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3 16:18:5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初中历史片段教学,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1B-0039-01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提到,历史教学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化教学方式,要引导初中生在课堂上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高效的学习形式,学习效率的高低与学习内容具有直接的关系。历史教材呈现的历史内容具有静态性与单一性的特点,因此,初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缺乏研究性学习的兴趣,而视频资源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适时穿插一些视频资源能够有效地调动初中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的历史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
一、借助视频资源,点燃研究性学习热情
每个人都有对历史的兴趣,但是在历史课堂上,我们看到另外一种场景,老师照本宣科,学生昏昏欲睡。从老师的角度看,是学生不努力学习,不认真听讲,从学生角度看,是课堂没有趣味,自然提不起兴趣。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借助视频导入点燃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热情。
例如,在教学《》时,我在导入阶段给学生播放《大刀王五》的视频片段,以生动、感性、直观的历史剧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教学的主题,产生研究性学习的动力。在视频中,各种政治力量、社会力量的交织,还原了当时的历史背景,丰富了教材的内容,把有限的教材知识进行了拓展,僵化、枯燥的历史教材生动化、丰富化。
历史教学素材应该具有丰富性,在教学导入过程中,趣味性、生动化的导入材料需要教师进行挖掘,而视频资源是一种有效的形式,是调动初中生历史研究性学习热情的一剂良方。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在初中历史教学的导入环节,视频资源的穿插运用要为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热情服务,选择的视频资源在紧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还要“短而小”,不能过多占用他们接下来研究性学习的时间。
二、借助视频资源,优化研究性学习过程
问题是研究的基础,缺乏问题就缺乏研究的动力。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初中生对历史问题的研讨过程,强调的是这个过程中他们思辨能力的产生与发展。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借助视频资源引出研究问题,这样才能优化他们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秦王扫六合》时,我给学生播放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加强中央集权的视频,结合这段视频,我引导学生针对秦始皇在我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历史学界和民间对这一人物褒贬不一的争论展开辩论赛。正方,千古一帝秦始皇,功在千秋;反方,一代暴君,罪恶滔天。同学们分成两大组,分工合作,课前做好资料收集、准备工作。在辩论赛上,双方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辩论中秦始皇的形象凸显。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秦始皇进行总评,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得到了发展,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历史人物。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的构建,也是能力的提高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借助视频资源,拓展研究性学习空间
实施新课程以来,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特别强调引导初中生进行拓展性学习,提高初中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也主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引导初中生走出历史课堂,让他们在课后能够进行更为有效的历史学习。确实如此,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光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也不利于初中生进行拓展性学习。
例如,在给学生教学《第二次》时,当初中生通过自主学习对第二次的主要经过及给中国造成的影响有了初步的感知以后,在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把《林则徐》和《》两部电影中的部分片段给学生播放。因为在教材中对第二次的介绍与呈现是以线性形式进行的,缺乏了深入性,而这两部电影是对第二次的形象化反映,具有放大历史背景的效果。当把这两部电影片段给学生播放以后,笔者提出这样的问题:“在中国实施了哪一些禁烟运动?对林则徐大人你是如何评价的?”这样,初中生就能在这两部电影片段的引导下,对第二次进行研究性学习。
可见,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在结课环节为初中生适当地穿插视频资源是十分重要的,这样,就能为他们拓展历史学习的时空,从而让他们的课后研究性学习更有效。
总之,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大大提高了,教材不再是课堂教学中不可逾越的藩篱,知识不再是课堂教学要达到的唯一目的。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师要进行大胆的教学创新,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打造富有生命活力的高效课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适时进行一些视频资源的穿插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视频资源能够活化历史教材,能够点燃初中生历史研究性学习的热情、优化初中生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拓展初中生研究性学习的空间。
所谓在教学中加强师生互动,是指教师为了在课堂教学上达到教学要求,以教学内容为根本,并且辅助多种教学手段,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以及有效沟通,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那么,具体实施到教学活动当中,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实现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加强师生互动呢?本文就这一点做了几点分析。希望能够通过师生互动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一、师生之间互动的重要性
首先,在现行的初中历史教材,为师生之间的互动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并且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们的个性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感悟的能力,同时,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必然会得到更多的重视和要求。
其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师生之间的互动,是教学活动中传递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事实上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辅助角色,两者的有机配合,才能相辅相成,教师不能在教学中一成不变地灌输给学生,必须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这样才可以调动起学生的自主性。因此,师生互动在教学中占有着重要地位。
第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是传授学生为人之道的重要方式。古人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也就是说,教师的职责除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和方法,因此,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就尤为重要,教师应该争取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能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
二、有效加强师生互动的方法
1.设置悬念激发学习兴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人们开启智慧之门的金钥匙,没有疑问,就不能产生创新,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应该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比如,笔者在讲甲午中日海战的时候,在课前导入的时候先为学生播放一段目前争端的时事新闻,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学习兴趣。学生们在气愤的同时会产生疑问,为什么老师会给他们播放这样的内容?这样的悬念设置,拉近了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们强烈的学习欲望,同时也吸引到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教师也可以在教学时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例如,笔者在讲授“当代世界格局的演变”时,课堂上有一位学生提出如下的疑问:现在的世界各地还是有许多冲突的存在,那么有没有可能会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呢?对于学生的疑问,笔者没有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并做以解答,而是引导学生分析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产生的原因以及对人类造成的破坏性影响,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看待这样的同一个问题,让他们主动思考,这样,在教师给出答案之时,学生就会对教学产生深刻的印象。
2.引用故事促进教学进程
教师在探究提高师生互动效率的方法时,首先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之后寻找到适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教学方法,再对讲课语言加以润色,通过适当的方式对课文内容做出精彩的讲述。
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要懂得把握初中生喜欢生动故事的心理,把教材内容与相关的历史故事结合起来,并且以讲故事的方式调动起学生们学习初中历史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春秋争霸和战国争雄这两节的时候,笔者事先布置学生搜集整理出一些与这两节内容相关的故事,然后回到课堂上来交流分享,这样做学生的积极性十分高涨,纷纷表示要将自己搜集的故事与同学和老师分享,如同学们搜集到与战国七雄和春秋五霸的成语故事有“勾践卧薪尝胆”、“朝秦暮楚”、“唇亡齿寒”等。通过故事互相交流彼此的观点,这样不仅增加了师生互动的机会,也提高了的学生之间交流协作的能力,而且,学生们可以从这些故事中体验到主动学习所带来的成功乐趣,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3.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在现代的教学过程中已经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它可以以一种很直观的形象给学生展示教学内容,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有效地活跃课堂的气氛,因此,为了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许多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力量来增加交流沟通。
历史学科有过去性的不可存在的特点,也具有遗物、遗址这样的具象表现,我们可以引用多媒体,让教材中无法展现的内容形成具体的图像或者画面,让学生闻如其声、身临其境,让学生产生共鸣。比如,在教学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这一课时,笔者会在课程中用多媒体穿插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段,通过视频的直观教学,深化了学生对于课本内容的感性认识,看过之后教师在针对电视剧片段与学生一起分析历史的真实背景,使学生形成了自主学习历史的心理趋向。
通过以上几点可以看出,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对于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很明显,只要我们教师能够主动去研究,不断探索,寻找到与学生互动交流的最佳方式,那么,原本稍显沉闷的历史课堂教学就会在师生之间的互动参与下变得异常的精彩。
【参考文献】
[1]周瑞峰.让初中历史课堂荡漾生命的活力.现代阅读.2012(11)
新课程标准是根据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发展的需求而提出的,全新的教学理念为教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需要彻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下是笔者对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的几点尝试和思考:
一、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学习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追求真理的开始,只有产生了一定的疑问,才能积极主动地进一步思考。为了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要善于设疑,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
1.抓住新旧知识的结合点设疑
任何知识都具有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在这些结合点上,不但有着思想方法的结合点,也有着背景条件的结合点。教师可以据此设疑,例如,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先提出这样的问题:“日本侵华的背景是什么?”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结合经济危机进行深入思考。
2.抓住思维的兴奋点设疑
思维的兴奋点有很多,如:新旧知识的差异处、历史史实的不确定处、教材中的知识留白处等,都可以用来设置疑问。以此引导学生对当时的世界经济背景进行思索。
二、通过模拟表演,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讲解知识的方式进行授课,难免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甚至逐渐失去了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而模拟历史片段就是一种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手段,通过引导学生模拟过去历史的片段内容,可以渲染课堂氛围,让学生模拟体会历史人物的心理历程,并在“熟悉情境―扮演角色―理解角色―体会角色―展现角色―感悟体验”这一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探究兴趣。这种方式不但有效活跃了课堂氛围,而且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取了历史知识。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学生从一次创新到另一次创新的过程,实现了情感和知识的升华。
三、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霍姆斯基说:“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同人心交流的艺术”,这句话说明,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脑力劳动的效率。历史是已经发生的过去的事情,作为历史教师,其主要责任在于如何将已经发生过的历史事件重现于学生面前,由于初中生的理解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有限,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用极具感染力的语言,将历史事件描述得生动形象、鲜明活泼,让学生听起来新鲜有趣、津津有味。例如:在教学“新航路开辟”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并配以语言描述:“麦哲伦率领船队,在茫茫的大西洋中航行,一直沿着巴西海岸南下到达美洲海域,然后穿过一个无人航行的海峡,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大洋,正好这个地方晴空万里、碧波荡漾、风平浪静、阳光和煦,麦哲伦感叹大洋的平静,于是给这个大洋起了一个名字叫‘太平洋’,他的船队在太平洋上航行了整整三个月,历经千难万苦,忍受着缺水断粮的折磨,终于以顽强的毅力和意志,绕过好望角回到了西班牙。”当教师充满情感的描述完这一历史事件后,学生会感觉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就像放电影一样,栩栩如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要想真正实现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需要探究的地方还有很多,这其中教师处于关键位置。我们一线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努力探究最高效的教学方法;强化教学过程的优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快乐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真正实现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孙若雪.体验式教学在历史与社会课堂的构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7).
[2]唐均妃.在“精”与“略”之间行走:初中历史与社会课有效课堂教学实施的几点做法[J].考试:教研版,2010(2).
[3]林春芬.浅谈初中历史与社会新课程改革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5(7).
初中历史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还能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为促进该目标的顺利实现,教学中应该注重教学方法创新,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开展教学活动。但一些任课老师不重视教学方法创新,教学中仍然存在不足,难以有效提升初中历史的教学效果,需要采取措施改进和完善。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历史教学中,一些任课老师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忽视教学方法创新,对教学活动开展带来不利影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学方式落后
在教学中,一些任课老师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局限于对书本知识进行讲解。学生通过听课、做笔记等方式获取知识。课堂师生互动局限于简单的提问与回答,忽视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参与式教学法等应用,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热情,难以激发学生参与初中历史课堂学习的兴趣。
2.学生主体地位被忽视
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以老师为中心,学生通过任课老师的讲解获取知识,没有将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多数任课老师将自己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在教学任务安排、内容设计、重难点讲解时,围绕任课老师的意图和想法展开,忽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制约学生历史知识的全面提升。此外,由于课堂教学围绕任课老师开展,忽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不利于学生正确学习方法的掌握。
3.教学策略不当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一些任课老师忽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未能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忽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历史教学资料。也不注重将初中历史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制约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提升,也不利于积累历史知识。
4.巩固练习被忽视
课堂上忽视课后练习的训练和讲解,不注重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难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制约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为弥补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实现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果的目的,根据存在的不足,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完善措施。
1.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更新教学观念,重视现代教学方法的应用,包括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参与式教学法等,让学生有效融入学习活动。例如,在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科技革命学习中,将每5-7名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让他们进行对比分析,完成三次科技革命异同点的对比分析,并在课堂上进行汇报。这样,不仅能深化对教学内容的认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实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初中历史教学中,应该发挥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任课老师应该提高思想认识,明确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考虑学生的基础水平、兴趣爱好等因素,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让他们有效融入学习活动。增进与学生的联系,有效开展课堂交流与互动,从而更为有效的融入学习活动。还可以为学生创设表演机会,将历史人物和故事搬上讲台。
3.综合应用多种教学策略
1前言
对现阶段大多数的初中在校学生来说,有关初中历史科目的学习印象,大体上都是枯燥和无趣的。由于没有较为浓厚的历史学习兴趣,导致大部分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之上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较为低下。如何应用更加年轻富有激情的教学手段,转换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就成为了初中历史教师最为主要和关键的教学目标。有关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方式的研究,就成为了教师工作生活的重点探析课题。
2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导入原则
初中历史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发展到今天已经有数十年时间的历史进程。虽然在初中升高中的升学考试之中,历史科目在升学试卷之中占据的分数比重有限。但与英语、语文和数学等其他理论性探究科目相比,更好的掌握和学习初中历史的相关知识内容,对于初中在校学生来说有着同等重要的教育意义。近年来受到广东省教育局素质教育政策内容的影响,广东省多数初中校园之中的历史在职教师,开始不断改革创新自身传统的教学理念,选择应用更加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力求能够在短时间内逐步提升历史教学的成效。将历史故事更好地应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就是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产生的。
3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应用
3.1通过历史故事导入课堂教学内容
历史教学开端教学内容的导入效果,有时能够对整个历史课堂最终的教学效果起到直接和明显的影响作用。如果能够在导入历史教学内容时,最大化地吸引学生对相关知识内容的注意力,将帮助教师全面优化整个历史教学课堂的活跃度。因此,历史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历史知识之前,就可以通过利用历史故事,为历史教学课堂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开端。比如,当教师要为学生讲解历史上有关商鞅变法的教学内容时,就可以通过例举讲解《芈月传》之中部分的故事片段,吸引学生参与到历史实践教学的课堂之上。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分析《芈月传》之中,与商鞅变法实际历史史实不相符的地方。通过历史故事的引导,学生能够感受到历史教学的趣味性,在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的同时,也更好的加深了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印象。
3.2利用历史故事讲解教学难点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发展历史的文化大国,初中历史课程之中需要同学记忆和学习的教学难点多种多样。通过在历史教学课堂上,难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之中适当引导历史故事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历史教师更好的突破教学之中的重点和难点部分。案例如下,当教师为学生讲解到有关殖民地和封建设备的部分历史知识内容时,为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殖民地与封建社会的实际内涵。在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可以适当穿插讲解我国清代进入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简短历史故事。通过历史故事的引入,能够帮助学生将复杂的历史概念生动形象化,更有助于帮助学生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在理解起主要概念的基础之上,背诵和记忆相应历史知识内容的学习效率,也将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3.3历史故事导入与课后习题训练
课后作业的布置,是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课堂的课外拓展和延伸。布置高效有趣味性的课后作业,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自己在历史知识学习中存在的欠缺和不足。当学生对于历史史实内容的学习出现误区和质疑时,也能够通过完成课后作业学习任务的方式,更好的理解重点的历史学习内容。比如,当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过清展史的教学内容过后,可以布置学生在课下时间总结出清代的整体历史发展脉络。学生通过总结清朝从入关到封建王朝土崩瓦解的整个历史发展过程,能够更好地理顺清朝各个专治统治朝代中的历史发展脉络。在此基础之上,同时总结朝代更替的历史发展故事,能够加深初中生对于每个朝代中重大历史事件学习认知印象。学生在积极投入完成历史课后学习任务的同时,将历史知识点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转换成了故事发展脉络的阅读。往往在阅读总结完历史故事发展脉络之后,学生也记住了相应的历史知识点,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
4结论
总而言之,初中历史教学是一门对于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和穿插性较强的教学科目。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上的结合应用,除了具备显著的教学优势以外,也有着较为主要和关键性的导入原则。只有相关教育工作人员能够在遵循初中历史教学大纲基本教学内容要求的基础之上,选取富有趣味性的历史故事,才能最大限度的集中学生参与历史教学的注意力,将历史故事的教学作用贯彻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之中。
参考文献:
在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以学生为教学中心,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削弱教师的作用,反而更强调教师的辅导作用,要求教师做好引导工作,以帮助学生开展正确而有效的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悬念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产生探寻的兴趣和动力,也可以利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历史事件,主动地投入到历史教学活动中。例如,在学习国家产生与社会变革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举例说明社会的影响,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叙述春秋时代的社会故事来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了解古人的社会情感,并且使其能够牢记相关史实。除此之外,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要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内容的时候,教师在授课之前就可以先让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收集相关的资料和图片等,并且做好整理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感受到教材中所体现出的情感,使其在学习此内容的时候注意力更加集中。在课堂教学的时候,要让学生去思考产生的原因,从各个角度来进行分析,自己去探讨,以得出正确的答案。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采用鉴赏教学方法
在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中,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影音、动画等形式来刺激学生的各个感官,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例如,教师在讲解《》)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影片片段,让学生观看相关图文资料,以此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历史的残酷和那个时期的屈辱,使其产生继续研讨和探究的兴趣,从而更深入地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状况,并且能够牢固的掌握所学到的历史知识。另外,教师应当采用鉴赏教学方法,以此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可以综合使用教学方法,将历史教材当做是一个作品来欣赏和研究,避免历史课堂教学气氛过于沉闷,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可以朝代为基础来讲述不同朝代所发生的历史事件,优化学生的历史知识结构,让学生对历史进程的认识更为明朗。通过有效的鉴赏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梳理历史知识点,扩展学生的历史学习范围,把握历史主要线路,对历史有一定层次的理解,以此提高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水平。
(三)做好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反馈工作
为了保障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效率,教师和学生都应当做好教学反馈工作。在课堂上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应当设计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要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给予学生自主讨论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另外,教师要积极开展历史探究性学习实践活动,以活动的方式来促使学生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实现素质教育改革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之后,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应当具有一定的难度,要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自己去查找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从而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08-0082-02
[作者简介]陆建云(1976―),女,江苏南通人,本科,江苏省如皋市白蒲镇初级中学,一级教师。
初中历史学科中包含的内容涉及日常生活中的多个方面,包括文化、政治、经济等,具有很大的信息量,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能够高效、便捷地把大量历史资料及信息展示给学生,促使他们主动学习,提升教学效率。
一、引入多媒体技术的功效
(一)更新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较为死板、单调,学生的学习热情较低,部分学生还有厌学情绪。与此同时,大部分课本有一定的滞后性,无法将最新的教学信息传递给学生。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将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融入历史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通过图像、声音、视频等形式展现历史,可以有效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直观、生动地呈现出教学情境,具有强大的表现力与感染力,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思维空间得到拓展。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能够使学生的感官认识提升,视野更加开阔,课堂信息更丰富。
(二)改变学习模式
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我国的教育体系逐渐呈现出信息化、现代化的趋势。在这种大环境下,教师的点拨和讲解并不是学生学习的全部内容,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促进学习方式改变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开发学生智力,并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初中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通常是采用笔记、做练习册、查阅参考资料与教材等方式,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学习效果,但是与教学目标仍然相差甚远,有许多不足之处。首先,学习封闭化,教学内容局限于资料和教材;其次,学生学习兴趣不强,学生认为历史知识乏味而枯燥。要改变现状,教师就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模式,如在讲解完“中华民族的”内容后,可布置学生作业,要求其通过网络等多媒体技术在课余时间搜寻、整合有关的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制作视频或幻灯片,让他们直观地了解这段血泪史,使其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增强爱国热情。
(三)改良教研模式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经历了多次朝代更替,史家群星璀璨、史迹俯拾即是、史书浩如烟海,历史学内容丰富、包罗万象,而这些仅凭借教材是无法充分展现出来的。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历史课堂中,能够促进教研模式的改良,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与学生分享网络资源,快速获取互联网中的信息,通过筛选、归纳和整合,将最终得到的历史信息以幻灯片等方式在课堂中向学生展示,极大改进了教材备课的方法。大量的实时资料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师和备课组的资料更加充实,这不仅有助于加强学生和教师间的交流与互动,还将宽广的教学平台提供给广大历史教师。
二、课堂教学结合多媒体技术的方式
(一)与图片相结合,营造教学情境
教师在讲授历史内容时其实是在向学生讲述精彩的历史故事,教师可以结合图片重现历史情境,例如在教学、英法联军等内容时结合图片进行讲解,学生在理解、接受知识时印象就会更加深刻。教师在利用图片展现历史情境时,应恰当地予以指点、引导,确保其具有正确的认知方向,以便更好地体会历史场景,融入教师创设的情境之中。如今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教师在对某段历史进行讲解之前,可通过网络搜索有关的历史图片,并制成幻灯片向学生展示。如讲述某个时期的文化主流时,可向学生呈现此时期的典型代表及相关作品图片,将其引入情境之中,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与视频相结合,再现历史史实
学习历史并不是单纯地堆积知识,教师应当有效运用生动的历史画卷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提高学习效率。如果教师能够借助视频在课堂中向学生展示各类鲜活的历史形象,就会调动其学习兴趣,拉近历史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在多种感官作用下仿佛置身于历史情境之中,对历史理论知识也有更深的记忆。例如,在教授三国时期的文化知识时,教师可利用网络搜索和下载视频《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草船借箭等精彩片段,在课堂上播放,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在讲解西汉历史时,可在课堂上播放电视剧《汉武大帝》的视频片段,让历史重现于学生面前,再融入课本中的知识点,使学生逐渐融会贯通。
(三)与音乐相结合,引感共鸣
进行历史教学时,教师可以适当融入一些历史音乐,以便更好地配合影像和文字,从而生动、形象地展现教学内容,使历史理论知识由平面化向立体化转换,为历史课堂注入生机和活力。在历史音乐的背景中进行历史教学,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轻松,将单一、枯燥、乏味的历史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当时的情境。例如在讲这段历史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些相关的历史歌曲进行渲染,如《大刀进行曲》《在太行山上》等都是对这段历史的缅怀,通过这些音乐的融入,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了解历史的热情,对历史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有机融入多媒体技术,能够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学习模式与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为课堂注入新的血液,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快乐,拓宽视野,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初中历史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了解、认识我国社会发展的必要途径。但目前初中历史教学却存在学生不愿学、教师不会教、历史成绩不尽人意的现象。曾经有一个初中毕业生说是被炸死的,让人啼笑皆非。造成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目前很多学校都因为历史课在中考中所占分值较少,因此对历史教学不重视,将精力用在语文、数学、外语上面,即使上历史课也是走过场,将教材读完就了事,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否接受,是否形成了历史的概念,像张飞杀岳飞的事屡屡发生。原因主要还是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尚存,教师、家长都希望学生在中考中考出好成绩,以便读重点高中,忽视了历史对学生的人文修养作用。
(二)初中历史教师队伍不稳定
目前,大多数初中历史教师不是专业教师,而是由其他科目教师兼任的,这些教师对于历史教学没有时间做好充分准备。有些学校的历史教师甚至是数学、物理老师兼任。其实,历史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历史知识,更要有深厚的文学知识,能够在教学中引经据典,联系当时的社会事件和历史名人来加深学生对某一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印象。如果在课堂上照本宣科,然后让学生记住重点,学生就不会产生兴趣。
(三)学生学习历史课情绪不高
如果学校不重视历史教学,历史教师又不能吸引学生学习,学生的学习情绪入会受到影响。他们不知道历史作为人文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成长的影响有多大,只知道反正以后考试不考它,不学也不要紧。抱着这种态度,很多学生上历史课要么看杂书,要么写作业,有的甚至连课本都不带。
我国古代的历史一直和语文捆绑着学习,像学生启蒙之后,就开始学习四书五经,这其中就包括了《春秋》、《左传》这样的历史名篇,其中叙述历史事件都是散文体,比现在的教材有趣得多,因此古代学子只要读完儒家经典,基本对古代史有详细了解。
二、初中历史知识缺失的危险性
初中历史如果没有认真学习,不仅对于我国社会发展概况一无所知,还可能对以后的生活工作产生影响,更谈不上爱国、爱人,做一个真正有情感的人。如果初中历史没有掌握,进入高中后学习历史就会感到吃力,尤其是对于那些专门学习文科的学生,历史作为高考科目,基础没打好学起来就吃力,而那些理科生或许从此后就没有机会学习历史知识了。
我国的古典文学和历史发展息息相关,每一个朝代都有不同的文学流派,如果历史知识不够,在语文学习中也会吃力,而语文是提高人文素质、交际能力的重要课程。
因此,初中历史知识的缺失不仅影响人的人文素质,还影响人的审美能力提高。
三、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历史教学只要提高了学习的学习兴趣,用不着死记硬背,我认为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学校要重视历史教学
学习历史主要是学习民族传统文化,如果一代人连自己的祖先都不清楚,怎么指望他们爱国家?只有熟悉历史,知识我国历史上曾经的辉煌和苦难,才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当前我国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人文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历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决不能因为考试分值小就放弃学习,而是要将历史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相结合。
(二)要配备专业的历史教师
历史教师必须要有较强的历史知识和人文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像纪连海那样善于诱导,把历史课当作故事书来开讲,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通过历史人物事件、经验、教训和时间来反映历史。有个教师在教学“文成公主入吐蕃”时,不是直接按照教科书,而是通过唐太宗考察求婚使者的传说故事,联系名画《步辇图》来上的,这就是备课下了功夫的结果。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在上历史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将一些优秀的历史剧片段播放给学生看;也可以将一些具有明显穿帮的影视剧拿来让学生挑毛病,特别要让学生谈学习的感想,体现历史对现实的指导作用,这样课堂气氛更活跃。
(三)改进历史教法
目前的初中历史教法比较单调,而初中生正处在活泼好动的时期,让他们学那些枯燥的历史知识,和他们的心理发育不相符。在教学时,教师要重视整合教材,要抓紧学生心理,通过故事来反映一段历史,像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对于曹操、袁绍、董卓这样的历史人物就有深刻印象;读过《水浒》的人对于宋徽宗、高俅、蔡京这类历史人物也印象深刻。如果通过李煜的词来学习宋太祖建立宋朝,通过陶渊明的诗来学习东晋历史,就比直接学习更加有效。
有效的提问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快速形成历史学习的逻辑思维,对于他们历史成绩的提高也有着莫大的帮助。初中生正处于一个不大不小的年龄,他们活泼可爱,如果强制灌输给他们理论上的知识恐怕达不到好的效果。因此,在初中历史教育中,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欲望,合理引导学生认识历史的妙趣所在。我们需要引导初中生们体验探究的过程,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其实践能力。积极为初中生们创设情景,以便于提问的展开,让同学们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教师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精心设计学习情境,要讲求难易结合、层次分明,选择一些有趣的话题,带领全班同学们一起讨论,讨论之后老师提出提前准备好的问题,由学生回答。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开展提问环节的基础奠定。如何具体地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一个值得深思的事情。其实这件事说来也非常简单,只要我们可以找到合适的切入点,然后抛出问题,提问这个环节就可以进行的自然而然。例如在学到美国南北朝战争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同学们播放一段《乱世佳人》的电影片段,大家都知道,这个影片是非常有名的一个作品,而且故事的背景就是南北战争。选取合适的片段,如片首斯佳丽在参加聚会,午休时偷偷溜出去听到了一群男人在谈论对战争的想法。让同学们看完这个片段,老师就可以提问这样的问题:从电影片段里分析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原因是什么?当时美国南部的经济、政治状况是怎样的?这样一来,同学们很自然地就去思考这两个问题,比直接提问的效果要好很多。
二、根据情况适当提问
根据情况适当提问是指老师在提问前要了解班上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然后根据这些状况提出适合其回答的问题。同学们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出现不同程度的差异,而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成绩、课堂活跃度等方面。有些同学对历史兴趣比较大,学习动力就高,成绩高一些,在课堂上也有自信发言或与老师讨论交流。也有一些同学,接受知识比较慢,成绩相对低一些,因此自信心不高,不敢在课堂上主动提问或者举手回答问题。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做到因人而异,开放提问。成绩差一点的学生更需要得到老师的重视和鼓励,切不能心存偏私,只向成绩好的孩子提问。老师要根据被提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合其回答的问题。不能过难,也不能过于简单。对于成绩相对较低的同学,要加以照顾,可以先提问一些简单的问题,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鼓励其参与课堂提问。那么对于成绩较高的同学,可以提问一些扩展性思维的问题,重点在于激发他们深入探究的兴趣,积极思考。有的时候,一道历史问题可以根据所占角度的不同,有不同的见解,对于有不同见解的同学,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而对于没有回答对问题的同学,千万不能斥责,要帮助他们分析是哪一步出现了错误,并给予适当的安慰和鼓励。总而言之,就是要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到课堂提问中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例如在讲到日本明治维新时,老师提出:日本历史上两次重大改革对日本社会有何影响?试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1861年改革的异同点?这些问题考验的是同学们的发散思维,老师也可以让学习程度相对好一点的同学来回答,当然也需要鼓励成都不好的同学认真思考。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初中历史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了解、认识我国社会发展的必要途径。但目前初中历史教学却存在学生不愿学、教师不会教、历史成绩不尽人意的现象。曾经有一个初中毕业生说是被炸死的,让人啼笑皆非。造成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目前很多学校都因为历史课在中考中所占分值较少,因此对历史教学不重视,将精力用在语文、数学、外语上面,即使上历史课也是走过场,将教材读完就了事,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否接受,是否形成了历史的概念,像张飞杀岳飞的事屡屡发生。原因主要还是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尚存,教师、家长都希望学生在中考中考出好成绩,以便读重点高中,忽视了历史对学生的人文修养作用。
(二)初中历史教师队伍不稳定
目前,大多数初中历史教师不是专业教师,而是由其他科目教师兼任的,这些教师对于历史教学没有时间做好充分准备。有些学校的历史教师甚至是数学、物理老师兼任。其实,历史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历史知识,更要有深厚的文学知识,能够在教学中引经据典,联系当时的社会事件和历史名人来加深学生对某一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印象。如果在课堂上照本宣科,然后让学生记住重点,学生就不会产生兴趣。
(三)学生学习历史课情绪不高
如果学校不重视历史教学,历史教师又不能吸引学生学习,学生的学习情绪入会受到影响。他们不知道历史作为人文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成长的影响有多大,只知道反正以后考试不考它,不学也不要紧。抱着这种态度,很多学生上历史课要么看杂书,要么写作业,有的甚至连课本都不带。我国古代的历史一直和语文捆绑着学习,像学生启蒙之后,就开始学习四书五经,这其中就包括了《春秋》、《左传》这样的历史名篇,其中叙述历史事件都是散文体,比现在的教材有趣得多,因此古代学子只要读完儒家经典,基本对古代史有详细了解。
二、初中历史知识缺失的危险性
初中历史如果没有认真学习,不仅对于我国社会发展概况一无所知,还可能对以后的生活工作产生影响,更谈不上爱国、爱人,做一个真正有情感的人。如果初中历史没有掌握,进入高中后学习历史就会感到吃力,尤其是对于那些专门学习文科的学生,历史作为高考科目,基础没打好学起来就吃力,而那些理科生或许从此后就没有机会学习历史知识了。我国的古典文学和历史发展息息相关,每一个朝代都有不同的文学流派,如果历史知识不够,在语文学习中也会吃力,而语文是提高人文素质、交际能力的重要课程。因此,初中历史知识的缺失不仅影响人的人文素质,还影响人的审美能力提高。
三、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历史教学只要提高了学习的学习兴趣,用不着死记硬背,我认为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学校要重视历史教学
学习历史主要是学习民族传统文化,如果一代人连自己的祖先都不清楚,怎么指望他们爱国家?只有熟悉历史,知识我国历史上曾经的辉煌和苦难,才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当前我国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人文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历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决不能因为考试分值小就放弃学习,而是要将历史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相结合。
(二)要配备专业的历史教师
历史教师必须要有较强的历史知识和人文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像纪连海那样善于诱导,把历史课当作故事书来开讲,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通过历史人物事件、经验、教训和时间来反映历史。有个教师在教学“文成公主入吐蕃”时,不是直接按照教科书,而是通过唐太宗考察求婚使者的传说故事,联系名画《步辇图》来上的,这就是备课下了功夫的结果。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在上历史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将一些优秀的历史剧片段播放给学生看;也可以将一些具有明显穿帮的影视剧拿来让学生挑毛病,特别要让学生谈学习的感想,体现历史对现实的指导作用,这样课堂气氛更活跃。
(三)改进历史教法
目前的初中历史教法比较单调,而初中生正处在活泼好动的时期,让他们学那些枯燥的历史知识,和他们的心理发育不相符。在教学时,教师要重视整合教材,要抓紧学生心理,通过故事来反映一段历史,像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对于曹操、袁绍、董卓这样的历史人物就有深刻印象;读过《水浒》的人对于宋徽宗、高俅、蔡京这类历史人物也印象深刻。如果通过李煜的词来学习宋太祖建立宋朝,通过陶渊明的诗来学习东晋历史,就比直接学习更加有效。总之,我认为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要教好历史关键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再次就是绝不能与主课争时间,加重了学生负担,效果就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