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1 09:09:5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短期债券投资,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对于此项投资,投资成本是46000元,现账面价值是48000元(46000+4000-6000/3)。因投资成本低于账面价值,应按投资成本划转,差额计入投资损失。甲企业会计处理如下:
借:短期投资 46000
投资收益——长期债权投资划转损失 2000
贷: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面值) 40000
——债券投资(应计利息) 4000
——债券投资(溢价) 4000
如果上述长期债权投资曾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1500元,则其账面价值为46500元(48000-1500),仍按成本划转。甲企业会计处理如下:
借:短期投资 46000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1500
投资收益——长期债权投资划转损失 500
贷: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面值) 40000
——债券投资(应计利息) 4000
——债券投资(溢价) 4000
如果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是2500元,则其账面价值是45500元(48000-2500),此时则应按账面价值划转,以45500元作为短期投资的入账金额。甲企业会计处理如下:
借:短期投资 45500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2500
贷: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面值) 40000
——债券投资(应计利息) 4000
——债券投资(溢价) 4000
如果企业购入的债券是分期付息债券,且是溢价购入,平时收到利息时并没有增加应计利息,随着溢价的摊销,债券投资的账面价值会越来越低。因此,无论何时将长期债权投资划转为短期投资,其账面价值肯定会低于投资成本,直接按账面价值划转即可,也不会产生划转损失;如果企业是折价购入的分期付息债券,债券账面价值会随着折价的摊销而逐渐增加。因此,无论何时划转,其账面价值都会大于投资成本,这就应当按投资成本划转,同时就会产生划转损失。
例2:甲企业在一年前购入分期付息债券一批,现拟转为短期投资。当时的购买价格是46000元,面值40000元,期限3年,票面利率10%,溢价按直线法摊销。
现在该债券的账面价值为44000元(46000-6000/3),低于投资成本,则应按账面价值划转。
借:短期投资 44000
虽然有以上不利因素影响,但在美元逐步走弱的趋势、我国庞大的经常项目顺差和外汇储备面前,人民币升值压力并没有因兑美元汇率创新高而有所减弱。人民币升值引发的我国货币投放过大,直接导致在债券市场上,资金过于充沛,债券的总体表现仍然是高位运行。具体到各类品种方面。可以依据债券的期限分别考虑:
短期债券依然是“看多做多”
这首先是由于人民币升值带来的“热钱”多为短期资金,因而也就更加热衷于投资短期债券品种。而且短期债券对利率变化的敏感程度最差,所以调控政策对其没有什么影响,同时由于此类债券流动性最好,也是避险资金的不二选择。因此,无论从抗风险角度还是流动性角度来说,短期债券将受到投资者的偏好。建议投资者可以中仓持有此类债券。
中期债券的表现将是“看空被迫做多”。
第二种情况,经济高增长、低通胀时期。此阶段常见的表现就是市场抛弃安全的债券资产,购入股票等风险资产。因为长期债券等被抛弃,长期债券价格下跌,债券市场进入熊市。此阶段短期债券不赚钱,而长期债券价格下跌。
第三种情况,经济高增长、高通胀时期。这个阶段短期债券和长期债券价格都是下跌的,只有做空债券才能盈利。这一阶段短期债券收益率上升,向长期债券收益率接近。
第四种情况,经济低增长、高通胀时期。此阶段,长期债券价格大幅度上扬,此后应尽量持有长期债券,因为经济已经或者即将进入衰退期。
在把握了大的经济环境之后,决定是否投资债券就变得相对简单一些了。目前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和较为宽松的资金面,均有利于债市行情延续。整体来看,债市基本面良好,短期监管政策的调整不影响中长期债市慢牛行情。债市基本面向好,固然有利于固定收益类投资产品实现理想回报,但并不代表在具体投资时可以率性而为。
目前整体债券信用利差仍维持在历史低位,短期内可能呈现供需两旺、收益率在低位盘整的格局,这意味着,在投资时必须积极寻找具有票息优势的品种,并优选个券进行投资。
正常收益率曲线那些期限较长的债券的利率高于短期债券,因为长期持有债券的风险,如通货膨胀,要求所得收入更高。债券投资者发出信号,表示他们预计经济增长将继续而不会出现重大中断,因此很乐意长期投入资金。
不可分散风险,又称为系统性风险,指的是由于某些因素给市场上所有的债券都带来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具体包括政策风险、税收风险、利率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
1.1.1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是指政府有关债券市场的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或是有重要的举措、法规出台,引起债券价格的波动,从而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政府对本国债券市场的发展通常有一定的规划和政策,以指导市场的发展和加强对市场的管理。政府关于债券市场发展的规划和政策应该是长期稳定的,在规划和政策既定的前提条件下,政府应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管理手段引导债券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
1.1.2税收风险
对于投资免税的政府债券的投资者面临着税率下调的风险,税率越高,免税的价值就越大,如果税率下调,免税的实际价值就会相应减少,则债券的价格就会下降;对于投资于免税债券的投资者面临着所购买的债券被有关税收征管当局取消免税优惠,则也可能造成收益的损失。
1.1.3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由市场利率的可能性变化给投资者带来收益损失的可能性。债券是一种法定的契约,大多数债券的票面利率是固定不变的,当市场利率上升时,会吸引一部分资金流向银行储蓄等其他金融资产,减少对债券的需求,债券价格将下跌;当市场利率下降时,一部分资金流回债券市场,增加对债券的需求,债券价格将上涨。同时,投资者购买的债券离到期日越长,则利率变动的可能性越大,其利率风险也相对越大。
1.1.4通货膨胀风险
由于投资债券的实际收益率=名义收益率-通货膨胀率。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随着商品价格的上涨,债券价格也会上涨,投资者的货币收入有所增加,会使他们忽视通货膨胀风险的存在,并产生一种错觉。其实,由于货币贬值,货币购买力水平下降,债券的实际收益率也会下降,当货币的实际购买能力下降时,就会造成有时候即使我们的投资收益在量上增加了,但在市场上能购买的东西却相对减少。当通货膨胀率上升到超过债券利率水平,则债券的实际购买力就会下降到低于原来投资金额的购买力。
1.2可分散风险
可分散风险又叫非系统性风险,是指某些因素对单个债券造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具体包括信用风险、回收风险、再投资风险、转让风险和可转换风险。
1.2.1信用风险
当债券发行人在债券到期时无法还本付息,而使投资者遭受损失的风险为信用风险。这种风险主要表现在公司债券中,公司如果因为某种原因不能完全履约支付本金和利息,则债券投资者就会承受较大的亏损,就算公司的经营状况非常良好,但我们也不能排除它存在财务状况不佳的可能性,若真有这种可能,该公司的还本付息能力就会下降,那么就会发生它不能按约定偿还本息,从而产生了信用风险。
1.2.2回收风险
对于有回收性条款的债券,常常有强制收回的可能,而这种可能又常常是市场利率下降、投资者按债券票面的名义利率收取实际增额利息的时候,而发行公司提前收回债券,投资者的预期收益就会遭受损失,从而产生了回收性风险。
1.2.3再投资风险
由于购买短期债券,而没有购买长期债券,将会有再投资风险。例如,长期债券利率为10%,短期债券利率8%,为减少风险而购买短期债券。但在短期债券到期收回现金时,如果利率降低到6%,就不容易找到高于6%的投资机会,从而产生再投资风险。
1.2.4转让风险
1、应计贷款和非应计贷款分类的差异性
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贷款本金或利息在逾期90天没有收回的贷款应作非应计贷款核算,其已入账的利息收入和应计利息予以冲销。但由于该制度未对计息期间做强制性规定,可能会导致同样的贷款由于计息期间的不同,银行披露的会计信息存在差异,从而削弱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如甲、乙两银行同时在1月1日向丙企业发放贷款,甲银行采用月度计息,乙银行采用季度计息,倘若丙企业在1月31日不能支付利息,那么,在4月末该笔贷款在甲银行业已归入非应计贷款核算,但该笔贷款在乙银行仍然处于正常的应计贷款科目核算,虽然该笔贷款在两行状况并无差异:均不能支付利息且呈连续状态。从而导致银行在会计信息披露的差异性,不能正常反映自身的经营状况。
2、措辞不严谨导致会计处理的无所适从
根据《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短期债券投资的利息,应当于实际收到时,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可见短期债券投资利息按照收付实现制核算。同时该制度又规定:金融企业应当在期末时对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这样,减值准备的计提确认的权责发生制与短期债券投资利息确认的现金收付实现制形成了制度反差,在同一制度中反映了两种不同的确认标准导致了会计处理的无所适从。例如银行在3月投资A债券30万元,4月A企业宣布支付利息3万元,并于5月收到,此时A债券的账面价值为27万元,倘若6月末A债券的市场公允价值为28万元,那么此时银行对A债券价值的核算则陷入两难局面:会计报表列示27万元则不合会计制度的规定;若列示28万元则不合谨慎性原则。其实我们只要将短期投资的期末计价改为“金融企业应当在期末时对短期投资按账面价值和市价孰低计量”则可以很好的解决短期债券的期末计价问题。
3、债券收入的归类问题
按照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的规定,债券投资同发放贷款一样是商业银行的重要业务之一,同时从商业银行资金的运用情况来看,不外是发放贷款和投资两种,因此,银行业债券投资收益采用同一般企业的列示方法(投资收益归属于营业外收入)则有不妥:一则商业银行运用资金一般为信贷投放和债券投资,债券投资的收益占收入多为20%以上,将其列示为营业外收入容易让人误解为我国银行业主业不突出;二则银行业的利息支出为最重要的营业成本,其间有相当部分为债券资金的占用成本,如果将债券收益列示为营业外收入则容易导致收入与成本不配比,不利于进行损益分析。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修改会计报表的格式来解决债券收入的问题:在利润表中将投资收益上移至利息收入后面,同时将营业利润的公式修改为:营业利润=利息收入+投资收益利润总额+其它业务收入-营业成本-营业费用-其它业务支出。
4、资产减值导致的利润调节问题
由于现行金融会计制度明确规定:当期应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如果高于已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账面余额,按照其差额补提减值准备;如果低于已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账面余额,按其差额冲回资产减值准备。同时,我国证券法规定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亏损则退市处理,由此导致了不少上市银行利用资产减值作为利润的调节杠杆,通过“计提”和“转回”的账面游戏,误导投资者的选择。在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通过明确规定“已经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在以后年度不得转回”来避免企业利用减值准备来调节利润,但这未免有矫枉过正之嫌,规定减值准备不得转回则不符合资产自身的定义,其实我们通过严格规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条件和资产减值准备转回的条件则可以使利用减值准备来调整利润的情况得以改观。
5、短期债券投资收益的入账时间问题
对于非金融企业来说,由于短期投资一般金额较小,流动性较强,投资收益于实际收到时确认无可厚非。但对于银行业来说,为保持资金的流动性和收益性,其拥有的短期债券投资较多,如果采用收付实现制确认投资收益则不太符合实际:一来银行业持有的短期债券多为国债或金融债券,违约风险较小,且利率多为固定,适宜按期计提收益;二来短期债券投资所承担的存款利息支出多为按期计提,债券投资收益采用收付实现制则明显收入成本不配比;三来短期债券投资收益采用收付实现制容易造成银行业利润的期间波动起伏太大,不符合银行业稳健经营的原则。因此,我们根据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性”原则和银行业“稳健经营”的原则,可以对短期债券投资收益采用按期计提的权责发生制原则予以确认。
6、短、长期投资的划转条件不明确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金融企业改变投资目的,将短期投资划转为长期投资,应按短期的成本与市价孰低结转,并按此确定的价值作为长期投资新的投资成本。拟处置的长期投资不调整至短期投资,待处置时按处置长期投资进行会计处理”。按照制度的理解:短期投资的划转的条件在于“改变投资目的”,而由于缺乏必要的现实标准,在实务操作中难以把握。而在现实中,由于短期投资在期末必须按照成本和市价孰低提取减值准备,相对来说长期投资计提准备的要件严格得多,因此,银行的财务部门会在短期投资市价持续下跌时完成短、长期投资的划转来规避短期跌价准备的计提,从而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
7、对金融衍生工具的关注程度不够
金融衍生工具作为现代金融发展的产物,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会计处理难度较大,同时具有收益不确定性、高杠杆性、高风险性等特征,已经成为银行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和风险规避工具。但在现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中只是简单在第一百四十条提及“对于外汇交易合约、利率期货、远期汇率合约、货币和利率套期、货币和利率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应说明其计价方法”,并未对金融衍生工具的计价和披露做出统一的规定,因此,国内银行一般将其作为会计报表的附注作一般性披露,难以客观的确认银行业的风险。
8、与税收制度的衔接问题
2001版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遵循会计的稳健性原则规范了银行业对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但现行的税收制度仍然按照“期末贷款的1%差额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可以在计算所得税中扣除,对实际计提超过1%的部分调增应纳所得税额”,由此导致不少金融企业出于利润考核的考虑对金融会计制度执行不严。当然最根本的解决方法是国家税务部门对税前的“呆账准备金”抵扣额进行调整。但目前我们可以通过在金融会计制度中明确:对由于会计政策与税务规定不一致产生的所得税差异允许单列科目“递延所得税”处理,同时将该科目归属于利润分配项下做增项理,以此来激励银行采用金融会计制度的规定。
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对策分析
2001年度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基本适应了当时银行业发展的需要,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银行业在加入WTO时关于银行业开放承诺的逐步兑现,现行会计制度的不足之处便显示了出来:外资银行的加入带来的国际会计准则接轨问题;衍生工具的计量问题等等。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进一步在理论和制度上予以完善,做到与时俱进适合银行业发展的需要:
1、减少金融企业的选择权,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
其实,早在二十世纪末,在美国的会计理论界就展开过“会计艺术论”和“会计制度论”的争论,前者认为应当给予会计人员更多的会计判断权和选择权以促进会计学理论的发展;后者认为应当减少会计人员的判断权和选择权以维护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相关性。2001年的“安然会计造假”事件让这次争论划上了句号:美国国会2002年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对现行的公司和会计法律进行了多处重大修改,以减少会计人员的价值判断来强化了当局的监管。而我国近年来上市公司年报的不断调整和不断出现的会计差错也从侧面映射出会计判断和会计政策选择权过多会削弱会计信息的质量。美国会计学界的价值形态的变化或许值得我们借鉴。
2、注重银行体系的特殊性,如实反映金融企业的财务情况
与一般工商企业比较,金融企业的行业有着自身的特性,如果单纯地按照一般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套用在银行上,则容易令人误解银行体系的财务状况,尤其在涉及到主营业务上。例如对投资收益按照一般工商企业属于非主营业务,归属于营业外收入是正常的;但投资收益原本就是银行的主营业务之一,倘若套用一般企业的归属方式则会影响外界对银行的公允评价。同样,在对短期投资收益的确认上也有必要考虑银行的特殊情况。
3、完善会计制度、准则建设,适应银行业发展状况的需要
近年来,中国银行业的发展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并不为过,尤其是在外资银行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关注程度后更加带动了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断创新,同时,由于立法的滞后性,导致现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对金融衍生工具的计量和披露的关注程度不够,而金融衍生工具大多只是一种合约,它只产生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实际的交易事项可能尚未发生,从而与历史成本计量原则不符,因此在资产负债表内不能够具体量化,企业多在资产负债表的附注中提及,进而掩饰了银行业的潜在风险,难以为投资者提供全面的财务信息。因此,银行业的发展对会计制度的同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目前情况下,可以通过根据新出现的情况进行新准则的制定来予以补充。
货币基金稳中获益
货币基金是最普通的资金管理工具,主要投资于货币市场中的短期债券,为投资者提供和市场短期利率相当的回报。欧美债券市场无论其深度、广度和市场化程度都大大超越中国,因而其货币基金产品在资金趋紧的阶段,往往能提供相当高的收益率。
一般而言,货币基金的收益率主要和其货币的强势程度有关。比如欧元,目前的基准利率为4%。近年来,欧元兑美元汇率不断创出新高,加上欧元区通胀等因素,欧元短期债券的收益率水涨船高,远高于同类美国短期券。今年至今,港元类货币基金的回报率大约为3.75%,美元类货币基金回报率为3.65%。其他强势货币类别的货币基金收益则更高,其中澳元类别货币基金的回报率达21.6%,欧元为12.18%。
对那些不想承受太多风险,又希望有效抵御通货膨胀的投资者来说,货币基金是不错的选择。和国内一样,多数货币基金是没有申购、赎回费的。不过要注意的是,货币基金也是有可能亏损的,比如2005年,由于债券市场的动荡,很多货币基金都是亏损的,但这种情况并不多见。
多样的债券产品
1 债券融资思想述要
20世纪30年代之前,企业债券的发行尚属凤毛麟角。30年代后期至40年代前期,企业债券发行虽然逐渐增多,但也还只是局限在极少数比较著名的企业之中,有资料表明,截至1940年,全国发行债券的企业大致仅有19家,债券总发行额5000余万元。其中上海约有8家,发行债券总额1800余万元。
中国近代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融资的企业大体有通泰盐垦公司、纬成公司、北平电车公司、六合沟煤矿、闸北水电公司、启新洋灰公司、江南铁路、大通煤矿等,其债券融资思想也具体体现在债券的发行章程中。以六合沟煤矿公司为例,其债券发行情况如下:
六合沟煤矿公司为整理债务改善营业,决定募集短、长期公司债两种。委托盐业、金城两银行经理发行,其发行公司债章程要点如下:①债额及债券。总额四百万元,分短期、长期两种。短期债券,共150万元,票额每张为1万元,短期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七、八月间发行;长期债券共250万元,票额每张分为10000元、1000元、100元三种(民国二十四年二月为募足期)。②还付本息。短期债券自发行日起,6个月内只付利息,第7个月起还本,每年两期,每期用抽签法还债1/10。长期债券5年内只付利息,第6年起还本,每年两期,每期用抽签法,偿还1/10,分五年还清。③利率及付息。短期债券按月利息1分(第一期利息到期时,因公司经济情形不佳,未能照付);长期债券按年利息8厘,均按每半年付息。④担保。由公司指定本矿矿业权、不动产及各项建设物、机器、家具等,除扬子铁厂财产应作为该厂债务担保外,所有公司之全部财产,及其收入均作为担保品。⑤监理会。规定在债券还清以前,由发行银行推定5人组织监理委员会,其职权:监管占有担保品,保管债券,监管售出债券之现金暨审核及签署公司支出,重要职员的任用及辞退。⑥基金。自发行日起每月在营业收入内应先提发5.7万元,存储经理银行充还本付息基金。每届还本付息时,如基金不足,应按下列顺序支配:第一、短期债券付息;第二、长期债券付息;第三、短期债券还本;第四、长期限债券还本。⑦处分担保品。公司遇下列情形之一(即积欠债券应付本息逾两期以上,经催告无效时,公司宣告清理清算或破产时,公司违背本章程条款经催告无效时。)发生时,经理银行代表债权人,可将担保品部分或全部拍卖。担保品处分后,所得现款,先抵付短期债券付息,其次抵付长期债券本息,如抵付后尚有余额应交公司。
从六合沟煤矿公司债券发行章程来看,近代企业的债券融资就策划方面来说,是较为完善的。从承购主体看,主要是各个银行机构承购债权;发行方式涉及承购、包销和直接发行;发行费用包括折扣加利息,一般在8%-10%或是更高。
2 债券融资思想特点
近代企业债券无论在发行方式、发行主体、以及承销主体上,都是比较规范的,发行公司不仅规定了发行债额、期限、利率、还本付息方式、还对担保品的估算等细节作了说明。
2.1 债券融资思想中关于债券基本特征的思想特点
2.1.1 发行方式
近代企业的债券融资思想在发行方式上主要体现为银行承购认募。企业委托银行发行债券,募集资金。如:六合沟煤矿公司委托盐业、金城两银行发行;茂昌股份有限公司债券由交通、中国、上海三银行分担经募;另一方面,近代企业公司债券并非是由银行全额承销,发行企业给予银行一定的承销折扣价。如茂昌股份有限公司委托交通、中国、上海发行债券时,在其章程式中规定“九八发行”。
2.1.2 债券种类
近代企业债券发行章程中明确有了债券种类的划分思想,分为“记名债券”和“不记名债券”。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用记名或不记名两种方式发行债券,但规定不记名式者遗失不补。商办江南铁路公司发行的债券均为不记名式,但其发行章程中指出:“如持券人要求,得改记名式,不记名券概不挂失,记名券转让须经过户手续。”可见,近代企业发行的债券一般选择不记名债券,但并不限制记名券,并规定记名券的转让须经过户手续。
2.1.3债券期限
现代企业的短期债券是指企业界发行的还本期限在1年内的债券,中长期债券是指企业发行的还本期限在1年以上的债券。而近代企业债券的长短之分并不是以1年为期限,长短只是相对而言。
2.1.4 债券利息
近代企业债券融资思想中对于债券利息的规定为固定利息制,债券的利息始终保持不变,一般为年8厘或1分,采取分期付息的方式,大多为一年两期。
2.2 债券融资思想中关于降低债券风险性的思想特点
2.2.1 注重抵押担保
近代企业债券融资思想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在债券发行时必须提供抵押担保。发行债券的每个公司几乎均以公司之全部财产及收入作为担保品。这虽然是出于承销商为降低承销的风险性这个目的,但这种对发行者的约束和限制显然是极为苛刻的,增加了企业的发行成本和负担。
2.2.2 设立偿债基金
所谓偿债基金是指债务人定期(一年或半年)向债权人代表(通常为金融机构)支付一定数额的款项,由这家机构代为收回部分债务本金。从近代企业债券发行的章程中,我们可以发现类似偿债基金的规定,六合沟煤矿公司在其债券发行章程中指明:自发行日起每月在营业收入内应先提发5.7万元,存储经理银行充还本付息基金。
2.2.3 采取承销商监督措施
在近代企业的债券融资思想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就是债券承销商注重对企业经营的监督管理。这在现代企业的债券发行中是不曾有的。六合沟煤矿公司的债券发行章程中规定在债券还清以前,由发行银行推定5人组织监理委员会,其职权:监管占有担保品,保管债券,监管售出债券之现金暨审核及签署公司支出,重要职员的任用及辞退。这种思想特点从理论上说有助于降低债权人的投资风险,但在操作上必须运用适当,否则将会导致企业丧失经营自。
总之,近代企业融资中存在的债券融资思想是相当完善的,其发行和策划也是相当成功的。
3 债券融资思想产生的原因分析
近代债券融资思想的产生并在企业中得到尝试也有其历史必然性。
3.1 融资环境比较恶劣
从时间上看,20世纪20年代的几次企业债券的发行都是在金融动荡时期,1921年通泰盐垦五公司债券的发行是在信交风潮之时,人们的投资注意力集中在信托业和交易所投机行业,1926年北平电车债券的发行是在战后经济的短期衰退时。
3.2 其他融资方式很难运作并达到融资的目的
在近代中国的企业融资方式中,大体有发行股票、银行放款、抵押借款及发行债券等几种。发行股票的限制主要是本世纪二三十年代股票风险性加大,股票市场曾产生三次股市危机,增加了股票投资的风险性,从而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热情,股票融资对近代企业来说已经非常困难。银行贷款的困难在于资金难以回收。银行贷款一般是以厂基为担保,如果借款到期不还,可将厂基拍卖。但拍卖抵押品存在的问题是:处分抵押品需要经过法律程序,另一方面,被抵押的厂基机器日久损毁,若欲拍卖,买主难以寻觅,因此必然增加银行的贷款成本。据中国银行民国二十三年度(1934年)营业报告记载,当时工业放款是5400万元左右,均成为呆坏帐。因此可见,银行不愿意贷款给企业,应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由于股票融资和银行贷款这两种主要的融资渠道无法解决企业的融资问题,企业经营者从而选择债券融资这一途径。但是债券融资却始终未成为一种主流的融资方式,就近代企业整体来说也是微不足道。
参考文献
[1] 董贵昕. 如何进行企业速效[M].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2] 卢福财. 企业融资效率分析[M].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3] 顾凯. 企业资本运营[M]. 海天出版社,2000.
[4] 潘飞, 朱百鸣. 企业筹资决策[M]. 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
[5] 仇庆德, 柴传早, 高成路. 现代企业筹资理论与实务[M]. 青岛: 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3.
[6] 张国辉. 与中国近代企业[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
优越的现金管理
货币市场基金的特征在于其收益与定期存款类似,流动性则与活期存款相仿。也就是说,管理的比较好的货币市场基金,其年化收益率可以与一年定期存款差不多;而且可以随时取现,与活期存款相似。当然,严格意义上说,货币市场基金取现的灵活性要比活期存款略差一些,在T+2赎回的情况下,需要等待两天之后才能拿到现金。
笔者数年前在美国求学时,就发现个人银行账户中,有三个户口,分别是:储蓄、支票和货币市场基金,相互之间可以方便的进行网上银行转账。其中,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率是最高的,取现的灵活性则略差一点,每个月都有转出次数和最低金额的限制,但是已经能够满足日常需求。因此,笔者当时把大部分流动资金都放在货币市场基金中,以在保持流动性的同时获得更高的收益。
目前,国内需要通过网上银行购买货币市场基金,操作起来没有美国那么方便,而且一般无法做到T+0,但依然是一个很好的现金管理工具。笔者一般在留出少量可以应付一个多月日常开支的资金于活期存款账户之后,会把大部分闲置流动资金放在货币市场基金中,以应付不时之需,并获得合理收益。
衰落的王者
2010年中,美国货币市场基金规模约为2.7万亿美元,在9.5万亿美元的共同基金总规模中,占大约28%,略低于股票型基金,高于债券基金,三分天下有其一。同期,美国的存款总额为7.7万亿美元,与货币市场基金之比大约为3∶1,即很多美国人会用货币市场基金来进行现金管理。在最近十年中,货币市场基金在美国基金市场中所占的比重,最低的时候,约为20%,最高的时候,超过40%。
中国的货币市场基金曾经在基金市场上是绝对的主力。2005年底至2006年初,规模曾经达到2000亿元,在基金总规模中的占比超过40%。之后,货币市场基金不断衰落,到2010年中,总规模仅为974亿元,在基金市场中的占比仅为4%。同期,中国的人民币存款总额高达67.4万亿元,与货币市场基金之比为692∶1,即大部分国人依然主要使用银行存款进行现金管理。
中国货币市场基金衰落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投资者对其缺乏了解,不知道其低风险、合理回报的特征(与股票基金完全不同);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中国的利率水平并未市场化,长期偏低,使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相对有限。另外,银行在销售货币市场基金时获得的好处较少,因此银行客户经理在向客户推荐基金产品时,不太愿意推荐货币市场基金。
细看收益
为了考察货币市场基金的表现,我们把到2010年9月13日具备1年、2年和3年回报的货币市场基金进行统计(针对机构客户的B单位未纳入统计)。可以发现,所有货币市场基金过去一年的回报都超过0.7%,高于0.36%的活期存款利率;其中4只更是超过2%,与2.25%的一年定存利率相仿;还有35只收益率介于1%和2%之间,与7天通知存款的1.35%和三个月定存的1.71%相仿。如果看过去两年的年化回报,则全部超过1%,其中还有18只超过2%。过去三年年化回报也全部超过1%,其中35只介于2%和3%之间,还有3只超过3%。
如果看货币市场基金的平均回报,过去1年为1.56%,过往两年年化为1.99%,过去三年年化为2.55%,都远高于活期存款利率,也高于7天通知存款利率。
为何货币市场基金在保持流动性的同时,可以取得高于活期存款的回报?货币市场基金可以把一部分资金存为定期存款,以获得与定期存款相仿的利率;还能用部分资金投资于短期债券、央行票据、同业存款等,这些品种的收益率一般都会高于活期存款,其中短期企业债券的收益率往往会更高一点,当然风险会高一点。
何时投资货币市场基金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益率?货币市场基金主要投资于短期债券,因此在债券的收益率曲线较为平坦,也就是短期收益率与长期收益率接近,甚至短期收益率高于长期收益率时,能够取得较高的回报。一般,如果宏观政策偏紧,收益率曲线会较为平坦,甚至出现短期收益率高于长期收益率的情况,因此在宏观政策偏紧的时候,投资货币市场基金可以取得较高的回报。
与之相反,在债券收益率曲线较为陡峭,也就是短期收益率远低于长期收益率的时候,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率较低。一般,宏观政策宽松的时候,收益率曲线会较为陡峭,此时投资货币市场基金获得的回报往往较低。所以我们看到去年,国内的宏观政策较为宽松,短期债券收益率较低,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率普遍较低;而今年宏观政策偏紧,短期债券收益率较高,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率也明显上升。
上证国债指数由3月15日110.34点的高位下跌到4月14日收盘的109.73点,创下了近期的新低。同时,伴随下跌的是成交量的放大,特别是市场快速下跌的几个交易日,期间成交量为197亿元,显示市场参与者正在改变其观望的策略。交易所企业债在3月下旬达到新高后也开始向下调整,上证企业债指数由3月15日的121.98点下降到4月14日的120.78点。
从券种上看,短期品种的整体表现最好,涨幅居前的都是3年以下的短期品种,而中长期券调整幅度最大,特别是10年以上的长期品种,调整幅度均在1%以上。
这种调整一方面是债券市场本身调整的意愿,另一方面也与近期股票市场整体走强有关,替代效应导致企业债被抛售,从而引发下跌。
一级市场趋于理性 短期品种更受欢迎
而在一级市场,3月中旬到4月中旬,共发行三只国债。3月15日,在实行余额管理之后,财政部发行了今年的第二期国债,期限为3个月,中标价格99.665元,收益率为1.394%,但认购倍数达到了3.3倍,商业银行对本期债券认购较为积极。稍后,3月24日,10年期06国债03的中标利率为2.80%,比较符合市场预期,认购倍数为1.88倍,也低于前两期国债的认购倍数。4月14日,3年券06国债04中标利率为2.12%,低于市场普遍的预期,该期国债认购倍数为2.29倍。
连续三期国债招标的结果显示市场投资者对短期债券较为青睐,这种重短期而轻长期的行为一方面反映了市场资金面的变化,市场流动性正在降低;另一方面,也暗示市场中的大部分机构对债券市场的后市持谨慎预期,从追捧长期债券转而关注风险较小的短期债券品种。
从财政部最新公布的2季度国债发行计划表来看,还将发行5期国债,期限从3个月的短期到20年的长期。显然,后市发行节奏的加快会对目前已经趋紧的资金面形成更大的压力。
经济偏热 紧缩政策出台在即
4月14日,央行公布了3月份的金融运行数据。M1、M2增长率分别为12.7%和18.8%,基本与上月持平,但M2仍高于全年16%的控制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