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评价和质化评价模板(10篇)

时间:2023-06-11 09:10:0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量化评价和质化评价,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量化评价和质化评价

篇1

中图分类号:F25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抄核收精益化评价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主要工作,通过每月抄核收精益化评价,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全岗位、全方位、全过程的进行分析诊断,以全面提升管理能力和优质服务水平。

电费管理作为营销工作的核心业务,其安全性一直是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它是经营成果得以体现的基础,也是优质服务的基础。抄核收工作的所有环节最后都由电费安全来体现,抄核收工作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差错最后都体现为电费差错,为尽量减少电费差错,青海省电力公司下发了《电力营销系列标准》,其中《营销业务标准》及《电力营销工作质量考核管理标准》就是规范抄核收行为的,通过开展“营销管理提升年”活动,提升营销核心业务管理水平,全面推进营销标准化、精益化管理。

1传统抄核收管理的局限

1.1传统抄核收管理不规范。传统的抄核收管理较注重结果,不少抄核收人员认为只要电费计算正确,保证电费能回收就行了,导致抄核收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如抄表人员抄表时间不固定,估抄、提前或滞后抄表等行为给电费安全和优质服务带来了隐患。

1.2抄核收差错率高。随着经济的发展,客户数量增加迅速,抄核收工作涉及的环节多,从事抄核收工作岗位的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造成了抄核收差错率高。

1.3抄核收稽查工作难度高。由于每月抄核收数据量大,从事抄核收稽查工作犹如大海捞针,很难真正稽查到问题所在。

2抄核收精益化质量评价

营销指标在创一流、同业对标工作中所占比重较大,而抄核收工作多为基础性工作,如何夯实营销基础工作,提高同业对标中的成绩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目前电力营销工作多依靠电力营销信息化系统开展,日常的业扩管理、电费结算、计量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是通过营销信息化系统完成的,系统中数据量庞大,关键如何建立一个平台,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运用有效地数据指导营销工作,以进一步提高精益化程度。根据2013年《营销精益化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依据上级公告的指标评价,通过各项指标真实的反映各单位营销核心业务的管理状况和操作细节,指标评价统计表中的评分项目,要求各单位不断完善营销各项管理工作,掌控抄核收薄弱环节,从而实现管理新突破,达到提升营销核心业务管理水平的目的。

公司在全面推行抄核收精益化体系建设期间,不断总结经验,制定和完善了各类指标、实施办法和相关细则。从而将抄表、核算管理、收费管理、计量管理,涉及抄表、核算、收费、电价、账务、票据管理、表计资产、故障表的流程、表库管理、报表管理纳入抄核收精益化管理,业务功能布局合理,便于操作,技术构架先进。

2.1建立精益化抄核收工作质量评价体系,实现抄核收工作质量数据化。通过对营销信息化系统中庞大数据库的筛选,利用数据进行薄弱环节的管理。建立精益化抄核收工作质量评价指标,评价体系共分为4大模块,涵盖抄表、核算管理、收费管理、计量管理、涉及抄表、核算、收费、电价、账务、票据管理、表计资产、故障表的流程、表库管理、报表管理等共计53个指标。

抄表模块:主要根据《营销工作标准》制定,涉及抄表段管理、抄表计划管理、抄表工作质量管理三项主要内容。涵盖抄表及时率、自动化抄表结算率、台区电量波动、抄表周期、应抄未抄用户、提前滞后户数、台区关口自动化抄表情况等10个指标。

核算模块主要根据电价政策、文件以及营销信息化系统制定,涉及电费计算参数管理、电量电费计算、核算管理、电费退补管理、公共查询、费控管理六项主要内容。涵盖总退补电费、退补基本电费、退补力调电费明细、退补电量、退补电量明细、全减另发明细、变压器计划恢复日期、电费发行笔数、力调电费考核情况、月末抄见电量比例等13个指标。

收费管理模块根据电费回收方式制定,涉及客户缴费管理、业务费缴费管理、营销账务管理、欠费管理、辅助管理、充值卡管理、卡表售电管理七项主要内容。涵盖隔日冲正情况、预收余额、充值卡发售情况、未解款情况、低压离柜缴费率、充值卡充值大户情况、隔日解款情况、费控—停电群中代扣情况、费控—停电工单超期情况、实时回收率情况等10个指标。

计量管理模块主要根据《电能计量工作标准》制定,涉及计量点校验错误、计量点资产校验错误、计量点电能表接线方式不相同、安装表计为预付费但缴费方式不为卡表售电、缴费方式为卡表售电安装表计不为预付费、运行电能表与档案电能表表位数不一致、计量业务情况、表计轮换信息、关口计量点信息等20个指标。

2.2建立精益化抄核收工作质量评价管理办法,实行动态比较考核。每月定期上月评价体系中各项指标完成数据并进行评价,落实责任进行整改,实现评价工作的闭环管理,不断评估差异,瞄准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及时更新学习标杆,共同提升抄核收工作水平。通过管理手段和方法的比较,优化流程,实施和完善科学、有效、规范的管理,强化标准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实现管理创新、保证评价体系中各项指标的先进性,不断提高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

2.3建立抄核收精益化分级考核管理,实行动态比较考核。将抄核收精益化管理目标分解到人,责任到岗,通过层层分解指标、层层实行业绩考核的分级考核模式,在抄核收精益化考核中具体以月度积分和年度综合平均分形式体现。

3效果及改进

3.1效果:抄核收精益化质量评价办法实施后,各项抄核收指标明显上升,抄核收岗位员工的主动能动性明显提高。实行精益化管理,每个指标落实到人,工作目标清楚,管理界限清晰,责任承担明确,考核措施细化,报酬业绩挂钩,激活了员工的工作潜能。

电力客户满意率进一步提高。精益化管理是优质服务工作的基础,实行精益化管理后,客户普遍反映优质服务水平比以前有了更大的提升,为企业赢得了社会效益,行风建设在地方公共事业服务评议中名列前茅。

3.2改进:由于抄核收工作涉及点多、面广、精益化工作质量评价体系难以覆盖到每个抄核收环节,因此需要不断调整、优化指标体系,以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比如营销信息化系统中自动化核算比率计算与同业对表要求不符、营销信息化系统提取数据只有户数无电量;费控自定义查询时对已发展的停复电客户无法查询;费控自定义查询时只能查询到停电群中代扣汇总,而无法查询到明细等都需要进一步改进。

抄核收精益化管理后,抄核收岗位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由于抄核收工作中每一个环节都在营销信息化系统中留下痕迹,每月的评价体系把存在的问题进行对标量化,营销岗位人员压力较大。由于历史原因,营销员工特别是抄核收员工技能素质不高,精益化管理的难度较大,因此需要对抄核收岗位人员技能素质做进一步的培训提高。

篇2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1-0065-0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促进了城镇化的加速发展。2012年,中国城镇人口已达到71 182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2.57%。在这过程中,也产生了诸多问题,如交通拥堵、生活设施不完善;城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大量的重复建设,土地利用率低下;长期依赖自然资源,造成“资源诅咒”;“半城镇化”、“逆城镇化”和“被动城镇化”等异常城镇化现象等。这引发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也促使学术界重新审视起城镇化质量的问题[1]。

叶裕民是中国较早研究城镇化质量的学者,他认为城镇化质量的研究可以从城市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两方面进行[2]。此后,多位学者开始通过构建多指标体系来综合地衡量城镇化水平[3~5]。朱洪祥认为城镇化质量应该包括动力、公平、质量和集约这四个方面,在测算城镇化指数时,也应从这四个方面构建指标[6]。而方创琳和王德利从经济、社会和空间三方面构建了12项具体指标,并引进阿特金森模型对中国城市化发展质量做了总体评价[7]。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学者们开始进行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的实证研究[8~9],定量研究采取的模型有因子分析法、熵值评价法以及主成分分析方法等[10~14]。但这些研究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如指标选取的不够全面,权重确定有主观性等。本文以湖南省为例,借鉴前人对城镇化质量内涵的阐述,构建了6个要素、29项指标,运用熵值法[15~16]对湖南14个州市的城镇化质量进行了综合测度,并对其进行评价和分析。

一、研究区域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区域

本文以湖南省14个州市为研究对象,包括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衡阳市、邵阳市、岳阳市、常德市、张家界市、益阳市、郴州市、永州市、怀化市、娄底市和湘西自治州。

(二)研究方法

1.指标体系的构建

鉴于前人对城镇化质量内涵以及意义的研究[17],本文认为高质量城镇化的城市,可以概括为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平安和谐、居民生活便利、城市环境优美、城乡差距小和城镇化效率高的现代化城市。在对一个城市的城镇化质量进行评价时,应当综合考虑这六个方面的内容。构建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居民生活、城市环境、城乡统筹和城镇化效率这6个要素,共29项具体指标的湖南省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见下页表1)。

2.数据的预处理

各项指标值的数据来源主要是《2013中国统计年鉴》、《2013年湖南统计年鉴》、《2013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各地方统计年报以及相关信息统计网站。

由于各项指标选取的单位不同,得数具有很大的差异性,所以在利用熵值法进行赋权之前要对每个城市的各项指标得数进行如下的预处理:

正向型指标:yij=■

逆向型指标:yij=■

式中,xij为第i个样本、第j项指标的原始数据,yij为标准化后的指标值,xjmin和xjmax分别为第j项指标中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由上述方法得出的数据中出现了0,由于在熵值法中需要运用对数,故无法直接使用,需对数据进行平移:

Zij=yij+A

式中,Zij为平移后的数据,A为平移幅度,本文取A=1。

3.利用熵值法赋权

多指标综合评价的关键在于如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而赋权的方法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鉴于前人研究的经验,主观赋权法在进行权重衡量的时候难免会带有主观因素,给最终的结果造成不利影响,所以本文采取客观赋权法中的熵值法对29项指标分别赋权。

第一,计算出在第j项指标下,第i城市占该项指标的比重(pij):

pij=Zij/∑n i=1Zij(i=1,2,3,…,n;j=1,2,3,…,m)

第二,计算第j项 指标的熵值(ej):ej=-k∑n i=1pijln(pij),其中,k=1/ln(n),ej≥0

第三,计算差异化系数(gj):gj=1-ej

第四,计算第j项指标权重(wj):wj=gj/∑m j=1gj(j=1,2,3,…,m)

第五,计算第i城市的城镇化质量(Fi):Fi=∑m j=1wjpij

4.系统聚类法

运用spss软件,针对各州市城镇化质量总得分的不平衡,对其进行系统聚类[18],将14个州市分类为五个类型。

二、结果分析

将下页表2 中各市州总得分通过柱状图表现出来(见下页图1),很直观地发现长沙、株洲和湘潭得分高,岳阳、常德、张家界等市得分中等,娄底、湘西得分低。对其进行系统聚类,将这14市州分为城镇化质量高的地区、城镇化质量较高的地区、城镇化质量中等地区、城镇化质量较低的地区和城镇化质量低的地区(见下页图2)。

(一)城镇化质量高的地区

城镇化质量高的地区包括长沙、株洲和湘潭,三市位于湖南省中东部,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空间结构紧凑。该地区一直以来都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城镇化质量高,在经济发展类和居民生活类指标上均占据了前三的位置。

长沙是湖南省的政治中心,城市质量基础好发展速度快,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居民生活和城镇化效率要素上都排名第一。城市环境方面排名第五,细项中城市污水处理率和城市生活无害化处理率在省内都位列第一,但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和建成率绿化率排名较低,这与作为省会城市的长沙建成区面积大,人口众多有关系,今后应大力提高城市建成区绿化面积。

株洲位于湖南省东部,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也是一个传统的工业城市。在大多数要素上都稳居省内前列,但城镇化效率排名第八,这与株洲的传统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有关,今后应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发展节约型经济。

湘潭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地区,是全国重要的粮猪生产基地,也是重要的机电工业基地。湘潭在大多要素中得分较高,特别是城乡统筹得分第一,但城市环境和社会发展指标得分较低,位列全省的第八、九名。今后要加强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环境建设,使之与快速发展的经济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相适应。

(二)城镇化质量较高的地区

城镇化质量较高的地区包括常德、张家界和岳阳。三市集中在省域北部,经济社会发展较为均衡,在城市环境和城乡统筹方面表现很好,名次均位居全省前列。

常德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优美的环境是其努力打造的城市特色。该市在城市环境方面全省位列第一,城镇化效率排名第二。但该市在城乡统筹方面表现较差,在全省排名倒数第四,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居民生活类指标上也表现平庸,今后应加强农村城镇化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并立足于烟草、铝业、电力、食品等主导的产业,推动工业园区发展,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张家界是湖南省西北部的一个著名旅游城市,1982年成为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该市在社会发展、居民生活、城市环境和城镇化效率上都位于全省前列,城乡统筹排名中等偏后,但经济发展方面仅得分0.0113,在全省排名倒数第四,今后应联动旅游相关产业链,加强旅游资源的整合,进一步推动旅游营销与宣传,大力发展旅游经济。

岳阳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其在经济发展、居民生活和城市环境要素上排名靠前,但在社会发展、城乡统筹和城镇化效率等方面排名居中,通过查看其中细项指标可以发现,该市在城市人均住房面积和单位GDP能耗方面得分较低。今后在推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经济发展同时要加强社会建设;发展节能经济,降低能耗的同时提高产出。

(三)城镇化质量中等的地区

城镇化质量中等的地区是益阳和郴州,两者共同的特点是在各个要素指标上发展不均衡,城镇化质量有待提高。

益阳位于省域北部,是远近闻名的“小有色金属之乡”,也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该市在城乡统筹和城镇化效率方面排名靠前,但在其余指标上排名靠后,其中经济发展、居民生活和城市环境分别排在第八、第八和第九位,而社会发展方面更是排在省内倒数第三。通过对社会发展细项指标的进一步分析可知,益阳在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例指标上仍处在全省第一的位置,但是在全市每万人拥有的医院、卫生院床位数指标上,仅得分0.002078,排名倒数第三,市辖区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指标和人均城市道路面积上仅得分0.00195,排名倒数第四,其余各项也排名靠后。今后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重社会的发展,完善卫生医疗体系、公共交通体系和城市道路建设,同时通过增加公共绿化面积等多方面渠道加强城市环境建设。

郴州位于省域东南部,是湖南对接粤港澳的“南大门”,也是国家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该市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城市环境方面均排在省内前列,细项指标上表现较好的是非农增加值占GDP比重,得分为0.002565,排名第四。但其在居民生活和城乡统筹要素上排名落后,仅仅为第十一名和第十二名。今后要加强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居民生活便捷程度,同时要推动农村城镇化,逐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四)城镇化质量较低的地区

城镇化质量较低的地区包括衡阳、娄底、永州和怀化,四市在空间上呈“湘西―中南―湘南”半环状分布。

衡阳位于湖南省中南部,湘江中游,衡山之南,2012年地区总产值为1 957.70亿元,位于全省第四,但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有27 258元,低于省平均水平32 903.9286元。非农增加值占GDP比重为0.856,位于全省倒数第二。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要素排名中等,城乡统筹和城镇化效率要素排名落后,城市环境要素得分全省最末,这些直接影响到城镇化质量的提高。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兼顾经济、社会、环境效应,并注重城乡之间的平衡性,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娄底位于省域中部,其在城市环境和城乡统筹要素上得分较高,但经济发展、居民生活和城镇化效率上得分较低,社会发展要素分数全省倒数第一。社会发展要素中,全市每万人拥有的医院、卫生院床位数指标和市辖区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指标得分仅分别为0.001913和0.001526,排名均为省内最末。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效节能经济,推动医院、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永州是中国瑶族文化和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素有“锦绣潇湘”之称。其在城镇化效率以及社会发展要素上排名较高,分别为第四和第五位,但其余要素排名均在全省倒数。在今后的发展中要立足于毗邻两广、临近港澳的区位优势,通过实施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努力构筑量质并举的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加强城市环境建设,发展生态经济,积极推进“两型”产业,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

怀化,别称鹤城,自古以来就有“黔滇门户”、“全楚咽喉”之称,是中国东中部地区通往大西南的“桥头堡”。该市在城乡统筹要素上全省排名第二,可其余要素均处在落后的位置,城镇化质量综合得分为0.06572。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充分利用区位优势,落实“构建商贸物流中心,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的发展战略,开展城市环境问题综合整治,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五)城镇化质量低的地区

城镇化质量低的地区包括湘西和邵阳,分别处在省域西部和西南部。两者都存在着经济不发达、居民生活不便利、城乡差距大和城镇化效率低等问题,综合得分排在省内倒数两位。

邵阳是省内人口最多、面积第二大的城市,经济基础薄弱,城镇化质量低,除了城乡统筹要素排名处在中下位置,其余各要素均处14州市中第十到第十四位之间。城镇化质量综合得分为0.06306,全省排名倒数第二。在今后发展中,应以“两型四化”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强与周边城市联系,提升中心城区辐射带动功能,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生态保护和城市环境建设,实现综合城镇化质量的提高。

湘西自治州资源丰富,投资开发潜力大,是湖南省进入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唯一地区,但其经济发展一直处在省内落后位置。社会发展要素上排名中等,其余要素均排在省内倒数第一到倒数第三之间。城镇化质量综合得分为0.06051,相当于各州市平均得分的84.7%,位于省内最末位。由于该自治州的特殊情况,在今后发展中要加快市州中心城市即吉首市的建设,增强其人口吸纳与产业集聚等综合承载能力与辐射带动功能,完善交通道路与居民生活相关设施,实现城镇化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三、结论

城镇化的复杂性决定了其质量的评价不应由单一指标来确定,而应建立多指标体系,本文采用熵值法进行综合评价,既避免了单一指标的局限性,也避免了确立权重的主观性,是城镇化质量较为科学的评价方法。

湖南省14个州市的城镇化质量发展是不平衡的,得分最低的湘西州与最高得分长沙之间相差达0.0293。在空间分布上看,长株潭地区明显占有优势,其次是湘北地区,湘西和湘南地区城镇化质量较差。需要注意的是,得分较高的地区也各有各的不足之处,比如长沙、湘潭和株洲的城市环境有待改善,常德需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张家界则需推动经济增长等。排名落后的市州应整体推进,促进城镇化质量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善同.对城市化若干问题的再认识[J].中国软科学,2001,(4):4-8.

[2] 叶裕民.中国城镇化质量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1,(7):27

[3] 程如轩,李澄清.中国城镇化水平的评价及预期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5,(1):15-18.

[4] 都沁军,武强.基于指标体系的区域城镇化水平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6,(5):5-8.

[5] 郑文升,王晓芳,李诚固.1997年以来中国副省级城市区域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空间差异[J].经济地理,2007,(2):256-259.

[6] 朱洪祥.山东省城镇化发展质量测度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7,(5):37-44.

[7] 方创琳,王德利.中国城市化发展质量的综合测度与提升路径[J].地理研究,2011,(11).

[8] 张春梅,张小林,吴启焰,等.城镇化质量与城镇化规模的协调性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地理科学,2013,(1):16-22.

[9] 宋宇宁,韩增林.东北老工业地区城镇化质量与规模关系的空间格局――以辽宁省为例[J].经济地理,2013,(11):40-45.

[10] 陈明星,陆大道,张华.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测度及其动力因子分析[J].地理学报,2009,(4):387-397.

[11] 袁晓玲,王霄,何维炜,等.对城市化发展质量的综合评价分析――以陕西省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8,(2):38-45.

[12] 欧向军,甄峰,叶磊,等.江苏省城市化质量的区域差异时空分析[J].人文地理,2012,(5):76-82.

[13] 韩增林,刘天宝.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城市化发展质量特征及空间差异[J].地理研究,2009,(6).

[14] 王富喜,毛爱华,李赫龙,等.基于熵值法的山东省城镇化质量测度及空间差异分析[J].地理科学,2013,(11).

[15] 郭显光.改进的熵值法及其在经济效益评价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8,(12):98-102.

[16] 乔家君.改进的熵值法在河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中的应用[J].资源科学,2004,(1):113-119.

[17] 顾朝林,吴莉娅.中国城市化研究主要成果综述[J].城市问题,2008,(12):2-12.

[18] 袁志发,周静芋.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241.

Quality Measurement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 Hunan Province Based on the Entropy Method

XIAO Jie,YE Ya-ya,WANG Dan-yang

篇3

基金项目:山东省信息化战略专项研究课题:“山东省食品企业两化融合综合评价和影响因素分析”(项目编号:2013EI179)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9月8日

近年来,食品工业的公共信息服务水平和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有了质的飞跃。食品行业涉及门类繁多、范围广,其中为食品行业提供信息服务和电子商务的网站有数千家。在食品行业里最受人们关注的问题就是产品质量问题,这也是食品企业创建品牌时的基础性问题。为了宣传企业形象、推进企业产品、开展商务活动、获取商业信息,规模以上的食品企业大部分已经建立了自己的企业网站。其中,一些“两化融合”进展速度较快的食品企业已经建成了较为成熟的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销售结合的一体化的信息系统。在当前的市场环境和产业分工体系下,食品行业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是完整的以信息网络为基础的诚信和质量管理体系。

一、食品企业两化融合指标构建

食品企业两化融合的评价指标的选取是非常重要的,指标体系的科学选择对于综合评级结果的准确度和可信度非常有利,这就需要考虑指标体系的全面性和合理性。全面性要求指标太少的话会产生片面性,其反映的信息可能就会有所缺失,但又不能过多,全面性指标过多容易发生信息重复调查的情况,所以专业知识的合理运用和指标体系的科学筛选方法在两化融合测评指标中是至关重要的。

在指标体系的建设过程中,首先要进行的是运用科学的方法设计主要的指标体系,并进行必要的可得性和相关性检测,用来保证所设计的指标体系和企业两化融合有密切相关性,并且能够更好地获得数据和保证数据的精确性,得出合理的指标体系。为了有利于今后能够更加全面的分析信息,应在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设计问卷调查。由于问卷调查需要企业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所以问卷调查的设计面应尽可能的广泛,收集更全面的信息,包括食品企业生产管理的方方面面。

在具体选取指标时,首先通过阅读相关参考文献,在关于两化融合相关研究的文献中归纳总结出大致的指标,分析其合理性,然后确定关键因素就要通过调研企业的相关生产运作流程,对指标体系进行进一步优化,最后在相关专家的指导下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两化融合评价指标体系。

最终确定的“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测评体系中包括就绪度、成熟度、贡献度3个一级指标,重视程度、基础建设、管理基础、研究开发、过程控制、企业管理、竞争能力、创新能力、持续发展等9个二级指标,两化投入、信息安全等27个三级指标,其中每个指标在调查问卷中都有对应的调查题目。

二、山东省食品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分析

本次共调查山东省食品企业50家,回收有效问卷43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6%,其中大型企业占18.6%,中型企业占46.5%,小型企业占34.8%。本次调查样本中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都有,可以客观地评价山东省食品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表1)

通过对山东省食品企业调查结果评估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的计算得知,山东省食品企业两化融合评估结果中就绪度发展水平和成熟度发展水平都处于局部应用阶段,贡献度应用水平处于综合应用阶段。(表2)

通过表2的计算结果知:从就绪度来看,60分以上的企业只占了14.27%,表明食品企业两化融合需要的基本条件和支撑环境的建设仍需要进一步加强。

成熟度的评估结果偏低,样本的标准差较大,反映出企业两化融合的应用水平偏低,各样本企业之间应用水平差距较大。该指标评估结果在60分以上的样本数仅占样本总量的14.80%,说明样本企业中信息化应用水平较高的企业偏少。

企业整体两化融合贡献度水平较低,60分以上的样本数只占样本企业的1.89%。而且大、中、小型企业整体贡献度水平相当。这说明企业贡献度不仅受到两化融合的影响,还有市场、政策、企业自身条件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结合就绪度和成熟度的具体指标进行分析。

三、进一步提高食品企业两化融合的途径

1、致力于两化融合行业特点,结合其发展的特点,建设全方位的信息化企业。两化融合的实施,推进了产品升级和服务的升级,同时也提升了管理效率和产品的竞争力。通过两化融合促进了公司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管理、专业化发展和国际化运作,从而不断地提升企业的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2、在采购环节,建立产业联盟,实行原料基地信息化管理。为了从源头上保障产品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可以运用耳标技术,将记录的信息输入公司采购管理系统。在加工制造环节,实行同步检疫和在线品质检验;利用条码技术,实时读取在线产品信息,并读入生产管理系统,以确保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在仓储和物流配送环节,采用自动化货位管理、分拣管理、GPS及温控技术,实现了储运和分销环节的品质追溯管理,从而保障了产品的安全放心和全程品质溯源管理。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对禁止不具备可追溯功能调节的食品进入市场已形成法律约束,加快食品工业企业可追溯系统建设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近年来,我国乳制品行业发生的三聚氰胺食品安全事件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使消费者对食品的质量安全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食品工业企业必须要建立和具备更透明、高效、便捷的食品安全可追溯信息系统,向消费者传递真实的产品信息,才能重新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实施追溯系统,可以加快食品企业“两化融合”的脚步,提升信息化能力,促进企业形成追溯标准并逐步发展为整个行业的追溯标准,使追溯系统变得更加方便、便捷和有效。

3、利用全程追踪系统促进食品企业两化融合。信息资源是两化融合的关键点,用好信息资源更是两化融合的关键基础。食品企业应推行目标管理、计划管理、标准化管理、精准化管理、供应链管理和绩效管理的模式,通过数据库、数据链的支持,为科学、高效的决策提供了依据,实现了现金流、信息流、物流的“三流”同步,以此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杰.“两化”深度融合背景下食品行业信息化现状及对策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2.11.

篇4

作者简介:董奇(1960-),男,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成教所课程与信息技术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和信息技术;国卉男(1979-),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成教所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政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5)13-0030-06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永恒的主题,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取决于校企合作的水平。对校企合作的绩效进行评价也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校企合作绩效评价,可诊断存在的问题,挖掘合作的潜力,拓展合作的空间,最终提高校企合作的效果。然而要对校企合作的绩效做出客观评价并非易事,学术界关于校企合作的文章和成果不少,但关于校企合作绩效评价的不多。以“知网”检索结果为例,关于校企合作办学、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机制、校企合作创新、校企联合办学、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等方面的文章有31,718条记录。然而,关于校企合作绩效评价的文章却不足10篇,其中对校企合作绩效作定量分析的文章才7篇,其中还有内容相近的。对校企合作绩效作定量分析的研究主要有上海市教科院的董奇等人对校企合作的地域和成效作了相关性分析、学校承担科技开发与技术服务项目和其他因素的相关性分析[1];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的胡伟卿用模糊评价的方法对高职校企合作进行绩效评价[2]、重庆财经职业学院王伟、邓晓娜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西部49 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绩效进行了评价[3],丽水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管理分院的夏凤用平衡记分卡对校企合作绩效进行评价[4]。这些校企合作绩效定量评价的研究成果无疑对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入、精细化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研究样本数量少、单一,地区代表性不够;在绩效评价结果的表达上也存在维度单一、针对性、诊断性有待提高等问题。深入对校企合作绩效量化研究极为必要,这有助于我们了解合作双方的合作诚意和自省意识,为深入、持久而有效的合作提供资讯基础。2006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曾对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385所高职高专院校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对校企在“接收实习生”、“接收毕业生”、“接收在职教师培训”、“企业投入资金”、“企业投入设备”、“学校投入基建资金”、“企业参与教指委”、“企业参与专业建设”、“校企合作科研或开发项目”等方面计23项指标进行了调查。本文以此次调查的数据为例①,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绩效量化评价作一些探讨。

一、校企合作的相关内容

校企合作涉及的合作项目很多,可从“人”、“财”、“物”和“智”四个方面来划分,“智”指的是智力资源。校企在“人”方面的合作主要有企业接收学校的实习生和毕业生,企业接收在职教师培训,学校为企业提供职工培训;“财”方面的合作主要指企业和学校方面在校企合作中双方投入的资金;“物”方面的合作系指校企双方为校企合作投入的场地、厂房和设备,企业投入学校的基本建设、学校“引企入校”所提供的厂房、场地等;“智”方面的合作(智力资源)指企业参与学校的课程建设、专业开发,企业人员到学校兼课、作讲座,企业人员参加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学校引入企业文化、校企联合进行科研合作和项目开发等。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6年对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385所高职高专院校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对“企业接收实习生”、“企业接收毕业生”、“企业接收教师培训”、“学校为企业在职人员提供培训”、“企业直接投入资金”、“企业投放设备设施”、“03-05年投入”、“企业参与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企业参与专业教学计划等建设的专业”、“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授课”、“科技开发与技术服务合作”等11个方面,共23个项目作了全面了解。在本文中我们在23个项目中剔除可相互导出的(线性相关)指标,留下相互独立(线性无关)的指标共17个。这些指标是:(1)企业接收实习生数;(2)企业接收毕业生数;(3)企业接收在职教师实训数;(4)学校为企业在职人员提供培训数;(5)企业直接投入资金(万元);(6)企业投放设备数量;(7)企业投放设备价值;(8)学校投入总额;(9)学校投入直接经费;(10)学校投入设备折合;(11)学校投入厂房折合;(12)企业参与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13)企业参与专业教学计划建设专业;(14)企业人员授课人次;(15)企业人员授课总时数;(16)校承担科技开发与技术服务项目;(17)企业支付科技开发资金。以上这些指标基本涵盖了校企合作中“人、财、物和智力资源”各种要素,能比较全面地反映一所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状况和水平。但用这么多指标衡量一所学校的校企合作开展状况显得繁琐而零乱,难以形成对校企合作的导向性诊断意见,因此,要归纳、探索影响校企合作的关键因素,以增强评价结果的针对性和导向性。

二、校企合作的因素分析

校企合作涉及的合作项目繁多,若将这些项目作为单列指标直接运用不仅繁杂,也会导致目标分散和不得要领。为了准确、可靠而简约地评价校企合作的绩效,有必要对校企合作涉及的项目合并同类项,即作“降维”处理,可采用统计学中的探索性因素分析法,借助于统计软件SPSS来处理。

(一)因子分析的实施条件

通过SPSS的“因子分析法”对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6年对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385所高职高专院校的一次问卷调查所获得17个项目的数据做预处理,得出球形度检验(KMO 和 Bartlett )的值为0.625>0.6,可做因子分析。再检验因子分析解释的总方差,从因子分析解释总方差的情况表1中可以看出,从17个项目中抽取五个因子时,能够解释总方差的61.12%>60%,这表明抽取五个特征根大于一的因子,其结果基本上还是能够接受的。上述两条件基本满足,表明因子分析是可以进行且有效的。

(二)因子分析结果

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385所高职高专院校的数据作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抽取大于一的因子,旋转方法选取方差最大,结果抽得五个因子。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旋转成份矩阵表中观察每一因子所在列对应各成分的系数,较大者(如表2中粗黑体字所表示的数字)代表了该因子成分的主要贡献者,据此,我们也可大致分析出各因子所代表的内涵。不难看出,对F1因子贡献度系数较大的项目主要是:企业接收实习生数X1、企业接收毕业生数X2、企业接收在职教师实训的人数X3、企业参与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数X12、企业参与专业教学计划等建设的专业数X13。同理,对F2~F5因子贡献度系数较大的项目也能从表中看出,不再赘述。五个因子分别命名并阐述如下。

一是常规合作因子。因子F1主要反映了校企合作的一些常规因素,故将其命名为“F1-常规合作因子”。它所涵盖的主要方面包括校企在培养学生、教师进修和专业建设等初步层面上的合作,基本上属于常规性的合作内容。一般在校企合作的初级阶段,学校有强烈的合作愿望,希望通过校企合作为学校解决学生的实习安排、毕业生的去向、企业来校指导教学以及帮助学校专业建设等。双方合作停留在仅满足学校的基本需要,而企业较少从学校获益。这个因子反映了学校单方面在校企合作中得利,对企业而言受惠较少。

二是校方投入因子。因子F2则主要反映了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投入情况。对F2因子贡献度系数较大的项目主要是:学校投入总额X8、学校投入直接经费X9、学校投入设备折合的价值X10、学校投入厂房折合的价值X11等。我们将它命名为“F2-校方投入因子”。该因子反映了学校单方面在校企合作方面的出资情况,也间接反映出学校对于校企合作的诚意,表明学校为校企合作的长远发展所作的考虑,并非只考虑眼前需企业配合的事务性工作。我们认为,校方投入(诚意)因子F2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企业热情因子。因子F3主要反映了企业在校企合作中为学校投入的资金和设备等。我们将它命名为“F3-企业热情因子”。对该因子贡献度较大的项目是:企业直接投入资金X5、企业投入设备数量X6、企业投入设备价值X7等。该因子的实质是反映企业对校企合作的兴趣。既然企业愿意为学校投入资金和设备,反映出企业对校企合作表现出较大的热情和期望,一般只有在校企合作达到一定水平时,企业向学校投入设备和资金的行为才可能发生。

四是科研互利因子。因子F4主要反映了校企在科技开发方面的合作,是校企在智力资源方面的合作。对该因子贡献度较大的项目是:学校承担科技开发与技术服务项目X16、企业支付给学校的资金X17等。我们将它命名为“F4-科研互利因子”。

五是企业参教因子。因子F5主要反映了企业人员参与学校教学的情况,这也是校企在智力资源方面的合作。对该因子贡献度较大的项目是:企业人员来校上课人次X14、企业人员来校上课总时数X15。我们将其命名为“F5-企业参教因子”。

三、校企合作的绩效评价

通过因子分析法,可以将校企合作评价的指标大大地简约化,但各项目对于各因子的贡献度系数。仍难以反映每所学校校企合作的绩效,要得到校企合作绩效评价的最终结果,还要根据各项目在每个因子上的载荷系数,计算每所学校在各因子上的得分及总分。

(一)各因子得分及综合得分的计算

在计算各因子得分前,首先,通过统计软件SPSS18.0作探索性因子分析,获取各因子得分的系数矩阵,如表3所示。

其次,要将各调查项目的数据转化为百分制的分数。譬如,某校在校企合作中,“企业接收实习生数”这一项目的数据要转化为该校在这一项目上的得分。根据统计学原理,某测得值落在平均值加三倍标准偏差之外的概率不足0.3%,该值的优势是明显的,可将其设为参考值。据此,在将某一项目的原始数据转换为分值时,参照的标准是这一项目的平均值加上三倍的标准偏差为满分,其他学校得分按照等比公式递减。例如,在“企业接收实习生数”这一项上,均值加上三倍标准偏差为5842,则该指标正好为5842的学校在该项目上得100分,另一所学校“企业接收实习生数”若是3300名,则该校在此项目上的得分为:(3300/5842)×100=56.49(分)。计算公式为:Vni=Xni/(n(算术平均值)+3Sn(标准偏差))×100。式中:Vni――第i所学校在n项项目上的得分值;Xni――第i所学校在n项项目上的记录;n――所有学校在第n项项目上记录的算术平均值;Sn――第n项项目的标准偏差。各项目记录的算术平均值加三倍标准偏差的值可作为参考值。有了如表4所示的参考值,任何一所学校在第n项项目上的测得值Xni便可转化为得分Vni,然后便可计算各因子得分。

1.各因子得分计算。第Xi所学校在因子F1上得分的计算公式如下:

F1i=0.267×V1i+0.173×V2i+0.225×V3i-0.114×V4i+0.032×V5i-0.060×V6i-0.072×V7i-0.027×V8i-0.016×V9i-0.056×V10i-0.021×V11i+0.320×V12i+0.333×V13i-0.114×V14i+0.055×V15i+0.096×V16i-0.102×V17i(公式1)

上式中各系数可以从表3中各因子得分系数矩阵中集资获得。同理,F2i~F5i的计算公式和F1i相似,略。

2.综合得分的计算。综合得分Fi的计算公式如下:

总分Fi计算的公式是以各因子对解释方差的贡献率(参见表1)为权重求和,公式如下:

Fi=0.17395×F1i+0.16978×F2i+0.11231×F3i+0.07782×F4i+0.07729×F5i(公式2)

3.计算结果示例。以深圳、北京、山西、湖北和云南等地区各一所学校为例,计算出这些学校在各因子F1~F5上得分及综合得分F,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

(二)表示校企合作绩效的雷达图

为了简明、直观地表示某高职校企合作绩效的状况,可将评价结果画成“雷达图”,从雷达图可以一目了然地反映出某校校企合作的优势和劣势。

图1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绩效量化评价雷达图

譬如,从雷达图中清晰地反映出深圳某高职院校在F1因子上的得分在五所学校中独占鳌头,且比其他四所学校遥遥领先,但F5因子是其软肋;北京某高职院校在F2、F3因子上优势比较明显,其他几个因子上也还算不错,总体比较平衡;而山西某高职院校则在F5因子上有独特优势,其他几个因子上成绩平平;此外,湖北和云南两所高职院校则在F1到F5所有五个因子都比较弱势。通过雷达图,不仅可直观地看出某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上的优势和劣势领域,也能和其他高职院校相比较而找到自身差距,同时,还具有较强的诊断功能,能迅速找到校企合作工作中存在不足的领域和努力方向。

本文介绍的校企合作绩效量化评价的方法简单、易操作,不仅可用于上级部门或评估机构的他评,也可用于学校对自身校企合作的绩效进行自评。没有参加全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问卷调查的学校也能根据本文表2中列出的X1~X17项目自行如实填写各项数据,再根据表4 列出的校企合作各项目记录的参考值(平均值加三倍标准差)等比转化为百分制分数,最后根据公式1计算出F1~F5各因子的得分;根据公式2计算出综合得分,并根据这些数据用SPSS统计软件或EXCEL软件绘出雷达图。本文介绍的方法简单、实用,可“依样画葫芦”地操作,结果的诊断性强,还具有预警功能,故具有较强的推广性。

四、讨论及对策建议

通过校企合作绩效量化评价的结果,可以看出校企合作的绩效以及合作双方从校企合作中获得的实惠。如F1的值较大,主要是学校从校企合作中得到较大利益;F2的值较大,是学校在校企合作中投入较大,很有诚意;F3的值较大则反映出学校对校企合作感兴趣而愿意投入资金和设备;F4的值较大则表现出学校已经能为企业搞科技开发,双方的合作也有更加宽广的前景;F5较大则表明企业已经深入参与学校的教学,企业文化向学校渗透。因子分析也能反映出校企合作尚有提升空间的领域或方向,可为校企双方进一步合作提供决策的参考意见。同时,通过对一个地区校企合作绩效的评价,地方政府可根据本地区学校在某些因子上普遍偏低而诊断出本地区校企合作的关键问题,从而出台相关的激励政策。如因子F3值偏低则表明该地区企业对校企合作普遍缺乏热情。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为了推动本地区校企合作的发展,可出台一些针对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所给予的优惠政策,激发其参与校企合作的热情。

通过对校企合作的绩效分析,可形成信息向社会公开的报告制度。首先,由各省市建立协调、促进校企合作政策推进的专职管理机构或职能部门,譬如通过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终身教育处,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根据第三方评价得到信息协调各利益相关方,推动校企合作政策的实施。其次,建立多元主体的监督与评价机制。将政府、社会第三方机构及校企双方均纳入监督评价的主体,建立科学、多元的监督评价机制,对校企合作参与和调控的各方绩效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第三,建立合理的财政保障体制,明确地方政府在协调校企合作双方关系中的权力和责任,针对第三方评价所获得的信息资源,有的放矢地通过政策引导调动企业与学校的积极性,构建多渠道的经费筹措方式。最后,通过校企合作的绩效评估,找到影响校企合作质量和成效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关键因素的分析,明确利益相关方的诉求,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激励政策。

总之,校企合作的有效开展是一项综合工程。一是在国家层面,亟需完善校企合作的相关制度与法规,并予以立法保障。二是要加强政府的顶层制度设计,建立促进校企长效合作的政策体系。各级政府在制定政策时,要遵循价值无涉的原则,保持价值中立的立场,平等对待参与合作的校企双方,不能有所偏颇。三是构建学者参与、专家谏言及相关学校与企业利益相关方参与的科学决策机制,因地制宜,共同探索符合地区特色与行业特色的校企合作最佳模式,而这些法规、制度和机制的落实,关键在于要摸清各地区校企合作的现状和特点,而校企合作绩效的量化评价为分析这些要素提供了基础和可能性。

注释:

①数据来源: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处. 高职高专院校校企合作情况调查问卷的统计报告.2006年12月。

参考文献:

[1]董奇,郭苏华.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办学的现状分析[J].职教论坛,2007(12上).

篇5

[摘要]明确“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质量内涵的基础上,从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城市建设、城乡统筹和生态环境五个方面,构建了包含32个指标的新型城镇化质量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进行综合测度,借助聚类分析法将河北省新型城镇化质量分为四种类型:高水平、中高水平、中低水平和低水平地区。在此基础上分析每类地区的质量特点和短板,对各地市新型城镇化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的建议。

[

关键词 ]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熵值法;空间差异

1、引言

城镇化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城镇化的发展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国家新型城镇化道路中我国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

2、“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方法

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以城市群为主体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也提出了将城镇化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格局,构筑以京津两个特大城市为核心,石家庄、唐山两大城市为区域中心的城镇体系。

2.1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基于“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坚持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公平和谐、空间结构合理、资源有效利用、环境友好保护的原则,从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城市建设、城乡统筹和生态环境五个方面,选取32项指标构建河北省“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质量指标体系。

2.2评价方法

学术界关于综合指标评价的方法有很多,总体上可分为主观赋权评价法和客观赋权评价法,为避免主观赋权法随机性和臆断性,本文采用熵值法对各个指标进行赋权,在此基础上进行加权求和的方法求得河北省新型城镇化质量的综合得分。

3、河北省“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

根据熵值法的计算过程,对河北省2012年11个地市,5个子系统32个指标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出河北省各地市新型城镇化综合得分和各子系统单项得分。

3.1河北省新型城镇化质量发展综合分析

为更好研究河北省不同地区间新型城镇化质量空间差异,本文利用spss软件对2012年的新型城镇化质量综合得分进行系统聚类,得到河北省11个地市新型城镇化质量聚类谱系。

3.2高水平城镇化质量地区

高水平城镇化质量地区包括秦皇岛市和石家庄市,两个城市的新型城镇化质量综合得分均在0.75以上,且社会经济发达和公共服务质量高。

秦皇岛位于河北省东部,属于东部沿海城市,其新型城镇化质量得分最高,在新型城镇化发展各方面的得分也较高,尤其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和城市建设得分排名在全省排名前两位,和石家庄相比生态环境质量最具优势,相比较而言其城乡统筹得分较低,在今后推进新型城镇化质量的进程中,积极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渐缩小城乡差距,努力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3.3中高水平城镇化质量地区

中高水平城镇化质量地区包括唐山市和廊坊市,属于环京津城市,其新型城镇化质量综合得分保持在0.70,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得分较高。

唐山市作为河北省的经济中心,其经济发展得分位居第二,公共服务、城市建设和城乡统筹得分也排在第三名,但是其生态环境却处于倒数第一位,这是由于唐山属于重工业城市,工业在推动城镇化过程中却也带来了生态环境压力。因此,唐山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注意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优化生态环境。

廊坊市位于河北中部,紧邻北京和天津,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其新型城镇化各系统间发展较为均衡,处于河北省中等位置,但是城市建设得分相对较弱,廊坊市应充分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加强城市建设,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

3.4中低水平城镇化质量地区

中低水平城镇化质量地区包括保定市、张家口市、承德市、沧州市和衡水市。张家口市、承德市属于冀北区域,保定市、沧州市和衡水市属于冀中南地区,新型城镇化质量得分介于0.59—0.64之间,但是在公共服务、城市建设和城乡统筹方面,各城市表现的参差不齐。

3.5低水平城镇化质量地区

低水平城镇化质量地区包括邢台市和邯郸市,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城乡统筹和生态环境得分均不高,新型城镇化质量综合得分低于0.58。

邯郸市属于冀中南地区,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相对与其他方面而言,城市建设得分位于河北省第四位,具有相对优势;但是公共服务得分排名第十,城乡统筹排名第九,处于河北省中下游水平,因此邯郸在今后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四省交界的优势,完善市场体系,优化产业结构,发挥规模优势,并且努力做好社会保障工作,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邢台市属于冀中南部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地区,其经济发展水平质量倒数第一,新型城镇化质量严重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其城乡统筹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也排在倒数第二位,因此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加大对环境保护和城乡一体化的投入,积极促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协调发展。

4、结论

“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的复杂性决定了其质量评价不能由单一指标来确定,因此本文构建了包含5个子系统的32个指标体系,为避免权重确定的主观性,采用熵值法客观赋权评价河北省新型城镇化质量。

基于熵值法研究河北省新型城镇化质量,研究发现:河北省11个地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不平衡,得分最低的邢台市和得分最高的秦皇岛市综合得分相差0.24,在空间分布上主要表现在冀东地区新型城镇化质量远远高于冀北地区,冀中南城市群内部新型城镇化质量差异明显。需要注意的是,综合得分较高的地区也存在其短板,比如唐山市新型城镇化质量排名第三,但是生态环境质量倒数第一,唐山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注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生态环境;廊坊市应加强城市建设,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排名落后的地市应整体推进,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需注意城乡统筹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

参考文献

[1]张向东,李昌明,高晓秋.河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及评价[J].中国市场,2013(20).

[2]邹军.努力实现高质量的城镇化[J].人民日报,2012-4-5.

[3]叶裕民.中国城市化质量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1(7).

作者简介

篇6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0-0177-03

教育部教职成2011]12号《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这就要求各院校在制定培养方案前应充分了解本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行大量的行业企业调研,梳理清楚每个专业每门课程的具体要求。《工程测量》课程是道路桥梁、铁道、管道、建筑、市政等多个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学生必须训练动手操作能力,具备测量的基本技能,才能胜任施工单位一线的测量工作。对《工程测量》课程的考核,目前绝大多数专业院校都存在考核形式单一化、重理论知识轻实践技能的现象。要改变现状就必须对该课程的考核内容和形式进行改革。

一、项目化综合考核方法

为了全面直接了解每个学生掌握该门课程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情况和提高《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质量,在考核上应更注重教学的过程和同学们平时的知识积累和实践操作训练,分为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部分。对课程的考核项目进行了设计,考核成绩比例如下表:

1.过程考核。在学习《工程测量》课程中切不可单纯死记硬背,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前三个考核项目的设计,主要强调课程学习的教学过程,严格规定学生按照《测量工程实训项目指导书》的要求逐一进行训练和考核。在仪器操作考核前要求学生认真做好预习,弄清考核目的、要求、步骤及注意事项。在实训考核中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养成良好的测量工作习惯,按照规定的仪器操作要求独立完成各实训考核项目。在课程教学内容完成后,对每个学生进行项目四和项目五的训练与考核。这两个项目也是测量工实操考核项目的内容。这种考核方法虽然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但对于学生来讲效果很好。通过考核教师能够直接掌握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如何,对仪器操作的熟练程度,测量精度的高低等,是再一次综合强化操作技能的好方法。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课程考核内容直接和执业资格考核内容对接,为学生参加测量工的考核打下基础。课程考核项目内容及评分标准见下表。

2.终结性考核。终结性考核的目的是让学生全面复习一学期所学过的知识,进一步地熟悉和理解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并牢固地掌握。考核的形式可以是开卷、口试等灵活多样的。口试方法也有独特的优点,同时也避免了考场的舞弊现象,而且口试是通过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问答直接沟通了教与学,便于教书育人。

3.顶岗前测量综合实训。为了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能独立胜任测量工作,仅靠测量课程一门课程的训练和考核是不够的。在毕业前安排学生进行为期两周的集中测量综合实训,以便学生进一步全面深入地掌握和应用测量知识。通过测绘一幅大比例尺地形图和施工定位、放线测量实训和数据整理,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基本操作技能。集中测量综合实训考核可依据实训态度、实训纪律、实训操作技能、熟练程度、完成测图任务的质量及测量放线的精度综合评定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实训成绩。

《工程测量》课程的项目化综合考核方法不仅改变了以住单凭一次“关键”书面考试定成绩的不合理现象,还提高了同学们平时的学习积极性和技能操作训练的兴趣,同时扭转了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高分低能”的现象,真正把握住了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及实际操作方面的质量关,真正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1]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Z].教职成[2011]12号.

[2]张宪丽.工程测量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技术,2008,(08):14.

[3]曾庆伟,张君第.谈高职院校《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09,(11):33.

篇7

通过专题会议、工作检查调研以及公司网站、信息、通报等途径,多渠道、多层次的宣传发动,使广大干部员工对治理农村低电压工作形成共识,充分认识农村低电压治理工作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动员公司系统全面推进农村低电压治理工作。

FD公司成立总经理为组长,分管发策、基建、营销(农电)、生产的副总经理为副组长,运检、营销(农电)、财务、发策、办公室、物资、监察、经研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组织推进配电网“低电压”综合治理工作,明确责任分工,突出综合治理,形成分层管理、分级负责、分工协作的工作格局。

二、明确职责标准,合理分工协作,分层财务评审

理清“分工协作、专业归口”项目储备职责界面,各单位业务部门是项目经济性、合规性的责任部门,财务部门组织专业部门和经研院(所)对本单位储备项目认真开展项目经济性、合规性审查。

运维检修部作为“低电压”项目管理的责任部门,要组织项目建设单位做好项目可研论证工作,按照可研经济性与财务合规性要求,组织修订可研报告和评审模板,对通过评审的项目及时下达可研批复。

财务部门作为项目预算综合管理部门,要组织业务部门和各级经研院(所),切实加强项目储备管理,在项目可研论证、评审、批复等环节,深化应用《国家电网公司项目可研经济性与财务合规性评价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升项目可研经济性与财务合规性。协调业务部门修订和完善可研报告(项目建议书)和评审模板,组织经研院(所)开展项目经济性与财务合规性评审工作。

严格落实项目可研(方案)批复文件财务会签制度,未按照评审意见整改到位的项目,财务会签一律不予通过。所有项目可研(方案)批复文件均应履行会签本级财务部门程序。限上项目可研由国网公司审核批复,下达批复文件,并经国网公司财务部会签;限下和零星项目可研(项目建议书)由省公司或地市公司审核批复,下达批复文件,并经本级财务部门进行文件会签。各专业项目批复层级划分,由各专业项目主管部门确定。

三、加强项目前期财务审核,实现业财有机融合

(一)审查项目合规性,夯实财务管理基础

一是审查资料完整性,主要审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建议书是否充分、完整;是否清晰阐述和反映了项目的财务合规性、可研经济性;是否有明确的量化数据进行审查,包括资产现状、投资估算、效益分析等材料是否齐全。

二是审查项目内容,主要审核提交的项目在前期立项阶段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公司内部管理制度等各项强制性财务管理规定要求,如项目分类是否准确,是否准确划分资本性与成本性投入范围,费用列支是否合理等,避免对后续财务核算和管理造成影响。

(二)测算项目经济性,提升投入产出水平

通过财务评价项目投资的经济指标分析,或通过历史、市场数据分析判断成本投入的合理性,判断项目投资是否经济可行。一是单体经济效益分析,对能够准确测算单体资产效益的项目,择取财务净现值、静态投资回收期、内部收益率等经济效益类指标,运用投入产出估算数据进行模拟测算,以判断项目是否值得立项。二是项目方案经济性比对,对于不适用单体资产效益预测的项目,通过投资成本是否具有比较优势开展经济性评价,与类似已实施的项目投资成本、不同的实施方案进行对比,选取投入产出比更高的投资方案。

四、完善“低电压”项目储备库建设,建立“低电压”综合治理统计、分析和考核机制

完善项目库建设,将“低电压”治理工程作为急需项目优先列入项目储备库。凡通过经研院(所)审查的“低电压”治理项目全部纳入省公司“低电压”专项治理项目储备库,通过基建、技改、大修等资金渠道安排的项目必须从项目储备库中选取,杜绝治理项目交叉、重叠,实现精益化管控治理项目,确保投资精准有效。严格落实公司配电网“低电压”治理技术措施,加快推进“低电压”整治。结合“十三五”电网规划和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将解决农村“低电压”问题作为农配网改造的重中之重,在资金安排上重点倾斜,优先解决。

建立配电网“低电压”治理统计分析制度,按月统计分析;组织“低电压”治理自查、互查和督查活动,定期通报治理进度,适时召开推进会或现场推进会,加大工作推进力度。把“低电压”治理纳入农电目标管理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体系,逐级考核。

通过财务部门对储备项目的深度参与、前期评审与评价分析,强化了与前端业务部门的交流沟通;加强了业财进一步深度融合,深化了项目、资金一体化管控;规避了项目后期财务入账的风险性;从而进一步规范了项目可研、申报、审批和评估程序,提高了项目、计划和投资管控标准化、精细化水平。下一步,FD公司将建立“低电压”常态化治理机制,进一步加强财务部门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持续深度参与项目前期可研、评审、批复全过程管控,加强项目财务评审,深化业财融合,配合业务部门有效实施“低电压”动态治理,确保“低电压”治理工作落到实处,实现“低电压”治理目标。

参考文献:

[1]赵吴鹏.电网项目前评价与后评价的管理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3(1)

[2]尚珊珊,蔡光宗.电网项目综合后评估模型的建立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3(4)

篇8

内源性和外源性或生理性和病理性所诱导的皮肤组织自由基生成增加、清除不力及积累过多,不仅有可能导致皮肤及其附属器官结构与功能的微观变化,而且,还可能使皮肤厚度、弹性、光泽、微循环等生理学指标出现老化性改变,从而导致皮肤的表皮粗糙、弹性下降、皱纹增多、面部光泽度下降、老年斑(脂褐素)增加等;如果是强烈日光照射或电离辐射诱导的短效或长效自由基的过氧化损伤,甚至还可引起皮肤组织光敏性皮炎及红斑、丘疹、水肿、光老化及光致癌等。因此,清除皮肤组织中过多自由基已成为预防皮肤损伤、延缓皮肤衰老、保持皮肤青春和美丽的重要手段之一。

越来越多科学研究及应用表明,降低或减轻过剩自由基对皮肤组织和细胞的损害,就要从皮肤抗氧化及清除过剩自由基做起。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机体自身可以依靠某些抗氧化物质及自由基清除剂去及时清除过剩的自由基、维持皮肤组织氧化与抗氧化水平的生理平衡。

这些抗氧化剂及自由基清除剂中有些是机体组织自身所具有的,有些是需要从食物中摄入的。通常,人体自身合成的抗氧化物质有:

辅酶Q10、胱氨酸、谷胱甘肽、超氧化物岐化酶、牛磺酸等;通过饮食摄入的有:维生素C、维生素E、生物黄酮类、植物酚酸、蛋氨酸等。虽然,在正常情况机体能自身合成和从体外摄取抗氧化物质以达到清除过剩自由基的目的,但是,随着机体增龄性老化、紫外线照射、劣质化妆品及环境有害物质的侵蚀,皮肤组织中的自由基生成明显增多、抗氧化物质生成不足或含量逐渐减少、过氧化损伤也明显加重,为了更进一步有效对抗或延缓、预防、减轻因过多自由基引起的皮肤老化及氧化损伤加剧,采用外用途径给予合适的皮肤外用抗氧化物质补充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对皮肤抗氧化制剂及产品研制也至关重要。

一、目前皮肤抗氧化产品的现状及需面对的问题

自然界自由基的种类很多,机体中既有氧化作用迅速而损伤强烈的短效自由基,也有氧化作用持久而作用缓慢的长效自由基,它们大多是活性氧自由基,如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过氧脂质自由基及过氧化氢和单线态氧等。抗氧化剂及自由基清除剂就是一类能有效阻断或干扰这些短效或长效氧自由基连锁反应中链引发和链增长过程、清除各种氧自由基及其衍生物的物质,其清除氧自由基的基本作用原理通常是抗氧化剂能提供一个电子给含有不配对电子而高度活泼的氧自由基,使之形成具有稳态结构的分子而失去其高度化学活性和攻击性,且自身不会形成有害物质。一旦氧自由基得到一个电子形成稳态结构,其有害的过氧化链反应就会被终止。所以,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是一对既对立、又相关的对立统一体系。因为,抗氧化剂及自由基清除剂最终是通过清除机体过多氧活性氧自由基,以控制或抑制机体内源性或外源性自由基生成过多或积累过剩而诱导的氧化或过氧化损伤,从而达到抗氧化的目的。

现今市场上,含有抗氧化剂及自由基清除剂的化妆品产品很多,可谓是琳琅满目、数不胜数。但是,在含有这些抗氧化剂成分或添加剂的某些产品中尚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改进和完善。比如,大多抗氧化产品仅仅含一种或几种抗氧化作用类似的功效成分,且某一功效成分或某种类似功效成分之间,只能单独起作用,缺乏共济协同机制及联合增效作用。而且,某些抗氧化剂水溶性和脂溶性的相容性、大分子和小分子的协调性、功效剂和辅佐剂的主导性、时间-剂量效应和生物利用度及产品与功效成分的稳定性等问题尚未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抗氧剂及自由基清除剂之间的再生还原、自主修复、循环利用等考虑甚少;而且,对于有效清除机体不同种类氧自由基的抗氧化体系及其这些外用抗氧化产品的透皮吸收问题等存在难以解决的技术瓶颈。单一成分或单调的组方往往导致抗氧化产品远远达不到较好的抗氧化效果;另外,一些功效成分对外环境的稳定性不高,如辅酶Q10原料药遇光易分解,较不稳定,在光照条件下药物含量下降明显,同时,抗氧化很多功效成分对温度很敏感,容易导致在产品中的含量降低;因此,抗氧化剂最容易被环境氧化破坏而失去抗氧化的作用。怎样提高抗氧化功效成分的协调作用,如何提高这些功效成分的稳定性,以及如何使得抗氧化产品达到更好的抗氧化效果?这些都是我们所要面对,并需要有效解决的问题。

而且,对于皮肤外用的抗氧化产品来说,使抗氧化功效成分更好地透过皮肤、最大限度发挥抗氧化作用也是一个关键而重要的问题。但皮肤作为人体最外层的天然屏障,是阻碍某些功效成分通过皮肤进入皮下或体内的主要原因。当然,抗氧化功效成分的理化性质、给药剂型及组方、皮肤生理条件等也是影响功效成分渗透吸收的多种原因。皮肤的角质层是脂溶性组织、且结构致密;而表皮生发层含有大量水溶性物质。所以,利用合适油/水分配系数以及添加促渗成分在功效成分透皮吸收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不同理化性质的的功效成分需要不同的渗透方法,这使得单靠上述的方法,仍不足于使功效成分顺利地通过皮肤吸收并发挥最大的生物学作用。加上这些方法的局限性,尤其是促渗透成分容易破坏皮肤保护屏障,从而增加皮肤的过敏率和对皮肤的刺激性。因此,从皮肤抗氧化产品的安全性方面考虑,本研究团队主要从改变药物剂型方面来提高功效成分的稳定性和透皮吸收率,从而弥补现有抗氧化产品的不足。

二、Qipa高适量皮肤抗氧化复合纳米乳的研制

为克服当前市场上抗氧化产品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更好提高抗氧化产品的稳定性及抗氧化效果。本研究团队采用国际公认的抗氧化网络功效成分结合新型理想的药物透皮释放载体――纳米乳,研制出Qipa新型高通量皮肤抗氧化复合纳米乳产品。对于Qipa高通量皮肤抗氧化复合纳米乳功效成分方面,我们主要考虑到各种功效成分的合理搭配和共济协同及联合增效。其组方科学依据是:第一,利用国际上公认的抗氧化功效成分,组成性能优良的抗氧化体系,以及时清除机体内所产生的过剩氧自由基,抑制或降低其代谢产物及过氧化反应所导致的皮肤衰老;第二,进一步降低体内氧自由基及其过氧化反应对皮肤组织的损伤,改善暗沉肌肤及皮肤抗氧化能力;第三,有效补充细胞能量、延缓肌肤老化、修复自由基对细胞造成的损伤、保护脆弱肌肤,促进末端血管的血液循环,使皮肤有丰富的营养供应,保持光泽滋润;同时,增加皮肤巯基含量,并对机体和皮肤组织的有害产物和重金属进行络合及促排泄作用,最终达到延缓皮肤衰老和美容效果。

Qipa新型高通量皮肤抗氧化复

合纳米乳制备的技术原理:本产品组方选用国际公认的抗氧化网络功效成分,但是由于不同的功效成分具有不同的理化特性,而且,实际添加的浓度也有差异,因此,配制的纳米乳的处方也各有不同。我们通过滴定法找出抗氧化功效成分形成纳米乳的量及其区间,从而确定它们各自的用量,并选用最佳的组方量。在形成纳米乳制剂的过程中,组方中助乳化剂插入到乳化剂的界膜中,使之形成复合凝聚膜,提高膜的凝固性和柔顺性,并可增加乳化剂的溶解度,进一步降低界面张力,利于形成稳定的皮肤抗氧化纳米乳。制备出的高通量皮肤抗氧化纳米乳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Qipa新型高通量皮肤抗氧化复合纳米乳的稳定性大大提高。通过各种实验证明,Qipa新型高通量皮肤抗氧化纳米乳的稳定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由于功效成分是抗氧化剂,所以容易在环境中被氧化破坏而失去抗氧化的作用,如辅酶Q10对光、温度不稳定,硫辛酸对皮肤有一定得刺激性。而制备成纳米乳剂型后,可以使得功效成分不被氧化破坏,可以避免受光、温度对功效成分的影响,降低功效成分对皮肤的刺激性,另外,纳米乳剂型是在常温下配制的,避免了温度对功效成分的影响,使得产品整个体系的稳定性大大提高。

2、Qipa新型高通量皮肤抗氧化复合纳米乳的配方合理且可灵活调整。本产品中的抗氧化剂组成的抗氧化网络具有很好的共济协同作用,从而使得产品达到很好的抗氧化效果。机体不能产生维生素C(VC)和维生素E(VE),必须从外源获得;另外机体虽然可以自行产生谷胱甘肽(GSH),硫辛酸(LA)和辅酶Q10(CoQ10),但它们在体内水平随着年龄增长而明显下降,因此很有必要补充各种抗氧化功效成分;组方中各种抗氧化剂具有广谱,高效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存在相互作用,且能相互再生,使彼此进入再循环形成网络,极大地增强了抗氧化剂的功能。而纳米乳载体的组成成份简单明了,主要包括油相、水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四个相。通过这四个液相及亲水亲油平衡值不同,可根据需要得到水包油型纳米乳液(O/W)、油包水型纳米乳液(W/O)以及双连续型纳米乳液。其剂型调整和转换很方便,因此可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季节、皮肤类型及功效成分的理化特性,配制不同的皮肤抗氧化功效纳米乳。

3、Qipa新型高通量皮肤抗氧化复合纳米乳的感官性和使用舒适性大大提高。皮肤外用抗氧化功效纳米乳产品粒径全部在纳米级,且分散性好;而传统抗氧化产品粒径基本在微米级。纳米乳液作为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按一定的比例,在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共同作用下自然形成热力学稳定的、各向同性的、流动性好、清澈透明、晶莹剔透的、有细微黄色的、略带乳光的分散体系,具有良好的感官性,且实际使用舒适性极佳。

4、Qipa新型高通量皮肤抗氧化复合纳米乳中功效成分溶解性增大。通常,抗氧化功效成分须在产品中达到一定浓度才能发挥抗氧化作用。但因传统制备工艺及有些功效成分结构特性使得成分在载体中达不到所需的浓度,故无法保证其疗效。而使用本发明的纳米乳制备技术,可促进不同溶解性的功效成分增溶,提高功效成分在产品中的溶解度,使得抗氧化纳米乳产品比普通产品具有更好的作用效果。

5、Qipa新型高通量皮肤抗氧化复合纳米乳透皮渗透率大大提高。皮肤抗氧化剂要透过皮肤才能发挥并达到抗氧化功效,很重要的条件就是抗氧化功效成分是否能够透过皮肤角质层屏障达到相应的作用部位、并在这些部位维持一定的效应时间。一般的透皮制剂需要一些有效的渗透剂协助,才有可能透过表皮屏障而进入皮肤内发挥它们应有的生物学作用,而过多的渗透剂不仅对皮肤有一定得刺激性,同时也降低了产品的安全性。而本研究团队配制的皮肤抗氧化功效纳米乳由于粒径小、粒径分布均匀,透皮渗透好、与皮肤屏障结构的相溶性好,因此,其功效成分更容易透过表皮吸收,甚至可穿透全层皮肤,达到很好的抗氧化效果。

6、Qipa新型高通量皮肤抗氧化纳米乳的安全性大大提高。从理论上讲,无论哪种功效成分、在超过其使用剂量或多次反复时,均有可能引起皮肤的异常反应;特别是一些化学合成物质或异源性的生物大分子物质更是如此。因此,这些功效成分在皮肤上应用时,如果不采用相关的制剂或载体处理,其产品自然无法保证其安全性,甚至出现严重的皮肤刺激或过敏或皮肤损伤。而采用纳米乳载体乳化处理后,其功效成分添加量可大大降低,使用次数也明显减少,促皮肤渗透的化学合成或半合成物质基本剔除,则使应用的安全性得以提高。

7、Qipa新型高通量皮肤抗氧化复合纳米乳的抗氧化效果好。在保证产品合法性、安全性的基本前提下,产品的效果是主要目标。本产品的功效成分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强强联合,组成抗氧化网络系统,这种抗氧化的效果是无可质疑的。再加上纳米乳体系载体,使得抗氧化剂能快速透过皮肤,且缓慢释放,长时间产生抗氧化的效果,这是一般产品所不能达到的。

8、纳米乳载体本身具有抗菌作用,对皮肤表面存在的金葡菌和绿脓杆菌等具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因此纳米乳本身的结构特性就使得纳米乳能作为护肤品使用在皮肤上,加强了产品的护肤作用。

9、Qipa新型高通量皮肤抗氧化复合纳米乳技术含量高,且制备成本降低,适合工业化生产。在同等功效成分条件下,利用高通量纳米乳技术生产的抗氧化产品,可降低抗氧化功效成分用量,且纳米乳制备工艺简练,技术操作简单,省时省事,且整个制备过程不需特殊仪器和设备。另外,高通量纳米乳配制在常温条件下自发形成体系,不需要消耗大量电力和其它能源,既可保持抗氧化剂的生物活性,又能节约能源和成本,减少污染环境。

三、Qipa新墅高适量皮肤抗氧化复合纳米乳鉴定及其功效评价

新研制产品的鉴定以及功效评价对于产品的后续的研发和完善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我们将通过以下方法作为Qipa皮肤抗氧化复合纳米乳的评价体系对其进行鉴定和评价。

1、Qipa新型高通量皮肤抗氧化复合纳米乳的鉴定:通过肉眼观察、马尔文Zeta粒径分析仪、透射电镜来观察其纳米的乳外观,测定纳米乳粒径大小、粒径分布范围和Zeta电位以及在电镜下观察纳米乳的形态,并采用染色法对纳米乳的体系类型进行判定。①肉眼外观观察:空白纳米乳液外观无色或微微淡蓝色、澄清透明、可见乳光、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该抗氧化功效纳米乳外观无色或微微淡黄色、澄清透明、可见乳光、具有一定的流动性。②纳米乳粒径大小、分布及电位测定:采用马尔文测定方法,取适量的纳米乳注入测试杯中,通过粒径分析仪测定纳米乳粒子的粒径大小和分布及zeta

电位。马尔文测定得到抗氧化粒径基本处于60nm左右。③纳米乳的电镜形态观察:分别各取一滴空白纳米乳和皮肤抗氧化功效纳米乳,置于覆有Formvar膜的铜网上,待自然晾干后,直接用透射电镜进行观察;同时,用2~3%磷钨酸钠对载有皮肤外用抗氧化功效纳米乳的铜网进行负染30min。然后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进行形态观测并照相。纳米乳的电镜普通形态通常黑色物质为纳米乳小滴,而纳米乳负染形态白色物质则为纳米乳小滴,背景为黑色。④纳米乳类型的鉴定:采用染色法鉴定纳米乳的类型的主要原理是通过苏丹红(油性染料)和亚甲蓝(水溶性染料)在纳米乳中红色或蓝色的扩散快慢来判断纳米乳的类型:水溶性染料在O/W纳米乳扩散快,因为O/W纳米乳连续相为水相,水溶性染料在水相比在油相扩散快;同样道理,油溶性染料在W/O纳米乳扩散快,本发明抗氧化纳米乳属于O/W纳米乳。

2、Qipa皮肤抗氧化复合纳米乳的功效评价:纳米乳载体可使皮肤抗氧化功效成分的稳定性提高、透皮率大大提高、抗氧化效应突出、安全性高,为此在Qipa皮肤抗氧化复合纳米乳功效评价方面,将主要从产品的稳定性、透皮率、抗氧化效果以及安全性方面去考虑。

篇9

[中图分类号]R45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5)11-006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VISIA Complexion Analysis System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ability on facial skin aging before and after combined treatment. Methods 36 patients with facial skin aging were selected for intense pulsed light treatment for five times,Once every four weeks,and combined with botulinum toxin injections 1-2 times in the meaning time.Skin related characteristics were detect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and the results were contrastive analyzed and then the differences were calculated. Results The improvement of different skin characteristics detected by VISA in patients with facial skin aging was not identical,the differences were significant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P

Key words:VISIA complexion analysis system;intense pulsed light;injection of anti-wrinkle treatment;facial skin aging

面部皮肤的老化可分为自然老化和光老化,临床常表现为面部色素斑、皱纹、毛孔粗大、肤色晦暗等。Nouveau等[1]报道亚洲女性40岁以后皱纹会明显增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延缓皮肤衰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目前治疗皮肤老化的方法众多,但往往缺乏术前对患者不同皮肤特征的定量分析,同时缺乏对术后疗效的定量对比。本实验对36例皮肤老化患者通过VISIA图像分析系统在治疗前、后进行定量分析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面部皮肤老化患者36例,均为女性,年龄35~50岁,平均年龄40.8岁。Fitzpatrick分型 III~IV型皮肤。临床表现:肤色晦暗28例、毛孔粗大25例、面部色素斑36例、不同程度的皱纹36例、毛细血管扩张16例,所有患者同时合并上述两种以上皮肤损害。排除标准: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治疗区域有开放性创面或感染性皮肤病灶患者;瘢痕体质者;心、肝、肾功能异常者;重症肌无力者;过敏性皮肤或自身免疫性皮肤病活动期患者。

1.2 仪器设备

M2王者之心OPT光子嫩肤仪(Lumenis,USA);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A 型肉毒毒素(衡力)冻干制品[(97)卫药准字(兰)S-01号],每支100U。VISIA皮肤图像分析仪(Canfield科技公司,USA)。

1.2.2治疗方法:36例女性患者治疗前清洗面部,应用VISIA图像分析系统记录下治疗前皮肤的斑点、红质、毛孔、皱纹情况。OPT治疗参数选择:所有患者均使用OPT治疗,根据皮肤颜色、厚度、年龄、皮肤问题以及治疗中即刻反应调整参数,多选用540nm、560nm、590nm滤光片,多选择双脉冲或三脉冲(脉宽3.0~5.0ms,间隔20~30ms),能量密度15~20J/cm2。术后常规用冰袋冷敷面部治疗区15~30min,每4周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术后配合防晒和适当的护肤品,治疗第6个月复诊,VISIA图像分析系统记录下治疗后皮肤的状况。

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在第1次OPT治疗1周后进行注射,第3次OPT治疗1周后行A型肉毒毒素补充注射。根据患者平卧后注视头顶、皱眉和露齿笑观察动力性皱纹的范围部位和深浅,标记相应注射点。注射方法:低温冷藏的结晶肉毒毒素(每支 100U/ml),用生理盐水2ml稀释,配置成50U/ml,即配即用。注射点:①额纹:可根据皱纹的多少排,两排或三排多点对称注射,一般选择6~10个注射点,每点平均注射1.5~2.0U,两点相距1~2cm,最低点于眉上1~2cm处,行肌肉注射;②眉间皱纹:选5~7个点,两点相距1.5~2cm,每点注射2.5~5U,垂直进针肌肉注射;③鱼尾纹:于眶缘外1cm处注射3~4个点,呈纵行或弧形排列,两点相距0.5~1cm,每点注射2U;④鼻背纹:自鼻根起距鼻背中线左右两侧0.5cm自上而下分别标记4~6点,上下间距1cm,每点注射2~3U;注射时注意避免药液直接注入血管,每点注射后可用棉签压迫3~5min,防止皮下瘀斑。

1.3 疗效评价

VISIA图像分析系统对每位患者检测自动生成绝对分值项作为分析标准,包括面部皮肤斑点、红质、毛孔、皱纹。最后将每位患者治疗前后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经统计学处理分析治疗前后皮肤特点及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2]。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P

2 结果

36例面部皮肤老化的患者进行OPT技术联合注射除皱治疗,治疗前与治疗后面部斑点、红血丝、毛孔、皱纹较治疗前明显好转(见图1),治疗前与治疗后面部斑点、毛细血管扩张、毛孔、皱纹的差值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随着医疗美容事业的不断发展,为满足患者及求美者越来越高的美容需求,皮肤科医生应该注重治疗前后的图像管理和客观数据采集。Visia图像分析系统拍照和分析系统皮肤检测系统采用1 200万像素多种光谱成像技术(标准白光、横断面偏振光和紫外光),可以检测出色素斑、毛孔、皱纹、毛细血管等皮肤特征,并对皮肤特征进行定量分析[3],提供治疗前后皮肤状况数据分析对比,是目前较为先进的数字化面部皮肤分析系统。

笔者采用OPT技术联合肉毒毒素注射治疗面部衰老,首先,强脉冲光[4]可消除表皮中的色素斑和细小扩张的毛细血管,其次强脉冲光可刺激真皮胶原纤维增生,使皮肤弹性增加、细腻、消除细小皱纹[5]。Kim等[6]

使用先进的IPL设备治疗70例皮肤光老化患者,治疗4~5次后77.1%的患者光老化症状和74%的患者色素沉着都得到改善,治疗后恢复期短,患者较易耐受。

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A,BTX-A)是由致命的肉毒杆菌在繁殖过程中分泌的毒性蛋白质,它能破坏生物的神经系统,7型BTX中,A型毒力最强且最稳定,最早被Carruthers等[7]用于实验研究及临床治疗。A型肉毒毒素通过阻止神经-肌肉接头节前神经元的乙酰胆碱释放而造成肌肉轻瘫,间接可逆性地减轻动力性皱纹,在面部除皱方面主要适用于额纹、眉间纹[8]、鱼尾纹[9]、鼻唇沟纹、口周纹等[10],因其具有损伤小、无创伤、见效快、不影响工作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1-12]。通过VISIA 图像分析系统对皮肤老化患者治疗前、后进行定量分析,36例皮肤老化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面部斑点、红血丝、毛孔、皱纹的差值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皮肤老化的表现多样化,包括色斑、毛细血管扩张、皱纹、松弛等表现[13]。应用VISIA图像分析系统后可科学地评估皮肤表面皱纹、毛孔、色素等情况,可针对患者个体差异提供细致的分析报告,包括建立治疗和护理方案,其内设和标准照明以确保每次图像的条件一致和可重复性,能给患者清楚显示面部皮肤治疗前后的图片结果[14-15]。故通过VISIA图像分析系统对皮肤老化患者治疗前、后进行定量分析,为光子、注射除皱等治疗手段提供科学量化的评估,可以作为治疗效果的一个定量衡量标准,在疗效评估上有一定意义。其提供的可视和定量分析可以帮助医生获得更直观的疗效观察,同时为患者提供清晰的治疗结果,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

[参考文献]

[1]Nouveau-Richard S,Yang Z,Mac-Mary S,et al.Skin ageing:a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European populations A pilot study[J].J Dermatol Sci,2005,40(3):187-193.

[2]张进,樊昕,郄金鹏,等.强脉冲光联合复方红参肽导入改善面部年轻化的效果观察[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4,7(4):273-275.

[3]Ichibori R,Fujiwara T,Tanigawa T,et al.Objective assessment of facial skin aging and the associated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Japanese monozygotic twins[J].J Cosmet Dermatol,2014,13(2):158-163.

[4]Friedmann DP,Fabi SG,Goldman bination of intense pulsed light,Sculptra,and Ultherapy for treatment of the aging face[J].J Cosmet Dermatol,2014,13(2):109-118.

[5]王云夏,吴淑莲,李晖,等.强脉冲光技术的发展及临床应用现状[J].中国美容医学,2013,22(7):788-792.

[6]Kim JE,Kim BJ,Kang HA.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the efficacy of a new intense pulsed light for the treatment of photoaging:report of 70 cases [J].J Cosmet Laser Ther,2012,23(6):472-476.

[7]Flynn TC.Advances in the use of botulinum neurotoxins infacial esthetics[J].J Cosmet Dermatol,2012,11(1):42-50.

[8]余静,胡永璐,郝瑜.A型肉毒素除皱联合眉上提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8):210.

[9]朱光辉.鱼尾纹矫正的临床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14,23(12):1033-1036.

[10]王彦,刘晓燕,陶凯,等. 应用A 型肉毒毒素去除面上部动力性皱纹82例[J].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5,16(1):9-10.

[11]张林,刘莎.A型肉毒素治疗面部上三分之一皱纹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医疗美容,2013,3:98-100.

[12]盛杰,张福琴.A 型肉毒毒素用于医学美容的进展与安全用药策略[J].中国美容医学,2014,23(13):1124-1127.

[13]赵琛,朱威,连石.北京地区176名健康女性面部皮肤自然老化和光老化特征分析[J].现代医学, 2013,41(1):19-22.

篇10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12.020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占消化内科门诊的30%[1],其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轻重不一。FD发病机理未完全清楚,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本研究近年来试用黛力新联合莫沙必利治疗FD患者78例,并与同期单用莫沙必利治疗者69例和莫沙必利联合奥美拉唑(洛赛克)治疗82例进行对比分析,对其临床疗效评价。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6年10月收治FD患者229例,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78例,其中男26例,女52例,年龄23~64岁,平均37.5岁;病程2.6个月~19年,平均1.8年。对照1组69例,其中男23例,女46例,年龄25~62岁,平均36.5岁;病程2.4个月~17年,平均2.1年。对照2组82例,其中男28例,女54例,年龄22~66岁,平均38.5岁;病程3个月~16年,平均1.6年。所有病例均作胃镜、B超、肝功能和血、尿、大便常规检查。三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诊断及排除标准:①诊断标准[2]: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上腹部不适(包括早饱、餐后饱胀、恶心、呕吐、嗳气、反酸、上腹隐痛等症状),并经胃镜、B超、生化等检查排除胃肠道肿瘤、消化性溃疡及肝、胆道等器质性疾病,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②排除标准: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伴有肝、肾、心血管等严重疾患;合并精神疾病及对所用药物过敏。

治疗方法:治疗组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5mg,日3次;黛力新2片/日,早、中各1片/次或一次晨服2片。对照1组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5mg,日3次。对照2组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5mg,日3次;奥美拉唑(洛赛克)20mg,日2次。疗程均为4周。

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治疗3天自觉症状好转,7天内消失者;②有效:1周内自觉症状好转或2周内自觉症状消失;③无效:2周内自觉症状未缓解;④复发:疗程结束后4周内再次出现FD症状。

结 果

治疗组显效36例(46.2%),有效35例,总有效率为91.0%,复发6例;对照1组显效23例(33.3%),有效25例,总有效率为69.6%,复发13例;对照2组显效31例(37.8%),有效32例,总有效率为76.8%,复发16例。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两对照组(P<0.05,P<0.01),复发率少于两对照组(P<0.05)。3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仅见大便次数增加7例(其中治疗组2例,对照1组3例,对照2组2例),肠鸣11例(治疗组4例,对照1组4例,对照2组3例)。另治疗组2例近视患者服药1~2周后出现轻度视物模糊,经眼科治疗后缓解,未停药治疗。

讨 论

FD病因与发病机制至今仍未明确,一般认为与胃动力障碍关系较大,同时研究表明精神状态、心理因素及应激等在胃肠动力障碍中亦起重要作用。FD既是一种功能性消化不良,也是一种精神、心理因素参与的疾病[3]。FD患者或多或少伴有精神紧张、植物神经兴奋及对其所患有的症状过于担心等抑郁焦虑症状,部分FD患者病前或复发时有精神和心理失衡因素。精神状态因素在FD发病中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

黛力新是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合剂,可提高触突间隙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多种神经递质含量,具有抗忧郁、抗焦虑,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改善抑郁和焦虑症状,能明显改善因精神因素导致的上腹饱胀、疼痛、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上消化道症状。黛力新不良反应轻微,本研究中仅2例出现轻度视物模糊,经眼科治疗后缓解,未观察到其他不良反应。

莫沙必利是消化道运动促进药[4],是治疗FD有效药物之一。在FD的治疗过程中,单纯用消化道动力药和(或)质子泵抑制剂(PPI)往往效果欠佳,长时间问医用药反过来又增加患者精神压力,加重其抑郁焦虑症状。同时,FD患者中以动力型障碍为主,大多数患者与精神心理等因素有密切关系[5],黛力新可迅速有效改善抑郁焦虑症状。随着抑郁焦虑症状的改善,FD之消化道症状亦随之减轻,并最终得到缓解[6]。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黛力新联合莫沙必利治疗FD,大大地加快了症状缓解速度,其临床疗效明显得到提高,而且复发率明显减少,不良反应轻微,故笔者认为此方案是治疗FD较理想的方案,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萧树东.江绍基胃肠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52.

2 吴云林.功能性胃肠疾病诊断标准[J].新消化病杂志,1996,4(11):601-602.

3 窦艳玲,樊艳华,刘霞,等.心理因素与功能性消化不良[J].中华消化杂志,1997,17(Suppl):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