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高中化学常见化学颜色模板(10篇)

时间:2023-06-13 16:19:0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中化学常见化学颜色,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高中化学常见化学颜色

篇1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70088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中,对课程内容进行了重新编写,化学新课程更加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融入了很多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相关的知识信息,使课程内容更具有时代性,突显了高中化学课程的实用性。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通过深入挖掘生活中的课程资源,整合生活化的元素,可以有效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效果,推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具体做法如下。

一、借助生活现象导入新课学习,增强学习兴趣

高中学生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生活经历,关注生活现象,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思维能力。高中化学课程学习需要立足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基础之上,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可通过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发学习兴趣,有效导入新课。

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一节内容时,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学生比较关注的酸雨现象导入新课。首先,教师在平日拍摄一些当地由于酸雨造成的环境污染的图片,包括在酸雨腐蚀下破烂不堪的厂房玻璃、由于酸雨的浸蚀而泛黄污浊的建筑墙面等学生在平常生活中可以见到的情景。这些图片真实直观,学生通过观看图片,对于酸雨的危害形成了比较具体的认知,并且产生了探究酸雨本质的兴趣,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教师此时可顺势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即将学习的这种物质就与酸雨有密切的关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酸雨的真面目。”通过生活现象导入新课,创设了学习情境,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由此看来,形形的生活现象是有效的课程资源,寻找到这些生活现象与高中化学内容的结合点,以此导入新知识的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化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利用生活常识引导探究新知,训练学生思维

生活常识是学生原有知识体系中的组成部分,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逐渐丰富。在高中化学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作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基础,实现知识迁移,引起共鸣,轻松开展化学学习活动,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在学习《合理选择饮食》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借助学生对于日常生活饮食的一些常识,激发学生探究学习。教师问:“同学们,为了让你们身体长结实,你们的家长经常会变着花样制作各种饭菜,甚至还会购买一些营养保健品。你们知道人体缺乏哪些元素会得以下病症吗?”在提出问题的同时,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一组图片,有“佝偻病”“大脖子病”等,学生结合自己小学、初中学习的知识,以及平常

积累的

生活经历,大部分能够准确地判断出这些常见病症是由缺乏钙、碘等化学元素造成的。在此基础上,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人体需要哪些元素,这些元素各有什么生理功能。随后,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然后小组讨论,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

由此可见,利用生活常识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新知识是有效的学习方式。教师通过以学生的生活常识为基点,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活动,让学生主动去发现,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优化了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通过生活问题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能力

学以致用既是学习知识技能的最终目的,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手段。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也明确地提出了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要求。教师要践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可借助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生完成二氧化硫的学习之后,教师提出问题:“一些不法商贩为了让银耳颜色好看,用二氧化硫进行漂白,你有什么方法可以辨别市面上的银耳是否可以买来食用呢?”学生对于这个非常实用的问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纷纷根据学过的二氧化硫的性质,开始进行分析推断:假设是二氧化硫漂白过的银耳颜色会很白,有刺激性气味。教师再让学生思考这种假设的依据,论证假设的正确性,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购买颜色、气味各异的银耳,对其进行判断。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巩固了化学知识,锻炼了综合能力。

由此说明,教师可通过设计生活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训练,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科学地解决生活问题,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

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具备生活化教学的意识,认真研读化学课程内容,积极创新化学教学方式,留心生活中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进行大胆的实践应用,打造生活化化学课堂,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现象和生活常识的基础上,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篇2

中图分类号:G633.8

生活化教学在高中课程中运用广泛,符合新课改要求,其具体操作要求教学理论内容与生活相贴近,教学形式生活化,让理论教学能够有效转化为生活认识与能力,是教学的理性回归,同时也是教学不断发展的需求。

1 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价值

从总体方向而言,高中化学进行生活化教学可以有效的让化学理论来源于生活,又回归到生活中为人们服务。理论知识的学习是让人们更好的认识世界并服务于人们生活,以及改变世界而学。生活化教学可以让学生将理论知识更好的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懂得用化学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同时运用化学技术去解决生活中的难题,达到学以致用。

1.1 有利于学生明辨真假

高中化学将教学充分生活化可以有效的将教学理论转化为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有效的利用专业设计后的化学试验来表现生活现象场景,让学生通过化学理论教学对生活现象有更多的认识,甚至可以帮助人们解决疑惑,分辨现实生活中的真伪。例如生活中有魔术表演或者骗子会运用一定化学现象来制造奇幻效果或者蒙骗民众,而如果学生可以了解相关化学知识,就可以有效的辨别真伪。例如部分号称神药的情况,通过维生素C、碘酒与方便面做实验,首先将方便面放入热水中,而后添加碘酒,在内容物变为蓝黑色后又添加其神奇药物,然后通过摇晃就恢复方便面原有颜色。而这个实验的过程只是维生素C促使碘发生还原反应。

1.2 在生活日常现象中运用化学技巧

人们日常生活中药物、食物中许多现象都可以运用化学知识做解释,同时也可以通过化学技巧来帮助我们更好的提升生活品质。例如生活中有多种食品安全问题,对于有害物质,可以适当的通过一定化学品做反应测试来检测食品安全性,对于食物、化妆品、护肤品中的含有成分做有效测定,又例如苹果经过榨汁机处理后会先表现为浅绿色,而后在长时间放置后会转变为黄色,而如果再添加维生素C做溶解混匀后就可以转变为原本的颜色,这其中就是运用了Fe2+与Fe3+产生转化反应所致。

2 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方法

2.1 建立生活化情境提升学习兴趣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需要创设一定生活化情境来提升教学内容生动性与趣味性。可以适当的做相关理论内容对应的生活情境做一定描述或者举例,让学生能够调取生活场景或者现象对理论知R做一定联想,让课堂整体的教学氛围充满了生活气息,而不是枯燥乏味的理论公式,让人们有效的通过生活化现象对化学理论更深刻的记忆,同时提升学生自身的联想与转化能力。其主要目的集中在提升理论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积极的让学生培养关注生活化学现象的意识。

2.2 教学用具与案例的生活化

在日常的教学实验中,可以多采用生活中常见的药品、食品或物品,让学生了解到化学实验实质就是生活中各种常见食物的组合,不一定要拘泥在化学专业用具与仪器。甚至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家中可用材料做实验,提升学生个人的可操作性。但操作中需要强调安全性,对于具有高危险性的实验要禁止学生操作,强调其带来的伤害性。同时可以将生活中所能够接触到的化学现象转化到课堂实验操作中,让学生明白生活现象中所蕴含的化学知识。尤其是当下教学逐步的转向生活化,即便在应试教育体制之下,各种考题也越来越多的重视生活场景的转化能力。同时在相关内容的转化上,积极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观察能力,对相似性化学现象进行举例,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在具体化学例子的选择中,要多选取热点话题,甚至可以将时下热点话题引入到化学理论教学中。例如曾经发生的三聚氰胺或者苏丹红等食品安全问题,可以将其中所涉及的化学检测问题做说明,或者说明相关化学品自身的化学特性等。让学生知道如何运用化学知识去鉴别化学物质。也可以充分利用课本现有材料与案例,但是课本材料较为局限,也与实际各地生活情况有一定差异,因此教师可以选择更多与本地学生生活相贴近的化学现象做教学材料的补充。尤其是当下网络资源丰富,可以选择网络试验的视频材料,有效的减少实际操作所带来的繁琐性与不安全性,有效的提升实际化学试验与案例教学的可执行性。

2.3 考题与作业的生活化

在化学作业或者考题的设置上,尽可能加入一定生活化现象的比例。可以将题目的背景设置为生活场景现象,而后从中抽取出对应理论知识点。同时也可以安排一定具有安全性操作的化学试验操作,让学生在课下回家后自作,让学生能够充分的体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积极的关注生活现象。例如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可以让学生发挥能力找到相关实验工具,酒精灯、玻璃棒与滤纸等材料均容易获取,但是对于小漏斗、铁架台与坩埚钳等较难获取,需要发动学生自我能力与想象,去获取到替代品。一方面训练学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与化学知识了解性,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用品的转化能力。无论化学实验结果如何,都有效的让学生尝试了化学操作的趣味性与其中的难点,让学生对于化学实验有更强的探索精神。

3 结束语

高中化学教学中采用生活化教学方式是受到普遍认可的,一方面可以有效的让化学教学充分趣味,另一方面也符合教学效果与教学原则的要求。在实际的操作中,更多的考验着教师的能力。教师一方面对于理论知识有更多的把控掌握,同时也需要具备理论知识的转化能力。同时教学的表现能力需要较强,有效的提升教学生活化内容的感染力,促使学生提升学习兴趣与动力,最终达到理论知识有效吸收的效果。无论是采用趣味化的教学内容,还是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都应该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符合学生实际需求与生活现状。

[参考文献]

[1] 何双安.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实施途径[J].化学教育,2013,34(4):20-22,25.

[2] 陈春芳.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下旬,2014,(5):102-102.

[3] 程志宝.试述实施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J].科技资讯,2014,(28):146-146.

篇3

目前,根据我国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的《普通高级中学必修科目基础化学课程纲要》、《高级中学选修化学课程纲要》、《后期中等教育共同核心课程化学课程纲要》等编写的高中化学教科书共有3套,它们分别是供高一年级2学期分别使用的《基础化学(一)、(二)》、供高二年级2学期分别使用的《化学(上)、(下)》和供高三年级2学期使用的《选修化学(上)、(下)》。台湾地区的教科书也是“一纲多本”,各个高级中学自行选择相关版本。当前台湾地区高中学校选用较多的是泰宇出版有限公司和全华科技图书公司出版的2种版本高中化学教科书。台湾地区高中化学教科书有其自身的地方。无论是在教科书内容安排、体例编写方面,还是在印制和印刷方面,都有值得借鉴的特点,现以台湾大学陈竹亭教授主编的泰宇版普通高中教科书为例简单介绍。1 泰字版普通高中化学教科书的编写体例

我国台湾地区教科书与我国大陆地区教科书最大的不同,就是编写体例的不同,也是台湾地区教科书的特点之一。通过对泰宇版普通高中化学教科书的研究和与大陆地区3种版本的课程标准教科书比较发现,泰宇版普通高中化学教科书在编写体例方面有以下显著特点。1.1 整书编排结构有特色

无论是大陆教科书,还是台湾教科书,正文部分都是自成体系的知识单元,呈现给学生的都应该是学习的知识对象。但从整书的编排结构来看,台湾地区高中化学教科书没有所谓的“前言”,取而代之的是“编辑大意”,主要介绍课程目标、任务与内容,给学生、教师提出建议,而大陆地区各种版本的教科书往往在教科书后附有说明编写依据和编写人员的“后记”,鲁科版、苏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虽然也有类似“编辑大意”的安排,但仅以“致同学们”介绍教科书中的小栏目,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虽然安排有绪言、引言等,但放在目录之后,从内容上看基本上属于课文的一部分。

所有教科书都少不了目录部分,泰宇版高中化学教科书的目录并不是条目化的简单罗列,而是平铺式安排,不仅有章名、节名,还有缩小的章首照片,附录的内容也一清二楚。当然,泰宇版高中化学教科书的封面及附录部分的特色最为明显。

大陆地区教科书的封二一般是空白页,而台湾地区教科书则是在封二上印上彩色的元素周期表。两岸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设计也有明显的区别。大陆化学教科书的元素周期表也是彩色的,除了人教版《化学1》在扉页上编排了以元素单质存在形态图片代替元素名称的元素周期表以外,其他的版本或模块教科书的元素周期表往往都附在教科书后,设计为红色的原子序数、黑色的元素符号及元素名称,浅绿和深绿色底纹的金属元素区与非金属元素区。而台湾地区的元素周期表元素区域设计为圆柱状或方块状。

泰宇版高中化学教科书的附录部分内容比较丰富,也非常有特色,往往也是大陆地区各种版本教科书中所没有的。大陆地区各种版本教科书的附录多为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元素相对原子质量表,常见元素中英文对照表等。而泰宇版高中化学教科书的附录主要有4个部分组成:一是按章节顺序排列的教科书中所涉及到的重要词条;二是按章节顺序提供的各章“自我评量”与“习题”解答;三是按笔划顺序排列的中英文对照的索引;最后是教科书中所用的图片来源。除此以外,在《选修化学》中还附有“1~20号元素的电离能”、“溶度积常数”、“常见的酸、碱电离常数”等附表。1.2 知识单元结构较完整

各种版本的教科书中最为精华也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就在课文部分,也即体现在知识单元结构的安排上。泰宇版高中化学教科书的知识内容(即课文)也是以与大陆完全一致的章、节的形式来安排的。不过,泰宇版高中化学教科书的知识单元结构显得较为完整。

每一章的章首除了有内容说明,还编排有“本章学习重点”,在每一章的章尾都编排有“本章摘要”,也就相当于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的“归纳与整理”,同时,还安排有全部是选择题的“自我评量”和主要是问答题的“习题”,用于学习结果评量和知识巩固。除此之外,在每一章的内容部分都编排有大量的例题,题后往往只给出答案或简答。而大陆的各种版本的教科书,例题很少见,解答是详细的,同时不仅每一章的章后有习题,而且在每一节后也有习题,仅作巩固之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泰宇版高中化学教科书的课文中还安排了大量的、形式多样的注解,对相关知识点给予注释与说明,这是大陆教科书所欠缺的。

由此看来,泰宇版高中化学教科书在知识单元结构编排上更趋于合理,进入正式内容学习之前,可以了解到学习重点,在知识单元学习之后,可以进行自我评量,还可以通过知识摘要和习题解答2种形式来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1.3 社会生活气息较浓厚

当前,包括大陆地区各种版本教科书在内的高中化学课本都非常重视内容的生活化、社会化,更多的是出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考虑,通过各种形式的编排来进一步强化化学学科的社会与生活属性,以泰宇版为代表的台湾地区教科书也不例外。

泰宇版高中化学教科书则主要通过提供大量的阅读资料、有关STSE的图片和注解,来表现课本的社会和生活气息。特别是很多阅读资料都是第一手的教学资源,是学生了解社会、关注生活的重要窗口,有关STSE的图片大部分也都是源自实物、实景的照片,给学生提供了更加直接的感观认识,把中学生带入到了奇妙的自然世界之中,也带入到了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实践当中。课本中还提供了大量的中外化学家的照片,对中学生形成崇尚科学、追求进步的健康心理,对提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不过,泰宇版教科书的不足之处就是知识内容呈现的形式单一,尽管就教科书内容来说,可谓图文并茂,但呈现教学内容的形式基本上是平铺直叙式,文字部分比较呆板。同时,泰宇版高中化学教科书的专题栏目基本上是单一的“阅读资料”,虽然教科书中安排了大量的阅读材料,遍布每一节,甚至每一页,以用于内容注释、知识拓展、开阔视野,但与大陆教科书相比,内容安排显得不够活泼。大陆地区的各种版本教科书都在课文中设计了各种辅助学习的小栏目,如,鲁科版的“观察与思考”、“交流与研讨”、“活动与探究”等,苏教版的“新闻链接”、“检索咨询”、“信息提示”等,人教版的“科学探究”、“思考与交流”、“资料卡片”等。2 泰宇版普通高中化学教科书版式特点

台湾地区的高中教科书,基本上都是16开本,一般都采用铜板纸彩色印刷,仅从封面上来看,并不能看出与大陆地区各种版本教科书的明显不同。但一页一页地打开教科书,就会发现,以泰宇版高中化学教科书为代表的台湾课本,在图表形式和版面设计等方面确实有很多出彩的地方。一方面反映出了台湾地区印刷业的高度发达,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台湾地区有关教科书的版式设计与印刷设计人员的用心程度。2.1 版面设计

篇4

1引言

化学学科是高中阶段较为重要的一门课程。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一种非常常见的教学方式。较好地开展化学课程教学以及进行化学实验,能够加强学生对相关化学专业知识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而随着教育改革和化学实践改革的不断深化,微型化学实验逐渐走进教师和学生的视野之中,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体现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教学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教学成果越来越显著。新课改的深入推进促使微型化学实验被越来越多的高中化学教师所接纳和应用。微型化学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且清晰地观察到化学反应的变化过程,明确相关理论知识及其形成原因,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过程,体验实验的乐趣以及巩固学到的理论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个人化学的核心素养。

2微型化学实验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本文将以金属焰色反应实验为例,进行微型化学实验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就金属焰色反应这一实验而言,我们所了解的是某些金属及其化合物在遇热灼烧时,其火焰会呈现出特殊的焰色。传统的化学实验的操作过程是将装在玻璃棒上的铂丝放在酒精灯上灼烧,当火焰颜色呈现出与原来的相同时,再用铂丝蘸取碳酸钠溶液放在火焰上,观察火焰颜色。微型化学实验则是用滤纸代替铂丝,将滤纸放在配置好的碳酸钠溶液中,十分钟后取出晾干。之后将干燥的滤纸放在无水酒精中浸泡,再拿到酒精灯上灼烧,便能够看到相应颜色的火焰效果。通过这个典型的化学实验两种教学实验模式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微型化学实验更加简单和安全,更加环保和易于操作,提高了化学学科的教学效率。

3微型化学实验教学的优点

3.1有利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在高中化学课堂上,传统的教学方式通常是教师以示范的形式,给学生讲解化学实验的原理和操作过程,学生们亲自参与实验的机会较少。从而导致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盲目进行记忆,这在某种程度上大大降低了学生们对于化学实验的探索兴趣,同时也影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不能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微型化学实验则可有效地规避这种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增加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学生们可以通过自行分组实验,然后共同进行问题的探讨和研究,从过去的被动学习变成现在的主动获取知识,极大地带动学生们探索化学世界,进行化学实验的热情。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真正做到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充分发挥微型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3.2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化学实验,因为可能具有危险性和不可操控性,或者成本高的缺点,无法满足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的需求。只能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课堂效率不高,从而影响学生化学成绩。微型化学实验的仪器设备少、操作简单、安全性高,能够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实验操作,主动学习化学原理和相关知识;微型化学实验仪器成本低,易于操作,这就能够保证每位学生都有机会用仪器进行化学实验,动手操作,从而真正理解化学原理,提高教学效率;微型化学实验器材小,便于携带,可以增加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机会,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的渴望;微型化学实验特点也表现在其灵活便捷上,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进行实验,促使了学生对化学的追求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专业知识水平,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3.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环保意识

篇5

近几年,为了适应高考改革,新课改一直在不断推进,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新时展的需要。过去在化学课堂上,老师的教学就是给学生单一传输知识,老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接受,其知识点也是零敲碎打,缺乏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互动。所以,在新课改下,高中化学老师应构建化学知识新体系,让学生全面把握知识结构,灵活运营,让师生之间互动起来,做到胸有成竹,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进入到高考的挑战中。

一、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意义

1.能够帮助学生串联化学知识。高中阶段,化学作为一门复杂学科,知识点比较零散,学生认知和记忆起来比较困难。那么,如何突破这一瓶颈,那就是老师引导学生构建知识新体系,通过体系的构建,学生可以将各个知识点进行分类、串联,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记忆牢固,学以致用。2.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构建知识体系是一种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它可以使学习更加条理化,学生在学习和复习过程中能够清晰地把握化学学习的脉络,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3.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考试成绩。每个学生的化学基础各有差异,有个别学生一进入考试,便会出现紧张、焦虑情绪,大脑中出现一片空白,对考试产生怯场心理,久而久之便对化学失去学习兴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构建化学知识体系,让学生对知识的脉络清楚地把握,并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以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和拓展,为应对高考打下坚实基础。

二、如何引导学生构建化学知识体系

1.从整体入手,把握全局。高中化学知识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要想构建完备的知识体系,就必须从全局入手,对化学知识进行整体把握。概括地说,高中化学可以分为:基本理论、化学元素、化学实验、化学计算4个板块,学生可以从这4个板块入手,进行整体把握。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化学学科实践性很强,许多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例如,衣物沾上污渍,我们可以用双氧水氧化有机污渍,如茶渍和咖啡渍;如果衣物上沾有油漆,可以利用四氯化碳将其去除。将化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能够提升学习热情,又能使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加强和巩固。3.注重单元知识的有效整合。高中化学知识教学,基本以单元教学为蓝本。教师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时,首先要让学生对单元知识整体把握,弄清楚各单元知识的联系,再将每个单元进行整合,进而对知识进行构建。比如:(1)标注好元素名称,元素符号,原子结构。(2)清楚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其中要展开:自然界是否存在;常温下的状态;颜色;气味;是否溶于水;密度;熔沸点。(3)清楚元素单质的化学性质,其中要展开:和一些常见金属、非金属反应;单质反应;和水反应;和酸反应;和碱反应;一些特殊化学性质。(4)清楚元素氧化物的性质,其中要展开:物理性质、化学性质。(5)清楚元素形成的某些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其中要展开:物理性质、化学性质。(6)元素的单质,化合物的应用。这种方法的运用,很好地体现了元素这一单元的知识结构,让学生了解一目了然。4.加强与其他各学科之间的联系。高中阶段,每个学科不是独立存在,它们之间都有内在的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提高。如果一个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不强,那么在其他学科的理解上也会存在困难;如果一个学生的数学成绩差,那么相应地,其物理和化学学习也会受影响。除此之外,化学知识中也包含了许多物理原理,这两个学科相互融合,相互关联。所以,科学地把握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更好地进行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

总之,高中化学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既能提升教学效果,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还能养成主动,积极,刻苦的学习行为和良好习惯,让学生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篇6

知识来源于生活,高中化学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走进生活,分析、讨论和探究一些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从社会生活中获得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在此浅谈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1]

一、知识联系日常生活,加深化学知识的实践性

在高中阶段,我认为将高中化学的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不仅可以利用化学知识来提高我们对生活现象的认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难题,还能通过对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从而提高化学知识的实践性。比如,我们可以利用碳酸钙的溶解原理来解决生活中的水垢问题。日常生活中,水壶中的污垢用清水清洗是很难洗干净的,但是利用醋来清洗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这一现象说明水垢难溶于水,易溶于酸性物质,然而结合化学知识,我们可以得知,水垢的的主要成分为CaCO3固体,固体的CaCO3遇酸会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得到分解后溶解于水中,而食醋中含有酸性物质,所以生活中的可以用醋来清洗水壶中的水垢。利用这一化学知识,我们可以帮助家人快速清除水壶中的污垢,然而,清除污垢的过程,相当于化学的实验课程,通过实际的操作,提高我们对化学知识的实践性,加强我们对碳酸钙认知。再比如,在教学化学反应时,对化学反应速率这一节内容,我对铁制用品直接暴露在空气下和不暴露在空气下生锈的快慢和学生共同探讨,使学生感到化学其实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引起其的学习兴趣。再比如,对硫酸的介绍。硫酸在我国属于禁止交易的商品,教师不可能拿瓶硫酸在课上给学生介绍。所以,为了让学生了解到硫酸的性质并让其留下印象,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与硫酸相关的东西。教师可以通过PPT向学生展示遭受酸雨的环境来介绍硫酸的化学性质,使学生意识到硫酸的危险。再如,为什么刚切开的苹果在空气中会慢慢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而市场上出售的苹果汁却保持新鲜颜色呢?让学生提出苹果汁保鲜的方法。经过教师适当点拨,学生了解这是因为苹果中的二价铁离子被空气氧化成三价铁离子呈黄色,而市售的苹果汁保持新鲜颜色是掺入还原剂。还有学氧化硫的漂白性时,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日常生活中不能选购特別白的银耳,这是因为许多不法商贩为了赚取更多利润,利用二氧化硫的漂白性,用二氧化硫气体熏新摘银耳。由此可见,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无处不在,集合生活进行化学学习,能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形象化。

二、将环境问题知识相联系,使知识整体化

近年来,全球环境问题不断加剧,比如:雾霾越来越严重,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北极熊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酸雨腐蚀农作物及建筑等。在化学教学中,我认为结合全球变暖和酸雨的现象,可以将高中化学中改善大气质量与碳、硫元素的相关知识进行紧密联系,提高知识的整体性。碳、硫燃烧会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式分别为:C+O2=CO2和S+O2=SO2,找个知识可以解释汽车尾气,工业排放,森林燃烧,生活用碳等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所产生CO2和SO2的化学反应原理。然而结合对“改善大气质量”相关知识的教学,就会认识到CO2和SO2作为大气层中的气体,过量会导致一定的环境问题。CO2增多会破坏大气层中的臭氧层,导致紫外线对地球的辐射日益加剧,使得全球气温增加,温室效应日益恶化。然而,由于SO2遇水会发生化学反应,大气中的SO2会溶解到雨水中,形成酸雨。酸雨会在不同程度上破坏农作物,腐蚀建筑和汽车,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结合生活进行化学的学习,不仅可以利用理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反应,还可以将碳、硫元素燃烧的化学反应与高中化学中“改善大气质量”的学习相联系,强化化学知识的整体性。[2]

三、知识联系日常饮食,提高化学中对微量元素的认识

根据相关新闻报道、网络信息等可知,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中,涉及有很多种微量元素,而碘作为其中一项生命元素,对人体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目前,碘盐作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调味料,也是生活中碘元素的主要来源。生活中,妈妈常常提醒我们一定要菜炒好之后再放盐,不然没有味道。利用化学知识我们可以充分理解过早放盐,菜的咸度会降低的现象。在高中化学的微量元素学习中,我们认识到,为保持正常的身体机能,人体中所必须的微量元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碘(I)元素对维持人体的正常活动尤为重要,它主要作用于大脑,对大脑机能起到保护的作用。缺碘会影响儿童的正常发育以及导致甲状腺等疾病。由于碘(I)存在不稳定性,碘盐的主要成分为KIO3,KIO3受热会分解,所以在菜炒好后放盐,可以降低KIO3的分解。由此可见,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可以提高我们对碘元素的不稳定性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提高我们队碘化钾受热分解的化学知识的认知。[3]

四、做家庭小实验,加强对知识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知识的运用程度体现了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尤其是在生活化教学中,为注重培养学生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能力。比如,在对原电池这一节进行讲述后,让学生通过对原电池发电原理的了解在家中制作简易的发电机,比如,水果发电机。让学生通过家中常有的简易装置对课内所学到的知识进行运用,既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总的来说,我认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该合理联系生活,既可以利用化学知识解除生活难题,同时还能让抽象的化学知识具体化,从而提高化学教学效果,对于促进高中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杨林璋.浅谈实施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7):194-194. 

篇7

一、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探究

(一)中考改革影响

从 1998 年开始,福州市实行达标学校初高中分设。后来中考又出台了新规定:物理、化学科的成绩按等级制划分,达标普高录取的主要依据是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总分。由此物理、 化学的初中教学受到了很大的冲击。高中教师普遍反映高一新生的化学素质大幅度下 降。由于等级制中只要B级(百分制的70 分以上)就可以上达标普高。而同样是B 等级,也 许70和7l、72 区别不大,但与90分的学生区别就已经很大了。因此也造成了高一新生语 数英三科总分差不多,实际上理、化学科基础的差距已经是相当大。再者由此造成初三学生 的课余时间基本都在语数英三科上打转,化学课程的教学基本上只能在课堂上全部完成。学生只要能考到70分以上,师生就都像解脱了一样。本来学生的弹性是很大的,要求高就会 学好一点。要求低自然就点到为止。受到中考这根指挥棒的终极影响,使初中化学教学受到 了极大的冲击。

(二)教材改革的影响

在课改后的新大纲要求:初中化学新课程是以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根本宗旨。就是要以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基本要求的 课程目标。初中化学教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的化 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而现行高一的化学必修课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进一步加深学习的化学知识和以适应社 会发展而提升能力的教学,高二、高三的化学选修课则是根据部分学生的个人特长、兴趣爱 好而进行的化学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教学。也就是说,高中化学课程是在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 础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 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须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 量方面的重要影响,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 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两者目标的不同,自然导致了教学手段,教学走向的差 异。

(三)心理发展不同阶段的影响

初高中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由此对化学的学习产生了影响。例如从概念的学 习上来说,概念的分类能力不同。初、高中生的相应能力可以分为四级水平:一级水平―― 不能正确分类,也不能说明分类的根据;二级水平――能够正确分类,但不能确切地说清分 类的根据;三级水平――能够正确分类,但不能从本质上说明分类的根据,仅能从事物的某 些外部特征或功用特点来说明分类的根据: 四级水平――能够正确分类, 并能从本质上说明 分类的根据。

二、初高中衔接的对策探究

从初中到高中,无论是在化学概念、规律及研究方法等各方面的学习都存在一个飞跃。为了让学生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笔者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衔接:

(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身为高中的化学教师,如果不了解初中化学教材和教学要求,对高一化学教学的把握上 肯定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尤其现在的初中化学教学围绕着中考转,初中化学教学很少考虑到 为高中的教学做好衔接。课改后,教材的更替,要求的变更,跟原来高中化学教师心目中的 初中学生应该要掌握的内容有了很大的差别。因此就有必要了解初中化学的知识结构,特别 是教学要求达到的程度。有的知识点教材上有,但因为中考不涉及,就出现了初中不教或者 降低教学要求。

(二)损有余,补不足

高中老师在充分了解了初中化学教材和教学要求后,应该有针对性“损”有余,补不足。例如:初中早期的人教版教材还是按照前苏联的课程理论来编排教材。后来的科教版教 材受 STS 等教育理念的影响,变成了主要是按照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常识来介绍,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由此,在高中教学中要有计划地补足初中教学中涉及不深的知识而在高中化学中常常出 现的知识点和方法等。

(三)三人行必有我师

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针对初高中衔接问题,集备组成员要群策群力,团结协作,决不能搞单打独斗。比如经过集备组老师一起讨论确定一部分初中化学知识内容需要集中一 段时间进行梳理、巩固并加以提高,还有部分知识内容需要顺着章节的教学,遇到什么问题 就顺带解决什么问题, 把需补充或提高的各知识点分散到教学内容有关联的相应章节中去处 理。

篇8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要教学手段的课程。通过实验教学,学生不仅能进一步巩固课上所学知识,还能对事物的本质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在传统高中化学课堂中,学生在接受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往往处于被动状态。这样的局面将直接导致学生主观能动性无法得到充分发挥,知识接受通常依赖教师的直接灌输,使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掌握化学知识。显然,这种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严重遏制学生创造性、灵活性的体现,扼杀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发挥。导入生活资源不仅能给予学生属于自己的学习空间与时间,让学生在周围熟悉的事物了解过程中接受知识,更能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掌握与应用化学知识。

一、选择具有趣味性生活资源,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对于好奇心很强的高中学生而言,趣味性的生活资源必将激发他们的兴趣与积极性,只要将学生的兴趣性与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那么他们通过实验寻找答案的欲望则会愈来愈强烈。因此,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第一要素是增强探究课题的趣味性。

例如:教学《原电池》时,为了让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可设计出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将10个铜锌原电池串联在一起,再将一台电量已经消耗完的MP3连接到电路当中。”此时,教师将开关闭合,MP3立即进入充电画面,又立即将开关打开,画面瞬间回到黑屏状态。此时此刻的场景必然能让学生陷入沉思“这是如何做到的”?“怎么能通电呢”?随着好奇心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上升。到了这,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桌上的相关材料对原电池的构成条件进行科学探究,并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了解与认识构成条件及工作原理等知识。相信这样的过程不但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还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

二、选择合理的生活资源,保持学生探究信心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探究信心,可以合理选择生活资源,并根据生活资源合理设计课堂探究问题。同时探究问题的方向应该非常明确,给学生足够时间查阅与探究相关资料,且探究的问题不能过于繁杂、支离破碎,必须形成统一完善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钠的化学性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导入生活中、医疗上的生理盐水是用氯化钠配置的,以及小苏打(碳酸氢钠)等,让学生明白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然后,要求学生对钠与水反应的产物进行深入探究。有了明确的探究目的,加之探究内容与学生已学知识紧密联系,如氧气、氢气、氢氧化钠等都是学习“钠的化学性质”之前已经掌握的化学物质。而烧杯、试管、酒精灯等也是极为常见的化学仪器。显然,在这样的课题设定下,学生对探究性实验内容更加亲切,不会出现畏惧情绪,通过自主思考即能完成整个探究过程。

三、通过社会生活、自然现象创设问题情境

社会生活现象、自然现象都存在于学生实际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化学现象与问题也不例外。显然,通过对这些问题深入探究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发现能力、思考能力、解决能力,让化学知识彻底转变为学生学习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对学生科学意识、科学素养提高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铁和铁的化合物”教学中,教师设计探究性实验问题时即可以提出这样的生活实际现象:“一是苹果削皮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为什么颜色会逐渐变为锈黄色?二是为什么市场当中所卖的苹果汁都具有维生素C的成分?”对于这样的现象,学生必然是熟知的。那么在学生思考与感到困惑的时候,教师应该予以点拨,并提出问题,即在溶液中,Fe■与Fe■会各显示出哪种颜色?具有哪些化学性质?此时,学生通过前后联系就会出现这样的猜想:苹果当中的二价铁离子被空气中的O■氧化后形成了三价铁离子,因此苹果的颜色逐渐变成锈黄色[2]。那么,如果在苹果当中掺入维生素C等还原剂,二价铁离子被氧化的问题是否能够得到预防呢?显然,通过前后问题的联系,学生已经得到了正确的答案。化学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化学渗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通过对实际生活现象的应用创设教学问题情境,不但能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的重要性,还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入学习,让学生通过化学知识的应用解决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四、结论

总之,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依据教材内容,还要充分结合实际生活现象。原生的才是最美的,只有通过各种方法、途径设计出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活动,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过程中得到提升,从而为下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9

【关键词】

绿色化学理念;高中;化学教育;化学实验

绿色化学理念是指尽量减少化学研究对于自然环境的污染。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化学化工行业一直污染着环境,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绿色化学理念,可以给学生宣传一些绿色环保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同时增加化学课堂的实用价值。

一、高中绿色化学教育的特点

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方面是比较广的,既涉及了各种化学化工企业,也涉及了初中高中的化学实验,由此可见,绿色化学理念具有一定的包容性。而高中化学中最常用的就是化学实验,因此最需要注意的也是化学实验设计。实验的设计中不仅要重视环境污染的问题,还要能够妥善处理化学产生的酸性气体、化学废液等。教师和学生在作实验的过程中,都应该具有绿色化学的理念,能够明确和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并且找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方法。化学教师和学生只有坚持绿色化学的理念,并且把这个理念应用在化学实验课上,才能真正地使化学实验课起到环保的作用,为保护环境做贡献。把绿色化学理念应用到高中化学教学中,是把传统的化学教学分割为环境保护和应试两个部分,以此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使学生对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能够有理性的认识。当然绿色化学理念的应用,也将改变传统的化学教学方式,学生将会由原来的被动学习知识,变为主动地学习化学知识。

二、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教育中的实施

(一)教师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因此只有教师不断地把绿色化学理念渗透到化学教学中,学生才能深刻地理解绿色化学理念,才能够在化学实验课中考虑到环境问题。在传统的化学实验课上,教师主动给学生设计好实验内容,连接好实验器材,学生只是在一旁观察实验现象。这种实验教学方式是很难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也是很难让学生意识到绿色化学理念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实验课教学方式,让学生根据书本的要求自己设计实验内容,连接实验器材,最后教师给学生指出实验计划中的一些问题。例如:当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废气、废液处理的问题上有一些错误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全面的分析问题,然后指导学生进行适当的纠正。教师在指导学生改正错的过程中就能够增加学生对绿色化学理念的印象,从而把绿色化学理念传递给学生。例如:在制乙烯时,用氧化铝代替浓硫酸,可以减少硫酸对空气的污染。还有一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理念就是对常见的固、液试剂提出了限量要求,这样不仅能节约实验用品,也能增强学生对绿色化学理念的理解。

(二)合理地进行实验装置的连接

在实验之前,教师要对实验装置进行绿色控制,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化学污染,让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理念。例如:在二氧化硫的制取过程中,用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硫,教师把尾气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然后再用酒精灯加热,这时品红溶液的颜色又重新显现,给学生证明了二氧化硫的漂白性,这时这个现象同时证明产生了二氧化硫。教师通过做这个实验,不仅仅能够让学生更加仔细地观察实验现象,更是一种向学生传递绿色化学理念的有效途径,也是让学生践行绿色化学理念的方式。

(三)用绿色化学理念处理实验废物问题

在化学实验过程中经常产生很多的实验废物,主要包括:废气、废液,或者是药品的残余。这些实验废物的存在,不仅会严重污染环境,还会对人们的生命造成威胁,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对化学实验废物进行科学处理,从而实现化学药品的循环利用。教师可以把化学实验中的一些可以利用的废物再进行二次化学反应,从而实现化学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绿色化学理念应用在高中化学教育中可以实现化学课程教学的改革,能够使学生对化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绿色化学理念的价值是巨大的,是值得高中化学教育采用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来改变当前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相信绿色化学理念的使用可以实现高中化学教学创新性的发展。

作者:王艳 单位:云南省元江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篇10

基本操作是进行各类化学实验的基础,它对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和实验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教学,要从一开始就严格要求,一丝不苟,注意规范化训练,并且贯穿于实验教学的全过程(详见下表)。

二、物质的检验实验

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经常需要对一些物质的组成成分进行检验。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常用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通过实验方法来检验某些物质的存在。在进行物质的检验时,一般先对物质的外观(如,颜色、状态、气味等)进行观察,然后进行进一步的检验。中学阶段物质的检验可以分为鉴定、鉴别和推断三种类型。

无论是鉴定、鉴别,还是推断,都要求实验者熟悉相关物质的特性。中学阶段涉及的物质检验有:常见气体的检验、常见阳离子的检验、常见阴离子的检验、常见有机物的检验。常见气体有氧气、氢气、二氧化碳、氯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氯化氢、氨气、甲烷、乙烯、乙炔等,常见阳离子有氢离子、铝离子、铁离子、亚铁离子、钠离子、钾离子、银离子、钙离子等,常见阴离子有氢氧根离子、氯离子、溴离子、碘离子、硫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等,常见有机物有甲烷、乙烯、乙炔、苯、甲苯、乙醇、甘油、苯酚、甲醛、乙酸、葡萄糖、淀粉、蛋白质等。以上物质的性质尤其是它们的特性,是检验这些物质的基本依据。

三、物质性质和制备实验

物质性质和制备实验在高中化学实验内容中占有较大比例。这类实验的目的主要是增加学习者对抽象化学概念的感性认识,更好地、立体多维度地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进一步训练学习者的实验技能和运用实验的方法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能力。

从主要生成物的类别看,高中化学实验中涉及的物质的制备有:①无机物的制备:氧气、氢气、二氧化碳、氯气、氨气、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气体的制备,固体纯碱、硫酸亚铁铵、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等。②有机物的制备:如甲烷、乙烯、乙炔、溴苯、溴乙烷、乙酸乙酯的制备,酚醛树脂、阿司匹林的合成等。

将自然界中的物质用化学方法复制出来,或用化学方法创造出自然界中没有的新物质,都离不开物质的制备(或合成)实验。此类实验的设计,应尽可能提供多种制备方法,寻找多种合成路径,在对原理、装置、操作、经济和安全等方面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比较后,从中优选出较为理想的实验方案。

四、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实验

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法很多,在中学阶段介绍的主要有:过滤、结晶(重结晶)、蒸馏、萃取、层析、渗析、升华、洗涤、干燥、色谱法等。在整个分离或提纯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不能引入新的杂质;选用的试剂只能和杂质起反应,不能与欲提纯的主要成分反应;和杂质起反应所生成的产物和主要成分容易分离开来。为了达到分离或提纯的目的,通常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以上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此类实验的设计首先需要了解所要分离与提纯的化学物质及其所在体系的特点,然后根据其特点,选择分离与提纯的具体方法。

五、物质的表征实验

对于通过分离与提纯得到的化学物质,还需要进行“表征”。所谓物质的表征,是对构成物质的成分、含量、价态、结构等特征的描述。对物质的表征,需要运用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运用化学分析方法,可以对物质的成分进行检验和鉴别。此类实验的设计应先进行外观观察,然后准备试样进行试验,并根据物质的特殊性质来确定其成分,因此,此类实验也可称为性质表征实验。运用仪器分析方法可以对物质的结构进行鉴定,因此,这类实验也可称为结构表征实验。此类实验的设计首先需要了解典型离子或官能团在光、电、热、磁等方面的特征,然后根据其特点和学校的实验条件,选择恰当的仪器进行实验。

六、联系生产实际实验