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设备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2-10-08 19:54:0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化工设备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化工设备论文

篇1

2化工设备故障发生规律分析

2.1投运初期故障的产生

设备经安装,最初投入运行后,虽已经过技术鉴定和验收,但初期故障总是不同程度的反映出来,少则一个月,多则几个月,甚至一年,其表现为:

设备内在质量方面:如设备的设计结构和性能,零部件加工、材料的选用缺陷,操作人员对设备、结构、性能、特点的认识掌握和认知程度,以及现场操作人员误操作导致设备故障。装质量方面:设备安装质量是企业内技术管理、人员素质、综合效能、计量检测手段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反映。要注重设备安装人员的素质和实践经验,这是预防初期设备故障的重要环节。

工艺布置上的缺陷:由于布局不合理,它可能导致设备有形磨损的加快发展而造成设备故障;有些时候因工艺上的问题使设备的工作性能和环境发生变化,也可导致设备严重损坏,这样的实例发生过多次。工作人员技术不熟练:现场操作设备基本的“四懂三会”没掌握,甚至不按规程操作,也是导致设备投产初期易出现故障的原因之一。产生这类故障的原因往往是由于误操作或违章的行为造成。

2.2设备正常运转中期的故障因素

在设备运行过程中,零部件经过一段磨合期后,初期故障已基本排除,现场操作人员水平也逐步提高,并且基本掌握了每台设备的特性、原理和性能,故障率明显降低,即便如此,设备的运行还会出现新的问题,例如:

故障易发生在易损件或该换而未及时更换的零部件上,因每台设备所有静、动零部件密封、轴承等磨损件都具有使用周期和寿命,运行中的中期设备已逐步接近此项指标。经过停车检修而更换的零部件之后,有些不配套、不稳合、尚处在磨合期,或发生装配错误,也会导致设备故障,甚至带病运行,这类故障也多处发生。日常维护保养不及时或工作质量差,甚至异物不慎掉入设备内,造成突发性事故,缩短设备检修周期。一味追求高产,常时间超负荷、超温、超压临界状态下工作,也是导致设备出故障原因之一,有时还酿成设备事故。设备运行初期不易暴露的设备缺陷,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有可能在运行中期暴露出来,诸如非易损件的疲劳、复合应力的消耗、材料磨损、先天性缺陷的故障等等。

以上故障现象中,值得注意的是,故障发生除自身原因以外,人为因素占有较大的因素。建立必要的运行档案和维修台帐,将各类故障原因消除在萌芽状态,保证长周期安全、稳定的运行系统。

2.3设备运转后期常发生故障

化工生产设备的运转后期进入了故障多发期,一方面设备经多年的运行和多频次大、中、修的过程,零配件换件较多,如果检修水平跟不上或检测手段缺乏,加之主体周期性的运行磨损,设备已不能达到设计出力的水平,另一方面长期处于运行状态下的设备,各部位间隙和损耗,即使是不常维修的零件,也因老化和疲劳而降低运行效率。这期间综合效能的降低,除磨损、老化现象凸显以外,机器各方面不确定的故障现象也多处发生,维修频率、耗材成本不断增加,甚至将考虑大修、更新或报废。

3故障预防及维修控制措施分析

3.1故障预防及维修的技术基础

预防及维修的技术基础是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即在机器运行时对各个部件进行状态监测,掌握机器的状态,根据生产需要制定维修计划。它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诸如机械状态量(力、位移、振动、噪声、温度、压力和流量等)的监测,状态特征参数变化的辨识,机器发生振动和机械损伤时的原因分析、振源判断、故障防治,机械零部件使用期间的可靠性分析和剩余寿命的估计等,都属于机器故障诊断的范畴。

近年来,随着相关领域理论、方法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现代设备技术诊断学已逐步完善起来,特别是传感器技术、信号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更为设备技术诊断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设备诊断技术划分了很多的分支,诸如振动诊断技术、无损检测技术、热温诊断技术、铁谱诊断技术、估算预测技术、综合诊断技术、诊断决策技术等。它们的实施包括几个主要环节:机械设备状态参数的监测;进行信号处理,提取故障特征信息;确定故障类型和发生部位;对确定的故障做防治处理和控制。

3.2应分步骤逐步实施

故障预防及维修的实施首先要求设备管理人员掌握尽量多的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实用技术,成为掌握现代检测诊断技术的高级技术和管理复合型人才。这需要通过必要的理论和技术培训,更需要实践和经验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另一方面,实施方法和实用技术在各个企业有着不同的特点,都需要经过实践、总结、摸索和提高。因此,开展初期应分步骤有选择地进行,在有一定经验的基础上再逐步推广。

3.3应按装置和设备的作用和影响程度,划分级别,作好实施规划

依据企业生产特点、设备重要程度和监测代价对设备确定恰当的监测方式、检测部位、监测周期。对不同设备实行不同等级和内容的预防维修措施。一般情况下,按设备对生产量、产品质量、产品成本、维修工作计划、相邻工序、安全与环保、维修费用等的影响程度确定其重点。再按重点划分不同的管理等级,按等级制定不同的标准。

除了上述重点原则外,作为设备管理或维修管理中的手段,利润原则和例外原则等管理手段同样适用,围绕故障预防及维修还要相应制定各种严格的作业标准,包括工艺顺序、试验检查标准、维修标准、更换标准及费用标准。

3.4故障预防及维修技术实施控制

在技术实施方面,涉及到各类机电设备的原理、结构、运行条件、性能,各类测试技术,信号处理技术,监测诊断技术,信息的组织管理技术和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等多学科的综合技术,因此它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要根据各种信息作出决策,进行总体平衡,从而达到从规划、实施、监测、信息反馈、分析到总结归档的全过程管理。这样一个技术实施要有全面人才的管理做基础,通过一个完整的组织机构做保障,对于一个大型企业,面对成千台设备可以实现维修科学化、费用经济化。同时设备诊断技术必须在设备寿命周期的全过程中发挥作用。也就是说,如果仅仅是在设备寿命周期的全过程中的某一个特定时间,或只抓住某一个特定的故障和异常,就想作出对症的诊断是困难的,或者不能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因此,要依据设备的综合管理理论,把设备的全过程作为诊断技术的应用范围。

结论

化工企业生产能力是由各种设备形成的,是企业生产重要的技术基础。对设备初期故障如设备内在质量方面、安装质量方面、工艺布置上的缺陷、工作人员技术不熟练设备;正常运转期故障如易发生在易损件或该换而未及时更换的零部件上,更换的零部件之后,有些不配套,日常维护保养不及时或工作质量差,常时间超负荷、超温、超压临界状态下工作非易损件的疲劳、复合应力的消耗、材料磨损;设备运转后期常发生故障如因老化和疲劳而降低运行效率进行了分析。

阐述了化工设备故障诊断可靠性分析方法:故障树的建造、故障树的定性分析、故障树的定量计算。并对故障预防及维修的技术基础,分步骤逐步实施,按装置和设备的作用和影响程度实施,故障预防及维修技术实施控制等进行了研究。

论文关键词:化工设备故障;规律;预防措施

论文摘要:对化工设备故障发生规律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对化工设备投运初期的设备内在质量、安装质量、工艺布置,设备正常运转中期故障发生因素、设备运转后期常发生故障和规律进行了研究。阐述了化工设备故障诊断可靠性分析方法并提出了故障预防及维修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李玉刚.基于设备故障的间歇化工过程反应型调度[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8,(04)

[2]王茂贵,王国明.浅谈设备故障率[J].化工机械,2003,(07)

篇2

在天然气化工设备的管理之中,系统工程技术在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实际的应用性也是非常的广泛,这就需要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能够给予充分的认识,通过实际的认识程度的不断加深来实现其价值以及核心的实际发展趋势,最终实现实际工作的不断健全。系统工程主要是将数学、信息学以及运筹学等多门学科的内容相结合,在传统天然气化工设备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来实现现代管理技术的充分应用。可以根据化学生产的实际流程来对于化学设备的实际放置的位置以及具体的次序来进行科学的设定,通过相对合理性的布局来实现占地面积的减少,同时还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设备运行中所需要消耗的实际成本。还可以利用库存理论、排队理论等科学的理论学说来对化工设备进行更加合理的安排以及科学的调配,通过更加科学而合理的配件计划的制定来对化工设备进行充分的利用,同时也能够面对设备出现故障的时候进行及时性的补救。

1.2网络技术对于天然气化工设备管理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对于天然气化工设备管理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影响,通过网络技术能够使得相关的管理工作更加的精细化,进而实现管理效益上不断的提高,同时还能够实现资源的实际利用率不断的提高,实现生产以及建设成本上的不断降低,进而实现化工企业在生产效益上的不断强化,实现工作效率不断的提高。通过网络技术的充分利用能够最大程度上的为天然气化工设备管理提供便利,实现管理技术上的自动化以及信息化,实现资源上的合理优化配置,实现计划工作周期的不断缩短,进而不断的降低实际的生产成本,实现化工企业在经济效益上的不断提高。此外,网络能够实现管理中需要人员数量上的总体确定以及具体的调配,这就样就能够实现人力资源上的合理培养,通过人力的充分利用来实现损失的降低,实现人员分配的合理性以及平衡性。

1.3计算机技术对于天然气化工设备管理的影响

在天然气化工设备的实际管理中,计算机技术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计算机技术的施工能够实现化工设备管理上的自动化以及科学化,还可以借助数学模型的方式来实现实际问题的解决,实现管理效益上的不断优化。通过设备管理水平上的不断优化能够实现总体生产效率上的更新,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实现相关数据的科学处理以及分析,制作出更加直观、科学、完善的数学报表,进而为后期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保障。总之,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了天然气化工设备管理效率的保障,同时还为化工设备的实际维护、故障排查以及维修管理等工作的进行提供重要的便捷性的保障,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天然气化工设备管理技术上的避免,实现化工设备管理中所存在的故障实现快速的并且非常准确的查明,针对实际问题来进行维修对策的分析,使得总体的维修工作更加的具有便捷性以及效率性。

篇3

石油化工设备管理工作不专业使相关企业的设备管理体制无法适应化工设备的发展速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石油化工设备管理机制的有效完善与发展。在实际的设备管理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缺乏一定的专业性,并且对于实际的操作没有经验,因此不能满足设备正常更新与完善的需求。

1.2设备管理工作安全问题

由于在石油化工设备的管理工作中管理方法不合理,导致化工企业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时常出现安全事故。伴随化工设备的种类与型号不断更新与升级,使部分设备产生过量的运行状况,一定程度上给化工设备的管理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导致安全隐患不断增加,并且传统的化工设备管理体制也无法满足对新型化工设备安全管理的需求。

1.3化工设备技术管理落后

在对化工设备的维修费用预算过程中未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化工设备的折旧方式主要采用传统的计算方法,导致出现折旧已满但设备仍可使用的情况,还容易出现设备易老化但折旧未满的情况。

2石油化工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2.1有效保障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

石油化工企业运营过程中,安全问题是其主要的经营因素。因此,在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应注重安全工作,有效的保证设备生产的安全性与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进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化工设备的科学系统化管理能够有效的提高设备的生产与运行。在化工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应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制定合理的方案与规划保障化工企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2.2有效提高化工企业的生产效率

化工企业的科学管理体制能够保证化工生产的正常运行,保障了设备的生产效率,避免了设备故障产生的机率。化工设备生产效率的提高,一定长度上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了化工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3完善石油化工设备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青化砭采油厂隶属于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是一个具有综合配套型的原油生产企业。针对该采油厂的化工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完善措施,有效的提高了其化工设备的管理工作。

3.1贯彻落实化工设备的管理主体责任

对化工设备进行专业的管理,熟练掌握设备的操作与维护技术,制定科学合理的维修与养护规划,并进行严格的质量验收。除此之外,应对相关的设备管理领导进行责任的落实,明确自身的设备管理责任。同时根据实际的生产需要,聘请相关的工程师辅助领导的管理工作。

3.2加强设备管理人员的培训

石油化工企业的设备管理与专业技术人员应了解其化工设备管理工作对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此外,还应对其进行专业的培训,并与其他相关部门进行协同工作。对设备管理人员的培训应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并有效的提高管理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在培训的过程中也应考虑对技术人员的培训效果,定期进行严格的检查,并将检查的结果进行详细的记录,对设备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意义的讲解。除此之外,应注重企业评估体制的建设,能够积极的提高化工设备的运转效率,进一步加强对石油化工设备的管理。

3.3对石油化工设备管理制度的改革

新时期的石油化工企业属于高危的行业,所以,应对石油化工设备的管理制度进行严格周密的制定,不应实行形式主义,要注重其实际的运行效果。化工设备的管理制度是根据不断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因此,设备管理制度的制定应根据实际的生产条件与相应的技术改进进行改革与创新。与此同时,相关的设备管理制度的工作人员应根据制度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适当的制度变动,有效的提高设备管理的高效运行。除此之外,相关的设备操作人员在进行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应严格的遵守制度进行使用。同时,化工设备的管理人员在进行化工设备的管理工作时也应遵守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而有效的促进新时期石油化工设备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4普及安全生产的管理意识

在石油化工设备的生产运行过程中应严格注重安全问题,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意识,不仅要依靠设备管理人员自身的管理与维护,应保证全体生产工作人员具有安全生产的意识。针对化工设备出现故障的现象应及时对相关的管理人员汇报,以防故障的恶化程度。化工设备的操作人员如果存在安全意识薄弱的现象就会提高设备运行故障出现的机率。因此,应积极强化安全生产的管理意识,并进行有效的落实,保证化工设备的安全生产。

3.5积极引进化工设备的先进维护技术

石油化工企业应积极引进先进的设备维护技术,一定程度上改善化工设备的使用效率与质量,同时降低设备自身的劳动强度,有效的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对于出现故障的化工设备也能在短时间内恢复生产。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化工企业也应引进先进的检测方法,对现场的生产进行快速的判断,有效提高设备的维修速度,保证化工设备的正常运行。

篇4

二、北京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通过指标体系衡量得出北京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以及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并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北京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存在的突出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一)通过指标体系衡量的差距

建立指标体系的目的是量化测度北京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为未来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值。这里按照指标体系,分别衡量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以及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的差距。如表1、表2和表3所示。

1.公共图书馆的差距

硬件设施方面,主要体现为每10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数(世界3个,北京0.1个)、平均服务半径(世界1.35千米,北京14.46千米)、人均馆藏量(世界3.62册,北京2.5册)、人均新购藏书量(世界0.21册,北京0.06册)、每万人拥有计算机数(世界6台,北京1.4台)、人均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世界0.03平方米,北京0.007平方米)差距很大。这说明北京公共图书馆的数量需要增加,空间布局还要更加合理,在体现均等性和便利性上尚需下大功夫。人力资源方面,主要体现为每万人拥有专业馆员(世界5.4名,北京1.41名)差距很大,而专业馆员占总员工比例(世界为33%,北京为34%)差距不大。这说明北京公共图书馆专业馆员总量不够,内部结构也需优化。服务质量方面,主要体现为注册读者占常住居民比例(世界为45%,北京为3.08%)、年人均借阅量(世界5.85册次,北京0.4册次)、年人均到馆率(世界3.81人次,北京0.58人次)、居民对图书馆的满意度(世界67.5%,北京41.2%)差距很大。这说明提高服务质量是北京公共图书馆存在的突出问题。

2.文化馆的差距

硬件设施方面,主要体现为每10万人拥有文化馆及类似设施数量(东京为2.9个,北京为1.7个)存在一定差距。人力投入方面,主要体现为每万人拥有从业人员数量(世界为2.88名,北京为1.2名)存在较大差距。服务质量与效能方面,主要体现为参与活动的人群比例(世界为27.2%,北京为24.7%)、居民满意度(世界为67.5%,北京为40.8%)存在一定差距。这说明北京文化馆的服务质量还需提高。

3.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的差距

硬件设施方面,主要体现为每10万人拥有博物馆数量(世界为1.6个,北京为0.8个)存在较大差距。这说明北京博物馆数量还需要不断增加。服务质量方面,由于数据缺失,目前来看主要体现为参观者对博物馆/美术馆的“满意”和“很满意”比例(世界为79%,北京为29.7%)存在较大差距。这说明北京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的服务质量还需要提高。

(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把握北京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的实际情况,准确找出存在的问题,课题组到首都图书馆,密云县图书馆、文化馆、溪翁庄镇文化站,朝阳区潘家园街道文化活动中心、垡头地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地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通过指标体系衡量的差距基本吻合。北京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存在的突出问题如下:

1.经费的增长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首都图书馆,密云县图书馆、文化馆、溪翁庄镇文化站均反映了这方面的问题。他们指出,虽然近年来公共文化投入不断增加,但以实物形式的配给较多,直接拨付资金相对少,经费的增长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不仅文献购置经费增长缓慢,而且员工的工资待遇低。密云县文化馆建筑面积为2724平方米,有60名员工(其中35名在编),其设施和文化活动情况在区(县)级馆中属一流,深受群众欢迎。但是县财政每年给其拨付的经费只有130万元到140万元,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群众文化需求,导致他们不得不采取“限流”措施——各场馆和设施轮流开放,未能达到应有的利用率。

2.重设施建设轻服务管理

调研中反映,近年来北京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场馆设置率不断提高,但是场馆建成后由于缺乏后续资金的投入,运营管理、设备维护更新、文献和藏品购置等经费不足,导致设施使用率不高,影响了服务水平的提升。如一些场馆为了节省开支,只在上级检查和兄弟单位参观时开放,平时则闲置;一些乡镇文化活动中心有很好的电影室和放映设备,但缺少群众需要的影片,未能发挥应有的效益;一些区(县)公共图书馆和街道、乡镇图书室的图书得不到更新,即使有些地方有更新,但是更新的图书基本为上级配送的不受群众欢迎的书籍,导致利用率不高。

3.设施分布不均衡

调研表明,北京公共文化设施分布有以下特征:北城相对密集,南城相对稀疏;三环内相对密集,三环外相对稀疏;核心城区相对密集,远郊区县相对稀疏。以公共图书馆为例,北京目前根据行政区划建公共图书馆,这就导致有些人口高度密集的小区,如天通苑、西三旗,由于没有一级政府而没有公共图书馆(室);行政级别相同的朝阳区和石景山区尽管人口规模差异很大,但同样都只有一座区级公共图书馆。有的财力雄厚而较重视公共文化建设的区,如朝阳区,在尽力改变这种状况,初步建成了200座“24小时自助图书馆”服务网络,实现了43个街乡的全覆盖;还建设了覆盖五乡一街的垡头地区文化中心,该中心有剧场、图书馆、展厅、影厅、培训学校、文化志愿者俱乐部、工业遗址图片资料库、老年活动室等设施与相关服务,但是就全市而言,公共文化设施分布不均衡的问题较为突出。

4.缺少专业人才

首都图书馆反映该馆缺少图书馆专业人才,专业人才只占总员工的10%左右,低于全市的水平,更低于世界先进水平;一些非专业人员通过关系调入该馆,影响了员工整体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另外员工收入低,不仅难以吸引专业人才,而且导致既有专业人才流失。密云县图书馆、文化馆也反映了类似问题。溪翁庄镇文化站反映乡镇级文化站普遍缺少专职人员,一些有专职人员的文化站其专职人员也不是专业人才。从全市看,核心城区的专业人才状况好于远郊区县,人才方面的城乡差距较大。

三、存在差距的原因

北京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差距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同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结构性矛盾

由于忽视对公共文化产品样式与服务内容生动多样性研究,造成公共文化产品数量见长但精致度不够,文化活动数量增加但吸引力不足,文化服务项目增多但质量不高等问题,导致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与较好地满足群众多样化文化诉求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政府除了要最大限度的动用公共财政和公共资源直接运用于文化建设,同时还要最大范围的调动社会资源用于公共文化建设的领域,使社会资源转化为公共文化服务的资源。这方面需要有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公共政策,要注意发挥好政府和社会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使公共文化服务做到资源的最大化和支持的最大化。

(二)资金投入机制单一

由于一直以来对政府保障公共文化利益的职能认识不够清晰,公共文化事业的财政投入严重不足,特别是农村的文化建设非常薄弱。通过调研,北京一些区县多年来只保证文化部门基本的人头经费,而业务经费和文化设施建设经费严重不足。由于投入不足,造成公共文化事业单位的公益性得不到充分体现。随着整个社会经济和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文化需求从原先的隐性、附属的位置逐步进入主流生活层面,成为公民的权利诉求和社会公共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需求的结构已经发生改变。通过公共财政支持,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各种文化权利的实现,已经成为现代政府必须承担的文化责任和公共责任。从公共需求和基本福利而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从一开始就要体现公益性原则,即公民可以免费获得,其所需的费用已经由公共财政实现转移支付了。作为政府主导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只有加大财政支付转移的力度,公共文化服务的免费空间才能逐步扩大。从发展的趋势看,一是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公共财政的增长势头依然强劲;二是拓宽融资渠道,让企业参与进来,形成良性互动。

(三)文化设施配置规律把握不准

公共文化设施是城市空间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主导的公共投资的主要领域,但是随着北京城市化发展加快,城乡融合过程中,如何科学布置公共文化设施是个亟待解决的课题。目前还缺少全市性的文化事业或者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项规划,还不能从宏观上科学把握公共文化设施布局,功能缺少和浪费的矛盾现象依然存在。特别是北京有近1000万外来人口,流动性较强,公共文化设施的供求配置成了制约基层加强公共设施建设的困难。

(四)文化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

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直接或间接提供丰富优质的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但公共文化事业建设按行政区域或行业条块分割设立的现状,使原本就极为有限的公共资源因为管理权的分离而被人为浪费和闲置,弱化了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和方针,这也是政府应尽的职责,但是政府主导并不等于政府包办,而且从资源特点来看,政府文化资源是有限的,但社会和民间蕴藏着巨大的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要充分利用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来承担社会责任,比如各种社会文化团体、大量的文化传播公司以及实力较强的文化企业,都拥有大量的人才资源、创作资源和节目资源等,应该成为政府关注和利用的重点。因此政府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过程中,要大胆创新服务机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和政策,引导、吸引和调动社会文化资源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对策建议

北京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需要结合我国国情和北京市情,推进公共文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一)北京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具有一定基础

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处在最好的发展时期,党和政府大力支持公共文化事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不断加大,制度保障水平明显提高,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行业管理更加规范,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有效提升。北京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也不乏现代文化元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向世界发达城市学习、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1.基本实现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覆盖

北京市基本形成包括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文化演出、出版、广播、电视、电影等在内的市、区县、乡镇、社区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并且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全覆盖。其中有市、区县图书馆、文化馆45个,街道乡镇文化中心(站)322个,建有率100%;城市社区文化室2465个,建有率89.28%;行政村文化室3884个,建有率98.55%。市、区县图书馆均为国家一级馆;区县文化馆中除丰台区和石景山区文化馆是国家二级馆和通州区、昌平区文化馆在建外,其余15个馆均为国家一级馆。不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五达标”和“一村一品”扶持工程,基本完成城乡“四网合一”工程建设和500个文化社区创建工作,全市4165项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实现“村村通”,提前4年完成国家广播电视“村村通”的十一五规划目标。

2.数字化社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北京市已建成100个数字化文化社区,拥有300万册电子图书、万余种电子报刊以及首图讲坛、北京记忆等多种音视频、数据库资源。全部完成高清交互宽带有线电视网络应用软件和无线应用子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开发工作,并在数字文化社区中应用高清交互宽带有线电视网络应用软件挂接的视频资源有376部13963分钟,图片资源总量40余个,电子图书5000本,电子期刊50种。首都图书馆还建立了“数字文化社区”、“市民学习空间”网站,通过网站更多的数字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多种获取数字文化资源的途径。

3.公共文化资源的品牌和特色效应逐步显现

具有品牌效应和北京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增多,“相约北京”已成为我国最大的两个综合性国际艺术节之一,也是具有全球范围的关注度和影响力的文化交流品牌;形成了以26个奥运文化广场活动为核心的全市广场文化活动体系,已成为具有北京特色、展示城市形象、丰富文化生活的公共文化平台;“北京记忆”网站依托互联网和数字化馆藏,为公众提供丰富的北京历史文化资料和多媒体资源,已成为在全国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高端项目。

4.政府对公共文化的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增大

“十一五”期间,全市各级财政对公共文化总投入45.5亿元,年均增长12%,公共文化支出占政府财政总支出的0.76%。2012年全市16个区县共获得市级财政转移支付公共文化资金2.3亿元,用于基本补助和专项补助,各馆(站)和各类活动的补助经费均比上年大幅增加④。

(二)北京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路径

北京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需要重点解决资金投入不足,设施数量特别是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数量不够,设施分布不均衡,服务质量不高,缺少专业人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借鉴国内外有关先进经验,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法律体系

建立健全公共立法,使政府和社会对公共文化的投入机制在法律的保障下长效运行。法律体系是一个由不同部门和不同层级的法律规范组成的有机统一体,作为首都整个法律体系的一个分支,公共文化法律内部也应有自己的体系框架。我们认为,北京公共文化立法应当在两个层次开展。第一层次是公共文化领域的基础性法律,它们是发展文化事业,保障公民文化权益的要求的具体化。主要是公共文化事业促进法,文化事业促进法的宗旨是把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国家的公共文化政策、公民的文化权利和义务等法制化,确立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的基本法律制度。第二层次是公共文化专门法,一是保障文化领域的各项事业的发展的法律。具体有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法律,如《文物保护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二是促进文化公益事业发展的法律,可以考虑的有《图书馆法》、《博物馆法》和《公共文化捐赠法》等。

2.构建“三体联动”的公共文化管理模式

构建政府主导、行业管理、企业参与的“三体联动”公共文化管理模式。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的供给主体是政府,这是世界的普遍原则。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更应该在公共文化建设与管理中起主导作用。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就要求在依法管理公共文化事业的基础上,允许企业和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文化建设与管理,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加公共文化活动、支持公共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共同建设公共文化的良好局面。具体来说,可以先由政府牵头成立“企业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协会”,负责协会的日常工作管理,以行业协会为载体,打通企业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渠道;以行业协会为纽带,通过行业协会的沟通与协调,调动企业加入行业协会参与北京公共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以行业协会为平台加强管理,使企业有序的参与北京公共文化建设;同时,通过行业协会调配民间建设北京公共文化的资源。待行业协会发展的较成熟时,政府撤出行业协会,将行业协会交由企业自治管理,政府只起宏观调控的职能。政府应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如税收政策、补贴政策等,对积极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企业给予支持和帮助,鼓励企业加入行业协会,形成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公共文化投入机制,最大限度弥补因政府财力有限而导致的投入不足。构建这种多元化的公共文化管理模式,是解决公共文化建设中突出问题的基础条件,是提高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水平值得探索的重要路径。

3.完善绩效评估与问责评估机制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必须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机制既是反映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监督管理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措施。为了保证公共文化建设的质量和效率,发达国家都有一套健全的公共文化绩效评估机制为保障。因此,建议北京完善公共文化绩效评估机制。设立一套科学完整、尽可能量化、且专业的评估指标体系,以问卷、电话等调查方式面向公众开展民意调查,实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动态式管理,了解公众对政府公共部门的工作效率、服务质量、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是对工作进行数据分析、量化考核、绩效评估的统计指标体系,是规范管理的科学依据,设置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当包括发展规模指标、政府投入指标、社会参与指标等,监督评估结果要与相关责任机构主要负责人的业绩报酬和升迁挂钩,通过问责和奖惩机制,确保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不满意情况进行问责、提出质询、要求改进等权利。

4.多措并举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北京公共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应当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改革选人聘用考试内容和方式。公共文化领域是专业性较强的领域,北京公共文化的发展要着力培养一支热心基层文化事业、专兼结合、相对稳定、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在考试内容上,就必须在公共文化领域的选人标准上改变以往“不同部门一张卷,不同岗位一张卷”的局面,应该改为专业科目测试,测出作为公共文化领域专业人才该具备的专业素质。在考试方式上,可通过毕业生分配、在校生实习、举办定向群众文化艺术班、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和文化事业单位未聘人员,以及从获得社会艺术考级相应资格的优秀年轻人员中视情录用等方式,为基层配备业务人才。二是要对现有人力资源优化组合、岗位培训。要建立健全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街道)文化机构的工作岗位规范,逐步实行工作人员从业资格认证制度。三是要建立健全基层文化骨干培训网络。通过采取办培训班、挂职锻炼、人才交流、远程培训、送高等院校学习深造等多种办法,加强现有人员的职业培训和教育,提高基层文化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综合素质。四是要大力培养和发展民间文化队伍。对那些植根民间、活跃于基层的各类民间艺术团体及艺人,要积极鼓励扶持,使之成为开展基层文化活动的一支重要力量。

5.积极拓展志愿者参与渠道

拓展沟通渠道,建立信息对接交流平台。广泛招募信息,让社会各界人士获取文化志愿者岗位需求情况。精心设计文化志愿者报名表,包括专业、服务意向、服务目的等,掌握文化志愿者的各项情况,便于公共文化服务单位根据情况安排相应的志愿服务岗位、时间。建立“文化志愿者交流平台”,为文化志愿者提供休息、联络交流的场所。加强文化志愿者管理工作,建设高素质的文化志愿者队伍。抓好文化志愿者日常管理,做好文化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的时间登记、活动开展情况登记、文化志愿者人员情况登记等工作。开展文化志愿者培训工作,组织各区文化志愿者培训班。建立文化志愿者骨干队伍,各个公共文化单位设文化志愿者工作负责人,负责本单位文化志愿者的招募、管理等各项工作。同时,在开展文化志愿服务中,选拔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工作认真负责的文化志愿者作为文化志愿者骨干,协助开展文化活动。落实文化志愿者工作经费,在示范区创建经费中安排文化志愿者工作经费。研究制定文化志愿者激励制度,鼓励更多的社会人士参与文化志愿服务。

6.逐步实现社区文化中心连锁化、个性化和形象化

社区文化中心连锁管理的显著特点就是统一产品,统一服务,满足各门店群众需求。社区文化中心连锁管理总部可以统一创新文化产品,统一设计特色文化服务,然后推广于各门店;反之,各门店可以及时反馈群众信息,连锁管理总部综合各门店的优秀意见进行文化产品和服务改进或创新,及时推出群众需求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让连锁管理各个文化中心共享,这样有利于加强和提高社区文化中心的服务效率和效果。由于连锁管理模式实现管理的规模化,规模化就会带来若干规模效益。连锁管理的统一性主要表现在管理理念的统一、识别系统的统一、产品与服务的统一,三方面内容统一于各门店,覆盖不同区域,不仅使连锁社区文化中心在视觉上冲击各区域的公共文化参与者,在理念、产品、服务方面也给群众以强大的冲击力,形成一种品牌优势。另外,把将一切工作都尽可能地细分,表现在总部与各社区中心门店的专业分工,也表现在各个环节、岗位、人员的专业分工上,既有纵向专业分工,又有横向专业分工,实现“专业化”管理;同时要求一切工作按照规定的标准去做,使每一个部门、环节、工作人员、门店都按统一的标准执行运作,实现“标准化”管理。在建立社区文化中心连锁管理时,要做好标准化的管理。标准化经营理念的内涵是提高群众的满意度,以让群众满意作为服务的标准。为了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政府主管部门应制定相关的管理政策。另外,所有的标准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社区文化中心要更好地适应社会,与时俱进,更新标准,但不能随意改变,一切都应以社会和群众的需求为准。建立标准化的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现信息管理的系统化,连锁管理跨地域和实体的多门店协调依靠信息管理标准化。

篇5

一、通信设备制造业

制造业是指经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后成为了新的产品,不论是动力机械制造,还是手工制做,也不论产品是批发销售,还是零售,均视为制造,通信设备中的各种制成品零部件的生产就是制造。通讯设备包括无线产品、网络产品、终端产品三大产品系列,但在通信设备制造工地,把主要部件组装成线路、网络设备等组装活动,均列为通讯设备制造活动,从事这个活动的行业就是通信设备制造行业。

二、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特点

1市场需求复杂。通信设备市场需求一般可分为电信级需求和企业级需求。相比企业级需求而言,电信级需求更大更强,此外,由电信运营商带来的网络设备需求更加稳定。一般大中型通信设备制造业均在不同程度上参与电信级市场的竞争,从而导致企业所面对的市场需求较为复杂。

2能充分利用工作人员优势。网络设备往往以整机机型作为研发目标,但生产任务一般分制造任务和装配调试任务两种。制造任务以半成品为对象,制造完成后将进行装配调试,对确实没有问题的入库管理。当客户实际订单来到后,由装配调试任务的工作人员对半成品进行组装成成品。这样做的好处不但使技术积累的优势得以充分的利用,而且客户订单下达后能够迅速交付成品。

三、通信设备制造业目前管理中存在问题

1成本计算不准确。在我国通信设备成品一般采用人工成本核算,而人工核算只能计算产品成本,无法计算零部件成本。成本费用分摊很粗,无法准确进行数据处理,使得成本计算存在相当大的误差。人工一般不进行标准成本的计算,也很少进行成本分析,因此所生产产品价格昂贵,根本无法与世界同类产品形成竞争机制。

2管理工具落后。大部分企业仍处于手工分散管理,有的企业虽建立了全厂的计算机网络,但应用仍是分散的,没有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的优化配置。现代化管理的新思想、新方法很少应用到这些企业当中。因此提高管理工具的性能成了摆在通信设备制造企业面前的首要任务。

3通信设备制造业应变能力差。今天的世界是一个多级世界,市场瞬息万变,需求多样化。按订单装配、制造、设计、定制,品种规格繁多,生产、采购异常复杂。这是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管理,只有动态快速地响应客户需求,才能适应千变万化市场和客户定制化的要求。

四、通信设备制造业管理优化的建议

1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要真诚合作。在通信设备供应链中,不但要求各企业之间的联系紧密,而且需要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紧密联系。供应链管理通过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开发和分享市场机会。随着合作形式从收集信息到制定决策的不断提高,合作程度与信息共享程度不断增加,所产生的经济价值也会增加。据调查,企业之间进行了合作,就会使销售收入稳步上升,供货时间大大缩短,原材料成本大大降低。

2通信设备制造业要实行信息化。由于通信设备制造业专业行业多,经营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企业实施信息化的基础条件也不相同,解决的问题也不一样。因此,通信设备制造业实施信息化必须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确定信息化的范围、内容、进度。推进通信设备制造业信息化工作应该坚持:经济市场引领、分类分别引导的方针,遵循互利互惠的原则。

3建立有效的集成信息共享系统。在一般的认识中,供应链各环节中流转的主要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控制流等的概念。这些“流”的存在,大都离不开一个高效集成的信息和数据共享系统。在大中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选择MRP系统成为世界主流,但相对于中国更加无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和企业更加脆弱的抗风险能力,其适应性不可乐观,所以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应利用企业自身的力量建设辅助的外部信息系统,才能较为理想的达到预期目的。

篇6

2电气工程自动化设计的在线监测系统

电气设备的状态维修指当电气设备处于某种状态时,对其进行检测、维修操作。而电气工程自动化设计中的在线监测系统是对电气设备状态进行维修的关键性技术,操作人员能够根据在线监测系统显示的相关数据,判断电气设备是否处于正常状态,继而通知技术工作人员设计施工维修方案。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要结合电网规划的相关标准,主要集中在下述三个方面:

2.1雷击监测

线路是电气设备传输电压的重要载体。如果输电线路处于异常运行状态,势必会影响电能的供应状态,阻碍电气设备的持续运行。因此,电气工程自动化状态维修理念要充分考虑到雷击因素,其在线监测系统也要顾及雷电灾害。雷击监测系统的设计,要参考电气设备的实际结构。比如,使用常规雷击监测方案,安装避雷设备,从而使电气设备免受雷击,充分发挥其保护、监测的作用。

2.2环境监测

环境因素对连接线路、电气设备等产生的影响也比较大。电气设备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便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设备故障的发生率。因此,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要全面监测大气湿度、温度以及二氧化硫等指标,当这些指标影响电气设备的正常使用性能时,环境监测系统便会将异常信号传输给监控中心,提醒技术工作人员及时采取维修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电气系统及设备的正常运行。

2.3绝缘监测

电气设备是否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有必要对线路绝缘性实施在线监测,以便进行状态维修。目前,我国大多数电网在建设过程中采用的绝缘监测系统是挂网运行的绝缘子,比如玻璃、瓷以及复合绝缘子,这几类绝缘装置的性能都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逐渐减弱。为绝缘元件配备在线监测系统,可在一定程度上确保电气设备进行稳定作业。

3电气工程自动化状态检修的常用技术

近年来,电网改造工程进行得如火如荼,电气设备的功能也日益丰富,但也出现了更多的故障表现内容,不仅增加了维修难度,也增加了设备维修人员的工作量。随着电力科技工作的不断发展、进步,对电气设备进行状态维修有了更多的辅技术,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故障检修的难度,确保电力系统数据的传输更加稳定,大幅度提高了状态检修工作的质量以及效率。

3.1通信技术

如今,很多办公建筑内部的电气设备数量、型号以及种类等比较繁杂,维修难度很大。在线监测系统进行状态维修操作时,需要将电气设备的异常信号迅速传达给监控中心,从而使维修工作人员尽快实施处理方案,比如采用CDMA系统、GMS或者GPS定位系统等传输数字。合理使用信息传输技术,能够把电气工程的实际运行状态实时传输给监控中心的工作人员,使其充分做好实时监测工作。

3.2计算机技术

当传感器捕捉到相关信号以后,维修人员对信号进行加工处理,通过选择出具备最优价值的电气设备感应信号,可确保对电气设备的后期故障实施针对性的处理。一般情况下,信息处理技术需要借助计算机,利用计算机的数据处理功能,可彻底完成数据的收集、处理以及分析等多种工作。比如,借助计算机的服务器功能,可以对搜集的信息进行自动化处理。

3.3传感技术

状态维修时,获取数据的主要手段之一便是传感技术。维修人员在电气设备上安装传感器,可以定期收集电气设备的状态信号,从而为故障判断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除此以外,传感技术还能够扩大电气设备的监测范围,准确捕捉电气工程建设区域的所有信号,从而有效提高办公建筑自动化的质量以及运行水平。

篇7

管理活动是时展的产物。然而,管理活动真正形成为理论,却是在工业企业产生之后,工业企业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管理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逐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这就是一种优化。

自从加入WTO后,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规模越来越大,使得管理工作不断复杂,仅仅凭借个人的经验管理企业已不能适应企业管理的发展与需要,本文将从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实际管理情况分析通信设备制造业供应管理的优化。

一、通信设备制造业

制造业是指经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后成为了新的产品,不论是动力机械制造,还是手工制做,也不论产品是批发销售,还是零售,均视为制造,通信设备中的各种制成品零部件的生产就是制造。通讯设备包括无线产品、网络产品、终端产品三大产品系列,但在通信设备制造工地,把主要部件组装成线路、网络设备等组装活动,均列为通讯设备制造活动,从事这个活动的行业就是通信设备制造行业。

二、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特点

1市场需求复杂。通信设备市场需求一般可分为电信级需求和企业级需求。相比企业级需求而言,电信级需求更大更强,此外,由电信运营商带来的网络设备需求更加稳定。一般大中型通信设备制造业均在不同程度上参与电信级市场的竞争,从而导致企业所面对的市场需求较为复杂。

2能充分利用工作人员优势。网络设备往往以整机机型作为研发目标,但生产任务一般分制造任务和装配调试任务两种。制造任务以半成品为对象,制造完成后将进行装配调试,对确实没有问题的入库管理。当客户实际订单来到后,由装配调试任务的工作人员对半成品进行组装成成品。这样做的好处不但使技术积累的优势得以充分的利用,而且客户订单下达后能够迅速交付成品。

三、通信设备制造业目前管理中存在问题

1成本计算不准确。在我国通信设备成品一般采用人工成本核算,而人工核算只能计算产品成本,无法计算零部件成本。成本费用分摊很粗,无法准确进行数据处理,使得成本计算存在相当大的误差。人工一般不进行标准成本的计算,也很少进行成本分析,因此所生产产品价格昂贵,根本无法与世界同类产品形成竞争机制。

2管理工具落后。大部分企业仍处于手工分散管理,有的企业虽建立了全厂的计算机网络,但应用仍是分散的,没有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的优化配置。现代化管理的新思想、新方法很少应用到这些企业当中。因此提高管理工具的性能成了摆在通信设备制造企业面前的首要任务。

3通信设备制造业应变能力差。今天的世界是一个多级世界,市场瞬息万变,需求多样化。按订单装配、制造、设计、定制,品种规格繁多,生产、采购异常复杂。这是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管理,只有动态快速地响应客户需求,才能适应千变万化市场和客户定制化的要求。

四、通信设备制造业管理优化的建议

1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要真诚合作。在通信设备供应链中,不但要求各企业之间的联系紧密,而且需要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紧密联系。供应链管理通过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开发和分享市场机会。随着合作形式从收集信息到制定决策的不断提高,合作程度与信息共享程度不断增加,所产生的经济价值也会增加。据调查,企业之间进行了合作,就会使销售收入稳步上升,供货时间大大缩短,原材料成本大大降低。

2通信设备制造业要实行信息化。由于通信设备制造业专业行业多,经营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企业实施信息化的基础条件也不相同,解决的问题也不一样。因此,通信设备制造业实施信息化必须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确定信息化的范围、内容、进度。推进通信设备制造业信息化工作应该坚持:经济市场引领、分类分别引导的方针,遵循互利互惠的原则。

3建立有效的集成信息共享系统。在一般的认识中,供应链各环节中流转的主要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控制流等的概念。这些“流”的存在,大都离不开一个高效集成的信息和数据共享系统。在大中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选择MRP系统成为世界主流,但相对于中国更加无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和企业更加脆弱的抗风险能力,其适应性不可乐观,所以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应利用企业自身的力量建设辅助的外部信息系统,才能较为理想的达到预期目的。

篇8

【关键词】高校科技园;科普教育;北农科技园;都市型农业;辐射带动

为弘扬和践行“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组织“市属高校青年教师成立社会实践团”,暑假期间深入企业、社区、农村开展“见证辉煌成就,践行北京精神”首都城乡社会体验日活动。2012年7月20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高校青年教师代表、中央和市属媒体代表共100余人参加启动仪式。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青年教师张祖群副教授与王波博士研究生等一行6人参加了上述活动,2014年下半年补充进行调研与电话访谈,重新补录文献分析,本文主要围绕“十二五”、“十三五”的转型时期北农科技园运作制度、体系与承担的科普教育职能等方面进行思考,主要目标是如何探索出一种兼顾经济效应、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新模式这一问题。

一、科普教育综述:如何提升大学生科普能力?

2010年我国颁布《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显著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重要目标,要求进一步普及科学技术教育。因此,我国高校急需加强大学生科普教育,提升其科普能力。我国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早已经开始了。王晓红(2001)[1]提出高校应积极组织学生投身科学实践活动,营造校园的科学氛围,重塑大学生科学精神;薛世平(2002)[2]提出高校应开设科普创新课程;廖洪元(2002)[3]等认为,通过建立现代科普理念、弘扬科学精神,来引导大学生参加科学实践,提升大学生的科技素质;杨东铭(2003) [4]指出高校科普现状存在一定的盲区;王欧(2003)以2002年统计年鉴数据等,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部分国家农业园区效益进行综合性评价[5];叶华松 (2005) [6]认为,应使科学精神的培养成为大学生教育的主题;赵大中(2006) [7]针对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指出要普及科学知识及弘扬科学精神,应广泛开展大学生科普活动,并建立科普活动的长效机制;许志峰(2007)[8]认为应借鉴国外成熟科学素质理论和先进经验,建立大学生综合性科学素质评价体系和培养体系;王宇良,沈瑶琴,戚敏(2008)[9]认为高校科普人才严重短缺、科普能力被忽视,并思考“高校大学生不仅是科普的受众体,还是科普的传播者”;李同升、王武科(2008) [10]以“技术创新-中介平台-技术受体”之间关系为研究框架,分析了杨凌示范区农业科技园技术扩散系统、动力机制、主要类型。

近年来很多高校启动了“高校科普工程”,其目的和宗旨在于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以达到传播科学思想、培养大学生科学意识、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活动的效果。很多地方政府、企业与之合作,成立了大学生科普志愿者服务站、实习基地等,在全国高校建立大学科普橱窗,因地制宜开展各类高校大学生科普活动。对提升大学生科普志愿者的工作不应仅仅限于从高校的视角来研究,更应拓宽研究视角,在兼顾多种效益的同时提升大学生科普志愿者的科普能力。

综上所述,要提高大学生科普能力,高校就应发挥其孵化器的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更多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而大学科技园就是发挥高校孵化器作用的一条很好的途径。大学科技园与科普教育是紧密关联的。一方面,大学科技园为科普教育提供了实践教学的平台,大学科技园实际运作中的基础设施为科普教育提供必要的硬件服务,大学科技园的专家学者大多是高校教师,又为学生提供了软件服务,大学生在完善的硬件和软件的平台下,将会发挥更好实践能力,提高自身的科普能力,完善我国的科普教育。另一方面,大学科技园的发展需要高校的支撑,高校为大学科技园提供高科技和科研技术人才,高校的教师和博士生研究生、研究生及本科生等都促进了科技园的发展。因此,大学科技园建设完善与提升高校大学生科普志愿者能力之间有紧密联系。

二、北农科技园的运作与科普教育的有机结合

(一)功能分区

北农科技园位于北京市昌平区马池口镇亭自庄村西,其始建于2008年,至2011年8月学校总投资5000余万元,已初步建成了一个水电路暖通讯等基础设施齐全、功能相对完善的实践教学基地。科技园总占地面积1023亩,其中1号地373亩主要是设施种植、设施养殖、农产品加工、综合服务,2号地186亩包括主要是设施果树、蔬菜园艺种植,3号地234亩主要是大田作物、精品种子实验区,4号地230亩主要是特色园林花卉植物苗圃种植区。

北农科技园通过对功能区的划分,一是便于对园区的管理,二是便于科普教学。不同专业领域的学生可以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实践研究,增加其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在专业领域里研究的更深入。北农科技园的园区功能分工明确,不但有种植区、养殖区,还有农产品加工区、综合服务区。科技园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在种植、养殖方面的技术,进行科学种植、科学养殖,而且还为学生提供了现代科技中的农产品加工的教学实践环节。科技园功能区包括设施种植、露地种植、养殖区、农产品加工区等,对提高学生的科普教育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二)园区发展环境

北农科技园具有极强的教育职能,它不但在基础设施上满足了大学生进入到实践活动中的硬件要求,而且在技术指导和实验研究方面,有高校教师和专家、企业也可以满足大学生实践的软件要求。因为农业技术属于准公共产品,因此农业技术推广可以分为公益型、市场型和两者混合型三种类型。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推广属于公益与市场混合型的农业技术推广类型[11]。管理部门对入驻北农科技园的企业有特殊要求,一般入驻园区的企业负责人同时身兼教学厂长(主任)、项目经理、项目研发合作伙伴三个职位,体现产、学、研“三位一体”的角色扮演[12],为北农科技园在提高大学生科普能力、进行农业技术推广技术孵化、发展科普旅游科普示范功能、辐射带动周边社区发展等创造了条件。

一个良好的园区发展环境是科技园区良好运行、发挥功效的外部保证,而能否理顺管理体制、兼顾各个利益主体、融合现代政府治理与现代公司治理等是科技园区能否良好运行、发挥功效的内部保证。北农科技园目前入驻企业平均亩产值只有3000-4000元,与国内同类园区企业相比处于中游水平,发展潜力、目标与创新空间还很大(从4000上升到10000元)。已有研究表明,农业科技园区基础设施环境、园区政策环境、园区市场环境和园区金融环境等直接影响到园区的绩效创新,并间接影响园区创新能力[13]。只有以现代政府治理方法与现代公司治理理论为引领,培育现代公司治理机制,才能为农业生态科技创新提供体制动力,从而创造一流的农业生态效益和农业经济效益[14]。

以小汤山农业科技园为对比,它作为目前北京市唯一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早在8年前,田新豹(2007)从总部经济的视角来对小汤山农业科技园进行分析,将加大吸引企业入驻的力度作为解决转型发展问题的突破口[15]。8年过去了,小汤山农业科技园的转型取得了可喜成绩,而北农科技园的辐射还不够,要辐射全国,需要从北京市级大学科技园跃升到国家级平台,积极申报国家级农业科技园。2014年12月,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在北京成立,这是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三级农(牧)业、农垦科学院共同参与的全国科技创新协作平台,使联盟成为国家农业科研联合攻关的核心平台、国家农业科技创新的骨干网络以及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16]。作为一个北京市属的农业科技园,北农科技园应该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中扮演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三)园区科普旅游开展

北农科技园因为区位相对优越,除接待北京市内农业高校学生在此实习以外,也欢迎其他非农业高校、非北京所在地的高校学生到北农科技园参观体验。例如北京大学团委就于2012年上半年组织学生参观了北农科技园日光节能异型温室、灵芝虫草研究孵化基地、智能有机奶牛和家禽养殖场、葡萄酒和牛奶生产加工车间、特色蔬菜种植、生态鸡场和生态奶牛养殖场等典型园区,了解生态农业,体会到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思想。北京市教委多次组织市属高校青年教师、相关专业大学生下基层,到北农科技园进行社会服务实践。

以科技园、公园、植物园等为依托开展科普旅游已逐渐成为都市人追求的一种时尚。例如2012年5月,在北坞公园、海淀公园和上庄镇举行“乐活农耕,播种希望”主题的京西御稻插秧节,开展京西稻文化推广和市民农耕体验大型活动,该活动深受家长与孩子们的欢迎[17]。2013年杭州植物园为拓展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建立农耕科普园,向学生展示粮食作物、蔬菜作物、纤维作物和油料作物的区别,展示农业轮作、间作制度和生物固氮等科学机理,从农作物展示和农耕体验两方面开展农耕科普旅游,达到了极好的科普教育效果[18]。相比较而言,北农科技园做得更出色。北农科技园还积极开展针对小学生、儿童的亲子农耕体验,推出农耕类、创意手工类、厨艺类、游戏拓展类、科普实践类等40多项体验活动,不同数量家长与孩子的组合可选择不同的套餐,如周六欢乐之旅、周日芳香之旅等。家长与孩子一同喂奶牛、采摘蔬菜,栽盆栽,学习农业知识,享受田园绿色生活。北农科技园还与旅行社合作,推出亲子科普旅游产品。一对夫妻带着孩子一家三口一天体验特价326元,若加一名儿童一家四口则是480元,每5个家庭就成团。主要活动包括:参观蘑菇基地、牛奶养殖场、有机餐厅、栽花、采摘蔬菜、喂羊、田野荡秋等,在家长、孩子与泥土亲近活动中,增加了孩子对泥土的自然情感、对父母的亲情以及与其他小伙伴的团队合作精神。这种亲子农耕体验推广了古老农耕文明,普及了农业科技,启发了儿童的科学探索精神,倡导了绿色生活理念,取得了极大成功。当前主要有“下乡体验式农耕”和“农业进城的都市农耕”两种农耕体验方式,前者更亲近泥土,后者因为交通通达性较好、来回时间可受控,更受家长与孩子欢迎。总之,城市家长带着孩子的农耕体验不仅拉近了市民和农民之间的距离,更拉近了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距离和人与土地之间的距离。这实际上是践行一种“人本、生态、和谐”的生活方式,具有统筹城乡、追寻绿色田园生活方式的重大意义[19] [20]。

三、结论与建议

北农科技园以种植、养殖、加工、循环四个产业平台为基础,合理搭配,做到上、中、下游结合,打通全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探索出一种经济效应、社会效益、科普教育职能、生态效益良好的新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使之在中国诸多农业科技园中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

(一)北农科技园良性运作是提升科普教育的基础

北农科技园对生态猪场、生态奶牛教学示范牧场、生态养鸡教学示范场、农业种植、园林果艺等生态养殖和培育技术的运作,不但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技研究能力,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北农科技园的生态养殖技术的辐射作用。科技园本身可以借助其高校教师科研能力的优势指导生态养殖及农业种植,运用高科技的生态养殖及种植技术增加产品的产量,提高产品的品质,为专门从事养殖和种植的人员提供示范作用。

如北农科技园的生态养鸡的教学示范场,鸡场以“生态农业、健康绿色”为出发点,建立了统一品牌、统一育雏、统一防疫、统一饲料、统一销售的五“统一”生产体系的现代化鸡场,对养殖区、种植区进行科学合理布局,创造性地把现代化鸡舍建设和农业设施相结合,在保障鸡蛋健康和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了有机鸡蛋的现代化、规模化和可持续生产。生态养鸡,是指在动物福利思想指导下,把鸡放养在果园、山林和菜园,让鸡群在自然、自在、自由的环境中生活、生产。鸡群能够享受到明媚的阳光、清新的空气、洁净的饮水,有广阔的活动场地,符合鸡的喜好,有利于鸡的身体和精神健康,养殖出的鸡适应性和抗病力强、食性杂、耐粗饲、节省粮食、易于管理、体型清秀、黄羽或黑黄相间羽色、柴鸡特征显著,鸡蛋品质也更加健康。又如生态奶牛教学示范牧场,牧场的占地面积是50亩,最大容量是120头牛,牛的品种主要是荷兰牛和本地牛,学名叫荷斯坦牛,俗称黑白花牛。牛场设计风格采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建筑风格,在牛棚内部安装了风扇、喷淋、自动喷射系统、TMR的日粮搅拌机等基础设施,并装有阿拉伯挤奶系统,牧场采用的是科学养殖技术,整个养殖过程都是机械化的。整个牛场只有两个管理人员,并且管理比较人性化,牛棚外面是运动场,而且配有音乐和自动挠痒的设配,牛用过餐后可以出来散散步、听听音乐。北农科技园对牛奶质量也可以进行全程跟踪,只要扫描牛奶包装上的二维码,通过物联网技术就可以追溯每个家庭喝的每一袋牛奶是哪一天从哪一头牛身上挤出来的、这头牛吃的草生长在哪里、挤奶工人是谁、配送员是谁、牛奶的营养价值多少等多重信息。这种高科技的生态养殖对专门从事养殖业的人员起了模范作用。这种生态养殖的产量很高,每头牛每天平均产量大约是四十公斤,产下来的奶被直接运送到乳制品加工车间进行加工生产。这种集养殖、加工的一体化生产模式是一种示范的典型。

(二)对扩大科教职能的建议

北农科技园科普的辐射作用未来将表现在三方面。

1.北农科技园将高科技的科研成果与大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科研实验结合起来,提高大学学生的科普能力,实现高校“产、学、研”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职能。

2.科技园内的企业及其员工的企业辐射功能。科技园实现了将其科技成果和运作模式辐射给科技园里的企业,提高企业对科技应用的观念和科学的运作模式的思路,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且提升企业员工的科学观念和科技思维,进而提高企业员工的科普能力。

3.北农科技园可以将其与运作模式及科普教育职能辐射给周边的企业、高校及中小学。从事养殖、种植的企事业,可以参照北农科技园的运作模式,应用科学技术从事生态养殖及种植,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增强人们对科学技术的认识,提高人们的科普能力。周边的高校中小学可以在学校的组织下到北农科技园参观实习实践,增加科普见识,使科普思想和科普精神深入到学生的价值体系当中,提升学生的科普观念,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科普素质。

所以从国家科普教育的角度以及提高全民的科普素质和能力方面来看,可以把北农科技园的这种运作模式看作是生态农业科普教育的载体[21]。未来北农科技园的科普教育、农耕旅游体验活动将开展得更加精彩。

四、结束语

北农科技园后期发展应该在高层次研究平台上下功夫,重点增强其科普教育的辐射功能。在积极争取申报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中,对自己未来转型发展正确定位,扬长避短,与北京其他科技园区保持良好“竞合”关系。北农科技园在区域经济发展、企业的科技运用以及科普教育等方面的辐射作用还比较小,在以后的运作与发展中,应加强高校、政府与科技园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增强其辐射带动作用,给各个利益主体带来更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创造更好的生态效益[22]。

参考文献:

[1]王晓红.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匮缺与重塑[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57-60.

[2]薛世平.高校开设科普创作课程邹议[J].福建师范大福清分校学报,2002,(4):87-90.

[3]廖洪元,胡新华,邱煌明.高校科普的思考与实践[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报学院,2002(3):48-49.

[4]杨东铭.高校科普问题调查分析与对策[J].宜春师专学报, 1998,(4):86-88.

[5]王欧.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研究 ――理论、模式与评价[D].中国农业大学生态学专业博士论文,导师:吴文良,2003:1-127.

[6]叶松华.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J].理论月刊,2005,(6):169-170.

[7]赵大中.对加强高校科普工作的思考[J].南京工程学报学院(社会工程版),2006,(3):45-48.

[8]许志峰.论高校大学生的高级科普内容与形式[J].科普研究,2007(5):47-51.

[9]王宇良,沈瑶琴,戚敏.高校大学生科普及其研究的几点启示[J].科普研究,2008,6(3):29-34.

[10]李同升,王武科.农业科技园技术扩散的机制与模式研究――以杨凌示范区为例[J].世界地理研究,2008,(1):53-59.

[11]刘战平.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推广机制与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博士论文,导师:蒋和平,2007:1-174.

[12]程桔华.北农科技园:全产业链突围[J].中关村,2014,(1):38-39.

[13]郑宝华,王志华,刘晓秋.农业科技园区创新环境对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4,(12):103-109.

[14]翟文华,周志太.农业生态科技园区发展路径分析[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6):76-80.

[15]田新豹.北京小汤山农业科技园发展总部经济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林业经济管理专业博士论文,导师:张新伟、陈建成,2007:1-158.

[16]农业部新闻办公室.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在北京成立[J].河北农机,2015,(1):6.

[17]何健勇.乐活农耕 播种希望 海淀区举办2012年京西御稻插秧节[J].绿化与生活,2012,(6):2.

[18]高瞻,谭远军,莫亚鹰,等.农耕科普园的建设与效果评估[J].北方园艺,2013,(3):197-200.

[19]王秀艳.人本、生态、和谐――论中国当代的都市农耕体验[J].北京农业,2013,(23):26-29.

篇9

一、电力通讯自动化设备

(一)载波通讯设备

一个完整的载波通讯系统,按功能划分,大体分为调制系统、载供系统、自动电平调节系统、振铃系统和增音系统。其中前四部分是载波机的主要组成。

1.载波机。电力线载波机概括起来由四部分组成:自动电平调节系统、载供系统、调制系统和振铃系统。载波机类型不同,各自系统的构成原理、实现方式等都有所不同。调制系统:双边带载波机传输的是上下两个边带加载频信号,只要经过一级调制即可将原始信号搬到线路频谱;单边带载波机传输的是单边带抑制载频的信号,一般要经过两级或三级调制将原始低频信号搬往线路频谱。自动电平调节系统:此系统的设置是为补偿各种因素所引起的传输电平的波动。在双边带载波机中,载频分量是常发送的,在接收端,将能够反映通道衰减特性变化的载频分量进行检波、整流,而后去控制高载放大器的增益,即可实现此目的;单边带载波机,设置中频调节系统,发信端的中频载频一方面送往中频调幅器,另一方面经高频调幅器的放大器送往载波通路,对方收信支路用窄带滤波器选出中频,放大后,一方面送中频解调器进行同步解调另一方面作为导频,经整流后,再去控制收信支路的增益或衰减,从而实现自动电平调节。振铃系统:为保证调度通讯的迅速可靠,电力线载波机均设置乐自动交换系统以完成振铃呼叫自动接续的任务。双边带载波机是利用载频分量实现自动呼叫,单边带载波机则设有专门的音频振铃信号。载供系统:其作用是向调制系统提供所需载频频率。在双边带载波机中,发信端根据调制系统的需要,一般设有中频载频和高频载频,而且收信端除设有一个高频载频振荡器外,中频解调器的载频则主要靠对方端送过来的中频载频,以实现载频的“最终同步”。

2.音频架、高频架。在载波通讯中,如果调度所和变电站相距较远,为了保证拨号的准确性和通讯质量,在调度所侧安装音频架,而在变电站侧安装高频架,两架之间用音频电缆连接起来。载波机按音频架、高频架分架安装后,用户线很短,通讯质量明显提高,另外给远动通路信号电平的调整也带来方便。同时,话音通路四线端亦在调度所,便于与交换机接口组成专用业务通讯网。

(二)微波通讯设备

根据微波站的作用,所承担任务的不同,微波站分为不同类型。根据站型的不同,其设备也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说,包括以下设备:终端机、收发信机、天馈线、微波配线架、电源、蓄电池、铁塔等。

1.收、发信机。微波收、发信机的主要任务就是在群路信号与微波信号之间进行频率变换。在发信通道,频率变换过程是将信号的频率往高处变(群路信号变为微波信号),即上变频。在收信通道,频率变换过程是将信号的频率往低处变(微波信号变为群路信号),即下变频。

2.终端机。微波通讯系统中,必须有复用设备作为终端机,其作用是:在发信端,将各用户的话路信号,按一定的规律组合成群频话路信号;在收信端,将群频话路信号,按相应规律解出各个话路信号。

(三)光纤通讯设备

光纤通讯系统主要包括光端机和光中继机以及脉冲编码调制PCM数字通讯设备。

1.光端机。光端机是光纤通讯系统中主要设备。它由光发送机和光接收机组成。在系统中的位置介于PCM电端机和光纤传输线路之间。光发送机由输入接口、光线路码型变换和光发送电路组成。光接收机由光接收定时再生、光线路码型变换和输出接口等组成。光端机中还有其他辅助电路,如公务、监控、告警、输入分配、倒换、区间通讯、电源等。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光端机的可靠性,往往采用热备用方法,使系统在主备状态下工作,正常情况下主用部分工作,当主用部分发生故障时,可自动切换到备用部分工作,目前应用较多的是一主一备方式。光端机各主要组成部分作用输入接口:将PCM综合业务接入系统送来的信号变成二进制数字信号。光线路码型变换:简称码型变换,将输入接口送来的普通二进制信号变换为适于在光纤线路中传送的码型信号。光发送电路:包括光驱动电路、自动光功率控制电路和自动温度控制电路。光驱动电路将码型变换后的信号变换成光信号向对方传输。光接收电路:将通过光纤送来的光脉冲信号变换成电信号,并进行放大,均衡改善脉冲波形,清除码间干扰。定时再生电路:由定时提出和再生两部分组成,从均衡以后的信号流中抽取定时器,再经定时判决,产生出规则波形的线路码信号流。光线路码型反变换:简称码型反变换。将再生出来的线路信号还原成普通二进制信号流。光端机一般采用条架结构,单元框方式。不同速率下工作的光端机,单元框的组成情况也不同。

2.光中继机。在进行长距离光传输时,由于受发送光功率、接收机灵敏度、光纤线路衰耗等限制,光端机之间的最大传输距离是有限的。例如34Mbit/s光端机的传输距离一般在50~60km的范围,155Mbit/s光端机的传输距离一般在40~55km的范围,若传输距离超过这些范围,则通常须考虑加中继机,相当于光纤传输的接力站,这样可以将传输距离大大延长。由于光中继机的作用可知,光中继机应由光接收机、定时、再生、光发送等电路组成。一般情况下,可以看成是没有输入输出接口及线路码型正反变换的光端机背靠背的相连。因此,光中继机总的来说比光端机简单,为了实现双向传输,在中继站,每个传输方向必须设置中继,对于一个系统的光中继机的两套收、发设备,公务部分是公共的。

3.数字通讯设备。一般来说,数字通讯设备包括PCM基群和高次群复接设备。PCM基群设备是将模拟的话音信号通过脉冲编码、调制,变成数字信号,再通过数字复接技术,将多路PCM信号变成一路基群速率为2048Mbit/s信号进行传送,以及将收到的PCM基群信号通过相反的处理过程,还原成模拟的话音信号的一种设备。

二、电力通讯网络的工作模式

通讯的目的是为了传送、交换信息。虽然信息有多种形式(如语音,图像或文字等),但一般通讯系统的组成都可以概括为:信源是指信息的产生来源,这些信息都是非电信息,要转换成电信号,需要一种变换器,即输入设备。交换设备是沟通输入设备与发送设备的接续装置。它可以经济地使用发信设备,提高发信设备的利用率。发送设备的任务是将各种信息的电信号经过处理(如调制、滤波、放大等)使之满足信道传输的要求,并经济有效地利用信道。载波通讯中,载波机的发信部分就是一种发送设备。信道是信息传输的媒介,概括地讲分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信号在传输过程中,还会受到来自系统内部噪声和外界各种无用信号的干扰各种形式的噪声集中在一起用一个噪声源表示。接收设备和输出设备的作用与发送设备和输入设备作用相反,它们是接收线路传输的信息,并把它恢复为原始信息形式,完成通讯。在电力工业中,现已形成以网局及省局为中心的专用通讯网,并且已开通包括全国各大城市的跨省长途通讯干线网络。在现行的通讯网中光纤通讯已占主导地位。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大电站、大机组、超高压输电线路不断增加,电网规模越来越大;通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装备水平不断提高,更新周期明显缩短。数字微波、卫星通讯、移动通讯、对流层散射通讯、特高频通讯、扩展频谱通讯、数字程控交换机以及数据网等新兴通讯技术在电力系统中会得以逐渐推广与应用。

三、结语

在合理规划、设计和实施各种网络的基础上,如何为电力系统提供种类繁多、质量可靠的服务,就成为摆在电力通讯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建立一个综合、高效的电力系统通讯资源管理系统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项重要基础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篇10

过去高职《化工设备》课程教学中主要采用重理论知识传授,轻能力的教室教学模式,与学生的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脱节,已不能适应当前企业对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人才的要求,采用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车间课堂教学模式,使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更加贴近高等职业教育的实际,本文探索高职《化工设备》课程教学中车间课堂的教学模式。

1 车间课堂教学模式及特点

教室里培养不出职业需要的实际技能;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实训设备价格昂贵、操作复杂、技术要求严格,企业也不会对没有一定理论和操作经验的学生开放的;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的化工设备课程教学车间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把课堂搬到车间,把部件搬到教室结合项目教学法来组织教学。车间课堂教学,一句话解释就是:能把课堂搬进车间的就进车间,能把部件搬进教室的就搬进教室。特点是车间与课堂合一,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习技能与生产实训合一,学生与徒弟合一。其优势在于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为一体,做到“教、学、做”结合,“手、口、脑”并用,真正体现了能力与知识同步提高。在真实的工作环境(车间)中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2 化工设备课题内容及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高职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的《化工设备》课程目标是学习化工生产中的典型设备,学习研究典型化工设备及常用零部件的结构、性能、特点、基本计算方法以及有关规范标准的应用。这些内容有一定的理论又与生产实际联系密切。过去《化工设备》课程的教学模式主要是课堂讲授、课后练习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基本没有实践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缺少与实际生产密切联系的工程实践内容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已不能适应企业对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毕业生的需要。

3 《化工设备》课程教学的车间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

车间课堂教学是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采用引导式、工学交替、多媒体教室与化工机械加工维修中心一体化的车间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3.1 教学目标分析。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学生学习化工生产中典型中低压压力容器的结构、分类、特点、性能,对化工设备基本组成元件进行强度计算及根据生产实际从规范标准中选择零部件,为化工设备维修打下基础。

3.2 项目选择与分解。

基于项目教学法要求,《化工设备》课程教学中选择了化工生产中常用的塔、夹套反应釜、换热器设备三种中低压压力容器设备作为学习项目,再将项目分解为具体任务细化循序渐进进行教学。例如学习夹套反应釜项目时,分解为如下五个学习任务:任务1化工夹套反应釜设备产品与应用,任务2反应釜设备主要结构分析与设计,任务3反应釜设备辅助零部件结构分析与选择,任务4反应釜设备的总体装置方案(装配图),任务5反应釜设备装置的试压与检验。

学习实训活动主要在校内化工机械加工维修中心等进行;教学突出压力容器设计、安装、使用维护的实际工作过程,依据设定的具体工作任务,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有相对独立进行工作的机会,可以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培养创造能力。

3.3 进行项目能力训练计划。

项目确定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切实可行的项目能力训练计划。如学习夹套反应釜项目中化工夹套反应釜设备产品与应用这个任务可以对能力训练项目计划如下:

计划实现的能力目标:能够根据生产情况,研究分析反应釜设备(包括产地、规格,价格),熟悉反应釜的应用、结构、分类。了解反应釜设备中有关物料的物性工艺参数(压力、材料、温度、腐蚀、毒性, 安全装置)等,能初步确定设计反应釜设备方案。

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采取引导学生学习收集相关反应釜的资料包括反应釜的类型及产品的说明书和有关行业标准,在车间进行拆装反应釜设备来学习它的结构、原理等。

实训方式及步骤:要求学生以企业生产人员的身份进行反应釜产品调研。了解具体某反应釜的性能,分析反应釜设备的方案,进行方案的比较,准备反应釜设备课题的训练。在学习中完成任务的结果就是学习工作报告书、收集的有关标准规范文献资料、反应釜设备的有关参数计算。

3.4 项目计划的实施。

老师在教学前先进行《化工设备》教学课程目标的整体设计,教学时将学生根据学习项目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各小组选择一个学习项目,由学生根据已有基础,制定学习计划,确定学习工作步骤。

在反应釜设备学习项目中教学采取下面几个步骤。

①学习项目介绍:用图片展示、拆装各类反应釜设备,介绍各种化工夹套反应釜设备。

②学习工作任务的设立:教师将学生按照生产情境将学生分组,并确定小组负责人。下发学习项目任务书由项目负责人组织实施工作。

③学习项目的实施过程:从市场调查开始-反应釜设备的装置设计选择-知识准备-反应釜设备的装置草案-反应釜设备的结构设计方案-反应釜设备装置的试压与性能检验-总结。

依据夹套反应釜设备装置,并分析其开发过程,给学生以启发。学习中组织各小组团队自行独立拆装反应釜设备,分析绘制装配图草图,学习反应釜设备装置的结构,也可团队间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解疑。根据经过团队讨论所确定的方案,各同学独立完成项目中设计、安装、试压等任务,在教师指定的时间内上交。教师可在实训中心对设计进行答辩式批阅,这样可使学生直接得到指正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3.5 项目结果评价。各团队在化工机械加工维修中心进行设计与组装置试压展示,让学生依据评价表,评价设计装置项目的优劣,结构是否是否正确、合理,性能是否符合生产要求等等评价工作结果。

4 《化工设备》课程采用车间课堂教学模式的学习效果和体会

4.1 学习的效果

采用车间课堂教学模式,学生有了明确具体的工作任务,会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以认真细致的态度去完成夹套反应釜、换热器、塔设备等学习项目,展示自己的项目成果,实现在团队中的自我价值。项目教学法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全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各种综合职业能力,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2 教学的体会

①教师应适当编写《化工设备》实训教材;

②化工设备学习项目是为学生形成职业能力的一个媒介,任何一个化工设备,只要它适合于学生的学习,都就作为学习项目。简单的项目对于初涉职业的学生来说更有利于职业能力的形成。

5 结束语

在高职课程的“职业化”已经成为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车间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化工设备》课程教学中尚处于探索阶段。在教学中恰当采用车间课堂教学模式,真正使“教、学、做” “一体化”,将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也将取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