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化建议模板(10篇)

时间:2023-06-12 16:06:5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安全管理化建议,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安全管理化建议

篇1

经过华__*六位老师几天来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公司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复评认证工作即将结束。六位老师分四个小组对公司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工作进行了详细、全面的指导检查,给我们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我们不断改进公司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工作,促进我们进一步深入理解新版标准要求,寻找公司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不足和持续改进的空间。在此,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各位老师来公司进行检查指导,做出辛勤工作和辛苦努力,表示诚挚的感谢!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复评认证工作,是公司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与以前的标准相比,新版标准更强调过程管理化、更强调了PDCA循环模式化,更加突出了“遵守法律法规和污染预防持续改进”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安全与质量、安全与健康、安全与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统一。此次复评认证,提出了()项问题。对此,生产制造部要认真组织有关单位制订整改措施并积极落实。要对各项问题认真查找原因、追溯根源,力求使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各有关单位要以这次审核为契机,举一反三,查找本部门在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漏洞,确保公司顺利通过复评认证。

篇2

(二)着力提高主体责任意识。督促企业主要负责人全面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立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持续改进机制,结合开展标准化达标,落实定期评审和修订制度,确保其有效性和适用性。

(三)认真修订监管工作制度。根据国务院591号令等新法规、规章以及相关实施意见,调整修订危化品安全监管的管理办法、规章制度、法律文书及相关表式、台账;重新明确市、县行政许可的权限、范围、内容,重新编制或优化许可流程及相关文书,调整完善年试行的三个《大纲》及专家审查要点;按新法规要求协调相关部门工作,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四)积极落实相关经济政策。按照政办发〔〕150号文件规定的缴纳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或参加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范围,重新核实名单,督促企业做到应缴尽缴、应保尽保和按时续保。否则,按照《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总局令第15号)第四十二条的规定进行严肃查处。

二、突出重点,切实提升化工行业安全生产可控度

(一)抓好化工企业安全专项整治。继续深入开展化工生产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严格项目准入、严格过程审批。化工集中区外的企业不得进行改变生产品种和扩大生产规模等的扩能改造,涉及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的,必须报当地安监部门备案。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基本条件尤其是安全距离、自动化控制水平等不符合要求以及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必须限期整改;无法整改的,及时提请地方政府依法实施关闭。有关县(市)有关闭、搬迁企业任务的,要督促企业做好关闭、搬迁期间的安全工作,处置方案应及时备案,安全生产许可证及时注销。

(二)加强化工园区安全监管工作。督促化工集中区尽快建成监控平台,对区内化工企业的重大危险源实施集中监控;根据区域化工企业分布特点,建立应急救援中心,完善救援装备及物资储备档案,实现应急资源共享;化工集中区的区域性综合安全评估已通过评审的,督促有关园区按评估报告的要求整改隐患。未通过评审或隐患未整改到位的,要实行项目限批。

(三)提高企业安全生产基础条件。督促企业加强重大危险源监控,健全制度、落实责任、建立档案;加强自动控制系统及安全设施的日常维护,定期进行检测检验,确保正常运行;严格执行危险作业AQ安全标准,健全完善相关台帐、表式,建立作业许可制度,全面开展作业前风险分析,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结合企业实际,制定生产装置定期维护、检修计划和开停车管理制度,并将责任落实到人;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必须全部符合规定要求。

(四)重视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管理。督促企业明确机构、保障经费、健全制度、培训员工、配备用品、完善设施;做好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评价与治理,及时申报职业危害;按规定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场所设置报警、冲洗等设施;建立从业人员上岗前、岗中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档案,切实保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

(五)增强生产事故应急处置能力。督促企业定期修订完善事故应急预案,建立救援队伍,配备应急器材装备并做好维护保养工作,开展专业应急救援培训和演练。建立所有危险岗位的安全操作卡、事故应急卡,对职工进行培训并令其熟练掌握,赋予生产现场的带班人员、班组长、生产调度人员在遇到险情时第一时间下达停产撤人的直接决策权和指挥权。企业每年一次的应急演练由“三挂钩”人员负责指导、监督、见证。

三、夯实基础,不断提高危化品安全监管工作水平

(一)加强对重点工作的监督检查。在按时完成年度执法检查计划的基础上,一季度组织对化工企业主要负责人履职报告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互查或者督查,对有储存设施的危化品经营企业进行安全检查;二季度对企业建立危险岗位的操作卡、应急卡及职工掌握情况进行检查;三季度组织对化工企业的不防静电工艺管道、危险工艺生产装置及高危储罐自动控制情况进行回头看;四季度组织对化工生产企业落实外聘专家检查制度(规范检查行为,减少随意性)和备案情况、危化品生产企业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符合情况(人员调整的必须及时备案)进行检查。

(二)做好安全生产监管基础工作。建立危化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县(市、区)及企业及时录入、更新相关基础数据及资料;市、县安监部门健全“一企一档”、监管工作基本台帐、许可管理台帐等基础资料,完善危化品安全监管工作统计报表制度,提高基础数据报送的及时性、准确性;对危化品安全生产监管检查、行政许可、行政执法、隐患整改等日常监管工作做到“一事一册”。

(三)继续开展打击非法违法行动。对发现的危险化学品非法违法企业(项目),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必要时采取停电、停水、查封等强制措施。对超过试生产期限的企业,责令停止生产,对未及时办理延期手续而继续生产的企业,要作为非法生产查处。加大联合执法的力度,向上追溯原料的来源,向下追查产品的销路,逐步实现从事故管理向源头管理的转移。

(四)深化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活动。督促企业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制度,逐级建立责任制,形成全面覆盖、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做到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严格执行外聘专家安全检查制度,及时上报专家检查、复查情况;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档案,实行一查一册(内容包括:企业自查报告、检查时间、查出的隐患、整改指令书、整改期限、责任人、整改结果),按时上报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对一时难以整改的重大隐患做到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

(五)重视业务研讨与交流合作。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监管工作例会,组织法规、文件的学习辅导,开展经验交流和专题研讨,检查部署专项工作等;根据实际,组织参观学习外地危化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先进经验;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监管业务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基层监管人员业务水平;加强专家队伍管理,探索建立专家考核及退出机制,提高专家服务质量。

四、多措并举,强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

(一)制定计划。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书面告知辖区内所有生产、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化工生产企业、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含经营)企业、加油站都要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及国家相关规定,同时告知其他行业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按其所在行业的安全标准化要求开展达标工作。要督促企业制定详细的达标计划,明确达标时间、工作要求及责任人。

篇3

1.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健全渔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

安全生产,人命关天,没有安全就没有发展。生产问题始终是政府重视、社会关注、关系到和谐稳定大局的重中之重。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渔业生产安全监督,市渔政站、各市属水库管理单位、各乡镇要真正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将本单位、本片区的渔船安全生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加强对渔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领导,做到年度渔船安全生产工作有步骤、有措施、有落实,确保成效。

对渔业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建立由市水利局——市渔政站——水库管理单位、乡镇水利员——渔船船主的监督管理体系,健全工作网络,要层层签订责任书,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浙江省渔业管理条例》第三条规定“乡镇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村民委员会、渔业专业合作组织应当协助做好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及市属水库管理单位要负责抓好本辖区内渔船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工作,认真签订渔船安全生产责任书。乡镇水利员是各乡镇渔船安全管理工作的责任人,必须切实加强对本乡镇渔船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工作。

2.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努力创造渔船安全生产的良好环境。

各级管理机构和乡镇水利员要加强自身对《安全生产法》、《浙江省渔业船舶管理条例》和上级有关安全法规的学习,增强渔船安全生产管理者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努力营造学法、守法、护法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管理者自身依法管船的水平。其次,要面向渔船船主开展安规宣传教育。要通过业务培训、专题辅导、印发资料、上门宣传等形式宣传渔业船舶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安全作业规定,增强渔船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安全意识,让渔(农)民自觉接受安全生产管理,使渔民群众真正从思想上重视安全,牢记法规,把保安全转变为自觉行动。

3.依照规定,严格检验,切实提高渔船适航性能。

市渔政站要认真做好捕捞渔船登记发证和年检工作,认真把好检验关,对全市捕捞渔船要逐一进行检验,登船检验率必须达到100%,对质量不好、修理不到位的渔船应坚决要求修补后检验签证;对渔船救生、消防、信号等设备配备不足或安装不规范的,坚决不予办理年检手续,并要求限期整改后再次检验。坚决取缔“三无”作业渔船,从源头上抓起,消除渔船不安全因素,确保渔船检验安全可靠。

4.规范管理台帐,强化管理行为

为进一步提高渔业安全管理水平,切实把渔业安全生产做细做实,各乡镇、市属水库管理单位要重视安全生产管理台账建设,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台账、安全检查及整改台账,以自查的形式,深入调查研究,对当前辖区内渔船数量、质量、作业方式、渔民素质、安全设施配备等情况逐一进行检查登记,及时建立渔船管理档案,做到基本情况心中有数,便于经常性地对照检查本辖区本单位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便于了解安全生产责任制及有关渔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制定和落实情况,渔业安全事故应急反应及调查处理情况等,促使安全生产检查更加规范化、条理化,对存在的不足,要查漏补缺,举一反三,夯实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基础。

5.建立长效机制,提供预警服务。

通过手机短信服务平台,在汛期和台风季节可及时灾害性天气的气象信息、汛情通报等预警服务,提醒渔民注意防范安全。各乡镇、水库管理单位要结合渔船安全生产责任书签订工作,开展渔船安全基本情况普查,建立“渔船基本情况统计表”,健全渔船安全生产信息库,应尽快登录辖区渔民手机号码上报水利局渔政站,以便尽快建立渔民手机短信群发服务平台。

6.强化监督,努力消除渔船安全事故隐患。

各级管理机构和主管单位要经常性组织开展渔业安全生产检查活动,严肃查处不适航渔船下水作业、违章搭载、违规作业等违法违章行为,消除事故隐患,杜绝渔船事故的发生。要建立安全检查情况通报制度,发现违章渔船,不适航渔船要及时逐级上报,并进行跟踪追查。渔船安全监管工作要做到有检查、有督促、整改、有反馈,提高监管效率。渔船作业要做到四个必须:必须保持良好的适航状态;必须配齐安全救生设备;必须按规定进行生产;必须及时回岸避风。

7.加强考核,认真落实渔船安全生产责任制。

要建立渔船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按照我市年度工作目标,由市水利局领导与各市属水库管理单位,渔政站与登记在册的渔船船主分别签订渔船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各级的工作职责和具体要求,使全市的渔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形成一个责任链。各水库管理单位也要结合实际与渔船拥有者、使用者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确保管理不脱节。要认真从本单位、本库区实际查找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分解、细化内容。要明确职责,真正把渔船安全管理工作目标落实到人到船,使渔船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落到实处。

二、工作目标

篇4

三、亿元GDP死亡率比年下降20%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10万人死亡率比年下降15%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比年下降10%各项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均在省下达的范围内。工作目标2015年。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

同步部署,1.大力宣传安全发展科学理念。安全生产要宣传教育在先。要把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纳入各级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整体规划。共同推进。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深入学习、深刻理解安全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本质要求。要结合实际,深入研究探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安全发展的思路、途径、方法和措施。安全监管监察人员要转变观念,深入基层,积极为企业破解难题,将安全监管监察寓于安全宣传教育服务之中。继续开展“全国安全生产月”安康杯”竞赛和“青年安全示范岗”等活动。

做好以《安全生产法》省安全生产条例》为主体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普及和宣传活动。坚持宣传先行、教育推动,2.强化安全生产法治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法》实施周年日等时段和节点。强化执法,严格监督,达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目的各类企业尤其是高危行业企业要结合典型事故案例,采用有效形式,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普及,提高企业负责人和职工安全生产法律意识,提升从业人员依法维护生命健康权益的能力。

经常报道典型案例,3.广泛开展全社会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舆论监督。各地、各部门、各新闻媒体要加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安全常识,提高全民自我安全防护意识,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舆论氛围。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组织的作用,依法维护和落实企业职工对安全生产的参与权与监督权。制定实施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办法,畅通社会监督渠道,鼓励职工、群众监督举报各类安全生产问题和隐患,对群众举报和反映的安全生产问题,应迅速查实、整改。

实行厂矿(公司)车间、班组三级专题安全教育。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置,4.实行全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企业要进行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员工转岗、轮岗前,进行安全生产专题培训。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要取得安全资格证书,持证上岗。积极开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凡存在不经培训上岗、无证上岗的依法实施停产停业整顿,有关部门不得给予企业及其建设项目资金支持;未对井下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或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导致事故发生的企业,依法予以关闭。

二)严格企业安全管理

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和每个员工,5.不断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经营行为。企业要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等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实行以岗位安全绩效为重点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高危行业企业员工安全生产绩效工资不低于其工资总额的20%管理层的安全生产绩效工资不低于其年收入总额的30%高管层的绩效工资不低于其年收入总额的50%企业要认真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外包工程安全管理、安全生产承诺、安全生产预警等安全保障制度。企业要严格查处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行为,严禁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严禁超速、超载、超限运输。凡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的一律依法实施企业停产停工整顿,并对企业和企业主要负责人给予规定上限的经济处罚。对以整合、技改名义违规扩(改)建或边建设边生产的及在规定期限内未按设计方案实施改造或故意拖延工期的非煤矿山,由地方政府依法予以关闭。

配齐安全管理人员以及专、兼职安全员,6.健全企业安全管理机构。企业要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切实保障其工作开展。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存等高危行业(领域)企业从业人员在3人以上的其他企业从业人员在10人以上的应设立分管安全生产的专职领导、专(兼)职安全员。

实行班组班前、班中、班后安全检查制度,7.严格实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企业要把隐患排查治理作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之一。采取岗位日查、班组日查、车间(工段、站所等)周查、作业区域巡查等方式开展日常化的隐患排查,企业主要负责人或主管负责人每月至少组织一次企业内全面的安全检查,切实做到隐患整改责任、措施、资金、时限、预案“五到位”企业要建立重大隐患公告制度,实行由安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为主导的隐患整改效果评估制,做到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闭环式管理。对停产停工整改逾期未完成而复产复工的隐患整改不力发生事故的依法追究企业和企业负责人的责任。

企业的领导班子成员要每周轮流现场带班。非煤矿山带班领导要与工人同时下井、同时升井。建设工程领域推行建筑施工现场项目经理、项目监理等相关负责人在重点施工时段和环节现场考勤制度。无企业领导带班下井或该带班而未带班的对有关责任人按擅离职守处理,8.实行企业领导带班制度。工矿商贸企业要制定领导带班制度实施办法。同时给予规定上限的经济处罚;发生事故而没有领导现场带班的对企业给予规定上限的经济处罚,并依法从重追究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责任。企业带班领导要纳入安全培训范围,保证其具备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和技能。

所有非煤矿山和尾矿库全部达到安全标准化四级。危险化学品生产许可证企业要在年12月底前全部达到安全标准化三级及以上。凡在规定时间内未实现达标的企业依法暂扣其安全生产许可证,9.开展安全达标升级活动。企业要严格执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推进各类企业开展以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开展建筑工地、渡口渡船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升级和重点行业(领域)企业安全评价。地下矿山、露天矿山(包括小采石场)和五等尾矿库须在2011年6月底前全部达到安全标准化五级;2013年底前。责令限期整改;整改逾期未达标的由地方政府依法关闭。

实施现场检测监控,10.加强职业安全健康防护。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作业岗位要依法达到安全防护标准。配备作业人员防护用品,按规定组织员工职业健康体检,做好职业病防治。

三)健全技术保障体系

对可能危及生产安全的技术问题负有处理决策权,11.强化企业生产技术管理。企业主要技术负责人对生产设备、工艺装置的安全性能负技术管理责任。对无法解决的技术问题应立即报告企业主要负责人处理。因安全生产技术问题不解决产生重大隐患的对企业主要负责人、主要技术负责人和有关责任人给予处罚;发生事故的依法从重处理。重点行业(领域)企业技术负责人要具备相关专业技术职称或与主业相关的专科以上学历。大中型企业高管人员须具有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小型企业经理人要逐步达到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非煤矿山、建筑施工和危险化学品企业要配备或聘用注册安全工程师,其他企业应聘请安全技术服务机构或注册安全工程师提供技术支撑。

新建企业要实行计算机集中自动控制。对逾期未安装使用、未达标的依法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车辆运营证等相关证照,12.强制推行先进适用技术装备。井工开采非煤矿山企业要在3年内全部安装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等技术装备;五等以上在用尾矿库要在年底前全面完善值班值守制度和安全防护措施;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专用运输车辆、承压移动罐车、旅游包车和三类以上的班线客车要在2年内安装卫星定位装置;涉及“15种危险化工工艺”生产装置要在年底前实行自动控制。依法实施停产停业、停止营运。

四)强化安全生产监管

政府和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对分管工作范围内的安全生产负责,13.强化一岗双责制。各级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对本地区、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全面负责。分管安全生产工作负责人负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职责。各行各业负有政府管理职能的部门和单位对其主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负责。县(区)政府主要负责人每季至少检查一次安全生产工作,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安全生产工作,并做好检查记录。

实行对县(区)部门和企业并行的网格式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奖惩制度,14.完善目标管理考核奖惩制。健全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增加对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控制和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工作的考核权重,将考核结果作为政府工作目标管理、一票否决”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对目标管理考核先进的县(区)单位予以表彰和奖励。

负责督促、指导、推动各地、各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监管职责。市旅游、教育、经信、公安、环保、住建、交通运输、农业、水利、商务、卫生、国土、工商、质监、气象等部门负责各相关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15.细化安全监管职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安全生产进行综合监管。

建立安全监管部门牵头负责、有关部门配合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机制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牵头负责、相关部门配合的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执法监管工作机制。各级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须制定年度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和方案,16.加大安全监管力度。政府统一领导下。实施对企业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政策措施等情况的监督检查,查处取缔其主管行业(领域)内的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工作配合,并会同司法机关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对拒不执行监管监察指令的企业,依法从重处罚。

明确隐患治理责任、措施、期限和治理督办单位,17.实行重大隐患治理政府挂牌督办制度。各级政府要对辖区内重大安全生产隐患进行分级挂牌督办。并在政府网站和地方主要媒体上进行公告。市政府对跨县(区)或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重大安全隐患进行挂牌督办。挂牌隐患治理后要进行验收销号,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应责令隐患所在单位停止使用、停产或停业治理。

要将未获得土地使用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未按照建设工程基本建设程序要求依法办理相应手续的建设工程项目纳入监管范围,18.加强建设项目安全管理。政府各部门负责其主管行业(领域)内建设项目的安全监管。落实审批和监管责任。严格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监管,企业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应包括安全监控设施和防有害气体、防尘、防火、防爆、排水等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未同时设计的一律不予审批,未同时施工的责令立即停止施工,未同时投入使用的不得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并追究有关单位负责人的责任。井工开采矿山、危险化学品和民用爆炸物品等高危行业企业建设项目不得转包、分包。实行工程总承包的总承包单位应自行完成主体工程结构施工;依法分包的分包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等级。对在项目建设中存在违法分包、转包行为的要立即依法实施停工停产整顿,同时追究项目业主、承包方等责任。城区地面挖掘实行安全确认制度。

建设单位应当将消防设计文件报送公安消防机构。依法应当经公安消防机构进行消防设计审核的建设工程,19.加强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备案、审核和验收的管理。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需要进行消防设计的新建、扩建、改建(含室内装修、用途变更)建设工程。未经消防审核或者消防审核不合格的负责审批工程施工许可的部门不得给予施工许可,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不得施工;依法应当报公安消防机构进行消防设计备案的建设工程,备案后经消防抽查不合格的应当按照公安消防机构的要求整改或停止施工。建设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向公安消防机构申请验收或者报送备案。依法应当进行消防验收的建设工程,未经消防验收或消防验收不合格的禁止投入使用。依法应当进行消防备案的建设工程,备案后经抽查不合格的应当停止使用。

对当地企业包括中央、省驻黄企业实行严格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管理,20.强化属地安全监管。安全监管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组织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安全标准化分级考核评价,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县(区)政府有关部门应每半年向银行业、保险业、担保业等主管部门通报企业安全标准化分级考核评价结果,作为企业信用评级的重要参考依据。

设立乡镇安全监管专门机构,21.加强安全监管机构建设。进一步加强县(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依据监管对象实际状况配备相应的监管人员和装备。设立村、居民委员会安全生产信息员。各级安全监管部门的安全监管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配备须在5年内逐步达到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规定的标准要求。

对事故调查报告有权出具结论性意见。上级安全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下级政府事故查处工作的指导监督。22.加强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负责依法组成事故调查组。

五)建设应急救援体系

建设专业性应急救援队伍,23.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管理工作。各级政府应加大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投入。建设重大危险源远程监测和信息管理系统。增加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建设风景区旅游安全应急救援基地,配备性能可靠、机动性强的装备和设备,保障必要的运行维护费用。

定期开展检查、检测和安全评估。建立安全生产预警预报体系,24.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预警机制。企业要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事故隐患安全监控管理制度。及时主动了解气象、地质灾害等情况,做好应急处置准备。企业要每月进行一次安全生产风险分析,企业内部风险分析报告或预警信息,重点行业(领域)企业要将风险分析报告报当地主管部门备案。

并与地方政府的应急预案保持衔接,25.完善企业应急预案。企业要加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的编制、评审和备案管理。定期开展应急演练,适时修订完善预案。企业要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储备必需的应急救援物资和器材。企业生产现场带班人员、班组长和调度人员在发现事故征兆、遇到险情时,要在第一时间下达停产撤人的命令。对应急处置得力、及时避险的有功人员,企业应予以奖励;对因撤离不及时导致人身伤亡事故的从重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六)严格行业安全准入

制定有关行业安全生产技术规章制度,26.严格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技术标准。各行业主管部门要督促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行业安全技术标准、专项安全技术作业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实施高危行业企业从业人员资格标准。

未经安全评价、未通过安全验收的不得开工建设和生产运营;对已经建设和投入使用的应立即停止建设、生产和使用,27.严格安全生产准入前置条件。重点行业(领域)建设项目在立项和竣工投产前应分别进行安全评价。履行安全评价、验收手续。凡不符合安全生产准入条件违规建设,或拒不履行安全评价、验收手续的由县(区)政府或相关主管部门依法实施关闭取缔。实行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规模、条件限批,提高准入门槛。对降低准入标准造成安全隐患的追究相关人员和有关负责人的责任。

七)完善安全生产政策

并逐年增加,28.加大安全专项投入。各级政府要将安全生产专项投入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加大对政府有关部门安全生产、职业健康工作的经费支持。用好安全专项整治、技术改造、重大隐患治理贴息和补助资金,落实配套资金。市级安全生产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安全监管队伍和装备建设、重大隐患治理和职业危害防治、安全生产技术支撑和应急救援基地及队伍建设。

鼓励其他行业企业参照提取、使用安全费用。安全费用由企业按月提取,29.落实企业安全费用提取政策。重点行业(领域)企业要严格按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费用。计入成本,专户存储,专项用于安全生产。安全费用提取不能满足安全生产实际投入需要的部分据实在成本中列支。加强对高危行业企业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未按规定提取和使用的要立即责令纠正,依法予以经济处罚。

3年后全面实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市安全监管和市保险监管部门在试点工作基础上,30.积极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实行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逐步向安全生产责任保险过渡。建立规范、完备和理赔高效的安全生产责任保险运行管理机制。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按规定享受保险类产品的特殊税收优惠政策。

专项专户用于安全生产宣传培训教育、先进技术装备研发推广、安全生产标准化推广、安全生产奖励支出。31.建立保险产品提取事故预防费用制度。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工伤保险基金每年应从收缴额中提取一定比例保费用于事故预防。

对因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职工死亡,32.严格执行事故死亡职工一次性赔偿标准。从2011年1月1日起。按照全国上一年度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20倍计赔。同时,依法足额及时发放工亡职工一次性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

利用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33.加强道路交通社会救助基金制度建设。建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制度。对伤者抢救费用超过责任限额的未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或肇事后逃逸的进行部分或者全部抢救费用的垫付。市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机构有权向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

鼓励社会搜救力量参与水上搜救行动。对在搜救行动中避免或者减少水上遇险人员伤亡、避免或者减少水上环境污染或重大财产损失、避免险情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特别恶劣气象条件下坚持开展搜救行动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社会搜救力量予以奖励和补偿。34.加快建立水上搜救奖励和补偿制度。制定社会力量水上搜救奖励和补偿办法。

拓宽培训教育渠道,35.加快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培养。健全市、县、乡三级安全培训教育体系。建立安全生产继续教育制度。加快培养重点行业(领域)专业人才和生产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制定实施安全监管人员定期专业技能培训计划。以企业、社会以及政府资助为筹资方式,建设集安全生产科研、教育和培训为一体的省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基地。

八)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确保安全生产总体规划和重点行业安全规划的实施。企业要制定和落实企业发展的安全生产目标、规划和年度安全生产计划,36.制定落实安全生产规划。各级政府要将安全生产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中。保证安全投入和各项安全措施到位。

37.危险化学品企业进入集中园区。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要进入园区、集中区。园区外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要逐步转产、搬迁、改造进入园区。

定期制定淘汰目录并予公布。凡是列入国家、省产业政策淘汰目录的一律停止生产、使用,38.彻底淘汰职业危害严重、安全性能低下的技术和产能。市政府有关部门要对本行业(领域)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职业危害严重、安全性能低下的落后技术、生产工艺和装备设施。由县(区)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强制淘汰。对存在技术装备落后、构成重大安全隐患的企业,应予以公布,并责令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的依法实施关闭。

九)严格落实责任追究

或年度内生产安全事故总死亡人数超控制指标,39.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度。对各地、各有关部门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不合格。或年度内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或挂牌督办的重大隐患未按期完成治理任务而发生伤亡事故的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取消被考评地区和单位年度内各类评先资格。凡受到一票否决”地区和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及分管负责人在下一年度内一律不晋级、不提拔。发生较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根据情节轻重,追究县(区)政府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的责任。

追究事故企业主要负责人责任;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事故企业主要负责人或企业实际控制人的法律责任。对较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负有主要责任的企业,40.实行企业负责人任职资格终身否决制。企业发生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其主要负责人终身不得担任本行业企业的矿长(厂长、经理)对非法违法生产造成人员伤亡的以及瞒报事故、事故后逃逸等情节恶劣的依法从重处罚。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对终身不得担任有关行业企业矿长(厂长、经理)人员的任职情况进行监督,凡违反规定任用其担任矿长(厂长、经理)对任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有关责任人给予处分处罚。

以及重大隐患整改不力的企业,41.建立企业安全生产信用挂钩联动制度。对发生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并负有主要责任的企业。市安全监管部门要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向社会公告,并及时向市发展改革、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和人行支行等部门和单位通报,自通报之日起一年内对企业在新增项目核准、用地审批、证券融资、银行贷款等方面予以限制和制裁。

篇5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087-02

中央县医院能力建设使基层医院信息化建设得到了迅猛发展,医院信息系统已成为建设现代化医院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和支撑环境。随着越来越多的传统的手工流程逐步转变为软件信息处理流程,医院业务对于信息系统的依赖也越来越强,但信息安全是网络时代产生的一个困扰所有使用者的问题,尤其是医院业务所产生的数据具有隐私程度更高的特点,对于数据传输与数据存储的安全性的要求更高,因此保障医院信息的安全性成为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的关键问题。信息安全管理是通过维护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与可用性来管理并保护组织所有的信息资产的一项体制。

1 医院信息安全现状

文献对湖北省医院信息安全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调查结果如下:

医院网络安全措施方面,湖北省98.10%的二级及以上医院已采用网络安全措施,其中应用情况比较好的有防火墙设备、上网行为管理和域用户管理模式,应用比例如图1所示。

体系结构安全措施方面,医院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安全措施主要包括服务器双机热备、服务器集群、容错机、服务器负载均衡等,湖北省二级及以上医院信息系统总体采用率如图2所示。

数据安全措施方面,数据安全是通过数据冗余、密码认证等措施以防数据因系统硬件或软件故障而引起数据丢失或泄漏的一种措施。调查结果显示:应用率较高的安全措施,如数据库镜像备份、数据冷备份和数据离线存储的应用率如图3所示。

医院信息安全制度和应急预案方面,93.51的二级医院已制定医院信息系统应急预案,其中制定比较完善的占30.93%;95.35%的三级医院制定了医院信息系统安全制度与措施,其中比较完善的占46.42%。

卫生部印发的卫办综发[2011]39号《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1.0版)》中对医院信息平台的安全体系框架给予了指导说明,如图4所示。

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安全体系总体框架包括:安全基础设施、安全技术、安全管理三部分:

(1)安全基础设施主要为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安全运行所需的防护部件,通过安全基础设施的安全互联、接入控制与边界防护、区域安全、通信安全、数据传输安全和安全管理等,为形成一体化的安全防护体系奠定基础。

(2)安全技术包含安全计算环境、安全区域边界、安全通信网络、屋里安全及安全管理中心五个方面。

(3)安全管理建设需建立相应的信息安全管理机构、制定相应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设置平台运行所需的人员、岗位,建立对系统在运行开发过程中的制度,同时通过日常巡检、咨询、评估等运行管理来发现安全隐患并予以改进与提升。

2 医院信息安全管理实践措施

孝感市某医院自2008年起开始全面建设医院信息化,在软件信息系统功能不断提升改进的同时,也不断地探索实践信息安全保障的方式,形成了如图5所示的医院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框架。

2.1 网络安全管理

2.1.1 安全网关技术

采用路由器与防火墙相结合的Juniper SSG安全专用网关,通过网络和应用层防护技术,用于阻断蠕虫、间谍软件、木马、恶意软件和其他新兴攻击。此外,SSG安全网关设备还整合了防火墙系统ScreenOS,Juniper J系列路由器的广域网接口模块以及JUNOS系统广域网封装协议,以提供整合的安全和路由特性,可同时部署为防火墙和路由设备。

(1)内外网隔离:医院内网与外部互联网通过防火墙设置实现了内外网隔离,保证内网安全性。

(2)安全防护与效能:通过使用验证的防火墙与丨 PSec VPN,加上UTM安全防护功能,包括IPS、防毒(包括防间谍软件、防广告软件、防钓鱼攻击)、防垃圾邮件,以及Web过滤。

(3)网路分段功能:提供一组网络分区特性,如安全区域、虚拟路由器和虚拟局域网等,允许管理员将网络分割成不同的安全区域以部署不同的安全策略,从而为不同的用户群提供不同级别的安全性。

(4)防火墙技术:通过防火墙技术,实现网络攻击检测、DoS和DDoS防护、用于数据包碎片保护的TCP重组、异常数据包防护等功能。

(5)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通过可定制的规则对本地的运行程序、注册表的读写操作、以及文件读写操作进行判断并允许或禁止。通过将入侵检测与防御软件安装在硬件防火墙上,实现高端安全功能整合。

(6)日志记录和监视:日志记录和监视功能能够实现监控多个服务器的系统日志,可进行路由跟踪,可使用VPN隧道监视器。

(7)管理:具有本地管理员数据库与外部的管理员数据库,用户级别分为根管理员、管理员和只读用户级别。

2.1.2 上网行为管理

通过将上网行为管理硬件部署在防火墙与交换机之间,实现P2P流量管理、防止内网泄密、防范法规风险、互联网访问行为记录、上网安全等多个方面的功能。

(1)防止带宽资源滥用:通过基于应用类型、网站类别、文件类型、用户/用户组、时间段等的细致带宽分配策略限制P2P、在线视频、大文件下载等不良应用所占用的带宽,保障院内业务应用获得足够的带宽支持,提升上网速度和网络办公应用的使用效率。

(2)防止无关网络行为影响工作效率:上网行为管理产品可基于用户/用户组、应用、时间等条件的上网授权策略可以精细管控所有与工作无关的网络行为,并可根据各组织不同要求进行授权的灵活调整,包括基于不同用户身份差异化授权、智能提醒等。

(3)记录上网轨迹满足法规要求:上网行为管理产品可以帮助组织详尽记录用户的上网轨迹,做到网络行为有据可查,满足组织对网络行为记录的相关要求、规避可能的法规风险。

(4)管控外发信息,降低泄密风险:上网行为管理产品充分考虑网络使用中的主动泄密、被动泄密行为,从事前防范、事中告警、事后追踪等多方面防范泄密,为组织保护信息资产安全,降低网络风险。

(5)为网络管理与优化提供决策依据:上网行为管理产品提供了丰富的网络可视化报表,能够提供详细报告让管理者清晰掌握互联网流量的使用情况,找到造成网络故障的原因和网络瓶颈所在,从而对精细化管理网络并持续加以优化提供了有效依据。

(6)防止病毒木马等网络风险:通过上网行为管理产品,利用其内置的危险插件和恶意脚本过滤等创新技术过滤挂马网站的访问、封堵不良网站等,从源头上切断病毒、木马的潜入,再结合终端安全强度检查与网络准入,DOS防御、ARP欺骗防护等多种安全手段,实现立体式安全护航,确保组织安全上网。

2.2 外部访问安全控制管理

2.2.1 外部公众访问医院宣传网站的安全管理

对于医院对外宣传网站服务器,通过内网IP映射为外网IP,实现外部访问,同时也保证了内部网站服务器的安全性。

2.2.2 外部开发与维护人员远程访问系统安全管理

医院外部开发与维护人员远程访问系统皆通过VPN进行访问(虚拟专用网络)。VPN主要采用了隧道技术、加解密技术、密钥管理技术和使用者与设备身份认证技术保证连接的安全。

(1)为不同接入用户分别建立独立的VPN连接用户:不同类别用户各自拥有独立的VPN连接用户,例如,对于信息中心人员,每位员工拥有各自VPN用户名及密码,对于外部厂商人员,为每个厂商分配了VPN连接用户,以在需要时区分远程连接操作的操作者。

(2)安全特性:VPN后台管理可以为设置VPN访问策略;可以通过连接监控器管理历史VPN连接访问记录。

2.3 数据库安全管理

数据库是医院信息系统数据存储的核心,数据不仅是各个应用系统的基础,也是医院的重要资源。数据安全是医院信息系统安全的核心部分。

数据库的安全威胁主要有三种:篡改、损坏、窃取。在数据库安全管理层面,提供4种安全管理策略。

2.3.1 用户注册管理

系统管理员为不同类别用户注册不同用户名,以方面针对性地进行权限管理与权限控制。

2.3.2 身份验证管理

身份验证管理包括数据库服务器登录的身份验证管理与数据库本身的登录身份验证管理。所有的用户登录均需要通过验证用户名与密码。系统管理员按操作规程定期修改数据库服务器密码。

2.3.3 存取控制管理

对分配给数据库进行操作的用户根据用户类型进行存取权限控制管理。例如管理员类用户具有最高的读写、删除权限。

2.4 应用系统权限管理

医院所有应用系统通过集成平台集成到统一的医院门户中。门户下的应用权限分为两级权限管理:门户权限管理与应用系统内部权限管理。门户系统权限设置基于用户角色进行权限分配,医院员工通过分配相应角色使用门户功能;系统功能权限主要控制操作人是否可以进入该功能。

2.4.1 角色设置

医院对相关的角色进行整体分类,划分了以下角色:医生、护士、药剂科、门办、医务处、医保办等、职能科室负责人、医院副职领导、院长、系统管理员、其他角色。

2.4.2 系统功能权限设置

将系统功能进行类别的划分,例如业务处理、财务状况、医疗动态、药品信息、病人资料、人事行政、总务后勤、其他信息、系统维护。

2.4.3 角色具体权限分配

对所建立的角色分配权限,当新用户加入时,通过为用户分配角色,实现相应功能权限的分配。例如000586王新军药剂科管理员,具有药库系统;药库查询;药库报表;药库维护;门诊发药;工作报表;统计查询等权限。

2.5 院内终端设备安全管理

2.5.1 操作系统登录用户设置

院内所有终端电脑登录用户设置为不具有操作系统管理权限,同时对涉及安全操作功能对登录用户进行了屏蔽。保证了用户登录操作系统进行应用系统操作的同时,也不会因其他误操作引起终端电脑产生安全漏洞。

2.5.2 终端电脑设置不能访问外网

院内所有终端电脑安装默认设置为不能访问外网,只需接入医院内网以满足医院业务应用操作需要。如因业务需要确实需要接入外网的终端,须经院内审核后进行设置。防止因终端电脑任意访问外网所导致的网络病毒的威胁及黑客攻击。

2.5.3 终端电脑禁用USB接口

院内所有终端电脑操作系统设置为禁止使用USB接口。如因业务需要确实需要开通USB接口,须经院内审批后进行设置开通。防止因接入可能存在病毒及木马的USB设备而引起的终端电脑病毒感染,避免终端电脑的文件及信息被窃取。

2.5.4 终端电脑安装安全防护软件

院内所有终端电脑上都安装安全防护软件对终端电脑进行系统与文件的安全保护,对有威胁的文件进行过滤及清除。及时发现、定位及清除病毒文件,为终端电脑提供实时的安全防护。

3 结束语

医院信息安全作为医院信息化管理的关键工作之一,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医院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建立有效、健全的安全防御体系来全方位的防止来自网络内外的威胁,最终达到保护医院信息安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孟一清.浅谈医院信息安全管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1,8(12):168-169

[2]陈敏,郑见立.湖北省医院信息安全状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5):20-21

[3]石凌云,詹建国.计算机网络安全服务器入侵与防御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6(15):4116-4119

[4]房宁.基于VPN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1:32-33

[5]陈凌平,马宗庆,郭振华.医院信息系统安全与管理建设浅谈[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0,16(3):21-25

篇6

随着国家大量新型建筑及高层建筑的发展,当前建筑物越来造型新颖并且越来越呈现多样化的发展,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的管理,安全管理做为项目管理中的重要一项内容,在今天以人为本的的社会环境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为新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新的安全管理方法,在工程中越来越受到参建方的重视。

1 新的安全管理理念

1.1 生产施工安全管理进入新时期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颁布实施后,建设部和各地区加快了制定修改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规范的步伐,建筑安全法规体系初步健全完善。建设部颁布了《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考核暂行规定》、《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审定了有关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标准。

1.2 不安全企业将没有生存空间

可想而知,那些工作环境恶劣、事故频发的企业只能让人望而却步;失去社会声誉的企业必将被社会淘汰。谁不遵守安全施工规章法律,将无法承揽施工业务,企业将失去市场竞争的机会。

1.3 树立“安全第一”是思想

显然安全是一种状态,效益是一种结果。然而两者之间又有内在联系,安全是取得效益的手段和前提,效益的本身就包括安全的内容,没有安全也就没有效益。所以“安全第一”是不容置疑的。

1.4 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主题

“施工安全”与“生产安全”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表达,揭示人的生存价值和人权的基本含义,也是现代化企业生产经营中一个永恒主题,因此企业安全文化导向是引导企业职工自身追求安全,并与企业的生产与经营目标相一致,并能够始终如一地执着共同的利益、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这应该是现代化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模式。

1.5 安全生产是一门科学,安全管理是系统工程

安全管理学仅仅凭一般性常识与经验是不够的,必须采用科学的手段和先进的计算方法才能找出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各种技术措施。

2 现代化的安全方法

2.1 安全管理

以安全为目的进行有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方面的活动。是企业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控制事故可以说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而控制事故最好的方式就是实施事故预防,即通过管理和技术手段的结合,消除事故隐患,控制不安全因素,这也是“预防为主”的本质所在。

2.2 事故、预防和控制

对于事故的预防与控制,应从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三个方面入手,采取相应措施。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必须在上述三个方面实施预防与控制的对策,并保持三者间的均衡,合理地采用相应措施,或结合起来使用上述措施,才有可能性搞好事故预防工作。

2.3 人机(环境)匹配法

事故的发生往往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因此,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主要应当防止出现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人和环境的特点,使之在工作中相互匹配,提高工作的良好环境,对防止事故的发生十分有益。

3 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

为了防止出现人的不安全行为,首先,要对人员的结构和素质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容易发生事故的人员层次和个人以及最常见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然后,在对人的身体、生理、心理进行综合考察的基础上,合理选配人员。

可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①职业适应性检查;②人员的合理选拔和调配;③安全知识教育;④安全态度教育;⑤安全技能培训;⑥制定作业标准和异常情况处理标准;⑦作业前的培训;⑧制定和贯彻实施安全生产规章制度;⑨开好班前会晨会;⑩实行确认制;11作业中的巡视检查监督指导;12竞赛评比,奖励惩罚;13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和活动。

4 防止物的不安全状态

为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应把重点放在提高技术装备(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建筑设施等)的安全化水平上。技术装备安全化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安全管理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以说,技术装备的安全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工伤事故职业病的发生概率。为了提高技术装备的安全化水平,必须大力推行本质安全技术。具体地说,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4.1 失误安全功能

指设备、设施或工艺技术具有自动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功能,操作者即使操纵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和伤害。

故障安全功能指设备、设施发生故障或损坏时还能暂时维持正常工作或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

4.2 全面安全管理

全面安全管理就是在总结传统的劳动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管理方法并通过全体人员确认的全面安全目标,对全生产过程和企业的全部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和协调一致的综合管理全面安全管理一般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1)全面安全目标管理

安全生产既针对生产作业的人、物、环境,又贯穿于企业各部门的业务,无论哪一方面,都应当考虑安全。例如,有工艺安全、环境安全、人身安全、施工安全等等。安全管理必须对这种全面安全内容进行管理,使之都有明确的目标,而且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或可能性达到的目标。但是,在考虑生产活动的同时还应当考虑与人有关的家庭、环境卫生、生活等方面对生产、业务活动的影响因素,并明确其目标。

(2)全员安全管理

单位全体成员都与安全生产有直接的关系。每个人都重视安全生产,都从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搞好安全,创造出良好、融洽、文明、舒适的作业环境,就能够保证安全工作真正得到落实。

全员安全管理就是以各级领导为核心作用广大职工共同参与全员安全管理,如企业开展的各级组织一起抓安全。

(3)全过程安全管理

全过程安全管理是指企业应抓好一个工作项目的全部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

(4)全部工作安全管理

在各部门生产过程中之间形成多层次和多级的安全管理形式,进行安全管理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要融入企业总的管理体系中,在安全生产方面尽可能达到高水平,并以满足安全法规要求为最低标准。

(5)安全目标管理

从上到下确定安全工作目标,并为达到这一目标制定一系列对策措施,开展一系列的组织、协调、指导、激励和控制活动。

综上所述,只有具备了现代化的安全思维以及运用现代化的安全管理方法及手段才能保证建筑工程“事少发,人少亡”,企业才能在竞争激烈的今天生存而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F745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口危险化学品的品种、数量、来源越来越多。检验检疫部门在对进口危险化学品检验监管中,屡次出现质量、安全、环保和欺诈等问题,甚至个别进口产品质量低劣,包装泄露等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为此,通过对2015年我国进口危险化学品情况及质量情况进行科学分析,结合多年来的工作实践,提出提高进口危险化学品质量安全水平和科学、有效检验监管的意见和建议。

一、我国进口危险化学品现状

(一)进口贸易情况

1.进口量

以2015年度为例,全国进口危险化学品检验96460批次,9265.79万吨,货值522.27亿美元,重量和货值同比分别增长4.18%和-23.90%; 2015年度进口和2014年度基本保持稳定,但货值降幅较为明显,与全球大宗资源类商品贬值具有较大关系。

2.进口类别

进口危险化学品主要有三大类(第3类易燃液体、第2类易燃气体和压缩气体以及第8类腐蚀品)共994个品种(较2014年度1034种减少40种)。

3.运输方式

进口危险化学品采用海运、陆运、空运三种方式运输,其中海运有散装运输和集装箱运输两种形式。散装运输的进口危险品品种少、批次少,但重量大、货值大;集装箱运输的进口危险品品种多、批次多,但重量少、货值低。由于物流成本上的优势,大宗进口危险化学品基本采用散装海运方式进口,主要有硫磺(UN1350/2448)、丙烯(UN1077)、1,4-二甲苯(UN1307),苯乙烯(UN2055)、苯(UN1114)等几十个品种。包装进口危险化学品采用空运包装、陆路或海运集装箱运输,品种达900多个。

(二)进口来源和品种分析

1.来源分析

2015年度,全国进口危险化学品来源于90个国家和地区,较2014年度的132个国家和地区有一定幅度的减少。进口批次排名前十位分别是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德国、美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新加坡、保税区、法国等(除美国和德国之外,其余都是我国的周边国家),这十国2015年共进口76690批次,占全年96460批次的79.50%。

2.品种分析

进口品种批次排名前十为含易燃溶剂的油漆、辅助材料及涂料、含易燃溶剂的合成树脂、硫磺、苯乙烯、1,4-二甲苯、正丁醇、甲醇、印刷油墨、2-丙醇、丙烯。进口品种以货值排名依次为天然气、1-4二甲苯、苯乙烯、丙烷、丙烯、甲醇、乙烯、硫磺、含易燃溶剂的油漆、辅助材料及涂料。

二.我国进口危险化学品质量安全现状

以2015年度为例,全国进口危险化学品不合格7533批次,432.13万吨,货值23.19亿美元;不合格产品来源于68个国家和地区。按不合格批次排列,从高到低的进口口岸依次为广东、上海、山东、天津、江苏。有大约50%的进口危险品品种存在不合格情况,不合格项目包括安全标识不合格、包装不合格、品质不合格、数重量不合格和其他不合格等五类。

(一)不合格种类及来源分析

1.不合格品种分析

2015年度,全国不合格进口危险化学品共涉及462个种类。主要不合格品种有含易燃溶剂的合成树脂;含易燃溶剂的油漆、辅助材料及涂料;印刷油墨;含易燃溶剂的胶粘剂;聚苯乙烯珠体[可发性的];蓄电池[注有酸液];苯乙烯和硫磺共九个品种。其中含易燃溶剂的合成树脂项和含易燃溶剂的油漆、辅助材料及涂料进口批次最多,不合格率也最高,占总不合格批次的45.17%。由于这两个品种基本是定量小包装,加上货值偏低,由于部分国家地区尚未实施GHS制度等原因,造成危险公示信息等不符合我国规定要求。

2.不合格类别分析

第3类易燃液体、第2类易燃气体和压缩气体以及第8类腐蚀品均出现不合格情况,不合格批次最多的与往年一致,依然是第3类易燃液体。

3.不合格项目分析

安全标识不合格的主要品种有含易燃溶剂的合成树脂和含易燃溶剂的油漆、辅助材料及涂料。包装不合格的主要有含易燃溶剂的油漆、辅助材料及涂料和蓄电池[注有酸液]。品质不合格主要有硫磺、丙烷和液化天然气等三个品种。

4.不合格来源分析

进口不合格产品主要来源国家(批次排名前五)有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美国和德国,上述五个国家与地区也是我国进口危险化学品的主要来源国,2015年,共检出来自上述五个国家和地区不合格进口危险化学品5492批。

(二)不合格项目及原因分析

进口危险化学品不合格项目有安全标识不合格、包装不合格、品质不合格、数重量不合格和其他不合格等五类,不合格情况分别如下(为便于说明,同批货物有两项不合格的只计一项)。

1.安全标识不合格

共6303批次、139.36万吨、11.65亿美元。安全标识检验不合格项目主要有:一是未加贴中文危险公示标签或者未随附中文安全数据单,二是中文危险公示信息(标签和安全数据单)的格式及内容不符合我国国家标准的要求。2015年,安全标识不合格批次占总不合格批次的83.67%。经分析,安全标识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一是不少进口商对我国法律法规规定不熟悉或进口商未将有关要求通报供应商,信息传递机制失效;二是国外供应商、生产商未对我国相关规定给予足够重视,考虑到贸易成本等因素,不配合转换格式或语言,不愿意额外承担人工加贴标签的成本;三是国内最终用户只注重进口产品的使用性能,对危险化学品安全标识有关要求不明确,造成进口危险化学品无UN标识、中文危险化学品公示标签不规范或者没有中文安全标签和安全数据单等不合格;四是各国危险化学品包装管理的程序和尺度、GHS制度的执行内容上存在一定差异,导致安全标识信息不合格等;五是由于GHS制度是我国对危险化学品标签管理的参照原则之一,但其和我国的强制性技术规范有所不同,部分企业草率地将我国对于进口危险化学品的管理要求完全等同于GHS、TDG等国际规则要求,导致化学品安全标签不规范;六是部分进口危险化学品,由于其生产企业多为跨国集团公司,其供货地遍及全球,为适应不同国家对于危险化学品管理规定要求,这些企业都有自己独立的标签管理系统。在产品进口至中国时,无法有效匹配我国的政策法规要求。七是部分国外发货人对其产品信息保护严格,为避免有效成分泄露造成知识产权被侵害,或供应商信息被获知导致损失,往往有意隐去部分信息。

2.包装不合格

2015年,包装不合格的共176批次、899.14吨、337.62万美元。包装不合格批次占总不合格批次的2.34%,较2014年的2.44%相比,略微有所下降。包装不合格项目主要有:一是未使用具有联合国危险货物包装代码的包装,而是使用了只适合盛装一般化工品的普通包装;二是进口的危险化学品包装在运输、搬运和储存等环节出现包装破损、渗漏、泄漏、变形和开裂。经分析,包装不合格情况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一是装、卸货过程的野蛮操作,并且未进行防护或防护措施不当导致包装破损,内容物撒漏;二是各国对危险化学品的归类尺度不同,执行GHS的进度不一,部分纳入我国《危险化学品名录》的产品在输出国属于普通货物;三是部分国外发货企业对相关政策不了解或随意选择包装容器。

3.品质不合格

2015年,品质不合格共110批次、141.37万吨、货值2.96亿美元。品质不合格批次占总不合格批次的1.46%,较2014年相比,品质不合格情况下降明显。品质不合格基本全部属于大宗散货进口危险化学品,主要有硫磺、液化石油气等。产生品质不合格的原因主要为原料品质波动、生产工艺不稳定或对产品除杂和脱硫不到位,一般不涉及安全、卫生、环保等要求。由于国内对相关进口产品具有一定的需求,对产品品质要求有所放宽,故在其品质能满足国内收货人的生产或贸易需要时,国内收货人多数选择让步接收。

4.数重量不合格

2015年,数重量不合格共142批、134.76万吨、7.46亿美元。数重量不合格情况有所增加,主要集中在苯乙烯、丙烯等大宗散装运输危险化学品,造成数重量不合格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一是国外发货人在装货时候未精确灌装,且多数为少装,尤其是对于货值较高的化工原料,尽量按照下限控制灌装重量;二是装货港和卸货港地理环境、温度等不同造成密度差异,从而引起数重量的不同;三是对于衡器鉴重,在长途跨境运输中车辆本身自重会随着油料和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极易造成产品短重;四是部分进口产品在国外的装运计重过程缺乏有效监管。

5.其他不合格

2015年 其他不合格共802批次、16.54万吨、1.08亿美元,其他不合格主要是申报单证问题、工业用途标识问题等。

三、提高进口危险品质量安全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质量安全评价体系

通过构建完善的进口危险品质量安全评价体系,依法有效地对进口危险品进行合格判定和处置,可以降低品质、高污染、有严重安全隐患的产品拒之国门之外,为口岸执法把关提供科学依据。

1.明确危险品范围

当前对于危险化学品的范围界定已成为最为棘手的问题。一是HS编码问题。如以海关HS编码作为实施危险化学品监管的依据,就会出现大量危险化学品未列入监管范围,而归类在同一HS编码下的非危险化学品大量被列入监管范围的问题。二是品名问题。如以危险化学品名称作为实施危险化学品监管的依据,就会出现品名与成分难以严格对应的问题。三是混合物界定问题。建议总局在《法检目录》调整时,将《危险化学品名录》的进出口危险化学品全部纳入《法检目录》内,同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不断完善补充《危险化学品名录》。

2.规范分类鉴别报告

《危险特性分类鉴别报告》是判定该货物是否为危险化学品及其危险类别、使用包装类别的主要依据,是口岸查验的基础。目前“危险特性分类鉴别报告”有近10种,不仅分类鉴别报告名称不一,而且出具报告的单位和内容格式也不尽相同。30号公告中涉及的《危险特性分类鉴定报告》、安全数据单、危险公示标签出具单位的资质和法律地位未明确,可能导致在检验监管环节中,无法做到对相同出口货物的一致性管理。因此建议研究出台相关的规范文件,对危险特性分类鉴别报告、危险公示标签和安全数据单格式、内容等进行统一和规范,对各种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标准、限量标准和检验方法等技术规范也需要尽快制定。

3.规范大型容器和TANK罐包装监管

企业提供的大型容器和TANK罐包装监管报告版本众多,有中国船级社检验证书以及不同版本及签发单位的TANK罐证明等;报告内容格式差别也较大,且普遍没有对于适用危险化学品包装容器类别的分类说明,以及拟装货物状态的说明,这都给口岸查验判定和监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建议通过出台有关文件,规范大型容器和TANK罐包装的检验依据,明确证明证书格式要求,便于检验检疫机构开展有效监管。

4.加强口岸能力建设

一是口岸应调整和加强进口危险品的执法把关力量;二是发挥专家的“传帮带”作用,定期开展各个口岸的检验执法人员培训和交流活动;三是提高实验室的技术保障能力,解决“检不全、检不快”的问题;四是开展全国性的监督检查,以提高工作质量和执法统一性。

(二)构建质量安全信息平台和预警机制

1.搭建危险化学品信息共享平台

由于不同实验室引用数据库或采取实验方法的不同,国际危规号要求不同,在危险特性的判断上难以维持统一标准,目前还存在着同一种危险化学品在不同实验室进行危险特性分类鉴别后,得出的危险品分类结果不同的情况,甚至在是否危险化学品或危险货物的关键问题上产生分歧。为此,建议搭建危险化学品信息共享平台,由各危险化学品分类鉴别实验室将已明确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数据单、危险公示标签样本共享。同时,在平台中持续维护更新国内外标准、法规资源信息共享、分类整合,建立完备的标准及法规数据库,实现相关标准、危险化学品数据资源、TDG、IATA、GHS等国际规章以及危险化学品安全防护数据的实时上传与查询。

2.建立风险分析和预警机制

围绕安全、卫生、环保和防欺诈,开展进口危险品的动态监测研究,全面收集、汇总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不同品种的进口危险品的风险信息并进行分析,及时向公众进口危险品安全、危险特性和预警信息。

(三)提升口岸检验监管技术水平

1.加强政府监管部门合作

危险化学品监管工作涉及很多其他政府部门,如检验检疫、海关、海事、安监、环保、公安、交通运输部门等等。建议建立危险品监管信息共享平台,口岸各机构对货物进行共同审核把关,实现信息共享,预防和减少危险化学品事故。

2.指导企业规避贸易风险

一是充分利用现有检验检疫部门的人力资源和技术信息优势,加强对国际危险品市场的规则研究,防止一些国家滥用经济壁垒阻碍国际正常贸易的行为,积极维护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二是提醒收货人在进口前确认货物是否符合我国国家标准;三是要求进口企业尽可能在贸易合同中争取以到货港检测结果作为计价调整依据,以便在货物发生品质不符、重量短少等问题时,能有效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加强重点环节检验监管

一是继续把好危险化学品安全标识。二是对于可疑进口货物(首次进口或混合组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大成分/组分检测力度,验证是否与公示标签和安全数据单所示信息相符。三是重点关注3类易燃液体及危害等级高的危险化学品的包装情况,检查其包装适用性,是否存在包装破损、泄漏等情况,是否使用符合规定的包装容器、使用方法是否得当、是否有潜在危害等。四是加大对非法检商品的抽查力度,结合集装箱、木质包装检疫查验工作发现未主动申报进口危险化学品,防范进口危险化学品质量安全风险。五是加强进口危险化学品入境后储存运输管理,杜绝储放在非危险化学品专用仓库或是存放仓库缺少与产品特性相适应的防护措施。

参考文献:

篇8

一、突出重点,抓好危险化学品和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

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点多面广,任务很重,工作很多,我们在工作中一定要突出重点,这个重点就是安全监管系统直接监管、直接负责的危险化学品和非煤矿山的安全专项整治,这两项专项整治工作完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安监局工作的好坏,因此,我们一定要狠抓落实,完成好这两项专项整治工作。这两项专项整治任务重,国家、省要求也很高,提出了很多具体要求,对此,我想再强调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是提高认识。各区安监局长要亲自抓这项工作。省委书记俞正声要求各市市长和部门领导必须清楚本地区和本行业领域的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包括油库、危化品企业等容易引起群死群伤事故的重大危险源和隐患,如果不弄清楚、不抓监控、不抓整改、不抓检查、不做预案,发生重特大事故就要追究责任。同样,各区也要做到这一点。

二是要按要求配备力量。各区要有专人负责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部分重点区要安排两名工作人员负责此项工作。安全生产监管的中心工作需要经贸委支持,专项整治工作必要时要集中经贸委力量开展工作,每年至少开展两次集中整治活动。

三是工作要狠抓落实。公安消防部门对全市易燃易爆化危场所专项检查报告中涉及到各区和安监部门的,一定要搞清楚,该关闭的关闭,同时要依法依规进行关闭。要加快重大危险源普查进度,如果重大危险源都不清楚,怎么制定预案啊?目前大多数区的预案还没有通过政府批准,要加快工作进度。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还要做到企业预案和社会预案紧密结合。

非煤矿山的整治工作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矿山数量只能减少,不能增加。特别是洪山、江夏、蔡甸等矿山比较多的区要特别注意。二是矿山规模只能大,不能小。矿山规模小了安全投入就很难到位,就容易引发安全事故。三是安全标准只能高,不能低。禁采区、限采区不能新办矿山;可采区的矿山必须实行机械化开采。

二、协调督办,将其它专项整治落实到位

针对当前我市安全工作中的突出问题,要继续深入抓好人员密集场所消防、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特种设备、烟花爆竹和民爆器材、水上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特别是交通、消防和建筑施工的工作,直接关系到目标管理工作。要以安办名义认真进行协调督办,确保各项专项整治工作到位。

一是要掌握情况。对各项数据要摸准、摸清,为领导当好参谋。二是要主动协调。对跨行业、跨部门的问题进行协调落实。

三是借力督办。在日常工作中如果有重大问题无法解决,也可以借助区政府和区长的力量督办整治,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以安办名义发函进行督办。

三、依法监管,把事故控制在指标范围内

今年发生安全死亡事故的地区比去年明显增多。上半年发生的27起工伤死亡事故中属区的就有15起,涉及到七个区两个开发区,比去年的五个区多4个区,多发生事故4起,多死4人。

区里的安全事故大多发生在建筑、采石和小危化企业。道路交通事故在一些区仍然存在上升趋势,全市1-6月火灾事故死亡人数与去年全年的死亡人数持平,比去年同期多死6人,多伤9人。消防部门要完成今年的安全目标,任务艰巨,压力很大。四项事故指标必须下降,绝对不能超过目标控制范围。因此,各区要特别加大对建筑、采石和小危化企业的监督和管理,深入搞好各类专项整治,严肃查处各类事故,坚决关停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确保今年安全目标的完成。

四、落实责任,抓好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

抓基层就是抓安全生产责任的直接承担者,包括企事业单位职工和城镇、农村的群众。要落实到这一个层面,就必须抓基础工作,就是从提高每一个公民安全生产意识和素质抓起,从完善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抓起,从建立规章制度抓起,从加大安全投入抓起,为安全生产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是要强化责任。领导的安全责任要落实,安监局工作同志承担的责任也要强化。每个人承担什么责任,对上下左右各负什么责任,要明确。工作做得好的,可以对相应的责任人进行表扬和鼓励,工作失误了,也要对相应的责任人进行

教育,适当的时候,也要进行批评,要奖惩分明。工作的好坏,不能凭印象,要根据履行职责的情况,按照目标管理的考核办法,有详细的记载为依据,要做到一切行为有记录。对检查中发现的隐患、提出的整改措施落实到位,切实解决问题。

二是完善制度。安全生产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量大、责任重大,要使工作有条不紊,必须以完善的制度来保证。《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湖北省重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规定》出台了,我们也要有相配套的规章制度来保证实施,真正做到重心下移,关口前移,超前防范,加强督促检查,把监管工作做到位,做扎实,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篇9

一、明确开展财政资金安全管理检查的目的

根据财政部《关于开展地方财政资金安全检查工作的通知》(财库[2009]18号)的要求,省财政厅于3月31日在昆明连云宾馆召开了各州市财政局长、分管纪检监查的副局长、监督检查科科长、国库科科长参加的动员大会,陈厅长作了重要讲话,纪检组唐组长作了检查安排。省厅领导在会上明确,在全省财政部门内部开展财政资金安全检查工作,是为了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安全管理,切实堵塞财政资金安全管理漏洞。从全国全省的总体情况上看,随着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财政资金的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在执行中,由于个别地方财政部门疏于管理,在资金管理上存在漏洞,给财政资金安全带来隐患,甚至造成损失。为避免类似问题出现,有必要在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内部,对现有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以及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和检查,找出制度或者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整改和完善,并不断强化管理。开展财政资金安全管理检查,也是防患于未然、加强财政资金安全管理警示教育的重要方式。希望各级财政部门正确理解,认真对待。

二、检查的主要内容

根据财政部和省财政厅规定,这次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财政资金安全管理十个方面和扩大内需资金安全管理检查,市里不扩大范围,全面按省厅细化、量化的要求进行检查,汇总分析上报。具体检查内容如下:

(一)财政资金安全管理检查的主要内容

1.组织领导方面。检查单位领导是否重视财政资金的安全管理工作,是否对加强财政资金安全管理明确要求,是否及时了解并掌握资金收付管理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思想动态,以及可能对资金安全构成潜在风险的不良嗜好等;是否将财政资金安全管理作为党风廉政教育和法制法纪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定期开展财政资金安全管理方面的教育和培训;近几年是否组织过对内部或下级财政部门的财政资金安全检查工作。

2.制度建设和内控管理方面。检查财政部门是否按照国家有关财政资金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要求,制定资金安全管理相关制度;是否实行严格的内部稽核制度;是否建立规范的内部制衡和纠错机制;是否建立相关岗位的考评制度、奖惩制度和轮岗制度;从事资金收付管理的工作人员是否实行回避制度。

3.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方面。检查财政部门是否按规定业务流程设置满足财政资金安全管理需要的岗位;财政资金拨付管理是否严格执行资金拨付、复核、稽核和单位主管领导审核把关的分工负责制;是否按照工作任务明确规定各岗位的职责权限;是否明确规定拨款人员不得同时负责稽核、账务或档案管理工作;财政总预算会计人员的录用是否经过严格的综合考评;财政总预算会计人员是否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

4.资金收付管理方面。检查财政部门是否建立了科学规范的财政资金收付管理流程;对用款计划是否按预算和项目进度等进行审核;对财政直接支付业务是否要求预算单位按照规定提供票据、合同等相关附件;对财政授权支付业务是否建立严格的额度控制机制;拨款人员是否对各类拨款凭证及其附件的所有要素进行全面规范审核,复核人员是否对拨款人员提交的凭证、单据进行全面复核;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地方,是否已将会计核算中心实有资金账户改为零余额账户;财政汇缴专户、非税收入归集性账户等非税收入收缴账户中资金能否及时进行清算,是否对收缴账户资金进行严格监控;是否对收入退付申请文件的完整性进行审核,退付审核流程是否严格规范。

5.账务处理方面。检查财政部门办理资金支付的相关原始凭单及报表是否及时转交记账人员保管,记账人员是否全面核对后按日及时登录账务;相关会计凭证、会计账薄、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是否按规定建立档案,妥善保管;是否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办理财政总预算会计人员工作移交手续,并制定规范的移交清册;是否按照规范化要求进行年终结账。

6.对账管理方面。检查财政部门负责账务核算的部门是否建立了财政内部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定期或不定期对账制度;是否定期进行账证、账账、账实核对;是否建立了财政部门与预算单位、人民银行国库和银行之间的定期或不定期对账制度;与银行之间对账,是否做到银行存款余额与资金收付明细账全部核对。

7.财政资金专户管理方面。检查财政部门管理的财政资金专户是否在规定的银行范围开设;新增设财政资金专户是否严格执行规定的审批程序;是否按照有关要求对财政资金专户进行清理、归并和撤销;财政资金专户是否全部纳入财政国库部门统一管理;是否建立了财政资金专户管理档案制度;是否建立了财政资金专户管理年度报告制度。

8.印鉴和票据管理方面。检查财政部门负责核算和管理账务是否建立了严格的印鉴和票据管理制度;拨款印章是否安排专人负责管理,是否实行分人分印管理;是否对印章的保管采取了必要的安全措施,能否做到人走章锁;资金收付相关票据、凭证是否安排专人负责保管,是否采取了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是否建立了严格的领用和核销制度。

9.银行管理方面。检查财政部门是否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方式和程序选择银行;是否与银行签订了规范的委托协议,协议中是否明确规定了双方的权、责、利等事项;是否就相关凭证、单据、报表等的传递签订了规范的服务协议,是否严格执行专人送取、交接签字制度;是否建立与银行之间的相互制约机制和相互纠错机制;是否按照有关规定对银行进行年度考核;是否要求银行定期对经办国库收付业务的有关人员进行培训。

10.信息系统管理方面。检查财政部门资金收付管理是否全面纳入信息系统管理;是否明确规定系统维护人员不得办理资金收付业务;是否根据岗位分工情况,设置了不同的系统权限;信息系统相关操作环节是否都设置了安全密码,安全密码是否由专人分别保管;安全密码是否采取定期更改等安全保护措施。

(二)扩大内需资金安全管理检查的主要内容

结合财政资金安全管理检查,省厅决定对*年度和2009年3月底前中央和省、州(市)、县(市、区)扩大内需项目资金筹集、安排、拨付、规模、投向、到位和管理等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根据检查工作需要,扩大内需资金可对部分项目管理和施工单位进行延伸检查。具体内容如下:

1.组织领导方面。是否成立了扩大内需检查工作领导小组,是否设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是否组织过对内部或下级财政部门扩大内需资金安全检查工作,是否建立扩大内需资金安全管理相关协调机制;

2.制度建设和内控管理方面。是否制订了本地区本部门扩大内需资金安全管理相关制度,是否制定本地区本部门扩大内需资金安全管理内控制度;

3.资金安排、拨付、管理、落实、到位方面。资金是否专款专用,是否存在改变用途的情况,各级财政部门是否严格规定了资金下达拨付时限,是否按规定时限下达拨付资金,是否将上级补助资金及时安排、下达、拨付到下级财政部门或项目管理单位,是否及时、足额配套项目资金,是否对扩大内需资金实行专户管理,是否对扩大内需资金实行专户专账管理,购买主要设备、物资是否实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

4.信息系统管理方面。是否将扩大内需资金相关信息系统向财政内部专职监督机构开放,是否搭建有扩大内需资金安全管理信息平台,是否向财政专职监督检查机构定期通报扩大内需资金到位和拨付情况;

5.省以上检查组问题的整改措施及落实情况方面。是否针对省以上检查组的问题进行了整改,是否对下一步加强扩大内需资金监管改进措施。

三、检查依据和检查方式

(一)检查依据。主要包括:《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财政部关于印发(财政预算资金拨付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库[*]60号);《财政部关于加强与规范财政资金专户管理的通知》(财办[*]12号);《财政部关于切实加强地方财政资金安全管理的通知》(财库(*)171号);《财政部关于深化地方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财库[*]51号);《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地方财政国库资金安全管理的通知》(财库[*]115号);《财政部关于深化地方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的指导意见》(财库[2009]1号);《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以及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等有关制度规定和省市制定的相关财政资金管理的制度规定。为便于各县(市)区学习和掌握政策,市财政局已将相关的制度规定汇编成册,供同志们查阅。

(二)检查方式。将按照财政部和省财政厅的统一部署,检查工作由市财政局和各县(市)区财政部门具体组织实施,检查方式以市财政局和县(市)区、乡(镇、街道办事处)财政部门自查为主,市财政局组织检查组进行抽查为辅的方式进行。

市局将于2009年4月下旬派出检查组,对各县(市)区检查工作进行抽查。根据省财政厅要求对所辖县(区)的抽查面要做到100%,必要时对部分乡镇的检查工作进行抽查。抽查由市财政局抽调各县(市)区人员组成,采取交叉检查的方式进行。

(三)检查方法。自查和抽查中,可采取宣传动员、学习制度、对照检查、填报报表、书面汇报、现场核实、当面征询、相关部门核查等方法。

四、检查时间安排

省财政厅规定全省开展检查的时间为2009年4月至2009年5月。按此时间要求,我市开展检查的时间安排是:2009年4月15日前为动员部署阶段,4月16日开始进行自查和抽查,4月30日前全市完成自查和抽查工作,5月10日前完成总结分析和汇总上报工作。各县(市)区要于5月10日前将检查工作总结报市财政局。

市本级的自查工作从今天动员会后即启动。各科室的自查情况和报告于4月20日前报监督检查科,同时抄送国库科。抽查采取科室交叉检查的方式进行,由监督检查科具体安排。

全市财政资金安全检查情况由国库科汇总,扩大内需资金检查情况由经建科汇总。汇总后由监督检查科牵头,会同国库科、经建科进行分析后报局长审定后及时上报省财政厅。

五、有关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县(市)区财政部门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财政资金安全检查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按照统一部署、分工负责、密切配合的原则,周密制定检查工作方案,扎扎实实开展好检查工作,确保不走过场、不留死角。在开展检查工作中,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并亲自审定检查报告和报表,对检查结果真实性负责。财政部门内部,由监督检查部门牵头,国库、经建部门配合,密切合作,要组织精干人员,按照务实、高效和实事求是原则开展检查工作。

(二)突出重点,逐项检查。这次检查的内容较多,但都是财政部门日常工作中的具体工作事项,容易理解和把握。各县(市)区财政部门要对照上述检查内容,要按照统一的内容逐项对照进行自查,尤其要对资金收付管理的关键环节和风险点进行重点检查。要认真如实填列省财政厅统一制定的各项报表,对自查和抽查出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向上级财政部门报告;应当移交司法机关的,要及时依法移交。己经立案的,无论案情大小,都要向上级财政部门报告,并由市财政局统一上报省财政厅。

在组织对下级财政部门重点抽查时,要对单位内部的相关制度规定及实际执行情况进行逐项逐环节检查,确保下级财政部门自查和整改到位。对检查不彻底或仍然存在管理漏洞的,将采取通报批评和视情节追究责任等措施予以严肃处理。

(三)统筹安排,提高效率。由于对扩大内需资金的检查是结合财政资金安全管理检查工作一并开展的,为保证两项检查工作同步开展、同步完成,避免重复,提高检查工作效率,扩大内需资金检查工作的组织领导、时间安排、工作程序与方式方法均按照财政资金安全管理检查的要求进行,检查内容与财政资金安全管理检查相同的,检查结果共享,不再另行检查。

篇10

随着各行业安全生产领域标准化工作的推进,各企业都越来越重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力求完成其所在行业的安全标准化达标工作。但与此同时,又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想要通过自主管理来调动员工安全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以人为本”的管理,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因此很多企业面对这两项工作,究竟能否同时开展,如何处理两者关系产生疑惑。希望本文能够为企业负责人提供些许参考。

1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含义和内容

安全生产标准化,就是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抓手,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对隐患进行全面的排查治理,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健全预防机制,对生产行为进行规范,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使人、机、环始终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加以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是涉及到全员、全过程的一项工作。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安全管理标准化,指的是通过制定科学的管理规范来规范人的行为,要求每名成员都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主要包含管理制度、组织建设、安全教育、安全检查、事故处理、风险管理以及应急救援七个方面的内容。二是作业现场标准化,包含现场标识、劳保着装等现场管理十个大项,涉及面很广。三是操作标准化,是指人在生产作业中,以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科学的作业方法以及必要的防护措施,达到保证安全、健康作业的要求。四是过程控制标准化,核心是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2 企业自主管理的含义和内容

自主管理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的彼得德鲁克提出,他认为“真正的管理是建立在责任基础上的自我管理。这个理论实际是对马斯洛需求理论的深化和发展,证明管理活动要充分考虑人的“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企业安全管理发展的基本历程,可以分为“自然本能、制度约束、自主管理和团队”管理四个阶段。杜邦公司总结出安全文化建设与工业伤害存在文化建设发展程度越高,发生伤害几率越小的关系。

3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自主管理的关系

3.1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自主管理的基础

首先,从员工队伍管理上看,自主管理要以员工标准化作业的执行力为基础。员工要熟知岗位操作知识、技能以及各项操作规程,做到程序标准化,行为动作标准化,劳保用品使用标准化。

其次,从管理机制上来看,自主管理要求员工能实现“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关键就是要有创新的管理机制做保障,对员工管理由“任务导向”向“问题导向”转变。在目标的制定上,要把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很好地结合,使企业目标包含个人目标,让目标管理最终导向企业与个人双赢的局面。

3.2 自主管理能够持续改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自主管理有利于建立有效的安全生产标准化长效机制。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最基本的目标是实现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最终目标是实现动态达标、本质达标以及长效达标。自主型员工能够对企业标准化建设有较深层次的认识,能够敏锐地捕捉到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方法和对策,修整标准制度中的不足。当建议获得肯定,自主型员工会更自觉地参与管理,不断创造新的价值,形成良性循环。

3.3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是企业安全管理从制度约束过渡到自主管理的重要环节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有利于营造全员、全过程参与的管理氛围。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一项全员、全过程的活动,在指定目标的同时,强调实施、验证和持续改进,致力于运用PDCA的管理理念形成企业积极良性的循环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从制度管理下的“监督命令”转变为自主管理下的“自觉认识和执行”。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有利于形成扁平式的组织架构。在标准和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后,企业各级组织都要平等遵守执行,避免了领导高于标准的现象,在尊重标准的同时也就打破了领导过多干预的局面,有利于形成自主管理中扁平化的组织机构,有利于形成健康向上、焕发活力的创新型自主管理组织。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自主管理都将给企业安全管理带来空前的变革。这两项工作并不互相矛盾,而是可以相互影响,相互辅助的。因此,企业负责人要善于应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成果助力自主管理的推进,促进企业安全管理从制度约束过渡到自主管理。

参考文献

[1] 王丽红,向红英,朱颖.如何提高企业作业安全管理标准的质量[S].中国标准化,2009,03:59-61

[2] 董效林.构建符合企业实际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J].标准科学,2011,09:56-59

[3] 吴凯.安全生产标准化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2):164-167

[4] 文玉荣.班组建设管理工作在企业标准化建设中的重要性[J].工万方数据会博览,2011,11:315

[5] 姚智远,徐峰.标准化建设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S].标准化建设,2005,9,7

[6] 孙旭辉,黄惟毅.国外企业标准化工作启示[S].中国标准化,2002,11;18-19

[7] 杜旭峰, 刘兴瑞,郭社奇, 周晓娜.浅谈企业标准化管理及其推行办法[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