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发展规划模板(10篇)

时间:2023-06-12 16:06:4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近期发展规划,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近期发展规划

篇1

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其发展趋势不仅与政策法律、市场变化等有关,而且更取决于经营方式、经营理念、人力资源等。美国《财富》调查显示,企业的成功与失败,人力资源决定着其73%的成败率。因此,唯有深化人力资源规划管理,以先进管理理念激发人力潜能,才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发展的核心。

一、做好人力资源管理规划与现代企业发展息息相关

人力资源规划包括企业总体规划和业务规划两部分,总体规划是以战略目标为依据,制定战略计划内的政策、实施步骤等等,并以此进行总体安排。业务规划是总体规划的实施步骤分解,并以总体规划为中心实施下达方案,包括人员职位升降、员工培训、激励方案、薪酬评估等。在企业总体规划层次上,主要涉及企业外部因素,即预测未来企业的人才需求,对远期企业内部人力资源数量进行调整规划。在业务规划层次上,主要涉及内部职位及人事调动,根据内部人力资源供需量进行合理的方针政策支持,并制定具体的方案措施,同时进一步对具体事务进行规划,使内部人力资源的业务流程更具方向性与流畅性,企业总体规划和业务规划把握着企业发展的命脉。

二、人力资源总体规划的制定

做好人力资源管理规划,促进企业发展必须按照以下程序来进行。一是进行人才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企业外部的市场信息和企业内部的人才信息与资源信息是企业信息的重中之重,人才信息是决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并最终促进企业发展的根本,因此,做好资料的信息处理,对资料进行分门别类,对人力资源管理规划来说就是有了一个便利的工具,能有效为后面的各项工作开展做到省时、省力的目的。二是对企业内外部进行未来人力资源的需求预测。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是每个人都具有的,现实能力是通过学习、工作经验的积累而形成,而潜在能力则是未来可以从事某项工作的能力。因此,在掌握资料的信息处理后,对企业人力进行归档,对人员进行未来分析预测,并考虑人才的潜在能力,并可作为依据进行岗位的适宜配置,也就是企业需要什么人、需要什么人在岗位上能发挥其最大作用,以针对职能对现实能力进行调控,也就是所谓的“专业对口”。为此,在进行配置后,以激励机制进行调节,以薪酬体系进行掌控,未来的人力资源就一定会持续长久。三是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供需比较。人力资源部门通过对内部人才的信息处理,实行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并预测出未来企业需要的实际人力。其后,针对企业现在的人力资源和未来预测的人力资源进行比较,并从中分析出未来企业需求人力的实际净需求量,从而达到企业人才资源的持续增长。四是人力资源具体实施方案。完成以上步骤后,人力资源部门需要制定出人力资源具体方案,这是一个细微的工作,但其作用巨大,根据供需数据,对企业内部和未来的各项资源管理要素进行合理的规定,并要求有关部门依据实施计划进行下达执行。五是进行资源的评估和分析。这是人力资源规划的最后一步,通过组织人力资源部门所参考的因素,对各个业务进行综合的效益评估,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监督与评价,查找人力资源计划中的弊端,并加以优化,以确保整体目标的实现。

三、人力资源业务规划机制的制定

大多数企业在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方面,都包含以下几种主要机制来保障企业的长久稳定发展。

1.有效的激励与培训机制。

企业激励机制的主要目的就是激发员工积极性,让员工觉得在企业工作会有“奔头”,有发展前景。为此,人力资源部门就需要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对员工工作能力作出测定和评价,以薪酬来稳定员工,使其增加对企业的信任感、责任感和归属感;同时,可制定一定的培训计划,对员工进行全方位培训,在加大了员工能力的同时,也为后期人力资源的“潜在能力”作出投资。

2.完备的留人机制。

“以人为本”理念广泛推广以来,企业也把“以人为本”运用于企业管理之中,人力资源管部门在此时就要以感情留人、以事业留人,以全新的人本理念加强与员工的沟通交流,上级体恤下级,下级尊重上级,以言语进行人性关怀,以升迁进行祝贺,谋员工之福利,扬员工之所长,帮助员工进行自我超越,最终做到能使员工扎根、人才尽来的人力资源管理局面。

3.完善的薪酬及考核机制。

篇2

2、新规范对医院空气净化的概念作了明确的界定:空气净化air cleaning,降低空内空气中的微生物、颗粒物等使其达到无害化的技术或方法。洁净手术部(室)clean operating department(room),采取一定空气洁净技术,使空气菌落数和尘埃粒子数等指标达到相应洁净度等级标准的手术部(室)。

3、空气净化、空气洁净二者的界定。空气净化涵盖了空气洁净;空气洁净不完全等同空气净化。空气洁净技术的核心是过滤,没有包括消毒杀菌和控制化学污染。

4、新规范提出了九项空气净化实用技术,医院空气净化建设进入多元化的建设的新时期。

新规范提出了九项空气净化的实用技术

1.通风;2.机械通风;3.采用净化消毒装置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4.空气洁净技术;5.紫外线消毒;6.循环风紫外线消毒器;7.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8.化学消毒法;9.能使消毒后的空气中的细菌总数≤4cfu/5/15min.直径9cm,平皿,获得卫生部消毒产品许可证的其他空气消毒产品。欧盟药品GMP(EU GMP)在简介中明确提出:除本指南阐述的各种方法外,还可以采用其它方法来实现质量保证的目标。本指南无意成为任何新概念或新技术发展的障碍,如果通过验证并证明所用方法能达到至少与本指南所述方法等价的质量保证水平,也应予以认可。

空气净化的定义

空气净化涵盖了空气洁净;空气洁净不完全等同空气净化。 空气洁净技术的核心是过滤,没有包括消毒杀菌和控制化学污染。

1、空气净化技术分类;按杀菌原理分类:1)紫外线(UVC, VUV);2)光催化(离子与UVC和VUV);3)低温等离子;4)气体(过氧化氢,二氧化氯,过氧乙酸,臭氧);5)复合技术。稀释法: 空气洁净技术(多级过滤)通风(机械通风,自然通风)循环风紫外线杀菌管道净化消毒装置。剂量法:浓度X时间化学消毒法;低温等离子净化消毒;强度X时间紫外线直接照射。

1.污染源隔离。

2.动态空气与表面杀菌;1)离子杀菌技术;2)管道紫外线杀菌技术100000级洁净度,换气次数: 12~18次;10000级洁净度19~25次;1000级洁净度30~36次;100级洁净300~680次;10级300~680次;1级360~680次。

二、八一医院净化用房技术多元化

1、中国人民第八一医院是全军肝病中心、全军肿瘤中心,净化用房数量多、要求高、布局分散、建筑空间不足。

2、中国人民第八一医院在净化用房的承建中,将空气洁净技术、循环风紫外线消毒技术、低温等离子杀菌技术、静电除尘及光触媒(PHI)技术,灵活配置,以满足不同区域个性需求,达到建设成本低、运行能耗小、使用功能全(杀菌、降尘、除异味)。

3、八一医院妇产科手术室、眼科手术室,以风机盘管取代空调机组和循环机组,采用初效、中效两级过滤器,同循环风紫外线组件,低温等离子发生器组成空气净化系统。各项技术指标均到达国标要求。

三、空气洁净技术

1、医院空气净化的主流技术

2、医院洁净技术发展存在三大瓶颈

医药领域成功采用空气洁净技术,推动了自身的发展。医用洁净技术以除尘方式实现除菌,在“大风量”、“高阻力”状态下运行,导致洁净手术部产生了“建设高投入”、“运行高能耗”、“设备大空间”的三大建设瓶颈,制约了医用洁净技术的发展。滤菌技术同杀菌技术相结合,是医用洁净技术发展的新途径,循环风紫外线动态杀菌系统已获得了成功应用,加强对气流形式的分析研究是当务之急。我国政府、医学界、工程技术界对空气洁净技术在医药领域应用十分关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贯彻实施大输液GMP,制订了生产环境空气洁净度规范。全国各地医院对大输液生产环境进行改造和验收。为洁净技术在医药领域的普及创造了条件;为洁净手术室的诞生奠定了技术基础。洁净手术部的诞生是手术室发展过程中一次重大的进步,它改善了外科手术环境,推动了手术室配套设施的完善。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我国出现了建设洁净手术部热潮,推动我国医用工程这一新兴产业的大发展。科学地总结洁净手术部建设中的不足和问题,推动医用洁净技术融合当代高新技术,与时俱进,快速发展,也是本次大会的目标之一。1995年颁布了《军队医院洁净手术部建设技术规范》,医院洁净手术部建设拉开了序幕。《GB50333—2002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的颁布,是手术部建设工作中的里程碑,我国手术部建设结束了无序局面,洁净手术部的建设受到社会的关注。2004年许钟麟教授主编了《洁净手术部建设实施指南》,同年潘兆岳教授主编了《医院现代手术部建设与管理》,2005年涂光备教授编著了《医院建筑空调净化与设备》。以及后续许多相关著作的出版,反映了医用工程建设与学术发展的互动。洁净手术室是通过除尘达到动态除菌,除尘是手段,除菌是目的。除尘设备系统庞大(新风机组、循环机组、过滤器、消音器、送风管、回风管),导致建设的高投入。高阻力、大风量导致系统高能耗,洁净手术室节能降耗工作,应从降低阻力,减少风量入手。

四、低温等离子杀菌除污染技术

21世纪的空气净化新技术离子群灭活原理,净离子群工作原理是来自水分子的正离子与来自氧分子的负离子,在微粒表面发生化学反应,形成OH根,破坏分子表面的蛋白质,致使分子其本身功能失效,灭活了浮游病毒等的有害物质。净化关键:净离子群离子在附着浮游菌表面的瞬间,生成氧化性最强的「OH(羟基)自由基从浮游菌的蛋白质中抽出H+。使其失去活性,最后以水分子的形式返回到空气当中。手术室离子除菌机理:D5型的离子发生器安装在无影灯上方的送风天花上,通过等离子放电,将产生并在空气中放出与自然界中相同的正负离子,通过天花板送风装置送至手术室中,当正负离子附着在霉菌或病毒表面时,变为氧化力极强的OH基,从表面蛋白质中瞬间抽取(H),将蛋白质分解。低温等离子消毒锅,手消毒,伤口愈合,美容,空气净化,建筑与设施表面消毒。低温等离子四个功能:1.空气消毒,2.表面消毒,3.控制分子污染,4.减少灰尘。在运行状态下对建筑环境,净化空调系统和生产设施消毒杀菌的无菌洁净技术,离子体——物质的第四状态。

杀菌除味离子技术

糖尿病足、生坏疽的糖尿病足、确定进行膝下截肢、进行保守性手术(治疗-保留)手术后使用低温等离子体对伤口进行处理 未使用抗生素或其它处理手段,通过低温等离子体治疗,虽然截肢,但保住了腿部治愈时间比正常快20天。等离子空气净化器特点:除菌效果比较汇总,除菌方式除菌效果%3min,10min,30min;完整的净化消毒设备96.72%99.80% ,99.95%,仅仅H14和G4过滤器,96.97%,99.64%,99.96%仅仅低温等离子98.43%,99.42%,99.94%。

普通空调与净化空调风机能耗比较

净化空调 风机能耗0.5-1W/m3/h;普通空调风机能耗0.04-0.08W/m3/h;二级过滤结合消毒杀菌技术风机能耗:0.15-0.3W/m3h;普通空调结合等离子杀菌技术风机能耗 0.041-0.082W/m3/h。

五、光催化(光触媒)空气净化技术

1、具有离子、紫外线、臭氧三者的复合杀菌效果。2、PHI空气净化技术。PHI空气净化的特点:PHI Cell空气净化设备应用先进的PHI技术,以提高空气本身的自我净化、自我调节的能力,生成具有强净化能力的高效粒子气团,通过空气循环,使其高效粒子气团分布于整个空间,达到全面、快速、主动、安全地净化效果。达到快速去除空气中的污染物质,包括微生物、有害气体及异味、悬浮颗粒物等污染物。另外PHI Cell空气净化设备是一种免维护,无需耗材的净化设备,单台功率都在20W以下。对室内空气中的污染有更好的控制功效。

PHI空气净化的特点:

A、快速:病菌通过飞沫在空气中传播,实验表明喷嚏速度约为46米/秒,喷嚏飞沫能达3.5米甚至更远,可见只有未扩散就及时杀灭才能有效防止病菌传播。实验表明:1、PHI Cell空气净化器能在飞沫起始传播的90厘米内,杀灭其中78%的病菌,大大降低了疾病通过空气传播的可能性2、PHI Cell空气净化器净化综合净化效率比单独使用臭氧快200倍,比单独使用紫外线快3000倍。美国安全实验室的测试:通过美国安全实验室的喷嚏试验表明:速度约为46米/秒的喷嚏飞沫,RGF PHI空气净化消毒设备能在飞沫起始传播的90厘米内,杀灭其中78%的病菌,大大降低了疾病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的可能性。PHI空气净化的特点:B、全面:多数传统空气净化器只是利用过滤装置对“可吸入颗粒物”进行了过滤,对微生物、异味、气味等主要污染物却无能为力。PHI Cell空气净化器可全面消除有害微生物,驱除有毒气体、烟味,可以消除小至0.01微米的污染物。 C、安全:PHI Cell 空气净化器产生的净化物质本身全部会被还原为自然界的矿化物质,不造成二次污染。PHI Cell空气净化器含有控制臭氧含量的专利技术臭氧生成量决不超过美国联邦标准0.04ppm。对人绝对安全。PHI Cell 空气净化器的紫外灯外层包有PPC高分子材料保护套,避免了因为灯管意外破裂导致水银蒸汽泄漏对空调电器腐蚀。PHI空气净化的特点。

六、动态紫外线杀菌技术

紫外线-C(UVC)功能:UVC光波属于UV(紫外线)(100‐400nm)。UVC是一种最短和最多能量的光波,拥有(100‐280纳米)的波长,仅次于UVB(280‐320纳米)和UVA(320‐400纳米)光波。从生物学的角度,紫外线-C(UV-C253.7nm)对于危害人体的细菌,病毒,霉菌等有极大的摧毁力。其殺菌原理是細菌、病毒…..等單細胞微生物,经紫外线-C(UV-C)照射,直接破坏其生命中樞DNA(去氧核醣核酸)及RNA(核醣核酸)的結构,使得构成該微生物体的蛋白质無法形成,使其立即死亡或喪失繁殖能力。从医学的角度,这意味着微生物不再具有传染性。换句话说,微生物已经变得无害。UVGI空气灭菌管的原理一次通过,瞬间灭菌。

巴斯特空气灭菌管

几十年来,科学家在不断寻找和研究新的普通环境空气持续灭菌技术,特别是紫外线杀菌技术,试图取代目前采用的不能持续灭菌的空气消毒技术,但成效甚微。2008年5月,荷兰科学家经六年研究和实践检验,发明了可瞬间杀灭微生物的巴斯特节能UVC空气灭菌管。这一重大发明是医院灭菌技术的历史性突破,获得了世界发明专利。

篇3

3D打印作为其中一个被的十大策略性技术与趋势之一,备受关注。它是一种透过加法制造方式,运用设备将数字模型生成实物的技术。其中市场明显可以被区分为三个类型:生物打印、个人3D打印以及企业级3D打印。3D打印的主要优点在于能够提供定制化或无法大量生产的小量对象。常在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型,后逐渐用于一些产品的直接制造,已经有使用这种技术打印而成的零部件。目前,该技术在珠宝、鞋类、工业设计、建筑、工程和施工(AEC)、汽车,航空航天、牙科和医疗产业、教育、地理信息系统、土木工程、枪支以及其他领域都有所应用。

作为一种神秘而又强大的IT技术,3D打印在中国同样也拥有很多机会,从产品设计、3D打印机制造、打印材料、生物打印,到提供专业3D打印服务都将会有很好的发展空间。

篇4

青烟的档案工作之所以做得有声有色、成绩斐然,与企业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是分不开的。下面谈一下青烟是如何利用规范化的档案管理促进企业协调发展的。

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为档案工作规范管理提供支持

多年来,青岛卷烟厂始终把档案工作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档案工作一直由厂长分管,并建立了三级档案管理网络:一是以档案室主任为主体,对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决策,研究并制定方案,对全厂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指导;二是以专职档案管理人员为具体经办人,负责全厂各部门形成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并指导各处室兼职档案员的工作;三是做好档案的日常管理工作,坚持以兼职档案员为骨干,负责收集、整理、移交本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形成的档案材料,从而确保档案的齐全、完整。

2 加大投入,夯实基础,为档案工作规范管理和数字化档案室的建立提供保障

为确保企业档案管理质量,企业加大对档案工作的投入。目前,档案室设有办公室2间、阅览室1间、整理室1间、复印室1间、档案库房2间,库房内配有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全自动密集架。另外,还配有空调、除湿机、照相机、录放机、刻录机、扫描仪、大型复印机、电脑、杀菌机、电脑等一整套现代化办公设备,档案管理工作具备了很好的硬件设施。建立档案管理网络体系,并有方便实用的档案管理软件,为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供了足够的保障。

3 建章立制,确保档案工作规范化、科学化

档案管理是一项严肃认真而细致的工作,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有严格的制度作保证。为使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我们陆续编写了《企业档案管理规定》、《企业档案考核管理规定》、《档案库房安全管理规定》、《保密工作管理规定》等文件,对档案资料的安全管理及从产生到永久保存(销毁)的过程进行全方位控制。档案工作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档案管理工作切实落到实处,如档案工作的“三参加”、“四纳入”。企业新购设备的开箱及移交生产竣工验收、基建技改项目的竣工验收、科研成果鉴定等必须有档案人员参加,使档案在形成过程中质量得到了保障,为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确保档案管理工作可持续发展。

4 着力创新,注重利用,发挥档案在企业日常管理中的重要价值

档案利用是整个档案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是推动企业档案工作不断向前发展的最有力因素。因此,档案管理人员要树立服务意识,使档案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实现应有的价值,为企业创造效益。一是集中整理基建项目档案,为企业收回档案资料保证金。青岛市政府规定自1990年开始,凡新开工的基建项目,根据工程总造价,必须向城建档案馆交纳一定数额的档案保证金,以确保该项目的城建档案及时、完整的归入档案馆。档案室利用室存的档案资料及时完成了移交,收回了企业所有基建项目的档案保证金。二是利用会计档案,为企业追回欠款,解决三角债拖欠问题。三是利用档案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1994年青烟新研制开发的“老刀”牌香烟投入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的欢迎,给企业带来了客观的经济效益。但在全国市场上,我们发现了##烟厂盗用我厂的“老刀”牌香烟商标,其外包装的图案与色彩与我厂“老刀”极其相似,构成侵权行为。我们依据原始档案,证明我厂早在二十年代就开始生产“老刀”香烟,1994年7月7日重新注册,取得商标专用权。从而维护了企业合法权益和经济效益。

篇5

1、保费达成情况:

从整体看:团队渠道2021年达成保费73314万,达成率94%,增速18%;

分险种看:车险达成59862万,达成率91%,增速11%;团财险达成9716万,达成率97%,增速38%;意康险达成3736万,达成率103%,增速94%。

2、指标达成情况:

从达成看:续保率49%,距目标差距6pt;司机投保率58%,乘客投保率55%,分别距目标差距12pt和15pt;

分阶段看:团队1-9月累计达成偏低,从9月五率纳入考核后,10-12月份提升明显,其中车加意出单率、商三百万投保率达成目标。

3、人力指标达成情况:

团队渠道现有定级人力811人,较年初减少311人;低职级(60万及以下)人力占比由58%降低到46%,优化8pt;中职级(80万)人力占比由10%提升至15%,优化5pt;高职级(100万及以上)人力占比由32%提升至39%,优化7pt。低职级人员减少317人,人员优化调整效果显著。

4、上半年不足及分析:

①人员结构复杂,产能低:抄底,管理宽松,低产能人员占比46%

②非车占比低:非车险占比仅18%,其中团财占比13%,意康占比5%,团财月均活动率仅29%

③续保动作执行不到位:团队续保率仅48.5%,续保动作执行不到位,续保流程待完善。

④有组织销售能力有待提高:业务以收单为主,缺少直接获客能力,不能与客户建立强力联系并形成有组织销售

二、22年发展规划规划

1、22年整体预算情况:

山东分公司团队渠道2022年整体预算75420万,较2021年增长2.8%;其中,车险预算57720万;财产险12700万,增速31%;意康险5000万,增速39%。

2、22年发展整体思路:

坚定落实总分公司的经营导向,全线内外赋能发展,夯实渠道和营业部经理的管理基础,通过增员、多产品销售、提升核心指标增强核心竞争力;以团体客户为主体,个人客户和产销寿为两翼,全面推进各项经营指标高质量发展。严格执行“四爪”“四促”——抓队伍,促实动人力;抓产品,促高质量转型;抓活动量,促团体客户积累;抓管理链条,促管理效率提升。

(1)抓队伍:

①执行两率——出勤和转正,更换考勤方式,强化考勤制度,紧盯出勤率,严格管理实动人力,紧盯开单率,清理虚假人力。

②产能提升计划:确立提升目标,借体制、用机制、重过程管理,强培训体系,全方位提升人力产能。

③星火计划:改变以往业务导向,强化管理导向,圈定群体,专项管理推动晋升。

④增员:围绕“以队伍发展为核心”的发展定位,明确区域覆盖规划、分类资源人力布局发展规划、队伍架构规划三大核心。

(2)抓产品:

①车险规划:坚持四个导向——价值导向、私家车业务占比不下降、公务车及两客发展、五率提升和保足保全;

②财产险规划:坚持六项基础动作管理——一是提高续保,保住存量;二是开展清零行动,提高活动率;三是开展精英行动,在重点板块做突破;四是强化团客追踪体系,做好团体客户积累和转化;五是做好培训赋能,强化非车转型;六是做好管理链条的完善和强化跟踪;

③意健险规划:紧盯5000万目标不放松,从四个维度做好全体人员意健险开单的推动——一是思路驱动,重点板块为主,流量型业务做支撑;二是做好产品驱动,持续发展团意,跨越式发展个意,创新发展板块;三是做好方案驱动,做好立项和增员方案的设立和宣导,做好团意精英俱乐部的方案全员启动;四是做好常规业务驱动,做好续保、培训、产渠联合和荣誉体系的推进和展开。

(3)抓活动量:

需要做好两项重点工作:一是做好存量客户的转化:业务盘点,清单下发。对续保的直接客户进行摸排。间接客户(通过第三方对接),通过分类需求和定期培训,提高续保成功率,保留优质业务,通过技能提升和关系维护等进行保足保全;二是做好新增客户的开拓;

借助团客跟踪体系的6步变现法,强化团体客户积累和产能转化:①团客标准管理动作的实施;②提升展业技能;③检视工作扎实推进;④上下衔接负责到人;⑤指标管理极力推动;⑥建立培训荣誉体系。

(4)抓管理链条:

做好三个层级的推动动作:

篇6

按照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要求,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应依据城市、镇总体规划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但如何依据、如何衔接依然是目前近期建设规划编制过程中非常棘手的问题。

我国当前的空间规划体系突出地存在着城乡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缺乏有效衔接的弊端,在同一个城市空间上,往往多个政府部门都有规划引导和控制要求,但由于彼此之间缺乏协调甚至相互冲突,导致了开发管理上的混乱和建设成本的增加。

随着国家发改委尝试将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作为专项规划纳入发展规划体系的努力的失败,说明在我国当前行政体制下,要真正实现一个规划“一统天下”并不现实,而且目前这种“分割”的规划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条件下还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但对具体城市而言,一个城市只有一个空间,一个空间应该统一规划,这是统筹指导城市发展的需要,也是探索“三规合一”城乡总体规划的意义所在。

1“三规”的内涵

1.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全国或者某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纲要,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指导性文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和指导全国或某一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工作。

1.2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是在土地利用的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目标,对各类用地的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整或配置的长期计划。是根据土地开发利用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历史基础和现状特点,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等,对一定地区范围内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组织利用和经营管理的一项综合性的技术经济措施。

1.3近期建设规划

近期建设规划是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近期安排,按照优化功能布局、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确定城市近期建设的用地空间布局,使城市的开发建设更加科学合理。使城市建设在法定规划的指导下依法开发建设,减少随意性和盲目性。

2“三规”的差异

虽然“三规”衔接已经具备了法理基础,但是由于“三规”的部门规划属性没有改变,因此“三规”彻底合一还不具备条件,土地规划重在土地约束,刚性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重在投资控制,弱于空间落实;城市建设规划长于空间引导而短于投资控制和土地约束。理想状态下,“三规”合一是在突破了部门事务权责范围的条件下,合理分配投资,保障重点项目,引导城市空间有序拓展。另外,“三规”在内容上存在如下一些差异:

(1)规划的目标和重点内容不完全一致。

(2)规划期限不一致。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都是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期限是5年。

(3)规划实施的途径和手段不一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主要通过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大项目安排来实现;城乡规划通过对建设项目的空间安排来实施,缺乏主动实施的手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耕地保护为主要约束条件,通过自上而下、刚性地分配土地利用指标来影响城乡空间。

(4)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规划重点存在差别。

3“三规合一”的内涵

“三规合一”是指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中涉及到的相同内容统一起来,并落实到一个共同的空间规划平台上,各规划的其他内容按相关专业要求各自补充完成。“三规合一”并非指只有一个规划,而是指只有一个城市空间,在规划安排上互相统一,同时加强规划编制体系、规划标准体系、规划协调机制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强化规划的实施和管理,使规划真正成为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和龙头。

4乌鲁木齐市近期建设规划如何体现“三规合一”

乌鲁木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已制定,“十二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也初步完成,为“三规”衔接的工作模式和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在近期建设规划编制过程中,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土地利用“十二五”规划同步编制、内容相互衔接作为规划工作的衔接重点。

4.1优先保障对城市的功能和形态完善有重大支撑作用的重点新区开发

确定城市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规模是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均离不开土地,土地的利用方式是城市综合发展规划的核心内容,是政府发挥宏观调控职能的关键环节。乌鲁木齐的近期建设规划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分析城市的内外部发展环境与机遇、自身发展的趋势与制约因素,从产业布局、城市空间拓展与重构、推进城市化、生态保护、区域合作等方面深入研究,从而确定城市近期建设的重点发展方向,明确近五年的发展建设目标,并指导具体的用地布局。

4.2 优先保障公共设施、改善民生项目

在乌鲁木齐的近期建设规划中,为了更好的落实近期的建设项目,将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政府投资项目和社会备案项目中涉及建设用地的内容按照建设时序、设施类别梳理,将其中规模较大和涉及重大生命线工程的项目按照商业服务设施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工业、仓储和物流规划、综合交通规划、市政工程规划等进行分类,合理确定近期建设的重要对外交通设施、道路广场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公园绿地等项目的选址、规模和投资估算及实施时序。逐项落实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重大项目的用地安排,制定年度行动计划,优先保障公共设施和民生项目的建设。

4.3 确保“三规”的规划区域、实施时序一致

结合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十二五”规划与城市发展趋势与制约等因素,确定乌鲁木齐城市建设空间向“多中心、组团式”发展。城市建设与发展离不开土地。近期建设规划应根据“十二五”土地供应年度计划,遵循优化用地结构与城市布局的原则,制订城市近期建设的用地规模总量,并明确新增建设用地和利用存量土地的数量。

5结语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城市近期建设规划暂行办法》中对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方法均未做具体的要求,这也为各个城市如何做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等规划间的协调和统一提供了积极探索和发挥空间,可以在编制过程中依据各地发展情况的差异,做出符合地方特点、适应当地发展规律、实施操作性强的规划。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M].新1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2]王蒙徽,胡显文,孙翔.对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内容与方法的探讨[J].城市规划,2002(12):72-76.

篇7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一、电网规划的定义

电网规划又称输电系统规划,其目的是寻求最佳的电网投资决策,以保证整个电力系统的长期最优发展。电网规划以负荷预测和电源规划为基础。合理地确定今后若干年的电网结构,使其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电网规划的基本原则是在保证电力安全可靠地输送到负荷中心的前提下,使电网建设和运行的费用最小。

二、电网规划工作的分类

电网规划分为近期(5年)、中期(10-15年)、远期(20-30年)。近期规划着重解决城网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逐步满足负荷需要,提高供电质量和可靠性。要依据近期规划编制年度计划,提出逐年改造和新建的项目。中期规划与近期规划相衔接,预留变电站站址和通道,着重将现有城网结构有步骤的过渡到目标网络,并对大型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做好前期工作。远期规划主要考虑电网的长远发展目标以及电力市场的建立和发展,进行饱和负荷水平的预测研究,并确定电源布局和网架目标,使之满足远期预测负荷水平的需要。短期规划建设周期短,规划方案制定后,调整裕度较小,如果客观条件或环境的改变将会对电网短期规划造成较大影响,后文会有专题分析。

三、电网企业规划工作的体系结构

电网企业规划工作的体系结构主要包括公司发展战略、电网规划(包含行业规划和电网规划设计等基础性工作)和公司发展规划等。

1、公司发展规划与公司发展战略的关系

企业战略是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及可取得的资源情况,为求得企业生存和长期稳定的发展,对企业目标、达成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的总体谋划,是企业经营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一系列战略决策的总结。

公司发展规划是企业战略的阶段性实现方案,也就是说,要以企业现状为起点,在客观条件下,寻找一条通往战略目标的最优路径,并确定相应的阶段性发展目标与方案。根据国资委的规定,目前电网企业的主营业务包括电力供应与生产、相关专业技术服务。电网企业的公司发展规划就是针对其主营业务发展编制的公司发展方案。

公司发展战略是对公司发展的宏观管理;发展规划是对公司发展的中观管理。公司发展规划在整个管理工作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长期发展目标与短期发展计划的统一,是从宏观决策到微观实施的过渡阶段。

2、公司发展规划与电网规划的关系

在认真总结以往规划工作经验和充分分析当前形势的基础上,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今后几年公司系统各级电网企业的规划工作分为三个方面:电网规划设计、五年电网规划及远景目标展望、公司发展规划

电网规划设计和五年电网规划及远景目标展望是以电网为研究对象,以最小成本满足社会用电需求为目标编制的规划,主要追求的是国民经济效益最大化,二者统称为电网规划。其中,电网规划设计侧重于电网规划方案的研究,通过对多方案进行经济技术综合比较,推荐规划期内各水平年电网规划方案,电网规划设计是五年电网规划及远景目标展望制定的基

础。

五年电网规划及远景目标展望是在电力行业发展规划的指导下,以电网规划设计和各专题研究成果为依据,提出输电网、配电网及二次系统、信息网发展思路、规划目标与重点,针对电网规划设计工作中推荐的网络结构提出输变电建设项目、投资估算、资金需求分析和输配电价等。由于电网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和垄断经营行业,因此要接受政府管制,电网规划作为电网经营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有可能成为政府管制的重要内容。

公司发展规划是以电网企业自身为研究对象,以资产良性运营为中心,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编制的企业规划,是在电网企业主营业务规划工程量基础上的价值量规划。公司发展规划主要追求的是公司效益和公司价值最大化。电网规划和公司规划两者之间内容各有侧重,具有连贯性,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服务于电网企业的发展。对电网企业来讲,电网规划是基础,公司发展规划是重点。

四、公司发展规划编制基本原则的探讨

1、以效益为中心原则

确保资产良性运营,不断获得经营效益,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国有企业的重要职责,也是电网企业公司发展规划的重点研究内容〕因此,公司发展规划必须遵循以效益为中心的基本原则。

电网企业的公司发展规划应当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以安全生产和优质服务为基础,不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努力追求资产良性运营,促使企业价值最大化。

2、整体优化原则

电网企业的公司发展规划应遵循统一规划、整体优化原则,从公司的资产、资本运营和投融资的一体化管理出发,进行整体优化和规划;统一规划、整体优化应贯彻于编制规划的全过程,从投融资管理角度看,应从公司整体上进行统一投资竹理,将所有项目纳入总体管理,进行投融资优化;从资产运营角度看,将企业的增量资产与存量资产统筹考虑,进行总

体财务分析,评价规划方案的合理性

3、 量化原则

电网企业的公司发展规划应进行充分的最化分析,侧重价值量规划,保证价值量规划与实物规划相协调。所谓实物量规划,即公司主营业务的新、扩建和改造方案,是企业规模和运营能力的增量规划;所谓价值量规划,是指规划期公司价值的实现方案,是企业存量价值与增量价值的总体规划。只有在规划报告中对实物量和价值量进行统一协调的计算分析,

才能制定完整的、科学的发展规划。

4、风险防范原则

电网企业的公司发展规划应遵循风险防范原则,注重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风险分析与防范工作。作为现代企业,各电网企业都在市场环境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风险是必然存在的。

遵循风险防范原则,进行风险分析,一方面可以正确评估企业自身承担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有一个正确的估计,并事先制定好应对策略,做到有备无患。因此,在公司发展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应充分估计和考虑各种不确定因素,分析和预测企业可能遇到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五、电网规划的主要方法

1、负荷预测(需求侧预测)

负荷预测是电网规划重要的基础和前期工作,准确的负荷预测应能让电源点布置合理、能准确确定电网建设规模以及确定建设的合适时机。

负荷预测的方法有很多,中、长期负荷预测的传统方法主要有:电力弹性系数法、单耗法、、时间序列法、人均用电法、横向比较法等。但这些被广为运用的传统方法均不同程度的存在缺陷,如电力弹性系数法,只能对负荷进行大致预测;单耗法在产业进步比较快的时

候,对电单耗不能准确界定;时间序列法,需要对大量实时的负荷进行统计,而且计算量太大,造成在长期预测时难度较大;人均用电法,如果在这个区域内居民用电或者商业用电比例大,则负荷预测相对准确,若工业用电所占比例较大,则在这个网络内准确性就较差;横向比较法,若对负荷结构不同,经济水平差距较大的电网进行比较,会出现可比性不强的情况。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对电网规划研究的深入,又陆续有新的负荷预测法被推广如:系统预测法、灰色预测法、模糊识别预测法等。但不论采用哪种负荷预测法,电网规划的基础都是准确的统计数据,包括某地全社会用电量,以及分片区、分变电站的负荷情况,和当地的负荷特性参数。

2、电源规划

需求侧预测作为电网规划的重要依据,通过对未来一段时间某地电源供应增长预测,确定某地电源供应与现有电网结构所允许承受负荷之间的缺口主要包括规划期间电源(现有和新增)的情况,包括电厂位置、装机容量、单机容量等;对水电厂,除上述参数外。还应有不

同水文年发电量、保证出力、受阻容量、调节特性等参数。

电力体制改革后,由于电厂和电网的分离,电源规划不再作为电网规划的内容,让电网规划在考虑电源侧供给时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另外,电力负荷增长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受电力市场影响,负荷的不确定性对电网规划的影响变得更加突出。为电网规划的重要技术标准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和《电力系统技术导则》,在市场条件下,将不再作为强制性标准,而仅作为指导性的法则,这种情况可能造成电网的可靠性水平在不同地区的参差不齐。又由于电力市场正处在发展阶段,规划水平年的市场状况如售电价格、国家相关政策、电价成本等不确定性因素都会对电网规划产生重要影响,然后在规划项目的技术、经济等指标的选择上体现出来。过去在规划时电网和电厂没有分家,规划时更多考虑怎么把电由电厂送出,电网规划更多是为电厂服务。在厂网分离后电网规划的目标则需要考虑电网企业购电和售电

的价差,在兼顾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电网公司效益最大化。

3、电力电量平衡

电网规划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电力电量平衡,其主要包括对丰水期电力电量进行平衡,主要是校验丰水期城市电力系统变电设备和输电线路的送电能力和经济性;对枯水期电力电量进行平衡,主要是校验枯水期电力系统缺电情况及网络的适应性。

结束语:

在当前电力工业改革的形势下,电网企业开展公司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十分必要,并几具备了一定的工作基础,完成该工作是完全可能的。因此,各级电网企业应积极开展公司发展规划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各电网企业应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遵循效益优先、整体优化、量化和风险防范原则,完成企业现状与发展环境的分析、规划目标的制定、发展方案与融资规划的编制、主营业务的损益预测、规划方案的分析评价以及对规划实施的建议等工作内容。

篇8

关键词:编制 林地经济 发展规划 

        1 编制规划的原则 

        1.1 发展村级林地经济应坚持生态立村、产业富民、协调发展、群众自愿、分类经营、分区施策、保护生态的方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依托,以村森林经营方案为基础,在做好森林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前提下,科学规划。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发展林地种植业、养殖业,最终达到林业增效、林地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 

        1.2 编制村级林地经济规划应坚持简洁明了、浅显易懂、明确实用、操作性强、突出特色、集中连片、一村一品、上下结合、尊重民意、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保护环境的基本原则。 

        1.3 村级林地经济的规划期限为近期(2010年)、中期(2015年)、远期(2025年),近期林地经济发展规划布局以及具体项目安排是规划的重点。 

        2 规划编制的内容 

        2.1 林地经济现状调查及分析 

        2.1.1 村林地经济现状调查内容包括收集、整理乡镇、村已有林地经济发展规划与目标;本村自然状况(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本村社会人口状况(总户数、总人口、总劳动力等)、林地状况(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防护林等);现有产业发展状况(主要产业种类、面积、产量和效益、经营水平等情况);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中介服务组织及经纪人发展情况;经济发展水平(村集体经济状况、农民技术文化和收入水平等)和其他情况。 

        2.1.2 发展条件分析包括对全村林地经济、建设条件进行研究和综合评价,判断本村发展的潜力与优劣势,找出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最佳发展项目,并按照林农意愿和要求,提出规划期内本村林地经济发展的思路、总体定位及林农适宜发展的产业项目。 

        2.1.3 全村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情况。 

        2.2 确定林地经济发展内容 

        2.2.1 林地经济目标:提出规划期内(近期分年度)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主要林产品和二、三产业的发展目标,及实现目标的项目构成测算;村组及农户经济发展的项目、产值、效益等规划内容。 

        2.2.2 产业发展与定位:应对全村的产业发展水平进行预测,制定产业发展目标,搞好林业生态建设的规划布局,明确全村的主导产业和一至二个特色产业的发展规划(包括区域布局、年度目标、增长速度以及规划期末的发展规模、工作措施等),逐步形成优势产业。提出全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计划,对村内林产品加工业、观光旅游等行业发展进行规划。 

        2.2.3 围绕产业发展,对推进林地经济建设的基层组织机构提出规划建议;对市场组织化程度高、符合国内外市场准则要求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包括各类专业协会、综合服务社、中介组织等)建设,提出名称、种类、规模和农民参合率的规划建议。 

        2.2.4 提出发展林地经济的融资措施和途径,比如开展林权抵押贷款。 

        2.3 林地经济开发适宜条件 

        2.3.1 森林类别:商品林、除特殊保护地区以外的公益林。 

        2.3.2 林龄:幼、中龄林、成熟林。 

        2.3.3 坡位:中、下腹。 

        2.3.4 土层厚度:20厘米以上。 

        2.4 林地经济开发项目 

        2.4.1 林菌模式。在郁闭的林下种植双孢菇、鸡腿菇、平菇、香菇等食用菌,主要原料为稻草、玉米秸等农作物废料,一次搭棚,可多茬轮种、技术易掌握、市场前景好、收益高,是郁闭林地种植的首选模式。林下种食用菌既利用了林下闲地,又能实现林菌互补共生,比另辟新地建大棚、温室,不仅省地,成本也只相当于大棚生产的10%左右,而经济效益与大棚生产相差无几。林菌模式也可选择保护和发展野生食用菌采集基地,如松伞蘑、榛蘑、松茸菌等。 

篇9

        1 编制规划的原则 

        1.1 发展村级林地经济应坚持生态立村、产业富民、协调发展、群众自愿、分类经营、分区施策、保护生态的方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依托,以村森林经营方案为基础,在做好森林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前提下,科学规划。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发展林地种植业、养殖业,最终达到林业增效、林地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 

        1.2 编制村级林地经济规划应坚持简洁明了、浅显易懂、明确实用、操作性强、突出特色、集中连片、一村一品、上下结合、尊重民意、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保护环境的基本原则。 

        1.3 村级林地经济的规划期限为近期(2010年)、中期(2015年)、远期(2025年),近期林地经济发展规划布局以及具体项目安排是规划的重点。 

        2 规划编制的内容 

        2.1 林地经济现状调查及分析 

        2.1.1 村林地经济现状调查内容包括收集、整理乡镇、村已有林地经济发展规划与目标;本村自然状况(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本村社会人口状况(总户数、总人口、总劳动力等)、林地状况(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防护林等);现有产业发展状况(主要产业种类、面积、产量和效益、经营水平等情况);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中介服务组织及经纪人发展情况;经济发展水平(村集体经济状况、农民技术文化和收入水平等)和其他情况。 

        2.1.2 发展条件分析包括对全村林地经济、建设条件进行研究和综合评价,判断本村发展的潜力与优劣势,找出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最佳发展项目,并按照林农意愿和要求,提出规划期内本村林地经济发展的思路、总体定位及林农适宜发展的产业项目。 

        2.1.3 全村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情况。 

        2.2 确定林地经济发展内容 

        2.2.1 林地经济目标:提出规划期内(近期分年度)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主要林产品和二、三产业的发展目标,及实现目标的项目构成测算;村组及农户经济发展的项目、产值、效益等规划内容。 

        2.2.2 产业发展与定位:应对全村的产业发展水平进行预测,制定产业发展目标,搞好林业生态建设的规划布局,明确全村的主导产业和一至二个特色产业的发展规划(包括区域布局、年度目标、增长速度以及规划期末的发展规模、工作措施等),逐步形成优势产业。提出全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计划,对村内林产品加工业、观光旅游等行业发展进行规划。 

        2.2.3 围绕产业发展,对推进林地经济建设的基层组织机构提出规划建议;对市场组织化程度高、符合国内外市场准则要求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包括各类专业协会、综合服务社、中介组织等)建设,提出名称、种类、规模和农民参合率的规划建议。 

        2.2.4 提出发展林地经济的融资措施和途径,比如开展林权抵押贷款。 

        2.3 林地经济开发适宜条件 

        2.3.1 森林类别:商品林、除特殊保护地区以外的公益林。 

        2.3.2 林龄:幼、中龄林、成熟林。 

        2.3.3 坡位:中、下腹。 

        2.3.4 土层厚度:20厘米以上。 

        2.4 林地经济开发项目 

        2.4.1 林菌模式。在郁闭的林下种植双孢菇、鸡腿菇、平菇、香菇等食用菌,主要原料为稻草、玉米秸等农作物废料,一次搭棚,可多茬轮种、技术易掌握、市场前景好、收益高,是郁闭林地种植的首选模式。林下种食用菌既利用了林下闲地,又能实现林菌互补共生,比另辟新地建大棚、温室,不仅省地,成本也只相当于大棚生产的10%左右,而经济效益与大棚生产相差无几。林菌模式也可选择保护和发展野生食用菌采集基地,如松伞蘑、榛蘑、松茸菌等。 

篇10

我国远在周代就已经有了城市道路系统和道路网规划,周王城道路横断面是历史上最早形成的车走中央行人走两旁的具有人车分离功能的横断面,这种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模式一直沿用到近代,是我国城市道路网布局的典型图式之一。唐代城市道路网规划建设明显突出了道路系统的功能,道路分为御用干道、全市性的主要交通干道、一般坊里的城市道路和坊内小路四种,与现代所采用的城市快速干道、主干道、次干道及支路的划分基本相同。北宋时,东京汴梁的城市道路系统在方格网的基础上,结合地理条件出现了丁字交叉和斜交,成为非严整的方格网;城市中出现了商业街道,道路开始具有生活性,成为居民的生活中心;城市水系与道路网结合,出现了对外交通枢纽,东京汴梁的城市道路系统布局对以后的都城,如元大都及明清时代北京有很大影响。

16世纪,西方资本主义的诞生与发展促进了城市及其道路交通的发展,不断产生新的道路网规划思想,如邻里单位规划理论、有机疏散理论、卫星城――新城理论等,这些道路交通规划思想对我国近代城市的发展也产生了明显影响。上世纪50年代,随着芝加哥交通规划研究的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城市交通规划诞生了。60年代,随着欧美发达国家私人小汽车的迅猛发展,针对日益严重的交通拥挤问题,重点研究了城市常规公交的规划技术、公交优先通行技术以及轨道交通规划技术。70年代的城市交通规划在土地利用、人口及就业分析基础上进行交通需求预测,提出城市交通规划应由城市交通发展政策、动态交通、静态交通、公共交通、行人交通及规划的实施与滚动等组成,“以人为本”思想初露端倪。同时,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提高了数据处理及分析预测的速度。80年代开始,从分析城市交通系统间相互联系与内在影响因素入手,明确问题的症结,进而提出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目标、规划方案与政策建议,明确提出大城市中必须把公交放在首位,交通规划和建设不仅是为了解决交通问题,也是完善和发展城市的必要手段。90年代的城市交通规划,在以往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明确“交通系统调查――现状分析诊断――交通发展战略研究――交通需求预测――交通专项规划”的城市交通规划工作程序,城市交通规划过程与主要研究内容逐步清晰。交通规划新理论、新技术的研究和探索不断深入,出现了需求与供给平衡、网络效率、交通组织、交通控制与管理等全过程的协调和优化的思想。

二、传统城市交通规划的不足

根据对传统交通规划理论及典型工程实践中所反映出的规划目标、原则、内容、方法、手段和规划成果的分析,结合当前城市交通发展现状分析,认为传统的城市交通规划理论在新形势下已经暴露出了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规划目标单一。在规划研究过程中注重交通设施的数量而对系统功能重视程度不够,对资源――环境――交通需求之间的关系研究不够。(2)“四阶段”交通需求预测方法存在缺陷。“四阶段”交通需求预测方法是经典的交通需求预测方法,其建模思想和大部分定量分析模型是在上世纪50至60年代完成的,当时城市居民的出行是建立在社会尚未信息化基础上。虽然我国在引进该方法时对模型做了修正,并不断对其进行研究和完善,但并没有摆脱其思维方式的束缚。(3)对信息化缺乏反映。城市交通规划过程中,交通信息仍以手工采集为主,耗时又耗力,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而产生的新的信息采集技术没有体现在规划过程中,信息技术对居民的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出行距离与时耗以及路径选择等特征都会产生明显的影响,出行者在出行前或出行途中,获得实时信息,都有助于选择最佳的出行路径和出行方式,传统的交通规划对此都没有反映。(4)缺乏能源消耗、环境影响分析的规范化方法。传统的城市交通规划中,城市交通系统能源消耗的水平及其相应的改进措施、交通污染物的排放量多少、对城市居民生活的影响、如何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等一系列问题在规划过程中没有涉及,成果中没有体现,对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的控制也没有真正列入规划目标体系。近些年来,交通界已经开始注意这一问题,对能源消耗、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开展了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相应的成果,但尚未满足应用于城市交通规划的规范化要求。(5)没有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产生城市交通的根源是人或货物的移动,但在传统的规划中,人们更注重机动车交通。如果从“以人为本”的观点出发,行人交通和自行车交通理应给予充分的重视,规划中不应只体现汽车使用者的舒适和方便。

三、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规划

1、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从城市交通功能出发,提出以下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就是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基础,在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指导下,提高交通系统利用效率和服务水平,在经济合理地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为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具体来讲,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应是在促进交通系统建设与发展的同时,重视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重点是不可再生资源)的优化利用;在重视交通系统建设的同时,重视交通设施利用效率的提高;交通系统在满足近期需求的同时,要符合城市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整体要求。

2、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规划。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规划实质是优化利用有限的时空资源,应遵循以下原则:为人服务而不是为车服务,重视低成本交通方式,如行人交通及自行车交通等;重视城市交通发展政策研究;与土地利用紧密结合,寻求高可达性、低交通需求的土地利用-交通系统发展模式;重视合理交通结构和交通容量的分析研究;积极开展环境评价,在尽可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前提下,降低交通环境成本和负面社会影响;重视各种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重视现代化交通管理在城市交通系统中所起的作用;重视对规划实施保障体系的研究。

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规划理论体系

在现有的城市交通规划技术基础上,为实现传统城市交通规划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规划转变,应加强对关键技术的研究,主要有城市总体交通结构优化技术、高度信息化条件下的城市交通信息采集与交通需求预测技术、城市交通系统能源消耗与环境影响分析技术、城市交通系统供求分析技术、可持续发展思想下城市交通网络规划技术及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技术等。

五、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层次和范围

1、战略规划。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是城市交通长远发展的方向性规划,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着重提出城市交通长远发展战略,根据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容量、人口发展与分布和经济发展规划,研究未来城市客货运交通需求,确定保证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交通系统供应量,相应的规划研究年限一般为20至50年。

2、中长期规划。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中长期规划着眼于整个交通网络中各种线路、设施的定位与规模,以及建设项目的建设顺序.其主旨是满通需求、优化资源利用且改善环境质量,是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的深化和细化,相应的规划研究年限一般为5至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