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带教建议模板(10篇)

时间:2023-06-08 15:42:3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护理带教建议,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护理带教建议

篇1

【中图分类号】R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491-02

面对90后带来的新动向、新问题,护理临床带教老师,教学管理者,如果不与时俱进,仍旧沿用老一套的管理与教学方法,势必会影响90后护生的人格完善和发展,影响护理管理及护理带教工作。本文从加强在校期间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护理教学队伍自身建设,积极进行职业危机意识干预,搭建平台扩展师生交流渠道,重视90后学生特质研究等五个方面入手提出相应对策。

1 90后护生存在的问题分析

客观的讲,90后护生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他们总体上个性鲜明,充满朝气与活力,接受新事物和新知识能力强,但一小部分则存在自觉性不高、团队精神不强,过于注重个人感受等不足。90后青年还处于成长的阶段,针对他们的问题,应当帮助、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丰富知识,提高能力,成为合格的医药卫生事业接班人。

1.1 团队精神不足:一小部分90后护生缺乏团队精神,注重个人感受和得失。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也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如果有同学或同事要求互换值班时间,或代为照看患者,一些90后护生则表现出极大的不情愿。当其他护士在工作中出现疏漏和问题,或因故需离开岗位一段时间时,他们对其他人负责的工作往往不够关心和主动。在当今各大医院竞争激烈、团队精神越来越重要的情况下,缺乏团队协作精神的护理毕业生,势必也是缺乏就业竞争力的。

1.2 心理素质有待提高:90后的学生较之80后、70后的学生来说,最大的优势就是生存条件更加优越了。他们成长的时代,物质生活、家庭经济条件都要相对富足。而在有优越性的同时,也会产生负面效应:吃苦精神、抗挫能力相对较弱。这些90后护生,由于受家庭条件、社会环境、父母亲人过于关爱、个人阅历等方面影响,面对困难勇气不够,抗挫折能力不强,心理素质有待提高。

1.3 人际交往能力较弱:90后护生的另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与他人的沟通能力差,人际交往能力弱,交际范围狭小。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往往只认识同校的同学,对其他学校来的同学,则很少接触。一些90后护生也很少与科室的其他老师、护士、医生交流、往来。随访一些结束实习的护生时,问其有没有某某老师的电话号码,或认识某某护士医生,得到的多是摇头不知,这种现象令人担优。部分90后护生不喜欢主动交流,这将影响他们尽快融人工作集体。

1.4 自学能力不足:一些90后护生抱怨带教老师:老师都不怎么教我们,老是让我们重复做些打针、输液这些事情。而带教老师却认为这些护生学习不够主动。在临床教导中,带教的护士老师也面临着很多日常护理工作,根本不可能一对一地教学生,往往是将学生集合到一起见习。同时,在工作中,也特意多讲一些护理专业的知识、技巧,并将一些护理程序、技巧“细节化处理”或“慢放”,目的就是让周围的护生观摩学习。但是,个别护生表现得很懒散,不积极主动学习,只有老师点名提醒才会加以注意。

2 90后护生实习问题的策略思考

2.1 加强在校期间职业道德教育:90后学生存在的这些问题,固然与他们的家庭、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但高校教学工作者应注重对其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首先,职业道德教育在新生人学时即可开始,授课老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进度有意识地加人职业道德教育的相关内容。目的是在学生进驻医院实习之前就具有足够的职业道德思想意识。有利于他们在实习阶段端正工作态度,积极接受带教老师的指导。其次,护生在实习阶段仍需要进一步加强道德的熏陶。作为护生实践和实战的医院,有更多鲜活的案例和机会对实习生的职业道德进行干预。第三,重视理论教学阶段教师的选择。广大临床护理工作者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懂得实习生存在的问题,更能把握住护理行业的情况,让他们介人护生早期教育最好不过。因此,高校可以大量接受医院临床的护士担任学生理论课教学任务。虽然不少医学院校都有从附属医院抽调理论课教学老师的情况,但是尚未形成制度,也缺乏对这类老师教学的激励、福利待遇制度,这点应引起各高校的重视。

2.2 加强护理教学队伍自身建设:面对90后护生存在的问题,一些带教老师依然用旧的观念和方法去看待、引导他们。换言之,老师如不能与时俱进,就不能更好地解决90后护生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医院管理者也应该采取合理的措施,鼓励临床护理老师热心和耐心地做带教工作,因为他们本身的临床护理工作就比较繁琐,难免对教学工作力不从心。

2.3 积极进行职业危机意识干预:90后的学生对社会大环境和未来了解较少,心理准备不足。一旦进人实习阶段,难免出现各种不适应的情况。在学生就业环境日益严峻的今天,很多实习生的思想仍旧还在大学的象牙塔里,对未来的职业生涯缺乏了解和思考,对自己的职业危机关注不够。缺乏危机意识的90后护生,很容易在实习阶段表现得散漫,缺乏责任心等。因此,加强对90后护生的危机意识干预,有助于他们积极认真对待实习工作,增强抗挫折的能力。

一方面,要帮助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从增强就业竞争力人手,鼓励他们刻苦工作和学习;另一方面,要以反面教材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教育。通过宣教与护士有关的法律,护理失职要承担的刑事、民事责任等,给予警示。从而增强他们的职业责任感。

2.4 搭建平台扩展师生交流果道:90后护生交际范围小,交往能力差,说明沟通不够是师生互不信任、产生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如何扩展师生交流渠道,成为护理教学管理者的一个当务之急。笔者认为,根据90后护生更喜欢使用手机短信、QQ等间接方式进行沟通交流的特点。我们可以开设医院护理论坛,方便学生留言、反映问题;建立QQ交流群,方便师生在线或离线交流;开通反映问题的邮箱,接受学生提出的间题。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些平台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并将信息反馈给学生。此外,还必须增加师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例如师生座谈会、师生联谊会等。

3 总结

作为带教老师,我们要清醒的认识90后学生的特点和不足,并针对90后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重视各个领域的研究工作,只有全方位研究90后的特点,我们才能找到更全面,更科学的教育管理模式。

篇2

文章从目前高级中医护理人才培养的现状出发,提出中医护理创新人才应具备的几种能力,以适应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

重视创新人才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取得创新性成果的人才,其核心就是创新思维。创新的实现,最终要落脚于人的创新活动之中。人才是创新之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需要创新人才来实现,因此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创新能力是指人们革旧布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现新问题,从而不断推动事物的发展变化。创新能力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科技素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指出:“人们对付当今世界性问题和挑战的能力,归根到底取决于人们能够激发和调动的创造力的潜力。”

重视技能训练和跟踪模仿能力的培养

我国的护理理念、护理理论、临床和教学用的护理模型强调与国际接轨,基本上都依赖进口。但是跟踪模仿只能是始终落在别人后面,我国护理界一定要重视护理理论、护理技术的创新,重视护理设备和护理模型的研发,尤其是中医护理更应发挥中医理论和技术的特色和优势。护理专业的学生逐步养成了一种甘当配角的习惯,创新的欲望不强,创新的意识不足。多数护生进入临床后,以执行医嘱为己任,机械摹仿、被动执行,不善于分析思考,缺乏独立思考问题和提出不同看法的能力。中医护理学是现代护理学、中医药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实践性强、知识覆盖面广。

重视竞争力和合作能力的意识培养

创新需要合作,需要团队精神。现在的护生大多为独生子女,缺乏合作精神。培养创新护理人才必须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要想改变社会上“重医轻护”的传统观念,使护理行业得到社会应有的尊重,首先行业内要自强,要勇于创新,通过创新加快护理学科的发展,提升护理技术的含金量,提高护理事业对社会的贡献度;其次,作为高等护理院校,一定要坚定不移地推行创新教育,树立科学的、现代的人才质量观,努力营造有利与创新人才成长所需要的平等、信任、宽容、进取的氛围,把创新看成是一种组织学习的方式,把创新教育的实施寓于严格的教学管理之中,把创新教育的实施立足于良好的学科环境、严谨求实的学风之中,为社会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创新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健康教育;老年人;可摘义齿;护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人口寿命普遍延长,并提前进入老龄化国家,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备受关注。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变化及器官功能的减退,牙齿缺失成为老年人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不仅影响咀嚼功能的正常发挥,久而久之会导致消化系统的一系列问题,出现营养不良及吸收障碍,对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佩戴可摘义齿,可修复牙列缺失,恢复嚼功能,保证营养的摄入。可摘义齿具有适应范围广,磨除牙体组织少,摘戴方便,易于清洁和价格较低等优点,目前是老年牙缺失者首选的牙齿修复方法[1]。对已接受治疗的老年人,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和正确的义齿清洁方式,对可摘义齿戴用者具有重要意义。不正确的义齿护理,不仅达不到义齿修复的目的,还会引起许多口腔疾病的并发症,如义齿性口炎、牙周病、牙龈炎等。口腔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使人们认识到并能终身保持口腔健康[2]。现实生活中老年义齿戴用者缺乏基本的口腔保健知识,不知道义齿清洁对健康的影响,因此,如何保持口腔卫生,维护口腔健康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老年人可摘义齿戴用者进行几方面的健康教育,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科2015年5月~2016年4月接诊需佩戴可摘义齿的老年人共126例,包括生活不能自理10例,年龄65~80岁。其中男性7例,女性55例。

1.2结果

126例老年戴用可摘义齿者普遍缺乏口腔健康知识,经统计,68%(86例)者不戴义齿时不知道将义齿浸泡在冷水中,42%(53例)者吃完饭后不漱口,46%(58例)者将义齿放入口中后咬着安放,60%(76例)者睡前忘记摘下义齿等。健康教育后老年人对义齿护理知识明显提高,比例超过健康教育前,改变了不良习惯。总之,健康教育有效提高了老年人的义齿护理知识,改善了护理行为。

2方法

2.1佩戴前健康教育

2.1.1

关心安慰患者

医院首先提供整洁、明亮、舒适、安全的环境,创造开放式的谈话场所。患者来就诊时,护士热情接待,根据不同患者产生的应急反应进行有针对性的心里护理,以亲切的语言,真诚的关怀,恰如其分的解释取得患者的信任,鼓励和安慰患者,减轻患者焦虑及恐惧心里,了解患者病情,询问病史及药物过敏史,了解有无治疗禁忌证,并给患者漱口以清洁口腔。

2.1.2取得患者配合

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局部义齿戴入的步骤及治疗时间、预后、并发症、治疗费用;告知佩戴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尤其对于听力下降及反应迟钝的老年人应反复交代。指导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要用口呼吸,避免误吞,如有不适则举手示意,不能随意讲话及转动身体,以防导致口腔软组织意外损伤。

2.2佩戴后健康教育

2.2.1义齿取戴方法

指导患者正确取戴义齿,不宜强力摘戴。安装义齿时注意好金属翼环和套用翼环的牙齿,双手左右平衡放入口中,不能将义齿放入口中后咬着安放,不宜用舌将义齿顶出,防止损伤自己原有的牙齿、口腔组织或损坏义齿。初戴义齿如有疼痛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修改;在修改前不能耐受的疼痛,应摘下义齿放入冷的清水中浸泡,不要干置,待来医院前1~2h戴上义齿以便准确查明原因,得到正确修改。切忌忍耐戴用,以免压伤牙槽粘膜或损伤牙周支持组织。

2.2.2义齿的处理

告知患者饭后及睡前应将义齿取下即时清洗。可摘局部义齿与牙龈和粘膜之间有间隙存在,进食后可有食物残屑存留,每次进食后应取出清洗漱口,以维护口腔组织的健康。夜间睡眠也不宜戴活动性义齿,以免造成误吞,同时可缓解牙槽骨压力。义齿清洗时在流水中用普通牙刷清洗干净,再浸泡于冷的清水中,禁止浸泡在热水或酒精等有机溶剂中,以免造成义齿基托树脂老化而影响使用寿命。义齿磨光面用软毛刷轻轻刷洗,组织面由于较粗糙可用硬毛刷仔细清洗。对口腔无病变及损伤者告知经常戴用义齿,以防余留牙位置改变或牙槽骨吸收变形而导致义齿摘戴困难,甚至无法戴入。

2.2.3加强口腔卫生

老年人佩戴的义齿和余留牙之间会产生新的滞留区,进食后可有食物残屑存留,同时减弱了唾液冲洗或缓冲作用,利于细菌附着,加之老年人口腔自洁能力和抵抗力下降,为细菌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容易引发义齿性口炎、牙周病及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3]。应告知患者每次进食后及时取出清洗、漱口,以维护口腔组织健康。

2.2.4饮食指导

初戴义齿应先吃软的小块食物,尽量少用前牙切咬大块食物,根据情况逐渐增加食物硬度,最好不吃较硬的食物,适应以后也不要吃坚硬食物,以免弄坏义齿。

2.2.5不适复诊

初戴义齿时口内会有异物感,语言不清晰,恶心,唾液增多,咀嚼功能差,一般1~2周后即可缓解。若余留牙和粘膜的疼痛、义齿松动、摘戴困难、咬颊舌、咀嚼肌和颞下颌关节不适,或义齿损坏等应及时就医检查、调改和修理,不要自己修改义齿。正常半年到医院复诊1次义齿,即便活动义齿没有出现问题,也应该五年左右到医院更换一次。

3讨论

可摘义齿体积大,带入口腔后影响牙齿的自洁能力,降低口内生存环境,同时义齿周围容易滞留食物,促进细菌繁殖,导致佩戴可摘义齿老年人口腔卫生状况较差,加之老年人自理能力减退,反应迟钝,科学保健观念淡漠,认为老年人不需要口腔保健。因此,需要护士充满人性化的关怀,向老年人讲解相关口腔疾病和防治的保健知识[4]。通过健康教育,使老年人的口腔保健意识明显增强,提高了义齿护理知识,改善了义齿护理行为,达到良好的义齿卫生状况,培养了老年人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进一步提高了老年人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冯崇锦.口腔科疾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571-638.

[2]贾晓青.健康教育在口腔科门诊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5,15(52):144-145.

篇4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iate ligament,ACL)损伤后自愈能力较差,移植重 建是目前治疗的主要手段。本科自2005年以来共收治前、后交叉韧带断裂45例,其中前交叉 韧带断裂33例,均采用关节镜下自体绳肌腱移植重建术。笔者通过对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及术后康复训练的指导,使患者膝关节达到良好的功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3例中,男25例,女8例;年龄16~54岁,平均35岁。其中22例为运动损伤 ,其余为交通伤,均为闭合性损伤。伤后至手术时间平均2.4个月(3周至10个月),术前M RI 均显示前交叉韧带断裂,同时合并后交叉韧带断裂6例,半月板断裂20例,内或外侧副韧带 损伤5例。术前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1]29~76分,平均53.1分。

1.2 结果

3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1个月。33例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均达0~1 10度,活动时无明显疼痛,复查前抽屉试验阴性,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2 护理体会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贯穿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首先与患者建立融洽的关系 ,使其对医 护人员有一种信任感,消除紧张、恐惧心理。护士通过与患者交流,评估患者的心理 活动、心理特征、压力源及其应对模式,根据不同个性及接受能力,采用口头、书面、录像 、床旁示范的方式让患者了解麻醉方式、手术目的、术前注意事项、术后效果、主刀医师,使其以最佳心态配合手术及康复训练,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2.1.2 术前一般护理 因术后患者患肢用石膏托外固定,需卧床休息,术前2d 指导患者床上 使用大便器,训练床上排便功能,以免因不习惯床上大小便而引起尿潴留或便秘。术前检查 手术区域皮肤及邻近皮肤有无伤口及感染灶。膝关节区域备皮,操作时动作轻柔,不要刮破 皮 肤,用温肥皂水清洁皮肤。术前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等长舒缩和踝关节屈伸锻炼,方法: 持续收缩股四头肌10s,放松稍作停顿,如此反复进行。直腿抬高锻炼,方法:患者平卧床 上,患肢膝关节伸直抬高,保持10s后缓慢放下。注意抬高床面角度不要超过45度,因为超 过45度锻炼的是屈髋肌的力量,练习10次/d,20min/次。

2.2 术后护理

2.2.1 术后一般护理 术后去枕平卧6h,禁食6h,注意监测神志、精 神状态,测量体温,进行血氧心电监测,了解生命征变化情况。清洁会,尿道口用迅碘 消毒,2次/d,预防尿路感染。注意伤口渗血情况,正常为血性液体,3d后无明显渗出。术 后以石膏托将患肢膝关节固定屈曲15~20度,可使重建后的前交叉韧带处于低张力状态,有 利于韧带吻合口的愈合。同时抬高患肢以利于下肢静脉、淋巴回流,减少伤口渗血及患肢肿 胀。

2.2.2 防止膝关节积血 术后患肢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可减轻创面 渗血和体液外渗,向患 者讲明弹力绷带包扎的目的、注意事项。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压迫打折,加强巡视,及时 放出引流液并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关节积血一般出现在术后5~6h内,如果膝关节明显肿胀,剧烈疼痛,患者拒绝患肢活动,此时应立即协助医生进行膝关节穿刺抽液。

2.3 术后康复训练

患者常因术后疼痛,担 心重建韧带松动和断裂而不愿接受膝关节功能锻炼。因此,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使 其明白交叉韧带重建后,并不意味着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只有通过正常的康复训练才能有 效地防止股四头肌萎缩,促进血液循环及膝关节积液的吸收,消除肿胀,防止粘连 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从而有效地促进关节功能康复,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方素华等 [2]对43例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患者采用康复训练程序锻炼,由专业 护士指导患者进行个性化、渐进性和全面性的康复训练,其结果明显优于未按程序训练的对 照组。

早期康复训练(术后0~7d)的目的是防止膝关节无法伸直,同时保护 股四头肌及绳肌的肌力,消肿止痛。术后1d开始进行踝关节主动屈伸练习和股 四头肌等长 收缩练习,以防止股四头肌萎缩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并有助于肌力恢复,开始3组/d,10 ~20次/组,逐渐增加至4~5组/d,60~80次/组。负压引流管拔出后,可进行膝关节被动屈 伸锻炼,最后应用CPM机,2次/d,膝关节屈伸从10~20度开始,逐渐增加至60~90 度 ,以循序渐进的原则。此阶段不宜进行直腿抬高练习,以防在抬高患肢过程中胫骨的异常移 动,造成重建的ACL,影响胫骨愈合。

中期康复训练的目的是加强患肢肌力,提高患肢主动 活动能力和活动范围。继续股四头肌的静息收缩锻炼,进行直腿抬高练习,直腿抬高时应快 抬慢放,增加空中滞留时间。此期的CPM机活动范围已不能满足康复要求,嘱患者坐床边,双下肢自然下垂,将健肢小腿压在患肢小腿上,慢慢向臀部方向压,应防止力量过强过猛引 起再损伤,与CPM机相交替进行主、被动功能锻炼,并做好记录,用每日增长角度来鼓励患 者坚持不懈的锻炼,此阶段训练患肢膝关节屈伸角度应在90度以上。此阶段还有一个重要 的训练目的就是本体感觉的训练,正常韧带的本体感觉对于膝关节的正常功能非常重要。目 前重建技术只能使膝关节得到局部的稳定性,还不能恢复其本体感觉[3],故术后 功能锻 炼对本体感觉功能恢复十分重要。此期可进行简单有效的骑固定自行车训练,2次/d,每次3 0min,逐渐延长训练时间。此期还需训练行走平衡能力和正常步态练习。

后期康复训练(术后4周以上)的目的是提高膝关节控制能力及稳定性 ,逐渐负重行走。在此期间患者应达到全范围关节活动度,术后8周部分可负重,12周完全 负重,开始进行过伸及下蹲训练,术后6~8个月恢复正常生活及轻微体育运动。

2.4 出院指导

术后2周拆线后即可出院,出院前向患者宣传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并为患者制 定具体的康复训练计划,使之遵循,告知患者康复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才能保证 膝 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同时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过度负重。术后3周逐渐扶拐下地行走,8周 后 可弃拐,下地行走注意安全,出院时需带膝关节限制性活动支具保护3个月,1年后才能恢复 剧烈运动。3个月内需来院复查1次/2周,既可检验训练成果,也可指导患者进行下一步的康 复训练计划。

参考文献:

[1] 刘云鹏,刘沂.骨与关节损伤和疾病的诊断分类及功能评定标准[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24-225.

篇5

一、利用互联网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中信息沟通共享平台

以前,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内部存在分裂与职责不清,沟通不畅,互不信任。学生在学校的品德表现与在家庭的表现、社区的教育难以形成合力,学生钻了三位一体分裂模式的空,在家庭里借口学校蒙蔽家长,在学校里借口家庭蒙蔽学校,家庭学校信息沟通困难。与此相一致,社区对学生的管教处于空白状态,学生在社区活动时间短,但品德表现往往最真实、最自然,社区是对学生品德成长检验的最理想场所。上述三方沟通不畅,缺乏协调,中小学生德育工作面临巨大压力。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思维的跳跃式发展伴随着科技改革教育的大幕迅速拉开,教育信息化已然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流趋势。例如一些学校开始利用微信公众号的移动家校沟通服务平台,集智能成绩分析、无障碍家校沟通、作业通知编发、家庭教育管理、官网信息展示系统等于一体,为学校、家庭、老师之间的高效沟通提供最好的服务,逐步实现学校、家庭、社区共育。这种新的德商方式具有完全打破时空限制的特性,实现家、校、社区沟通高效快捷,满足老师和家长、社区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变化,从而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

二、怎样建立家庭、社区、学校三位一体联动的品德教育机制

首先,在学校内部建立真正有效的德育评价机制。要建立学校德育工作平台,实现三者的信息互通。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可以组建这样的平台,在此平台上可以公布学生德育工作信息,协商德育工作问题,学习正确的德育工作模式,提高德育工作效率。利用此平台建立学生品德的认证制度(我们过去在小学里老师画小红花就是认证制度的例子),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督促与反馈工作,将符合德育原则的行为认证化,将缺点与不足记载(如以前我们在小学里给有缺点的同学每周的表现画一个缺一个花瓣的红花),提高学生进行品德自我修养、自我批评的能力。这个平台能够有效地沟通、记录、展现、分析学生的日常学习和思想品德行为情况,帮助老师和家长指导学生更好地成长。家长一方面可以随时随地与学校老师互动交流,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碎片化空余时间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这将逐渐填补和弥合学校与家庭之间在孩子教育专业度、信息不对称方面的差距,能够更好地配合学校起到立德育人的作用。

其次,家庭教育中对学生品德表现与管理建立评价指标制度。许多家庭对孩子学习成绩往往有硬指标下达,每次测试后进行对比分析与反思,但对学生品德成长缺乏这样的检查反馈制度,甚至一些家庭不知如何对孩子进行品德培养。由于没有奋斗目标,没有对比尺度,没有记载记录,对孩子品德的评价处于自发的粗模糊状态。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家长德育资源,每位家长身上都有潜在的优势,关键是教师要有发现这些优势的慧眼。面对关注孩子程度高又有能力的家长,我们创造机会,使其参与教育;面对孩子的教育麻木不仁、听之任之的家长,我们主动干预,唤醒其共育意识;面对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的家长,我们创造机会,让孩子体会家长的艰辛;面对溺爱孩子的家长,我们让孩子反思父母行为背后的东西。教师重新认识家长在学生教育过程的角色、地位、职责、使教师增强开发和利用家长德育资源的意识,并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家长的爱是最大的德育资源,引导孩子感悟家长对子女的爱是开展家校协同教育的基础;家校共育是达到育人效果最大化的有效方式”。教师应该善于、勤于发现家长身上有益的课程资源,树立每位家长身上都蕴含着丰富的潜在的资源优势的意识。

篇6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经过治疗后,皮疹已经消退,只局部留有神经痛长期不愈,延续疼痛超过一个月的神经疼痛病[1]。关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定义至今无统一意见,一种定义为皮肤带状疱疹急性炎症期后持续3个月以上的局限性疼痛。另一种定义为急性带状疱疹治愈后的疼痛,持续时间1个月至6个月[2]。我院自近年来采用中西药联合治疗该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采用护理配合效果更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0年3月~2011年12月收治的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对照组(西医治疗组)各30例,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心衰、精神疾患及妊娠患者。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28~76岁,平均56.8岁;轻度疼痛7例,中度疼痛13例,重度疼痛10例;病程5d~8个月,平均3.2个月。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31~78岁,平均57.3岁;轻度疼痛13例,中度疼痛12例,重度疼痛5例;病程3d~10个月,平均3.5个月。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病程等各方面比较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西医治疗,转移因子皮下注射,2ml/次,1~2周1次,连续注射1~3次;注射维生素B1针、维生素B12针,4ml/次,1次/日,连续注射2周。观察组患者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双花皂角汤汤加减治疗,基础方剂为:当归15g,生地10g,川芎10g,金银花15g,赤芍15g,皂角刺6g,穿山甲10g,天花粉10g,乳香6g,没药6g,生甘草6g。加减法:年老体弱者加党参、白术;发于头部者加蜈蚣、生姜;发于躯干者加元胡、香附;发于上肢者加姜黄;发于下肢者加牛膝;便溏者加砂仁、生山药;大便干结者加酒大黄。以上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两组患者均以持续治疗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比较治疗效果。

1.3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组间进行卡方检验,以P

2 护理干预

2.1 疼痛的控制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使人们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此病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疼痛性疾病,其主要特点为顽固性疼痛,此疼痛使多数患者受尽折磨,对中度疼痛的患者(疼痛程度像≤5分)由护士指导其采取以下非药物疗法减轻疼痛:(1)呼吸止痛法:疼痛时深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呼出,而后慢吸慢呼,呼吸时双目闭合,想像新鲜空气缓慢进入肺内;(2)松弛止痛法:松弛肌肉,如叹气、打哈欠、深呼吸、闭目冥思等方法能减轻或阻断疼痛反应,起到止痛作用;(3)转移止痛法:可通过多种形式分散病人的注意力,起到减轻疼痛的作用,如看电视、讲故事、创造欢乐的气氛、与亲近的家属、朋友相互交谈等。若非药物疗法无效或重度疼痛(疼痛程度≥6分)时,护士报告医生使用有效止痛剂,另外对伴有焦虑或抑郁的患者除心理支持外,根据医嘱适当应用催眠镇静药,如苯二氮芥类(安定、硝基安定),也可应用抗焦虑或抑郁药,均有一定的疗效.1.3疼痛的心理护理:熟悉病人的病情、心理特征、生活习惯,了解病人的家庭状况,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帮助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详细了解止痛药的药理、疗效与副反应,指导病人正确用药。

2.2 舒适护理

保持室内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效果,适宜的室内温度,创造舒适的环境,避免强光、噪音等环境因素诱发或加重疼痛。医务人员讲话声音应小,各项护理操作应做到稳、准、轻,尽量减少碰击声,避免一切不良刺激,使房间声响保持在35dB以下。

2.3 心理护理

在入院之初,首诊护士就详细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经治医生的情况、医术及责任护士的情况。护士在进行住院宣教的同时,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热情的服务、还要有娴熟的技术,以化解患者的不良情绪。5例患者年纪较大,均在70岁以上,个别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护士均能主动热情照顾患者的起居,并经常与患者聊天沟通,消除其陌生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鼓励其亲人朋友给予更多的关爱,从点点滴滴让患者感受温暖、重建希望,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很好地配合医疗护理。加强责任意识,针对患者老年体弱、病程长的特点,护士除按等级护理要求巡视病房外,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加强预见性护理,预见性护理在老年患者显得格外重要,要求护士要细心、从细微的病情变化,做好预测、判断、处理;做好基础护理保持床单位平整、干净,污染后及时更换,为患者提供整洁舒适安静的就诊环境;切口疼痛的护理:评估切口疼痛的程度,给予心理疏导,减轻对疼痛的敏感性,必要时给予止痛剂。

3 健康教育

3.1 健康知识的教育

评估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及家属的交谈,初步了解患者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生理缺陷、心理、生活习惯及家庭背景及病情的轻重等。同时用望、闻、问、切的方法采集一般资料,运用辨证分析确定证型评估患者。让患者认识、了解带状疱疹的病因、病机及主要症状通过发放健康教育小册子或聊天让患者了解带状疱疹是一种神经和皮肤都同时受创的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近来也有低龄化发病的趋势,多认为是紧张、劳累、感染或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类药及恶性肿瘤病等综合因素引发的免疫力低下所致。本病的特点是:发病年龄及季节的无预见性、无规律性,发作时皮肤的创面灼痛、神经闪电样刺痛难忍,后遗痛持久顽固。安慰体贴患者,尽量解除和减轻患者疼痛,耐心讲解本病的发生原因和疼痛机制,以减轻心理压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病人感到心情舒畅,转移及分散病人的注意力,有效地减轻疼痛。

3.2 饮食调护教育

选择食物时,必须根据病证的性质,结合食物的性味归经,选用相宜的食物配膳,才做到寒热协调、五味不偏,则脾胃得养。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忌辛辣鱼腥等发物,少食煎烤油炸之品,宜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并保持大便通畅,不宜饮酒。或者饮食时要结合原发病的饮食禁忌。

3.3 用药知识的教育

中药汤剂宜温服,如病人出现食欲不振、腹痛、便溏时应停止服用。教会患者相关自我护理的知识与技能,有助于患者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中医的物理治疗如针灸、耳针、梅花针、理疗、推拿、按摩等疗法,可改善血液循环,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对针灸治疗的患者,应指导患者起针后休息10min,6h内不要洗浴,以防针孔感染。敷贴膏药的患者讲解对按摩推拿的患者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自我按摩知识教育。

3.4 日常注意事项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一种顽固性疼痛性疾病,其发病的主要特点为疼痛,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滞留于体内的病毒所致,患者在感染带状疱疹初期,没能及时的进行治疗,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以至于病毒依然滞留于体内,成为带病毒者,当带病毒者受到某些因素导致自身免疫力降低时,滞留于体内的病毒将再次被激发,病毒沿神经生长繁殖,继而造成神经的损坏或破坏,从而引发神经疼痛,也就是大家常见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对于此病,我建议大家要及早的治疗,以免病情恶化。在发现自身患有带状疱疹后要及时就诊,如果不及时治疗,在带状疱疹皮损消退后,会留下疼痛的后遗症,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此病的发生不仅给你身体带来伤害,而且严重的影响到你的正常生活,如果带状疱疹出现在面部,也就如张女士那样,治疗不及时最易导致面瘫。发病期间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平时适当的锻炼身体,从而增强自身免疫力。

4 结果

4.1 疗效评价标准

按照疼痛分级标准[3]进行疼痛改善程度的制定,即治愈:患者疼痛部位疼痛感完全消失,VAS评分为0分,不影响生活及工作;显效:患者疼痛部位疼痛感明显改善,VAS评分

4.2 临床疗效(见表1)

4.3 复发率及不良反应

随访观察6~18个月,观察组复发1例,复发率为3.33%;对照组复发5例,复发率为16.67%。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出现恶心2例,对照组出现恶心1例,头晕1例。

5 讨论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而引发的一种以疼痛为主要感觉的皮肤病。一般病毒感染有一定的自限性,15~30天左右皮疹可自行消退。但神经痛与皮疹消退不成比例,有的老人即使皮疹完全消退,神经痛往往持续数月或数年,甚者达10余年之久。目前,现代医学解决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一个难题,其只能通过止痛药物来暂时缓解疼痛但很少能根治,而我院采用中西药联合治疗后遗神经痛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5.1 影响疗效的因素

治疗此病,不同病人的疗效差异极大,最快的7~10天,最长的4~6个月,那么,影响疗效的因素:(1)年龄和体质:年龄越大、体质越弱疗程愈长;(2)心情:易生气发火、急躁、再加信心不足的患者则疗程长;(3)睡眠:充足的睡眠可提高免疫力,而患者往往由于疼痛影响睡眠,疗程就长,故应加服助眠剂;(4)劳累:重症病人应停工休息,中轻度患者也应避免过劳,否则会影响疗效;(5)其它疾病:疱疹病人特别是后遗神经痛往往伴有糖尿病、胃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必须同时进行认真治疗,方能相得益彰,提高疗效;(6)病情:凡后遗神经痛在三个月以上者疗程延长,后遗神经痛在二年以上的病人,则至少一个半月方可痊愈;(7)诊治时间:就医时间愈早,疗效愈好;(8)气候及生物钟:气候强烈变化时,人体免疫力下降,疼痛加重,患者切勿紧张,否则,也会影响疗效;还有人体生物钟与疗效也有关系,医学上称为“病毒的认时性”,一般人体在下午四点左右及夜三点左右免疫力较低,病毒会乘机作怪,此时用药效果就好。

5.2 后遗症的原因

引发后遗神经痛的主要原因是,神经线的外皮粗纤维被疱疹病毒大量吞食破坏的结果,其次是残余的病毒不定期在作怪。留下后遗症与下列因素有关。疱疹类型:凡大水泡型及疤痕性(即坏俎型疱疹)的带状疱疹易留下后遗症。这两种疱疹由于结痂时间长,此期间病毒活动猖獗,易把神经外周的组纤维严重破坏,而导致掉痂后留下后遗神经痛,前者较好治,后者则更难治;年龄、体质:凡60岁以上,又多病丛生,免疫力低下的病人易留下后遗症;治疗方法和时间:未及时治疗者易留下后遗症。

出现后遗症应采取三种方法:心理治疗又分支持疗法(即鼓励病人树立信心,因这是自限性疾病,主要耐心);还有释疑疗法(即要把病人发病的外因找出来,并向病人详细讲解治疗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及对策);中药外治;中药内服,随症治疗。目前在医学界流行“此症无特效办法”的观点是十分错误和有害的。

5.3 中医病因病机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当属于中医“蛇丹痛”范畴,认为其主要病因为外感湿热毒邪,内因是正气虚弱,形成邪实正虚的基本病机。毒邪入侵伤及络脉,络气郁滞,甚则瘀塞不通,不通则痛。若正气大虚,呈现阳失温煦,阴失濡润,阳气虚,元阳不足,清阳不升;阴血不足,脉络拘急,则形成不荣则痛。在临床治疗方面,众多医家都认为,瘀血为本病最主要、最基本的病理因素,其他相关病机均在此基础上产生 。带状疱疹皮损消退后,因余毒未尽,留滞经络,气血运行受阻,气滞血瘀,则出现疼痛。因此,活血化瘀法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最常见的方法,在活血化瘀的基础上可配以补气、养血、解毒、清热等方法。本研究观察组患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双花皂角汤加减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方中当归、生地、川芎、赤芍、乳香、没药活血通络、养血止痛,金银花、天花粉清热解毒,皂角刺、穿山甲通络破瘀,能够引药效直达病所,生甘草解毒益气、调和诸药。在护理工作中,要指导患者加强营养进食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增加抵抗力,保持大便通畅。告知患者注意局部卫生,保持局部清洁、干燥,穿棉质内衣。保持心情舒畅,多听音乐,适当运动,以散步为主,以分散注意力,缓解疼痛,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

在治疗过程中,安静、舒适的医疗环境能使患者缓和其紧张、焦虑的心情,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使其产生对就医过程的安全感和提高其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这些积极的情绪会有效地促进患者的康复。正确的护理是有效控制疼痛的关键,通过以上的了解,想必大家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护理有了新的认识,做好疼痛的控制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朱学俊.现代皮肤性病学诊疗手册.北京医科大学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发行.2004.5:2-3.

篇7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430-01

带教老师肩负着培养护理接班人的任务,既是护理者,又是教育者[1],他们是护生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引导者、辅导者、示范者,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抽时间花精力来手把手的指导学生,有的带教老师甚至兼任护士长的职务。在临床带教过程中,要求带教老师的思想技术都要过硬,态度要求和蔼可亲,服务周到,处处以身作则[2]。他们在心理上都担负着怎样的压力?为了研究和掌握护理临床带教老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引起医院对带教老师心理压力的关注,作者做了此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对石家庄市几家三级医院的带教老师进行抽样调查,共调查了40名带教老师。工龄:10年以下,8名(20%)、11―20年,23名(57.5%)、21年以上,9名(22.5%)。

1.2研究方法:问卷是参考相关文献后自行设计,发给带教老师填写并当场回收,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2 结果

2.1影响带教老师心理压力状况的因素(表1)

3 讨论

3.1影响带教老师的心理压力状况的因素

有调查发现,带教老师对护生的实际关心远低于护生期望值,这与带教老师身兼数职,工作繁忙有关[3]。但在本调查中有超过3/4的老师表示与所带教学生关系比较好,有95%的老师会努力搞好师生关系,这显然又增加了老师在带教过程中的精力投入,无形中增加了自己的心理压力,也就是说带教老师都在投入精力改进方法,这又增加了其心理压力。虽然带教老师在上岗前经过一定的岗前培训,但这远远不够,他们缺少一套专业的带教系统。另外,在带教中作为一名带教老师要时刻提心吊胆的监督学生,放手不放眼以防学生发生差错事故,会给带教老师带来很大影响,因而大部分老师在带教中严格做到了放手不放眼,也就是说她们时刻都在担心,也就体现出对其心理压力的影响。

3.2压力来源与严重程度

在工作方面,最主要的压力是工作任务繁重,同时,目前医院护士编制少,治疗多,危重病人多,抢救多,工作压力大,护士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下工作,极易导致护士身心疲惫[4]。带教方面,有一半以上的老师选择担心学生发生差错事故,相比之下,来自社会、家庭、经济方面的压力就比较小了。带教老师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抽出休息时间来给学生补课和进行讲座在医院是很常见的,他们在工作的时候还必须放手不放眼,提心吊胆,生怕护生在自己的带教下发生差错。这就是一个很矛盾的问题,矛盾的焦点就是时间。因此我们想从根本缓冲带教老师的压力,只有给她们时间,建议护理部或科室将带教老师的工作任务卸掉一部分。

3.3压力的调节

人们对压力调节有很多方法,一种是从根本上解除这种压力。另外一种就是通过调整自己的心理来暂时缓冲这种压力。

对于自己的调节方法表示满意的有10%,另有90%表示对自己的调节方式不满意。可见自身调节的结果有限。还有部分老师更加努力的工作,通过工作效率的提高来缓冲,这也有其负面影响,更加努力的工作,其生理压力会增加,心理上的压力也会慢慢上升。

由此可见,带教老师的缓解压力方法并不是令人满意,建议医院能想方设法帮助带教老师缓解,如帮助她们调整潜意识中对自身的评价,学会应对紧张的技巧以提高对心理压力的承受能力[5]。护理部可以不定期的组织带教老师聚一聚,讨论带教工作的方法等。专家认为获得管理者的支持,是影响个人工作满意感或心理健康的有效方式[6]。

压力过度使人心理、生理行为受到多方面影响。长期持续的压力可导致抑郁、厌倦、焦虑、失眠等症状[7]。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健康理念的不断发展,心理健康和心理压力方面将会得到更多的关注,护士作为健康的守护者,其社会地位也会进一步得到社会认可,而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心理压力状况也必然引起大家的重视。只有重视带教老师的心理压力状况,她们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优秀的护理人才,从而推动整个护理学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姜安丽、石琴. 新编护理学基础.北京:北京高校教育出版社,1999,12―13.

[2] 黄卫、牛营.带教老师在临床护理中的作用.中华中医杂志,2004,24(19):145.

[3] 陈玉霞、叶存菊.实习护生与带教老师沟通困难原因分析与对策.护理杂志,2003,20(3):83―84.

[4] 刘秀婵、迟晓琳.护理人员如何应对心理压力.中华医药杂志,2005,12(4):45.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为2012.1~2013.1到急诊科的护理实习生共58人, 其中中专学历39人, 大专学历15人, 本科4人, 年龄18~24岁, 均为女性, 来自省内大中专院校。

1. 2 带教教师:为本科学历, 在急诊科从事临床护理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 急诊科具有带教资格的教师8人, 其中护师2人, 主管护师5人, 副主任护师1人, 带教教师实行季度考核动态管理的选拔模式。

1. 3 实习生到科由教学护士向学生介绍急诊科的规章制度、人员及环境, 规范言行举止。同时发放护理实习生对带教教师评价表以及带教教师对实习生评价表, 使实习生了解评价表中对实习生的要求, 以及在实习中对带教教师从那些方面进行评价。在本科室实习结束时, 双方填写评价表, 其中实习生对带教教师评价表实行匿名制, 直接反馈护士长。

1. 4 带教教师对实习生评价表设计

该表包括6个方面, 24个项目。劳动纪律(10分)、仪容仪表(10分)、学习及工作态度(20分)、动手能力(20分)、沟通能力(20分)、服务态度(20分), 其中每个项目分为四个等级4分:好、3分:较好、2分:一般、1分:差。

1. 5 实习生对带教教师评价表设计

该表包括5个方面, 24个项目。教学态度(20分)、业务水平(20分)、操作规范(20分)、沟通能力(20分)、方法(20分), 其中每个项目分为四个等级4分:好、3分:较好、2分:一般、1分:差。

其中, 实习生对带教教师评价表, 设置了开放式的调查问卷部分:①每位实习的学生在实习结束后, 必须填写出两项在实习过程中不满意的方面。内容包括:实习课程的设置、带教教师的技术水平、教师的业务水平、带教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以及科室对带教工作的重视程度等方面。②实习生填写出在急诊科实习期间最想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以及最难的知识及技能。

2 效果与评价

2. 1 为职能部门及时反馈真实的带教情况:实习生出科时将双向评价表交由护理部或科教科, 为职能部门真实、直接、细致的了解实习生的学习情况及临床护士的带教情况提供依据。有力的保障了本院实习生带教工作的教学质量。

2. 2 提升了临床护士教学及业务水平:双向考核对教与学是一种制约, 更是一种激励, 通过对教师的无记名的反馈可以更真实的反应带教教师的水平及真实的带教情况, 从而激励带教教师有意识的专研专科理论及技能, 在带教的同时提高了护士的业务水平, 达到了教与学的共赢。

2. 3 增强了带教教师对教师工作的热情及责任心:在双向评价表的制约下, 带教教师不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都能够主动的、热情的关心学生, 融洽了师生关系, 营造了教与学的良好的氛围。

2. 4 管理控制有力:可以通过双向评价的反馈信息, 做为年底评选优秀的带教教师及优秀实习生的依据, 并做为下一年度遴选带教资格的依据, 对被评为差的带教老师实行淘汰制, 保持高质量的带教水平。同时, 每个反馈单都有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对我们提出的宝贵意见, 通过反馈信息明确了改进的方向, 不断的提高带教工作的质量。

3 讨论

3. 1 带教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表内容包括:劳动纪律、学习的态度、技能掌握、理论知识、对患者的服务态度以及对本科室提出的意见及建议等几方面。

篇9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435―01

临床护理教育是护理专业教育的重要环节,临床护理的带教质量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的护理人才。目前国内在临床护理带教方面各医院模式不一,效果也不尽相同,合理高效的带教模式是促进护生全面掌握专科理论知识和护理技能,培养护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长期护理教学中,根据本科室特点,拟定出以下计划,与同行相磋。

1 国内临床护理带教现状

1.1带教老师方面 整体学历层次相对不足、教学方法单一陈旧的倾向[1]、老师通常由于时间,精力不足,只是简单地向学生讲解临床现象,或将所记的课本理论直接灌输给学生,而不能做到两者的有机结合,同时对护生思想,心理重视不够,没能做到及时疏导,因材施教。

1.2实习护生方面 学生刚刚走出学校,对医院环境不适应,缺乏沟通技巧、长期课堂教学使学生不太适应临床的带教模式,法律意识及安全意识薄弱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到教学质量。

2改进方法

2.1提高带教老师自身素质 (1)带教老师必须是在本科室工作五年以上,本科毕业,经过护理部考核通过的人员。以确保带教老师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过硬的专业技能,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及表达能力,能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2)加强对带教老师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使老师能够主动的关心护生,及时发现不利于学习的心理因素并加以疏导,善于发现每个护生的心理及性格特点,做到因材施教。(3)加强老师的责任意识。(4)从排班上,给带教老师安排一定的带教时间。

2.2建立完善的带教流程,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2.2.1明确带教目标 入科首日由带教老师热情接待,向护生介绍病区环境及制度,尤其是无菌,查对等易出差错的地方,强化职业防护,评估护生基本情况,与护生共同制定出合理的个体化的带教目标。一般护生到我科实习时间为三周,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要求护生尽快熟悉环境及带教老师,了解学习目标及计划,以及本科室的基本理论、常用的基本技能,常见病及多发病,熟悉工作流程。第二阶段要求护生逐步进入工作状态,基本掌握本科常见病及危重病的护理常规,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技能操作。掌握一定的护患沟通技巧,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第三阶段要求护生能对分管患者实施连续的整体护理,并掌握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培养护生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对前两周的学习工作进行总结,完成出科考试。

2.2.2制定带教计划 由所有带教老师共同讨论并制定出个体化的带教计划。

2.2.3落实带教计划 依据目标制定出详细的带教计划,有目标,有重点,有弹性,且目标可行。

(1)强化基础护理操作规范,及时发现并纠正护生操作中的错误及不良习惯,逐步提高专科知识和能力。培养护生整体护理的能力、培养预见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2)根据护生在不同阶段心理,及时变换带教策略。尽量安排专人带教,以消除护生对临床的陌生感。(3)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图片的应用,生动形象,客观性强,效果佳;尽量利用幻灯授课,图文并茂,加深记忆[2];以问题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法;护理教学查房;开展新手术、重大手术前进行术前讨论会;经验教学法[3]随身携带口袋本,随时记录,随时总结,有问题及时提问。开展信息素质教育[4],教会学生进行文献检索,拓宽视野。实行一对一,在教学过程中实行一对一带教,尽量做到放手不放眼,放眼不放心,在护士实习操作出现偏差时,及时给予纠正,防止差错事故发生[5]。(4)注重综合能力及实践能力,沟通能力的培养,强化法律意识及安全意识。

2.2.4评价带教结果 学生每周对带教计划作出评价,由老师进行调整,出科前对教学计划作出总评价,提出建议,以利于不断改进。

3 本带教模式的特点

3.1加强首日接待,便于护生更快熟悉环境

在护生到科室的第一天,用半天的时间详细讲解环境,常见病,急重症的基本知识,使护生对新科室有了初步了解,帮助护生尽快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联系起来,消除由于对新环境的陌生而产生的心理焦虑。

强调无菌,三查七对等重点制度,同时加强了对职业防护的讲解,辅以以往发生差错事故的实例讲解,便于护生理解,防患于未然。

3.2路径式的具体安排,避免了盲目教学

3.3在实习安排方面,借鉴临床路径的工作模式,彻底解决了因种种原因造成的实习内容漏,缺,教师盲目教学,“想起什么教什么”,或者在学生出科前一次补足的现象。

这种安排更具体,细化,按照每周实习带教具体安排进行带教,更便于教师有效控制实习带教过程,落实实习目标。

3.4及时反馈,加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随时改进带教中的问题

将实习计划告知护生,每周收集护生的反馈意见及建议,充分调动了护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护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内容更有条理。

加强与护生的沟通,对护生反馈的意见和建议,教师在与护生讨论后制定出改进方法,可以随时修正带教中的问题,提高带教水平。

4 讨论

通过对带教人员的层层把关及有计划的带教内容设计,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解决了以往“教,学”过程中的盲目性,让护生的学习更主动,更有计划。及时收集护生的反馈意见,注重教与学的双向沟通对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并改进,对教师一时回答不出的问题,可促进教师课余时间查阅资料后再告诉学生;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提高,对实习的内容和安排心中有数,提高了护生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提前看书,在工作中学习,提问,掌握专科知识较快。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实习质量,在有限的时间内圆满完成临床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 潘荫才.临床护理带教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3):5772-5773.

[2] 曾琼娥,袁龙梅,李文娟.泌尿外科教学图片在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06,13(10):71-72.

篇10

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专家的一般资料采用率、构成比等进行描述性统计;专家积极系数用问卷回收率和提出建议的专家所占比率表示;专家意见集中程度用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满分比、标准差表示;专家意见协调程度用变异系数、肯德尔(Kendall)协调系数表示。

2结果

2.1专家一般情况有23名专家完成了3轮咨询。其中男性2名(8.70%),女性21名(91.30%);年龄:<40岁14名(60.87%),≥40岁9名(39.13%);学历:本科13名(56.52%),硕士9名(39.13%),博士1名(4.35%);职称:讲师/主管护师13名(56.52%),副教授/副主任护师9名(39.13%),教授/主任护师1名(4.35%);工作性质:护理管理/行政管理9名(39.13%),临床护理/临床教学8名(34.78%),护理教育6名(26.09%);工作年限:5~10年7名(30.43%),11~15年8名(34.78%),16~20年8名(34.78%)。

2.2专家积极系数本研究第1轮专家咨询共发放问卷24份,回收24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23份,有效回收率95.83%,提出建议的专家11名(45.83%);第2、3轮分别发放问卷23份,回收有效问卷23份,有效回收率100%,第2轮提出建议的专家3名(13.04%),第3轮无专家提出建议。

2.3专家权威程度本研究中专家判断依据为0.92,熟悉程度为0.92,计算出专家权威系数为0.92。表明专家权威程度较高,咨询结果可靠。

2.4专家咨询意见本研究第1轮专家咨询中,根据指标筛选原则,删除了“严于律己”、“理论联系实际”、“对学生提出问题的解答能力”3项二级指标;有7名专家认为二级指标“工作态度”与“带教责任心”内容接近,建议将其合并为一项“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有6名专家认为二级指标“启发诱导能力”与“多提问并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内容接近,建议删去后者;有6名专家认为应增加“临床决策能力”这项指标;有5名专家认为应增加“科研创新能力”这项指标,经研究小组讨论,采纳上述建议。在第2轮专家咨询中,有3名专家提出部分评价指标的措词欠简要,经研究小组讨论后作出修改,第3轮无专家提出建议。因此,最终确定的临床护理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含4个一级指标和21个二级指标。

2.5专家意见集中程度采用重要性赋值的均数、标准差、满分比反映专家意见集中程度。本研究经过3轮专家咨询,一级、二级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均数均>4.00,见表1。

2.6专家意见协调程度通过计算指标的变异系数、协调系数分析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变异系数越小,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越高[9]。本研究经过3轮专家咨询,一级、二级指标的变异系数均<0.20(表1);协调系数在0~1之间,越接近1,表示专家对指标评分的协调程度越好[10]。本研究3轮专家咨询的Kendall协调系数均>0.80(表2),说明专家意见协调性好。

3讨论

3.1专家咨询结果的可靠性本研究采用德尔菲法,对23名专家进行3轮专家函询,根据研究小组反复讨论和研究,选择专家时主要考虑所选专家具有较好的学科代表性,涉及护理管理/行政管理、临床护理/临床护理教学、护理教育各个领域。同时,专家的学历和专业职称层次较高,23名专家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10名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10名具有高级职称,16名工作年限为10年以上。专家权威系数为0.92,说明专家对各项指标的评价是建立在丰富、全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基础上的,从而保证了本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另外,本研究各轮次的问卷有效回收率均高于95%,且部分专家提出了具体的修改建议,反映了专家参与本研究的积极程度高。但是,考虑到研究实施的可行性问题,本研究选取的专家均来源于广州市,地区代表性欠佳,这是本研究的一个局限性。

3.2临床护理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

3.2.1临床护理教师的职业价值观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临床护理教师是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最经常接触的人群,他们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直接传授者,也是学生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的榜样。花蕾等[11]的研究指出,临床护理教师自身因素对实习生产生影响,其中影响程度较大的是工作态度、专业思想、职业道德、关心学生和教学能力。临床护理教师专业态度中的负面情绪将使教师对工作失去激情,态度消极,对个人评价降低,这些势必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严重影响[12]。因此,在学生完成临床实习的过程中,带教教师应该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牢固的专业思想、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良好的仪容仪表对实习生实施有的放矢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榜样的力量对实习生进行正面引导。同时,临床护理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善于采取激励的方法鼓励和表扬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3.2.2临床护理教师的临床护理能力是完成教学计划的基础学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希望临床教师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术。有研究显示,教师和实习生都认为护理能力是临床教师最重要的行为特征,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熟练的临床操作技能、正确的病情观察和判断能力以及护理学基础知识。王吉平[14]研究亦指出,专业能力是师生所认同的临床护理教师最重要的有效特征。因此,临床护理教师应该具有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规范的操作技能,能够指导学生进行各项护理操作,使学生在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能够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强化与升华,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现代服务理念认为,护士在处理与同事、患者、医生及医院其他工作关系、维持较好的人际交往模式中,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起着决定性作用[15]。因此,临床教师除了能够运用丰富的护理知识及良好的应对能力对患者实施护理外,还应该能协调各种人际关系,成为学生的角色榜样。此外,1999年美国护理学院学会(AmericanAssociationofCollegesofNursing,AACN)指出,发展护理专业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和临床决策能力是今后10年护理高等教育在课程设置时要优先考虑的问题[16]。护理临床决策能力是临床护理能力的一方面,是护理理论和实践能力相结合的体现[17]。因此,在临床教学工作中,临床教师自身应该具备较好的评判性思维和临床决策能力,才有能力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和胜任临床护理工作。

3.2.3临床护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完成能力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临床护理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国外学者也提出,教学能力是临床护理教师最重要的行为特征[7]。临床护理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临床教学制订周密详细的计划及准备工作,能组织管理和调控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的机会和条件;通过运用各种教学辅助工具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进行临床讲课、护理教学查房及操作示范,将知识、技能、态度情感目标转化为学生实习的成果。同时,临床教师应通过各种公平公正的考核方式,定时抽查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护理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以了解学生的实习效果,并及时给予修正和指导。在教学过程中,临床教师应避免灌输性教学,而应采用启发和诱导的方法,鼓励学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勇于发现问题,积极提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调动学生的实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科研创新能力也是评价临床教师教学质量时不容忽视的要素[4,18-19]。临床教师应勇于创新,在实践中通过应用和检验护理研究成果,不断改革护理服务方式,通过科研为护理教学方式改革提供依据,开拓及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引进或完善临床评价标准,提高教学和临床工作的质量。目前临床教学工作存在着“重临床轻教学”的情况,部分临床科室的护理教师不能脱离临床工作,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临床工作中,从而淡化了教学工作,导致未能按照目标完成教学计划[5]。因此,带教完成情况也是影响临床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带教完成情况包括完成本科室教学计划、完成实习生出科考试、操作示教及带领实习生完成各项护理技能操作,这些都是评价临床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