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1 09:10:0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国际商务交际研究,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国际商务交流日益频繁。彼此尊重、合作愉悦是国际商务交流双方的共同心愿。因而,语言的得体性似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商务交易的成败。然而,语言的得体具有相对性,在一种背景文化之中的得体语言有可能因文化的差异在另一种文化中就有可能是语用失误。因而了解语用知识、避免语用失误应引起中国涉外商务人才的高度关注。
一、语用失误
英国语言学者Jenny Thomas将语用失误定义为说话不合时宜、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导致的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他指出语言错误被看成是‘说的不好’,而语用失误会被认为是‘表现不好’,是行为品质有问题。
语用失误分为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前者指由于不了解目的语各层面上深层的语用含意而产生的语用失误,而后者则指因文化背景不同造成的语用失误。在国家商务交流活动中,社会交流的一种方式语言的使用都与特定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语境不同对话语的理解也就会有所不同,因此两种失误没有明显的区分。
二、国际商务交流中的语用失误分析
文化的形成和维系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人们使用语言来组织社会合作的能力。人们在语言交际中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互相理解,顺利交流。美国哲学家Grice提出了合作原则,它由量准则、质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构成,它们都涉及到语用规约。英国语言学家Leech根据英国文化特点列举了六条礼貌准则,分别为: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谦逊准则、一致准则以及同情准则。
在国际商务社交中,由于文化的多元性上述这些准则具有相对性。如果一方死板硬套不加以灵活变通,造成的语用失误就会引发误解、摩擦,使交际中断。国际商务社交的语用失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欠得体准则的语用失误
在国际商务社交中,最为重要的是得体的称呼、问候以及告别的方式等方面:
在国际商务中,彼此之间用Mr.、Mrs.或Miss+姓互相称呼,如“Mr. White”、“Miss Brown”等。在这方面语用失误最多的一是Mr.、Mrs.或Miss+名的称呼法,二是用汉语的职业或职务加上姓来称呼对方。
问候言语行为大多是高度规约化的,甚至可以是仪式性。中国人易于用中国式的模式套语问候西方人,结果导致语用失误。如:“Have you had your dinner?”会使对方误认为“我没有钱吃饭。你要邀请我吃饭吗?”。“Where are you going?”会使对方误以为你在偷窥他的隐私。比较得体的问候语应该是“Hello!”、“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等。
寒暄的功能是调节人际关系。在国际商务社交中,中国式的话题诸如“How old are you?”、“How about your income?”、“How much does that dress cost you?”或“Are you married?”等都属于西方人的隐私,直接提出会冒犯对方,属于语用失误。如若感觉有必要了解对方可以用比较婉转的句型,如:Would you be offended if I ask you a personal question?。
告别有巩固双方的社会关系的功能。传统的中国式英语的告别用语 “Welcome you come again.”也常常会使对方误以为对他进行真诚地邀请。英语中道别时常常是“Goodbye.”、或者“Thank you for coming.”等等。
2.不得体的回应导致的语用失误
西方人常把“Thank you”挂在嘴边,这符合经济又得体的交际原则。但是中国式的回应“It’s my duty to do so.”却会使外商联想到“职责”制约,这种语用失误容易使对方误认为“并非诚心诚意”之语用含义。诸如“Never mind.”或者“It doesn’t matter.”的应答方式也属于语用失误,因为它们经常用来回应对方表示的道歉。类似“It’s my pleasure.”、“You are welcome”、“Don’t mention it.”的回应就会使对方领会你的诚意了。
在商务社交中,中国人表示认同用 “当然”表达,但是却与英语的“Of course”有着不同的语用含义,使用不当便会造成语用失误。如下例:
(1)Foreigner:Mr. Wang, the meeting is scheduled at 2:00 this afternoon. Have you made the necessary arrangements?
Mr. Wang:Of course.
of course易使对方产生“多此一举”之嫌,使对方听起来觉得口气生硬,与礼貌原则背道而驰。表达“Exactly”,“Yes”,或者“Certainly”就可以达到交际的目的了。
3.道歉方面的语用失误
“I'm sorry.”似乎可以包罗所有的道歉之意,但是它在一些具体的语境里却会使对方感觉粗鲁与唐突。看如下例:
(2) Foreigner:Would you mind us having lunch together?
Chinese:I'm sorry.
语用失误中“I'm sorry.”违反了礼貌原则。令对方能够接受的方式应为“I’d love to, but I …”。
在商务社交中,麻烦他人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但是中国式的表达法“I’m sorry to have wasted your time.”易使对方误认为你“故意而为之”,因而就成了语用失误了。比较恰当的表达法是“Thank you. I appreciate your time.”。
4.赞誉与谦虚冲突所导致的语用失误
赞誉准则是礼貌原则的一个方面,得体的赞美有助于维系和谐的人际关系与工作环境。中国人的谦逊原则与之发生冲突。如下例:
(3)Mr. Jacobs:Ms. Zhang, You’re doing a great job. The division's finances are in top shape.
Ms. Zhang:Oh, no, Mr. Jacobs. I should have done better.
中国人谦虚的否定是个语用失误,它使西方人误以为他们在说谎或者他们没有辨别好坏的能力。西方人对别人的恭维和赞美通常会愉快地接受说“Thank you.”
5.缺乏以言行事的技巧所导致的语用失误
英语中,祈使句和命令句远远少于汉语。Searle(1965)认为所有的语言交流都涉及到言语行为,间接言语行为的主要动机是礼貌的表达所要说的话。
在国际商务社交中,西方人往往在交际中借助于疑问句来表达请求或者命令,达到以言行事的目的。“Will you please answer the door?”这一疑问句间接、含蓄地表达了命令,而“Answer the door,please!”在此语境中显得唐突,就成了语用失误了。
在商务社交中的祈使句“Repeat!”也是一个发生频率较高的语用失误。比较得体的“Pardon”或者“I beg your pardon”是对方乐于接受的礼貌的请求用语。
三、结语
语言的得体是国际商务社交中的一面镜子,是维系商业合作的桥梁。员工的语用失误容易被对方归咎于他的粗鲁或敌意甚至工作与交际能力,无形中会给商务交流制造障碍。因此,涉外企业应注重员工的文化意识的培养,提高员工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瑞清:语言与文化[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1989,3
[2]何自然:认知语用学―言语交际的认知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3]Linell Davist:中西文化之鉴[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中图分类号:G642.0 F715.4-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5-0229-02
国际商务谈判是国内商务谈判的延伸,是国际商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各类企业参与的国际商务活动与日俱增,商务谈判人才成为最急需的一类人才。因此,对《国际商务谈判》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探索,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国际商务谈判》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商务谈判在涉外经济领域中的运用不断得到加强,《国际商务谈判》在国际经贸类专业的基础课地位不断得到确认和提升,但就该课程的教学工作来说仍然存在一些明显值得探索和改进的地方。“教师主导课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学习往往始于课堂,止于课堂,完全背离了该门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要求;以期末的统一笔试作为主要的考核方式和成绩来源,不能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由于教学时间较紧,教学质量和教学任务常常出现冲突。所以,对《国际商务谈判》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国际商务谈判》教学改革目标
《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教学改革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必经途径,必须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切实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该课程通过教学改革,应实现以下目标:(1)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教学案例的采集、编写、使用分析,初步形成案例教学库,增加案例教学的数量,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2)初步形成课堂教学与课后继续学习的联动机制,尤其重视创造机会让学生到谈判现场进行实际观摩,或亲自参与到谈判中去,积累实战经验;(3)加强教学方法的趣味性、生动性、启发性,增加课堂的吸引力,更好地为教学内容服务,保证课堂教学效果;(4)针对该门专业的培养要求,结合学生的英语基础,在教学中加强英语的使用,切实提高学生的英文交际能力。
三、《国际商务谈判》教学改革主要措施
(一)教学目标改革
本课程以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为教学媒介,以“全球化思考经济管理”为基点,旨在帮助学生在英语环境中学习和掌握国际商务谈判的基本理论与概念。本课程以培养“双语、双能、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宗旨,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与外语能力为价值取向,通过中英文双语授课、答疑和学生用英语完成作业和考试等教学形式,使学生“零距离”接触当代国际商务谈判领域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惯例,在最短时间内掌握与国际接轨的专业系统知识, 熟悉学科的未来发展动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两种语言进行学科交流,培养既有谈判理论基础又懂谈判实践的人才,同时,在教学中高度重视锻炼学生的谈判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将这一目标细化到每一章节的内容中。
(二)教学内容改革
1.根据“战略决定战术,战略指导战术”的传统思想,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注意让学生掌握常见的谈判战略和谈判技巧。考虑到沟通是谈判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还必须让学生学会良好的沟通技巧。
2.除了传统的教学内容外,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更新、补充。WTO是全球最大的多边贸易体制,是当今世界处理贸易问题的主要国际组织,其基本职能是制定和监督执行多边贸易规则、组织多边贸易谈判、解决成员间的贸易争端,因此WTO 的贸易体制和贸易规则必须纳入《国际商务谈判的》教学内容。除此之外,我国经常在国际贸易中遭遇外国提起反倾销,因此,学生也必须对倾销与反倾销等这类问题加强熟悉和了解;跨文化差异对国际贸易和国际商务谈判均具有重要影响,在《国际商务谈判》的教学改革中,必须重视学习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为此,可让学生收集和模拟世界主要贸易国家和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的文化习俗、法律环境、商业游戏规则等,从而降低在未来的国际商务谈判活动中由于文化差异而导致文化冲突的风险[3]。
(三)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教学工作的成败,所以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就成为能否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结合国际商务谈判的课程特点,必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1.课前: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阅读相关知识点的参考书目、英文资料或拟采用的案例并准备专题发言和讨论。
2.课中:增加由学生主导的课堂时间,具体包括:每次上课的前10分钟,让学生对课前准备好的专题进行发言和讨论;分小组每两周进行一次模拟谈判;专题讨论经典谈判案例或时下热点事例,总结经验教训,拓展视野,提升谈判高度。
3.课后:(1)公开任课教师的电话号码、电子邮箱、QQ号码等联系方式,为学生与教师课后交流提供机会;组建谈判团队,布置谈判任务,对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将结果计入最终成绩。(2)积极创造机会,轮流安排学习小组参与谈判现场进行实际观摩,或亲自参与谈判实践,提高实践教学的比例;与企业界保持密切联系,每月邀请优秀谈判人士举办专题讲座。
4.考核方式改革。科学的考核方式能够有效地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改革中,教师应改变过去一次性闭卷考试为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将平常的课堂参与表现情况纳入考核范围,将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纳入考核范围,对具有突出谈判实践能力的学生进行表彰,期末考试采取口试与笔试相结合来进行考核等办法。
(四)教材改革与建设
该课程目前国内唯一的英文原版教材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际商务谈判――理论案例分析与实践》,白远著。该教材是“21世纪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列教材”之一,为培养既有理论基础又懂谈判实践的高素质人才以应中国入世对商务谈判人才的急需而建设。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中文版教材。总的来看,现行教材有诸多不足之处,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不强,内容较散;如案例的切合性插入做得不到位;如案例陈旧,缺乏针对性,没有相关的音像教学资料等[4]。
鉴于此,必须积极改革和建设现行教材,首先要多方搜集和借鉴,在现用的英文原版教材的基础上对之进行改进,完善内容体系。辅助材料也需要搜集和整理,以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参考素材。此外,不断改进和完善立体化教材、教辅材料(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网络课件等)的编写工作。
四、《国际商务谈判》教学改革配套措施
(一)加强师资培养,提高任课教师的理论素质与教学水平
学校和学院要积极鼓励教师在职深造,如支持教师攻读更高一级学位;鼓励教师到海外高校进修或担任访问学者,鼓励并帮助青年教师申报并承担各类课题;安排教学时间长、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教学时间短、教学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以便让青年教师尽快适应和熟悉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缩短自己摸索的周期;鼓励、支持青年教师参加高层次、高级别的学术会议,尤其是到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参加学术研讨会等。除此之外,学校和学院还应积极引进人才,如海外大学毕业的优秀人才,因为他们懂得一定的谈判知识,同时具有熟练的英语表达能力;也可以邀请企业界优秀的谈判精英为教师开设讲座,开阔他们的视野。
(二)改进课外教学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1.推荐编撰较好的国际商务谈判教材供学生参阅,提高他们对相关理论知识全面深入的掌握;图书馆与资料室应积极增订大量相关的杂志,如《企业家》、《商界》、《销售与市场》等,供学生与老师借阅;搜集相关音像材料,针对相关的教学内容,安排课外时间进行播放和讲解分析[5]。
2.在学院网站上开辟学科资源项目,罗列专题资料索引和目录,提供多样的材料供学生学习参考;提高学院多媒体网络教室的使用效率,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通过电子邮件、电子聊天室等多种途径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制作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示授课内容。
(三)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学院与教研室必须定期组织教学研究活动,组织检查或抽查教师的教案,抽查督导教师讲课,探讨教学方法和手段,严格《国际商务谈判》双语教学的质量管理和监督,以此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国际商务谈判》教学改革展望
(一)让学生进行更多的课前、课中以及课后的主动学习,更好地体现国际商务谈判的实践性与应用性
首先,克服现行教学经费普遍不足的问题,为学生提供近距离地学习商务谈判经验的机会,或邀请商务谈判精英为学生讲授谈判经验和进行谈判示范;其次,与社会和企业进行良好沟通和接洽,让他们积极参与大学课堂,为大学生开放谈判视频和讲座,增加学生实习、见习的机会,履行他们的社会公民责任[6]。
(二)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既掌握专业知识又提高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英文会话能力
国际商务谈判需要学生掌握专业的谈判知识,模拟和积累谈判实践与经验,同时它还要求学生掌握比较熟练的商务英语表达能力。如果学生不具备英文会话能力,就等于在未来的国际商务谈判活动中缺少基本工具和手段。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涉及到选用商务谈判英文版教材问题;其次是为学生提供适当的英文练习环境,因为上课时间有限,而企业和社会就算能提供一定的观摩和演练机会,但大多都采用中文进行,很少采用英语,这就对学生练习英文谈判能力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参考文献:
[1] 白远.国际商务谈判(英文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 白远.国际商务谈判(中文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 戴维A 拉客斯,詹姆斯K 西本斯.谈判[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一、引言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对外经济贸易业务不断拓展。在国际经济贸易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国际商务合同,愈来愈凸显其重要性。同时,我国在对外经济贸易业务中的商务纠纷也屡见不鲜,而许多纠纷正是源于合同翻译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意味着必须要有科学的翻译理论对其进行指导。由于国际商务合同是法律文件,是一种目的性及专业性很强的翻译活动,其文本用语、措辞和内容等都具有明显的契约体特点。因此,人们对其汉译质量要求很高,在翻译时必须仔细谨慎。
目前,对于各种应用文体的翻译研究,如旅游翻译、电影翻译等,都已使用过目的论的相关理论。而在本文中,笔者将从翻译目的论的视角对国际商务合同的汉译进行研究,依据目的原则、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探讨分析目的论在国际商务合同汉译中的运用及其指导作用,从而为国际商务合同的翻译提供参考,以期改善、提高其汉译质量。
二、翻译目的论
20世纪70年代,德国翻译家弗米尔(Vermeer)提出了翻译目的论(Skopos Theory),使翻译的研究不再受原文中心论的束缚。弗米尔将人类活动定义为在特定的情境中发生的有目的的行为。该理论认为,翻译作为跨越文化壁垒的交流工具,是一种有结果的目的性活动。它以原文为基础,不仅仅是两种语言间简单的对应转换,实际上更是人们交往时有目的的互动。目的论的理论基础在于:决定任何翻译过程的首要原则是翻译活动的预期目的(Nord, 2001)。它要求译者在理解源语文本的基础上,以译文的预期功能和目的来决定相应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使之取得与源语文本同样的效果。于是,目的论就为国际商务合同翻译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新的视角。
翻译行为的目的一般指译文的交际目的,即“译文在译入语社会文化语境中对译入语读者产生的交际功能”(Venuti,2001)。目的论指出,翻译的决定性因素是目的语文本的预期交际功能或目的,而译者选择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也取决于翻译文本的目的。因此,目的论为国际商务合同的翻译明确了功能和目的这两个依据和归点。如果能有效运用其相关理论来指导国际商务合同的翻译,则必将产生积极效果。
三、翻译目的论和国际商务合同的汉译
(一)国际商务合同的语言特点
“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胡庚申、王春晖,2002:21)。“与其他商务文本相比,合同文本属于正式程度最高的契约文体”(马会娟,2005:84)。由此可见,作为一种正式的特殊应用文体,国际商务合同属于法律文本,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一种契约,它是为商务活动中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协议提供的保证,受到国家法律承认和保护。因此,国际商务合同具有用词准确严密、语言正式规范、句式结构严谨和语气庄重严肃等特点,所以翻译时要契合其作为法律文本的特点,做到语篇行文逻辑严密、具有条理性,真正体现其法律含义和文体特点。
(二)目的论在国际商务合同汉译中的运用
在翻译目的论视域下,国际商务合同翻译策略的选择应当满足其文本类型的翻译要求。国际商务合同作为法律文件,其功能是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定义社会成员的职责,告诉人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因此,在翻译过程中,目的语文本应承担和源语文本相同的功能。其语言应传达源语文本包含的所有信息,并且作为法律文本,目的语文本应翻译得当,以达到法律效应的目的。因此,如何使目的语文本达到与源语文本相同的功能,就成为翻译国际商务合同的关注点。
由于国际商务合同的翻译是专业权威的翻译,译者需要极强的专业性。因此,“‘准确严谨’是合同翻译的首要的标准,做不到这点就谈不上翻译商务合同”(胡庚申,2002:228)。为使目的语文本在内容层面上最大化忠实于源语文本,译者必须选择准确的词汇和恰当的语法结构以全面、确切地传达文本信息,保持合同的规范性、权威性和专业性,并且能够明确源语文本中所有有关法律的规范性内容,以达到相同的法律效果。换而言之,译者在进行翻译时,需要考虑译入语的语言特征、文化传统与法律法规等因素。(闫杨、王青梅,2010)
在目的论框架下,翻译过程中应遵循三个重要原则,即目的原则(skopos rule)、连贯性原则(coherence rule)以及忠实性原则(fidelity rule)。三者中,目的原则是最高原则,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从属于目的原则。(Nord,2001)
1.目的原则是指导商务合同汉译的首要原则
目的论认为,所有翻译活动遵循的首要原则是“目的原则”,国际商务合同的翻译也不例外。尽管国际商务合同订立的目的不尽相同,但其共同目标却是明确的,即清楚表达出合同当事人的意愿和要求,使合同各方达成一致协议并受法律保护。因此,这就要求译者能在目的文化背景下,使译文达到原合同在源语文化环境中所要达到的目的,从而为国际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以下述购买合同中的包装条款为例,其目的是对其中涉及到的包装、义务、责任等达成一致协议。
(1)原文:The Sellers shall be liable for any damage of the Commodity and expenses incident thereto on account of improper packing and/or improper protective measures taken by the Sellers in regard to the packing.
译文:如因包装不当和/或卖方未能采取适当包装措施而导致的一切损坏和后果均由卖方承担。(石定乐等,2007:142)
该条款的主要信息是规定卖方关于货物包装的义务。其中,划线词明确了卖方在交易中因货物包装问题所需承担的责任。尽管原句较长,结构稍显复杂,但译文并未按原文逐字翻译,而是按照中国商务合同的语言风格特点调整了语序,按照条件句的形式将包装问题置于句首进行翻译,然后表明了卖方的责任,简洁明了地传达了原文的信息,使卖方更清晰了解己方必须承担的义务,实现了合同源文本翻译的目的。由此,合同双方能确切理解该条款的法律含义,达到交际的目的。
又如下述合同中关于仲裁部分的条款:
(2)All disputes arising from the performance of this agreement shall be settled through friendly negotiation. Should no settlement be reached through negotiation, the case shall then be submitted for arbitration to the China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rade Arbitration Commission (Beijing) and the rules of this Commission shall be applied. (石定乐等,2007:142)
例(2)包含典型的法律信息,如“negotiation, arbitration, the China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rade Arbitration Commission(Beijing)”等词表明了合同中争议的法律解决途径。因此,除了需要将原文中的内容准确译出之外,译者还必须再现原文的法律语言特征和语言风格,从而达到拥有法律效应的目的,比如,将“should no settlement be reached through negotiation”翻译成“如果通过谈判没有达成协议”,尽管从字面翻译来看并无任何错误,但无法明显反映出原文的语言风格特点,达到原文的法律性目的。该例句可译为:因履行本协议所发生的一切争议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如协商不能解决争议,则应将争议提交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北京),依据其仲裁规则进行仲裁。如此翻译则体现了国际商务合同中语言专业规范的特点及其法律性质。
2.连贯性原则有助于实现译文的连贯性
连贯性原则要求译文必须具有可读性和可接受性,能够使读者理解并且能帮助译者较好地实现译文的上下文连贯。在满足目的原则的基础上,为实现译文的连贯性,译者可以采取一定策略,使翻译更加得体。
以下述的不可抗力条款为例:
(3)The Sellers shall not be held responsible for the delay in shipment or non-delivery of the goods due to force majeure, which might occur during the process of manufacturing or in the course of loading or transit. (胡丹婷,2007:186)
译文:由于人力不可抗力的原因发生在制造、装载或运输的过程中导致卖方延期交货或不能交货者,卖方可免除责任。
原文是个长句,包含一个非限制性定语从句“which might occur…”,但其译文只有寥寥数语,清晰简要,并且其规范的用词充分显示了国际商务合同用语的专业性。此处若简单照搬原文的句式结构,显然不符合汉语的正确表达。因此,译者并未按照原文逐词翻译,而是根据汉语的表达习惯调整语序,重新组织语言,将原句的“due to force majeure”置于句首突出主题,并先翻译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然后将卖方对于在“force majeure”影响下所造成的后果无需承担责任之意置于最后。如此翻译虽然调整了原文的句法结构,但译文保留了原文的所有信息,并且这样的表达更符合汉语读者的思维方式,使译文实现了连贯性。
3.忠实性原则有助于实现译文最大化忠实于原文
忠实性原则指原文与译文之间应存在语际连贯一致,即译文应尽可能忠实于原文。译者应准确地将原文的信息用目的语表达出来,做到信息含义上的相等,使译文融为一体。由于国际商务合同涉及到双方当事人巨大的经济利益和严肃的法律问题,因此,在国际商务合同翻译中,译者更应完整传达合同文本的所有信息,做到译文在最大程度上忠实于原文。此外,译文的忠实性还应体现在国际商务合同中的专业术语以及固定表达的准确翻译上,从而使译文更严谨、明晰和准确,实现译文的规范性、专业性以及功能和目的等方面的对等,从而避免因文字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所引起的合同纠纷。例如:
(4)Within 30 days after the signing and coming into effect of this contract, the Buyer shall proceed to pay the price for the goods to the Seller by opening an irrevocable L/C for the full amount of USD30,000 in favor of the Seller through a bank at export port. (周燕、廖瑛,2004)
译文:买方须于本合同签字并生效后30天内通过出口地银行开立以卖方为受益人的不可撤销信用证支付全部货款计30000美元。
例(4)清楚地表明了卖方对于买方货款支付方式的规定和责任义务。英文原文是一个长句,用时间状语“within 30 days after…”以及方式状语“by opening an irrevocable L/C…”把前后文意思紧密地连在一起,可谓结构严谨,滴水不漏。考虑到中英文表达习惯的不同,译文把握了句子的中心思想和汉语表达的逻辑关系,在汉译时通过采取调整语序、重新组织语言等方法精确地传递了原文的信息,并准确地译出了商务术语如“opening an irrevocable L/C”和“in favor of” 等以及固定表达“come into effect”等的意思,同时表明了合同的时效性,实现了译文对原文最大化的忠实翻译。
四、结语
在翻译目的论的指导下,译者不仅要考虑译文的连贯性和忠实性,更要达到译文交际功能的目的,进而达到最终目的。本文从目的论角度探讨了该理论对国际商务合同汉译的指导作用,分析了目的原则、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在国际商务合同汉译中的运用,检验了目的论在其中的实用性和有效度。实践证明,国际商务合同的汉译应以目的论为指导。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采取适当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以实现目的语文本的预期功能为目的,并在最大程度上使目标语读者获得与源语读者一致的感受,保证译文的准确性和严谨性。虽然所有的国际商务合同都是信息型文本,但不同种类的国际商务合同有其各自的特点,例如购买合同、聘用合同、技术转让合同等在许多方面都有其差异性。因此,笔者认为,未来在目的论框架下研究各种具体的国际商务合同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也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Christiane,Nord.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2]Venuti,L.Strategies of Translation[A].In Baker,
M.&Mlmkjar.(eds.).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C].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1.
[3]胡庚申,王春晖.国际商务合同起草与翻译[M].北京:外文出版
社,2002.
[4]马会娟.论商务文本翻译标准的多元化[J].中国翻译,2005,
(3).
[5]闫杨,王青梅.目的论观照下的化妆品广告英译[J].现代语文
(语言研究版),2010,(5).
[6]石定乐,蔡蔚,王纯林.实用商务英汉互译[M].北京:北京理工
大学出版社,2007.
[7]胡丹婷.国际贸易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一、营造活跃的交流互动氛围
商务是互动的过程,国际商务专业的研究生要长于沟通、乐于交流,因此课堂上要鼓励自由表达。老师要因势利导、调整角色,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与环境氛围,让学生流畅自信地表达他们自己要表达的东西。从自己熟悉的内容讲起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我采取的一个办法是鼓励学生讲自己,甚至动手撰写英文自传,每次课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自传进展,都写了什么、什么地方写得顺利、什么地方写得不顺利,在写作过程中对自己的人生是否有些新的感触和认识等等。这样,每次课的“自传时间”都成了学生们表达愿望最强烈、语言使用最自如、课堂气氛最活跃、同学之间最有共鸣的部分。
二、创设真实的问题与情境
国际商务专业的研究生对现实商务实践非常关注,而且相对其它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一般都有一定的商务实习与工作经验,乐于探讨现实商业世界的各种问题。事实上,近几年国际上各大学商学院课程改革的趋势也是让课程更多地与商务实践结合。商学院聘请资深商界人士任教,一些大公司如可口可乐公司、迪斯尼公司等把商业运作中遇到的难题拿到商学院的课堂上交由师生们探求问题实质与解决途径。可见,商科教育与商业实践是密不可分的。要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真实的问题与情境来提升学生对参与意义的认可,比如鼓励学生做“前沿调查”,把商业社会中发生的和公司商业运作中发生的以及自己实习与工作中遭遇到的真实问题拿到课堂上来。有些问题学生们从来没有接触过,找不到任何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恰恰是这些真实问题的挑战性激发了他们,促进了他们的学习。
三、布置具有多重功能的任务选项
在布置学习任务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语言习得,还要以发展学生的已有知识、发掘学生潜力为目标,布置具有多重功能的任务选项。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了解不同的商业文化背景和交际策略、了解新的商务知识和商业策略,以及商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思潮。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起到任务设计者、沟通促进者、信息反馈者的作用,要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自,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检测自己的观点。支持学生对所学内容与学习过程的反思,发展学生的自我控制的技能,支持学生成为独立的学习者与探索者。
四、开拓多样化学习资源与渠道
国际商务专业的研究生一般都有着比较好的英语水平,视野也比较宽广,不希望在研究生阶段的英语学习还要局限于固定的教材课本,而是要求学习内容具有渠道上的开放性和多样性。所以老师在教学中一定不能固步自封,而是要更好地掌握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应用。网上数据库的建立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网络课堂具备开放性强、信息量大、形象逼真等特点,为商务英语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多媒体技术的各种交互功能能够让学生进行交互性的协作学习,自发地交流看法、讨论问题,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渠道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解决问题提供了便利,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
2016年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类国家线较2015年国家线总分下降5分,单科未变。
[基金项目]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类别:省青年专项课题,课题名称:基于WebQuest模式下的商务英语教学,课题编号:GBD12130。
【中图分类号】 H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7-190-1
Robinson(1991)将商务英语的特征归纳为:与一定的商务背景知识相联系,有明确的目的,以需求分析为基础,有时间上的压力。“商务英语,作为一门为英语专业或经贸等相关专业学生开设的专用英语课程,其课程目标的实现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工作中能否在商务环境下熟练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交流信息、处理实际工作问题,而课程目标的确定则为实现其目标的教学提供了导向。”当今我国大学商务英语专业主要致力于培养具有较高的语言交际能力,同时又掌握充分商科基础,可以独立从事国际商务工作能力的人才。
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伯尼・道奇博士和汤姆・马奇博士经过研究和探索,于1995年开发的一种全新的WebQuest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到网上去查找相关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自主探究活动的积极性”。本文指在探究WebQuest模式在商务英语课程教学上的应用效果。
研究人员在黑龙江省某三表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2011级38名学生身上进行了为期6周,共24学时的WebQuest教学模式研究。WebQuest模式包括导言、任务、过程、资源、评估、结论等六个内容模块。
A.导言。导言部分是教学情境的铺设、布置任务的背景或活动主题的前奏。研究人员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资源丰富,操作便捷,界面新颖的学习平台,命名为Neo-Trade。并培训学生快速全面的了解该平台的使用方法。
B.任务。我们把学生分成A、B、C三个小组。分配他们分别完成的是一项合同签订的前期准备(A组)、甲方和乙方。最后是以一个现场谈判的形式完成我们的任务。
C.过程。在过程教学模块中,老师把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大致步聚教给学生,供学生参考。此步需注意的一点就是在设计过程模块时,其设计方案要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让学生知晓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但设计又不能过于细致,否则会束缚学生的主动思维。整个描述部分应当相对简短而清晰。“在语言实践教学环节,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
D.资源。资源部分主要是向学生提供完成任务所需的相关资源和工具。我们提供给学生的主要是一个涵盖大量相关信息的学习平台,以及与商务英语学习相关的国内外网站的域名。
E.评估。教师此时主要是以观察者和研究者的身份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评估采用了最终任务完成情况打分,问卷调查以及日常观察等几种形式。最终是以甲方和乙方就合同内部细节的讨论来主要体现A组同学的前期准备工作。这期中包括对于各组成员之间的合作的能力;各自任务分配和完成情况;资源学习的能力;演讲答辩的能力;分析能力(通过评价和自我评价所获得)的评估。问卷调查中设计的问题主要是调查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使用平台的心理感受和建议等几个方面。为进一步完善和改进Neo-Trade也提供了很好帮助。而观察的重点是完成任务时利用Neo-Trade的频次,使用平台时学生注意力的时长,相互合作时的态度,情绪等几个方面。
通过三次调查问卷我们发现,学生在平台的最初使用阶段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学习过程的监管和指导对于学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WebQuest的学习模式很适合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效果有较为明确的量化标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学习到的技能也更为附合信息技术时代的学习趋势。同时研究人员也发现一些问题,如小组成员的工作不均,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时间不对等。小组中的骨干成员在学习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收获也较多。而其它成员在相对稍长的学习后易被网络链接中的非目的信息所吸引,有碍学习效率的提高。
F.结论。结论部分提供机会总结经验,鼓励对过程的反思,拓展和概括所学知识,鼓励学习者在其他领域拓展其经验。总结和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应用到以后的教学实验中:(1)教师对于网络资源应进行更为详尽的筛选;(2)增强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每个小组安排一定的反馈、答疑时间,进一步加强师生互动与交流;(3)按不同的学习能力划分小组成员,使一些学习骨干发挥监督,领导作用,同时增加学生的网络外互动与练习环节;(4)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WebQuest模式下研发的Neo-Trade平台在此次研究中为学生创设了多样的学习情境,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学生有更多的空间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主地选择有效的资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特定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商务英语劝说听众,寻求合作的目的性更明显”,WebQuest模式教学使学生加强了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最终的现场谈判阶段学生表现出了超出老师所预想的知识储备和临场应变能力,也看出学生们的前期准备是十分充分而有效的。WebQuest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空间,更为附合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为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提供了便利。
参考文献:
[1]阮绩智.大学商务英语课程目标及教学原则[J].外语界,2005,(3).
关键词:文化;文化差异;国际商务谈判
商务谈判作为人际交往的一种形式,必然涉及不同地域、民族、社会文化的交往与接触,从而产生跨文化谈判。在跨文化谈判中,不同地域、民族、文化的差异必将影响到谈判者的谈判风格,从而影响到整个谈判的进程。因此,从事跨文化的商务活动,就必须了解和掌握不同文化间的联系与差异。在作谈判准备时,更要明了文化差异对谈判的影响,只有积极地面对这种影响才能实现预期目标。
一、文化差异
(一)文化的概念
文化是个复杂的名词。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具有民族性。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人们每天都在通过与周围人的交往学习文化。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它包含信仰、知识、艺术、习俗、道德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文化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
文化差异广泛地说,是指世界上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别,即指人们在不同的环境下形成的语言、知识、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文化上的差异(尤其是东西方文化差异),导致了人们对同一事物或同一概念的不同理解与解释。造成文化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差异
人们会因为经济水平的高低而关注不同问题。例如,发达国家的人们生活富裕,受教育水平普遍较高,人们在满足了温饱问题之后,更注重生活品质,对安全的欲望普遍较强。而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或地区,人们主要关心的是吃饭问题。
2.地域差异
地域差异指不同地理区域由于地理环境而造成的差异,人们因在不同地域而往往有着不同的语言、生活方式和爱好,而这些必将影响到他们的行为习惯。中国的古谚中有“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的说法,说明地理上的差异对文化差异产生的巨大影响。
3.民族差异
由于历史、饮食等种种原因,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差异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拿维吾尔族和汉族来说,维吾尔族男女老少,能歌善舞,热情好客。而汉族人性格温和,情感不外露。这就形成了维吾尔族人在饮食、服饰、居住、节日、礼仪等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上与汉族的显著差异。
4.宗教差异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世界上有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不同的宗教有着不同的戒条,从而影响到人们认识事物的方式、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
(三)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重要性
国际商务谈判是指处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商务活动的当事人,为满足各自需要,通过信息交流与磋商争取达到意见一致的行为和过程。它具有跨文化性。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谈判者有着不同的交际方式、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这就意味着在国际商务谈判中了解各国不同文化,熟悉商业活动的文化差异是非常重要的。
在谈判实践中,很多谈判者往往没有足够重视文化差异对谈判结果的影响问题。对于外国谈判方的文化,即使有些谈判者已经注意到谈判对方是“不同的”,但却认为并不重要。同样,有些谈判者去异国他乡谈判时,为与对方保持融洽的关系,他们会注意到双方文化上的相似之处,而忽视其不同之处。
二、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
文化对谈判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不同的文化将人们相互疏远并形成沟通中难以逾越的障碍。因此,谈判者要尊重、接纳彼此的文化,而且要透过文化的差异,了解对方行为的真正意图,并使自己被对方所接受,最终达成一致的协议。总的来说,文化差异对谈判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言沟通技巧的运用
文化差异对谈判过程的影响,首先表现在谈判的语言沟通过程中。语言是任何国家、地区、民族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在国际商务活动中语言的差异是最直观明了的。虽然解决语言问题的方法也很简单,如雇佣一个翻译或者用共同的第三语言交谈就行了。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谈判人员所使用的语言行为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果不了解这些差异,那么就很容易误解对方所传播的信息,从而影响谈判目标的实现。
(二)非语言——肢体语言的使用bsp;文化差异对谈判过程的影响不仅表现在语言沟通过程中,还表现在非语言沟通过程中。文化差异会导致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谈判人员在形体语言、动作语言的运用上有着巨大的差异。谈判人员以非语言的、更含蓄的方式发出或接受大量的、比语言信息更为重要的信息,而且所有这类信号或示意总是无意识地进行的。因此,当谈判人员发出不同的非语言信号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谈判对手极易误解这些信号,而且还意识不到所发生的错误。这种不知不觉中所产生的个人摩擦如果得不到纠正,就会影响商业关系的正常展开。例如与美国人交往,如果你不看着他的眼睛,或者让人觉得眼神游移不定,那么他就会担心你是否不够诚实,或生意中有诈;而跟日本人交往,如果你盯着他,他可能认为你不尊重他。
(三)谈判风格
谈判风格是谈判者在谈判活动中所表现的主要气度和作风,谈判风格体现在谈判者谈判过程中的行为、举止和控制谈判进程的方法、手段上。谈判者的谈判风格带有深深的文化烙印。文化不仅决定着谈判者的伦理道德规范,而且影响着谈判者的思维方式和个,从而使不同文化背景的谈判者形成风格迥异的谈判风格。
三、应对国际商务谈判中文化差异问题的策略
(一)做好谈判的计划工作
也就是要充分了解自己及谈判对手的情况,包括其他利益方的国家和文化情况,即所谓的知己知彼。为了做到知己我们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要了解什么阻碍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列出谈判双方可能有的各种选择,考虑哪些方案是自己可以接受的或是能被对方接受的等。业务谈判是双方或多方的,要想取得洽谈成功,知彼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谈判中,不仅要全面动态地了解对手对协议的期望,更要了解对方的民族习性、谈判手段和语言文化等信息。
(二)克服沟通障碍
一、我国跨境电子商务概况
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是电子商务发展的新契机,电子商务能够实现低成本的跨境贸易,使其得到迅速发展。电子商务的跨境发展使一些较为成熟的电子商务企业开始意识到全球范围内的跨境贸易进出口市场的重要性,各大电子商务企业开始抢夺跨境贸易的市场份额,以提高企业在电子商务领域的竞争能力。电子商务跨境贸易主要包括为商家提供贸易平台或配套行业,如物流业等,部分电子商务企业拥有企业内部的物流行业、信用支付和电子支付等配套性保障,提高消费者的消费体验效果。近年来,电子商务跨境贸易取得巨大发展。根据电子商务行业的投资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的电子商务贸易额达4.2万亿元,比2013年的3.1万亿元增长了33.33%,其中出口量占总交易量的85.4%。根据2013年和2014年的电子商务交易成交额估计,2016年我国电子商务贸易增长率为30%,进出口贸易总额将达到6.5万亿元。①尽管目前电子商务跨境贸易发展势头良好,但其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包括缺乏相应的法律监管机制、消费需求难以实现个性化和多样化、跨境贸易物流和资金结算存在障碍、境外产品和物流信息传递滞后等。国际物流行业的企业巨头主要包括马士基、DHL以及联邦快递等大型物流企业,我国物流行业的企业主要包括顺丰、邮政,以及电子商务内部或联合外部物流资源形成的跨境物流企业。物流行业的迅猛发展为电子商务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但国际贸易在跨境物流方面仍有许多障碍,包括远距离配送模式影响配送效率、跨境贸易物流信息传递滞后、物流配送协同不高等,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有效推动电子商务跨境贸易发展。
二、跨境电子商务贸易下物流供应链特征与管理模式选择
(一)跨境电子商务贸易下的物流供应链特征
1.电子商务物流供应链供应环境复杂。电子商务虽然发展较快,但其基本处于起步阶段,国际贸易中复杂的产品运输环境和时间差,使其物流信息的传递有一定的延迟性。这不单单是中国物流行业发展的问题,其他国家的物流行业也同样存在,但不同国家对物流行业的管理制度有所不同,同时国家的政治因素、经济发展以及自然环境等也会影响物流行业的发展。2.不同国家间的物流供应链信息技术不均衡。国家间由于经济水平、科技水平以及政治体制的不同,往往会对物流行业的信息技术发展产生一定影响。电子信息技术是物流业发展的基础,必须加强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3.物流行业管理制度标准不统一。虽然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但物流供应链方面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主要原因是受到地域的限制,使物流的配送渠道受到制约,而且还受到国际竞争环境和国外物流行业营销方式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物流行业的管理,促进电子商务参与国际竞争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跨境电子商务贸易下的物流供应链模式选择
跨境贸易的物流供应链选择是指电子商务企业选择内部兼有物流供应模式或者与一定规模的物流企业合作,形成产品销售和配送的链锁式服务。这种产品销售和配送的一体化服务能够有效地实现电子商务行业的快速且高效的运作,也能扩大企业的境外交易额。物流供应链模式不仅仅是单纯的物流配送服务,它包括生产、财务、产品设计研发以及制造、财务等管理部门。因此物流供应链模式的选择能够提高电子商务企业的竞争能力,为用户提品的增值,如信息服务等。电子商务的物流供应链应该关注物流信息传递、营销手段多样性等。物流行业作为产品的配送性行业,应该有稳定的供应商,这是物流行业发展的核心。供应商承担产品生产和仓储运输等责任,并有义务将产品运送给顾客,而运送的过程和信息的配送等都应该由物流行业负责,电子商务的物流行业应该有效地控制物流行业的资金、信息和产品等,增强供应与运输的合力。电子商务物流供应链发展的关键点在于管理,如管理信息、管理配送等。有效管理物流行业的目的在于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完整的市场计划,这样的管理优化必须依靠一定的技术和管理手段进行。按照物流供应链的不同运营方式,其可以根据信息类型、订单发送方式以及仓储地址等分为推动型和拉动型。
三、跨境电子商务贸易下的国际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配送成本问题
用户对境外电子商务产品消费体验的好坏,受跨境物流模式的影响。因为跨境物流行业的发展需要承担跨境税费、网络技术建设费用以及快递费等,这些费用越高,用户的消费体验效果就越不理想。当然,跨境贸易也会面临产品被退换及由此造成金钱和时间成本大量流失的问题。
(二)物流配送交货时间问题
时间周期是跨境贸易产品配送不可控因素,因为国际快递往往都是集中发货,通过这种形式来降低卖家的成本。这种集中发货的形式由于货物集中往往会出现货物丢失等情况,欧美等地的物流线路较为畅通,一般耗时较短,但巴西、非洲等国家或地区可能需要较长时间,这会降低用户的消费体验效果,进而申请退款服务,处理退款服务不仅增加了成本,而且耗时长。
(三)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物流体系问题
电子商务已经逐步成为大众消费的主流方式,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知名电子商务企业正在逐步完善跨境贸易物流体系,但跨境支付仍然存在一个关键问题,即支付方式无法实现国际统一,这已经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实现跨境贸易无障碍的关键性因素。
(四)跨境物流供应链配送信息不对称
物流行业在实现跨境配送过程中,包含国内运输和国外运输两个阶段。由于国内外的物流信息发展技术有一定的差别,因此产品配送信息无法与实际配送进程相吻合,物流配送资源不能实现有效整合,往往会影响企业的盈利。同时,物流信息的不对称还会造成产品是否签收的确认等问题,进而影响产品企业和物流企业的信誉。如果物流行业无法解决跨境贸易信息不对称问题,物流与电子商务的资源就无法实现整合,因此,电子商务行业的跨境贸易亟需与物流行业建立协作性系统和网络信息数据平台。
(五)跨境贸易的海关问题
产品的跨境配送需要接受国内和国外海关的审核,但在利益的驱动下,电子商务的卖家往往会逃避国家的监管制度,报低商品的实际价格,以降低产品的运送成本。尽管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商品的配送成本,但往往因为报低或是错报价格而被海关扣留,从而影响产品运输。一旦当海关将货物扣留,就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产品运送给顾客,进而被用户投诉,影响企业的信誉。
四、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是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选择
经济全球化时代,供应链更应该从顾客需求出发,尊重市场导向,建立更好的大联合企业模式。在企业的联合中,核心企业必须占据有利地位,顾客、产品研发、产品制造、产品运输、产品分销、产品零售等都应该被囊括在一个完整的利益链条中,并且保持紧密合作。人们往往会将电子商务行业的供应链与产品的销售渠道相等同,这两者是有区别的。因为供应链包含了原料供应、产品生产、分销渠道、物流运输、客服等环节,而销售渠道仅仅属于其中的一个环节。当然对于供应链环节而言,没有价值大小之分,原料供应、产品生产、分销渠道、物流运输、客服等在供应链环节中都同等重要,而销售渠道专注于分销商这一环节。供应链是一个完整的产品销售系统,最为核心的是这些环节能够相互契合和沟通联络,能够整合不同领域的共有资源,提高产品服务水平,实现更有效率的生产、销售和服务等。供应链管理应是实现生产、销售、服务、运输一体化的信息网络服务,通过提高产品的质量、做好产品的营销宣传、实现畅通的物流服务以及优化客服等多种手段提高用户的消费体验效果。
五、跨境电子商务贸易下国际物流供应链的构建
(一)物流供应链国内市场建设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应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抢占国际市场份额,这首先是要加强物流供应链的国内市场建设,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1.物流供应链下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经营流程改进。进一步改进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流程,主要是为了提高国际贸易中物流供应链的效率,这需要企业内部组织相互配合,增强部门间的协作性。改进企业的组织结构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转变经营理念。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产品也离不开市场需求。在企业管理中,要进一步认识物流供应链,通过对其管理模式的了解和改进来改善企业经营的流程。第二,要在新环境新形势下重新认识企业跨境物流供应链的本质,企业应根据国际形势和市场环境变化,明确企业经营的主要方向,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2.加强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人才永远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国际物流行业供应链的进一步发展,必须依托优秀人才对其进行管理。虽然物流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但人才选拔和培养仍然需要一定的周期。管理人才的培养应以专业化的培训授课为主,培养专业化人才。信息收集能力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因为信息的获取是企业制胜的关键法宝,信息的收集必须准确及时,只有了解市场和顾客需求,才能生产出市场所需要的产品。3.电子商务物流供应链管理需要依靠电子信息技术,以促进其发展。电子商务企业凭借信息网络技术实现飞速发展,物流供应链发展必须依靠信息技术的发展。
(二)国际物流供应链下的跨境企业合作
1.转变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理念。企业在物流供应链构建中,应保持积极的竞争意识,因为国际市场环境与国内不同,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较为激烈,企业在境外贸易中必须有大局意识,参与国际化竞争。虽然国际竞争较为激烈,但中国企业仍具备一定的资源优势,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借鉴国际优秀物流企业的发展经验,抢占有利的国际市场地位,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国际市场话语权。2.国际物流供应链构建下的利益合理分配。国际贸易物流供应链构建的基础在于企业的盈利和信息的共享,构建供应链的目的是为信息共享搭建平台并由此获益。这两个重要因素是建立合作共赢的基础,也是供应链构建的基础,更是供应链有效管理的保障。3.国际物流供应链下的产业集群化。企业参与国际贸易需要提高企业竞争力,而竞争力的提升需要实现企业发展的产业集群化,通过资源的集中改善企业的发展环境,增强企业实力。企业产业集群化的定义是以政府的政策法令为基础,将企业的主体产业和共生产业一并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企业的专业化发展。主体产业的发展需要伴生产业的支持,产业集群化有利于实现产品的专业化发展,也可以为国际物流供应链的形成提供帮助。
(三)增加国际物流供应链下的企业主体数量和进行国际物流供应链的横向延伸
1.中国参与国际贸易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多。中国企业在国际物流供应链上占据的份额虽然不断扩大,但其并不是国际物流供应链的主体,中国企业必须认清这一现实问题,通过加强生产、销售以及拓宽运输渠道来提高企业在国际物流供应链中的地位。只有提高企业的发展实力,才能在国际贸易中拥有发言权和建立自己的物流供应链。2.国际物流供应链的横向延伸。当国内物流供应链的管理日益成熟,国内电子商务贸易额已经稳定时,企业必须开始将眼光集中于国际市场,通过建立国际贸易物流供应链来促进电子商务的全球化贸易。
作者:王红娟 单位: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一、引言
智能手机的普及,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习惯,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但给传统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大学生是智能手机的重要消费群体,一些大学生几乎“机不离身,机不离手”,甚至在大学课堂上也经不住手机的诱惑,上课期间玩起手机。一些研究学者认为手机干扰课堂秩序、分散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思考惰性,应“以堵为主、以管为主”,上课前将学生的手机集中收集、或者分时段屏蔽校园Wifi信号(蔡雪珍,2012),或者加强课堂纪律管理、严禁课堂使用手机(宗宇,2014);个别学校也在这方面做出了努力,例如2010年11月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土建系了关于“禁止学生在课堂上使用和玩耍手机”的管理规定,以更好地规范学校的课堂教学秩序。另一些学者则认为,智能手机具有虚拟性、互动性、开放性、多元性和即时性的特点,应“以疏为主,以用为主”,要让智能手机这种科技产品为高校课堂教学服务(陈怀志,2014),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拓宽教学内容,延展课堂教学活动范围,弥补信息化教学资源配置不足(姚月霞,2014)。例如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的“主动探索者”项目把手机变成学生体验学习的有力工具;日本Cyber University开设了以手机上课的课程。“以管为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矫正学生上课玩手机的现象,是否能够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还有待考证,学生作为独立行为能力的个体,限制学生上课带手机,也否定了信息化社会可能给我们的教学带来的积极影响。“以用为主”是在信息化大潮中,通过正确引导学生的行为习惯,迎合“90后”大学生的认知习惯,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这种方式也给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但至今还没有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笔者结合本人所教授课程,探讨智能手机对国际商务函电教学的影响及辅助教学的方式,是本领域研究的重要尝试和探索。
二、大学生国际商务函电课堂中使用手机的行为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国际商务函电课堂中使用手机的目的等情况,笔者对近三年所教授的国际商务函电课程的学生进行了统计调查。调查对象为浙江省内的二本院校的国贸专业近三年(2013―2015年)的国贸三年级学生,因为国际商务函电为国贸专业的主要核心专业课程之一,一般开设在大学三年级的上学期。发出调查问卷共280份,因为本学院每年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招生额为90―100人,收回问卷共246份,其中男生82份,女生164份。调查结果如下。
1、大学生拥有及使用智能手机的比率较高
首先,大学生的智能手机拥有率较高。本次调查的对象为浙江省内的二本院校国贸专业学生,生源主要来源于浙江省内,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智能手机的拥有率高达86%,只有少部分学生的手机功能有限,但每位学生至少拥有1部手机。这里智能手机的界定是能够上网沟通、自行下载软件安装,具有个人电脑大部分功能。其次,在国际商务函电课堂上有过玩手机经历的学生为92.5%,其中包括玩其他同学的手机。国际商务函电是国际贸易课程中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一般每周为3个学时,理论讲授一般1.5―2个课时,实践1―1.5个课时,学生一般会在理论讲授过程中分神去玩手机,这部分学生占68%,在实践课程中因提早完成任务玩手机的占26%,一些同学因为英语基础差,无法听懂课程内容而用手机消遣的占6%。由此可见,学生在函电课堂上使用手机已是一种常态。
2、课堂中主要使用智能手机的工具拓展功能和互联网服务功能
在调查中,将智能手机的功能明确分类:(1)通讯功能:包括通过微信、短信、QQ等方式交流沟通;(2)互联网服务功能:包括信息查询、软件下载、资料存储及上传等功能;(3)工具扩展功能:包括电子词典、阅读电子书、照相、录音等功能;(4)娱乐休闲功能:包括看视频等功能。学生在函电课堂中使用智能手机的主要目的:工具扩展功能占42%,大部分学生使用手机是为了查单词、对PPT中有价值的知识信息拍照;互联网服务功能占28%,学生利用智能手机查找单词的差异和使用方法或者其他信息;娱乐休闲功能占18%,部分会打游戏、看视频、看小说;通讯功能占12%,一些同学上课期间刷微信,看微博,回短信。在函电课堂中学生更多的是使用智能手机的学习功能,但缺乏老师的引导。在访谈中问及:“手机在你上课中用处大吗?”62%的学生认为用处大,特别是在写作练习中遇到生单词的时候,查单词及知识点很方便;29%的学生认为弊大于利,在查必要信息的时候,时常会被其他信息所吸引,影响听课效率;9%的学生无所谓,无法权衡。
3、课堂中使用智能手机的频率较高
在函电整个课堂教学中(一般为3节课,每节课45分钟),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不等,在三节课教学中,从使用频率来看,经常使用手机的学生占43%,偶尔使用手机的学生占54%,只有3%的学生从不使用手机。从一节课使用手机时间来看,10分钟以下为47%,10―20分钟为43%,20―30分钟为6%,30分钟以上为4%。
由此可见,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手机购买成本不断降低,网络覆盖率越来越高,携带便捷等因素影响,大学生成为智能手机的重要消费人群。在函电教学课堂上,学生使用手机频率较高,也正在挖掘智能手机的学习功能,只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合理运用智能手机这种辅助教学工具,能够使课堂教学更加出彩。
三、大学生课堂中使用手机的根本原因:信息化社会背景下大学生认知行为变化
九零后大学生成长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期,互联网信息、电视媒体信息和各种户外信息的易获得性,使得当代大学生主动或者被动接受大量信息,大脑中充满各种知识信息,但是又放置有些凌乱,有时相互矛盾,时常在这种信息浪潮中迷失自我;他们有创造力、好奇心,又习惯使用各种渠道简单获取答案,时常出现思考惰性。他们习惯了可视性强、参与性强的接受知识信息的方式,我们的授课方式时常与“90后”大学生认知学习方式存在不一致。教师授课可使用的辅助教学方式有限,受缚于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的计划性安排与教学检查,更注重教学规范,把握授课进程;而伴随互联网成长的大学生喜欢参与、注重体验、习惯视觉化的学习认知方式,两者诉求不一致。当两者诉求不一致时,学生在课堂上倦怠,又面临手机诱惑,难免会情不自禁“玩起手机”。在信息化社会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方法必须顺应行为主体的变化,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产品,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和矫正对学生身心发展不利的行为习惯。
四、智能手机辅助国际商务函电课堂教学的模式分析
首先介绍国际商务函电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专业术语、词组、句型的用法,能够轻松通过函电方式与客户交流。智能手机参与辅助教学共同实现这个目标。智能手机作为辅助教学工具能够充分延展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具体将智能手机参与国际商务函电教学分为课前信息资料收集与沟通、课中智能手机的学习功能充分发挥、课后任务布置、形成立体教学网络及教学效果反馈三个部分,让智能手机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工具。采用这种教学模式的前提是:教学楼覆盖了Wifi,学生可以比较便捷、免费地通过手机上网。要求学生课下自行下载安装朗文英语词典或者牛津英语词典,以及帮助记忆词汇的软件,如轻松背单词,给力背单词等。
在课前,充分利用微信、QQ等软件以手机为平台,即时相关信息,布置课前预习作业,便于学生理解。例如,将进入《Establishment of Business Relations》(建立业务关系)新章节,教师将一些新单词、新句型、英语小视频、音频、小故事或者短小的函电等内容放到自己的微信或者微博上,请同学们关注或者“点赞”,参与“点赞”会在教师的手机上有记录,可以将此作为学生平时测评的考核内容之一。关注教师微信或者微博内容的学生,可以提前获得新章节的知识储备,避免教师在进入新章节的学习中使学生感觉陌生,便于学生更好更快地接受新知识。
在课中,充分利用智能手机的互联网服务功能和工具扩展功能,挖掘智能手机服务课堂教学的潜力,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及体验性。例如,学生在学习《Establishment of Business Relations》(建立业务关系)新章节时,首先会遇到一些新单词,这些新单词或者词组也许学生之前都见过,但是,在商务函电中意思有所差异,先让学生通过智能手机所带的词典软件或者在线查找这些新单词或者词组的意思,再猜出这些专业术语在国际贸易交流中意义,教师再将这些专业术语与单词的词根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解释,运用启发式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在信函案例讲解过程中会涉及到许多单词、句型的用法及比较,例如,表示“国有企业”的词组有哪些?同一个词组“经营”有多少种表达方法?让学生充分讨论、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注入课堂体验性,共同确定相近表达之间的差异。这样需要教师“灌输”的内容变成学生短时间内通过各种途径“发现”的内容,学生的积极性更高,学习热情更较以前活跃。在信函写作练习中,不要求学生当时记忆这些新单词和词组,可以通过手机查找,最终完成练习任务。在课堂内容安排中,可以适当穿插各种利用手机完成的小游戏,比如,基本完成这一章的内容,巩固强化学生记忆新单词的过程,运用微信“摇一摇”功能,同时在教师手机微信上出现的学生分小组相互提问竞赛,也让枯燥的记忆变的鲜活。
在将智能手机引入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控制好需要学生用智能手机来完成的任务的难易程度,一些知识点不能太难以查找到,教师也可以给予适当提示便于学生查找,以免占用太多的课堂时间,同时,让学生查找的时间过长,一些学生会出现分神现象,针对每个小问题,学生的查找时间最好控制在一分钟以内必须完成。二是控制好问题的数量,避免使得课堂时间支离破碎,破坏了整个课堂教学的系统性。三是适当运用多种教学辅助方式,增强课堂教学的可视性,比如放映图片、一些背景视频等等相互穿插。四是充分利用手机的多种功能,例如照相、录音等,便于学生理解记忆。五是当学生在查找知识走神时,需要适当提醒,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在课后,充分利用智能手机的社区平台功能,分享知识、构建立体教育网络。
首先,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可将教案、教学重点、难点放在网络教学平台上,例如QQ群、博客空间,供学生课后查漏补缺。大学课堂教学人数较多,教学内容稍纵即逝,手机网络平台上的教学重点便于学生随时查阅。同时,鼓励学生将课后作业上传于公共平台上,学生们彼此分享学习效果,教师也可以开展商务函电写作评比,让学生参与评价,激发学生写作热情。这个平台也是学生反馈学习效果的重要渠道。
其次,利用手机的摄像、录音功能,使课后作业多样化、趣味化。国际商务函电可以通过手写完成,同时,也可以将自己完成的作业录制成小视频,能够更好地监测学生是否独立认真完成实践作业。在实践探索中,笔者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很多学生为了录制的视频效果更好,不仅反复修改自己的实践作业,而且反复操练,最终教学效果良好。
第三,利用短信、手机报等平台,构建立体教育网络。例如,可以推荐学生每月订购ChinaDaily早报及晚报,成本很低每月订购费用为5元,或者教师订购群发给学生,作为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实时英语表达的重要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抽出一些时间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最新出现的新单词和词组,作为学生了解课外时间、拓展阅读和知识面的重要途径。
五、结语
智能手机同其他科技产品一样,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它的出现既会给传统教学带来冲击,同时又是促进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手段。互联网巨大的信息量、智能手机强大的功能,使传统教学方式逊色,学生难免会被吸引过去,教师必须充分挖掘这些科技产品及互联网的学习功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各种科技产品,让他们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增强课堂教学的体验性、互动性和立体性,也让现在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行为习惯、接受知识的途径和方式相契合,提高教学的整体效果。
(基金项目:丽水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一般项目:“智能手机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及辅助教学探讨”(15JY13)。)
【参考文献】
[1] 刘红霞:从福柯权利理论分析大学生英语课堂手机使用[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2).
[2] 张文静、郑红娟:大学生课题使用手机情况调查与对策研究[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
[3] 姚月霞:手机媒体对提高高职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性研究[J].职业教育,2014(7).
[4] 陈怀志:智能手机给高校课堂教学带来的冲击和启示[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
[5] 宗宇:手机对高校课堂教育的影响[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8).
[6] 蔡雪珍:手机对大学生课堂学习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0).
[7] 喻建平:以手机在线为辅助教学的英语课堂结构模式[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关键词: 国际避税 跨境 电子商务 税收利益
目录
序言
一、跨境电子商务国际避税的概述
(一)跨境电子商务的概念
1.跨境电子商务的界定
2.跨境电子商务的基本特征
3.对跨境电子商务征税的原因
(二)跨境电子商务国际避税的法律界定
1.国际避税的概念
2.跨境电子商务国际避税的法律特征
二、跨境电子商务的避税手段
(一)利用常设机构避税
(二)利用所得性质的模糊避税
(三)利用国际避税地避税
(四)利用转让定价避税
(五)利用电子商务的侵蚀性避税
三、跨境电子商务国际反避税立法与实践
(一)立法现状
1.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2.WTO
3.欧盟
(二)国际社会的探索与实践
1.单独开辟电子商务新税种,实行根本变革方案
2.保守性方案
3.预提税方案
四、中国应对跨境电子商务国际避税法律对策
(一)国内法途径
1.对于利用常设机构避税的规制
2.对跨境电子交易转让定价的规制
3.建立电子商务综合管理体制,全面监控跨境电子商务税源
4.明确所得税性质界限
(二)国际法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