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电商设计模板(10篇)

时间:2023-06-12 16:06:4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级电商设计,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高级电商设计

篇1

大堂吧的功能: 大堂吧的功能不宜过于单一大堂吧是中、高星级酒店中必备的功能场所之一,设计中应注意如下问题:(1)根据酒店的实际客人流量,大堂酒吧面积与客位数应与其相吻合。(2)要与服务后场紧密相连。(3)如空间不大或位置不相对具有私密性,建议不设酒水台,有服务间即可。(4)有些酒店的大堂吧与咖啡厅结合在一起,可有效地利用空间及资源。早晨可以提供住店客人的自助早餐,中午、晚上是特色自助餐,而各餐之间具有大堂吧的功能,这是一个较理想的方式。

大堂公共卫生间: 应体现高品味大堂的公用卫生间也是设计中的一个重点,应注意:(1)卫生间的位置应隐蔽,开门不宜面直接对大堂,开门后应有过渡空间,不宜直接看见里面的活动。(2)水嘴、小便斗建议用感应式,这样比较卫生。(3)干手纸箱及垃圾箱应嵌入墙体。(4)坐厕应采用全封闭式,相互间的隔断应到顶,以增加私密性。(5)小便斗前及坐厕后可增加艺术品的陈设。 (6)搭配和谐的石材墙及地面可有效提升卫生间的档次。(7)洗手台镜前的壁灯对于照明及效果的体现亦很重要。

其它区域小商店或精品屋: 是酒店大堂中的功能之一,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商店主面不宜对向大堂。如能将其安排在客人必经的通道上,不仅可以弱化商业气息,而且可使商店产生良好的效益。“国家标准”规定:“商场、摊点置于前厅明显位置,严重影响气氛”,将要扣去4分。对于大堂通往各其它功能区域的空间,如电梯厅及轿厢、公共走道、楼梯等,应重点加以对待,不可忽视。这些区域实际上是大堂空间的延伸,对于整个酒店形象及品质来说非常重要。宴会预订最好安排到独立的房间内,这样相对安静并体现对客人的尊重,尽可能避免在大堂放置预订台。

大堂的整体适度: “国家标准”中增加了对酒店大堂整体舒适度的要求,这项的分值最高可达8分。所以酒店还应在以下几方面加以重视,以提高大堂的整体舒适度。(1)氛围营造并体现大堂风格的各类活动家具要求应既美观又舒适,由室内设计师统一设计款式,并挑选布料,由家具厂统一定制,不可随意在街上采购,同时艺术品陈设更应由艺术品供应商在室内设计师的总体构想下定制。(2)重视大堂的灯光设计。由于一天中室外光对于大堂的影响不同,所以有条件的酒店可考虑使用电脑调光系统。可根据不同的时段,采用不同的灯光场景模式,这样可以使大堂在每一时段都保持最佳效果,同时也使客人始终感到舒适。(3)重视色彩的运用。大堂的色彩不能走两个极端,色彩太单一,会使人乏味;但色彩过于繁杂,又容易使人心浮气躁。最好将大堂统一在一个色调中,同时通过布艺靠垫等进行调节,再对艺术品的颜色重点处理,这样容易产生比较理想的效果。

篇2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以下简称《民规》;《高层建筑民用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以下简称《高规》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J116―88)以下简称《规范》中有关篇章规定,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宜构成独立系统,专设控制中心。自设备管理系统(BAS)80年代初期引进我国,由于BAS系统具有综合监视、控制和记录功能,许多高层民用建筑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纳入BAS,作为BAS一个子系统,整个系统的动作通过综合网络结构来实现。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我认为,在保持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独立性的前提下,只在其控制中心与BAS系统监控中心通过之间的接口,建立信息传递关系,使两者同时具有状态监视功能。一旦发生火灾,按事先编好的程序,实现操作权转移,做到可以完全摆脱综合网络下独立工作。

二、火灾探测器的布置

在高层商住楼中,火灾探测器设计中往往与风管、风口、灭火喷头、灯具等布置有矛盾,除火灾探测器布置满足有关规范外,还应按照以下原则设计:探测器空调送风口边的距离不应小于1.5m,至多孔送风顶棚孔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至灯具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2m,至灭火喷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3m。

《规范》中对烟、温感探测器的保护面积作了明确规定,但正常场所探测器正方形布置时,探测器的间距没有正面回答,按《规范》附录二探测器安装距离极限曲线分析,感烟探测器安装间距应小于7.7m,感温探测器安装间距应小于4.5m。

感烟、温探测器混合布置场所,由于感温探测器的保护面积仅为感烟探测器的1/3左右,常见的成对布置方案可能造成感温探测器保护真空,应该按规范要求确定探测器的数量及布置。

气体灭火、防火卷帘探测器以接入大楼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为宜。对于防火卷帘探测器,应充分利用探测器的保护范围,探测器布置于距防火卷帘3m左右的位置。

报警系统回路应预留火灾探测器数量,以便房间功能改变时增加扩充。

三、消防专用电话

现行规范对消防电话只有配置要求,没有详谈系统的构成。我认为消防控制中心应设置专用消防电话总机;消防泵房、通风机房、主要配电室、电梯机房、消防值班室、保卫办公用房、卤代烷管网灭火系统应急操作装置等处应设专线电话,采用一对一配线,不宜采用总线配线;消防电话插孔,若采用同线并联布线时,一对电话线不宜超过五个用线电话插孔。

四、消防报警及联动控制布线

规范对消防报警及联动控制以功能为主,具体系统构成及布线方式没有具体规定,国内及国外产品大部分系统是报警及联动同管同线总线敷设,故障率较大。为了增加系统的可靠性,笔者认为报警和联动分管分线敷设,报警系统采用总线制;对非消防电源切除、排烟阀及送风阀实行总线控制;对十分重要的设备如消防泵、喷淋泵、排烟机、送风机、防火卷帘等采用线路控制。

五、电警铃

电警铃是常用的消防设备,但规范中没有对此条件具体规定。电警铃与消防广播系统功能相似,同时设置使用可能造成干扰和混乱。电警铃比较适宜于不设或不便设置消防广播的场所中使用,代替消防广播的功能。

六、消防管线防火保护

有关规范只原则性地提出采用防火保护措施来保护消防管线,而具体措施未做明确规定。实际工程中消防设备的配线应选用阻燃、耐火或防火的铜芯绝缘导线或电缆穿钢管敷设。如果线路敷设于非燃烧体结构内时,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cm。明敷设时,应在钢管上采用防火措施。当采用绝缘和护套均为非延燃材料的电缆时,可不穿钢管保护,但应敷设在电缆竖井内,楼梯的事故照明线路则埋设在剪力墙或楼板内。对于消防电梯,可采用防火电缆或采用导线穿钢管在电缆井内明设,外面涂防火涂料。

七、应急照明

常用应急照明是高层商住楼一个十分重要的安全措施,根据功能分为三类:(1)疏散照明;(2)安全照明;(3)备用照明。

应急照明的供电方式有三种:(1)自容式即供电装置(蓄电池组)置于灯具内或附近(2)中心供电方式,蓄电池组集中设置,(3)电网中有效地独立于正常电源的馈电线路。

在高层商住楼应急照明设计中,习惯上采用自容式,由于这种灯具造价高,管理不便,长时间易损坏,一旦发生火灾,可靠性无法保证。为了增加应急照明的可靠性,笔者认为将蓄电池组集中在楼层竖井内,每层或多层共用一组应急电源装置,每套装置由市电整流电源和24V电池组供电,并采用24V普通灯具。平时由市电整流后供电,同时对电池组进行浮充电;市电故障由蓄电池组无切换时间的直接供电,放电时间为60分钟以上。

八、防火卷帘

《高规》及《规范》对卷帘的自动控制方式没有明确的规定,如何发挥它的功能和作用,及时有效地控制其动作,就成了设计人员认真思考和对付的问题。目前卷帘的控制方式一般采用两种类型的火灾探测器的火警信号来控制其下降。感烟探测器的火警信号控制卷帘的第一次下降;感温探测器的火警信号控制卷帘的第二次下降。这样的控制方式在某些场所有不尽合理之处,随着火灾探测器的智能化,以及报警联动控制器中微型计算机的普遍采用,软件编程功能的不断加强,卷帘的控制方式日趋多样化,原两种探测器的控制方式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其可靠性和灵活性会不断提高,应从以下方面探讨卷帘的控制方式:

篇3

电子商务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目前各大专院校、中职、包括职业高中、技校都开设了电子商务相关专业,教学模式普遍采用以学科体系为主线的大而全的培养方式,专业课程设臵基本一样,而且大部分课程的教材也一样,显然各层次的学生不可能达到同样的教学目标。这是一个需要尽快研究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首先必须研究制定出灵活、多样的培养目标,按明确的培养目标分阶段、分层次、分专业化方向去安排教学计划和实施教学活动。在培养目标上,迫切需要制定明确的多元化灵活的培养目标,中等职业学校在目前形势下的培养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面向国民经济的各部门、各单位、企业培养具备相应专业操作应用技能的合格就业人员。围绕这个目标对五年制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设置浅析如下。

一、课程性质及任务

1.课程在专业中的定位

本课程是高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商务营销和国际贸易等方向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技术性很强的科目。其功能在于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电子商务的理论知识,包括电子商务概况、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电子商务技术、电子支付与网络银行、网络营销以及电子商务与物流等。同时,通过配套的实训教学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同时为岗位工作实践打下基础,培养从事电子商务相关岗位的基础职业能力,并为后续学习专门化课程作准备。

2.课程设计

课程能力设计方面要求各专题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中突出学生公关能力培养,通过大量的案例与情景模拟,强化学生对有关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课程知识设计方面要求采用现实企业具体实例,以真实的企业资料为主线,引导学生进入公关角色,并组织学生通过教学实训,深入调研,以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3.课程任务

通过对电子商务基础理论的讲解以及按照实际应用要求对学生展开的一系列仿真实训操练,使学生了解电子商务的理论知识,掌握基本的电子商务平台操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善于沟通合作的品质,为学生发展各个相关行业的职业能力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

1.课程总体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具备公共关系意识,掌握公共关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塑造和维护组织的形象,策划和实施组织的传播活动,建立与协调组织的内外关系。

2.课程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熟悉各种电子商务平台,能熟练操作各种平台,进行网上交易及管理;熟悉各种支付手段,能熟练使用各种电子支付方式以及网上银行;熟悉物流环境,能熟练操作物流管理软件及进行物流配送;熟悉整个营销环境,能使用各种网络营销工具及方法;熟悉各种电子商务安全的技术,能使用相关技术解决安全问题等。

(2)技能目标:1)掌握电子商务基本概念;2)掌握b2c电子商务特点、盈利方式等;3)掌握b2b电子商务种类、特点、盈利方式等;4)掌握c2c电子商务特点、盈利方式等;5)掌握网络营销基本方法、工具和技巧;6)掌握电子商务安全技术:防火墙、数据加密技术;7)掌握电子商务支付与网络银行的特点、方法;8)掌握电子商务网站的组成、接入方法等;9)熟悉电子商务物流系统及物流管理软件的使用。

3.态度目标

通过电子商务基本原则的把握和电子商务基本观念的确立,从而使学生把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区别开来,教育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要在诚信、多赢等前提下努力追求认知度、美誉度、和谐度三者的统一。

三、课程内容

在课程内容结构设计中应尽量做到以下几点:(1)突出计算机课程,强化计算机训练。目前对计算机教学比较重视,但仍存在一些毕业生连简单的办公操作都不会的现象。我认为,电子商务类专业的计算机教学除保证教学的课时外,一是要保证计算机的上机时间,使学生得到足够的训练;二是教学重点要放在计算机应用上,让学生会用,掌握操作,尽量用新的教材,跟上计算机高速发展的步伐,掌握新的操作方法。(2)突出专业课程。在课程结构中,要保证专业课课时量,要保证专业课学习周期,专业基础课要围绕专业课而选用。(3)设臵第二专业课程。以前的课程结构中没有设臵第二专业课程,只是在专业基础课中设臵了一些与专业无关的内容,教学目的往往不明确,学生学而无用,影响学生兴趣,挤掉了有效的时间。为适应社会的需要,应有针对性地设臵与专业相近的第二专业课程,或设臵第二、第三专业的选修课程。如电子商务专业设臵速录课程。使学生掌握自己专业的前提下,掌握相近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真正做到一专多能。(4)增设提高综合素质的课程。综合素质的提高确实并非一件易事,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需要长时间的摸索。首先在课程结构上应充分重视,增设提高综合素质的课程,增加课时,在语文和德育课中提高综合素质。(5)突出实践课,强化技能训练。中职人员的岗位是一线,技能是相当重要的。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性很强,在课程结构中,要十分突出技能实践课和实践课安排的合理性,强化训练,练就过硬的技能。

四、课程实施方案

1.课程教学模式

采用项目导向与“教学做”一体化及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突出学生的实践性动手能力的培养。

2.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

必须变革许多传统的教学模式,凸显对学生技术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教学,使学生在互动式学习环境中掌握税法并进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新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

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的手段是现代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在公关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因此,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帮助学生理解各种概念和原理,降低课程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程考核及标准

1.考核方式(重点是能力考核方式、方法和手段)。考核分理论和实训部分,各占分数比例约为1:1。可根据课堂提问、过程作业、平时测验、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各教学环节占总分的比例:作业及课堂表现:20%;任务导向团队活动:40%;期末考试:40%。

2.教学评价(教师评学、学生评教、企业岗位评价)。课程评价标准(比重)核心能力考核25%、基本能力考核25%、知识能力考核25%、综合能力考核25%。

参考文献:

[1]黄益.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电子商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青年科学,2008.

[2]王建东,李进伟.新时期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信息,2009.

篇4

课程体系建设既是专业建设的关键与核心,也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在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设置方面,国外各高校大都突出自己的传统优势,或侧重商务,或侧重技术。英国高校在电子商务教育方面发展较快,课程体系强调课程的前后相关性即学科的整体性,选修课方面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在实践教学方面非常重视,注重与实习基地的共建[1,2]。我国高校目前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发展总体上有两大基本方向:电子商务经管类方向和电子商务工程类方向,由于两大方向各自的培养目标不同,因此在知识与技能体系方面各有侧重。例如,浙江大学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分别设置在经济学院与管理学院中,依靠学校的优势资源,采用由经济、管理、计算机三个学院联合培养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电子是手段,商务是根本,加强商务管理和商务实践方面的课程,注意学生知识模块的平衡建设及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3]。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的财经类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起步本身较晚,既没有综合性重点大学雄厚的学科基础,也没有理工类院校信息工程学科的支撑,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

1.1无法准确把握电子商务专业内涵,课程体系结构缺乏有机性

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内容非常广泛的学科领域,要从中选择出既能体现学科前沿,又能体现财经类院校特色;既能符合财经类院校教师专长,又能保证培养的学生适应社会人才需求,这存在一定难度。文献[4]汇总统计发现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理论课程设置都体现了电子商务学科的交叉特点,但课程设置的内在逻辑性和相关知识的有机融合方面有所欠缺,没有形成有机的课程体系,反映信息社会和电子商务最新发展的前沿类课程较少,对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侧重不够,人才培养方向模糊等问题。

1.2专业师资缺乏,较难形成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目前,国内高校电子商务专业老师大部分由于缺少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的培训以及电子商务的实际操作经验,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环节能力较为薄弱,因而造成了学生的实践意识及动手能力不强。另外,国内财经类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招生生源质量与其他专业相比处于劣势,这在一定程度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专业的深入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1.3实践教学环节重视程度不够,实践教学体系需要完善

电子商务从信息技术和商务实践中发展而来,许多课程都包含大量的实践内容,实践性是电子商务学科的核心[5]。这一方面需要改变传统认识及做法,实践教学不再局限于实验室模拟软件的使用及实习基地的参观,而是要将案例教学、应用技能的培养分层次地纳入到实践教学环节之中。另外,还需要根据企业、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多层次、多元化的需求特征,建立起符合市场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做到“宽”与“专”的结合。

2财经类院校电子商务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思路

电子商务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需要考虑学科特点及核心知识体系、社会需求,现代信息技术影响等多种因素,采用什么方法科学合理的构建课程体系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对财经类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而言,在准确把握电子商务专业内涵、有机构建课程体系、寻求专业特色基础上,协调好学科特色与社会人才需求的关系,使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的既具稳定性,又能与时俱进,文献[6]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思路,即从相对静止的学科特点入手,从问题解决的途径中找到本专业的特色,即核心课程,然后扩展成课程体系,再用相对动态的人才需求及其能力构成进行修正。虽然它是应用于信管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但是这一设计思路很好地平衡了学科特色与社会人才需求之间的关系,使课程体系的设置更加合理,对财经类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3上海金融学院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实践

上海金融学院电子商务本科专业2005年经上海市教委批准设立,隶属于信息管理学院,2006年开始招生,授管理学学士学位。按照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教指委的意见和专业规范,结合专业特色定位,利用上述思路,对我校电子商务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

3.1初步确定重点课程

我校电子商务专业根据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上海市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对电子支付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及学校金融学科强和与金融行业的天然联系,建立了通过信息技术与金融经济和管理相融合,培养具备网络金融和电子支付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电子商务特色人才,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服务,为上海电子商务行业发展服务的培养目标。如何更好地实现电子商务与金融经济、管理的结合,一是可以通过网络及信息技术帮助企业实现电子商务。

例如金融类企业由于自身行业的特殊性,在实施电子商务的过程中,如何加强安全性及实时性成为关键,这就涉及到对电子商务相关技术有整体理解和把握。对于技术的要求,一方面考虑对现行ERP、CRM等软件或系统的应用,以及电子商务安全技术的应用,另一方面考虑电子商务系统的开发,主要在于系统的规划、分析能力的培养,强调信息技术及安全技术与商务模式的创新与融合,以区别于计算机专业和信息管理专业。二是电子商务意识的培养,熟悉不同类型企业的传统商务运作流程及特点,善于发现利用信息技术从事电子商务活动的规律,能用现代企业管理方法、网络技术、项目管理等方法为企业设计、创造和管理电子商务,并对电子商务的运用以及由此带来的问题有较深的认识,电子商务环境下能分析和识别出商业机会及能带来的盈利能力,如何引导商业需求,发展电子商务给企业带来更多发展的机遇等。

考虑到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科特点及知识体系,结合以上的分析识别出一些重点课程。例如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WEB系统开发实践、电子商务安全管理(支付方向)、网络营销及项目管理等课程为电子商务在金融行业中的实施及应用提供技术和管理支持;电子支付与结算、网络金融等课程对电子商务环境下支付与结算体系有更全面、深刻的认识,依托学校的优势资源,突出专业特色。以上这些课程把系统分析与设计、企业管理、电子支付与电子商务金融环境有效融合,使学生能认识、理解、掌握如何用电子信息技术从事电子商务系统开发、推广、咨询与管理,特别是为企业解决电子支付的应用与管理中的问题。

3.2市场人才需求及能力特征分析

目前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的主体是企业,企业对电子商务类人才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导致商业模式变化,传统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对人才的需求;二是由于电子商务的出现导致新的企业类型对相关人才的需求[7]。两个方面的人才需求都离不开技术与商务,但这不是技术与商务的简单叠加,而是要实现两者有效融合,从而适应企业的要求。要适应以上市场需求,需要对其进行层次细分,各个层次体现出对所需的人才能力差异性,不同的能力需求体现出专业培养的不同方向和层次,如下表1所示。

从表中岗位群的分析可以得出对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能力需求分类基本上为技术型、商务型、战略型,另外考虑到电子商务教育的发展还有教学科研型电子商务人才,主要是指在大专院校、相关科研机构及相应部门和企业中从事电子商务教学及科研工作的人才[5]。从能力层次上分为高、中、基本三个层次,对于高层次的人才能够根据环境和企业的具体条件对电子商务战略进行规划与决策;中等层次的人才能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事电子商务项目运营、实施与管理;基本层次的人才一方面以技术为主的能进行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美化,另一方面以商务应用为主能进行网络营销、网上交易等。

由于我校的金融背景及招生的地域特点(以上海生源为主),毕业生就业单位大部分集中在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要能够突出专业优势,体现专业特色,需要按照不同的岗位层次及能力需求,在人才培养上围绕信息技术与金融、管理的融合与创新这一主线开展,才能更好地适应电子商务环境下金融机构新的发展。通过以上市场需求及能力层次分析,结合学校优势及信息学院的计算机技术背景,本专业培养人才主要面向电子商务师、面向电子商务的应用与管理等人员,突出金融行业;从能力层次要求上来看主要以基本层次为基石,中等层次为目标。当然考虑到学生的长远发展,综合类高层次人才更符合市场所需以及学生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课程设置时可以通过一些选修课或者与企业的合作,有条件的话参与企业的咨询与顾问工作等多样的方式进行。

3.3课程体系的确立

篇5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1.教师教学拘于模式

起初,我院电子商务课程采用以教材为框架,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制定教学计划。老师上课一般按照教材内容和章节顺序讲解,最多根据老师经验或主观认识,对案例、内容稍作调整。课堂教学也是参照教材章节内容编写教案和实施,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按“复习导入——讲授新课——巩固练习——教学总结——布置作业”进行,从来没有考虑过对课程进行“整体教学设计和优化”。

2.学生学习应付考试

这种以理论知识灌输为重,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轻的传统教学模式,造成学生的学习始终是围绕着知识目标为中心,学生学习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实践性,不能充分体现高职学生所应掌握和具备的技能要求,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显著。这样的一种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已明显不符合新的职业教育标准和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我们要改变原有的“重视理论知识,轻视实践应用”的教学模式,对原有电子商务课程重新进行整体设计和优化。

二、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根据传统模式中出现的主要问题,现对我院电子商务课程重新定位设计。

(一)课程整体定位

为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我们将实际工作场景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中,强调“实景、实力、实务”。

1.“实景”——以企业实际应用为切入点,运用互联网将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带到学校实训室,以保证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延续性;激发学生思考并解决一些来自企业的实际问题。

2.“实力”——在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重视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的培养。通过合作学习、企业实际问题的思考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与创新能力等社会能力(社会能力),并以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程度作为课程考核的主要依据。

3.“实务”——依据完成电子商务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教学内容的选取,把课程内容按项目流程设计为四个阶段(项目筹划阶段、项目准备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和项目测评阶段)九个任务,并依据企业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进行序化,组织教学与实践。

(二)课程设计思路

1.课程总目标

以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结合国家助理电子商务师的能力与知识要求及电子商务行业相应岗位所必需的电子商务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教学突出技能训练,将丰富的课堂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后的网络化学习、职业考证和网上店铺等的训练上来。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能使学生运用电子商务知识、网络知识在模拟网上交易平台(B2B、B2C、C2C)上,学会从事企业、公司、个人的网络贸易(含:网上支付、商务安全防范、网络调研、网络信息收集与、公司合作伙伴的寻找、物流配送、EDI)等活动。达到国家助理电子商务师对网络贸易操作的要求。

(2)通过学习能使学生用互联网知识、营销知识、方法在互联网平台上,从事商务信息的收集。达到能帮企业迅速找寻有用商务信息的要求。

(3)通过学习能使学生用电子商务知识,能开设网上商店,达到能在商城平台上独立进行个人商店的运行与管理的要求。

3.知识目标(略)

4.其他目标

(1)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2)培养学生市场竞争的意识;

(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做人处事的能力。

(三)课程职业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伊思贝得/IT’SBETTER”是由江渡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创建,并面向国内市场的服装品牌。江渡纺织集团是我院校企合作单位之一,在品牌创立之初,“伊思贝得”几乎与实体店同步拓展,在互联网上进行品牌宣传、产品推广。本课程拟通过学生进入东渡企业,围绕该企业开展“伊思贝得”——生态童装品牌的品牌网站构建过程中碰到的各种问题这条主线来展开个能力训练项目。目标是培养学生在电子商务岗位中处理事物的能力,并将其电子商务工作中涉及的能力分解到每个模块,力图使学生对电子商务技能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有实感,并可以建立各个能力模块之间的有机联系,以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实践中灵活运用。

(四)课程内容模块设计

1.“伊思贝得”品牌网站电子商务项目筹划阶段能力训练项目包括:电子商务的认知、电子商务赢利模式分析选择、电子商务技术平台的应用、网上商务信息的搜索与评估、网络市场的调研与分析。

2.“伊思贝得”品牌网站电子商务项目准备阶段能力训练项目包括:电子邮件系统应用、网上支付工具的选择与使用、电子商务的安全与防范、CA认证、物流活动的分析。

3.“伊思贝得”品牌网站电子商务项目实施阶段能力训练项目包括:网上采购、网上购物、网上开店、网店推广。

4.“伊思贝得”品牌网站电子商务项目测评阶段能力训练项目包括:网络购物评估、网络营销效果评估。

(五)课程考核方案设计

篇6

一个建设项目往往需要数百万、上千万甚至上亿元的资金。项目建成以后能否盈利,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是每个业主非常关心的问题。这就要求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对项目从立项、可行性研究、项目设计、施工直至竣工验收进行全过程跟踪,使项目造价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建设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包括决策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技术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工程招投标及承发包阶段、施工阶段,以及竣工验收阶段,通过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相应形成投资估算、设计概算、修正概算、施工图预算、承包合同价、结算价及竣工决算。这些造价形式之间存在着前者控制后者,后者补充前者这样的相互作用关系.因此只有依靠科学的估算方法和合理的管理措施,把建设工程造价的发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和核定的造价限额以内,使投资控制目标能够实现,保证每一阶段的造价都被控制在合理范围,才能使投资控制目标能够实现,取得较好投资效益。

笔者认为,为了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

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始终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投资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程度最高,因此,项目决策阶段的内容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决策阶段之后的各个建设阶段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是否科学、合理。

1.在投资决策阶段做好基础资料的收集,保证详实、准确

要做好项目的投资预测需要很多资料,如工程所在地的水电路状况、地质情况、主要材料设备的价格资料、大宗材料的采购地,以及现有已建的类似工程的资料。对于做经济评价的项目还要收集项目设立地的经济发展前景、周边的环境、同行业的经营等更多资料。造价人员要对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认真分析,保证投资预测、经济分析的准确。

2.认真做好市场研究,是论证项目建设必要性的关键

市场研究就是指对拟建项目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占有作可能性分析。包括国内外市场在项目计算期内对拟建产品的需求状况;类似项目的建设情况;国家对该产业的政策和今后的发展趋势等。要做好市场研究,技术经济人员就需要掌握大量的统计数据和信息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为项目建设的论证提供必要的依据。

3.投资估算必须是设计的真实反映

在投资估算中,应该实事求是地反映设计内容。设计方案不仅技术上可行,而且经济上更应合理,这既是编制投资估算工作的关键,也是下阶段的重要依据。

二、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逐步建立科学的工程造价分析系统,为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管理提供准确的相关依据和标准

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规律,把握好了相关规律,工程的造价控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工程造价管理,特别是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完全是由设计人员所采用的工艺技术,材料设备、结构形式等因素决定。在满足设计任务书要求的前提下,采用不同的工艺技术、材料设备、结构形式会有不同的工程造价,其差额有时还会很大,可见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大有潜力可挖。建立一套比较科学的、客观的工程造价分析系统是很有必要的。

1.重视建筑设计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小区规划、建筑平面及立面布置、装饰标准、层高等力求经济合理

2.重视工程设计招标和设计方案竞选

设计招标的优点在于:有利于设计方案的选择和竞争;有利于控制项目建设投资;有利于缩短设计周期,降低设计费。实行设计方案竞选的优点在于:有利于设计方案的优选和竞争;扩大了业主选择设计方案的范围;而参与者想在竞争中获胜就得技术先进,又要有独到之处;中选项目所做出的投资估算或是设计概算一般能控制在竞选文件规定的投资范围内;设计质量大为提高;设计周期缩短。因此,实施设计方案竞选有利于控制项目投资。

3.限额设计

所谓限额设计,就是在不降低工程效能的前提下,将设计投资控制在建设项目的计划投资内。这就要求将设计阶段的限额在设计中层层展开,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从纵向限额设计来说,经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投资估算就是限额设计最根本的基础,它是设计方案选择和进行投资造价控制的目标;经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应是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造价控制的目标。应层层把关,不得突破。从横向限额设计来说,就是要将上阶段设计审定的投资额和工程量,按建筑、结构、水、电、暖、装饰、设备等各专业进行分配,然后再按专业根据工程设计的实际情况进行细分。以求对建设项目造价影响程度最大的分项在设计上实现技术与经济的统一,以使工程造价全方位控制落到实处。

三、加大招投标力度,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招投标承包制已在全国普遍推广,并在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工期、提高建筑产品质量及投资效益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招投标的实施,使工程建设投资得到了有效地控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设计的招投标,通过对多种设计方案比较和优选,使小区规划布局更加合理,结构更加先进,造价更加低廉。二是建设工程的招投标。把真正有技术力量、质量意识比较强、素质比较好的施工单位,并且有相当的工程建设经验的单位招标进来,是建设高质量住房的保障。三是建材招投标。发挥建材的规模采购优势,以招投标的形式择优选择规模大、质量高的材料生产厂家,不但确保了驻扎建设原材料质量,而且通过规模效应,达到了进一步降低材料价格的目的。

四、走市场开发路子,以盈补缺降低造价

由于建房体制的原因,在住宅小区的整体开发建设上只能局限于组织住宅部分开发建设,而对商业用房部分只能委托开发企业实施开发建设,这就等于将利润无偿地让利给房地产开发企业。所以随着经济适用房开发建设体制地改革,必然走市场开发建设的路子,充分发挥市场的杠杆作用,开发适销对路的新房型,大力发展商业用房的开发建设,通过商业用房的盈利弥补小区建设资金的不足,从而达到整体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篇7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虽然进行了一些行动导向改革,但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在课程设置上,改变了学科本位思想的课程模式,进行了工作过程化改革。但在课程编排上,存在着两种观念偏差:形式上符合工作过程,将原有课程改头换面,但因循守旧的传统观念,固守课程的学科性的思想仍然存在;另一种是盲目过急的观念,忽视文化知识教育而过于偏重职业技能训练。学习情境设计一个接一个,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在整体的课程体系上,学科本位思想至今对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仍产生重要的影响,没有适合自身特点的改革与创新。

2、在课程内容上,表现出繁、难、偏、旧的弊病,课程与课程之间内容交叉重复,缺乏有效整合,既占用了教学时间,影响了实践教学的开展,又降低了教育教学质量,不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在教学情境设计上科学性不足,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3、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精神不协调。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虽然提供了一个近乎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但其不足是按照原来的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过程,使以工作任务为主要内容组织的课堂并未得到落实。

二、构建与开发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应遵循产业发展的实际

目前,在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实践不尽如意。主要原因是立足学科知识的发展来构建与开发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主要是培养电子商务企业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能够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从事商务活动或相关工作的高技能人才。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能否实现上述培养目标,关键在于能否构建起反映这一本质特征的课程体系。因此,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采用工作过程分析法分析电子商务人员的主要工作任务,以任务定课程,课程目标突出实际情景要求,课程结构实现模块化,建立以符合实际工作任务的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使课程体系的构建基于工作过程,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进行开发设计与实施,从源头上保证高职电子商务专业高技能型人才的高质量培养。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主线。根据企业对岗位和能力的要求,把职业资格认证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把专业基本知识渗透到专业实习、专业技能训练过程中,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课程标准相衔接,从而构建“工学交替、能力递进、企业参与”的全程化校企合作教育方式的人才培养方案,增强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开发要结合目前新兴电子商务模式和技术,不但更新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新的技能。

三、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开发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现在许多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都在进行工作过程导向改革,课程按职业技能模块化。职业技能模块化课程由技能课程和理论课程两部分组成,每部分由多个模块组成。

(1)技能课程。通过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分析和建立,设有网络技术和商贸管理两个模块。网络技术模块。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网页设计与制作、电子商务数据库、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管理等4个单项技能。商贸管理模块。包括网络营销和电子交易方面相关的单项技能。每个模块和单项技能实训课程制定独立的考核标准单独考核。对实践教学内容,根据能力、技能培养规律,合理安排实训进程,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2)理论课程。针对以上技能模块,在进行训练时要同步建立相关理论模块。网络技术理论模块。包括网络技术、网页规划与网站设计、PHOTO、ASP程序设计、网站建设与管理等课程;商务管理模块。包括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客户关系管理、网络广告实务、ERP实务、电子商务支付与安全、国际贸易实务、物流实务等。在这种模块化教学中,存在着将技能和知识分裂的迹象,违背学生认知规律,有的老师是先讲知识,后操作实训。没有在实训操作时结合知识传授。结果学生只能模仿,不能在企业实践中创新运用。学生感觉学了一堆没的相互联系的知识。在他们头脑里既没有形成学科性的知识体系,也没有创新和综合运用的能力。只是在浅层次的动手上得到煅炼。学校也开设一些知识扩展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如网络技术类。

包括EDI技术、电子商务系统设计、XML技术等;商贸管理类。包括电子商务与金融、商务谈判技术、供应链管理等。但是由于学生在第一阶段学生中对相关知识掌握就差,在学习这些扩展知识时就可想而知。在接下来的综合化课程中,很难结合本专业的发展状况、趋势,以及本地区对人才的需要情况有针对性地完成就业上岗的培训,为就业上岗作好充分准备。之所以会产生上输、储存、装卸、保管、物流信息管理等各种活动。目前,国内B2C电子商务主要采取以下三种物流模式:快递公司模式、自营物流模式和第三方物流模式。[8]采取快递公司模式,客户收到邮局的领物通知单,然后再到邮局取所购物品。此种方式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缺点:通过快递公司服务,配送速度与服务质量自己无法控制,难以达到客户的要求,而且费用太高,不太适合校园“网上商城”的物流需要。网站自营物流模式是在各地的网民密集地区设置自己的配送点,在获得客户的订购信息后,由配送点的人员将商品为客户送货上门。这种模式可以保证物流的准确与及时,保证顾客的服务质量,满足客户“即购即得”的购物心理。它也存在着如下问题。首先是配送点的布局、人员的配备数量、商品的库存量很难合理地确定。其次,由于要满足用户的即时需求,对配送时效有严格的要求。第三方物流是指有供需双方外第三方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它以签订合同的方式,将企业或商家一定期限内部分或全部物流活动委托给专业物流公司来完成。这一模式也不适合校园“网上商场”。由于校园配送范围较小,业务集中,送货方式较为单一,并且独立组织配送所耗费的人力成本不大,因此校园电子商务网站可以采取自营物流模式。由学生自己组建的配送中心,让学生熟悉物流全过程。可在本校园内设置配送点,在获得客户的购物信息由配送点将商品送货上门。这种模式基本满足客户“即购即得”购物心理需求,大大缩短了配送时间,配送成本也相应有所降低。

(一)基于“网上商城”的资金流平台运作

资金流主要是指资金的转移过程,包括付款、转账等过程。校园“网上商城”的资金流运作主要是保证电子商务的资金流能顺利从客户端流向网站。一般网上支付方式有离线支付和在线支付两种。现金支付。现金支付主要采取传统的钱物交易方式,优点是交易直接,客户放心。但其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于不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的交货就无法采用现金支付的方式。电子支付系统应有安全电子交易协议或安全控制协议,这些涉及安全的协构成了网上交易的可靠环境。由于在校师生居住范围较小,所以其支付方式相对简单,常用的支付方式可以选择货到付款方式和电子信用卡支付方式。另外根据校园特点,也可以考虑使用校园一卡通进行支付。许多大学校园网的建成投入使用,为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可能,一卡通的日渐成熟为“网上商城”的支付提供了技术保障。可在各配送点加装一卡通的终端,实现校园“网上商城”的资金流,对于送货上门的客户,可采用收取现金的方式。

篇8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加入WTO以后,经济一体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国际商务活动越来越频繁,社会对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然而由于一些专科的高职院校受限于师资、教学设施等条件,开设的课程没有跟随国际贸易环境的迅速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最终导致培养的学生知识结构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的商务经济要求。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方面还很不完善,专业特色不明显且缺乏专项资金、专业人士的指导。面对外部环境的日益变化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商务英语专业教育如何应对新形势需求,使培养的学生符合市场经济的需要,就成了高职高专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课题。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是一种跨越学科,培养复合型专门人才的专业,教学介于非语言学科与通用语言学科之间,强调语言能力、实用商务知识和技能的有机结合。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语言与商务、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体现实际、实践、实用的特点。 

    一、专业定位 

    对目前形势的分析和预测显示,未来的国际经贸活动有以下特征:国际间多层面、多目标、多方式的交流空前活跃。不同经济、贸易、政治、文化背景的交往空前广泛,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交流的目的是互惠;信息在国际经贸活动中充当主角,语言作为信息交流的载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英语作为世界各地的“通用语”,作用更是巨大;网络贸易方兴未艾,以英语为表现形式的资源占全部网络资源的绝大部分;电子商务成为国际商务的发展方向;技术创新成为国际经贸活动的原动力;商务人力资源成为国际经贸活动持续发展的内因。在新形势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定位就显得非常重要,怎样来适应市场的需求,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些都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以英语为工作语言,参与和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应用型人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可分解为:英语交际能力、商务沟通能力、商务业务能力、综合能力(即英语素质、商务素质和综合素质)。英语素质包括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商务素质包括基本的国际商务知识和业务操作能力、国际贸易实务;综合素质包括人际沟通、团队合作、计算机应用、办公室事务等。通过三年整体教学设计,合理设置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知识和技能课,综合实践教学,保证合理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形成,适应专业职业岗位要求和个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师资队伍建设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知识的复合性和能力的应用性要求教师知识能力结构的复合性和实践性。商务英语专业的多数课程涉及商务和语言,必须融合英语、商务知识和商务技能,以提高教学效率。要通过招聘引进、进修培训、企业见习、顶岗锻炼、自主培养,鼓励教师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等方式,改变商务英语专业中纯语言教师多,复合型教师少,语言教师不懂专业,专业教师不能很好地用目标语进行专业课程和专业实践教学的状况。要进一步完善教师知识能力结构,建设一支能够胜任语言教学、专业理论教学和专业技能训练的教师队伍,满足专业教学和学生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在队伍建设方面,我们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方法,建设适合高职特点的“双师型”队伍。一方面,鼓励教师在职进修或下企业挂职锻炼。目前,我系商务英语教研室已有近三分之二的教师具有翻译、外销、物流、报关等从业资格证书。另一方面,借助当地的社会资源,聘请7位包括政府经贸官员,外贸公司的老总和企业外贸部门的主管在内的专业人士担任本专业的兼职教师。“双师型”教师结合实际工作的案例授课,不仅为原本传授书本知识的课堂增添了生机,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未来工作岗位的感性知识。 

    三、课程设置 

    从目前我院开设课程来看,商务英语专业是兼修商务的英语专业。总课程学时为2300左右,其中英语课程学时为1600左右,占总学时的70 %,其它公共课(含专业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30 %。 

    由于商务英语专业开设的时间较短,教学大纲还不完善,课程设置中还有一些不够合理的地方。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一年级新生入校后统一学习基础外语、国际贸易、基础会计等基础课程,使其具有基础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和较为扎实的经济商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二年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就业方向等实际情况选择具体专业方向,在该阶段我们甚至可以依据学生选择的专业方向将学生之前的班级体系打乱进行重新分班,使其专业方向、学习目标更加明确,进而针对性开展专业课程的教学,使其具有牢固的英语功底和扎实的专业外贸理论和知识;三年级在组织学生继续深入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主要侧重于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充分利用学院的各类实验室开展校内实训,另一方面积极联系用人单位开展与学生所学专业对口的校外实习,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两手并举,夯实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在这个时期我们将组织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专业方向参加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这既可以检测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的程度,又可以增强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力。 

    四、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方向,校企合作应该是一种全方位的合作,包括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实验室训等,都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企业参与和推动。笔者认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应培养旨在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持续发展为目的、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公正性的评价观。对此,我们反复研究了与商务英语岗位相关的考证,如国际贸易单证员证书、跟单员证、报关员证、营销员证、BEC 证、外语导游证、涉外秘书证等资格证书对从业人员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的具体要求。 

    校企合作首先要建立以专业技术标准和职业素质为基础的考核体系,将职业资格证书引入学生综合评价体系,要求每个订单班学生在毕业时至少拿到12个除外语和计算机能力之外的商务证书,以取得行业准入资格。专业教师应将相关考证的主要知识点与技能加以梳理、细化,并贯穿到理论和实训教学的整个过程,最终在课程考核的内容和方式上着重体现。其次,在实训基地建设中坚持以企业为主导。我们目前建立了3个校外实训基地,为本专业的学生了解市场,体验工作岗位的环境和过程提供了宝贵的机会。第三确立“企业订单培养”在专业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并将其评价贯穿于专业建设和专业教学的全过程,以此作为我们不断改善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 

    高职教育的专业建设有其自身的特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又有复合型、应用型的特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通过我们不断学习、探索和实践,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光慧,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探索[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4,(2) 

篇9

摘 要: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存在与企业需求、行业发展脱节的现状,其主要原因是专业缺乏一个能反应行业发展、功能强大并能进行项目化实践的教学平台。本文从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现状和实践平台的需求开始进行分析,阐述了电子商务实践平台对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和实现的方法。

关键词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实践平台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28-0227-02

一、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近年来,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企业对与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量持续上升[1]。据专家估计,未来十年,全国企业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缺口将达到两百万。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与人才需求的持续上升,各高职院校也开始重视相关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但就近年的情况来看,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遇到了极大的问题,很多高职院的招生情况逐年下降,毕业学生和企业实际的用人需求间也存在较大的差距,导致出现企业缺人,学校却没有合格的人才输送。仔细分析原因,高职院校在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模式上出现了的问题,特别是在贴近企业工作实际的实践教学上出现了较大问题。

1、高职院校缺乏能反应企业实际工作情况的模拟实践环境

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在电子商务在实践课程的组织和安排上,主要以模拟软件操作练习为主。现在市场上所开发的电子商务模拟实践平台,一般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练习消费者、商家、银行、物流企业、认证中心等不同的电商参与者,这样的模拟软件只能模拟电子商务的一般操作流程,却不能站在企业的角度去做相应的实现方法、网络营销方式、市场决策等的选择,因而高校电子商务的实践课程往往变成了一些软件流程操作过程,与企业的需求不一致。

2、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实践课程之间缺乏相关性联系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类课程规划一般由电子商务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组成,如:基础技术、网络营销、网络支付、物流配送、网站建设等,而开设的实践课程也以该运作环节的操作为主,和电子商务流程中的其他环节之间的关联性很难体现。实际上,企业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应该是一套融合完整流程的解决方案,这种脱节式的教学设计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和技能的全面掌握。

3、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实践课程一般只能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进行检验,不能反应实际的市场效果。

当前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实践课程往往在一个内部封闭的环境中由专业学生相互操作来完成实践技能的锻炼。这样的实践进程不能反应实践的真实效果,也就不能完整、准确的对学生的技能掌握状况做出客观的判断。

二、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平台需求分析

电子商务专业是高职院校近年来开设的新专业,在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人才培养模式、技能鉴定等教学研究上还处于初级阶段。特别是在与企业人才需求直接相关的实践教学模式和相关资源的开发上,还处于摸索阶段。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采用以企业的电商解决方案或电商创业方案为教学对象的项目化实践教学模式[2]。这种模式需要在一个接近与企业实际环境的实践平台上完成企业电子商务的整体实现过程,并进行较长时期的网上经营。这样的实践教学模式更贴近企业实际,更能培养学生全面的技能和锻炼学生的实战能力,但对于实践环境——模拟实践平台的要求与更高,该平台应该是一个综合性平台,并具有以下功能。

1、实践教学平台应该和主流电子商务网站具有相类似的功能结构,能直观的反应电子商务行业的现状。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应该贴近企业的人才需求,因而作为学生技能培训的平台应和行业环境相一致。电子商务实践平台应能反应当前主流电商平台的架构、功能,能满足不同需求的企业的电子商务要求,同时也能满足不同类型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要求。

2、实践教学平台应是一体化平台,能实现电子商务各个环节的功能和操作要求。

项目化实践教学要求学生能完整模拟一个企业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和营运操作,包括前台、后台功能定制,电子商务信息、企业竞价模式、网络营销、物流方式选择、支付方式选择等。这要求实践平台应该能全面的实现这些企业流程,并能为学生提供不同的解决模式的操作选择。

3、实践教学平台应有较强的扩展空间,能及时的更新经营模式,实现与时俱进的需求。

电子商务本身是一个快速发展中的行业,近年来,新技术、新模式不断的在这一行业中得到应用,实践教学平台也应该能够跟上行业发展的需要,将新的应用不断的融入平台实践中,使得教学与行业发展保持一致性,保证教学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三、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开发模式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一个功能强大、与时俱进可扩展的电子商务实践平台对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应着力建设这一平台来促进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而电子商务实践平台的开发要求较高,高职院校一般可以采用三种途径实现这一平台的开发建设。

第一种方式为以高职院校为主,组织相应的师资力量自行开发这一平台。这种开发方式对院校师资要求较高,因为实践平台建设涉及到通信、计算机、美工设计、电子商务网站结构和功能设计等较复杂的工作,需要技术实力过硬的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师的参与,实现的难度较大。但这一开发模式本身也可作为高职院校的科研或教学内容开展,对与本身软件开发实力较强的院校可以尝试。

第二种方式是高职院校与软件公司合作进行平台开发。可以由高职院校提需求和平台构建模式和功能,由软件公司组织技术团队来实现。这一模式充分的发挥了双方的优势,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平台符合专业教学要求。但在平台后续的功能、模式的拓展上,学校需要和软件公司进行长时间的合作。

第三种方式是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由某一电子商务平台运营商(可以是区域电子商务平台运营商)提供平台,院校借助这一平台来实现具体的项目。这种模式最贴近于企业实践,并能极大的节省高校在平台开发上的成本,使得合作双方都受益。但此模式中,平台运营商在合作中占有主导地位,在平台的构建、运作、项目的选择上有决定权,而高校在教学上则依赖于这一平台,不一定能完整的模拟整个实践过程。

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所在区域的电子商务实现情况选择合适的开发模式。

四、电子商务实践平台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及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电子商务是一个新兴的领域,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层出不穷,高职院校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紧跟行业的发展,就必须有这样的实践平台来教授学生行业最新的知识、技能和实际的应用,一个综合性的实践平台对专业建设的意义重大。

首先,它是学生全面掌握行业相关技能的实践操作平台。电子商务实践平台是一个能模拟企业电子商务实现和经营全过程的操作平台,利用这一平台实现企业电子商务项目的过程中,实际教授了学生行业的相关技术,是学生技能锻炼的过程,且贴近企业需求。

其次,它是学生技能掌握情况的检验平台。电子商务平台也是一个检验平台,在这一平台上进行的项目化成果往往能最直观、真实的反应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通过项目实现的结果,还能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提高。

再者,它是学生了解行业新发展的咨询平台。电子商务实践平台还是一个能与行业发展同步的平台,平台上的新模式、新技术和新应用体现了行业的最新发展,通过这一平台的不断拓展与更新,学生能近距离的了解和体验行业的发展,还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最后,它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实验平台。电子商务实践平台及项目化实践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能站在企业决策者的角度去模拟一个企业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各种决策,这对学生而言是企业管理能力的一种综合应用,对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有一定的锻炼价值和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篇10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加入WTO以后,经济一体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国际商务活动越来越频繁,社会对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然而由于一些专科的高职院校受限于师资、教学设施等条件,开设的课程没有跟随国际贸易环境的迅速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最终导致培养的学生知识结构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的商务经济要求。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方面还很不完善,专业特色不明显且缺乏专项资金、专业人士的指导。面对外部环境的日益变化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商务英语专业教育如何应对新形势需求,使培养的学生符合市场经济的需要,就成了高职高专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课题。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是一种跨越学科,培养复合型专门人才的专业,教学介于非语言学科与通用语言学科之间,强调语言能力、实用商务知识和技能的有机结合。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语言与商务、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体现实际、实践、实用的特点。 

 

一、专业定位 

对目前形势的分析和预测显示,未来的国际经贸活动有以下特征:国际间多层面、多目标、多方式的交流空前活跃。不同经济、贸易、政治、文化背景的交往空前广泛,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交流的目的是互惠;信息在国际经贸活动中充当主角,语言作为信息交流的载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英语作为世界各地的“通用语”,作用更是巨大;网络贸易方兴未艾,以英语为表现形式的资源占全部网络资源的绝大部分;电子商务成为国际商务的发展方向;技术创新成为国际经贸活动的原动力;商务人力资源成为国际经贸活动持续发展的内因。在新形势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定位就显得非常重要,怎样来适应市场的需求,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些都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以英语为工作语言,参与和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应用型人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可分解为:英语交际能力、商务沟通能力、商务业务能力、综合能力(即英语素质、商务素质和综合素质)。英语素质包括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商务素质包括基本的国际商务知识和业务操作能力、国际贸易实务;综合素质包括人际沟通、团队合作、计算机应用、办公室事务等。通过三年整体教学设计,合理设置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知识和技能课,综合实践教学,保证合理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形成,适应专业职业岗位要求和个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师资队伍建设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知识的复合性和能力的应用性要求教师知识能力结构的复合性和实践性。商务英语专业的多数课程涉及商务和语言,必须融合英语、商务知识和商务技能,以提高教学效率。要通过招聘引进、进修培训、企业见习、顶岗锻炼、自主培养,鼓励教师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等方式,改变商务英语专业中纯语言教师多,复合型教师少,语言教师不懂专业,专业教师不能很好地用目标语进行专业课程和专业实践教学的状况。要进一步完善教师知识能力结构,建设一支能够胜任语言教学、专业理论教学和专业技能训练的教师队伍,满足专业教学和学生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在队伍建设方面,我们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方法,建设适合高职特点的“双师型”队伍。一方面,鼓励教师在职进修或下企业挂职锻炼。目前,我系商务英语教研室已有近三分之二的教师具有翻译、外销、物流、报关等从业资格证书。另一方面,借助当地的社会资源,聘请7位包括政府经贸官员,外贸公司的老总和企业外贸部门的主管在内的专业人士担任本专业的兼职教师。“双师型”教师结合实际工作的案例授课,不仅为原本传授书本知识的课堂增添了生机,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未来工作岗位的感性知识。 

 

三、课程设置 

从目前我院开设课程来看,商务英语专业是兼修商务的英语专业。总课程学时为2300左右,其中英语课程学时为1600左右,占总学时的70 %,其它公共课(含专业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30 %。 

由于商务英语专业开设的时间较短,教学大纲还不完善,课程设置中还有一些不够合理的地方。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一年级新生入校后统一学习基础外语、国际贸易、基础会计等基础课程,使其具有基础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和较为扎实的经济商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二年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就业方向等实际情况选择具体专业方向,在该阶段我们甚至可以依据学生选择的专业方向将学生之前的班级体系打乱进行重新分班,使其专业方向、学习目标更加明确,进而针对性开展专业课程的教学,使其具有牢固的英语功底和扎实的专业外贸理论和知识;三年级在组织学生继续深入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主要侧重于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充分利用学院的各类实验室开展校内实训,另一方面积极联系用人单位开展与学生所学专业对口的校外实习,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两手并举,夯实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在这个时期我们将组织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专业方向参加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这既可以检测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的程度,又可以增强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力。 

 

四、校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