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1 09:09:5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建议,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创建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学生敢问
1.课前强调,放下提问的包袱。每次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无论是新生入学还是中途接班,上课前必须强调的要求就是上课注意听讲,但并不等于只能听不能讲,回答老师的问题要讲,有问题更要讲出来,这样学生在意识中就少了很多对提问题的顾忌。
2.课中引导,创设提问的氛围。上课过程中老师的态度、语气以至于表情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影响到课堂气氛的好坏。作为老师,应当以一种平等的身份与学生共同探讨、交流,学生回答对了,或微笑点头示意,或提出表扬鼓励;答错了,提醒再想想;甚至对于有些没有认真听课的学生也要善意的提示、引导。
3.课下多沟通,相互了解才能相互理解。课堂上只能从表面上了解学生,而学生内心到底有哪些想法,只有通过课下交流才能及时把握,往往课堂上不经意的走神,不应该的错误、出乎预料的问题都有一定的原因,及时沟通了解,既能了解学生的问题,并能及时解决,又能使学生对老师课堂上的提醒、批评进一步的理解。这样建立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出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就等于为学生提供了“安全”的环境,使学生敢于说、敢于问。
二、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学生愿问
1.精心设计引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地理教师发挥学科特点,利用情景教学,巧妙地选择地理知识的结合点,是学生进入最佳求知欲状态,主动去发现问题。往往精巧的引言设计、巧妙的新课导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以时事热点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地理学科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不失时机地将实际热点与书本知识结合起来,是学生能从切身感受出发,更容易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进而推动他们思考、疑问。通过热点问题,不但将重点难点知识很快突破,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了探求知识的欲望。与此类似,作为地理课堂切入点的热点很多,像2008年的雪灾与气象灾害,2010年的西南五省干旱与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金融危机与产业的转移和升级,印巴冲突与中东的历史文化和宗教等等,都可以成为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提问的主要突破口。
3.恰当引用诗文、谚语,调动学生兴趣。中国古典诗词浩如烟海,其中不乏一些名篇佳句,里面蕴涵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如果能够把这些故事词语有关的地理知识紧密结合起来,恰当地运有待地理课堂教学中去,不仅能够使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学生会问
1.问题的启发性。主要体现在所提的问题要难易合适,即教师应对学生的水平有清楚的了解和正确的估计,提出的问题应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高质量的问题应该是既使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压力,又使学生感到有解决问题的信心。问题的难易程度正好介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使的每一类学生都能“跳一跳,够得着”,以能调动全体学生都处于积极思考状态为宜。
一、初中地理活动教学的发展现状
活动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之后提出来的,它主要针对实践性较强的地理教学来说的。新课标要求地理教学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的培养,活动教学一方面在课堂学习中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也通过抽象的地理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初中人教版的地理课本增设了“活动内容”,为学生在课本学习之后进行实际的动手操作提供了建议,这些活动主要是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具有很大的启发性和操作性,这无疑是新课改中地理活动教学的一种体现。但是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活动教学的经验不够成熟,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
(一)学生和老师对地理学习的重视度不够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语数外才是学习的中心,学生和家长也往往只在语数外上下功夫,而忽视了对地理课的学习,尤其是地理课程还是一门开放性的考试科目。对于老师来说,地理作为一门副科,其重要程度当然比不过语数外,因此初中地理老师们也大多没有专门的地理学习知识,很多老师也不会再地理课的教授方法上下功夫,于是就造成了地理教学单调乏味,学生们也往往忽视了对地理知识的学习,这种教学形式给初中地理采取活动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二)活动教学实施不到位
在地理课本中,但凡要求实施活动教学的部分都是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的教学重难点,老师们往往通过活动教学的方法来启发学生,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的老师由于知识水平有限,所涉及的教学活动要么过于简单,对于理解课堂知识来说未免显得多余,要么超出了学生理解能力,教学活动达不到所预期的效果。这些问题都说明了现在的地理教学中活动教学的教学经验还不够成熟,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二、完善初中地理活动教学的建议
(一)联系生活,让课堂的教和实际生活相结合
地理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密切相关,我们生活中所必须的水资源、我们每天都会关注的天气、我们生活的地区的风土人情等等方面的知识都需要从地理的学习中获得,地理课堂实质上就是对生活环境的认识,因此地理教学中更应该把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如在学习各个地区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这一章节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对自己所在的家乡的地形、气候、水文等做一个调查,对当地的风土民情进行总结,以便在课堂教学中与课本中描述的情形相联系。在学习方向与风级一节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当天的红旗和小树飘动的方向,以此来教授判断风向的方法,并让学生观察当天的小树摇动的情况,来判断风级,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际操作的能力,而且更有助于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教学当然离不开学生的动手操作,地理只是不仅包含着比较容易理解的风土民情、水文景观等等,而且还有较为抽象的自然地理知识,比如地球和其他星球,恒星和行星,经线和纬线,公转和自转,这些知识单靠老师的口头讲述和学生的大脑想象是无法完全理解的,这些还需要在老师的带领下,老师和学生一起动手,来更好地理解这些抽象的地理知识。以课本中讲述的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绕着太阳公转这一知识点,老师可以让两个学生进行配合,其中一个学生拿着一块橡皮作为太阳,另一个学生拿起一支笔作为地球,这位同学在转动笔的同时,还要绕着那块橡皮进行旋转,如此关于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公转这一超出我们视觉范围的自然现象便可一目了然。这种形式的活动教学是理解自然地理知识最好的方法,它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感知,加深了理解,也充分发挥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才能,引导学生在理解问题时采用实际操作的方法更加易懂。
(三)丰富课堂活动教学的形式
初中地理课堂中采取活动教学应该因地制宜,而不应采取单一的教学模式。对于气温、降水、地形、土壤等方面的知识,可以采用观察观测型的活动,可以连续观测也可以不连续。初中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对于那些三维的地理知识,学生可以动手开展制作型的活动,将立体的东西转化为平面的东西,或者是制作立体的模型,将书本上平面的东西立体化,以方便理解和记忆。还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模拟操作型的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现实的情境中,亲身体验、理解和应用相关的地理知识。地理课堂的活动教学中,语言类的活动也很有意义,辩论性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分成辩论小组,围绕着论题展开辩论,例如在学习各个地区的风土民情之后可以以“生活在西北地区好还是生活在青藏高原地区好”为辩题展开辩论,在双方的辩论中,各个地区的风土民情便不知不觉的被记住在脑海里。
结语:活动教学是针对地理这门学科的特点所总结出来的最适宜学生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的教学模式,由于它的时新性,在实际的应用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但是作为老师应该积极地把活动教学应用到实处,在课堂上积极联系生活,使课堂“活”起来,加强实践操作,让学生动起来,丰富课堂的活动教学形式,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伴随我国教育模式的不断改革和发展,现行的是新课程标准,其要求学生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并提升思考和思维能力,在教学的时候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进而提高教学效率。效率问题一直是教育中的重点,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证学习效果是教师一直关注的重中之重。保证高效不是教师一味灌输,也不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师教授的知识越多越好,而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真正掌握的知识越多越好。下面就对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策略进行探讨。
一、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较低的原因
1.学生方面
有许多初中生认为地理课程是可有可无的,而且地理课程也不是主要学科,学得好、学得坏都不重要,从而导致大部分学生学习地理的效率普遍低下。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都非常不好,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也非常低。另外,学生有了地理课程不重要的观念之后,就不会对其进行预习,这也是造成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非常低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些学困生就会在地理课堂上捣乱,影响地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在教师讲课的时候,也不会互动和配合,导致课堂教学的效率非常低。
2.教师方面
在现阶段,很多初中地理教师只是按照地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教学,不能够对其中不重要的地方进行删减,也不对重点内容进行扩充,这对于学生学好地理课程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书本上的内容从总体上来说是比较单一的,而且只进行教材中内容的教学也会降低学生对地理的兴趣,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更是如此,进而导致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非常低,影响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学习效果。
二、初中地理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1.激发学习兴趣
想要不断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就必须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这样才能够使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有所提高。比如说,在学习湘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材上册中的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一课时,教师可以针对我国特有自然环境的视频和图片进行收集,并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进行播放和观看,这样就能使学生对其产生兴趣,进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营造学习氛围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具有非常好的自主学习意识,而且这种自主学习意识还非常强烈,所以,想要使地理课堂更加高效,就应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强调和培养,并且大力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和氛围,进而保证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和效率都有所提高。比如,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一课时,教师可以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讨论,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回去后对中国的自然资源进行调查。
3.加强学法指导
地理教师在高效课堂教学构建的时候,应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情况进行分析,按照学生的差异性进行有效指导,并且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出来,进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提高。比如说,在学习“中国区域差异”的时候,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南方与北方的文化差异和地域性差异,加强学生的记忆。
4.认识到学习的意义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针对学生的思想进行良好教育,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其次,在地理课堂教学的时候,应该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地理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进而提高高效课堂的构建水平。比如说,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对地理的重要性进行渗透,慢慢使学生理解学习地理的意义,提高地理的学习效率。
结合上文所言,我们能够了解到,地理课程对于初中生来说是刚刚接触的学科,这对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我国班级授课制的教育情形下,教师不能对学生一概而论,要因材施教,讲究教学方法。初二地理并不是非常深奥,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有效教学,在保证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进行高效课堂教学,让学生从课堂上获得知识并且达到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马艳平.如何构建高效地理课堂[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2(3):115-116.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教育目标。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地理课堂中,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思想能力。除此之外,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地理课堂中,还能熏陶学生的思想品德。笔者在本文中提出了一些建议,这些建议能够更好的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初中地理课堂中。
一、初中地理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
地理品德素质、地理能力素质和地理知识素质是地理素质教育的三部分。所谓地理品德素质就是让初中生在学习地理的时候对他们的行为进行教育,在传授给学生地理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准则;地理能力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地理思维能力和自己对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学生通过学习地理可以看懂地图,自己辨别方向。除此之外,学生可以运用自己的知识独立的解决生活的地理问题。地理知识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掌握在地理学科中起着基础作用的地理知识,要求学生了解地理原理、地理规律,还要求学生熟练的掌握地理概念。一些反面事例能对学生的道德情感起到很好的震撼作用,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事例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地理课堂中应遵循的原则
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地理课堂中应遵循整体性原则、改革性原则、多向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全面性原则、自主性原则、民主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我们都知道,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初中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既要重视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又要重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地理教师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各种教学器材组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多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与此同时,初中地理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育思想,和学生建立起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强化学生学习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真正的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地理课堂中。
三、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地理课堂中要求教师做好备课工作
首先,初中地理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教学目的,充分的了解与地理相关的新大纲和新教材,安排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心智特征的教学内容。我们都知道,教学提纲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地理教师要掌握教材层次,编好教学提纲。其次,初中地理教师应该突出教学重点,区别教材主次,教师应该找出初中物理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初中地理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结构,巧妙的安排各个教学环节。再次,初中地理教师要设计好教学方法,备课时应该考虑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这样才能使教学活动有声有色、活而不乱的进行。有些报刊新闻会涉及到或多或少的初中地理知识,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事例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去分析并解释当今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这样学生就会有很大的成就感。与此同时,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突出人口、资源、环境的教育和国情教育,这样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四、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地理课堂中要求教师抓好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在地理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抓好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组织教学一复习提问—讲授新课一总结巩固一布置作业”这是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素质教育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重新构建课堂结构,才能适应新的教育形式。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根据大纲和教材,精心的设计并建立教学提纲,对规律性地理知识进行概括总结,认真的对学生的口答、笔答、训练、操作等练习答案和结果进行评价。与此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活读课文,在课堂上开展地理活动,这样能提高学生的动脑能力、动口能力、动手能力。“立纲、活读、勤动、精讲、巧练、细评”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将教学内容安排到仅有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中。
地理是学生中学阶段的基础学科,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地理课程,教师应该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地理课堂中,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活动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才能实现地理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才能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运用水平,进而实现学生德、智、体全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一、高职学生的特点
(一)文化基础差。受高校改革的影响,近年来高职院校迅速发展,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和自身发展需要,各类高职院校不断扩大招生,导致生源质量不断下降。特别是近两年来来各地开展的自主招生,更是打开了大学的校门,学生入校基本没有了条件,报名基本就能上。从满足广大学生获取知识的角度来说,扩招给更多的学生提供了平台。但从另一方面看,这给高职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一些学生两百分左右就可上大学,学生成绩可想而知。
(二)理论学习兴趣不高。很多高职学生对学习兴趣不高,特别是一些文化基础课程,由于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多学生经常出现逃课的情况,有的学生还经常违反校规校级,对学校的教育不以为然,给教学和管理带来困难。
(三)实践能力强。从高职学生的学习目标中了解到,很多学生也有明确的方向,那就是学习一门熟练的专业技能,所以学生对专业实践兴趣很高。特别是一部分高职学生来自职高、中专,一定的专业基础给他们更多的信心。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些学生确实动手能力较强,但如果能掌握全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将会对他们今后的成长意义更大。
(四)生活自理能力弱,缺乏团队精神。这一代大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自我意识较强,缺乏与人合作和沟通能力,学习和生活中不善于和他人相处,生活自理能力不强。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反映,学生自由散漫,经常有缺课现象。上课精神状态也不佳,需要及时引导教育。
二、高职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地理课程重视不够。地理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对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知识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自中学起,很多学校对地理课教育的重视程度就不够,一直认为是副科,分值低,在学习中无论是课时安排还是各类考试都体现了这一点。在这种观念影响下,学生、教师和家长等都逐渐忽视了地理学习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对地理课积极性不高、兴趣不浓,课后不愿花时间去复习巩固。同时,学生基础薄弱,成绩低下,给教师的教学带来极大的困难。
(二)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过于老化。传统的地理教学总是以“老师教、学生听”的模式开展,互动不够,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过多强调知识的记忆,对知识的应用和拓展不够,使地理课堂失去了本身的意义。由于地理课程所涵盖的内容比较广,内容杂,导致很多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不透彻,这种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单向粗放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发挥学生的潜能,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一些学校教学条件简陋。高职院校很多都是由以前的中职、职高或师范合并而成的,原有的教学条件比较落后,教学设施不完善,很多教学设备都是中学阶段的,不能满足高职教学的需要。受条件所限,配备的仪器和模型少,上课时经常只有简单的一些地理挂图,大多数知识要学生凭空想象,往往收效甚微,而地理教学中仅靠教师的讲解是很抽象的,也难以达到期待的教学效果。由于条件受限,不仅降低了教学质量,也给教学活动的组织带来了困难。
(四)实践教学环节薄弱。高职院校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践教学是高职教学的重点。而目前多数高职地理的教学更多的停留在理论教学上,虽然有涉及到学生的实训,但与教学目标相比还是差距很大。而且高职本课程的实训课一般都是在教室里进行的,没有足够的条件进行室外实训,这显然是不符合本课程的要求的。
三、对高职地理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高度重视地理课程教学。教育的意义在于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掌握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地理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普及,提高学生基本素养的一门课程。作为学校、家长和学生不仅要看到应试教育的考试需要,更应看到学生今后成长和进步对地理知识的需求,从学生人生发展的高度重视地理课程教学和学习,摒弃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观念,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快乐的学习。
(二)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受传统教学条件和教学观念的影响,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在一定阶段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有效的。但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更多的是需要掌握学习的方法,从地理学习中学会学习的方法。目前,比较一致的教学模式是,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注意自身的角色转变,要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改变过去教师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实践既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选择,也符合学生的实际特点。虽然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挂图、模型等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知识点,但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仍然是不可替代的。特别是开展一些野外实训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组织学生到野外进行观察体验,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和生活能力,一举多得。
(四)重视多媒体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通过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拓展知识、直观展现教学内容,而且可以通过声音、语言、图片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在使用多媒体教学中应注意,教师要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符合教学需要,能够通过多媒体教学促进学生知识的学习,要通过多媒体对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和总结,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4-226-01
在高中阶段,学生对地理学习的思维能力和认识都比初中地理学生上升了一个层面。但是在课堂上却出现了沉默的现象,面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无法回答。对地理的学习也因为高考压力过大、地理课堂枯燥无味,造成了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不高。同时又由于高中地理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仅仅只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学习地理的思维方法,教学方法略显呆板,十分不利于学生地理的学习。
一、高中地理教学课堂现状
地理学习与语、数、外及其他科目学习不同,地理学习更加注重实际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所举的案例也要同实际相结合,是一门实用性较大的科目。而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高中地理的地位也随之提高,同时也成为了高考中必考的科目。所以在高中课堂教学中,也加大了对地理教学的投入。高中地理教学也不能仅仅只是传授学生理论知识,而更重要的则是教导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近年来,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高中地理教学要以教授生活中有用的地理为教学主要目的。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还是从地理的理论知识层面进行教学。同时在课堂提问设计上,也仅仅只是结合历年高考的考题进行提问。从高考考题的设计中让学生掌握地理试题的解题方法,而并不是教授学生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方法。这样使得地理课堂学习相对比较呆板枯燥,并且无法让学生了解地理学习的趣味性,打消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不仅使得学生无法有效的掌握地理学习方法,还使学生面对老师提问时无法及时给予正确的答案,使得高中地理课堂相对比较沉闷。
二、高中地理课堂提问设计的改革
1、坚持以学生为本的问题设计
在高中地理课堂中,老师的问题设计不仅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且问题设计上要有针对性和趣味性。一个班级学生对地理学习的情况有所不同,所以老师在问题设计上不能仅仅为了照顾成绩好的学生,故意在问题设计上加大难度,而应该在问题难度设计上层层递进,将问题设计从基础上升到难点层次。让成绩一般的学生对待老师的提问也能想出答案,同时还能巩固成绩优秀学生的基础知识。同时老师在问题的设计中还要加大趣味性和针对性,改变传统单一的提问方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加大课堂提问的趣味性和针对性,就必须要求老师在课后的备课中加大教学投入,将先进的信息化教学设备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能够直观的将地理知识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如老师在讲关于我国山脉分布,就能够通过直观的影响资料展示给学生,而不是课本中平面的示意图。通过观看多媒体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针对多媒体的教学内容提出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思考。
2、问题设计内容上要结合实际情况
地理学习是一个与生活联系很紧密的学科,可以说生活中处处贯彻着地理知识。所以高中老师在课堂问题设计上要紧密结合生活中的地理知识,重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地理课堂提问设计。为了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地理课堂提问设计上老师要紧密结合最近所发生的自然灾害、天气变化等现象。将大众最近所关心的地理问题以及亲身经历的自然现象,作为课堂中提问的内容,这样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近几年内我国多发的地震灾害,自然也会引起学生的关注,老师为了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提问环节中,就应该将地震的相关知识融入到提问设计中,同时还要根据不同地区地震产生的原因、危害设计出不同的问题。一方面能够刺激学生了解地震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带动学生思考,学会通过结合实际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美国著名的教学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知识乃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所以老师在课堂教学提问环节,就更应该结合实例指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理知识。
三、结束语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关于高中地理的教学老师在课堂提问设计上,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提问设计上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摒弃单一的提问内容,将丰富有趣的内容融入到课堂提问中。从提问中增大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同时还要在提问设计上善于引导学生、启发学生,改善地理课堂沉默的现象,从而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传统教学强调以应试为主,这就大大打击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有的学生对地理十分喜爱,动手实践能力特别强,但是对专业术语的记忆不太好,这样在考试中就拿不到高分。而传统教育注重成绩,久而久之,学生对地理的兴趣逐渐消失。
高中地理是一门讲究动手实践能力的课程,但是在很多人的记忆中,高中地理仅仅是一门老师讲授,学生记笔记、不断做题的一门课。沉闷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得学生对地理的印象大打折扣,学生总是在被动地学习,渐渐也拉开了与老师的距离。师生之间陌生的关系,也会影响学生学习,这也是传统教育的一个不足之处。
传统教学中,学生上课学习的地方大多是在室内,教室是他们学习的唯一地方,但高中地理是一门接近生活的课程,一些地理现象仅靠书本与老师的讲解是不能被充分理解的,这需要学生自己体会。传统课堂上,都是老师在问,学生回答,这种单一且不丰富的提问方式,对学生的记忆起不到任何作用,但如果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就会对地理知识更容易理解与记忆。
二、构建高效地理课堂的途径
1.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在现代科技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在课堂上使用一定的多媒体设备,可以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例如,当教学《行星地球》时,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更形象地向学生阐述地球的定义、形状、位置等。教师还可以通过图片展示,向学生描述地球与各行星的外貌与特征,最后通过一张整体的太阳系中行星图,让学生充分理解各大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展示图片后还可以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找一些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对地理课堂的兴趣,也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活跃课堂氛围。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更加生动化,师生之间要不断地拉近距离,增进师生间的感情,这更加有利于师生间无间隙的交流与互动。
例如,在学习到《城市化》时,一些书中会有这样的题型:在不断城市化中,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影响,总结城市化的优点与缺点,并给出你的建议。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并给出答案,最后,教师给出更准确的答案,并在最后评出优秀小组,给予一定奖励。在这样放松的环境中,学生既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记忆,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Fu Ningfang
【Abstract】In current geography teaching under the situation of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how to improv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ography classroom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and the geography teaching for many years and nearly more than a year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geography curriculum standard in the education teaching practice experience, proposed some in the geography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of geography classroom education how to reform the teaching problems and practices.
【Key words】Attaches importance to foundation; Teaching emotion; Interactive teaching; Learning evaluation 中学地理教学是目前地理教学中最突出的薄弱环节。因此,在新形势下,地理教师要转变观念,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爱的氛围为地理教育教学提供理想的育人环境,坚定不移的提高学生地理综合素质的理念,把地理学科摆在应有的地位,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和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浓厚兴趣,在教学上要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网络环境,同时要有完备的地理教具为地理教学提供最根本的保障,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地理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
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及《地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指导下,以新课标,新环境,高要求进行地理教育教学工作。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课堂教育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堂教育教学改革:
1在地理教学中应加强“情感”教育
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要从地理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目前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快、兴趣是学生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教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所以,在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更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和“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知趣相融”努力创造一个轻松、和谐和舒畅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都充满着无拘无束地共同“自由地呼吸”亲切的地理课堂教育教学和环境的气氛。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会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2在地理教学中应用“互动教学”法
现在的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由于中学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布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如讲我国的河流——“黄河”时,提出:“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如何治理?”的问题,学生围绕着问题的提出,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一男生举手发言,一本正经地提出将黄河“几”字形拉直,从甘肃的兰州到河南的洛阳挖一条运河,使黄河上游的水少走弯路流到中下游。在表扬有大胆的学生的设想的同时,教师话锋一转:假如全班一半的同学住在这“几”字形地区,是否同意他的建议,为什么?由此全班同学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共鸣,课堂讨论既活跃、又深入,对师生有很大受益。
3在地理教学中要有“情境”引入
地理课堂教学中往往沿用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把以地图教学为主的地理课变成看书划线的枯燥的文字教学课。高中地理教师应该努力用“学习”或“讨论”来代替“讲”,用翻“图”来代替翻“书”。虽然是“一字之差”,这也代表着地理课堂的实质进步的一面。在实际地理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引入”新课的新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在学习“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时,我用歌曲《东方明珠》和《七子之歌》引人,让学生听歌曲思考歌中唱的是什么地方、为什么会离开祖国的怀抱,引出特殊的身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地图化
“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所以地图教学是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说地图是其他任何工具无法取代的。对中学学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学好地图,并用好地图,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教学中牵涉的各种各样的示意图、景观图、统计图表等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平时读书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图像的了解,掌握判读方法。地图教学能力也是地理教师教学能力强弱的主要标志。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地图也将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对地理教师的地图能力又有了新的要求。所以,地理教师还要努力学习和运用电子地图等新的地理的教学手段,才能符合新形势下的地理素质教育的新理念。
教师要提升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必须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即加大对备课环节的重视程度。部分教师认为备课对课堂的指导作用不大,通常会照搬网络上、参考资料上现成教案,而没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编写,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突发问题,从而影响教学效率。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必须及时转变自身想法,重视教案的编写,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首先,教师应全面研究地理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科学整合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地理知识“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时,教师可通过制作Flash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古老运输方式”到“现代运输方式”的变化,以动态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让学生形成对交通运输方式与经济条件、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初步印象。
其次,深入了解学生兴趣爱好,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等因素,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与手段,从而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例如,在学习“宇宙中的地球”时,教师可利用课后休息时间,询问学生对于天体知识的熟知程度,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向学生系统讲述有关地球的知识。
二、丰富课堂教学活动,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热情
学生处于课堂教学主体地位,为提升高中地理学科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不断丰富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首先,教师可借助课堂情境的教学模式,通过问题式课堂导入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消除学生对地理知识的陌生感和畏惧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课堂参与情况,及时提醒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其次,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营造良好学习气氛,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要营造良好地理学习气氛,需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课堂主体地位,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因此,部分学生比较惧怕教师,对于自身地理知识中存在的问题不敢与老师进行交流,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课堂教学质量。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应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建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学习,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例如,在学习“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时,教师可动态为学生展示荒漠化的形成原因与过程,并通过“防治荒漠化”的地理教学小游戏,让学生出谋划策,提出治理荒漠化的建议,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践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多鼓励学生大胆分享自己观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9-0056-01
一、实施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有效性教学的地理课堂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新课程改革强调“关注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师生平等互助,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有效,优质高效;方法多样,激发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使用多种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同时也要求教师在其教学中要关注其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性。摒弃无效教学,改善低效教学,进行有效教学,保证新课程目标的实现,是教育实践问题的挑战,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育发展的必然取向。
关于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内涵,新课程改革专家余文森教授从专业的角度回答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他认为: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而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哪些标准?是否有公认的标准”问题,余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
二、实现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多数有关“有效教学”的研究认为:有效教学的实施,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即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二是明确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教学语言要能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教学手段要先进,能让学生易理解、易接受;教学方法要灵活,能让学生学得深、学得透。通过相关的理论学习和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总结,本人认为:新课改理念下的地理课堂教学,主要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实现地理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目标。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体会。
1、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是学习知识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生活动最好的动力。如果教师能培养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通过兴趣来激发思考,那么,地理课堂教学的主动权将掌握在教师的有效调控范围内。
对于学生而言,与单纯地听老师讲课相比,他们更喜欢参加不同的活动;地理学科的特点也决定了学生对地理活动是有兴趣的,因为地理学科是与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地理教学中老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在的吸引力,通过感性材料在学生面前展示无奇不有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也可适当联系地理科学的新资料、新发现、新问题,使学生耳目一新之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备好每一堂课,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是新课程最终能够成功落实的重要保证之一,有效性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是落实初中新课程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平时备课时着重考虑的问题:这堂课怎样根据课本知识安排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怎样引导,怎样与学生互动等等。而且不仅做到事先备课,还做到课后反思。通过教学反思,总结优点,发现不足。
例如《中国的行政区划》复习课,采取让学生填图练习巩固的教法,大部分学生刚开始都老老实实地去完成学习任务,但到半节课时有部分学生开始不耐烦了,如何在复习课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模的态度。”经反思,我采用了拼图游戏法和小组竞赛法相结合,让学生在拼图比赛中巩固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学生兴趣高涨,效果甚佳。可见,坚持反思自己的教学,质疑自己的教学方法,最终可使原来的教学形成有效教学。
3、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学生学习方法的学习比知识的学习更为重要,也就必须把学生的学法培养永远放在第一位置,这是实现前文所述的“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的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
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培养学生读图等技能和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方法。比如《海陆变迁》的学习,让学生分析和解释世界火山和地震带的形成。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还要提倡“研究性学习”,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活动获得真知。
4、调节情绪状态,调动课堂气氛。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是影响学生注意力最敏感的因素之一。因此,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 教师的最佳情绪状态,是学生产生最佳心理状态的先决条件之一。教师一上课就进入“角色”,以饱满的、积极的情绪投入地理教学中,真正用感情去讲授课程,不仅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而且学生也会受到老师情绪的感染,全身心地投入地理学习中去。在这样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教师的教学生动活泼,思路流畅。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总之,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益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充分重视课堂教学外的途径,让课内外形成合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