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项目成果管理模板(10篇)

时间:2023-06-12 16:06:4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科研项目成果管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科研项目成果管理

篇1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6-0164-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26.080

科学技术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因此我国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加强对科研项目的扶持力度。近年来,政府高度重视科研项目,科研经费投入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而要想利用有限的投入创造出更大的综合效益,就必须管理好科研项目的经费,避免因监管不善而产生损失。

1 科研项目成本管理的现状

1.1 缺乏整体性

科研项目管理包括立项审批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和项目的总结评价阶段,这三个阶段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科研项目有三大控制目标,即质量、进度和成本,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对科研项目进行管理时,也必须重视对这三个目标的控制。但是现状却不尽如人意,当前的科研项目管理研究和实践,往往是对其中某一个阶段的管理,忽略了对整体目标的关注,导致成本控制不理想。科研项目具有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对它的管理不能局限于某一个阶段或某一个控制目标,应该重视每一个阶段,重视每一个控制目标,从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分析和监控,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科研项目管理。

1.2 有效性不高

一个科研项目,无论它的规模大或者小,都应有一套合理的管理思路或流程,项目进展到哪一个阶段,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值,有什么偏差,出现偏差的原因在哪里,怎样更好地完成下一个阶段,怎样做好与下一阶段的衔接等问题,在这个项目实施之前就应该明确。成本控制人员给科研项目制定好一个适合它的、属于它的执行方法,才能使科研项目顺利完成,提高科研项目的有效性。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实施节点设置和节点控制,突破重点、分步落实、及时发现问题、适时调整思路、解决问题,这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项目顺利完成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1.3 缺少团队意识

团队的力量是巨大的,科研团队作为一个整体,更需要共同协作。在一个科研项目中,会有不同的分工,或大或小的项目,它的成功都会是团队合作的结果,团队中每一个人都是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若干个个体、若干个部分共同构成了项目整体,一个个体仅做好自己这一部分是远远不够的,个体与个体之间是需要合作与交流的,团队间、部门间的协作、分工、配合都是不可或缺的。合理分工、协作攻关、互帮互助、相互支持、优势互补,就可以有效利用各种资源,还可以起到相互监督、相互激励的作用,更好地提高科研项目的效益。

1.4 监管不严格

财务人员对费用的监管、质保人员对质量的监管、科研人员对项目进度的监管,这三者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他们共同协作、互相配合地完成三大控制目标的监管。科研项目的按期、按预算完成,不仅要依靠项目负责人的监管,而且需要财务、质保、科研管理的人员一同参与监管,在必要的情况下,技术方面的负责人、分管该项目的领导或者直接领导,甚至是公司领导也应该一同参与监管,大家共同承担起监管的责任,在每个节点都实施合理的、有效的监管,使项目按照规定的日期完成。

1.5 奖惩机制缺失

在科研项目的开展过程中,“奖”和“惩”能够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虽然它们只是一种外在的动力,但还是能促进项目的顺利进行。公正、公平、合理的奖惩机制不仅可以适当地避免拖沓现象的发生,而且可以促进科研团队更好地、有序地、有效地开展科研项目。对参与者而言,则有着更加深远的意义:参与者做的多或者少,办事效率高或者低,都有明确的奖惩划分,参与者可以更好地调节压力和动力。奖惩机制可以让参与者不会因为能力有限或者精力有限还继续承接新的项目工作,他们会高质量地完成现有的工作,甚至会为了完成自己的工作,主动学习参加培训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完成项目,还可以不断地提升

自我。

2 科研项目全过程成本管理的实施

2.1 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又分为工作分解结构、建立项目进度计划图(甘特图)以及建立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图和项目执行责任分配矩阵三个方面。

工作分解结构是进行范围规划时所使用的重要工具和技术之一,它以按预期或者合同规定的成果为前提,对项目进行合理的分组。项目组在执行期间,要完成WBS的各级工作包,这里面有详细定义每项活动的工作内容和要求,所有工作包的完成构成了整个项目的工作范围,每个阶段性目标需要通过几个节点来控制使其按计划去完成。这一环节的成本管理,可以以项目合同为依据,把项目分解为较细的、更容易管理的工作包,以提高成本管理、时间估算以及资源配置的准确性。

建立项目进度计划图,也在前期准备中充当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需要在项目存续期间内,将项目中对人工、材料等资源的需求或占用情况通过图形的形式来表现出来。这样既可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加强管理力度和提高资源优化程度,又可以将已经存在的、或者未来将会存在的对项目的不利影响,进行及时总结和调整,对比项目实际情况,寻找出可能存在的偏差,来改正计划。

组织分解结构是项目组织结构图的一种形式,这需要将工作包与相关部门或者单位分层次、有条理地联系在一起。在这一阶段会用到责任分配矩阵,它将明确项目每个人在组织工作中的角色定位、关系、职责分工。

2.2 项目启动阶段

项目的启动阶段应该有合理的成本控制,其中包括成本核算、成本控制两方面。成本核算是项目成本管理的基础环节,在成本管理中起着基础作用,它具有及时性、准确性、可靠性等基本特征。成本控制是为保证项目所花费的经费在预算之中,在发现问题之前或发生问题时,采取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及时解决和补救。启动阶段应该注意以下问题:明确成本管理的范围;项目负责人、财务人员必须严格控制成本;重视加强成本审核。一个项目是否启动与需求分析密切相关,这也关系到下一阶段是否有必要进行。

2.3 项目规划阶段

立项审批阶段是项目规划阶段重要的一部分。在成本管理上,要根据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合同书等做好项目成本的预算工作,它包括成本预测、成本预算这两方面。这一阶段主要是确定、细化目标,将按计划和要求完成项目作为必要条件,把项目执行的方案进行规划和确定,编制要解决的问题范畴。项目计划的编制是非常重要的,规划的详细程度和复杂程度与项目的规模和类型有关,这也造就了科研项目成本管理的特点――独特性。

2.4 项目执行阶段

项目执行阶段需要参与项目实施的人员按照项目管理的计划来开展工作,这是项目成本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需要检查项目执行的情况,审查是否出现了问题,如果出现了问题,应该及时采取相应合理的措施进行调整,控制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在确保项目质量、进度、成本的基础上,保证项目顺利完成。为促进项目得到更好的执行,应对项目进行详细分工,并培养2~3名项目带头人,负责对项目的规划和实施以及团队内部的沟通和协作。与此同时,财务部门要加强对经费支出及使用的监督工作,根据项目实际进展来监督和管理经费的使用情况,科研管理部门也要对项目进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预警,把科研经费使用情况、预算执行情况等及时向相关负责人进行汇报,通过两个部门的协作监督和管理,确保经费支出与项目执行进度保持同步。此外,应建立健全人力资源考核机制,根据科研项目节点完成情况对不同人员进行奖惩,合理拉开奖金差距,从而对项目进展起到有效的督促作用。

2.5 项目结束阶段

项目的结束阶段是正式验收产品、服务和成果的环节,也是成本管理中经常被忽视的一个环节,这是因为在很多人看来,项目结束即意味着成本管理的结束,而这显然是一种错误理解。项目结束阶段的成本管理主要反映在决算活动中,也就是确保决算能够准确反映项目的真实投入情况,然后在财务工作中对项目收入与支出数据进行结转,全面、细致地分析其中的纰漏,决不放过实际支出与预算之间的任何一点差异,从而实现决算成本的有效控制。项目完成后,有关部门和专家还须进行验收并且给出评价意见。一般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对项目的评价,尽量采用具体、明确的指标来考评。宏观评价侧重于科研项目是否实现了既定的目标、工作计划以及综合指标,得出项目的总分,从而进行判断;而微观评价侧重于项目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细节,宏观评价和微观评价在项目结束阶段是相辅相成的。

3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成本管理理论为依据,以现代成本管理为基本指导思想,结合先辈们的相关研究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国内外项目成本管理理论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具体讨论了科研项目成本的构成以及成本管理的现状,列举了科研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合理的建议,将质量、进度和成本三个控制目标关联起来,对科研项目成本管理进行了诠释,希望能促进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使科研项目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杨秋吉,李南.基于挣值管理的成本控制指标和进度控制指标的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6).

[2] 阿儒涵,李晓轩.我国科研项目成本管理的问题及成因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2).

篇2

0 引言

科研项目是科研院所业务的主要支撑,如何提高科研项目管控水平,确保科研项目稳步推进实施是科研部门日常工作的重点。而合同管理是科研项目的重要依据,因为科研项目都是以任务合同书的形式订立的,可以当做是一个合同来管理;而每一项科研项目的实施又是由无数个分包合同组成的,因此有效的合同管理可以为科研管理提供有效参考,以提高科研项目管控水平。这对科研单位的科研计划管理和科研项目的预算管理有着指导性意义。

1 科研项目实施中合同管理面临的问题

1.1 合同信息缺乏准确性、实时性

合同管理贯穿于内部业务展开的整个过程,完善的合同管理是科研院所健康运作的重要标志。采用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由于涉及的部门众多,需要管理的合同要素也各不相同,低下的数据利用率和不断膨胀的数据量,造成信息不集中、实时性不强,导致工作效率不高、费时费力等问题[1]。

1.2 合同管理与财务管理脱节

科研项目实施中的合同经费支出采用的是项目负责人审批、合同管理部门审批、财务管理部门审批、领导审批共同负责管理监督的机制。由于管理制度不顺畅,合同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手段和必要的共享平台,数据缺乏有效的组织,造成合同管理和财务经费管理脱节。如何妥善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保证合同管理与财务管理有机结合,是值得考虑的问题[2]。

1.3 科研计划统计无数据支持

以往的科研计划统计依靠于手工汇总的纸质化阶段,统计工作往往是由合同管理部门通过对一线部门的合同整理汇总而成,这种传统的手工统计方式准确率及效率都很低下,影响科研计划上报的真实性。而且由于统计的方式单一,造成信息汇总困难,难以提供有效的反馈信息,无法满足合同分类型统计及查找,因此无法为一些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另外从科研课题立项到完成、成果的社会影响及其转化效益等情况,都离不开科研统计提供的数据,科研投入与产出的分析都需要可靠的数据[3]。

2 基于用友系统的合同管理模式

由于科研项目是科研院所业务的主要支撑,以往科研项目实施中的合同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科研管理发展的需要,而且随着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利用网络和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效率是必要趋势,因此我们将用友软件与科研项目管理相结合,探索出一种新的有效的合同管理模式,提升了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合同管理能力,从而大大提高了科研项目管理水平。

合同管理主要包含两方面的管理对象:一是,科研单位所签订的科研计划任务书;二是,在每一项科研项目具体实施中所签订的各项分包合同。

其中科研计划任务书是在科研项目确定后,由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对科研项目的目的、意义进行介绍,对完成该科研项目的具体措施、方法和研究进度作出计划安排的技术文书,是一种报告体科技应用文,它是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立项的重要文件,而科研计划任务书的统计数据是科研单位科研水平的重要体现,只有对这些科研项目的信息进行有效管理才能使得统计数据准确,只有充分利用这些信息才能对科研项目做到有效管理。

更为重要的是,每项科研项目都有着相应的预算管理,如何对项目支出做到全局把控,必须依靠于有效的合同管理工作。因为每一份分包合同体现的是都是相应预算的支出,因此对合同管理到位,就可以对项目的整体支出有了全面把控。

2.1 合同管理的准备阶段

合同管理部门在合同管理实施前,将历年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及总结,在合同管理软件实施前对合同类型进行分类,并对每一类合同下进行相应设置。科研合同作为收款合同分为国家级项目、省市级项目及其他;分包合同作为出款合同分为采购合同、外协加工合同、测试化验合同等,使得合同分类清晰,便于管理。同时根据合同金额对合同进行分组管理(根据合同金额分为A、B、C三类),根据合同金额制定相应的审批制度,审批流程见图1,并有效分配管理时间及精力,使得合同管理做到有的放矢。

2.2 合同管理的执行阶段

2.2.1 新建合同

当合同签订生效时,在合同管理软件中新建一个合同,录入合同相关内容,包括名称、性质、所属合同组、合同类型、对方单位、负责人等基本信息。因此合同信息以标准化的形式存在于系统中,为后期合同信息的数据共享及有效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2 合同的履约管理

科研项目中的合同管理要求组织专业化管理,在科研项目具体实施中,由于实际情况或计划失误发生变化,可能使项目考核指标与合同实施偏离,如果没有采取相应措施,会影响科研项目进展。通过对合同监督与履约跟踪,对合同履行情况分析,找出偏差的地方, 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补救,最终顺利的完成合同需求[4],从而完成科研项目考核指标。

2.2.3 合同的变更管理

由于科研项目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受客观因素和项目实施的影响,合同双方会根据需要在协商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改动和调整,因此合同变更管理是一个非常必要的环节,合同变更是指修改和变化原合同内容,经过双方盖章方能有效变更。

2.3 合同数据的统计分析

通过把用友系统和项目管理想结合,可以直接看到项目中各项经费的支出情况,便于一线部门查看该项目预算额度的开销及剩余情况。其次可以以各种口径统计合同数据,并及时反馈给一线部门,以便他们工作的开展。

3 结语

3.1 加强过程监督,实现科研项目全程管理

通过对合同的统一要求,使得合同信息以标准化形式存储,实现了合同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的数据共享,使管理呈现动态化。这样使得合同编码唯一,统一了合同编码与财务项目编号的一一对应,解决了长期以来合同信息与经费信息无法实时对应的问题,方便了管理部门与一线部门可以实时掌握项目的到款及支出情况,促进了经费的合理使用,为经费管理提供有效支持,实现项目的全过程管理。

3.2 加强数据利用,实现数据有效统计

通过将用友系统应用到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可以提供出动态的、准确的合同信息,使得合同数据及时准确,合同管理部门能够随时获取最新数据,一线部门可以了解项目进展,大大提高了统计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共享性,缩短了科研项目计划统计上报工作的时间,大大提高了效率。

【参考文献】

[1]张龙.中国某公司合同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

篇3

中图分类号:DF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11-0238-01

近年来,提及自主创新,人们往往会首先联想到知识产权。事实上,科技奖励与知识产权,都是科技创新取得的成果,都是衡量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指标。虽然两者在业务管理上分属不同的专业范畴,但之间密切的关联性以及相互作用和影响却不容忽视。通过科技奖励,可以窥见该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的状况,进一步认识到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 科技奖励

科技奖励,是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为鼓羁萍冀步和发明创造的一项重要科技政策,是科技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具体体现。

科技奖励项目通过申报人的申请、研发项目主管部门组织的技术水平鉴定与评价、相关层级管理机构的推荐、评审委员会组织的专家评审等申报与评审流程而产生。我国的科技奖励始于20世纪50年代,至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制定有较为成熟的科技奖励制度规定和评审办法。大批的高新技术成果获得了各自的科研管理机构或省部级以及国家级的科技奖励,为推动科技进步和技术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激发和调动了广大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2 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

所谓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就是围绕科研项目研制需求,在项目研制过程中,通过知识产权信息利用、发明创造登记、有效保护方式的选择、专利战略布局分析等内容,将知识产权工作融入科研项目立项、实施、验收等各环节,促进科研项目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运用。即: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项目研制的全过程。早在2010年,科技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四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知识产权管理暂行规定》(国科发专【2010】264号),明确规定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必须实施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

3 科技奖励与知识产权的关系

3.1 科技奖励必须以知识产权为支撑

当前,各级相关科技奖励申报和评选原则都规定:没有知识产权不能申报科技奖励。知识产权体现了技术成果的创新性,是专家评审的重要参考依据;知识产权也明确了该成果的权属人。

无论申报技术发明奖还是科技进步奖,科研项目都必须拥有所属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论文和论著等等,才能申报科技奖励。申报项目的每个创新点都应该有授权的知识产权作为支撑,以表明该项目技术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新颖性和先进性。

3.2 知识产权的实效通过科技奖励得以彰显

科研项目知识产权的实效通过科技奖励得到了一定的认可和彰显。根据获奖项目,人们可以关注其知识产权实施、转化,进一步加以推广,以充分运用和发挥知识产权的经济价值和技术价值。

3.3 科技奖励的成绩反映了项目知识产权管理的水平

科技奖励工作中对于项目拥有技术知识产权的要求,以及知识产权对于项目科技奖励的支撑权重,使知识产权对于科技奖励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科技奖励的成绩也反映了知识产权的管理水平。

4 从科技奖励看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科技奖励与知识产权密切相关,但尚未引起科研人员的足够认识和重视,或不知问题症结所在。

科研人员专注科技研发,通常等到项目完成、甚至结题和归档后再梳理发明创造,进行知识产权申请和成果申报,往往错失了知识产权布局和占位先机,也使科技奖励的申报受到影响。

特别是在项目立项阶段,没有做好知识产权和科技奖励的分析和策划,在项目实施阶段,没有及时进行知识产权登记工作等。总之,一方面是,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的诸多环节被忽略,变成两个甚至是一个环节:开题查个新,最后结题验收时,临时抓个申请号,仅解决完成指标任务。

5 解决对策与思路

做好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才能使科研项目科技奖励申报时,有充分的知识产权作为强有力的创新性的支撑。

第一,必须依托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统筹策划项目的科技奖励工作,严格做好项目各阶段的知识产权工作。第二,建立科研团队知识产权专员队伍,或设立专人管理项目中的知识产权事务,发挥团队分工与协作。第三,加强科研管理过程检查中对知识产权工作内容的督导以及开展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的监督检查,特别是中期检查。第四,持续、深入开展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的宣传和培训,加强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理念的宣贯,学习掌握全过程管理的方法。

6 结语

与科研管理过程相比,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并不复杂,但要实施到位,为科技奖励等各项工作以及企业发展支撑助力,还需要广大的科研人员与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共同的努力。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6-151-02

1 前言

科研项目管理是科研组织者为了实现管理目标依据现有知识、科研技能及科研技术、辅助工具开展的丰富科研活动。高水平的科研项目管理可有效的满足科研项目申请人对科学研究的期盼与向往,因此对其全过程管理展开科学研究具有充分的现实意义。为了使科研项目的全过程在流程紧凑、秩序良好的环境中高效开展,我们必须科学实施对其全过程的监控与管理,对科研项目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应做到预期分析、坚决防控,避免错误科研设计导致全盘皆输的不良现象发生。

2 问题分析法在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中的科学应用

在科研项目管理实践中,主要的科研组织对象包括项目的申请者,也就是具体科研项目的实施人员,以及项目问题的解决者,也就是科研项目管理人员。科研项目的管理过程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即是依据科研申请问题进行内容分析,从科研问题发起者的定位明确此项目所需解决的真正问题。第二部分则是切实的解决问题环节,科研管理者从专业的角度分析科研问题的提出并找到有效的问题解决途径。由此不难看出,以上两部分具有既定的互联关系,科研问题的具体内容包含了所需解决问题的内在资源要求,而固有的科研资源又同时关系着问题的内容边界。问题分析法在科研项目的全过程管理中主要包含五项工作内容。首先便是对科研项目进行问题分析,找出其现实具有的特性与必备的发展条件。例如科研管理者应与相关利益人员及项目决策者强化沟通与交流,并采取提问的方式明确科研项目的相关信息,如科研项目中存在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怎样产生、如何采取有效的解决方式处理、一系列的改进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等。通过完善的沟通,科研项目管理人员对问题的具体结构、发展过程及态势有了明确的认识,并对项目的资源分配、实施负责、相应职权、控制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为后续的科研管理与资源优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实施管理过程中,我们还应把科研全过程分为若干个阶段,进行及时的工作小结,对后续各项工作的开展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依据不足调整发展方向,例如认清阶段性工作的重要性、依据目标展开评价、对可能出现的约束进行充分预测等。有效的科研项目管理离不开明确的目标,而由于科研项目存在开发事先性特点,我们很难在科研申请者处获取准确的既定目标,因此,制定分层次的管理目标才能有效避免因申请人知识有限、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的目标与发展实际偏差。

3 依据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要素构建良好的科研运行环境

3.1 科研项目的全过程管理要素

科研项目的全过程包括项目策划、项目输入、具体的科研项目实施、项目的输出、科研单位的内部审核验证及项目更改等管理要素。其中科研项目策划主要包括对科研项目工作大纲的编写及计划书的制定。对于创新开拓,类别丰富、技术综合跨越性强、难度大的科研项目应采用科学的大纲策划方式,在项目开展前便实施编制流程,从而有效的明确科研项目的技术方案、质量控制措施、科研资源的完善配备及具体的科研工作分工等。科研项目的输入则主要包括对具体成果的内容明确及要求划分,各项法律规程标准、操作规范以及项目其他的依据标准等。在科研项目的具体实施阶段,我们应采取必要的监控与管理手段,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开展进一步的指导强化,当遇到重大技术难题时则应配合相关责任部门及时解决。在科研项目的输出环节我们应充分满足输入审核的既定要求,从而确保输出成果的完备性与科学性。另外有效的开展内部审核机制、项目验证机制、顾客确认机制与项目更改机制也是十分必要的。

3.2 构建良好的科研项目运行环境

篇5

[中图分类号]F2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11X(2012)02-0046-05

如何在工程项目建设的主要活動或环节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议题,可持续建设(SC:Sustainable Construction)理念的出现为其寻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如何识别、评价和管理工程项目可持续建设的利益相关者,是可持续建设实践获得成功的关键要素。当前很多学者将工程项目利益相关者作为研究的焦点。沈岐平和杨静提出的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理论的系统化利益相关者管理模型中介绍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四个主要步骤:①利益相关者识别;②利益相关者评价(包含对利益相关者进行准确的分类和划分等级);③决策(根据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等级不同来依次满足他们的需求);④执行与评价。王进和许玉洁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从紧迫性、影响性和主動性及综合维度得到12个工程项目关键利益相关者的分类,确定了核心型、战略型及型三类大型工程项目关键利益相关者。但是,在工程管理领域,大部分关于工程项目利益相关者的研究都以传统的建设活動范式为背景,而很少有学者以工程项目可持续建设为背景来深入研究。

一、工程项目可持续建设的概念

学术界普遍认为最早完整提出可持续建设概念的是美国佛罗里达大学Kibert教授。他将可持续建设定义为:“基于有效的资源利用和生态原则,建立一个健康的居住环境”。此后,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可持续建设进行了定义。Sage把可持续建设定义为;在整个建设流程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Chong等认为可持续建设致力于通过采用适当的技术和知识来加强建筑设计、施工生产以及运营中的可持续性。

“可持续建设”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三者之间存在极大的共性,又有本质的区别,不可混为一谈。“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都属于具体的建筑产品类型,而“可持续建设”是一个動态过程;前两者是一个结果,是需要通过后者来实现的;即只有通过工程项目的“可持续建设”,才能得到我们需要的“绿色建筑”或“可持续建筑”产品。

二、工程项目可持续建设的利益相关者

(一)利益相关者的定义

利益相关者理论(Stakeholder Theory)是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国家逐步发展起来的,进人80年代以后其影响迅速扩大。90年代以后,对利益相关者认识的趋势是将利益相关者界定为那些与企业有一定的关系,对企业拥有某种相关利益,并承担企业经营风险的个人与团体。随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不断丰富,一些学者开始意识到,仅仅对利益相关者进行简单的界定和识别是不够的,还必须根据其不同的构成对利益相关者进行准确的评价。由于不同的项目或不同的项目发展阶段,其利益相关者构成是不同的;即便是在同一个利益相关者体系中,不同类型的利益相关者由于其自身属性、影响力和利益强弱的不同,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重要性程度是不同的。

Mitchell等提出了利益相关者显著模型,他们认为利益相关者的显著性取决于决策者对其三个属性(权力、合法性和急迫性)的评估;基于对这三个属性的定义和拥有程度,Mitchell等将利益相关者分为七种类型:蛰伏型、自主型、需求型、统治型、危险型、依赖型和权威型。在Mitchell理论基础上,我国学者陈宏辉等从利益相关者的主動性、重要性和利益要求的紧急性3个维度出发,将利益相关者分为:核心利益相关者、蛰伏利益相关者以及边缘利益相关者。

(二)工程项目可持续建设的利益相关者

不同于传统的建设活動,可持续建设对工程项目建设活動赋予了更高的要求。多专业协作、参与主体的早期介入、可持续建设流程的通畅性、满足主要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等可持续建设的原则使得我们在可持续建设实践中必须重视对可持续建设各利益相关者的管理。笔者将可持续建设利益相关者定义为:“同可持续建设活動存在单向或双向影响关系,并能从可持续建设中获得一定利益或自身利益可能受其损害的人或团体”。根据文献综述和专家访谈等方法,笔者识别出了我国工程项目可持续建设中的12个利益相关者,见表1。

四、我国工程项目可持续建设利益相关者的调查研究

(一)问卷调查概况

Johnson和Scholes认为仅仅简单地识别利益相关者是不够的,管理者需要评估利益相关者对项目的兴趣及其因兴趣而对项目产生的期望,并识别利益相关者是否有能力去施加自身的影响;为此运用了利益相关者可视化技术——权利/兴趣矩阵进行了有关的评估,根据不同的权利和兴趣等级对项目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归类。

为了能对我国工程项目可持续建设的利益相关者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笔者开展了一项“各利益相关者对工程项目可持续建设实践的影响”的问卷调查活動。该问卷共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从“利益相关者对可持续建设实践的客观主导力DV(即客观的影响力)”和“利益相关者主動参与可持续建设实践的意愿度WV(即影响的可能性)”两个维度进行调查。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的方式来衡量受访者的观点或态度,分值越高代表“客观主导力DV”或“意愿度WV”越大。调查问卷的第一部分(客观主导力DV)按照表1列出的12个利益相关者进行调查;与第一部分不同的是,第二部分(意愿度WV)中的“开发商/业主/投资商”(SH2)被细分成两个子类,分别是“开发商/业主/投资商(出售/出租型项目)”(SH2-1)和“开发商/业主/投资商(自用型项目)”(SH2-2),以便进一步考察两者在主观意愿度WV上的区别。本次问卷调查的目的是:对我国工程项目可持续建设的各利益相关者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类,以便在可持续建设的实践中能更好地管理可持续建设的各主要利益相关者,促使可持续建设实践的成功。

该调查活動从2010年12月初开始,到2011年1月底截止。问卷的发放方式主要以发送Email为主,总共发送了531份问卷,回收了163份问卷,其中有15份问卷由于漏填或多填被界定为废卷,有效问卷数为148份,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为27.87%。受访者的工作单位涵盖高校、企业、政府、行业协会等机构。该调查问卷两部分数据的基本统计量值见下表2和表3。采用Cronbach’s Alpha系数对调查问卷进行信度分析,考察问卷的内部一致性。根据SPSS软件计算出该问卷两部分的Cronbach’sAlpha系数分别为0.780和0.800,均大于0.7,这说明该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其调查结果在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可以接受。

(二)调查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

1.单样本K-S检验

对各利益相关者进行分类主要是根据其各自的DV和WV算数平均值(Mean)大小进行排序或等级划分,但是在没有相关统计数据支撑的情况下(考虑置信度问题),简单地根据这些利益相关者各自得分的DV和WV算数均值来进行排序或等级划分是值得质疑的。如果两个利益相关者的DV或WV算数均值处在同一个置信区间(即两者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即使两者在算数均值上存在差异,它们仍属于同一等级。因此,需要推断两个独立样本(DV和WV)的算数均值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①当已知两个独立样本都服从正态分布,可以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aired-Samples T Test)”来判断两样本的算数均值之间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进而消除因处于同一置信区问导致的排序差异;②当两个独立样本不服从正态分布或其分布状况未知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两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方法”来判断两样本算数均值之间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为此,首先需采用“单样本K-S检验”来检验调查问卷两部分中的各利益相关者的样本数据是否服从正态分布(零假设HO:样本分布为正态分布),根据SPSS得出的检验数据结果见表4和表5。根据检验数据结果,所有独立样本的伴随概率均为0.000,均小于显著性水平a(0.05),拒绝零假设,因此可以认为所有的独立样本均不服从正态分布。

2.曼-惠特尼U检验

需采用“两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方法”来判断两独立样本算数均值之间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笔者选用曼-惠特尼U检验(Mann-Whitney U)来进行相应的两两样本算数均值的显著性检验。曼-惠特尼U检验的零假设为:HO:样本来自的两独立样本总体的均值无显著性差异。问卷两部分数据的U检验结果见表6和表7。

表6和表7中,单元格中带星号上标的伴随概率值大于显著性水平a(0.05),说明这些伴随概率值对应的独立样本之间的均值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余单元格中的伴随概率值均小于a(0.05),表明这些伴随概率值对应的独立样本之间的均值存在显著性差异。调查问卷的两部分中,算数均值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的利益相关者见表8。

五、我国工程项目可持续建设利益相关者的分类

要进行等级划分,首先必须确定等级划分的界限值。根据统计分析,该问卷两个部分各自总体样本(包含所有利益相关者)的算数均值分别为3.20和3.19。因此,笔者以3.2作为等级分类的界限值。根据表2和表3中各利益相关者的算数均值,以3.2作为分类的界限值,从“参与可持续建设实践的客观主导力(DV)”和“参与可持续建设实践的主观意愿度(WV)”两个维度对表1中的各利益相关者的主导力和意愿度的算数均值进行等级划分。等级划分主要遵循以下方法:在等级划分的过程中,必须结合表8中“不存在均值显著性差异”的结果进行。以SH3和SH9在DV维度方面的得分为例,虽然两者算数均值的数值不同,但根据表8显示,SH3和SH9在DV维度上的算数均值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可以将SH3和SH9归为同一个等级。可持续建设利益相关者在两个维度上等级划分的结果见表9。结合表9的等级划分结果,可以将工程项目可持续建设的利益相关者划分为四种类型,具体类型划分结果见表10。

四种类型的工程项目可持续建设利益相关者解释如下:①类型工指的是在可持续建设实践中主导力和意愿度都较大的利益相关者,将这种类型的利益相关者命名为“核心主导型”利益相关者;②类型Ⅱ指的是在可持续建设实践中有较大主导力,但意愿度较低,需要通过相关的手段刺激其主動性的利益相关者,将这种类型的利益相关者命名为“核心诱导型”利益相关者;③类型Ⅲ指的是在可持续建设实践中主导力不大,但意愿度较高的利益相关者,将这种类型的利益相关者命名为“支持型”利益相关者;④类型Ⅳ指的是在可持续建设实践中主导力和意愿度均不高的利益相关者,将该类型的利益相关者命名为“边缘潜伏型”利益相关者。

六、对我国工程项目可持续建设主要利益相关者的讨论

1.“政府”在工程项目可持续建设实践中所发挥的主要作用有:法律和法规的制定和引导,可持续建设示范性项目的建设,购买可持续建设产品、税收和经济补贴等政策手段的刺激,资助基础性的可持续建设R&D,推動绿色建筑市场的成熟与完善等。

2.“开发商/业主/投资商”是可持续建设实践的主要发起人和主导型力量,有些开发商所涉及的业务可以涵盖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对于自用型项目,由于投资和使用的一体化,开发商/业主/投资商往往具有较高的意愿和影响力去进行可持续建设实践,例如深圳盐田区的万科中心获得美国LEED最高级认证(铂金奖)。但对于出售/出租型项目,开发商往往没有足够的意愿去进行可持续建设的实践,这就需要采取一些诱导性的措施来提高开发商在此类项目上的意愿度。事实上,从对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访谈中发现,只要政府对可持续建设实践进行适当的经济补贴或税收政策扶持,开发商从事可持续建设实践的意愿会得到显著提高。

3.“规划和设计单位”在可持续建设的前期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工程项目的规划和设计是否充分贯彻了可持续建设的理念将直接影响到整个项目的可持续建设的绩效。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一些大型的规划和设计单位(如中国建筑设计院、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等)都在积极探索如何进行建筑的绿色设计、生态设计等议题。

4.“消费者/使用者”是可持续建设产品的购买者和使用者,因此在可持续建设实践中必须准确了解消费者/使用者的需求。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绿色建筑全面走向成熟之前,市场会积累一个庞大的潜在消费群体,这股力量释放的快慢,将取决于政策引导的力度、教育宣传的准确性以及相关体制的完善等诸多外部因素。

5.此次调查研究中,作为可持续建设重要参与者的“施工单位”被归为“边缘潜伏型”利益相关者,主要原因在于从中国的现状来看,建筑施工企业生产力和技术进步率水平普遍较低,大部分的施工企业很难满足绿色施工的要求。此外,传统的建设模式(如DBB)使得施工企业并没有太多的机会和動力去主動适应可持续建设的要求。

篇6

一、我国项目管理本科专业发展现状

在发达国家,现代项目管理专业已经发展成独立的学科体系,项目管理专业人员已经成为21世纪一个“黄金职业” 、“金领”人才。在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项目运作采用项目管理的国际模式。项目管理作为一个崭新的职业正逐渐成为市场急需的大热门,项目管理专业人员也已经成为众多企业及其它机构青睐的对象。实行项目管理专业化,需要有专业教育、培训和研究工作的基础。近年来我国项目管理专业教育虽有了很大发展,但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特别是项目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进步较晚,只有少数大学进行试点建设,中央财经大学在2004年的本科生招生计划中,才开始设立了项目管理本科专业,这是我国高等学校第一次在本科阶段设立“项目管理”本科专业,力图培养出一批服务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擅长运用相关管理理论、管理技术和管理技能的新型专门人才。

截止2012年共有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7所院校开设项目管理本科专业。但这7所院校将项目管理专业放在不同的二级学院,其中辽宁大学、内蒙古财经学院和山东经济学院开设在工商管理学院,中央财经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开设在管理科学和工程学院,上海财经大学开设在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山东农业大学设置在经济管理学院。这也体现了这些院校对项目管理本科专业学生的不同培养方向。通过对以上院校项目管理本科培养目标的比较分析,除辽宁大学项目管理专业基本具备“国际项目管理”特征外,其余几所院校的模式可概括为“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与一般意义上的项目管理专业教育模式相距较远。鉴于项目管理本科专业开设时间较短,且不同院校培养方向不同,因此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二、项目管理本科课程体系构建的目标和原则

1.构建目标

适应学校办学特色和项目管理课程内容与形式变化的要求,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培养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较宽、实践能力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专业素质,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项目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不同模块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社会对项目管理本科人才需求。

2.构建原则

系统性原则。项目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受到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学校办学水平的制约,又受到国家教育政策、教育观念、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此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从整体上把握才能真正实现课程体系的优化。鉴于此,项目管理本科课程体系的构建要做好课程体系综合功能、课程和课程间以及课程内部各章节等三个层次的协调。只有坚持系统性原则,才能确保课程体系的有效构建。

少而精原则。鉴于项目管理专业涉及知识领域较为广泛与学生学习时间有限的矛盾,在项目管理本科课程体系的构建中要贯彻少而精的原则。严格控制课程数量,提高课程质量,结合项目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选择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与技能;通过开设综合性或多学科的课程,传递给学生尽可能多的的信息。

整合项目管理九大管理内容的原则。项目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要充分考虑包括项目综合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费用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采购管理的九大知识体系,按本科层次教学规律设置相应的课程。

三、项目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项目管理本科专业理论教学体系应以“双平台+双模块+实践课”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以及“项目投融资”和“房地产经营管理”三个方向的专业模块知识。项目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具体构成如图1所示。

图1项目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图

1.“双平台”课程

双平台课程包括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学科基础课是指同项目管理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直接联系的先修课程。根据项目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项目管理学科基础课应包括微积分、概率与数理统计、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原理、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专业基础课是强调项目管理专业的统一性和特色性,保证学生具备项目管理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素质。项目管理专业基础课应包括项目管理、财务管理、项目投融资、项目策划、项目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管理专业英语等。

2.“双模块”课程

“双模块”课程体现了学院的办学特色,各学院应结合自身办学优势和特色,在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增加专业模块课程,结合专业指导思想和学生培养目标,形成2-3个专业模块。以山东财经大学项目管理本科专业为例,设置项目投融资方向和房地产经营管理方向两个方向。其中项目投融资方向设置的课程包括金融学、项目融资、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造价、工程项目估价等课程。房地产经营管理方向课程包括房屋建筑学、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估价、房地产投资与金融、房地产开发、工程监理等课程。每个模块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从中选择任一模块,模块一旦选定,模块内设置的课程必须全部修完。

3.项目管理实践课程

实践课是以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为主的课程,包括实验课与实践教学环节,多以老师指导,学生自主操作完成。实践性课程的设计是专业课程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可设计为课程内实践和集中实践模式,课程内实践并根据不同课程性质、不同学习阶段、不同条件进行安排。项目管理专业的集中实践环节由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等三类实践教学环节组成。

四、项目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保障

课程体系是项目管理专业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是在系统中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部分互动、相互配合,从而实现目标的。课程体系的良性运作需要其他一系列部分的支持与合作,这就是课程体系赖以存在并向前发展的保障机制。

1.不断完善项目管理专业本科课程教材建设工作

建立健全教材选用制度,规范教材选用程序。高质量的教材选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为保障教学质量,对于教材使用坚持优中选优的原则,鼓励使用国家规划教材、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的优秀教材,最好是近三年的国家统编教材。严格规范教材选用程序,首先由认可教师提出选用教材的建议,经项目管理教研室主任初审后,由二级学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复审,最后报教务处批准列入教材订购计划,通过严格的审批历程,确保教材质量。

稳步推进项目管理专业本科教材研究与开发。为保证项目管理本科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沿性,项目管理专业教师可以结合项目管理发展动向,依据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情况,结合自身的师资力量,编写项目管理专业本科课程教材。自编教材要经常掌握使用信息,不断改进和提高,加强同各高校间的交流和联系,扩大影响。项目管理本科专业要坚持把选用国内有影响的优秀教材和自编教材相结合,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稳步推进教材建设。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改善师资结构

教师是决定项目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之一,优秀的师资队伍是课程体系得以实施的关键和基本保障。增设多种类、多层次的选修课,实行课程综合化,必然对本专业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重视师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总体素质和能力。实践性和应用性是项目管理教学的主要特点,课堂教学强调知识的运用为主,对于教师除了要掌握基本的理论基础之外,更多的是要求教师能结合具体项目的进行动态的分析和判断,以增强学生对项目管理更为具体、深刻的理解。为此除了通过选派骨干教师参加高层次的专业培训和实习考察,随时掌握国内外项目管理最新研究动态,同时也鼓励教师结合所承担的课程到相应的公司进行为期一到两年的实习,通过积累实践经验,提升教学质量水平。

进行师资的合理配置。大部分高校的项目管理本科专业开设的时间都不长,为此该专业师资的合理配置需要一个过程。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的人才引进政策,积极选拔学科带头人及主干课程带头人,同时有计划的加强青年讲师培养,利用3到5年的时间形成由学科带头人,中青年教师构成的合理教师梯队;另一方面通过聘请从事项目管理实践的校外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改善单一的师资结构,提高项目管理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

3.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

就项目管理专业本身而言,其启迪性和实践性非常强,仅在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不能完全适应实际需要,也很难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统一,为此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教育,增加实习时数,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为此应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比较小但适用的项目,在校内实验室由教师指导,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团体方式完成,既可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其次,可以由学校定期地组织学生到社会实习,如建委、房地产管理局等政府管理部门以及银行、保险公司、投资咨询公司、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会计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工作,以增强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

4.充实项目管理专业图书资料

专业知识的课外补充是必不可少的,随着项目管理专业的开设,还必须配套图书资料的建设。图书资料主要是分国内和国外两大块。国内部分可以包括一些由著名教授或学者出版的项目管理专业书籍,由一些典型的项目管理案例组成的案例汇编书籍,以及一些项目管理的相关知识及法规的书籍,如财务、经济、投资、招标投标、管理、造价、资产评估、项目管理相关政策法规等。国外部分可以包括原版的英文书籍或翻译过来的经典英文著作和英文教材,所选择的书目主要都围绕项目管理的九大知识体系。图书资料还应包括一些项目管理行业和相关行业的期刊杂志,以便于学生及时了解行业信息和知识动态,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与社会体系进行良好的接触。

项目管理专业课程建设必须紧密结合项目管理实践,随着我国项目管理应用领域的越来越广泛,对本科专业人才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为此应对课程进行改革创新,完善课程体系,让学生真正掌握项目管理基础理论的同时,还能掌握实际的管理技能。

*课题项目:《项目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山东财经大学教学研究项目。

参考文献:

[1]刘保华.提高大学项目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3):225-226.

[2]阎俊爱,荆树伟,闫绪娴.项目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半结构化范式探索[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7):137-139.

[3]邱瑛,邹亮.旅游管理专业爸本科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9):72-75.

[4]白思俊.国内外现代项目管理学科体系的发展[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7(1):81-84.

[5]王兆,杨锐.高职工程项目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D].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2):66-69.

[6]高素春,周晓菊.以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项目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研究[D].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3):105-107.

篇7

1.科技型创业投资项目过程管理的动因分析

对于盈利性的创业投资活动而言,创造收益和控制风险是创业投资过程管理的两个关键目标,而非盈利性创业投资活动也具有其多样化的公益性目标,这些都是创业投资过程管理模式建构、尤其是管理卡片设计的目标所在;在创业投资运作实践中已存在诸多相关的措施与方法,这是由创业资本内在本质所决定的,也为管理卡片和相关建议措施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1.1 盈利性创业投资创造收益的角度

创业投资构造了一种特殊的风险收益机制,让创业投资机构在承担小企业相对较高的投资风险基础上获得相对较高的期望收益。创业投资的整个收益机制包涵“创造发现”、“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全过程,在实践中体现为“项目筛选”、“项目培育”和“项目投资退出”等具体环节。

1.2 盈利性创业投资控制风险的角度

创业投资的高风险主要源于投资对象的高度不确定性、资产的特殊性、创业者和创业投资机构之间的高度信息不对称和两者目标存在的不一致、以及投资退出方式和时机选择的难度,相应在运作的不同阶段产生了“逆向选择”、“成长风险”、“道德风险”和“变现风险”。

1.3 非盈利性创业投资资本的特殊性

盈利性创业投资资本的目标即是最终的资本退出和实现高资本增值收益,资本运作过程中的创造收益或控制风险的内在动因的根本都是为这一目标;而对非盈利性创业投资资本而言,除了资本回收外,往往还有着其他多样化的公益性目标,一些政府政策型创业投资基金的宗旨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扶植当地某行业的创新创业活动等。非盈利性创业投资机构必须采取一些特殊的方法在项目运行的不同阶段对其进行恰当评价、实施风险控制并向创业企业家提供约束和激励,以保证项目运行能实现其多样化的目标和最终资本的回收。

2.科技型创业投资项目过程管理的模式构建

创业投资项目过程管理模式可从三个维度考虑,即管理内容、管理阶段和实施过程。在不同阶段管理的内容和措施各有侧重;创业投资项目过程管理的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是管理卡片和案例库,管理卡片的设计和实施将创业投资机构的项目管理过程系统化,当创业投资案例积累到一定程度可建立案例库,通过案例推理的原理为现有的项目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2.1 科技型创业投资项目的管理内容

创业投资项目管理是创业资本运作的实质阶段。在完成投资项目的选择,并与创业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后,创业投资机构不仅要按协议提供资金的融通,还要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然而,创业投资机构也并非事无巨细地介入企业管理的每个环节,一些具体的管理内容和措施大都无法在投资协议中事先约定,因项目管理者的经验和创业投资机构的风格而具有灵活性。由此,创业投资项目管理成为一个重要但又难以深入的领域。

2.2 科技型创业投资项目的管理阶段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可划分为种子期、初创期、扩张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五个阶段。鉴于创业投资参与的是创建企业,一个涉及到种子期、起步期、成长期、成熟前期的持续动态过程,创业投资项目的管理阶段也可相应划分为种子期、起步期、成长期和成熟前期四个阶段。处于不同阶段的创业企业具有其不同的特征,创业投资机构的管理重点和目标也相应不同。

3.科技型创业投资项目管理的实施过程

3.1管理卡片评价体系的设计

管理卡片主要包含两部分内容:基于产品或项目企业生命周期的创业投资项目评价体系,以及项目与其管理领域成熟度评价实施方法。为对创业投资项目六个管理领域及其相应指标的现状进行监控,结合对被投资企业的实地考察,在确定关键成功因素的基础上,设计相应的定性和定量评价指标。

各评价指标在项目的不同阶段或针对不同的创业环境会有不同的优先顺序设计或权重,需要结合创业企业实际情况来确定。同时,根据创业企业的生命周期,将项目管理控制的实施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设立若干评价的关键节点,管理者通过管理卡片的成熟度检验功能对项目实施进行持续监控和评价,并做出价值提升或风险规避的决策。

3.2管理卡片成熟度评价的实施

通过关键节点的评价能及时了解项目及其各管理领域的成熟程度,识别出需加强培育的领域。

3.3案例库的建立和辅助决策

案例推理(Case-Based Reasoning)是一种借鉴经验和重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创业投资项目管理者的经验知识在管理过程中也常常发挥着比管理方法本身更重要的作用。面对新的项目,管理者习惯于借鉴原有经验和成功案例,试图找到一个与新问题相似的案例,然后把该案例中的有关信息和知识不断修改直至满足新的问题要求并用于解决新的问题。因而,建立一个项目案例库将有助于充分利用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和教训,不仅可为创业投资项目过程管理提供检验目标值和风险预警线的参考信息,同时也可提供提升价值和规避风险的方法选择信息从而实现辅助决策。

参考文献:

篇8

研修对象:业主、承包商、银行、财产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保险公估公司等大中型工程项目风险和保险运营及管理专业人士。

授课专家:

魏钢:工程保险专家,澳洲保险与金融学会资深会员资格(ANZIIF(Fellow))、澳洲保险学会认证保险师资格(CIP)、新加坡保险学会资深会员资格(FSⅡ)。历任美资大陆保险集团驻华首席代表(北京)、英资一米耐特保险经纪公司亚洲地区经理(悉尼)、美资一通用再保险公司承保师(悉尼)、美德合资一通用科隆再保险公司亚洲地区超赔合同业务经理兼首席承保师(新加坡)、澳资一维信保险公司董事、瑞士丰泰保险集团高级顾问、中瑞合资一华澳风险管理公司常务董事。曾在新加坡、菲律宾、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讲授保险类高端课程,特别在大型工业/基础设施保险等方面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

刘俊颖: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专家,天津大学工程管理系讲师,英国雷丁大学(UniversityofReading)工程管理博士,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学会会员(MCIOB)。拥有大量风险管理论著,曾为多家ENR225国际承包商进行国际工程项目管理高级培训,并有丰富的咨询经验。

报名须知:请填写报名表格1份,E-mail至连邦管理咨询公司公开培训部,即视为信用注册学习;并于开课一周前将培训费汇至指定帐户或经协商报到交费。凡注册报名的学员,在开课前将收到详细的报到路线图及时间安排通知。

研修费用:1880元/每位(含培训费、材料费、两日正餐和一晚住宿费用)。

主办机构:连邦教育集团、天津市连邦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13116085986 022―23202228

户名:天津市连邦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联系人:刘老师

篇9

[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教学效果;实证研究;企业管理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5-0069-03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西省高校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运用Excel软件技术提升大学生管理思维能力的教学研究”(编号:SD2013JGXM-79)的研究成果。

一、问题的提出

2007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 2007)2号)文件指出,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加强大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改革,通过减少课堂讲授时数等各种措施,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并创造条件,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科学研究,进行创新性实验和实践,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结合2011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继续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以及2012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12]4号)等文件精神,深化教学改革,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水平与质量,成为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的任务和趋势。

2013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要求和部署, 《教育部关于2013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 (教改[2013]1号)明确提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内容改革,探索创新人才培养途径。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其中一项关键任务。教学方法所形成的教学范式会直接决定教学活动的程序及其基本结构,不仅反映了教学活动参与者对待“教”与“学”的态度,而且直接决定了参与者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进而极大地影响到学习者的学习成效。因此,教学改革需要教学方法在理论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层面的操作与检验。

一般所谓的传统教学法,即目前教学实践中普遍运用的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的“传递—接受”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能在较短时间面向大量学生呈现较多的信息,但也具有明显的缺陷,即师生之间缺乏对等的沟通,不仅教师难以对学生进行个别化指导,更重要的是学生参与课堂的形式较为被动,不利于其主动对知识进行意义构建,也不利于发展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实践中对这种传统的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的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近年来,国内高等教育领域关于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也日趋增加,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其中就包括对项目教学法的引进、研究和实施。

项目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当代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依靠的是主动构建而非被动接受传输。因此,与传统教学法相比,项目教学法有了三个方面的改变:将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将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将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践为中心。强调学生作为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这一角色和作用,而相应地,教师的工作则转变为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的提供者。在具体实施方面,项目教学法以学科教学内容中若干独立的教学项目为载体,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在具体的项目任务当中,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共同制定计划、自主学习,直接参与、实施和评价项目的全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构建,并提高其团队协作、技能操作、获取资源等各方面的能力。

自19世纪上半叶起,项目教学法在国外经历了较长时期的应用与研究。近几十年来,又成为国外教育改革的关注点,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与完善。近年来,国内高等教育领域开展项目教学法的研究课题和实践也迅速增长。其中,在文献方面,以具体教学设计的应用型研究居多,且主要涉及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在高等教育方面,不仅有关项目教学法的研究较少,而且缺乏教学效果的实证性研究。有研究曾纵向比较了学生对教学改革前的传统教学法满意度与改革后的项目教学法满意度,但缺乏对传统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的同时性横向比较。

本研究同时将项目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分别应用于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两个班级的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活动当中,用实证量化的方法比较了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二、研究过程

1.被试。本研究采取方便取样的方式,选取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加10级两个班级作为被试,随机分为实验组班级和对照组班级,其中实验组班级共50人,采取项目式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对照组班级共51人,采取传统教学法进行授课。

研究确保两个班级的学生在此次教学前的相关水平及条件基本相当,并由同一位教师在同一学期进行授课,两个班级使用相同的课程教材,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统一,教学时间为一个学期。

2.课程设计。企业管理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课程概论、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企业生产管理、企业质量管理、企业技术管理,企业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价值工程、网络计划技术、现代企业物流等11个部分。在课时安排方面,课程概论的教学活动共计4个课时,其他部分均为6个课时。

传统教学法主要采取教师讲授与多媒体演示的教学形式,部分章节内容辅以问题讨论。

项目教学法在设计上主要采取教师设计项目任务并提炼、讲解重难点,学生分解并完成任务、学习重难点的形式进行教与学。课程各章的基本教学项目设计见表1。

3.问卷设计。在教学效果方面,本研究运用了两类指标,即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以及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度。

其中,用《课程满意度调查表》对课程满意度进行测量,整体满意度以“1-10”的10点法进行评价.10为极佳,1为极差,此外,讲师、内容、教学等三个部分分别由7个、5个和7个项目组成,均以“1-5”的5点法进行打分,5为非常好,1为非常不好。量表采取匿名方式填写。其信度(Cronbacha系数)为0,943。

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其期末考试的卷面分数(百分制)作为指标。考试试卷由教师自主编制,包括三类题型,即选择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分值分别为20、如、40,其中选择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相关概念的掌握情况,简答题考察学生对相关理论或知识点的掌握,案例分析题考察学生利用概念、理论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统计方法。运用PASW Statistics 18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两种教学方法下的课程满意度及知识掌握度进行比较研究。

三、结果

描述统计的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的班级,学生对课程的整体满意度为7.66,其中,对讲师的满意度为3.75,对教学内容的满意度为3.96,对教学过程的满意度为4.15。而采用传统教学法的班级,学生的课程整体满意度为4.98,其中,讲师满意度、内容满意度和教学满意度分别为2.80、3.17和2.64。具体数据见表2。

实验组班级学生的期末成绩平均分为78.75.而对照组班级的平均分为70.10。在选择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三个部分当中,实验组的平均分分别为12.00、36.27、30.47,对照组的平均分分别为12.20、33.38、24.52,具体数据见表3。

采用独立样本,检验进行进一步的推断统计,结果表明,接受项目教学法的实验组班级,课程整体满意度(M=7.66.SD=0,75)显著高于接收传统教学法的对照组班级(M=4.98,SD=O.79),t(99)=17.56,p<0.05。其中,实验组班级在讲师满意度(M=3.75,SD=0.34)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M=2.80,SD=0.25),t(99) =15.91,p<0.05;在内容满意度(M=3.96,SD=O.27)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M=3.17,SD=0.31),t(99)=13.58,p<0.05;在教学满意度(M=4.15,SD=0.32)方面也显著高于对照组(M=2.64,SD=O.35),t(99)=22.79,p<0.05。以上差异均到达了显著性程度。

在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度方面,实验组班级学生的期末成绩(M=78.75,SD=8.40)显著高于对照组班级学生(M=70.10,SD=9.52),t(99)二4.84,p<0.05。其中,实验组学生的选择题成绩(M=12.00,SD=2.50)与对照组学生的选择题成绩(M=12.20.SD =2.78)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t(99) =-0,38,p>0.05。在简答题方面,实验组的成绩(M=36.27,SD=4.16)高于对照组(M=33.38,SD=6.08),但也不存在显著差异,t (99) =2.79,p>0.05。仅在案例分析题方面,实验组的成绩(M=30,47,SD=5,52)显著高于对照组(M=24.52,SD=6,81),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t(99)n4,83,p<0.05。

四、研究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课程满意度及课程知识掌握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

1.与学生对传统教学法的课程满意度(M=4.98,SD=0.79)相比,学生对项目教学法的课程教学满意度(M=7.66,SD二0.75)更高,其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0.05),其中,在讲师、内容、教学等三个方面,实验组班级的满意度分数都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学生对项目教学法的整体满意程度要高于传统教学法;在项目教学法的课堂当中,师生关系更为融洽,这可能是由于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多,课堂气氛更为活跃;而且,学生对项目教学法中课程内容设置的合理性和实用性更为认可,对教学方式本身也更为满意。

篇10

中图分类号:G472.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6-0000-01

引言

精细化管理是管理行业的一种高效管理方法,明确的分工,科学的管理可以极大程度的提高工作的效率。对于目前我国科学研究行业出现的问题,如果能够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势必可以为科学研究助力,使科学研究更加高效。

一、当前我国科研项目管理现状

1.科研项目管理体质与机制缺乏科学合理性

我国的科研产业发展的比较晚,很多科研技术方法都要参考国外的成熟流程,除了技术上的不成熟,我国的科研项目的管理上也存在很大的问题,科研项目管理上的漏洞直接导致了科研项目管理体制和机制缺乏科学性,和效率低下。 随着我国对科教兴国战略的进一步实施,科研已经越来越被政府所重视,因而每年政府在的财政投入上都有很大一部分倾斜于科研项目。但是目前我国的科研项目还不够成熟,政府越来越多的投入,使很多从事科研事业的工作者为了自身利益而使做科研开始“变形”,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只重视申请项目拿基金,而忽略了科研中人才的培养的探索科学事实的初衷,这种畸形的科研项目管理体制就是由于没有科学合理的机制来束缚,使得科研事业的发展在无形中受到了阻碍。

2.科研项目管理体系不完善

在相关部门的文件要求里,一些科研项目的管理过程显得及其繁琐和复杂,这给本来就工作繁忙的科研工作者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因而在科研项目的管理上就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严格按照繁琐的文件要求管理,但是工序复杂,大大消耗了科研工作者的时间和经历。另一种情况是在科研项目的管理上松散不加以规范,从容造成国家基金的去向不明等情况时有发生。这两种情况都是由于科研项目管理体系不完善造成的。

3.科研项目管理人才综合能力和素质不能适应国家创新需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家对科研项目的经费投资也越来越大,但是近年来时常被报道出有一些科研工作者擅自挪用科研经费的情况发生,虽然国家对科研项目的经费的管理一直很严格,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的科研领域里,很多项目管理者的管理综合能力和个人基本素养还有待提高,他们不能适应国家创新的要求,在科研项目的推进上和经费的管理上 执行能力较弱,决策能力弱,在科研管理上缺乏创新性,这不仅会阻碍科研的进步,还还造成国家科研经费的损失,因而我们需要对科研项目精细化管理。

二、科研项目精细化管理的意义与优势

精细化管理是一个管理学上的专业名词。他是说在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上带来的管理上的必然精细化的结果,精细化管理是建立在基本管理的基础上的,并且通过精细化管理把管理引入了一个更高质量和更好效率的一个水平,这对于推动市场效率和生产力是及其有效的。在这个概念运用到科研项目的管理上也是及其有意义的。科研管理是贯穿科研工作的始终的,从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到科研工作者把项目实施推进、最后再到相关部门的验收和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这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研管理体系。在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科研项目不能顺利推进。因而,如果能够将科研项目进行精细化管理,这将从很大程度上提升整个科研工作的工作效率,加快成果的诞生,从整个科学水平上都将大大得到提升。而现今我国的科研管理还存在着漏洞和不足,需要引进具有创新性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来指导我国的科研管理问题,期望能有很大的改善和提升。

三、科研项目精细化管理要点分析

1.全面梳理业务管理流程,有效的对科研项目全过程进行系统管理

精细化管理首先要从全面梳理业务管理流程开始,作为科研项目来说,从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到科研工作者把项目实施推进、最后再到相关部门的验收和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这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研管理体系。精细化管理要关注每一个科研环节,从立项开始一直到验收结束后为止,在管理上要严把每一个环节的,使每个流程都能够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因而在管理上要严格执行,努力使科研项目更加精细化处理,提高科研效率和成效。

2.重视研究成果的管理,发挥研究成果的效应

科研项目的最终验收是对科研成果的一种验收。科研成果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论文、研究报告、项目专利等。多样的科研成果形式,需要有不同的成果管理方式,在对科研成果进行全部的验收之前,应该对其内部的各个子项目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项目存在的问题,并能够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让损失降到最低。同时科学研究的成果是科学造福人类的直接表现形式,应该注重对科研成果的应用,使科学转化到产业,最后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 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便利才是科学研究最大的价值。

3.不断完善项目成本核算,规范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

科研经费是支撑科学研究进行的“食粮”。没有充足的科研经费会给科学研究的开展造成极大的困难。因而经费是科学研究中一项极其关键的因素。在科研项目精细化管理中,对经费的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要想科学管理科研经费,首先应该完善项目的成本预算管理,对于预算内的花销给予正常的报效,对于不符合预算内的支出要认真审核不能给予报销。这要求项目管理人员能够对项目成本预算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并且能够根据科学研究的不同课题预算出最合理的经费,尽量做到以最低的成本达到最高效的结果。

四、结语

建立在基本管理的基础上的精细化管理把管理引入到一个更高质量和更好效率的水平,科学应用到科学研究项目中可以推动市场效率和生产力的发展。对于我国的科研管理还存在着漏洞和不足的现状下,引进具有创新性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来指导我国的科研管理问题,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希望通过科学精细化的管理把科学研究向前推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