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8 15:42:2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档案管理的目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1 目前企业职工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现行企业职工档案管理体制落后
职工档案是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基础,是职工个人维护合法权益、政府有关部门落实政策的法律凭证,是现代企业制度下职工享受各项劳动待遇、记录参加社会保障情况的重要凭证。在新的形势下职工档案的内容已不单是侧重职工政治历史情况、工资晋级等形成的材料,而是侧重于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医疗保险、公积金、住房补贴的缴费和发放,签定、解除劳动合同等形成的材料。现有企业职工档案多为分散管理、多头管理,有的在企业主管部门管理,有的在企业管理,没有实行集中统一管理,资源整合。地方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及企业专业主管部门对所辖企业的在职人员、失业人员、再就业人员没有一份清晰、准确的统计或人员名单。现代企业制度下职工档案管理没有统一的要求和模式,这种管理方式给企业的职工基础管理工作带来许多麻烦,也不利于维护职工个人利益和建设科学、规范的劳动力市场。
1.2 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制度不完善
企业以追求利润为目的,普遍存在档案意识淡薄的情况。企业领导把精力和资金主要投向生产经营和产品销售上,认为档案工作不重要,甚至片面地认为企业与员工是雇佣关系,没必要把太多的精力用在人事档案管理上,导致对档案基础工作投入不够,造成了档案工作处于被动应付局面,难以高质量地完成。
1.3 企业职工档案管理不规范,利用率低
一是企业职工档案内容简单雷同,个人材料分散。企业职工档案材料只记录员工的姓名、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这种简单的企业人事档案内容不仅不能为选人、用人提供参考,进而影响到人员的正常晋升与轮换,失去了真正意义上的参考价值。二是档案转递不及时,操作程序不规范。
1.4 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档案管理是一项政策性、规范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而目前企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大多素质较低,文化程度和专业素质还不适应新时期开展档案工作的需要。有些人员责任心不强,造成企业职工档案材料的客观性、准确性、完整性差。
2企业档案“目标管理”的推行状况和实施特点:
2.1 其考核程序基本覆盖了企业近期档案工作的发展进程
2.1.1 增强档案意识,建立企业档案领导体制
一些企业档案馆的建立,表明企业档案工作地位正稳步提高,标志着档案工作迈出了与企业整体建设同步发展的第一步。多数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领导对档案工作进行决策、监督、执法、调控的力度。很多企业将档案工作纳入企业的中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之中,为企业档案工作的发展创造了良性发展的环境。
2.1.2 加强队伍建设,档案管理形成网络
随着各大企业对档案工作认识程度的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逐步得到重视,队伍结构不断优化,人员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知识层次及专业素质均有较大幅度提高。专职档案人员负责,兼职档案人员配合的档案工作网络体系。为企业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与此同时,各企业建立了相应了岗位责任制,与考核制度互为制约,将档案工作“目录管理”融入企业的“目标管理”中,从而形成 “目标管理”的公共环境。因而有效的保证了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全过程的实施。
2.1.3 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与档案工作进程保持同步发展
由于档案工作程序日趋完善,档案管理制度的修订、完善、更新的任务日渐艰巨、为适应档案工作快速发展变化的特点,各企业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将档案规章制度重新修订后汇集成册 ,制订特色档案管理制度等。通过制度建设,规范了企业档案管理方法和程序,档案材料的系统性得到制度保证,同时档案人员通过完善的制度建设,对档案进行实时控制成为可能。
2.1.4 档案基础业务建设步入规范化、标准化轨道。
企业档案工作“目录管理”将传统的档案管理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自此,打破了传统模式中由于缺乏统一的工作标准而出现的分散管理局面,提出了科学、规范、标准的操作方式。
2.1.5 引入现代化手段,主动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企业档案部门在积极探索利用途径,不断丰富检索工具的基础上,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分析档案需求信息,编制出大量适合当前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档案编研资料。转换被动服务方式,突出主动服务特色。
转贴于
依托现代科技,制备出多层次档案编研成果,不仅满足了利用者的需求,而且深化了档案编研的层次。
2.2其实施效果给档案部门带来双重收益
2.2.1 硬件设施地更新、充实,使档案管理条件和信息开发手段得到改善
企业普遍增加了对档案工作的投资份额,为档案部门单独配备或更新了现代化设备,并配备了与之相应的专业人员,辅助档案现代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并已取得可喜成果。
2.2.2 软件收益显著提高
领导档案意识加强,为档案部门解决了大量现实问题。通过“目标管理”使档案部门获得与其他部门等同的位置,接授档案专业考评,使得档案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在实践检验中全方位得到锻炼、考核和提高。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程度大幅度提高,档案信息开发成果倍出,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其整体收益不难看出,企业档案目标管理不仅是对各企业档案部门综合能力的全面考核,而且是帮助各企业档案部门从档案管理的初级阶段步入中、高级发展阶段的转折点。
2.3 从推进程度分析其实施过程的难点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把档案工作带入了自动化与网络化的新阶段,高校校园网的迅速完善给高校档案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为高校档案馆网络化建设带来了难得的机遇。随着高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项建设的不断推进,高校档案呈现出数量急剧增长、内容逐渐丰富、类型日趋复杂、利用范围日益扩大、作用日益明显、要求也日益提高的趋势。但面对入世后的新形势和新要求,高校档案管理应阔步改革,通过对基础设施,档案工作信息化、社会化和自身队伍等诸多方面的创新和建设,依据现代化的管理方式,不断挖掘和开阔生存和发展空间,进一步发挥高校档案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在自动化与网络化的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必要性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从档案内容拓展的客观要求来看,只有加强档案管理,才能使档案工作与时俱进,提高到新水平。当今时代是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大量应用于高校管理,产生了大量的数字化文件,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与日俱增,与此同时,校园网的开通,网上学校的开办,远程教育的发展,以及入世后高等教育面临的来自国际上的竞争等,这些不仅极大地拓展了档案的内容,还为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贮存和使用带来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客观上要求必须加强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
2.从目前高校档案工作中突出的薄弱环节来看,只有加强管理,才能使档案工作符合要求,走上规范。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档案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目前高校档案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人员的档案意识不强,从领导到教职工,对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建档、保管及使用的重要性,普遍缺乏认识,在实际工作中不能摆到正确的位置,结果是许多重要的工作,甚至有重大影响的教学科研成果,只依稀地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却找不到或难以找到主要历史资料,有的资料收集又过繁过多,缺乏整理,质量不高。这些情况,既不符合档案收集的基本要求,又严重影响到档案作用的发挥。只有加强教育,提高相关人员对档案的认识,坚决按照档案法规办事,才能使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3.从档案管理工作的目的来看,只有加强档案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发挥档案的功能和作用。档案是历史,但历史可以借鉴,我们重视档案工作,是因为档案可以作为今天和明天的历史。档案工作的目的,是为今天服务,为现实服务。但是相当多的高校档案工作者扮演的是保管员的角色,注重档案的管理,不注重服务,由于服务意识不强,许多高校的档案绝大多数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档案的价值只体现在保存上,而不是体现在为学校各项工作服务上。在一些同志看来,档案工作做得好不好,主要是看其保存是否完整,而不是看其借阅的频率,不看其实际发挥作用的大小。只有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特别是加强服务意识,让档案工作主动为教学、科研和学校建设发展服务,才能凸显档案的功能和作用。
二、当前加强高校档案管理应努力的目标
1.集中管理。
所谓档案信息资源集中管理,就是统一业务领导、统一管理制度、统一分类方法,为各档案分室、档案的整合奠定基础。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知识和信息已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占有的资源越多,信息量越大越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因此,档案信息资源一定要全面整合,集中管理。随着高校合并和学校二级学院的增多,档案信息资源量急剧增加,很多高校都建有分档案室。因此,档案管理也应随之进行不断的完善和调整。
2.模块化管理。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有其独特的管理模式。传统的档案和电子档案都应该将其纳入模块化管理,这样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和档案的利用价值。这种模块化的管理的方式,一方面可以通过档案管理软件的开发来实现,另一方面则可通过管理机制、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的创新来实现。模块化管理的结果将是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能够较为方便地对档案进行归档、分类、数字化,既能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又有利于实现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查询人员也能够较为快速地查找到自己想要索取的档案资料,从而大大节省人力和物力。
3.档案信息化。
档案信息化也就是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办公自动化的快速发展,政府上网工程的实施,电子文件的形成和归档,信息共享与信息安全等问题,使得档案信息化日趋紧迫。就目前而言,档案信息化就是要加强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管理,研究制定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规划,制定相关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办法与标准,加强档案管理软件的优化和推广。对有较高价值的图像、文本、音像、软件和科学数据等档案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并加以高质量的保管,实现知识增值,并提供在广域网上横向跨库的电子存取服务,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档案利用的网络化。
4.人员专业化。
新时期的高校档案工作者应该既懂档案学的专业知识,又懂电脑与网络知识,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按照国家的要求,档案工作者在新形势下应该是具有较强的政治素质、崭新的知识结构,视野开阔、思维敏捷、有创新能力。在《全国档案事业“十五计划”》中,也提出了“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着重抓好档案业务人员培训,全面推行持证上岗制定”的目标,以达到档案管理人员专业化的要求,并把精通档案专业知识、懂计算机、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作为培养重点,建立相应的培训体系,招揽高级自动化管理人才,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对信息的管理、加工、合成、运用能力。
三、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1.传统管理与现代管理相结合,更注重现代管理。
这里所说的现代管理,就是新形势下的档案电脑化管理。一方面,要将有价值的、应该长期保存的、可以公开的档案通过电脑和相配套的软件进行管理。另一方面,要将高校各部门产生、形成的电子文件或资料通过电脑进行分类处理,从而形成电子档案。要制定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对档案尤其是电子档案加强信息化管理。在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介质质量因素、人为因素等对档案信息的影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保管。如把好质量关,多贮存一份;定期抽查、普查检测,加强病毒防范;适时转录、拷贝或迁移信息;重要信息采取再生性保护技术;完善有关电子文件的管理制度;提高计算机人员的操作水平,防止电子邮件信息的丢失。
2.管理与服务相结合,注重服务。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档案的服务功能应该逐渐完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上政府、远程教育的出现,越来越多的档案将直接通过网络为学校的发展服务。因此,档案工作者要在发挥“管好”档案职能的同时,更好地发挥“用好”档案的职能。要在保证真实、可靠的前提下,将有价值的、可以公开的学校相关信息通过一定的加工、处理后公之于众,加强对学校各项工作的宣传,提升档案的服务水平,变被动提供查阅为主动提供信息,提高档案的价值,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可以说,在高校里,更好地发挥档案的服务功能,就是要发挥其资源作用、凭证作用、宣传作用、教育作用。此外,要加强对档案管理的效果评估,将其作为检验档案管理效益和效率的基本依据,通过正式与非正式评估、内部与外部评估、事前事中和事后评估、量化与非量化评估相结合,达到有效配置资源、提高服务水平的目的。
3.业务学习与业务创新相结合,更注重业务创新。
创新在新时期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档案工作者在系统地掌握档案学、管理学等相关知识的同时,要加强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特别是要在如何利用网络平台提升服务功能、拓展宣传手段上下功夫,培养具备应用与管理的复合型档案人才。在业务上,要把继承和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我们多年来形成的好传统、好做法坚持下去,同时面对变化的新形势、新情况,必须不断探索和总结新的实践经验,进行新的理论概括,使档案事业工作思路、工作对策和工作方法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可以说,网络为档案工作者开辟了新的工作天地,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许多创新的机会。要将档案管理过程中的新的经验和好的方法加以总结,要学会用计算机网络开展档案工作研究,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总之,新形势下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与时俱进,成为学习与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激烈竞争中继续健康、平稳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档案行政管理是指以本国各项建设事项的需求为导向,对全国范围内的档案工作进行统筹计划、组织调和、统一制度和监督指导的活动。它是国家整个行政管理领域中的重要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所以档案行政管理在整个国家的发展进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是笔者发现,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这项工作并不重视,有的人甚至不清楚也不愿意去了解什么是档案行政管理,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人们对该活动的目标和特征概念十分模糊,所以明确档案行政管理的目标和特征是很有必要的。
1 档案行政管理的目标
任何一项工作都不是无意义、无目标的,档案行政管理工作虽然不是人人皆知,但是它也有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而且也有一定的目标。
1.1 实现档案工作的总目标
档案工作的总体目的即是从整体上管理全国各项与档案有关的事务,持续调整档案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其与外部各项事务的关系,推进档案事业的顺利发展,为国家经济和社会运行提供周到的服务和大力的支持。而档案行政管理的总目标,便是办理好那些保存着一切 “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及与个体相关的档案事项,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1.2 维持依法治档的社会秩序
当今时代,我国严格实行依法治,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档案行政管理单位也必须严格实行依法治档。档案行政管理的又一目标就是维持依法治档的社会秩序,并为其提供组织保障,保证依法治档的新秩序快速有效地建立。
1.3 协调档案事业与其他各事业
档案行政管理单位作为国家的一个重要信息库,记录了国家和社会各个领域的大事小事,是重现历史事实的有效资料,关系到社会其他方面的行进。所以该项工作的第三个目标就是协调档案事业与社会上的其他各项事业,充当这两者之间的桥梁,促进社会各个领域的共同成长。
1.4 促进档案事业不断发展
档案行政管理作为档案工作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牵动着整个档案领域工作的开展。因此该项活动的第四个目标就是促进档案工作的不断发展,这就要求该部门自身首先必须健康有序地开展,然后才能推动整个档案领域的前进。
2 档案行政管理的特征
档案行政管理作为国家行政管理体系中的构成部分,相应地拥有行政管理的普遍特点,但是除此之外,它还有其他行政管理部门所不具备的特性。所以,该项工作的主要特征包括四个方面:执行性、政治性、权威性和服务性。
2.1 档案行政管理的执行性
在我国,行政机构从属于国家权力机构,是国家权力机构的执行机构,必须以实施党和国家权力机构的方针、政策和路线为前提。档案行政管理机构作为我国的行政机关,必须有效执行我国权力机关的一切方针、政策和路线,这正是档案行政管理的执行性所在。
2.2 档案行政管理的政治性
马克思认为,政府机关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实现其阶级使命而建立起来的组织;国家机关把统治阶级的决定升华为法律规定来进行活动,实现其统治职能。行政机关的职责是实施国家权力机关的政策,国家权力机关具有很强的阶级性,行政机关也是如此。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国家的行政机构,必然也有一定的政治性。
2.3 档案行政管理的权威性
权威是指把一些人的意志强加于另一些人,是以服从为条件的。国家掌握在阶级统治的手中,是最具有权威性的主体。行政管理工作是以国家的名义而进行,它代表着国家的要求,并以国家作为后盾。所有被管理的人员,都应该服从于行政机关以及其他相关人员的管理。本文中所说的档案行政管理活动是国家的行政管理事项,因此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2.4 档案行政管理的服务性
档案行政管理是一项服务性很强的活动,这也是这项工作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档案工作的服务性表现在:服务性是档案工作得以生存和继续发展的前提;服务性是体现档案工作生命机能的本质特性。
3 明确途径
3.1 加大宣传力度
首先,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可以通过发放宣传单页或制作网络短视频来宣传档案行政管理的目标与特征。因为现在有很大一部分公民对档案行政管理这项工作并不清楚,所以他们在这方面也很难积极配合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导致这项工作很难顺畅发展。针对这种情况,相关部门要积极做好宣传工作,让广大民众都能全面地了解档案行政管理这项工作的目标与特征。
3.2 加强档案意识
不管是普通民众还是相关部门的服务人员,都要加强档案意识。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加强民众的档案意识,让他们认识并了解到档案行政管理的目标与特征的重要性。也只有不断加强民众档案意识,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明确档案行政管理的目标与特征,让全体人民都清楚明白这项工作的意义所在,从而引起对该项活动的重视,最终能够促进其快速发展。
3.3 转变体制与模式
在我国,依法治档早已实行了二十多年,而且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就,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档案事项的顺利发展,但相应地也暴露出不少弊端。档案行政管理的体制与模式和我国现在的经济发展的要求逐渐不相匹配,这项工作未来将如何继续存在和发展,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学术界和许多的专业研究人员都在努力地作出分析、反省、总结和探究。依法治档、实现管理模式的转变是档案行政管理单位的一项持久而又艰难的使命,也是档案事业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还是明确这项工作的目标与特征的重要方法。在现如今的状况和前提下,只有以行政执法为主导,让行政指导为辅助,创立新的体制和模式,加强运用法律监督和检查的力度,实事求是地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才可以从根本上做到依法治档,让档案事业的发展最终达到健康、科学、和谐的标准,使本文所提出的议题真正深入人心。
3.4 强化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与监督的职能
强化相关管理与负责部门的指导与监督的职能,是贯彻落实《档案法》的必然要求,也是明确档案行政管理的目标与特征的重要途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不仅要在宏观上提供指导,使本部门与社会其他各部门协调发展,还要在微观上提供服务,促进档案行政管理这项工作的有效开展。除此之外,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还要加强监督职能,本部门的工作人员要提高专业素质,严于律己,并发挥自己的作用,积极监督这项工作的开展。
总之,要想明确档案行政管理的目标与特征,必须要有整个国家、社会组织以及个人的齐心配合与一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智为,王德俊,胡绍华.档案行政管理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1.
企业档案信息安全是企业存亡的重要影响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进入到企业内部管理当中,传统的企业档案信息管理方式不再适用于当前企业对于档案信息的需求。目前,大多数企业已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信息收集和档案管理。企业通过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目标的构建,寻找目标实现的主要手段,以期完善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档案信息使用性,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持。
一、企业档案信息的采集和加工
对于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而言,最基础的是企业档案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管理。所以说,企业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构建是基于对企业信息完整性、全面性的采集上。
首先,企业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要对相关信息进行无差别式采集。
其次,在信息采集过程中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同管理系统相协同,发挥人的柔性,对信息进行分类、加工,使档案信息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最终,使档案信息化管理达到系统化目标。
另一方面,系统要拥有对档案信息进行甄别的能力,例如将具有长远意义的信息进行归档并永久保存成电子档案,对具有短暂性的档案信息进行临时保存。严格对档案信息进行性质分类加工存储,为档案信息的有效输出作贡献,确保管理系统的有效性,提升信息的质量,为企业技术和未来发展提供精确的信息依据。
二、企业档案信息的输出使用
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的最终目的即其使用目的在于促使企业能够高效地输出相关档案信息,增加企业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所以,企业档案信息的输出功能构建对于系统整体构建具有关键性意义。因此,在系统构建中要注意提高信息输出的形式多样性、速度的便捷高效。
(一)开发档案信息电子借阅形式,增加信息输出的形式。企业通过设置档案信息网址,对可公开的档案信息展示在公开网站上,由此传递给使用者;而对每个企业发展中的机密信息,则通过设置用户权限来限制其传播。电子档案信息借阅形式的开发具有许多优势,首先是减轻了企业纸质档案信息的借阅地区局限性。其次是改变了纸质档案一次只能借阅给一人的数量局限性。然后通过无人数量限制借阅提升了企业档案信息的借阅量。最后使企业内部相关人员能够及时、高效地得到相关档案信息,同时增加外界人士对于企业文化的认知感、认同感。
(二)主动展示企业档案信息,宣传档案信息对企业的重要性。企业通过创新技术手段,主动向外展示档案信息,如开展企业文化展示会、在招聘时进进行宣讲等,展示的主要内容是档案信息的结构和重要性。通过企业历史发展和具体事例说明档案信息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借此机会将企业的相关档案信息公开传递,提升企业文化传播性。
(三)提升档案信息的服务功能,实现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智能化。企业档案信息主要是对信息的服务功能,即对使用者提供咨询服务功能,这一功能的开发不仅节约使用者的查询时间,还提高档案信息系统的信息服务质量。当代生活节奏日益变快,档案信息的使用者越来越强调效率,通过档案信息的咨询服务功能,能够摆脱展示和电子借阅的缺陷,得到更为人性化的答案。而对提供咨询信息的企业服务人员来说,拥有丰富的档案知识至关重要,需要拥有适当使用档案信息的私密性信息和公开性信息的职业素质。
三、企业档案信息的反馈
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长久生存在于企业档案信息能够形成良性循环,在此循环圈中首先是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其次是对档案信息的输出使用,并借此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同时产生新的档案信息。最终,系统再进行新的信息采集、加工。综上,企业档案信息的反馈对于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长远发展具有关键性意义。
(一)反馈信息的采集和加工。同样地,反馈信息的采集最重要的是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对电子档案借阅者和借阅情况的分析;对借阅者借阅感受的直接访问等都是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举措。在信息采集过程中使用者的使用效果和对档案部门的建议是信息加工的重要指向。
(二)反馈信息的处理。由于反馈信息主要由档案信息使用者的感受、意见和使用产生的效益组成,其目的在于引导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反馈信息中档案信息使用者的感受应受到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根据档案信息系统存在问题,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改进和完善,从而提高系统的服务职能。
(三)加强反馈信息与企业内部的联系。档案信息是企业生产管理的理论依据,加强反馈信息同企业内部的联系,促使企业内部对反馈信息进行归纳、总结。根据意见和建议更改档案信息不符合企业内部发展的部分,提高档案信息对经典信息资料的宣传力度,从而实现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目标。
四、结束语
本文主要通过企业档案信息的采集、输出和反馈三个流程的分析,研究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目标的实现情况。通过分析研究可以得知,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目标实现仍处于积极探索阶段,应该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实现目标达成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省院机关档案工作有着扎实的基础,党组把档案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2014年,我们进行了机关新址的维修改造,办公条件的改善为档案工作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借省院办公条件改善之机,我们把档案库房建设作为重点优先考虑,在布局安排、资金、投入方面都给予特别的支持,共投入600多万元,建成了上下两层900多平方米的智能化档案库,包括纸质档案库房、实物档案库房、电子档案库房、目录库、数字化室、综控室、整档室、阅档室等多个区域。省院党组高度重视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库房建设中,信息化投入占比重很高,不仅满足了当前的工作需求,也为将来的发展预留了足够空间。2015年又投入130多万进行档案数字化扫描,使档案信息化工作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2015年10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到省院视察,对省院智能化档案库室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予以充分肯定。
今天,省检察院通过省档案局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认定,成为全省第一家档案工作目标管理6A级单位。这既是对省检察院档案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一次全面检查。我们要把这次6A认定作为新的起点,按照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文件要求,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省院机关以及全省检察机关的档案工作,提高档案工作水平。
要更加重视档案工作,把档案工作放在应有的位置。全省各级检察院党组要更加重视档案工作,将这项工作放到更加重要位置来抓,在人财物上给予更多支持和保障,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健全档案管理体制,着力抓好业务建设和人才培养,按照最高标准和要求,进一步做好档案管理各项工作。
要更好地发挥档案服务检察中心工作的作用。进一步挖掘档案的利用价值,为检察中心工作服务、为检察业务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档案有很重要的利用价值,现在我们开发、装备一系列的信息化手段,都是要发挥档案的服务功能,便于查询,便于寻找历史印记,起到鉴古知今、服务现实工作的作用。
要进一步推进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现在我们档案库房的基础设施、硬件条件比较先进。硬件提升了,软件也要提升上去,就是我们的管理工作也要相应提升,要提升档案的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一是加强规范化建设。档案工作本身就是要求非常规范的工作,我们的司法工作也要求非常规范。司法办案是否规范,最后会落脚到卷宗和档案。希望通过档案工作的规范化,反促检察业务的规范化,以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来推动检察工作的整体发展。二是加强精细化建设。过去的管理是粗放型的,下一步还要努力实现管理方式由粗放式管理到精细化管理、管理水平由低水平到高水平的飞跃,充分发挥档案核心价值,提供精准的服务。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档案工作在整个检察机关的信息化建设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要进一步提示档案信息化水平,在信息化应用上下功夫,加大信息化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力度,推动档案信息化上一个新台阶,在打造“智慧检察”、“数字检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网络技术的应用也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完美结合,使数字化成了档案管理工作以后的发展方向,档案管理为进一步实现数字化不再是空想的事情。目前,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在实际的工作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标准化方面、技术方面、合作方面以及计算方面等。所以,档案管理工作在利用数字化发展的进程中需要做好科学的信息分析,对有效的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做好可行性分析。进一步实现档案数字化为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益提供保障。
1 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可行性分析
1.1 技术条件
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在发展的过程中技术性要求非常强,需要涉及到很多技术,比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信息采集技术等,这些新型的技术对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发展非常重要。因此,将这些技术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是档案管理数字化发展的基础条件和重要前提。这些技术的发展和实际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发展进程。
1.2 网络基础建设条件
为了进一步实现档案管理数字化目标,需要做好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利用网络对档案进行整理和应用,对档案原始资料有了更好的保护;另一方面是通过网络来实现档案的有效利用。因此,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是做好档案管理数字化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网络基础设施主要有网站建设、局域网建设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否完善,质量是否达标对档案管理的数字化进程是否能尽快实现起着决定作用,因此,它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
1.3 资金条件和人才条件
实现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在实现的过程中非常困难,不是说实现就能快速实现的,是一个比较系统庞大的工程。在发展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的就是资金的投入,高科技的利用需要大量的资金注入才能逐渐向前,因此,档案管理部门需要依据自身的发展情况以及对自身的经济实力来实现档案的数字化发展。另外,档案管理的数字化需要涉及到很多的新技术和新知识,这就需要吸引高素质、高技术人才,才能进一步实现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因此,人才也是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基础和关键。
2 档案管理的现状分析
2.1 管理制度的调查和分析
目前的档案管理没有建立完善的科学管理体系,组织建设不够全面,岗位职责划分不明确等这些都有阻碍了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发展,档案部门需要对这些情况进行分析。因此,档案部门需要建立数字化发展组织体系,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以及规章制度,建立数字化发展规范,对岗位职责划分明细等。
2.2 硬件方面的调查和分析
目前的档案管理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计算机以及网络设施不够先进,设备的资金投入不足等。因此,档案部门应该清楚,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是建立在资金的投入上,如果物质基础达不到就很难去实现。实现档案的数字化管理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为前提,主要是数字化管理工作的硬件设备以及硬件条件,比如,网络设施以及计算机等其他辅助设施等。
2.3 技术方面的调查和分析
目前的档案管理技术方面跟不上,新技术或者新设施的支持不够,严重影响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发展进程。档案部门要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做好了解和分析,通过自身的技术发展情况来制定数字化发展战略。由于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具有很强的技术性特点,因此它的发展需要技术力量的支持,比如,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对它的发展来说都非常重要。
3 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实现措施
3.1 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实施目标
通过以上对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可行性进行调查和分析,档案部门需要成立专门的数字化建设小组,制定档案管理的数字化的实施目标,并提出未来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在发展目标制定的过程中,需要把档案管理目前的发展状态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制定依据,结合档案部门的实际情况,做好协调,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
3.2 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实施要素
制定合理的档案数字化管理发展目标以后,需要根据这些目标确定要实施的要素。在数字化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实施要素占主要成分,需要明确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发展过程中的重点发展部分或者重点项目。比如,档案数字化信息采集建设、档案目标数字化建设以及信息局域网建设项目等。比如,数字化档案的采集是通过利用文档一体化进行管理,这样可以保证数字化文件的信息完整,不会因为运行环境的改变而被破坏或者丢失等。在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实施要素在实施的方法上也有不同,需要档案部门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或者实施方法,比如,总结性描述方法、指标体系方法等。
3.3 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保障体系
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保障体系主要是指档案在数字化发展的过程中实施的管理体制、运行方法以及保障体系等。保障体系为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技术力量、规范制度以及组织机构等方面的保障。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为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实现提供有效的保障。
4 结语
档案管理工作在现代社会发展下面临挑战和发展机遇,档案管理部门应该明确它以后的发展趋势,通过对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才能满足新时展要求。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是档案管理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必由之路,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对它的可行性进行调查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和实施方案,以保证档案管理数字化的顺利实现。
1.1 水利水电档案管理的特征体现
从当前的水利水电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作为水利水电企业重要的管理内容,也影响着管理工作的质量。水利水电的科学技术档案的数量比较多,在当前水利水电事业的迅速发展下,水利水电的经济地位在逐步的提升,人们对档案资料的积累以及收集工作就愈来愈重视,尤其是一些高新技术的应用需求比较大,对档案资源的整理开发也就愈来愈迫切。
多种专业形成的档案内容比较多。在水利水电的工程实施中,就会涉及到诸多领域的工种,这就会产生不同行业的资料信息,最终会以档案的形式存在[1]。在对工程的进度控制以及计量等方面形成的资料都要归到档案管理机构中去,这些材料所组成的文件材料就成为档案管理中的重要组成。
1.2 水利水电档案管理价值体现
随着近些年的水利水电科学技术的进步,在这一领域的工程建设的速度也比较快,在对水利水电工程的科学利用下,就能有效促进经济的发展。水利水电工程的立项以及建设等过程中会产生大量资料,而这些资料将会以档案的形式存储。对这些档案信息资料的原理就比较有助于为水利水电企业做出决策提供有效依据,对工程的验收以及质量评定也有着积极作用,档案在这一过程中就成为重要的参考依据[2]。在水利水电工程的事故发生,档案资料则成为对事故性质确定和对事故原因查明的重要凭证。由于水利水电工程是比较重要性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是永久性的工程建筑,所以质量有着不确定性,在档案资料的收集下,对水利水电工程档案的科学性和真实性的保证,就能发挥其积极作用,为日后的水利水电工程的维护服务提供了有效依据。
2 水利水电档案管理工作问题和标准化管理措施
2.1 水利水电档案管理工作问题分析
水利水电档案管理工作实施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其中在管理的体制上表现的比较突出。从当前水利水电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还没有形成系统化的以及全面性的档案管理体系,造成了实际档案管理执法力度比较薄弱。由于档案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不清,在责权利方面没有明确化,这就为实际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带来了很大阻力[3]。从水利水电档案管理机构的设置上的来看,没有注重档案管理机构科学化设置,从而影响了档案管理的实际质量。
面对新的社会发展阶段,在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过程中,加强档案管理的创新意识就比较重要。通过对信息技术的科学应用,对提高水利水电档案管理的整体效率就有着积极促进作用。但是在实际档案管理工作中,并没有注重对新技术的应用,这就大大影响了档案管理的现代化程度,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有着很大阻碍。
另外,水利水电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目标实现,需要有专业化人才的支持。但是从实际的发展情况来看,在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的数量以及专业素质方面还有待加强。一些档案管理人员对基础的档案管理理念没有具备,档案管理实践操作的能力比较薄弱,没有注重对新技术的应用等,这些就会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施带来很大阻力,尤其是专业人才的缺乏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目标实现有着很大影响。
2.2 水利水电档案标准化管理措施
加强对水利水电档案标准化管理,就要能从实际出发。在水利水电档案管理质量的提高方面,首先在标准化管理工作实施环节加强重视,要结合实际的档案管理情况,制定统一化以及科学化的档案管理的标准,保障档案管理的日常化管理以及质量检查等[4]。通过标准化档案管理制度的制定,对施工企业文件资料控制中,区分受控以及非受控的文件,保障档案管理的整体质量,这就能为具体的管理操作提供良好条件。
注重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和达标升级有机联系。水利水电档案管理的标准化目标实现,就要注重对标准化工作目标明确化,注重档案管理工作的达标升级。要能和当前的时展要求相契合,注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断的完善档案管理的体系,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以及市场化的目标加以实现,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最大化价值,适应时展的需求。
进一步加快水利水电档案管理的进程。在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影响,水利水电企业也要充分重视新技术的应用,将其和档案管理工作有机融合,促进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以及实现网络化的档案信息管理,这对提高档案管理的整体效率就有着技术保障。在实现了网络化的档案管理工作的时候,对标准化的档案管理目标就能实现,能有效提高档案的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要能从多方面对科技档案数据库进行完善化,将计算机技术作为水利水电档案管理的中心,对档案内容的查询效率要加以促进,实现档案信息管理的数字化目标。
加强对水利水电档案管理的制度完善建设。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就要从多方面加强重视,在管理制度的建设上要注重完善化,按照相关的行业规定标准,构建和水利水电工程相适应的档案管理制度。在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制度的建立上是重点,以及对档案资料信息的收集整理制度的建立方面也比较关键,总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建设就能保障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以及标准化的实施[5]。在管理层面通过档案管理领导责任制的实施,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责任加以明确,在职责方面能清晰化,这些都有助于档案工作顺利实施。
“公共管理”一词对档案管理的涵义,主要体现它是一种管理实践。管理活动具有一种基本模式,这种基本模式主要包括与组织发展目标相应的制度和机制,符合规范的工作流程,绩效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同样地,医院档案管理活动也应遵循这种一般模式。值得重视的是,与时俱进的开放性思维,对于应对时代变革给档案管理带来的挑战,积极根据环境变化调整档案管理目标和策略,和提高医院档案管理的服务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公共管理思维下的档案管理意涵还体现在“公共性”这一概念当中。行为目标的公共价值和公共责任问题是“公共性”概念所关注的内容。所谓“公共”,涵盖了最广大的人民和最广泛的社会组织,对于一项与社会大众关系密切的事业来说,它所承担的公共职责即为它的公共产品,也就是这一事业“公共性”的直接体现。对于医院档案管理的公共性,主要是指为公民或社会组织的医疗实践提供可靠的信息和有利于公民维护其切身利益的医疗档案、医学参考信息和医疗咨询服务等。公共管理的思维体现于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就是解决医院档案资源的全面性问题。这就需要以更开放和宽广的视野扩建医院档案资源,“把体现了文明价值变迁、社会结构和功能变化和人民自身各方面建设等成果的档案资源囊括到医院档案管理中来,以满足社会全面发展对储备档案信息资源的需要[1];”转变医疗档案管理理念,从医疗档案管理扩大至医疗档案服务,开通更多医疗档案信息和资源获取的通道和途径,丰富医院档案管理功能的多元性,提升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另外,应该从“公共性”这一概念出发去设计医院档案管理的理念和机制这些核心内容。这是因为,公共管理思维的模式决定了档案管理活动最基本的特性和使命是追求“公共性”,根据公众的需求决定档案管理的一系列活动,以实现公共组织档案管理应有的价值。作为最典型的一类公共组织,医院档案管理的机制选择也应遵循“公共性”这一出发点。
2公共管理范式下的医院档案管理理念
2.1公共责任理念
医院这类的公共组织是指被赋予了公共责任的组织。而公共责任被许多学者认为是政府善治的关键所在。例如,有学者认为,“公共责任”是公共管理者的公共形象和其管理合法性的前提,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对公共责任的承担是一种对公共管理者的保护,如果公共管理者对公共责任置若罔闻,就会陷入自我逐利的危险。作为一种典型的公共组织,履行公共责任是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促进医院档案管理水平提高的内生力量,是医院档案管理具有合法性的前提。现代医院档案管理中的公共责任,与医院传统上的档案管理相比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这主要体现在履行责任的范围上,现代医院档案管理履行的是包括社会和人民发展在内的全面的公共责任,主要是为社会和人民服务,而传统档案管理主要履行的是政治责任,主要为政治和行政管理服务[2]。”
2.2全面发展理念
全面发展的理念是指医院的档案管理事业涵盖的方面应该尽可能广泛,应以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摒弃传统上服务于编撰史料、存档研究和行政管理的档案信息建设和档案服务工作,而是从社会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进行档案资源建设。在档案管理服务的对象上,除了传统档案管理意义上的行政管理人员或其他档案信息研究者之外,还应面向最大的人民群众。因此,现代医院公共管理范式下的档案管理工作应将服务范围延伸至社会全面发展的各项事业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这也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诉求,即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标。
2.3公平服务理念
公平服务理念对应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公正与正义。这两个词语,是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研究所追求的核心价值观点之一,被认为是衡量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目标。这一理念所代表的价值是公平正义,这一价值的本质是公共服务均等化。当医院在进行档案信息资源开放过程中,应遵循严格的时间规定按时开放,并在最大程度上允许各类社会组织和公众按规定利用医疗档案资源。相同的政策、原则和标准是医院在提供档案管理资源时应遵循的规则,切不可差异化对待服务对象,“不允许出现可以优先利用医疗档案信息的特权群体,即便是政府部门也应与普通大众按相同的规则共享资源。档案管理者对各类服务对象的服务标准和限制规定等方面也必须是相同的,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服务均等化的理念[3]。”对于特殊的档案资源且因国家规定暂时不能开放的档案资源,除国家和政府管理等特殊需求外,对其他各类组织包括中外的组织或个人应当同样采取拒绝提供服务的规定,绝不可以差异化对待中外对医疗档案资源有需求的任何组织或个人。
3医院档案管理的机制选择
3.1开放机制
所谓开放,是指医院出于某种公共性的目的对档案管理工作和档案资源的开放,“即档案管理认识与实践的开放[4]。”总之,也就是档案管理思维的开放,实践的开放即档案管理活动的开放。这种机制对于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是促使医院档案管理理念和实践活动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可以在整个社会发展的框架之中审视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将医院档案管理纳入到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过程之中。这样一来,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就可以贴近社会变迁的线索,向更远的方向和更深的层次开拓医院档案管理的视域和落脚点,摒弃传统医院档案管理的僵化体制和思维理念,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实践开拓更广阔的天地,促进调整档案管理活动的方法和方式,确立医院档案管理合法化基点。医院的档案管理实践长期以来得不到突破发展的限制因素是它的封闭性,因为封闭性的特征,“在档案信息资源集成建设、档案资源信息输送与传播和档案服务方式和方法等方面取得的进步甚微,这主要源于医院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自我封锁,直接导致了医院档案管理与社会环境变迁脱节,也无法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社会发展的成果来解决档案管理实践中的问题[5]。”
3.2互动机制
所谓医院档案管理的互动机制,是指医院档案管理社会化过程中通过与其他协作部门和档案资源使用者进行经常性的互动交流,以促进医院形成社会化的档案管理方式。从医院档案管理部门与外部相关者的关系来看,“始终处于传统的档案形成、发送和接收的原始阶段,这不符合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发展需要。与其他社会实践部门保持良好互动和共同进步的关系才是真正符合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要求[6]。”在对互动机制的研究方面,有学者认为,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进程中,具有“共同愿景”的社会共同价值促使人类互动协作去实现他们共同的价值目标。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代表的“共同愿景”为我们互动协作提供了共同的价值目标。作为公共组织中的档案管理人员,我们应该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共同价值观和共同愿景,科学地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与社会愿景相结合,确定医院档案管理的战略目标、价值追求和应当履行的社会义务。同时,建立与其他社会实践主体良性的互动关系,梳理医院档案管理在这些关系中的责任与价值定位,摒弃传统档案管理封闭性的运作模式和封闭思维,立足社会全面发展的共同目标和需要,重新审视医院档案管理在社会上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促进医院依据现实需要履行社会责任。这一机制,可以使医院这一类型的公共服务组织挣脱传统管理机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调整医院档案资源建设的目标和各个环节,补足在档案资源服务过程中的缺陷和不足,对档案资源管理和服务的重点进行调整,整合各类服务资源和提供服务的方式,促进医院档案管理为社会全面发展服务。
3.3公众参与机制
与互动机制相比,公众参与机制是实现医院档案管理公共管理范式的具体措施。传统的档案管理是没有公众参与的,这一机制之所以应当存在,是因为公众参与是实现医院档案管理公共性和社会性的本质需要。这主要包括公众对档案管理机制的选择、对档案管理水平的评价和参与档案管理问题的解决等。公众参与对公共组织的工作过程和结果评价,是推动公共服务事业向前发展所必需的手段。医院的公共性,使对其工作的评价必须是开放的且面向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医院档案管理在建立评价标准时,不仅要包括档案资源的丰富性、服务的及时性和充分性以及管理的系统性,还必须包含和体现公众对医院档案管理实践活动的建设性的意志。另外,医院档案管理活动的评价主体,必须包含具有充分代表性和最充分的社会公众,为医院档案管理实践提供合法性基础和社会动力。“所以,医院档案管理应当从社会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依靠社会力量大力进行全社会医疗档案信息建设和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以建立适应社会发展的医院档案资源管理体系[7]。”另外,医院档案管理部门应与信息建设部门、其他相关机构和组织合作,更广阔地开发资源,实现医疗档案资源信息的网络获得、利用和传播,进一步提高档案资源服务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马茂盛.新医改背景下医院档案管理的改进方法探究[J].黑河学刊,2016(5):12-13.
[2]浦晓雯,夏开建,张军朝.基于大数据驱动的医院档案管理数据分析方法与应用决策[J].山西档案,2016(5):59-60.
[3]刘国能.档案管理上的一次革命——从档案管理到档案信息管理[J].中国档案,2016(11):58-59.
[4]任璐.档案管理模式改革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管理观察,2017(32):63-64.
基于医院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做好档案管理不但有助于提高医院管理质量,同时还能为医院管理提供良好的支持。结合医院档案管理实际,要想提高医院档案管理的整体效果,就要从明确管理内容并制定具体的管理目标、进一步完善档案管理制度以及积极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等方面入手,确保医院档案管理能够得到全面有效的开展,最终满足医院档案管理工作需要,提高医院的经营管理质量。因此,制定具体的档案管理措施,是提高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关键。
一、医院档案管理应明确管理内容并制定具体的管理目标
在医院档案管理中,要想提高档案管理效果,就要对档案管理的内容有足够的了解,并根据档案管理内容制定具体的管理目标。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医院档案管理应明确档案的类别。在医院档案管理中,档案资料主要可以分为基建档案、人事档案、病例档案和医疗技术档案等多种内容,针对不同的档案资料,其管理侧重点是不同的,要想提高档案管理的实际效果,就要明确档案的类别。
(二)医院档案管理应提高全面性。考虑到医院档案管理内容较多,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只有提高档案管理的全面性,才能使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取得积极效果,满足医院档案管理的实际需要。
(三)医院档案管理应提高针对性。基于医院档案类型多的特点,在档案管理中,应根据不同的档案内容采取不同的档案管理措施,保证医院的多种档案资料都能得到有效管理,提高档案管理的整体效果。
二、医院应进一步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在医院档案管理中,为了保证档案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开展,通常会制定档案管理制度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依据。但是随着档案信息的变化,以及医院档案管理工作重心的变化,对档案管理制度进行进一步完善是十分必要的,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医院档案管理制度应增加管理内容。随着医院档案管理内容的变化,医院档案制度也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其中主要应增加相应的管理内容,使医院档案管理能够更加完善,进而满足医院档案管理的实际需求。
(二)医院档案管理制度应提高可行性。在对医院档案管理制度进行完善的过程中,应注重提高医院档案管理制度的可行性,使医院档案管理能够在具体执行中具有良好的指导性。
(三)医院档案管理制度应提高科学性和合理性。医院档案管理制度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只有保证其科学性和合理性才能更好地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服务。因此,提高档案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十分重要的。
三、医院档案管理应积极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医院档案管理只有积极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才能提高档案管理的实际效果。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医院档案管理应增加信息化手段。基于医院档案管理的实际需要,以及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在医院档案管理中增加信息化管理手段,不但可以强化医院档案管理效果,还能提高医院档案管理效率。
(二)医院档案管理应配备必要的网络化设施。为了方便医院档案信息的查询和调阅,在医院档案管理中应配备必要的网络化设施,实现档案信息的网络查询和调用,提高医院档案管理的整体效果,减少管理成本。
(三)医院档案管理应构建高效的电子管理系统。构建高效的电子管理系统,是提高医院档案管理效果的关键。其中电子管理系统应成为医院档案管理的重要着力点,应通过增加电子设施和集成网络系统为突破口,提高医院档案管理的整体效果。
四、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做好档案管理不但有助于提高医院管理质量,同时还能为医院管理提供良好的支持。结合医院档案管理实际,要想提高医院档案管理的整体效果,就要从明确管理内容并制定具体的管理目标、进一步完善档案管理制度以及积极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等方面入手,确保医院档案管理能够得到全面有效的开展,最终满足医院档案管理工作需要,提高医院的经营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崔美兰.做好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促进医院发展[J].兰台内外,2014(01).
[2]曾雪兰.基层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医院,2014(05).
[3]于金玲.浅谈医院档案管理中的数字化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5).
(一)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升。人们普遍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只是简单的抄写以及装订工作,不需要档案管理人员有过高的专业技术知识,因此这些因素都导致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有待提升,部分档案管理人员没有具体的工作目标,因此,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要想促进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必须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才能提升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水平。(二)档案信息利用率过低。由于受传统档案管理观念的影响,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只是默默无闻地整理档案,工作的主动性比较差,因此,造成档案信息的利用率过低。虽然目前档案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是负责接待需要查阅资料的人员,但是档案管理部门提供的档案信息没有经过二次整理,档案的信息管理手段主要是以人工查阅为主,很少利用计算机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手段。(三)档案管理缺乏资金支持。由于现阶段对档案信息化管理不够重视,使得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无法得到充足的资金支持,档案管理的硬件设施严重不足并且十分落后,无法适应现代化信息发展的需要。从信息化视角的角度出发,齐全的设备以及硬件和软件设施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之一,因此,必须加大对档案管理的资金支持。(四)档案管理网络安全问题比较突出。由于受计算机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影响,对于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来说,网络安全问题亟待人们的关注以及解决。由于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档案管理的形式以及载体也在呈现多样化发展,使得档案管理的工作能够更加方便快捷,但是开放的网络环境容易带来很多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使得档案管理资料的安全性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
二、促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手段
(一)加强对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必备要素之一,只有不断提升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的工作能力以及工作水平,才能逐渐使档案管理工作走上正轨。因此,必须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与培养,建立起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观念,使其不断掌握计算机操作以及数据录入等基本的信息化计算机操作技术,另外,在其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之后,也要不断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数据库知识以及网络管理技术,并且在未来的培训工作中,要不断对其进行专业技能的培养,用专业的技术知识与技能来使得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管理目标能够逐渐落到实处。(二)完善档案管理工作,提升档案信息利用率。为了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必须建立科学资源数据库,并且逐渐形成数据规模,最终使得档案管理的信息检索功能实用化,通过用先进的数据库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来使得档案管理的服务水平以及服务能力能够有质的提高与飞跃。并且在档案管理的网络技术以及信息开发方面逐渐向高水平靠拢,提高网络通信的标准以及计算机软件系统的标准,逐渐提升档案管理的信息利用率以及利用水平。(三)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投入。在树立起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之后,首要工作就是要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投入,已有的档案管理资金投入标准以及水平只能满足档案管理部门基本的正常运行,但是对于信息化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这种标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为了使得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必须加大资金投入,提升档案管理软件以及硬件的标准。(四)加强对档案管理网络安全问题的管理。为了建立安全的档案管理系统,确保档案管理信息的安全,必须加强档案管理网络安全问题的管理,建立以及完善档案管理互联网监控机制,一旦出现任何网络安全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由于部门档案信息的保密性,可能会随时面临黑客或者不法分子的网络攻击,这些因素会严重影响档案管理信息的安全以及保密性,因此,要从软件以及硬件设施上保障档案管理的网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