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基本研究方法模板(10篇)

时间:2023-06-11 09:09:5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课题基本研究方法,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课题基本研究方法

篇1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 2015 13-0052-03

[作者简介]崔建峰 1978― ,男,河北邯郸人,博士,厦门理工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软件测试与软件评价。

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发展时期,地方本科院校在这种转型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步伐日益加快,如何完成学院内专业转型,培养具有技术性、应用型人才是所有从事地方高等教育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推动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将极大地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优化,推进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1]本文结合教学和科研工作实践,分析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过程中,计算机相关专业转型发展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促进该专业领域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

一、存在问题

目前,应用技术型大学的高等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尚未建立,对于应用型转型的若干问题都无法很好地突破。[2]

一 人才培养目标有待进一步明确

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至关重要。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应该是服务地方主要产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的定位应该是构建以就业需求和素质养成为导向的实践性、创新性、多样化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国际化视野的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专门人才。[3]目前,地方高校的学生知识面偏窄,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弱;教师自主意识不足,对各自专业建设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对专业建设的具体内容缺乏长远规划;部分管理者仅专注于专业内部若干门专业基础课程的建设,调研行业发展现状、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需求的积极性不高,仅仅停留在讲座、互访等形式层面的了解上,缺乏持续性的跟进,尚未形成良性循环反馈机制。

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发展十分迅速,但是专业课程的实验内容,特别是独立实践教学内容没有跟上其发展,导致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实际应用存在脱节。部分专业对于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也考虑甚少,在专业课程的设置方面,因人设课现象还比较突出,并未把行业需求放在首要位置,不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二 各专业间交叉融合有待提升

受单一专业培养模式的局限,专业之间的沟通存在一定障碍,专业间交叉融合有待提升。以厦门理工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为例,目前共有5个专业,10个专业方向。由于专业、方向数量较多,且专业间相互比较独立,每个专业都在打造“小而全”的模式,相互间缺乏交叉融合,力量分散,削弱了发展优势,特色不够鲜明。例如,目前学院各专业已经建成的实习实训基地,规模都比较小、比较封闭,适用专业单一,资源难以共享,造成了管理负担加大、重复性投入成本偏高、效果偏差等问题,其后果是难以形成大团队,不能承担大课题,不能解决大问题,不能做出大成果,不能实现大发展。人才培养也仅仅停留在知识结构单一、专业过窄、技能训练为主的阶段。

三 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力量有待加强

工程教育脱离工程实际现象比较严重,导致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不足,与企业需求存在差距。专业教师队伍中虽然具有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占据了很大的比例,然而现有的教师队伍知识结构较为单一,课程组建设出现“扎堆”现象,有的课程组只有一位教师,而有的课程组教师过多,以致出现“抢课”的现象,不利于课程的多样化发展。专业课程设置要求教师具有较高实践能力,然而现有师资中动手实践能力强的教师比例较少。新进教师大多具有高学历,他们在理论研究方面有很好的基础,但绝大多数缺乏实践能力,无法很好地担负起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

四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管理考核体制有待完善

实习基地建设直接关系到实习教学质量,学院已经建立的校外教学基地为学院各专业学生毕业实习提供了稳定的学习场所和必要的技术支持,为广大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经济利益与公益事业的矛盾日益突出,企业与学校原有的业务关系受到来自诸多方面的挑战。传统的校外实习基地,由于企业与学校间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管理难度加大,实习质量不尽如人意。学校和一些企业联合建立的校企合作基地比较松散,更多的是建立在临时的、现实的利益需求上。虽然采用校企指导教师共管共导,但是效果并不好。学生在企业实践随意性太大,实践目标模糊,考核没有统一标准。

二、发展对策

一 修订本科教育培养方案

制定明确的本科教育培养方案是地方高校转型顺利进行的必要前提。我校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根据院内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和闽合办学的经验,以2012级培养方案为基础,启动了2014级本科培养方案修订工作。

培养方案修订强调以就业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产业发展为目标,多方位、多渠道的调研海峡西岸经济区相关专业人才需求。各专业严格遵循“三三三制”,广泛收集国内外相关院校的培养方案,并对这些院校的培养方案进行了对比、统计分析;采取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模式,成立了由企业专家参与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开展校企合作,进行专业调研、毕业生调查,与企业互聘专家,了解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定位进行广泛调研,并通过专家的论证。

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学校的培养目标进一步明确,专业特色进一步凸显。新培养方案综合考虑了课程设置问题,如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比例恰当,注重专业知识的拓展,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独立实践课程环节注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适应就业要求;同时强调学生对于学科竞赛和创新训练项目的全员参与,将参与学科竞赛和创新训练项目作为创新学分的重要条件。

二 改善创新实践教学条件,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首先,需要继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创建“实验室―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同时,兼顾自由实验教学、专业技能训练、专业实习、科研训练、综合练习等功能,构成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开设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力度。急需建立面向本科生的开放实验室,使学生尽早进入实验室参与科研和创新活动,保障学生实践技能提升,拓展渠道,为学生提供毕设优秀作品展示、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的场地,并搭建软硬件平台。

其次,创建互惠互利型校外实习基地,努力探索毕业实习与学生就业结合之路。学院将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大力度赴省内外大型企业宣传介绍学院各专业特色及学生培养规格;请企业领导到学校向学生全面介绍企业性质、发展现状及对学生素质的基本要求等。同时,坚持互惠互利原则,将毕业实习与学生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规模和效益突出的企业对学生所产生的强大吸引力,将有就业意向的学生选派到该企业进行毕业实习,提高学生搞好毕业实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企业对实习学生的管理力度,切实提高实习质量。

三 完善应用技术型师资结构

以应用技术大学转型为契机,尽快推动师资队伍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加快深化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不断调整师资队伍结构,逐步形成了以高层次人才为引领、双师型教师为重点、中青年教师为后备的全方位、多层次高素质人才梯队,满足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推动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跨越发展。

首先,加大力量引进高层次人才,不断发挥引领辐射效应。高层次人才是教学科研的骨干和核心,是学院专业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和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在人才队伍中起着重要的导向、引领和辐射作用。其次,严格把关新进教师引进机制,多吸纳一些知识结构新颖、能够与时俱进的年轻教师,为现有教师队伍注入多样化的新鲜血液,保证教师队伍的先进性;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机制,实时关注国内外最新教育教学方法动态并派送相关教师进行学习;设置二级学院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和实验项目,为教师提供充足的资金资助,不断试验和修正最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在以上做法的基础上,着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夯实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4-5]继续坚持“本科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致力建设一支“校企互通、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学团队,根据不同的专业需求,从相关企事业单位引进一批既有学术水平、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改善应用技术型师资结构。

四 着力打造品牌课程和品牌专业

专业建设水平的提升离不开学科建设的带动。学院将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坚持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以课程建设为核心的专业建设理念,将课程和课程群的建设为重要载体,促进教学团队与科研团队的有机融合。同时,整合地方产业企业资源,在软件与信息服务等领域积累优势,进一步强化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环节教学。

学院将积极推动二级学院精品课程建设,邀请校内外教育教学专家开设专题讲座,完善并落实二级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实施办法》,明确精品课程建设的申报、经费划拨以及精品课程建设的管理与评估验收等具体办法,激励各系部自发开展具体建设工作。并积极筹备新一轮的校内专业评估以及为各专业国际工程教育认证评估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 陈琼英,曾波.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J].天中学刊,2014 6 :123-127.

[2] 赵帅,杨增俊,刘建华.我国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与发展的路径分析[J].管理观察,2014 19 :153-154.

篇2

大学学科课程研究性教学包括课程“基本结构”——基本知识与经典理论的教学和课题研究教学两个组成部分,前者是学科课程研究性教学的基础,可采用交往教学法,后者分为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成果汇报和课题研讨三个阶段,相应可采用课题研究指导教学法、课题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法和课题研讨教学法。本文具体谈谈这些教学法的操作。

一、基本知识与经典理论教学法

基本知识与经典理论教学法主要是交往教学法。交往教学法是教师按课程性质和教学要求提炼出课程的“基本结构”——基本知识和经典理论,运用交往教学方式与学生共同生成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交往教学法要求:

1.树立课程的“基本结构”观

知识教学是学科课程研究性教学的基础。但知识教学并不等于系统灌输。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曾经指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也就是说,任何一门课程都有一个基本结构,掌握一门课程的关键就是掌握它的基本结构。我们认为,大学学科课程的基本结构就是构成该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和经典理论。只要掌握了该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和经典理论,就掌握了该门课程的精髓。因此,学科课程知识教学的基本任务不是系统地给学生传授课程知识,而是教学生如何掌握课程的“基本结构”。

2.树立“交往生成”的教学观

在知识教学方式上,传统的教学一直认为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间接经验,因此“传授”是最好的方式。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知识增长和废旧速度的加快,有限的教学已经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系统地传授知识”了。因此,“交往生成”教学应运而生。所谓“交往生成”教学指的是教师和学生在自由、民主和活力的“空间”里,以学科课程的基本结构——基本知识和经典理论为基础,通过平等的交往共同生成知识并发展能力的教学。“交往生成”教学不仅是社会发展对教学效率的基本要求,而且是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重要途径。

3.善于提炼课程的“基本结构”

课程的“基本结构”——基本知识和经典理论是课程的“骨干”,教师把握课程的“基本结构”对于提高“交往生成”教学的质量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做好这一工作:一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包括学科理论的功底、教育理论的功底和科学研究理论的功底;二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包括对学科性质、教学要求和学生水平、学生需求的把握;三要有精湛的教学内容构建技术,包括基本知识和经典理论的识别技术、组合技术和表达技术等。

4.善于运用多样化的交往教学技术

交往教学实际上是一个由多种交往教学技术组合的群集概念。其目的是要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掌握课程的“基本结构”、生成新知识、养成善良的“人性”和培养创造能力等。当前教师必须掌握交往的传接技术、创新思维的激发技术、师生心灵感悟和观点共享技术以及表现评价与行为激励技术。

二、课题研究教学法

课题研究教学法主要包括课题研究指导教学法、课题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法和课题研讨教学法。

1.课题研究指导教学法

课题研究指导法是教师根据课程的性质、内容和要求与学生研究团队共同确定研究课题并指导学生研究团队进行课题研究的方法。

(1)根据课程性质、内容和要求与学生研究团队共同确定研究课题。大学学科课程研究性课题的设置必须以课程的性质、内容和要求为依据。根据其性质,课题可分为学习性课题和科研性课题。学习性课题是帮助学生学好课程知识并养成相关能力的课题,如拓展性课题(拓宽知识面,培养获取知识能力的课题)、实证性课题(验证所学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的课题)、案例性课题(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课题);科研性课题是引导学生跟踪学科发展进程并使学生学会研究和创造知识的课题,如理论研究性课题、实验研究性课题、调查研究性课题等。根据其研究方式课题可分为自研性课题(学生根据教学要求自主选题和研究的课题)、导研性课题(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题和研究的课题)和同研性课题(教师和学生共同选题和研究的课题)。根据不同课程的性质和要求、不同学生的特点以及不同的教学条件等,教师可以与学生研究团队共同商讨设置不同的课题。

(2)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是课题研究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由于大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研究能力还不足,这种指导尤为重要。根据笔者的经验,教师的指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学生对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二是帮助学生形成合作的研究团队;三是对学生的研究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如指导学生查找资料、分析资料、构架论文结构和写作论文等。

(3)反馈学生研究过程中的基本情况。反馈对于控制研究过程和提高研究质量是十分重要的。大学生在课题研究中常常有“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如果教师不经常进行反馈控制,他们可能“随便交差”。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反馈、经常反馈和多形式地反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题研究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课题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法

课题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法是学生研究团队就自己的研究成果向全体同学和教师汇报的方法。

(1)课题研究成果汇报的准备。课题研究成果汇报对课题研究教学的意义,一是通过比较竞争压力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二是通过成果汇报“表演”达至成果的共享;三是通过课题汇报提高学生的表达、组织和合作能力。课题研究成果汇报的准备主要包括:做好汇报材料的准备工作,包括论文材料、参考材料和汇报过程中的安排材料;选好课题汇报的表现形式,如学术报告、新闻、案例模拟等;做好汇报过程的策划,包括角色分工、手段选择、氛围营造、互动安排等。

(2)课题研究成果汇报的组织。第一,教师要说明课题研究的意义,激发学生认真听取汇报和参与互动的积极性;第二,教师要提出听取汇报的具体要求,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高课题汇报的质量和效果;第三,教师要维持好课堂纪律,确保课题汇报的顺利进行。

(3)课题汇报的总结和课题研讨。课题汇报结束后,教师一方面要根据课题小组的汇报就课题研究的质量、参与合作情况、课堂互动情况以及课堂纪律等进行商讨和激励式的总结和评价;另一方面要根据课程要求和课题特点,拟定研讨的题目并布置各课题小组做好研讨的准备。

3.课题研讨教学法

课题研讨教学法是教师组织学生就课题研究中的重点、难点或热点问题进行研讨以生成知识和共享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

(1)课题研讨的准备。课题研讨教学不单纯是加深学生对课题内容和意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拓展思维、生成知识和共享成果。因此,做好课题研讨准备对于顺利开展课题研讨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课题研讨准备一是要求各研究团队对确定的研讨题目进行充分讨论并形成本团队的基本观点,二是要求各研究团队根据本团队的情况确定主发言人、主答辩人和主提问人,主发言人的任务是系统表述本团队的基本观点,主答辩人的任务是回答其他团队提出的问题,主提问人的任务是代表团队向其他团队提问。

篇3

大学学科课程研究性教学包括课程“基本结构”——基本知识与经典理论的教学和课题研究教学两个组成部分,前者是学科课程研究性教学的基础,可采用交往教学法,后者分为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成果汇报和课题研讨三个阶段,相应可采用课题研究指导教学法、课题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法和课题研讨教学法。本文具体谈谈这些教学法的操作。

一、基本知识与经典理论教学法

基本知识与经典理论教学法主要是交往教学法。交往教学法是教师按课程性质和教学要求提炼出课程的“基本结构”——基本知识和经典理论,运用交往教学方式与学生共同生成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交往教学法要求:

1.树立课程的“基本结构”观

知识教学是学科课程研究性教学的基础。但知识教学并不等于系统灌输。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曾经指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也就是说,任何一门课程都有一个基本结构,掌握一门课程的关键就是掌握它的基本结构。我们认为,大学学科课程的基本结构就是构成该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和经典理论。只要掌握了该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和经典理论,就掌握了该门课程的精髓。因此,学科课程知识教学的基本任务不是系统地给学生传授课程知识,而是教学生如何掌握课程的“基本结构”。

2.树立“交往生成”的教学观

在知识教学方式上,传统的教学一直认为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间接经验,因此“传授”是最好的方式。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知识增长和废旧速度的加快,有限的教学已经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系统地传授知识”了。因此,“交往生成”教学应运而生。所谓“交往生成”教学指的是教师和学生在自由、民主和活力的“空间”里,以学科课程的基本结构——基本知识和经典理论为基础,通过平等的交往共同生成知识并发展能力的教学。“交往生成”教学不仅是社会发展对教学效率的基本要求,而且是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重要途径。

3.善于提炼课程的“基本结构”

课程的“基本结构”——基本知识和经典理论是课程的“骨干”,教师把握课程的“基本结构”对于提高“交往生成”教学的质量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做好这一工作:一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包括学科理论的功底、教育理论的功底和科学研究理论的功底;二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包括对学科性质、教学要求和学生水平、学生需求的把握;三要有精湛的教学内容构建技术,包括基本知识和经典理论的识别技术、组合技术和表达技术等。

4.善于运用多样化的交往教学技术

交往教学实际上是一个由多种交往教学技术组合的群集概念。其目的是要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掌握课程的“基本结构”、生成新知识、养成善良的“人性”和培养创造能力等。当前教师必须掌握交往的传接技术、创新思维的激发技术、师生心灵感悟和观点共享技术以及表现评价与行为激励技术。

二、课题研究教学法

课题研究教学法主要包括课题研究指导教学法、课题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法和课题研讨教学法。

1.课题研究指导教学法

课题研究指导法是教师根据课程的性质、内容和要求与学生研究团队共同确定研究课题并指导学生研究团队进行课题研究的方法。(1)根据课程性质、内容和要求与学生研究团队共同确定研究课题。大学学科课程研究性课题的设置必须以课程的性质、内容和要求为依据。根据其性质,课题可分为学习性课题和科研性课题。学习性课题是帮助学生学好课程知识并养成相关能力的课题,如拓展性课题(拓宽知识面,培养获取知识能力的课题)、实证性课题(验证所学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的课题)、案例性课题(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课题);科研性课题是引导学生跟踪学科发展进程并使学生学会研究和创造知识的课题,如理论研究性课题、实验研究性课题、调查研究性课题等。根据其研究方式课题可分为自研性课题(学生根据教学要求自主选题和研究的课题)、导研性课题(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题和研究的课题)和同研性课题(教师和学生共同选题和研究的课题)。根据不同课程的性质和要求、不同学生的特点以及不同的教学条件等,教师可以与学生研究团队共同商讨设置不同的课题。

(2)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是课题研究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由于大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研究能力还不足,这种指导尤为重要。根据笔者的经验,教师的指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学生对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二是帮助学生形成合作的研究团队;三是对学生的研究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如指导学生查找资料、分析资料、构架论文结构和写作论文等。

(3)反馈学生研究过程中的基本情况。反馈对于控制研究过程和提高研究质量是十分重要的。大学生在课题研究中常常有“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如果教师不经常进行反馈控制,他们可能“随便交差”。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反馈、经常反馈和多形式地反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题研究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课题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法

课题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法是学生研究团队就自己的研究成果向全体同学和教师汇报的方法。

(1)课题研究成果汇报的准备。课题研究成果汇报对课题研究教学的意义,一是通过比较竞争压力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二是通过成果汇报“表演”达至成果的共享;三是通过课题汇报提高学生的表达、组织和合作能力。课题研究成果汇报的准备主要包括:做好汇报材料的准备工作,包括论文材料、参考材料和汇报过程中的安排材料;选好课题汇报的表现形式,如学术报告、新闻、案例模拟等;做好汇报过程的策划,包括角色分工、手段选择、氛围营造、互动安排等。

(2)课题研究成果汇报的组织。第一,教师要说明课题研究的意义,激发学生认真听取汇报和参与互动的积极性;第二,教师要提出听取汇报的具体要求,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高课题汇报的质量和效果;第三,教师要维持好课堂纪律,确保课题汇报的顺利进行。

(3)课题汇报的总结和课题研讨。课题汇报结束后,教师一方面要根据课题小组的汇报就课题研究的质量、参与合作情况、课堂互动情况以及课堂纪律等进行商讨和激励式的总结和评价;另一方面要根据课程要求和课题特点,拟定研讨的题目并布置各课题小组做好研讨的准备。

3.课题研讨教学法

课题研讨教学法是教师组织学生就课题研究中的重点、难点或热点问题进行研讨以生成知识和共享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

篇4

医学统计学的教学应以提高研究生解决实际科研问题的能力为目标,使研究生形成正确的和严谨的统计学思维方法和技能,帮助医学研究生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正确运用医学统计学方法,顺利完成研究生学业以及将来在工作中的科研任务。然而,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

 

一、研究生医学统计学教学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生统计学基础知识较为薄弱

 

虽然大部分学生在大学本科期间学习过统计学,但多数人仅学习过较简单的统计学基础知识,进入研究生阶段医学统计学学习后,学习比较吃力,并且由于总学时数的限制,教师在理论课的教学中对单个统计学方法的使用讲解较多,而对一些研究生在完成学位论文期间或将来毕业后较为实用的统计学方法却没有时间讲解,这就造成了研究生对学过的统计学方法一知半解,而将来可能用得上的统计学方法却没有学会。笔者在解答一些已经毕业参加工作的研究生的问题时,发现有些问题十分基础,本应该在研究生学习阶段掌握而没有掌握。

 

(二)课题设计统计学缺陷较常见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研究生医学统计学课程一般安排在研一上学期,而研究生应用统计学知识进行课题设计要到研究生二年级才启动。许多研究生在课堂学习阶段对统计学知识本来就没有彻底学透,又要再经过一年多才进入课题设计有实验研究,对学习过的统计学知识已经有一些遗忘,所以在进行课题设计时不能正确运用学过的相关知识,造成课题设计中有较多的统计学缺陷。而课题设计如果不正确,无法保证后续的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性。

 

(三)学位论文统计学错误普遍存在

 

国内外期刊对论文中的统计学方法要求都很高,因此研究生的科研论文需要正确运用统计学知识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整理。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很多研究生不能把学习过的统计学知识正确运用到研究论文中。尤其是学习临床专业的医学研究生,很多研究资料和数据来源于人群研究,涉及样本量、对照组的选择等基本的统计学常识,这些基础性错误却在研究生的论文中大量存在。这些问题与现在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已经不相适应,需要加以改进。

 

二、对策与建议

 

(一)强化课堂教学,巩固医学统计学知识基础

 

巩固基本统计方法和知识是医学统计学的基础,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原理、计算过程和结果解释。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讲解,使研究生切实掌握基本的统计学知识,在论文写作中不出现低级的统计学错误。在此基础上,老师在课堂上应该由简到繁,深入浅出,逐步增加难度和深度,讲解一些研究生在学习阶段和将来工作中有用的、较为高级的统计学方法。目前,科学技术更新速度很快,同样统计学的重要工具——统计软件也更新很快,因此,老师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并向学生介绍最新、最先进的统计方法和软件。

 

(二)注重学用衔接,提升研究生课题设计的科学性

 

研究生的课题设计是科学研究成败的关键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强调其重要性,让学生带着课题设计中的问题进入课程学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做好论文前期的准备工作,完成科研选题,为毕业论文开题做好准备。要指出课题设计中应当注意的统计学问题,如样本量、对照组选择等,使学生意识到统计学的基本知识是保证自己课题设计科学性的关键,在今后的课题设计中自觉以正确的统计学方法作为指导,从而保证课题设计的科学性,为其成长为高层次的医学科研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采用实例分析,减少研究论文中的统计学错误

 

篇5

本文试就如何撰写毕业论文作简要论述,供参考。(一)

毕业论文是应考者的总结性独立作业,目的在于总结学习专业的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文体而言,它也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说文。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分两个步骤,即选择课题和研究课题。

首先是选择课题。选题是论文撰写成败的关键。因为,选题是毕业论文撰写的第一步,它实际上就是确定“写什么”的问题,亦即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如果“写什么”不明确,“怎么写”就无从谈起。

可结合本单位或本人从事的工作提出论文题目,报主考学校审查同意后确立。也可由主考学校公布论文题目,由应考者选择。但不管考生是自己任意选择课题,还是在主考院校公布的指定课题中选择课题,都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切实可行的课题。选好课题是毕业论文成功的一半。

第一、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因此,毕业论文的选题,必须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以促进科学事业发展和解决现实存在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选题要符合科学研究的正确方向,要具有新颖性,有创新、有理论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或推动作用,一项毫无意义的研究,即使花很大的精力,表达再完善,也将没有丝毫价值。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选题。首先,要从现实的弊端中选题,学习了专业知识,不能仅停留在书本上和理论上,还要下一番功夫,理论联系实际,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去寻找和解决工作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其次,要从寻找科学研究的空白处和边缘领域中选题,科学研究还有许多没有被开垦的处女地,还有许多缺陷和空白,这些都需要填补。应考者应有独特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去思索,去发现,去研究。最后,要从寻找前人研究的不足处和错误处选题,在前人已提出来的研究课题中,许多虽已有初步的研究成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还有待于丰富、完整和发展,这种补充性或纠正性的研究课题,也是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的。

第二、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切实可行的课题。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不但要有考生个人的见解和主张,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由于考生个人的主观、客观条件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选题时,还应结合自己的特长、兴趣及所具备的客观条件来选题。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综合考虑。首先,要有充足的资料来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缺少资料的情况下,是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的。选择一个具有丰富资料来源的课题,对课题深入研究与开展很有帮助。其次,要有浓厚的研究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可以激发自己研究的热情,调动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以专心、细心、恒心和耐心的积极心态去完成。最后,要能结合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每个考生无论能力水平高低,工作岗位如何,都有自己的业务专长,选择那些能结合自己工作、发挥自己业务专长的课题,对顺利完成课题的研究大有益处。(二)

选好课题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研究课题,研究课题一般程序是:搜集资料、研究资料,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最后是执笔撰写、修改定稿。

第一、研究课题的基础工作——搜集资料。考生可以从查阅图书馆、资料室的资料,做实地调查研究、实验与观察等三个方面来搜集资料。搜集资料越具体、细致越好,最好把想要搜集资料的文献目录、详细计划都列出来。首先,查阅资料时要熟悉、掌握图书分类法,要善于利用书目、索引,要熟练地使用其他工具书,如年鉴、文摘、表册、数字等。其次,做实地调查研究,调查研究能获得最真实可靠、最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调查研究时要做到目的明确、对象明确、内容明确。调查的方法有:普遍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调查的方式有:开会、访问、问卷。最后,关于实验与观察。实验与观察是搜集科学资料数据、获得感性知识的基本途径,是形成、产生、发展和检验科学理论的实践基础,本方法在理工科、医类等专业研究中较为常用,运用本方法时要认真全面记录。

第二、研究课题的重点工作——研究资料。考生要对所搜集到手的资料进行全面浏览,并对不同资料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阅读、选读、研读。

通读即对全文进行阅读,选读即对有用部分、有用内容进行阅读,研读即对与研究课题有关的内容进行全面、认真、细致、深入、反复的阅读。在研读过程中要积极思考。要以书或论文中的论点、论据、论证方法与研究方法来触发自己的思考,要眼、手、脑并用,发挥想象力,进行新的创造。

在研究资料时,还要做好资料的记录。

第三、研究课题的核心工作――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在研究资料的基础上,考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根据选题,确立基本论点和分论点。提出自己的观点要突出新创见,创新是灵魂,不能只是重复前人或人云亦云。同时,还要防止贪大求全的倾向,生怕不完整,大段地复述已有的知识,那就体现不出自己研究的特色和成果了。

根据已确立的基本论点和分论点选定材料,这些材料是自己在对所搜集的资料加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组织材料要注意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注意前后材料的逻辑关系和主次关系。

第四、研究课题的关键工作――执笔撰写。下笔时要对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注意:拟定提纲和基本格式。

篇6

2、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完成145万字的阅读任务。实验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教材建设,制定课外阅读规划,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使课标中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落到实处。

二、课题的提出.

1、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完成400万字的阅读任务,其中小学阶段应该完成145万字。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课外阅读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

2、通过课内拓展阅读,扩大课外阅读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陶冶情操,培植人文精神,积淀民族文化。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1、进一步研究并掌握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体系,拟订各年级各年级课外阅读的培养目标。

2、探索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和基本经验。

3、探索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活动的关系,研究课外阅读的模式。

4、研究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认知的作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5、通过本课题的实验,推进我校小学语文教育素质化,促进儿童全面素质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

2、课外阅读的基本特征以及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3、课内外阅读的相辅相承。

4、课外阅读的方法探索。

5、创造性课外阅读教学。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2、调查法。

3、问卷法。

4、检测法。

5、比较法。

6、综合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理论认识。

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关键靠教师,因此,加强语文教师的培训与学习是重点。从课题申报立项开始,我们就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开题报告,查阅相关资料,根据课题整体情况,积极撰写学习笔记,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使实验教师的现代化教育理论知识,逐渐丰富,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组织教师进行一些知识和科研阅读知识竞赛。以便让教师的课外阅读储量不断注入活水源头。

2、重视课题管理,规范课题行为。

根据扬州市课题组管理的规定,我们非常重视课题的管理工作。在流程上按照“开提论证——中期评估——结题鉴定”来实施。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做了如下要求:*

(1)课题组例会制度

我们课题组定期召开课题会议,进行有关课题实验的学习,交流工作中的做法以及自己的收获。

(2)坚持课题月报制度

在每个月底,课题主持人将对本月所所做的额工作以及收获体会,填写月报表。

(3)填写《课题实验手册》

根据学校教科研管理的额规定,课题组要求每一位实验教师认真填写《课题实验手册》,一般在学期初填好计划(本学期个人研究打算),中途填好专题研讨课例或活动方案,学期末做好小结,撰写实验论文。

七、课题研究的大体框架。

1、制定课外阅读规划。

根据本校的具体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外阅读规划,从课外阅读的目标、阅读内容、阅读总量、阅读活动、阅读文体等几方面拿出明确而具体的计划和措施。

2、创造条件促进“读”。

(1)课内阅读延伸。

(2)允许在“早读”或“自习”时翻课外书报,每周抽出一小时,集中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

(3)布置作业以启发学生理解书报中的有关内容情节,学习其中的方法为主,从而增加课外阅读的兴趣。

(4)推荐读物与传观读书笔记并重。教师一定要做好书刊导读工作,利用图书资源,广泛开展阅读。

3、介绍方法,引导“读”。

结合阅读教学,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

4、开展活动强化“读”。

(1)谈天说地三分钟,每节语文课开始,以名人名言,新人新事物等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

(2)开展课外阅读竞赛。展评优秀读书笔记,读书与征文有机结合。

(3)举办各种语文活动,如“成语擂台赛”,“古诗文朗诵会”等。

八、课题研究的实验步骤及日程安排。

(一)实验步骤

1、成立课题研究组,议定课题,制订方案,明确分工。

2、完成课题前期的调查、论证工作,向市教委立项申报。

3、课题组成员集中讨论教学方案,开展一人一课活动,落实方案。

4、开展阶段性的测试工作,撰写实验报告和论文。

5、汇总材料,完成实验总结,迎接结题验收。

(二)日程安排

1、2001.8——2001.10成立课题组。

2、2001.11——2002.1开题、评审、修改。

3、2002.2——2003.2实验、明确要求。

4、2003.2——2003.4初步总结。

5、2003.5——2004.12归纳模式。

6、2004.1——2004.6汇编成册,成果展示。

九、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

(一)成果归类:

课题研究三年来,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归类如下:

1、超额完成了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任务。

课程标准提出了小学阶段应该完成课外阅读145万字,实施这一课题以来,我校学生超额完成了课外阅读量。

2、基本确定了各年级的课外阅读内容。

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反复研究和从实践中的反馈调整,我们按年级规定了课外阅读的内容,有步骤,有计划,有系列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积累。

3、教会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通过课题实验,我们教会学生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并教会学生摘录、剪贴、查找等许多种积累的方法。

4、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

我们在实验中,开展了许多阅读活动,如“谈天说地5分钟”,“征文竞赛”,“成语擂台赛”等,寓教学于活动之中。

5、形成了一套课外阅读教学模式。

对于课外阅读,我们保证课时,要求教师认真备课上课,并研究教学模式。很多教师不断探索,从而不断更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外阅读实效。

6、提升了语文教师的理论素养。

课题研究主在研,重在思。许多教师勤于总结,勤于反思,勤于探索,提高了自身素养,撰写了许多优秀论文。

7、注重学生的心理意志品质的熏陶。

我们通过多种活动,主要是演讲比赛等形式,加强学生对所读文章中重点人物的印象,从而以之精神导行,通过阅读提高学生自身修养。

(二)学生阅读量分析:

年级

古诗20首,文章10篇,成语40个

古诗15首,成语4类,50个左右,文章20篇

古诗34首,文章35篇,成语9类,名言警句30句

古诗10首,文章10篇,成语3类,歇后语10个

古诗20首,文章20篇,成语6类,名言30句,歇后语20句

古文30篇,古诗33首,文章30篇,对联(学习类)16副,歇后语成语如干

(三)阅读面分析

通过查阅“读书摘录卡”,“教师备课笔记”等,目前我校学生参与课外阅读面达1000%,各年级既定的课外阅读内容的额阅读面达100%。

十、课题研究的反思建议

1、课题的研究最终要形成本校的校本教材《中闸小学课外阅读材料》。

篇7

课题探究教学也是当今数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主要表现在:第一,素质教育要求数学课程在课程设计、课程目标、课程实施等诸多方面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更高的要求。第二,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应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服务,这就需要教师考虑每一个学生未来的发展,充分发挥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励他们自主学习,主动地去探索和研究。第三,数学知识应用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了数学教学的改革,数学课题探究成为数学教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尤为关注的问题。

二、数学课题探究教学的特征

1.数学课题的开放性

课题的开放性要求教师不应把学习内容仅限制在数学方面,只要与数学教学有关,有利于数学的学习和学生发展,在学生力所能及的条件下,都可以成为数学课题探究的内容及对象。

2.数学课题探究方法的多样性

数学课题探究教学尤其注重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方式。思维方式不同,探究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常见的方法主要有: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分类讨论的思想和方法,转化的思想和方法,演绎与归纳的方法、分析与综合的方法等等。

3.数学课题探究需要进行抽象

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数学课题探究的抽象程度更高一些。例如,很多函数的最值及最优化问题,数列中的分期付款问题,概率中的中奖问题等等都是源于现实生活,通过建构数学模型,对原形的模拟抽象出来的。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在学习时多与实际相联系,把握问题的实质,从而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三、数学课题探究内容的选择

1.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既是课题探究的起始点和基础,又是探究的对象。在教学中,教师如果在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学习过程中渗透探究思想,就会使学生加深对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与掌握。例如,通过对正方体的研究,可以引导学生对点、线、面、体等诸多规律的探究;通过对数量积公式的研究,可以引导学生对距离、夹角、法向量等诸多规律的探究。

2.数学中的综合问题

数学中的综合性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去探索和研究,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敏锐洞察力和思维能力。例如,函数y=x+1/x 及y=x-1/x 的图象和性质如何,对于这类问题,就要求突破教材的结构,重新以问题为线索建构知识体系,与实际问题相联系。这样,学生头脑中的认识结构就会变得更加适合于扩散性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数学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可谓无处不在。例如,出租车的计费方式如何用函数来表示,银行储蓄及贷款的税和利息的计算,球队的比赛场次及胜率的计算,体育彩票的中奖概率问题,等等。在教学中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可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数学课题探究教学的基本环节

1.教师指导

关于探究课题的提出,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一般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中引申类比出所要探究的课题。例如,学习双曲线可由椭圆引出。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学过的有关几何知识,对问题进行假设、猜想,并展开讨论,设计出各种研究的方案。接着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独立进行验证、证明。最后,学生理解掌握新的概念、性质、思想和方法,从而解决问题。教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意识地激发了学生兴趣。

2.学生积极探究,发挥自身潜能

在上一个环节中,学生感到他和教师一样都在进行课题探究,于是就会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这种情形下,学生就会围绕问题积极思考,学生的思维过程、自由展示的机会就增多了。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思维加以点拨,同时引导其他学生共同探讨,使他们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

3.学生反思与感悟

这一环节中,学生对问题已基本明了,但他们会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困惑。因此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感悟,加深对该课题的认识,从而促进迁移。教师需要本着和学生共同探讨的精神,调动并发挥学生在探究教学中的主动性,从而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五、数学课题探究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敢于怀疑

怀疑是创新的心理动力,是思维独立性、批判性的体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大力倡导学生对书本及以往的结论敢于怀疑的精神,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有些观点并不一定得到认可,不一定正确,但肯定对所研究的问题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2.激励大胆的猜测和富有创新的想象

数学中的猜测是根据已知数学条件和数学原理对未知的量及其关系真假的判断。这种猜测富于创造性,能够提供大量新观点、新思维、新方法。在某种程度上没有想象就没有科学发现,这给数学的创新思维注入了新的活力。

篇8

要求明确、鲜明、简练、醒目。一般不用副标题,字数不宜过长。

二、摘要。

要求准确、精练、简朴地概括全文内容。

三、引言(或前言、问题的提出)。引言不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因此要简明扼要。

内容包括:

1、提出研究的问题;

2、介绍研究的背景;

3、指出研究的目的;

4、阐明研究的假设;

5、说明研究的意义。

四、研究方法。

不同的课题,有不同的研究方法。这是研究报告的重要部分。比如可以是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讲座等。

五、研究结果及其分析。

这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其内容:1、用不同形式表达研究结果(如图、表);2、描述统计的显著性水平差异;3、分析结果。

六、讨论(或小结)。

这也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其内容:1、本课题研究方法的科学性;2、本课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3、本研究成果的价值;4、本课题目前研究的局限性;5、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七、结论。

这是研究报告的精髓部分。文字要简练、措词、慎重、严谨、逻辑性强。主要内容:1、研究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2、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是否实现了原来的假设;3、指出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4、存在的问题。

八、参考文献。

九 、附录。

如调查表、测量结果表等。

课题研究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

一、标题

可使用比正文大12号的字型与变化了的字体(黑体)来排列,上空23行,下空12行。

二、署名

接标题下一行,一般写上“××单位课题组”。加注时要标明课题的级别、性质、归属、立题年份、负责人姓名、成员(顾问)姓名、研究报告的撰写者。也可单独列一页,或放置正文末尾括号中,将具体的工作与成员予以说明。

三、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内容摘要是对研究报告中所描述的背景、采用的主要方法、形成的结论与提出的新见解的简要说明,以100300字为宜,接着“××单位课题组”空12行,其中“内容摘要”用中括号,变体字。

关键词除了帮助检索之外,还在于可提醒本研究报告的阅读者着意理解所列词语,以25个为宜,紧接着“内容摘要”,其中“关键词”也用中括号,变体字。

四、正文

正文是教育科研报告的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问题的提出

⑴揭示问题或困难;⑵是究的目的和意义⑶研究现状的综述⑷本课题关键概念的界定。

2、课题研究目标

目标的确定与后文的研究效果分析的思路要一致,有一定的联系。

3、课题研究的思路

这一部分需说明自己对本课题研究思路的角度和特色,还要将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工具、研究步骤等方面的问题交代清楚。

4、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这是研究成果的主体,是课题研究内容的全面展开。

5、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结果是根据研究过程中搜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后展示的客观事实,它告诉我们最终得到什么,这些东西是什么。结果可用图直观表达,也可用文字简要说明。

五、结论

这是整个研究过程的结晶。它是在研究结果分析的基础上经过推理、判断、归纳而概括出更高一个层次的成果或观点。结论指出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今后应怎样办等。

六、存在的问题与后续的研究

七、报告落笔的时间:

一般放在正文右下方。

参考资料的基本格式

引用对象 基本格式

书籍类 作者名《书名》(出版社,×年×月版)

刊物类 作者名《文章题目》(《刊物名》,×年第×版)

报纸类 作者名《文章题目》(《报纸名》,×年×月×日)

成果汇编

一、封面

说明课题名称、立题编号、课题负责人和承担单位、立题时间

二、目录

三、主报告

篇9

二、研究成果

(一)通过课题的研究,开发出校本英语阅读和口语教材,并探索出编写和使用该教材的方法

1.开发出九年一贯制校本英语读物,总结出选编该教材的方法

课题组从一批原版英语阅读资料中筛选出一套供小学和初中学生使用的英语系列读物——《英语阅读选编》共9册。课题组总结出选编该教材的基本方法:

(1)明确各学段现行教材的主要内容:课题组通过组织集体备课,将一至九年级英语教材的话题、词汇、语法项目分别列出,并参照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对相关项目内容进行了增删。

(2)明确各学段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对阅读内容的需求:课题组通过访谈英语教师和学生,了解一至九年级学生对英语词汇、语法的掌握程度以及英语阅读能力基本情况以及各年级学生熟悉或喜欢的话题,为校本教材内容的选择提供依据。

(3)明确选材的基本原则:课题组将校本阅读教材定位为现行课本的阅读辅助材料,因此选编本教材的原则应与现行教材编写的原则基本一致,即“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

(4)确定各学段校本读物的内容:根据对现行教材、学情的调查结果,读物内容的选择原则上跟各学段教材的话题、词汇量和语法要求一致,同时兼顾不同年级熟悉或喜好话题不同而有所侧重。

2.探索出使用九年一贯制校本英语读物的基本教学活动形式

为配合该教材的使用,课题组设计了系列教学活动:一是每周一、三、五下午利用读报课时间组织学生阅读,并设置相关问题,检测学生是否理解所读内容;二是设计阅读播报等活动让学生复述或讲述所读内容,同时考查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三是布置缩写、改写、仿写等作业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和笔头运用能力。

3.开发出校本英语口语教材,总结出编写该教材的基本思路

针对学生离开英语课堂就难以开口说英语的问题,课题组编写了一套英语校本口语教材,帮助学生在校园熟悉的场景中轻松、自如地说英语。课题组总结出编写该教材的基本思路:

(1)明确编写的目的和基本原则:编写本教材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尽快开口说英语,因此教材的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且内容不宜过多、过难,编写时应遵循简易性、真实性、实用性的原则。

(2)明确教材的内容:课题组将学生在校园中的常见活动情景作为对话背景,选取了问候、告别、致谢、道歉、请求允许、祝愿与祝贺、请求与提供帮助、问路、时间、方位等易于掌握的功能意念项目作为教材主要内容。

(二)通过课题的研究,开发出系列英语课外活动,探索出英语课外活动的评价策略

通过调查各学段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等,了解学生喜欢的活动形式,分析和总结本校和其他学校开展英语课外活动的经验,课题组开发出系列的英语课外活动。主要有竞赛类课外活动如英语单词记忆比赛;表演类如英语歌唱表演、英语短剧表演等;游戏类如填词游戏等;展示类如英语小报展示;集会类如英语角、英语节日联欢等。以下是评价的策略。

1.明确对课外活动进行评价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遵循目的性原则,避免评价的随意性;遵循公正性原则,避免主观臆断或掺杂个人感情;遵循可行性原则,避免评价要求过高或过低而失去评价的意义;遵循激励性原则,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和自主发展。

2.明确评价的对象、范围和内容:一是对教师设计的课外活动方案和组织工作进行评价:主要从活动设计的理念、活动的方式以及活动的评价标准、班级学生获奖人数、班级学生参与人数等方面进行考查。二是对学生参加活动情况的评价:针对不同的课外活动,课题组设计了相应的评价标准,选拔出优胜学生进行表彰奖励。课题组也对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态度进行评价。

3. 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制定合适的评价标准:不同类型的课外活动,应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比如英语单词记忆比赛就应采取定量评

价的方法,而像英语作文比赛,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更合适。评价标准是衡量课外活动运行质量和评价工作运行质量的具体规定。课题组制定出《教师参加英语课外活动情况评价标准》《学生参与英语课外活动情况评价标准》等。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篇10

作为信息技术实验的课程体系的一种尝试,本学期在北京景山学校“感测与控制技术初步”教学实验的单元教学设计的内容如下,这只是各种可能方案中的一种,权作抛砖引玉,该课程目前选择的编程语言是Scratch和BYOB,事实上,同样的课程体系适用于VB、Java和LabView,不同的语言只是在教学难度和与现行的教学内容的接口方式上有差别。

第一单元:信息技术实验的程序基础

第一单元包括四课,第1课的课题和核心任务是投票计数,投票确定是否应该出于保护环境而禁放烟花爆竹。重要知识与技能是控制角色前进,x坐标表示票数,按键输入,角色设计,横向柱状图。基本方法和工具以及涉及的信息技术实验的核心概念是投票,投票的方法有“最优秀”计数法和“最受欢迎计数法”学习获取数据的基本方法。

第2课的课题和核心任务是号码统计,统计手机号码当中最常用的数字数目及规律,练习撰写研究报告。重要知识与技能是y坐标增加,导入角色,纵向柱状图,学会使用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基本方法和工具以及涉及的信息技术实验的核心概念是通过搜索数据库来获取数据,编写程序作为研究工具。

第3课的课题和核心任务是字母统计,文章中最常见的英文字母有哪些,根据统计结果设计英文键盘的排列。重要知识与技能是用角色大小显示数据结论,链表存储数据,导出链表汇总,对数据进行排序。基本方法和工具以及涉及的信息技术实验的核心概念是学会使用电子表格来画柱状图、计算百分比、做数据汇总。样本的大小对结论的影响。寻找结论中稳定的对应关系。

第4课的课题和核心任务是查找计数,通过编写通用的查找、计数程序来掌握编程语言的基本结构,达到能够把编程语言用到具体的信息技术实验中所需的基本要求。重要知识与技能是重复执行n次,循环变量i,用“提问-回答”实现界面交互,字符串的字符提取,熟练使用如果结构,将txt导入到链表。基本方法和工具以及涉及的信息技术实验的核心概念是使用文字处理软件中的查找、替换功能,比较其与自编软件的异同。通过比较中文和英文中各个字母出现的次数,并且通过讨论权衡新的键盘排布在推广过程中的训练成本,比较效率,进行科学决策。

第二单元:二值量输入

第二单元包括三课。第5课的课题和核心任务是单选答题,制作一个单选器。重要知识与技能是与逻辑、或逻辑和非逻辑。基本方法和工具以及涉及的信息技术实验的核心概念是自制一个答题系统,用这个系统收集电子问卷数据,并进行分类分析。

第6课的课题和核心任务是按键速度,200俱乐部:看哪位同学能够在30秒内按200次空格,借以测定“机械反应时间”这一重要的人体参数。重要知识与技能是制作一个有趣的研究工具,在公众乐于参与的过程中,挖掘过程信息,获取隐含规律。基本方法和工具以及涉及的信息技术实验的核心概念是用求差的方法获得机械反应时间,并统计最大值、最小值及平均值。对实验过程数据的全记录。正比例关系的线性拟合及解释。

第7课的课题和核心任务是反应时间,视觉反应时间的研究,听觉反应时间的研究,视觉反应时间和听觉反应时间的比较。重要知识与技能是编写工具完成反应时间的测量并且将结论应用于游戏设计和风险评估当中。基本方法和工具以及涉及的信息技术实验的核心概念是应用平均值和标准差判断差异,做群体数据的分布柱状图,对小概率事件做风险评估。

第三单元:信息的编码

第三单元包括三课。第8课的课题和核心任务是数字编码,用4个彼此独立的二进制输入量通过编码输出0~9的数字。重要知识与技能是按照需求的状态数,确定需要的二进制输入编码容量,确定可能性,可能性和十进制数据一一对应起来。并且实现二进制和十进制的相互转换。基本方法和工具以及涉及的信息技术实验的核心概念是编码映射关系的确立,分阶段对软件进行测试。

第9课的课题和核心任务是电报通讯,用一个开关量按键的短按和长按来输入0~9的数字编码。重要知识与技能是用按键的长、短控制输入,计时器归零,调整控制阈值,用声音作为信息传递的工具实现一台计算机和另一台计算机之间的通讯。基本方法和工具以及涉及的信息技术实验的核心概念是用映射表来制作通讯协议,调整时间阈值来确定信息发送的密度极限,用于研究通讯的效率。

第10课的课题和核心任务是自制键盘,用五个开关量的组合,实现按键A到按键Z的输入,并且制作一个“掐算”输入法。重要知识与技能是介绍标准的二进制和十进制的对应规律,将这个规律用五个开关量实现,并将五个手指设定为开关正极,掌心定义为开关负极,使用五指和掌心相碰作为输入信息的手段,用这种原理制作一个五指输入法。基本方法和工具,以及涉及的信息技术实验的核心概念是设计一个“掐算”输入法的输入规则,并且练习使用它。试着评估这种新奇的输入方式的主观信息量。

第四单元:多值量输入

第四单元包括四课。第11课的课题和核心任务是滑杆输入,将传感器滑杆输入值表现为差异化的控制结果。重要知识与技能是滑杆作为一个可以在0~100之间变化的多值量,可以用来控制运动、速度、加速度,多数值量转二值量和层级量。基本方法和工具以及涉及的信息技术实验的核心概念是多值量到二值量和层级量的转化,体会其中信息量的变化。

第12课的课题和核心任务是滑杆卡尺,用标定实验找到滑杆滑动距离和输入值的函数关系,并应用这个关系使用滑杆来测量长度。重要知识与技能是标定实验的基本方法,最小二乘法的原理,思考用程序来完成算法而非电子表格软件来完成拟合。基本方法和工具以及涉及的信息技术实验的核心概念是用两种方法完成线性拟合,并且知道拟合函数的应用。制作一个基于传感器拟合关系的测量仪器,并且确定它的量程和最小分度值。

第13课的课题和核心任务是光敏测摆,用光敏电阻等光线传感器测摆动的周期。重要知识与技能是光敏数值与摆球的摆动是否存在稳定的关系,阈值的确定,数据的全记录,实验装置的简单搭建。基本方法和工具以及涉及的信息技术实验的核心概念是寻找并应用稳定的对应关系,并且知道如何将这种稳定的关系转化为待测量。

第14课的课题和核心任务是光敏扫描,扫描屏幕上的不同灰度的色块进行亮度标定,应用标定结果制作一个扫描仪,将彩色图像转化为黑白图像。重要知识与技能是从黑白扫描仪到灰度扫描仪,扫描仪的灰度阶数的设定,并且用扫描仪扫描屏幕上的一个区域来控制另外一个白色区域来“学习”当前区域的灰度,并且比较不同逼近算法的差异。基本方法和工具以及涉及的信息技术实验的核心概念是为了输出的标准化,将输出量分层,借以体会灰度编码的过程。比较不同逼近算法的效率差异。

第五单元:输出设备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