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养策略模板(10篇)

时间:2023-06-12 16:06:5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教师培养策略,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教师培养策略

篇1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也是祖国的花朵,幼儿阶段接受的教育将会伴随他们一生,如果遇到不负责任的教师,那么幼儿的心灵身体都很容易受到伤害,不利于幼儿的成长。总之,为了幼儿教育的发展,应该积极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包括职业意识的培养,职业技能的培训,岗位实践等多个方面进行考验与训练,确保每一个青年教师都拥有上岗的资格。

一、做好职业意识培养工作

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幼儿教育的主力军渐渐由年轻人替代,年轻人的优势在于与幼儿没有代沟,沟通比较方便,但是也有许多缺点,比如年轻人普遍不够耐心,对待调皮的幼儿很容易发脾气等等,针对这种情况,最基本的解决措施就是加强青年幼儿教师的职业意识培养工作,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首先应该具有基本的职业素养以及职业意识,这是做好幼儿教育工作的前提,倘若一个幼儿教师不能饱含爱意地去对待自己的每一个幼儿,那么这种幼儿教育势必是失败的。职业意识的培养也表现在多个方面,教师在培养的时候应该强调责任心与耐心,在日常生活中多与幼儿接触,加强对于幼儿的热爱。例如,幼儿教师与幼儿需要展开更为频繁的互动交流,培养幼儿教师对于幼教工作的终身热爱情感。热爱幼教工作并且终身投身于教学工作是比较难得的一个部分,教师也只能在与幼儿接触的过程中反复培养。新的教学观念强调教师一定要多与幼儿沟通与交流,培养教师与幼儿之间深厚的感情。只有相互之间有了感情,幼儿教师的进行才能平稳而有序,也才是真正做好幼儿工作的一部分。幼儿由于心理生理都还不成熟,需要教师的鼓励与爱护来帮助他们走好成长的第一步。教师只有拥有了良好的职业意识,才能真正做好幼教工作。职业意识是做好幼儿工作的第一步,教师只有拥有了良好的职业意识,才有可能去培养自己的职业技能,用心去对待每一个幼儿。

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除了职业意识培养之外,职业技能培训,也是培养青年幼儿教师的重要环节。对于幼儿教师而言,拥有较高的职业技能水平,才能实现有效的教学,才能促进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教师想要做好幼教工作,除了必备的素质之外,更加需要扎实的技能培训,提高自己的岗位技能以及综合素质,这些技能包括与幼儿的沟通交流能力,自己的耐心程度以及解决幼儿实际问题的能力。幼儿与成年人不同,需要的沟通交流方式势必也不一样,幼儿的心理不够成熟,教师如果以成人的角度去考虑就不能理解幼儿要表达的意思,沟通的目的也不能达到,教师应该掌握与幼儿沟通的基本技能,学会蹲下来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思考,从而达到沟通与解决问题的目的。幼儿教育不同于其他性质的教育,幼儿的心理和生理还极度不成熟,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教师的每一种行为都会对他们产生深刻的影响。例如,幼儿园大班阶段是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作为幼儿教师应该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工作的具体表现在于数学的教学,这与其他年级的教学都不一样,幼儿教育应该采取的是启蒙式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幼儿对于数学的兴趣,只有从小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才有可能将逻辑思维的教学贯穿到教学中去。教师在训练的时候应该注重思维的开发与引导,为幼儿们营造一个熟悉的环境,帮助幼儿们建立良好的数学思维。而且,这个阶段的幼儿还不会抽象地思考,教师应该学会将抽象的教育模块形象化,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数学内容,例如,用小棍子来帮助幼儿们学习简单的加减法,幼儿更加容易理解。这种简单的形象思维能够很好地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从幼儿时期开始就不断地培养,才能够做好幼儿的思维培养工作。

三、积极开展岗位实践工作

在许多新闻中我们经常看到,幼儿教师打骂幼儿,甚至对于幼儿进行体罚,在感叹幼儿教师不负责任的同时,也应该思考,这样不负责任的教师为什么可以进入幼儿教师队伍,从事幼儿工作?针对这种情况,应该采取的方法就是积极开展岗位实践工作,教师只有真正走上了讲台才会理解成为一名幼儿教师的责任在哪里,考验自己是否能够完成这样一项神圣的工作。同时,岗位实践也能让教师的培养者了解,他们是否真正适合这项工作,在实践中表现不好的人应该被踢出教师队伍,防止危害幼儿的事发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防患于未然,防止没有爱心的人成为幼儿教师,危害幼儿的心理与身体安全。例如,开展内部培训以及多岗位实习的工作。内部培训的重要目的就是观察青年教师是否适合这项工作,对他们的实践建立公平的评价机制,综合考查教师们的综合素养以及教育能力,对于不足的地方督促教师们积极改善,只有这样才能整体提高教师的素养,让幼儿教育的工作得到实质性的保障。除此之外,还可以开展多岗位的实习工作,只有对幼儿教育的各方面有了充分地了解,教师才能从繁杂的工作中找到乐趣,并且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青年教师能够从各个岗位的锻炼过程中迅速地成长为一名有担当、有责任感的合格的幼儿教师。

四、结语

幼儿教育是所有幼儿教育的第一步,青年教师的培养尤其重要,要通过合理的机制将幼儿教师的培养带上正轨,培养出有素质、有能力的幼儿教师,帮助幼儿走好学校教育的第一步。通过职业意识的培养,职业技能的培训以及日常的实践工作,势必能够培养一个教师的责任心与耐心,迅速成长为出色的幼儿教师。幼儿园是幼儿进行学校教育最关键的一步,这样才显得青年幼儿教师的培养尤其重要,做好以上这几种培养措施,幼儿教师队伍才能更纯洁,更加富有朝气。

参考文献:

[1]王蕊,金玲,方兴武.基于SWOT视角的“+幼儿教育”可行性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4).

篇2

近年来,我园每年都有新教师加入,如何让这些新教师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更快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我园是这样对她们进行培养的。

第一步:岗前培训――利其尽快适岗

经过对新教师的跟观察,我们发现不少新教师在初入园时都会出现相似的问题:1.不知道保育员、老师的具体分工,不知道自己在班里主要负责做什么事情,要等班上其他老师告知;2.刚进班里,不知道如何配合老师上课,所以班上老师上课,她们不知道该干什么;3.不知道在什么时间应该组织什么样的活动等等。参加工作时间越短的教师,这些问题表现得越突出。

仔细分析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是新教师对教师、保育员的工作职责不太了解,对幼儿园工作环境、工作流程不熟悉,对一日活动各个环节的任务和目标不明确,她们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知道每个环节要做什么,要做到什么程度,要达到什么目标。同时,由于新教师的专业水平有限,她们不能够结合班级情况实际组织开展活动。因此,我们将新教师培养的第一步放在岗前,即在假期里对她们进行岗前培训学习。

首先是组织每一位新教师学习《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工作纲要》以及《3~6岁幼儿发展指南》,帮她们树立新的课程观,然后分别负责前后勤的园长、主任按新教师分工的不同,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向她们介绍教师、保育员的工作职责、工作要求,向她们讲解《幼儿园一日活动管理要求》,讲述进班里的每一个人的具体的工作分工,以及如何与配班老师的配合等等,让她们先做到心中有数,尽快地胜任幼儿园的常规工作。

其次,对新教师进行专业业务能力的观察了解,请她们自我介绍并进行弹唱、舞蹈、讲故事、画画、备课说课等一系列测试,让她们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爱好,以便分配最适合她们的岗位。

第二步:以老带新――助其快速成长

为了尽快提高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组织能力,提升她们的专业基本功,我们采取了以老带新的方法来助其快速成长。

1.但凡有新教师加入,园内都会挑选骨干教师与她们结成师徒对子,让有经验的老教师带她们,这样一对一地、手把手地教,组成了新老搭配的学习共同体。

2.园内每学期组织的轮教活动,每次教研小组开展组织的“一课三研”、“一课多研”的教研活动,都有意识地让新教师多讲、多练,并请老教师们与她们一起备课、一起研讨,给她们提出改进意见,并让她们多反思,勤总结。在对新教师进行有效指导方面,我们做到了:(1)大胆“猜”“想”。在新教师每次活动前,师傅首先要鼓励她们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思考、去“猜测”――幼儿可能会怎么回答,然后站在教师的角度去“想”――我应该用什么方式来回应,怎样提升幼儿的经验。这样的活动,有助于提高新教师对活动的把控能力和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2)鼓励“问”“说”。师傅多多鼓励新教师追问“为什么”或“怎么办”,让他们在一步一步的“问”和“说”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3)以“示”促“长”。在新教师实施教学过程中,师傅对他们不能处理的教学细节,会亲身示范,让他们知道该怎样处理,从而使新教师对整个活动过程更加清晰,在不断改进的过程中获得提升。(4)及时“反馈”“调整”。在每次活动后,师傅都要在第一时间和新教师教学互动,及时地让新教师了解活动中的亮点和不足,并明白以后再进行这样的活动应该如何调整。

3.每学期开展新教师基本功过关考核,如边弹边唱、简笔画、舞蹈、讲故事等技能技巧,对于不理想的项目园内进一步组织老教师对其进行重点辅导,同时督促其下次顺利过关。

第三步:委以重任――促其展翅翱翔

首先,她们自己制定一份自我专业发展的规划,这样做到心中有目标,有方向,工作起来更有劲头,更有奔头。有些年轻教师,勇于克服了懒、散、享乐的坏习惯,利用假期、休息时间,报考了成人自学、函授大学等的学习,提高了她们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现在我们全园有90%以上的教师都有了本科文凭。

篇3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6-0117-02

2010年5月5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第三章‘学前教育’中明确指出:“(六)明确政府职责。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七)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着力保证留守儿童入园。”

发展学前教育,关键是教师,难点也是教师。在农村学前幼儿教育中,通过各种形式,培养和造就一支稳定而合格的热爱幼教事业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农村幼儿教育质量、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前提。农村幼儿教育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更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农村幼儿教师培养策略是基于一些现存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真正解决农村幼儿教育教师的培养问题。

一、遴选策略

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幼儿教师师资非常有限,幼儿入园难的问题非常普遍。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江苏省主委、江苏省政协副主席陈凌孚2011年3月9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做过题为“立足国家民族未来,加快振兴学前教育”的发言,发言中提出“全国范围内的幼儿入园比例不到40%,有一大半以上的适龄儿童被关在学前教育机构之外,特别是西部省份,个别地区幼儿入园率甚至不足5%。‘入园难’、‘入园贵’已成为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西部地区历来是我国较为边远落后的地区,而农村学校、幼儿园大多地处西部。入园难的首要原因就是师资不足。近几年正是我国人口生育高峰,更突显了对幼儿教师的需求。但由于区域经济差异,经济条件好的地区师资质量强,而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幼儿师资不仅数量上严重不足而且师资质量上也相对较差。

我们可以通过拓宽农村幼儿教师来源、合理规范幼儿教师年龄结构来遴选幼儿教师。

目前,全国每年有为数不少的幼儿师范学校或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这部分应届毕业生如果相对集中在中心幼儿园也不能完全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如果能够鼓励这部分中师及中师以上学历毕业生到农村幼儿园工作,不仅拓宽了农村幼儿教师的来源,为农村幼儿园带来新鲜活力,而且还降低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这是一个双赢的选择。

农村幼儿教师年龄结构普遍不合理,年龄偏大是主要原因。年龄偏大,对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育理念不太容易接受,太年轻又经验不足,对于突发事件和应急事件不知如何面对和处理。这都不利于幼教事业发展。针对目前实际,农村幼儿园45岁以上的教师应该考虑退养,45岁以上教师比例不能超过三分之一,这样,有利于新老教师的更替。年青教师应在有经验教师的带领和帮助下,逐步提高;实习教师对自己的工作环境和任务真正熟悉后才能上岗任教,这是解决农村幼儿教师年龄结构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培训策略

加强培训,是提高幼儿教师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多数资料显示,农村幼儿教师一般以乡村招聘的民办教师或小学教师转岗为主,大多没有受过正规的系统培训。他们只是进行了短暂的专业培训,虽然取得了资格证书,但专业素养、技能还与专业幼儿教师有较大差距。由于缺乏从事幼教事业的专职教师,严重制约了农村幼教事业的发展。

这些教师学历水平多以初中、中专或职高为主,加上农村幼儿园教育经费有限,使得他们很少有外出学习的机会;在当地幼儿教师之间进行学习、交流的机会也少,更谈不上随时接受继续教育补充专业知识了。目前,农村文化还是相对落后,信息闭塞,图书资料少,教师们也很难通过业余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加之部分老师年纪很大,不会也不知道怎么运用新的教育理念去教育孩子。因此,只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用自己仅有的幼教知识去教育孩子,根本谈不上运用新的教育理念和科学方法,长此以往,我国农村幼教事业将难以发展。

强教必先强师,而常态化的培训学习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主渠道。对此,上级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大投入,提高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和加强职后常态化培训,为农村幼儿教师开设幼教基本技能培训课程。只有通过常态化的培训,使参培教师掌握教育新理念,才能促进教师知识更新,提高专业化水平,真正提高幼儿教师的基本素质,以适应幼儿教育的新形势。

三、减负策略

要减轻幼儿教师工作负担,降低他们的工作强度,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让幼儿教师以良好的工作情绪和态度投入到工作中去。

篇4

一、引言

一个国家国民整体的文化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国家在当今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与发展步伐。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不断提高国民整体的文化素质,加快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才能使国家屹立于世界之林。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教育在我国的意义更显得重要。对于以教书育人为天职的教师而言,要不断创新自己的教育思想,并立足实践,不断地研究教育规律、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学情境等。因此,培养新型的研究型教师对整个国家的教育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二、培养研究型教师的现实意义

(一)培养研究型教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当今这样一个知识、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里,知识化和信息化合为一体共同推进社会的不断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必然是带来诸多挑战。面对挑战,广大人民教师只有刻苦钻研,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活化自身专业知识,尤其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方面更不能墨守成规,只有做到与时俱进,运用科学的方法,才能培育出新一代学生。

(二)培养研究型教师是学校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教师是学校教书育人的主力军,一个学校里师资力量是否雄厚决定了这个学校的教学质量的高低,能否成功培养研究型教师成为这个学校能否继续高质量办学的关键。培养研究型教师,不仅要求教师灵活掌握各类教育教学知识与教学理论,而且要求教师具有认真研究教育现象的自觉性和发现教育问题的敏锐洞察力,并积极参与到教育科学研究当中,这样才能使教育实践实现科学化和完善化发展。另外,因受到儒家思想的浸染,现今我国学校的教育大都缺乏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探究性,然而伴随当今教育的快速发展,这将迫使学校领导者和管理者不断更新原先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培养出一批科研能力高、创新能力强的研究型教师队伍,这样才能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培养研究型教师是国际竞争对教师的挑战。新时期,国际竞争形势严峻,创新力在国家实力中的作用进一步凸显,成为国家发展的原动力与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所以国际竞争归实质上就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要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必然离不开具有创新能力的老师。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以此指导教育实践,在实践中锤炼出新的理念,检验、升华教育理论,才能成为新时期合格的人民教师。

三、研究型教师的培养策略

(一)加大教育科学研究的力度。在传统观念的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往往是书本知识的传授者。这直接导致教师只注重加强学生的理论学习,忽视学生的实践教育,使学生的才能得不到充分的挖掘和发挥。这一次的课程改革,明确指出教师要加大教学科学研究的力度,培养创新精神。新时期,教育科学研究目的是拓展教学科学知识和解决实际教育中的问题,所以,要想开展好教育科学研究,必然要进行教育实践。对于广大教师而言,自身处于教学具体实践之中,这是从事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无可比拟的优势,教育专家是无法感同身受的。因此,新时代的教师应该增强自身的科研意识,走出对教育科研的误区,顺应新课改提出的要求,领会新教材、新课程的精髓,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把握新的教学质量标准,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待教育科研,切勿凭借自己的经验,这样往往会故步自封。在研究的过程中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将理论知识渗透到实践中,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学生的中国特色教育理论体系。

(二)积极进行教学反思。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这句话反映出反思的重要性,尤其在当今物欲纵横、缺少理性的社会,只有做到经常反思自己才能不随波逐流。正如一位教授所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师每天面对着朝气蓬勃的学生,若不及时用审视和批判的眼光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的过程、行为、结果等,那么将很难改变自己旧有的教学理念和不适当的行为,故步自封,教学水平面临长期裹足不前的困境,甚至陷入机械性的、重复的教学实践中,最后误导学生,影响学生的成长。积极进行教学反思,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的成长,更新教学理念,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对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倡导教育叙事。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学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教育叙事,通俗讲就是讲关于教育教学的故事。提倡教师叙述自己的个人教育过程中真实的教学事件,并在叙述具体事件时加上自己的看法,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使整个事件成为一份相对完整的案例(也可称为“教学案例”)。广大教师在撰写故事的过程中,要积极反思自身教育生活经历和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体教育事件,进入“研究型”教学境界,这对培养出新型的研究型教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校本教研是为了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而提出的,强调以校为本,因此开展教学研究必然要以学校为主要阵地,引导教师从学校具体的教学情境出发,发现存在的问题,全面分析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另外,校本教研指出教学研究的主力军是教师,这符合新课程提出的要求,教学研究不能只是少数专业研究人员的职责,这同样也是广大一线教师和教研员的权力和责任。只有当更多的教师能够用钻研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教学工作,切实提高自己在实际教学过程解决所遇到问题的能力时,学校的教学质量才有可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另外,校本研究是一种教师集体的研究,只有教师集体都参与研究,才能形成一种研究的文化和范围及共同的职业生活方式。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互相探讨,切磋技艺,交流经验等,这些是研究型教师学习成长的沃土。

(五)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教师走出课堂,组织教师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师之间多学习,多沟通,多交流,在思想与思想的碰触出可以产生新的教学思想,从而有助于提高研究型教师教学能力。另外,学校还应该鼓励每一位教师上观摩课、公开课,不但让授课教师得到历练,而且在评课时,让授课者与听课者都参与进来,鼓励他们根据新课程的理念,联系本校实情,联系教学实际,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彼此促进,共同成长。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从中吸取宝贵经验,如对整节课节奏的把握、对课堂气氛的拿捏、对教材的整理等,采用这些举措有利于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和教学研究能力。

(六)专家与教师合作。专家一般都来自高等院校或研究院所,他们身处教育理论研究和学科发展的前沿,教师通过与专家的交流学习,必定能开阔视野,更加科学有效地进行教育研究。借助专家的指导,教师能够有效地解决实际的教育和教学问题。教师可通过在职研修、专题讲座及课题研究等方式与专家进行合作,提高自身科研水平。

四、结语

要培养出合格的研究型教师,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不仅需要学校拥有科学的管理机制,改善办学条件,更需要处于教育第一线的广大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理论学习、积极参加教育科学研究,把先进的教学理论知识与现实的教育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敢于实践、多观察、勤思考,只有这样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型教师。

参考文献:

[1]蒋云,边玉芳.试论研究型教师的特征及其培养模式[J].辽宁教育研究,2004(08).

篇5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华东师大兼职教授赵才欣说过:教师职业发展分为5个阶段。1-3年为生存与发现期,重点是入职培训、重新认识教育工作和自我定位;4-6年为稳定期,增强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职能;7-18年为尝试期与自疑期,利用革新机会,积极创新、进行反思和自我更新;19-30年为宁和期和保守期,重点是课堂与教学领导、自我总结与理论提升,重唤事业激情;31年以上为游离悠闲期,重点是唤醒专业兴趣与热情。尤其是1-5年教龄的新入职教师的培养最为关键,这段时间是新入职教师教学习惯和教学行为的定型期。

学校环境对一个新入职教师成长至关重要,教育理念先进、文化底蕴深厚、管理科学规范、教育成果丰硕的学校,能使新入职教师尽快尽早成长起来,养成终身受益的好习惯,能轻松地成为未来的骨干教师和区域名师;反之,较差的学校则是给新入职教师养成终身难以改掉的不良教学行为、习惯,更为可怕的是形成终身难以改变的错误认识和错误观念。因而同一大学、同一专业毕业的教师,在不同学校会形成不同的工作作风、会有不同的发展,甚至差距很大。所以,一个学校的校风对一个新入职教师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敬业爱生

清华附小的教师誓词是:“我是清华人,努力用敬业、博爱、儒雅成就每一个学生,把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当作我们的最高荣誉。”敬业是一个很传统的话题,但作为社会人而言,不管是哪个行业,这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爱生,就是对待学生要全心悦纳、真诚投入、舍得精力、乐于付出,这是教师崇高的职业操守。只有敬业爱生精神的教师,才能专心致志于其事业,献身教育,心系学生;才会严以律己,为人师表;才会严谨治学,诲人不倦;才会终身学习,追求进步;才会成就自己,成就学生。

吴正宪老师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市崇文区锦绣街小学,那个暑假她一天没歇,找来小学1-12册数学教材,全面通读一遍,亲自做了一遍例题、思考题和有代表性的练习题,正是凭着这种敬业精神,她成功地完成了“小学数学归纳组合法”教学实验,她的课堂教学艺术在全国引起了轰动效应。《人民教育》杂志的一位记者给她这样的评价:“一个教师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的教学执著于自己的学科,又超越于自己的学科,从而进入到关联着灵魂的教育境界。”钱梦龙老师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自己一天“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2014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仲威平,在小兴安岭南麓一个教学点里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坚信“教育需要执着的坚守”,展现小教学点里的大爱情怀。

三、成就课堂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说:“上好课是教师最崇高的师德。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往往取决于教师学养的深厚程度。一名教师,可以有自己的个性甚至缺点,但不能墨守成规,更要杜绝 ‘不学无术’与轻慢课堂。”

新入职教师要解决在课堂教学中常见的8个问题:照本宣科、缺乏创新,重难点处理不当,教学目标不符合要求、脱离学生实际;教学过程设计不合理、时间安排不恰当,内容空、难度过大或过小、节奏不协调;教态严肃呆板、语调平缓、缺乏激情不能感染和吸引学生,语言逻辑混乱或口齿不清;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教案或自己的思路上,只顾自己唱主角,让学生为配合自己服务,不敢撇开教案、走下讲台授课;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情绪低落,学生注意力分散,课堂秩序混乱;师生配合不够,讨论的问题内容属浅层次、低水平,合作讨论不充分,只追求表面形式,而无视实际效果;学生举手答题效率低,学生很少有发表见解的机会,学生自主独立思考的时间很少;学生学习态度很被动或紧张,缺乏上进心、自信心,不积极参与思考或分析问题思路狭窄、不灵活。

篇6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首先,新教师上岗前的暑期培训必不可少,幼儿园从选择主讲人和培训内容方面进行了详尽的规划和计划(见表格一)

从表中可以看处出培训指导团队大部分人员来自于幼儿园,从园长到中层以及全体党员全程参与了对新教师的培训指导和综合素质考核,实际上是将幼儿园的全体骨干教师给新教师进行了一个漂亮的亮相。从表中还可以看出对新教师培训的内容既有涉及幼儿园管理的方方面面,也有对新教师的全方位考核,使幼儿园和新老师之间有了一个初步的相识相知的过程。从培训时间和时段来说,学期刚刚结束,学校还没有开学,放假期间的一段日子,无论是哪一方,有时间、有精力、也有体力,是从一个学校走向另一个学校的一个自然过渡。真正是润物细无声, 10多天的头脑风暴,这些新教师会对新的工作单位和幼儿教师工作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这些认识是在学校几年也学不到的,这些是原来学校所没有的,突然感到肩上的担子无比沉重,心头的责任感无比庄重。

策略二:实习一年的月公开活动持续不断

对于新教师而言,课堂上15至30分钟的集体教学的设计和有效组织非常关键。如果能过这一关,新教师在幼儿园常态下的一日活动的有效组织才会成为可能。每个月无论碰到什么重大活动,无论幼儿园的活动有多重要或教师有多忙碌,新馨花园幼儿园多年来的新教师月公开活动那是雷打不动,活动后的反思、评课、指导随后跟进。在这过程中,他们的钻研教材的能力、组织活动的能力,分析观察幼儿的能力以及备课说课反思能力在短时间会有爆发,突飞猛进。每当有幼儿示范的老师和学生来园观摩他们的活动时, 常常会很惊讶于新馨的新教师会如此“老练、惊艳”。

策略三:学习自己规划和规划自己

每一位新教师制定计划时必须明确三点要求,一是明确人生需要感恩成长; 二是明确人生需要追求成长;三是明确人生需要规划成长。因此,新教师们一开始就知道融入集体提升自我乐于奉献后续发展相互要素之间的关系。

策略四:大规划成就小计划

谨慎做好差异性培养规划,成就每一位新教师的尊严,释放每一位教师的最大潜能。

第一份:新教师的培养计划

新教师是支撑学校未来发展的一大支柱,他们的培养是一项有计划、有步骤、全方位的教师培养系统工程。 对新教师进行有效的培养,让他们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是提高办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的长远工作,特别是面临扩建后转型发展时期的新馨花园幼儿园,新教师的大批涌入,对幼儿园队伍建设、教师培养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迫使管理者根据现有状况实事求是、全方位关注大批新教师的管理和培养。一是起步训练抓“四早”(内容措施略);二是成长路上抓“三勤”(内容措施略); 三是成功之时抓“两戒” (内容措施略) ;四是评定考核重激励(内容措施略)

第二份:新馨花园幼儿园个别老师三年培养计划(研究生和普通新教师)

在新馨花园幼儿园这个集体中,有两个比较特别的老师,一位是最高学历的研究生吴某老师,一位是基础比较差的盐城幼儿师范毕业的大专生范某老师 。

计划中对两位老师的情况分析必须全面周到:比如毕业的学校与专业,学习成绩与专业情况个性心理素质和总体印象,优点以及不足之处,自我评价等。然后提出具体目标要求,采取相应的培养策略和措施,并告知本人,定期对照分析。 大家知道,对孩子是因材施教,对这两位老师是因人而塑、因人而雕。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他们的变化不断完善。

第三份;新馨花园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计划(略)

以上三份计划因人而异、因团队而异,交揉使用、交揉作用,缺一不可;同时在公开公平公正前提下促使每个人不断错位、填位、进位、适位。

文章后记:一位老师曾经问园长:是什么原因让您如此相信一个只有一年工作经历的教师与一位刚从幼儿师范毕业的学生组合成一个班级的教育搭档?园长回答:一个是信任,第二个还是信任。这两个新教师年终班级家长问卷优秀率达100%,一个奇迹。

篇7

一、“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同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相适应的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劳动者和初中级应用型人才。然而目前相对于高等院校我国中职院校办学条件较差,“双师型”专业老师数量不足,质量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办学机制改革有待突破等,严重制约了中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双师型”教师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职业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空前提高。职业学校与学生越来越多,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但仍不能满足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2004-2008 年连续五年来,职业院校生师比为 18:1,距离教育部提出的14:1 的目标差距甚远。 “双师型”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导致了“双师型”教师普遍工作量繁重,教师疲于应付日常教学和日常管理等琐事,在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往往只能求量舍质。教师没有足够多的时间参与学习与培训,这给“双师型”教师的建设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三、“双师型”教师建设的策略

(一)教师方面:教师要走向自我发展

“双师型”教师的建设,不仅是职业学校、企业和政府的事,更需要教师自身的重视。只有教师个人有自我提高的愿望和要求,积极主动地参与“双师型”教师建设,才能尽快成长为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才能成为可能。

(二)职业学校:创设“双师型”教师建设良好的环境

1、立足培养,积极引进,逐渐完善教师引进制度

“双师型”教师数量的短缺成为职业学校发展函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为解决这一问题,职业学校必须做好教师引进工作,从源头上保证所聘用的教师质量。对新教师的引进、任用不仅可解决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实现教师队伍的梯队化建设。因此,这就要求通过制定合理的人才引进制度,吸引高素质优秀人才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缓解当前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等现状。

2、建立完善的教师激励、评价制度

(1)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

人的行为具有动机性,激励关键在于激发人做事的动机。“水激则石鸣,人激则志乱。”激励制度的建立,是通过一套理性制度化制度来反映激励主体与客体围绕行为动机相互作用,进而鼓励客体行为沿着即定行为导向持续增进的方式。公平理论则认为:一个人在自己因工作成而取得报酬后,不但关心所得到报酬的绝对量,而且会比较所得报酬与付出劳动之间的比率,同其他人进行横向比较,根据对比的结果决定今后的行动。因此,制定公平合理的激励制度是加快“双师型”教师成长的关键。

(2)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

建立“绩效管理”的评价标准。对“双师型”教师的考核参照其职务和岗位职责,结合其在该岗位的培养结果和所作贡献来综合评价。依据教师绩效评价结果,作为教师晋升、加薪、培训等方面的有效凭证。“双师型”教师的评价应实现多种方式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多评价主体结合,注重评价结果的及时反馈,建立完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

3、教师企业挂职锻炼制度化

企业生产一线除了具有最新的技术、工艺、设备外,还有着丰富的实践案例,这些都是理论的来源,也能够有效检验理论,是提升教师专业技能最好的场所和课堂。教师企业挂职锻炼也得到了国家、政府的重视和认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等文件中都明确要求“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

(三)建立校企合作共赢机制,促进校企合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确立企业、行业引领职业教育发展的主体地位。同样地,“双师型”教队伍的建设亦需要发挥企业、行业的引领作用。纵观世界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呈现多样模式,但其共同点在于:企业、行业主导作用的相互融合。但是,在我国,企业在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着明显的缺失。对于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一般都停留在鼓励或倡导层次,存在职业学校“一头热”的现象。为了更好地实现校企之间的合作,企业需要在以下方面予以重视。

(四)政府方面:提供“双师型”教师建设良好的政策和经济保障

篇8

国外通常采取立法形式,促使职校教师培训制度化。美国《成人教育法案》规定联邦政府教育部门负责全国性高等教育师资的培训工作,并要求各州至少设立一至两所高等学校,专门负责进行职校教师培训。同时还规定联邦政府每年必须划拨专项经费用于职校教师培训。英国颁布《终身教育法》,规定职校教师每7年必须轮流脱产进修培训1次,并要求在任何时间都有3%的教师能够带薪进修学习,不断充实专业新知识。

我国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之路上,也应伴随一系列的配套法律法规,以保障职校教师职前培训、在职培训的切实运行。

二、多层面强化激励机制

为培养出更多“双师型”人才,院校应从多个层面采取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鼓励其向“双师型”教师发展。

首先,在薪酬制度方面,可以将教师工资分类更加细化,分为基本工资、技术津贴、绩效工资等大类,这样可保证“双师型”教师在实践培训、实践教学环节的付出有所回报。

其次,在职称晋级时,将“双师型”作为晋级加分的条件之一,可以增强教师自觉、主动地成为“双师型”教师的意愿。

再次,学校对于有意愿接受在职培训或去企业挂职锻炼的教师进行一定的政策倾斜,不但实施带薪培训的政策,且对于培训、进修费用给予适当补贴。

最后,帮助教师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规划中不仅应涉及教师学术生涯发展,也应充分强调教师培训与轮岗规划,努力引导教师发展成为“双师型”人才。

三、整合资源,完善培训机制

职校的教育培训经费来源构成主要是政府拨款。除此之外,职校应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社会服务、与企业合作开发横向课题并参与企业或科研机构的技术开发,或由院校牵头创办附属企业,由此所产生的经济来源可以作为职校教育培训经费的重要补充,以改善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现状。

职校还可利用自身的软硬件资源以及院校所具有的口碑及区位优势,建设功能齐全、适度超前的校内培训基地和专业实训室。这样不但可以落实教学中的实践环节,还可用以培训“双师型”教师。

另外,职校应积极开展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组织教师短期或长期培训,并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双师型”教师素质。对于目前存在的校企结合、产学结合关系不能长期健康发展的问题,解决的根本还需要国家出台政策,对合作双方进行有效制约,促进合作有序发展。在政策上应对开展校企合作的企业方进行一定倾斜,使校企双方利益共存、风险共担,逐步达到学校、企业、教师和学生各方都满意的状态。

四、构建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

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师评价方式为多种评价方式的有机结合,积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针对“双师型”教师和普通教师制订不同的评价方式,并构建以培养“双师型”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为主要评价指标的科学的教师绩效考核机制。

篇9

一、提升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素养的必要性

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我国高职教育体系走向开放以及教师来源多样化的趋势,从战略的高度深刻理解与把握时代的大趋势,探讨“双师型”教师素养内涵,研究“双师型”教师素养培养的策略,总结出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具有推广价值的做法与经验,为当地经济建设和学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实施职业人文教育的骨干力量。所以,“双师型”教师既应具有作为一般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又应具有工程师( 或其他高级专业人员) 的职业素质和能力;既能引导学生的健康人格养成,又能指导学生获得与个人个性匹配的职业能力,是复合型教师。然而,值得关注的是,虽然“双师型”教师遴选标准不断完善,但其中的内容却很少关注教师的人文素养。而且在实践中,教师也较少的关注自身素养的修炼或提升,进而造成了目前大部分“双师型”教师人文素养的缺失。为了更好地实施职业人文教育,发挥“双师型”教师的作用,在今后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中,有必要把人文素养及人文教育能力作为必要条件。根据高职院校开展职业人文教育的基本要求,对教师必须具备的人文素养基础、教育教学方式、行为操守习惯等作出新的规定; 对于在岗的“双师型”教师,要建立健全人文素养培训制度。

二、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素养培养的策略

1.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素养的培训。与其他方式相比,加强高职院校教师职业人文素质培训是提升师资队伍整体人文素养的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有学者概括说,人文教育对教师要求更是相当的高,真知、真信、真行、真情这“四个真”,是通识课教师的必备条件。高职院校要把教师的职业素养培训纳入到培训计划,并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师实施培训活动。建立规范的教师培养制度和师资培训基地。作为“双师型”教师,其别要重视让其定期到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锻炼,参与科研开发和专业生产实践,加深对社会、对科技发展动态与水平的认识,培养社会情感,提升人文素养。针对“双师型”教师, 根据个人不同的经历、资格和能力,分别进行“双师经历”、“双师资格”、“双师等级”教师的资格认定,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素养培养。

2.采取多方式加强“双师型”教师素养教育。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为教师接受人文知识培训,增长人文见识创造条件; 营造形式多样的学习氛围,并制定学习计划,例如规定完成某一人文教育课程学习,充实自身人文素养,并采取自学、课堂讲授、同行交流等多种方式,提升教师素养; 把素养培养纳入人才考核及培养计划,有针对性地拓展教师的知识领域,丰富讲课素材; 强调因材施教,根据不同教师的兴趣爱好,方便他们自主选修自己所需要的学习内容。

3.提倡“双师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职业素养。人文理念、人文知识能否被学生准确地理解与掌握,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智慧,取决于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学校可以组织教学研讨及交流,学习先进教育思想,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用人文的观点理解教材、运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用人文的方法参与教学研究活动,教师将会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体验教育教学的人文意蕴,教师的职业素养将会得到不断的提高。

4.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以提升教师素养。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和良好的人文环境无疑将对广大师生素养的提升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这种良好的和谐校园氛围下,广大师生都会自觉地融入其中,熏陶情感,充实精神,升华境界。由此可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提升校园的文化品位,对提升教师素养是大有裨益的。而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既包括优美的校园环境,又包括教师群体良好的文化素养,也包括学校中的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以及颇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等。教师是校园文化的设计者,其师德、学识水平、人格魅力及教学艺术就是其文化素养最具体的表现,教师的素养又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教师在建设校园文化中的主导地位,使高品位的文化素养在教师中得到传承、培育和弘扬,从而创造出浓厚的校园人文氛围。

5.改革教师的评价体系。目前,高等职业院校亟待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将人文教育纳入其中,激励教师积极地开展人文教育活动。例如教师在讲授专业课时,自觉地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贯穿于专业教育始终,充分发挥专业课对学生人文素质养成的潜移默化作用,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专业技术本身是富有人文精神的,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将专业技术的实用价值与人文价值一同展现出来,用自己的认识、理解和感情去影响学生。

三、结语

职业人文素养与教师的经历和学识密切相关,加强素养教育,关键在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人文素养。教书与育人是一个统一的过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然渗透着对学生思想、灵魂的影响; 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和相互促进,是实现人文知识向人文素养升华的必要过程。因此,高等职业院校亟待采取多方式加强教师素养的培养,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将人文教育纳入其中,激励教师积极地开展人文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单春晓.论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 12) .

篇10

一、引言

推进和优化我国高校双语教学是当前教育国际化不断加深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顺应教育发展潮流,塑造出具备国际竞争力和国际交流合作能力的新型高素质人才是我国双语教学的首要目标。双语教师作为其践行者和引领者,是此项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而我国的双语教师队伍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保证我国双语教学顺利开展深入实施,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切实关注,认真思考并且为之付诸行动。

二、我国高校双语教师的现实问题

1.没有专业源头

我国的高校还未设立双语教师专业,这就从源头上阻碍了双语教师的培养。现有的双语教师也未曾受过专业的训练,这就导致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困难重重,难以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效果。总体来说,严重缺乏专业基础,致使他们自主的教学探索和自我完善需要更长的时间,而且未能取得明显的成效。

2.缺乏有效培训

很多的双语教师都能很清楚地意识到自身存在的各类问题,而且他们从心底渴望得到培训受益于完整的培训体系,不断取得进步和发展,从而为我国的双语教学工作献出自己的力量。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双语教师培训点或培训班,不能为双语教师提供专业培训,无法帮助他们解决难题取得进步。

3.数量不足质量不过关

双语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很高,首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其次,要有过硬的英语听说能力,能够完全用英语来教授本专业的知识。能完全达到这高标准的教师少之又少,很多其他专业的优秀教师不能顺利地用英语授课,而很多英语专业的教师又缺乏其他专业知识,根本无法满足双语教学发展的需求。

4.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任何的教学活动都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而双语教学在我国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我们没有总结出统一的教学经验,各专业没有形成科学的教学理论。很多开设双语教学的高校也是因为缺乏科学理论指导,未能取得长足发展。

三、双语教师培养策略

1.开设双语教师专业

落实在高校开设双语教师专业,各大高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色,开设双语教学专业,注重培养专业化双语教师,从根本上保证双语教师的来源,源源不断地为我国双语教学的开展输送专业人才。

2. 建立培训点完善培训体系

有关教育部门可设立全国高校双语教师统一培训点,根据不同专业开设一系列培训课程,选拔国内外优秀双语教学大师担任导师,分期分层次实行集中化高效率训练,尤其是加强训练双语教师的英语听说能力;各大高校可建立自己本学校的双语教师培训班,在周末节假日组织本校的双语教师进行培训学习,给双语教师提供学习机会和交流平台,加强校内双语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切磋,尤其是对于同专业的教师,在提高英语能力的同时也有助于深化他们的专业知识;此外,教育部门和高校可选派有潜力的双语教师参加海外培训,让教师们深入英语国家高校,让他们在精化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充分了解其语言文化,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英语听说能力,改进授课技巧完善授课内容,实现双语教学路上的真正转变,成为优秀的双语教师。

3.注重人才的引进

各大高校可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完善人才引进计划,吸收能胜任双语教学的教师,特别是那些出国留学归来的高素质人才,他们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还有过硬的英语听说能力,而且还带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国际化的教育视野,能使双语教学与国际接轨。此外,各高校还可以聘请以英语为母语的外籍教师,他们用标准的英文传授各专业知识,使学生们在收获专业知识的同时模仿他们的英语表达,提高英语听说能力,为成为优秀的新型双语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4.教研和科研并重

科研带动教学,对某一专业某一时期的教学进行科学地分析和研究,总结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和宝贵的教学经验,使双语教师共享科研成果,并且参考效仿,有助于提升教师整体水平。教研活动也不容忽视,高校可定期组织双语教师参加教研活动,各专业老师可以集体讨论分析,互相学习借鉴交流,共同提高教学能力,从而更好地为本校的双语教学而服务,培养出更多专业人才。

5.健全激励措施

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过硬的英语语言能力,为了一堂成功的专业课他们费尽心思,从备课,课程设计到讲授答疑直至学生完全掌握,整个过程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耐心,可见他们为这项教学活动所付出的努力是巨大的。而且双语教师们为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完善自我,需要频繁地参加国内外培训,各方面的花销也是巨大的。所以,各大高校应该健全激励措施,在课酬方面教研经费培训经费方面都应该加大扶持力度,为双语教师提供可靠地经济支持,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和激情,让他们为双语教学活动积极奉献。

6.完善教学效果的反馈与监督机制

一学期或者半学期结束后,高校可组织学生参加测试,对他们的成绩进行跟踪分析;也可召开师生座谈会,让老师深入学生当中,展开全面调查,认真聆听学生们的反馈,将他们提出的建议和意见集中分析和研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总之,高校应该努力完善教学效果的反馈和监督机制,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袁笃平,俞理明.高校双语教学理念和策略研究[J].中国外语,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