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节能减排模板(10篇)

时间:2023-06-12 16:06:3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化工节能减排,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化工节能减排

篇1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家正在大力倡导,专家和学者在强烈呼吁,媒体在积极宣传,民众在热切期盼着发展循环经济和建立节约型社会,这是时代和社会进步到一定程度的必然反映和要求,也是今后一段时间里世界各国,尤其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非常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同时,它也是企业发展战略中的一个永恒的重要课题。说这一任务非常重要而紧迫,是因为当前全球所面临着资源利用过度和资源的极度贫乏,地球已经难以承担起人类的资源需求。根据联合国《2002年生命地球》报告,人类目前对地球资源的掠夺性使用,已经超过了地球承受能力的20%,并且这个数字每年还在不断增加。全球森林以每年1400万公顷的速度在减少,土地荒漠化以每年600万公顷的速度在增加,石油、煤炭、金属等不可再生矿产资源的储量在锐减。根据国际石油组织报道:目前人类已探明的石油储量,按现在的开采速度,还不够人类使用40年;根据国际煤炭组织报道:目前人类已探明的煤炭储量,按现在的开采速度,只能够人类使用200余年,这引起了全人类对石油和煤炭资源的极度担忧。其资源维持现有人口的消耗已十分困难,何况世界上人口、物资生产还在不断增长,地球资源已经不堪重负。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极其匮乏,尤其是石油等关系到国计民生重要物资的资源十分短缺,产量远远低于消费量。从1993年开始,我国已由石油输出国变为进口国;2003年已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原油消耗国;2004年进口量已经突破了1亿吨。不但自然资源严重不足,而且我国经济的发展模式相对国外先进水平,甚至世界平均水平都显得比较落后,资源利用率也十分低下。从工业的两大重要战略资源来看,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103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近20倍;在石油资源短缺的同时,我国石油有效利用率只有10%,而90%的石油资源在开采、加工、转换、储运和终端利用中损失浪费掉了。自然资源的极其匮乏和经济发展模式的相对落后,成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强大动力。

二、循环经济简介

篇2

兖矿新疆煤化工有限公司是兖矿集团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也是兖矿集团在新疆启动的第一个煤化工项目。主要包括空分、气化、净化、甲醇、合成氨、尿素及原料储运、氨回收、冷冻站及配套公用工程等装置,规模为年产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30万吨甲醇。为了相应国家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的号召,新疆煤化工有限公司近些年采取综合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创新管理模式,做好“三废”回收工作

近年来,新疆煤化工有限公司始终把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工作放在企业发展的首位,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气、废水和扬尘等进行综合利用或循环使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文明生产水平大大提高。

1.1加强环保节能管理,完善企业管理网络

为加强环保管理,新疆煤化工有限公司从健全机制入手,配备2名环保专工,专职负责公司环保工作,建立健全企业环境管理体系和管理网络,将管理网络延伸至各车间分管副主任及车间兼职环保员,切实发挥环保基层监管作用,形成了全员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为了更好的节能减排,新疆煤化工有限公司成立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对各单位的节能减排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定期召开例会对节能减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经过多年的努力,新疆煤化工有限公司已经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形成了分级管理、职责明确、行为规范的能源管理运行网络。

1.2围绕“三废”做好回收利用工作

(1)提高煤炭能源利用率新疆煤化工有限公司现有3台煤粉锅炉和3台多喷嘴对置式气化炉,燃料煤通过磨机磨成粉沫状利用风机喷入煤粉锅炉充分燃烧;原料煤、水一起研磨成水煤浆和氧气一起送入气化炉高温燃烧。原料煤、燃料煤充分燃烧后产生的少量炉渣运至附近建材厂综合利用,达到降低消耗、降低原料成本、减排增效的目的。(2)采用源头治理、清污分流与末端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水的回收利用一是采用气化车间黑水闭路循环技术,富余黑水送去磨煤使用,实现气化污水零排放;灰水通过加药沉降后循环使用,少量富余灰水送污水处理站处理。二是采用清洁生产工艺,从源头控制,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清污分流,清水送中水回用系统,污水进终端污水生化处理装置进行处理。三是加强工艺冷凝水、废液的回收。尿素装置产生的解吸废液,采用深度水解技术处理,回收其中的氨和尿素后,废液与冷凝液一起送脱盐水装置进一步处理后作为锅炉补水,少量富余部分送气化磨煤使用。(3)实现了废气的达标排放或回收利用一是治理锅炉烟气,建设干法烟气脱硫脱硝除尘一体化装置,利用电石渣循环流化床脱硫、低氮燃料+SNCR+COA综合脱硝、袋式除尘工艺,保证了锅炉烟气各项指标达标排放。二是工艺废气治理采用丹麦托普索公司WSA湿法制硫酸工艺,硫回收率可达到99.6%,副产品浓硫酸外售,减少了工艺气体排放。(4)治理扬尘污染一是在输煤系统配备布袋除尘器,在卸煤库安装喷雾降尘装置,有效抑制扬尘。二是煤炭全部存放于筒仓。三是加强运煤车辆监管,运煤车辆全部篷布覆盖。四是每日定时对道路进行清扫洒水,降低道路扬尘。五是对厂区空地进行绿化,增加绿化面积。通过以上措施不但有效抑制了扬尘,而且防止煤炭流失,起到环保节能的效果。

2依靠科技进步,进行技术改造

近年来,新疆煤化工有限公司始终坚持清洁生产的原则,环保节能投入逐年增加。一是严格控制车间污水排放量,建设和改造了尿素氨氮废水预处理设施、热电锅炉捞渣水预处理设施、气化污水预处理设施,对高浓度废水进行预处理,有效控制污水处理站进水水质和水量。二是更换了污水循环泵,增设污泥压滤装置,实现污水高效处理。三是新建12700立方米的事故池,将现有事故池改为污水处理调节池,彻底解决污水处理进水水质不稳定的问题。四是实施清洁生产,完成了烟气脱硫脱硝治理、锅炉点火方式由石油液化气改为天燃气、冷凝液气提系统改造、污水处理凉水塔改造等环保节能项目,带来了显著的环境、经济效益,实现了近期的清洁生产目标。

3选取工作重心,加强循环经济建设

继续抓好以节能减排为重点的循环经济运行工作,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以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产品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企业持续、快速、稳定发展。

3.1调整工艺路线,提高能源利用率

通过对新疆各种煤质调研、分析,建立煤炭数据库,开展装置试烧工作,掌握影响气化炉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并对不同品阶原料煤进行掺配,拓宽原料来源,降低成本支出,减少价格较高的煤炭用量,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3.2进一步完善循环经济管理模式

新疆煤化工有限公司不断推进管理创新,在公司内部广泛开展节能宣传,调动全员创新节能的积极性。按照已制定的气化煤耗、氨醇电耗、尿素氨耗与汽耗等多项指标严格考核,坚持用能必计量,计量必考核的原则,真正做到节能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

3.3增加资金投入,加大循环经济项目建设

一是在尿素造粒塔顶部建设尾气粉尘回收装置,可年回收尿素840吨;二是对中水回用系统改造,对快滤池改造,在超滤装置前增加石灰软化澄清池、叠片过滤器装置,改造后中水回用率可提高到75%。

3.4充分利用兖矿自主知识产权煤气化技术

就近利用兖矿自身高硫煤,通过资源综合利用,拉长产业链。利用现有的尿素、甲醇等产品,以兖矿自产高硫煤为原料,采用先进洁净煤气化技术建设50万吨高浓度尿基复合肥项目和10万吨甲醇裂解制丙烯、MTBE等项目,本项目部完成后,可实现公司优化企业产品结构、建设兖矿精细化工基地的远期规划目标。

篇3

1 创新管理手段、强化精细管理,向管理要节能

随着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管理措施对节能减排工作的影响日益显现,要求企业不断创新思想,将管理方式由原先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煤气化公司通过不断摸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案。

1.1 借力专业市场,促进节能减排

煤气化公司在内部市场化机制运作过程中建立了多个专业市场,如污水市场、连运市场、工艺指标市场、修旧利废市场等,并制定了详细的项目方案和考核细则,对量、效、能进行了严格的控制,每月进行考核兑现;同时借力专业市场,在车间、班组之间开展竞赛活动,实现了人人为节能做贡献,人人为减排献良策的良好局面,有效地促进了节能减排。

1.2 坚持深化“零泄漏工厂创建”,持续提升基础管理

从2011年开始,煤气化公司开始了持续创建“零泄漏工厂”工作,并不断提升管理手段,先后实施了漏点分级动态管理、六好设备评级管理和漏点公示牌管理等措施,以漏点消除和设备消缺为基础,动态掌握设备管理和漏点消除情况。仅半年时间就累计消除设备缺陷3065项,消除漏点1830个,完成检修项目160项。通过该创建活动,不但使现场环境得到了改善,能源的浪费也得到了遏制,降成本、增效益的效果也日益凸显,获得了集团公司的认可和推广。

1.3 狠抓煤场规范化管理,严把“量、质配比关”

煤场管理一直是公司的老大难问题,由于煤炭在煤场存放时间过长,会产生缓慢氧化和自燃现象,造成原料煤的损耗,同时原来的粗放式管理,严重影响了装置的稳定运行,导致净煤气单耗居高不下。针对上述情况,煤气化公司于今年初研究下发了《煤气化公司煤场规范化项目实施方案》,通过一系列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做到“五化”,即采购标准化、进煤有序化、存煤定制化、配煤食谱化、分析日常化,最终实现了煤炭的科学存放和精确掺配,大幅降低存煤损耗和煤场管理费用,达到了气化炉最优的配煤指标。通过煤场管理的提升,每年可节约标煤2400吨,节约转运费等管理费用200万元。

1.4 推行乘车券制度,严格控制公务车管理

为加强车辆管理,降低车辆油品消耗和费用,煤气化公司对公务用车实行了乘车券控制。按照年初各部室经济责任制车辆费用考核标准每月发放一次公务车乘车券。乘车人使用完毕后,按实际行驶里程向驾驶员支付相应数额乘车券并进行登记,乘车券用完后,原则上不再派车。该制度的实行,养成了员工拼车和计划用车的习惯,遏制了公务用车的浪费,仅上半年就比去年同期节约用车费用约十万元。

1.5 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大合同能源管理力度

合同能源管理是以节约的能源计费来支付节能项目资金投入的节能业务方式,可以降低用能单位节能改造的资金和技术风险,是政府近年来大力推广的一种节能技改资金投入方式,并将根据项目的节能量给予奖励。为此,公司加大了对合同能源管理的宣传和培训,并配套出台一系列制度和措施,要求在节能减排项目论证、招标和实施中尽量采用合同能源管理形式。

2 依靠科技创新、狠抓重点工程,向技术要节能

企业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与减少废弃物排放为目标,淘汰落后产能,加强科技创新对节能减排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将最新的节能技术予以应用。

2.1 锅炉系统节能改造项目

煤气化公司是较早完成锅炉氨法脱硫的企业之一,近两年更是投资2200余万元对锅炉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将原水膜除尘改为电袋一体化除尘,更新脱硫塔,采用高效省煤器,通过改变省煤器结构,提高换热效率,使锅炉给水温度提高了约25度,从而降低了蒸汽单耗,改造完成后每年每台锅炉可节约标煤约2600吨,并减少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工程验收结果显示,烟气中粉尘含量及脱硫后二氧化硫含量远低于国家排放标准。由于该项目开展较好,效果显著,申报了国家节能奖励资金300万元并已获得通过。

2.2 废气回收综合利用项目

改造前净化闪蒸汽、甲醇精馏闪蒸汽等大部分送入锅炉锅炉燃烧,多余部分通过管道送入火炬燃烧,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公司经过论证,通过新增压缩机,将所有可回收气体全部压缩回送入净化系统,不但减少了污染物排放,而且提高了经济效益。完成后,年可节约标煤16500吨,由于效果突出,申请了国家节能奖励资金400多万元并已获得通过。

2.3 废水治理改造项目

煤气化公司采用较先进的污水生化处理方法,运行较稳定,并通过逐步调高水解池入口PH值的探索,实现了降低污水处理酸碱消耗和达标排放的目标。与此同时,企业积极开展对生产污水生化处理后回用至循环水系统的研究,截至目前,每日可节约循环补充水2630方,预计全年可回用污水96万方,节约成本百万元,实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 深化结构调整、拉长产业链条,向结构要节能

篇4

化工事业的发展与我国众多行业之间存在密切关联,是高新技术材料研发与生产的主阵地。而随着化工行业的迅猛发展,随之产生的环境污染、能耗浪费问题愈发明显,这使得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冲突逐渐升级,如何在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化工经济,已经成为化工行业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

1化工企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相较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工业发展先天不足,进程相对较短。尽管自20世纪50年代后我国开始加大对化工领域的研究与发展力度,但是因发展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局限,使得大部分化工企业在设备、工艺应用方面滞后,并在发展的过程中造成环境污染以及能源资源的大量浪费。化工生产多以化学反应为原理,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材料转化和利用,而在材料反应过程中势必会产生一定的能量消耗和碳排放。研究表明,在我国总能耗占比中,化工生产能耗占比超过10%,而在全国电能消耗占比中,化工行业占比超过17%。同时,化工生产过程还会伴随一定量的废渣、废水、废气排放,倘若不加以有效治理,则会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污染,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在此背景下,要想实现化工经济的绿色化、生态化发展,需要加大节能减排的实施力度,依据化工企业自身经济条件进行工艺改造,通过对清洁化生产模式的构建来推动化工行业发展达成节能减排目标。

2化工企业节能减排的现状

2.1节能减排意识薄弱

纵观现阶段我国化工行业发展,部分规模较小的化工企业在实际经营生产过程中仍以传统理念为主。即采用较为陈旧滞后的设备、工艺进行化工生产,对于生产工艺的改造没有正确的认知,导致企业化工生产以高能耗、低效率、高污染、低产能为主要特点。节能减排能力低下,导致相关治理措施受到严重阻碍,不仅影响着化工企业经济效益获取,亦对环境保护、治理的开展产生不利影响。

2.2缺乏相关专业人才

虽然一些化工企业对节能减排有一定的认知,并且依据自身发展现状进行治理措施的实施。但是因专业人才的匮乏,使得节能减排措施实施无法获取显著成效,主要原因在于大部分节能减排措施的落实离不开专业技术人才,倘若化工企业在节能减排过程中缺乏专业人员,极易出现相关措施无法落到实处、节能减排治理不到位等问题,无法为企业发展绿色化、生态化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3知识生产环节脱节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推动节能减排全面落实,以及推动化工经济长久发展的关键所在。部分企业只侧重对节能减排理论概念的渗透,却未做到在实际生产中进行相关措施的具体落实,导致节能减排只停留于表面形式。现阶段尽管企业已经认知节能减排的必要性,但是一些小企业仍未做到将节能减排理念全面贯穿于生产经营过程中。导致其无法达到节能减排目标的要求,对于化工经济的绿色化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3强化节能减排措施,促进化工经济发展

3.1优化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调整是推动化工行业达成节能减排目标的关键所在,所以为助力化工经济发展,需要立足于节能减排对化工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依据对化工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强调对高能耗、高污染设备、工艺的淘汰,重视对生产工艺的改进与升级,以期通过产业结构的升级来提升化工生产的节能减排效果。以钢铁、煤化等化工项目为例,可以加大对IGFC、IGCC等技术的引进与应用。依据对企业生产工艺实际情况的分析,充分利用气化一体化联合循环技术来改善生产品质,并做到在生产期间合理控制污染排放,避免化工生产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另外,化工产业发展需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构建具备生态化、绿色化的产业链。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可以构建以建材、轻工以及电力等企业为核心,以粉煤灰为枢纽的生态化、综合化利用产业链条。以电力、钢铁、石油化工等行业资源为基础,促使电力、钢铁、石油化工等企业之间形成具有循环性、综合性的利用链条。

3.2加强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实现化工经济生态化、绿色化发展的必要手段,企业可以结合以下几点来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

3.2.1重视产品升级

产品生产工艺的升级与改造有助于化工企业从源头处进行节能降耗,对于化工企业现存的高污染、高能耗设备、生产工艺,相关部门需要以规定期间为限制,要求化工企业进行整改升级。现阶段化工行业发展仍有部分企业因资金条件、发展规模等方面的影响而无力按照国家规定标准进行整改升级,对此政府需出台相关政策文件进行此类小型企业的取缔,以期通过构建大型集约生产的格局来提升节能减排效果,避免因化工生产的分散化布局而影响到相关节能减排措施的开展效果。此外,作为节能减排措施落实的基础前提,其节能减排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直接影响到化工企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能够真正达成相关目标。所以,当地政府部门可以积极联动高校与化工研究机构,引进人才、技术和设备,对化工产品升级,以实现对节能减排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为化工企业生产技术的升级与优化提供支撑。

3.2.2实施清洁生产

化工企业要想走上化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以清洁生产为前提,只有做到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落实清洁化生产模式,才能进一步帮助化工企业进行循环经济体系的构建,在降低企业污染排放的同时,实现对企业化工经济效益的创造提供支撑。而要想发挥出清洁化生产模式的最大作用,务必在化工企业生产运营全过程中进行清洁理念的贯彻,做到将清洁生产与产品生产全周期的全面融合。即从产品生产材料的选择到产品包装等过程中实施清洁生产模式,以期通过对清洁能源、清洁材料的合理利用,进一步降低化工生产的能源消耗与污染物排放。例如现阶段部分企业化工生产仍以燃煤为生产动力源,对此可以利用天然气、电能、核能等进行传统燃煤的取代。另外,企业还需借助对先进设备与工艺应用,进行清洁型产品的生产,做到在产品使用、回收过程中进行节能减排目标的渗透。此外,化工企业还需以节能减排为理念核心,构建具备再循环、减量化特点的循环经济体系,实现在化工生产过程中进行废物的再利用,在显著提升化工企业资源利用率的同时,避免因产品废物丢弃而造成环境污染破坏。

3.2.3构建市场体系

要想促进化工行业发展进一步达成节能降耗目标,构建完善且合理的市场体至关重要[8]。对此,相关政府部门在构建节能减排市场运行机制时,需要以全面落实节能减排市场化运作为前提,并做到在发展过程中立足于节能减排角度,借助对资本、技术对接功能的充分发挥,进行新能源项目、再生能源等项目的全面开发。同时,针对现存的专业人才不足问题,政府部门可以依托于相关税收减免、资金奖励等措施的实施,鼓励化工企业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力度。或者是政府部门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文件,为节能减排服务公司的创建提供支撑。鼓励化工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积极与专业服务公司加强合作,通过专业化的治理服务来降低企业污染排放以及能耗消耗。此外,可以以市场平台为载体,鼓励科研机构、服务商、评估机构以及投资机构等积极参与到节能减排治理中,加大对节能减排相关项目而定资金投入,并重视对节能减排措施、机制等方面的创新,为节能减排的市场化发展提供支撑。

3.2.4制定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的制定是创新化工行业发展模式,推动节能减排措施落实的关键所在。对此,相关部门需要依托于对行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对化工生产能耗、排放进行交易平台的构建,进而实现以市场化为手段助力节能减排目标的达成。同时,依据对节能减排措施落实现象的分析,构建契合现阶段化工企业发展需求的节能量化指标,并做到对二氧化硫等化学物排污权益的确定,以市场化交易的形式进行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通过加大企业排污成本来实现对外部节能减排成本的内部转化,引导企业在内部运行成本中纳入排污、降耗成本,进而加大企业对节能减排措施实施的重视度,主动通过技术革新、设备革新等形式来加强对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只有做到对循环经济的大力发展,才能为化工企业达成节能减排目标提供保障。

4结束语

我国化工工业发展不仅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亦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建设存在直接关联。而纵观现阶段化工生产的开展,能耗大、污染强等问题始终影响着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鉴于此,为进一步实现对节能减排目标的达成,需在充分剖析当前化工生产现状的前提下,采取科学措施来推动节能减排措施的深入,并为我国化工经济的绿色化、生态化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张华.化工工艺中常见的节能降耗技术措施探析[J].中国化工贸易,2019(2):150.

[2]高海生.浅析化工生产与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措施[J].化工管理,2018(26):236–237.

[3]丁曦.绿色化学对化学工业节能减排的促进作用[J].决策探索,2020(3):21.

[4]杨海云,郝宏伟.化工工艺中常见节能降耗技术措施探究[J].中国化工贸易,2019(33):166.

[5]范有为,杨雪.化工企业节能减排与发展循环经济[J].科技经济导刊,2018(8):88.

[6]钟颖,杨杰.绿色化学对化学工业节能减排的促进作用简析[J].化工中间体,2018(7):18–19.

篇5

据国家权威部门有关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与化工相关的企业之中,有75~85%的企业因节能减排问题而受到影响,有近80%的企业只是采取了一些办法来应对节能减排政策,而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这些采取措施的企业中,有半数左右的企业是通过配置更先进的设备和购买更新的技术来解决问题,很少有企业从产业结构调整上做文章。这种类似于先污染后治理的办法,是在原有的工艺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加一系列的污染处理来完成的,相对来说企业的成本便因此被增加了。

2.资金紧张是实行节能减排的一大障碍

在企业节能减排过程中,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应付现象,其主要原因便是资金紧张。节能减排说起来是一句话几个字,但做起来却不是简单的事。如果不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式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减排方法,那就势必对企业的结构进行调整,而做这样大的调整势必会淘汰大量的设备和基础设施,这是企业自身所承担不起的一个重负。如果政府能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扶持,银行也能在贷款上给予更多宽松优惠,那么节能减排的推行将会推进得更加顺利。

3.技术落后是实行节能减排的拦路虎

调查发现:目前有60%的企业认为技术不成熟是实行节能减排的最大难题;在通过设备改造和技术革新实行节能减排的企业中,仅有不足9%的企业达到了大幅度节能减排的目的。由此调查结果可见,技术落后是实行节能减排的一只拦路虎,技术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企业实行节能减排所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之一。

4.从业人员流动快使节能减排工作得不到有效落实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化工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除了一些大型的国有企业外,更多的私营性质的中小企业也相继出现。因此,在一定的时期内,化工企业的从业人员流动性非常大。大型国有企业内的从业人员也纷纷流失,中小型的私营企业更是无法在这样的大潮中独善其身,其人才流动更快,流失更多。这里除了与化工企业越来越多从而需要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有关外,也与企业没有做好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情感留人和环境留人有关。

5.我国能源市场价格过低,排污收费力度弱不利于实行节能减排

近年来,随着我国乃至全球性“节能减排”意识的增强,世界各国政府对节能减排理念的逐步贯彻实施,我国化工企业所面临的能源与环境问题也日益凸现。有关部门的资料显示: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达到40%,天然橡胶的对外依存度超过70%,主要化学矿种资源不足,尤其是钾、磷、硫和硼等严重不足,已威胁到化工企业的持续发展。而相对于此的能源价格却非常低,没有充分体现出我国资源稀缺的现实和环境成本。再加上排污收费太少,导致我国的化工企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也起了很大的变化,逐渐滑向资源消耗高、环境代价大的低端产品和落后产业,这非常不利于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对环境保护。

二、化工企业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

1.提高能源市场价格,加大排污收费力度

加速化工企业的内部调整力度和产业结构优化进程,理顺以价格为核心的市场体系,让我国的能源市场价格与我们的资源稀缺相匹配,与环境成本相匹配。加大惩罚违法企业的力度,提高排污收费额度,加大违法排污成本。

2.关停并转要有决心、有力度

对于产业结构低端、企业规模偏小、综合效益差、环保问题大、不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化工企业,一定要下决心进行处理,绝不能手软。要采用依法关停、兼并、重组、收储、搬迁等方法,加快压缩或淘汰那些无法发展的落后化工企业。结构调整、技术改造、企业整合和产品延伸,坚决把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和产品的比重降下来,把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经济效益好的新型产业搞上去。

3.加强从业人员的队伍建设

首先,稳定从业人员队伍。通过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情感留人以及环境留人等方法,稳定化工企业的从业人员队伍,减少人才的流失的数量,降低人员的流动速度。

其次,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只有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才能加大设备改造和技术革新力度,实现规模经营;只有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才能实施技术集成创新,创建绿色生态产业链;只有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才能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再次,强化节能减排意识,从细微处做起。要在全员中树立节能减排意识,并能够从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做起。从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克煤做起,从省油、省汽、省盐、省氨做起,真正做到能耗、物耗最低,进而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化工企业实现节能减排的途径还有很多,如:通过政策扶持等方式加大污染治理的科技与资金投入,实行全过程污染控制;选用先进设备和工艺,从源头消除污染;提高废旧物资再利用率等。

4.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从源头做起

为了避免企业因为负担过重而影响节能减排工作,政府应该适当加大扶持力度,在资金上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以便企业能够从源头上避免排污并最大限度地节能。避免出现因应对政府节能减排政策而出现“先污染后治理”的现象。

三、结束语

化工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持,需要环境监管部门的督导,需要企业加强管理,需要企业员工的不断努力,更需要不断地向发达国家学习其先进的经验和借鉴其先进的技术方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篇6

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国家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十二五”期间要大力开发和积极推广低碳技术,节能减排工作不断深入,“十二五”末高耗能产品单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能耗在“十一五”末的基础上再下降10%,主要产品实现清洁生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在“十一五”末的基础上再下降10%。进一步提高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准入门槛。这就意味着当前高污染、高耗能的化工行业的节能减排进程必须加快。

1 我国化工行业节能现状的分析

化工行业主要是从事化学工业生产和开发的能源工业以及基础原材料工业。化工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门,它对经济发展、国防事业以及人们的社会生活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石油化工产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由于化学工业本身的缺点和局限,导致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种类多、数量大、毒性高,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和人类的身体健康。

当前,由于在节能减排技术开发上的滞后,导致我国化工行业节能减排和环保技术水平落后,也使得化工行业生产过程中的高耗能、高污染现状持续得不到缓解。从而导致我国化工行业的能耗量始终排在全国工业领域的前列。而化工行业的废水排放量甚至长期高居全国工业领域的第1位。2008年,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排放工业废水43.82亿吨,工业废气4.04万亿立方米,产生工业固体废弃物1.71亿吨,分别占全国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三废”排放总量的20.2%、10.0%和9.6%,分别位居第1位、第4位、第6位。此外,化工行业排放的主要污染物COD62.4万吨,氨氮化合物11.7万吨,二氧化硫185.1万吨,烟(粉)尘112.2万吨,排放量均位居全国工业部门前列。如此严峻的节能环保形势加重了化工行业节能减排的责任和任务。

2 节能减排新技术的探究

2.1 发展化工行业循环经济模式

所谓的循环经济就是在物质的循环、再生、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是一种建立在资源回收和循环再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的理念就是打造产业发展的循环生态产业链模式,即从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3R原则入手,推动化工行业生产的废物循环再利用,从而降低废物产出率。而随着循环经济理论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接受和认可,一些石油化工企业开始尝试在发展循环经济模式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效果,如重庆市在2009年已初步形成以建峰化工为代表的天然气―合成氨―尿素―胺类衍生物、以川维厂为代表的天然气―乙炔―醋酸乙烯―聚乙烯醇―维尼纶纤维和精细化工产品等四大化工产业链。事实证明,通过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模式来减少化工行业的废物产出和能源的再利用,不仅可以推动化工行业的节能减排,也对资源再生项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2 采用新型节能减排技术―空气冷却器

空气冷却器广泛应用于炼油、石油化工塔顶蒸气的冷凝工业中,在长时间的实际应用中,空气冷却器已经得到了化工行业小范围的认可,在节能环保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可是从整个化工行业来看,空气冷却器节能技术还没有得到大范围的推广和使用。从实际来看,空气冷却器有很多的优点,它可以节省大量工业用水,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基建费用。特别在缺水地区,以空冷代替水冷,可以缓和水源不足的矛盾。如此看来,空气冷却器在节能方面产生的作用是巨大的,因而这项技术应该在化工行业得到大范围的推广。

2.3 采用节能型生产工艺

采用节能型的生产工艺就是要尽可能的降低化工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能耗量。而要降低产品的生产能耗量就要切实改造和提升化学产品的生产工艺技能。改造化工产品的生产工艺技能,要加强对生产工艺的节能环保的重视,强化生产工艺的连续性和持久性,避免在生产工艺过程中的间断,以导致对能源资源的浪费。特别要降低在化工生产过程中装置的加热或制冷等状态转化中能源的消耗。

2.4 采用生物质基节能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资源枯竭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化工企业要谋求长远发展,就必须开发新能源,生物质资源是一种数量可观的环保型可再生资源。同时,生物资源与化石资源从生产转化上来看,有一定的共性,是可以兼容发展的。因而,生物质资源的发展潜能是巨大的。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加大对生物质资源研发的力度。当前研发出的生物质资源是普遍采用热化学的方法来对生物质资源进行处理。在处理过程中,将其加工转化为一定的中间物质,然后再将中间转化物转化为生物质基产品。同时,在工艺生产的过程中,还可以利用生产过程中的高温余热来发电,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2.5 有效利用余能资源

化工产业的余能资源是指某一热工艺系统排出的未被利用的能量。余能资源可以分为余热资源和余压资源两类。即在生产过程中一部分热能通过散热或者废物等中间媒介排放或者散失到外部环境中,是一种可回收利用的能源资源。而目前我国对这种余能资源的回收利用率还比较低。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对化工产业生产过程中的余能资源进行有效的回收和再利用,特别要加强对冷却水排放中的余能资源的回收利用的技术研发,从而最大限度地达到降低能耗、节能减排的目的。

2.6 推行清洁生产

加快推行化工行业的清洁生产,从生产源头和工艺生产的全过程中控制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降低资源的消耗。清洁生产的核心理念是“节约能源、降低消耗、减少污染、增加效益”。它改变过去的先生产、后治理的后期治理的生产方式,而是采用从源头和工艺生产全过程的控制式的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生产方式,帮助化工企业走出生产误区,形成清洁的工艺生产模式。而推行清洁生产的工艺模式,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着力解决关于清洁生产的技术问题。它关系到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各个方面的内容,包括对工艺生产流程的把握、生产材料的选择、废物循环利用的方式和途径的选择等。要细化各个环节,串联各个工艺生产部门,实现化工产业工艺生产的清洁化,以此达到降低能耗、减少污染和扩大经济效益的目的。

3 结语

目前我国的化工行业仍然面临高耗能、高污染、以及节能环保效果不明显的困境。所以,对于化工行业来说,寻求一条适应绿色发展的高效环保之路,就显得尤为重要。树立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战略眼光,多采用节能环保的新技术,优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资源的利用率,增强化工能源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加强对工艺生产过程的控制,充分发挥化工行业在节能环保上的发展潜力,实现我国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惠兰,李春燕.河北省中小化工企业节能减排融资需求诊断与评估[J].河北企业2009(11):121-123

篇7

化工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柱行业之一,同时也是高污染型产业之一,我国经济长期发展以来,它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近三十年来,世界消费、人口、贫困日益增加,且土地、资源、生物多样性等日益锐减的问题日益凸显,这些问题让人类逐渐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1996年由经济学家William(加拿大)和其博士生Wackenagel完善的生态足迹模型,作为一种更完善的可持续发展衡量手段,同时以其极强的可操作性和适应性,为生态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估提供了高效全新的平台。

基于此,本文通过运用生态足迹模型,以山西省运城地区某一化工厂为例,对化工企业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计算,定量评价了该化工企业的生态足迹,揭示化工企业生态环境的压力现状,以及相关影响因子,为化工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 化学工业行业概况

化学工业也即是以石油、煤炭、天然矿物、天然气等作为基本原料,进而实现有机和无机基本原料、合成原料、农用化学品以及专用化学品等化学材料生产的重要部门,它也是我国一个多层次、多品种、服务面广、配套性强的基础支柱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支柱产业,化工产业自改革开放以来,便以迅猛的姿态得以迅速发展,目前国内已建立较为齐全的门类,且同时具备一定规模和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相关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国内化学工业的经济稳定持续增长(包括化学品和化学原料制造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等)。2010年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全行业总产值达到8.88万亿元,已跃居世界第二。尤其是化学工业更是首次突破了5.3万亿元,居于世界第二,除此之外还有20多种大宗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快速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前提保障。同时也成为了世界化工产业的重要分支。

虽然我国化学工业多种产品的生产能力已居于世界首位,但其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使其在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也给生态、环境及人类的健康带来了较为严重的危害,甚至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高耗能和环境污染作为化学工业的首要问题,解决化学工业带来的环境污染以及节能减排已成为当前人类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 化工企业生态足迹

生态足迹法也即是通过将资源和能源消耗共同转化为提供这些物质生产所需要的土地面积,该算法提供了比较和测量人类经济系统对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以及该需求于自然生态系统承载能力间差距的物理测量方法,操作性较强,且易于理解。

生态足迹指数计算中,根据生态生产力的不同将各种资源和能源消费项目划分为以下6类生物生产土地面积:可耕地、化石燃料土地、林地、草场、水域及建筑用地。由于这6类生物生产土地面积的生产力不同,计算出的各类土地面积不能进行直接合计,需要在生态足迹计算中选用一个具有相同生态生产力的面积,均衡以上6类生物生产土地面积的生产力。

Wachernagel通过借助世界平均生产力和均衡因子的概念来将上述不同的6类生态生产力的生物生产土地面积折算成为“以世界平均生态生产力为前提基础的生物生产土地面积”,并将其作为生态足迹的基础度量单位,使不同的6类土地面积可实现横向合计。其计算模型可参照公式(1)所示:(式1)

式(1)中,EF为总生态足迹;N是人口数量;ef为人均的生态足迹;i代表投入的类型和消费商品类型;n为消费商品的项目数量;ia 也即是i种交易商品所折算的生态生产面积;而式中i C则代表i种商品的人均消费量;iP也即是i种消费品的平均生产能力。在其指标计算当中,将各种能源消费项目和资源折算为上述6种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并将此再分别乘以相应的均衡因子,便可得到所要计算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

这种基于Wackenrnagel 提出的综合法是当前生态足迹中最为成熟的算法之一,应用范围也最为广泛。基于此,本文分别构建化工原料、能源、工业用地、水资源、以及工业固体废弃物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在对我国化工生态足迹进行计算时,只需将其6项内容简单相加即可。

2.1 能源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

为确保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首先必须实现能量投入的可持续性,显然通过依靠非再生的化石能源是不科学的选择。其次应优先选择生物圈中循环的碳,尽量不去开发沉积的碳储备,以防增加大气中的碳含量。由Wackenrnagel & Rees的估算我们可知,每年每公顷生物生产力的土地约能产生80GJ/ hm2的乙醇净生产(能地比)。因此,本文计算采用以乙醇为转换媒介来计算化石燃料用地的生态足迹,即:公式(2),同时结合《中国统计年鉴》中能源消耗总量数据信息资料,根据国家财政部、发改委文件《节能项目节能量审核指南》(发改环财)中规定的热力当量值,另外还应结合化石能源地均衡因子,以此来计算出化工企业的生态足迹。

EFe=a1×e×v/h (式2)

篇8

[abstract] chemical industry to promote clean production, eliminate pollution,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production together. To set up the correct clean production thinking concepts, is chemical enterprises to realize the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mportant means, is the enterprise cost reduc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realize the goal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 key.

[key words] clean produc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s, chemical industry, resources, and consumption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清洁生产是资源持续利用、减少工业污染、保护环境的根本措施。可以达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目标。化工行业把推行清洁生产、消除污染、保护环境与发展生产结合起来,制定了化学工业推行清洁生产的规划,提出了化学工业清洁生产的目标和步骤,进行了宣传教育培训,建立了化工清洁生产中心,指导化工行业的清洁生产工作。开展综合利用工作,变废为宝,进行技术改造,加强科研工作,推进技术进步,强化环境管理,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清洁生产促进了化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1、清洁生产审核定义

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取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清洁生产的目标可以概括为八个字,既“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从而实现环境与经济达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清洁生产程序包括七个步骤35个要素。七个步骤为“筹划与组织、预评估、评估、方案产生与筛选、可行性分析、方案实施、持续清洁生产等。

清洁生产的总体思路是判明废弃物产生的部位、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减少或消除废弃物的措施。具体思路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分析:

(1)原辅材料与能源:尽量采用对环境无毒、无害或低毒低害的原辅材料和清洁能源。

(2)技术工艺:生产过程的技术与工艺水平,基本决定了资源利用,能源消耗和产污的状况。审核过程中应注意采用资源能源利用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的工艺和设备。

(3)设备: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具体体现了资源、能源的利用水平,先进的设备和正常的使用,在清洁生产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4)过程控制:过程控制对正常生产和产品质量极为重要,同时也是控制废弃物产生的重要手段。

(5)产品:产品性能、结构、种类、数量等决定了生产过程,产品的合理包装等均影响废弃物产生及资源合理利用。

(6)管理:严格的管理制度和严密的操作规程是产品质量保证的基础,也是减少废弃物的重要措施。同时尽量采用能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的污染防治技术

(7)人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是安全过程最关键最积极的因素,是高效合格生产和技能减污的活得因素。

(8)废弃物:废弃物本身的特性和状态关系到它可否现场再利用和循环使用,也涉及其对环境的污染。对生产中产生的废物、废水和余热尽可能做到综合利用或循环使用。

2、化工类企业中清洁生产审核

化工行业多种多样,而且目前国家颁布的清洁生产标准仅涉及上述行业。对于颁布了相关清洁生产标准的化工行业,要严格按照清洁生产标准要求执行。应该从生产工艺装备、资源能源利用率、原材料及产品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废物回收利用水平及环境管理6各方面,分析工程所处的清洁生产水平。

(1)产品工艺设备先进性

化工行业生产中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是由于不够先进和完善造成的,所以实行清洁生产就必须改革旧生产工艺。产品工艺包括工艺设计、设备选型、设备布置合理性、工艺控制水平及产品得率等内容,通过分析比较可为生产同类产品的其他工艺或其他生产线的同类生产单元提供依据。

(2)资源能源利用率

资源能源指标反映单位产品的能耗、水耗及主要原辅材料消耗指标。分析化工行业生产的单位产品能耗和水耗水平,以及原辅材料的消耗水平,类比同类型产品生产的这些指标,分析其清洁生产的程度和范围。在没有同类产品比较时,可采用同类型生产装置先进水平指标进行分析。溶剂和水的循环利用率,及资源化利用率水平的评价分析应受到重视,它能有效降低能耗、水耗和原辅材料的消耗指标。

(3)原辅材料及产品指标

原材料作为加工的对象,一方面原材料毒性大小对生产产品的毒性大小有直接的影响;另一方面原材料耗用数量与废物排放数量呈正比关系。因此,在缺乏与其他产品生产工艺的比较资料时,可以从物料毒性、生态影响、可回收利用等性状判断项目设计生产工艺中主要物料选择的清洁生产水平。通过分析主要原辅材料毒性水平,毒性物质消耗量占总物料消耗量的比例,溶剂的可回收利用属性等对项目原辅材料进行清洁生产审核。

(4)污染物产生指标

污染物产生指标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已采用了清洁生产方案并削减了污染物产生量的前提下,不得不产生的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量及其毒性,包括单位产品废水、废气、废液和固废产生量[1]。在审核中应特别重视产生的废弃物成分的复杂性、毒性、易生物降解性等废物特性,只有废物产生量少,易安全处置或综合利用途径广并易于落实的污染物清洁生产水平才较高。

(5)废物回收利用水平

废物回收利用是清洁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过程不可能完全避免产生废水、废料、废渣、废气、废热等。废物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放错了的资源。在清洁生产审核中,要分析所评价的项目废物回收利用的程度和水平,从而来判断清洁生产的水平。

(6)环境管理

任何管理的缺陷都是产生废弃物的重要原因。审核时应检查分析清洁生产管理系统建立的健全性及其运行的科学性、有效性;清洁生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核实清洁生产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检查清洁生产政策和措施的落实和效果。因此,做到有效的环境管理是实现清洁生产的保证。

3、总结

在企业内部成立清洁生产组织机构,明确目标,措施到位。认真按照清洁审计程序的7个阶段、35个步骤,分阶段实施。对现有生产线污染现状和产污原因及工艺设备、生产过程、能耗水平、质量等进行评估和分析,确定清洁生产审计重点。企业只要不间断总结,持续实施清洁生产,就能挖掘内部潜力,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减少污染,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由此可以看出,清洁生产是化工类企业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环境,提高经济效益的一条有效途径,在节能减排工作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黎伟、王斌、林俊、赵坚胜.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清洁生产分析.嘉兴学院学报,2007,19(6)

篇9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家正在大力倡导,专家和学者在强烈呼吁,媒体在积极宣传,民众在热切期盼着发展循环经济和建立节约型社会,这是时代和社会进步到一定程度的必然反映和要求,也是今后一段时间里世界各国, 尤其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非常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同时,它也是企业发展战略中的一个永恒的重要课题。说这一任务非常重要而紧迫,是因为当前全球所面临着资源利用过度和资源的极度贫乏,地球已经难以承担起人类的资源需求。根据联合国《2002年生命地球》报告,人类目前对地球资源的掠夺性使用,已经超过了地球承受能力的20%,并且这个数字每年还在不断增加。全球森林以每年1400万公顷的速度在减少,土地荒漠化以每年600万公顷的速度在增加,石油、煤炭、金属等不可再生矿产资源的储量在锐减。根据国际石油组织报道:目前人类已探明的石油储量,按现在的开采速度,还不够人类使用40年;根据国际煤炭组织报道:目前人类已探明的煤炭储量,按现在的开采速度,只能够人类使用200余年,这引起了全人类对石油和煤炭资源的极度担忧。其资源维持现有人口的消耗已十分困难,何况世界上人口、物资生产还在不断增长,地球资源已经不堪重负。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极其匮乏,尤其是石油等关系到国计民生重要物资的资源十分短缺,产量远远低于消费量。从1993年开始,我国已由石油输出国变为进口国;2003年已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原油消耗国;2004年进口量已经突破了1亿吨。不但自然资源严重不足,而且我国经济的发展模式相对国外先进水平,甚至世界平均水平都显得比较落后,资源利用率也十分低下。从工业的两大重要战略资源来看,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103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近20倍;在石油资源短缺的同时,我国石油有效利用率只有10%,而90%的石油资源在开采、加工、转换、储运和终端利用中损失浪费掉了。自然资源的极其匮乏和经济发展模式的相对落后,成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强大动力。

二、循环经济简介

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它是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社会的经济活动,因此其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它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保证。

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消耗――产品――废物排放”的单项式(线性)流程,其特征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以不断加重生态环境的负荷来实现经济的增长。在这种经济模式中,人们以越来越高的强度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开发出来,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环境中去,也就是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它导致了自然资源的枯竭,并酿成了灾难性的环境污染后果。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强调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甚至是零排放,它能有效地解决可持续发展的两大障碍――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

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充分考虑自然界的净化能力和承载能力,模拟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路径和食物链网,将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封闭式流程。循环经济倡导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循环经济强调构筑“工业食物链”,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无害化及再生处理的方式,达到资源的永续利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表现出“低开发高利用低排放”的特征。使所有的资源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最充分和最合理的利用,同时使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至最小化程度。

对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是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作为一种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强调的是在生产活动之初尽可能少的投入自然资源,生产活动之中尽可能少地消耗自然资源,生产活动之末尽可能少地排放生产废弃物;并要求其废弃物不断重复、不断循环地被再利用。

循环经济具有三个重要特点和优势:

第一,循环经济可以充分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传统工业经济是由“资源消耗――产品――废物和污染排放”所构成的单向物质流动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人们以越来越高的强度把自然资源和能源开采出来,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环境中去,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一次性的。循环经济倡导建立在物质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模式,根据资源输入减量化、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使废物再生资源化等原则,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消耗――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流动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少产生废弃物,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末端处理。

第二,循环经济可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共赢。传统工业经济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增长,忽视了经济结构内部各产业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共生关系,忽视了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递、迁移、循环等规律,形成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三高一低”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导致许多自然资源短缺与枯竭,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造成了对经济、社会及人体健康的重大损害。循环经济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准则,模拟自然生态系统运行方式和规律,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社会生产从数量型的物质增长转变为质量型的服务增长。同时,循环经济还拉长了生产链,推动环保产业和其他新型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

第三,循环经济在不同层面上将生产和消费纳入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中。传统工业经济的发展模式是将物质生产和消费割裂开来,形成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的恶性循环。目前,发达国家的循环经济实践已在以下三个层面上将生产(包括资源消耗)和消费(包括废物排放)这两个最重要的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一是企业内部的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二是共生企业间或产业间的生态工业网络;三是区域和整个社会的废物回收和再利用体系。

三、化工企业节能减排的研究

1.化工企业节能减排的迫切性。随着化工工业的发展,人类经济活动对资源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工业“三废”问题日渐突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已出现了不可再生资源的日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口急剧增加等问题。

当前我国化工企业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石油的对外依存度打到40%,天然橡胶的对外依存度超过70%,主要化学矿种资源不足,尤其是钾、磷、硫和硼等严重不足,已威胁到化工企业的持续发展。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成为全行业保持可持续发展、寻求新的发展空间的必然选择。

2.化工企业节能减排的途径。大型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石油、煤炭和化工原材料,排放大量的废水、废渣、废气,只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才能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化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以实现节能减排目的的途径有:加大污染治理的科技、资金投入,全过程控制污染;建立项目选用先进、清洁的工艺,从源头消除污染;实施技术集成创新,创建绿色生态产业链;广泛提高职工循环经济意识并从自身做起;加大技改力度,实现规模经营;在企业内部构建“三废”小循环,减少资源浪费;开发“三废”再生资源项目,构建废物多级小循环或大循环;提高废旧物资再利用率;实施ISO14000标准,开展持续清洁生产等途径。

循环经济要求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而节能降耗是资源利用最大化的最直接和最根本的途径。除了搞好安全、环保、质量管理,不出现资源的无效利用外,化工企业还应该在多方面,如生产的负荷、周期、工艺指标等多方面着手,尽可能使其生产经济合理运行;又如既要抓好节油、节煤、节电等能耗,也要抓好节水、节汽、节氨、节盐等物耗,真正做到能耗和物耗都最低,以实现循环经济的根本要求。

参考文献:

篇10

化工装置的节能减排工作是保证很多化工工业顺利开展的关键,因此,很多化工领域的工作人员都已经将节能减排工作的意义分析和方案设计作为工作的重点。

1化工装置进行节能减排的主要意义

当前,我国的化工工业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快速扩大的市场需求和日益畅通的市场渠道,都使得我国化工工业的发展面临着较为有利的市场环境。但是,在化工装置的改造过程中,很多基础性化工材料面临稀缺的问题。在我国城镇化建设工作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社会各界对能源的需求量快速提高,而提升能源的供给质量,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社会各界的能源可持续发展质量。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快速实施,对新型的化学能源实施开发利用成为了我国工业领域高度关注的问题,而对化工装置的节能指标进行完整的分析研究,不仅可以有效的提升核电的开发质量,还能使新型的风能等能源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因此,化工装置的科学调整不仅可以使化学工业领域实现基础性能源的节约化处理,还能使能源的需求得到较大程度的满足。节约基础性化学能源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不亚于开发新型能源,因此,对化工领域实施基础性能源的调查和控制,可以有效保证我国化学工业领域的能源结构得到较为有利的开发,并且保证我国社会的化学工业装置得到更加有利的技术革新环境。

2化工装置的节能减排设计方法

2.1化工装置的节能减排区域设计

要将区域节能减排设计的方案作为提升化工装置设计工作质量的基础性方案,使后续的化工企业技术处理工作可以有效的按照化工企业的能量布置方案要求进行技术性处理。要结合后续的化工生产工作能量需求特点,对全部的化工原料物质进行能量转移机制的构建,切实保证全部的能量转化活动可以有效的结合物质利用方案的要求进行处理,使化工装置的应用可以实现不同区域之间的有效搭配和协调。他要结合矿源所在区域的化工生产工作特点,对后续的矿产资源技术性处理区域实施研究,保证全部的矿产资源能够在资源互补机制的影响之下进行能量物质的有效控制,切实保证全部的能量物质能够按照循环模式进行交换处理,并使全部的物质循环程序可以在矿产资源的采集过程中实现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要根据化工行业的技术应用要求,对当前化工工艺处理过程中的建材特点加以研究,使全部的农业化工技术可以同节能减排技术的处理要求相适应,以便后续的宏观技术实现方案可以在资源整合技术的实践过程中进行资源利用性能的提高。节能减排方案的设计必须结合市场环境的特点加以处理,保证全部的节能减排工作都可以在市场因素的影响之下自动形成有效的调节机制,使技术性调节能够保证有效的整合社会各项因素的优势。

2.2化工装置节能减排企业角度的设计

企业是保证化工工业经营活动科学性的基础性机构,因此,从企业的角度按照经济的模式进行化工装置节能模式的构建,可以有效的保证全部的技能减排工作得到合理处置。在进行低碳经济工作设计的过程中,必须从循环经济运行的角度进行生态理论的应用,使全部的经济活动都能在企业的控制之下实现技术性处理。除此之外,必须结合全部的系统运行程序特点,对化工装置使用过程中的工艺加以研究,切实保证全部的化工工业可以将有害物质进行顺利排放。要加强对节能减排技术应用过程中的企业活动设计工作的关注,使全部的节能减排工作可以在有害物质的有效控制之下实现节能减排性能的提高,并保护企业单位的合法效益。

3结语

化工工业是保证我国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的关键,深入的分析化工工业在推进的过程中实施节能减排的主要意义,并对相关节能减排工作的方案进行完整的制定,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化工装置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锡鹏 赵贵斌 周厚军 单位:兰州石化公司化肥厂

参考文献:

[1]陈美秀.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装置节能减排优化设计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