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2 16:06:4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效课堂评课标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教师行为
教师的教学行为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和方向。在课堂上,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课堂这部戏拍得好不好,导演的行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堂高效课我们可以从教师的课前准备、过程管理、教育理念、教学技能等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1、精心的课前准备是政治学科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与时俱进的特点和高效课堂的实现离不开教师的课前精心准备,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课这一环节。第一、必须深入钻研教材,仔细阅读政治学科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和近五年的高考政治试题,分析高考命题规律,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具有教学的目的性与针对性。结合学生实际,合理地确定出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选择突破重难点的教学策略。第二、必须注重与时事相结合,突显政治学科的时代特征。教师在备课时要广泛收集整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时事热点,多读新闻、报刊、时政分析等材料,既要培养教师的时政敏感性,也要培养学生的时事热情。第三、必须深入分析学生,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课改精神。课堂上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以生为本”,深入分析学生,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基本情况,并根据这些情况对学生进行有差异性的教育、分组、合作与探究。2、完美的过程管理是政治学科高效课堂的关键。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首先,从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来说,必须对传统课堂教学结构进行优化升级,切实把握高效课堂的三个基本环节,即情境导入、情境分析、情境回归。第一、情境导入。优化情境设置是进行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教师要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三贴近原则,挖掘和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创设一些让学生能够主动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树立解决问题的目标意识、情感意识和能力意识。情境创设要具有时效性、地方性、趣味性和可探究性,能够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具有较高的启发意义和探究价值。第二、问题设置。学生的课堂探究是通过问题引导的,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就应当深入钻研每一节课所涉及到的理论观点及原理性、结论性的知识,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利用教材或通过师生搜集的典型事例、活化知识,给学生设置一些真实的生活情境问题,提前学习教材内容,提高学生在提炼观点、分析问题等方面的各种能力。第三、共同探究。教师要基于设置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探究方式,如讨论法、辩论法、演讲法、活动演示法等,组织学生进行有序、有效的探究。特别是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共同参与,实现全体同学的共同进步与个性化发展。第四、情境回归。教师应引导学生及时将经历探究过程所形成的知识回归到具体情境之中,回归到现实生活之中,来分析或解决一个个具体的问题,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要求。第五、学习反思。学生的学习效果需要教师和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反思,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下一堂课的高效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从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来说,必须体现出教师的管理艺术、管理智慧和管理水平。教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要及时、中肯地进行课堂评价。第一、驾驭课堂。教师一定要记住自己作为“导演”的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灵活处理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各种复杂关系,机智驾驭课堂,体现教学智慧。充分利用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因势利导,完成教学任务。特别是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加强课堂引导和驾驭的能力,使课堂教学闹中有静,静中有闹,在闹静之中达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的。第二、评价课堂。要及时、中肯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评价激励学生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只有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习成果进行及时、中肯的评价,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尊重和赞赏,才能增进学生的自尊、自信,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内驱力。
二、学生状态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我们必须还课堂于学生,还主体于学生,还学习于学生。坚持从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广度、思维深度、合作程度等三个方面来评价课堂。1、从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广度来看,要求学生能够广泛深入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一是主体要广泛,即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而不是只有少数几个“精英分子”或“活跃分子”参与,绝不能让课堂成为一部分优秀学生表演的舞台,而大多数的学生被边缘化。二是参与内容要广泛,即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学生都能参与其中。2、从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深度来看:一是对学习内容表现出明显的兴趣,情绪饱满、兴奋;二是注意力集中,能认真倾听,积极思考;三是对问题的回答要体现出创造性,并能够积极主动的提出问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课堂既不是“超市”也不是“囚笼”,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应该是有时热烈,有时沉默。3、从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合作程度来看,要求学生必须坚持“互助、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要给学生创造合作的机会,以各种学习小组为载体,让学生参与其中,相互交流、相互讨论、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三、师生互动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对高职生进行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下文简称“三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的主渠道,在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课堂教学是高职思政课的主要方式,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思政课高效课堂是本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的重中之重,明确高职思政课高效课堂的评价标准,对整体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高职思政课的高效课堂,是指在高职院校的思政课课堂教学中,高效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课堂,是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地位有效结合、教学相长的课堂,是思想教育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相互融合、相得益彰的课堂,是高职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堂。
如何评价高职思政课课堂教学是否为高效课堂?评价标准如何选择?目前尚无统一标准。高职院校在思政课高效课堂的评价中存在许多问题,突出体现在:将思政课与其他各类理论课程混为一谈,使用一般的理论课课堂评价标准,过多地强调形式上的要求,挫伤某些教师的积极性,同时也误导某些教师追求形式上的“高效”。因此,评价标准的科学性、针对性、客观性等问题值得进一步关注与研究。
高职思政课高效课堂的评价标适钦个思政课教学评价的关键,标准如何将成为整个高职思政课高效课堂质量评价的核心因素。总体说来,高职思政课高效课堂的评价标准主要涉及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成果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对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与效果的评价标准,笔者仅就课堂教学过程与效果评价的相关要素从教学设计评价、教学过程评价两个方面阐述高职思政理论课高效课堂评价的标准。
一、教学设计评价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能否充分发挥,直接关系到高职思政课高效课堂的构建。在“生本教育”视角下,教师的主导作用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即在教学全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组织与管理、教学评价等都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原则。因此,在备课阶段教师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这是教师的基本功,高职生的特点和思政课的独特性更要求思政课教师具备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
1.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是教师教学的基础起点。目前高职思政课与本科使用同一教材,而高职生源五花八门,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学习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弱、认识观点消极且偏激等问题,这已成为影响思政课高效课堂构建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情的情况下,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价值取向、心理需求等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将思政课的政治性、思想性要求寓于教学活动之中,动静结合、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帮助高职新生认知自我和社会、树立正确的“三观”,全面提升素质与能力。
在评价标准上,可以依据教师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与高职思政课总体要求和高职学生实际的深广度、准确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2.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高职思政课教学目标的设定,既要坚持科学性、思想性与艺术性、时效性相结合,还要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坚持全面发展与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教学目标大致包含:知识学习目标、能力培养目标、素质提升目标等。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整合上,合理有效,层次清楚,深浅适当、够用为度;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应符合该内容在教材知识结构体系中的地位与学生的认知水平;案例具有典型意义。
在评价标准上,可以依据教师在精选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等方面与高职思政课定位和高职生具体特点的契合度、整合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3.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
“生本教育”视角下的思政课高效课堂,突出特点是学生积极且广泛地参与教学,自主学习、自我教育,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追求,继而“外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因此,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方法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保证学生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事做,有足够的时间参与活动。教师设计的活动要符合思政课定位,注重联系社会实际、学生生活实际,具有可操作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对教学方法的设计要合理巧妙,恰当运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多媒体、网络、手机等工具辅助教学,制作图文并茂、音像兼备的多媒体教案,使思政课内容可视化,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趣味性和吸引力。
在评价标准上,可以依据教师在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方法进行教学设计时所具有的多样性、合理性、创新性等进行评价。
二、教学过程(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是高职思政课的主阵地,对教学过程是否高效的评价一般通过现场观摩和使用测评量表等方式进行,主要从教师主导与学生参与、教学组织与管理、学习过程与结果等维度评价。
1.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思政课的课堂教学效果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是思政课教学目标顺利实现的前提。一堂高效的高职思政课,既取决于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广博的知识储备、精心的教学设计、独特的教学风格、高超的教学艺术、强烈的语言感染力、有效的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等要素,更取决于学生的真心喜爱、积极参与、努力践行。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其作用体现在: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积极参与教学;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与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纠偏等。
因此,从师生互动角度进行评价,教师应善于运用清晰、生动、有感染力的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善于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和谐民主、相互尊重的氛围,有效利用课堂时间,与学生平等交流,注重教书育人;学生应充满热情,思维活跃,乐于自主表达观点,愉快地与他人沟通。师生互动性强,互动效果明显。
2.教学组织与教学管理
高职思政课高效课堂应该具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掌握认知社会的方法、提高全面素质的功能。可以从教学内容恰当、教学方法运用、教学资源利用、教学环节完整等角度评价。
教学内容恰当:紧扣教学目标,理论联系实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充分展示,基本观点清晰,难易处理得当,重点和难点的深广度适当;教学过程中的情景、热点问题及案例的选择恰当且具有典型性,凸显“三观”教育。
教学方法运用:教师因材施教,教学方法选择恰当,运用巧妙,具有启发性和多样性;指导学法得当,体现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注意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教学资源利用:根据课程特点和要求,合理有效地使用信息化手段,多媒体课件制作精美,能够调动学生认知、情感、意志等因素共同参c,切实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趣味性和吸引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环节完整:课程导入新颖、教学环节完整,要点讲授、学习活动、总结提升等环节,环环相扣,有条不紊地实现。
3.教学效果与学习成果
高职思政课高效课堂,应该是高效实现教学目标的课堂。高职思政课与其他课程不同,其目标是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这一目标包含的内容非常复杂,目标实现程度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往往不能“立竿见影”,而是要在学生进入社会甚至若干年后方能显示出来。因此,高职思政课高效课堂的效果评价主要从教学设计的实现程度、学生学习活动的效果、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实现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评价者通过现场听课,可以观察和感悟到教师是否有效控制教学的全过程,自始至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是否调动课堂气氛和小组学习,是否充分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三观”和综合能力,是否注重学法指导等。
通过现场观摩可以直观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如学生是否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且思想活跃,有没有走神、打瞌睡、玩手机、说闲话等现象;学习态度是否积极主动,投入了真实情感,参与学习讨论的学生是否能达到或接近100%。更重要的是,评价者应更关注学生参与教学的质量和深度,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知识、能力、素质和创造意识是否得到训练和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效度和深度如何。如学生情感流露是否真实,语言表达是否顺畅,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是否得到深化与提升,对教学内容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如何,能否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等。
根据观察记录,可以做出教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的实现度,学生学习活动的效果等评价。当然,现场观摩只是高职思政课高效课堂评价的重要形式之一,还可以运用多种量表,多角度地综合评价。
4.教学特色与创新评价
高职思政课高效课堂的终极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对既定知识的学习确立正确的“三观”,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做人与做事,以适应现代社会高速发展和激烈竞争的需要。这一过程是教师创造与创新的过程,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过程,是教师导演、学生主演的过程。在评价标准上,对师生充满个性特征和创新元素的亮点进行积极的挖掘和肯定,对于高职思政课高效课堂的构建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切实准确定位教师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而这位主导者能否让学生感到肃然起敬,很大程度上要看教师自身的感性形象与理性形象,在感性形象上需以可爱、博爱为亲和力量之源,在理性形象上要以博学、多闻为权威力量之基,从而促使教师自身在学生心目中雕塑出"感性与理性兼有、权威与民主交融的文化使者"形象,以至于达到因其感性而可爱可亲,因其理性而可敬可畏。那么,作为教师如何塑造好、定位好自身在课堂教学中角色呢?笔者认为教师要不断充实自身知识能量,构建独具自身特色的、卓然不群的教育见识。例如,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引领学生进行课文知识学习,就对课文阅读本身来说,只要学生自己稍加浏览,对其中的内容和相关知识就可把握不少了,甚至可以达到"知其八九"目标,而此时如果教师仍然停留在普通的一般层次的思维水平与学生进行交流,那么学生们得到的"信息量"显然会非常少,从而难以激起学生们的好奇心与探究欲,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情绪低落乃至厌倦,最终引发学生对教师所有说教的内容产生反感,成为课堂教学的"肌瘤"与"结巴",而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则无从谈起。
2.切实把握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与作用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广大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主体性,要让学生的个性有所张扬和显露,从而促使他们的思维活动得到充分活化,迸发出更多思想火花和灵感,促使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不断提升。因此,作为与学生紧密相联的一线教师,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的地位和作用,要积极创设各种有利条件,让绝大多数甚至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去,创设更多有助于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例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积极引入一些探究式教学活动,向学生们提出一些有启发性、闪耀灵动思想的问题,并给予较为充裕的时间让他们去思考和探究,然后积极引导他们发出独具个性的声音,甚至可以让他们"发问的声音"、"讨论的声音"、"研究的声音"、"争辩的声音"、"思想的声音"等等充盈整个课堂,从而生成民主、活泼、灵动、优质、高效的课堂,促进他们养成独立思考、独立探究的良好习惯,提升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性。
3.切实积极调节和发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的作用
不管是语文课堂教学,还是其它学科的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课堂教学关系中的一对核心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与和谐,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氛围,影响到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到课堂教学能否按照教师预先备课时设定的程序向前推进,最终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与效率。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理念也要求广大教师要放下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高高在上的威严架势",切实从思想深处和具体的实际行动中体现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格平等,从骨子里流露出对学生的关爱,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倾洒无私的奉献,切实落实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民主、平等、和谐、自主的教学思想,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捕捉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独具智慧的思想火花,不仅从理性上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而且还要从情感上关注学生的情商发展。例如,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住自身作为课堂教学引导者的倾听角色,聆听学生思考的声音,聆听课堂中方方面面的声音,然后饱含情感地思考和体验学生所言之情境,将自身的情感融入于其中,甚至可以采用"煽情"的教学手法,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继而注意做好"点评"工作,要点到要害之处、点到恰到好处、点到灵动之处,从而对学生起到思维激发与启迪的效果,提升他们的思维层次与质量,增强他们语文学习素养。
4.切实加强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艺术性作用
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为宗旨,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一要具体化,二要实际化,三要分层化。
二、课堂提问具有启发性
真正具有启发性的有效提问应是能有效促进师生间互动、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提问时应注重内容和方式两方面:从内容上衡量,提问应选准切入点。从方式上衡量,提问应注意艺术性。
三、板书设计具有网络性
高效课堂的板书应具备网络性,以便于学生在课后利用板书的章、节、目、条、款进行归纳小结,收到再现知识、加深理解、强化记忆的效果。设计板书还要做到语言确切精当、言简意赅,充分体现画龙点睛、指点引路的作用。
四、应用媒体具有适时性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将教学内容变抽象为具体,变难懂为易懂,能让学生融入形象逼真的情境中,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然而,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并不是只有利没有弊,它必须适合各学科的特点,以两者之间的有机契合点为切入点,适时地穿插在课堂教学中,才能真正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五、作业设计具有层次性
作业设计的“层次性”,一应体现在作业的目的上,应使其既顾及知识深化层面,又涵盖方法训练层面,还考虑到学生的能力提高层面;二应体现在作业的形式上,应使其既具有必要性,又有典型性,从而达到以一当十、触类旁通的目的;另外,“层次性”还应体现在作业的要求上,教师应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精心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作业,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做深浅适宜的习题,以便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六、学习主体具有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重视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中产生学的冲动,积极地参与课堂,主动地紧张思维,最终得到全面的发展。
七、课堂教师的指导性
在高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首先必须具备适时性;其次,教师的指导还应具备关键性;最后,教师的指导还要具备灵活性。
搞清楚了语文高效课堂的七大标准后,下面我谈一谈打造高效语文课堂的方法。
一、激发兴趣,增强学生乐学的欲望
学习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学习内驱力,是学好语文的诱因。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启发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用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优美的语言是最能体现语文课教学语言艺术的关键因素,也是能给学生美的感受、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优美的语言,不在乎形容词的堆砌,不注重修辞格的多寡,而是要语言的抑扬顿挫、流畅悦耳、生动形象,给学生以诗情画意的享受。
2.用新的科技手段创设情趣,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显示出重要性和独特性,它能让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生动地再现出来。电教媒体的恰当运用,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当然,俗话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定位应该是在“辅助”,应先备好课,分析学生的需求,再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运用多媒体。
二、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转变学习方式
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调动学生思维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1.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学习的目标,是引起学生学习动机和调节学生学习行为的一种好方法。创设“自觉学”“自己学”的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
2.创造合作进取的学习氛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否高效主要看学生学习的效果。为此,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从课前预习开始,到课内探究和课后帮教,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对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监控、反思、调节、补救,增强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小组的组建要关注学习生的差异,关注个性特质,让课堂充满团队合作氛围。
三、转变教师课堂角色
1 目标明确,简单明了
合乎道,至于德。那么什么样的课堂符合道德课堂的标准。怎样把细化标准、解读课标落实在课堂教学之中。在第一阶段我们紧紧把握三点:本节课中,(1)你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教师要回答的是学生的课堂学习目标问题: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2)你怎样把学生带到哪里?教师要回答的是学习策略和学习过程问题。(3)你如何确信你已经把学生带到了那里?教师要回答的是学习效果的评价问题。回答不好这三个问题,一定不是一节好课。
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让老师明确这堂课的目标、任务以及完成任务的手段。学校领导走上讲台,为全体教师上一节示范课,组织教师对示范课进行讲评。我们还通过推门听课,各个讲评。邀请外国语小学业务校长王娟老师和骨干教师对我校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观课评课。让专业引领走进课堂,走进每一个教室,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观课评课的受益者。
2 对照量规,先学后教
一年来,我校教导处经常深入课堂教学常态下道德课堂教学指导。通过“常态观课定向议课查看学情检测效果”的方法,采取听、看、评、议、研等多种形式,对教师常态下对道德课堂驾驭能力和教学效果作出科学合适的评价。让老师对照道德课堂诊断观察表评价量规,查出不足,安排有效的课堂教学,使教无定法的课堂班的井然有序,有依可循。
在四年级的靳沛娟数学课上,老师以简短而又明了的导课引入后,学生开始从口算题中探究积的变化规律,课堂上学生学习激情高涨,师生互动解决问题后,成功经历知识历程的学生发出了会心的微笑。在二(二)班赵银娥老师的《欢庆》一课,引领学生自读课文,结合十月一日祖国妈妈的生日,让学生体会诗句所表达的真挚感情。在听课过程中,通过参与学生讨论、检测学生学习效果,以观测真实状态下的道德课堂教学效果。
听课结束,围绕道德课堂教学“以生为本体验生活合作交流真实高效”,笔者带领教研组、任课教师针对所听的课进行了常态道德课堂教研评课。充分肯定了道德课堂的成功之处,认为教师在课堂上注重了学习方法的指导,找准道德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引导学生挖掘每一分钟的学习潜力,努力构建“师德学德,课有所得,一课一得”的高效道德课堂。同时举行道德课堂观摩活动,选出优秀教师参加新郑市教研室举行的比赛活动。赵沛、白晓燕和李娜等老师在新郑市小学优质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3 妙趣自然,蛙声一片
评课原则是评课时应遵循的指导思想。评课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围绕这一目的,评课者在评课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
正确的话不一定让人接受,要看是以什么方式说出来。既然评课的目的是促人提高,那么,受评者的接受程度就至关重要。所以,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求评课者“以正确的方式说正确的话”,而不仅仅只是说正确的话,要充分考虑受评者的心理感受和接受程度。
“以正确的方式说正确的话”要求评课者一定要注意场合、态度和方式。要从评课效果出发,慎重考虑评课对教师的心理压力和影响。要将评课和评教师区分开来,讲话要注意分寸,留有余地,不能太绝对,不要让教师难堪,下不来台。特别要注意的是不宜在公开场合提出的意见,应该采取个别交换意见的方式。总之,以人为本就是要“厚道”。
2.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对课的分析、评价应基于课堂的真实情况,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实事求是地对课进行客观公正的分析评价,恰如其分地肯定成绩,指出缺点,分析得失。亦即强调结论建立在事实证据之上,言之有据,不信口开河。
3.激励性原则
激励性原则要求评课者要善于换位思考,进入执教者角色,充分认可执教者付出的努力和艰辛,善于挖掘优点,发现闪光点,以激励教师再接再厉,不能对教师求全责备。尤其对于青年老师,如果有几次成功的课得到恰当适时的鼓励性评价,可能使他们很快成长起来,成为教学能手和骨干。合理运用激励原则,可以达到听一堂课促进多堂课,听一个人的课激励一批人的效果。
4.差异性原则
对于不同水平层次的教师,评课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对于教学上有一定造诣的老师,要求应高一些,侧重对他们教学中的擅长之处、独到见解做出突出的分析和概括,以便帮助他们形成风格和特色;对一般的教师,应根据教学基本功要求,进行较全面的评议,让他们逐步达到要求,并针对薄弱之处,有侧重地加以点拨指导;对刚任教的教师,评课侧重点宜放在教学目的是否明确,教学重难点是否把握,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条理是否清楚,讲练是否合理等方面。
二、评课的标准
评课作为一种质量分析,是应该有质量标准的。这就如同产品的质量检验,在验收前一定要有相应的质量标准,以判断该产品是否合格。但教学过程是极其复杂的,许多因素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要建立一个公认的评课标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因学科、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而不同,很难有一个通用的标准。但建立相对合理的基础性标准还是有必要的。评课通常应涉及到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师生关系;二是学生的学习状态;三是教学效果即目标达成。离开了这三个方面很难评价一节课的效益高低。
1.国外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例如美国学者米斯(L.R.Meeth)将课堂教学评价的指标分成两类,一类指向教学过程,成为媒介指标,共列12条;另一类指向教学结果,成为终极指标,共列9条。[1]
媒介指标:
(1)学生是否已被引发学习动机?
(2)学习经验的结构,是否已对照目标而被恰当地决定下来?
(3)课堂教学的内容是否有秩序、有概括性?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能力?
(4)教师对学习经验的干预,是否与学习经验的目标没有矛盾?
(5)是否有充裕的时间,能够使学生们更好地进行思考和作出反应?
(6)与学习经验的目标相对照,尝试是否合理?
(7)学生对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要做、以什么形式受到评价,是否理解?
(8)到达目标或成果,是否已清清楚楚地明确化?
(9)评价的标准和方法是否已经明确?对照目标来看,是否合理?
(10)学生所取得的成果,是否反映了学习经验的目标?
(11)为教学指导准备的材料的种类和多样性,是否与学习经验的目标以及学生的能力相矛盾?
(12)从学习经验的目标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来看,教学指导方法是否合适?
终极目标:
(1)学生是否学会了教师想要教给的东西?
——在认知、情感和技能方面,提高发展的情况如何?
——在学习的进度和达到的程度上情况如何?
(2)正规的课堂教学结束之后,学习是否继续进行?
(3)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经验所制定的目标或所期待的成果,实际上是否已经得到满足?
(4)学生是否保持住所学的东西?
(5)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经验所制订的目标或所期待的成果,实际上是否已经得到满足?
(6)这一学习经验,与学生所具有的其他学习经验之间是否具有不矛盾的连续系统的关系?
——是否充分地利用了预习?
——是否推动了其他课堂活动中的学习?
——是否使后来的学习容易进行?
(7)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是否看到了教师所期待的影响?
(8)与以往的做法相比,这次课堂教学活动是否是低成本的?
——能否用少量的费用实现同样的学习?
——能否用同样的费用实现更多的学习?
(9)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志愿参加的人数及水平,能否维持和提高?
该评价标准的特点是:对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予以同等的重视,特别关注学生发展的情况;重视课内教学向课外学习的延伸;重视教学目标的达成。
2.我国学者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以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的观点为例。她认为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她倡导的“新基础教育”认为好课大致表现在五个方面。[2]
(1)有意义。学生上课,“进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如果课堂一切都很顺利,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何必再上这节课呢?有意义的课,首先应该是扎实的课。
(2)有效率。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对全班多数学生是有效的;二是效率的高低。一节好课应该是充实的课。
(3)生成性。一节课不应该是完全预先设计好的,在课堂中应有教师和学生情感、智慧、思维和精力的投入,有互动过程,气氛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4)常态性。她倡导的“新基础教育”反对借班上课,为的就是让教师淡化公开课、观摩课的概念。在她看来,公开课、观摩课更应该是“研讨课”。常态课称为平实的课,她强调,这种课是平时都能上的课,而不是有多人帮着准备才能上的课。
(5)有待完善。她认为,课不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造假的可能性最大。只要是真实的就会有缺憾。平常的课本来就是有待完善的,这样的课称之为真实的课。
3.目标达成导向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笔者认为,立足课堂效益来评课才是真正的以生为本,才是真正的教服务于学。因此,评价一节课如何,主要看教学效益,评价教学效益才是评课的关键。如何界定课堂教学效益呢?课堂教学效益可通过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来反映,目标达成度越高则效益越高,反之则效益越低。当然,前提是目标定得合理。合理不是越多、越全面、越奇特越好,一定要适合学生发展,符合学科特点和内容体系安排。如果一堂课的目标定错了或不合理,还有评的必要吗?只能说教师辛苦地干了一件不该干的活,这是多么遗憾的事。以课堂教学效益为核心的评课标准充分体现了“以学论教”的指导思想,是一种目标达成导向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其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
(1)教学目标——学什么
目标是否适当合理——为什么是这些?目标应兼顾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学生实际。
目标是否明确可测——明确的目标是高效益的前提,虚幻的目标等于没有目标,课堂上应做目的明确的事,并通过教学获得期望的结果。
(2)教学程序与策略——怎么学
是否将目标转化为学生的需求——目标成为学生的需求后,学生才会主动学习。
学生的思维是否处于积极状态——不同状态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一节好课必须使所有的学生始终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教学是否面向全体兼顾差异——大多数学生学会才算高效教学。
教的逻辑与学的逻辑是否协调——过度超前与滞后于学生发展水平的教学都是低效的。
教学手段、方法是否服务于教学目标——一切为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学全过程是否以目标为导向——课堂内只干最该干的事。
(3)训练与反馈——学得怎么样
是否使学生得到充分训练——将目标任务化,精讲精练,导练结合。
反馈是否以事实为依据——不要太相信自己的感觉,让学生在眼皮底下完成任务。
反馈是否及时——没有及时的反馈就没有高效的教学。
是否注重集体反馈——公共时间解决公共问题。
是否关注反馈的改进功能——为学生发展而评,淡化甄别功能。
目标的达成度如何——以学论教。
(4)教学特色——教学有无个性
教师的综合素质如何——教师的语言、操作、教态、板书、激情等。
是否体现教学风格——充分发挥个性特长,体现教学的艺术性。
三、评课应注意的问题
1.给被评课人充分的发言机会
评课之前,应该给被评人一个发言的机会,主要是介绍设计思想、授课实际效果与预想效果之间的吻合程度、所得所失、再次授课会做何改进等。评课过程中也要允许被评人为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辩护。这其实是授课者的自我评价,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是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评价过程,增强教师的主体意识。对教师来说,自我评价是一个自我反思、自我教育、激发内在动因的过程。二是提高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可信性和有效性。课堂听课获得的信息往往是局部的,常常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在这种情况下,给评价对象自我评价的机会就显得十分必要。三是通过自我评价,教师可以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的达到程度、教学技能的改进程度和知识的增长程度。
为了扩展评价思路、明确评价目的、保证评价的有效性,如果事先向评价对象提供评价标准,这样自我评价的效果会更好。
2.评价结论应建立在事实依据上
无论是自评还是他评,结论都必须以事实为依据,要在收集好评价证据的基础上施评。这方面国外的同行比我们做得更好,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比如美国加州旧金山联合校区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要求教师评价证据必须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对学生和教师行为看到些什么(用眼多观察);第二,学生和教师怎样做应该做的事(运用放大镜展示过程);第三,学生和教师讲了些什么(动耳多倾听);第四,教师所做事的次数(动笔多统计);第五,教师在不同活动上花的时间有多长(动表多计时)[4]。
在评价技术运用上也侧重事实证据。下表是英国的City college Manchester评课记录表。
City college Manchester评课记录表[5]
可以看出,英国的City college Manchester是从教、学、绩三个方面来设计听课和评课表的,等级评定将参考更为具体的评课标准,且需要得到被听课者的签名认可。从两份表格可以看出,听课和评课突出了对证据的记录,要求听课者在评价时要言之有据。同时,“教与学方面还有何可以提高的”、“建议领导解决的问题”和“可供他人共享的经验”等三个项目的设计,更是显示了听课和评课的主要目的——变总结性为形成性,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评课者与受评者是平等的
应倡导评课者与受评者之间民主的、平等的、建设性的评课文化。评价者与受评者是一种平等的、合作伙伴的关系。受评者在评课过程中应该有解释权,因为评价者有时并不一定了解全面的情况,不知道授课教师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依据,应该给老师说明、解释的机会,这样更有利于被评人的发展。
4.评课后别忘了给出改进建议
评课是为了促人提高,所以,评课者要实事求是地进行点评,不但要指出优点和不足,更重要的是要针对缺点提出改进的意见。但指出不足后,被评人并不一定知道如何修正自己的不足。这时,评课人别忘了给出一些改进建议,以示负责。给出建议其实就是换位思考“假如这课由我来上,我会怎么做”,这种方式比较容易让人接受,效果也会比较好。通过大家的协商、研讨,最后达成共识,就形成了这一节课的整体教学设计的改进方案。
参考文献
[1] 顾泠沅.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课堂教学评价问题讨论.现代教学,2007(Z1).
[2] 厦门晚报.2005-12-16(教育版).
教学活动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交互活动,这种信息交流的情况进行的如何,要靠反馈来表现。为此我们应该在讲评课前从以下两种途径及时、准确、全面地收集反馈信息。
(一)从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收集反馈信息
教师往往单纯地将制约学生发展的因素定位在学生的智力因素上,而忽视了一些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针对这一现状,教师可通过课堂巡视、个别谈话等形式收集素材。
(二)从教师批阅习题的过程中收集反馈信息
教师批阅的目的在于深层次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期达到激励学生学习,完善教师进一步教学的目的。为此,我们必须做到及时、细致地批阅,整理、归纳批阅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错例,剖析错误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优途径。
二、灵活、合理、高效地设计教学程序
在做好反馈信息收集的基础上,不仅要求教学设计全面,更需要教师在目标的确定、教法的选择、内容的安排、时间的分配、课时的确定上认真斟酌,做到灵活、合理、高效。
(一)全面分析、肯定成绩、表扬激励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心理动机常表现为好胜心和荣耀心的倾向。因此,教师在讲评课过程中教师应将表扬与激励贯穿到讲评课的始终。
(二)自我分析、独立思考、兼顾交流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在讲评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充裕的时间自行纠正,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让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汇报典例、集体评议、开拓思路
在全面了解了各类学生对各类知识的掌握情况的基础上,为了做到讲评的针对性,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可通过多媒体的辅助功能以及学生对自行纠错、合作交流成果的汇报,将收集到的各种共性错误、典型解法等素材逐一展示,引导学生辨析错例根源,探究正确思路。
(四)及时整理、总结规律、形成方法
讲评课既是对旧知识的复习,又是对已有知识体系的拓展,因此在学生经历了自行纠错、合作交流、典例剖析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及时整理,归纳,形成一定的方法,以促进学生分析归纳问题能力的提高。
以前的新教师听课总是把执教教师的每一个教学环节甚至是语言都记录下来,对于听课之后的评课,只是在听完之后,绞尽脑汁地想,看看可以说什么,很盲目。其实听课是要我们借助眼、耳、手等多种感官的,而且还要运用记录本、调查表、录音录像设备等有关辅助工具,从课堂情境中获取相关信息资料。听课不只要看、听、记,还要思、问、谈,很多新教师在听课时最重要的就是少了思考,一味地记,所以在评课时就感觉无话可说。
(一)做好听课前的充分准备
听课是在探解课堂现场的真谛,首先要做好听课前的准备工作。如果听课不做准备,匆忙走进教室,不理解上课教师的教学意图,不熟悉教材,就不会有较大的收获。所以听课前要做好一定的准备工作,这样,在听课的过程中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带着问题去听。这里的准备包括思想准备和听课内容准备两个方面。思想准备:要做好向执教教师学习耐心把课听完的准备。本着向别人学习的态度,进入课堂后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做到认真听、仔细看、重点记、多思考。必须清楚这时自己是作为一个不能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身份听课的;听课内容准备:可以在听课前看看相关教材,熟悉有关内容。
熟悉教学内容的目的是为了在听课中,判断听课教师如何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为后面的评价阶段做好准备。并且要掌握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了解执教教师的教学特点。
(二)听课时要认真观察和记录
在课堂上不仅要听,还要看,要仔细捕捉执教者的语言和表情,记下他每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要勤于思考,勤做笔记。以前,新教师虽然会努力地记下教师的语言但却往往忽视了思考,以后要在听课过程中,以听为主,把注意力集中到听和思考上,不能把精力集中到记录上,变成书记员、录音机。
记要有重点,要详略得当,当发现活动中符合教学规律的好的做法或存在不足的问题时可做详细记录,并加批注。做到详略结合,突出重点,文字精炼,把教师的重点提问和学生的前行发言,师生的活动情况,教学中的精彩创新与失误之处都记下来。但要牢记记录次之,以听、看为主,把主要精力、注意力都放在听课、观察师生互动和思考问题上,如教师是怎样导入的?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换一种方式效果会如何?这个环节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假如是我来上,我会怎么处理?
(三)课后做好整理和分析
听课记录是重要的教学研讨资料,是教学指导与评价的依据,它应该反映课堂教学的原貌,使听课者依据听课记录,通过合理想象与弥补,在头脑中再现教学实况。所以听完课后一定要整理听课内容,看是否按先后程序提纲挈领地记录了下来。是否记录了时间分配,即各环节所用时间,教师教用的时间,幼儿学用的时间。是否记录了教法学法的选择与应用,是否记录了情境创设、过渡的语言、引导的技巧、激励的方法、组织活动的方式。是否记录了教师挖掘与利用课堂生成资源的情况,是否记录了灵活处理偶发事件。是否记录了练习状况、练习内容、练习形式等。
此外必须做好课后分析。听过一节课后就应及时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这节特点和闪光处,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认识;明确对自己有启迪、能学会的有哪几个方面;并针对这节课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建议性的意见与合理性的修改建议,为评课做准备,之后还可与执教教师进行交流切磋,以达到互助互学的目的。
二、怎样帮助新教师开展有效评课活动
评课,就是课后思考的一个过程,只听课而不思考,就不能较好地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在每次评课活动上大都是发言者少,旁观者多,评课场面较冷清。新教师们更不知道该如何评课?少数几个被动发言的教师虽提了不少意见,但多半是些枝节问题:声音太小、教态不好、图片悬挂的高低等等,总之,评议平淡肤浅,泛泛而谈,触及不到实质问题。这种现象的产生,并不是活动组织不好,而是听课教师确实看不出什么问题,笔记上没写出什么,总的来讲是教师的评课方法未掌握,评课技能缺乏而造成。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教给新教师们正确的评课方法,制定切实的评课标准,采取多元化的评课方式,是帮助教师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
(一)开展园本专题培训,提高评课能力
为了帮助新教师们尽快掌握正确的评课方法,提高评课能力,我认为可以通过开展多次不同形式的园本培训,引导教师从理论上掌握正确的评课方法,提高评课的能力。
1.遵循评课原则。
为了让评课活动更具科学性、规范性,要求教师在评课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实事求是的原则。评课要本着公正、实事求是的态度,以科学理论为依据,对课进行客观公正的分析评议,恰如其分地肯定成绩,指出缺点。实话实说是体现评课者责任心的问题,也是给执教者学习的机会。
(2)针对性原则。评课不宜面面俱到,应就执教者的主要目标进行评述,问题要集中明确,充分肯定特色,也大胆提出改进,不主张罗列太多,只要一两点到位就够了。
(3 )激励性原则。评课首先要考虑到最终目的是为了激励授课者,而不是挑毛病,要理解执教者讲课的良苦用心,善于挖掘优点、发现闪光点,以激励教师再接再厉,不对教师求全责备。要让执教者听了你的评课后更有信心,更有勇气承担公开课的教学。
(4)差异性原则。对不同水平的教师评课要求应有所不同,对每位教师不仅要进行横向比较,更应侧重纵向比较,注重看教师个人是否比以前有进步。要因人而异,不要强求一律 ,要用别人的长处比自己的短处,而不是用自己长处比别人的短处。
2.掌握评课内容及方法。
明确评课内容,掌握正确的评课方法,是提高幼儿教师评课能力的有效手段。
(1)评教学内容。评析一节课的好与坏,首先要看教师对活动内容的选择是否恰当,是否符合幼儿生活经验水平、心理特点。教师对教材理解是否透彻,处理是否准确,能否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调整充实,重新组织、科学安排教学程序,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如:整合教材小班上学期的课程中,某些主题活动要求幼儿进行统计记录,就不适合小班幼儿的最近发展需要,超出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教师如不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活动效果就不好。
(2)评教学目标。首先,从教学目标制定来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即目标是否围绕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来确定;是否体现本次教学活动特点;是否能以新纲要为指导,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难易是否适度。其次,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活动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
(3)评教学程序 。首先要看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我们平时听课,看到有些教师课上不好,效率低,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教学思路不清,或对活动预设不够,对孩子不够了解,以至遇上情况后缺乏应变能力,不能及时的调整教学对策。为此,我们评教学过程,首先要看教学思路设计,是否符合教学实际,激发兴趣,满足幼儿学习需要;其次要看教学的层次、脉络是否清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其次要看教学结构安排是否合理。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有没有“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现象,指导与练习时间搭配是否合理等。幼儿活动时,小组活动和集体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没有集体活动过多,关注个体的时间过少的现象。
(4)评教学对象。幼儿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随时关注幼儿的表现、关注幼儿的发展是《纲要》的基本理念。所以在评析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要看教师是否面向全体幼儿,是否充分尊重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是否努力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师幼情感是否融洽。
(5)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评析教学方法与手段时我们要关注教师: 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否至始至终都在为实现目标服务,是否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是不是量体裁衣,运用灵活,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是否符合教改方向,有没有形成独特的教学艺术风格。在引导孩子学习时,是否注意挖掘了幼儿内在的因素,并加以引导、鼓励;是否培养了幼儿大胆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6)评教学基本功。教师在活动中的教态应该是亲和、明朗、快活、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所以评课时要看教师是否说普通话,语言是否精确简炼,生动形象,提问有启发性。其次,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专业功底是否深厚,教具运用、演示操作是否熟练,位置把握是否得当,是否达到良好效果。
(二)制定评课标准,提供评价依据
评课是一种说服的艺术。说服就是求和谐、求愉快、求发展。说服是一种技巧,说服是一种智慧。善于说服别人,首先应善于说服自己。充分尊重别人,是说服别人的心理基础;以理服人,是让人心悦诚服的保证。
评课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技术。是科学就有规律可循,是技术就有要领可操作。为了帮助新教师们把握评课要点,以便更加客观、全面、有效地实施课堂评价,幼儿园可以《纲要》精神和现代幼儿教育理念为指导,在充分遵循幼儿园课程特点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制定出“教学活动评课标准”,并设计全面地、具有可操作性的“评课表”“教研活动互评表”等,为教师们的有效评课提供了切实的评价依据。
(三)探索多元化评课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幼儿园评课不仅可以增强新教师设计和组织教育活动的自学性、目的性,还可以帮助新教师进一步理解教育活动诸因素间的关系,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为帮助新教师们提高评课能力,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我认为可通过采取多元化的评课方式,给教师们提供锻炼成长的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1.自评。
自评是执教教师在授课结束后,面对听课同行评述自己的教学。自评的内容包括对教材的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的设计与实施情况,以及教学中的亮点与不足之处。自评时要求客观审视,冷静分析,注重把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抓住教学中的得与失,有重点、有层次地进行评述,语言要精炼准确,忌贪多求全或只评优点、不说缺点,让人感到不谦虚。 把“评课”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就必须提供教师自我评价的机会,鼓励和帮助教师正确评价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培养教师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2.互评。
授课结束后,在教师自评的基础上,由业务园长或教科主任主持,组织教师进行互评,最后集中反馈,这样有利于促进听课教师全员参与评课。这种多向信息交流,为授课教师提供了更多改进教学、全面发展的方法与策略。互评的过程又是评课教师相互学习吸纳、借鉴反思、提升专业素养的过程,它打开了教者和评者相长的通道,开启了教学智慧的大门。小组评议时要在认真听课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进行评析。既要看常规,又要看改革与创新;既要看预设,又要看生成;既要看教师的主体引导,又要看幼儿的自主探究。
另外,评议时要善于发现执教者的闪光点,并及时总结交流,对于教者的不足之处,应坦诚指出,并给予帮助指导。
3.总评。
由园长(或业务园长、教科主任)进行总结性评价。面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教师自评、小组互评中争论不休难以定夺的问题,适时给予解答,进行总结性评价,并提出指导性意见。
4.“家长参与式”评课。
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同教师们一起观摩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家长的智力资源,让家长走进课堂,参与听课、评课,这样,可以拓宽评价的渠道和空间,从更多角度为教师的发展提供策略与途径,有利于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这是一种新的课程评价资源──“家长资源”,它挖之不尽、取之不竭,如同一股流进校园的清泉,正涌进课堂,帮助教师们反思前行。因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不仅要经得起园内师生的评价与认可,更应经得起社会和家庭的检验与评价。作为家长,他们最为关心的是孩子的成长,特别关注和支持学校的教育。他们是富有生命的个体,他们的知识、经验、兴趣、思维方式都不尽相同。
5.“跟进式”评课。
“跟进式”评课主要是让教师在上完一节课后,评课者与执教者共同讨论教学中的优点、缺点,提出修改意见后,执教者在修改的基础上再进行教学,再进行评价和修改,如此反复几次,使教师的教学行为不断改变、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为发挥市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引领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我觉得幼儿园可规定中层业务干部、骨干教师每月必须对新教师进行一次以上的随堂课指导,发现问题共同解决。此举实现了骨干教师与新教师的共同成长,推动了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快速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8-0093
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是关键。它以何种形式来组合,又以何种形式来呈现,在教学活动中又是如何优化,都可能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怎样来认识课堂教学规律和抓好课堂教学质量呢?评课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活动方式和研究形式,也是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一、高中教学评课的现状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听课者所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包括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语言等方面),从而把教师活动作为教学评价的重点。因而在听课前无充分准备(没有去了解大纲、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力需要以及课程文本特色);听课过程中也就无视学生的课堂活动、不重视收集学生课堂反馈信息。
这样的听评课,显然是有悖于课程改精神的,无法起到应有的教学研究的效果。为此,必须依照现代教学理念,革新听课、评课。
二、评课的原则意义
评课是在上课之后进行的一项教研活动,需要参与者即兴发言,反馈信息、交流经验、促进教改。其实,评课也是有原则可遵循。笔者结合实践,阐述几点:
1. 理论指导原则
一堂课的优与劣、精彩与枯燥、高效与无效,是评课的主要内容。笔者认为评课一定要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来分析课堂教学中的种种现象。眼下《语文课程标准》就是最好的教育理论。在评价课堂教学中,用新的教育理念比照课堂教学实践,看哪些教学现象是符合教育规律的,哪些教学行为是无效的。
2. 客观性、针对性原则
评课要有切磋教艺、推动教研的真诚态度。评课时可结合课堂流程展开,自然要说出该课的成功之处,更要说出该课的不足之处。重点应落在教学目标的落实效果、课堂环节设置的有效性、文本解读的特色体现等方面。
3. 激励性、可接受性原则
评价一堂不够成功的课,评课者要挖掘出执教者潜在的优点,帮助分析失败的原因,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改进措施。这样,这位执教者才会“痛定思痛”,努力学习,想方设法提高执教水平。相比而言,上课失败的教师更需要评课者的激励。
4. 教评相长原则
评课中不仅有授课者的思想,更体现出评课者对教育教学的独特视角和独特感悟比如听胡勤老师的评课,点评《外国小说欣赏》《半张纸》教学中,有一问题“看完半张纸上的内容,主人公的心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者想告诉我们怎样的人生哲理?”胡勤老师建议是能否改成“看完半张纸上的内容,主人公的心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你从中获得了什么人生哲理?”问题相似,但学生的回答思路是豁然开朗,而且也显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总之,评课应是过滤网,过滤掉做秀、表演的成分,留下供人思考、借鉴的东西。
三、如何评课
评课没有固定的方法,为使自己的评课更准确、客观、有效,评课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技巧。结合教学教研实践阐述几点:
1. 了解课型,把握特点。课堂教学,形态万千。就内容而言,有新课、复习课、写作课、阅读课、讲评课等;就课型而言,有观摩课、评比课、研讨课、常规课等。在评课时,我们能把这节课的课型定得越具体越好。了解了听的是一堂什么类型的课,评课时才能把握方向。
2. 课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工作。教学目标应依据课标、学生能力需要、文本特色制定,因此,听课前,需要了解听课内容,看看课文写的是什么,有没有难点、疑点;同时自己设想一下,假如让我教这样的课,准备怎样教,以便听课时有对比。
3. 听课中要认真观察和记录,看执教者对教材的钻研,重点的处理、难点的突破、教法学法的设计、教学基本功的展示。关注学生学习状态,从学生“学”的情况反观教师“教”的水平。看学生的学,要看学生的课堂表现、看学习参与的情绪、学习的习惯。
4. 任何一节好课,都不能尽善尽美;任何一节失败的课,也有可取的地方。好课的标准是: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正确,教学关键(重点、难点)准确,教学方法得当,教学组织严密……评课的方式也可因课制宜,可由纵向展开,如从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落实、教学思路的设计与环节安排、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也可在横向展开,从评教师的教学个性与风格、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机智等方面入手。
(1)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与目的地,评课时考虑其设置是否全面、具体、恰当,还需观察教学目标是否在主要的教学环节中得以体现与落实。
(2)一个文本解读的切入点不同,教学思路的设计自然就是多种多样的,评课时就需要关注它是否符合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能力需求,是否有创新意识。教学环节的安排合理与否,体现在教学时间,节奏的掌控与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
(3)关注课堂环节,在师生互动中能反映出学生的⒂攵扔肽芰Α⑺枷耄也能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机智。
课堂上,要认真听课,做好笔记,以获取第一手材料,为后面的评课作好充分的准备。因为只有听好课才能评好课,才能在评课时根据课堂记录的相关情境进行分析,并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效果、师生互动等方面建立基本的评课标准,从而做到有理有据,有感而发,使评课具有说服力。评课时,也应该让授课教师谈一谈自己的教学设想、教学实施过程以及对课堂上意外生成资源的处理、教学成败得失的认识等,通过授课者的自我分析、解剖,教师评课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点评的内容才会落到实处,使评课者与授课者意见达成一致,产生共鸣。这样,通过彼此专业上的碰撞,所有参与者才会互相激发学习的激情、点燃思维的火花、释放教学的潜能,并获得思考之上的提升、分享之后的超越,使评课这一教研活动真正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会评,充满人文关怀
每一堂课,老师都会做充分的准备,但课堂是遗憾的艺术,任何一个教师,上完课后也会感到某些不足,多少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而老师们还是渴望自己的劳动能在评课时得到认可,所以在评课时,评课者要能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体会教师的感受,充分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他们的劳动,让他们感到“骄傲”,感到“被重视”。因此,评课时就要多一份思考,多一份寻觅,用一双慧眼去捕捉其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发现其“用心处”,寻找其独具的特色和创新点,让教师明白自己取得成功的地方,与大家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若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或失误进行严厉批评、指责,甚至给教师一个偏颇的评价,授课教师会无地自容,甚至难堪,自尊心受到伤害,他们会在很长的时间内萎靡不振,这样不仅不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水平的提升,最终还会影响教师之间的友好关系。当然,赏识、赞美并不否认要指出问题,但关键还是如何让教师接受问题。我们要善于将批评的语言转化为建议或商榷,要在满足教师的自尊心后,再中肯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准确地解剖课堂盲点,让教师感受到你是为他(她)着想,你是在帮助人、发展人,这样,老师才会心服口服接受你的观点,从而达到共识、共享与共进。
三、点评,要因“型”而异
不同类型的课特点不同,评价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对年轻教师的初试课,要突出“导”,提倡“帮”。要关注常规和基础,善于发现并指出授课者的教学潜能以及发展前景,充分肯定成绩,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能求全责备,而要认真分析,进行具体地指导,真心帮助教师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激发教师主动地探究与感悟,促进他们不断提升教学技能和水平;对研讨课,要突出“实”,提倡“促”。评价时不能受条条框框的限制,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对示范课或参赛课,应突出“严”,提倡“学”。要关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严格按照标准,从各个方面全方位地去评价,以激励大家互相学习,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和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而对教改观摩课,要突出“研”,提倡“创”。认真研究问题,倡导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以积极推进和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四、反思,重构个性化教学
评课的目的就是通过探讨交流发现问题和不足,以找到前进的方向和目标。因此,在评课后,要在汲取其他教师研讨结果的基础上,会用理论指导实践,学会将课中存在的问题、成功的经验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继而作深刻剖析。然后,根据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在教学行为上另辟蹊径,进行教学活动环节的重构,在教学思想符合中小学教育规律的前提下转化成自己富有个性的教学方式,从而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