对面接触的教育方式,通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网上交流活动极大地缩短了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广大群众之间的距离,营造了一个跨地域的信息传播空间。
(三)新媒体的丰富信息拓宽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视野
思想政治工作既可以借助新媒体中丰富的教育资源,又可以更大范围、主动、快速地向被教育者宣传正确的思想、理论与政策,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空前广阔的平台。
三、努力构建新媒体思想政治工作平台
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很多。相比开会学习、谈心谈话等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新媒体思想政治工作平台更加隐性,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改变着人们的思想状态,越来越广泛的被人们所接受。面对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日益复杂化,探索新媒体时代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如何利用新媒体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建立新媒体思想政治工作宣传平台
1、更新观念,树立新媒体思想政治工作新理念
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充分认识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新媒体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念,调整工作思路,把新媒体思想政治工作与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新旧媒体优势互补,全方位地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通过网上网下、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利用手机、互联网在信息传播时效性强、互动方式多样化的特点,可以通过开辟“在线论坛、网上直播、微博访谈”等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就人们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在这类论坛或访谈上展开讨论。报纸、杂志等导向鲜明,公信力强,我们可以用它来报道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以此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趣味性和多样化。
利用新旧媒体相接合,积极把握民生动向,针对各项问题,在线上及时答复的同时,在线下积极协调给予妥善解决,可以有效规避各类矛盾的发生,进一步增进党群关系。
2、建好新媒体思想政治工作宣传平台
在新媒体、新技术条件下,以先进的思想理论来引领党建网络文化建设。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快捷、图文并茂和声像俱佳等特点,设法提升网络阵地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建立完善领导信箱、微信公众号、BBS等的建设,打造基层诉求表达通道,倾听大众的呼声、解决群众实际困难,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
坚持网上时时有党的声音,加强网络法制教育,采取法律和政策手段,健全完善网络管理制度,引导人们提高法制意识,自觉遵守有关网络、信息传播的法律规定。加强对网络信息传播的监控力度,把不良信息隔离在用户终端之外,最大限度地净化网络空间,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舆论环境。
(二)建立新媒体思想政治工作交流平台
通过新媒体搭建思想政治互动交流平台,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科学化。由专人专部门将思想政治工作以网页的形式向人们呈现,实现与群众的交流、沟通,并进行答疑解惑,使之成为信息传播、交流沟通和管理服务的平台。在内容上重点各级领导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和部署、思想政治工作教材和调研报告等。同时,对于广播、电视、书刊、等传统媒体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文章等信息,运用新媒体予以二次,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四、结论
在新媒体发展日益迅速的今天,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抓住新媒体时代的新形势,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和载体,有效地利用这些新兴媒体,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深入,为社会发展和改革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我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发展现状
现在国内设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过控”专业)本科专业的高校110所,建有“化工过程机械”硕士点的高校30余所,设立博士点的高校14所[1]。江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过控”专业的前身为食品机械专业,是我国最早开始食品机械专业人才培养的单位之一。1958年即开始食品机械专业人才培养,为我国食品、轻工机械行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技术人才,在行业内享有很高声誉。现如今,“过控”专业依托江南大学在轻工、食品行业的整体优势,结合新形势下食品、农产品加工机械的发展要求,在加强专业基础的同时,构建有轻化工特色的“过控”教学体系,确定食品特色的过程装备与控制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方向。
“过控”专业与国计民生戚戚相关,行业关联度大,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强,是我国高等工科教育的重头专业[2]。我校本专业是以过程装备设计和制造为主体、过程原理和控制技术应用为两翼的学科交叉型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机械学、电工电子学、过程原理与计算、传热与传质、装备控制技术和工程管理的基本知识,能在机械、轻工食品、石油化工、生物医药、制冷、环保和机械产品质量技术及安全监督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科学研究等方面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为了实现我校“过控”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我们需站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方向,不断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我们对“过控”专业人才具备的素质及培养有以下方面要求:
(1)将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融入“过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高校教育的本质和核心是培养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潜质和能力,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具备创业生涯规划和自主创业能力[2]。我们不仅要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扎实的“过控”理论知识、基本技能,更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善于洞悉“过控”行业的商业机会,拥有较强的领导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具有提出、解决带有挑战性问题的能力,最终成为具有开创和管理企业综合素质的创新型综合人才。
(2)加强重视实践教学和生产实习等实际操作方面的学习培训。实践性环节训练对“过控”专业人才来说,是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最有效手段[3]。我们应注重实践课程设计和实践环节训练,加大实践环节的训练比重,丰富实践教学形式,计划合理化、形式多样化地开展社会实践、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科研训练等环节。同时,建立开放性的实验中心和社会实践基地,为“过控”专业人才培养提供训练和演习的场地,促进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切实强化实验课程教学效果。
(3)将其他课程加入专业课程体系中相互渗透,形成综合性跨学科课程。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环节,是实现培养目标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一方面,让创新创业课程融入专业课程体系中,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吸收创新创业教育元素,让创新创业教育促进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另一方面,鼓励学生选修其他领域的课程,拓宽学生知识面,以此发现本专业领域与其他领域结合而带来的商机。
基于我校“过控”专业的特色就是以食品机械为前身,在食品、轻工机械方面已经积累了大量经验和成果。同时,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得到国内甚至国际认可,因此,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理念引入“过控”专业人才培养中,必将达到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此外,江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在2013年建成江苏省食品先进制造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系国内第一个系统从事食品装备相关技术的跨学科创新研究的省级研究基地,围绕食品加工装备、包装装备、食品无损检测装备、食品包装装备智能化和食品装备设计制造过程数字化进行应用基础和创新性研究。重点实验室的建立为“过控”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优良的技术平台,同时为我校此专业人才建设增添了浓重的食品色彩,因此,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和“过控”专业两者的培养理念相互融合势在必行,将为“过控”专业人才培养开辟一条特色鲜明的光明大道。
3.食品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理念
食品科学与工程是应用理论科学及工程知识研究食品的理化、生化特性及食品加工原理的一门科学,一经兴起就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在较短时间内发展成为一门范围广泛的学科体系[4]。食品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要求学生不仅了解食品科学与工程理论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还具备独立获取知识、处理信息和创新的基本能力和素质。随着食品工业日新月异的发展,许多新思维、新工艺、新技术、新手段不断出现,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时期,食品工业对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5]。补充学科最新研究进展,分析研究热点,会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
江南大学以国家特色专业等优势教学资源为载体,以“国家发酵工程技术中心”等强大工程实践体系和国内本领域唯一的“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雄厚科研平台为依托,在“培养研究型工程创新人才”育人理念的指导下,构建了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型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通过采取名师引领、知识优化、课程建设、创新实践、科教互动、平台构筑、环境熏陶和机制改革等措施,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自主学习、主动实践和积极管理的研究型工程创新人才。该培养模式得到了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业内一流专家学者的高度认可与评价[6]。教学理念、教学体系及管理机制在兄弟院校中被广泛交流和应用。
4.食品科学培养理念和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相结合方式
(1)名师引领,牵手行业精英,课堂与课外双管齐下。
《食品工程设计概论》、《食品加工装备原理与设计》、《食品工业成套装备应用技术》、《食品无损检测技术》等课程的开设,是食品科学培养理念和“过控”专业相结合的最好桥梁,对这些课程的主讲教师的专业文化素质提出了严苛的要求。授课教师不仅要深通过程装备设计与制造、过程控制、成套装备技术、机械设计与控制等专业知识背景,还兼备食品科学、粮油、果蔬、畜产品、水产品、饮料等食品加工工艺专业基础。本学院经过长期发展建设,形成了一支由专家教授为首、年轻博士讲师为辅的优秀教师团队,这些优秀教师直接参与本科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亲自教授本科生专业核心课程,为食品特色的“过控”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最直接的保障。
与此同时,学院广邀食品机械类龙头企业的工程技术专家走近本科生[7]。或直接进入本科生课堂为学生分享企业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以自身形象为本科生树立明确的奋斗榜样。或本科生在进行文化理论知识学习完成后期,直接将本科生交予企业进行管理,将学生整个学习与生活都在企业,融入企业,毕业后可直接参加工作。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可以促使“过控”专业学生更早接触企业文化,可以依照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规律,打好学生的理论基础,深化专业知识面,还可以更好地让高校教育得到更新,反映当代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前沿的最新水平。
(2)课程实践、科研试验到创新大赛,层层递进。
“过控”专业人才培养任务主要靠教师落实。当代教师的主要职责不仅是传道授课解惑,还有一个重要职责是肩负学科学术研究的重担。因此,授课内容的推陈出新往往要靠教师将最新研究成果和学术发展前沿动态融入课堂中。如我们在讲授油脂产品加工课程时,先介绍油脂加工中机械压榨法和溶剂浸提法各自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然后介绍目前市场上地沟油泛滥引起的社会危害等问题,进而引出小型家用榨油机的出现及在市场上的风靡情况。最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以目前一款畅销家用榨油机为例,分析优缺点,指出其核心技术并提出存在缺陷的改良方案,或者相似榨油机新产品的设计方案?在学生展开思维想象的同时,加以适当引导并及时给予理论技术上的支持,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工程设计实例分析中,学会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技术路线及方法,尝试提出创新式解决方案并加以论证。
从课堂上学生提出的产品雏形中可以找出相关科学研究的价值,并以此为契机,让本科生组建小团体加入教师的科研团队中。以教师的科研项目为基础,将本科生的创新产品进行设计、建模、加工、调试、分析等一系列研究完善,最终加工生产出全新产品。在此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动手能力,还要培养学生遇到困难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新产品的成功研发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后期市场推广更可以带来商机和客观的经济效益。以最终研发成功的新产品为基础,参加学校、江苏省甚至全国性的相关创新创意大赛,参赛过程本身就是本科生难能可贵的学习磨炼机会和经验,收获的奖项和荣誉更是年轻人日后参加工作时需要的创新思维风暴的基础和源泉。
(3)不同专业相同理念,交流促进合作,共同进步。
客观上讲,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和“过控”专业分属不同学院,但是,学科之间的交叉性将两者之间建立起必然的联系。一方面,“过控”专业的人才培养离不开食品科学知识体系。与“过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行业发展形势是密不可分的。另一方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发展离不开“过控”专业的知识体系。食品科学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将最新研究成果工业化生产,这个转化过程必须有机械设备及过程控制相互配合才能实现。因此,食品科学与工程和“过控”专业之间人才的相互交流合作,定期组织食品学院和机械工程学院之间举办座谈会、学术报告、学术沙龙、创新创意比赛等活动,教授之间的科研合作、学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必然产生“双赢”局面,在此基础上培养出来的人才必然是综合性人才,才能满足市场发展需求。
5.结语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理念在“过控”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应用是在我校轻工特色的基础上实施进行的,是完全符合“过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可以满足新时代产业发展对综合性人才的强烈需求。只有这样具备食品科学特色的“过控”专业人才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是特色鲜明、素质过硬的复合型人才,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和社会。
参考文献:
[1]张慢来,张琴,周志宏.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3,10(28):122-123.
[2]来永斌,陈秀,周毅钧,伍广.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教育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23(13):133-134.
[3]刘伟.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11,28(2):57-62.
[4]杨涛,李艳,梁安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24:14-16.
[5]朱威.食品科学教学改革探索[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1):93-95.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3―0032―03
引言
现代社会,全球信息化的风起云涌席卷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随着计算机、数字技术及网络技术在信息领域的广泛应用,各利,文献信息的电子化、数字化给传统的信息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信息检索技术在现代社会尤其是教育领域得到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
一 基本概念
1 信息
信息就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对接受者的决策或行为有现实或潜在的价值。通俗地讲,信息就是有用的消息。广义地说,信息就是消息。
2 信息检索
信息检索是目前热门的一个领域,其历史由来已久。早期,在图书馆领域。就有文献检索,后来,随着计算机的出现,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便出现了现在的信息检索。信息检索(Information Retrieval,IR)就是对信息项进行表示、存贮、组织和存取的一种技术。现代信息检索是指信息用户在存在信息需求时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信息检索能力上,信息意识强,信息获取的能力就强。
3 信息检索技术
信息检索技术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检索系统,如联机数据库、光盘数据库或网络数据库检索有关信息而采用的相关技术,主要有布尔检索、词位检索、截词检索和限制检索。信息检索技术能根据用户的查询返回合适的信息,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信息过载的问题。
二 信息检索技术的发展
人类对信息进行有意识的组织活动早在4000年前就开始了,其方式就是图书目录的编制,使特定的信息能够以结构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后来发展的索引(Index)则更进一步加速了信息的快速存取,人们通过索引可以从一个概念或一组词出发,找到其他与之相关联的信息。索引作为信息组织的手段之一,多年来都是以手工方式产生的,一般是南编制人员凭借其知识和经验进行设计而形成的结构性的分类,这样产生的索引为人们的信息检索提供了方便,但也难免有分类上的局限性。另外,大型索引很难凭人力编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大型索引的编制成为可能,索引技术的发展也为快速的信息检索提供了前提条件。
目前,信息检索已经发展到网络化和智能化的阶段。信息检索的对象从相对封闭、稳定一致、由独立数据库集中管理的信息内容扩展到开放、动态、更新快、分布广泛、管理松散的Web内容;信息检索的用户也由原来的情报专业人员扩展到包括商务人员、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各专业人士等在内的普通大众,他们对信息检索从结果到方式提出了更高、更多样化的要求。适应网络化、智能化以及个性化的需要是目前信息检索技术发展的新趋势。互联网规模的急剧增大以及存储系统规模的日益增加推动了现有信息检索技术的发展。
以下是当今比较热门的几种信息检索技术:
1 智能检索或知识检索
传统的全文检索技术基于关键词匹配进行检索,往往存在查不全、查不准、检索质量不高的现象,特别是在网络信息时代,利用关键词匹配很难满足人们的检索要求。智能检索利用分词词典、同义词典,同音词典等改善检索效果,比如用户查询“计算机”,则与“电脑”相关的信息也能检索出来;进一步还可在知识层面或者概念层面上辅助查询,通过主题词典、上下位词典、相关同级词典,形成一个知识体系或概念网络,给予用户智能知识提示,最终帮助用户获得最佳的检索效果。另外,智能检索还包括歧义信息和检索处理。
2 知识挖掘
目前主要指文本挖掘技术的发展,目的是帮助人们更好的发现、组织、表示信息、提取知识,以满足信息检索的高层次需要。知识挖掘包括摘要、分类(聚类)和相似性检索等方面。
自动摘要就是利用计算机自动地从原始文献中提取文摘。在信息检索中,自动摘要有助于用户快速评价检索结果的相关程度;在信息服务中,自动摘要有助于多种形式的内容分发,如发往PDA、手机等。相似性检索技术基于文档内容特征检索与其相似或相关的文档,是实现用户个性化相关反馈的基础,也可用于去重分析。自动分类可基于统计或规则,经过机器学习形成预定义分类树,再根据文档的内容特征将其归类:自动聚类则是根据文档内容的相关程度进行分组归并。
3 异构信息整合检索和全息检索
在信息检索分布化和网络化的趋势下,信息检索系统的开放性和集成性要求越来越高,需要能够检索和整合不同来源和结构的信息。这是异构信息检索技术发展的基点,包括支持各种格式化文件,如TEXT、HTML、XML、RTF、MS Office、PDF、PS2/PS、MARC、IS02709等处理和检索,支持多语种信息的检索,支持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及非结构化数据的统一处理和关系数据库检索的无缝集成以及其他开放检索接口的集成等。所谓“全息检索”就是支持一切格式和方式的检索,从目前实践来讲,发展到异构信息整合检索的层面,基于自然语言理解的人机交互以及多媒体信息检索整合等方面尚有待取得进一步突破。
另外,从工程实践角度,综合采用内存和外部存储的多级缓存、分布式群集和负载均衡技术也是信息检索技术发展的重要方面。
三 信息检索技术的发展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1 信息检索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引发了教与学的重大变革,利用信息检索技术促进知识更新、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已成为当今教与学中重要的一环。自主性学习是伴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的发展而形成的崭新的学习方式,是建立在信息检索技术应用基础之上的一种探究式学习方式,强调让学生掌握认知的手段和方法,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自主性学习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信息检索是连接学习者与网上丰富资源的桥梁,学习者通过与信息资源的交互作用,获取了所需的信息。更新了知识,满足了个性发展需求,
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说,信息检索是漫漫网海中的方向盘,是解决信息爆炸、自主学习、更新知识的有效手段。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
2 信息检索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创新教育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焦点和核心,其实质是为了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和创造性技能的创新人才。创新人才最重要的特征不是掌握很多已有知识,而是具有获取新知识、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的能力。因此,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技
能,使其学会如何去组织知识,寻找、利用信息,具备不断学习、接受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是当今创新教育的重点。据统计,一项技术的创新,竟有90%综合了前人的成果,只有10%才是自己的成果。由此可见,信息获取与利用的能力及效率将直接影响到创新工作的开展,而创新的效果又取决于各人信息能力的高低,奔涌不息的信息流是人们创新的源泉,信息检索是知识更新的主要途径,继续教育的重要手段。通过信息检索可以不断获取新知识,发现新见解、新概念、新方法、新思路等,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
3 信息检索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信息的选择、存储、传输、转换、分配的过程,而教师在授课之前就开始了信息的检索、收集、筛选、转换行为。特别是在现代教学过程中,教学信息不再是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流动过程,而变成一个师生之间能够实现信息互动的双向反馈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最新教学信息,因此,教师必须掌握信息检索技术以获取信息,以便于有效地利用信息,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现代教学资源随着网络的发展与日剧增,网上教程、网上论坛、学术成果、课程资料及各种政策法规、教育管理信息等日新月异,呈现出全球化、海量化、多元化、内容丰富分散、变化频繁等特点。掌握了信息检索的方法便可以无师自通,找到一条吸收和利用大量新知识的捷径,把大家引导到更广阔的知识领域中去,对未知世界进行探索。因此,信息检索技术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已在现代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 信息检索技术的发展对高校图书馆工作开展的影响
计算机集成化检索软件的投入使用,使图书馆的采访、编目、流通、典藏、书目检索等全部流程实现了计算机管理,使图书馆的各项业务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读者利用图书馆也更加方便、快捷。现在,图书馆在软硬件设施上为现代化信息咨询服务提供了保障一各种光盘数据库、涉及各个领域的中英文网络专业数据库、缩微胶片等多种媒体信息资源的提供,较好地满足了不同层次读者的信息需求。信息检索技术的发展及大型多功能电子阅览室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又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个可以自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享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现代化阅览环境。
但是,信息检索以及信息资源利用的效果好坏,不仅取决于检索与利用者的检索知识和信息能力,而且取决于他的专业水平以及语言利用能力。但是,好多读者都不善于利用检索工具。因此,如何帮助读者提高检索、获取、利用有用信息的能力,尤其是强化读者对现代即时性动态信息获取的科学方法的培养,已成为现代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
五 信息检索的发展对科研的推动作用
信息检索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科技工作者在科学研究中,从选题、立项、试验、撰写研究报告、研究成果鉴定到申报奖项,每一环节都离不开信息检索。据统计,科研人员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查阅文献信息的时间要占全部科研时间的40%左右,只有大量搜集、整理、分析与利用信息,才能弄清楚古今中外进行过哪些研究、运用什么理论、采用何种方法、取得什么成果、达到何种水平、哪些研究领域还没有涉及、哪些研究项目具有可行性、重要性和发展前景。掌握了这些信息,首先,可以了解国内外科技发展水平与动向,利用已有的科研成果,避免重复他人的劳动,把自己的研究工作建立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其次,通过信息这一智慧的火种,可以使科研人员开阔视野、发展思路、启迪创造力、开拓更新的、更高层次的、更广阔的研究领域;再次,掌握信息检索技术与方法,可以大大提高信息检索效率,为科研工作赢得大量宝贵时问,缩短科研周期,加速科研进程,创造出更多的商附加值的技术成果。
总之,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检索对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作用日趋明显。
六 总结
信息检索技术的发展对现代教育的各个方面如自主学习、创新教育、教育技术、图书馆工作以及教育科研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Internet的迅速普及,检索方式必然向着网络检索的方向继续纵深发展,多种技术的整合和检索手段的智能化将使网络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信息用户范围将得到空前扩大。
不仅在教育界,信息检索技术在现代社会发展其他领域的应用都将是新世纪人类进步与发展的一个亮点。
参考文献
[1]高荣林.现代教育技术[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151
[2]张宏斌,朱明富,陈德军.智能化搜索引擎技术的研究进展[N]信息与控制,2003.
[3]张福泉.信息检索的黄金时代[M].闽江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2005:69―70.
[4]孙建军.信息检索技术[M].科学出版社,2004:121―122.
[5]贺志刚.现代信息检索[N].信息与控制,2003―18―19
[6]姜瑛俐.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5:74.
[7]叶平.创新教育新论[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1:135
[8]王良成.创新人才培养与信息素质教育[N]中国信息导报,2006.
[9]梅光耀.高校图书馆怎样开展信息素质教育[D].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200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