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隐患预防措施模板(10篇)

时间:2023-06-11 09:10:0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火灾隐患预防措施,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火灾隐患预防措施

篇1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4(c)-0077-01

高层建筑项目的设计与施工,其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在居住空间、使用功能等多个方面的需求,建设企业在不断更新、改进相关设计的同时,更多的应用了新的材料、技术以及工艺,倘若在具体设计、施工中未能考虑建筑产品使用期间的消防能力,多样化的空间结构与带有化学成分的易燃材料,将为发生火灾时的救援、灭火工作带来困难。此外,高层建筑在长时间的使用中,受消防管理、使用方法等多种因素影响,也存在一定的火灾隐患,直接威胁到了百姓的人身、财产安全。

1 高层建筑存在的火灾隐患

1.1 消防设计不规范

由于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难以直接使用消防车来扑灭楼层较高的火源,从而对于建筑自身的消防设施有着一定的要求。然而,虽然国内所有高层建筑的设计与施工,均增设了较为完备的自动报警系统、消防栓设施、广播系统、防排烟系统、自动喷洒设备、安全疏散通道、应急电力系统与照明设备等,但在实际的使用中,由于缺少专业、系统、完善的检修维护,这些消防设施自身的质量与稳定性难以保障,而一些消防通道、隔离门的附近甚至人为堆放了一些杂物,或是长年处于常开状态,一旦发生火灾不仅无法及时灭火、控制火势,同时也将阻碍楼内人员的疏散。

1.2 不合理的平面布局

长期以来,国内许多高层建筑项目在前期设计中,为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与经济效益,过多的注重了建筑平面布局的“美观”,加上施工现场的环境限制,导致高层建筑的周边区域存有步行街、坡道、高冠树木、台阶、高空供电线路及设备等。基于此种平面布局、场地环境,在高层建筑的长期使用中,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将难以进入有效灭火范围,即使能够进入火灾现场,也将受到建筑周边设施的干扰,严重削弱了消防工作的时效性,导致火灾规模扩大、灭火救援困难。

1.3 建筑材料不合格

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竞争不断加剧,现代企业为了从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在不断丰富建筑功能、结构形式的同时,以缩减项目投资、采购资金的方式来扩大经济利润,从而难以保证施工用料的安全性、科学性,倘若采用了易燃材料进行建筑结构的施工,“11·15”上海静安教师楼这样的大型火灾事故仍有可能发生。此外,由于缺少专业、系统的培训,一线施工人员缺乏一定的消防安全意识,而工程设计师也仅考虑了业主在外观、功能等发面的要求,以至于建筑材料在质量、规格、特性等多个方面的不足,埋下火灾隐患。

1.4 消防管理工作不到位

目前,我国多数高层建筑的结构形式较为复杂,而消防设施的种类也相对较多,从而造成消防管理工作的难度加大。与此同时,对于特定高层建筑的消防管理,通常是由社会机构、物业公司来执行,由于这些组织机构内部的人员流动较为频繁、专业资质难以保障、责任意识较差,从而导致消防系统、设备的检修维护不到位,发生火灾时的组织疏散、救援处理也相对迟缓,加上一些业主没有及时支付物业管理费,使得消防系统处于长期闲置、瘫痪状态。

2 高层建筑火灾隐患的防范措施

2.1 严格规范高层建筑设计

高层建筑存在的火灾隐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项目的结构设计、消防设计不规范所导致。对此,应加对工程设计环节的监督、管控,建立相应的建筑安全责任制与图纸复审机制,并深入施工现场进行勘察、测量,在充分了解、掌握环境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具体工作。对于建筑内部结构的设计,应严格依据我国有关的消防技术规范,以专业、标准的方式划分防火区域及隔离;对于建筑施工、装修所用的材料,应尽可能的选择无毒、无害、不易燃的产品,对于特殊区域、关键结构的施工用料,应事先做好防火测试,从根本上避免火灾隐患的产生,提高实体建筑的耐火等级。全部设计完成后,应将具体的图纸、方案报送至有关的公安消防部门,待通过专业、系统的审核与验收后,才可正式进入施工阶段。此外,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应以随机抽查的方式,对各项设计的完成情况、变更事项加以评定,避免参建单位、在岗人员为谋取利益而随意篡改设计。

2.2 合理选择建筑保温结构

对于高层建筑的结构、保温层,可燃性材料的使用将进一步扩大火灾发生后的规模与扩散程度。因此,应重点加强建筑机构的生产加工、长期使用中的管理、控制,由建设单位、工商管理、质量检验部门等有关单位协同合作,进一步统一、明确高层建筑材料的设计标准、技术规范,将具体的监管、质检工作落实到材料的选择、采购、生产、加工、使用等多个阶段、环节,积极推广、应用砌块构建夹层保温材料。从根本上保证结构材料的质量安全、防火耐用。

2.3 积极组织开展消防宣传、训练工作

由于高层建筑的火灾救援难度较大,为保证火灾发生后的有效疏散、安全撤离、正确处置,消防安全工作应更多的依靠自身的应急力量。对此,作为高层建筑使用期间的主要管理机构,物业管理公司应加强重视其内部主管人员与相关在岗职员的安全教育、消防训练,在不断提高消防安全管理能力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以讲座、传单、板报等多种形式,提高业主的安全防范意识。在此基础上,可定期组织全体业主开展火灾演习、教授灭火方法等活动,从整体上提高消防应急能力、减少业主的不安全行为。

2.4 进一步加强消防安全管理

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和管理人要定期对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进行维修、保养和测试,使其处于良好状态。物业、使用单位等要加强监督和管理,制定严格的用火用电管理制度和紧急安全疏散方案。高层建筑内设置公众聚集场所的单位,要严禁在营业时进行设备检修、电气焊、油漆粉刷等施工、维修作业。在焊接切割作业时,必须经过严格审批,在落实防火措施后方能作业。电器的使用要符合防火安全要求,从事这些场所的重点岗位、重点工种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技术操作训练和消防安全培训,经考试合格方可持证上岗。

3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高层建筑存在的火灾隐患,不仅需要从源头抓起,进一步规范项目设计、施工中的业务操作及方法,同时更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从整体上提高火灾防范、救援疏散能力,保证业主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TU998.1 文献标识码:A

一、彩钢板的概念、性能分类及火灾风险

彩钢板房是一种以轻钢H型钢、槽钢为骨架,以加芯板为墙体材料,以标准模数系例进行空间组合,构件采用螺栓连接或焊接的环保经济型房屋。如下图:

这种房屋可方便快捷地进行组装和拆卸,实现了临时建筑的通用标准化,使临时房屋进入了一个系列化开发、集成化生产、配套化供应、可库存和可多次周转使用的定型产品领域,主要用于建设工地临时性办公室、宿舍、铁路、交通、水利、石油、天然气等大型野外勘探、野外作业施工用房,城市市政临时性商业或其他用房,旅游区休闲别墅、度假屋,抗震救灾以及军事领域等用房。

彩钢板的基板分为冷轧基板、热镀锌基板和电镀锌基板。涂层种类可分为聚酯、硅改性聚酯、偏聚二氟乙烯和塑料溶胶。彩钢板的表面状态可分为涂层板、压花板和印花版。

彩钢板按内部加夹芯材料主要分为:聚氨酯夹芯板、聚苯乙烯(EPS)夹芯板、岩棉夹芯板、玻璃丝绵夹芯板等。其中,防火性能最好的是岩棉夹芯或玻璃丝绵夹芯,属于防火性能A级建筑材料,常见的抗震活动板房以及大跨度厂房使用的就是这类产品。如下图:

玻璃丝绵夹芯板

岩棉夹芯板

彩钢板的特性主要是重量轻,只有10--14kg/m2,相当于砖墙的1/30;隔热保温芯材导热系数λ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是聚苯乙烯和聚氨酯夹芯的彩板,价格便宜,一般在110元/m2---200元/m2,燃点极低、助燃性差,聚苯乙烯(泡沫)的燃点是346℃,仅比木材燃点高一点。聚氨酯燃点仅在130℃左右,跟普通纸张类似。实测统计的氧指数一般为19--30,是易燃、可燃的材料,遇到明火或电气线路短路会立即燃烧,这类彩钢板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浓烟,其成分主要是一氧化碳和氰化氢等有毒气体。该类夹芯彩钢板易燃,且燃烧产物有剧毒,火灾风险极大。而采用A级夹芯材料的彩钢板房其本身没有火灾风险,只是价格较贵。

可燃夹芯材料彩钢板房火灾的特点及诱因

可燃夹芯材料彩钢板房火灾主要有如下特点:

可燃夹芯材料彩钢板在燃烧时产生有剧毒的气体,极易酝成重大人员伤亡事故;2、在搭建彩钢板房过程中,聚苯乙烯、聚氨酯处于状态,容易被电焊、气焊、切割机等明火作业直接引燃。彩钢板房在建成使用后,乱接电线,临近热源、火源,很容易使夹层中的聚苯乙烯或聚氨酯着火;3、搭建彩钢板多用于临时用房,其采用的电线、电缆等多是廉价商品,由于电线电缆横穿夹芯层或沿着板材边缘铺设,一旦老化或破皮极易发生漏电短路,从而引然夹层中的可燃芯材;4、是彩钢板房一旦发生火灾,夹芯可燃材料均在彩钢板夹层内燃烧蔓延途径多,火势发展快,燃烧猛烈,产生大量剧毒浓烟,人员难以逃生,扑救困难。5、是彩钢板房建筑耐火性能差,易倒塌。彩钢房在火灾时,强度会迅速下降。据测试,在全负荷情况下,使彩钢房失去静态平衡稳定性的临界温度为500摄氏度左右,而一般在发生火场温度可达到800--1000摄氏度.在这样高的温度下,的彩钢房会很快出现变形,产生局部破坏,造成彩钢房整体倒塌。普通彩钢房一般在发生火灾后10分钟左右就会丧失承重功能而垮塌;、6、是彩钢板房着火后伴着有毒的大量浓烟,直接影响灭火人员进行灭火,且一般水枪射流和灭火器药剂难易达到着火部位,灭火药剂使用效率差,不能有效灭火,只能采取大型机械破拆方式阻止火势蔓延。

导致彩钢板房发生火灾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是彩钢板的火灾危险性和危害性认识不足。虽然可燃芯材彩钢板发生火灾后,燃烧产物毒性特别大,易造成人员伤亡,但因为此类材料造价相对较低,非常受投资商或开发商的青睐,所以应用较为广泛。不燃芯材彩钢板防火隔热性能较好,但是因其造价相对较高,因此一般投资商或开发商不愿意使用。2、是部分彩钢板建筑项目未经消防部门审核、验收,存在先天隐患。在建设中,有的项目在设计时并未考虑防火,或者虽有防火设计但在施工过程中未按图施工,项目竣工后未经消防部门验收,致使可以把关的几个环节都被忽略了。部分彩钢板建筑使用单位存在未申先建、未验先用的违法现象,而此类结构建筑在投入使用后很难再进行防火处理。3、是业主擅自改变使用功能,增加火灾危险性。部分彩钢板房在申报消防审核和验收时的火灾危险性是丁戊类,而实际上可能是丙类厂房,或者投入使用初期是丁戊类生产,后来因生产项目调整后未及时申报。如:济南市某特种汽车改装厂擅自将彩钢板仓库改为厂房,并在厂房内进行焊接、喷漆施工作业,却为做任何特殊的防火分隔措施。2006年4月,这座厂房因焊接不慎引发火灾而坍塌,造成巨大财产损失。4、是电器安装、使用不当也是造成彩钢板房火灾的重要原因。彩钢板建筑起火原因多与违规使用电器、电路老化等有直接关系,有些是将电线直接安装在彩钢板的夹芯层内,有些是电线穿过墙体时直接在彩钢板上穿越,钻孔不加防护套容易造成电线绝缘层破损而短路,短路造成打火引起火灾。另外,投入使用后管理不善,在靠近彩钢板的部位使用明火或进行焊割作业易引起彩钢板内部可燃夹芯材料燃烧,也常导致火灾发生。

三、彩钢板房的火灾预防及对策

各级有关职能部门应高度重视彩钢板房火灾的预防工作,认真研判当前彩钢板房火灾易发、多发的严峻形势,督促有关部门按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控制彩钢板房的搭建,坚决遏制彩钢板房火灾的发生。

一是对于大跨度彩钢板房可实行消防性能评估,运用消防安全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用途和内部可燃物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对建筑物火灾危险性和危害性就行定量的预测和评估,从而得到出最优化的设计方案,设计出符合该建筑的防火安全系统模式,为建筑提供最合理的防火保护,以实现火灾时保证该建筑物内的人员生命安全、建筑安全和有效控制财产损失的总目标。

二、是使用单位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彩钢板房防火保护方法和措施。建筑内部要采用A级不然材料作为芯材,这是治本的方法。在搭建过程中,芯材要远离电焊、气焊等明火作业。市内外配备简易灭火器材,有条件的应加装火灾报警器,方便人员快速撤离。要合理选用彩钢板房防火保护方法,采用外包层充水、屏蔽、膨胀材料,以增强其耐火极限。

三、是在设计施工、使用时,要按照规范划分防火分区,防火分区可将火灾限制在建筑的某一部分,从而降低损失,同时应提供安全可靠的救生通道。在使用过程中,一些热源、火源不要紧挨着钢板,要保持一定距离。彩钢板房之间至少要保持6米的安全距离。如果要在彩钢板房内设置厨房,需要有隔温层,墙面应加装防火岩棉隔热层。电线、电缆不要从芯材中穿越,如需要穿越应加保护套管,插座、开关盒应采用金属镀锌盒并明装方法。

四、是使用单位要解决因施工人员宿舍使用大功率电器或乱拉乱接致火的问题,设置独立的电源控制开关,采取一定的生产用电安全措施。要组织不定期的消防检查,对增加生产使用火灾危险性的违法行为要及时整改消除。

五、是对于建设工地使用不合格彩钢板临时建筑的要建立问责机制,建设单位、施工有关单位的责任人要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确定消防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并且明确各岗位负责人的消防安全责任。相关责任人要主动消除简易工棚存在的火灾隐患,因建设工地搭建彩钢板临时建筑发生火灾带来不良后果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四、各级政府采取积极措施强力整治彩钢板建筑消防安全隐患

各级政府要严格落实公安部消防局下发的有关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切实预防彩钢板房火灾的发生。

一是加强源头管理,严把建筑审核关。依法实施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和备案、抽查。对楼板、梁、柱、屋架等建筑构件耐火等级及夹芯材料助燃性能达不到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要求的,一律不得予以行政许可,并对设计单位依法进行处罚,切实从源头加强彩钢板建筑消防安全管理。

二是开展联合整治,强力惩治彩钢板火灾隐患和违法行为。各地市防火安全委员会将组织公安、住建、安监、消防等部门。对施工现场人员办公、住宿等临时用房建筑材料和彩钢板芯材达不到《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A级不燃材料要求的,一律对临时用房进行临时查封,并按照擅自降低施工标准对建设、施工等单位按有关部门规定给予一定的经济制裁,抄报住建部门,依法责令工程项目停止施工,情节严重的,提请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机关依法暂扣或者吊销建筑施工安装企业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对其他相关场所彩钢板建筑耐火等级不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标准规范要求、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一律严格依法查处并对危险部位或场所采取临时查封措施。对违法建设的彩钢板建筑,应及时移交当地规划、城市管理等部门进行查处,切实消除隐患,确保消防安全。

三是强化舆论监督,及时曝光火灾隐患。并结合近几年来发生的彩钢板火灾典型案例,对使用易燃芯材彩钢板的危害、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整改时限和在整治措施进行明确。并公布举报电话。

四是广泛宣传及培训,切实提高公众的消防安全意识。通过宣传培训,提高施工人员和入住人员的安全意识。在培训中开展一些模拟救火演练。一旦发生火灾事故,能在火灾发生初期运用基本的消防技能进行逃生自救。并且要理论联系实际,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组织开展演练,督促其建立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用火、用电、用油、用气管理和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切实落实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提高施工人员和入住人员的安全意识。

结语:做好彩钢(板)房的防火工作,需要各级政府、建设、施工等单位、消防监管部门、公安派出所和社会居民的共同努力。只要我们能够积极按照正确的方针和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去执行,就能够提高群众抗御火灾和增强群防群治的综合能力,维护好社会的稳定和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主要参考文献:

[1]《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2011

篇3

一、东莞麻涌港区的概况:

麻涌镇位于珠江三角洲黄金腹地,拥有狮子洋深水岸线7.4公里和可建1000吨以上泊位的内河岸线10.56公里。镇域西南部的新沙港,是华南最大的内陆港口,码头水深可至12.5米,最大可停泊11万吨级船舶,已建成10个泊位,包括3个集装箱码头和7个散货码头,年吞吐量已超过4000万吨。港口配套有海关、检验、检疫等口岸部门,并拥有9万平方米的保税仓。港内的广州港集团新沙汽车滚装码头是华南第一座、全国第二座汽车专业码头,可靠泊6000车位的汽车滚装船,15万平方米的汽车堆场一次性可停放车辆1万台。

二、麻涌港区火灾隐患、预防措施:

由于东莞港口主要发展经营集装箱码头、散货码头、汽车滚装码头,结合麻涌港区内码头的具体分布,所以大致可以把麻涌港区划分为二个区域:火灾隐患高级重点区域、火灾隐患一般重点区域。把运载其他危险品的集装箱码头、散货码头纳入为火灾隐患中级重点区域;把普通集装箱码头、散货码头、汽车滚装码头等纳入为火灾隐患一般重点区域。

(一)火灾隐患高级重点隐患:

据国际海事组织统计,危险货物占海运货物总量约为5%,各类危险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反应和泄漏并不鲜见,危险品码头存在很大火灾隐患。

1、火灾隐患:

(1)违章操作。化工生产和储运有着严格的操作程序,一旦违章,就有可能发生事故,由于操作人员违章作业而引起化学事故的约占整个化学事故的27.8%。

(2)设备故障。许多化工原料和产品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在储存、装卸、运输过程中容易造成各种管、阀、塔、缸等的腐损而产生有毒物质跑、冒、滴、漏,这类事故约占整个化学事故的50%。如2012年8月盐田港发生两次毒气泄漏,一次是装载化学品的货轮泄漏,另一次是装载化学品的集装箱泄漏,冒出浓烟和刺激性气体,幸好消防官兵及时赶至现场处置,投下大量公斤干冰,使泄漏部位温度下降至较稳定的低温,有效防止火灾事故发生。

(3)意外因素。这类事故是化工生产过程中因突然断电、停水而使化学反应失去控制造成事放,以及危险品品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撞翻、爆炸而发生泄漏事故。意外因素引起的化学事故时有发生,危害往往比较严重,不容忽视。

2、化学危险品泄漏处理措施:

(1)合理调集部署救援力量。根据泄漏物质性质、泄漏量大小、泄漏现场的周围环境等情况,合理调集救援的人员、车辆和必要的器材装备。化学危险品灾害事故抢险救援一般应派出抢险救援车、重型防化车车、防化洗消车、水罐消防车、泡沫消防车、照明消防车和堵漏、破拆、侦检、洗消、警戒、照明、通信等器材,以及充足的个人防护装备。进入一线危险区内作业的人员要少而精,以防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2)选用正确的抢险器材。利用侦检仪器可以帮助确定灾害现场的毒气浓度和可燃气体浓度,以便指挥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科学合理的处置措施。应根据泄漏物质性质不同而选用不同的侦检仪器,目前,配备特勤侦检仪器主要有:可燃气体探测仪、有毒气体探测仪、军事毒剂侦检仪、核放射性侦检仪等。化学危险品灾害事故现场救援器材的选用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如果选用不正确,不仅不能有效及时地处置,还会造成爆炸,扩大灾害,因此,必须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用正确的器材。如在易燃易爆物质泄漏的堵漏等操作中,不准使用能产生火花的破拆、堵漏工具,应使用无火花工具。在使用切割、钻孔等器具时,要有安全保护措施。在处理苯类有机溶剂的泄漏时,不得使用易溶于甲苯的高分子类介质或器具。

3、火灾救援措施:

(1)调足力量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化工火灾火势发展快,火场火情易变,且时有突发险情,后果难以预料,能否在火灾发生初期和发展阶段控制局面是扑救这类火灾成功的关键。考虑到长时间作战、组织人员替换和灭火总攻的需要,必须调集足够的力量。同时,要求及时和集中调集增援力量,防止“零打碎敲”式的分散调派,以免贻误战机,导致火势发展扩大。

(2)搞好火情侦察。接警时,要向报警人询问清楚火场的主要情况,如燃烧的物料、起火的部位、燃烧的面积等。在出动途中可通过观察火场上空的情况,分析判断燃烧物质及火场规模。例如黑色的浓烟往往是碳氢化合物类物质燃烧;烟雾升起的面积越大,火区面积也越大;火柱高、火光亮,火势可能进入猛烈燃烧阶段或呈立体式燃烧等。根据途中观察的风向,对照灭火作战预案,分析判断在火场可能的火势蔓延方向上有无危险物质及其装置。到达火场后,必须立即查明有无被火势围困的人员,装置有无爆炸或倒塌危险,有无有毒气体或腐蚀性物质,燃烧物种类、性质和数量,燃烧面积和火势主要蔓延方向,着火处毗邻的装置设备情况及其受到火势威胁的程度,火场水源情况及消防车停靠场地,现场可利用的工艺灭火手段和固定半固定灭火设施等。

(3)加强冷却防止爆炸。多数设备本身在高温、高压状态下运行,着火时,会进一步使温度、压力升高,一旦控制不及时,就会引起连锁爆炸,扩大火灾范围,使火灾扑救工作难度增大。在广州石化火灾的扑救中,现场指挥员及时采取冷却临近罐的战术措施,成功保护火场东面聚丙烯装置,避免了储罐区周边剧毒危险化学物质的扩散以及环境污染次生灾害。因此在火灾扑救中,一定要布置足够的力量对易燃、易爆设备进行冷却,使温度下降,防止爆炸。

(4)各个击破适时合围。对于较大面积的设备火灾,一般已经形成多点燃烧的局面,且互相影响,对于这种类型的火灾应采取分割阻断、中间堵截、各个突破、多点进攻、适时合围的灭火方法,合理分配组合灭火力量,先外后内、上下结合,左右呼应,协同作战,逐点、逐片消灭。

(二)火灾隐患一般重点区域

1、火灾隐患:

(1)公共消防设施基础不完善。港区内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消防装备等内容的消防规划未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或者虽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但未组织有关主管部门实施,部分公共消防设施、消防装备不足,不适应实际需要。

(2)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建筑结构与生产工艺或者物品的火灾危险性质不相适应,建筑物的防火间距、防火分区或安全疏散及通风采暖等不符合防火规范要求,在防火间距内堆放可燃物,搭建易燃建筑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不能保证畅通,或未设置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安全疏散标志的;在设有车间或者仓库的建筑物内设置员工集体宿舍的。

(3)火源管理不严,在具有火灾危险的场所使用明火作业的,或虽因特殊情况需使用明火作业但未按规定办理动火审批手续而作业的,或者虽经批准未采取相应消防安全措施的;在应当严禁烟火的区域无严禁烟火的醒目标志,有乱动火的迹象或抽烟现象的,或明火源或其他热源靠近可燃结构或其他可燃物等有引起火灾危险的。

(4)电器产品、燃气用具的质量不符合国家或者行业标准的;电器产品、燃气用具的安装、使用和线路、管路的设计、敷设不符合有关消防安全技术规定的;场所、设备、装置应当安设避雷和防静电装置但未安设,或保护范围尚有死角的;爆炸危险场所的电气线路、开关和电器不防爆或达不到防爆等级要求的。

(5)宣传教育培训不到位,员工安全意识薄弱。许多从业人员上岗前没有经过消防教育和培训,没有掌握基本的防火及灭火常识以及自救逃生知识,不会正确使用灭火器材,不能正确组织引导顾客疏散。许多企业单位不重视本单位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学习,对火灾处置预案不熟悉,不组织消防演练,从业人员心理素质差,缺乏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一旦发生火灾,往往手忙脚乱,不会报警,极易引起重大人员伤亡。

2、预防措施:

为了加强港口中转仓库消防安全管理,保护仓库免受火灾危害,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与《港口消防监督实施办法》等文件精神,对麻涌港区火灾隐患一般重点区域进行管理。

(1)推动公共消防基础建设。公共消防基础设施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防灾抗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紧跟麻涌镇建设现代化港口新城快速发展步伐,把消防规划、公共消防设施、消防队站和装备纳入到整体建设布局中,通过责任督导、考核奖惩等方式,确保消防工作与经济社会协调、同步发展。

(2)加强消防监督管理。新建、扩建和改建的仓库建筑设计,要符合国家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并经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审核。仓库竣工时,其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公安消防监督等有关部门进行验收;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篇4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1.152

0 前言

当前,低压线路电气火灾问题的频发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并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与影响。火力发电厂作为我国电能的主要提供者,在实际开展生产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提高对低压线路常见电气火灾问题的重视程度,以实现安全生产之目标。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则需要结合电厂生产用电的实际情况,明确常见电气火灾发生的主要原因,进而有针对性的落实解决措施,在实现安全生产之目标的同时,为满足社会用电之需并实现电厂的稳健发展奠定基础。

1 引发低压线路常见电气火灾的主要原因

1.1 热电厂生产设备概述

我公司现有三台75吨流化床锅炉,一吨90吨锅炉,两台发电机,一台12000kw背压机与一台18000抽凝机,同时,有17个水换热供热站房,提供对外供暖服务。低压设备众多,线路复杂,基于这一生产现状下,要想实现对低压线路电气火灾问题的有效规避,就需要在明确电气火灾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实现有针对性解决措施的落实。

1.2 常见电气火灾发生的原因

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第一,短路。短路故障问题的发生是诱发电气火灾的主要原因之一,这是因为在发生短路故障时,电气设备在通电运行的情况下,回路中的电流在瞬间突然增大,这就致使短路线路点的温度随之提升,进而在引发故障的同时,带来了电气火灾问题。第二,接触不良。在导线与用电设备进行连接的过程中,可能会因操作不当或是客观环境的影响,致使线路产生接触不良的问题,而在通电之后,在回路电流的作用下,在接触不良的这一点上,会因局部高温问题的发生而导致线路的绝缘层受损,进而酿成火灾。第三,漏电。在低压供电线路中,线路绝缘皮难以避免的会因老化或是自然因素、外力因素的影响而被破坏,容易导致漏电,并且在漏电过程中容易产生高温、电弧、电火花,进而很可能借助周围易燃物体而引发火灾。这种火灾在预防上难度极大,且一旦发生会带来严重的影响与损失。第四,过载。当经过电气线路的电流较大时,超过线路载流量时,长时间的过流就会使线路温度上升,带来火灾隐患;另外,当发生过载问题时,会给线路的绝缘皮带来一定的损害,同时,过载故障的发生还会引发短路以及线路接触不良等问题,进而导致火灾随之发生。

2 针对低压线路常见火灾落实有效预防措施的途径

2.1 针对短路及过载故障可采取的预防措施

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可采取如下预防措施:第一,规避线路短路问题的发生,保护好线路的绝缘层。在对导线进行敷设时,需要采取配管等来实现对导线的处理,尽量避免线路在外,同时,要避免将导线直接抹在墙内。在铺设导线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当需要将导线埋在地下,则需要确保电缆的平直性,以确保线路绝缘的完整性。第二,在对导线进行铺设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存在高温且易腐蚀的环境,落实避开处理措施,同时,可借助阻燃配管以及防火线槽等,实现对导线的保护,有必要时,可采用阻燃电缆。第三,一旦发生了线路短路问题,则需要立刻将电源切断,并针对火势落实控制措施,避免火势发生蔓延,同时,在尚未切断电源的情况下,避免直接用水来进行灭火。第四,导线截面选取一定要适当,载流量要大于负载额定电流,为了防止低压电网的短路或者过载引起电火灾,必须对设备使用熔断器、限流热继电器、电动机综合保护器等保护装置。

2.2 针对接地及漏电故障落实有效预防措施

在低压线路中,接地故障的发生是酿成火灾隐患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为了实现有效预防,就需要在确保线路绝缘皮完整性的基础上,避免发生接地故障问题。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可采取如下措施:第一,安装漏电保护开关,在各末级配电箱尤其是办公楼、宿舍楼配电箱内,将进线总开关全部换成漏电保护开关,并定期试验,这样一旦发生漏电,就可以迅速断开总电源,避免事故发生;第二,PE线实施多点重复接地。在低压线路中,如果PE线接地点断开或者接触不良,一旦某处发生漏电相应的故障电压会沿着PE线进入到线路中,进而致使整个电厂的所有保护线路,都同时处于这一故障电压中,造成其他设备的外壳带点。因此,可采取将PE保护线多点重复接地,避免这种情况;第三,实现相应监控系统的布设。在电厂中,由于会使用大量的电气设备,且实现电气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是确保满足社会用电以及供暖需求的基础,因此,为了避免发生火灾,确保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可借助火灾监控系统的安装,实现对电气设备运行状态的监管,进而实现对电气火灾的有效预防,并实现对电气设备的有效保护。

2.3 针对接触不良的预防措施

导线接头连接要牢固、接触紧密,铜铝导线连接时要使用铜铝过度线夹,导线连接处的外绝缘要用绝缘胶带包缠紧密,室外导线还应做好防水措施。平时定期对线路的接头处以及线路穿墙、打弯等处进行巡视。对重要线路的接头处可以采用放置示温蜡片、涂示温变色漆以及使用红外测温仪等手段检测温升,发现问题及时维护处理。

3 总结

综上,低压线路电气火灾的发生,会带来严重的损失与影响,因此,对于电厂而言,在实际开展生产活动的过程中,在实现安全生产这一目标下,结合电气火灾发生的原因,落实有效的防范措施。具体而言,需要分别针对短路、过载、接地以及接触不良等故障来落实相应的防范措施,并借助多重防护手段的落实来实现对电气火灾问题的有效规避。

参考文献:

篇5

化工企业是以企业中的安技人员﹑消防人员﹑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应掌握的安全知识为基本内容的产业,但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涉及到的化学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显著增加。很多化工物料的易燃性、反应性和毒性本身决定了化学工业生产事故的多发性和严重性。生产设备的爆炸以及燃烧传播速度超过声速,都会产生破坏力极强的冲击波,冲击波将导致周围厂房建筑物的倒塌,生产装置、贮运设施的破坏以及人员的伤亡。积极落实火灾预防措施,控制火灾事故发生,减少火灾事故损失,是当前消防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1 我国现代化工生产特点及化工工艺火灾类型

1.1 现代化工生产特点

(1) 生产材料的多样化和危险性。化工生产使用的原料大部分是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的化学危险品,分别以气、液、固态存在,具有相应的理化特性和火灾爆炸危险特性,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酿成火灾爆炸事故。(2) 生产规模大型化。近几十年来,国际上化工生产采用大型生产装置是一个明显的趋势,它既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又能够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3) 生产方式日趋先进。随着我国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化工的生产方式已经过去的手工操作、间断生产转变为高度连续的全方位自动化,使人工手动操作发展为计算机控制,更使生产操作由分散控制转变为集中控制,方便了企业的管理。

1.2 化工工艺火灾类型

(1)化工材料泄露遇明火。由于化工企业生产使用的原料大部分都是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的化学危险品,这些材料一旦泄露与外界的明火相接处就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爆炸现象。(2)散热材料渗出自然。一些化学材料渗入到空气中,会与空气中一些元素产生反应,散出大量的热量,达到着火点,就会自燃。(3)热量凝聚。一些化学产品在催化剂作用下会自然分解,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在狭小的空间聚集,不能及时排出去,就会引起超压爆炸。(4)反应容器有缺陷引起爆炸。反应容器设计不合理,结构形状不连续,焊缝布置不当等引起应力集中;设备材质选择不当,制造容器时焊接质量不合要求及热处理不当等使材料韧性降低;容器壳体受到腐蚀介质的腐蚀,强度降低等可能使容器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爆炸。

2 我国化工工艺火灾产生的主要原因

2.1 化工生产涉及的危险品多

化工生产使用的原料、半成品和成品种类繁多,且绝大部分是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的化学危险品。多数化工物料对人体有害,设备密封不严,特别是在间歇操作中泄漏的情况很多,容易造成操作人员的急性或慢性中毒。有一些化学产品与原料混合,在催化剂作用下会自然分解,一旦处理不当,均可能酿成火灾爆炸事故。

2.2 化工生产过程存在安全隐患

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原料、中间体、产品和废弃物等分别以气、液、固态存在,具有相应的理化特性和火灾爆炸危险特性。化工生产中所涉及到的汽油、丙烷、液化烃、芳烃、醇类、醛类等都是易燃、易爆性物质,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等各环节。

2.3 化工设备容易引起火灾危险

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化工生产呈现设备多样化、复杂化以及过程连接管道化的特点。如果选材不当结构上有缺陷,无法定期检查或进行预防维修,会引起装置腐蚀、损坏。如果设备不完善,缺少可靠的控制仪表等,就不能对运转中存在的问题或不完善的防灾措施及时改进。就会使化工工艺生产设备产生跑冒滴漏,会有大量易燃气体或液体瞬间泄放,迅速蒸发形成蒸气云团,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下限,云团随风漂移,遇明火爆炸,会造成难以想像的灾难,这样既污染环境,又易引发火灾、爆炸事故。生产使用的设备仪表管道阀门等任何一个环节在设计上、选材上,以及维修保养上如果存在缺陷,都会给生产带来危险。

2.4 防灾计划不充分

我国化工产业的装置运行异常或故障由安全部门负责,各个化工企业没有得到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对所管辖的区域责任分工不明确,没有实行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共同进行的定期安全检查,更,没有完善的消防组织,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导致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无人问津,普遍存在管理混乱。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就手忙脚乱,不能及时有效地采取补救措施,最终酿成大面积火灾﹑连锁性爆炸等厂毁人亡的灾难性后果。

3 为预防化工工艺火灾的发生所采取的措施

3.1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化工企业易燃易爆物品多,气体介质复杂,千万不可麻痹大意和侥幸疏忽,对一些化工企业的选址要考虑周围环境条件、散发可燃气体、蒸气和可燃粉尘,厂房的设置,充分考虑防火分隔、通风、防泄漏、防爆泄压、消防设施等因素,尽可能设置在城市的郊区或城市的边缘,最大限度地减少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机率,确保企业安全稳定。

3.2 加强生产设备的管理

工艺设备是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处理和加工原料、物料,以改变其属性、形态或功能的各种机械、器具和装备。火灾爆炸事故往往同设备本身、同操纵设备有着密切的联系。生产设备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受高温、高压、腐蚀影响,设备材料就会性能下降、焊接老化等,为了预防和控制生产过程的火灾爆炸事故,必须对工艺设备进行研究,探讨有效的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提高预防火灾爆炸事故的能力。

3.3 制定企业章程,做好防火措施

化工企业要严格职工自身素质及操作纪律,制定并严格执行工艺操作章程,要对员工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处置事故培训等,要制定事故处置应急预与防范措施,提高职工业务素质水平和生产操作技能,提高职工事故状态下的应变能力。

3.4 管理部门加大定期安全检查力度

消防管理部门要对化工企业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切实整改火灾隐患。积极宣传防火意识,让员工知道化工生产中工艺设备的火灾爆炸危险性与隐患特点、事故原因,学习了解防火防爆技术、安全检查、安全评价与安全排放﹑置换清洗与维护检修等安全知识。提高工艺设备装置设计,严格按照工艺要求施工,定期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及受腐蚀情况,并对隐患严重、无法整改化工企业要坚决取缔。

参考文献

[1] 唐烨,严明.化工工艺火灾类型及预防措施[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5(09).

[2] 保红喜.化工工艺火灾类型及预防措施[j].科技与企业,2007(12).

篇6

中图分类号:D6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a)-0174-01

消防工作一直是国家政府高度重视的工作,因为火灾的发生不仅给个人造成损失,也给国家造成很深的影响,财产损失不说,严重时会有大量的人员伤亡,所以国家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消防预防工作,开展消防监督管理工作,进行隐患排查,提前发现、提前治理。虽然如此,仍存在一些担忧问题需进一步解决:一是排查不断,但仍不能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二是责任难以界定清晰,当发生事故时,仍需层层问责。所以,如何提高基层消防监督管理的效率,成为消防工作者的重要研究内容。

1 加快两个环节的科技资源整合

1.1 在政策法规制订环节保障消防科技技术的推广

消防科学涉及面广,需要结合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进行预防工作。消防工作体现在各个行业,所以根据各行各业的不同,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侧重点、内容、方法都会有所不同,所以消防预防工作的开展要结合实际,即考虑不同企业、材质、区域的特点,又要结合国家相关的法规、标准要求,认真分析,制定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例如,在建筑行业,对于电气、保温材料、钢结构、彩钢板等的消防预防工作,就要结合建筑设计规范中关于防火设计的内容和要求进行开展,需要按国家标准来进行实施,这包括施工的方法、施工用材料、不同材料所需准确的消防设施等,并按国这标准规定的要求合理布局与使用,这样火灾隐患整治工作才可能做到有效。我国GB 50720―2011《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中,对临时消防设施、疏散通道等没有具体的规定,缺少具体的施工标准,导致一些基层政府部门在监督过程中没有配套的技术文件支持,使得基层监督管理工作难以落实。

1.2 从源头管控环节加快消防科学技术的应用

任何过程控制都离不开源头控制,消防火灾防控过程也离不开源头控制,源头控制对于消防预防工作是一个关键因素,再完美的设计如果没有质量过硬的消防器材给予保证,那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也不会达到好的效果。建筑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需要按国家标准规范要求做好保温材料、防火材料等设计预防;对于消防产品的设计、生产企业,要加强质量监管,生产出合理的消防产品,才能保障消防工作的顺利进行。总之,做火灾防控一定要从源头入手,在技术上与原料采购上严格把关,杜绝消防安全先天不足现象。

2 强化两类场所的技术防范

(1)火灾高危场所的技术防范。火灾高危场所,就是指一旦发生火灾后,容易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的区域、单位等。比如,人员密集的商场、规模较大的储存或生产易燃易爆产品的企业等,这些区域一旦发生火灾都可能造成严重的群死群伤事故,即给国家带来财产损失,也给公民生活带来不好的影响。对于人员密集区域与易易燃易爆的企业单位,这些区域由于其固有的特点,火灾预防困难,同时,火灾扑灭更困难,所以,各级政府一定要加强这些区域的监管,指导其按国家最高标准要求建立相关的预防措施、制定紧急预案,并演练,同时,要加强监督管理,多宣传,完善管理体系。

(2)社会一般单位场所的技术防范。这里的一般单位指的是除消防安全单位以外的社会单位、居民区等。这类场所有多、小、散、杂的特点,建筑结构多样,消防管理意识差,预防措施少,消防安全投入低,火灾频发。这于这一类场所的特点,除加强消防 安全教育与培训,提高人员的火灾防范意识,还应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提高其自查的技术含量,对于一些小企业,设计消防通道,采购消防设施,做好应急管理,多做演练,提高企业自身防范能力。

(3)实施个性化、人性化防控。在进行火灾预防监督管理时,要因地制宜,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措施的选用,对于火灾造成人员伏伤亡多的场所和火频发的场所,需要针对场所特点,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

3 提升两大人群的技术素养

(1)提升消防监督干部的业务技能。监督指导到位了,火灾隐患滋生的环境就减少了,社会单位对人防、技防的措施理解、执行才准确,各类技术规范中要求的技术防控措施才能准确地在实践中得以使用,消防工作才能在社会化进程中迈开大步前行。防火监督干部的业务能力直接关系到火灾防控工作的质量及效能。一是要重视岗前培训。凡新进人防火岗位的人员,不仅要取得公安部岗位资格证,还必须经过专门的岗前培训,且培训合格,具备胜任岗位的能力。二是要重视专人专岗。在日趋严厉的问责制面前,只有将消防监督干部的个人职责与责任相对应,才能更好地钻研业务、履行职责、承担责任。三是要重视技术力量储备。要重视保留并建立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技术人才库,既是智囊团又是讲师团,既可以为决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又可以提供传帮带的技术指导。

(2)提升社会消防工作者的业务技能。对于消防管理工作,需要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开展,其技术要求很高,如对于消防设施的选择、维护与保养等均需要专业人员操作,所以,要加强消防工作者的培训,并推行持证上岗制定,使工作人员具备消防技能,使火灾预防工作做好实处,做到有效。

4 完善两个体系的科技指标

(1)强化消防安全服务管理体系的技术力量。要将技术防控始终作为火灾防控的有力支撑,在管理防控的基础上,完善技术防控的标准,对人员技术资格、单位的技术防控设施提出明确的要求,以确保各类火灾防控措施在管理中准确地贯彻执行。如发展培育消防设计审核、消防产品质量评定、消防设施检测维修、火灾风险评估等消防中介服务机构和执业人员,设立包括资格、资金、场所、人员、仪器设备、质量保障体系等内容的消防技术服务中介机构的资质准入条件;推行消防职业人、注册消防工程师等消防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充分发挥消防协会对社会群体的引导作用,加速消防科技产品在火灾防控工作中的应用。

(2)强化消防工作问责体系中的科技跟踪。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着力解决在管理防控中无法触及、基层消防机构无力解决的一些技术问题。火灾事故发生后,在认真总结分析火灾原因教训的基础上,加大对致灾原因的科技跟踪。积极用技术手段破解消防无限责任的瓶颈,提升基层消防监督干部的工作效能。如针对因安全出口上锁导致群死群伤的火灾,在该类场所应强制性推广应用推闩式门锁,彻底解决“防火”与“防盗”二者不可兼得的矛盾;对火灾中自动消防设施无法正常运行、窒息死亡等问题,应当加快传统建筑消防设施的改进及智能化、人性控制,提升技术防控的可靠性。

5 结语

火灾布防控制对于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有着重要影响。只有从根本上做好预防管理,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火灾发生几率与火灾事故损失。科学布防,对于企业、事业、居民乃至社会的火灾控制都有重要影响,做好火灾布防,加强消防监督管理,使火灾防控工作做到“疏而不漏”。

篇7

1古建筑的消防隐患

1.1古建筑的地理位置、建筑材料、预防措施等

第一,古建筑中的祠宇、祠堂、庙、庵等大多建造在远郊偏僻、人烟稀少的山腰或僻静处,多为羊肠小道,不宜通车,如果出现消防灾情,不利于消防车辆及时救援,不利于消防器材及时运达,这是目前消防系统面临的困难之一。第二,我国古建筑多采用木制和砖混结构,特别是建筑主体的柱、梁、桁、枋、楼板等多采用木材这样的易燃材料,一些钟楼、鼓楼为全木结构,如五台山的佛光寺、山西应县木塔等建筑从上至下为木结构。第三,古代建筑在火灾防患方面缺乏防火设备和缺少相应更有效的措施,又加上多数建筑衙署、御园、院落等内部建造时多为甬路,不够宽阔,不适合突发事件时疏散众人,如果出现消防灾情,恐怕难以避免人员伤亡。还有多数塔式建筑,隐蔽在群山树木之中,内部难以见到阳光,工作人员或者游客日常行走都是勉强通行,一旦有火灾发生慌乱,众多人员恐难疏散。第四,我国古建筑多为精心打造,除外观宏伟、内饰丰富,多有雕梁画栋、多彩壁画、木质家具、屏风等,都为易燃材料,如果出现火灾只会助燃,加重损失。更加难以控制的是,古建筑一旦出现火情,因为建筑时间过久,柱梁已不能提供足够的支撑,造成倒塌也是消防救援的难题。

1.2工作人员、管理人员及民众消防意识淡漠

第一,古建筑所属管理机构单位消防安全制度不健全,消防责任不明确,消防宣传不到位,致使游客民众消防意识淡漠,人为原因造成火灾的情况也存在。其中作为旅游景点的寺庙类古建筑发生人为火灾事件尤为严重。在旅游景区的寺院内,沿袭传统的烧香宗教习俗,是给古建筑造成消防灾情的一大隐患。由于前来旅游观光烧香的人员众多、频繁更换,寺庙内缺乏火灾提醒及安全防火宣传,大批流动人员在点火烧香期间或离开时,没有注意火星是否熄灭而引发火灾造成损失。第二,古建筑所属管理单位在消防管理工作方面疏忽,每日巡检不及时,对古建筑内部电源线路、电源插头、照明设备检查不够细致,消防措施不利,发生电路过热、电压超负荷等现象,成为火灾隐患,而工作人员对火灾隐患的苗头处理不当,从而引起火灾。还有在古建筑周边一定范围内设置茶馆、仓库、屋棚等民用设施的,都是火灾隐患。古建筑多为建筑年代久远,在进行必要的修缮时,所需材料有油漆、木材等等都是易燃物品,加之修缮过程中用到的电气焊、喷灯等明火工具都是火灾隐患。第三,我国一些古建筑多修筑在山腰或山顶,周围树木林立,在雷雨天气还会发生因雷击而造成的失火现象。

2加强预防古建筑消防灾害的策略

2.1优化完善、认真执行消防安全责任机制

首先,明确古建筑所属的文管所、文物局是古建筑消防安全责任的主要承担主体。其次,依据消防安全责任制度落实具体责任到人,明确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日常工作安排,要求每天进行防火巡查,并要求记录,把火灾隐患消灭在萌芽中。建立火灾、防火记录档案,每年对监控中心的灭火报警信息、建筑消防设施运行状态信息等记录进行备份,必要时清理保存周期超过1年的备份信息,政府主管部门应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消防设备。古建筑管理部门在古建筑范围内要设立防火提示宣传牌,提示警示游人重视火灾预防,加强消防意识。古建筑管理单位要预设火灾紧急预案,加强对消防人员的技能体能训练,作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至少每半年开展一次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演练,以加强管理人员、工作人员、消防人员的紧急火灾救护能力。

2.2加强古建筑内设备的消防安全措施

古建筑内安装的电器设备及管线必须严格按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及文物管理部门的消防安全制度进行。对管线要求必须绝缘并暗敷;古建筑主要厅堂的主照明灯具及日常所用电水壶、电暖炉等加热工具的功率必须在一定的功率要求内;而且电源线路多设为单独分支,各自控制独立开关,并加设熔断装置防止电量过载。在古建筑内增设消防水缸、消防水池及超细干粉无管网灭火装置、细水雾灭火装置等现代新型消防设备,并且每日巡查相应装置的外观、灭火控制器的运行情况、启动气体储瓶和驱动气体储瓶的压力。

3结语

总之,加强预防火灾是保护我国珍贵古建筑的重要措施,要从消防管理制度的优化完善开始,提高群众及管理人员对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理念的认识,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消防设施和提高人员技能,既能防患于未然,又能在火灾现场及时挽救,为保护国家物质文化遗产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X92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c)-0219-01

液化石油气是一种易燃及易爆物质,是当今社会普遍的应用燃料,液化石油气的供应范围也正变得越来越广。目前,有许多人当街开了个小门店,便成了液化石油气的换气点。在这些随意开设的店面中,大部分是不符合安全规定的[1]。例如店面的选址与相关的规定要求不符,一些换气点在集贸市场的附近设置,还有的则是设置在了居民楼内,更有的液化石油换气点直接设置在自己家中等。这些不符合规定的换气点的液化石油气储罐很容易导致事故与爆炸隐患。

1 液化石油气储罐火灾的特征

如果在液化石油气储罐的周围发生了火灾,液化石油气储罐内的液化石油气温度与压力会急剧升高,液化石油气储罐的罐壁强度会迅速下降,当在一定程度的条件下,液化石油气储罐便发生了破裂现象与爆炸事故[2]。当液化石油气储罐破裂或爆炸时,会引起石油气的沸腾液体发生膨胀,膨胀的蒸汽爆炸时将引起强烈的热辐射与冲击波,还会抛出大量的容器碎片,这些物质会对液化石油气储罐的周围人员、设备及建筑物等造成巨大破坏。因此,在设计液化石油气储罐时,要充分考虑火灾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合理且有效的防范火灾的保护设施,预防液化石油气储罐爆炸,并减少生命财产的损失是非常必要的。

2 液化石油气储罐火灾事故的预防措施

液化石油气储罐火灾事故的常用预防措施有以下三个:水淋冷却法、防火保温隔热层法、安全阀泄法。

2.1 液化石油气储罐火灾事故的水淋冷却预防措施

当液化石油气储罐遭受到火焰及辐射的侵袭时,采用水淋冷却可以使液化石油气储罐的表面温度得到迅速而有效地降低,避免储罐表面的强度因温度急剧升高而出现明显降低的状况。水淋冷却法的关键在于保证喷水量能足够吸收储罐表面的热量,且要有足够供水的强度[3]。水淋冷却的方式有两种,即为固定式与移动式。固定式的水淋冷却系统分为四种形式:水喷雾、固定喷淋、固定水炮及集中罐壁漫流。在火灾发生的情况下,系统控制阀则可以自动感应并打开,设置为手动打开的方式亦可。移动式的水淋冷却系统采用的则是消防水枪,采取人工的方式进行喷水,移动式的水淋冷却是一种常用方法,此法简单并可移动,能根据不同的火灾条件进行灵活地操作,但是使用此法预防液化石油气储罐火灾事故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的原因是工作时所需要的水量太大,容易受到场地、火焰强度及储罐方位等的因素限制,若操作人员离火焰的距离较近,就会有生命的危险。

2.2 液化石油气储罐火灾事故的防火保温隔热层预防措施

液化石油气储罐的防火保温隔热层位于金属壳体与火焰之间,是一种绝热层。防火保温隔热层能够使罐壁的温度升高与介质的压力上升时间得以延缓,从而为其它的灭火措施的采用争取宝贵时间。在液化石油气储罐上设置防火保温隔热层最关键的一步是合理选择安装隔热材料,隔热材料要具有能够满足要求的阻火率,并要与使用的环境相适应。设置防火保温隔热层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以从火灾开始发生的时候就能提供防护,而不需要再以其他的方式打开系统,也不需要采用水淋冷却来进行防护[4]。若液化石油气储罐的直径为十五米,那么采用水进行冷却,所需的用水量为0.19~0.22m3/s,对水的需求量较大。如采用防火保温隔热层,则需要在设计初期投入较大的资金,且采用防火保温隔热层之后的储罐的支承结构与罐体的重量变大,罐体检查的工作较为麻烦,防火保温隔热层能延缓的时间具有有限性的特征,需要定期检查。

2.3 液化石油气储罐火灾事故的安全阀泄预防措施

安全阀泄的原理在于减低液化石油气储罐所承受的压力,避免火焰的侵袭对储罐壳体造成损坏,预防灾难后果的发生。安全阀泄是蒸汽泄压中的一个简单的方法。但是从储罐内,泄放出的蒸汽很可能会引起燃烧或爆炸,储罐就处于一个危险的范围之中。安全阀泄虽可以有效降低储罐内压力,但不能有效阻止罐壁的温度升高,若单独采用安全阀泄的预防措施,那么储罐仍然存在发生爆炸的风险。因此,安全阀泄在一般情况下都是与其他的预防措施共同配合使用。

2.4 液化石油气储罐火灾事故的其他常用预防措施

在选择液化石油气的换气地点时,要注意选在远离闹市与人流较为集中的区域,如学校、医院、超市及居民区等。在放置液化石油气储罐的地方,要注意保持其具有良好的通风环境,如通风条件较差,则需要对其进行强制通风,如采取室外防晒等措施;在液化石油气储罐的周围不得堆放其他物品,保持消防通道的畅通,尤其不能放置其他易燃材料,不能有低洼区、阴沟等容易积聚气体的空间。在放置液化石油气储罐的地方所用到的照明等电气都必须是防爆电气,液化石油气储罐环境需设有可燃气体报警仪;根据液化石油气储罐的具体储存能力,配备满足要求的消防灭火设施、器材。

3 结语

目前液化石油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清洁能源,其应用前景广泛,且是一种高效的能源[5]。人们希望了解液化石油气的开采、储存及运输、使用及处置等不同环节的安全管理问题,上文分析了液化石油气储罐火灾事故的预防措施,可见对液化石油气储罐设置出一系列综合配套的安全保障系统是必须的,在保证安全措施系统运行稳定可靠的基础上,建立相对完善的安全管理体制,并规范液化石油气换气点的设置,以保证发生火灾时,液化石油气储罐的安全措施能迅速启动,保证储罐安全,预防其发生爆炸事故,引起更大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孙冬.液化石油气的火灾危险性、预防及扑救措施[J].科普园地,2011(11):328-329.

[2] 丁扬发.液化石油气储罐泄漏的危害与防范[J].知识广告,2009(7):357-358.

篇9

油库是进行储存油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场所,通过相关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在油库的生产作业过程中,发生事故的几率很大,尤其是火灾与爆炸,这是油库比较常见的事故之一。运用事故预测方法对油库火灾爆炸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油库火灾爆炸事故的主要隐患,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尽最大可能避免事故的发生,就显的极其重要。

现有的事故预测的方法很多,如失效模式分析、因果图分析、直方图分析、事故树分析、事件树分析等等,油库安全评价的方法也有很多种,如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人工神经网络等等,现以原油库为例,运用事故树分析法,建立油库火灾爆炸事故树,从而对油库管理者对油库进行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一、事故树(FAT)

事故树分析法是以种系统进行可靠性和安全性分析的方法,尤其是油库安全因素和系统本身具有复杂性,事故树法更为有效。

事故树分析法是一种图形演绎方法,是某一种失效状态在一定条件下的逻辑推理方法,通过层层的深入分析,把所有的失效原因、失效模式用逻辑或者逻辑积得关系绘制成一个数值形。通过事故树定性分析,找出导致顶端事件发生的所有故障模式。

二、油库火灾爆炸事故故障树

造成油库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本文以油库爆炸为顶端事件,建立油库火灾爆炸事故故障树。(表1)是石油库爆炸事故树)事故树事件表。

三、油库火灾爆炸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1.油库火灾爆炸的原因分析

火灾和爆炸的发生需要可燃物、氧和火源。根据事故树方法进行分析的失效原因,在不考虑设计原因的基础上,主要原因是由明火和油气混合爆炸极限造成的。对这两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明火主要包括人为火源、电火花、雷击火源、静电火源、撞击火源、工业用火等。油气混合可燃极限是由油气泄漏和通风不良所造成的。

2.预防措施

2.1明火

杜绝人为火源,油库火灾多数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防止人为火灾和爆炸的根本途径是消除点火能量来源。在油区严禁一切人员吸烟,在防火防爆区域内人员严禁携带火种,机动车辆进出必须配置放火罩。危险区内进行动火作业需要有严格的动火申请和逐级审批制度,动火前要需要对作业内容进行危害识别、风险评估和可燃气体分析检测,动火作业中要严格按照监火制度并采取行之有效的隔离措施。

2.2电火花

油库的正常运行离不开电气设备,如果油库的这些电气设备的机构、安装以及使用不符合规范要求,都将会在运行中存在显在或潜在的点火源危险,可能引燃周围爆炸性混合物,引起火灾或者爆炸,这是油库生产运行中潜在的重大安全问题。针对电气设备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要严格按照库区电气设备使用规范进行,严禁使用普通电气设备代替防爆电气设备,定期检查防爆电气设备是否损坏或者存在损坏的危险性,杜绝由于绝缘老化、短路、电流过大以及电气设备损坏后继续使用所造成的火灾危险。

2.3撞击火花

在易燃易爆企业,撞击火花也可能引起火灾或者爆炸,虽然撞击点火的事例不是很常见,但也不能麻痹大意。避免撞击火花主要是油库运行人员及相关施工人员严禁穿带铁钉的鞋进行施工作业,严禁使用铁制工具作业,避免机械撞击产生的点火源。

2.4静电火花

油库静电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油料自身静电,另一方面是人员携带静电。

2.4.1油料静电

油料自身静电主要是由于多数油料属于高绝缘物质,不具有导电性,在生产、运输和储运过程中都会产生静电,而且静电电荷会越

积越多,当电场强度超过空气的击穿场强时,就会产生静电放电,如果在放电空间中还存在可燃气体,就会发生爆炸。

油料静电在气候干燥区和炎热季节的环境下发生静电事故较多,由上面事故树分析可以做到相应的预防措施。

2.4.2人体静电

油库静电除油料自身静电外还有人体静电放电,主要防范措施是油库工作人员在实施油料作业期间要着放静电服、穿静电鞋。

2.5雷击火花

由事故树分析方法分析可以得出雷击火花的主要原因是雷击和避雷针失效两种因素共同作用。

根据雷电对油库的危害性主要分为直接雷击、雷电副作用、雷电波引入和反击四种形式,从形成雷击火花两个主要原因出发可采用

的防雷方法有以下几种:

2.5.1检查避雷针。检查避雷针各个部分是否完好,安装位置是否正确,并定期做预防性试验。

2.5.2引雷装置。预设雷电放电通道,将不明方向的雷云引入放电通道,使电荷有效的导入到地下,保护周围的建筑屋和设备设施。

2.5.3等电位连接。库内金属管道、金属棚架等较大的金属物和突出地面的排气孔等,均应可靠接地,并且接地点不应少于2处,预防雷电产生的静电和电磁效应及反击。

2.5.4信号线和电源线的屏蔽。为了防止雷电电磁脉冲在信号线或是电源线路上感应出瞬态过电压波,信号线和低压电源线采用有金属屏蔽层的线缆。

2.5.5控制易燃物,防止可燃气体和油蒸汽的形成和积聚。油罐罐顶的呼吸阀、通气管周围存在原油蒸发产生的油气,如果浓度在燃烧限制范围内,遇到雷击放电火花时,会引起燃烧甚至爆炸。

四、油气混合可燃极限

油气混合可燃极限是指可燃气体或液体蒸汽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浓度的极限,遇火源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

1.油气泄漏

造成油气泄漏的主要原因有:

1.1建设过程中留下的隐患:如油罐自身基础设计强度不够,不能满足罐体本身和所载油品重量要求,造成罐体或罐壁损坏,油品泄漏。或者油罐建在不良地质上,容易出现罐基础不均匀沉降,使得罐体倾斜、罐底板断裂或者连接管道开裂,造成油品泄漏。

1.2罐体腐蚀:油罐周围环境中大气、土壤及介质因素等都会对油罐的罐体产生腐蚀,导致罐壁厚度减薄直至泄漏。尤其是分布在沿海的油罐,由于受海洋因素对腐蚀的复杂影响,更容易造成罐体的腐蚀,造成油气外漏。

1.3对油罐运行管理失误,违章操作:如油罐呼吸阀不通、阻火器堵塞或进出油量过大而超出呼吸阀的能力时引起罐内外压力不平衡,导致胀罐或者瘪罐事故。油罐的液位报警系统失灵,造成油罐冒顶或者抽空等。

2.通风不良

造成通风不良的主要原因有油库或者油罐所处地势低凹、季节性气压低、风力小都容易造成通风不良,使得油气积聚。

篇10

1 引言

矿井的五大自然灾害是制约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矿井火灾能造成大量的矿物资源和物质财富的损失,并能引起瓦斯、煤尘爆炸,还可以产生“火风压”使风流逆转,造成通风系统紊乱,而且,矿井发生火灾以后,产生大量剧毒的一氧化碳气体,使井下人员中毒伤亡。因此,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和体会,本文主要对矿井火灾的预防作一简要地介绍。

2 矿井火灾的分类

矿井火灾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划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矿井火灾根据发生的地点可以分为地面火灾和井下火灾,前者指的是发生在矿井工业场地内的厂房、仓库、储煤场、矸石场、坑木场等处的火灾,而后者指的是发生在井下或发生在地面,但能波及井下的火灾。井下火灾按其发生的地点和对矿井通风的影响大小以及灭火救灾的难易程度,又分为三类:即上行风流火灾、下行风流火灾和进风流火灾。

矿井火灾根据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外因火灾和内因火灾,前者指的是由外部高温热源引起可燃物燃烧而造成的火灾;后者指的是由自身发生化学或物理化学变化,积聚热量达到燃烧,由此热源形成的火灾。

除了上述两种常用分类以外,还有按燃烧物、引火性质及火灾发生地点分类。按燃烧物分为:机电设备火灾、炸药燃烧火灾、煤炭自燃火灾、油料火灾、坑木火灾;按引火性质不同分为:原生火灾与次生火灾;按火灾发生位置地点不同分为:井筒火灾、巷道火灾、煤柱火灾、采煤工作面火灾、掘进工作面火灾、采空区火灾、硐室火灾等。

3 矿井火灾的预防

引起火灾的原因不同,火灾所具有的特点以及它所造成的后果也将不同,下面主要谈谈矿井内、外因火灾的预防措施。

3.1 矿井外因火灾的预防

3.1.1 每一入井人员严禁携带烟草和点火用品,严禁穿化纤衣服。

3.1.2 井口房和通风机房附近20m内,不得有明火或用火炉取暖。

3.1.3 井筒、各水平的连接处及井底车场,主要绞车道同主要运输巷和回风巷的连接处,井下机电硐室,主要巷道内的胶带输送机的机头前后两端各20m范围内,都必须用不燃性材料支护。

3.1.4 所有井下工作人员都必须熟悉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并熟悉本职工作区域内灭火器材的存放地点。

3.1.5 井下严禁使用灯泡取暖和使用电炉。

3.1.6 井下机电设备严禁超负荷运行,加强机电设备的检查与维护,杜绝机电设备失爆。

3.1.7 加强放炮及火工品管理,严禁使用变质,失效炸药,严禁使用不合格电雷管,母线与脚线之间的接头必须用绝缘胶布包扎,严禁放糊炮和明炮。

3.1.8 井下和井口房不得从事电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如果必须在井下主要硐室,主要进风井和井口房内进行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工作,每次都必须制订安全措施,同时还必须严格遵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3.1.9 井下和硐室内不准存放汽油、煤油和变压器油,井下使用的油、棉纱、布头和纸等,也必须放在带盖的铁桶内,并由专人定期送地面处理,不准乱放乱扔,严禁将剩油、废油泼洒在井巷和硐室内。

3.1.10 矿井必须在井上、下设置消防材料库,其储存的材料、工具的品种和数量必须满足《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中的要求,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并备有明细卡,指定专人定期检查和更换,其材料和工具非因处理事故不得使用,因处理事故所消耗的材料,必须及时补齐。

3.1.11 井下爆破材料库、机电硐室、检修硐室、材料库、井底车场、使用胶带输送机或液力偶合器的巷道以及采掘工作面附近的巷道中,都必须符合《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中的规定。

3.2 矿井内因火灾的预防

3.2.1 在矿井和新水平的设计中,必须采用综合(包括开拓方式、巷道布置、开采方法、回采工艺、通风方式和通风系统等)以及专项(包括灌浆为主,辅以喷注阻化剂、凝胶、注入惰性气体等)预防煤层自然发火的措施。

3.2.2 提高工作面的推进度,采用性能优越的采煤机和液压支架,优化回采工艺,缩短循环周期。

3.2.3 加强煤炭资源回收,减少遗煤。

3.2.4 适当加大巷道断面,或采用低风阻支护形式,降低矿井通风负压。

3.2.5 及时密闭老空区,并保证密闭质量、减少漏风。

3.2.6 矿井生产中可根据工作面周围巷道情况、通风风流可能的流经路线,采取均压防灭火措施。

3.2.7 由于单产的提高,工作面推进速度明显加快,采煤工作面和工作面上下顺槽煤壁的暴露时间缩短,煤层发火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可以通过提高泥浆流速、延长灌浆时间来提高灌浆量。回采工作面采取随采随灌措施时,必须制定严格的技术措施。

3.2.8 巷道掘进过程中一旦出现高冒点时,施工单位必须及时用不燃性材料充填严实并进行喷注浆处理,同时向矿调度和通风调度汇报,并在现场做好明显标记。通风队负责编号并造册登记,并由通风部门设点检查,挂牌管理,建立高冒处防火台帐,并负责预埋检测导管,每周不少于一次对高冒点内的气体成分及空气温度进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汇报。

3.2.9 高冒处采用外喷内注的方法,将冒落空间充满填实,消除发火隐患。掘进产生的高冒必须在20天内处理完毕。

3.2.10 注氮时,氮气浓度不得低于97%。注浆、注氮时地面建立注浆和注氮台帐。

3.2.11 抽采管路、观察管路内一旦出现一氧化碳,应立即停止抽采。加强一氧化碳气体的检查工作,加强对采空区封闭墙附近及可能造成漏风地点的堵漏、密闭工作。

3.2.12 新施工的采空区封闭墙要及时灌浆,并要灌满。井下所有封闭墙均要定期进行补浆,减少采空区漏风。

3.2.13 采煤工作面回采结束后,必须在一定期限内撤出一切设备、材料,并及时进行永久性封闭。

3.2.14 井下各种防火设施的设置应按有利于防火的原则正确选择位置,严格控制不合理的设施阻力,避免增加采空区、煤壁裂隙、密闭墙等处的漏风。

3.2.15 必须定期检查防火墙内外空气压差以及防火墙墙体的气密性。矿井做大的风量调整时,应测定防火墙内的气体成分和空气温度。

3.2.16 建立完善的矿井和采煤工作面灌浆管路系统。工作面回采前必须接齐灌浆、注氮管路。灌浆、注氮管路和工作面必须同时移交生产,没有灌浆、注氮管路的工作面不得进行调试、生产。

3.2.17 根据需要对采煤面采用老塘预埋管灌浆,在采煤面回采结束后在轨道顺槽和运输顺槽构筑封闭墙,并向采空区内灌浆。

3.2.18 严禁各工作地点CO超限作业,当CO浓度超过24ppm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如发现自燃发火征兆(巷道温度、湿度增高,出现雾气,煤壁挂汗,有煤油味、汽油味等)自燃发火隐患或出现高温点(煤体氧化、温度上升至350C)都必须立即停止工作,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4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