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税务监管模板(10篇)

时间:2023-06-11 09:10:1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企业税务监管,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企业税务监管

篇1

会计报表是以会计账薄为依据,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个体在某一时间内的财务信息的报告文件。会计企业报表的主要目的是:一方面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准确的财务状况信息,为企业管理者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另一方面为企业纳税人员用来纳税申报、缴纳税款的重要依据。因此基于企业会计报表的重要性,企业财务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编制会计报表,实现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科学性。但是基于私有利益考虑,部分企业为了实现偷税漏税,他们选择舞弊粉饰会计报表。因此本文从纳税申报的角度阐述编制会计报表编制的措施以及加强税务监管的举措。

一、企业会计报表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核实不足。

会计报表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将企业所有的资产准确无误反映出来,以此让外界了解到企业的真实财务经营情况,但是具体到会计报表编制的时候,尤其是财务人员在做账的时候,他们会将“费用科目”计入到“资产科目”,然而对于固定资产中已经变卖的资产,在进行做账时却不进行账务处理,结果导致企业的资产真实情况没有如实在会计报表中体现出来。此种方式是企业实现偷税漏税的主要做法,也是税务监管的重点方向。

(二)资产负债表失衡。

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现金流量表。其中资产负债表是会计报表的重要内容。企业会计报表编制存在资产负债表失衡的现象,其主要是因为企业损益没有得到及时的结转,进而导致负债表失衡。比如企业在编制负债表时,没有将生产成本算入到“货存科目”中,但是资产负债表却包含该产品,因此造成负债表失衡。

(三)容易出现“两套账”。

会计报表编制需要涉及到多个部门、多个系统,而且在进行会计报表编制时还需要选择合适的会计政策,但是基于会计选择功能的存在,一些企业在进行会计报表编制时往往会利用选择职能,进行会计舞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两套账”。以企业进货记账为例,基于企业交易的需要,赊销业务在企业经营中属于非常正常的业务,但是企业却存在在进货时不记账或者少记账,设置企业在进货结算时存在账款不经过单位财务账户的做法,这样很容易形成“小金库”,进而会给税务部门的税收监管工作造成巨大的影响。

(四)企业财务报表附注信息不全面。

附注是对财务报表的重要补充,但是事实上企业在进行会计报表编制时往往会忽视报表附注信息的披露,一方面是披露的信息不全面,附注只是简单地对信息进行概要的披露,没有将企业全面的信息进行反馈;另一方面是附注披露的信息缺乏有效性。会计报表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但是附注披露的信息在实用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二、编制会计报表的准备工作

(一)认真核实企业的所有资产,保证将企业资产如实进行反映。

会计报表就是将企业所有的资产进行集中汇总,同时资产核实工作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因此需要做好资产核实工作。资产核实主要包括对企业现金以及票据进行清点、对货物进行核对、排查固定资产价值。如果在资产核实中发现存在不符实的问题时,要将其进行深入分析,然后进行处理;另外会计报表也是对企业经营内容的分类,因此作为会计人员要根据企业权益情况进行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对财务信息的原始资料进行核对。

(二)债务清理。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存在债务是非常普遍的,但是企业要积极就债务进行清理,保证企业信誉得到维护。利润是企业盈利的表现,负债影响企业盈利指标的核算,因此企业会计人员要正确处理债务情况,及时进行债务清理,以便企业会计报表中的数据符合企业真实的经营情况。另外基于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企业也要调整会计科目和财务系统,设置备查薄,以便将企业的各种信息记录在其中,进行会计科目的调整。

(三)复核成本。

成本关系到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企业成本的复核是提高会计报表质量的主要措施,而且成本核算结果还会关系到企业的纳税工作,因此在进行会计报表时要认真对成本进行核实,保证成本计算方式与结果的准确性。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降本损耗是企业生存的关键,因此企业要将成本费用核算作为重中之重,强化对预算控制的管理,严格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明确重点业务和环节的费用控制目标,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最终实现企业成本降低。

(四)内部转账。

内部转账属于细致工作,其涉及的层面比较广,因此在进行报表编制时需要做好以下工作,计提坏账准备、转销经批准的“待处理财产损溢”、摊销待摊费用、摊销各种资产以及预提利息等。

(五)结账。

结账是进行财务报表的必要流程,结账工作主要包括将损益账户转入利润账户中、将税后净利润转入利润分配账户、在进行利润分配之后进行决算报表。总之经过系列的准确工作,才能保证财务报表工作的顺利实施,才能为纳税工作提供重要的保障。

三、提高企业税务监管工作促进会计报表科学性的对策

(一)完善税务风险控制基础环境。

基于税务监管对会计报表编制的监管作用,煤炭企业要从内部风险控制环境入手:一方面要完善企业组织结构,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机构。煤炭企业要立足于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设定由主管领导成立的税务风险管理机构,税务管理机构在企业决策层中要占据重要的地位,并且要设立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人员。规范税务监管工作的流程,通过完善财务制度建设规范税务管理流程。例如冀中能源邯郸矿业集团聚能物资有限公司就构建了税务登记管理制度、税务核算管理制度、税务申报管理制度以及发票管理制度等;另一方面提高办税人员的综合素质。纳税申报工作涉及的方面比较广泛,因此需要工作人员要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在实践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企业会出现非主观逃漏税的现象,造成此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办税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而造成的,因此煤炭企业要强化对办税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定期组织他们进行税务业务培训。

(二)建立科学的纳税评估指标体系。

纳税评估指标是指导企业纳税工作的重要依据,科学的指标体系可以引导企业对纳税涉税情况进行全面评价与风险,实现企业的自我检查:一是建立所得税评估指标体系。所得税是煤炭企业纳税的重要内容,因此煤炭企业要严格按照现行的所得税规定计算本单位的所得税纳税指标体系;二是建立增值税纳税评估指标。作为煤炭企业,增值税是税务机构向企业征收的主要税种之一,因此企业要按照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规定建立增值税纳税评估体系;三是设定纳税统筹指标体系。煤炭企业设定纳税统筹其目的就是通过税收政策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因此煤炭企业要利用纳税统筹,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三)创新企业税务监管模式。

一方面企业要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企业会计报表编制的质量关系到企业的健康发展以及纳税工作的实施,因此企业必须要从内部审计监管着手,强化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经济履行情况以及财务运行情况的监督,实现企业纳税工作的顺利实施;另一方面企业也要尽可能开展“外包”业务。通过与专业机构的合作,将企业的财务报表编制等工作呈交给专业化的税务中介,以此实现企业涉税工作的顺利实施。总之基于企业会计报表编制工作的重要性,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重视会计报表编制准备工作,以完善的管理手段提高会计报表的质量。当然作为企业纳税管理人员一定要借助税务监管职能的优势,引导企业会计工作,以此实现企业纳税涉税工作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玉芳.企业会计报表税收分析模式探讨[J].财会研究,2010,1

篇2

一、前言

就目前市场竞争形式来看,金融危机的席卷使我国企业面临着非常严峻的经济发展形式,企业要在这种恶劣的市场环境中立足就必须保证自身资源充足的同时具备各种应付风险和问题的应变能力。税务风险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中重要的环节之一,税务风险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必须督促自身积极构建一个科学、合理、可行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并且充分认识到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税务风险的有效预防和处理,从而保证企业能够获得一定的市场竞争优势。

二、企业税务风险的主要内容

无论企业的规模、收益如何,一旦设计到税务问题,就不可避免的存在税务风险的问题。企业存在的目标是为了盈利,所以开展的活动也都是围绕经济效益而开展,纳税行为也不例外。许多企业采取各种形式去逃税、漏缴税,虽然为企业谋得了短期经济效益,但是却为企业的发展埋下了深深的风险隐患。通常情况下,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大多就是企业未按相关税收政策而发生的税收风险以及盲目进行节税而放大了某些税务风险这两个方面。按照涉税环节的不同可以将企业税务风险大致划分为:第一,由于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不合理或业务流程制定不规范而引发的税务风险;第二,没有完全领悟税收政策而引发的税务风险,主要体现在收入、成本、费用以及特殊项目的确认上,如优惠税率的使用等;第三,由于财务处理不当或者关联交易而引发的税务风险,如企业内部融资等;第四,发票管理和税务处理引发的税务风险,如增值税发票的保管、营业税的处理等;第五,在缴税申报及缴纳的过程中,由于不及时性或其他问题而引发的税务风险。按照税务风险的影响程度可以将企业税务风险划分为:第一,资金风险,对企业的正常运营造成直接的影响;第二,违法风险,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在纳税处理上有意无意的违法行为有可能直接构成犯罪;第三,信誉损失风险,一旦企业涉及税收违法政策被暴露出来,会直接对公司的声誉造成恶劣的影响;第四,税收政策风险,这是企业违反了一些税收法律相关规定而导致的无形损失。

三、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从目前企业税务风险的现状来看,可以从主观和客观原因来分析。从主观原因的分析主要从四个方面来体现:第一,企业纳税意识薄弱,忽视了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第二,企业内部税务风险管理机制设置不合理,导致内部税务风险管理秩序管理;第三,企业对内部税务风险管理的监管机制设置不合理,制度不监督;第四,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低,专业能力有限,对税收政策的理解不够全面。从客观原因的分析主要从三个方面来体现:第一,目前我国企业税务制度不健全,漏洞太多;第二,具体税务执法工作落实不到位,需要进一步规范;第三,税收政策自身存在不确定性的特征,企业与税务机关因为各自的利益及出发点不同,博弈在二者之间总是客观存在。就目前而言,产生企业税务风险的客观原因一时之间难以消除,企业对于此也是无能为力,唯有从主观原因着手,不断增强自身的税务风险意识,加强对企业内部的税务风险管理,构建完善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

四、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具体途径

(一)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

企业税务风险不仅有内部和外部的原因,也有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因此要解决一系列企业风险问题,要求企业必须把握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如全面风险理论,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主要由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策略、信息沟通、问题监察等八个部分组成,税务风险管理应以此为理论基础,详细的了解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流程和方法,及时准确的编制企业适用的税法规范制度并不断更新;建立及完善健全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及更新系统,保障企业税务管理系统与国家法律规范的标准保持一致,以此来构建科学的、全面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从而实现企业科学、有效且全面的税务风险管理。

(二)制定风险控制流程,设置风险控制点

我国税务局颁布的《大企业税务风险指引》的文献,其中明确指出了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并且为一些具体的税务风险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和措施,不仅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使得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提供了政策依据。企业应该在围绕《指引》展开一系列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工作,设置税务风险控制点,采取人工控制机制或自动化控制机制,建立预防性控制与发现性控制机制。针对重大税务风险所涉及的管理职责与业务流程,制定覆盖各环节的全流程控制措施;对其他风险所涉及的业务流程,合理设置关键控制环节,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协同相关职能部门,管理日常经营活动中的税务风险,联系企业具体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适合企业发展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并且严格落实制度具体方案,最大限度的控制企业的税务风险,杜绝企业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促进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三)遵循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特殊原则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要求企业必须遵循及时准确申报、按时缴纳、绝不拖欠的特殊原则,坚决履行企业纳税任务,尽可能的降低企业税务风险对企业正常运作的影响。除此之外,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要求企业还用遵循成本效益、全面性、可操作性、目标导向性以及有效性等原则,帮助企业成功化解各种税务问题,并且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提供指引,从而促进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四)提高税务风管理人员对税务风险管理的认识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人员普遍风险意识薄弱,这也是制约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发展的一大问题,作为税务风险管理的主心骨,不仅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及专业水平,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风险意识,才能有效地促进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发展,避免出现因为“谋私利”、“中饱私囊”等的现象。同时增强对风险的预知能力,最大限度的降低税务风险带给企业的损失。

(五)规划税务风险应对策略

税务风险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可大可小,企业对风险的应对也有多种策略,可分为可接受、逃避、转移、小心管理等。因此,在处理税务风险上可按照税务风险的危害程度来选择应对策略,对于比较容易发生且风险影响大的风险尽可能的避免;对于比较容易发生但危害程度小的可选择转移;对于发生几率小危害程度也小的风险可选择小心管理的策略,尽量控制风险使其合理化;对于发生几率和危害程度都小的风险,就可以选择可接受,适当适量的风险反而有利于推动企业的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为保障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遵循纳税原则,把握全面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重视相关的政策依据,重视税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风险意识的培养,构建一整套科学且全面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增强企业的税务管理水平,进而增强企业的竞争软实力,巩固企业的竞争地位,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朝霞.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浅析[J].现代商业,2011,(35):227-227.

[2]胡一梅.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3.

篇3

一、企业集团税务风险的形成机制

1、税收立法层面的税务风险

我国是以公法为主体的国家,由此决定了整个税法体系首先建立在保障国家行政利益的基础上,对于国家行政权力的保护远远大于对纳税人利益的保护。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的权责关系并不完全对等,纳税人处于一种相对劣势的地位。在税收管理实践中,由于税收征纳关系的不平与适用同一法律时事实上地位的不平等及在法律、法规中赋予行政机关过多的自由裁量权,纳税人即使具有较为充分的理由,税务机关也可以利用“税法解释权归税务机关”而轻易加以否定,从而使纳税人的税务风险大大增加。

2、税收行政层面的税务风险

我国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信息的严重不对称,是增加纳税人税务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相当一部分具有适用性、比照性的政策处于非公开状态,税务机关对于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不够,一般仅限于有效范围的解释。对于新出台的税收政策,缺乏提醒纳税人予以关注的说明,因此很容易误导纳税人,使其跌入税收陷阱。

3、客观经营环境层面的税务风险

如交易环节中的税务风险,像虚开、代开增值税发票问题就给正常经营的纳税人带来巨大的税务风险,虚假发票、违法犯罪行为防不胜防。再比如,企业在对外兼并的过程中,由于未对被兼并对象的纳税情况进行充分的调查,等兼并活动完成后,才发现被兼并企业存在以前年度大额偷税问题,企业不得不额外承担被兼并企业的补税和罚款的损失,这也是来源于客观经营环境的税务风险,由于信息不对称,这类风险极难规避,只有通过投入大量的信息搜寻成本才能降低风险。

4、纳税人层面的税务风险

在税收征纳工作中,纳税人并没有树立与征税机关平等相处的观念,不积极主动享受法律赋予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在税务问题处理上不是以税法为准绳,而往往以个别税务人员的意见作为执法标准。即使与税务人员的意见相左,也往往采取息事宁人、得过且过的方式放弃正确的权利主张。同时办税人员受自身业务素质的限制,对有关税收法规的精神把握不准,虽然主观上没有偷税、逃税,这种情况会造成企业税务风险的上升。显然责任心也很重要,如果办税人员缺乏责任心,未按规定计税或及时申报纳税,就会形成税务风险,而这种原因导致的税务风险是最难控制和管理的。

二、企业集团税务风险管理机制构建

税务风险的存在不仅对企业影响重大,甚至会危及经营者自身。那么,如何回避或降低这一风险呢?

1、税收风险管理的一般框架

税务风险管理贯穿于集团经营活动的各个部门,因此税务风险控制的关键在于协助过程责任人来识别、量化并管理风险。过程责任人需要一个风险管理框架,以便理解这种以过程为导向的方式方法。制定税务风险管理过程的框架是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基础与前提。图1列明了一个有效税务风险管理过程的基本构成要素。

2、税收风险管理中税务风险评估的基本过程

(1)识别税收风险

识别必须管理的税务风险以确保企业经营模式的成功。例如,存在于企业正常运作内的风险和在追求新成长与利润机遇过程中的税务风险是什么?哪些税务风险能够改变企业模式的基本驱动要素?

(2)分析税务风险

无论税务风险存在于一个企业之外或存在于其过程或活动之中,税务风险评估做得越严格,那么企业就越能够处于一个更好的位置去管理这些税务风险。对于关键税务风险的驱动因素分析,对于关键过程的过程标定和环境评估技术手段将能够提高分析过程的效率。

(3)评估税务风险

评估税务风险的严重性、可能性和财务影响,可以依据企业所要求的精度来选择多种分析方法。评估税务风险时,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会将主要精力放在社会整体税收环境、竞争对手的税收负担水平、企业整体的税务政策风险等重要的因素方面。企业内部业务负责人则会将重点关注在其管理的具体过程与业务上面。假如业务责任人确定了影响企业全局的重要问题,那么结论则会向上反映到企业高层。

3、税收风险管理的策略

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策略包括避免、保留、减少、转移和利用税务风险。在评估是否合乎需要或不合乎需要的基础上,企业首先决定是接受还是排除某种税务风险。合乎需要的税务风险是那种在今后企业经营模式正常运做中所固有的那种税务风险。如果某种税务风险是不合乎需要的,如无法对承担的相关风险提供有吸引力的回报或企业没有能力控制类似风险,那么就应排除和回避此类税务风险。

(1)保留税务风险

接受目前的税务风险水平不能再加大。通过增加额外费用,在市场与法制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弥补税务风险承担者的损失并通过这种方式重新定价产品或服务。通过下列手段实现税务风险自保:及时进行税务风险评估;对先行税务风险的关键控制点进行分析;合理纳税规划,在可接受的税务风险水平下维持原有的业务操作模式;设置专职人员作出决策并定期进行税务风险测评与监控、据此作出意外事件的反映计划。

(2)减少税务风险

降低风险:合理调整业务操作模式,减少税务风险触发机会。控制风险:通过内部税务操作规程控制,将不可预见的意外税务风险个件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

(3)利用税务风险

通过有效的方法在企业内部化解税务风险,并产生预期收益。通过企业的经营模式将财务、生产、销售及企业组织进行多样化改造。通过重组、合并等手段充分利用税务政策,享受税务规划收益。通过游说与公共关系活动影响税务监管部门的决策。比如如果一个企业文化是不诚信或无视法律约束和不遵守社会公德的,那么这个企业就会有违反税法的可能性,也就是有可能存在税务风险或者税务风险较高。诚信、遵守法律和社会公德的企业文化可以帮助企业避免或减少税务风险,企业文化会培养企业员工形成一套工作风格,包括遵守税法和社会责任,诚信纳税。

4、加强企业集团税务风险管理的辅助措施

(1)建立税务风险预警报告制度

在企业税务风险防范中,有必要为一些特殊税务风险建立预警报告制度,同时建议定期制作税务风险预警报告。定期税务风险预警报告是对一定时期如每季、半年对过去一个时期企业存在的税务风险和下一时期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分析所作出的预警报告,该报告的频率和时期长短取决于企业所处税务环境的复杂性和企业自身的风险偏好。而特殊税务风险报告是对那些特别的、紧急的情况,如突然颁布的税收政策直接造成企业成本、费用上升,这种特殊情况会对企业现有经营或未来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企业税务人员必须将该项情况的背景、内容、影响程度等用书面的报告形式呈给企业管理层,找出合法有效的税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策略与方法。

(2)积极借助专业税务中介

税务筹划是一项高层次的理财活动和系统工程,而我国很多企业集团的企业税务筹划人员往往不能全面地掌握企业发生的所有业务涉及的税收政策,特别是企业在发生特种业务时,税收政策可能规定的不明确,企业又不愿意或不方便和税务机关沟通,所以,寻找一个专注于税收政策研究与咨询的中介组织就显得十分必要。中介组织还可以作为企业税收风险的外部监控人,代替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一部分职责,更好、更专业地监督、发现企业的税收风险并提供解决方案。因此,对于那些自身不能胜任的项目,企业应该聘请税务筹划专家(如注册税务师)来进行,以提高税务筹划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完成税务筹划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从而进一步减少税务筹划的风险。

(3)加强税务应急措施的实施

我们知道,并不是所有风险都是可控的。比如一次性偶然税务检查发觉企业因会计核算失误造成偷税事实,这时企业不得不面对高额的罚款和滞纳金,如果该事项被认定须承担刑事责任,那么企业就有必要运用危机管理来处理该事项。企业积极地采取措施应对税务风险是有必要的,比如采用公关方法来说服税务机关相信企业的涉税失误行为是由于过失而非故意造成的,或者通过税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出面解决问题,或者通过法律途径积极应对税务风险。企业通过合法的应对措施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为减少企业的损失,防止企业因该涉税事件对企业商誉、正常经营活动的影响。

总之,风险是从来都不会自动消失的,如果企业不去主动控制它,它就会反过来控制企业,让企业付出沉痛代价。税务风险控制的目的就是降低风险,让企业不必支付因不懂税法而多缴纳的税款,可以让企业不必承担因延迟申报而带来的滞纳金或罚款,也可以让企业免受因偷税等不法行为而倒闭、破产、信誉受损等不利局面,更可以让企业面临税务机关的质询或调查时捍卫企业的正当权益。

【参考文献】

[1] 陈丙、洪祺福、张玉:石油企业纳税筹划的风险与防范[J].税务研究,2005(2).

[2] 刘涛、孟卫东:企业税收筹划的组合效用分析[J].财政与税务,2004(3).

篇4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在防范税务风险的同时为企业创造最大利润。随着我国税收制度的不断完善,面对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的竞争环境,建安大型企业如何进行税务风险管理,以期达到最大限度地降低税收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就成为摆在企业各级领导及财务人员面前的一件大事。建安大型企业税务管理面临的突出矛盾是,一方面大型建安企业组织结构庞大,经营业务多样,经营活动复杂,管理难度大;另一方面税务管理力量相对薄弱,管理资源缺乏,管理环节滞后。目前许多大型建安企业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一些企业尽管在不同程度上建立了内部控制或风险管理制度,但都偏重财务报表目标,而不太重视涉税合规目标。《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及《企业内部控制规范》,重点关注的也是企业经营目标和财务报告方面的目标,税务合规方面的内容比较缺乏或单薄。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有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而建安大型企业点多面广,税务风险防范与管控的任务异常复杂而艰巨。

一、当前大型建安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现状及分析

1.建安企业产品施工的特殊性给建安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带来难度

建安企业具有经营分布点多、面广,在其提供劳务和建造产品上具有跨区域、工程项目周期长和成本核算程序复杂,各施工地纳税环境差异大,税务风险管理难度高。多数大型建安企业跨省、跨国经营,企业需要面对世界各地层级不同的税务机关及国外税制的管束。而不同管辖区域的税务机关对税法关于建安企业政策规定的理解和执行差异很大,这就额外增加了建安企业担负税务风险的系数,给企业内部税务风险管理带来难度。

2.税收行政执法不规范以及税企信息沟通不及时,不可避免地增加建安企业的涉税风险

税收政策执行偏差的可能性在我国是客观存在的,这就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税务风险。国家对建安企业外地施工实行施工地和注册地税务机关双重管理的税收政策,各地方税务局都采取“以票管税”、强化税源管理等征管措施,导致企业执行难度大,税企争端多。南京、广州等地方税务局按建安企业营业收入的1%加征个人所得税;四川等地方税务局按2%预征企业所得税,以解决机构所在地和施工地主管税务机关对外出经营建筑企业争抢所得税或都不管所得税的问题。这就要求建安企业每到一地施工都应事前到机构所在地和施工地的地方税务机关详细了解相关的税收管理政策,以减少税务风险。

3.大型建安企业的税务风险通常与做假账或者简单的账面差错关系不大,主要来源于企业管理层的纳税意识和观念不够正确,相关内部风险防范制度缺失或不够健全,经营目标和经营环境异常压力等诸多方面

在施工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中,从投标决策开始到竣工结算很容易忽视税务因素,加上施工企业层层转包分包,对项目管理的税务风险意识又比较淡薄,这样就可能增加涉税风险。建安企业是完全市场竞争下的微利企业,我公司一年完成了近30亿的施工产值,完成的营业利润也只有近2500万元, 仅占施工产值的8.3%。如果因税务风险意识淡薄导致税务稽查处罚,企业的税务风险很容易转化为直接利益损失,这样不仅会吞噬企业利润,阻碍商业目标的实现,还会给企业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4.建安企业税务管理力量相对薄弱,管理资源缺乏,管理环节滞后,企业税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大型建安企业点多面广,有的只是在总部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有的甚至连总部都没有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只是象征性地配置了税务管理岗位。各个施工地点更谈不上配置专门的税务管理人员,相关的税务管理工作一般都由各项目经理部或分公司财务人员兼任,他们面对我国税法及其相关法规的不断变化,缺少涉税辅导及税法后续教育,对税法的理解、认同和把握有一定的偏差,这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在增加企业的税收负担。

二、大型建安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管控应对措施

1.提高对税务风险管理的认识,加强税务风险管理文化建设

企业应倡导合法纳税、诚信纳税的税务风险管理理念,按照《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办理税务登记,准确计算税金,按时申报、足额缴纳税款,规范纳税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在企业内部营造税务风险管理环境,增强员工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将税务风险管理的工作成效与相关人员的业绩考核相结合,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并把税务风险管理制度与企业的其他内部风险控制和管理制度结合起来,将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全面有效的企业内部风险管理体系。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与防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建立税务风险管理机制,把税务风险管理意识融入到企业的战略管理过程中,以形成既拥有风险管理防御能力,又有战略管理规划,使税务风险管理和战略管理有效地融合。税务风险管理由企业管理层负责督导并参与决策,管理层应将防范和控制税务风险作为企业经营的一项重要内容,促进企业内部管理与外部监管的有效互动。

2.管理环节前移,变事后管理为事前管理和事中监督,提前发现和预防税务风险,做好日常风险处置预案

税务风险管理是公司税务管理的基本和首要任务。加强对建安企业各项目经理部或分公司税务风险因素的识别和应对,重在事前防范,做好“曲突徙薪”式的工作,这不仅有利于控制风险,也为公司经营提供了通过税务筹划创造价值的可能性和空间。建安企业应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内部和外部以及各施工地点的相关信息,查找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业务流程中的税务风险、分析和描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条件,评估风险对企业实现税务管理目标的影响程度,从而确定风险管理的优先顺序和策略。对于监控和分析到的风险,应仔细分析原因并加以解决。这是一项长期的日常性工作,要实行动态管理。可根据需要在各项目经理部或分公司设立税务管理岗位。

3.强化企业信息管理建设,制定税务风险管理控制流程,明确风险控制点

企业应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的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税务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建立和完善税法的收集和更新系统,及时汇编本企业适用的税法并定期更新;企业应根据业务特点和成本效益原则,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税务风险管理的各项工作,建立涵盖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和内部控制系统各环节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企业可以利用计算机系统和网络技术建立内、外部及各施工地点的信息管理系统,有效的信息系统能确保企业内、外部及各施工地点信息通畅,能确保企业税务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企业税务部门与企业管理层的沟通和反馈,发现税务风险先兆和实际问题均能得到及时的关注和妥善的处理。企业内部完整的制度体系是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基础。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合理与科学,从根本上制约着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程度。如果企业缺乏完整系统的内部管理制度,就不能从源头上控制防范税务风险,也就无法有效地提高防范税务风险的效益。大型建安企业应结合内控管理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一是加强内部控制,即“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二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和网络技术,对具有重复性、规律性的涉税事项进行自动控制”;三是制度流程不是一成不变的,建安公司业务和税收规定都是不断变化的,制度流程也要及时进行修订完善。

4.配备专业的税务人员

由于税务管理的专业性、政策性和复杂性,税务管理工作对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较高,配备合理的岗位和人员,是公司有效管理税务风险的必要条件,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企业应定期对负责涉税业务的员工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一般来说,税务管理人员首先需要深刻理解税收法规,这是最基本的专业能力;其次要熟悉建安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因为纳税处理基本以会计处理为基础;最后,还要熟悉建安企业业务以及整体经营战略,不熟悉业务就无法深刻理解某些相关的税收规定, 不把握经营战略则难以发挥税务的事前筹划、规划作用。另外,这些人员还必须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税收政策不断变动,要求税务管理人员不断提高学习、思考和研究的能力,确切说税务管理部门要成为“学习型部门”。

5.利用纳税评估降低税务风险

纳税评估是由税务机关运用数据信息比对分析的方法,对纳税人报送纳税申报资料及提供的相关涉税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进行系统的综合分析评定、核实,从而做出定性、定量判断,进一步对纳税人实施管理和服务的行为。目前很多企业及其财务人员缺乏税务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因不熟悉税法规定或无意之失而造成的税收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从而导致企业被税务违法处罚风险增大。因此企业应借鉴税务机关的纳税评估方法,通过分析财务部门各月、季、年申报和上缴的税款情况,财务报表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主附表之间的逻辑关系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内部自检。从故意税务违法风险、非故意行为导致结果违法的税务风险、税收政策调整或主管税务机关责任带来的税务风险、客观上少缴税款的无责任税务风险等方面,采取手工和计算机软件相结合的办法,深入开展宏观税负分析活动。充分利用纳税评估活动,详细剖析容易形成税务违法风险的不同风险点,分别采取相应措施,降低企业纳税风险。

6.建立良好的税企关系,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 税收具有财政收入职能和经济调控职能。政府为了鼓励纳税人按自己的意图行事, 已经把实施税收差别政策作为调整产业结构, 扩大就业机会, 刺激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由于我国人多面广,国家的宏观税收政策具有较大的弹性空间,对政策法规的不同理解及地域差异造成了各地的税收征管模式各不相同,各地税务执法机关也就拥有了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因此, 企业要注重对税务机关工作程序的了解, 加强联系和沟通, 争取在税法的理解上与税务机关取得一致, 特别在某些模糊和新生事物上的处理得到税务机关的认可,减少涉税风险。

7.加强税收法规学习,准确把握税收政策

我国税制建设还不完善,税收政策变化较快,许多税收优惠政策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和区域性,这就要求企业在准确把握现行税收政策精神的同时关注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经营效益的影响。通过税收政策的学习,掌握税收法律政策变动的情况,审时度势,用足用准国家税收政策,降低不必要的纳税成本和其他成本。综上所述,大型建安企业产品施工的特殊性决定了税务风险控制的艰巨性,企业管理层应充分认识到建安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员工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对税务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使企业随着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在防范税务风险的同时降低企业整体风险,从根本上解决税务风险问题,从而降低纳税遵从成本,为企业创造最大利润。

参考文献:

篇5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的企业都在迅速发展,国家对其的管理也越来越重视,在法律制度上,都有了许多规范。其中较为重要的税收项目,作为国家国库收入的来源,国家对此非常的重视,对企业的税收有着细致的规定。这一方面提高了国家的国库收入及对企业的管理力度,在另一方面也给企业带来的一定的负担,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之一。因此,税务的筹划工作逐渐引起了管理者的重视,成为了管理层的日常工作之一,其具体的应用渗透到企业建设、经营、发展及最终获得利润的各个方面,是企业在依法经营的同时,通过调整自身的各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税务筹划的内涵

税务筹划是指纳税人在充分的了解的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对于企业的各项事务,如筹集资金、日常经营、投资活动到最后的利润的分配等环节进行有效的统筹规划,在保证企业正常经营的前提下,制定最为合理的纳税方案,从而是企业在缴完税额后的利润达到最大的综合管理过程。其与偷税偷税的最大区别在于,偷税漏税是在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弄虚作假,获得非法的利益,必然会受到相应的处罚。税务筹划则是在遵守各项法规的前提下,对企业自身的各项活动进行调整,而达到利润最大化的过程,是一种合法经营策略。

二、税务筹划在财务管理中相关应用

(1)资金筹集方面。一是权益性筹资。该类性质的资金筹集方式主要是发行股票、留存收益、吸纳直接的投资等。由于该方式的特殊性,其支付的股息无法在企业的税前利润中减除,减税的效果极其有限。企业将通过各种方式累积的留存收益投入到经营活动中,随之出现的税收需要企业自身进行承担,因此一般来说,权益性资金筹集在减税上并没有较大的优势,不是理想的筹划方案。二是负债筹资。负债资金筹集的方式有银行贷款、企业间的借款、发行债券等。该方式所需要支出的利息等,可以在税前进行扣除,减少利润,企业的应缴税款会相对减少,具有一定的减税作用。如果企业的利息与税收的比值超过年利息率,需要提高负债资本在总体资金中的占比,以一高权益资本的收益效率,在财务方面,形成杠杆现象,可以有效的减少企业的税收负担,并保证股东价值达到最佳状态。国家在这一方面有着明确的规定,指出通过发行债券筹集资金和银行借款支付的利息应在税前将其减除,如果是通过向非金融机构或者一般企业借款进行支付的利息,不超过当前金融机构的利率的部分可以在税前减除,但是超过的部分则不允许在税前减除。因此从减税的角度看,应将负债筹资的比例作为参考的指标之一。(2)日常经营活动。一是存货计价方法。企业在发出存货是一般使用先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后进先出法、移动平均法等方式进行计价,选择上述哪一种计价方式,都会给发出存货的成本带来不同的影响,从而造成销售成本的波动。如果出现物价上涨的情况,可以选择后进先出的方式。年度的后期存货量较少,成本较高,应将其利润押后到下一个年度,一边将缴税的时间一并押后。在回落后,可以选择先进先出方式,年度后期的存货的成本为当前成本,销售成本则按照高价计价,也让可以将利润押后至下一年度,也将缴税时间延长至后一年度。二是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的折旧计算方法分为直线折旧法和加速折旧法,不同的折旧方式计算出的折旧额是有较大区别的,成本的计算项目也不尽相同。在同一比例税率的制度下,每一年的所得税税率没有搏动的环境中,应采用加速折旧法;若果出现今后所得税的税率有变化,且越来越高,应采用平均年限法进行折旧计算,能够有效减少税收额。三是销售过程。在销售过程中的税务筹划包括销售收入的确认和混合销售行为两个部分,二者均是对税收额度影响较大的因素。在各种不同的付款方式,确认销售收益的时间有许多区别。企业则应通过各种方式将该确认时间延后,即延迟纳税履行的时间,降低该时期内的现金流动量,达到延缓纳税的目的。在混合销售方面,我国的税法中明确指出,如果混合销售中,增值税为主要,需要一并缴纳增值税税额,若营业税为主要,则需要一并缴纳营业税税额。企业的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合理配置需要缴税的货物及无需缴税的劳务的占比,确认税额最少的安排计划。(3)投资活动。一是投资方式。企业从事投资活动是,其出资方式十分丰富,包括现金投资、机器设备及厂房建筑物等固定资产投资、土地使用权及其他产权等。如果企业的投资方式为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投资,在上述资产的运作过程中,应分期计算折旧或者摊销项目,固定资产的折旧应在税前进行减除,从而减少所得税的税额。在无形资产摊销方面可以将其视为管理费用,在税前将其减除。另外,如果存在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投资过程中的产权变更现象,应先对资产准确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升各项设备的使用价值及其他附加价值,并通过设备折旧及无形资产摊销,降低被投资企业的所得税及计算基准,从而发挥出减少税收额的的作用。二是投资行业选择。国家在进行税法的指定时,出于优化产业结构,鼓励或者限制某些特殊行业的发展,在税收方面对于各个行业有不同的规定。如果是高新技术产业,为了鼓励该类行业的发展,符合相关要求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以享受15%的优惠税率。另外国家对公益性产业也有政策鼓励,如从事绿色环保事业的产业、资源综合利用的行业等,都可以享受一定的减免税额的鼓励政策。基于该类政策,其偶也在投资时,应将国家对该行业的税务政策有清晰的了解,权衡利弊后,全面考量,再进行投资决策。(4)利润分配方面。在利润分配为方面,如果企业的性质为股份有限公司,则应将股利作为利润分配的主要形式,包括现金股利、股票股利等。上述两种利润的分配形式在税法中有不同的规定,现金股利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而股票股利则不需要。所以,基于上述政策,企业在股利的实现形式上,应合理调整相应比例,减少当期的现金流动量,适当减少股东的税负负担,保护股东的利益。

三、总结

税务筹划并不是一项单一的工作,而需要管理者从整体上进行把握控制,在企业的资金筹集、日常经营、投资活动及利润分配等整个企业活动的环节,及其各个细节方面进行系统的统筹规划。现代我国的企业税务筹划还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完全形成完整的理论及实践机制。上文仅从一般理论的角度阐述了税务筹划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而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会有许多区别,管理者需要在企业的实践活动中对本企业的情况进行全面深刻的分析,并针对企业经营的特点、方向及任务目标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计划,探索出与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充分发挥出税务筹划的优势,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力,使企业的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团团.税务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财会通讯.2010(32):86~87

篇6

(一)提高财务队伍自我学习能力

以思想建设作为财务队伍建设和理财文化建设首要工作常抓不懈,打造财务“学习型”团队。思想上,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职业道德培训,深入开展廉洁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强化法制观念和财经法律意识,提高财务队伍的思想修养和理论素养。业务上,树立“学习工作化”和“工作学习化”的理念。

(二)推进财务队伍职业化建设

通过财务人员职业生涯的管理,匹配个人职业需要与公司发展的需要,为财务人员提供良好的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加强对核心人才的激励,建立公司内部人才梯队,使人力资本不断增值。

(三)增进财务队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以人为本,营造和谐的理财文化氛围”是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善待员工,切实维护员工的根本利益,尊重员工的价值和愿景,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积极开展富有创意、丰富多彩的专题辅导讲座、登山比赛、拓展训练等文体活动,营造充满活力、精诚团结、融洽和谐、积极向上的团体氛围,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公司财务队伍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管理现状

公司财务资产部共有财务人员10人,其中主任1人,副主任2人,专职7人。岗位设置如下:主任、副主任、县公司财务总监、总帐报表管理、基建工程财务管理、技改业扩大修工程财务管理、固定资产与物资核算管理、电价电费管理、现金流量管理、债权债务管理、税务管理、农电财务管理、集中报帐审核管理、财务稽核、综合与档案管理、出纳。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6人,初级职称1人,高中职称占90%:从学历层次上分析,硕士4人,本科3人,大专3人:年龄35岁以下6人,占60%。从男女比例上看,男性2人,女性8人,占80%。目前,公司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管理:

1.建立培训机制,以职业能力建设重点,努力提升财会队伍素质和能力

公司每年组织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会计人员每年接受培训(面授)的时间累积不应少于24小时”,这既是提高财会人员自身素质的要求,也是加强财会人员管理的要求。通过继续教育,可以养成财会人员持续学习的能力,促使财会人员及时适应会计准则和财务通则的改革步伐,充分发挥财会队伍的监督服务和决策支持作用。同时以财务调考为抓手,重点做好财务调考培训。公司每年组织两期集中封闭培训,专人负责组织实施培训,专人负责后勤保障,自行组织模拟考试,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2.实行岗位轮换,确保“一岗多能”

对各岗位进行分析,结合实际要求,鼓励员工掌握与本岗位专业相近的业务知识,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灵活地运用有效培训手段大力开展员工“一岗多能”职业能力培训。提高员工个人能力素质水平,实现人岗匹配的目标:加大员工多岗位流动,加速人才素质提升,加快年轻大学生的培养。如今财务人员都已经进行轮岗,每位财务人员都能熟悉2-3各工作岗位,确保人员流动时能够无缝对接。

3.立足岗位,创新财务管理工作

加强财务队伍建设,注重个人软实力的培养,要求各专责从管理、技术、操作技能等方面,立足岗位积极开展知识创新(如: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开展QC活动、创新性课题研究等),进行适当帮助和指导,不断促进人才成长。同时基于公司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以明确标准、固化流程为管理目标,本着科学合理、统一规范、优化控制、分步实施的原则,积极开展岗位职责标准化、会计核算标准化、成本管理标准化、工程结算和竣工决算标准化等工作,不断调整和优化企业各环节、财务与各部门问的关系,实现公司业务的整体协同。

4.加强绩效考核,实现管理提升

财务部制定了“财务部员工绩效考核办法”,实行动态考核,确保人人有压力有动力。全面深入推进以量化考核为重点的全员绩效管理,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增强考核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全面完善绩效管理办法,建立与“三集五大”相适应的绩效管理模式:拓展考核结果应用,强化考核激励约束作用,考核结果作为今后任用、晋升的依据,并与其薪酬挂钩。通过述职、考核、评比制度的建立,奖励员工的成就,给予他们认可感,提升了广大财会工作者业务能力,确保完成省公司各项指标,实现公司财务管理有效提升。

(二)公司财务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篇7

企业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中心环节,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财务管理应该在企业管理中发挥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监督的重要作用,而不是简单、被动的记账、报表。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取决于企业的总目标。要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首先必须考虑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各种因素,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不仅要受到企业本身管理决策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同时还要受到企业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一、财务管理理论综述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能直接、有效的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从国内外各种经济发展史可以看出,只要有了一定规模的企业便会出现财务管理,而且企业规模越大越现代化,财务管理也会逐渐提高和加强。许多企业的兴衰充分说明,重视并加强财务管理,才是最关键的。总的来说就是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兴衰,这就要求企业各级领导层牢固树立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个重要环节的理念,并将这种理念贯穿于企业的各项日常工作中,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不断创新,逐步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才是企业成长壮大而不出现财务管理问题的成功之道。

二、财务管理的原则

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企业财务管理必须遵循以下三个原则。(1)风险、报酬平衡原则。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依靠对风险和盈利能力的平衡。一般说,风险越大的投资项目,所期望的投资报酬也会相应越高,财务经理要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必须要有能力对风险和盈利能力进行最佳的平衡。(2)合理配比原则。配比原则是指短期资产所需资金应该用短期负债来筹集,而长期资产所需资金应该用长期借款来筹集。财务管理中如果不能很好地遵循配比原则,则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如果用过多的长期资金去融通流动资产的需求,会损坏企业的盈利能力。如果固定资产用短期资金来融通,则会导致资金的短缺。(3)货币时间价值原则。决定货币时间价值的因素有两个:一是时间长短,二是收益率高低。期限越长,利率越高,其将来值越高,现值越低;反之,期限越短,利率越低,其将来值越低而现值越高。财务管理部门要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遵循货币时间价值原则,充分合理地运用资金。

三、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观念依然淡薄,对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认识不足。许多企业忽视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财务管理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企业各项管理的优劣成败,最终都体现为不同的财务成果。

2.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欠缺。目前,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队伍普遍素质较低,一是财务管理和会计人员知识结构失衡。现阶段,会计人员的整体知识水平还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的需要。二是综合素质不高,一些会计人员的责任意识、道德意识、风险意识、服务意识和法律意识也有待提高。企业普遍注重对科研技术人员的培养,而对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重视不够,对会计人员重使用轻培养。

3.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有待健全。我国一些中小企业虽然有一些财务管理制度,但因为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企业领导者集权现象严重,致使财务管理职责不清晰,越权行事,财务制度执行的随意性较大。会计组织通常采用垂直管理模式,管理跨度小、幅度窄,由于受规模、财力、人才的限制,中小企业会计机构中的岗位设置容易产生交叉重叠现象,影响会计人员职能的发挥,不利于企业的内部控制。

四、新时期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建议

1.强化领导者对理财管理的意识。企业领导者应充分认识到理好财对于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是我国目前人力资本上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的情况下,作为企业管理职能部门应安排时间对企业领导者进行理财知识培训,给他们创造学习的机会,并把企业领导是否会理财作为考核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使其真正认识到,不会理财的领导者,不是一个合格领导者,不会理财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有着禁锢作用。

2.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前进,企业难免会遇到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财务管理人员财务人员除应具备传统的会计核算能力、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财务管理知识外,还需要增强职业判断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财务管理体制的需求。首先,扎实的经济和财会理论基础、精通财会专业知识、能从经济、法律等多角度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理财策略是财务管理者不可或缺的技能;其次,随着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充分掌握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技术也是财务管理人员另一项成功的技能。

3.融资过程中加强财务管理,以实现成本最小化。融资决策的关键在于匹配经营风险,增强企业的财务弹性,保持合理的资信等级。在融资过程中应运用资本成本理念,按照保持与公司资产收益风险匹配,维持合理的资信和财务弹性的融资决策和资本管理的基本准则,借助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确定融资类型,设定弹性条款,选择融资时机和地点等。随着产品市场竞争加剧和金融系统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企业资产预期收益和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外部投资者与企业对经济和金融形式、公司发展的评价和差异日益增大,股票市场又往往对信息反应过速或不实导致企业高估或低估资金成本。企业融资过程中只有加强财务管理,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更好地匹配资产收益风险降低融资成本。

4.进一步完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财务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的重要管理工具,是推动企业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出资人实施财务监督的主要内容,对于规范企业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成本费用控制、保障战略目标实施、加强企业集团监控力度、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升集团整体价值、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加快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促进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是企业依法经营、规范管理的重要制度保障。目前,国内外企业都高度重视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相关监管机构也制定了一系列内部控制管理法案、意见或指引等,如国务院国资委研究制定《中央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央企业财会内控评估工作规则》。从监管企业的情况来看,有的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流于形式、经营层职责不清、决策违反程序、可行性研究不够、管理体制不科学的问题依然存在,为此,企业应该从各个方面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首先必须建立健全相关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尤其是集团企业应制定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体系,执行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建设,重点强化对企业投资、筹资、担保、销售与收款、购货与付款、工程项目、成本费用、货币资金等重大财务事项的管理与控制。其次企业在组织规划控制中应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从组织上保证企业重大投资融资方案、重大资本运作及资产经营项目的决策合理性。

总之,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应该建立严格细致、切实可行的工作规范和督察机制,以科学的管理手段和制度为平台,细化岗位职责和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动态的,全方位的控制;要以“细”为出发点,财务人员要认真学习领悟细微工作带来的巨大变化,对每一个工作任务,都要建立起相应的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

参考文献:

篇8

一、财务管理创新的内容

1、财务管理观念的创新

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财务管理方法的创新,企业必须全方位更新理财观念:

①树立风险价值观念。在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的残酷现实面前,企业必须树立风险理财观念,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健全财务预警机制,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②树立安全和保密观念。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能使财务管理更好地发挥在提高经营管理和规避运营风险方面的作用,但需树立安全和保密观念,加强网络运用的安全和保密工作。

③树立知识管理观念。企业财务管理必须重视对知识和人力等无形资本的管理。知识管理的出发点是把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识资本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知识,对企业实行新时代的财务管理。

2、财务管理目标的创新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与经济发展密切相连的,这一目标的建立是伴随着经济形态的转化而不断深化。现今的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化,知识的不断增加、更新和加速应用,深刻影响着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使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向更高层次演化。原有追求企业自身利益和财富最大化的目标,将转向知识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首先知识最大化目标可以减少企业股东以外的当事人对企业经营目标的抵触行为,防止企业不顾经营者、债权人及广大职工的利益去追求股东权益最大化。其次,知识最大化的目标不排斥物质资本的作用,它是有形物质资本和无形知识资本在较短时间内最佳组合运营的结果。第三,知识最大化目标能兼顾企业内外各方面的利益,达到企业目标和社会目标的和谐统一。

3、财务管理手段的创新

随着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络的普及,传统的财务管理手段已不再适应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财务管理正在向网络财务管理转变,网络财务管理的优势——计算机软件系统和会计核算与管理的完美统一越来越明显。在网络财务管理中,距离已不再是管理上的难题,任何物理距离都变成鼠标距离,财务管理的能力可以延伸到管理的任何一点。网络财务的出现,极大地拓展和延伸了财务的管理能力,必将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和企业管理水平。

4、财务管理制度的创新

财务管理创新的成效如何,决定于财务管理制度是否能扫除来自企业内部的障碍,建立起高效而有序的财务管理秩序。因而,财务管理制度如何实现有效的创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企业要在遵守合法性、适应市场性、切合企业实际性、责权利相结合性、科学合理性等原则下创新财务管理制度。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积累、人力资本积累与技术创新成了推动现代经济增长的最主要的新资源因素。因此,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创新就必须充分开发人力资本,引导企业内部大量的配置于非生产经营活动的人力资本转向与生产经营活动,促使企业的经济活动状况由粗旷式转向集约式经营。

5、财务人员工作能力创新

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全面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是要依靠一支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来实现和完成。但财务人员大量时间精力耗费在日常核算之中,知识老化严重,理财观念滞后,理财方法落后,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难以满足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应加快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拔使用机制,不断调整和优化人员结构,强调其职业判断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知识更新能力,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创新能力,切实提高财务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人才上的支持和保证。

二、财务管理创新应坚持的原则

1、要简便易行,目标明确。

财务管理创新必须简便易行、目标明确,否则会造成混乱,也容易出故障。举凡有效的财务管理创新都应当以具体、明确、有计划的应用为目标,应当以满足具体要求,产生具体最终结果为明确目标。

2、要结合实际,力求实用。

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应面向企业实用目标,而不是过分强调在各方面要有大的飞跃。要结合实际,因企制宜进行财务管理创新。不必追求宏大效应和规模,并且留有足够的时间对创新工作进行必要的调整。

3、要面向现在,持续创新。

不是为将来,而是为现在进行财务管理创新。必须是对现在的人有用,而且能在当前应用。同时,将创新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始终,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动力和源泉。

4、要优化环境,广泛参与。

要培养创新精神,激励财务管理创新者们勤奋工作,勇于献身。要形成有利于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环境,要善于发现并赞扬创新者,容许企业财务管理改革失败。要发动各方面自始至终参与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活动,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效率。

三、财务管理创新的主要途径

财务管理要促进和实现创新,在客观上要求进行全方位的制度改革,营造一种驱动创新、以创新为基础的社会环境及经济运行机制,为财务管理创新提供强有力的动力源泉。具体而言,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环境对创造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处在较为紧密人际关系中的管理领域创新更是如此。由于人的素质水平和权力因素的作用,可能造成气氛压抑的环境,使人的价值表达受到压制,人的自信心泯灭,人的安全和稳定意识、人的被强迫和雇佣的意识将超过创造意识,这将成为创新的巨大障碍。创新氛围的形成主要依赖于领导者方面的原因,因此,领导者应改进领导方法,增强群众观念和民主意识,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财务管理“软”环境,有利于创新精神的萌生,激发管理者的创新动力。同时,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大力提倡和鼓励创新,使全公司上下形成一股“比、赶、超”的创新竞争势头,为创新者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最大限度激发创新者的创新动力。

2、确立正确的创新目标。财务管理创新的目标,即为管理创新主体创新时想要达成的最终结果。财务管理的目标在创新开始之时便已存在于创新主体的意识之中或其创新计划之内,它不是独立的,而是与财务管理目标体系有着密切的关联。一切创新活动都是追求目标的行为,目标是构成管理者创新活动经久不衰的动机和动力。财务管理创新目标一旦设定就成为管理创新行动的导向,每向创新目标逼近一步,就会给创新主体带来成就感,对创新的预期收益就越大,从而更加激发创新者进一步创新,保持创新的持久动力。

3、拓展广阔的创新空间。财务管理创新动力不足,创新程度不高,主要在于创新空间的狭窄。因此,为创新主体提供和拓展广阔的创新空间十分必要。企业不仅要为财务管理创新提供良好的基础工程,而且要营造有利于财务管理创新的政策、体制、法律、法规和文化环境,使创新者能够有充分选择的余地和创新空间,有效地激发其创新动力,不断创造出最适合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成果。

篇9

    二、建安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缺陷分析

    (一)行业特点为管理带来难度。建安企业具有经营分布点多、项目时间较长的特点,纳税环境复杂多变,给税务风险管理增加了难度。多数大型建安企业都跨省(市)经营,在实行总分机构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以来,许多单位纷纷注册成立了二级分支机构,加上招投标时为了满足当地建设部门要求而设立的经营机构,使企业面对较多的税务机关,而各地税务机关对税法的理解和执行差异很大,这增加了企业税务风险系数。

    (二)税务风险管理意识有待提高。由于税务风险广泛存在于企业的各项活动中,有些企业从投标决策阶段就没有或者很少思考税务因素,日常项目管理时税务风险意识淡漠,认为税务管理就是想方设法少纳税、晚纳税,殊不知这样可能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的税务风险。建安业是完全市场竞争下的微利企业,如果因一时的小利益而被卷入日益严厉的税务稽查风暴,很可能会血本无归,还对企业声誉造成恶劣影响。

    (三)忽视纳税风险控制。2006年国资委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以及2008年五部委联合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重点关注的都是企业经营目标和财务报告方面的指标,税务风险控制方面的内容较为单薄,直到国税发【2009】90号文《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实行)》才在此方面作出补充。在这样的经营目标和经营环境下,许多建安企业忽视纳税风险控制,更缺少合理规范的税务管理流程和方法。

    (四)专业素质有待提高。有些建安企业没有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和人员配置,往往采取兼任的方式。大型企业的财务人员日常管理和核算已经应接不暇,面对我国税法及其相关法规的不断变化更是力不从心,更说不上税法的精准把握了。如对于设备价款是否缴纳营业税的问题上,修订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纳税人从事建筑、修缮、装饰工程作业,无论与对方如何结算,其营业额均应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及其他物资和动力的价款在内”,“纳税人从事安装工程作业,凡所安装的设备的价值作为安装工程产值的,其营业额应包括设备的价款在内。”而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不含装饰劳务)的,其营业额应当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在内,但不包括建设方提供的设备的价款。”由此可见修订后的规定更加明确,如果不注重钻研这些细节的变化,就很可能会增加税收负担。

    三、加强税务风险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税务内控体制。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方面,如前文所述,许多建安企业往往忽视纳税风险控制,内控体系并没有在此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因此建立和完善税务内控体制,有利于加强税务风险管理。企业应针对重大税务风险所涉及的管理职责和业务流程制定覆盖整个环节的控制措施,使税务日常管理工作程序化、规范化。在考虑风险管理的成本和效益原则下,结合自身经营特点设立税务管理机构或岗位,明确职责权限,能够对税法的变化做出快速反应,使管理环节前移,变事后管理为事前管理和事中监督,提前发现和预防税务风险。如建安企业广泛设立的二级及其以下分支机构,需要规范的税务登记管理和日常纳税申报和缴纳工作,将其纳入税务内控体制,有利于控制整体的税务风险。

篇1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私营企业作为一支强大的经济增长主力军正在不断地发展壮大,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我国的私营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些财务管理方面的缺陷严重阻碍了私营企业的发展。要想促进私营企业不断发展,无论是国家财政部门还是私营企业都应该积极重视自身财务管理的问题,提出和实施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措施,以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一、影响私营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高的原因

1、会计基础工作有待提高

目前很多的私营企业因为受到规模、人力物力、财力等限制,在财务管理方面没有建立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更缺乏专门的会计人员,会计的核算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很难得到保证。此外,因为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够,很多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比较薄弱,内部控制制度、稽查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等等都没有得到建立,这就使得企业的资金流失严重,财务管理水平低下。

2、财务管理地位不高

目前的很多私营企业中的财务管理地位不高,主要表现会计人员很难真正参与企业信息分析和决策,私营企业内部的决策权力过于集中,随意性较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科学的决策,而科学的决策需要真实可靠全面的信息,因此掌握信息的会计人员作用巨大。但是,在目前的私营企业中,会计人员的职能仅仅存在于记账报账,真正参与收集分析数据和民主决策的机会很少,使得决策准确性和科学性受到了影响,因而影响了私营企业的财务管理真正作用的发挥。

3、财务管理模式落后

目前很多的私营企业的管理模式还处于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集中的阶段,企业的经营业主担任董事长和总经理,权利过于集中,再加上任人唯亲、唯友的现象比较普遍,这就给私营企业的管理效率构成了极大的阻碍。在财务管理方面,私营企业没有通过严格的选拨和考试,很多重要的财务管理岗位被自己人长期占领,真正有用的人才却不得重用,这不仅影响了企业的文化,还阻碍了企业财务管理效率的提高。

此外,影响私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因素还有财务监督不力、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

二、如何提高私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

1、完善企业外部约束,有效控制财务管理

国家的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督促私营企业抓好自身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强化私营企业的财务管理的职能,以提高私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控制有效性。

首先,财政部门要加大力度,全力抓好私营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财政部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督促私营企业规范化会计基础工作:第一,结合相关法规,要求私营企业建立比较完整的账簿体系,并进行检查督促;第二,针对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私营企业不合格地方,应该及时提出审计意见,并报送财政部门进行处理。第三,财政部门要积极主动地为私营企业提供指导和服务,帮助私营企业不断纠正自身会计工作的错误,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会计人员,提高会计管理水平;第四,财政部门要努力帮助私营企业引进先进财务管理技术和方法,帮助他们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性,并提高财务管理整体水平。

其次,财政部门要强化自身的职能服务,有效地控制好私营企业的财务管理。第一,财政部门要积极更新观念,扩宽财务管理视野,将私营企业纳入到财务管理的范围中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财务管理系统。第二,要抓好私营企业的业务培训工作和考核工作,提高私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第三,要加强对私营企业会计人员的监督,要求私营企业坚持持证上岗和依法履行职责,对于违法的私营企业应该加大处罚力度。

2、提高企业内部水平,强化内部监督

私营企业应该提高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水平,明确好自身承担的法律责任,规范好会计核算工作,强化内部监督功能,努力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和系统。

首先,要加强对财务管理的重视,改变财务管理的陈旧观念,建立好相应的制度和机制,以提高财务的管理水平。在很多私营企业中,很多财务管理人才并没有得到重视,而他们的职能也仅仅停留于记账和算账上,这大大影响了财务管理的有效性发挥。在当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私营企业要转变传统的亲兄弟上阵、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现代法律环境、政策环境、社会舆论环境的特点,积极避免家族经营模式,采用灵活创新的人才引进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此外,为了更好地发挥优秀财务管理人才的作用,私营企业应该在管理上不断创新,鼓励财务管理人员参与信息分析收集工作和决策等,通过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来发挥财务管理人才的主观能动性,进而为企业助推新动力。

其次,要加强私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高强化内部控制的效力。第一,要在私营企业的财务管理、生产经营等环节建立完整、严密和可操性强的规章制度,以强化私营企业法定代表人的管理,让权利、责任和利益结合起来,法定代表人在享受权利和利益的同时也要肩负起责任,进而约束代表人的行为,避免损害企业员工利益的情况出现。第二,要优化财务管理部门的结构,不仅要建立会计实务系统,还要建立会计管理系统,如内部控制制度、稽查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等,充分发挥起财务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作用,积极监督企业内部发生的经济业务的合法合理性,以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第三,要建立起企业内部的信息网络系统,以会计数据处理为中心,并与销售、财务报表分析等构成完整的信息系统,以及时反馈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秦少卿.论私营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弊端及对策[J].商业研究,2003,(12)

[2] 张兆国,宋梦丽.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三大新变化[J].财会月刊(会计),2005

[3] 罗成德、周晶晶:《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研究综述》,《财会通讯》(理财)200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