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单位的发展模板(10篇)

时间:2023-06-08 15:42:3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科研单位的发展,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科研单位的发展

篇1

中图分类号:C9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2-0491-03

一个单位、一个地区能否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从大的方面来讲,主要应从四个方面来考虑:一是人的思想认识的统一;二是发展战略目标的明确;三是组织制度的保证;四是政策措施的得当。本研究结合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的实际, 试就省级农业科学院的可持续发展问题[1]进行分析论述,以研究探讨中国农业科研单位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1 人的思想认识问题

长期以来,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和事业单位特有环境的影响,中国农业科研单位的干部职工逐渐形成了一系列与当前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不利于创新发展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主要有:满足现状,不思进取;小富即安,不谋发展;目光短浅,不管长远;各自为政,不顾全局;自我封闭,不善变通;个人主义,本位主义;投机钻营,追名逐利等。经过深入分析和归纳总结,影响和制约农业科研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人的意识观念问题表现为以下几种。

1.1 “等、靠、要”思想

“等、靠、要”思想意识主要表现为一个单位在发展上不是主动去“闯市场”、“谋发展”,而是“等改革、等政策”,靠上级、靠支持,要拨款、要项目、要待遇,一些单位负责人养成了凡事喜欢“向上伸手”、“找领导”的习惯。

1.2 小农经济意识

有的农业科研单位缺乏长远的奋斗目标,没有将单位事业做精做强的雄心壮志,求稳怕变,仅满足于不出乱子、只求安稳过日子;只适应“关门”办院办所,不善于对外交流与协作合作,不善于通过造势、借力来发展自己。

1.3 因循守旧意识

虽然我国早已经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但至今仍有相当一部分农业科研单位的干部职工的思想意识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经不起“风吹雨打”。安逸于事业单位的身份待遇,不想动、不愿变,仿佛只愿“生要做事业单位的人,死要做事业单位的鬼”,稍有变革,就会有人抵制、闹事,这严重影响了农业科研单位的和平稳定与和谐发展。这些单位为做好职工队伍的稳定工作,不得不花费大量的财力和精力来应对,甚至不得不牺牲发展来保稳定。

1.4 自私自利意识

一部分科技人员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导致其理想和信念缺失,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过分强调个人利益,追求眼前利益和小团体利益,忽视甚至损害单位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和公共利益。

人的思想认识问题是制约农业科研单位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也是根本问题。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没有思想观念的转变,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农业科研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2 发展的战略目标问题

2.1 战略目标的制定

一般来说,一个单位的战略目标的制定往往会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目标太高,不切实际,没有考虑自身的现实条件,结果虽努力也无法实现目标,目标便成为“空中楼阁”;另一种是目标过低,因循守旧,不费什么力气就能实现,结果是耽误快速发展的良机。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哪个时期的战略目标制定得明确而又恰当,哪个时期就发展得比较好。反之,单位的发展就会走弯路,出现事业发展徘徊不前甚至可能滑坡、倒退。

2.2 找准自身的定位

制定好战略目标的关键就是要找准自身的定位,一般来说,应当结合三个方面的因素来考虑自身的发展战略目标。第一,国家和地方建设、发展的需要。就农业科研单位来说,当前大致面临着四大机遇,即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区域发展战略以及地方发展规划等;第二,农业科技发展的趋势。这是农业科研单位制定战略目标必须考虑的另一个背景,如区域合作、国际化、农业科技发展的前沿趋势等;第三,自身已有的条件与特色。这是制定战略目标应该最着重考虑的。制定战略目标,一定要立足于自身条件,认真进行院情、所情分析,对于自身的规模水平、学科特色、人员情况、资源禀赋、历史传统、基础条件等各个方面要准确地把握,找出自己相对于其他业内同行的优势和劣势,然后在结合前两个方面因素的基础上,统筹考虑,科学合理地制定战略目标。

2.3 如何明确功能定位

具体来讲,农业科研单位发展战略目标的定位可从水平定位和特色定位两个方面来考虑[2]。水平定位,简单地说就是想建设成为何种层次的农业科研单位,是建成世界一流,还是世界知名,还是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农业科研院(所);是创国内一流,还是国内知名,还是只想区域领先等。衡量水平定位准确与否的标准应当是,既要“志存高远”又不“好高骛远”,通俗地讲就是“跳起来能够摘到桃子”。特色定位,则是指本单位与其他同行相比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单位内涵。战略目标要能反映出自身的特色,这一点最为重要。一个农业科研院(所)只有以特色立院(所),扬长避短,才能以特色强院(所),以特色取胜,才能凸现自身的品牌与地位。但是如何突出“特色”却又是在制定战略目标过程中最大的难题。一个农业科研院(所)的特色可以表现在许多方面,比如说办院理念、办院风格、人员情况、资源状况、历史传统、学科方向、结构体系等各个方面。但战略目标是事关全局的发展目标,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抓住特色中最为核心的东西。笔者认为,学科是科研单位的基本构成单位,学科建设是制定省级农业科学院战略目标的关键所在[3]。

总之,制定战略目标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和办院特色,制定出科学的发展目标定位,逐渐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特点。

3 组织制度问题

目标任务明确之后,如何有效地组织和动员各种资源来为实现目标而共同努力,则有赖于组织及制度来安排和保障。因此,加强组织和制度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题中之义和必要的前提。

组织建设要以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执行力为核心,着力解决好领导决策机制、贯彻执行机制、监督反馈机制等三个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不断增强农业科研单位的生机与活力,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制度建设要以是否有利于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为标准,以激励机制为主,以约束机制为辅,逐步探索形成一整套适合农业科研单位实际的规章制度,依规治院(所),减少和避免诸如人变事废、长官意志的随意性等人为的负面因素干扰,通过制度的严肃性和长效性来规范和指导全院(所)上下的实际行动,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4 关于对策措施问题

4.1 抓规划编制

由于战略目标具有模糊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可操作性和可追求性不强,需要将其分解为一个个阶段性的清晰的具体目标[4]。比如在响应国家全局性的“十二・五”规划的大背景下,各地方、各单位又有针对性地编制出自己的、局部性的“十二・五”规划,这便是一种对战略目标的细化。需要指出的是,农业科研单位发展规划的编制,必须贯穿“可持续发展”这一主线,所形成的规划稿应当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总要求。具体来讲,在编制规划时,应当注意把握好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所制定的发展目标必须是一个完整、和谐的体系,即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目标的同时,对于队伍建设目标、产业发展目标、条件改善目标、环境建设目标等也不可偏废;其二是所拟定的对策措施,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防止“见物不见人”。应通过人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单位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其三是规划布局应当要做到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好个人与单位、局部与整体、近期与长远的关系,特别是对土地等有限资源的开发利用,务必要为后人“留足家产”,不能过度消耗未来的资源。

4.2 抓平台建设

作为以应用研究为主的农业科研机构,学科建设应该是省级农业科学院始终紧抓不放的中心工作。讲“科研立院”,如果没有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科作为支撑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可持续发展也就无从谈起。为此,有必要对现有学科进行分类、排序,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拟定出各个学科的发展目标和建设方案,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确定几个有比较优势的学科,举全院之力进行重点支持,将其做强做精,逐步形成具有自身农业科研单位优势和特色的学科体系,打造农业科研单位的核心竞争力,为单位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3 抓项目建设

项目是各类规划目标的载体,也是各方面工作的具体抓手。规划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关键要看有没有与之相对应的项目作支撑。这里所说的项目,从内容讲,是与上述目标体系相对应的,既包括科研项目,也包括产业项目、条件建设项目、环境建设项目、队伍建设项目等,既有硬件建设项目,也包括精神文明等软件建设项目;从来源讲,有向外争取的,也有内部自立的;从性质讲,有公益性项目,也有经营性项目。对于外来的公益性项目应该是“多多益善”,项目越大越好;对于外来的经营性项目特别是土地开发项目,不应“照单全收”,而应以是否有利于农业科研单位的可持续发展而有所取舍;对于自立项目,则应建立立项论证制度和项目管理责任制度。

4.4 抓队伍建设

事在人为,再宏伟的目标如果离开人的努力也不过是纸上谈兵,“画饼”而已。因此,要实现农业科研单位的发展战略目标,应该采取的所有对策措施都必须始终围绕并突出“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一主题,也就是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既是事业发展最根本的落脚点,也是实现发展目标的最基本的出发点。

客观地说,多数农业科研单位职工队伍的现状与所承担的任务还很不适应[5]。特别是职工队伍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思想状况与业务能力都不能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从农业科研单位的实际看,队伍建设主要应当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以科技人才的培养为核心,全面提升各类人才的综合素质。在抓好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同时,应当注重对在职人员的培训;在重视抓好科技创新队伍建设的同时,行政管理队伍和产业开发队伍的建设工作也不可偏废。二是以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主线,努力营造能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条件。包括建设健全岗位聘用制、岗位责任制、干部交流制等;逐步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竞争择优格局;在职称职务评审、福利待遇分配等方面向有功人员倾斜等,引导干部职工为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建功立业,这样同时也实现了其个人的人生价值。

4.5 抓政策激励

要探索和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考核考评制度,对于那些为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物质的或精神的奖励。通过政策的导向作用,营造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归纳起来看,要实现农业科研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着力解决好上述四个方面的问题,即通过解决好人的思想认识问题,为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统一的思想基础;通过解决好战略目标问题,为可持续发展提供行动指南;通过解决好组织制度问题,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保障;通过解决好对策措施问题,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支撑。只有这样,农业科研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才可以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 吴林妃,吴敬华.农业科研院所学科可持续发展策略探讨[J].农业科技通讯,2008(6):21-24.

[2] 张宪法,陈彦宾.对农业科研机构功能定位的再思考――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调研启示[J].农业科技管理,2007,26(2):4-5.

篇2

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是由苏州市和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共同领导下的省级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机构。多年来,该所围绕太湖地区尤其是苏州市农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创新研究,为区域性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近年来,苏州市社会经济蓬勃发展,财政收入大幅增长,省属事业单位的财政支持力度已越来越跟不上苏州市对市属事业单位的支持强度,而且这种差距有继续加大的趋势。由于同一地区不同单位间在财政支持上存在着明显差异,使得该所开展学科重建、加强设施改造、稳定人才队伍的能力持续下降。全所科技投入不足,成果产出不多,社会影响力不强,科技创新能力有所弱化。

1存在的问题

1.1人员结构不尽合理

全所在编人员共计207人,其中在职人员有99人,占总人数的47%;20世纪80年代,由于所址距城市较远,交通不便,为让在职科技人员能安心工作,招聘家属工40多人,现在职人员中科技人员为46人,一线科技人员仅为28人,一线科技人员中副研究员为12人,助理研究员为11人,研究实习员为5人,成倒三角形,结构不合理;由于事业经费短缺,职工待遇偏低,1998—2005年未进科技人才,而在这期间退休的科技人才有10名,流失的科技人员有9人,流失的人才均达中高级职称水平,是该所中坚力量。这种现状不利于科技创新,不利于农业事业的发展。

1.2学科设置与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不相适应

现有作物育种室、现代农艺室、资源与环境保护室和刚刚组合成立的蔬菜研究室4个研究室,主要从事传统农作物的选育、生产技术和病虫草害的防治等研究工作,虽然近年来积极调整学科,拓展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领域,从传统粮油向蔬菜、园林植物、草坪、瓜果等领域延伸,积累了一定基础,但还未能取得较大科技成果,解决现代农业中难点热点问题的水平还不高。必须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为核心,大力调整品种和品质结构[1]。

1.3科研项目层次不高,科研经费不足

目前,国家、省对科研的宏观调整在继续进行,在支持方式上向扶优扶强发展,项目越来越向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省级科研院所和综合性高校集中,江苏太湖地区农科所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小,发展压力越来越大;在支持方向上向“基础—应用—产业”的链式拓展,企业的参与形成了由下而上的新压力源,该所的活动空间进一步被挤占;在支持强度上向高集成项目倾斜,更考验了项目竞争者的综合实力和群体优势。江苏太湖地区农科所作为市级科研队伍要想争取国家、省级重大科技项目难度很大,虽然全所现有在研项目23个,但作为第一主持的省级科研项目只有2项,其他大多数为市级项目、省农科院基金项目和横向委托项目,科技人员少,科研任务重,使得大多数科技人员疲于应付科研任务,无法形成优势学科,而且传统有一定优势的项目未按照当初按地区设所保持稳定的项目经费投入,有些传统学科由于成果转化不理想,科研运作成本高,很难继续维持,科研实施进展和经费使用同步则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2]。对适应苏州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新领域,江苏太湖地区农科所也在院科研基金的支持下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但由于没有稳定的经费支持,有些不得不中止。

1.4成果级别不高,转化不理想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农业科技成果从产生到发挥出效益的运作过程[3]。“十五”期间,通过全所科技人员的努力,共获各类各项科技成果10项,审定农作物品种6个,成果级别最高的仅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苏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级别不高,获得的成果、审定的品种大多还有待生产实践的检验,帮助农民增收的能力还较薄弱。

1.5基础设施陈旧,科研设备欠缺

由于事业费极度短缺,在千方百计首先满足最基本的开支外,已无力进行科研条件的改善和测试仪器的更新。目前江苏太湖地区农科所主要试验设施与仪器,大多为20世纪80~90年代添置。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农业科研水平的提高,还会影响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

2发展对策

2.1大力实施人才战略

把引进、培养、使用人才作为提升本所科研能力的关键措施来抓。积极构建有利于各类人才特别是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平台,建立高级职称人员考核办法、学科带头人选拔培养办法等一系列人才工作新机制,逐步实现用政策、环境、待遇留人,较好地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通过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选拔和引进高层次人才,选派优秀科技人员出外培训进修、攻读学位、交流考察、承担科研项目等措施,逐步建立起一支梯队结构合理、人员素质较高的科技创新团队。

2.2加大科研结构调整力度,支持新学科发展

科研结构调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用系统科学的原理作为基本原则[4]。为使学科设置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的科技需求,应继续加大调研力度和范围,找准切入点,通过所科研项目基金及相关激励措施,加大科研结构调整力度,拓展研究领域,形成一批新成果,提升知名度。对通过专家论证的新学科,如蔬菜新品种选育、蔬菜地环境监测和安全高效生产技术为重要研究内容的新学科所科研基金应给予持续支持,以谋求更大发展。

2.3多渠道积极争取科研项目,做好预研工作

建立信息网络,快速准确地捕获有关信息,及时为科研人员提供争取科研项目的有关信息[5]。认真研究省市出台科技支撑计划申报指南,组织专门力量,做好项目申报工作,争取获得省市科研项目支持;同时,充分利用江苏太湖地区农科所的科研基金、省农科院的科研基金做好预研项目工作,积累一些基础,为今后申报更高级别的重大科研项目做好准备。

2.4争取省市财政对科研工作的支持投入力度

建立稳定的科研经费投入机制,使科研有充足的经费保障,科研基础设施能得到更新,先进的仪器能用得上,从而保证科研创新的稳定和跨越式发展。要把科研平台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设立专项,用3~5年的时间,分年度支持,每年支持经费不少于100万元,重点用于改善科研条件,以满足今后科研工作的实际需要。

3参考文献

[1] 王体峰,杨润清.农业结构调整的原则、重点和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5):216-216.

[2] 陆学文.科研经费预算报账制中存在的新问题及对策思考[J].江苏农业科学,2009(6):465-466.

篇3

科研事业单位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进程当中,逐步向着自主经营的企业化方向发展与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科研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和经营管理与之前相比,更是存在更高的要求。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是我国科研事业单位,其主要针对水产养殖、淡水资源进行研究,,所以其在发展的过程当中,资金的使用情况、经营的利润情况都必须进行相应的控制和管理。这样才能真正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得科研事业单位的科研效果、经济效益有所提升,进而确保我国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水平能够上升到新的台阶。

一、当前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

对于科研事业单位而言,内部控制主要体现在财务管理、内部管理方面,且在财务管理方面占据的比重相对较高。所以,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过程中,往往缺乏严格且科学的管理制度,这就直接导致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没有相应的标准和要求得以约束。其内部所实行的管理制度没有将一些指标量化,同时在执行的过程中,因为没有细节条款,所以其所起到的作用也出现了弱化的现象,并不能够发挥出科研单位内部控制本应该体现的作用。

(二)管理人员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大多数的管理人员素质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同时其专业能力也相对欠缺。还有一些工作人员,在对科研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情况进行分析的时候,并不能够结合国家所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财务制度等等,这就直接造成了管理水平的相对落后,难以发挥出内部控制所起到的控制作用。

(三)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不畅

科研事业单位的规模相对较大,并且其所涉及到的部门也相对较多,当前大多数科研事业单位在各部门的沟通方面,普遍存在信息沟通不畅的现象。财务部门在开展管理的时候,往往只能制作一些报表和数据,但是对于其他部门的相关工作开展情况缺乏了解,直接造成了单位内部的控制管理工作缺乏协调性,从而造成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不利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二、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改革对策

(一)形成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改革,首先需要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作为保障。以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为例,该单位的领导要尽可能注重自身内部控制意识的提升,从而使得自身可以掌握更多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知识。与此同时,还需要在单位内部全面贯彻和落实内部控制的思想,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进而使得事业单位内部形成对内部控制的统一认知,有效提升内部控制水平,规避企业运行风险的出现。在进行管理制度制定的时候,需要相关的负责人意识到内部控制制度与单位实际发展情况的相互结合。只有建立在相关内部控制规范要求的基础之上,结合单位特点,才能形成切实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科学规划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方式,最终提升事业单位的整体控制水准。

(二)提升相关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需要员工以及相关的工作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这样才能在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实现有效的监督与把控。良好的专业素质,较高的职业道德以及对相关的政策法规有所了解,都可以切实提升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水准。另外,还需要事业单位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秉承理论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使得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人员的各项能力都可以有所提升,最终起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作用。

(三)注重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在科研事业单位的内部,需要财务管理部门注重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内部控制水准。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的财务管理部门,应该注重和业务部门、经营销售部门和研究部门之间的沟通,这样才能使得水产研究淡水研究工作顺利进行。比如财务部门管理人员应该注重和病害防止部门、淡水渔业养殖部门之间的交流,这样可以对淡水养殖情况有更好的了解,同时对市场有更为明确的分析和洞察,最终切实提升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实现内部控制手段的优化。

(四)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科研事业单位提升内部控制水平的关键与保障。所以,这就需要单位内部的管理人员树立起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严格按照企业所指定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工作。另外,还可以在企业内部形成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对于组织的相关机构职责进行划分。采用科学有效的控制对策,严格按照目标、预算、金额、规章制度等方面的控制的方向,制定控制对策,以期真正营造良好规范的内部控制环境,确保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提升相关人员的执行力度

良好的制度以及环境作为保障,可以切实为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但也正因如此,往往需要各个部门加大对相关制度的执行和落实。以当前情况来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主要措施包括了财务管理制度、预算控制制度、财产统计制度、内部数据报告制度等等。这类制度的出现,普遍体现为单位内部控制的事前与事中两个方面,但是一旦出现问题之后如何进行控制和管理就显得相对比较薄弱。所以,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需要尽可能提升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相关执行力度,注重对结果形成原因的分析,及时作出考核与评价。因此,从长远角度来看,需要相关不断提升相关政策的落实力度,以加强事后控制,优化事前、事中控制的方式,真正使得事业单位可以及时调整现阶段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与克服困难,最终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目标,对于提升科研事业单位的安全性带来帮助和意义。

三、结束语

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科研事业单位而言具有重要的基础和保障作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科学的内部控制手段,为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开展科研工作,分析淡水养殖对策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因此,未来我国的科研事业单位应该不断加强内部控制手段,通过更为科学完善的手段控制方法,优化现阶段的内控现状,以期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真正形成符合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制度,在事业单位的长久发展过程中,发挥出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宗文龙,魏紫,于长春.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与改革建议――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J].审计研究,2012,05:106-112.

[2]唐大鹏,吉津海,支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模式选择与指标构建[J].会计研究,2015,01:68-75+97.

[3]温晓云,张界新,陈清毫.科研经费管理政策改革研究初探――基于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政策改革研究[J].管理观察,2015,18:131-136.

篇4

二、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改革与人事档案管理改革思路

1.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改革与人事档案管理改革要遵循

的主要原则为了保证整个农业科研单位的正常秩序,保证农业科研单位的市场竞争能力,必须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原则,并在整个过程之中,受到这些基本原则的约束。因此,在进行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制度设计的时候,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原则。第一个要考虑的原则是对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物质性人事管理和档案管理原则。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在基本职位相差无几的情况下,所获得的基本工资数目也是相差无几的,那么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所能够提供给的工作效率高的工作人员的额外金钱就成为了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追逐的方向,是可以极大促进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的。因此,要进行考虑的首要原则是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物质性人事管理原则。第二个要考虑的是对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地位性人事管理和档案管理原则。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在获得职位的晋升之后,不仅仅可以获得更加多的物质性收益,还可以收获来自各方的尊敬,这也是促进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积极工作的源动力之一。但是,由于农业科研单位的管理职位毕竟有限,没有物质性的人事管理的使用广泛。因此,其次考虑的是原则是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地位性人事管理原则。第三个要考虑的是对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公平性的人事管理和档案管理原则。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在农业科研单位之中,因为种种原因,总是难以得到自己应有的人事管理。除此之外,在竞争之中,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也难以避免拉客等恶意竞争行为的出现。例如在家族性农业科研单位之中,就很少有工作人员能够真正地晋升到管理层之中去,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机制的运行,农业科研单位的人事管理机制也难以激发出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因此,在进行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制度设计的时候,要注重对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公平性的人事管理原则。

2.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改革与人事档案管理改革思路

篇5

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科研单位为实现其自身改革与发展目标,必须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2012年11月,财政部以财会〔2012〕21号文印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该《规范》自2014年1月1日起施,明确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起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是促进科研单位发展的重要推手,它对科研单位有效防范和管控经济活动风险,实现其控制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一、建设科研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必要性

1、有利于促进科研单位的持续发展,确保科研单位的活动合法合理

内部控制体系是推动科研单位运转与发展的助力剂,是提高科研单位工作效率的重要方法。随着经济的发展,科研单位的发展不能再依靠国家的全力支持,而是需要通过自身对现有体制的改革,实现由内至外的发展。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使得建设科研单位的研发、经济活动在法律法规的范畴内进行,可以防止科研单位出现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况,提高科研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与有效性。

2、有利于促进科研工作的有序进行,合理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完整

科研工作具有较高的科学性与操作难度,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需要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研发经费作为保障。通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有助于真实反映不同科研项目、不同研发环节的资金使用状况及项目进展程度等财务信息,为科研工作人员合理安排、使用科研经费提供合理的决策依据。

3、有利于科研单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有效防范舞弊行为

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科研单位告别传统的发展模式,从自身角度出发,通过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寻找其存在的问题根源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避免各项资源和资金在分配过程中的不公与浪费,避免由于监督不力等原因而产生的舞弊行为。科研单位只有实现发展方式和发展制度的更新与创新,才能在市场经济中更好地生存、创造单位价值。

二、科研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

1、科研单位人员缺乏足够的内部控制意识

部分科研单位人员尚未意识到内部控制体系在科研单位管理中的重要性,甚至部分管理者也缺乏对其正确的认识,认为内部控制只是会计工作人员应关注的工作内容,或者认为内部控制体系只存在于单位的一个或者某几个环节之中,尚未影响单位的整体发展。

2、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工作机制,造成资源和资金的流失与浪费

科研单位的科研经费多数来源于专项拨款,因此管理者和科研人员不需要过多考虑资金短缺等问题。由于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工作机制,管理者没有综合考虑前一个会计年度的具体情况,没有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和风险进行分析,导致出现预算超支等问题;另外,在使用项目资金时,部分项目支出有随意扩大的情况,导致了资源和资金的浪费与流失,制约了科研单位进行进一步的发展与进步。

3、内部控制体系缺乏执行力

虽然大部分科研单位都建立了内部控制体系,但综合来看,其执行力度仍然较低。如科研项目在资金使用过程中,没有根据申报的项目合同预算对人员经费、业务经费等进行项目核算;对不同工作内容、工作特点的项目经费也没有进行充分地考虑,只是根据笼统的内部控制体系内容进行大致估算,未能将内部控制体系真正落实到位,执行效果较差。

4、内控体系监督机制不严谨

科研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监督机制不够严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从监督的时间来看,现有的监督往往都是进行事后监督,对于已经发生的问题,只能起到弥补、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的作用,未能形成有效的事前预测体系。其二,从监督的频率来看,监督频率较低,往往是根据既有的制度进行定期监督,导致监督的时间范围较短,无法实现全面、实时的监督,影响了整体的监督效果。

三、加强和完善科研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措施

1、从科研单位内部环境入手,提高管理者和员工对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认知和重视程度,逐步完善财会管理制度

从科研单位内部入手,对单位的管理者和员工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使得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体系有新的了解,正确认识到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性。

为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首先需要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对科研单位的资金调度制度、对外投资制度以及重要的经济事项决策制度等进行规制,对科研单位的审计办法和规定进行详细的规定,对财产清查的期限、范围进行规制,明确相关工作人员的职责。其次,对会计工作制度也需要进行严格的要求。对于科研单位的预算制定、会计报表编制等,必须严格按照我国法律法规的要求和规定,综合科研单位的上一个会计年度会计数据,并进行合理预测,不能仅凭现有的经验进行预算与决算。会计报表必须符合要求,保证会计信息的全面与清晰,防止由于会计人员工作失误而造成管理层决策错误,影响科研单位的研发活动和经济运行。只有建立统一、规范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健全单位各项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尤其是完善财会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建设,才能督促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形成有效的内控执行机制。

2、建立风险评估工作机制,因地制宜的针对预算管理、收支管理、资产管理、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方面设置控制方法

科研单位应根据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业务拓展情况、整体风险承受度等实际情况,对单位内部的管理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资产风险、运行风险,以及外部市场环境波动导致的原辅材料价格、知识产权变动等内外部风险,进行综合性的测评,建立风险评估机制。识别和分析科研管理和研发活动中的各项风险,在权衡成本效益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风险应对策略和措施,可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

对于预算管理控制,应完善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决算与评价等预算内部管理制度,明确规定相应负责人的职责权限。对于收支业务控制,必须建立健全统一的台账制度,做到账物相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规定,明确归口管理部门的责任,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与工作能力。对于资产管理控制,制定专门的资产管理账目表,对于科研单位的货币资金、实物资产、无形资产等,进行分类管理,建立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定期进行盘点,加强对资产的动态管理。对于项目管理控制,应根据项目研发计划,提出立项申请,开展可行性研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规定的立项、审批、研究、开发与保护等环节,制定具体的工作流程。对于合同控制,科研单位应加强合同管理,明确合同授权审批制度,确保合同管理规范有序开展,建立财务部门与合同归口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科研单位只有通过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工作机制,建立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机制,才能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工作体系,推动科研单位的经济发展。

3、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制度建设,建立权责分明的绩效考评制度,切实提高科研单位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度

为提高对内部控制体系的执行力度,科研单位应当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且适合科研单位发展的绩效评价考评体系和奖惩制度,将绩效考评的结果作为确定员工薪酬和职务晋升、评优、降级、调岗和辞退等的依据。绩效指标的设定可从工作业绩指标、工作能力指标、工作态度指标三方面着手,形成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权责分明的奖惩制度离不开责任制和问责制,对于不同的环节,不同的工作内容,应明确相应的负责人且承担相应的职责;对于每位员工,应明确具体工作内容,使其了解自身所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对于没有严格履行自身职责的工作人员,则采取相应的惩处措施。权责分明的绩效考评制度,不仅有利于全体工作人员明晰自已的职责,还有利于提高员工的责任心,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与工作作风,提高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

4、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内部控制,强化内部监督与评价机制

为了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与执行效果,科研单位应建立与单位经营管理相适应的信息系统,减少人为工作,通过信息科技实现自动化管理,提高内部控制的科学性与精确性。另外,科研单位还应完善内部稽核和审查制度,成立专门的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内部监督机制的建立与实施,规定内部监督检查的程序,确定监督检查的方法、范围、频率,切实推进内部控制规范的贯彻实施,促使内部监督与评价制度执行到位。

四、结语

综上所述,建立健全科研单位内部控制体系能有效地维护科研单位的资源,保障资产安全,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性,提高会计工作的正确性,实现科研单位的社会效益、科技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科研单位只有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从源头入手,正确认识其重要性与科学性;从适合自身发展的角度入手,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和各项控制活动,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推动单位的发展与进步,才能促进科研单位实现发展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 赵莉: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探讨[J].会计师,2012(12).

篇6

二、农业科研单位经济管理的创新路径

1.理念创新理念创新是指要具备新的经济管理理念,要用与时俱进的思维与视角来看待农业科研单位的经济管理活动,要革除掉传统的经济管理理念,用满足现代农业科研单位经济管理需要的理念来指导农业科研单位的日常运作与发展。农业科研单位的所有科研工作者都必须要具备理念创新的意识,不管是管理者,还是普通的员工,都必须要用先进的经济管理理念来推动农业科研单位的发展。2.制度创新农业科研单位要发展就必然要选择制度创新,这不仅有利于农业科研单位的经济管理,更能够保证农业科研单位的日常经营管理和运作。为了能够让农业科研单位经济高效运转,使其内部体制框架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的规律以及未来的农业发展趋势,就必须要进行制度创新。很多发达国家的经济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发达国家经济之所以农业发展很快规模很大,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其具备有效的经济组织。3.坚强内部监督控制农业科研单位内部控制的加强也能促进经济管理的有效进行,农业科研单位要实现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运营目标,就必须将内部监督控制落实到实处,来推动农业科研单位的发展。面临变化万千的市场环境中,农业科研单位在进行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内部监督控制,让农业科研单位在严谨的内部组织结构中进行日常经营,得以不断的发展。内部监督控制的加强要以财务管理为主,要有计划地监督控制农业科研单位的各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激励和控制,使农业科研单位更能够适应市场经济体制。

篇7

科研单位会计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科研项目种类和内容繁多,财务需要按项目类别分别核算,因此形成的档案资料数量也较多。目前,科研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财政拨款、科学技术成果转让收入、贷款及合作引入资金等四类。其中财政拨款包括科学事业费、科技三项费用、拨入专项资金、自然科学基金、科研基本建设资金等,财政拨款仍然是各科研单位的主要资金来源。但是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科学研究面临着重大转变。科研单位将面向经济建设、面向市场自主经营,成为独立自主的科研经营实体,科学技术成果转化收入将成为科研单位的最主要的资金来源,科研工作逐步实现经费自给。会计档案可以真实记录科研项目或试制产品成本,据此准确定位成果转让价格,反映科研经济效果,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因此,科学管理与利用科研单位会计档案,对推动和促进科学事业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2 科研单位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归档资料不完整,管理不善

2.2 会计档案保管不规范

2.3 会计档案工作存在重保管、轻利用

3 加强科研单位会计档案管理与利用的建议

3.1 提高对会计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加强宣传,帮助、引导单位领导与广大科技人员,正确认识会计档案资源的重要价值,将会计档案管理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常抓不懈。

篇8

1.我国军工科研单位成本管理的特征。作为国家投资建设的国防科技事业性质的军工科研单位,主要从事军用品的研制和定型军用品的开发研制业务。按照产品生产的组织方式划分,军工科研单位的业务更多的属于单件或小批量生产。军工科研单位的项目、产品的特性决定了其对科研生产活动需要采用项目制的形式进行运作和管理。定型军品的生产项目在立项时其技术状态已经制式化,设计图纸无需做出较大改变,产品的生产流程和传统制造业生产流程基本相同,因此对定型军品生产项目进行成本控制相对较为简单。而定型军用品的生产项目,各类军品研制项目由于其研发的特殊性,受到科研生产客观规律的影响较大,在项目的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各研制项目之间的可比性较差,成本对象比较复杂,因此对军品研制项目进行成本控制的难度很大。2.我国军工科研单位成本管理的现状。军工科研单位成成本管理内部控制基本沿袭了旧有的模式,弱化了程序和制度控制。尽管近两年国家连续出台了内部会计控制的种种规范,但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在这方面依然有待实质性进展方面的突破。随着科研活动不断发展,军工科研事业单位成本费用也在迅速增加,经费紧张程度加剧,成本控制管理亟待加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军工科研单位管理人员及科研人员的成本管理理念先进性有待提升,科研人员不能只负责埋头做科研,以任务达成为目标,不考虑项目的经费问题;军工科研单位的管理人员之间应加强沟通,亦不能计划部门只负责制计划,问财务部门要经费而不顾经费使用及管理。第二,企业成本核算不规范致使信息存在失真,根据国家规定,科研项目采用完全成本法进行核算,军品则采用制造成本法进行核算,但是很多军工科研单位将军品纳入科研项目实行完全成本法核算,这样的行为加大军品成本的机会主义行为。第三,军工科研单位在成本管理方面忽略战略成本管理,重点关注生产成本,忽视调研和产品设计、采购等方面的成本,而这些被忽略的部分缺失军工科研单位科研成本的重要部分。第四,企业成本管理的约束与激励机制不健全,各项考核没有落到实处,影响单位发展效率。

二、加强军工科研单位成本控制的必要性

早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就已经确定了“深化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坚持寓军于民,建立健全竞争、评价、监督和激励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的改革目标。随后又提出了“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促进军民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坚持强化基础,自主创新,努力提高科研和制造水平,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尽快建立和完善适应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和市场经济要求的机制、体制;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才战略,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国防科技人才”的战略指导方针。首先,国家寓军于民、军民结合的新型体制为军工科研单位带来了重大机遇,国家鼓励军工科研单位利用技术方面的优势发展民用产品产业,这对军工科研单位来讲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而军工科研单位更应该全面的分析识别外部市场环境,结合自身优势进行准确的战略定位,通过价值链与动因分析模式获取竞争优势。其次,国防科技工业的运行机制的改革打破了军工科研单位原有的行业垄断地位,国家将军工企业发展纳入市场竞争必然是大趋势,将会有更多的民营主体加入到军工产品的竞争行列,未来军工科研单位将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而对成本的控制也将是决定着竞争的成败关键所在。

三、加强军工科研单位成本控制的措施

军工科研单位的成本控制问题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结合军工科研单位在在成本控制方面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坚持战略性原则。军工科研单位在进行成本控制时不应追求一时的成本降低,也不能单纯的为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应兼具计划、协调、控制、激励和评价等功能,从企业及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律出发,同时站在培育在未来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角度,树立科学的预算管理理念,制定一整套集战略管理、人本管理、系统管理于一体的成本管理制度和方法。第二,建立科学的预算控制、预算调整的制度和程序。建立科学的预算控制、预算调整的制度和程序是整个预算管理体系得以顺利实施的保证。预算执行的过程就是计划的落实的过程,也是单位目标的实现过程,只有建立在规范的制度和程序之下的成本管理才能保证计划的顺利实现。建立预算考评与奖惩体系是预算执行的源动力,预算考评是对单位内部各级责任中心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和评价,在预算管理过程中,预算考评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发挥着激励、沟通、控制的重要作用,使被考评人明确改进工作的方向,有利于推动单位总目标的实现。第三,因地制宜进行全员全过程管理。因地制宜的进行成本管理是指军工科研单位在进行成本控制时必须综合考虑其实际研发及市场环境。因地制宜的要求军工科研单位成本框架的构建符合其组织结构,符合其特定部门的要求,符合其科研生产活动流程。军工科研单位的全体员工是其进行成本管理的主体,直接关系到成本管理制度的实施效果,因此应该调动全员的积极性进行成本管理。全过程成本管理是进行战术层面的成本控制时不仅要降低生产成本,还应该对科研生产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分析,进而实现整个流程全过程成本管理。

作者:徐朝晖 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参考文献:

篇9

目前国内大批科研机构除了部分私人企业绝大部分隶属于国企集团,科研单位大多需要承担大量的国家科研项目或本地的科研项目,既需要承担企业内部财务指标绩效考核,又需要根据相关部委所的有关于科研干了项目的相关规范施行财务管理,科研单位一般具有经费管理金额大、项目经费种类复杂等特点,这对于强化科研单位财务管理的精细化研究提出了挑战。

一、科研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一)课题经费管理经验不足科研单位在课题经费预算方面一直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科研业务与科研所需设备购置的经费比例不协调,人员劳务费用过高,导致课题经费预算最终与财务决算报告脱节,并且科研单位内部一些人员对于课题经费预算,以及财务决算报告并不了解,编制的预算存在不严谨、不科学、成本过高等特点,在验收检查的过程中就会发现其数据编制经费的决算报表很难符合实际需求或者超过成本预算过多等问题。此外,科研单位课题经费财务管理中还存在专项资金使用率不足,使用模式过于随机等问题,在得到支付系统专项经费时,其到账时间一般间隔半年或者一年,项目支出方面其预算无法被满足,等专项经费到款时又不能得以专项利用。

(二)资产管理认识不足科研单位在资料管理以及固定资产管理方面一直处于经营短板,一些科研单位在采购材料时,并没有专门的采购人员为了节省企业经营成本只选择负责该项目的人员进行材料采购,对材料采购申请以及材料采购审批等环节并不熟悉,并且在材料采购入库验收以及出库领用等环节没有一个较为完善的手续,容易存在弄虚作假,材料采购成本虚报等问题。关于固定资产管理环节,许多科研单位对固定资产并没有养成全面且定期的检查习惯,对于一些固定资产比重较大的研究机构,没有专门的针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部门,随意指派人员进行监管,针对一些已经批注处理的固定资产长期积压没有进行及时的处理,导致企业固定资产受到损失,并且针对现有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以及使用方式也缺少科学有效地认识。

(三)制度建设不健全关于科研单位的科研课题管理制度以及项目经费管理制度目前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一些项目的科研课题申报还存在着没有相关管理部门参与的问题,科技人员对于经费预算的编制不熟悉,而管理人员对于项目课题申请的执行力度不足,对课题结题结账以及相关的财务结余管理还存在操作性单一等问题。同时,一些科研单位还存在着对国家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政策法规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实际需要执行的与财务监管相脱节,另外一些课题管理费用的计提不合理也是问题所在,缺乏有效地法律法规的约束也是目前制度建设不健全的现状表现之一。(四)会计核算不系统会计核算不系统主要体现在临时工费用远高于实际所需费用,并且用于科研项目研究的费用较少,利用率不足,以及现金流支出较大,科研资金被套取等方面。此外在往来款方面,已经签订的科研项目合同的项目资金并不能及时导致,导致无法按照约定时间履行合同或者在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垫付资金履行合同,造成会计核算困难,同时,还有一些科研单位员工的借款余额长期在账面上并没有根据实际核销时间进行清理,造成科研单位呆账、坏账问题频发,导致整个会计核算系统工作无法顺利推行。

二、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认识不到位,管理意识不强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在财务精细化管理方面存在管理意识不强,认识不到位等问题,对于如何把财务精细化管理与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相结合还存在误区,只考虑完成当时所布置的任务对科研单位未来长远的发展没有施行有效的规划,并且在课题任务出现交叉且各个岗位职责不明确以及岗位协作出现问题的时候,无法良好的应用财务精细化管理化解由于这些问题导致的财务损失,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过于粗放,对于市场信息分析的不到位,不够精准也是导致其工作效率降低,工作质量差的主要原因所在,如何提高整体科研单位工作人员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加强其管理意识的学习与培养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不够科研单位的财务信息化建设方面一直受限于财务信息管理系统不健全的影响,以至于无法全面的施行财务精细化管理,导致财务精细化管理浮于表面,在财务网络费用核算方面无法具体落实到项目细节,财务信息整合不完善,细节与分支问题频发,并且在费用分摊凭证方面也没有明确的指导标准以及参照依据,整体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协调性较差,财务网报系统中的审批与监管流程并不能得到有效地应有,财务信息管理系统长期不更新,缺乏技术人员对于该环节的完善。这些问题都将导致科研单位的财务精细化管理实施困难,因此,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十分重要。

(三)绩效考核与监管机制不完善整个科研单位在财务精细化管理方面还存在绩效考核不健全以及监管机制不完善问题,一些科研单位对于全面预算的领导作用认识不足,缺少长期的财务管理规划以及战略目标,并且科研单位由于科研项目众多,项目周期长短不一,负责人员组成结构不稳定等问题,导致业务活动与财务管理脱节,此外项目财务管理人员所采用的会计科目编报预算模式不能符合科研单位的实际需求,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问题一直未建立良好的体系。除此之外,在监管机制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科研项目的材料申请、项目审批、资金运用方面没有一个明确的监管机构负责,交由财务管理部门处理很容易抽身乏力。这也是导致科研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实施不畅的问题所在。

(四)财务管理部门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培训力度不足科研单位在施行财务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势必需要财务管理部门的积极参与,这对于人员素质有着极高的要求,一方面需要对财务精细化管理理论有着明确的认识与扎实的运用能力,另一方面要能够有灵活处理各项财务问题的应急能力,而目前科研单位过于重视科研研究,在财务人员管理与培训方面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体系,这对于整个科研单位的长远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三、提升科研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对策分析

(一)完善管理制度,转变财务管理整体观念精细化财务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财务管理制度要想在科研单位中得到有效地实施,一方面要考虑科研单位与其他事业单位的不同与特殊性,另一方面还需要转变原有的财务管理观念,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需要从财务管理的基础理论学习以及观念认识入手,将财务管理工作细分,各项工作做到专项专人负责,针对不同的财务管理问题在制度完善的保障下迅速解决。此外,精细化财务管理还需要财务管理人员积极转变原有的财务管理观念,这对于其自身工作素质的提升以及整个科研单位的长远发展与运营都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构建科学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体制科研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研究初期势必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构建科学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体制,这对于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最优化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并且构建科学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体制可以让财务管理人员在项目预算以及成本核算方面有着一个明确的操作标准与认知,这对于整个项目的申请与资金到款时的合理规划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且也可以减少由于信息化不健全所导致的申请与项目资金的利用不合理等问题,全面促进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朝着健康、科学、有效的方面发展进步。

(三)强化监管机制加强绩效考核财务精细化管理一方面作用于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环节,另一方面还作用于科研单位人员监管与绩效考核方面,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以及良好有效的监管体系可以在科研单位全面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方面提供助益,并且随着科研单位项目的增多,也需要加强对其项目的监管。

篇10

科研单位会计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科研项目种类和内容繁多,财务需要按项目类别分别核算,因此形成的档案资料数量也较多。目前,科研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财政拨款、科学技术成果转让收入、贷款及合作引入资金四类。其中财政拨款包括科学事业费、科技三项费用、拨入专项资金、自然科学基金、科研基本建设资金等。财政拨款仍然是各科研单位的主要资金来源,但是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科学研究面临着重大转变。科研单位将面向经济建设、面向市场自主经营,成为独立自主的科研经营实体,科学技术成果转化收入将成为科研单位的最主要资金来源,科研工作逐步实现经费自给。会计档案可以真实记录科研项目或试制产品成本,据此准确定位成果转让价格,反映科研经济效果,从而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因此,科学管理与利用科研单位会计档案,对推动和促进科学事业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2 科研单位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归档资料不完整,管理不善 部分科研单位对会计档案材料管理不规范,注重纸质档案的存档保管,忽视了对会计电算化的财务核算系统、数据结构等磁性介质重要资料,没有按会计档案的要求归档保存。有的单位领导不重视,专业人员缺乏,业务素质不高,人员队伍不稳定,对档案室的投入不够。保管场所不符合要求,存在安全隐患。

2.2 保管不规范 财务部门缺少专人负责会计档案的整理、立卷、归档工作,不能按要求将会计档案及时移交档案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对会计档案工作观念陈旧,工作被动且缺少热情,为了自己使用方便,不愿意将会计凭证、工资册等会计档案资料移交档案室保管,以致超过了归档期仍迟迟不将这些资料归档。

2.3 重保管、轻利用 多数科研单位的会计档案工作仍停留在建档、管档、很少加以利用的状态,许多有价值的会计资源沉睡在档案室。会计信息无法为使用者提供快速、高效的信息服务,这种落后的管理理念与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科研快速发展的需要。会计档案作为科研单位会计信息的重要来源和载体,对科研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决策与参考价值的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其地位与作用不容忽视。

3 加强科研单位会计档案管理与利用的建议

3.1 提高对会计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加强宣传帮助、引导单位领导与广大科技人员,正确认识会计档案资源的价值,将会计档案管理作为―项重要任务常抓不懈。充分认识会计档案所提供的史料和证据对科研方针和策略的制定、经济问题的查证、预防贪污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会计档案,对科研资金运用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及时、准确、完整的反映和监督,达到用最少的科研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利用办公自动化、网络技术,使会计档案服务跻身于科研、生产的第一线,开展特色服务,为科学研究提供会计档案数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