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防治心脏疾病的方法模板(10篇)

时间:2023-06-08 15:42:3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防治心脏疾病的方法,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防治心脏疾病的方法

篇1

我国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者约300万人,其中缺血性心脏病约占30%左右,因此必须及时有效地采取医学干预措施,阻止该类疾病的快速发展。

1.什么是缺血性心脏病

缺血性心脏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脏病,是由于状动脉狭窄和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和或器质性病变,所以又称冠心病。缺血性心脏病是因为冠脉循环改变引起的冠脉血流和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而导致的心肌损害。研究证实,心肌损伤的范围和程度是随着缺血严重程度和缺血时间进行性加重,通过药物或者其它手段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心肌损伤及其并发症。

2.心肌缺血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

心脏是机体血液循环是一个保证全身供血、供氧的器官。而心脏本身所需要的能量几乎完全由是有氧代谢供给,只在心肌缺氧的数分钟内依靠心肌糖原的无氧代谢获得到能量,这决定了心肌细胞对氧的依赖性和对缺血缺氧的敏感性。心肌缺血缺氧引发一系列病理生理学改变,比如物质代谢改变,氧自由基增多,钙超载,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改变等,导致多种心血管系统疾病,最终使心脏舒缩功能降低,甚至发生心肌细胞凋亡和坏死等。

2.1氧自由基的影响

研究表明心肌缺血时,它对心肌组织细胞的损伤主要如下:(1) 引起细胞内钙离子超载。(2)脂质过氧化增强损伤生物膜。(3)导致血管内皮损伤。(4)诱导炎症介质产生。(5)损伤线粒体。(6)对蛋白质、核酸、细胞外基质等损伤,从而使蛋白质功能丧失。

自由基可作用于DNA,与碱基发生加成反应,而造成对碱基的修饰,从而引起基因突变;并可从核酸戊糖中夺取氢原子而引起DNA链的断裂。另外自由基可引起染色体的畸变和断裂,还可以使细胞外基质中的胶原纤维的胶原蛋白发生交联,使透明质酸降解,从而引起基质变得疏松,弹性下降。

2.2 钙超载

各种原因引起的细胞内钙浓度明显增多并导致细胞结构损伤和功能代谢障碍的现象称为钙超载。当心肌缺血时,组织中ATP浓度下降,钠泵功能障碍,不能将细胞内的钠及时泵出,加之此时细胞内酸度增加,细胞内增多的氢离子激活钠钙离子交换体,使细胞内钠离子增加,继而又通过钠离子与以钙离子的交换使细胞内钙离子大量增多;在缺血缺氧早期,胞浆内钙离子浓度增加,刺激线粒体钙泵摄钙,使胞浆内钙离子向线粒体转移,可减轻胞浆钙超载的程度,起到一定的代偿作用。

2.3 能量代谢

线粒体是细胞内一个重要的细胞器,是细胞进行呼吸、电子传递、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的场地,是产生能量的场所。在细胞凋亡中,线粒体起着中心调控作用,从某种意义来说,线粒体可以决定细胞的生存与死亡。缺血缺氧心肌细胞迅速从有氧代谢转化为无氧糖酵解,ATP的生成明显减少。如果轻度缺氧或短暂严重缺氧后复氧,细胞仍可生成部分的ATP,为凋亡所需能量提供了保障,促使细胞发生凋亡。反之,如果较长时间严重缺氧,细胞由于ATP骤减导致凋亡所需能量不足而发生坏死。当ATP生成被完全抑制后细胞发生坏死,这就表明ATP在缺氧诱导细胞死亡过程中是细胞死亡方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2.4缩小心肌缺血面积

Braunwald和Maroko[1]提出应用临床治疗方法缩小心肌梗死面积的理念。30多年来已有几百种药物和非药物干预措施被证明可减少实验动物的心肌梗死面积。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除了传统的药物治疗外,冠状动脉内溶栓、切割球囊技术及冠脉内支架术等新兴手段已广泛用于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尽管这些手段行之有效,但保守的药物治疗仍是公认的有效而安全的方法,几十年来一直是临床使用的主要方法。

3.有关心肌缺血的治疗方法

3.1药物治疗

目前临床常用的抗心肌缺血药物有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硝酸酯类药物包括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等,这一类药物在血管平滑肌内经谷胱甘肽转移酶催化释出一氧化氮,它与巯基相互作用生成亚硝基硫醇,使环磷酸鸟苷水平升高,激活它依赖于蛋白激酶,抑制钙离子内流、减少细胞内钙离子释放和增加细胞内钙排出而降低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导致血管平滑肌松弛而血管舒张。第二类是β受体阻滞剂包括普萘洛尔、吲哚洛尔、阿替洛尔等,此类药物通过阻断β受体,主要是通过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缺血区血液供应,增加缺血区侧支循环。改善心肌代谢,使缺血区的乳酸产生减少,抑制脂肪分解酶的活性,减少心肌脂肪酸的含量,改善缺血区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改善糖代谢,减少耗氧,减轻心肌因缺血所致的失钾离子。保护缺血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维持缺血区ATP的供应。第三类是钙通道阻滞药包括维拉帕米、硝苯地平等,这些药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与硝酸酯类或β受体阻断药联合使用,这主要通过对钙离子通道的阻滞作用,从而扩张血管,抑制心肌收缩力,拮抗交感神经活性,降低心肌耗氧量。通过扩张冠脉,促进侧支循环开放,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增加心肌的血液供应。还可通过减轻心肌缺血时细胞内钙超载,保护心肌细胞及心肌细胞内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此外钙通道阻滞药还有促进内皮细胞产生及释放内源性一氧化氮作用。

3.2冠状动脉内溶栓方法

在急性心肌梗塞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都有血栓因素的影响,一部分病人可能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形成血栓,使冠状动脉闭塞而发生心肌梗塞;有些病人可能是由于冠状动脉持久痉挛而发生心肌梗塞,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血栓,从而使心肌梗塞的范围扩大。冠状动脉内溶栓就是先用导管经动脉插入冠状动脉再注射尿激酶或链激酶,使冠状动脉内的血栓溶解,其成功率为大概有70%-90%,也是一个很好的抗心肌缺血的方法。

3.3切割球囊技术

切割球囊技术是切割球囊,它是1991年由美国开发研制的,是在普通球囊表面的纵轴上等角度地镶嵌着3-4枚、高度约为0.2-0.3mm的刀片,其扩张的机理首先是利用球囊的压力,使附着的刀片切开病变部位的内膜和中膜,继之由于球囊膨胀时的挤压作用,使支架内增生的内膜组织被推出支架的框架结构之外;所以切割球囊技术对血管壁的损伤较小,由此引起的血管壁的炎症反应轻,可以减少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下降至15%左右。

3.4 冠脉内支架术

冠脉内支架术是冠脉内支架是一种可被球囊扩张开的、多孔不锈钢或者是其他金属如钴合金,起支撑作用的管状物,它附着在球囊的表面,由输送系统送至血管病变处释放。冠脉内支架术解决了术后血管弹性回缩、负性重构所引起的再狭窄,使术后再狭窄率明显降低,约20%~30%。

4.心肌保护作用的相关信号通路及信号分子

4.1 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

PI3K是许多生命活动中的关键信号分子,PI3K参与调控多种细胞代谢、凋亡、增殖和分化有关的蛋白,进而能抑制细胞的凋亡,是一种胞内磷脂酰肌醇激酶,本身具有丝氨酸 / 苏氨酸激酶的活性,也具有磷脂酰肌醇激酶的活性。AKT是一种丝氨酸 / 苏氨酸蛋白激酶,这种激酶与蛋白激酶和蛋白激酶具有相似性,因此又被称为蛋白激酶。AKT是PI3K信号下游的一个效应分子,PI3K可使AKT的丝氨酸-473和苏氨酸-308位点磷酸化。

研究证实,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在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该通路的活化,通过磷酸化的 AKT,能够向细胞质或细胞核转运,使底物蛋白特定部位的丝、苏氨酸发生磷酸化,通过多种机制影响心肌细胞的抗凋亡机制的活化,减少细胞凋亡。

4.2 NF-κB信号通路

篇2

Investigation of the Related Factors and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thod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with Heart Failure/YANG Hai-zhong.//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23):131-134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lated factors and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thod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with heart failure.Method:Using the retrospective method,124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with heart failu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2 to October 2014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At the same time,124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the clinical data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Result:Through the single factor analysis found that,the morbidity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ho had a history of alcohol abuse,age≥80 years old,body mass index>25,course of disease≥10 years,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heavy effects of haz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25,with bad habits such as alcohol and tobacco,course of disease≥10 years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with heart failure(P

【Key words】 Elderly;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Heart failure; Related factors;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irst-author’s address:Dongguan Kanghua Hospital Dongguan City Guangdong,Dongguan 52308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23.046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脏病类型之一,据统计,近年来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病率在逐年递增,现已成为器质性心脏疾病中患病率最高的一类疾病[1]。肺源性心脏病主要是胸廓、肺或者是肺动脉血管的慢性病变导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从而引起的右心室心肌扩大、增肥,引发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老年人主要死亡原因之一[2]。该病病情发展比较快,如果不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将会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生活质量的提高。此病的治疗主要是根据发病原因和诱因,进行对症治疗,从而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本院为了研究此病的相关因素的诊治方法,特选取248例患者进行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9月-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124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124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符合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标准,临床症状均表现为心悸、气喘、咳嗽、多痰等。观察组124例患者中,男70例,女54例;年龄60~88岁,平均(81.25±0.64)岁;病程1~15年,平均(12.03±1.14)年;其中合并冠心病患者有58例。对照组124例患者中,男68例,女56例;年龄62~85岁,平均(80.05±1.24)岁;病程2~16年,平均(13.03±0.14)年;其中合并冠心病患者有2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相关因素筛查 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和诊疗过程,对可能引发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进行差异化分析,比如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年龄、职业、性别、病程、病史等因素进行观察、分析,筛选这些因素中差异较大的因素,把筛选出来的因素进行具体的分析与研究,进一步分析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主要因素。

1.2.2 诊断方法 对患者进行一系列的诊断,诊断内容包括X线检查、心脏听诊等,患者心电图显示为心电轴右偏,超声可见右心室血管增粗、右心房增大等。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有明显的右心衰倾向[3]。

1.2.3 治疗方法 此病在治疗方面有两种方案,第一个是急性发作期的治疗,第二个是缓解期的治疗,其中急性期的治疗重在保持患者呼吸道顺畅,可以利用机械通气、低流量吸氧等方法缓解缺氧状态,如果患者病情比较严重,可以采用气管插管进行治疗,另外还要积极应用大量抗生素,避免呼吸道感染。对于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等情况进行治疗,给予并发心力衰竭的患者使用小剂量的血管扩张剂和速效强心剂进行联合治疗,以便较快地控制患者心力衰竭状况,缓解患者病情[4]。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年龄、职业、身高、性别、体重、不良嗜好、病史、病程等因素的差异。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独立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以P

2 结果

2.1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危险因素分析 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有不良嗜好、年龄≥80岁、体重指数>25、病程≥10年、有冠心病、雾霾影响较重等情况的观察组患者发病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25、有烟酒等不良嗜好、病程≥10年为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P

2.2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 经过分析、诊断后,124例患者均得到了对症治疗。124患者中治愈116例,治愈率为93.5%,另外有7例患者进行转院治疗,1例患者放弃治疗。

3 讨论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又被称为肺心病,是由于人体内肺动脉血管、肺组织等慢性疾病引发的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进而导致肺动脉压力增高、右心室扩大、增肥等,是心脏病的一种严重类型[5]。此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患者逐步出现心功能衰竭和器官损害现象,早期表现为咳嗽、喘息、心悸、气短、乏力等。据有关调查显示,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具有以下几种特点:老年人普遍免疫力低下,抗病和抗感染能力比较弱,临床感染不易控制;老年患者机体反应能力差,发病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为痰多、呼吸增快、严重咳嗽等;老年人脏器器官功能衰退,一般合并有多种疾病,治疗预后差、死亡率高;老年人自身调节和代谢功能差,容易引发电解质失衡等症状[6]。这些因素容易与肺部感染、缺氧等发生连锁反应,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加重患者病情。

3.1 老年人引发此病的原因分析 由于老年人各种脏器功能逐渐下降,而且一般伴有多种疾病,所以肺心病患者临床表现往往被其他疾病症状所覆盖,而表现不够典型[7]。同时老年人患者病情一般会因为感染而反复发作,加重病情,容易导致合并多脏器损害。肺心病的主要典型临床症状为咳嗽、肺部音等,患者咳出痰液以白色黏痰比较常见,发热以中热、低热为主,而且患者可能伴有白细胞计数不升高、中粒细胞所占白细胞比例增高,这些都是患者不典型临床症状中的几种类型。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往往因为右心功能出现电解质紊乱为主要症状,特别是以低钾、低钠、低氯最为常见。临床上患者如果有神经精神症状,医生就要考虑是否有肺心脑病的可能。另外,老年肺心病患者多有阻塞性通气障碍,有些患者可能伴有限制性通气障碍,如果患者在此基础上合并有呼吸道感染,可能会引起严重缺氧或者其他类型的疾病,这种情况下非常容易出现呼吸性酸碱失衡。人体机体在缺氧的状态下除了会发生电解质紊乱以外,还可能会发生代谢性酸碱失衡,基于此,如果患者病情比较严重应该要定期检测血浆渗透压和电解质,进行积极的治疗,从而降低肺心病的死亡率[8]。

3.2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相关因素 通过与对照组比较,在诸多可能引发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中筛选出引起本病的主要可能因素,发现两组患者在病程、病史、年龄、体重、不良嗜好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危险因素分析的过程中年龄≥80岁、体重指数>25、不良嗜好、病程≥10年的患者比例比较高,这一结果与本领域其他专家研究结果相似[9]。

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疾病的发生率升高,这主要是因为老年人自身机体功能在不断衰退,所以高龄者由于其脏器功能退化,容易引发肺心病、心率失常等;体重指数也是影响心力衰竭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患者体重超过正常指数则有可能引发疾病,肖英[8]的研究表明,如果患者的体重指数超过24,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就会明显增加,这与本次统计结果相符。但是,也有一些心力衰竭患者是由于长期服用药物引起的胃肠道血运障碍,从而导致患者吸收功能下降,蛋白质分解导致患者体重下降[10]。吸烟有害身体健康,烟对肺的影响比较大,有关研究显示,有吸烟不良嗜好的人的慢阻肺病的几率很高,可达到71.6%,其中肺心病患者占23.1%;患者病程因素也是引发此病的主要原因,患者长时间处于肺动脉高压状态,加重对肺部毛细血管的损伤,再加上患者心肌供氧不足,导致患者心肌收缩功能下降,从而引发心力衰竭;患者出现低血钾症的主要原因是在治疗的过程中使用大量的激素和利尿剂,在药物的作用下钾的流失量比较大[11-12]。而且食物中钾的摄入量不足,使人体得不到足够的钾元素补充,从而加重病情,引发左心衰[13]。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比较高。以上几种因素与心力衰竭有着密切关系,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形成的基本因素是心肌损伤及患者体内代谢紊乱[11-12]。另外,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空气环境质量越来越差,各个城市均出现严重的雾霾现象,这种环境污染状况严重影响环境肺功能,空气中的粉尘、有害物质比较多,老年人机体功能比较差,对这些空气中的粉尘与有害物质的抵抗力比较差,容易引发肺部疾病以及心脏性疾病,是引发老年心衰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在临床治疗方面,不但要根据患者病情诱因进行对症治疗,还要注意改善患者肺通气升高血氧浓度,纠正电解质紊乱现象,同时做好治疗过程中的抗感染处理,预防感染。

本次研究中,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有不良嗜好、年龄≥80岁、体重指数>25、病程≥10年、有冠心病、雾霾影响较重等情况的观察组患者发病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25、年龄≥80岁、病程≥10年、有冠心病等为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主要危险因素,治疗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这些因素的治疗,以便对症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3.3 临床诊治方法 心力衰竭是肺源性心脏病最为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一般是肺心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形成的,常常发生在急性呼吸道感染之后,患者发病时通常表现为心悸、胸闷、恶心、少尿等症状[8]。心力衰竭患者出现颈静脉怒张,听诊心区能够感觉到明显的收缩期杂音,伴有各种心率失常现象,其中以房性心律失常最为典型。肺心病合并心衰致死率极高,因此患者务必及时接受有效救治才能保全性命。临床上一般提倡早发现、早治疗,X线检查、心电图显示、超声心动图等能够帮助早期发现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为医生的治疗提供准确的资料[14]。本病的治疗临床一般采用抗生素或者免疫疗法进行控制,以提高患者抵抗力。

综上所述,分析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相关因素,能够找到影响此病的主要危险因子,比如年龄、不良嗜好、体重、病程等,然后根据诱因和危险因子进行对症治疗,能够有效降低老年肺心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几率。

参考文献

[1]罗梅,蒋华.心脉隆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2):155-156.

[2]肖俊生.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相关因素分析及临床诊治[J].临床肺科杂志,2014,19(3):518-520.

[3]喻兰芬.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治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5):808-809.

[4]李体金.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1(22):98-99.

[5]段志波.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治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7):1187-1188.

[6]李战炜.酚妥拉明联合川芎嗪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40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24-25.

[7]洪长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临床治疗分析[J].河北医药,2013,35(14):2121-2122.

[8]肖英.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治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6):91.

[9]赵艺.老年肺源性心脏病高危死亡因素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8):1346,1348.

[10]张运芳.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2):87-88.

[11]陈晖,蔡少杭,刘雪娜,等.复方强心康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2):166-167.

[12]伏婷婷,冯华松,聂舟山,等.米力农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3,5(2):175-176.

篇3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70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748-01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封堵介入技术逐渐的成熟,治疗的效果日益提升[1]。为了探讨心脏彩超应用到封堵介入的治疗过程当中,对患者进行筛查和术中检测应用价值,现将本次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本院在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5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在6-58岁,平均年龄在35.6岁。其中心房间隔缺损的患者有18例,心室间隔缺损的患者17例,动脉导管未闭患者有15例。选取标准:(1)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均同意本次研究的治疗方案,且已经签署知情协议书;(2)两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症上并没有显著的差异性,具有可比性(P>0.05),统计学无意义。

1.2 方法 给试验组的患者采用心脏彩超技术进行扫描诊断,给对照组的患者采用超声心动图进行扫描诊断,本次研究过程中采用的器材为飞利浦IE33,并配备经胸超声心动图探头,经胸心脏探头的频率为3.5MHZ[2]。

1.2.1 试验组 在术前对患者采用多普勒超声以及心脏二维超声进行超声检查,对病例进行筛选,对各组瓣膜的启闭情况以及形态结构进行的观察,详细的了解其位置以及与血管之间的关系,对肺动脉的收缩压进行估测,将复杂型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排除。对患者进行多切面以及多角度的观察。其中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患者的缺口位置、缺口大小、血液分流方向、缺口形态、缺口数量以及血液流动的速度、周边的组织结构和毗邻之间的关系,对缺损的类型进行确定。在术中进行严密的检测,动态形式观察导管以及封堵器在肺动脉内部和房室腔表现出来的形态以及位置,同时配合X线的相关指导,对封堵器进行释放。观察在释放之后,封堵器的腰部是否为完全充填缺口,其两端是否将缺损残端夹牢,有无出现脱位现象,是否对周边的瓣膜启闭活动造成影响,采用彩色多普勒观察过隔血流的情况[3]。

1.2.2 对照组 患者在进行封堵手术之前,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对患者进行多切面情况观察。其中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患者的大动脉短轴切面、左室长轴切面、心尖四腔切面、胸骨旁四强切面等等部位。对其是否有出现肺动脉高压以及各心脏瓣膜存在返流的情况进行判断。

1.3 观察指标 术中:对手术过程进行观察,通过相关设备,封堵器是否可以通过导管,正确送到出现缺损的部位,确保其封堵的完整程度,对患者体内其他血管是否有压制现象。并且观察封堵器在治疗时是否出现脱落以及移位情况。对患者心脏瓣膜开启闭合的活动,并没有其他的影响。术后:在手术后的6个月对患者的心脏再次进行扫描检查,观察封堵器与心脏之间关系是否处于正常,是否有出现分流不彻底的情况。同时通过多次的检查,判断检测设备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临床价值。

1.4 统计学分析 对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计量数据资料采用χ ±s进行表示,并在其后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两组治疗前后的数据采用t进行检验,当P

2 结 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检测设备进行介入性治疗,并在手术后的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复查,其介入治疗结果见表1。

3 讨 论

房间隔缺损是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疾病的发病概率占所有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25%左右,而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疾病占全部的房间隔缺损患者的70%左右,在以往的治疗过程中,外科开胸手术的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目前,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的治疗技术具有诸多优点,例如:造成的创伤小、患者恢复的速度快、治疗的成功率高等,这些方面的优点使得该项治疗技术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接受以及认可,而心脏彩超的使用,在术前评估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评估意义,根据超声进行检查得出的结果,能对适合的病例进行有效的筛选,这也决定着封堵术是否成功的关键。术前应该准确的对缺口大小进行测量,指导临床方面选用的最佳封堵器。房间隔缺损残中的十字交叉、端距房顶以及上下腔静脉之间的距离,以及室间隔缺损残的三尖瓣、端距主动脉瓣以及肺动脉瓣之间的距离,均可以得到准确的测量[4]。

参考文献

[1] 朱通伟,郭海谢,杨性安.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0,(32):123-124.

篇4

中医典籍和古希腊的医学书籍都记载有砒霜,19世纪西方学者Lissauer曾经应用1%的亚砷酸钾溶液(Fowler液)口服治疗白血病,被认为是西医现代肿瘤化疗的萌芽。中药有“以毒攻毒”的观点,《本草纲目》记载“砒乃大热大毒之药,而砒霜之毒尤烈”,其主要化学成分为三氧化二砷(亚砷酸,arsenic trioxide,As2O3)。20世纪70年代,哈尔滨医大附属一院中医科和血液科的专家将As2O3应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患者,国内临床工作者通过循证医学结果,发现砷剂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完全缓解率达到90%左右。王振义等[1]从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角度阐明了其作用机制。

As2O3是目前治疗小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最有效的药物之一[1,2]。随着对As2O3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其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关注,尤其是对心脏的毒性,可表现为心悸、胸闷、心电图改变。心电图改变包括窦性心动过速、ST段下移、T波倒置或低平、PR间期延长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但多数为可逆的;QT间期延长及在此基础上的室性心率失常已有多次报道[3,4]。

1 亚砷酸心脏毒性的发生机制

1.1 氧化作用

砷的细胞毒性作用主要表现为氧化性损害[5]。其机制是通过抑制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等抗氧化酶活性或选择性增强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依赖的单氧化酶活性,降低心肌细胞中GSH等抗氧化酶含量或抑制其活性,产生心肌氧化性损害。通过体外心肌细胞培养实验和动物实验,发现砷剂处理4 h后细胞悬液中GSH含量、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降低,丙二醛水平则显著增高。随着砷处理剂量增加,心肌细胞存活率下降。推测可能与砷剂诱发的心肌氧化性损伤有关,产生氧化性损害。

1.2 原浆毒作用

砷化合物是原浆毒,对体内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有很强的亲和力,与含巯基的酶结合形成稳定的螯合物,从而抑制组织中大量依赖酶系(如:丙酮酸氧化酶、磷酸脂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等)的正常生理功能、结构和代谢,并直接影响细胞的代谢、氧化过程、染色体结构、核分裂等,造成细胞损伤甚至死亡[6]。对死亡患者的组织进行药物浓度测定发现,As2O3在心脏、肺、肾脏组织中浓度异常增高,达正常的数百倍,提示砷剂对心脏的毒性作用。目前研究认为,亚砷酸的原浆毒作用、促B族维生素消耗、直接损伤血管的通透性及其诱导分化产生的白细胞过高症可能是其不良反应的机制。研究发现,亚砷酸不仅影响心脏起搏细胞,也影响心肌间质及滋养血管[3]。砷进入体内可破坏心肌线粒体及肌质网膜,电镜下可见心肌细胞破裂的结构残体,心肌细胞间质水肿,滋养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心肌细胞线粒体肿大,脊断裂,溶解,形成空泡变性,细胞核固缩。有些患者心率不快,也未见QT延长,但却产生了心前区疼痛和心电图一过性STT改变。说明As2O3不仅影响心肌起搏细胞,可能对心肌间质及滋养血管也有影响。在动物模型的心肌活检中证实了这一点,病理所见心肌间质水肿,血管腔狭窄。因此,APL患者在As2O3治疗期间即使未发现心电图QTc延长,也应在治疗的早期注意对心脏的监测和防护。

1.3 影响Ca2+等通道

常规剂量的As2O3可使部分APL患者出现一过性心动过速、QT间期延长等不良反应。As2O3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可能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心肌离子通道和细胞内钙来实现的。膜片钳和激光共聚焦实验证明,As2O3可以使豚鼠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时程延长,L型钙电流明显增加心肌细胞[Ca2+]i浓度增加,并且其作用可以被钙通道阻滞剂阻断,证明As2O3影响了豚鼠心肌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7]。因此,推断As2O3对人心脏的不良反应可能是由于影响了人心肌细胞膜的钙离子通道,给患者服用钙通道阻滞剂有可能预防或减轻As2O3引起的心脏不良反应。在生化反应中通过取代磷原子抑制ATP的产生,同时抑制钙离子的内流,从而降低心肌收缩力,诱发心衰竭。由于亚砷酸可加强蛋白C的活性,蛋白C是潜在的抗凝血与纤溶酶原因子,可影响肌浆网状小管内ATP合成与Ca2+内流,使心肌收缩力受损[5]。

1.4 其他

在治疗过程中,由于亚砷酸的诱导分化作用,外周血及骨髓出现不同程度的白细胞增多现象;血液黏度增高,利于血栓形成,造成局部循环障碍,心肌供血障碍,出现相应症状。亚砷酸阻断肾上腺皮质激素受体对于正常激素信号刺激的反应,使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醛固酮分泌失调,造成钾离子大量流失,因而低钾,使心电图出现异常改变。

2 诱发心脏毒性的因素

2.1 血药质量浓度

在抗白血病有效治疗浓度范围内,适当降低血浆As2O3的峰浓度,有可能减少或减轻心脏不良反应的发生。Haverkamp等[3]发现QTc变化明显者,其体内血药质量浓度偏高,而QTc改变不明显者,血药质量浓度相对较低,说明As2O3心脏毒性与血药质量浓度相关。浓度越大,损害越明显。研究发现目前As2O3用量按0.08~0.16 mg/kg个体化投药更为合理[3,8]。

2.2 身体状态

如贫血、低血钾、低血镁和低体质量等,有可能促进As2O3心脏不良反应的发生,贫血患者的心脏不良反应相对较重,可能由于心肌细胞在贫血的高输出状态下已经有一定程度的损伤或乏氧,对As2O3的毒性耐受力更差。因此,APL患者贫血严重时要慎用As2O3,或适当纠正贫血后再开始As2O3的系统治疗。

2.3 既往用药史

复发和巩固治疗的患者,As2O3的心脏毒性还与治疗前其他用药史有关:用蒽环类及其他有心脏毒性的药物后,再用As2O3时心毒性表现更明显[8]。

2.4 个体差异

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程度,很可能取决于个体对As3+的解毒与排泄能力,敏感性和耐受性的差异[9]。临床上发现有些患者虽然既往有冠心病、陈旧心肌梗死病史,但亚砷酸治疗后,始终未出现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而既往无心脏病史,在亚砷酸总量达140 mg时,即出现不适主诉和心电图变化。文献显示的心脏毒性改变多发生在:(1)老年患者;(2)复发难治型APL;(3)既往用过蒽环类等心肌损害性药物;(4)全身状态较差,有明显的并发症;(5)诱导剂量较大组。

3 防治方法

3.1 应用方法

As2O3不仅影响心肌起搏细胞,可能对心肌间质及滋养血管也有影响,故有些患者心率不快,也未见QT延长,但却产生了心前区疼痛和心电图一过性STT改变,动物模型的心肌活检中证实了这一点。因此,APL患者As2O3在治疗期间即使未发现心电图QTc延长,也应在治疗的早期注意对心脏的监测和防护。研究表明,心脏不良反应多在用药1~2周内最明显。患者用药后心电图在最后复查QTc时大都恢复正常,可见As2O3引起QTc改变是暂时的[10]。因此,在As2O3治疗的第1~2周内应严格监测包括ECG,心肌酶谱等指标的变化,并给予有效的防护,及时处理各种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以免加重病情。必要时及时停药,加用能量合剂和还原性谷胱甘肽等保护心肌的药物,降低砷剂对心肌的损伤。

3.2 个体化

周晋等[11]指出,As2O3作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的首选方案,不要在患者全身状态极差时应用;治疗过程中不要使用引起QT间期延长的导致心律失常的药物,并避免低钾、低镁等诱发QT间期延长的因素[12];巩固治疗期的患者应间断应用,以免短时间心脏等器官内砷积聚过多而造成严重危害。

3.3 心肌保护药物

(1)磷酸肌酸(phosphocreatine,PCr):它的主要生理功能在于:首先它是高耗能细胞胞内ATP浓度恒定的“缓冲剂”。高耗能细胞是指肌肉、心肌、脑、视网膜、肾和等器官或细胞。外源性PCr是一种保护心肌细胞膜的物质。能抑制膜上5’核苷酸酶的活性。PCr对该酶的抑制,表明它能稳定胞内的腺苷酸含量,给细胞内能量代谢的进行创造了条件。此外,PCr分子已被证明能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而且它在细胞内的扩散系数比ATP和ADP都大,这就为由于细胞膜破损所导致的不正常能量代谢反应“链”重新运作起来创造了条件,它对心肌微循环也有促进作用;(2)辅酶Q10:是一种细胞呼吸和细胞代谢的激活剂,是心脏、肾脏和肌肉等重要脏器细胞中线粒体的电子传递及氧化作用的重要介质,同时也具有抗氧化作用和抗自由基之特性。它改善血液流变学,对总胆固醇和过氧化脂质的降低有显著作用,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1,6二磷酸果糖:是细胞内糖代谢的中间产物,能在分子水平上调节细胞代谢中若干酶活性,作为恢复和改善细胞代谢的药物,通过维持ATP能量,降低细胞内Ca2+浓度,稳定细胞膜和调节一氧化氮生成等多方面因素来减轻心肌细胞损伤。

3.4 重点观察时期

研究结果表明常规剂量的As2O3对部分APL患者的心功能有一定的不良影响,主要发生在治疗早期,以治疗第1~2周最容易发生[13,14]。初治患者较复治患者容易发生。主要表现为心电图的QTc延长。因此,对初治的APL患者,在开始As2O3治疗后第1~2周,应严密进行心电图监测[11]。当然适当补充一些保护心肌的药物,长期监测心电图变化,合理设计方案,及时调整药物剂量等措施都可以更早地预防心脏毒性。心脏病变的早期发现是避免致命性心肌损害的关键,因此砷剂治疗期间的心电图检查不能忽视,以便为临床提供早期诊断的依据,及时控制心脏毒性的继续发展,进而最大可能避免心脏事件的发生[9]。早期的心肌损害是可逆的[14],实验表明,即使在出现了心肌酶学的变化以后,给予营养心肌、改善心肌供血治疗,心肌酶和心电图的变化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因此,在使用亚砷酸的过程中,要定期监测心肌酶谱和心电图,适当给予门冬氨酸钾镁及丹参营养心肌,改善心肌血供[15]。As2O3是一种治疗APL相对安全而有效的药物[1,16],对初治、难治或ATRA原发耐药和化疗后复发的患者均有效,完全缓解率高,相关不良反应较轻,患者多能耐受,与ATRA或其他化疗药物无交叉耐药,有广阔的抗肿瘤治疗前景。如何更好的发挥其抗肿瘤作用,减少心脏毒性等不良反应的发生,还有待临床上更细致地观察和分析[16,17]。

参考文献

[1] Wang ZY,Chen Z.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from highly fatal to highly curable[J].Blood,2008,111(5):25052515.

[2] George B,Mathews V,Poonkuzhali B,et al.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newly diagnosed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with arsenic trioxide: a single center experience[J].Leukemia,2004,18(10):15871590.

[3] Zhou J,Zhang Y,Li J,et al.Singleagent arsenic trioxide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newly diagnosed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J].Blood,2010,115(9):16971702.

[4] Haverkamp W,Breithardt G,Camm AJ,et al.The potential for QT prolongation and proarrhythmia by nonantiarrhythmic drugs:clinical and regulatory implications.Report on a policy conference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J].Eur Heart J,2000,21(15):12161231.

[5] 王思力,赵辉,韩忠朝.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机制及方法[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5,18(3):190191.

[6] 张丽,竺晓凡.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研究进展[J].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07,30(3):227230.

[7] 孙宏丽,董德利,李磊,等.三氧化二砷对豚鼠心室肌细胞钾电流的影响[J].中国药学杂志,2008,43(24):18671870.

[8] 周晋,孟然,刘影,等.常规剂量三氧化二砷对心脏功能影响的临床和实验研究[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4,25(1):3134.

[9] 周晋,孟然,王巍,等.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心脏毒性的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03,41(11):165167.

[10] Sanz MA,Grimwade D,Tallman MS,et al.Management of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recommendations from an expert panel on behalf of the European LeukemiaNet.[J].Blood,2009,113(9):18751891.

[11] 周晋,孟然,王艳,等.三氧化二砷不同给药方法治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和随访[J].中华医学杂志,2004,84(5):405408.

[12] Drolet B,Simard C,Roden DM.Unusual effects of a QTprolonging drug,arsenic trioxide,on cardiac potassium currents[J].Circulation,2004,109(1):2629.

[13] 徐海洋,邱虹,胡宝贤.三氧化二砷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引起体表心电图变化的临床观察[J].宁夏医学杂志,2009,31(3):258259.

[14] Siu CW,Au WY,Yung C,et al.Effects of oral arsenic trioxide therapy on QT interval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implications for longterm cardiac safety[J].Blood,2006,108(1):103106.

篇5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948-02

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增长,根据WTO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1],截止到2013年底,全球糖尿病患者已经超过1.8亿,且目前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预计在2025年可能会超过3.7亿。糖尿病患者常常会并发心血管疾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概率大约是普通人群的4倍左右,由于心血管疾病死亡患者超过70%-80%。糖尿病性心脏病是在所有糖尿病所致并发症中属于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疾病,主要包括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或微血管病变所致心律失常,糖尿病性心肌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这几种疾病之间相互相应,相互促进的关系,形成一种恶性循环[3]。该病往往病情发展较快,病死率较高,极易导致猝死、心力衰竭等症状,且该病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加强该种疾病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该病的防治工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下面笔者将其防治工作进展进行如下综述报道。

1 糖尿病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发病机制

糖尿病心脏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临床至今尚未明确,根据大量文献报道表明[4],心力衰竭终末期患者的心脏主要表现为增生肥大、纤维化,且经组织活检检查显示内皮细胞以及心肌细胞减少,且出现毛细血管密度减少、小动脉壁增厚、毛细血管瘤形成等微血管异常表现。由此可见,糖尿病心脏病的发生与发展与糖尿病引起的心力衰竭密切相关。糖尿病心脏病最先由Rubler等[5]在合并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糖尿病患者尸体解剖中发现,在死者的解剖分析中并没有发现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现象,但经病理研究显示,左心室纤维化,出现明显增大,且小血管伴有不同程度的病变。对于存在心力衰竭患者,通过心脏插管可以观察到患者同时存在充血性表现以及舒张限制症状;对于没有明显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但其顺应性降低,但患者的舒张功能改变较为显著。对于患有糖尿病的大鼠心脏进行研究,发现大鼠的心肌收缩速度减慢,延长了心肌收缩时间,心肌舒张也延迟;对于实验性糖尿病犬心脏进行研究发现其心室肌顺应性下降,左心室的结缔组织有所增加。

综合当前的研究,糖尿病合并心脏病的发生可能与以下几方面因素有关:①钙平衡改变、肉毒碱不足或缺乏、游离脂肪酸升高等代谢紊乱。②IGF-I、血管紧张素II、炎性因子等增加,导致心肌发生纤维化。③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冠脉血流运行不畅、微血管病变,导致小血管病变。④心脏自主神经病变。⑤由于胰岛素敏感性降低、高胰岛索血症导致胰岛素抵抗。

2 糖尿病合并心脏病的诊治方法

2.1一般诊治

与其他糖尿病所致慢性并发症的免疫机理有所相似,糖尿病性心脏病的免疫与吸烟、血液流变学异常、高血压、高血脂、肥胖以及高血糖的诸多因素相关。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长期有效的控制。目前临床上常常采用综合药物疗法进行综合治疗,在给予胰岛素或者磺脲类降糖药物时,同时也联合应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以及降糖药物双胍类药物,可提高降血糖的效果,降低低血糖以及胰岛素血症发生率。一般血压控制的最佳范围介于18.7-20/10.7-12KPa为宜,比如若舒张压在9.33-10KPa以下,则极易导致心肌梗死或者脑卒中。主要是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失常,常常会伴有水电平衡紊乱、植物神经病变、高血脂症等症状,对患者血压有一定影响,因此在进行降压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这些因素影响。钙拮抗剂、血管紧张酶抑制剂是临床治疗的首选,必要时可适当给予β-受体阻断剂以及α-受体阻滞剂。为了有效减少自由基对机体造成的损伤,可大量采用硒化合物、维生素E、维生素C进行治疗,也可选用降脂、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

2.2心绞痛的临床治疗

想要预防糖尿病性心脏病患者心绞痛发作,可给予钙拮抗剂、硝酸酯类药物口服治疗;在心绞痛急性发作时,应给予喷雾吸入或者舌下含化硝酸醋类药物。若患者心绞痛发作较为频繁,病情较严重,已经到了难以控制的程度,应静脉滴注硝酸酯类药物。

2.3急性心肌梗死治疗

糖尿病性心脏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由于强烈的刺激,患者会产生严重的应激反应,升高患者血糖,极易导致酮症酸中毒,进而影响到患者的心功能以及心肌能量代谢,使急性心肌梗死病情进一步加重。因此当患者心绞痛发作时应注意严格控制高血糖,且应注意避免出席那低血糖风险。一旦患者出血低血糖反应会进一步加剧恶化急性心肌梗死,其对于患者的损害在短期内,相较轻、中度高血糖症状更为严重。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适当将血糖控制标准放宽,空腹血糖可控制在7.8-9.0mmol/L,餐后2h内血糖应控制在9-11 mmol/L。胰岛素治疗是临床较为有效、见效较快,且容易调整治疗方案的一种治疗手段。经笔者临床经验总结,在患者一日三餐前可给予短效胰岛素治疗,在每晚临睡前可采用中效胰岛素,4次/d,给药剂量方面应开始给予小剂量,在连续服用3d后连续测量血糖7次,观察、分析患者的血糖变化规律,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胰岛素用量。在临床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若含有葡萄糖液体(一般1U 胰岛素中含有葡萄糖4g),应指导患者科学、合理饮食,注意血糖以及胰岛素在不同病情变化下的用量调整,提高葡萄糖的利用率。临床医生应嘱咐患者一旦出现低血糖反应,应立即与医生联系,并服用饼干、水果或糖块等食物进行紧急对症处理。

2.4心力衰竭治疗

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表现缺乏典型性,常常出现误诊,杨进刚等研究表明,心力衰竭患者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酮症酸中毒、输液过量过快、感染、反复低血糖、利尿过度等因素,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积极预防这些高危因素。若患者出现急性心力衰竭症状,应积极控制血糖,其临床处理方法与急性心肌梗死相同。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为了避免因缺氧、缺血所致乳酸酸中毒现象,最好不要用双胍类药物治疗。低血钾、高血糖极易诱发脑血栓,而过度利尿也会使心脏舒张功能不全症状进一步加重。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这些问题。

3 糖尿病性心脏病药物防治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目前临床上关于糖尿病性心脏病的防治措施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收获甚微,虽然有学者研究报道钙离子阻断剂以及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对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糖尿病有防治作用,但并没有研究出一种有效的针对性治疗新药。

中医药治疗强调整体治疗效果,从中医辨证角度进行个体化治疗,对于慢性疾病的防治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尤其是针对具有多因素参与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疾病而言,更体现出独特的防治优势。中医对于糖尿病性心脏病的认识其实来源已久,中医学者认为该病应属于祖国中医学中“怔忡”、“心痛”、“消渴”、“怔忡”等范畴,正如《医砭》中记载[6],心火太盛,津液耗涸,在下为膏液之消,甚则消及肾藏;在上极易导致膈消,甚则消及肺脏;在中诱发肠胃之消,甚则消及脾脏;在外为肌肉之消,甚则消及筋骨;四藏皆消,则心自焚而死矣……”由此可见,糖尿病性心脏病的发生与发展主要由于肝肾阴虚,气血阴阳不足,痰凝血瘀等所致。临床治疗中应以滋肝补肾、益气活血、清热化痰等为主要原则。李小鹰等基于中医辨证理论,采用紫苏汤、载天王补心丹、载化水丹等加减进行辨证施治治疗,结果均取得满意疗效。

综上所述,糖尿病合并心脏病的发病率较高,且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明显升高的趋势,加强临床防治工作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低于糖尿病合并心脏病患者尽早积极采取控制血糖、降血压、降脂、抗血小板集聚等基础治疗,同时应重点预防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症状。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合并心脏病具有独特的优势,未来可加大对糖尿病合并心脏病患者的中药防治新药研究。

参考文献:

[1] 中国心脏调查组.中国住院冠心病患者糖代谢异常研究一中国心脏调查[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2,22(1):7-10.

[2] 陈名道.心血管内分泌学:内分泌医师面临的挑战[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2,21(5):1-4.

[3] 谢中全.糖尿病心脏病及其防治进展[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2,22(1):4-6.

篇6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3.346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威胁着母婴的安全,是孕产妇死亡的常见原因。2005年9月~2006年12月,共收治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31例,治愈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5年9月~2008年12月收治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31例,其中25例作常规产前检查,1例孕期发生心力衰竭;6例未作常规产前检查,1例孕期发生心力衰竭;年龄22~39岁;初产妇26例,经产妇5例;心功能一级、二级28例,心功能三级、四级3例;分娩孕周34~38周;出生婴儿体重2000~3500g;无1例孕期母胎死亡。

护理方法:①一般护理: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患者多因对疾病不了解,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护士应运用沟通技巧,询问患者的病情,耐心解答,向其介绍身边治疗成功的病例,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鼓励其用积极、乐观、豁达的胸怀面对现实,配合医护人员,顺利度过妊娠期。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患者应避免劳累,避免情绪激动,注意休息,适当限制活动,每天保证睡眠10小时,日间饭后睡眠0.5~1小时,休息时应保持左侧卧位和头肩高位,防治子宫右旋,以减轻心脏负担。心功能三级以上者以卧床为主,采取半卧位或半坐位,以患者舒适为标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环境安静。②饮食指导:指导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患者合理饮食,告诉其饮食与疾病的关系,饮食不易过饱,易少食多餐。进高蛋白、低脂肪(尤其是限制动物脂肪的摄入)、富含维生素及矿物质的饮食;多食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食物,预防便秘;限制食盐的摄入,减少钠水潴留,防治妊娠期体重增长过快,每周增长不超过0.5kg,整个孕期不超过10kg。③加强母胎监测:教会患者自我监测的方法,自数胎动,每日3次,每次1小时,并记录,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或护士联系,给予胎心监护、吸氧等;每日听胎心3~4次,隔日电子胎心监护1次,必要时每日1次;配合医生定期复查心电图,必要时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定期复查B超。了解患者心功能情况。④重视患者主诉,及时识别心功能变化情况:经常与患者沟通,询问其自觉症状和临床表现。如夜间睡眠时有无经常因胸闷、呼吸困难而憋醒;有无轻微活动即感心慌气短、呼吸困难、吐粉红色泡沫样痰;休息时心率是否达110次/分;有无水肿加重或范围扩大等情况,及时识别心力衰竭的早期表现,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⑤加强常用药物的观察和护理:应用洋地黄时应避免各种诱发中毒因素,如感染、中毒、低钾血症的放生,同时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或精神神经症状,静脉注射时需稀释,慢推,口服时需测1分钟脉搏,24小时用量不超过1.2mg,防止洋地黄中毒;应用扩血管药时应观察心率和血压情况,心率增加不超过20次;应用利多卡因时,观察心率是否规整,心率有无减慢,防治传导阻滞的发生;应用利尿药,尤其时噻嗪类利尿剂,不仅要及时补钾,而且要加强母胎监测和护理,避免长期大量应用,此类药可引起胎儿心率失常,延缓胎儿生长发育等。

讨 论

对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孕期做好动态监测和护理,适时给予针对性的、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减少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是降低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母胎妊娠死亡的关键措施。本组31例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患者无1例母胎死亡,全部顺利度过妊娠期。

篇7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172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158-0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压力的加大,当前不少人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之中,因而不可避免的给人体的心血管系统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从而导致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病人数逐年增多,且趋于低龄化。根据有关报道,全球每年有1000多万人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了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隐形杀手,在医学界更是把心血管疾病的研究作为一个重点[1]。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0月——2012年8月收治的心血管方面的患者80例,采用中医辩证法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患者共80例,其中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36例。年龄从18-72岁,平均年龄42.3岁,病程15天-32年。按照西医诊断标准分类,其中有17例患者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2例为患者为高血压;20例患者为心绞痛;21例患者为其他心血管疾病。按照中医辩证法,29例患者为肝气郁结,21例患者为气滞痰瘀,13例患者为心脾两虚,17例患者为阴虚火旺。

1.2主要治疗方法对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心绞痛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均按照中医辩证法采用中医方法进行治疗,对肝气郁结的患者,主要以疏肝解郁,理气和胃为主,必要时配以理气化痰,活血软坚等方法;对气滞痰瘀的患者,主要以通气散瘀为主;对心脾两虚的患者,以补益心脾为主;对阴虚火旺的患者,则以养阴清火为主。每日服用1剂中药,每天分2次煎服。煎前,将药物放置入清水中浸泡30分钟,先用武火煮沸,改用文火煎30分钟即可。每次取药汤350ml,饭后1小时服用。每个疗程以10天计,连续治疗6个疗程。

1.3评断标准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缓解:无效:患者的症状没有明显改善或缓解。总有效率为治愈+显效+有效。

2结果

患者经治疗6个疗程后,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与缓解,如下表所示:

3探讨

心血管疾病常见的病种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高血压、心肌梗死等多种类型。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时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因此,医学领域已经把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进行研究,将心血管疾病的可防可控作为医学研究领域的目的。

在心血管类疾病中,高血压最为常见。在医学上,高血压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增高。不少人认为,高血压是老年人的专利,与自己无关,其实这一观点是错误的,根据有关统计,在中国6-18岁的中小学生中,高血压的发病率已经达到了8%。当然,这一数据包含了因其他疾病并发的高血压症状。对于有高血压症状的患者,应该定期测量血压,尤其是在30岁以后,更应该及早发现,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当前,采用中医药进行心血管疾病的防治获得了多方面进展,如采用中药活血化瘀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及心绞痛,采用益气活血类或益气养阴活血类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或心功能不全等,已经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本组资料显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17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4.12%;高血压的22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5.45%;心绞痛的20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5%;其他心血管疾病的21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0.48%。尽管中药针对某个病理环节的作用强度与化学合成类药物相比有一定差异,但在防治心血管系统疾病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如何充分利用中西医结合[2]对心血管疾病进行防治,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是现代中医临床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务必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解除精神方面的压力,以平和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综上所述,对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中医方法辩证治疗,药物的副作用对患者身体伤害少,而且治疗效果确定、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篇8

当下我国正在快速地向老龄化社会迈进,心血管疾病做为最典型的老年性疾病,对它的防治刻不容缓。老年心血管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循环系统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微血管),可以细分为急性和慢性,一般都是与动脉硬化有关。

一、把血压控制好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首要任务

心脑血管疾病就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的疾病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然而最可怕的还是高血压的并发症,每一种都有可能置老人于死地。因此,控制好血压是老年人防治心血管疾病的首要任务。

有许多的老年人,在平日的生活当中缺乏对高血压危害性的认识,没有深入地去了解高血压,致使三高、三低、三个误区存在。所谓的三高就是: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而所谓的三低也就是: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三个误区即:不愿意服药、不难受不服药、不按病情科学服药。对这样的情况,老年朋友应该认识到,高血压是过早死亡原因中唯一的、也是最重要的可预防因素。其次要搞清楚什么是高血压?所谓高血压是指:非同日、3 次静息(在清醒、不活动的安静状态下)血压均超过 140/90 毫米汞柱即可诊断高血压。正确的测量血压应该秉承:“三同一原则”,即:同一时间、同一状态、同一侧。这样测量出的血压才有意义。此外还需注意,人的血压存在昼夜波动和季节性波动:白天高于夜间约10%,秋冬高、春夏低;同时,情绪、睡眠、紧张、谈话都可以影响血压。

老年性高血压治疗原则是重视生存质量,强调非药物治疗,主要在于预防心力衰竭与脑血管意外的发生。老年人高血压的主要治疗目的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提高心脏排血量,保护肾功能。老年人使用抗高血压药物要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用药量,使得血压的下降较为缓慢、稳步。在降压的过程中,要注重老年人高血压的心输出量降低、血管阻力异常的现象,减少各重要脏器由于血压的下降所导致的储备功能下降的现象,增加心脏、脑和肾脏的血流量,防止心肌缺血和脑梗死的发生。老年高血压患者常常合并了多种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肾病等,因此在选择降压药物的时候要更慎重,不仅关注药物疗效,还要考虑药物的安全性。很多老年高血压病人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不少患者即使没有肾功能不全的表现(如浮肿、夜尿增多等),甚至医院体检也没有发现任何肾脏疾病,但他们的肾功能可能已经很差了。

二、正确用药治疗高血脂至关重要

在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心血管疾病的五大危险因素中,除了高血压,高血脂也是不容忽视的一大隐患。大量证据证明,血胆固醇水平与心脑血管病的危险性密切相关。血脂降低1毫摩尔/升,心血管疾病的相对危险性可降低 50%;低密度脂蛋白 - 胆固醇(通俗理解为“坏胆固醇”)每降低 1 毫摩尔 / 升,冠心病发生风险下降 20%,卒中发生风险下降 20%。冠心病患者不论血脂是否增高,降血脂治疗都可使主要血管事件减少 25%。总之,积极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可显著降低冠心病事件,并能降低冠心病死亡率和总死亡率。对于高脂血症的治疗也是老年心血管疾病防治的重中之重,由于高脂血症是一个终身疾患,故而正确的用药至关重要。

高脂血症的治疗首先是生活模式的改变:摄入总热卡的严格控制;增加运动;放松情绪;胆固醇高应用他汀类药物:舒降之、力普妥,甘油三酯高应用贝特类药物:力平之等。通过服用降脂药物,血脂可以长期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但并不等于高脂血症就治愈了。一旦停药,血脂会很快再次升高。在高血压的治疗过程中,当血压长期稳定后,即可试行减少药物剂量和种类,以最少的药物和尽可能低的剂量维持目标血压。而对于调脂药来说,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血脂达标后可以减量或停药。临床观察显示,达标后调脂药减量往往会引起血脂反弹。同时,减量也容易动摇患者坚持降脂治疗的信念,不利于长期疗效的维持。因此,只要没有特殊情况,如出现严重或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就不应减量或停用降脂药。

三、冠心病治疗关键是及时发现、及时抢救

在老年心血管疾病中,急性冠脉综合征是老年人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全球每年约有 1900万人死于心脏疾病。冠心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脏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功能障碍和 ( 或 ) 器质性病变,故又称缺血性心肌病 (IHD)。冠心病是多种冠状动脉病的结果,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占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绝大多数 (95%~99%)。因此,习惯上把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视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同义词。老年人在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阴雨天气、急性循环衰竭或晚上看电视心情紧张等诱因下,会突然发病。部分患者在无任何明显诱因甚至睡眠状态下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发作时患者可感觉到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亦可伴有其他症状。老年人对心肌缺血缺氧的感觉不典型,有时可能是疼痛以外的另一些感觉,因而可能否认胸痛存在。关键要及时发现,及时抢救。一旦发现老人犯病,有条件应立即吸氧,让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并在第一时间联系 120 救护车转送医院,以免延误进一步抢救。

冠心病的正确预防非常重要,专家指出:10个心肌梗死,9 个可被预测;6 个心肌梗死,5 个可被预防。只要平时注意合理饮食,不要偏食,不宜过量。要控制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多吃素食。同时要控制总热量的摄入,限制体重增加。此外,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度紧张;保持足够的睡眠,培养多种情趣;保持情绪稳定,切忌急躁、激动或闷闷不乐。还要保持适当的体育锻炼活动,增强体质。不吸烟、酗酒;烟可使动脉壁收缩,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而酗酒则易情绪激动,血压升高。积极防治老年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做到了这些,冠心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对于冠心病的治疗,目前技术已经很成熟,几乎所有的三甲医院都能安全治疗。方法也是百花齐放、各有千秋。包括: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机器人辅助冠状动脉搭桥术;全动脉血管移植术;杂交心肌血管重建术;内窥镜取大隐静脉、桡动脉;血管吻合装置;激光心肌打孔等。

四、心血管病预防重于治疗

如果一个患者等到哪天有胸痛再去看病,这是非常遗憾的结局;医生不能只当“坐堂医生”,等患者出现症状再去做支架、溶栓、搭桥。所以,健康在你身边时请关心它、重视它、爱护它、珍惜它;建立良好的生活模式是基石;定期的体检是疾病的克星;维护心理健康是生活质量的保障。

参考文献:

篇9

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逐步变成最常见的心脏疾病。冠心病主要是因为冠状动脉由于堵塞或病变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而引起的。临床上的表现为胸闷、气短、浑身乏力、盗汗等等。由于人们的不良生活习惯和过大的压力,冠心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正确有效的防治方法对于冠心病的治疗非常有意义。本文主要抽取60例的冠心病患者进行中医的防治治疗,并且疗效显著。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随机抽取的60例冠心病患者中有男患者42例,女患者18例。年龄在38到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2±3.5)岁。体重在45KG到101KG之间,平均体重是(73.8±4.7KG)之间,患者患病都在五个月到八年之间。

1.2分析方法

1.2.1发病原因

从中医的角度进行分析其发病的原因,主要有:(1)肾气亏损。肾脏阳衰气滞,肾亏则气不足,则血气不通畅。(2)寒气内侵。主要因为寒气凝结于体内,不能散发出去,造成机体胸阳,心脏不通。(3)情志失调。身体缺乏锻炼导致心情不愉悦,血气不通,凝于心脏,气滞血瘀。(4)饮食不当。饮食上部主义导致机体受损,痰浊内生,新陈代谢失调,气瘀于心。

1.2.2 病发的症状

随机抽取的六十例患者在临床上的病发症状主要有两个方面,分为为心血管和脑血管两个方面。总结分析后,主要的症状有:(1)无症状冠心病,没有外在的一些症状,但是由于冠状血管供血不足,心肌出现缺血症状,因此,此类症状属于隐蔽症状。(2)心绞痛症状。这是由无症状恶化的结果,由于心肌长期得不到充足的供血,心脏逐渐出现疼痛,并逐步的加重。(3)心肌梗塞。这属于比较严重的临床症状,患者会感觉到呼吸困难,心脏剧烈的疼痛,心律失常,重者会导致心脏衰竭。(4)缺血症状。也是由于心肌得不到充足的供血而导致的心脏跳动不稳定,心脏骤停等。(5)猝死。心脏突发停止跳动,此类症状一般属于急性症状,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疗,患者会在短时间内死亡。患者要想做到早预防,如果出现胸闷、心慌、心脏骤停等情况,应当及时的就医。

1.2.3 防治方法

具体的防治方法从两方面入手,即预防和治疗。预防方法:通过对冠心病的病发原因和临床的症状分析,可以得出一套预防冠心病的方法。主要的防治办法有很多种,例如,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心情愉悦,不熬夜,这些能控制血压升高;少食多餐,少吃高热量和油腻的食物,以免造成高血脂;不吸烟不喝酒,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有利于心情舒畅;加强锻炼,适量的运动可以降血脂、降血压,使血管扩张,心脏供血充足。

治疗方法:中医对冠心病的治疗具有很大的针对性,对不同的患者,根据患者的症状所进行的治疗也是不同的。对于阳气不足的患者应当着重进行温阳益气和通血通络,使患者气血充足,使用的药方为中药方剂参附汤加减;对于阴血须肉的患者应当使用滋阴补血的药方进行滋补和治疗,采用桃红四物汤和六味地黄丸加减;对于阴寒凝滞的患者应当驱寒止痛,通阳开结,使用的方剂为栝蒌薤白桂枝汤加减;对于气滞血瘀的患者应当通径活血和注意理气,采用的方剂为血府逐瘀汤;对于症状为痰浊痹阻的患者应当化痰开痹止痛,使用的方剂为蒌薤白半夏汤加减。

1.2.4 注意事项

在利用中医对冠心病进行防治的过程中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中医防治冠心病讲求的是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根据不同的患者不同的病情,结合实际的症状进行合理的用药和治疗。第二,中医的治疗注重治标治本,对冠心病也是如此。由于冠心病主要病理是心阳虚,与此同时,在临床上还表现有心阴虚和气阴两虚等不同的症状,所以,对于冠心病的标本兼治很有必要。第三,在中医防治冠心病的同时可以对其他的病症进行治疗,同样也可以达到一定的疗效。

2 结果

经过对临床的随机抽取的六十例冠心病患者的分析和观察,通过对其病状的记录和相关的患病原因的探究,对采用中医防治冠心病形成了有针对性的治疗的方案。在治疗的过程中,60例患者均有明显好转,说明采用中医防治的方法对治疗冠心病具有很好的疗效,大大降低了冠心病的死亡率。

3 讨论

通过对冠心病的病理的认识和分析,病理的机制主要是本虚标实。本虚是指阳虚、阴虚以及气虚,标实主要指痰浊、血瘀和气滞等等。对于冠心病在临床上的中医治疗主要有两种:阴阳气血虚损型和痰淤型。

气血的阴阳失衡主要表现为本虚标实,主要的病理是由于机体受寒,导致气血不畅;饮食不当导致脾胃受伤;劳累导致心脾受损;长时间的血气凝结导致心肌缺血,逐步演化成冠心病。现代医学认为冠心病的发病原因是高血压、高血脂等症状导致的,在老年人中发病率比较高。主要的病理是心阳虚,还有心阴虚和气阴两虚,所以冠心病的治疗必须做到标本兼治。

现在的中医治疗主要是活血化瘀和温阳益气,两种标本兼治的方法。随着临床不断的研究,发现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的疾病。中医的治疗能够缓解冠心病的一些症状,并且对比西医有着很大的优势,在实际的治疗中通过选取不同的药方进行治疗,可以明显的对冠心病起到很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篇10

气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精微物质,来源于先天,受后天的滋补。五脏六腑皆有其气,心脏之气,曰心气,气具有向上、运动的特点,故在阴阳中属阳。心气心阳是心脏赖以维持其生理功能,鼓动血液循行的动力,心气受损,鼓动无力,则出现心悸。素体虚弱、久病、劳累,皆可损伤到心气。

防治原则:当补当养

可尝试补益心气的中草药,避免进行超出心脏负荷的体力劳动。常用中草药有人参、黄芪、当归、白术、炙甘草。畏寒者可用附子、煅龙骨、桂枝。潮热者可加用煅龙骨、浮小麦、山萸肉。

七情所伤

心主神明,情志之伤,往往会影响到心气的正常运行,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怒则气逆、恐则气下,因此,惊吓、忧思、大怒、大恐,皆可导致心悸。

防治原则:调节情志

良好的生活习惯,舒畅的情绪状态,是防治该类心悸的良策,而药物也可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易惊者可用远志、石菖蒲、茯神、磁石安神定志;忧思者当选柴胡、薄荷、郁金疏解郁愁。

感受外邪

风寒湿热等外邪侵犯人体,影响到心气心血的正常运行,可出现早搏,见于病毒性心肌炎、细菌性心内膜炎、梅毒性心脏病等。另外,对于本身有心脏疾病的患者,感受外邪常可加重心脏疾病,出现心悸等症状。因受寒冷刺激而发病者,大多属于缺血性心血管疾患,常伴有心胸憋闷、疼痛等,外受寒凉导致发热后出现者,又多与心肌炎症、心功能不全等有关。

防治原则:避邪驱邪

《黄帝内经》有云: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强身健体是最好的预防保健方法,对于素体虚弱的患者,尽量避免受凉,忽冷忽热等。中药可用黄芪、白术、防风等补充正气,抵抗外邪。

药食不当

饱餐加重心脏负担,可诱发心悸。浓茶、浓咖啡、大量吸烟可导致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出现心悸。某些药物的副作用亦可引起心悸。

防治原则:停药忌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